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计量概念范文

会计计量概念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计量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会计计量概念

第1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 概念框架 会计准则

一、前言

基于价值和现值理念的公允价值会计代表财务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对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来说,公允价值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是一个复合的会计计量属性。实际上,它直接影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到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每一个要素的不同倚重。

公允价值的运用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规则的约束。对会计计量基础由历史成本转换为公允价值后,必须对原有的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会计概念框架及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会计准则体系的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公允价值计量基础。

二、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

我们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应尽量在做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时考虑与国际接轨。此外,逻辑起点联系和贯穿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尽量明确和单一才能更好的指导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和准则的指导与选择。结合以上标准,我国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较为合适。

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目标:强调受托责任,兼顾决策有用。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以及国企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很大以及银行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时,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日渐强大的证券市场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必然是财务会计发展的方向。因此将决策有用作为财务报表的间接目标,是现阶段国情下的一种明智选择。

三、以会计假设为基础

在会计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会计理论界基本上公认的有四大基本假设。我国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不仅是整个会计运行的起点和前提也是整个会计体系正常运行的奠基石,离开了会计假设,其他会计理论都无从谈起。虽然这四大假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这四项会计假设构成了我国常规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它们还是应该包括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来。

四、以会计信息为桥梁

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真实与公允并存、合理可靠和相关并重。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折现率做出主观判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可核性可能不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其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更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源自两个须予分开的特征,即反映真实性与可靠性。可靠性可用真实性和公允性两个具体质量标准来表示。这样做既可以使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严密,表达更为准确,也使“真实与公允”这一最为重要的会计信念在财务会计框架中有了一个恰当的位置。

五、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是关键

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是将某一项目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正式列入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的过程,也可称为会计的确认与计量。在会计理论中,确认在广义的确认包括计量;在狭义上,财务报表的确认是根据一定的基础和标准来判断某一项目属于哪个会计要素,应何时列入会计报表。对于计量可包括计量单位以及计量属性的选择。各国大体上对于确认的基础和标准没有太大区别。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确认的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确认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这四条确认标准争议不大且考虑到我国成本效益原则,我国完全可以借鉴。

六、以财务报告为重心

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财务报告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使完整的公允价值财务报告体系中体现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应是全面收益表。利得和损失要素的引进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价值的变化,保证财务报告体系的完整性。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财务报告的内容要更加丰富且不断创新。所以目前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的建议是:一是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二是突破会计主体假设,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三是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四是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五是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信息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将大大丰富财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财务报告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汇总日常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结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数据。所以报告是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和最重要的部分,理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有所体现。

参考文献:

[1]周长鸣.论会计准则导向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商业时代.2008,(20)

[2]李小荣.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综述.会计之友.2009,(1)

第2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相关性 可靠性 如实反映

靠性与相关性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基本特征。许多国家诸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都将相关性列于可靠性之前,但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仍将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首要特征。FASB新的SFAC No.8,将可靠性质量特征修改为“如实表述”,同时放弃审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这两个可靠性质量特征的指导性标准,意图增加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与相关性。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又使相关性至上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遭到质疑。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日益趋同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可靠性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去留及其与相关性的权衡问题进行更透彻的分析。

一、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内涵

按照FASB的SFAC No.2,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反映的对象,这种表述应具有可验证性,同时要做到不偏不倚,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FASB认为可靠性的构成要素包括:如实反映、可验证性、中立性。相关性是指要使信息对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进行类似决策的人士相关,会计信息要成为相关的必须能够帮助用户去预测过去、现在和将来事项的结局,或者去证实或纠正预期的情况,从而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这三个要素构成了相关性的基本内容。

二、代表性意见选取

(一)研究观点。利特尔顿(1953) 认为收益比资产、资本更接近会计的重心,在什么是真实收益问题上,利特尔顿成为历史成本的忠实捍卫者,他的历史成本原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可靠性至上的主张。SEC委员沃尔曼在《关于未来的会计信息披露》中提出彩色报告模式,将财务报告分为五个不同层次,五个层次上都含有相关性,可靠性可以缺省,可以说是表达了一种相关性至上的观点。

(二)概念框架观点。1980年的SFAC NO.2把相关性与可靠性列为基本质量特征,并在顺序上将相关性置于可靠性之前。这一做法也被其他CF效法,CICA(1988)、IASC(1989)、ASB(1999)的CF对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定位与FASB 基本类似,强调相关性优先但又不将可靠性视为缺省条件,没有走向沃尔曼彩色报告的极端。

