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融资性贸易特征范文

融资性贸易特征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融资性贸易特征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融资性贸易特征

第1篇

关键词: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1 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国际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统一授信管理下,银行往往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等为客户核定一个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但是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量——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这种状况使得各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而中、小企业方面,虽然不考虑报表情况,但是只注重有效房产抵押。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待贸易型企业、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选择的策略大多过于简单,没有跟上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节拍”。

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审批方式及审批重点缺少差别,时效性较弱且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授信额度一旦核定,则一年内仅仅简单地在额度内办理业务,而非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随时调整授信额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没有充分利用贸易融资的特点,加强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配套管理。

1.2 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

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国内银行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目前支行客户经理极少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企业的了解只停留在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上,尤其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更是匮乏,有的甚至对进口货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对称,将对各行的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1.3 缺少针对性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目前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理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而实际上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另外,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2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2.1 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贸易融资业务时效性强,快捷的审批流程是是否能够获得业务的关键。贸易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

(1)授信额度的评定不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某些传统指标,可以以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类更能体现贸易型企业业务特性的财务指标作为测算企业授信额度的标准;

(2)加强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评级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针对进口商品价格波动较快的特点,改变以往一年一评审的思路,可为半年一评,也可每季一评,中途可以随时追加或减少授信额度;更为灵活的可通过参与企业贸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货权控制,给予客户临时的单笔授信。在受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时候,需要将在静态数据基础上核定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值,对贸易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化的审查。授信额度应该是银行对企业各项融资和担保的风险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争取达到的风险暴露目标。

鉴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的贸易背景和票据交割背景,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查必须坚持动态化原则。如果简单地使用授信额度,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最终会把自己逼迫到被动的地位。

2.2 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有效监控贸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资金流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贸易真实性、上下游情况以及交易价格的调查,有助于银行切实了解企业贸易融资的背景,对风险进行有效掌控。

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经常走访客户,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熟悉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

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2)国际贸易融资自身的有偿性是区别于一般贷款的最大特征,就单个企业而言,其主要银行往往面对的只是贸易流的一端,而试图仅从贸易流的一端来把握整个贸易过程显然是徒劳的,那样就不得不将单个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作为主要的考察依据。如今,随着商业银行国际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使得银行有能力和条件利用贸易流的特征和封闭管理的手段,通过境内外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2.3 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1)在坚持动态审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动态跟踪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这种制度的建立,至少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或者确定即将发生风险时,要建立起应急方案,关键在于要尽可能地保全银行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2)贸易融资对银行来说能够掌握相关的货权。因此掌握货权在贸易融资中极为关键,而对货物的监控,银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管,代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

(3)加强行内的联动机制,防范潜在风险。若贸易的进出口双方都在同一银行办理业务,通过行内的联动机制有利于银行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情况,准确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同时一旦贸易双方出现资信风险,及早采取措施、排查堵漏;协调各方面力量,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上下联动。

2.4 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升风险掌控能力

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 融资

1.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是指注册资产不超过500万元、总资产和年销售收入分别低于2000万元和4000万元的企业,呈现出的特点为:员工数量少、经营具有较高灵活性以及投资渠道单一等。由于贸易融资具备时间短、流动性强以及高重复性等特征,注重对操作进行控制,因此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首选方式之一。实践表明,由于存在某些因素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并不理想,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1内在因素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固有经营理念、经济实力以及现有管理制度等多方面。

第一,由于缺乏实力而难以获得银行认可。中小企业普遍不具备雄厚资金,再加上产品形式单调、缺乏技术含量,抵抗风险能力弱,难以获得银行的支持。事实上,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几乎所有银行都不愿意将资金借给中小企业,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与很多国外经济项目只能插肩而过。

第二,内部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中国在进入国际贸易之后,中小企业经营销售面临全新挑战,要求员工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国际贸易融资,相关人员必须了解如何利用贸易融资为缓解企业发展压力,成为企业未来发展重要推动力。就目前中小企业而言,财务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比较匮乏,真正了解银行和外贸业务的人员很少,这就严重限制了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进程。

1.2外部环境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政策、银行管理体制等。一旦缺乏资金支撑,中小企业是很难开展产品研发。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设定了繁琐手续,再加上严格的抵押担保条件,导致在实际中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给予的资金支持。

第一,融资渠道单调。就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业务来讲,普遍存在量小和规模小的特征,相应的融资产品种类单一,再加上融资模式依旧采取传统方式,时效性较差。就融资条件而言,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融资条件设置的更为严格,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满足其所设定的要求。

第二,缺乏必要的信用监管体系。

信用监管体系的建立是企业融资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存在各种各样外界影响,使我国当前的信用体系仍处于不完善状态,再加上外界监管力度不够,致使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处于模糊状态,无法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相应的银行也无法对企业做出正确的评估,限制了企业融资。

2.提高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质量对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很多不利影响,而改善这一现状最直接途径就是提高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措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渠道以及良好的融资环境。

2.1加快法制建O,规范市场秩序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基础。为此政府需要承担的责任主要有:加快相关法律制定速度,在考察我国实际情况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已有经验,制定合理可行的法规制度;不断完善信用评估体制。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项目单调、规模小以及融资要求高等特征,而合理的信用评估机制必然是建立在了解这些特点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信用评估了解企业真实的偿债和经营状况;建立于国际贸易相关的企业发展制度。只有将企业的发展状况同国际贸易市场固有规律吻合,才能保证企业在短期内适应市场,为后续贸易融资奠定基础。

2.2健全银行体制,畅通融资渠道

以银行为代表的融资机构需要深入分析现有的国内外市场,有针对性的为中小企业开设融资渠道,做好产品业务以及管理制度相关工作,确保中小企业有机会获得融资。产品业务等方面,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设出口保险业务、退税托管贷款等多项业务,在资金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管理制度方面。银行应不断加强内部人员的工作能力,制定严格岗位制度和操作程序,确保可实现高效率工作。

2.3引进优秀人才,夯实人才基础

企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人才资源方面,针对此点可以采取的改善措施具体如下:引入优秀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始终秉持宁缺勿滥原则,积极吸纳优秀人员,尤其是具备工作经验的员工,只有这样才能将其真正为企业所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为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企业可以定期开展在职培训和脱岗培训等活动,为企业适应国际贸易市场奠定人才基础;为优秀人员打造更宽广的发展道路。中小企业需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物质奖励以及职务晋升等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达到将员工长久留在企业的目的。

结语:

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数据表明,我国企业中小企业占比高达99%,可提供远超出60%GDP、50%税收、70%进出口贸易额,另外还为我国近乎80%的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影响力很大。但由于存在自身和外界两大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融资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未来发展。因此,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小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国际贸易融资质量的重要性,通过制定合理有效措施来丰富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更良好的融资环境,便于企业真正参与到国际经济发展行列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李宁.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与展望[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2]贺建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探讨[J].内蒙古统计,2010(5)

[3]蒋雪晴.中企业贸易融资的风险与对策探讨[J].财务管理,2011(7)

第3篇

[关键词]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137-01

1 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国际贸易融资授信额度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统一授信管理下,银行往往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财务状况等为客户核定一个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但是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量――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这种状况使得各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而中、小企业方面,虽然不考虑报表情况,但是只注重有效房产抵押。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待贸易型企业、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选择的策略大多过于简单,没有跟上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节拍”。

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审批方式及审批重点缺少差别,时效性较弱且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授信额度一旦核定,则一年内仅仅简单地在额度内办理业务,而非根据企业的经营变化随时调整授信额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贷后管理,没有充分利用贸易融资的特点,加强资金流和货物流的配套管理。

1.2 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

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国内银行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目前支行客户经理极少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企业的了解只停留在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上,尤其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更是匮乏,有的甚至对进口货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对称,将对各行的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1.3 缺少针对性的贸易融资贷后管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目前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这会产生两种风险:其一,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理掉;其二,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但是缺少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最终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而实际上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贷后管理。另外,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2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2.1 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贸易融资业务时效性强,快捷的审批流程是是否能够获得业务的关键。贸易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

(1)授信额度的评定不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某些传统指标,可以以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这类更能体现贸易型企业业务特性的财务指标作为测算企业授信额度的标准;

(2)加强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评级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针对进口商品价格波动较快的特点,改变以往一年一评审的思路,可为半年一评,也可每季一评,中途可以随时追加或减少授信额度;更为灵活的可通过参与企业贸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货权控制,给予客户临时的单笔授信。在受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时候,需要将在静态数据基础上核定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值,对贸易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化的审查。授信额度应该是银行对企业各项融资和担保的风险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争取达到的风险暴露目标。

鉴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的贸易背景和票据交割背景,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查必须坚持动态化原则。如果简单地使用授信额度,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最终会把自己逼迫到被动的地位。

2.2 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有效监控贸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资金流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贸易真实性、上下游情况以及交易价格的调查,有助于银行切实了解企业贸易融资的背景,对风险进行有效掌控。

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经常走访客户,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熟悉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2)国际贸易融资自身的有偿性是区别于一般贷款的最大特征,就单个企业而言,其主要银行往往面对的只是贸易流的一端,而试图仅从贸易流的一端来把握整个贸易过程显然是徒劳的,那样就不得不将单个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作为主要的考察依据。如今,随着商业银行国际化脚步的进一步加快,使得银行有能力和条件利用贸易流的特征和封闭管理的手段,通过境内外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2.3 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1)在坚持动态审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动态跟踪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这种制度的建立,至少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或者确定即将发生风险时,要建立起应急方案,关键在于要尽可能地保全银行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2)贸易融资对银行来说能够掌握相关的货权。因此掌握货权在贸易融资中极为关键,而对货物的监控,银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管,代银行进行质押物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

(3)加强行内的联动机制,防范潜在风险。若贸易的进出口双方都在同一银行办理业务,通过行内的联动机制有利于银行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情况,准确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同时一旦贸易双方出现资信风险,及早采取措施、排查堵漏;协调各方面力量,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上下联动。

第4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风险;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01-02

一、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及其特征

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中国已取得很大发展,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各种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在解决国内供应链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将境内供应链金融业务服务延伸到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中,根据特定行业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以贸易自偿性中未来预期的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以控制物流及资金流为风险控制手段,对供应链上位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核心企业或上下小游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的综合融资服务。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将供应链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实现无缝整合,针对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因无法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信用担保或授信额度不足的融资困境,提供的创新融资服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借助于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从银行及时获得足额的信贷支持,从而得以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在供应链环节中的竞争实力。

在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银行围绕企业供应链,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充分运用核心企业信用和物权等多种信用,设计多层次的融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与其他形式的融资相比,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业务表现出以下特性:(1)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不强求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授信担保的核心,运用货物或应收账款等授信支持性资产与融资产品相捆绑风险防范技术。(2)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受企业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境内外融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对供应链中企业的服务方案设计具有典型的组合性特征。(3)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受国家进出口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较大。(4)从融资还款来源的自偿性、融资操作的封闭性以及授信用途的特定化角度看,具备典型的贸易自偿性特性。

