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课堂学习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教师作为教育前线的第一人,应担当起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任,在保证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主动解决问题. 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去探讨,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开展自主教学,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问题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取了 “引导学生设计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师: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类型很多,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学,尝试设计这类问题.
生: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例如y与(x - 1)成正比例,当x = 2时,y = 3,求解析式.
生:直线y = kx + b过点(1,1)和(0,-1),求解析式.
生:直线y = kx + b与直线y = 2x平行,且过点(2,-1),求解析式.
师:请同学们解出上面的三道题,然后总结一下规律.
师:上面的例子都很好,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设计更开放的题目呢?
生:某一次函数的图像过(3,1),且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请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关系式.
生:某一次函数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请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函数关系式.
师:很好,这两道题都很开放. 请同学们就这个类型的开放题,总结相关的解题规律.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知道了命题的原则,也知道了解题的规律,在自主学习中,收获了比答案更多的知识.
二、发散学生思维,跨学科解决问题
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学生普遍感到难解的题目之一,其难点在于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也就不能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向学生灌输,学生很难形成自己的思维,也就很难自己去解决问题. 因此,笔者只是启发学生要把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数学中来,然后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
例如在“调配问题”的应用题教学中,笔者给出了这样的题目:我校初一(11)班,有女生12人,男生26人,现在需要从男女生中各抽调一些去参加歌咏比赛. 如果男生抽调的人数比女生多10人,那么男生剩余的人数恰好是女生剩余人数的2倍. 问从男女生中各抽调多少人参加歌咏比赛.
事实上,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找出题目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但是,尽管笔者在课堂上列了表,不断地启发学生,还是有部分学生无法掌握整体的思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换个题目这些学生就无法用同样的原理去解决了. 因此,笔者决定提示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该如何解决让学生自己来研究.
学生们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终于得出了结论,有学生提出:在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将文中描写人物、或者事物的关键词圈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这些词表现人物和事物的特征. 因此,可以把语文中的“圈点批注”借鉴到数学中来,变成“圈数批注”!
于是,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尝试,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把题中所有的数字圈起来,并注明哪些是未知关系,哪些是已知关系,这些数是关系量中的哪部分,其与未知量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还可以推出什么等. 学生经过这样的尝试之后,理解题意变得更容易,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最终顺利地列出方程. 经过一次这样的尝试,笔者每次讲到应用题时,都让学生自己运用“圈数批注”的小策略去理解题意、去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数学效率.
三、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自己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笔者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地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相互促进,而不再只是教师灌输知识.
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一课时中,笔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 接下来留出这4天的作业:
(1)每天按顺序自学一道例题,并做完教材后同一类型的习题;
(2)每组学生轮流做好明天讲解例题和习题的准备;
(3)各个小组自己进行讨论,制定讲课策略.
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且相互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证明,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主动性考虑,让学生真正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思考问题、去争取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战平.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林区教学,2011(9).
【关键词】 现代化科技;辅助教学;创新意识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投入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那么如何衡量高效课堂呢?其中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增长以及价值观的变化程度,师生之间是否经历了双向激发的愉悦探讨过程,以及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了怎样的教学效果,是否真的实现了高效教学.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电子设备与高效课堂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且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如今,电子设备在教学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老师们学会了运用电子设备来备课,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在课堂上,还能够让学生对电子授课产生兴趣,对知识也就产生了兴趣.
(二)倡导精讲多练教学
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学,还要教学生如何通过一道题来解决同一类型的题. 对于高年级实行先学后教,低年级实行先教后学. 还要运用老师们的教育创新意识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另外,这还要求教师每堂课之前都要做到充分的准备,要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够驾驭课堂,解决每名学生的问题,真正地达到高效课堂.
(三)精选课堂练习内容
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盲目的过多练习是不科学的,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会因为大量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对数学的思维偏低呆滞. 大量的练习题会让学生减少很多自由活动时间,阻碍他们思维正常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好练习题,让学生可以从练习题中得到锻炼,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课例
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老师领学生将两根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形成一个活动角,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将一根木条旋转,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 接着再问一些关于角的问题,例如: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边越长,角越大?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同学分组讨论,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争着回答. 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关键是要看两条边的张口,张口越大,角就会越大. 由此可以得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并没有关系. 这样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能够让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深刻的认识,不仅巩固了角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16根小棒,然后平均分成2份、4份、6份、8份,并且记录每次平均得的根数和剩下的根数,然后让学生观察做比较,从教学活动中发现平均分有两种情况:不能分完和正好分完. 不能完全分完时就是有余数,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法,让学生动用眼、脑、口来学习数学.
