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上证券投资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证券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3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149-02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化正日益融入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证券业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急先锋,证券业与网络经济结合即形成了证券电子商务。证券电子商务是指电子商务在证券领域的应用,是证券业以因特网为平台,向投资者提供的全新证券业务。随着电子商务在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延伸,证券电子商务的范畴也在不断的扩大。
一、我国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证券市场是一个快速多变、充满朝气的市场。在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证券电子商务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比较典型的证券电子商务领域集中体现在证券电子商务促进证券经纪业务的拓展和延伸。
(一)交易撮合“无纸化”和证券交易“异地化”
一方面,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完成由手工竞价到电脑自动撮合、由分散过户到中央登记结算、由实物交收到电子簿记的过渡,实现了证券交易方式从“有纸化”向“无纸化”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在效率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也为我国证券电子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交易所建成的“卫星证券通信网络”,使得在国内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利用该网络实时接收两个交易所的行情等交易信息。
(二)交易席位“无形化”和资金清算“电子化”
首先,“无形化”的交易方式代表着全球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交易所开发的“无形化电子交易系统”提高了证券市场交易的效率;其次,“证券资金法人结算”制度标志着证券资金清算进入全新的“无纸化”时代,而且对整个金融业的电子化进程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深远。
(三)委托方式“多样化”
我国证券交易委托方式已从传统的柜台填单委托发展到条码委托、电话委托、远程终端委托、网络委托,方式日趋多样化。最近,券商借助电信、电视等现代化媒体将电子商务的概念引入证券交易市场,交易手段不断创新[1]。
二、我国证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基础设施问题
证券电子商务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络,以在线方式开展传统证券市场上的各种业务,因而网络信息技术的瓶颈也会给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股市行情火爆时,常常会出现网络掉线及堵单现象;同时,投资者的收入水平、电脑的普及程度以及投资者对电脑的掌握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网上证券交易所能达到的规模。因此,改善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硬环境条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安全问题
互联网络本身即为一个开放的网络,任何人均可使用它。同时,网络产品的共享性、可变性和再创造性就使网络安全问题提上日程,成为证券电子商务所面对的首要问题。随着网络系统处理能力和网速的不断提高,证券电子商务中网上交易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为证券的网上交易往往涉及巨额资金,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一旦受外部攻击造成系统终端,或网络犯罪使信息泄漏,客户数据就可能被盗或被更改,甚至将会造成资金重大损失。因此,网上交易业务必须首先解决安全问题。而目前我国证券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系统的被攻击、入侵、破坏,以及客户委托及资料被盗或被篡改。
(三)法律问题
尽管我国证券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专门针对证券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有关网上证券交易者的资格审查、网上证券交易的技术标准及技术体制、网上证券交易的市场监管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和标准,致使券商网上证券交易业务开展底气不足。行业壁垒高,分业经营的障碍一时还难以打破,非证券公司不能从事网上证券业务,限制了网上证券交易技术水平的提高。已经出台的《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表明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积极态度。不过就长远而言,我国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仍急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框架,以保证传统交易和网上交易在制度上的规范一致,提高网上交易在法律上的确定性。
(四)监管问题
首先,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个适应网上证券交易特点的监管体系。在这一监管架构中,不仅组织结构、参与部门可能会有别于传统的证券监管体系,而且监管工具和手段也会明显不同。其次,是监管依据尚不足。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虽然证监会和相关部门对网上交易的准入和安全问题出台了一些规则,但法规制度建设还远远不适应监管的需要。有关网上交易的资格审查、网上交易的技术标准和技术体制、网上交易的信息资源管理、网上交易的市场监管都还缺乏明确、公开、统一且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标准,网上安全设施也还只是由各个券商自行设定。
三、我国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证券电子商务是世界金融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电子商务是在金融市场逐步放开过程中提高中国金融业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之一。各方都要重视证券电子商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对策,以使我国证券电子商务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 强化网上证券交易基础建设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业务发展迅速,网上证券交易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离信息经济时代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且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中心及沿海开放城市,内陆广大地区还很薄弱,广大的农村更是一片空白。发展网上证券交易的前提是加强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证券市场的网络化建设。因此,需要国家从产业政策上加以引导、从财税政策上加以扶持等方面共同努力,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出面主导并整合现有各大网络体系的资源,以优化配置、促进集中、提高效率;需要提高网上交易主干网、券商与交易所之间以及券商与所属各营业部之间网络的通讯容量、速度、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可考虑网上券商在两市交易所各专门设立网上交易专用席位,证券营业部的网上委托下到券商总部后则直接下到交易所,减少券商总部到营业部的回单环节,提高网上交易的速度。
(二)提高证券电子商务安全性
控制风险的技术措施应在券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的技术进行落实。要在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中建立网络安全防范体系,防范系统风险和控制风险;要加大硬、软件建设,特别是软件的开发;要不断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来保证网上交易的信息流通和操作安全;要加快发展更安全的信息安全技术,使正确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在证券投资者和券商之间传递。网上证券交易系统要使用己经通过国家安全权威机构认证的安全产品,有效保证交易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修改。要大力发展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防止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三)建立监管制度,加快立法
证券电子商务的发展仍急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框架,以保证传统交易和网上交易在制度上的规范一致,提高网上交易在法律上的确定性。国际证券市场发展趋势表明,电子网络交易方式已成为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证券市场要与国际接轨,只有顺势而为,尽快制定相关政策,让券商放开手脚开展网上证券经纪业务。保证市场规范,形成有序竞争格局,大力培育网上证券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发展新业务,为未来证券市场的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应当成为完善与改革网上委托资格认证制度的方向。此外,必须以制度形式确立数字签名技术,并加以大力推广,确保证券电子商务中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四)加强证券电子商务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是针对某些攻击或威胁而设计的,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单独或组合使用。网络中所使用的风险防范机制主要包括加密和隐藏机制、认证机制、审计机制、完整性保护机制、权利控制和存驭控制机制、业务填充机制。
(五)加大对信息监控和管理
在证券市场中,信息对投资者是非常重要的。互联网已成为一种广泛、实时的通讯方式,具有低成本、互动性、超链接、分散性、匿名性、灵活性等特点。正是由于互联网具有以上的特点,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大量一些非法信息,甚至从国外过来,给投资者带来的一定的风险。《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中的第二十三条规定,“证券公司开展网上委托业务的同时,如向客户提供证券交易的行情信息,应标识行情的时间或滞后时间;如向客户提供证券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并应提示投资者对行情信息及证券信息等进行核实。”[2]按法规要求加强对信息内容的监控。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证券公司网上交易核心竞争力营销体系
