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作管理方法范文

工作管理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作管理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作管理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运输管理;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一、改善铁路运输现状的必要性

铁路运输作为发展历史最长的交通运输手段在国家客运和货运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APEC亚太经合会议为我国经济发展铺开了多条道路,我国与周边亚洲国家的贸易往来将会持续增加;中欧铁路的建成通车,打开了我国与欧洲经贸的丝绸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政策有“走出去”向“迎进来”转变,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生产量的增大,也需要对外贸易的积极开展。所以,作为主要的货运方式的铁路运输,生产负荷增大,这就要从铁路运输管理上下功夫,从硬件设备到软件管理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处理。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使得铁路运输硬件设备比较先进,所以工作焦点聚集在运输流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面。因此,改善铁路运输现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

二、提高运输管理效果的方法及结果

(一)宏观管理方面

1、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优化控制点。信息化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很多管理方法需要作出改变。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并且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运输管理中的高效作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加快了处理问题的效率,整个运输生产过程呈现短时高效的态势。另外,运用信息技术对数据的集中处理实现了管理集中制,使得所有段上的收入都非常透明,财务管理设备的升级也提高了铁路运输的管理效率。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实现了管理手段现代化,切实提高了管理成效。

在实际生产中,不断分析总结出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重要的要素和关键的环节。并且把这些关节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整合,最后建立出了新的更加科学合理适合现行运营的控制指标。目前控制指标与传统的相比变化有综合指标改为每日控制指标,生产控制点由要根据各个站区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设置,控制点的选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实际状况不断调整。

2、调整管理结构优化宏观调控。将全局各类运输资源划分为了四个系统:运输组织指挥系统提高了运输计划、行车指挥、列车编组、客货运输组织等过程中各部门的作业效率和准时率;运力保障系统实现了机车检修、运用的精益化;设备维护系统实现了对各系统设备检修、维修的精益化管理;行车辅助系统确保了水电供应有序可控。

3、强化铁路运输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铁路运输人力资源的管理质量方面,首先要从总体角度出发,去繁存简,剪去冗余的工作步骤和相关的从业人员,第二要让整个管理流程非常流畅,这就需要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恪尽职守准时准确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需要相关的监管人员加大监管力度,约束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第三明确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制度组织大家学习能够保证全体工作人员在同一时间下共同投入工作状态,岗位职责能够给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以避免有意或无意的工作失当;第四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铁路运输关系旅客安危或者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运输从业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所以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阶段性的思想教育培训和管理技能培训。

(二)具体作业流程方面

1、优化作业流程。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现阶段我国每个铁路枢纽都能四通,传统的运输路线固然可靠,但是时效性有待于研究。所以对于现在的作业流程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出合理安排,通过对作业流程的调整尽量避免空车和会车现象的发生,确实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和铁路运输硬件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客观运行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开发了铁路货运潜力。

以流程化的形式确定了各个作业环节的时点、质量等控制目标,并逐步剔除作业流程和结合部中隐藏的浪费。具体说来,再造生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针对单项作业流程消除无效、浪费的环节,以保证作业流程的严密性;(2)针对跨工种、跨系统的作业流程,明确共同要求,对结合部所涉及的各环节进行同步改进,确保更加合理;(3)针对全局性的关键和主要流程,围绕已确定的新目标,对各系统生产要素进行重新定位并进行流程再造,以发挥最大效能。

2、提高作业效率。货运时间总和除了货运行驶时间外,还包括装载和卸载两项工作的时间。所以,提高装载和卸载的效率,加快对装载货运的技术检测时间都能够通过缩短作业时间来提高作业的效率。常用的方法(1)对直接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培训,(2)提高相关指挥协调职能部门的指令准确性和协调应变能力。通过努力,切实提高了装卸载和相关检测的效率。

3、构建优质服务管理平台。铁路企业经营模式各有特色,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以及水路、航空运输都有各自的优势,如何增强铁路运输的竞争力是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这需要从整个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精细优化,让习惯铁运运输的客户同时感到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在其他方面相差无几。由于过去铁路国有的原因,铁路的服务意识与新型的运输方式相比还有较大距离。所以在铁路运输管理人力管理方面,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起自己的服务理念,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对在职员工进行大力度的培训同时吸纳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切实提高了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加之到其他企业和院校的学习深造也让服务理念与国际接轨,收效甚好。

三、总结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运输管理工作的重点是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流程高效化,工作人员从业素质专业化,并且加强货运中心的服务意识。通过对以上管理方法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运输服务根据市场变化,管理方式也会随之调整,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管理技能同时保持信息更新与时代同行,从而保证运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1以人为本,科学地做好“人”的管理工作

医院供电系统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的主题是人,管理的客体虽然兼有人和物,但对物的管理终究取决于对人的管理,脱离这一主题,对物的管理也无从谈起。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才有可能管理好人。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重视以人为本的“软”管理,才能保证对物的“硬”管理。当前必须建立适合医院整体发展的新型管理制度,以全面适应医院的快速发展。