(三)我国基本准则观点。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两个优先考虑的质量特征。但是与FASB等概念框架不同的是,在顺序上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强调可靠性但又不忽视相关性。

三、相关性与可靠性的辩证关系

(一)对立性。可靠性和相关性有时会发生矛盾: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如公允价值;有的信息可靠性较好,但相关性较差,如历史成本。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是适用的。两者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1.历史与未来的矛盾。可靠性是面向历史的,要求如实反映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相关性更多的是面向未来,带有较多的估计和判断,强调预测价值、反馈价值,注重及时性。历史与未来、主观与客观这些对立的因素决定了可靠性与相关性无法完全兼容,决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对两者的重要程度必须做出选择。

2.及时与精确的矛盾。作为相关性的附属特征,及时性在保证财务信息有用性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信息提供不及时,相关的信息也会变得无关。然而要提高及时性,财会人员必须减少耗时的认证、核算工作,代之以大量的主观估计、判断,迅速产生一些近似的财务指标来满足需要,这一做法从本质上又损害了可靠性。

(二)同一性。主要体现在:

1.二者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如果信息相关性失去了可靠性的支持,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从而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但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失去可靠性的意义。

2.相关性与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相关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而可靠性则是指信息使用者能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要使会计信息对使用者有用,其最起码的条件是这种会计信息要值得使用者信赖。因此,抛开计量属性的不同,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定义来看,可靠性其实是相关性的前提条件,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相关性与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的制约。过分精确的信息不但会导致交易费用激增,而且也有产生错误的可能。

四、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

(一)两者关系分类。为了分析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问题,董盈厚曾把两者的关系分为四类,如图1-图4所示。

1.相关性对可靠性的完全替代(图1):沃尔曼彩色报告中,相关性在每个层次上都是必备质量,可靠性可以缺省,相关性可以完全替代可靠性。

2.相关性对可靠性的有限替代(图2):FASB 概念框架中,相关性位列可靠性之前,强调相关性但不缺省可靠性,相关性不能完全替代可靠性,只能在有限范围内相对性地替代可靠性。

3.可靠性对相关性的完全替代(图3):以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具有可验证性,利特尔顿固守历史成本原则,而对其他能够增加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完全排斥,可靠性可以完全替代相关性。

4.可靠性对相关性的有限替代(图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历史成本同其他计量属性并存,可靠性优先,可靠性没有完全替代相关性,可靠性在有限范围内相对性地替代相关性。

从沃尔曼彩色报告到FASB 概念框架、从利特尔顿历史成本原则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相关性与可靠性经历了相关性对可靠性的完全替代到有限替代、可靠性对相关性的完全替代到有限替代的均衡变迁路径。

不同均衡对相关性与可靠性作出不同价值评价,每类均衡本质上表现为基于价值评价的一种选择。相关性对可靠性的均衡变迁路径,同时也是一个从强调相关性价值到强调可靠性价值的变迁轨迹,均衡变迁也即价值变迁。

(二)不同目标观下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选择。目前国内外有两种会计目标观,即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产权责任,作为产权责任必须如实加以反映,不偏不倚,而且可以验证,以维护产权主体的权益,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两个主要质量特征中更强调可靠性。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和关于经营业绩与资源流动的信息,所以决策有用观更突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三)效率与效能。可靠性是要披露正确的非误导性的信息,是一个效能指标;相关性是要披露尽可能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一个效率指标。根据公式“效果=效能×效率”,如果信息越可靠,越相关的信息会产生越好的效果;但如果信息是虚假的(效能为负数),那么会产生负面效果,信息越相关,产生的负面效果越大。同样,如果信息对决策越相关有用(假设可靠性不变),效果越大(不一定越好,要考虑效能符号),但如果信息是完全无关的(效率为0,但考虑信息成本后效率为负数),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在制定相关会计准则时要权衡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能量,不可过分偏向于任何一方,不然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四)成本效益约束。相关性与可靠性同时受到成本与效益的约束。从成本效益考虑,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先选择相关的信息与先考虑是否为真实可靠的数据,再去判别其是否相关相比,前者的成本更低、效益更高。

(五)相关性与可靠性实现时间顺序。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并不是严格的此消彼长的反向关系,在一定条件和情况下两者的关系是一致的。相关性、可靠性的关系以交易的确认时间为参照,相关性相对于可靠性而言只是时间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不能很好的融合时,不确定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会计本身的缺陷导致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不相吻合,在足够的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内,事项或交易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差异应趋向于减弱。

