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学习范文

高效课堂学习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课堂学习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效课堂学习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教师作为教育前线的第一人,应担当起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任,在保证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主动解决问题. 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去探讨,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开展自主教学,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问题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取了 “引导学生设计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师: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类型很多,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学,尝试设计这类问题.

生: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例如y与(x - 1)成正比例,当x = 2时,y = 3,求解析式.

生:直线y = kx + b过点(1,1)和(0,-1),求解析式.

生:直线y = kx + b与直线y = 2x平行,且过点(2,-1),求解析式.

师:请同学们解出上面的三道题,然后总结一下规律.

师:上面的例子都很好,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设计更开放的题目呢?

生:某一次函数的图像过(3,1),且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请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关系式.

生:某一次函数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请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函数关系式.

师:很好,这两道题都很开放. 请同学们就这个类型的开放题,总结相关的解题规律.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知道了命题的原则,也知道了解题的规律,在自主学习中,收获了比答案更多的知识.

二、发散学生思维,跨学科解决问题

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学生普遍感到难解的题目之一,其难点在于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也就不能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向学生灌输,学生很难形成自己的思维,也就很难自己去解决问题. 因此,笔者只是启发学生要把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数学中来,然后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

例如在“调配问题”的应用题教学中,笔者给出了这样的题目:我校初一(11)班,有女生12人,男生26人,现在需要从男女生中各抽调一些去参加歌咏比赛. 如果男生抽调的人数比女生多10人,那么男生剩余的人数恰好是女生剩余人数的2倍. 问从男女生中各抽调多少人参加歌咏比赛.

事实上,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找出题目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但是,尽管笔者在课堂上列了表,不断地启发学生,还是有部分学生无法掌握整体的思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换个题目这些学生就无法用同样的原理去解决了. 因此,笔者决定提示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该如何解决让学生自己来研究.

学生们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终于得出了结论,有学生提出:在语文课上,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将文中描写人物、或者事物的关键词圈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这些词表现人物和事物的特征. 因此,可以把语文中的“圈点批注”借鉴到数学中来,变成“圈数批注”!

于是,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尝试,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把题中所有的数字圈起来,并注明哪些是未知关系,哪些是已知关系,这些数是关系量中的哪部分,其与未知量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还可以推出什么等. 学生经过这样的尝试之后,理解题意变得更容易,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最终顺利地列出方程. 经过一次这样的尝试,笔者每次讲到应用题时,都让学生自己运用“圈数批注”的小策略去理解题意、去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数学效率.

三、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自己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笔者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地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相互促进,而不再只是教师灌输知识.

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一课时中,笔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学习小组. 接下来留出这4天的作业:

(1)每天按顺序自学一道例题,并做完教材后同一类型的习题;

(2)每组学生轮流做好明天讲解例题和习题的准备;

(3)各个小组自己进行讨论,制定讲课策略.

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且相互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证明,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主动性考虑,让学生真正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思考问题、去争取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战平.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林区教学,2011(9).

第2篇

【关键词】 现代化科技;辅助教学;创新意识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投入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那么如何衡量高效课堂呢?其中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增长以及价值观的变化程度,师生之间是否经历了双向激发的愉悦探讨过程,以及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了怎样的教学效果,是否真的实现了高效教学.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电子设备与高效课堂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且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如今,电子设备在教学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老师们学会了运用电子设备来备课,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在课堂上,还能够让学生对电子授课产生兴趣,对知识也就产生了兴趣.

(二)倡导精讲多练教学

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学,还要教学生如何通过一道题来解决同一类型的题. 对于高年级实行先学后教,低年级实行先教后学. 还要运用老师们的教育创新意识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另外,这还要求教师每堂课之前都要做到充分的准备,要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够驾驭课堂,解决每名学生的问题,真正地达到高效课堂.

(三)精选课堂练习内容

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盲目的过多练习是不科学的,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会因为大量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对数学的思维偏低呆滞. 大量的练习题会让学生减少很多自由活动时间,阻碍他们思维正常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好练习题,让学生可以从练习题中得到锻炼,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课例

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老师领学生将两根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形成一个活动角,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将一根木条旋转,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 接着再问一些关于角的问题,例如: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边越长,角越大?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同学分组讨论,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争着回答. 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关键是要看两条边的张口,张口越大,角就会越大. 由此可以得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并没有关系. 这样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能够让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深刻的认识,不仅巩固了角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16根小棒,然后平均分成2份、4份、6份、8份,并且记录每次平均得的根数和剩下的根数,然后让学生观察做比较,从教学活动中发现平均分有两种情况:不能分完和正好分完. 不能完全分完时就是有余数,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法,让学生动用眼、脑、口来学习数学.

