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综合实践探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能够发掘自我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的生活态度。但是,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经费不足、资源不够、师资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相当突出。所以,如何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学习并展开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
(一)客观问题
在有关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调研中发现:
1.城乡差异明显,农村课改存在难度。
2.课程资源匮乏,经费投入存在不足。
3.教师能力不足,课程内容需要调整。
(二)主观问题
1.农村学校多数管理人员和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性质和内容理解不到位,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和定位。其次不少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文件还没能完全贯彻落实,使得当前的综合实践课程难以真正普及,“主课占用课时”“课时少”现象十分的普遍。
2.不能灵活按照当地的情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调整课程。在北方农村,课程资源成了制约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关键性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开发者的课程资源一时缺乏。其实,农村有很所多课程资源,只是教师不能从广阔的视野上洞察、识别、发现课程资源。农村学校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学生缺乏思考创造能力,课堂气氛生硬死板。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点搬出来,也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动手。而是要将综合实践课深化到更高的层次,让综合实践活动与学习思考相结合,这需要巧妙的设计和构思,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定要将综合实践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要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始已经有十几年,但是相关的课程规定却十分模糊,具体的指导纲要也没有出台。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具体明确的指导文件及操作性强的课程内容,以避免认识上的模糊,为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准确导航。
(二)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要改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现状,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实施方案,严格执行规定,开齐开足课时。要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加强教师和各学校之间的互动,通过培训学习使教师尽快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健全规章制度,形成以课堂为主场,活动为主体,老师为主角的工作体系,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三)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教师要增强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调研活动。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现有的条件下,要遵循针对性、调整性、经济性原则,从当地文化和乡土情方面出发,开发各种资源。
(四)要发挥社会力量的辅助作用
综合实践课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范畴,要改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现状,发挥社会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如展开交通安全、防火防盗、防诈骗等法制教育。要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社区的作用,请相关人员利用假期带领学生站来社会实践活动。
三.具体实践方法
(一)主题活动的选择
1.引导学生从“劳动教育”、“环保教育”、“人与自然”的方面提炼主题。让学生在劳动中树立劳动观,学习劳动技巧,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
2.社会生活就是一本活教材,它能为学生的活动贡献出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学生能在实践中更多关注社会、体验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健康愉悦的成长,智慧而创意的生活。
(二)活动展开方法的尝试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活动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度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学生在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活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身经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的自我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
以北方农村的小学综合实践为例,北方的气候总体来说春秋季并不明显,几乎是冬天过了就是夏天,农村条件有限,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很大程度上是要围绕本校资源,地方资源进行的。所以立足学生兴趣,围绕地方资源设计开发适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校本综合活动实施案例。
在校本资源开发过程中,根据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地理特点,开展具有校本资源的三贴近主题系列活动,要求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地域,探究发现生活美,家乡美和人文美。这些活动意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手机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活动包括:民间故事传说、古今地理发现、自然风景、交通状况、特a和开发建设等。这一系列探究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与实践,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有效地激发师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小结:可以说综合活动实践课的实施对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一门极为理想的学校教学课程。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顺利而有效的实施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有困难也有挑战,任重而道远。由于个人认识有限,难以概述全面,希望学者们可以继续交易研究,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 牛国翠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且在实践中能不断创新发展,以达到把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实践的过程。我认为开展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应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提高,这不仅是英语教学的呼唤,也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迫切需要。具体分析如下:
一、在实践中学习
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应学会如何让英语在生活实践中得以运用。每当学完一节新课,我都会结合实际生活开展生活情景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如我们学习了许多水果、动物、食物类的单词,我鼓励同学们回家后都可以大胆地用英语表达出来。在校多用英语和大家交流。其实英语教学是和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的,如在学习新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y? ”我让学生们课下当小记者去采访班上的同学,每人各采访6名,并做好详细记录,用英语写出喜欢这个季节的原因。通过查看学生们的访谈记录,学生们都很用心地对班上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并很详细地做了记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此次访谈活动的开展巩固了所学句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间组织会话的能力。
又如比谁积累的单词多,我们每学一节新课前,我都让学生们事先做出小卡片,图文并茂,用完后好好保存,定期开展“单词大聚会”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你做我猜”、“摘苹果”、“单词大接龙”、“抢拼单词”等学生们感兴趣的游戏来巩固所学单词,增强了学生们的记忆力。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还让学生们在快乐的实践中学会了知识。
二、在实践中创新
在实践中创新,开展小组活动更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我所教的班级人数较多,要使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中都得到相应的交流机会,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分组进行操练、小组一般由前后两桌人组成,这样操作方便。每组里选出一名成绩好的同学任小组长。小组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小组对答、小组互测、小组帮差、小组竞赛、小组轮答等。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小组演示活动可以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3《How many》一课时,主要是学习数字11到15以及巩固1到10。为了避免枯燥,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一些小活动。如挨个报数,报完15后,从1再开始另报;到室外分小组踢毽子、拍球、跳皮筋等学生们喜欢玩的游戏来进行小组内的比赛,最先数到15的为获胜者,要求英语发音要正确。这些在我们看来不足为奇的活动,但却让刚刚入门的小学生们快乐不已,并且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了本课的数字。这种实践活动不仅使书本知识融入了实际生活,还使更多的学生在英语课上找回了学习英语的自信,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同时,师生共同合作的默契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英语的热情,也更能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要“活化”教材内容,挖掘实践活动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还要合理地支配教材,也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校背景,改造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活动。如编故事:教师先给学生们起头,让学生们每9人为一小组,根据给出的第一句话每人续写一句,直到最后一个人写出故事的结尾。要求要有创意,联想合理,注意前后句的衔接,所述故事尽量做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附优秀作品展示:There are some apples on the tree. They’re big and red. I want to eat the apples. But I can’t reach the apples. A monkey comes here. He climbs up the tree. He picks some apples for me. The monkey is friendly. We share the apples together. The apples are delicious. )
这次创新活动的开展,首先以讲故事为主题,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培养了学生由词组句、由句到篇的能力。在小组的交流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一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了英语故事带来的乐趣。但在续写过程中,个别学生的词汇不丰富,对组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善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出自己的优秀作品。在教学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有差距的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强化训练,从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法,对他们进行了词汇的积累和口语的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又如:在学习了很多的动物单词后,让同学们自编英语小谜语考大家,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不计较语法上的错误。小组内挨个口述自己编写的谜语,并让伙伴们抢说出谜底。每组评出最佳谜语,让编写者进行口述,并让其它小组抢猜。通过编写谜语,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复习所学单词的基础上,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既动了脑,又动了口。课堂气氛活跃,这种形式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一些同学在词语的积累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需要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并要求这些学生平时注重口语交际,多为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创新,我们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态度,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能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激活各种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会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将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在实践中提高
要使综合实践课收到较好的效果,首先我们教师必须给予学生们充分的活动时间,才能真正实现活动自主性,有效性,使学生们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高。给予学生自由的活动空间,并不一定只在教室里活动,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的需求把学生带到合适的场所。如:解除固定座位编排的限制,采用小组活动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离位,找自己的小伙伴进行交际,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到超市,带到动物园进行实地教学,切实做到变静为动,动中有序。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并伴随学生的思维活动,肢体活动。可以是画画学英语,唱歌学英语,全身反应活动学英语,对话学英语,表演交际法学英语,练习比赛学英语,全方位地解放学生的身心,以“动”促学,以“动”促用,把英语从学生嘴里“挖”出来。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意识到活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活动课不只是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和说说、唱唱、玩玩的活动,仅在直观兴趣和课堂表演上下功夫。尽管有时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热热闹闹,但学生并未真正习得语言。所以,我们在活动前一定要说清活动的目的,并要求学生们积极地完成任务,才能收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要想让学生们能很好地在实践中得以提高,我们英语教师自身还应不断地学习、探究如何开展好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实践证明,自开展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增,组织会话和表演的能力大大提高,学习气氛活跃。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说说唱唱,跳跳演演,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又营造了浓厚的英语氛围,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些后进生在优生的带动下也得到了难以得到的表扬,学习自信心得到了增强,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感觉自身的组织教学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拉近了和学生们的关系,学生们总是精神饱满地期待着下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综合与实践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数学教学方式,它在教学中以数学内容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有效地丰富了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教学中,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关注学生发展,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贯彻新课改理念,尊重W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全面提升。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些或是裁剪一些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图案图形,让学生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同时在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画的或是剪的是什么图形,然后教师再给出合理的评价,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成绩感和满足感,使学生更投入到数学教学中,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让学生发展得更好,让数学教学效率更高。
二、关注活动组织,采用多样化活动形式