五、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现实选择

(一)国际的选择。2010年IASB和FASB的联合概念框架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确定以“决策有用性”为主导的目标观,避免使用“受托责任”术语,将“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作为基本质量特征,用“如实反映”取代了“可靠性”,突出强调相关性的质量特征。与原可靠性质量特征相比,“如实表述”的“表述”范围将会更广,取消审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内涵也暗示FASB意图放松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条件,扩大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范围,从而增加透明度。但是从强调客观性、真实性这个层面上看,“如实表述”依然没有偏离可靠性的核心内涵。可以看到,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从强调可靠性到突出相关性,是国际会计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的选择。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国家作为委托方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决定了其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号”服务来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当一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人素质尚不足以理解复杂的会计信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些都要求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但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正日益完善,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会大大增强,且经济全球化中,各种国际业务迟早会进入我国,会计信息与国际趋同已成为现实,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需求也将显得越来越迫切。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在目标的定位上仍然应以“受托责任观”为主,并逐渐向“决策有用观”发展。

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状况与会计目标决定了我国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选择应遵循“可靠性为主不忽视相关性”的原则,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相关的信息。可以将相关性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质量标准,将可靠性作为首要的质量标准,以相关性统领可靠性,以可靠性作为相关性的保障,实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和谐统一,打破两者矛盾对立的局面。即在信息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提高相关性是我国目前在二者之间权衡中做出的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董盈厚,侯铁建.基于IASB 概念框架的可靠性质量特征之认识理性――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分析与讨论[J].会计研究,2011,(1).

2.葛家澍,杜兴强.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思考(上)[J].财会通讯,2004,(11).

第3篇

摘 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理论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会计概念框架的构成,会计实务的操作等有重要影响。制定一套系统完备、逻辑严谨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会对会计的发展和完善产生重大意义。2010年美国FASB的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8,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信息 质量 特征 会计概念公告

伴随着FASB第八号概念公告的,新的概念公告也带来了会计报告的目标和基本概念的变动。此次概念公告中,会计目标仍旧沿用了决策有用观,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变动较大。相比于原有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无论是在层次与重要性划分上还是在科目的表述上,都有了一定改动,并值得注意。

第八号概念公告中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大致划分为两类,即基础质量特征和强化质量特征。其中,基础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relevance)和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而强化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比性(comparability)、可证性(verifiability)、及时性(Timeliness)和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其中,可比性(comparability)还包括有一贯性(consistency)。此外还有普遍的限制条件,即成本限制(the cost constraint)。概念公告中还提及了针对不同类型的会计信息,信息质量特征和成本限制的应用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其在预期事项和现有经济资源或债权上的应用就将会有明显不同。

一、相关性(Relevance)

具有相关性的信息就是指该信息能够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一定影响。一些具备有相关性的信息,即便不为决策者所用或决策者通过其他资源获知他们,也仍就对决策制定产生影响。此次概念公告中关于相关性的定义与concepts statement 2中的定义相同。

相关性包括有预测价值(predictive value)、反馈价值(feedback value)和重要性(materiality).预测价值就是信息在决策者对未来事项进行预测时可以使用。反馈价值则指能够对已发生事项予以反馈和检验。信息只有在具备预测价值、反馈价值或二者兼有的时候,才能为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这也正是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被包含于相关性的重要原因。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内在相关,具备有预测价值的信息通常也会具备有反馈价值。例如,当年收入可以为下年收入预测提供基础,同时又可以与以前年度同期收入比较以提供反馈信息。

重要性(materiality)是一个尤为突出的改变。所谓重要性,即是指对该信息的错记或遗漏将会对决策者决策制定和判断产生影响。在concepts statement 2 和Framework(1989)中,都对重要性下过类似定义。不同的是,concepts statement 2将之视为一个与其它质量特征相关的单独的质量特征,而Framework(1989)则将其视为相关性的一个方面。在之前的质量信息框架中,重要性被视作为一个会计信息的普遍约束条件。在第八号公告前的讨论和征求意见稿中,也都将重要性视为一个与其他质量特征相关的信息确认的门槛,但是,一些反馈信息也表明不应当将重要性视作一个普遍约束条件,因为它并不能限制报告实体报告信息的能力,也并不是有用信息所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相比之下,它更像是相关性的一个方面,因为缺乏重要性的信息也不一定对决策者完全无用。因此,FASB同意并采纳了这一观点。认为重要性是相关性的一个方面。

