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13-03

随着社会人文和科技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加速,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园林专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培养出适应城市化迅猛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园林专业的专门人才。从专业结构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覆盖的领域迅速扩大。从城市到农村,涵盖了一切人居环境的美化活动。在新疆,园林企业的数量呈快速递增趋势。依据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专业岗位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工作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园林建设与管理人才。具备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城市建设部门、园林、花卉企业从事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岗位要求。为满足社会及行业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园林科技学院承担学校绿化养护及嘉禾新居居住区绿化种植项目的实施,对顶岗实习及预就业实习企业的调研,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创新了“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新疆园林行业发展和园林专业现状,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线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切入点,以新疆园林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基于新疆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程序,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就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三段式指学生能力培养,分三阶段展开,即是第一阶段在校内培养绿化养护能力(实践教学与教学实习完成);第二阶段在合作企业的施工和设计项目中培养施工组织、设计能力(顶岗实习完成);第三阶段在预就业单位培养社会工作能力(预就业实习)。两联动指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广泛与企业合作,每个教学年度开始前向企业征召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项目,即企业施工项目等于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工程任务联动,实践教学时间随工期机动,第一二学期教学实习为主的时期为一期联动;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为二期联动;最终实现就业能力递进。

(二)“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在发展改革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成果,是综合行业工作程序,以园林工程项目工作全过程为载体,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规律而形成的。其中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约占总课时量的50%,技术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合计约占总课时量的50%。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约占技术技能教学课时的60%。

1.第一学期以理论学习为主,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第二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及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学期,根据季节以企业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加强技能学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时期,教学实习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及昌吉周边苗木生产企业基地等单位。结合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生产任务(项目)与课程内容的高度结合,实地技能学习和操练,通过1~2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将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的技能,能够承担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工作;而此时,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知识和技能又是学生3~6学期要学习的知识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教学实习即为第一阶段“联动一期”。

3.第三学期为专业及专业核心课学时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场、实训室完成初级训练。

4.第四学期主要为顶岗实习教学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外58家合作企业,使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具体岗位,完整地完成企业中的一个园林工程项目,进行技能学习、技能检验与行业实践。并且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所学技能相互融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5.第五学期为专业拓展课程阶段,充分凸显行业发展趋势和具体岗位要求。

6.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预就业实习阶段,确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这个时期为“联动二期”,也是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形成期。

二、以“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设计开发课程

(一)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入开展职业岗位调研,凝练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国家绿化工、花卉工、预算员、绘图员、施工员等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现工学结合、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

1.加强课程开发,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之上加大了各门课程的开发,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设计,按照每门课程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所处的环节设置相应的知识内容,根据真实工作过程设计相应的情景进行教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不脱节。

2.深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打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项目进阶式通道,以精品课程为支撑,合理划分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从基本技能逐步向核心技能提升的进阶式实践课程体系。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合并课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训教学时间,突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课程设置科学性、实用性、前沿性、综合性的统一,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园林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核心课程

依据企业调研及校园绿化、嘉禾新居绿化工程实施操作,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模式,对职业工作岗位学习领域的教学任务分析,由岗位群―主要岗位―典型任务―核心技能―核心课程―课程群,开发课程和核心课程。

1.岗位群。园林植物生产管护岗位群、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群、园林规划设计岗位群;主要岗位是园林植物培育养护管理岗、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岗、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施工内业岗、景观设计岗。

2.核心技能。园林植物分类识别技术、园林植物整形修剪技术、园林植物培育土肥水管理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育苗技术、施工放线、管网布设、大树移栽、识别工程设计图、常用工程材料识别、编制园林工程流水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网络图计划编制、园林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园林工程施工图工程量计算、园林工程各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编写、园林设计平面图绘制、园林施工图绘制。