另外,在学习“年、月、日”时,作为小学生,刚刚接触年、月、日的学习,他们很可能会混淆概念,搞不懂计算方法,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年、月、日习题. 例如:请大家看2004年和2005年2月份的天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好了,老师还可以扩充别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呢?那么2005年和2006年的2月份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一个季度都是三个月,第一个季度是1~3月,依次排下去. 那么请同学们算一下,2013年每个季度分别有多少天呢?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填好的表格中,你又得到了哪些结论?

这道题老师运用了表格的方法让学生对题产生新鲜感,对这道题充满兴趣,让学生有动力做下去,表格的方式使练习题不再单一、乏味.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量将题做得生动,且容易被接受,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快速接受所学知识,也为构建和谐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必须强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掘例题的内在因素,在学生已经对知识掌握的同时,老师再进行引导,让学生发展多向思维.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老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比较、判断、分析的能力,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数学问题,这样做能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真正做到: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又不降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康华健.走向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5).

第3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学习;小组划分;成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45-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众所周知,教育不仅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今天,更决定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许久以来,新课程改革的号角一直从未停止吹响,可是,高考的杠杆不变,我们就永远喊着素质教育的号子踩着应试教育的步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还在“填鸭式”教学的模式下成为教学的牺牲者,失去了自己学习的能力,这是非常可怕的。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好课的6个标准之一是学生的课堂:独学、对学、群学,这里所说的群学就是小组学习。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著名的教育记者,高效课堂首倡者李炳亭教授曾说过,小组划分是把原来一个大班变成若干个没有围墙的小班。建设、培训好了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因此,组织高效的学习小组是实施课堂高效的重要途径。

一、小组划分的规律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组成学习小组。

1.性别分配要互补。因为男女学生在思维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在分组时,使组内既有女生又有男生,这样,在学习中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把小组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2.学生性格要互补。在分组时,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有的同学好静,有的则好动,好静的同学一般思维缜密,可不爱表现,而好动的同学思维活跃,可往往比较毛躁。如果把不同性格的同学搭配开来,可以起到优势互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合作久了对学生优秀性格品质的养成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的互补。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所以,在分组时更应该注意在同一小组内,应该各门学科都有带头人,不能都偏向于某一学科。这样在小组内可以互相帮扶,共同进步。而且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成员管理

在高效课堂里实行分组教学不是一开始就一帆分顺而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只有对各组的成员做好培训,让其积极合作,久而久之,小组内才会配合默契,达到良好的效果。

1.组长管理。小组长是教师教学的小助手和学生学习的代言人,要使小组正常运转,合作有效,必须培养一名成绩优异、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1)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其一,小组长对组内成员有带动作用。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展示,敢于点评,善于补充,做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榜样,带动小组成员的学习。其二,组长要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作用,带领学生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新课预习,课中组织好课程学习,课后监督好作业完成。其三,组长有责任和义务对组内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和指导,使小组内的成员共同进步,帮助别人也是自己进步的过程。其四,小组长每天都应该与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共同评议组内每个成员在合作中的表现,学习中的得失。从而共同制定下节课的改进计划。小组长应该及时的和组员进行沟通,特别是和一些特殊的同学进行沟通,从而让其中每个成员都能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组内交流;(2)对小组长的肯定。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的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自豪感,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力量源泉;(3)定期召开组长会议。教师应该及时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同时及时了解小组内其他成员参与课堂的情况,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使小组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小组成员管理。(1)培养学生学会互助。要让每个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其他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而且这个过程也是提高自己能力、深化自己知识的过程;(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在学习过程中要讲求合作精神,要求组内每个成员共同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创设条件鼓励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活动中;(3)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外,还应该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认真倾听他人见解,学会尊重他人,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4)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提出问题,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4篇

【关键词】 化学 新课标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63-01

高效课堂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注重效率、强调教学成效的课堂。高效的化学课堂要求在化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为目的,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而达成课堂的高质量、高效益。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那么,在这种理念的要求下,怎样才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1 贯彻课标,以人为本

化学新课标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成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美好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情趣,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实际出发,制定学习目标。

