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德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德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德育存在的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德育存在的问题

第1篇

一、小学德育在的问题

第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能发现这方面的教育途径相对比较单一,没有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能融合起来。通常小学德育教育采用的方法以说教为主,采用品德评价、榜样示范等方式,而较少用情感去感染学生,同时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时也较少结合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导致最终教与学上的脱节。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来自于家庭,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学校了就全然是老师的责任,对于家庭方面的德育教育不重视甚至不教育,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第二,当前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相对比较差。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等都带来了方便,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小孩都拿着手机、平板等观看网络内容,但是网络并不是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很多黄暴信息也是通过互联网到处传播,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来彻底区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网络信息内容的查看权限。小学生还处于对道德认知不是那么清晰的年龄,这些网络不良信息会造成小学生道德的错误认知,而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也会造成他们只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绩,对道德教育不那么关注。第三,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投入没有像其他课程大,很多学校没有针对学生德育方面的专门师资投入,很多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意识,更多的是关注与学生的学习结果,他们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整体投入不足。而当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个人问题,比如以自我的重心,不接受他人意见等,这也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需要被迫切关注。

二、小学德育教育对策

第一,加强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途径,要把德育教育彻底深入到各种教育内容中,学校对各科教师应该有德育教育的要求,要把德育教育渗入到各科学习中。同时,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融合德育教育的活动,比如志愿者、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并且能收到德育熏陶教育,能处理好各种问题。比如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专题广播、宣传栏、板报等,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第二,要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进行美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才能让小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形象,因此,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的美化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手段。美化德育教育环境可以通过几个点进行:(1)校园文明环境的建立,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有着关键的作用,小学生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渡过的,因此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搭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包括了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以及学校校风、学风的建立。(2)建立良好的社会德育教育环境。这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统一建立,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学校,还需要从社会角度出发,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统一的德育教育环境,让学生不管处于什么场所都能有良好的氛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加强德育教育。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既要充当良师的角色又要充当知心长辈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问题,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并且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而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要做教书的工作,还应该做好育人的工作,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责,将学生教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有礼貌、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行为,那么教师先自己做到,言教不如身教。同时,要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才能对一些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比如有一位学生纪散漫、上课总是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过来谈话,在谈话中,我不是直接批评,采用引导的方式,给他们讲一些关于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且能进行改正。通过这次谈话,该同学果然转变过来了,上课也变得专心起来,也不迟到了。面对这些学生,我都是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先了解情况,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用自己的关爱去关心学生,循循善诱,不操之过急,这样的方法比直接指出错误来的有效多了,也不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总之,对于小学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升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结束语

必须重视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缺陷与问题,有计划、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者:刘含光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供应小学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德育;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117-02

中职德育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陶冶情操,进而能树立正确人生方向,其教学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就业等多个方面。虽然德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传授知识,但其本身更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与其它学科的知识相比,其目的性远远大于工具性。对于中职德育教育而言,应更关注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认同、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学习知识、求智的同时进行人格积淀。

在学校开设德育课已有多年,引起广大教师和学者的普遍关注,并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丰富了德育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也为德育的实践提供了方法指导。但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成效不足以适应新的变化。那么,中职德育教育怎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取得良好教学实效、实现德育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笔者认为,可从分析开展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探讨。

一、中职德育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应从中职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探索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学生方面。

(1)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不足,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中职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社会阅历有限,一些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礼仪等存在诸多问题,而且不善于与人交往、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

(2)缺少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环境有关。有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很少,因而得不到充分的亲情关怀,感受不到家的温馨。只好由爷爷奶奶代管,结果过分溺爱。得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必然导致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出现偏差。这样,学生缺少健康成长的环境,就容易养成不良品德。

(3)社会偏见对学生的影响。社会上对中职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是学习不好、品行不端的差生,对中职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将一些可以通过关心、引导从而教育成优秀人才的学生推向了社会的对立面,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2 学校方面。

(1)德育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势令人担忧:一是多数学校比较注重专业技能、重文轻德现象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二是学生对学校的德育普遍持抵触和反感情绪;三是部分企业重技轻德的录用原则导致学校和学生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这些现象都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德育教师工作经验、知识积累较欠缺。目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大多是普教转型或者非师范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么照搬或借鉴普教经验,要么凭借所谓的“师道尊严”在工作中靠“灌输”、“利诱”或“威逼”,忽略了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思想特征、个性心理等与普教的差异,造成工作实效不高,甚至适得其反的后果。