网上证券交易是近年来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推动下引发的一种新的证券交易方式,它是对传统证券交易方式的变革和延伸。网上证券交易也称“在线交易”,指投资者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获取证券的即时报价、分析市场行情、进行投资咨询、通过互联网委托下单实现实时交易。它是一种集委托、行情查询及投资咨询的全方位、多功能的网络平台服务方式。发展网上证券交易,是目前国内券商经纪业务发展的突破点。
随着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民众投资理财思想的觉醒,证券公司争夺上班一族在线交易客户的竞争愈演愈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关键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在降低成本、创造顾客价值方面具有独特的、对手无法模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从证券公司开展网上交易存在的风险出发,从网上交易平台建设、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在线证券经纪人制度以及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构建一个网上交易核心竞争力的营销体系。
一、网上证券交易与传统证券交易比较
1、交易方式。传统的证券交易属于现场交易,投资者在掌握各种信息的基础上作出买卖证券决策时,需要到证券营业部买卖下单或通过接入证券营业部的电脑、电话买单。这种交易方式最大的缺点是投资者在选择证券交易券商时往往受到距离远近的影响,而且交易过程烦琐,耗费的时间和费用成本都较高。网上证券交易则属于非现场交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加快了资金利用和信息传递速度和证券市场的流通性;同时,其方便、快捷是传统的交易方式不可比拟的。
2、咨询服务。在进行证券投资时,传统的投资分析和交易经常是分开的。而网上交易的优势是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随着广大投资者对证券信息、投资建议等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多数券商可通过网站、行情软件等方式向客户提供市场资讯、市场行情分析、在线专家、投资理财等服务。同时,网上交易在提高证券流通速度的同时使信息更加及时和公开,提高了证券市场的定价功能和资源有效配置。
3、营销方式。传统的营销方式几乎都是“以我为主”的自助餐式。营业部对证券品种进行筛选,定制出多种组合供客户进行投资选择。而网上交易使得证券经纪业务重新组合,券商开始根据客户的特点与需求来设计投资组合,在对客户进行细分的前提下,对客户实施导入CRM——客户关系管理。
目前,国内一些大券商开始形成一套有效的测评指标体系,根据客户的资料、动态交易记录等测算出最有价值的前20%客户,然后能够根据其投资习惯和偏好等提供高价值的个性化服务,从而赢得真正的顾客满意度,而并不是建立在价格佣金基础上的虚伪忠诚。
二、目前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交易安全性。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公司均采用了安全认证机制,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才能获得网上交易资格。这一做法加强了对交易各方的身份认证,可以防止假冒和抵赖现象。尽管如此,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仍不容忽视。目前国内的一些证券公司由于管理不规范,人员流失率大、密码认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可能导致股票盗卖和保证金被提,这些违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客户利益,也扰乱了行业秩序。
2、网络安全性。由于网上证券交易的全过程均以计算机数据的形式在网络之间传递,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上证券交易的委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随时存在被截取、破译的风险。网上交易往往涉及巨额资金,一旦受外部攻击造成系统中断或信息泄露,网上传输数据的隐秘性和完整性就会因此遭到破坏。
3、网络速度。网上交易通常被称为“流动大户室”,主要是因为其便利的操作程序和便捷的传输速度。目前,我国的网络线路常拥挤不畅,而且网上行情与信息的速度慢,直接影响交易完成的质量。尤其在行情火暴情况下,大多数券商网站系统经常出现网上拥挤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生了行情传输的延迟,就容易出现因行情报价不准而使委托单无法成交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事故的责任追究会非常困难。同时,不排除黑客使用大量堆送垃圾信息的方法,有意大大降低网络的运行速度,严重时甚至网站关闭。这些无疑都严重影响了客户的收益。
4、法律法规。在我国,网上证券交易是一种新生事物,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网上交易的政策和法律环境远远落后于网上交易的技术水平,监管的方式主要是事后监管。
三、网上交易核心竞争力营销体系的建立
1、网上证券交易平台建设。目前,从经营模式上来看,国内证券公司大部分的技术开发是全权委托IT公司负责的。IT公司负责开设网络站点,为客户提供投资资讯。因此,为了保证证券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券商在和网络公司合作时应在安全防范措施上达成一致。(1)网络数据加密。数据在互联网上传输的过程中,必须对网上委托的客户信息、交易指令及其他敏感信息进行加密。(2)根据互联网上数据传输的特点,应在证券公司负责接收网上证券交易委托单的服务器上设置防火墙,要求所有券商的计算机安装能及时升级的网络版防毒产品,并对中心端提供额外的监控和保护手段,采用入侵检测技术防止黑客攻击。(3)利用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防止密码攻击。(4)教育和引导投资者正确认识网上证券委托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醒他们妥善保护好自己的开户资料和交易密码;用各种系统漏洞检测软件定期对网上交易系统进行扫描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加以修改和及时安装安全补丁程序等。
2、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证券公司是个智力高度密集型行业,无论是对金融资产定价,为金融资产交易提供中介服务,还是利用自有资金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搏利,证券公司从事的都是高级与复杂的活动,服务的高知识含量是证券业的显著特征,高素质专业人才群体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国内证券公司正在两方面接受国际证券公司的挑战,除了使用他们占据绝对优势的资本实力、技术、管理手段和业务创新争夺国内市场份额外,最关键的是在核心人才的争夺上。因此,为了能更有效地参与网上证券交易的竞争,证券公司必须高度重视网上证券交易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并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投资咨询、研发中心、委托理财和客户开发管理上来。证券公司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一套完整的业绩考评体制和员工激励机制,吸引和稳定人才,同时加强对公司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3、在线证券经纪人培养。证券业是资金和智力密集的行业,证券产品营销即是服务产品营销,更是文化和智慧营销。普通服务产品的管理手段不能完全适用于证券营销,券商要利用经纪人来有效开发和维护客户。经纪人的服务宗旨是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实行经纪人制度的目的就是激发经纪人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证券交易客户的开发,并提高公司的客户服务质量,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扩张不可能以有形的实体营业部做载体,在关键的地域置放了服务器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开拓客户了。无形的营销网络扩张优势在于成本低廉,劣势在于客户的起始认同度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有良好的经纪人制度和经纪人队伍,建立起一支稳定、高效、精干并有团队协作精神的证券营销队伍;与拥有大量网络或分支机构或大量客户的机构结盟,进行大规模的客户开发,建立广泛的营销网络。
4、创新体制的建设
(1)业务体系创新。业务创新是证券公司发展的源泉,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业务体系创新包括网上证券交易系统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网上证券交易系统技术创新是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业务体系创新的关键,它包括网上证券交易设备、交易软件、安全模式等的创新;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近年来,国外证券公司在业务手段上普遍引入了网络增值服务,实现证券业务与高新技术高度融合。产品创新一直是证券业发展的主题,更是证券公司网上证券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我们要积极开展创新业务品种,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首先,网上证券公司应积极与证券业和银行、保险业合作。随着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证券交易必将逐渐走向虚拟化,传统的证券业务被重新整合,从而出现大量的金融创新。虽然“银证通”被叫停,但银证结合的趋势不可避免。另外,应积极与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合作,充分利用银行、保险的营销网络来开发客户或者共享客户资源;与银行、基金、保险公司联手开发综合金融网,可以集网上炒股、网络银行、网上基金、网上保险于一身,共享研究成果,形成一个成本低廉、服务全面的极富特色的金融网站。其次,网上证券公司应该着力加强公司的品牌建设,树立自己的专业和品牌形象。国内证券公司在未来竞争中要想取胜,必须进行必要的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通过提高服务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强化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突出核心竞争优势。
(2)经营管理体系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证券业是应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经营管理网络化将是管理模式的一个必然选择。应构建覆盖整个公司的信息网络,使各种管理信息、研究成果、财务信息、基层需求以及建议等在网络上传递和交流,以提高综合管理效率。
业务运作应遵循集中统—、分级授权的原则,形成较为完善的决策体系和不同层次的决策程序。在具体执行运作上,各部门职责权限应该清晰界定,对相互之间业务流程做出明确规范,争取达到“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执行、凡事有人监督”。
风险控制和财务监督体系创新: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该按统一控制、统一管理的模式健全和完善风险控制和财务监督体系,制定公司风险管理的政策及策略,对公司风险进行宏观监控。职能部门对公司的财务、法律、运营风险进行具体的监管和控制;业务部门则侧重于对本部门所面临的业务风险进行自律性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宜四、潘思纯:如何构建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财贸经济,2003(2).