2 高效课堂,以学定教

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展开,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把化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探究活动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并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新知进行自主建构,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水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精心设问,激活思维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景,而且以解决问题情景为目的。问题情景对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是思维的导火线,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为被激活的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从而激化意识中的矛盾,唤醒学习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比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时,在课程导入时问:门捷列夫依据什么预测出有“类铝”存在?在中间知识过渡环节问: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可以利用其核外电子排布的递变性来推理预测,那么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分析是否也可以借助这种分析的方法?在内容的最后整合提升阶段问:如何把元素原子的位置、结构、性质三者结合起来,解释怎样找到并预测它的性质?如何预测未来将发现的新元素的性质?这样就首尾呼应,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串成一线、起承转合、自成一体,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提升,思维得以开阔,让他们不断的产生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4 联系生活,巧用资源

第5篇

一、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疲倦”。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小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同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这三种境界:

(一)源于生活,勾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要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要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动起来,给枯燥无味的数学课添加乐趣,形成“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氛围,此第一境界也。

(二)难点、关键处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疑是在知识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置疑难,引起学生思维。合理、适度、巧妙、创新设疑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强化智能的核心,是促使学生好学多思,获得真知真谛的前提。设疑要具有目的性、明确性、必要性、启发性、探索性、趣味性、新颖性和逻辑性,使学生思有据,答有依。”设置疑难点,要找准切入口,既能将以前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又能将学生引入新的知识天地,既要让学生感觉有难度,又要让学生的“思维的火花”闪现,从而达到第二境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解疑释疑,扩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疑释疑后,要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用同类问题或变式,巩固所学知识点,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的意境,此第三境界。

二、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评价

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一节高效的课堂关键是看什么呢?第一看这节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的能力,是否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成为了课堂的“主演”;第二要看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是否在导演课堂的同时,把这节课的知识点都贯穿到了;第三要看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和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另外教师还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二)小组学习

根据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把学生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有5-7人,各个小组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均匀分布,既能相互帮助,又能相互促进,使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学模式

采用“315教学模式”,3是指三个时间阶段:(1)预习10-15分钟,要有时间保证,有方法指导,有组织,有交流、有反馈。(2)讨论15-20分钟 ,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让这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一个学生不要交流多个问题,要给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3)点拨5-10分钟,教师点拨时要把握五个时机:学生出现观点对立、无法说服对方时;学生生成了新问题、与预设不符时;学生思维不严谨、方法不系统需要矫正时;学生感到不理解,需要老师解惑时;学生展示非常精彩,教师要给与肯定时。1是指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5是指5个步骤:预习―分组讨论-点拨―当堂测试―课堂小结。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有力的保障,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的同时,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师生互动,快乐教学

高效课堂必须让师生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尽情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是衡量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尺。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必须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出高度的注意力、充分的主动性,而不是目前教师、家长火急火燎,而学生无动于衷;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必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又要拥有成功带来的喜悦。

二、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合理

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是有效运筹时间的前提,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不同的教学内容的时间比例,教学内容有主次、难易之分,这意味着教学时间不能搞平均主义;二是教和学的时间搭配,这是新课改背景下需要加强研究的新课题,一堂课教师到底讲多长时间,学生到底学多长时间,必须有一个度的把握;三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比例,这也不能搞一刀切;四是教和学时机的把握,什么时间教、什么时间学,都要求教师把握好分寸;五是教和学的速度把握,要求讲究轻重缓急、张弛有度。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往往呈现出一种龙头蛇尾、前紧后松的态势,这本身就反映了时间安排的不合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提高计划性的同时,教师还应切实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要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知识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二者相互依存,预设和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不可偏废。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知识的生成。教学过程中不能没有预设,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实际的教学过程却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第7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能力;方案

一、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新课程要求:在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曾对不同的课堂行为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20天后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讲授方式,学生只能记住10%,而教别人却能记住90%,由此可见,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我校的实际状况,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为主。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载体及具体实施方案

1.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悠鹄矗而最具操作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见下表)

这种变革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学生是有准备学习的。在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不是被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可以利用学生的表演欲推进教学活动。第二,学生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学生在预习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在课堂上再讲,空出来时间可以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实现高效。第三,学习成果展示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为保证课堂教学结构调整的有效实施,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促进方式。

(1)预习质量的保证。学生预习质量的高低,是实施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为此在编写导学案时,对预习什么、如何预习以及预习效果的检测都做好了充分准备。

(2)课堂研讨活动质量和效果的保证。我们通过学习小组的建立,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为研讨互助提供方便;教室后面的9块白板,为学生的动笔展示提供了保障,也为教师实施针对性点拨提供了依据。