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提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丰富课堂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综合与实践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见到的钟表进行回顾,想想电子表、秒表、时钟等计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时间,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计时的方法查看在1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或是观察每节课下课时时钟的指针变化,通过这些有效的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内容了解得更为清晰透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查找一些钟表资料,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好习惯,使学生不仅扩充了视野,还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以探索为主线设计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综合与实践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实践,即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解决,有效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功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随时对学生作出指导,使得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对去探索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效改变传统课堂中对学生手把手进行教学的模式,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探讨解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进行126+80=?计算时,有的学生可能采用笔算的形式对其进行计算,有的学生也可能像之前学过的两位数的计算一样对其进行拆分,还有的学生可能采取另外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发挥自己的大脑智慧,自主进行学习,使得学生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还能促进学生大脑智力成长,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四、关注学生综合发展,整合多学科设计实践活动
采用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立足于实践设计各种数学教学活动,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学《数和代数》相关内容时,在设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综合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得更好。比如《万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乘三位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都可以设计到实践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能够对前面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发展,也能让学生对知识了解得更为全面、透彻,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连的,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习进行整合,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融入其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采用综合与实践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是很有帮助的。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教师应该努力抓住机遇,在综合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发展得更为完善,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
一、利用实践活动,强调综合应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那么作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就不仅仅是获取、应用一个知识点,而是知识综合运用的专题性学习. 它更强调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与生活间的联系.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都来自学生身边那些真实的生活例子,这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整体意识,强调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寻找数学乐趣,发展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乐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乐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乐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创新的历程需要乐趣来维持,所以要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其创新的乐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丧失信念,教师创造合适的时机使学生感触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比如:针对差别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张开想象的翅膀,张扬他们差别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联合点,激发其对胜利的渴望,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快乐,培养创新的乐趣.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活动”,它与其他数学课有着明显的差异,更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地运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并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在教育过程中陶冶情操
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不知怎么办. 这时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四、活用教材,扩大开发意识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 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我曾组织的“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现行的大多数教材中,每册涉及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量还很少,一般只有2~3节,这显然是不够的. 所以教师在应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根据班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条件,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强课程的开发意识.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可以开展一个小小的购物活动, 让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实用又有意义的东西,使他们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钱币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不乱花零用钱的好习惯. 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还可以设计“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课题.
同时,我们还要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实践、小综合,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时时锻炼,处处提高,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如学习了“认识几分之几”,就可以开一个短小的生日Party,让学生学习怎样分生日蛋糕. 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包装礼品盒,算一算要多少包装纸、要多少捆扎绳等.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改变着学生,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教师,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创造,让我们一同努力,把我们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而又多彩.
【参考文献】
[1]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2]吴立峰.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6.
【P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领域;具体目标;问题;建议
2001年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行,综合实践活动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今,距开设这门课程已有十余载了,这一课程从出现到繁荣,再到如今的反思与探索,问题也层出不穷。对此,笔者谈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见解。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具体研究领域
(一)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素养,不仅包括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还包括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方式,反思不正确的信息,形成积极向上的信息伦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方式,为展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确定问题;2.制定计划;3.收集资料,处理采集信息;4.构建学习成果;5.作品展示交流,讨论完善;6.作品评价。而要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则需要信息技术为每一阶段提供支持。因此,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通过独立的脑力劳动,去研究,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能力,并形成习惯、品质、信念。综合实践活动既要突出“综合”,又要体现“实践”,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或社会实践中确定研究的问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发现及探究过程,更为注重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亲身经历活动转变已有的学习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有效从学科知识的学习迈向对生活世界的探索。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封闭的教学模式变得开放化,把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生存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1981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说明》指出:“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手脑并用,全面发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把劳动教育与工农业生产、社会服务性劳动的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然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并不容乐观。过去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劳动与技术教育被误认为就是单纯的劳动,忽视了技术教育所起的重要作用。综合实践活动将其与其他三个领域相整合,渐渐改变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使其逐渐被人们所接纳。如今,劳动与技术教育已成功打破了传统的课程内涵和要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主题研究、多元评价能够很好地诠释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
二、综合实践活动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一)综合实践活动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感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丰富学习方式,摆脱传统教育一味灌输的不良方式,让综合实践课回归到社会生活中,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组织学习内容,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如:选择让学生心动的综合实践主题,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前便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真正地热爱学习,使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行的和谐统一,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经历来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从而由衷地喜欢这一学科。
(二)综合实践要与德育相结合
综合实践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的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普遍缺少合作探究意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不懂得如何与人分享。并且目前学校所开展的德育课程多处于枯燥说教阶段,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因而教学效率不高。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有效整合,回归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作为前提,密切联系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尤其在综合技能的运用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将德育工作有意识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增强其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综合实践课与德育课的双赢。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达成共识,共同支持,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学生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因素。家庭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集合则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教师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家长则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做到和谐统一,学生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有效地开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虽推行十余载,但至今仍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
(一)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流于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虽实施多年,但很多学校并未真正将其转换为实践课,并未真正带领学生参加实践,仍旧处于书面化的传授模式,学生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二)教师受固有课程模式影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不够准确
由于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不能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架,导致大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处于学科教学模式,学生并未真正体会到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Q问题的乐趣。
(三)受应试教育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认识不断转变、不断完善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大部分家长并非这样认为。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是无足轻重的一门课,语文、数学等科目才应是学生努力的方向,他们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并未认识到该课程的研究意义。
四、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制度,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具有规划、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学校只有健全制度,才能高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二)转换教师角色,摆脱传统教学禁锢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在活动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三)更新观念,重视与家长的沟通
综合实践活动中很多都涉及课后学生的调查研究,单单依靠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家长更新观念,积极配合。家长要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成为教师的好帮手、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者,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要挖掘家长专长,为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牵线搭桥,尽义务,尽职责,尽全力指导学生,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进行。
综上所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全力为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搭建一座桥梁,给学生创造一个改变自我、创造自我的平台,正视实践活动中的不足,积极改进,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邦清.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反思与建议[J].基础教育参考,2016(02):36-39.