【关键词】 证券公司 网上交易 核心竞争力 营销体系
网上证券交易是近年来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推动下引发的一种新的证券交易方式,它是对传统证券交易方式的变革和延伸。网上证券交易也称“在线交易”,指投资者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获取证券的即时报价、分析市场行情、进行投资咨询、通过互联网委托下单实现实时交易。它是一种集委托、行情查询及投资咨询的全方位、多功能的网络平台服务方式。发展网上证券交易,是目前国内券商经纪业务发展的突破点。
随着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民众投资理财思想的觉醒,证券公司争夺上班一族在线交易客户的竞争愈演愈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关键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在降低成本、创造顾客价值方面具有独特的、对手无法模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从证券公司开展网上交易存在的风险出发,从网上交易平台建设、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在线证券经纪人制度以及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构建一个网上交易核心竞争力的营销体系。
一、网上证券交易与传统证券交易比较
1、交易方式。传统的证券交易属于现场交易,投资者在掌握各种信息的基础上作出买卖证券决策时,需要到证券营业部买卖下单或通过接入证券营业部的电脑、电话买单。这种交易方式最大的缺点是投资者在选择证券交易券商时往往受到距离远近的影响,而且交易过程烦琐,耗费的时间和费用成本都较高。网上证券交易则属于非现场交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加快了资金利用和信息传递速度和证券市场的流通性;同时,其方便、快捷是传统的交易方式不可比拟的。
2、咨询服务。在进行证券投资时,传统的投资分析和交易经常是分开的。而网上交易的优势是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随着广大投资者对证券信息、投资建议等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多数券商可通过网站、行情软件等方式向客户提供市场资讯、市场行情分析、在线专家、投资理财等服务。同时,网上交易在提高证券流通速度的同时使信息更加及时和公开,提高了证券市场的定价功能和资源有效配置。
3、营销方式。传统的营销方式几乎都是 “以我为主”的自助餐式。营业部对证券品种进行筛选,定制出多种组合供客户进行投资选择。而网上交易使得证券经纪业务重新组合,券商开始根据客户的特点与需求来设计投资组合,在对客户进行细分的前提下,对客户实施导入CRM――客户关系管理。
目前,国内一些大券商开始形成一套有效的测评指标体系,根据客户的资料、动态交易记录等测算出最有价值的前20%客户,然后能够根据其投资习惯和偏好等提供高价值的个性化服务,从而赢得真正的顾客满意度,而并不是建立在价格佣金基础上的虚伪忠诚。
二、目前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交易安全性。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公司均采用了安全认证机制,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才能获得网上交易资格。这一做法加强了对交易各方的身份认证,可以防止假冒和抵赖现象。尽管如此,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仍不容忽视。目前国内的一些证券公司由于管理不规范,人员流失率大、密码认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可能导致股票盗卖和保证金被提,这些违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客户利益,也扰乱了行业秩序。
2、网络安全性。由于网上证券交易的全过程均以计算机数据的形式在网络之间传递,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上证券交易的委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随时存在被截取、破译的风险。网上交易往往涉及巨额资金,一旦受外部攻击造成系统中断或信息泄露,网上传输数据的隐秘性和完整性就会因此遭到破坏。
3、网络速度。网上交易通常被称为“流动大户室”,主要是因为其便利的操作程序和便捷的传输速度。目前,我国的网络线路常拥挤不畅,而且网上行情与信息的速度慢,直接影响交易完成的质量。尤其在行情火暴情况下,大多数券商网站系统经常出现网上拥挤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生了行情传输的延迟,就容易出现因行情报价不准而使委托单无法成交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事故的责任追究会非常困难。同时,不排除黑客使用大量堆送垃圾信息的方法,有意大大降低网络的运行速度,严重时甚至网站关闭。这些无疑都严重影响了客户的收益。
4、法律法规。在我国,网上证券交易是一种新生事物,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网上交易的政策和法律环境远远落后于网上交易的技术水平,监管的方式主要是事后监管。
三、网上交易核心竞争力营销体系的建立
1、网上证券交易平台建设。目前,从经营模式上来看,国内证券公司大部分的技术开发是全权委托IT公司负责的。IT公司负责开设网络站点,为客户提供投资资讯。因此,为了保证证券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券商在和网络公司合作时应在安全防范措施上达成一致。(1)网络数据加密。数据在互联网上传输的过程中,必须对网上委托的客户信息、交易指令及其他敏感信息进行加密。(2)根据互联网上数据传输的特点,应在证券公司负责接收网上证券交易委托单的服务器上设置防火墙,要求所有券商的计算机安装能及时升级的网络版防毒产品,并对中心端提供额外的监控和保护手段,采用入侵检测技术防止黑客攻击。(3)利用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防止密码攻击。(4)教育和引导投资者正确认识网上证券委托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醒他们妥善保护好自己的开户资料和交易密码;用各种系统漏洞检测软件定期对网上交易系统进行扫描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加以修改和及时安装安全补丁程序等。
2、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证券公司是个智力高度密集型行业,无论是对金融资产定价,为金融资产交易提供中介服务,还是利用自有资金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搏利,证券公司从事的都是高级与复杂的活动,服务的高知识含量是证券业的显著特征,高素质专业人才群体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国内证券公司正在两方面接受国际证券公司的挑战,除了使用他们占据绝对优势的资本实力、技术、管理手段和业务创新争夺国内市场份额外,最关键的是在核心人才的争夺上。因此,为了能更有效地参与网上证券交易的竞争,证券公司必须高度重视网上证券交易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并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投资咨询、研发中心、委托理财和客户开发管理上来。证券公司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一套完整的业绩考评体制和员工激励机制,吸引和稳定人才,同时加强对公司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3、在线证券经纪人培养。证券业是资金和智力密集的行业,证券产品营销即是服务产品营销,更是文化和智慧营销。普通服务产品的管理手段不能完全适用于证券营销,券商要利用经纪人来有效开发和维护客户。经纪人的服务宗旨是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实行经纪人制度的目的就是激发经纪人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证券交易客户的开发,并提高公司的客户服务质量,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扩张不可能以有形的实体营业部做载体,在关键的地域置放了服务器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开拓客户了。无形的营销网络扩张优势在于成本低廉,劣势在于客户的起始认同度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有良好的经纪人制度和经纪人队伍,建立起一支稳定、高效、精干并有团队协作精神的证券营销队伍;与拥有大量网络或分支机构或大量客户的机构结盟,进行大规模的客户开发,建立广泛的营销网络。
4、创新体制的建设
(1)业务体系创新。业务创新是证券公司发展的源泉,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业务体系创新包括网上证券交易系统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网上证券交易系统技术创新是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业务体系创新的关键,它包括网上证券交易设备、交易软件、安全模式等的创新;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近年来,国外证券公司在业务手段上普遍引入了网络增值服务,实现证券业务与高新技术高度融合。产品创新一直是证券业发展的主题,更是证券公司网上证券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我们要积极开展创新业务品种,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首先,网上证券公司应积极与证券业和银行、保险业合作。随着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证券交易必将逐渐走向虚拟化,传统的证券业务被重新整合,从而出现大量的金融创新。虽然“银证通”被叫停,但银证结合的趋势不可避免。另外,应积极与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合作,充分利用银行、保险的营销网络来开发客户或者共享客户资源;与银行、基金、保险公司联手开发综合金融网,可以集网上炒股、网络银行、网上基金、网上保险于一身,共享研究成果, 形成一个成本低廉、服务全面的极富特色的金融网站。其次,网上证券公司应该着力加强公司的品牌建设,树立自己的专业和品牌形象。国内证券公司在未来竞争中要想取胜,必须进行必要的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通过提高服务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强化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突出核心竞争优势。
(2)经营管理体系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证券业是应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经营管理网络化将是管理模式的一个必然选择。应构建覆盖整个公司的信息网络,使各种管理信息、研究成果、财务信息、基层需求以及建议等在网络上传递和交流,以提高综合管理效率。
业务运作应遵循集中统―、分级授权的原则,形成较为完善的决策体系和不同层次的决策程序。在具体执行运作上,各部门职责权限应该清晰界定,对相互之间业务流程做出明确规范,争取达到“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执行、凡事有人监督”。
风险控制和财务监督体系创新:网上证券经纪公司应该按统一控制、统一管理的模式健全和完善风险控制和财务监督体系,制定公司风险管理的政策及策略,对公司风险进行宏观监控。职能部门对公司的财务、法律、运营风险进行具体的监管和控制;业务部门则侧重于对本部门所面临的业务风险进行自律性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宜四、潘思纯:如何构建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财贸经济,2003(2).