二、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

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融资需求,分为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融资时分别解决中小进出口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汇、出口销售、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

以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为例,假设M公司为供应链中的境外核心企业,且该供应链符合银行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准入标准。B公司为M公司在境内的供应商,且与M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B公司拥有稳定的出口量,但B公司不能及时从M公司收取货款,从而缺少资金来维持生产。此时作为供应链的上游企业,B公司可将向M公司的出口货物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向银行K申请资金融通。K银行可以给B公司提供如下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

若M与B公司间常用的贸易结算方式为电汇,K银行可以提供“订单融资+出口保理融资”组合方案。若M与B公司间常用的贸易结算方式为信用证,则K银行可以提供“打包贷款+出口押汇融资”组合方案。这两类组合方案都可以解决B公司从生产备货到出口发货后的融资需求。也可根据企业生产节点的实际资金需求提供单一节点的融资服务,如发货前的订单融资或发货后的出口保理融资等。在M与B公司之间贸易往来频繁,且贸易订单比较单一,银行为B公司提供“应收账款池融资”服务,以解决企业批量融资的问题。

不难看出,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与企业的节点融资需求,贸易结算方式,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以及境内外融资的价格密切相关,甚至境外企业所处国家的政治经济风险都会影响银行的服务方案。

三、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1.企业的信用风险。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中心枢纽,与银行的高度配合,为银行供应链融资贷前和贷后提供了关键性的信贷决策依据。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或者其因信用捆绑而累积的或有债务超出其承担极限,由核心企业担保的整条供应链的信用基础将不复存在。其次是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银行还不能对供应链中众多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尤其是对国外供应链企业信用了解和动态风险监控能力更为薄弱。

2.银行的内部操作风险。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由于涉及大量的流程管理与操作控制,其操作风险涵盖企业信用调查、服务方案设计、融资审批、放款及授信后管理等各个操作环节,操作不规范或操作中的道德风险很容易在这些环节造成资金损失。比如信用调查阶段银行可能无法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分析,从而导致对供应链的信用评语存在缺陷风险。又如存货抵押和预付款抵押中,银行需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手段以保证资产安全等。

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 融资问题

从世界经济发展局势来看,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国间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二零一零年,我国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成为全球贸易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对外贸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并不具备优势,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时常发生资金周转不灵问题,发展中受资金制约严重,国际贸易融资难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参与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特征

国际贸易融资是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融通活动,指在贸易交易过程中运用短期性结构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存货、预付款、应收款等资产的融资。国际贸易融资与传统融资相比,融资方式更加多样,涉及内容更加广泛,手段更为灵活,有着非常鲜明的业务特点,强调资金流和货物流的控制。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是:周转速度快、自偿性强、时效性强、业务流动性强,需建立在国际贸易基础上,业务背景清晰,还款来源明确,融资期限短。进口方向融资主要包括:海外代付、信托收据贷款、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进口托收押汇等方式。出口方主要包括:出口议付、打包贷款、福费延、出口押汇、国际保理、出口保理押汇、出口信保贷款、出口商业发票贷款、出口退税贷款等方式,融资方式多样化是国际贸易融资主要特征之一。不同融资方式有着不同特点和适用范围,业务开展中要根据贸易实际情况和实际要求选择。常见业务方式如:授信开证,指在投信额度内免保证金对外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指开证行收到信用证后,下全套相符单据时向开证申请人提供,用以支付该信用证款项的短期资金融通。我国国际贸易融资起步较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与市场提供的空间相比很不协调,供需矛盾突出,多以进口押汇、授信开证、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放款等基本形式为主,很少涉及复杂业务,如国际保理。国际贸易是促进国际资源配置,加快全球资金流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各国经济交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国际贸易融资则是保障国际贸易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能够有效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促进全球金融业务不断完善。但国际贸易活动中若离开国际贸易融资支持便很难开展。因此,我国应积极总结和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分析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和业务开展中存在问题,调整相关政策和业务,大力支持国际贸易融资,推动外贸贸易往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速度。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占国内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造的价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了国际贸易活动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我国中小企业二零一三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三万八千六百六十九亿美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六点三四。这说明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影响着市场稳定和进出口额度。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结构单一,进出口秩序不够规范,经营方面资金支持缺乏,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中小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往往需依靠外部资金支持,只有获得资金的融通,才能在货物与资金中实现灵活周转。从世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各国对外贸易数量及范围正在迅速扩大,对外贸易主体将向多层次扩展,结算工具将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所以国际贸易活动中贸易融资方式也将走向多样化、专业化、复杂化,潜在风险也会不断提高。然而,当前中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管理仍较为粗放,并且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融资业务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这无疑增大了融资风险,所以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国际贸易融资难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由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许多问题,大多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造成很多时候一些中小企业无法通过国际贸易融资来获取资金,开展对外贸易业务,有效解决资金问题。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导致我国国际贸易大幅滑坡,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开展,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融资方式过于单一、业务流程繁琐、缺乏信用管理体系、法律环境不完善、缺少有效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措施、融资业务量和市场不匹配。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建议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活动开展,阻碍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想要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离不开政府、金融机构、银行等多方的协调与支持。我国应积极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完善我国中小企国际贸易融资体系。但经验借鉴时切勿生搬硬套,照搬全抄。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环境尚未成熟,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与西方国家有明显差异,并且政府对对外贸易扶持力度也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科学选择融资模式和方式,合理优化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是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中要解决的首要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国际贸易规模越来越大,正在朝着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不断丰富,而相比之下我国却仍以传统融资方式为主,不仅功能单一,且品种少。因此,我国应积极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改革,使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国家预算资金为主,多方筹集其他资金,进一步提高资金总量。目前大多西方国家出口融资依靠国家预算、地方资金和私人资金,资金不足时通过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这种方式十分值得我国借鉴,另一方面我国应更加注重进出口银行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倡导性的发挥,可利用银行资金克服资金不足问题,减轻政府负担。其次,要强化出口信贷与出口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管理体系,提升中小企业信用级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对不讲信用的行为严肃处理,对讲信用的企业给予支持,根据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决定融资规模,使企业自觉讲信用。完善信用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业务开展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融资风险,使融资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内,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再次,政府方面应尽快完善国际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国际贸易融资法律环境,健全国际贸易融资担保机制,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政策上支持国际贸易融资活动开展。最后,我国应从银行层面着手,改进国际贸易融资体系,加快银行机制改革,构建产品评价系统,针对中小企业实际需求开展业务,推出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简化融资办理程序,提高办理效率,省略繁琐、期限长的办理过程,为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支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开展,为对外贸易规模扩张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在当前世界各国中,中小企业都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占据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完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海峰.国际金融动荡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研究[D].南昌大学,2015.

[2]陈英.XXX银行拓展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2014.

[3]刘明霞.城商行支持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可行性分析及其风险防范[D].山东大学,2015.

第6篇

关键词:贸易融资 组合 风险管理

贸易融资组合产品是企业根据自身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利用传统贸易融资方法相互组合或者传统贸易融资与非融资类金融工具进行组合,构建的创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合理选择贸易融资组合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传统的资金融通需求,而且能够达到防范汇率波动风险的效果。

一、 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特征和实现形式

贸易融资组合产品分为进口和出口两类,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融资方式的综合性,由多种传统贸易融资信贷相互组合或与衍生工具、保险产品进行组合;组合方式的特定性,需要根据国际贸易项目的资金流、物流等特点以及进出口商的融资需求安排特定的贸易融资组合方式;信用评估方式的特殊性,更加侧重于贸易项目的真实性、还款来源、现金流量状况,其次再考虑债务人的信誉度、资产结构和偿债能力。下面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举例说明贸易融资组合产品。

传统贸易融资产品之间的组合,以打包贷款和出口押汇组合为例。出口商收到进口方开来的跟单信用证,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未来实际收汇时将会产生巨大的汇兑损失。为了锁定收汇汇率,出口商首先以信用证进行打包贷款,将贷款结汇获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发运货物之后向银行申请出口押汇归还打包贷款本息并预留押汇利息,最后使用出口收汇归还押汇。只要收汇时汇率下跌产生的货款汇率差额能够涵盖美元贷款与结汇后人民币存款的利息差额,企业就能盈利。企业提前打包贷款的所得还可用于自身资金融通或其他投资,以取得更加可观的收益。

传统贸易融资与金融工具的组合,以进口押汇和远期结售汇组合为例。在一系列条件下,本组合在降低购汇成本的同时还能够产生一定的获利通道。具体操作方式为,企业在进口付汇时预期未来人民币升值,则以全额人民币存单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进口押汇支付给出口商,同时与银行签订相同金额和期限的外币远期结售汇合同,在进口押汇到期时以质押人民币按照远期结售汇价格购汇偿还外币贷款。该种组合产生人民币存款与外币贷款的利差,以及即期购汇与远期购汇的汇差,利差与汇差之和构成进口企业的获利额。如果企业能够不以质押存款为条件进行进口押汇,该种贸易融资组合产品还能达到资金融通的效果。

传统贸易融资与保险产品的组合,以出口押汇和出口信用保险组合为例。出口信用保险能够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出口商与银行签订保险赔款权益转让协议之后,银行为出口商提供出口押汇。这种组合为进口方的信用风险提供了高质量的担保,能够减少出口商授信额度的占用,扩大了出口押汇业务的适用范围。

二、 贸易融资组合产品风险分析

企业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风险是指导致企业对融资银行发生违约行为,或者没有达到自身融资目的的风险。企业使用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目的主要为:降低融资门槛,节省授信额度。由于贸易项目的特性,企业不能采取单一的贸易融资产品满足融资需求,或者以现有的资产结构、信誉度难以取得足够的银行授信,则需要以多种产品组合实现贸易融资。节省融资成本,降低金融风险。在汇率、利率波动的金融背景下,防止外汇应收账款的汇率下跌以及外汇应付账款的汇率上涨,防止外汇债权的利率下跌以及外汇债务的利率上涨。由此分析企业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信用风险:在所有的贸易融资中都存在着信用风险。出口商承担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进口商单方面修改或撤销合同的风险、进口商未能按照合同进度要求支付货款的风险和国际进出口结算方式风险。进口商承担的信用风险主要为出口商未能按时发货的风险、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可能会导致企业现金流量波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还款行为。

市场风险:对于进出口商来说,除了上述所有进出口商都会面临的信用风险之外,商还承担着国内商品价格与国际商品价格波动方向不吻合的市场风险,如果进价与售价出现倒挂,就会直接影响到贸易项目的现金流量。