3.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花卉栽培技术。

4.建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21门,其中,专业基础课10门,包括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制图、园林测量、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美、园林苗圃、园林植物学、园林文件撰写、园林建筑技等;专业核心课程7门,包括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专业拓展课程4门,包括园林法规与标准、插花与花卉装饰技术、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园林史;公共基础课程9门,包括英语、体育、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

三、“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条件

(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配备与建设

高职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创建与众不同的、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这就有赖于一支由学术人才、技术人才领衔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采取校企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到施工、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带头实践锻炼;同时引进校外“双师型”教师(即外聘兼职教师)。选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懂得教育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辟专业建设有效途径。目前专业教师团队已有33位专兼职教师,其中,专职教师11人,占30%,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2人,占70%。

(二)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如何与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运行机制,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突破点。为此,我们制定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并做如下工作。

1.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权利,从制度上给予保障。

2.利用专业技术优势与合作,实施科技攻关、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实施互兼互聘。

4.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监控专业和课程建设。

5.定期召开一次校企座谈会:探讨专业建设;解决顶岗实习中合作教学管理问题;宣传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概况,发放职业教育理论文章,使企业了解、认同学校,支持职业教育。

(三)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与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先后建成实训室3个:《园林制图室》、《园林规划设计室》、《花卉装饰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场2个:《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中心》。在教师教学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群,目前已有51家校企合作企业,确保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带薪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为专业教学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构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及毕业生毕业班后的发展轨迹,建立并完善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共同方参与的“多元化、多维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及数字化评价系统,减少人为和操作失误,形成循环、动态、开放、不断完善的网上评价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与市场需求相接轨,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相接轨,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相接轨。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教学行政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监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质量。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工作任务要求引入教学内容评价;将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融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建立网上评价系统,将专业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公示于众,接受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的监督与评价,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唯,等.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

第2篇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线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切入点,以新疆园林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基于新疆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程序,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就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三段式指学生能力培养,分三阶段展开,即是第一阶段在校内培养绿化养护能力(实践教学与教学实习完成);第二阶段在合作企业的施工和设计项目中培养施工组织、设计能力(顶岗实习完成);第三阶段在预就业单位培养社会工作能力(预就业实习)。两联动指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广泛与企业合作,每个教学年度开始前向企业征召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项目,即企业施工项目等于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工程任务联动,实践教学时间随工期机动,第一二学期教学实习为主的时期为一期联动;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为二期联动;最终实现就业能力递进。

(二)“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在发展改革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成果,是综合行业工作程序,以园林工程项目工作全过程为载体,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规律而形成的。其中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约占总课时量的50%,技术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合计约占总课时量的50%。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约占技术技能教学课时的60%。

1.第一学期以理论学习为主,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第二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及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学期,根据季节以企业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加强技能学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时期,教学实习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及昌吉周边苗木生产企业基地等单位。结合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生产任务(项目)与课程内容的高度结合,实地技能学习和操练,通过1~2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将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的技能,能够承担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工作;而此时,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知识和技能又是学生3~6学期要学习的知识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教学实习即为第一阶段“联动一期”。

3.第三学期为专业及专业核心课学时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场、实训室完成初级训练。

4.第四学期主要为顶岗实习教学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外58家合作企业,使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具体岗位,完整地完成企业中的一个园林工程项目,进行技能学习、技能检验与行业实践。并且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所学技能相互融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5.第五学期为专业拓展课程阶段,充分凸显行业发展趋势和具体岗位要求。

6.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预就业实习阶段,确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这个时期为“联动二期”,也是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形成期。

二、以“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设计开发课程

(一)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入开展职业岗位调研,凝练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国家绿化工、花卉工、预算员、绘图员、施工员等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现工学结合、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

1.加强课程开发,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之上加大了各门课程的开发,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设计,按照每门课程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所处的环节设置相应的知识内容,根据真实工作过程设计相应的情景进行教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不脱节。

2.深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打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项目进阶式通道,以精品课程为支撑,合理划分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从基本技能逐步向核心技能提升的进阶式实践课程体系。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合并课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训教学时间,突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课程设置科学性、实用性、前沿性、综合性的统一,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园林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核心课程