一、新的投资思路和策略的形成
2002年将是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市场主体的运作取向市场化和透明化。如前所述,无论是监管者、投资主体还是中介机构,依靠过去的资源(权利)垄断性带来的垄断利润的做法已经被打破,市场主体已经被迫从粗放式经营开始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在中国股市建立开始至去年,即使是调整或下跌行情中,证券公司依然可以从经纪业务中的佣金收入、自营业务中的申购新股、投行业务获得非常可观的收益。很多机构投资者利用手中的垄断性资源优势,即使在市场不景气时,通过操纵个股价格获得暴利。但是,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和监管的严格,证券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收入来源和途径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市场主体的运作开始不得不按照公开市场竞争的原则逐步进行,这种竞争局面的形成使市场的投资策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游戏规则的建立发生变化。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时代的到来、监管的大幅度加强,在市场的大幅度调整下,市场原来的粗放式的随意性投资、联合做庄制被打破。游戏规则由原来的口头约定、依靠特有资金或信息资源优势确定,逐渐被在国家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通过自由竞争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所代替。弱肉强食的竞争时代将取代过去良莠共存制度保护的时代。
2、暴利时代的结束和微利时代的开始。随着投资者水平的提高、监管和舆论监督的加强,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使短期内获取暴利的投资方法很难再凑效。个别券种的运作周期开始延长,上升的方式也由按一定斜率的直线上升转变为波浪式缓步推进。在波段中操作获取微利而累积收益成为微利时代的主要获利方式。在这种时代,中小散户的获利变得更加艰难,而开放式基金的不断壮大,使他们开始转变投资途径,这也使得证券营业部不得不开始面对生存的危机。
3、投资方式向科学化转变。新的游戏规则的形成和微利时代的到来,使投资方式也有原来的粗放式做庄制开始向集约式的组合投资发展。以深入的研究为基础,通过科学的投资工具,运用现代的金融工程理论进行投资会开始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重视。
4、崇尚绩优的投资理念开始回归。在上述推论下,重视绩优股、高红利、高分配股和蓝筹股将会转变为机构投资者主要投资理念。但是非理性的因素仍然会存在于这种绩优的投资理念中,主要表现在对一些个股的绩优预期,即目前这一股票还不是绩优股,但被市场预期为有可能成为绩优股。
二、一级市场投资分析
(一)2001年新股发行总结和2002年预测
截止2001年12月31日,2001年度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公司共有67家,全部在沪市发行,其中由境外上市外资股(B股或H股)首次增发A股的公司9家;在2001年上市的公司(包括2000年发行、2001年上市的公司以及两家历史遗留问题股)共78家。全年度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67家公司共发行股本总额792350万股(其中包括13家公司国有股存量发行7022万股),募集资金总额约542.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发行11826万股,募集资金8.1亿元,加权平均发行价格6.85元,简均发行价为10.27元。
展望2002年,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额一般不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的两倍会被严格执行。这意味着2002年首发A股公司的募集资金额将有显著下降,但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总量肯定会大幅超过今年,中国联通、招商银行、保险公司等大型“航空母舰”将登陆A股市场,其单只股票融资额可能会超过今年的中石化,更多的“海归派”公司将在国内市场增发A股。
2001年11月份以来,发行市场有了新的变化,即所有新股以接近20倍市盈率上限这条不成文的规定确定发行价格,发行方式亦由网上定价发行改变为网上累计投标询价方式。这给我们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2002年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可能最高就是20倍,发行价在2、3元左右的也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二)潜在的风险和投资策略
在当前低价发行新股还比较少的情况下,二级市场较高的股价会对新股产生拉上作用,因而表现出目前一、二级市场价差较大,投机空间很大。但如果发行价格的走低的同时,新股数量在增长,市场不在以“低”为“稀”,大量的10元左右甚至更低定位的新股将会对现在市场上市盈率还高企的次新股产生下拉作用,这又必将造成整个市场的重心下移。2001年的实证分析表明应该在2002年在新股申购上应有所取舍,具体来说:
1、行业选择。2001年的中国石化、安阳钢铁上市首日微涨、随后跌破发行价已经表明新股申购的无风险性只是相对的。特别是在2002年新股发行市盈率上限20倍的情况下,对于那些二级市场行业平均市盈率就在20倍左右甚至更低的行业,如石化、钢铁等,应当适当回避。2001年实证表明,个股平均申购收益率较高的行业是:房地产、新材料、医药、电子元器件、公路桥梁等,均在0.4%以上。公路桥梁类上市公司往往由于较大的流通盘使中签率相对较高,较低的发行价又使首日涨幅较为可观,平均收益率高达0.7276%,应引起注意。
2、流通盘选择。2001年实证分析表明,申购收益率与上市流通盘存在马鞍效应,即流通盘适中的个股普遍收益率较高,而流通盘过大或过小收益率都较低。这是因为,流通盘过小,中签率就很低,因而收益率自然不高,(2001年流通盘小于4000万的新股平均中签率为0.1623%,平均申购收益率为0.3708%,估计2002年这类股票的中签率将低于0.1%);流通盘过大,则多半属于前述行业不看好的公司,当然对2002年即将发行的大盘蓝筹性质的股票,如中国联通等则另当别论,投资者反而应拆借资金、加大申购力度;流通盘适中的股票,中签率和个股收益率都能保证较高,应是大资金2002年申购的重点对象(2001年流通盘在4000万到2亿的公司平均中签率是0.5335%,平均申购收益率是0.5074%)。
3、增发A股选择。2001年有两个很显著的现象,一是纯B股增发A股的申购收益率较高,数据表明:2001年纯B股增发A股的公司有3家,其平均中签率高达1.9194%,平均申购收益率亦高达0.8522%;二是在国外上市回国增发A股的所谓“海归类”公司申购收益率较高,9月份之前H股增发A股的公司有3家,扣除中石化,其平均中签率和平均申购收益率分别为1.2691%、0.8177%;11月份以后H股增发A股的公司也有3家,平均中签率为0.2916%,已上市的两家公司平均申购收益率为0.2215%,而同期11月份以后发行公司的平均中签率为0.1582%,已上市公司的平均申购收益率为0.1729%。这表明,虽然在大盘进入弱市,一级市场发行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有控制的核准制”后,平均中签率和平均申购收益率都明显有所降低,但这些“海归类”增发A股的公司依然由于其适中的发行流通盘和在国外市场严格监管下较规范的管理和较真实的良好业绩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相信在我国入世后的2002年,会有更多的“海归类”公司回国增发A股,当然,在这类公司中,行业的选择仍然是放在首位的,而已发的H股的市场价格不可避免地会被用作增发的A股价格的参照。因此,建议远离那些价格远远高于H股价格的增发A股,特别是QDII制度将出台的前后。
三、二级市场投资分析
(一)市场热点分析
2002年市场的投资将会出现曾未有过的变化:
1、投资资产方面
由于不同地域的证券市场之间、同一证券市场内不同证券品种之间在关联性和风险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投资于不同的市场和同一市场中不同的证券资产将成为机构投资者应对2002年国内股市大调整的投资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债券市场。由于债券(国债、企业债券)市场基本上与A股市场成负相关,因此,在A股市场在进入长期的调整的状态时,债券市场会成为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基金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收益的首选。而潜在的降息机会更使债券市场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市场的低迷,很多上市公司不得不调整增发的路径,2002年将会成为企业债券发展的转折点。根据市场统计,到2001年底,共有55家上市公司申请在2002年共发行约400亿元的企业债券。