(3)教学任务完成的保证。一是学生的预习要充分,二是课堂教学要抓重点推进,三是当堂训练要精选,四是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

(4)知识系统性的保证。在导学案的最后部分,设有本堂课知识网的构建,这样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很好地提供了学法指导。

(5)课堂教学调控的保证。一是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二是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三是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到充分预设,四是课堂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及问题的发现比较及时而准确,五是及时总结与推进。

2.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如何让学生先学,学生学什么,如何进行学习,学到何种程度,学习的效果如何,教师在课堂上点拨什么,导学案可以解决发挥这些问题。

(1)首先由主管教学领导教研组长进行培训,就导学案的格式、编制原则、要处理好几种关系等方面达成共识。然后教研组长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进一步细化完善,再对本组的教师进行培训。

(2)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他人的经验,并邀请教育学院的教研员来我校进行指导,针对教研员提出的建议,及时与教研组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其次,领导长期深入课堂,在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同时挖掘并确定优秀典型,然后推出典型进行引路。最后,我们采用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表彰,推动了导学案的不断完善。

三、收获感悟

经过两年来不懈的探索与实践,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新教学模式为他们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提高了参与度,激活了求知欲,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加强。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新教学模式由单人编写“教案”变为集体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工作重心由“教”变“导”,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再满堂灌,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丰富而灵活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考核由个人考核变为学科组捆绑考核,教师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但我们深知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我们坚信,全体海湾高中教师会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为己任,为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里面着重谈到了一点:那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建立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这样做很难么,不难!很容易么?也并不容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滔滔不绝和侃侃而谈,大多数时候,在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看来,这样的不间断讲诉是对于自我能力与魅力的展现,这样上课很舒服;至于学生能不能理解,能理解多少则不去关心,课堂变成了教师“独奏”的舞台,学生变成了没有选择的“观众”。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让我们必须颠覆这一切,教师从讲台上站下来,停止滔滔不绝的讲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讲去讨论,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可以大概分为三个板块:也就是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协作讨论、课后练习拓展。课前自主预习是对于课堂教学的前置准备,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因为真正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进行课前自主预习,是无法进行有效的课堂协作讨论的,自主学习的效率就会十分地下,重视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让学生们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带着对于本课时文本的深度问题进入教室,进行课堂协作讨论,这样有助于课堂教学节奏的有序展开;课堂协作讨论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组成部分,我们时常强调的语文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就是体现在用大部分课堂时间花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讨论上,这个时候,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角色的转换实际,只在一旁给与必要的学习方向性引导,不得过多干涉学生们的讨论过程,充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包容性和发散性,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氛围的轻松与愉悦,也使得学生们能够看到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以往压迫式学习中解脱出来,能够以一种自信自觉的学习态度进入学习者角色,进行由内而外驱动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进行课堂协同讨论学习的时候,要通过导学案,结合教师预设的课时文本问题及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带入讨论学习中区,集思广益,讨论得出问题答案;对于广泛不能通过讨论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在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后半段及时地收集汇总,进而进行有效的讲解反馈,这个时候的讲解答案应该是灵活包容的,不应该把问题的答案绝对化,用一个“哈姆雷特”扼杀在学生们心中的那九百九十九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需要技巧,当然我们也相信,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是能够处理好这个问题的。

二、适度练习和测试是对自主学习成效的保证

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是有计划有节奏的“精放”,把课堂时间放给学生,同时也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既然有“放”,也要有“收”,做到“收放自如”,这个“收”就体现在课堂时间后半段要适度地根据导学案的安排进行一定量适度的练习和测试,这个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效的检验及保证。一节课的小组协作学习讨论的结果需要教师基于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做出评价,通过随堂适度练习和测试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汇总这些问题,课后仔细分析这些问题,为下个课时导学案的设计编写提供学情参考。语文新课程改革里面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实现途径,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而言,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如何达成这样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目标,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并着力解决的事情。

作者:王琴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第五中学

第9篇

1 以自己的快乐感染孩子们。

每节课之前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和孩子们交汇时,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学习氛围。师生关系和谐,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学生才会喜欢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让他们觉得学习并不是那么难,可以无忧无虑地学,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在愉快中学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快乐学习。

学习就像游戏一样,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感兴趣的就喜欢学。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每次上新课,导入新课就显得很重要。我从激趣导入入手,在每节课的起始环节上下功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气氛,巧设悬念。新知的学习过程之中,通过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操作、游戏等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的思维个性得到发展,发现欲望得以满足。