一、明确探究主题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首要步骤。以三年级学生为例,由于他们问题意识淡薄,教师有必要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问题的思考,以利探究主题的形成。
情境创设 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却熟视无睹的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或引导观察、实验,使学生发现问题,形成探究的主题,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思考,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也可以即时捕捉一些突发性问题进行研究……如《植物种类知多少》的探究活动前,一教师特别准备了不同种类的两种花(一种草本,一种木本)请学生闻其味辨其形,并谈谈“更喜欢那一种,为什么?”因其味道、形状迥异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弄个究竟,这样营造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示了问题
的 导向。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可见,对三年级学生而言,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要贴近学生实际,切入口要小些、具体些,这样更受学生欢迎且易实施。
问题的提出是成功的一半,探究主题确定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充分发表看法,集思广益,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要确定好解决问题的行动步骤,即制定研究计划,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差异,引导学生组建研究小组;进而引导学生从研究学生的具体内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活动过程及所需要的大致时间,进行全盘考虑,制定出可行的研究计划。这样做既是尊重个性、优势互补,又让学生等得做事要有计划性,因而有利于研究实效的提高。
二、重视自主探究
这以阶段的活动大多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自主展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例如《研究温度计》的第二阶段(探究阶段):温度计里的液柱为什么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医生用的体温计不能测量温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根据自定的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多方调查,并统计学生自己使用温度计情况;请教师和家长关于“温度计的发展史”等相关问题,利用双休日到新华书店、图书馆等地方,查找温度计的种类、由来、用途等,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从而懂得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同时也了解古文化、现代科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再如,我在《保护环境 爱我家园》 这次活动中,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赣榆县金山镇龙王河中游地带,全市有名的臭水河,在接近龙王河还不到一里的地方,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来到河边,一条黑水河由南而去,再观察河两岸的植被的成活、生长状态……旋即,许多有价值的治污设想油然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出击获取大量信息,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而后,我有组织学生交
流各自在多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解读、筛选、整理、辩驳、释疑,促进学生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升,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点或协调,这也是课程自主性的需要。
由于活动的开放学生在探究中常会萌发出许多以外的新问题。如《保护环境 爱我家园》活动中,有学生提出:大气也有毒,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要“抽铅”?其中的“铅”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毒?《植物与动物》活动中,学生提出:为什么施过肥的小麦可以吃?而人却不能直接食用肥料?为什么动物能冬眠?而人却不能冬眠?……学会求知,不断创新、不断建构——这正是自主探索学习的价值所在。
三、体验探究价值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价值追求,从这一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亲历体验、亲身体验、深度探究”的原则,学生自主参与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全过程,亲身探究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如《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的小制作》这一主题活动,学生经历了:(一)确定主题,制定计划(1—2课时);(二)自主探究并解决制作过程中疑难而新鲜的问题(5—7天);(三)自行设计各种各样“佳作”,畅谈“进行小制作”的奇思妙想(2—3天);完成主题活动的自主评价(1—2课时),这样一个“长时历练”。在上述各种特定的“履历情境”中学生积极进取,实实在在的收集,处理各种信息,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主动与人交往、合作、分享,在活动过程中获取了宝贵的情感体验。有位学生通过制作的探究在自己的过程记录表中写下如此心得: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生,每年到秋忙假,都要帮助家中摔花生。这种又脏又累的手工劳动,我多想尽快摆脱,一
次我无意中发现人们进行稻谷脱粒,激发了我的创作制作,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钻研、研究,大胆创设并完成了花生脱粒机小制作,我将我的研究成果交给爸爸看,爸爸夸我是小爱迪生,并将我的小创制真的制成了小型花生脱粒机,今年我再也不用摔花生。显然这种独特的体验,正是学生自己亲历所得,这是任何说教形式都无法企及的教育效果。为了保证 学生“长周期、慢节奏”得自主探究实效我们特地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让学生及时探究所得,进行记载整理,突出了重过程、显实效得探究价值。
四、构建自主评价体系,引导自主发展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得功能,根据这一指导意见,我从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效果评价研究。
首先,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针对学生情感、态度、兴趣等内隐性因素,设制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实践活动自我评价表,强化评价的感性认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得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教师或家长根据观察学生活动中的表现,档案袋中得活动成果等,用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说明学生活动另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例如,巧用电磁的实践活动中,有位学生是这样书写自我成长记录的:这次,我实实在在的学会了正确使用电烙铁,我先把电烙铁接通电源,过了一阵子,电烙铁前段似乎在冒烟了,起它触到小锡盒了。咦!触点周围的锡立刻变软了,并通过松香的化合作用自动粘在了电烙铁上了,我又马上拉拢了导线与事先绕上数匝红铜的铁钉,在它们之间点了几下,又给吹了几口气,哈!导线与铁钉牢固的接在了一起,成了一支太公钓鱼的无钩钓竿了!我欣
喜万分,我也可以象老师那样,用它来给同学们表演无钩钓鱼的神秘幻术了……还要定期开展“协商研讨式”评定,将个人盒小组的 经验盒成果展示出来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盒评论,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有利机会,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行为有助培养学生敢于盒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个性品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兴趣;引导;评价;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45-03
为实施主题活动“走进鱼的世界”,我给孩子们一对一地布置了任务,期待一周后他们的收获。可活动开始后,学生却茫然得很,只有两个孩子开始行动了,却同样不得法……那么怎样引导孩子对“走进鱼的世界”这一主题感兴趣,并时刻对整个主题活动的开展保持兴趣,最终将这种兴趣延续下去,成为了我此刻最重视的问题。
一、问题分析――谁带走了“趣”
1.关注惰性。四年级的学生对综合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对主题活动的开展容易走上一种定势,或者说产生了一种惰性。从制定活动方案――搜集资料――采访调查――整理资料――交流汇报……好像每一次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容易产生懈怠,也容易变成一种完成任务式的行为。久而久之这种应付式的惰性将他们活动的兴趣减弱,甚至消失。
2.关注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由于我是借班上课,而且是一个为期一个月的主题活动,教师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具体指导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上都给指导留有盲区,所以孩子们无助的时候没有教师帮扶,就大大挫伤了他们的活动兴趣。
3.关注个体的差异。无论哪个班级都存在学生能力的差异,一些小组长或者班干部的组织规划能力就比其他同学要强,要想让全班同学均衡发展有难度,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在活动中充当“霸王”,其他孩子要么不甘被指挥,将自己置身组织之外;要么默不作声,漫不经心。主题活动不是某一个孩子的独角戏,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凝聚力,各扫门前雪,会让他们实施活动的兴趣“四分五裂”。
二、解决问题――找回失去的“趣”
小学生的活动热情来得快也去得快,我们该如何留住这份热情,引导孩子全面有效地开展活动呢?从以下“导――趣”两步走谈谈我的做法。
1.导――引导,兴趣保持的抓手,让孩子趣味盎然
对于学生来说,整个活动中,教师的“导”起到支架作用,没有老师“辐射性”的“导”孩子们将失去活动的兴趣和耐心。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们能力和方法的“导”。
活动剪影:
成果展示课上,身为学习委员的男孩正在津津有味地向大家介绍他们在活动中的经历――《寻鱼记》,一句“鱿鱼”的地方方言“断码头子”引得台下的听课老师一阵笑声,本来自信的男孩一下子沉默了,脸红得像个苹果,我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说,“怎么了?刚才老师们笑,是在夸你讲得好呢!不信你可以下去采访一下。”他用疑惑的眼光看向我,又看向台下满脸是笑的老师们,又来一句方言“骗人”,惹得台下笑炸了锅,此刻一个男子汉的尊严似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的头低低地垂着,完全丧失了汇报的自信,我该怎么办?“张老师不骗人,老师们真的觉得你是最棒的,讲得精彩,不信你听,老师们的掌声!”我示意了一下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家伙重新抬起了头,侃侃而谈!经久不息的掌声让他的笑脸兴奋得红若桃花!
