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论文摘要:做好新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大力推进政治思想工作的创新。从为什么幼儿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这两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和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做好幼儿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这两方面探索新时期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工作效果的新途径,介绍了在如今的社会和生活压力下,幼儿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优势和特点,并详细阐述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于幼儿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幼儿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情境。因此,有许多教职员工在工作上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进而不再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这就对如何做好幼儿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据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而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幸福、单位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100%女同志的托幼园所教职工队伍而言,当教职员工在工作学习压力过分沉重、恋爱婚姻受挫、人际关系不睦时,往往会产生烦躁、焦虑、悲伤等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轻则影响身心健康,重则产生心理障碍而影响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内在的心理原因,也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运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员工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地面对和舒解压力,帮助员工克服片面、错误的认识,调整各种社会因素,解决实际困难,使部分心理问题得到缓和和解决。由此可见:从心理健康教育人手,可以有效做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为什么幼儿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相入手;
(1)因为托幼园所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和工作对象比较熟悉,特别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优良传统;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而且本身就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对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与员工容易沟通交流。因此将掌握的许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有助于弄清教职工真正的心理问题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2)利用已建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实施提前干预。实施理干预,能有效消除个体心理困惑,保持健康心态。工作中利用已建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个体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个别心理动荡不安或出现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人员,提前介入,因势利导、因人施教,用问题人员心理上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稳定情绪,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态。
二.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做好幼儿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工作;
论文摘要:做好新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大力推进政治思想工作的创新。从为什么幼儿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这两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和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做好幼儿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这两方面探索新时期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工作效果的新途径,介绍了在如今的社会和生活压力下,幼儿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优势和特点,并详细阐述了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于幼儿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幼儿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情境。因此,有许多教职员工在工作上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进而不再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这就对如何做好幼儿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据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而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幸福、单位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100%女同志的托幼园所教职工队伍而言,当教职员工在工作学习压力过分沉重、恋爱婚姻受挫、人际关系不睦时,往往会产生烦躁、焦虑、悲伤等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轻则影响身心健康,重则产生心理障碍而影响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内在的心理原因,也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运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员工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地面对和舒解压力,帮助员工克服片面、错误的认识,调整各种社会因素,解决实际困难,使部分心理问题得到缓和和解决。由此可见:从心理健康教育人手,可以有效做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为什么幼儿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相入手;
(1)因为托幼园所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和工作对象比较熟悉,特别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优良传统;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而且本身就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对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与员工容易沟通交流。因此将掌握的许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有助于弄清教职工真正的心理问题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2)利用已建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实施提前干预。实施理干预,能有效消除个体心理困惑,保持健康心态。工作中利用已建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个体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个别心理动荡不安或出现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人员,提前介入,因势利导、因人施教,用问题人员心理上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稳定情绪,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态。
二.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做好幼儿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工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053-01
幼儿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情境。因此,有许多教职员工在工作上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进而不再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这就对如何做好幼儿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据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而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幸福、单位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100%女同志的托幼园所教职工队伍而言,当教职员工在工作学习压力过分沉重、恋爱婚姻受挫、人际关系不睦时,往往会产生烦躁、焦虑、悲伤等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轻则影响身心健康,重则产生心理障碍而影响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内在的心理原因,也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运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员工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地面对和舒解压力,帮助员工克服片面、错误的认识,调整各种社会因素,解决实际困难,使部分心理问题得到缓和和解决。由此可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可以有效做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为什么幼儿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相入手;(1)因为托幼园所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和工作对象比较熟悉,特别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优良传统;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而且本身就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对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与员工容易沟通交流。因此将掌握的许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有助于弄清教职工真正的心理问题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2)利用已建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实施提前干预。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消除个体心理困惑,保持健康心态。工作中利用已建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个体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个别心理动荡不安或出现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人员,提前介入,因势利导、因人施教,用问题人员心理上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稳定情绪,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态。