3 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10篇

听老师一说要畅谈各自的远大抱负,而且还要从中甄别优劣,学生们马上来了精神。大师兄子路第一个响应老师的号召,他疾步上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我愿意秉持像月亮一样洁白的帅旗,率领一队人马与敌人作战,一定能拔取敌军的军旗,割取敌人的左耳计数报功。这一点只有我仲由能做到,老师您就让颜回和子贡这两个人跟着我吧!说完,子路回到座位上,显出一副很满足的样子。

孔子说:“多么勇猛啊!仲由。”

一看老师夸奖子路,子贡便想把大师兄比下去,他快步上前,高声说道:“我希望齐楚两国在广阔的原野上交战,眼看就要拿起武器交手时,我在中间斡旋,陈述利害关系,以消除两国的祸患。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得到。老师,您就让子路、颜渊跟着我吧!”说完,子贡很自信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子路一听在这种两军对垒的情势下,子贡让自己跟着他干,马上站起来反驳道:“凭我的勇力和本事,横扫三军如卷席,怎么能让我屈尊跟着你干?你跟着还差不多!”

子贡一听子路挑战自己的志向,当仁不让于师兄,他站起来对子路说:“你是领兵打仗的,我是军师,你不听我的听谁的?”

看着他俩争论,颜回面带微笑,默不作声,孔子高兴得笑出了声。子路和子贡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俩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盼望着孔子对子贡志向的评价。

孔子看着子贡,又瞟了瞟子路,笑容满面的说:“好一个子贡,多么有口才啊!”

听完师哥、师弟的心愿,一向以“无伐战,无施劳”为人生原则的颜回闭口不谈。

看到自己最喜爱、最看重的弟子关键时刻掉链子,孔子有些急了,赶紧督促他说:“回,向前来,为什么只有你不谈谈心愿?”

颜回这才站起身上前几步,边给老师施礼边回答道:“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

孔子说:“虽然他们说了,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你说说看。”孔子继续鼓励他开口言志。

颜回这时才回答说:“我希望能辅佐贤明的君主,施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教化。用礼乐教导民众,让百姓不用去修建城墙,无须越过护城河去打仗,将刀剑枪戟铸成农具,在原野湖畔放牧牛马,夫妇没有因分别而相思的痛苦,天下永远没有战争的灾难。这样,仲由就没有地方施展他的勇力,而端木赐也没有地方发挥他的口才了。”

好一个颜回,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听了颜回的心愿,孔子表情庄重地说:“颜回的这种德行是多么美好啊!”

子路还记着老师刚才的话,于是举手行礼问到:“老师,您选择哪一种想法呢?”

孔子稍作斟酌,最后一锤定音:“不耗费钱财,不危害百姓,不用说太多的话,这样来治理国家,只有颜回能做得到。”

听到老师的选择,一种失落感袭上子路心头,一丝阴云从子贡脸上掠过。但他俩不得不承认,在这次与颜回的PK中他们确实略逊一筹,这会让他俩从中悟出不少东西来。

谈到这个富有诗意、令人心生感动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当前正风靡全国中小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兖州一中的“三步六段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都是针对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提出来的,旨在革除传统课堂禁锢学生头脑、剥夺学生话语权、扼杀学生思维活力、高耗低效的诸多弊端。这些模式遵循的共同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学业的进步,感受到做人的尊严,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把时间还给学生,课堂还给学生,能力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头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擎,以激趣为主旨,以学生各得发展为目的。

仔细对照,我们不难看出,早在2500年前,至圣先师孔子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上述教育教学理念,是区别于传统课堂的典型的高效课堂。

你看,在这一堂“理想教育”课上,孔子并没有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宰和主角,更没有独霸课堂,满堂灌输。他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展示。他只是成功的扮演了一个教学的组织者、激励者、督促者、裁判者的角色。他话虽不多,但要言不烦,句句必须。

一节课,孔子先后说了这样7句话,这7句话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含有深意的:

1.“春天是言志的季节,今天你们三个都在这儿表达一下各自的心愿吧,没有什么不能说的。看谁的心愿好,我从中选择好的。”――一上课,孔子就开门见山,明确了教学目标,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氛围,指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评价原则,从而激发起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