金融风险:是指外汇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主要存在于包含衍生金融工具的组合产品中。例如前述打包贷款与出口押汇的组合,如果实际收款时外汇汇率不降反涨,或者汇率下跌的幅度不足,则企业不但发生了潜在的汇兑损失,还可能会承担额外的利息支出(美元贷款利息与人民币存款的利息差额)。

操作风险:是指企业选取业务模式不当或操作失误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构成部分概念抽象,操作流程复杂。企业从业人员需要非常熟悉各种传统贸易融资工具、多种信贷方式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性、作用、适用条件,从中选取对企业最为有利的组合,使融资更能符合贸易项目特性、贴近企业资金周转模式。在涉及到衍生金融工具的组合时往往需要复杂的计算,操作人员对金融工具的概念理解不透彻、界定不清晰或是计算过程失误都易使企业产生损失。

会计披露风险:是指企业使用贸易融资组合产品影响到会计披露,导致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财务状况造成误解的风险。例如对组合产品中金融衍生品的披露易使某些会计报表使用人认为企业从事高风险业务,财务状况不够稳健。再如进口押汇与远期结售汇的组合,在会计报表上将会体现为巨额贷款金额与存款金额的同步增加,影响到对企业资产结构、偿债能力等多方面的判断。

三、 企业进行贸易融资组合产品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 关注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

为了尽可能降低贸易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需要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交易伙伴。对于首次合作的交易伙伴,在合同签订前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应当涉及到产品质量、财务状况、信誉度等多方面,调查方式可以通过专门的咨询公司或者银行来进行。合同执行过程中要关注合同是否按照约定进度履行、对方财务状况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另外选择资信状况良好的银行能够为结算业务的顺利进行多一分保障,因此还要对贸易结算中涉及到的银行进行资信调查。

(二)关注国际市场状况

要对市场进行长期的关注和深入的分析,包括相关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对于贸易产品不仅要关注产品本身的市场供需状况,还要关注产品所涉上下游客户的贸易行为,分析产品的功能、技术指标和技术领先性,详细测算企业成本,维持企业的基本利润率。把握金融市场的基本态势,向银行或其他专业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咨询,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互换、期权等工具锁定金融风险。

(三)订立业务操作原则

考虑到企业在融资需求、资本结构、风险偏好性等方面的不同,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选择和实施受到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合法合规原则:贸易融资组合产品要符合现有国际贸易公约、我国贸易法律法规以及金融行业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2)安全、规范原则:必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融资贸易操作、金融工具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严格内部控制程序,建立具体的控制措施,保证效率与制衡相结合,成本与效益相平衡。

(3)科学评价原则:国际贸易项目的资金来源、物流方式、融资需求不同,因此应建立完善的贸易模式评价体系,用以选择不同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方式,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4)流程监控原则: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技术,建立科学的操作流程。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掌握各个国际贸易项目的物流、资金流,把握操作流程的风险点,建立融资产品台账,实现对每笔贸易融资业务的时时监控。

(四)合理披露产品信息

立足会计准则,针对各种贸易融资组合产品探索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在不违背会计基本原则的条件下采取最能体现经济业务实质和资金流动轨迹的方式将会计信息纳入会计报表。充分利用财务报告的附注部分,对贸易融资组合产品的实质和操作方式进行披露,以减少报表使用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误解。

参考文献:

[1]李俊丽.浅谈贸易融资产品与风险控制.农业发展与金融,2010.10

第7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策略;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1月11日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国际贸易融资对于我国来说属于较新的业务,由于国际贸易融资开展实践较短,所以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因此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中,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具有较大差距,同时国际贸易融资环境也面临着诸多障碍,这使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防控和管理方面欠缺有效手段、传统授信方法仍旧被许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中被采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急迫性与重要性欠缺认识、技术手段有待得到更新,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而在对这些问题进行重视的基础上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做出优化与创新,无论是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还是对于银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为出发点,从融资风险策略、融资授信评审制度、服务理念与经营理念、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策略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一、对融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完善

从银行面对的风险来看,国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具有很大差异,与国内贸易融资相比,银行同样要承担融资人不愿偿还与无理偿还贷款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承担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国际贸易融资有的融资风险。另外,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融资具有很大的关联,在国际结算工作中存在的欺诈风险以及交单风险也会使国际贸易融资产生额外成本,因此对贸易风险防范措施做出完善是对国际贸易融资做出创新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在这一方面,对具备先进性的风险计量方法做出借鉴与应用是对国际融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重要手段。如一些国际银行与J.P.摩根财团所使用的银行信贷风险组合模型,其中信用评级是这种模型的基础,在对融资方信用做出有效评级的前提下,融资方的违约概率可以被计算出来,从而为坏账产生几率的计算提供必要依据。虽然这种模型能够对风险价值数值做出计算,并对银行面临违约风险和信用评价变化中需要准备的资金量做出反应,但是由于传统贸易融资在市场中不能流通转让,因此这种模型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然而需要认识到的是国际贸易融资也在经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并且随着融资市场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也将会得到良好的解决。

二、实施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评审制度

与一般的贷款业务相比,国际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的特征,同时也在融资期限和融资额度方面具有一定差异。外贸型企业也具有较高的负债率、较少的净资产以及较大的资金流量,所以建立在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基础上的传统授信方法显然难以适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需求,这让一些具有较少净资产但是具有可靠的贸易关系和稳定现金流的外贸型企业难以获得融资业务准入资格。因此,为了让授信评审制度更好地适应外贸型企业特点,我国银行有必要对外贸融资授信评审制度作出探索与创新。当前,与实际需求相对贴合的办法为构建与实施专项的国际贸易融资评审制度,在此过程中,需要以风险权重的差异对不同贸易融资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级,级别包括低风险、较低风险、一般风险以及新产品业务等。同时,以不同的分级为依据来确定不同的审核办法,对于风险业务则可以直接进入操作,较低风险的业务则需要在评审管确认之后进入操作,一般风险业务需要国际部负责人获得融资评审委员后授权后进入操作。其中,融资评审委员会需要负责对融资新产品操作流程、风险控制以及法律文本的审核。当前,我国一些银行已经构建了贸易融资授信评审单位,并将审评流程进行分级,这种审批体制对于贸易融资审批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更有效地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做出控制,从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方面发挥出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树立为中小国际贸易企业服务的经营理念

包括国有生产性企业和国有外贸公司在内的许多大型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财务实力、行业垄断等来获得银行给予的贷款,这种一般性流动资金贷款具有充足的额度,因此这些企业并没有强烈的国际贸易融资需求。相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中小国际贸易企业在信用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也正因为如此,中小国际贸易企业融资市场虽然具有很大规模,但是一直处于没有得到完全开发的状态。在中小国际贸易企业融资市场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企业融资资质做出适当的放宽,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中小国际贸易融资市场介入方式以及介入策略做出有效规划,这无论是对于中小国际企业融资的发展还是对于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树立为中小国际贸易企业服务的经营理念,并推动服务对象从国有进出口公司和大型企业向中小国际贸易企业转变,这种理念的创新能够丰富适应中小国际贸易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并且可以有效地推动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

四、推动从业人员融资创新能力的提高

以金融创新中作用的差异可以将银行从业人员分为决策人员、开发人员与一般业务人员。其中,决策人员主要负责决定融资创新建议是否进行立项。这要求银行决策人员能够具备较高的科学分析能力以及战略眼光,从而对融资创新建议所具有的盈利可能以及市场前景做出准确判断。开发人员则负责为融资创新建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将建议转化为融资市场产品,这要求银行开发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同时要实现金融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结合,从而确保金融创新产品的有效开发。一般业务人员作为直接接触融资客户的群体,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现有服务与产品存在的缺陷,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策略。这要求银行一般业务人员能够对金融政策作出充分的了解,同时具备全面的金融知识、活跃的思维。需要认识到的是,银行需要重视对一般业务人员建议的收集,因为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任务往往是由大部分业务人员所承担的。银行中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三类群体如果有任何一类人员存在力量薄弱的现象,都会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开展产生制约作用。但是从我国当前的银行从业人员来看,对传统市场以及传统业务的过分偏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决策人员欠缺长远的发展眼观以及敏锐的国际贸易融资市场洞察力。开发人员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欠缺了解。一般业务人员存在业务过于单一以及结构老化的问题,并且在日常工作中欠缺创新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当前,体现出多样化与灵活性特征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从操作技能、理论素质、风险监控能力、政策掌握能力、国际贸易融资特点、国际贸易融资环境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银行工作人员只有在对这些内容作出认知与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够降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推动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因此重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实施结构性商品贸易融资业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国际商品需求的重要主力之一,如我国当前是第一大铜、钢铁消费国,同时也是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在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许多传统的贸易融资产品显然已经难以满足融资对象对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需求。在此方面,我国可以利用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的实施来对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做出整合与管理,从而使客户获得个性化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如以铜金属、铝金属、锌金属等基本金属贸易中的囤货融资为例,这些基本金属贸易需要面临频繁的价格变动以及较大的价格变动服务,因此也会带来较大的融资风险,而这些金融风险的避免应当依靠套期保值以及融资帮助。由于基本金属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度、较好的流动性以及活跃的现货贸易,因此国际中的许多银行都针对这种期货品种的商品实施了结构商品贸易融资。我国期货市场当前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对期货市场做出积极的利用并开展结构商品贸易融资业务,对于我国银行信贷资产结构的改善以及利润增长点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防控和管理方面欠缺有效手段、传统授信方法仍旧被许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中被采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急迫性与重要性欠缺认识、技术手段有待得到更新等问题,我国需要给予国际贸易融资充分的重视,并从融资风险策略、融资授信评审制度、服务理念与经营理念、从业人员素质、业务创新等方面做出改革与优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东卫.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2]徐晨星.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3.