二、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做好幼儿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工作;(1)通过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普及营造员工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理念,倡导员工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举办“阳光幼教、阳光心态”女性心理健康知识系列讲座,发放《影响你一生的心理健康全书》等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博客、QQ群、网页等媒介设置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进行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广大教职工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2)倡导以人为本,保持心与心的沟通。要做到始终把员工的冷暖放在第一位,把员工的情绪当作第一信号,坚持“情是人第一需要”的原则,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体谅人、帮助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变“说教”为“咨询”、“居高临下”为“平等”、“思想转变”为“内心沟通”,从科学的角度做人的工作。与职工保持心与心的沟通,倾听职工心声,及时了解职工心理动态,重视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遇到的种种实际困难和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体现了人性和人情,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3)丰富业余生活,做到防疏结合。通过为园所配备呼拉圈、羽毛球、象棋等活动用品,分赛区开展小型多样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扩大参与面,寓教于乐,寓乐于教,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及生活压力。创新开展生日祝福活动,营造亲情家园氛围,进一步融洽关系,促进和谐。(4)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就是在心理方面给咨询者以帮助、教育和指导,它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和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咨询人员应当向咨询对象授予一些对付挫折的方法及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帮助咨询对象培养一些适合自己兴趣的娱乐活动等。对一些心理问题,咨询人员可以和咨询对象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专业知识,帮助咨询对象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教会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理和看待这些问题。通过心理咨询活动,促进了人际沟通,解决了部分职工的特殊困扰,达到适应工作、生活及社会环境的目的。(5)教育引导和利益促导齐抓并举,在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同时,注意抓好教育引导和利益促导。一方面重视教育引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紧扣时代主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力。适时确定思想教育主题,增强教育针对性;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施利益促导,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增强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总之,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可以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为创油田特色品牌,建国内一流园所作出贡献的积极性,更好的为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作出贡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30-01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而五年制高职生作为其中重要又特殊的一部分,不容忽视。如何推进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们必须攻克的课题。
一、五年制高职生现状分析
五年制大专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院占学生总人数近七分之一,其年龄特征、生理发育,有别于处于青年中期的普通大学生。年龄为15到21周岁之间,年龄跨度大,正值青春叛逆期,又恰好为中考失意者,大部分未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薄弱。
二、五年制高职生心理状况研究
笔者以学院681名五年制高职生新生为调研对象,采用SCL-90项自觉症状评定量表 进行测试,超出常模人数为82人,占总人数的12。(总分超过160分,阳性项目超过43项,有因子超过2.5分,)。由此可见五年制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的关注。由于学生年龄小,具有独立意识但却缺乏是非观念,独立思考分析面对问题的能力不强,无法应对社会复杂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匮乏;而生理上日的益成熟会引发大的情绪波动;心理问题逐渐凸显,以至患上网络依赖症。
三、五年制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措施
如何面对并解决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学合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心理健康理念深入心间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我院教务处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列入教学计划。其课程开设应该有别于三年制高职生,形式应多样,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沙龙,角色扮演,活动体验等各种形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感悟,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传递快乐向上的心理态度
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确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即以学校心理服务为重点,以“三难学生”为难点,以学生社团部门为支点,以年级为线索,以制度建设为支点,以心育活动为平台,通过qq,电话,橱窗,报纸,黑板报,微博,心理广播,525活动月,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政治活动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全面深入地开展五年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落实心理疏导制度,建立动态的学生电子档案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建立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但建档后对学生心理的分析、问题的及时发现、并以此进行的引导、干预、矫治等还很不够,没有达到建档的目的。而我院可尝试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电子动态档案,在此档案里,详尽的记录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五年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及心理状况,这样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动态的心理状况,可以及时的进行心理沟通,心理排查与心理干预。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教育,构建学院、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
要加强五年制学生的教育,学校要紧密联系家长和社会各种资源,产生教育合力。在学院层面,在落实“五个早”(即 早发现,早报告,早安排,早预防,早控制)和 “五个一”(即 一名患者,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构建五级工作网络(即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学工办心理专干、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的基础上,还需要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如密切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沟通,微信微博沟通,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共同研究商讨、商讨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问题。并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如与街道社区合作,与校外心理咨询机构协作,一起出谋划策,一起策划学生成长方案,塑造全员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利用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福利院之行等社会活动磨砺五年制学生的心志,让其身心在行动中得到释放,让爱在活动中得到展现。
总之,五年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培育,需要各种机制良性互动,如何让教育之花开得更美,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用心的灌溉和辛勤的耕耘。但笔者坚信,“只有心与心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用心用情,每一颗平凡的石头都将不惧风雨,不畏严寒,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基本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社会的发展对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高职学生刚进入青年期,心理发育尚不够成熟;从社会大背景来看,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高职学生心理上的动荡、矛盾与不安日趋加剧,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成为高职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首先,由于高职学生中农村生源较多,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学生相应也比较多,经济压力较大。其次,他们大多高考成绩不佳,因而被动选择高职深造;加上受知识基础的限制,学习兴趣不浓,信心不足,学习压力较大。最后,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限制,其就业层次较低甚或就业困难。种种原因都导致高职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急躁、怯懦、自负等负面心理;从日常表现症状来看,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薄弱、处世消极、不思进取。另外,青春期成长的自然烦恼,人际关系的困扰,生活的单调乏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们感到压抑、空虚和孤独;恋爱、情感问题也困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为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痴迷网络甚至网络成瘾是高职学生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这些问题要求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人力物力,遵循高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加大力度,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建设。
努力构建健全的组织机构,实行由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机构并行的“两条腿走路”模式。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院、处、系三级构成:院级即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危机处理委员会;处级即学生工作处管理下的心理咨询中心、教务处管理下的心理课程专程教师;系级即系主管学生办公室管理下的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机构由院系学生会心理部、各班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心理健康协会、朋辈心理咨询员构成。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危机干预预案》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和实施办法。
要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和疏导机制。对心理危机的最佳处理办法莫过于使心理危机不发生。因此,危机预警系统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建立心理普查制度以实现学生心理异常的早期识别。由专职心理咨询教师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针对有心理异常迹象的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一旦发现有学生情绪异常,及时上报辅导员,再由辅导员通过谈话、咨询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改善和提高。如果情况严重,就应上报各系学生管理办公室和心理咨询中心,中心视情况需要再进行约谈疏导。