2.“多么勇猛啊!仲由。”――这句对子路展示内容的即时点评,既是对子路的肯定,又是对子贡和颜回的激励。

3.“好一个子贡,多么有口才啊!”――听到老师这句点评,即使最终不能博得头筹,也足以让子贡心满意足,心花怒放了。这也给接下来的展示者颜回形成适当的压力。

4.“回,向前来,为什么只有你不谈谈心愿?”――对展示不积极的学生,孔子心平气和,满怀期望的诱导、启发。

5.“虽然他们说了,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你说说看。”――在第一次开导无效的情况下,孔子想法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继续耐心鼓励,体现了对学生不放弃、不抛弃的人文情怀,而且整个过程和颜悦色,绝无批评和训斥。

6.“颜回的这种德行是多么美好啊!”――孔子满腔热情的赞赏,对颜回是个很大的褒奖。以后颜回再回答问题时,肯定会积极起来。这就是鼓励、耐心教育所产生的神奇力量!

7.“不耗费钱财,不危害百姓,不用说太多的话,这样来治理国家,只有颜回能做得到。”总评虽然三言两语,但精当独到,从而使高下自见,优劣自分,而且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子路和子贡也能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升,达到了一箭三雕之功效。

我们还可以设想,如果这堂“理想教育”课让传统课堂模式下习惯于满堂灌的老师来上,他们肯定会采用这样的教学过程;

1.老师先讲什么是理想,再讲理想的分类。

2.老师接下来讲人为什么要树立理想,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3,老师还要讲青少年学生该怎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在树立理想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老师还要列举一些错误的理想,并对其进行批判

4.老师进行课堂小结。

5.下课铃响了,老师布置关于理想问题的书面作业和下一节课的检查内容。

第11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时必须准确把握教材主旨和精神实质,领会编排意图,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和逻辑联系。教师要找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连接点,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引发生成环节,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一组口算题:2.8÷14,0.45÷9,32÷80,5.4÷1.8。当学生看到5.4÷1.8时,全都愣住了,思维陷入了停顿。此时,教师提问:“这道题会口算吗?为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很显然,以前学过的除数都是整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所以学生有点束手无策。这便找到了新知识的生长点。于是,教师因势利导,抛出一组除法计算题,引导学生观察、判断、思考,以做铺垫:

①3.5÷7;②35÷70;③350÷700;④0.35÷0.7。

1.观察:这几道题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判断:不计算,判断上面哪几道题的商是一样的,并说明理由。

3.思考:应该怎样计算5.4÷1.8?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对学生来说却是个难点。有了上边的铺垫,学生经过探究,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很快将5.4÷1.8转化为54÷18,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样,引导学生抓住商不变的性质这个旧知识,再由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充实、扩大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商不变的性质正是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长点。

二、动手操作体验,促有效建构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适时加入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

例如,教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十几加几、十几减几)时,对于11+2,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算理,自然就不会顺利地抽象出算法。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进行尝试探究。当然,学生的操作不是盲目的、随意的,教师要给出具体的操作建议,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一个支架:

1.先拨出11,想一想十位拨几颗珠子?个位拨几颗珠子?

2.再拨出2,应该拨在哪一位?现在一共有几颗珠子?

3.请你完整地说出拨珠的过程。

学生很容易知道操作的意义:先拨出11,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1颗珠子。接着拨2,就是再在个位拨2颗珠子。现在个位上有3颗珠子,10和3合起来是13。

在拨珠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地引出加法算式,同时体会到个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2相加得3,随即运用数的组成算出得数,渗透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为后面学习笔算加减法做好铺垫。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教师及时抓住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抽象出算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而且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在操作体验中促进知识有效建构。

三、合作交流,促有效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认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多思索、多实践、多表达,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见解,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积极为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搭建平台,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尝试交流,让数学课堂呈现出活泼生动的喜人场面,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生;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这样一种境界:学生好学、喜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要使学生好学、喜学、乐学,首先应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源泉,也是顺利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为此,对初三的化学课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往往是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燃烧、爆炸等,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笔者紧紧把握这一点,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识产生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过滤和结晶”中课本上安排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法分离NaCI和KNO3,因2者均是白色固体,溶液均为无色, 故当结晶分离出KNO3,有的同学会怀疑虑出的是否KNO3,为此若NaCI改为黄色的FeCI3,此时再重复实验,固体是白色的,母液为黄色的,与前者对照,现象更明显,消除了学生的疑点。

2.改变课堂结构,调动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几乎在一堂课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但在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点拨引导,课堂更多的时间要留给学生,所以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改变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才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完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一节后安排后述一组课堂演示实验课,步骤如下:

1)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产生白气沉淀;

2)继续通入CO2气体-沉淀消失;

3)加热以上溶液―再次生成沉淀,并放出气体;