依据企业调研及校园绿化、嘉禾新居绿化工程实施操作,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模式,对职业工作岗位学习领域的教学任务分析,由岗位群—主要岗位—典型任务—核心技能—核心课程—课程群,开发课程和核心课程。

1.岗位群。

园林植物生产管护岗位群、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群、园林规划设计岗位群;主要岗位是园林植物培育养护管理岗、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岗、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施工内业岗、景观设计岗。

2.核心技能。

园林植物分类识别技术、园林植物整形修剪技术、园林植物培育土肥水管理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育苗技术、施工放线、管网布设、大树移栽、识别工程设计图、常用工程材料识别、编制园林工程流水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网络图计划编制、园林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园林工程施工图工程量计算、园林工程各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编写、园林设计平面图绘制、园林施工图绘制。

3.核心课程。

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花卉栽培技术。

4.建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21门,其中,专业基础课10门,包括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制图、园林测量、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美、园林苗圃、园林植物学、园林文件撰写、园林建筑技等;专业核心课程7门,包括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专业拓展课程4门,包括园林法规与标准、插花与花卉装饰技术、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园林史;公共基础课程9门,包括英语、体育、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

三、“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条件

(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配备与建设

高职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创建与众不同的、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这就有赖于一支由学术人才、技术人才领衔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采取校企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到施工、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带头实践锻炼;同时引进校外“双师型”教师(即外聘兼职教师)。选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懂得教育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辟专业建设有效途径。目前专业教师团队已有33位专兼职教师,其中,专职教师11人,占30%,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2人,占70%。

(二)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如何与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运行机制,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突破点。为此,我们制定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并做如下工作。

1.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权利,从制度上给予保障。

2.利用专业技术优势与合作,实施科技攻关、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实施互兼互聘。

4.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监控专业和课程建设。

5.定期召开一次校企座谈会:探讨专业建设;解决顶岗实习中合作教学管理问题;宣传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概况,发放职业教育理论文章,使企业了解、认同学校,支持职业教育。

(三)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与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先后建成实训室3个:《园林制图室》、《园林规划设计室》、《花卉装饰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场2个:《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中心》。在教师教学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群,目前已有51家校企合作企业,确保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带薪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为专业教学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构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第3篇

关键词:应用型;园林专业;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9

Abstract: Through the training target, from professional post adapta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current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post ability, put forward by constructing a prominent occupation post ability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mprove post adaptabilit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roup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talent quality in occupation jobs as the core such measures, to cultivate practical garde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landscape industry.

Key words:application type;landscape architecture;occupation post;occupation ability

1 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现状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项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发展为风景园林事业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和要求,因此,园林行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近年随着园林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众多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园林专业朝着职业能力明显的应用型专业方向发展。

然而,园林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很多学校的园林专业在工程教育方面较弱,培养出的园林人才也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工程技术要求。目前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满足园林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

据统计,目前我国设置园林专业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和研究院有449个单位,开设的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点440多个、园林本科专业点284个。从目前情况来看,园林专业大都开办于原农业、林业方面专业具有优势的院系,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为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等以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为主的课程,使得学生主要从事具有园林绿化养护为主要职业特色的工作,不能满足园林行业对园林规划设计及工程施工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根据《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风景园林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主要包括园林工程招投标预决算、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园林工程(包括园林工程施工工艺、技术,如园路铺装、水景工程、假山石的构筑、园林水电等);而园林工程养护包括植物的培育、配置、修型、植物保护等,因此园林行业具有涉及面广、职业要求高等特色,这一行业需要大量具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养护管理职业能力的人才。因此,目前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已不能满足园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1]。

1.2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偏低,不能适应风景园林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目前,许多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力度不够大,特别是与企业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普及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的培养,从而降低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践过程。教学过程中“工学结合”的力度不够大,实训课的课程不能与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有些学生到毕业还没有接触到综合性的园林工程项目,导致无法适应从规划设计到施工最后到工程养护的完整园林工程项目的一系列过程,所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欠缺,导致不能适应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或者是园林工程养护等职业岗位的要求。