要建立高效的危机处理系统。建立“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系主管领导―心理咨询中心―院分管领导”五级危机处理系统。发现危机预兆时,立即层层上报,危机处理委员会根据《危机干预预案》,迅速行动,启动应急措施,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如果有必要,就应请求社会专业心理治疗机构介入,学校和家长协助进行治疗。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
尽管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但是有的学校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时仍出现知识性失误。有这样一件事情:某高职院校一个大二的女生由于失恋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辅导员异常重视,向系主管领导作了汇报,系领导在中层干部会议上进行了通报。因为保密不严,导致很多老师和学生都知道了这件事,出于“好心”纷纷前去看望与安慰,连宿舍管理人员也“关切”地开导她。结果,过多的“关爱”压垮了她,她不堪失恋和内心世界被“透视”的双重压力,选择了退学。
这是一起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起的事件。因此,有必要在全体教职人员中普及心理教育知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员化、全程化。学校要通过广泛的宣传,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全校学工系列教师、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和学生干部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危机处理方法,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工作。
(1)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学生的心理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个体差异性。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个体、解决困扰、注重发展为原则,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推进。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讲授、团体辅导给予系统讲解、分析,指出解决的办法;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针对个体实际,进行心理疏导。要开通网络咨询热线,便于随时咨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介绍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提供心理健康测试,实施心理健康调查;运用QQ、BBS等网络工具实现师生在线心灵互动,使教师和朋辈咨询员对学生在线咨询和即时辅导成为可能。另外,由于心理咨询中心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要承担起培训本院教职员工和学生干部的职责。
(2)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加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不仅仅是针对部分心理异常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能,突破自我局限,建立自信、自尊、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责。学校要给予辅导员专业的培训,鼓励辅导员取得心理咨询师证,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3)提高专业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点,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非师范院校或企业,心理学知识比较薄弱。高职院校应采取外聘心理专家作专题讲座、派遣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心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教师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学生干部、朋辈咨询员和宿舍管理员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宿舍管理人员又称“生活老师”,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管理者与引导者,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宿舍中度过,宿舍管理员有必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学生干部和朋辈咨询员是遍布全校学生的“触角”,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组织他们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题培训,使他们掌握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及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初步处理的方法,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3.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办学水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最近20年才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普遍较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还有待提高。所以,高职院校既要借鉴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又要系统调查、全面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努力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适时地拿出对策和措施,为提高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此外,高职院校要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探索适合高职学生基础和特点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从源头上解决厌学情绪;作深入的社会调研,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实现体面就业,减缓学生就业焦虑;探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信心,减轻学生自卑感;依托国家和学校日完善的资助体系,以“奖、助、贷、勤、补、缓、减”等多种方式切实缓解贫困生面临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4.纳入课堂教学,传授健康知识。
高职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课程计划之中,既系统讲解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授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又用个案分析、角色扮演等通俗易懂的授课方式、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5.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橱窗、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刊物、心理咨询中心网页,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报纸等开设心理健康知识专栏;开展现场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观看心理电影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重视校风、班风建设,把班级建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集体,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强化自我教育,倡导自助互助。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自我教育是学生自我或学生之间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群体相互影响作用,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自助活动,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使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各班在班主任或辅导员指导下,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每月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每个班可以邀请一个朋辈心理咨询员长期联系班级,和学生作经常性的交流,给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心理委员带动和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这些措施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塑造良好人格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善文.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员工;心理健康教育
一、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日前,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生命时报社主办的‘2011中国企业员工健康行’活动,该活动从5月6日启动,历时136天,由来自营养、心脑血管、心理和急救等领域的百余名专家,走进北京、武汉、上海等30座城市的50家全国500强企业,面向企业员工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健康调研活动,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企业员工身为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支柱,压力使其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身体方面,员工最大的困扰来自‘疲劳’和‘失眠’。心理方面,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这些反应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价值观念日益趋向多元化,这些社会发展的变化,使得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员工的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问题也大幅度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起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因素
1、外部大环境。金融危机后企业面临的挑战,部分员工对市场竞争感到畏惧和害怕,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和情绪。如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企业面临着的市场竞争压力,要想立足,就必须面对行业竞争,这一竞争压力当然会转嫁到企业员工心理上,员工表现出对企业发展自信心不足。在其他很多发达资本国家,市场转型花费了300多年的时间,而我们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仅仅三十几年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变化,人们的心理不适是可想而知的。
2、内部小环境。随着大环境变化,企业重组改制是大势所趋,部分员工因为改制认识模糊不清,出现失落感和忧虑感。企业整体改制,员工从“国家的主人”变成企业的雇员,工龄没有了,待遇没有了,心理失落感油然而生。企业中部分管理制度改革如企业薪酬制度,上岗制度等,按岗定薪,竞争上岗这些给企业员工的利益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样的反应在国有企业的老员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肩上的担子很重,心理的压力就会导致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迅速降低。
(二)个人因素
员工的一些个人问题,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及生理问题。虽然是员工的个人问题,却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和情绪的重要因素。诸如员工因为身体原因,在工作中可能就会相应出现违章、违纪,我们不能发现其真实原因,不能及时了解情况时,仅仅就是直接这种行为进行追责,员工就会因为被领导批评而产生情绪低落,倘若该员工本身是性格内向型,他也不予沟通,就容易性格更加孤僻,如不及时调整,则容易酿成大祸。
(三)其他因素
如员工与他人人际关系因素、员工工作安全因素、员工工作突发问题影响因素等。员工因为某种冲突和矛盾造成紧张关系,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员工因工作环境是否安全矛盾心理影响工作精力,员工因各类社会问题,临时突发各种问题也容易导致精力分散。特别是工业企业的一线员工,担心出现事故影响企业形象,这种紧张的情绪往往更加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这种心理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这种情况会让员工紧张情绪产生,还有员工因为某种原因,与服务对象、同事、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这也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工作受到影响。
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