(2)、国外证券市场。根据证监会公布的信息来看,2002年可能出台国内证券公司跨国投资的办法和QDII。机构投资者将会有投资国外证券市场的机会。2001年1-10月份的俄罗斯股市、2001年的欧洲债券市场、2001年10月后的韩国和台湾股市都有40%以上惊人的涨幅,这些国际市场都是在经历2年以上的深幅度调整后,开始大幅的反弹,而我国的股市已进入调整期。因此,通过跨地域的证券投资保障收益将成为很多机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而这种跨市场、地域的投资也是目前欧美等主要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
2、国内A股市场
国内的A股市场的投资将会发生裂变。以下板块有可能成为2002年A股市场的热点。
(1)、外资购并板块。由于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跨国公司已加紧进入中国市场,而通过各种渠道如合资、收购股权等介入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上市公司,则成为一个显著现象,而上市公司也可借助于外资实现快速发展。这一概念将具有深刻的市场内涵以及较长的时间跨度,长兴不衰。特别是外国资本对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较感兴趣,如金融服务业、电讯通讯业、能源资源类以及商业类企业。另外,各行业龙头将成为外资争夺的焦点。版权所有
(2)、公用事业以及基建类股票。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将以内需为主,财政投资继续增加,因而基建类上市公司还将大大受益,一些参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奥运会建设等项目的公司将大大受益。另外,公用事业类股票如自来水、电力、公共交通、高速公路、港口等经营业绩稳定,价格长期有上涨的可能,贸易量和投资的稳定增长对其业绩有长期的支撑,使得这一板块适合稳健型投资者长期投资。
(3)、分红型绩优股及蓝筹股。随着证监会加快绩差上市公司的退市、监管的不断加强,市场的投资理念将日益向理性投资转化。一些行业较好,在市场竞争中久经考验、处于龙头地位的蓝筹股以及历年注重现金分红的绩优股如五粮液、青岛海尔、佛山照明、新兴铸管、贵州茅台等,将成为大资金以及基金的青睐对象,长期可能有良好的表现。
(4)、质地良好的大盘股。由于统一指数推出已提上议事日程,而股指期货也是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些有可能入围统一指数的大盘股绩优股,如宝钢股份、上海汽车、清华同方等将会成为调整市中的中坚力量。但这一类股票很难有大的涨幅,波段性的操作会成为其主要运行特征。
(5)、中低价次新股。一些具有行业龙头特征、股本小、有送股题材、跌幅较深的的绩优次新股将有一定上升行情,特别是在市场处于牛皮整理的态势下,它与市场的弱相关性(上涨或下跌的幅度远远大于指数的变动幅度)将会表现出来。
(6)、实质性资产重组板块。由于退市机制的加快实施,一方面使得亏损上市公司风险增大,但另一方面促使一些绩差类上市公司加快了重组的步伐,如有的大股东通过赠送优质资产的方式进行重组,但具体投资操作时要注重选择一些问题相对较小、股本小的实质性重组类公司,有退市可能的则风险较大,同时这一板块由于监管加强而投资机会减小,不再容易获取暴利。
(二)操作策略
2002年总的操作策略应为:防范风险,波段操作,买跌杀涨,微利变现。由于2002年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特别是市场监管的加强,机构操作手法的变化以及股指期货、国有股减持的可能推出,市场有可能走出箱形震荡的调整市,因而操作上应首先防范风险,在此基础上再把握时机,利用上升波段适时适量做多。而中长期投资提前挖掘市场热点,短期及时追逐热点,胜算较大。那些市盈率严重偏离市场水平,基本面优良,又有较好远景的公司会成为提前挖掘的重点。由于机构重仓做庄现象将减少,而挖掘个股投资价值进行分散组合投资将增多,因而个股和股指的上升幅度将减少,而股票的运作周期将会明显延长,市场将进入微利时代。因此,市场只有“阶段性强势”和“阶段性弱势”。以前那种长线一成不变持有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2002年的调整市,顺势而为、坚持波段操作,降低每一次操作的盈利目标,勿以利小而不为,积小胜为大胜成为中长期投资的基本指导思想。
2002年风险控制将被摆在投资的第一位。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持仓比例---调整个股投资权重成为风险控制的中心工作。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在投资规模方面,如果对2002年的走势基调确定为调整市且估计了调整的上下限点位,那么全年大部分时间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资金比例应当控制在自有可投资资金的60%以下。表三是按这种原则确定的一例资产投资组合。这种投资规模的控制实质也是投资组合理论在不同资产间的投资运用。
表三、投资规模控制和资产投资组合模拟
上证点位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平均收益率
股票比例90%80%65%50%35%20%10%0%15%
国债比例10%20%20%20%30%30%30%40%3.0%
现金0%0%15%30%35%50%60%60%2.5%
总收益13.8%12.6%10.7%8.9%7.0%5.2%3.9%2.7%8.1%
注:此处因数据所限,无法计算出这种组合的风险,但很明显由于现金和国债的投资比例在指数较高时权重较重,而国债与股票的走势又呈现中等程度的负相关,显而易见这种类型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在调整市中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
一、新的投资思路和策略的形成
2002年将是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市场主体的运作取向市场化和透明化。如前所述,无论是监管者、投资主体还是中介机构,依靠过去的资源(权利)垄断性带来的垄断利润的做法已经被打破,市场主体已经被迫从粗放式经营开始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在中国股市建立开始至去年,即使是调整或下跌行情中,证券公司依然可以从经纪业务中的佣金收入、自营业务中的申购新股、投行业务获得非常可观的收益。很多机构投资者利用手中的垄断性资源优势,即使在市场不景气时,通过操纵个股价格获得暴利。但是,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和监管的严格,证券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收入来源和途径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市场主体的运作开始不得不按照公开市场竞争的原则逐步进行,这种竞争局面的形成使市场的投资策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游戏规则的建立发生变化。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时代的到来、监管的大幅度加强,在市场的大幅度调整下,市场原来的粗放式的随意性投资、联合做庄制被打破。游戏规则由原来的口头约定、依靠特有资金或信息资源优势确定,逐渐被在国家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通过自由竞争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所代替。弱肉强食的竞争时代将取代过去良莠共存制度保护的时代。
2、暴利时代的结束和微利时代的开始。随着投资者水平的提高、监管和舆论监督的加强,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使短期内获取暴利的投资方法很难再凑效。个别券种的运作周期开始延长,上升的方式也由按一定斜率的直线上升转变为波浪式缓步推进。在波段中操作获取微利而累积收益成为微利时代的主要获利方式。在这种时代,中小散户的获利变得更加艰难,而开放式基金的不断壮大,使他们开始转变投资途径,这也使得证券营业部不得不开始面对生存的危机。