1.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够规范,人才培养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应用型园林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应把握“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将培养职业岗位明确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人才目标,建立健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行业共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许多学校在推广以园林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案例”教学[2],园林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实践教学的涉及面还不够广泛,特别是校企合作层面仅停留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建设方面,在工程项目、教育教学环境、师资、职业标准、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深度融入仍有待于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仍需大力推进、深度合作[2]。否则,人才培养机制会仅停留在制度层面,导致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2 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为实现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为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加紧培养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够从事创造性强、分工明确、岗位职业能力强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2.1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职业岗位明确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是社会的需求、行业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园林行业的蓬勃发展,园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职业要求也越来越明确。因此,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及发展需求可以培养能够从事规划设计与研究工作、有较好的园林艺术素养的园林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人才;或者培养懂得园林工程造价与招投标、园林施工管理及监理理论知识,能创造性地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的高级应用型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人才,以及能够综合运用园林专业知识对园林绿地进行养护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满足“社会行业需求,岗位要求”是应用型园林专业改革发展培养人才的目标。

2.2 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及应用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给学校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把学生培养成职业特色明显的实践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项目全程融入实践教学过程[3],提高园林专业人才在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绿地养护中的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3 提升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方式

3.1 构建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过程

在以园林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驱动下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学校企业联合培养”和“企业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4],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端应用型园林人才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的支撑、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是将项目放到校内“工程技术中心”运作,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作为平台,选派企业技术人员、教师担任项目负责人,组建从项目初期的设计到中期的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时期所需要的专业专长的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在相应的周期内完成项目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的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会,实现“做中学”,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能够获得从事完整的园林工程项目的职业技能锻炼。

二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的平台承接项目。校内建立的园林工程技术中心,一方面承接工程项目,另一方面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研究,使得项目的技术含量、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项目+工程技术中心”使得项目有平台、有环境、有师资、有标准,使学生能够持续获得工程项目的实践锻炼与科学研究机会,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5]。

三是将学生直接派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是培养高年级学生园林专业职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如高年级的“生产实习”(到设计院、园林工程公司等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广泛参与工程项目方案设计、施工组织管理、招投标工作,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等工作,为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具体过程如图1。

3.2 构建以园林职业岗位为目标,提升岗位适应能力的课程群的开发建设

根据学生的就业状况,目前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企业,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以及从事园林植物繁育、生产、养护的园林工程养护岗位工作。根据3个岗位的职业能力并按照国家执业资格、行业资格证书标准和园林行业规范的要求整合课程,明确各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这种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融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既要获得毕业证又要取得职业资格证),形成以“3 个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6],具体思路如图2。

3.3 构建以职业岗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以社会和行业需求、岗位(群)要求、教学诉求做为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为基础、工程教育为导向,针对“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养护”3个职业方向所对应的岗位群的发展目标,主要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园林建造师(造价师、预算员、监理工程师)、园林工程养护管理师(植物造景师)职业方向,确立典型工作任务及满足该工作任务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进行学习效果的持续评估,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培养[7],将“工程实践体系”贯穿于四年制的应用型园林专业的培养中,培养过程实施“4+2+1+1”的培养阶段(即4个学期进行园林专业认知训练,获得专业基本实践能力;2个学期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关课程设计及实践环节的训练,获得职业基本技能;1个学期校企联合以项目为驱动力,进行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职业能力;1个学期在校外园林企业为主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职业岗位的能力和创新适应能力),通过确定不同职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过程如图3,最后培养成为岗位特色明显、职业岗位能力强、能与市场无缝对接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

4 结 语

新时期,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提高实践技能培养。通过构建与园林工作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推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把园林职业能力素质教育贯穿于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样可以有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任职要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对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职业成功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是新时期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何云晓,雷平,龙艳萍.社会需求视角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析――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412-414.