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实现员工的心理和谐成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向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力保证。在以往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在教育内容上注重政治化,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对员工进行教育的一种政治手段,在教育的方法上,主要采用宣传和“填鸭式”灌输手段对员工进行说教,在一定时期内的确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面对社会各方面的改革的展开,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方面的激烈竞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思想压力和心理压力,这些新问题的出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改变以往旧的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朝着加强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去转型,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需要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量大量增加,原有的价值观念被不良信息迅速渗透侵蚀,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的就是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难适应新形势,现代社会员工面临利益问题时,更加容易趋利避害,及时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使员工的道德观念从扭曲的边缘和功利化的趋势上回转。再者,伴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由于制度上漏洞和实际操作中的不公平做法,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存在收入不公的现象,人们产生极大的不公平感,甚至是愤怒。如果对企业中这些“相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各种心理不良心理情绪不能得到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势必会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引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工作的触角伸向被教育者的心灵,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积极化解他们内心的心理困惑,同时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像最近几年时有发生的上访事件,诸如“企业、事业单位干部退休待遇不公平”事件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提出新的要求。
三、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
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在日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合理的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员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者咨询,对重点员工进行重要援助,及时主动的给心理困惑的员工以必要帮助,建立员工心理帮助计划。
(二)转变工作方式
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氛围,密切联系员工,虚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员工的心理需求,与员工产生共鸣,达到工作的目的。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座谈、会议、报告等形式,先进这种“大而统”空洞式的经常被排斥,大多数员工渴望理解与被尊重。
(三)引导正确宣泄
合理宣泄可以帮助员工改变郁闷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形成健康心态。引导员工把受挫原因,痛苦等通过倾诉表达,或者企业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开通交流平台,让员工能有处探讨和交流,帮助员工解疑,这样的互动能让员工与企业领导者之间沟通增加。
(四)普及心理知识
让员工把握基本的心理学科知识,基本原理,把握健康标准,提高自身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试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根据不同员工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要深入员工的内心,才能个好的了解和理解员工的思维活动。
摘 要:目前,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而职校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探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 :职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有效形式
一、职校学生的特点
1.生源特点
(1)职校学生生源广。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学校对于招生的投入,职校学生有省内省外、市内市外、农村城市的;有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工作几年之后来学校再学习的,因此学生入学后容易产生地缘性矛盾。
(2)职校学生家庭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部分学生家庭家境较为富裕,多为独生子女,因此从小蒙受家庭宠爱;而部分学生家境贫困,造成家庭教育观念较为陈旧。部分学生为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形成隔代教育环境。但是,家庭教育往往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教育环境。因此,家庭教育的差异有时也会引发学生之间的激烈矛盾。
(3)职校专业性别差异明显。比如,汽修系的大部分专业可能学生全部是男生,而会计专业可能全部是女生。学生间戏称“和尚班”“尼姑班”。
2.能力特点
职校学生在能力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生活上,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初次住校生活,缺乏生活习惯和方法的管理能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因为情绪管理问题而产生矛盾。在学习上,许多学生因为注意力和时间的管理而烦恼。在职业规划里,许多学生会因为目标管理出现问题而茫然。总的来说,职校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欠缺,形成了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
3.心理特点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青少年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这一阶段存在着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危机,此时青少年个体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自我同一感或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觉和感情。埃里克森提出了在此阶段的一个“社会心理的合法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随着青春初期的到来,青少年往往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持久地扮演一种社会角色和承担社会义务,感到要做出的决断太多太快,因此在做出最后决断前需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以便延缓眼前必须承担的义务,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如果青少年没有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同一性,那么他们就会产生角色混乱,表现为不能选定一个生活的正确角色,不能确定自己是谁、干什么等。角色混乱的青少年常常焦躁不安,对社会所赞赏的角色表示蔑视和敌意。
二、职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1.心理健康课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课堂,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点,规定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因此,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当然,心理健康课堂不应该是心理理论的讲述,而是应该侧重维护心理健康的技能和方法的学习。通过心理健康课堂,可以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兴趣,防患于未然。
2.心理活动课
心理活动课主要是以心理活动为载体,针对活动对象的需求,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的过程。例如,以“团队合作”为主题,设计“信任背摔”“驿站传书”的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信任和沟通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心理活动课因为其形式的多样性和娱乐性,颇受学生喜欢。
3.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这种形式可以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例如以人际沟通为主题组建团队,通过关系建立、主题实施、团体结束的三个阶段,使得学生通过团体动力系统去体验各种沟通方式。由于团体成员的问题类似,因而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来加强内省,也可以使学习到的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更容易得到强化。
4.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主要是心理咨询老师协助来访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目前,由于政府、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因此,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的师资力量也不断加强。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学生也加大了对心理咨询的接纳。心理咨询可以针对学生个体问题,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5.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可以通过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图片宣传、心理短片或电影观赏、心理剧、心理电台等形式开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微信、QQ、微课堂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心理保健。
参考文献:
1.生源特点
(1)职校学生生源广。
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学校对于招生的投入,职校学生有省内省外、市内市外、农村城市的;有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工作几年之后来学校再学习的,因此学生入学后容易产生地缘性矛盾。
(2)职校学生家庭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
部分学生家庭家境较为富裕,多为独生子女,因此从小蒙受家庭宠爱;而部分学生家境贫困,造成家庭教育观念较为陈旧。部分学生为留守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形成隔代教育环境。但是,家庭教育往往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教育环境。因此,家庭教育的差异有时也会引发学生之间的激烈矛盾。
(3)职校专业性别差异明显。
比如,汽修系的大部分专业可能学生全部是男生,而会计专业可能全部是女生。学生间戏称“和尚班”“尼姑班”。
2.能力特点
职校学生在能力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生活上,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初次住校生活,缺乏生活习惯和方法的管理能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因为情绪管理问题而产生矛盾。在学习上,许多学生因为注意力和时间的管理而烦恼。在职业规划里,许多学生会因为目标管理出现问题而茫然。总的来说,职校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欠缺,形成了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