(3)德育课程特色不明显。中职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在德育课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没有“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有的德育课老师甚至只会讲条条框框,照本宣科。

3 社会方面。社会环境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存在许多消极影响。如颓废的流行音乐、网络和影视节目,极端化、物质化、金钱化的社会风气等,使得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是非善恶评价标准混乱,法制观念淡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缺失或错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由于中职德育教育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再加之中职生文化素质还有待加强,导致厌倦学习,甚至出现心理障碍,造成逆反心理,抑郁、消沉,抽烟、打架、上网、早恋现象屡禁不止,给中职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二、转化措施

面对中职德育工作所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采用以往一贯的德育方法和手段已明显不能适应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学生方面。问题是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推动力。德育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把“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最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所以,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端正思想观念,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精神: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允许学生有各种奇思异想,但必须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并倡导“自由、探究、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探究问题的机会。

(2)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的德育课教学中,许多学生在学习上比较懒惰,课堂上不愿积极思考,更不愿回答教师的提问,原因就是缺乏学习动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引起探究欲望,从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①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打破教材束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特别是一些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热点,以及发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时,可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探索、发现;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疑、布疑、激疑、质疑和存疑,让学生自主释疑、解疑。这样可以使学生经常表现出疑惑、惊奇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 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和职业水平。随着中职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生源素质的下降,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二者之间的矛盾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学校应首先加强对德育师资的培训,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育经验交流。通过教育理论学习,如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建立经验交流机制等,改进德育教育工作方法,促进德育工作手段的转变,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第3篇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是位于第一位的,可见德育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但是现在很多学校都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追求升学率,却忽略了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农村,学校的德育教学往往会被忽视。这就给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笔者就农村中学德育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更好的做好德育教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农村初中 德育工作 现状 对策

一、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农村由于教学师资配备不足,教学设施不足的原因,对于德育教学往往是一个空白。很多学校仍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仍在过多的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依然把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教师只强调学科的重要性,不断地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由于某些地区或学校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教育评价的单一,致使教师把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另外,家长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也还没有真正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甚至是一些错误的做法,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带来了影响。

2、德育教学的方法简单

受传统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观念的影响,农村德育教学的方法也相对较为简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以管代教,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或班级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工作者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服帖,德育成了高压式教学。其次,单向灌输,具体操作为:一是过于知识化,即仅仅把政治思想教育作为某种知识来介绍,而不是在如何使之成为学生的生活准则、思想文化修养、内在信念上下功夫;二是外在制约化,即过分强调德育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外在制约作用,而未看到它也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

3、缺乏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整合教育

德育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只有综合进行才能有效,但是农村由于条件限制,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中缺乏研究,所以,长时间来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停留在把学生在学校的信息或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要求家长如何给予配合,这样做的结果把家长在家庭中作为德育教师的地位大大消弱,最后我们的家长没有扮演德育教师的角色,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除了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外,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有时不畅通、家访有时不及时甚至不家访、对家长有时还存在不尊重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打击了家长的积极性,有时我们还在经常埋怨家长素质怎么这么差。

二、做好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对策

1、首先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德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德育教育效果的好坏,所以加强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其管理素质。初中学校的德育干部,在德育工作中起领导作用,要使学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必须正确导向,进行合理布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实施计划。因此,必须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德育的有关理论,研究并学习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要求他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与本校实际相符合的德育管理体系,用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德育工作的作用。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二是要提高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三是要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德育工作服务。四是要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评比、表彰活动,要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带动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2、其次要重视生活教育

生活是一个大百科全书,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素材,同时也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从生活中做好德育教学,意义重大。所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要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交往等入手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训导。如通过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等活动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从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讲粗话等入手,进行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教育;在班级中开展结对子、互帮互学、献爱心做好事、为班级添荣誉等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协作精神教育。这样由近及远,以小见大,才能使学生感到实在、亲切而对我们的德育工作产生好感和兴趣。

3、加强班风班纪的管理

学生在学校时间最多的就是生活在班级之中,班风班纪的情况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影响甚大,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初中生学习和活动场所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校风、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4、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德育如果只停留在理论阶层,那么就很难发挥其真正意义。当代教育学理论提出: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是德育的核心。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要在实践中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当然,道德评价的获得并非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所需要的是让道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性。因而,实践锻炼还必须经反复进行予以强化,方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