又如《走进鱼的世界》在采访环节,孩子们接触得不多,显得很无助,此时我播放了高年级孩子成功采访的视频,教给他们采访的方法。并让孩子们轮流尝试去采访,人人参与,不让一个孩子落下,给予每个孩子一个提升自身能力的平台。“导”是活动成功的支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关注。
2.趣――情趣,兴趣延续的平台,让孩子乐于创新
在连岛小学执教《走进鱼的世界》,孩子们在多彩的课件面前,主动地走进了鱼的研究活动中;孩子们在制定活动计划时,表现得很被动和无助,此时我以“星级活动方案”为诱饵,制定的计划具体可行有效的将被评为“五星级活动方案”。孩子们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能动性被诱发出来了。让他们感受每个活动都是充满“情趣”的,努力营造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景,让他们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连平时不感兴趣的习作都让他们变得文采如飞了。
活动剪影:
鱼的营养价值小组在汇报一种鱼的介绍时,他们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资料。
材料很丰富,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就这些文字本身,他们读都读不溜,何谈汇报交流呢。他们小组的组长就向我求救,“老师,我们收集的资料自己看不懂”,我抓住这个契机,引导他们,“当我们遇到自己不理解的汇报内容时该怎么办?有什么妙招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学生1:我们在汇报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像语文课上一样查字典。
学生2:我觉得还可以上网查,用百度一搜就OK了。
学生3:生物老师懂得也很多,可以去请教他。
学生4:同样可以问爸爸妈妈呀!
学生5:我们可以对照图片一起介绍鱼的样子。
学生6:老师,我们为什么不为鱼儿们做个漂亮的头饰呢?
学生7:我们带上头饰,就把自己当成鱼儿来介绍。
……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这一讨论激发了学生无穷的探究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他们对资料做了调整。用拟人化的口气由各种鱼类做自我介绍。如鲫鱼介绍自己说,“大家好,我叫鲫鱼,长相可爱,像个纺锤,背部灰黑色,腹部近白色,我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疗效,刚生过宝宝的阿姨可以吃我熬的烫,下奶喂宝宝一级棒哦!”鲤鱼说:“鲤鱼跳龙门来喽!大家好,我就是人见人爱的鲤鱼宝贝,我有健脾开胃奇效,不爱吃饭的人可以吃我哦,如果你咳嗽、哮喘了可以吃我哦,想要健康的人们请多多吃我哦!”风趣形象的自我介绍,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型,这次活动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导――趣”机制的引入,让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快乐的自己,展示全新的自己!只要我们的学科教师用心、静心、耐心地去实践探讨,利用“激趣机制”,一定会带领孩子飞入综合实践更宽广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进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让学生“愿问”,随着问题意识的增强,学生会逐步达到“会问”和“善问”的层次。例如,近年来,雾霾现象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雾霾中的数学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小组讨论后提出若干关键问题:雾霾分级的数学标准是什么?雾霾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对雾霾的成因进行量化分析?怎样进行调查研究……这些真实有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他们自发成立了研究团队,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调查访问,有人负责拍照取样,有人负责整理数据。研究小组连续12天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对着学校大门上方固定的位置拍照取样,完成实验报告。他们将研究成果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展出,并且联名给市长写了一封环保建议书。
正是这样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研究中来,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提升数学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教师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问题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数学的天际自由飞翔。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更多地注重技能训练而弱化了知识的实际应用。综合实践活动则是有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当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时,就会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学习了平均数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校食堂中午至少要做出多少米饭才能让大家既吃得饱又不浪费的问题。首先,指导学生对在校吃饭的人数和每个人的饭量进行调查,如果调查全部人数,会很麻烦,于是引导学生选择一定的样本,在每个年段随机选择5个人调查他们的饭量,调查结果如下:
接着,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算出食堂至少要做出的米饭量:1.5×400+2×500+2.3×200=600+1000+460=2060(两)。这又一次将实际问题和众数的知识结合起来,学生深刻感受到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解决,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统计量。
3.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探究
综合与实践在新课改下越来越被广大学者、家长所重视,在小学数学中体现的尤其明显,小学数学是学生各方面思维开发与发展的最基本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作为教师和各级教育研究人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有效性,对教学进行合理设计是迫在眉睫的。本文就此简要叙述了个人一观点。
一、如何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进行教学设计
(一)精心设计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在“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学生的学习更加注重生活实践,所以教师在数学问题设计中,要突破传统教学中对数学应用问题以人为编造为主的模式,应该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结合教材内容,设定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与创新。如小学数学六年级课本当中,学生要学习“扇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学生要学会画图、计算各类型所占的比例。针对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设计问题,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询问同学体育运动爱好的方法制作有关体育运动爱好的统计图。首先学生准备三到四项常见的体育运动,然后去询问50个同学朋友,通过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最后得出各项体育运动的数据,然后再分别计算各项项目的比例,最后画出统计图。由于学生是通过自己亲身去实践体验和捕获数据,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轻松透彻,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上述例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设计课程问题时,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问题设计,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综合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注重动手操作。动手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力,依次带动大脑、语言的发展,让身体各个部位都参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这一方面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上得以体现,所以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更加注意动手操作。我们都知道在小学课本中,有一节课叫做“有趣的七巧板”,这一刻对于学生的想象创造力是十分可疑得到锻炼的。如果老师只是拿着课本说应该怎么做,对于还是小学的孩子是很难去理解接受的,并且还会遏制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与同学进行交流,相互欣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会大大提高,而且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有着极大地帮助。
(三)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学习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思想方法的掌握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开展“综合与实践”时,教师要多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在学习当中渗透一些主要的数学思想。例如,在小学六年级考数学课本中讲到了“鸡兔同笼”这个问题,这一课题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有着一定的难度。可以出这样一个题目:鸡兔同笼,有15个头,50条腿,问鸡和兔子各多少只?在这样一个问题的解决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牢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让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进行尝试解决,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进行记录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探讨,通过与班上同学的交流可以得出很多方法。即: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的方法。
列表法和假设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列方程是属于比较新的知识点,因此下面就采用列方程来讲解下“鸡兔同笼”这一经典例题的解题过程。由题意可以分析得出,鸡和兔子一共有15只,且鸡的腿加上兔子的腿一共有50条,那么我们就可以先假设在15个动物之中,有X只兔子,那么鸡的数量就是(15-X)只,我们知道兔子有4条腿,鸡只有2条腿,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我们可以列出以下一个方程,即:4X+2(15-X)=50,从而可以化简得2X+30=50,最终就可以计算出X=10,那么15-X就为5,那么就可以得出兔子有10只,鸡有5只。通过向学生讲解这一例题,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合作思考,同时让学生们自行解决类型相似、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接着教师通过给学生进行方法的讲解与指导,逐步渗透一些数学思想。
根据了解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不难看出里面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比如运用列方程的思维,需要学生先理清楚题目当中的各种关系,然后通过假设一个X,并列方程来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指导与实践,学生的学习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在问题解决中渗透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数学中所必备的思想,对以后数学的运用与学习有着实质上的帮助。与此同时,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的主动学习,对以后数学实践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总结
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开展为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打开了一扇门,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让基础教育越办越好。本文结合个人有限的知识积累简要了论述了一些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小学数学教育尽到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现状
“综合与实践”在数学课程建设和学生能力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意识的差异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就本校(农村小学)38位数学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在“深入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9人中,能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有效评价的仅有4人,只占调查人数的10.5%。由此可见,“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大部分教师只是应付了事,有的干脆不上。
调查显示,由于教师意识和教学条件等因素,致使“综合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策略探寻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全新领域,它需要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整体的教学观。笔者以为,要切实推进“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教师要从教材内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角度开展研究,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
1.研究教材体系,挖掘活动内涵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内容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的目标又不仅限于这三个数学本体知识。笔者整理了现行人教版教材小学阶段“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后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1)以数学本体知识为依托
纵观现行人教版教材小学阶段的24个“综合与实践”内容,都是在学生学习相关数学本体知识后安排的实践活动。第一学段以单一知识点的实践操作活动为主,第二学段以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为主,原则上均以学生就近知识点安排活动。
(2)以生活问题为背景
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设置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在学生的生活场景中挖掘教学素材。
(3)以参与实践活动为载体