3.心理特点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青少年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这一阶段存在着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危机,此时青少年个体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自我同一感或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觉和感情。埃里克森提出了在此阶段的一个“社会心理的合法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随着青春初期的到来,青少年往往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持久地扮演一种社会角色和承担社会义务,感到要做出的决断太多太快,因此在做出最后决断前需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以便延缓眼前必须承担的义务,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如果青少年没有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同一性,那么他们就会产生角色混乱,表现为不能选定一个生活的正确角色,不能确定自己是谁、干什么等。角色混乱的青少年常常焦躁不安,对社会所赞赏的角色表示蔑视和敌意。
二、职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1.心理健康课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课堂,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点,规定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因此,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当然,心理健康课堂不应该是心理理论的讲述,而是应该侧重维护心理健康的技能和方法的学习。通过心理健康课堂,可以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兴趣,防患于未然。
2.心理活动课
心理活动课主要是以心理活动为载体,针对活动对象的需求,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的过程。例如,以“团队合作”为主题,设计“信任背摔”“驿站传书”的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信任和沟通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心理活动课因为其形式的多样性和娱乐性,颇受学生喜欢。
3.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这种形式可以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例如以人际沟通为主题组建团队,通过关系建立、主题实施、团体结束的三个阶段,使得学生通过团体动力系统去体验各种沟通方式。由于团体成员的问题类似,因而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来加强内省,也可以使学习到的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更容易得到强化。
4.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主要是心理咨询老师协助来访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目前,由于政府、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因此,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的师资力量也不断加强。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学生也加大了对心理咨询的接纳。心理咨询可以针对学生个体问题,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5.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
关键词:职工心理 健康教育 培训课堂 教学方法
近年来,心理健康一词越来越多地得到企业与社会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悄然走进企业职工培训的课堂。2011年我校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到职工培训课程中,作为任课教师感触颇深,现谈谈对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1.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企业或管理部门改革,员工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工资报酬不合理给员工造成的压力;管理模式落后、不科学,造成的束缚压抑员工热情的压力;工作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等人际关系造成的压力;因各种现场安全事故和隐患形成的安全压力;还有因工作过于繁忙导致无法兼顾家庭而产生的压力等等。这些职业压力如影随形地影响着职工的心理健康。
华为“自残门”、富士康“13连跳”……近年来的一系列企业员工自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热议。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不仅会给员工及其家人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也会给企业的声誉造成难以挽回的不利影响,其程度不低于“刹车门”对丰田汽车的影响和“漏油门”对英国石油的影响。作为国有企业的胜利油田,虽然从管理制度到人员构成与华为、富士康公司有很大区别,但石油开发企业不是生存于真空中,生产一线的很多工种都是常年在野外作业,又面临着施工工期紧,技术要求高,条件比较艰苦等情况,有部分员工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员工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事故等情况,给企业和员工本人带来了巨大损失。由此可见,企业本身在抓发展提效益的同时,必须将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重要日程。
2.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要合理设置教学板块
在授课过程中观察,许多学员对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表现出浓厚兴趣。资料表明,我国职工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的群体性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我国有60%以上的员工感受到来自工作的压力。究其原因是员工所受到的职场压力、社会压力与个体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这些压力的持续交互作用,导致了员工心理与行为的扭曲、变形与改变,积之成疾,聚之成患。但是,员工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怎样解决,大部分情况可能是自我改善,并不习惯去做心理咨询或治疗,如果自行解决不了,有些可能会发展成心理疾病。因此很多职工渴望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以及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职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设置授课内容,不能急于求成,不宜理论性太强。可设置以下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基本内容板块,可讲解以下内容: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人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原则是什么?让学员明确以下问题:1)心理问题不是精神病;2)心理学不是窥见内心;3)心理咨询不是无所不能;4)心理咨询师不是救世主;5)心理咨询不是思想工作;6)心理咨询的原则是:保密原则、无条件关注的原则、助人自助的原则、来访者自愿原则。第二个板块可设置简单的心理小测试,让学员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应注意的是,测试不宜过于复杂或专业化,既要便于操作又要使学员感兴趣,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第三个板块可设置心理调节方法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宜过深,要力求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有些方法可设置在课堂让学员去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四个板块,可设置案例进行教学,但要注意的是:案例不宜过长,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案例的选择要尽量贴近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案例的分析要通俗易懂,避免生硬或过于专业化。
3.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要有独特的教学方法
职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首先要给学员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学员感兴趣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员积极讨论,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员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
4.企业有必要成立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教师讲上几堂课还远远不够,必须引起企业相关部门的重视,党、政、工、团共同参与,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员工中的特殊情况,经常深入到一线职工中,引导他们开展积极向上的各类活动,用积极因素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将生产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胜任简单的心理咨询和引导工作,为员工服务。
企业还可以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公司接洽,当企业有此方面需求时,心理咨询公司派人对问题进行评估、咨询,对员工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行帮助,并在突发灾难引发大范围心理问题时,提供及时全面的服务。心理服务公司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员工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咨询公司预约,咨询内容(甚至员工姓名)对企业完全保密。
总之,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之需要,员工之需要,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和谐发展的需要,企业教育培训机构要认真研究并科学施教。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成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但随着在校学生的不断增加,在社会和自身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全国许多高职学院频繁发生的高职生自我伤害、伤害他人以及各种异常社会行为,已凸显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与严峻性,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高职生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世中所显现的诸多不适应,也昭示着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确引导其走向健康之路尤为重要。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主要问题
年龄介于l8 至 24 岁之间的高职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还未完全成熟,但却具有强烈的自主、成人和独立意识,往往会和其他年龄段的人在行为和心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尤其是高职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很多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考成绩较差的学生,踏入成为高职生往往是他们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同学都上了理想中的大学,一下子难以平衡自己的心态。从而导致高职生自我意识中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理想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从而使高职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特心态的群体。
(二)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转换缓慢
高职院校的自由活动时间相对于高中又多得多,当他们从家庭较为约束的小环境中走向较为“自由”的学校管理,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一下子无所适从,不知道课余时间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而心理失衡,感到迷茫、孤独寂寞、甚至恐惧不安。
(三)人际交往面扩大,无所适从
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没有社交活动,缺乏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沟通交往的能力和互助合作的精神,不懂得如何和别人交往,常以自我为中心、靠随心所欲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来处理新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到了大学,常常要么是想压制住其他同学,要么讨好巴结同学,在认识和评价人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主观、极端、简单化的倾向,导致形成高职生的角色困惑、交际困难和人际关系紧张。