4)向上述溶液中滴加盐酸―沉淀再次消失,并放出气体。

以上实验现象很明显,在实验完毕后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然后让同学们写出各步反应的方程式,这样的课堂结构,不仅引人入胜,气氛活跃,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另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幻灯,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们可以多角度地拔动学生的心弦,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分子、原子”一节时,因分子、原子是微观粒子,学生们无法看到,所以理解起来显得困难,但当学生们看到利用多媒体演示的用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拍摄的分子照片、用原子排列的字样时,便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难点很容易便解决了。

3.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关,在教学中多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感到学有所有,如铁是应用最广泛,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物质,所以教学时重点应放在铁的生产和使用应注意的问题上,可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同学们讨论铁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如铁必然放在干燥的地方,不可以跟酸性物质接触和共存,使用时涂上保护层等等,这样使同学们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同时完成了教学重点,逐步提高了素质。

4.开展课外活动,保持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适应不了当前形势的需要,化学课外活动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如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科技小制作,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等多种形式,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又开拓了视野,同时更进一步推行了素质教育。

5.重视化学史教育,巩固学习兴趣

化学发展史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化学史材料,如“氯气的发现”、“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等,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生产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通过化学发展史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意识,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握好它,才有可能使素质教育深入课堂。

【参考文献】

[1]杨丽荣.提高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

[2]刘丽伟.浅谈提高初中化学复习教学质量的策略[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4)

[3]唐少华.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4]屈云峰.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下半月),2008(08)

[5]曾姝琦,吴鑫德.浅谈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7)

第13篇

关键词:自主;高效;兴趣;协调;减负;提质

高效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改变以往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发现者和应用者。自主性学习因为学生自主参与而精彩,教学因学生的自主参与而高效。学习成绩提升,学习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一、以生为主,激发兴趣

1.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疑难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学才会有效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性学习,能解决的问题自主解答,对非智力因素影响的学困生,要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因为自主性学习而切实行动起来,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2.减负提质。教学做到精讲与巧练相结合,教师越是讲解的多、强调的多、传授的多,成绩越是不理想,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深度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成绩才会提升。

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1.先学后教。课前下发导学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知识点,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将不理解的知识先与同桌、同学、小组探讨交流,带着问题上课。

2.以学定教。学贵有疑,学生将不理解的知识点梳理成问题,问老师、问同学,在同学、老师、小组间交流探讨,这样的过程是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的培养,做到勤学而善思、博学而多思,对打造高效课堂作用明显。

3.交流讨论。教学中组织同学间、组间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多向信息交流过程中,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实践验证,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验证、实践、猜测等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因为自主性学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感受。

三、指导学法,有法可依

1.试一试。教学中让学生试一试,自主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对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适时点拨评价、激励表扬,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可提高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2.说一说。学生的说和议胜过老师讲,学生对易混淆的概念、疑问,质疑问难,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说、多议、多表达、多交流、多展示,让学生正确流利表达,是对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提升。

3.做一做。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试一试、做一做,对新知的巩固与应用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易得到培养和提升。在“圆面积”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将圆沿半径分成若干等份,拼成已学过的图形,自主探究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学生实验与操作过程中,学习兴趣浓、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

4.想一想。教学中培养学生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反思的思维过程,适时组织学生展开想象。

四、协调方式,贵在得法

1.自主学习。教师重引导,学生重思考,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过程,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产生乐于学习、乐此不疲的学习动机,有自我展示的欲望与想法,善于交流、乐于表达,这才是自主性学习。

2.探究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通过表达交流、展示汇报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做到课堂教学有实效、见成效。

3.合作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求知、学会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成就自我、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可打造高效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五、学会放手,走向自主

1.目标自主。学习目标分层,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自主发展,学生根据现有认知水平选择学习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起点上得以发展。教师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协调学习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体验自主。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创设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机共探索、共创新的学习情境,使课堂教学自主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力和思维灵性,享受成功的体验。

3.方式自主。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捕捉信息,参与探索,自主选择方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向思维,既体现方法、又体现策略的创新,让学生思维之潮奔涌,创新之花竞开。

4.评价自主。教学中注重激励性评价,教给学生评价方法,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学习成果不断评价、反思。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灵活学习方式,构建知识体系,激励学生敢于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与自主性学习的相辅相成,才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才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自主性学习成为现实,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求知的乐园!才是精彩的课堂!