从内容安排上来看,这一领域的教学都必须依赖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为研究基础,如实物操作、实地勘查、数据测量、信息整理等。
(4)目标追求多元化
教学目标除了关注数学本体知识的巩固,更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同时,还关注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如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美的体验、环保意识、投资意识等。
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要有效开展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教师必须挖掘每一次实践活动的内涵,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实践活动,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2.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活动效能
“综合与实践”一般包括:一是进入问题情境阶段;二是实践体验阶段;三是解决问题阶段;四是表达交流阶段。根据内容特点和目标要求,教师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上要有所转变,教学时间、空间等要素均要体现灵活性和开放性。
(1)在现实情境中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从学习方式上来说,它是以学生实践体验为主体的,而最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就是现实性的情境,也就是学生身边的问题情境。所以教师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情境。
(2)课内外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涉及实地勘查、数据测量、信息综合等活动,单纯地依靠课内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必须把教学延伸至课外。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目标与要求,安排合理的活动流程,要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学生在课外也能完成活动任务。
(3)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但相对于一般的解决问题而言,其更具有综合性。教学中要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研究的关系,恰当地运用个体研究与小组研究。针对不同的问题层次和情境需求,组建实践活动小组,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3.转移评价重心,关注活动过程
对学生“综合与实践”不以纸笔测试为手段,不追求量化指标,要强调过程性评价,要以“质”的评估为主。
(1)评价时要特别关注: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对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与表达。
(2)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监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程度、活动经验积累等,运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形式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现状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被当做可有可无的副科,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
笔者走访了本县相关学校,发现一些学校只开设信息技术课、劳动技术课。这两个模块都有专职教师,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有课表的安排,却没有专职教师。这节课,有的学校是学生自习,有的学校安排语数英老师上课,美其名曰:语数英的研究性学习时间。甚至有的学校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也没有抓好,常常被主科老师捡去上。这样,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
2.综合实践活动课被学科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性质是“综合”与“实践”,它和学科课程的知识化学习有本质区别。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独立的教材要求,探究的内容可以来自学生,因此,这样的课程应该是真正体现生本要求的。但某些老师在教学中偏偏把它们当做学科内容一样讲解,这其实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性质理解不到位的体现。
3.综合实践活动课各自为政。
专业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缺乏,导致某些学校把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外的综合实践课分配给其他学科教师。由于学校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案,有的老师很受学生欢迎,但他的教学内容没有得到积极的推广;有的老师一到综合实践课就不知所措,干脆占用来补主科课程,也没有受到学校管理的限制。这样教师授课的随意性很大,教育效果差别也很大。
4.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空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的内容太多太杂,相关评价方案没有确立,某些学校没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某些学校甚至没有相应的主管综合实践活动的机构。
二、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现状的原因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不被学校领导和老师重视,大家在实践中感到茫然,这是有原因的。
1.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
新课程改革以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成长,追求教育教学中的过程体验。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某些学校把升学率放在首位。与应试关系不大,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被不少领导、老师忽视。
2.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缺乏目标指引。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某些学校把春游、体育艺术节、少先队活动等当做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虽然这些活动都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但总的说来学校缺乏对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课的目标引领。某些学校甚至没有设置教研室这样一个引导老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校本教研机构,缺乏目标指引,导致缺乏实践热情。
3.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培训欠缺。
相比其他学科的师资培训,综合实践课程的培训机会几乎没有。某些老师凭自己的感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可避免受到课程本位主义的影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带有浓厚的学科色彩。
4.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其实在这个知识爆炸时代,我们不缺知识、不缺资源,缺的是整合资源的能力,缺的是把学习的知识和现有资源发挥到极致的能力。从这一点来看,综合实践课程应该成为学校最重要、最受重视的一门课程才对。
5.综合实践活动课管理不到位,实施有难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怎样评价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实现什么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在什么时间实施,学校大多对这些缺乏统一的认识,也没有一套成熟的实施方案。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几点对策
1.领导要首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开发。
校长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校长的观念决定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很难想象,一个学校校长不重视的课程可以教好或者学好。因此,要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成效,校长首先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把它统筹规划到学校的各项计划、各项制度中。要从整体上进行顶层设计,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成为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发工作当做最重要的教研工作,设立专门的教研室,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抓好抓实。教研室要在校长的领导下做好常规工作的检查与督促,这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茫然走向清晰的机制保障。
2.要通过学校制度管理创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很多工作都是枯燥乏味的。但学校制度可以创新,学校管理也一样需要创新。只有坚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才能不断应对教学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如有的学校把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作为常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作为每个老师的一项新的教学任务,要求每个老师至少上好一节综合实践课。这样由于任务分解,每个老师都感觉很轻松,而且认真准备,既利用了其他学科的资源,又使综合实践课群策群力,把每个老师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使综合实践课成为最优化的学习资源,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佳手段。
3.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实施。
今天,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潮层出不穷,但有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应该是可以实现少教多学的生本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总是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应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的提出者、探索者、解决者。如一位数学老师把“三八二十四点”作为综合实践课程,让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研究性学习经验。一位学生通过探索找到一种解决较难问题的方法:算5、5、5、1时,他先得到5×5=1;然后再提取5,得到5×(5-1÷5),很快就掌握这种方法,迫不及待地要与别的学生分享。很多学生在他的带动下,又发现3、3、7、7与4、4、7、7的算法。还有一个学生会解3、3、8、8。他是这样想的:3×8=24,3×3-8=1,然后把这两个等式相除,再约去3,就有8÷(3-8÷3)。他把这种方法发挥到了极致,这其实是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课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其自主探究精神。
4.把课程开发与教师、学生的成长相结合。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课前探究
“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的内容,“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自行车里的数学”主要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和科学等知识解决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问题,其涉及深奥的自行车传动原理,并要将其转化成数学知识进行计算,需要学生经过细致观察、严密分析,还有一系列的关系式推导才得出结论.因此,可以看出,本节课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性,不但涉及内容比较多,活动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可以通过课前探究活动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中山市小榄丰华学校六年级两个初始水平相同的教学班进行实践研究.在研究中实验班在教学前一周,教师在教室摆放了一辆普通自行车,并布置了相关的探究活动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开展课前探究活动,而在对比班没有进行课前探究活动.实验班课前探究活动任务如下:(1)复习自行车的传动原理.(2)观察自行车的构造.(3)测量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
为了验证开展课前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及对本课教学的实际意义,笔者从教学用时和课后检测两个层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教学中详细记录了每个教学环节的用时,在课后自编了4道测试题对两个教学班进行了检测,主要检测学生对关系式“蹬一圈所行驶的距离=后轮周长×前后齿轮齿数比”的理解应用.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从课堂教学用时来看,两个班采取相同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但两个班完成教学任务所用教学时间明显不同,实验班教学用时40分,对比班教学用时47分,对比各教学环节用时情况,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教学环节一“提出问题”,两班用时同为4分,而在教学环节二“分析问题”,两个班教学用时差异明显,实验班用时17分,对比班用时22分,教学环节三“建立模型”和教学环节四“解释应用”,两个班教学用时稍有差异,实验班环节三用时15分,环节四用时14分,而对比班环节三和环节四用时分别为16分和15分.分析在教学环节二中对比班教学用时之所以明显多于实验班的主要原因是,对比班没有开展相关的课前探究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蹬一圈走多远就是脚蹬踏板一圈,后轮所滚动的距离,后轮转动的圈数就是后齿轮转动的圈数.在建立这一表象时,对比班教师要经过反复播放动画和借助模型演示,学生才能明白,而实验班的学生由于开展了课前探究活动,学生较容易建立这一表象.综上可知,通过开展课前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建模,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从课后检测结果分析,第一题为填空题,给出前后齿轮齿数和车轮直径,考查学生直接运用关系式求蹬一圈走多远.两班正确率相近且都在95 %以上;第二、三题为选择题,第二题给出前后齿轮比值相同但直径不同的4组数据,第三题给出前后齿轮比值不同但直径相同的4组数据,两题均让学生选出走得最远的一组,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决定蹬踏板一圈所行驶的距离的关键因素,一是车轮的直径,二是前后齿轮齿数的比值.在比值相等的情况下,车轮直径越长所行驶的距离越远;车轮直径相同的情况下,比值越大所行驶的距离越远.两班正确率也较为接近,均在90 %〖WTBZ〗以上.第四题为解决问题,给出了前齿轮齿数和蹬一圈自行车所走的距离以及后轮直径,求后轮齿数,考查学生对本节课关系式的变式运用.此题实验班与对比班正确率差距较为明显,实验班正确率比对比班高出23.6 %.