(四)面临着更大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
毕业就等于失业。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在人才市场上。上有本科生、研究生与之争夺白领、金领岗位,下有中职技校生抢占蓝领市场,夹在中间的高职专科生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三、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共建措施
面对如此巨大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与人员的协助、支持与合作,特别是良好的体制共建。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机制之共建。
(一)搭建高职生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机制
高职生虽然离开了家乡,告别了父母亲人,迈入校园独自闯天下,但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对家人父母的过分依赖,使其仍处在心理的“断乳期”。他们与亲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亲人家庭有着深深地情感寄托与心理依附,况且许多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发展本身就同家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外延宽泛的系统工程。在高职生的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既能使高职生精神愉悦身心放松,也能使高职生陶冶情操享受温馨,更能使当代高职生在文化熏陶中美化心灵、开启心智。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将会为学习、生活中承受着巨大心理负荷的高职生,排解郁闷与减缓压力,从而营造舒适恬静的外部环境。
(二)推动高职生社会资源共享机制
大学属于社会,社会需要大学。社会教育是终极教育,是人们行为的试金石,也是心灵的考验场。高职院校要提前建设有围墙的大学,使高职生走出书斋,融入社区与社会,同社会共享资源,不仅是办好一所大学的需要,也是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成长成才的需要。
(三)构建高职生学科资源联动机制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术道有攻,专业有别,课程迥异,需要各学科之间携手共进、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协同作战,建立课程资源连通机制,需要学科之间加强联系,重点锤炼高职生意志、提高心理素质与培养社会适应力。
(四)广泛搭建高职生实践实训联合机制
高职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参观考察等活动,有利于高职生的成长成才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高职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高职生自身能力素养的同时,承载着在艰苦环境下磨炼意志熏陶情操,以培养高职生良好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力这一重任。它不仅是高职生书本理论知识的一个应用过程,使高职生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更为重要的是当代高职生体恤民情了解社会的一个平台,是高职生良好心态与健康心智的一个确立过程。这一切不仅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外延,做到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更要以实践教学为载体,不断丰富、充实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做到技能培训与心理素质强化的同步展开,以实现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何瑶,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2]丁晶、丁玲,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0(04)
[3]彭敏、尹红丽,职业院校新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疏导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4]倪海珍,高职大学生个性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5]丁黎、陈羿江,地方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6]马丽琴、卢莉,山西省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02)
作者简介:
陈文娟,(1983~),女,江西萍乡人,江西师范大学本科,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干预 德育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初中必修课,但是心理健康的辅导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也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责任,思想政治课更应该而且理应成为心理健康辅导的主阵地。心理健康的辅导,对学生来说受益匪浅,因为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从事任何工作的前提,迎接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挑战,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这就是每个德育工作者需要做好的课题。那么,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一、运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进行心理辅导
思想政治课具有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教材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名言警句可以供学生借鉴和思考。也有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在这些人物中,有很多出身贫寒却能刻苦学习,最终学业有成,实现理想和抱负。在让学生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时时自勉。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波动、心理体验,发现问题及的给予心理干预和指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敢闯敢拼积极进取的精神。
1.磨砺意志,战胜挫折
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面对挫折,迎接暴风雨的坚强意志,教会他们“人生难免有挫折,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的挫折是磨砺意志的秘密武器,使他们明白“机遇永远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做好迎接挫折和挑战的心理准备。培养学生抗击打、抗挫折的心理素质。利用诸多名人在逆境中迎难而上最终成就伟业的典型故事。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教材。那些聋哑人克服种种困难,给我们留下堪称千古绝唱的舞蹈场面,震撼过后就是深思。经常用古今中外的典型故事,从中汲取一种精神力量,树立榜样,使学生们拥有阳光的心态,快乐生活。
2.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是因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生命就要怒放,就要精彩。生命的意义在于价值,在于尊重生命,关注生命,珍惜生命。珍惜世间一切生命,因为每个生命背后都有靓丽的生命轨迹。热爱生活,是因为生活需要一种积极心态,乐观面对一切如意的,不如意的,快乐的,不快乐的,因为这一切都是生活的馈赠,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三、利用小论文写作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
初中生自我意识较强,有独到的见解,有心理承受力,利用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撰写小论文的方式,查找学生身上的不足,查找心理健康隐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本着积极、客观的态度评价自我。例如面对初中生的早恋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表达“我对早恋的态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判断和平时表现,及早洞察学生的早恋倾向,将学生的这种情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明晰学生们感兴趣的,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话题,例如你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观点的理解。通过小论文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社会等大爱情怀。
四、主题探究实践活动是德育的契机
思想政治课程中设置了主题探究活动,方便进行学生心理辅导。教师教学中可以在独立探究基础上,团结合作,提升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辨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小品、相声等喜闻乐见的小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健全的人格,也使思想品德教学落到实处,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领悟道理,增长知识。
总之,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利用思想政治课这一阵地渗透心理健康元素,为学生搭建精神家园,奉献精神大餐,使学生拥有健康而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才是使他们受益终身的课程。教师一定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吸收心理健康素质的有机养料,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乐观、向上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一、我国教职工体育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和指导,教职工身心健康状况堪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我国约有1 700百万专任教师,加上教辅、管理、后勤人员将远远超过两千万,但相关研究发现教职工中处于亚健康状态、前临床状态和疾病状态者比例过高。相关研究还表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工作、生活压力大;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不够。例如,有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或因工作忙碌不能坚持锻炼身体,或因为各种原因不锻炼。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则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普遍缺乏专人管理,教职工人群中的锻炼氛围不够浓厚。相关研究同时发现,教职工中体育参与人群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参与人群。关于教职工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的研究表明,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职工体育的重视程度不一,北京、浙江等省市和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非常重视教职工体育,并组织开展了很多参与面广、持续性强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但大部分省市和学校对教职工体育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和指导。
笔者以“教工体育”和“教职工体育”为关键词在百度和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发现教职工体育多是由学校工会负责,仅有部分省市的钟声体育运动协会是负责组织开展教职工体育的专门机构。然而在以“钟声体育运动协会”和“钟声体协”作为关键词在百度上进行搜索时却既没有发现钟声体育运动协会的官方网站,也没有找到相关的组织机构、联系方式等信息,这表明我国教职工体育管理方面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此外,虽然我国学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很多学者也就学校教职工的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单方面地停留在身体健康问题或心理健康问题上,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关于学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的条例法规。
二、加强教职工体育组织与管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根据体育社会学和体育运动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推动全体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以下重大现实意义.