以往对人的管理一直是采用身份管理。这种管理制度随着医院改革的深入,已经凸显出不适应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目前,全社会就业趋向发生了变化,人们就业观念也随之变化,就业出现了到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谋职的新趋势,形成了医院后勤工作岗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较之有较高的情形,针对这一新情况,应采取如下措施:①根据医院供电部门的发展与管理的需要设置岗位,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岗位所需人员的结构与数量。②采取分类管理的原则,对本部门的人员进行重新分类,即分为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物资保障人员、供电保障人员、调度人员等岗位和人员分类。同时建立符合上述人员和岗位各自特点和规律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③明确职责,按岗聘任,竞争上岗,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在人员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对各岗位所需的人员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以利于各岗位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率。④完善人员进、管、出管理制度,对于所需人员,要面向社会,经过考核聘用,尤其是从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中择优录用。同时也应建立转岗、末位淘汰、辞退制度。⑤部门领导岗位实行聘任、选任等多种形式的任用制度,改变单一的任命制,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人员走向领导岗位,同时也能强化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意识。⑥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根据各岗位的技术含量、承担的风险程度、工作量、服务质量等因素建立考核制度,并严格进行公开、公平的考核。同时结合职工的工龄、职称、技术等级等要素,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

2实施全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收益

成本核算是降低耗费的有效途径,降低不必要的消耗,充分发挥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和设施使用效率,强化内部管理,全面实施全成本核算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实行全成本核算,降低消耗,减少损失

物资消耗不进行考核,不太重视对设施物质有效利用的管理,特别是低值易耗品等损失、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实行全成本核算,并进行考核后,领用的物品要记入成本,与收入相配比,合理计算效益,根据效益大小分配工资挂钩。为了获取较高的收益,就会自动减少物资消耗,降低费用。

2.2实行全成本核算,提高设施使用效益

注重收入效益,忽视与收入配比的成本,造成增加设施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设施使用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设施使用率很低甚至极低,不计算设施使用效率而盲目争要增加设施,必然导致设施、物资重复购置,设施运行成本增高,使用效益率差。如果实施全成本核算,就会杜绝这种情况出现,至少极少出现。因为要计算设施、物资消耗进行折旧进入成本,暂时不需要或运行成本较高的设施,就不会再争着要,自然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购置支出,能集中使用的设施、物资尽量集中使用。不仅如此,提足折旧的设施、物资继续使用,不再提取折旧,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使用设施、物资时就会爱护设备,延长设施、物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设施、物资使用效能。

成本是反映运行过程中实际消耗及综合利用等各项工作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运用成本核算方法对其完整、系统地记录、计算、分析,并准确分摊运行费用,并与收入配比,考核效益,合理分配。另外,在实施之前,要对设施、物资等资产进行清查,准确评估占用资产价值,这也是实施全成本核算的前提条件之一。

3积极推进社会化服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单位后勤服务应按市场机制运作,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

3.1实行商业化应运

除了运行必须设置的、服务费用低于市场价格的外,其余的服务项目,应以社会化服务机制运行,根据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效益及市场价格向其支付费用。在保障医院服务所需外,可以向社会提供商业服务。

第3篇

第二条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是对乡镇、单位等的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和组织体系进行评定,促进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的落实,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分发、应用能力和气象灾害的监测、报告、应对能力,从而确保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条各乡镇应当申报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鼓励大中型企业、中小学校、车站、医院、重要公共场所等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申报认证。

第四条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列入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考核内容。

第五条县应急办、县气象局共同负责全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的管理,组织制订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实施细则。

第六条申请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的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建立气象灾害报警点或气象工作站,在灾害性天气影响期间有可以24小时值班的工作场所。

(二)乡镇建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自动气象站。

(三)乡镇有一名负责人分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有一名或一名以上的气象协理员;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有分管领导和一名气象信息联络员,负责灾害性天气应急工作。

(四)有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有安全的避难场所,可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安置转移人员。

(五)有可实时监测当地天气状况的监测设施,并能向县气象部门进行数据传输。

(六)有多种渠道(设备)能够接受县气象局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能与县气象台保持通信畅通。

(七)有及时传播分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渠道,如在公众场所设置自动接收、播放灾害性天气警报的装置(包括广播、显示屏等)。

(八)有面向公众的气象灾害防御培训计划,并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

第七条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程序:

(一)凡具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条件的单位,须提交书面申请材料,报县气象局初审。

(二)县气象局经现场调查核实后,签署评估意见报县应急办审核。

(三)凡具备合格条件的,将认定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达标单位,由县应急办、县气象局联合颁发荣誉证书和标志,证书和标志均标明"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达标单位"。

第八条获得认证的单位每3年进行一次复审。复审不合格者,将吊销认证,收回认证证书和标志。

第九条通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的乡镇、单位并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有突出成效的,县政府将给予相应表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