3、投资方式向科学化转变。新的游戏规则的形成和微利时代的到来,使投资方式也有原来的粗放式做庄制开始向集约式的组合投资发展。以深入的研究为基础,通过科学的投资工具,运用现代的金融工程理论进行投资会开始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重视。
4、崇尚绩优的投资理念开始回归。在上述推论下,重视绩优股、高红利、高分配股和蓝筹股将会转变为机构投资者主要投资理念。但是非理性的因素仍然会存在于这种绩优的投资理念中,主要表现在对一些个股的绩优预期,即目前这一股票还不是绩优股,但被市场预期为有可能成为绩优股。
二、一级市场投资分析
(一)2001年新股发行总结和2002年预测
截止2001年12月31日,2001年度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公司共有67家,全部在沪市发行,其中由境外上市外资股(B股或H股)首次增发A股的公司9家;在2001年上市的公司(包括2000年发行、2001年上市的公司以及两家历史遗留问题股)共78家。全年度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67家公司共发行股本总额792350万股(其中包括13家公司国有股存量发行7022万股),募集资金总额约542.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发行11826万股,募集资金8.1亿元,加权平均发行价格6.85元,简均发行价为10.27元。
展望2002年,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额一般不超过其发行前一年净资产额的两倍会被严格执行。这意味着2002年首发A股公司的募集资金额将有显著下降,但股票市场募集资金总量肯定会大幅超过今年,中国联通、招商银行、保险公司等大型“航空母舰”将登陆A股市场,其单只股票融资额可能会超过今年的中石化,更多的“海归派”公司将在国内市场增发A股。
2001年11月份以来,发行市场有了新的变化,即所有新股以接近20倍市盈率上限这条不成文的规定确定发行价格,发行方式亦由网上定价发行改变为网上累计投标询价方式。这给我们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2002年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可能最高就是20倍,发行价在2、3元左右的也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二)潜在的风险和投资策略
在当前低价发行新股还比较少的情况下,二级市场较高的股价会对新股产生拉上作用,因而表现出目前一、二级市场价差较大,投机空间很大。但如果发行价格的走低的同时,新股数量在增长,市场不在以“低”为“稀”,大量的10元左右甚至更低定位的新股将会对现在市场上市盈率还高企的次新股产生下拉作用,这又必将造成整个市场的重心下移。2001年的实证分析表明应该在2002年在新股申购上应有所取舍,具体来说:
1、行业选择。2001年的中国石化、安阳钢铁上市首日微涨、随后跌破发行价已经表明新股申购的无风险性只是相对的。特别是在2002年新股发行市盈率上限20倍的情况下,对于那些二级市场行业平均市盈率就在20倍左右甚至更低的行业,如石化、钢铁等,应当适当回避。2001年实证表明,个股平均申购收益率较高的行业是:房地产、新材料、医药、电子元器件、公路桥梁等,均在0.4%以上。公路桥梁类上市公司往往由于较大的流通盘使中签率相对较高,较低的发行价又使首日涨幅较为可观,平均收益率高达0.7276%,应引起注意。
2、流通盘选择。2001年实证分析表明,申购收益率与上市流通盘存在马鞍效应,即流通盘适中的个股普遍收益率较高,而流通盘过大或过小收益率都较低。这是因为,流通盘过小,中签率就很低,因而收益率自然不高,(2001年流通盘小于4000万的新股平均中签率为0.1623%,平均申购收益率为0.3708%,估计2002年这类股票的中签率将低于0.1%);流通盘过大,则多半属于前述行业不看好的公司,当然对2002年即将发行的大盘蓝筹性质的股票,如中国联通等则另当别论,投资者反而应拆借资金、加大申购力度;流通盘适中的股票,中签率和个股收益率都能保证较高,应是大资金2002年申购的重点对象(2001年流通盘在4000万到2亿的公司平均中签率是0.5335%,平均申购收益率是0.5074%)。
3、增发A股选择。2001年有两个很显著的现象,一是纯B股增发A股的申购收益率较高,数据表明:2001年纯B股增发A股的公司有3家,其平均中签率高达1.9194%,平均申购收益率亦高达0.8522%;二是在国外上市回国增发A股的所谓“海归类”公司申购收益率较高,9月份之前H股增发A股的公司有3家,扣除中石化,其平均中签率和平均申购收益率分别为1.2691%、0.8177%;11月份以后H股增发A股的公司也有3家,平均中签率为0.2916%,已上市的两家公司平均申购收益率为0.2215%,而同期11月份以后发行公司的平均中签率为0.1582%,已上市公司的平均申购收益率为0.1729%。这表明,虽然在大盘进入弱市,一级市场发行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有控制的核准制”后,平均中签率和平均申购收益率都明显有所降低,但这些“海归类”增发A股的公司依然由于其适中的发行流通盘和在国外市场严格监管下较规范的管理和较真实的良好业绩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相信在我国入世后的2002年,会有更多的“海归类”公司回国增发A股,当然,在这类公司中,行业的选择仍然是放在首位的,而已发的H股的市场价格不可避免地会被用作增发的A股价格的参照。因此,建议远离那些价格远远高于H股价格的增发A股,特别是QDII制度将出台的前后。
三、二级市场投资分析
(一)市场热点分析
2002年市场的投资将会出现曾未有过的变化:
1、投资资产方面
由于不同地域的证券市场之间、同一证券市场内不同证券品种之间在关联性和风险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投资于不同的市场和同一市场中不同的证券资产将成为机构投资者应对2002年国内股市大调整的投资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债券市场。由于债券(国债、企业债券)市场基本上与A股市场成负相关,因此,在A股市场在进入长期的调整的状态时,债券市场会成为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基金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收益的首选。而潜在的降息机会更使债券市场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市场的低迷,很多上市公司不得不调整增发的路径,2002年将会成为企业债券发展的转折点。根据市场统计,到2001年底,共有55家上市公司申请在2002年共发行约400亿元的企业债券。
(2)、国外证券市场。根据证监会公布的信息来看,2002年可能出台国内证券公司跨国投资的办法和QDII。机构投资者将会有投资国外证券市场的机会。2001年1-10月份的俄罗斯股市、2001年的欧洲债券市场、2001年10月后的韩国和台湾股市都有40%以上惊人的涨幅,这些国际市场都是在经历2年以上的深幅度调整后,开始大幅的反弹,而我国的股市已进入调整期。因此,通过跨地域的证券投资保障收益将成为很多机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而这种跨市场、地域的投资也是目前欧美等主要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
2、国内A股市场
国内的A股市场的投资将会发生裂变。以下板块有可能成为2002年A股市场的热点。
(1)、外资购并板块。由于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跨国公司已加紧进入中国市场,而通过各种渠道如合资、收购股权等介入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上市公司,则成为一个显著现象,而上市公司也可借助于外资实现快速发展。这一概念将具有深刻的市场内涵以及较长的时间跨度,长兴不衰。特别是外国资本对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较感兴趣,如金融服务业、电讯通讯业、能源资源类以及商业类企业。另外,各行业龙头将成为外资争夺的焦点。版权所有
(2)、公用事业以及基建类股票。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将以内需为主,财政投资继续增加,因而基建类上市公司还将大大受益,一些参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奥运会建设等项目的公司将大大受益。另外,公用事业类股票如自来水、电力、公共交通、高速公路、港口等经营业绩稳定,价格长期有上涨的可能,贸易量和投资的稳定增长对其业绩有长期的支撑,使得这一板块适合稳健型投资者长期投资。