1.有助于大幅度提高教育工作者中体育人口的比例,使其树立科学健身理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增进身心健康,具备旺盛的体力,从而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例如,在美国达拉斯独立学区开展过一个为期10周的关注教职工体育锻炼的健康促进计划。结果表明,惯于久坐的人开始了有规律的运动。对于学区来说,这个计划的有利之处还包括旷工率的减少,进行体育锻炼的教职工比没有进行锻炼的教职工旷课时间平均少1.25天,这就为地区花在代课教师上的开销节省了149 578美元。
2.教职工体育活动的生活化、社会化有助于为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提供更多机会,有利于通过增进他们的互动和相互了解,加深其友谊,和谐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增强教职工的团队凝聚力,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3.发展教职工体育还能有力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开展。一是教育工作者广泛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使其充分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支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二是有助于使其提高自身运动技能,体验运动乐趣,进而更支持甚至可以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业余体育训练。例如,程红兵在澳大利亚访学期间发现其学校是全员体育,周三下午,全校教师除校长外都要参加体育指导,或带运动队,或当裁判,人人有事做,无一例外。这个时间到学校去看,所有的师生都是满头大汗的样子。三是教师参与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其体育人文素养,使其掌握更多的运动科学知识,进而丰富其德育手段和学科教学素材。
4.学校拥有专业体育人才和齐全的硬件,教职工拥有的体育资源可谓得天独厚,体育理应成为教职工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各级各类学校能够切实加强教职工体育的组织与管理,使绝大多数教职工都能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教育系统不但能为其他行业做出表率,还有望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其他行业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1.加强人员配备。综上所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成立负责组织开展教职工体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其中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有专职负责教职工体育的人员,地市级教育局和教育厅应有固定的负责教职工体育的人员和机构,积极筹划多种形式的培训、体育健身、体育竞赛等活动,不断丰富教职工业余体育活动,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职工的实际需求。
2.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加快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督促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会和体育部(系、学院)加强教职工体育工作,让体育成为教职工的生活方式;把教职工的体育参与态度和参与学生体育活动及指导的情况作为师德评价、绩效评估或评优奖励的重要指标。
3.加强调研与经验总结,科学引导。教育、体育科研部门要积极开展相关调研和国际比较,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组织教育系统的群体干部到广东省、清华大学等全民健身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或单位考察学习,提高教职工体育活动组织的针对性和适宜性。
4.体育比赛和全员健身有机结合。教职工体育要注重普及,以大众健身为主,以竞技体育为辅,而不要追求形式或热衷于制造轰动效应,热衷于搞比赛和展示。
一、提高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带来的价值观念、思想理论界的反思乃至人们日常生活诸多变化,都要求每个人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大。他们对某些变化感到迷惑不解,难以适应。社会责任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所带来的压力,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都会使学生焦虑不安和心理压力过于沉重而出现心理上的失调,造成心理障碍。校园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如学习负担加重,课余生活单调,学习目的的迷茫等,都使有些学生觉得压抑、烦躁、学习兴趣减低、生活缺乏乐趣。当前许多农村学校因为兼并,实行寄宿制,大都采用封闭式管理,重智育,轻德育、体育和劳动的现象还是很明显的。师生常常泡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努力加强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只顾讲好课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心理成长方面的因素。要把此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德育工作的有力开展,使思想教育工作卓有成效。
二、加大投入,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健康教育的开展领导重视是关键,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条件,是完成学业,胜任今后工作的重要前提。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组织落实到位,把心理咨询和学校“育人”这个根本宗旨联系在一起,这是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和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举措。就当前学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而言,首先应在原“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基础上,实行定场地、定时间、定教材、定指导教师、定评估办法的“五定”政策,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德育的各环节,形成德育带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促德育的良性循环。其次是投入资金购置一定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和电教设施,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教室或展室以及外部实践活动场所。
三、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品质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说:“我们注重身体健康,故研究心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则必须注重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就是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措施培养健康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灵活的适应能力,使心理活动功能状态达到较高的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主要的承担者是教师,心理卫生学家认为,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起他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方法更为重要。因此,中小学教师要在实践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道德素质修养。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担当起中小学生“心理保健医”的角色。一个教育单位,要经常开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的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工作者及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品质。
四、加强对学生心理卫生健康的教育与宣传,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事实上许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但并没有引起学校、学生、社会的重视,学生也不知道前去咨询。主要是宣传引导不够。有的学生害怕去心理门诊,怕被别人议论。因此,要广泛宣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通过开设一些心理辅导课,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教育,分析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让学生掌握怎样战胜挫折的方法。还可开设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讲座及其它有关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举办心理卫生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网络语境中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微时代”的来到给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他们依赖网络,从网络中进行交友、学习等,但另一方面又带来了新的心理问题。新媒介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学生对新兴事物非常感兴趣。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如今微信、QQ、微博等媒介已成为高职学生传播信息和沟通交流的主要阵地。这些社交软件便捷、新颖、及时,学生在网络上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并敢于尝试和挑战,学生喜欢在这些软件吐露心声,交朋友, 甚至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依托网络足不出户完成生活等内容。通过调查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台智能手机或电脑,手机、电脑等就是“微时代”的重要的载体。学生通过网络新媒介获取信息、与他人甚至是父母进行交流。 而网络要有很强的虚拟性,有时信息不符实,学生对网络又产生依赖心理,在网络上有些问题又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另外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主动性不够。手机几乎不离手,对手机有严重的依赖心理,这种对网络过于依赖的习性,有时可能达到网络成瘾的地步。
二、网络语境中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网络传播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容易操作,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对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影响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青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通过微博、微信群等容易获取自己想要的、感兴趣的任何信息,并通过转播迅速将信息进行分享。网络新媒介操作方便、形式多样。网络用语一般要求简洁明了,在新媒介中一句话、一个表情或是一张照片,都可以发表,这恰好符合高职学生特点,不愿意写长篇大论,从而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2、在网络语境中,高职学生不需要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交流,对于那些内向、自卑等不愿意与人交流的学生更容易接受。 他们愿意在这样的一种语境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寻求自我存在感。但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上来说,这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一时难以适应。在网络语境中,高职学生面对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正面的,有负面的。高职学生在处理这些信息时有时缺少辨别力,容易轻信一些虚假的信息。当一些负面的信息长期积累并影响到学生时,就比较容易会产生消极的心理。这就要求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负面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及时准确把握网络语境中大学生心理变化特点,找出引发心理问题的症结。这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是一个挑战,需要充分的理论素养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三、网络语境中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