从上述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否开展课前探究活动对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基本问题时并无较大影响,而在考查学生通过关系式的变式解决问题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是实验班对关系式的推导与模型的建立过程更为清晰.同时,在课后与学生交流得知,选择题对比班的大多数学生是通过计算得到的答案,而实验班很少有人计算,而是根据“前后齿轮齿数比值相等的情况下,车轮直径越长所行驶的距离越远;车轮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前后齿轮齿数比值越大所行驶的距离越远”这一规律做出的选择,这也再次说明了通过开展课前探究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经历关系式的推导、由分析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四、结论与讨论
(一)在“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前通过开展课前探究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本课的教学前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前探究活动,有意识地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经验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在顺利铺垫本课研究知识的同时,无形中提升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学生
综合实践教学对教师来说还是新颖的教学模式,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实施并不容易。但是综合实践教学对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却是尤为重要的,其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教学,不能忽视其的作用,走走过场就万事俱备。那么,教师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教学应如何做才能尽可能减轻学生的压力?
一、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现状
小学是学生认识世界,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教学阶段,所以为了强化学生世界观,需要重视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尽可能地把课堂中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并融为一体。但是对于教师来说综合实践教学还是新兴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都不太会合理地运行,常常出现各类情况,如:制定教学内容不合理、没有正确运用综合实践教学等。所以为了改善小学生的学习,教师需在教学中与学生不断磨合,不断探究其正确的用法。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到有效运行综合实践教学呢?
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
综合实践教学还没有普遍应用于整个中国的教育界,而且综合实践教学也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若想要合理运用此教学模式就必须学会在教学中创新,不断找寻适宜的实施途径,增强小学综合实践在教育界的作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1.巧设情景教学,直观表现教学内容
虽说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教学实践性相对来说较强,但确实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好的教学模式。然而小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还比较弱,不能够单独完成实践任务,因而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灌溉式教学,需要注重学生人员配比,适当地创建情景模式,课前给定学生一个实践主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自身各个身体部位的价值,如:眼、耳、鼻等这些主要的外部器官的价值,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优点来相互合作,从而能够有效地开展活动。例如:某小学教师明白综合实践对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也特别重视综合实践教学,所以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定期为学生开展一项课外实践课程,尽可能地把课程生活化。这位教师首先在课前给学生明确主题,然后让学生依据主题展开观察、研究,如:确定主题“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然后把学生带到课外对蚂蚁进行观察,并教导学生抓蚂蚁的方法,最后教师还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一个月并进行统计、归纳。教师在教学中需学会情景教学的有效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明白更多的科学道理。
2.明确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还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探索、研究。小学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巧妙地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逐渐明确其教学内容以及优化教学目标,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小学综合实践基础教学。例如,某小学综合实践教师为了使其课程在教育界中逐渐增强其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际能力,总是被要求课前备课。而某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互动、做游戏――首先准备一个大盒子,把准备好的水果、玩具等放入容纳盒子内部,蒙着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抽取其中的几样进行竞猜,然后选出最优秀者,并奖励最优秀者水果或者玩具,从而深化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
3.推动主题探究,深化教学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较侧重于学生的思维,动手的养成,其实践性较强,所以教师不能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传统灌溉式教学模式虽说能够最大化地让学生储蓄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但是灌溉式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教师如若不及时处理,容易使得学生厌烦该课程,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推动主题研究,逐渐深化教学内容。例如,某校教师经常开展“我是父母”的主题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自身扮演来亲身体会并从中明白父母的难处、了解父母亲的不容易。并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为父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把自己的感想写在笔记本上。小学教师利用这样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了主题探究的有效性并深化了其教学目标,所以小学综合实践教学需要教师的探索、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及时进行反思、研究以及坚持不懈的教学态度。
总而言之,小学是学生接触文化知识的转折点,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课本中的知识,而综合实践教学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其对教师来说还是新颖的教学模式,较侧重于学生的思维,动手的养成,其实践性较强,想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实施并不容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学会情景教学的有效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明白更多的科学道理。
参考文献:
[1]宁涛.综合实践应以探究性学习培养为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
关键词:小学教学 实践活动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26-01
1 开发校本课程,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没有丰富的校本资源的广泛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难以顺利进行。我校对校本课程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资源,开发出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是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1 实施“1加1”工程,开发以综合实践为主的校本课程
为了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吸纳学校领导、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以指导、审定、评价、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学校实施了“1加1”工程,即要求每位教师除教授本专业的一门课程之外,在根据个人专长申报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在广泛征求学生及其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当地的人文历史、地方特色、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师个人特长等综合因素,开设了陶艺、等20多种。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展,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及审美能力奠定了基础。
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水平,我们组织力量重点研究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把20多门校本课程分为六类,分别确定每类课程的总目标和子目标。总目标力求清晰、合理,子目标力求具体化、可操作。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目标,组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经验、兴趣和学习条件等选择确定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记一记、画一画,培养学习兴趣,在趣味盎然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1.2 采取“1选1”措施,实施校本课程
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学校根据师资及学生实际情况,采取“1选1”措施。
1.3 依托学校科技节,搭建“1展1”舞台展示
为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效益,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学校每年开展科技节活动,为学生搭建“1展1”舞台,即要求每位学生在“科技节”中至少展示一项所学才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 拓宽学习空间,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广阔平台
2.1 课内外整合,拓宽学习空间
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推进学生自我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和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倡导多种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家庭,走向自然,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课堂外的“课本”,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做,在活动中想,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走向自然。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探究活动,学生对于植物的生存状态及前景产生担忧,激发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从而养成了孩子们的社会道德责任感。