(3)、分红型绩优股及蓝筹股。随着证监会加快绩差上市公司的退市、监管的不断加强,市场的投资理念将日益向理性投资转化。一些行业较好,在市场竞争中久经考验、处于龙头地位的蓝筹股以及历年注重现金分红的绩优股如五粮液、青岛海尔、佛山照明、新兴铸管、贵州茅台等,将成为大资金以及基金的青睐对象,长期可能有良好的表现。
(4)、质地良好的大盘股。由于统一指数推出已提上议事日程,而股指期货也是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些有可能入围统一指数的大盘股绩优股,如宝钢股份、上海汽车、清华同方等将会成为调整市中的中坚力量。但这一类股票很难有大的涨幅,波段性的操作会成为其主要运行特征。
(5)、中低价次新股。一些具有行业龙头特征、股本小、有送股题材、跌幅较深的的绩优次新股将有一定上升行情,特别是在市场处于牛皮整理的态势下,它与市场的弱相关性(上涨或下跌的幅度远远大于指数的变动幅度)将会表现出来。
(6)、实质性资产重组板块。由于退市机制的加快实施,一方面使得亏损上市公司风险增大,但另一方面促使一些绩差类上市公司加快了重组的步伐,如有的大股东通过赠送优质资产的方式进行重组,但具体投资操作时要注重选择一些问题相对较小、股本小的实质性重组类公司,有退市可能的则风险较大,同时这一板块由于监管加强而投资机会减小,不再容易获取暴利。
(二)操作策略
2002年总的操作策略应为:防范风险,波段操作,买跌杀涨,微利变现。由于2002年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特别是市场监管的加强,机构操作手法的变化以及股指期货、国有股减持的可能推出,市场有可能走出箱形震荡的调整市,因而操作上应首先防范风险,在此基础上再把握时机,利用上升波段适时适量做多。而中长期投资提前挖掘市场热点,短期及时追逐热点,胜算较大。那些市盈率严重偏离市场水平,基本面优良,又有较好远景的公司会成为提前挖掘的重点。由于机构重仓做庄现象将减少,而挖掘个股投资价值进行分散组合投资将增多,因而个股和股指的上升幅度将减少,而股票的运作周期将会明显延长,市场将进入微利时代。因此,市场只有“阶段性强势”和“阶段性弱势”。以前那种长线一成不变持有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2002年的调整市,顺势而为、坚持波段操作,降低每一次操作的盈利目标,勿以利小而不为,积小胜为大胜成为中长期投资的基本指导思想。
2002年风险控制将被摆在投资的第一位。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持仓比例---调整个股投资权重成为风险控制的中心工作。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在投资规模方面,如果对2002年的走势基调确定为调整市且估计了调整的上下限点位,那么全年大部分时间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资金比例应当控制在自有可投资资金的60%以下。表三是按这种原则确定的一例资产投资组合。这种投资规模的控制实质也是投资组合理论在不同资产间的投资运用。
表三、投资规模控制和资产投资组合模拟
上证点位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平均收益率
股票比例90%80%65%50%35%20%10%0%15%
国债比例10%20%20%20%30%30%30%40%3.0%
现金0%0%15%30%35%50%60%60%2.5%
总收益13.8%12.6%10.7%8.9%7.0%5.2%3.9%2.7%8.1%
注:此处因数据所限,无法计算出这种组合的风险,但很明显由于现金和国债的投资比例在指数较高时权重较重,而国债与股票的走势又呈现中等程度的负相关,显而易见这种类型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在调整市中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
一直吊不起投资者胃口的各类QDII产品似乎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在9月12日这天,上海的许多银行营业部长长的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前来抢购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下称南方QDII基金)的市民。抢购新基金的人群中居然有60多岁的老太太。
此前一天,南方QDII基金未售先红,在网上受到投资者追捧。南方基金公司为此已紧急增设约百条客服热线,但还是被大量咨询电话堵塞;而当日下午5时开通的网上认购也火爆空前,超越了此前任何一次销售。
发售当天,认购规模近500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了该基金预定的150亿元的规模,更是原QDII产品50亿人民币首发纪录的近10倍。火暴程度堪比国内A股开放式基金认购时的场景,因此有业内人士将其形容为“我国基金史上第二次浪潮”。
南方QDII是国内首例股票权益类QDII基金,同时也是国内首例公募QDII基金。该基金认购门槛仅为1000元,面值为1元;有不超过3个月的封闭期,之后每天开放申购与赎回。这些都跟国内目前的开放式基金基本相同。
区别于现有QDII产品的是,南方QDII基金是一只可以100%投资于全球股票市场的开放式基金。投资范围涵盖4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精选出10个最具投资价值的市场进行重点投资,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作灵活、动态调整。目前重点市场包括:发达市场中的美国、日本、瑞士和意大利和我国香港地区,新兴市场中的俄罗斯、印度、巴西、马来西亚和韩国。
该基金投资标的是:在发达市场通过投资最具市场代表性的指数基金来获取便捷、稳定、长期的平均收益,在新兴市场通过投资指数基金和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来最大限度地分享新兴市场的超额收益,在香港则直接投资股票,力争通过择股择时获得超额收益。
一些分析师认为,9月11日上证指数大跌241点,跌幅达4.51%。股市大跌,加上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欧美股市震荡,一些投资者认为正式抄底的好时机,这些因素是引发投资者抢购的重要原因。
“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是其火爆的最主要的原因。”世华财讯分析师唐其民接受《经济》采访时表示,南方QDII基金一改原有QDII主要以债券等稳健性投资标的为主的运作思路,更类似于股票型基金,具备了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加上基金不超过40%的股票投资将集中于香港市场,香港市场相对内地市场的低估值水平对内地的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最后,基金将投资于境外股票型基金,有利于分散单一市场的投资风险。
这个预期收益率到底有多高呢?据电视媒体报道,当日认购该基金的许多普通投资者寄予了厚望,“一倍以上,至少50%吧”是最多的声音。
不过,来自南方基金公司内部的模拟测算要让这些失望了。该基金经理助理黄亮此前向媒体透露,测算结果显示,前3年的收益率是30%,前5年为24%,收益相对稳定。
“场面火爆并不意味着收益率就高。”中国银行私人银行资深投资顾问文晓波对《经济》表示,投资实践表明,高收益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而成熟市场本身收益率就很低。
唐其民认为,南方QDII基金的主要价值在于投资于较为成熟的市场,有利于获得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帮助投资者分散国内市场估值过高的投资风险和帮助高端客户资产的全球化配置。
不过,那位在银行排队的60多岁老太太,只是听了媒体和亲友的鼓动便行动起来,她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还要看看她的荷包到底有多鼓。在文晓波看来,普通市民是否有全球化配置资产的需求还要分析。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国内A股市场好比在河里游泳,而投资QDII产品就是在大海里游泳了。大家都知道海水的浮力比河水大,但也要明白,大海的风浪要远远大于河里。
有待观察
南方QDII基金火暴能否带动整个QDII家族的人气,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目前,QDII共有四大家族,分别是银行系、基金系、券商系和保险系。整体来看,除了基金系中的南方QDII基金这次很是风光了一把外,其他都是表现平平,鲜有亮点,用“一片颓势”来形容也不为过。