另外,在学习“年、月、日”时,作为小学生,刚刚接触年、月、日的学习,他们很可能会混淆概念,搞不懂计算方法,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年、月、日习题. 例如:请大家看2004年和2005年2月份的天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好了,老师还可以扩充别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呢?那么2005年和2006年的2月份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一个季度都是三个月,第一个季度是1~3月,依次排下去. 那么请同学们算一下,2013年每个季度分别有多少天呢?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填好的表格中,你又得到了哪些结论?
这道题老师运用了表格的方法让学生对题产生新鲜感,对这道题充满兴趣,让学生有动力做下去,表格的方式使练习题不再单一、乏味.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量将题做得生动,且容易被接受,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快速接受所学知识,也为构建和谐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必须强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掘例题的内在因素,在学生已经对知识掌握的同时,老师再进行引导,让学生发展多向思维.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老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比较、判断、分析的能力,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数学问题,这样做能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真正做到: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又不降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康华健.走向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5).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学习;小组划分;成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45-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众所周知,教育不仅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今天,更决定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许久以来,新课程改革的号角一直从未停止吹响,可是,高考的杠杆不变,我们就永远喊着素质教育的号子踩着应试教育的步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还在“填鸭式”教学的模式下成为教学的牺牲者,失去了自己学习的能力,这是非常可怕的。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好课的6个标准之一是学生的课堂:独学、对学、群学,这里所说的群学就是小组学习。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著名的教育记者,高效课堂首倡者李炳亭教授曾说过,小组划分是把原来一个大班变成若干个没有围墙的小班。建设、培训好了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因此,组织高效的学习小组是实施课堂高效的重要途径。
一、小组划分的规律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组成学习小组。
1.性别分配要互补。因为男女学生在思维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在分组时,使组内既有女生又有男生,这样,在学习中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把小组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2.学生性格要互补。在分组时,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有的同学好静,有的则好动,好静的同学一般思维缜密,可不爱表现,而好动的同学思维活跃,可往往比较毛躁。如果把不同性格的同学搭配开来,可以起到优势互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合作久了对学生优秀性格品质的养成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的互补。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所以,在分组时更应该注意在同一小组内,应该各门学科都有带头人,不能都偏向于某一学科。这样在小组内可以互相帮扶,共同进步。而且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成员管理
在高效课堂里实行分组教学不是一开始就一帆分顺而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只有对各组的成员做好培训,让其积极合作,久而久之,小组内才会配合默契,达到良好的效果。
1.组长管理。小组长是教师教学的小助手和学生学习的代言人,要使小组正常运转,合作有效,必须培养一名成绩优异、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1)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其一,小组长对组内成员有带动作用。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展示,敢于点评,善于补充,做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榜样,带动小组成员的学习。其二,组长要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作用,带领学生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新课预习,课中组织好课程学习,课后监督好作业完成。其三,组长有责任和义务对组内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和指导,使小组内的成员共同进步,帮助别人也是自己进步的过程。其四,小组长每天都应该与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共同评议组内每个成员在合作中的表现,学习中的得失。从而共同制定下节课的改进计划。小组长应该及时的和组员进行沟通,特别是和一些特殊的同学进行沟通,从而让其中每个成员都能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组内交流;(2)对小组长的肯定。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的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自豪感,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力量源泉;(3)定期召开组长会议。教师应该及时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同时及时了解小组内其他成员参与课堂的情况,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使小组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小组成员管理。(1)培养学生学会互助。要让每个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其他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而且这个过程也是提高自己能力、深化自己知识的过程;(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在学习过程中要讲求合作精神,要求组内每个成员共同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创设条件鼓励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活动中;(3)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外,还应该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认真倾听他人见解,学会尊重他人,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4)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提出问题,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