第8篇

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以及出口商所提供的和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放款,在外资银行的纷纷进入下,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倘若不能在金融创新上取得新进展,将会处在劣势的发展地位,也只有对融资品种进行创新才能够对贸易以及金融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

二、贸易融资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及融资创新方式

1.贸易融资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析

贸易融资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对银行获取利润以及抢占市场有着重要意义,对外贸企业的资金周转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了作为核心企业的买方额度资源,并且为周边中小企业卖方提供了便捷融资服务,对供应链整体质量及稳同程度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另外,还对国际贸易增长起到了重要促作用,这样就比较有利于改善生产资源合理化配置,对国际收支的平衡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最后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作用方面也较大。

2.贸易融资的融资创新方式

从贸易融资的融资创新方式来看主要有吸纳性的创新,以及原创性创新。从吸纳性的创新方式分析来看主要有多种多方的利用,引进发以及交叉组合法都是重要的方法。引进发就是本国首次对别国的原创性创新成果进行引进,将其列为创新性创新从难度上来看只次于原创性创新;而交叉组合法则主要是两个或以上融资工具进行的重新组合改造,并将两者进行交叉联合。而在原创性创新层面主要就是银行结合市场的新需求进行开发的专门满足这一需求的新融资方式。

三、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控制策略探究

1.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方面来看还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主要体现在对风险防范管理的体系没有健全,以及在对风险控制的于段方面也较为落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的风险比较多样化,其中的汇率风险以及国家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风险因素,从日前我国的银行在外汇业务处理程序来看还比较落后,缺乏统一化的管理以及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再有就是相关的业务人员对客户和市场环境的了解相对较差,缺乏对基本客户外币及表内外各信贷品种的全面授信及内部特别授权。而在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层面经营窗口分散现象还比较严重,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以及在有效的风险转嫁机制方面还比较缺乏,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比较缺乏,主要就是缺乏了解同际结算以及同时又具备财务核算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策略探究

第一,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着手,最为重要的是要能够构建贸易融资授信专项评审体制,进而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对整个业务操作的环境实施监控管理,同时也要能够和银行的有关部门以及分行的协调配合要能妥善处理。对贸易融资专项评审体制的构建主要就是把不同…口贸易融资结合不同风险权重进行分类,针对低风险通过业务部门进行实施操作,贸易融资评审负责审核贸易融资新产品风险控制以及操作流程。

第二,要能够对贸易链贸易融资以及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业务模式进行构建,从银行层面来说要能够对整个贸易周期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关注,进一步推行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产品战略,同时也要能够通过整个货物流以及资金流等来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适时贸易服务及融资服务。

第三,要对从业人员融资创新的能力进行有效提升,灵活多样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操作人员在操作技能上的要求较高,要能够熟练的掌握融资业务技能。同时也要能够对贸易产品特征以及所面临的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将系统知识和信息能够充分具备才能够将符合融资服务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对风险才能够得以有效降低。

第四,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得到有效呈现,还要能够培养贸易融资服务以企业为核心的经营理念,贸易融资作为是金融方式,主要是对融资的过程比较重视,将产品流程设计防范操作风险,对企业的资质进行适当的放宽。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对结构性贸易融资进行有效创新,创新灵活商品实货贸易的方式,结合市场对商品需求的周期性变化特点进行策略的实施。

第五,最后就是要通过外部的金融市场创新扩散效应的充分利用,实现先进技术由国外向国内的扩散。还要能够重视物流银行这一发展内容,物流银行的相关业务所涉及到的运输保险以及仓储等具体化的环节,有着可采取抵押和垫付等方式,并且在实际的运作中是以多种方式进行组合的。

第9篇

关键词 融资性进口 贸易融资 财富禀赋

一、引言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部分大宗商品在传统消费淡季依然大量进口,显示了在人民币升值和紧缩货币政策下部分企业以进口方式融通资金的需要日益凸显,尤其明显的是,当伦敦铜价高于国内铜价时仍然存在大量进口,这显然是出于融资的需要。企业的这种融资方式是贸易融资的一种,可以称之为“融资性进口”,即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出于加速资金周转、解决资金困境等目的,为利用金融机构在国际结算环节中提供的融资工具最终实现融资套现,而进口商品、服务尤其是大宗商品的行为。融资贸易或融资性进口是“为融资而贸易”,本用于生产或最终消费的商品,功能演化为融资的工具。从特征来看,这类进口主要是大宗商品,具有性能稳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特点。企业按照上述方式来断开立远期信用证进口商品,收到货物后在国内现货或期货市场上抛售归还到期的信用证,以此企业就可以获得银行循环持续的融资支持。为何企业选择融资性进口来获取资金?本文将从企业面临的融资方式以及企业选择融资方式的决定因素两方面来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二、选择融资方式的决定因素

(一)初始禀赋

(1)市场融资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取得市场融资的条件为:R(P-Wi)≤L。即Wi≥P- 。因此,企业有临界禀赋值W1=P- ,使得若Wi≥W1,企业倾向于市场融资。其余的公司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

(2)银行融资

(3)贸易融资

现假定贸易信用的资金出借人为生产并销售中间产品的第一部门的企业,我们称之为销售商。假定生产一单位中间产品的成本为C单位最终产品,在时期t=0,销售商按价格P将中间产品出售给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称为生产者),即每销售一单位中间产品,销售商获取的利润为(P-C)。基于交易关系,销售商相比银行更了解生产者,他们愿意向禀赋水平较低的企业融资以获取利润,RT为销售商索要的利率。由于双方基于交易关系,销售商熟悉生产者的清偿能力,因此,在H的情况下,销售商索要回报MT,在L的情况下,销售商以零测评成本提供了生产者所需要的东西。且销售商索要的利率RT决定一个一个禀赋的临界值W3,若Wi≥W3,企业选择银行融资而不是贸易融资。在此临界值水平上,企业选择银行融资和贸易融资是无差别的。

其中RB(W3)为银行向初始禀赋水平为W3的借款人收取的利率。W3必大于W2,因为若销售商选择了W2,令RT= RB(W2),则只有禀赋水平为W2的企业能够取得贸易信用,且其选择银行融资与贸易融资是无差异的。另外,从(7)中可以看出,销售商完全可以通过降低索取的利率使得W3≥W2,从而导致生产者对贸易信用的需求增加。这种需求的增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本来能够选择银行融资的生产者由于校低的利率转向贸易融资;另一方面,部分初始财富禀赋水平无法获得银行融资的生产者现在可以通过贸易融资进行生产。

三、结论

一般而言,企业面临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融资和信用融资三种融资方式,企业一般从自身的初始禀赋水平出发,参考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及特点,结合自身融资的需求选择一种合适的融资方式。对于国内多数从事贸易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倾向于选择基于贸易背景真实性和贸易业务持续性的贸易融资。另一方面,也有企业抓住贸易融资的这一特点,采用融资性进口的方式进行信用证套现以获取资金的短期使用权。过量的融资性进口易对进口商品的价格产生扭曲,从微观角度来看,融资性进口对进口企业来说无异于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的融资方式,只有短期效果,损害企业长期发展。从产业发展层面来看,融资性进口对相关产业发展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资源错配带来房地产等调控行业的异常发展;国内外价格倒挂带来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挤出效应;融资性进口带来的价格频繁波动对下游行业带来更大风险。因此,须对融资性进口的行为进行规制,防止资金琏断裂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Mateut,S.,Bougheas ,S.,Mizen,P.,2006.Trade credit, bank lending and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50,603629.

[2]Love,I.,Preve,L.A.,Sarria-Allende,V.,2007.Trade credit and bank credit: Evidence from recent financial crises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3, 453469.

[3]Auboin,M., Meier-Ewert,M.,2008.Improving the Availability of Trade Finance during Financial Crises,WTO Publications

[4]胡晓苑.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0).

第10篇

关键词:钢贸企业;物流金融;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8—0070—02

一、钢贸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钢铁贸易行业在整个供应链上发挥着“蓄水池”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首先钢铁贸易企业为供应链上下游行业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而且全国60%的钢材销量是通过钢铁贸易企业来完成的,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钢铁贸易行业是一种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是钢铁贸易企业的经营之本,也是钢铁贸易企业日常经营和发展壮大的必备因素。国内目前具有大约20万家以上的钢铁贸易企业,而且其中95%以上是中小型民营企业。

在买方市场的情形下,钢铁贸易企业对钢厂的供货往往需要全额付款,这就为钢铁贸易企业的日常经营带来挑战,可见其在上游资金链中处于劣势地位。而在卖方市场的情形下,钢铁贸易企业又需要对客户垫付资金,从而造成钢铁贸易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的资本流动中处于劣势地位,议价能力极低。针对这种情况,在国家政策中又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

可见,钢铁贸易企业融资难度大是众所周知的,而且钢铁贸易企业每年都有相当多的存货、应收账款等不能用于担保并借入信贷资金,如果通过某种模式或者某种经营方式可以将这些闲置的资源进行信贷担保,则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钢铁贸易企业摆脱贷款难的困境。

二、钢贸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优劣势条件分析

1.优势条件分析。钢贸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外部优势条件分析如下:(1)政策环境优势条件,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的文件,该文件作为一份指导性文件,明确了物流业发展方向,加大对物流产业的金融支持。2009—2012年,中国迎来了物流行业政策的密集期,这些政策充分发挥了政策引导性作用,营造了良好的金融业和物流业外部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物流金融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为钢铁贸易行业发展物流金融提供了相应的正常支持。(2)制度环境优势条件,物流金融业务主要是一种资产支持型的授信业务,所涉及的是执行担保功能的货物或者其他动产,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编制了《中国动产担保物权与信贷市场发展》,科学地提出了中国对动产担保交易法的衡量标准,并将中国现存相关的担保交易制度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全面的对比。

钢铁贸易企业开展物流金融,需要具备开展物流金融的基本条件,只有转化自身劣势,提高融资能力,并建立科学的资金运营体系,提高还贷能力,保证一个稳定的现金流,才能顺利开展物流金融,并保证资金链的顺利运行。因此,内部优势条件如下:(1)经营规模优势,钢铁贸易企业的仓库、库存、物流设施、销售网络、从业人数、客户结构、资金流量等一切可以反应其经营规模的指标,都将是银行信贷调查的基础,尤其是钢铁贸易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额,是反应企业经营规模的最直观的数量指标。(2)经营模式和产品优势,钢铁贸易企业的经营模式,即业务、现货业务、直供业务、期货业务的结构和比例,是出资单位尤其是银行必须要考察的条件,具有此方面优势条件的钢铁贸易企业,必然有着良好的资质和有限的销售业绩。而钢材产品种类繁多,钢铁贸易企业只有经营富有竞争力的钢材产品,才能得到授信单位的认可。(3)财务管理优势,目前钢铁贸易行业具有相当一部分优秀企业,是能够开展物流金融的,它们不仅具备专业的财务处理能力,而且其资产负债、销售盈利等财务数据记录等原始资料能够经得起授信单位的核查。

2.劣势条件分析。(1)钢铁贸易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外部局限因素。首先,当前国内钢铁贸易企业和物流及金融机构缺乏合作意识。钢铁贸易企业往往只重视自身的发展建设,没有意识到物流业和金融机构对钢铁贸易行业的强大的影响力。其次,物流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和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开展物流金融模式,无疑可以为钢铁贸易企业和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上其他参与者和银行带来利益,但是开展物流金融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风险因素。而目前中国的相关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够健全,比如《合同法》中与金融物流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最后,现行金融体制和法律也制约了物流金融模式的顺利开展,目前,中国的社会和法律体制都对金融行业实行专业经营,并执行了各种严格的监管制度。而非金融机构不能提供金融服务,也不能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即使某些物流公司代客收取贷款的服务项目,也是不允许的,只能边缘化操作。物流金融是解决钢铁贸易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提升其产业链水平的有效途径。物流金融能够帮助钢铁贸易企业迅速融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销售、配送网络、仓库监管等一体化的融合金融服务的解决方案。(2)钢铁贸易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内部局限因素。首先,钢铁贸易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当前国际经济金融情况不稳定,国内宏观调控结构性调整、人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使得国内相当一部分钢铁贸易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难。其次,钢铁贸易企业物流金融人才匮乏。由于物流金融是新型的融资模式,专业性强、技术性高,需要大量专门的管理和操作人才,而国内钢铁贸易企业大多是粗放型管理,缺乏大量中高级物流金融人才,再加上资金实力不足,才高精尖人才的聘用上没有竞争力,使得优秀人才大量流,这就严重制约了钢铁贸易企业物流金融的顺利开展。