第14篇

怎样才能体现出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小组学习的前提是明确学习目标

恰当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课堂找到有效的突破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时我们应该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课堂上如果忽视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帮助作用,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变的十分盲目,并且呈现出混乱、散漫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系统的认识结构的建立与学习能力 的形成。二是语文基础知识与人文素养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是对过去只重基础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的矫正,没有打下坚实的听说读写的基础,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也不会有更高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在制定小组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科基础知识 、 读书方法的训练目标与合作学习的情感目标和态度的培养目标等。

小组学习的目标与学习要求不能定的过多和过高。过多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不成任务;过高了,学生达不到学习的要求。这样的话,二者都会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

二、小组学习的基础就是要把握好讨论的最佳时机

要使高效课堂卓见成效,教师要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讨论时机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就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说,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让小组讨论学习才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的。如果学生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就激发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讨论的问题难度过大,大多数学生就参与不了。好的讨论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讨论的问题看起来很平常,但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学生只要联系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做了深入的思考,再经过讨论,就能体会到文中的思想情感。

2.独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讨论的问题要能够引出不同的观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答案的多样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透过问题的表面,真正触及问题的本质,再经过思维火花的碰撞,才能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

三、教师适时的引导是小组学习的关键

小组学习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高效课堂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来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导学案,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分配,学生自身的能力,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最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激励评价等全过程的把握。但是,要使小组学习能够始终卓有成效,仅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小组学习的这个动态过程中,随时都会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小组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指导,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比如说: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进行指导;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

四、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小组学习的保证

小组学习的成功保证是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性格,自身的能力等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组,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首先,教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然后请每组同学为自己的小组设计名字,如智慧组、超越组、 冲锋组 、飞翔组 、快乐组、 团结组……一个个闪烁着智慧光芒,充满个性的名字激励着学生在自己的组内积极思考,团结协作。

另外,我还发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小组内因为成员角色的选择而争论不休,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成立小组后要给每一位学生一个特定的角色,如小组长,汇报员,等等,这样的分工会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每一位学生为了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给同学和老师都会很尽力的。这样不但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

第15篇

关键词:解放思想;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打造高效课堂要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师生思想教育、学习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应从管束人转换为发展人,从填鸭式灌输转为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不应是书本的奴隶,而应是探寻真理、自主驾驭知识的主人;不应是被动复制记忆知识的简单机械,而应是具有不同思想个性的生命。具备这样的思想观念是打造高效自主课堂的前提与基础。

高效自主课堂的建设离不开对学习小组的建设。学习小组创建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小组应为6人到8人。每个小组需要设组长一人,学科长若干人。另外,各个小组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组歌、组训以及公约,以便于每个小组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以及具有共同的学习规则意识,促进学生有序高效地展开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带着个体愿景去学习,要实现同伴学习的合作化和小组学习的承包化、责任化。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是小组间的展讲比拼,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存在感和成就感;三是有利于进行分层教学指导,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的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组内运行机制,保证每个学习小组内人人都是学科长,科科都有“领头雁”,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责任意识、带头意识,引领大家共同进步。另外,在课堂上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快乐,都能产生美好的学习体验,使得大家都喜欢上学习。最后,组与组之间要展开良性的比拼,并建立合理公正的评价机制,从而促成小组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学习。这样学生便会在合作学习中逐渐热爱本小组,喜欢上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到小组内荣辱与共的。

其次,要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从而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灵活自主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合作学习的方法需要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中逐渐形成,教师可以把自己当做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融入小组学习中,以身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既然是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应该有分工、有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要首先教会每一个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开展的各环节的策略与方法,同时学会合理分工与分配任务;另外,要教会学生结构化预习,做智慧的参与者;再教会学生小组讨论、展讲与点评,最终促使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入,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合作的意义。

再次,抓住时机,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一是当学生急需与人沟通时,要及时安排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形成头脑风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形成创新的可能;二是必须要协作完成时,迅速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三是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他人的支援帮助时,也要及时开展小组讨论,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然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必然会造成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不同。所以,在小组共同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要相互启发与点拨,促成各个层次学生都能理解、解决问题。总之,全班学生共同参与交流探讨、展讲展示,更能解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挖掘开发其学习的潜力。

最后,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小组健康发展。对于小组的成长发展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反馈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创建组内标准明确、公开公正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性评价机制创建的具体方法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评价点评的标准与方法,然后通过组内自我评价与组外相互评价的方式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学会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最终共同进步。

总之,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形式是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新型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握时机积极组织、启发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点,真正体现高效课堂的高效所在――使得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收获高效的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