[2] 边新丽.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3] 瞿志印.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8):3-5.

[4] 李俊英,周永斌,刘迪,等.园林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1(7):31-33.

[5] 张义勇,李艳萍,于海成.基于行业需求的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园艺系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 307-7 308.

第4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技术规范;行业标准;

作者简介:吴承照,教授,电子邮箱:wuchzhao@vip.sina.com;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作者简介:臧亭,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构建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是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行业各项标准得以发挥功能的保证。风景园林行业横向和纵向范围不断拓展、分工趋于细化,对风景园林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构建标准体系,理顺各标准之间的层级关系,进而对行业今后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指明方向,实现整个行业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使管理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我国风景园林标准化水平,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

1现代风景园林行业实践范畴

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呈现多样化和细分化的发展趋势。在服务对象方面,从为少数人服务拓展到为人类及其栖息的生态系统服务;在价值观方面,从较为单一的游憩审美价值取向拓展为生态和文化综合价值取向;在实践尺度方面,从中微观尺度拓展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观的全尺度。MichaelLaurie(1986)认为风景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应当包括景观评估和规划、场地规划、景观细部设计和城市设计四种实践类型。目前,我国对于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没有明确的界定,丁绍刚(2009)将风景园林行业实践分为规划、场地设计、要素设计、工程和管理五个部分,较为详实完整的概括了国内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从景观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因此,本文依据不同类型和尺度的实践对象将国内风景园林的实践范围划分为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场地规划设计、景观要素设计、工程与管理四个方面。

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主要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的景观规划,包括城乡与自然地。具体可划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乡村景观环境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旅游度假区规划等。

场地规划设计是结合场地特征,针对该项目方案的用途需求做出的综合性创作过程[1]。主要是对城市中的开放空间、附属绿地、道路进行的景观规划设计。具体包括城市设计、废弃地景观改造、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滨水区景观设计、古典园林及历史遗迹保护设计、宗教及纪念性景观设计、道路及附属绿地景观设计、康体游憩专类场地设计等。

景观要素设计是在各类场地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景观要素进行的更为详尽的设计。包括专项设计和具体设施的设计。具体可分为种植设计、环境设计、建筑与小品设计、游憩设施设计、服务设施设计等。

园林工程与管理主要负责园林的实际工程建设、建成后的管理与服务以及后期的维护与更新。具体表现为园林材料、园林工程技术、施工建设与管理、养护与管理、管理与服务等方面。

上述四个风景园林的实践方向同时也是从大区域的规划到具体的设计再到实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这四个方向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完整的风景园林实践范畴。

2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现状特征与问题

2.1研究现状

我国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卓国祥[2](1986)将城市规划视角下对环境噪声标准的研究延伸至风景区,结合杭州西湖实际案例,探讨风景旅游区环境噪声的允许标准,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各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内容和方法上的参考。从近30年的研究来看,风寒园林的标准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研究趋势。从研究的实际范畴来看,上世纪末对于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以对各项制定实施的标准进行说明为主。潘家莹[3](1994)和刘载芳等[4](1992)分别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公共绿地和城市绿地总量的数据来源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进行说明,以确保方法和数据的科学性。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已经逐步向规划设计方面拓展,包含评价、规划、设计、设施、工程图纸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从起初笼统的绿地绿化标准研究发展到现在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公路绿化、城市公园、园林标志等不同对象的标准制定与实施研究。袁振国[5](2001)结合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阐述《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标准对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细化的具体措施。殷云龙、王双生[6](2004)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以交通量为主要依据,结合土地资源和政策等制约因素,综合制定公路绿化建设标准的方法。王菊萍等[7](2010)从深圳公园建设与发展战略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制定深圳综合公园建设标准的相关建议,为今后综合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爱新觉罗毓宇[8](2012)通过分析风景园林标志系统设计中的解读,阐述了风景园林标志标准的应用对策。从研究的层级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制定各类风景园林地方性标准的必要性与建议[9]。在标准体系研究方面,周向频、任婷婷[10](2012)尝试从风景园林行业、工程制图标准2个领域着手,构建出风景园林制图标准体系。张凯旋[11](2007)对国际标准体系以及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风景园林的标准体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初步构建了我国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框架,该框架突出园林行业的纵向层次,对风景园林所涉及的众多领域(横向层次)关注不够,实际上不同领域由于其关注问题与内涵不同,相应标准要求也不相同。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目前风景园林行业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由此可见,我国下一阶段的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是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框架,依照这个框架逐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相关标准。