第11篇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营销策略;融资模式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8-0066-03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upply chain financing is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of trade financing market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its development has macroscopital and microscopital impetus. By analyzing financing mode and its products,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marketing by supply chain financing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Banks; Supply Chain Financing; Marketing Strategy

我国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相对于实践,供应链融资营销理论相对落后,它与传统信贷的差异或特点还缺乏科学认识,本文意在对此进行探索。

一、银行供应链融资发展动力及业务特点

宏观上看,推动供应链融资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四方面:1.商贸经济加速成长,内外贸易额大幅上升,我国外贸总额2006年排名稳居世界第三;2.供应链竞争成为企业竞争与发展的主要模式,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主要内容;3.供应链中的弱者――中小企业的融资满足度低下,传统信贷模式难以破解此世界性难题;4.银行通过供应链融资服务维系目标企业或发展新客户。

微观上看,企业已经不只关注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应收应付账款的周期,而是更多地关注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流动资金及财务状况,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资金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自身的成功与否。

银行传统的信贷融资取决于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但由于上述原因,这一准则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虽然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很好,且通常是供应链条上强有力的重要一环(又称核心企业),但需要流动资金支持的往往不是企业自己,而是与其处于同一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贸易结算的信用证、承兑汇票等传统的银行担保结算方式呈下降趋势,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越来越多地转向赊账贸易,企业间直接融资变得越来越难。第三方融资需求随之产生,商业银行面前展现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然而,渠道商融资比制造商融资要复杂、困难得多。如果作为制造商的核心企业不愿意提供更长的赊销信用账期,银行又谈何愿意承担融资风险呢?可是不给这些上下游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支持,银行可能因放弃关联客户群而失去目标企业。幸运的是,“供应链融资”模式为银行解决了这个难题。

与传统的信贷融资相比,银行供应链融资的特点:

第一,“核心加光环”的信用关系网。在供应链融资中,银行并非只关注贷款企业自身财务状况,而是目标客户――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及其对供应链的掌控力和影响力――光环效应①。基于这种光环效应,同时综合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贸易历史、合作关系、地位及重要性等多种因素,银行制订一个全新的信贷审核标准,并凭此标准控制风险,进而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流动资金的支持。

第二,以真实贸易为融资基础。供应链融资所提供的资金支持与每一笔贸易交易紧密相关,每次融资时,上下游企业均需提供发票、合同、提单等文件来确认贸易的真实性及融资的金额与期限。当今国际性大银行的产品系列日益完善,几乎涵盖了所有贸易环节及领域,比如国内/跨国供应链融资、供应商/经销商融资、发货前/发货后融资、银行间双保理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付款信用担保。

第三,通过支持核心客户成为核心银行。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无论企业还是银行都不能再割裂地看待一个目标客户的流动资金需求,要联系整个供应链,才能发现关键点及商机。当银行通过供应链融资为目标客户主要的上下游合作企业提供服务,就牢牢地掌控了目标客户大部分资金流,成为其核心银行,进而成为整个供应链的核心银行。

二、银行供应链融资模式及主要产品

(一)供应链融资的主要模式

从处于供应链某一环节的核心企业角度看,供应链融资的基本模式分为两类,即供应商融资和经销商融资。

供应商融资模式如图1所示。核心企业通常为实力较强的大公司,拥有众多供应商,是银行的优质客户。核心企业采购量巨大,处于强势地位,往往用赊账贸易取代信用证,并不断拉长付款期限,给供应商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为改善供应商关系,帮助它获得流动资金用于生产及销售,核心企业与银行合作,向重要的供应商提供一定时限的发货前或发货后融资解决方案。

经销商融资模式如图2所示。核心企业通常为大公司,众多的经销商是其主要销售渠道。为了提高销售效率,需要帮助这些经销商获得周转资金。

银行根据核心企业的推荐,向其最主要的几家经销商提供一定时限的经销商融资。银行选择的经销商一般与核心企业有多年合作历史,并从无付款拖欠及坏账记录,并且至少50% 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销售核心企业的产品。同时核心企业有意向在经销商出现还款问题时提供支持。

(二)主要融资产品及其特征

对于上述有银行参与的供应链融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融资的可能。本文仅讨论现行主要品种,即:仓单质押、保兑仓、买方信贷、授信贷款、国际/国内保理等。它们的产品特征分述如下。

1.仓单质押融资产品。仓单的直接作用是提取委托寄存物品的证明文件,间接作用则是寄托品的转让及以此担保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证书,等同“有价证券”。最简单的仓单质押融资是由借款人、银行和物流公司达成三方协议,借款人将质物寄存在物流公司的仓库,然后凭物流公司的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银行根据质物的价值等因素向其提供一定比例贷款。物流公司监管货物,担当中间人和担保人角色。

2.保兑仓融资产品。保兑仓是仓单质押的延伸,制造商、经销商、物流公司、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金额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在此次提货的价款,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物流公司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物流公司反担保。物流公司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制造商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向保兑仓交货,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原本1000万元的交易可能500万元就能实现,缓解了交易双方现金压力,加速了资金周转。

3.买方信贷融资产品。对需要采购材料的借款企业,银行先开出承兑汇票。借款企业凭借银行承兑汇票向供应商采购货品,并交物流公司评估入库作为质物。银行在承兑汇票到期时兑现,将款项划入供应商账户。物流公司根据银行要求,在借款企业履行了还款义务以后释放质物。如果借款企业违约,则质物可由供应商或物流公司回购。

4.授信贷款融资产品。物流公司向银行提供信用担保,银行直接授权其贷款额度。物流公司根据借款企业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期间,银行基本上不参与质押贷款的具体运作。物流公司在提供质押融资的同时,还为借款企业的质物提供仓储保管和监控管理服务。

5.保理融资产品。 保理是银行作为保理商为贸易记账赊销或承兑交单提供贸易融资、销售账务处理、收取应收账款及买方信用担保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它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身,与传统信用证结算方式相比,对各方当事人有独到优势。对出口/供应商,保理为货款收取提供强有力保障,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付款条件,有利于拓展市场。对进口/经销商,保理节省了申请开立信用证和支付保证金的手续和费用,提高了效率。对银行,可利用现有客户延伸中间业务,增加收入,吸引优质客户,优化客户结构。因此,这一融资产品近年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有望成为供应链融资的主流产品。

三、银行供应链融资产品的营销特点

特点一:要求专业交叉的复合型营销团队。

就银行而言,最紧缺的是物流专业人才。解决的办法有二:第一聘请物流专家,培训银行营销人员,参与产品设计;第二直接招收物流专业背景的员工,最佳对象是物流公司的业务骨干。通过一段时期知识与经验渗透和人员磨合,可望拥有一支懂金融又懂物流的复合型营销团队。

特点二:强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协同运行。

供应链中至少有三类重要的流动: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料流,资金流以物料流和信息流为基础并改善它们的流动效率。银行在融资时应注重三者的协同效应,依托自身发达的网络系统,提供POS信用卡、网上银行等工具,实现结算电子化和网络化,为物流企业减少资金在途,降低成本。同时,改进仓储监管和票据控制环节,进而提高银行融资效率,降低信贷风险。

特点三:客户满意度具有群体性。

从供应链融资的模型可知,银行是以目标客户为核心,向其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延伸,一笔融资针对的客户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关联的群体,所谓1+N个客户。同时,还要努力维护与物流企业良好的客户关系,建构以零时差为特征的实时资金划拨结算服务体系,帮助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控制内部成本。通过相关客户群满意管理来保证资金与供货环节、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有机衔接。

特点四:创新是竞争发展的原动力。

观念与模式创新,即以对卖方融资为主转为以买方融资为主,由单一客户服务转为客户群落服务,由对单个融资对象的信用评估转为对上下游供应链的评估,由静态抵押转为动态质押,由单纯的资金流管理转为资金、信息、物流多因素协调管理。

产品与服务创新,除了单一产品具有与传统信贷产品的差异外,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设计由若干单一产品组合的服务方案,将更多地出现,并考验银行的产品开发和服务能力。推进管理系统对物流业务信息流的实时处理,协调发展物流配送和电子货币结算,建立以零时差为特征的实时资金划拨、结算服务体系,做到及时供给和支持供应链企业所用资金。

流程和手段创新,通过业务运作中心化,业务流程集成化,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客户服务专业化、个性化的流程改造实现创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以信息网络化为特征的物流金融体系。

特点五:对特定风险的认识与防范。

质押风险,表现为质物市场价值下降、仓储监管处置不当、变现受阻等。因此,银行应要求出质人办理或者自行办理质押物保险将银行列为第一受益人,一旦发生前述风险时,银行可以有效地行使索赔权和受益权从而确保其优先受偿权的实现,最大限度地保障贷款的安全回收。

合同风险,即由于法律规制还不健全,合同不规范或有遗漏,影响各方权利义务的配置,引发法律纠纷,进而阻碍债权实现。为此,银行应尽可能制订详尽和完善的合同,统一质押物的规格、质量、尺寸等,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操作风险,由于参与的主体多,相互之间因协调沟通不足,或流程设计本身存在问题导致本息回收困难。要建立事前审查、事中控制、事后跟踪的流程监管制度,实施远程监控与现场监管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混合监管方式,尤其要强调现场监管的作用,并形成规范化的动态监管跟踪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部编.中国动产担保物权与信贷市场发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第12篇

关键词:福费廷 作用 现状 建议

福费廷业务作为国际贸易融资的一种重要形式,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国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福费廷业务无追索权及交易手续简便、灵活等特征,对于我国企业获得贸易融资,改善现金流和提高自身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福费廷概念及其特点

“福费廷”是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易中,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并经进口商担保银行担保的、期限在半年到五、六年的远期汇票、本票和信用证等票据表现的债权,无追索权地售予出口商所在地银行或大金融公司的一种贸易融资方式,目的是为了提前取得现款。福费廷业务的主要参与方包括:包买商、出口商、进口商和担保人。包买商一般由出口商所在国的银行及大金融公司担任,其在福费廷当中的作用是与出口商达成包买业务协议,并购入出口商转让的票据;出口商作为国际贸易业务中的供货商,当出口商以延期付款方式向进口商出口货物时,向包买商申请福费廷融资;进口商是进出口贸易中的购买方,当进口商在包买商的资助下以延期付款方式购入货物后,承担无条件按照票据上的债务明细按期还款的责任;担保人多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承担,担保人为出口商提供担保对于福费廷业务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福费廷业务中的包买商只购入经担保人担保的票据,若进口商不能按期偿还货款担保人有责任代其偿还。