走向社会。坚持以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为指导,通过看、管、查、做等方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和实践活动。
看: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参观,了解自然环境,感受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激发热爱大自然之情,加深关心环境、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意识。
管:广泛开展“环保小卫士、爱心大队”活动,组织学生清除白色污染,清扫卫生死角、管理学校草坪、树木;参与管理人民广场草坪、树木,保持清洁卫生,懂得“一棵树木一个生命”的道理,并在这个过程中间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查:环保大队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环境科技调查和研究活动;利用暑假对市区汽车保洁公司的用水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新市区汽车保洁公司水资源浪费严重,他们撰写节约用水的调查报告,提交给市环保局,充分体现了学生热爱环保、勇于创新的精神。
做: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活动;在家庭栽种花草,美化家园,向亲友、邻居宣传环境知识;写信劝导亲友戒烟,与家人一起制定“家庭绿色行动计划”,提倡家庭绿色文明等。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环保好习惯。
走向生活。结合传统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结合植树节,开展了“认养小树,我和小树一同成长”的活动和“五一”劳动节的“我是家庭服务员”活动等。
2.2 与竞赛活动相结合,构建学生实践活动的广阔平台
我们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将科技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1)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创新作品大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创新作品的舞台。(2)组织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如七巧板、国际象棋、机器人、四驱车、航空航天、航海模型、气象、科幻画、种植等,开展科技教育“七个一”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3)每年组织“科技节”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进行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意,撰写科技小论文、调查报告,绘制科学幻想画;制作科技手抄报、剪贴报、和搜集科技名言,编写科学家故事集。(4)参观考察博物馆等校外科普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5)组织学生围绕“我身边的科学”开展谈论、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综合时间活动实施中,我们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有效的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绽放奇葩,让资源浸润学生的绿色童年,让“稚嫩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关键词: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方法;有效;自信;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11-03
1.研究问题的提出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强调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然而,本人所在的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着两个弊端:其一,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尚可,但听说能力欠佳,即所谓的“哑巴英语”。其二,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城区的学生都比较大胆发言去表现自己,充满自信,而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却害羞、自卑、不善于表现自己。社会需要的是勇敢自信的开拓者,对学生而言,拥有勇敢自信的品质更容易让他们拥有丰盛的人生!而且,“王候将相宁有种乎?”难道城区的学生天生就一定是胆色过人,而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就一定是羞涩害臊的跟屁虫吗?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差距呢?苦思冥想之后我发现,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啊!初中三年除了上课还是上课,他们没有机会、没有平台去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所以在我当上科组长之后,我就不畏困难,带头积极研究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学英语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能力。
2.研究的目的
2.1 营造良好的学英语校园文化氛围。须知环境育人的道理,良好的英语校园文化氛围能促进学生持久地保持学英语的积极性、兴趣和爱好。
2.2 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锻炼学生的口语和交际,减少“哑巴英语”。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流的能力。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交际功能日益突出,口语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挑选、编写、排练英语口语剧的合作过程里,以及挑选英文歌、模仿练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与提高。
2.3 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能刺激学生努力学好英语,学习热情从课外延伸到课内,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2.4 锻炼学生勇敢自信的优良品质、合作探究的交际能力。小组排练口语剧、合作唱英文歌、登台表演等活动,都意在锻炼学生的合作交际能力和勇敢自信的品质,让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祖国培养多些栋梁之才!
2.5 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常言道:教师要像泉水,才能给学生新鲜的水。为了不断丰富英语课外活动的形式和方式,教师就须要终身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
3.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探究
3.1 英文书法比赛。常言道:字乃人的衣冠。练得一手好字,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个人修养、毕业后找工作,都有莫大的裨益。而且在中考和高考中,作文所占的分值比重较大,书写质量的好坏会对学生的作文成绩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英文书法比赛是必不可少的课外活动,在刚入学的初一上学期举行是最佳时机。
活动过程:①教授斜连写的方法和要领。老师先教学生斜写单一字母、连写字母组合的方法和要领,再教斜连写单词和句子。②及时当众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让学生仿写练字册几个星期,在批改时注意在作业本上及时表扬,如:斜连写有进步!进步大!Good!Perfect!…。当众表扬:用投影机把学生的漂亮书写呈现给全班同学欣赏,或者把优秀作品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传阅,以便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更有激情去练习好斜连写。③限时英文书法比赛。用统一印刷的比赛用纸,在20分钟之内,抄写指定的一段话。④小组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评选出本组的优秀作品,参加全班评选。⑤全班优秀作品观摩、评选。把全班的优秀作品挂在课室后面,全班同学每人发8颗红星,欣赏、比较后,贴在自己认为最漂亮的8张作品上。⑥全班同学交流心得、体会,互评优点。让学生们得到同龄人的认可与表扬,获得满足感。⑦教师公布获奖名单。教师在统计每张优秀作品上的星星后得出获奖名单。⑧请获得一等奖的同学介绍其书写心得、方法。以点带面,启发、带动其余同学练好英文斜连写。⑨展览表彰。让学生获得较持久的满足感,激发学好英语的内驱力。
在英文书法比赛的过程中,优秀作品的贴堂展览、同学投票、老师投票、同学互评优点、一等奖同学介绍书写方法、介绍一等奖同学给听课老师认识……这些经历让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感!记忆深刻、永生难忘!这为学生以后坚持写靓字注下了持久动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直梦寐以求的事。
3.2 英语口语剧比赛。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流的能力。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交际功能日益突出,口语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英语教学遭受批评最多的是“哑巴英语”。口语教学的成败不仅会影响到终极目标,即培养交际能力的实现,而且直接决定了目前教学实践的步伐。举行英语口语剧比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锻炼学生大方开口说英语的胆量和能力,克服“哑巴英语”,培养学生资料搜集能力、英语口语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又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发掘他们的表演才能,在玩中学,寓教于乐。在初中三年里,初一是举行英语口语剧比赛的最佳时期,因为初一的学生天真漫烂,表演欲强,敢于在全体同学面前表现自我。
活动过程:①分组并确定剧本。学生自由分组,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剧本,组员共同确定剧本,分配角色。剧本可以是童话剧、课本情景剧、幽默故事改编等等。这一步可以锻练学生的合群性和资料搜集能力。②正音、背台词。学生查字典,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背熟台词;这让他们以后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学去问字典这个小老师。而且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相纠正发音中,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发音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他们学习流利的英语发音。③排演节目。在排演时对剧本进行创新性的增减,加入表情、动作等元素,使表演更吸引人。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④优化表演效果。选择、设计合适的背景音乐,寻找或制作表演服,制作道具,在排练中互相帮助、互相纠正、互相出点子,使表演更生动有趣。这锻练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锻练他们的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做事要尽力做到精益求精。⑤班内初赛。班内全体同学初赛,从每组中找一个较公正的同学做评委组成评审团,评选出两个节目代表本班参加全级的决赛。班内初赛是英语口语剧较重要的一环,(绝对不能因为时间紧或仅仅为了本班获胜而选取本班最好的学生组队参赛),这是培养全体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和减少“哑巴英语”的最好机会。因为每个同学都必须参赛,为了不拖累本组,这就迫使平时成绩不好的同学也要努力练习英语台词,大胆表演。⑥举行全级总决赛,颁发集体奖和个人奖。每当举行口语剧全级决赛时,学校里就像过节一样高兴,不但本年级的师生在台下热情欣赏,连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也围拢在操场边上驻足观看,所以能够上台表演的同学,在经历过如此场面的洗礼后,以后就算遇到其他大场面也能处之泰然、大方应对!自信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要经过后天的锻练才能获得,英语口语剧比赛正好提供了锻练的平台。