二、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

忠实表达,即忠实的表述报告信息,它包括有完整性(Completeness)、中立性(Neutralltv)和准确性(free from error)。在实务操作中,完美地做到绝对的忠实表达几乎不可能,因此,FASB要求在可能的范围内将其发挥到最大化。

完整性(Completeness)要求披露的信息应当包含所有使用者在理解和判断该经济现象时所需的所有描述和解释,例如,一个关于某团体资产的完整信息应当包括:1.关于该资产本质的描述。2.关于该资产的数值描述。3.这些数值所代表的意义。4.影响这些信息质量和大小的因素以及获取这些信息的方法。

在原有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框架中,完整性并没有被作为一个质量特征而单独强调,但是,在满足成本限制条件的前提下保证信息的完整与全面对于使用者的决策制定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第八号概念公告中,FASB将其放入了忠实表达中。

中立性(Neutrality)是指在获得、选择、表述会计信息时,不存在任何主观臆断和偏见,这些信息也不会被用于操纵或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接受程度。需要注意的是,中立性并不是说这些信息对于决策者没有影响或者是用途,相反,他可以给决策者在进行决策和选择时提供很大帮助。在概念公告之前的意见征集中,也有一些反馈意见认为中立性的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具备有相关性的信息也就一定存在有主观因素,换言之,因为会计信息是一种旨在影响决策制定的工具,其必然无法实现中立性。

准确性(free from error)准确性不仅对于经济现象的表述上不可以有错误或者遗漏,在表述与计量的方法选择和应用上也不应当出现错误或者遗漏。准确性并不是指各方面的绝对精确,例如,对于不可观测事件的预测便无法被判定为精确或不精确,但如果数量的描述清晰准确,估计时采用的法则、规范和限制解释的清楚详细,并且在估计方法的选择上没有错误,则我们可以判定该信息符合准确性。在原有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并没有直接提及准确性,更多的是将其包含在可证性与忠实表述中。实际上,对于所报告的信息而言,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其对于决策者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FASB的第八号概念公告中,将其归入了忠实表述中的一个方面。

此次会计公告中的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相对于以前的概念框架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FASB采用了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来代替原有的可靠性(Reliability),其次,曾在Framework(1989)中被视作可靠性一部分的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审慎性(Prudence)、以及可证性(verifiability)现在都不被视为是忠实表达的一个方面了。

由于只报告实体的法定结构而不报告其实质将无法形成忠实的报告,且单独将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独立于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又过于多余,所以FASB在新的概念公告中没有将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独立于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之外。

新的概念公告同样也没有把审慎性(Prudence) 独立于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之外,因为这可能会与中立性(Neutrality)不一致。审慎性(Prudence)造成的偏见尽管不能被假设为全无益处,但因此造成的当期资产的高估和低估也会影响下一期信息的记录与计量的中立和审慎。

FASB发现人们普遍缺乏对术语“可靠性(Reliability)”的正确理解,一些人仅仅关注于其中的可证性(verifiability),而往往忽略了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另外一些人则仅仅着眼于忠实表达,也许会加上中立性,更有甚者直接将可靠性视作是指精确。介于屡屡尝试准确阐述什么是可靠性,最终却都以失败告终,FASB开始努力寻找一个更能准确传递相关含义的词汇来代替已有的可靠性。尽管在意见征集中许多反馈意见认为FASB应当对可靠性更好的予以解释而不是将其替换,但是许多反馈信息中所反映出的对于可靠性的理解却与FASB所希望的相差甚远,大部分人仍旧将可靠性倾向于理解为可证性而非可靠性本身,这也坚定了FASB采用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来代替可靠性(Reliability)的决心。

除了两项基本质量特征以外,第八号概念公告还提出了四个强化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Comparability) 可证性(verifiability)及时性 (Timeliness) 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它们不仅能够用于加强已满足相关性和忠实表述的信息的可用性,同时也可用于判断当出现两种具备同等相关性和忠实表述的信息时,采用何种方法予以描述。

三、可比性(Comparability)

可比性(Comparability)是一种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辨别各项目之间相同点与不同点的一种质量特征。不同与其它质量特征,可比性并不与单一的一个项目相关,他至少要求两个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如实表述一个经济事项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允许多种会计方法的存在会降低信息的可比性。此外,可比性中所表现的变化应当是由于经济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性差异而导致报告出现的差异,而不是指由于在会计程序或实务操作中不同的选择而导致的差异。