从各国外贸企业及银行开展福费廷业务的实践来看,福费廷业务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一)贸易背景真实合规

福费廷业务通常必须有合规真实的贸易背景,用来交易的应收账款形成于销售货物或提供技术服务以及其它正常贸易,同时相关贸易单证必须真实、合规、合法,否则福费廷包买商有权按照有关合同约定中“欺诈例外”的条款,对到期未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向有欺诈行为的出口商行驶追索权。

(二)福费廷业务中出口商出售的债权是经过银行承兑或担保的债权

在福费廷业务中,包买商以贴现的方式从出口商那里购买其出口货物所收到的本票、汇票和信用证等票据,必须经过进口商所在地银行的承兑或担保。例如,在出口跟单信用证福费廷模式下,出口商按照远期信用证的要求发运货物并且向开证行提交单据后,在收到开证行的承兑汇票的条件下,方可进行福费廷融资;在保函/备用信用信用证证福费廷模式下,进口商的银行为应收账款的支付做出了担保,在进口商无力偿还负债的情况下,包买商可以凭保函或备用信用证证向出口商的担保人进行索赔,因而降低了包买商在福费廷业务中所面临的风险,使福费廷业务可以顺利开展。

(三)福费廷业务是一种无追索权的融资业务

福费廷业务实质上是一种票据贴现业务,但是与一般的票据贴现业务不同的是银行在开展福费廷业务时对于出口商贴现的票据款没有追索权。在福费廷业务中,出口商在将所具有的债权凭证背书转让给银行后,同时将债款相关的权利、风险和责任全部转嫁给该银行。在此之后,即使包买商不能按时从进口商或担保银行处收回票款, 也不能要求出口商退还其购买债权所支付的款项,即在福费廷业务中包买商对出口商的“买断”行为是终局性的。

(四)福费廷业务适用于大额出口贸易融资

福费廷业务作为一种批发性融资业务,一般适用于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中型资本性和技术贸易融资。对于小金额的国际贸易业务来说,福费廷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缺乏优越性。但是目前福费廷融资对于金额的限制也在不断地减少,且具有期限灵活的特点。

二、福费廷业务对进口商和出口商的作用

(一)福费廷业务为出口企业融资和防范风险提供了便利

福费廷业务作为一种偏向于中长期的贸易融资形式,适合规模大、期限长的出口商融资需求, 在以延期付款形式出口大型设备的贸易融资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利用福费廷业务,出口商把给予进口商的信贷融资交易转换成了及时的现金交易从而获得了全额的资金融通。同时福费廷作为一种票据的买断行为, 包买商以无追索权方式承担了收回债权的全部责任, 出口商则转嫁了在廷期付款中所面临的商业信用风险、汇价风险及其它风险,因而为出口企业提供了安全收回货款的保障。

(二)可以提高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出口商可以通过开展福费廷业务为进口商提供延期付款的商业信用,从而有利于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国际市场越来越表现为完全的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下,竞争手段主要表现在商品价格、质量和付款方式三个方面。在企业普遍注重现金流效益的背景下,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能够让出口企业在价格、质量不甚具有竞争力的情况下胜出,因而成为出口商愿意采用的最具竞争力的手段,。福费廷业务出现为出口商的这种形为提供了便利,通过福费廷贴现,出口商既可以及时收回货款,补足现金流,因而推动了出口业务的增长。

(三)可帮助进口商实现延期付款目的

这对于进口大型资本性货物的进口商来说,无疑可以减轻资金压力,大大增加商务运作的机会。同时进口商对未来应付款所作出的债券债务凭证简单,办理担保也比较简便,操作手续相对于其它融资方式非常便利。

三、我国企业开展福费廷业务现状

我国福费廷业务的开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银行在海外的分行开始办理福费廷业务,1994年我国成立了以支持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为己任的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该银行是外国境内最早涉足福费廷业务的金融机构,并最早建立了我国有关福费廷业务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2001年,中国银行江苏分行办理了中国银行的第一笔30-40天的短期福费廷业务。此后,我国商业银行基本都开展了福费廷业务,方式主要有直接买断和简介买断两种。随着业务经验的积累和客户基础的扩大,我国商业银行的福费廷业务快速发展。2005年6月8日,国际福费廷协会(IFA)东北亚地区委员会在中国北京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福费廷业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企业面临的外贸风险加剧,福费廷作为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受到众多外贸企业的青睐。此外,国内贸易项下的福费廷业务也迅速发展。随着我国国内贸易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企业加大了国内贸易的开发力度。为满足日益多样化的企业融资需求,国内信用证项下福费廷应运而生。中国银行于2007年率先推出以国内贸易信用证为基础的福费廷业务。福费廷业务无追索权买断的特征可以在为国内企业提供即时融资的同时规避了来自买方的信用风险,因此得到了国内企业的热烈欢迎。

四、我国企业开展福费廷融资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福费廷业务在进入我国后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福费廷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太短,我国企业开展福费廷业务仍然存在不少起阻碍作用的问题。

(一)福费廷业务相关法律适用性问题

远期汇票、本票和信用证的转让是福费廷业务中最重要的环节,根据我国票据法,持票人不仅享有付款请求权而且享有追索权,付款请求权是第一位权利,追索权是第二位权利,持票人在付款请求权遭到拒绝后有权行使追索权。故而福费廷业务无追索权的性质不能得到我国票据法的支持。因此,以无追索权为重要特征的福费廷业务必然与现行票据法存在相抵触的地方。

(二)商业银行在开展福费廷业务时面临的问题

首先,福费廷业务中长期贸易融资的优势为出口大型资本性设备的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然而在我国,除国内政策性银行外,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流动性受限,风险控制能力缺乏等原因,大大限制了其开展期限长资金占用较多的福费廷业务,因而无法满足国内大型出口企业对期限长、金额大的贸易融资需求。其次,国内各商业银行对出口贸易福费廷业务中面临的国家风险,信用风险,及汇率风险等的识别、预警和处理能力较差。这使商业银行的福费廷业务大多局限在我国企业与信用等级高、法律体系相对完善的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融资中,而对于我国企业开发欠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市场的融资支持相对较少。再次,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依赖存贷利差收入而忽视中间业务开发的现状,使得银行缺乏操作福费廷等贸易融资业务的人才。而开展福费廷业务对于银行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精通外语,又要求掌握国内外国际贸易相关的法规和惯例,同时还要具备相当强的风险控制能力,目前商业银行的人才培养机制与这一要求之间仍存在差距,这也是制约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福费廷业务的因素。

(三)国内中小企业开展福费廷业务相对困难

在我国,通过福费廷开展贸易融资的出口商大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这类企业通过政府扶持,能够顺利开展办理福费廷业务获得银行融资,而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则很难通过福费廷获得贸易融资。同时由于福费廷业务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出口商相关经验不足,不熟悉相关政策,因此,仍然主要以传统的出口信贷,押汇及保理等业务作为贸易融资的常用方式,福费廷所具有的规避信用风险、提前办理外汇核销以及出口退税和及时改善财务状况和流动性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根据以上问题,我国开展福费廷业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国内关于福费廷业务的法律体系

在立法方面,国内应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贸易融资法律方面的先进成果,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票据法,同时完善与诉讼、结算及合同订立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为我国企业开展福费廷融资提供便利。

2、商业银行提高业务操作和风险防范能力

首先,商业银行要做好开展福费廷业务的人员准备,加大力度培养专门的福费廷业务操作人员。同时,商业银行要探索并形成一套顺畅的福费廷作业模式,制定详尽、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其次要形成严密的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理机制,能够有效的控制汇率风险、国家风险及客户的信用风险。对于金额大、期限长的福费廷业务,商业银行可以采用联合融资的方式联合其他商业银行共同完成,以得到缓减资金压力、分散业务风险的目的。

3、加大对国内中小企业开展福费廷融资的支持力度

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在开展福费廷融资业务中的政策倾斜,鼓励更多优质的中小企业利用这一融资方式开展业务。要尽快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征信系统,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提供基础性条件。中小企业信用征信系统的建立,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对开展福费廷融资的中小企业形成一个比较可信的认识,从而使优质的中小企业可以充分享受福费廷融资带来的便利。同时政府和银行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宣传,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财务和资金调度人员充分认识到福费廷融资的便利性。作为出口企业自身应秉承诚信求实的商业理念,并主动学习各种贸易融资工具,积极尝试开展福费廷业务,通过福费廷业务解决资金困难,改善现金流,增强出口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戈,张玉琴.福费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1

[2]福费廷,周.福费延[M].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

[3]查忠民,金赛波.福费廷实务操作与风险管理[M].法律出版社,2005

[4]李贞彩.福费廷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物价,2012

[5]张新存.商业银行福费廷业务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金融会计,2014

[6]张大维.境内出口企业操作福费廷业务的思考与建议[J].进出口经理人,2012

第1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融资;信用证;特点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092-02

一、贸易融资的含义及方式

贸易融资是指国内外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贸易融资最常见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信用证(L/Cs),即开证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贸易融资方式还包括国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担保等。近年来,随着贸易方式的不断变化,贸易融资方式也在创新之中。例如,供应链融资(简单地说,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例如通过应收账款贴现来实现企业贸易融资)正成为贸易融资的新领域。

二、全球贸易融资的特点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贸易融资业务规模有所缩减。不过统计数据表明,亚洲国家正越来越多地使用贸易融资手段来支持本国开展国际贸易,全球接近1/3的贸易得益于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融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资多以美元计价

由于全球进出口贸易大多以美元计价,因此贸易融资也多以美元融资为主。一般来说,银行的贸易融资能力往往取决于它们获取美元资金的能力。金融危机直接导致美元资金供给减少,这也使得巴西、韩国的央行尝试直接支持贸易融资市场。美元在欧元区以外的区域是强势货币,再加上亚洲市场上信用证的广泛使用,更加巩固了美元在贸易支付中的主导地位。根据ICC(即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国际商会)2012年的报告,超过80%的信用证结算货币是美元,欧元是第二大结算货币,但它只占有很少的国际份额,2010年所占份额是10%,2012年下降为7%。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正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虽然它的基数比较低。

(二)贸易融资平均期限在半年以下

根据ICC(国际商会)的贸易数据,贸易融资的平均期限在3.5个月左右,信用证和担保的期限要稍短一些。由于在新兴市场国家,贸易融资通常被视为流动资金贷款的一种替代,这些国家的贸易融资期限会更长些。比如,在巴西贸易融资市场上占半壁江山的ACC(即Advance on Exchange Contracts)就发挥了流动资金贷款的功能,它的平均期限在6个月左右;印度贸易融资平均期限通常也在半年左右。