目前,18家中外资银行推出了近50只QDII产品,但表现都不尽如人。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影响,国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投资市场大幅度下跌,造成QDII的净值下跌,如建行的QDII产品“海盈”1号在7月24日到8月14日下跌了5.91%(从1.0133元下跌到0.9534元)。
因为收益敌不过人民币升值,今年情人节当天,国内首个QDII产品中银中银美元增强型现金管理(R)在推出半年后被迫清盘。从2006年11月17日可以赎回到今年1月12日,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该产品的规模便由当初的5.785亿份缩水至不到2亿份,规模缩水了一大半,实际人民币收益只有1.8%。
招商银行的全球精选货币市场基金自2006年11月1日运作103天后,投资者以美元为本金计算获得的收益大概在1.36%左右,而期间人民币贬值幅度为1.54%,将收益抵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亏损后,投资者实际亏损幅度为0.18%。
中银私人银行投资顾问文晓波认为,银行系QDII主要投资于海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包括传统的银行存单、商业票据、政府及机构债券、公司债券等以及资产抵押债券、按揭抵押债券等新型投资工具,稳健有余而收益不足。另外,银行系QDII一般委托给海外机构运作,银行自身缺乏专业管理也是不叫座的重要原因。
基金系QDII产品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首例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刚刚公布的半年报显示,至6月底,该基金仅实现了3.8%的回报率(以美元计算),而到7月底其回报率则下滑到仅为1.2%的水平。截至8月11日,将近1年运作,净值仅为 1.0120元,即使不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通胀)相比,扣除申购和赎回费用投资者的收益已为负值。
虽然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管理团队成员之一的苏圻涵博士接受《经济》采访时拒绝除半年报以外直接置评该基金的表现,但他认为,既然国内市场的收益率比其他市场高,投资者当然不愿意投海外市场,毕竟资本是逐利的。“没有永远单边上涨的市场,当调整波动来临时,发展QDII的意义就出来了。”
由于券商系和保险系QDII属于QDII产品中的“新军”,目前前者首获QDII产品资格的中金公司,已准备发行QDII产品。据悉,这款开放式股票型产品,将由中金公司独立运作,主要投资于香港股票市场以及在亚洲其他证券市场交易的股票。至于首只券商QDII产品的最终表现,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世华财讯分析师唐其民认为,人民币快速升值,导致QDII的收益被汇兑损益大幅度抵消,甚至实际收益为负;加上同期国内证券市场持续走强,投资基金的收益率大幅度上升,相对而言,QDII的稳健性投资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收益要求,被大幅度赎回;最后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影响,国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投资市场大幅度下跌,
“暂时的认购火暴并不意味着QDII的整体颓势得到了彻底的改变,较高的预期收益意味着较高的投资风险,如果投资业绩低于市场预期,同样会面临巨额赎回的窘境。”唐其民认为,投资资金是逐利的,现实的业绩将是决定因素。
政策力推
证券界有金九银十之说。进入9月,政策部门对QDII的审批明显加快。
9月2日,南方基金公司高调宣布南方QDII基金获准发售。9月3日下午,招商证券获批QDII资格,这距离中金公司8月下旬首家获得QDII资格相隔只有10日左右。同一天,嘉实和华夏QDII产品在证监会基金部召开说明会。9月4日,上投摩根QDII产品“上会”讨论。9月10日,外管局批准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经营外汇业务,核准华夏基金公司境外证券投资额度为25亿美元。
据统计,截至9月中旬,外管局已累计批准的各类QDII投资额度已达250亿美元左右;国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均已获得QDII资格。
不过,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在已批准的各类QDII额度205亿美元中,实际使用额度约是72.9亿美元。
眼花缭乱的各类QDII产品纷纷亮相的前后,相关的政策也在加速推进。
证监会人士对外表示,正在保证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加快QDII资格和产品的审批进程,以及相关细则的制订和推出。9月11日,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在香港举行的“内地与香港资产管理行业合作交流研讨会”上表示,QDII制度将坚持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推进,推动QDII在更大范围展开。
此前,银行系QDII闸门再度放宽。9月5日,银监会下调了QDII产品的投资门槛,单一客户起点销售金额由3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调整为1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之前,已允许银行系QDII投资境外股票。
7月25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保险公司上年末总资产的15%可投资境外固定收益类以及权益类等产品。另外,办法的实施细则已在业内开始征求意见,有望近期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53万亿元,按15%比例推算,将有3700亿元保险资金可投资海外市场。此前已有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和泰康寿险先行尝试海外投资操作,其操作资金数额达到52亿美元。
“渠道越来越通畅。”天相投资分析师仇彦英对《经济》表示,政策的密集出台有利于拓宽QDII出海通道,吸引国内资金流向海外。“不过,最终(资金)愿不愿意出去,还要看海外市场的吸引力,虽然港股等在估值上有优势,但优势不一定能转化为收益。”
多位分析师表示,除了政策的开闸和完善外,关键在于QDII产品本身吸引力,包括产品设计,管理团队,投资理念、降低认购成本、简化手续以及提高信息透明度等,而现实的收益率将是决定QDII吸引力的最终因素。
世华财讯分析师唐其民认为,中国境内资金投资于国际市场的道路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资本开放
缓解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被看作包括QDII在内的等境外投资的两大使命。
“各类QDII总规模明年可能将达到八九百亿美元。”中行私人银行部投资顾问文晓波认为,QDII将迎来新的。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中国市场主席李晶预计,2008年内地居民通过港股直通车、QDII等方式进行境外证券投资的总额将达900亿美元。
从绝对数量和静止状态看,QDII似乎能够部分完成两大使命。但是,比较相关数据,不禁让人沮丧。中国去年的经常项目盈余则高达2500亿美元,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将增至4000亿美元。按照瑞士银行分析师Anderson最乐观的预计,未来18个月该公司将在全球股市最多投资1200亿美元。
显然,持续增长的贸易盈余抵消了包括QDII在内的资金出口,而得不到充分泄洪的流动性依然推动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
唐其民认为,由于QDII能够分流一部分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国内日益严重的流动性问题。但这种方式能否长期起到预期的作用,还要看QDII的投资业绩。“如果不能取得令投资者满意的成绩而被赎回,那么资金同样会回流到国内而无法达到缓解国内流动性压力的目的。”
中金公司研究部的报告显示,当年,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三国在实行QDII制度后,股市当年的表现依然是上涨,结论是:QDII的开放并非泡沫结束的决定性因素。
不过长期来看,经过多年酝酿才推出的QDII制度,显然是我国资本开放的重要举措,当然也是一种过渡性举措,体现了资本通向自由的路径。即将开通的港股直通车则在资本自由之路上更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