网络语境中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很多,应该看作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要不断更新观念,创新举措,积极应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问题。
1、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介,积极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新媒介的出现,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们从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开展工作。心理辅导老师们要通过新媒介如QQ、微博、微信等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动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良师益友。还可以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或者公布心理老师的微博微信账号,那么学生就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而用虚拟的身份进行咨询,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从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在网络语境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要掌握充分的心理健康知识,也要求熟悉和了解网络这些新兴的事物,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兴媒体的使用,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要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介,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
关键词:航道 思想政治工作 职工 心理健康教育
一、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是时代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同时也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昭示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与新策略。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侧重于大的问题,如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问题等等,方法过于说教和灌输,往往忽视人的性格差异和情感体验,忽视人的心理素质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结果难以使工作对象产生心理共鸣,日益突显的职工社会心理适应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欠佳。
燃油税费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单位内部的部门设置、人员调整,给航道职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职工在心理活动和思想领域方面呈现出了极大的丰富性和活跃性,这种变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方式方法上也要有所改变。通过对职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的分析,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体现人本管理,建设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表现,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目前航道职工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心情不好或心理不健康是很难做好工作的。因此,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时代呼唤下,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不容忽视。通过日常和职工们的接触,笔者认为,目前航道职工面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税费改革后的利益调整,个人收入有所减少,部分员工心理失衡,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部门重新配置,人员进行调整,部分员工情绪上悲观失望,工作热情受挫。
(三)航道发展空间不足,发展前景不乐观,部分员工惰性滋生,工作进取心不足。
(四)事业单位即将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和绩效工资,财政归口地方管理,资金拚盘不大,部分员工忧虑重重,工作干劲不大。
(五)自身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竞争力较低,部分员工自暴自弃,工作自信心不强。
以上这些问题虽然是职工的个人问题,却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和情绪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政工人员及时针对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将职工心理问题的调适与缓解纳入航道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三、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着力点
思想政治工作中充满矛盾,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中,主要表现为人们心理上的不平衡,笔者认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可先从以下几个着力点入手:
(一)从了解职工需求、满足职工需求入手
思想政治工作要承认并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这是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关键。
首先要认真分析职工的心理需求。航道职工现有的几种心理问题,相对应就会有几种心理需求,概括起来讲主要有稳定的收入、升迁的机会、舒适的工作、单位的认可、家庭的和谐美满幸福等,不同的职工对这些需求和愿望有所不同,因此政工人员应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办人所盼,才能与工作对象产生共鸣,达到工作目的。
其次,要从职工所关注的问题入手。职工的关注就是职工的需要。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需要,但会有一种是优势需要,优势需要对行为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政工人员要从职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满足职工正当的、合理的需求,满足其合理的需求,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才会更显著。
再次,要积极引导职工需求。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员其思维特点、生活方式、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对合理的、积极的需求应充分肯定;对不合理的、不现实的要求,要敢于否定,开展教育,加以引导。
(二)从发挥航道文化的凝聚力量入手
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发挥航道文化的凝聚力量,应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培养优良的航道作风。优良的作风有强大的教育力,能使职工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它有无形的约束力,职工会自然地按照它的要求自我调节和控制,好的作风会起“催化剂”作用,它给职工以团结的凝聚力,奋发向上的推动力,严谨求实的控制力。
第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重视舆论的导向,强化它的积极作用,从而使人心凝聚,奋发向上。
第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的好坏不仅影响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影响到思想教育效能的发挥。政工人员要善于与职工谈心,倾听对方的意见,启发对方发表自己的见解,信息传递要减少中转站,保证双方获得的信息及时准确,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
四、航道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要保证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着力点落到实处,通过对目前航道职工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笔者对做好航道思想政治工作,加大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和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加深职工对当前一系列调整、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努力解决职工存在的心理问题。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观念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为加强思想引导,加深职工对调整、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消除职工的心理压力,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宣传税费改革是国家做出的重大利益调整,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和绩效工资是人事管理、薪酬分配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套措施,部门重新设置、人员进行调整是税费改革后征稽人员转岗分流的跟进举措,通过宣传,把相关政策规定原原本本地交给职工,对职工群众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的思想认识,解决职工对改革存在的模糊认识,缓解职工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二)优化管理水平,减缓心理压力,解决调整、改革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
由于航道职工年龄偏大,子女入学、就业、成家和家庭支出等生活压力呈上升趋势,加上目前的岗位、收入等利益调整,职工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政工人员应充分了解职工的心理需要,加强研究,通过一定的管理机制加以合理满足,让职工感受到单位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从心理上亲近单位和领导,减少心理逆反,形成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从思想上放松自己,避免改革带来的心理压力的形成。要多用疏导方法、群众参与方法、发挥民主的方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教育员工把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来,让员工与单位共成长、同命运。
(三)加强职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提高职工沟通减压的能力,解决职工存在的心理问题。
每一位职工不仅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与上下级和同事之间和谐相处,也要善于和外界及亲朋好友交流;缺乏良好的工作友谊与心情交流,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因此,针对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单位有必要加强心理培训,疏导员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培训时需要认真地分析员工在人际沟通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合理地选择培训的类型和方法,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合理地评估与反馈,以达到调适员工的心态,改善员工心理模式的目的,从而达到破除职工心理障碍的目的。
(四)建立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体系,解决职工个人问题带来的心理问题。
心理的科学引导,对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职工心理问题的形成,有的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得到缓解,有的却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和客观原因难以解决。心理引导能及时根据职工的心理状况加以适当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心理焦虑的发生。因此,应充分发挥党支部、行政和群团组织的合力作用,关注困难职工,关注职工中的特殊情况,经常进行人性化的交流和谈话,及时疏导一些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矛盾;组织政工人员培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胜任简单的心理咨询和引导工作;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用完善的薪酬分配体系增强职工的安全感,安排好各种福利,为职工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举办集体活动,培养员工兴趣爱好,以高雅的氛围提高员工心理健康的层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