(三)信用证占据主流位置

根据ICC(国际商会)的贸易数据,过半的全球贸易融资涉及到信用证和担保产品,其余则是短期出口买方或卖方信贷。信用证在全球进出口贸易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支持了约15%的全球进口贸易,2011年、2012年涉及信用证的贸易额约为2.8万亿美元。具体到行业上来看,不同行业对信用证的依赖程度不同。对信用证的依赖程度取决于商业模式、商品属性、企业间贸易的地位、进出口方之间的关系等因素。例如,信用证在大宗商品贸易中使用频繁,因为大宗商品的属性决定了它们易于作为抵押品。

(四)贸易融资中银保合作关系更为密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银行对各类贸易融资的审批条件变得非常慎重。银行对贸易融资风险的审慎态度使得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更为突显。在很多情况下,银行要求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以规避银行的放款风险。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贸易融资领域中,银保合作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三、我国贸易融资的特点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贸易出现萎缩,特别是欧美市场表现低迷直接导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速放缓,但依然有17.8%的增幅。我国各大银行也在适时推出贸易融资新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贸易状况。综合来看,我国贸易融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贸易融资使用日益广泛,且以信用证为主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出口贸易日益增长,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作为支持进出口贸易的贸易融资不断受到重视,其能够得以广泛使用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从需求方面来讲,贸易融资利率实现了自由化。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13年7月之前,我国大部分银行信贷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设定的利率下限。这造成贸易融资的平均利率要远小于国内银行贷款利率。2012年我国银行贸易融资加权平均利率(贷款人可以是中国银行以及外国银行、企业)为5%,而官方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31%,实际贷款利率还要远高于这一数值。

第二,从供给方面来讲,银行从监管的角度更愿意提供贸易融资类产品。根据巴塞尔协议Ⅱ和中国银监会相关规定,贸易融资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被视为低风险资产。贸易融资中的信用证工具尤其受到欢迎,原因是它能够为境内公司提供优惠的境外资金,并且由于不显示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故不占用公司的银行信用。

第14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信息产业技术与物流行业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企业进行远程组织生产和货物流通的成本显著降低,供应链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取代纵向一体化模式成为国际经济领域产业组织的主流模式。大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寻找低成本的经营区位,不同公司之间,甚至一国之内的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优势被不断地挖掘和强化。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社会分工合作模式的逐步演进,企业实体经济之间的竞争也已逐渐由单体竞争模式升级到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融资是商业银行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度,为协调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显著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而提供的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供应链融资能够充分利用供应链中形成的动产作为风险缓释工具,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延展到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之中。同时,在该模式下,银行可以在供应链融资的业务操作中直接掌握到最新信息,因此可以密切跟踪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减少对企业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最终能够有效降低发生业务风险的可能。另一方面,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来说,供应链贸易融资提供了结构化的融资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加快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的流转频率,从而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现金流,使企业在合理控制财务成本的前提下更快地拓展业务。本文从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体制机制、业务流程、产品体系、风险管理手段等各方面阐述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模式;以汽车行业维度业务案例总结归纳特定行业的供应链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并提炼了几种重要的业务模式;最后从电子供应链融资、供应链金融平台和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技术为主线,展望了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

二、商业银行供应链贸易融资发展模式

(一)构建适应业务发展体制机制

具体如下:(1)组织架构设计原则。一是供应链贸易融资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银行的业务反应和处理效率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为保障这一点,银行必须强调以效率为第一准则。二是针对供应链贸易融资“信用风险较低、操作风险较高”的风险特点,银行必须把风险管理重心从对客户的资信审查转移到对操作风险的专业化管理上来。三是供应链贸易融资对象关联度较高,意味着银行不仅要掌握核心企业及供应链的运行交易模式,还要了解行业经营特征、竞争模式、风险特征、技术发展等信息。(2)商业银行供应链贸易融资组织架构设计。供应链贸易融资组织架构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贸易融资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体制。将贸易融资作为业务主线,建立专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应明确贸易融资的主管部门,负责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统筹规划,制定贸易融资发展目标、营销计划、政策制度、产品创新和推广以及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整合行内资源,组织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发展。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成立贸易融资部,专门负责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营销支持、业务审查和贷后管理等。在条件成熟时,按照事业部制建立垂直、独立的贸易融资经营管理体系。在当前大多数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框架下,可先适度整合管理资源,明确各部门职责,理顺业务流程后再进行专业化管理。(3)供应链贸易融资异地合作机制--基本模式。对核心企业牵头制定供应链贸易融资服务方案的,原则上由核心企业属地分行集中办理。对不属于核心企业牵头进行供应链贸易融资方案的,原则上由供应链客户属地分行办理。对于供应链客户属地分行尚未发现业务机会的,可由核心企业属地分行先期办理,供应链客户属地行可按一定的标准回购该客户的信贷资源,并且约定回购后的供应链贸易融资条件应在核心企业属地行确定的原有框架内执行。

(二)设计高效业务流程

由于供应链融资是以个性化产品导入具体业务流程,加之运用多形式的媒介平台和信息交互机制,使其业务流程既有一般贸易融资业务的主要风险控制环节,同时还有一些个性化的结构安排。因此供应链融资的业务流程,可在现有的授信项下授权审批制流程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1)双模式调查方式。业务受理环节可以分为线下(即柜面办理模式)和线上(例如通过网银、银企互连等渠道)两类业务申请方式,因此,在业务调查环节可相应设置为客户经理双人调查和系统校验两种方式。(2)增加产品设计与审批环节。对于客户经理报送的非标准化需求,由经办行的产品经理先行设计供应链融资业务方案,并报有权行审批后进入下一操作环节。(3)双模式授信与核准。根据不同的业务处理模式,授信环节可以分为人工进行授信和系统进行授信两种模式,其中系统授信由系统根据前期设定的模型自动判断计算授信额度,同时进行授信占用;核准环节分为系统自动核准和人工核准,例如采用银行系统或第三方平台以电子化方式进行应收应付款的在线对账,一旦参数核对成功即自动完成核准,随即启动自动放款流程。(4)实行授信项下核准制。相比普通双边贸易融资业务,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方案更为具体化,并且存在金额散,笔数多,业务频繁的特点,因此应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授信项下授权审批制,即在核准环节,由单人审查、逐笔审批放款调整为双人核准或系统自动核准进行放款。

(三)研发供应链贸易融资产品体系

具体有:(1)产品研发逻辑。一是将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基础单项产品紧密嵌入到企业具体的生产和交易的环节中,即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环节,即原(燃)料等采购、运输、到货、存储、生产加工、交货、收款等环节和不同时期的融资需求进行设计,而不像传统融资因关注借款人自身的资信和综合偿债能力,而不具体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将传统融资因未与具体生产和交易环节等具体债项相结合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尽可能降低,这是供应链贸易融资产品研发的基本出发点。二是要体现供应链贸易融资的结构性覆盖。总体上,按照产业链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将产品体系分为应(预)付、存货(商品)、应收类融资产品。应(预)付类产品(如订单融资)主要为满足企业交易活动的前端融资需求,此类产品与销售后端类产品相比,除面临货款及时回笼的风险外,还存在履约交货的风险,但通过提高借款人的准入条件,以及随着交易的发生、形成应收账款或收到存货后及时以后端产品予以替换来控制风险。三是围绕核心企业信用增级设计产品。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的定位应以核心企业供应链贸易融资为主,产品设计必须体现核心企业对上下游客户信用支持和商业交易模式的需要。这是产品市场定位与防范风险的出发点。供应链金融的产品体系包括基础产品、产品组合以及针对特殊行业的解决方案三个层次。具体如图1所示:图1基于产业链流程的贸易融资产品设计图(2)基础产品体系。供应链贸易融资基础产品体系要覆盖汇款、银票和国内信用证等各种结算方式项下的采购、运输、到货、存储、生产加工、交货、收款全过程,其主要特点是标准化和通用性,每个单项产品解决一个生产或交易环节的融资需求。目前各家商业银行主要集中在包括动产或货权质押授信业务、商业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国内信用证、应收账款转让业务等。通过加大基础产品的开发,可以为调整贸易融资业务结构奠定基础。根据上述思路,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基础产品按照企业内部生产和交易各环节和时点(包括采购、到货、生产、销售和收款全过程)的融资需求和时点,融资产品可分为应(预)付、存货(商品)和应收三类融资产品(见图2)。此外,除了对资金的融通,银行还可以提供财务管理咨询、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结算、资信调查等增值服务,以及对核心企业的系列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提供服务。供应链贸易融资的基础产品体系参见图3。图3供应链贸易融资产品体系架构图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细分市场,研发单项产品项下的子产品,提高贸易融资产品的适用性。即在基础产品项下,针对不同客户和产业的交易模式的差异化需求,研究设计相应的子产品,使该类产品既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能有效地控制风险。目前,该类产品主要以细化保理业务项下产品为主,并不断探索细化其他产品子项的可能性。(3)组合产品。基础产品是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的产品单元,以满足供应链客户单一环节的融资需求为目标。在此基础之上,银行可将这些基础产品进行有机组合,有效丰富融资产品功能,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此类组合既有融资产品之间的组合,也有非融资产品之间的组合。如将应收账款类融资产品与结算产品相结合。除与结算产品相联系外,还可与资金、理财等业务进行组合,研发的新的产品;与第三方的业务或产品进行组合。例如与信用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物流监管公司的相关业务进行组合,形成特定的产品。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可通过开立专户进行回款控制从而带来营收和风控的双重收益。(4)行业方案。供应链贸易融资的行业方案是根据特定行业的交易结构和风险特点,对基础产品和产品组合进行二次整合,从而形成服务于特定供应链和交易链集群企业的系统性融资解决方案。这种融资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融资便利性和降低融资综合成本为导向,银行全面地介入供应链整体价值提升之中,将有效加强银行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层次。在制定具体方案时,银行需要与核心企业统筹安排,针对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交易结构及其衍生的融资需求关键点,选择性地对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金融服务。