可比性在concepts statement 2 和Framework(1989)中都有着重要地位,但二者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却各有不同。concepts statement 2中认为可比性次于两个基本质量特征,而在Framework(1989)中则认为他们同等重要。在FASB的第八号概念公告中,将可比性归入了辅助质量特征中,因为即使不具备有可比性,具有相关性且被忠实表达的信息仍旧有用,反之却不可以甚至导致误导和错误。同时,一定程度上的可比性也可以通过满足两个基本质量特征来实现,一个具备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消息一定程度上也就自然而然的具备了一定的可比性。

可比性中还包括了一致性(consistency),一致性虽然与可比性联系密切,但却与之不同。相对于可比性,一致性更加强调针对同一个会计科目采用持续并且相同的会计方法。一致性不仅影响会计的确认、计量,也同样影响到会计主体的确认变更,如果会计原则、会计方法或者报告主体发生变化,则必须在报告中说明该变化的原因、实质和影响。如果将可比性比作目标,则一致性就是实现该目标的具体方法。

四、可证性(verifiability)

可证性即是指不同知识背景的独立的观察者可以达成共识(可能并不完全同意)。

证实方法包括直接与间接两种。直接的方法即采用直接观察来证实信息,而间接证实则是指采用一系列模型、公式或者一整套方法进行检验,例如存货检验中的先进先出。可证性的缺乏并不一定会导致信息不能使用,但是使用这却必须冒着更大的风险。concepts statement 2 和Framework(1989)中都把可证性作为可靠性(Reliability)的一方面,在第八号会计概念公告前的意见征集中,一些反馈意见认为可证性应当包括在忠实表述中,但是,这样会使得诸如未来预期事项等信息的记录出现困难。因此,FASB在第八号概念公告中将可证性单独列为一个强化质量特征。

五、及时性(Timeliness)

及时性是对会计信息的时间要求。通常情况下,信息越旧,可用性就越低,但是,一些信息的有用性可能会持续到一个报告期的结束,例如,一些信息被用于评估或预测未来趋势。在原有的信息质量特征框架中,及时性属于相关性的一个方面,Framework(1989)也认为及时性可能会限制到相关性。但是,在公告前的意见征集过程中,有人指出及时性(Timeliness)不同于预测值(predictive value)、反馈值(feedback value),不能够视作相关性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即使不满足及时性,只要该信息仍旧满足相关性和忠实表述,则该信息仍旧具备可用性,尤其是对于用以验证已发生事项的信息而言更是如此。这个观点最后也得到了FASB的认同,从而将及时性归入了强化质量特征。

六、可理解性 (Understandability)

可理解性要求报告中表述及披露的信息应当是可理解的。通常而言,会计信息能否被理解,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二是信息本身的质量。会计上通常假定信息使用者是具备有一定理解能力、相关财会知识并会认真分析报表的理性的人,这样,实现可理解性的关键就取决于信息本身的可理解程度。对于一些本来就很复杂的信息,将其排除在报表之外可以增加报表的可理解性,但这可能会导致报表具备有误导性,也并不符合相关性和忠实表述的要求,因此不能采用。在原有的质量特征框架中,可理解性是一个普遍的约束条件,而在第八号概念公告中,则将其归入强化质量特征中去。这是因为让可理解性成为一个基本质量特征会将那些虽然复杂但却十分相关的会计信息排除在报表之外。FASB将可理解性归入强化质量特征,目的是为了强调一些本身很复杂且又难以理解的信息应当被更加清楚明了的报告,而不是将其忽略。

七、成本限制(the cost constraint)

决策的制定者们在收集、整理、验证和确认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成本,如果没有取得所需的信息,信息的使用者们还必须支付额外的成本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如果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报告所花费的成本低于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报告所带来的收益,则我们认为该会计信息满足成本限制(the cost constraint)。

在原有的质量特征框架中,成本限制就是一个会计信息的基本约束条件,FASB在此次概念公告中,也仍旧将其作为一个普遍约束条件。即使是十分相关并且可以忠实表述的会计信息,如果报告披露它的成本远远高出所需成本,则应当慎重考虑对其的报告披露。

由于本身固有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于受益与成本的判断和评估也会有所不同,而这个不同却很可能会直接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制定的不同,特别是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的混淆,以及未能对账面收益与实际收益进行有效区分,都会影响成本限制的作用,同时也会使会计信息质量降低,因此,FASB也在努力寻找一种可以广泛使用而非各自适用的方法来确认收益和成本。但是,广泛适用不意味着完全相同,实际上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不同规模大小的报告主题,不同的融资方式,不同的使用者需求以及其他因素在应用成本限制时都应当予以考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