“素质教育”近年来被媒体广泛关注,被各个学校争相提出,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它仍然仅仅是个抽象的概念。但是,作为幸运的沙中学的学生已从多个角度领略到“素质教育”的风采及其真正意义。英语口语剧作为展现“素质教育”的一个舞台,就是这个抽象概念的具体化。
3.3 英文歌唱比赛。歌词是语言的精华,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听歌学英文,能把枯燥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享受探索,既在不经意间学到英文,又享受到音乐那美的熏陶,真是一举两得!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甚至产生畏难情绪,而听歌学英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持久动力之一。
活动过程:①分组并确定歌曲。自由分组,上网聆听、搜集喜欢的英文歌曲。选歌,选择内容健康、旋律优美的歌曲。②正音、背歌词。下载歌词或者听歌写歌词,查字典注音,用正确的语音模仿学唱。③排练歌曲。寻找该歌曲的VCR,学习歌舞并创新编排歌舞。④班内初赛。班内全体同学参加初赛,在班内举行或者学校小舞台上举行,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在众人前表演的经历,锻炼每个学生的胆量和自信。个别实在不会唱的同学,可以选择唱ABC Song, Happy Birthday,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等歌曲,为了避免在同学们面前示弱,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拒绝唱这些歌曲,而认真准备能展示实力的英文歌曲。然后全班评选出两首歌曲参加全年级的决赛。⑤举行全级总决赛。举行全级的总决赛时,除了本级师生在台下欣赏外,全校的师生都十分享受新潮悦耳的英文歌曲,他们常围满大半个操场,对唱得精彩的表演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对表演学生是莫大的鼓舞,所以经历过这些大型活动洗礼的学生,自信心和胆色会得到有效提升。在评选一、二、三等奖和表演奖的同时,英语老师上台献唱英文歌与学生进行互动这也是最受欢迎的环节之一。最后科组长给学生颁奖。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综合实践活动的姜涛教授说:“受之以渔,不如受之以欲!”兴趣和欲望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和惊人的学习热情,达到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的地步。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对英语产生兴趣。唱英文歌是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它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荷,又能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学习英语,陶冶性情。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英文歌比赛给了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无数的掌声,让他们找到了快乐和自信,激发了学生学好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3.4 英语作文比赛。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后,经过大容量的输入,有什么形式最能体现学生的输出能力呢?那就是英语作文。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流的能力。英语作文综合了学生所学的字、词、句、篇章、语法等,英语作文水平的高低,充分体现了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程度。而且英语作文在初三中考里占有一定的比重。所以,每个学年都应该举行英语作文比赛,以检验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并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为迎接中考早作准备!
活动过程:①开题活动。组织全级学生参加开题活动课,明确本次英语作文比赛的目的、活动形式、活动流程、评价标准、奖项设置等,让学生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投入到本次活动中去!②自主参与命题。教育指导中心提出: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于是我们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开动脑筋,为本次作文比赛命题。我鼓励学生要学会抓重点、紧贴时代脉搏去命题,在选择好作文题目之后,还要对其内容加以拓展、创新,成为新颖的、入选率高的命题。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从学习资料、练习册、互联网上遴选、创新作文题目。③教师评审、挑选作文题目。教师先在所教班级,每班挑选5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命题,再集中评审、挑选最佳作文命题。④限时作文比赛。全年级统一时间进行限时25分钟的作文竞赛。⑤教师评审作文。把学生名字封好后,全年级英语老师流水批改学生作文。⑥成果展示、颁奖。把获奖作文张贴在校宣传栏上,让全级、全校同学观摩、欣赏,以起到榜样示范的激励作用,也让获奖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⑦学生写收获、反思。让学生写收获、反思,既可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写作文打好基础,又对教师的教学起到提醒、督促的作用。
英语作文比赛,通过让学生自选并创新作文题目,鼓励学生学会抓重点、紧贴时代脉搏去练、写作文,提高写作水平。同时,限时作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为迎接中考作好必不可少的准备!
4.效果
4.1 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锻炼学生自主、交际、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容易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学生会把这积极性反作用到课堂教学上,以积极、愉悦的心态去学好英语,取得好成绩。我校虽是一般的农村中学,但初三英语会考成绩多年超区平均分,每个学期都举行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对此可谓功不可没。
4.2 经过课外活动的熏陶和锻炼,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讲英语,平时乐于用英语交谈,逐渐走出“哑巴英语”的阴影,而且还逐渐拥有了自信勇敢的优秀品质!来我校观摩口语剧、英文歌比赛的老师都对我校学生的热情、大方、活泼、自信留下深刻的印象,称赞有加。来我校听各年级公开课的老师也评价我校的学生大方、大胆在我布置采访任务后,多个学生毫不犹豫地直奔去采访听课的老师们,采访不到老师的学生还感到失望,他们比城区的学生还要大气、主动……听到同行的这些评价,笔者的心里比喝了蜜糖还要甜,因为笔者举办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4.3 不仅如此,这几年从毕业学生的口中得知,在高中、职中里,我校的毕业学生不仅原来做班长的继续做班长,而且很多平时不太抢眼的学生在新校里也做了班长、班干部,甚至当上了学生会干部、学生会会长、团干部,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不得不说是初中三年参加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身经百战,让他们拥有了自信的底蕴和负责的勇气!看到英语课外活动让学生成长、成才,祖国后继有人,笔者的心里比喝了蜜还要甜!
所以说,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活动为载体,潜移默化地有效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胆色和自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今后我们要继续探讨、创新活动形式和方式,使之丰富多样化,以便营造良好的英语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能力!
5.反思
5.1 重结果,轻过程,不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真谛。其实,全班学生从自由分组练习,到找资料、分工合作的过程,以及经过练习后参与的班内初赛选拔,是切切实实锻炼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的关键步骤,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真谛所在,全级表演充其量只是一个结果评价而已。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老师为了本班能获奖,或者想偷懒,只是在班内选人组织两个节目(而没有进行班内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初赛选拔),虽然这样做使本班的获奖机会大增,但却剥夺了大部分学生亲身参加活动的机会,使大部分学生沦为事不关己的看客,这就失去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以锻炼全体学生能力的意义,这是老师们在今后应该好好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
5.2 活动的形式和活动的方式要更多元化,要更能刺激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例如形式方面,还可以进行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角、购物一条街、英语广播等等的活动。又如方式方面,在英文书法比赛中,我就摈弃了以往单一的老师评奖的方式,而采用了小组挑选全班同学投票评价科组老师投票评价把总票数相加得出获奖者的方式。当获奖同学看到自己的书法作品上贴满了同学们的星星和老师们的红花时,那种被老师和同学都肯定的满足感简直妙不可言!那种要练好英文书法的信念也就深入骨髓了。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有效开展农村中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有效教学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陈静波 著 2007.12.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陈琳 王蔷 程晓堂主编 2002.2
[3] 《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麦曦.主编.1996.6.
(上接110页)
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的意见。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例如,我在What do you like? 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Do you like …?每位同学必须表达清楚自己的爱好,然后分组统计。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总之,组织群体互动的策略突出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观念的形成。
2.4 运用启发学习英语的策略。语言环境是人类习得语言的重要条件,英语的实践性、交际性决定了英语必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而现实生活中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有良好的语言环境,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设置贴近现实生活的语言情景,置学生于真实语境中,启发学生进行英语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学习方位词 on,in,under时,师可将书放在桌子上,然后说:This is my book . My book is on the desk . 随后放在盒子上,My book is on the box . 启发学生猜测on的意思。In和under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学生掌握并运用。
总之,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在农村,急需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转变以前的教学观,从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独立自主、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精神与能力,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2版.
[2] 邹尚志.研究性学习指南[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7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编.中小学校课程开发与示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