(四)供应链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机制

具体如下:(1)建立准入管理。把好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的准入关,是建立供应链贸易融资体系的基础条件。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的基础在于核心企业(第三方合作机构)的信用水平、供应链的稳定性以及核心企业给予上下游企业的信用增级水平,这些供应链的基本属性也直接决定了银行对供应链、融资模式、客户定位等相关要素的选择。一是供应链的分类与准入。虽然供应链内部的合作紧密程度有所不同,但从银行视角来看,适合办理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供应链需至少具备如下条件:核心企业有着明确的供应商/经销商的准入和退出制度,这有利于核心企业为银行筛选具体的融资对象并在贷后提供实时信息;供应链成员可以享受核心企业提供的特殊优惠政策,比如订单保障、销售返点、排产优先等等,这将增强供应链成员的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银行引入信用位移技术,进一步降低供应链融资风险;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设定面向共同价值的奖惩措施,比如针对销售额完成、市场价格的遵守、及时结算等方面的考核这有利于银行利用核心企业的谈判地位加大融资客户的违约成本。在供应链贸易融资中,银行对供应链客户进行准入审核时,不再单纯强调企业的财务指标和担保能力,而是注重考查企业单笔交易的贸易背景真实性和核心企业的实力和信用增级措施。因此供应链客户要想达到准入标准,应当积极构建稳定真实的供应链贸易,并与核心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力求获取核心企业的帮助,借以提升自身信用水平。同时需要注重自身交易记录和信用记录的建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二是核心企业的准入与认定流程。核心企业是银行推行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主要着力点,其经营稳定性、财务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及其对上下游企业的控制水平决定了供应链的整体价值以及银行办理供应链贸易融资的风险水平。为此,银行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核心企业准入制度,对核心企业的准入标准、认定权限和认定流程进行明确规定,并需要通过名单制方式对核心企业进行动态调整。核心企业准入条件:在供应链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较强的上下游辐射能力。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银行须及时跟踪辖内供应链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发生变化导致不符合政策规定相关标准的供应链客户应及时调出名单。三是成员企业的准入标准。供应链贸易融资是基于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客户之间的交易而办理具体融资的,因此,除了核心企业应具备的付款能力或产品竞争力以外,上游供应商的产品交付质量和效率、下游经销商的产品销售能力和回款意愿也直接影响到供应链融资的未来偿付水平。因此,银行需要选择那些交易时间较长、交易记录良好稳定、核心企业重点推荐的上下游客户作为开展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主要客户群体。供应商准入条件:产品(服务)质量可靠,在同类商品(服务)中具有较强竞争力;与核心企业合作关系稳定,履约交货记录良好,期间未发生重大贸易纠纷。经销商准入条件:经核心企业推荐,双方供销关系稳定,合作关系和履约记录良好;核心企业能够与银行签订商品销售专项融资合作协议。四是物流监管公司与对应存货的准入。对于基于存货类产品办理的供应链贸易融资,物流监管公司和存货的准入是银行控制风险的关键。物流监管公司准入条件:具有丰富的物流监管经验,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的作业流程、单证标准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存货准入条件:通用性强、用途广泛,商品质量合格,符合国家标准,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有公开、透明、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具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和便利的销售渠道。(2)资金跟踪与监控。在资金流控制方面可以从多渠道来实现:一是根据产品本身的特征及其对资金走向和回收的组合安排来实现对现金流的控制,如指定银票、商票的收款人以及指定支付账号可控制资金的去向;二是通过资金流的信息文件来约束现金的流向,例如可以在汇票上载明收款人或制定付款账号,将发货单或提货单上的收货人注明为银行或银行指定的收货人以监控货物;三是通过合同中的商务条款、协议中多方约定保障资金流向的路线,也可设定保证金账户、封闭资金来管理应收、存货和应付;四是有效运用财务报表的连续性和对应关系来了解客户的资金状况。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贸易融资行业方案

(一)案例简介

本案例以某著名品牌整车制造企业(以下简称“整车制造企业”)下游经销商为业务对象,通过引入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进行动产质押监管,集中办理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和预付款融资,降低了汽车经销商的融资准入门槛,简化业务手续和流程。既巩固了银企合作关系,也带动了银行信用证项下融资、保证金存款、财产保险等业务的发展,为银行拓展国内贸易融资业务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业务背景

在汽车行业中,整车制造企业通常占据主导地位,资金充裕,与银行的合作一般体现为传统的存款与结算业务。汽车经销商均为“四位一体”(4S)品牌经销商,即由整车制造企业进行授权,在境内建立汽车品牌专卖和服务网络,从事包括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的品牌专卖店。经销商与整车制造企业有着紧密的产销关系,须按照整车制造企业的统一专卖店内外设计要求建造,接受整车制造企业在店管理、销售管理、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统一管理措施。随着汽车产能的快速增长,行业竞争的日益激励,整车制造企业要求经销商提高库存,加快自身占压资金的回笼,缩短对销售端的物流时间,从而增大了经销商的资金压力。因而经销商对于汽车存货的融资需求较为强烈。另一方面,由于整车制造企业的存款大多来源于经销商的销售收入,因而对经销商的融资服务是银行稳固整车制造企业存款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对该行业中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的整车制造企业下游经销商给予融资支持,有利于深度挖掘客户价值,稳定和扩大银行与整车企业的合作关系。并且贸易融资业务具有期限短、周转快,有利于控制物流、资金流的特点,因而对该类客户办理贸易能够实现银行融资与企业供应链物流和资金流的紧密结合,降低融资整体风险。

(三)设计思路

业务方案针对经销商多为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资产规模较小、信用等级偏低,且基本没有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难以符合银行信贷准入要求的情况,银行通过采取汽车质押,并引入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的方式进行风险控制,设计了集中为经销商办理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或预付款融资的业务方案。与整车制造企业进行协商,要求其配合将销售的车辆直接配送至经销商的店铺,并承诺对融资车辆提供调剂销售,在上述前提下,银行采取“汽车质押+物流企业驻店监管”的模式,即经销商向银行提交业务申请,银行开出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后传递给整车企业;或发放预付款融资后将融资款项直接支付给整车制造企业,整车制造企业收到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或车款后发送车辆和汽车合格证,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在经销商处与经销商一同接车验收入库,并根据银行的指示释放车辆和合格证。(四)风险控制要点一是落实保证金等控制措施。银行为经销商开立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要求经销商提供30%的保证金;或发放70%的预付款融资。二是融资项下汽车办理质押。虽然整车销售市场竞争激励,但该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销售情况良好,即使经销商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或经营情况不佳,到期无法兑付信用证、银票或偿还融资款项,在银行完全掌握汽车质权且经销商缴纳30%保证金(或车款总价70%的融资)的前提下,银行处置融资项下未赎车辆,能够保障债权收回。三是物流企业驻店监管。银行与物流监管企业签订监管协议,由物流企业派人入驻经销商的门店,在车辆入库后对汽车和合格证进行监管。银行收到经销商赎车的资金并发出提货指令后,物流企业方可将车辆和合格证释放给经销商。四是购买保险。要求经销商根据平均库存对车辆投保以银行为第一受益人的保险。

(五)推广价值

随着汽车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优质整车制造企业的金融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客户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应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积极拓展满足其上下游客户的业务需求。在汽车行业中,整车制造企业往往现金流充裕,信用等级较高,对此类客户的金融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只有延伸金融服务,解决核心企业提前转移库存、降低运营成本的深层次需求,才能体现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第1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 融资 资金融通

一、国际贸易融资概述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概念

国际贸易融资指的是外贸企业在银行办理国际贸易业务时,银行提供资金融通的宽松政策。这是促进进出口贸易的一种有效金融手段。近年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种类也随着金融业和国际贸易稳步发展而不断变化。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优势

1、长期国际贸易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它的信贷条件更加优惠,而且还能实现还款的双层保险。

2、中期和短期国际贸易融资不同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它是一种安全性高、盈利性好、流动性强的信贷行为。

3、国际贸易融资的作用。国际贸易融资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外贸企业竞争力,扩大出口,帮助他们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扩大就业,增加外汇储备。

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问题与建议

(一)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l、国际贸易融资中没有具体落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国际贸易融资的自身特征决定了它风险较大,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风险。然而这些风险是可以提前预测的,是完全可以防范的。但是在实际中,那些科学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措施和预测风险的方法并没有被很好的使用。

2、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如今的国际贸易无论在贸易方式上还是贸易规模上都在向更复杂和更高的方向发展,这是由发达国家日新月异的贸易融资方式决定的。然而在我国,传统的融资方式仍然是现阶段使用最广泛.即以融资与结算相结合的方式为主,种类少,并且功能相对单一。

3、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供给后劲不足。一方面,资金相对雄厚的商业银行乐于做融资与结算相结合的贸易融资,这种融资金额小、期限短、资金流动性强,由于这类融资资金回收快、风险小、并且赢利较高,另一方面,资金实力相对欠缺的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却承担着对国家外贸发展具有很大作用的大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成套设备等的重任,这类项目资金需求很大,这些银行难以承担。

(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问题的成因

1、外贸企业因素:一是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成本意识较差;二是外贸企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三是外贸企业的相对糟糕财务状况也加重了其贸易融资的困难。

2、银行因素:一是国际贸易融资中还具有很多的违规现象;二是银行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三是外资银行抢占业务,对我国银行业产生很大冲击;四是担保制度不健全,还只是仅限于形式。

3、政府因素:一是没有相应的政策来对国际贸易融资在资金来源上给予支持;二是并没有公平的对待融资对象;三是没有对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

(三)措施与建议

1、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是发展好贸易融资的首要任务。

2、尽快建立健全进出口信贷体系。

3、大力发展培养多种融资方式。

三、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投向

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与国际经济合作方式日益难以分割,融为一体。这也是现阶段国际贸易发展中出现的重要趋势。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也体现了这一趋势。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对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问题进行考虑,俄林的“资源察赋说”首先提及了要素流动对商品流动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斯托尔帕、萨缪尔森等人继续对商品流动以及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之后,人们对要素在不同国家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性问题进行了浅显的探讨研究。之后随着国际经贸手段综合化趋势的日益发展以及战后要素流动的不断加强,人们更深一层次注意到,不管是技术的转让、货物的买卖,还是资本的流动都有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得到商业利益,它们只是属于不一样的市场进入方式而已,新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就需要我们使用综合的观点来客观的认识这些不同的市场进入方式并尽可能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国际经贸环境日益扩大的大趋势下,我国政府主张“走出去”、“科技兴贸”等发展战略,为我国的外贸发展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作为外贸融资的提供者,尤其指那些政策性金融的执行者,就一定要将其资金的投向转移到这些方向上来。所以,本文认为,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需要继续保证对成套设备、机电产品等大型资本货物出口的供给,同时还要适当转向技术贸易以及以境外加工和承包工程为主的海外投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等方面。

(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发展方向

为满足外贸企业的融资需求,适应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国际贸易在融资方式上应尽量做好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尽快与国际接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即大力推广国际保理、福费廷以及结构性贸易融资。

四、结语

国际贸易融资对国民经济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它涉及到的非常广泛的范围,需要政府、银行和外贸企业相互协作,无论哪一方措施不利,出现问题,都会对贸易融资发挥其良好的作用产生不利影响。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贸易融资已经具有了非常不错的发展,大大的推动了我国外贸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正在日益减小。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还处于完善阶段,政府还没有完全摆正在经济中的作用,因此还是存在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大大阻碍了我国国际贸易贸易融资的高速健康发展。所以,分析这些阻碍因素,并研究解决这些阻碍因素方法对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邓编.国际贸易实务与融资[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