2.2标准制定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我国第一本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标准是1986年颁布实施的。早期标准主要有《动物园动物管理技术规程》(CJ12—1986)、《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CJ14—1986)、《城市容貌标准》(CJ16—1986)等。

根据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笔者对我国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部分地方标准进行筛选和归纳。上述两图分别显示的是自1986年我国第一部风景园林专业的标准颁布至今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相关标准逐年制定的情况。进入2000年后,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每年出台的标准数量较之前相比有显著增加。其中,图2显示的是国家级(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制定的情况1)。可以看出,国家级标准的出台数在2000年到2005年达到峰值,其后略有下降的趋势。而相较之下的地方级标准却发展迅猛,尤其是近五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地方标准的出台数量已明显高于国家级标准。从各类标准的制定情况(图3)来看,工程管理类的标准出台的时间早、数量大,其次是细部设计类。而景观规划类和场地设计类的标准虽然起步略晚、数量较少,每年出台的数量相对稳定。

2.3标准制定快更新慢

一般情况下,标准出台实施后每隔3-5年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审核以判断是否需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或重新制定。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目前的标准更新较为缓慢(图4),现行的217项标准中,更新过1次的标准有16项,更新过2次的标准有5项。

2.4园林工程与管理类标准多,规划设计类标准少

由于风景园林综合交叉的特点,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某些标准难以界定,因此风景园林标准的数量难以准确统计。截至2014年1月1日,我国共颁布涉及资源环境、规划设计、设施设备、工程技术、园林机械、植物、管理等风景园林相关标准159项,其中国家标准93项,行业标准66项2)。此外,现行的可查询到的地方标准有57项。

按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类型划分来看,园林工程与管理类的标准较多,而规划设计类的标准较少。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相对滞后,标准数量少,内容宽泛,远没有形成系列,加之更新缓慢,难以覆盖行业整体、指导具体操作。

2.5标准体系不健全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2003年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市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设部分》中在城镇建设部分对风景园林标准体系结构进行了归纳(图8)。该标准体系含有技术标准26项,分为城镇园林、风景名胜区、风景园林综合三个部分。该标准体系明确了风景园林涵盖领域,协调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标准与城市规划专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中相关标准的关系。但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标准归入城市规划标准体系,风景园林信息化建设标准归入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园林工程主体标准归入风景园林技术标准体系,不适用于构建完整系统的风景园林标准体系,加之近10年来风景园林专业实践领域不断拓展、专业分类更加细致化,使得该体系结构显得过于粗放。新的标准体系框架应当基于当前以及未来风景园林的实践范畴对其进行重新分类。

(1)标准所涵盖的范围不足

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风景园林现行标准所涉及的领域仅有21类(详见表3),而对2013年发表在《中国园林》和《风景园林》上的文章所涉及的实践范畴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中国园林》(2013年1-12期)共涉及45类,《风景园林》(双月刊2013年1-5期)共涉及31类,现有的标准无法满足整个风景园林实践的需要4)。因此,今后风景园林标准的编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应当是尽快建立各专业方向的标准。

(2)标准的种类过于单一

从现有的标准种类来看,规划设计类的标准类型过于单一。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标准为例,国内现行的标准仅有《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一项标准,其内容难以顾及整个规划设计内容。而国外发达国家涉及的有关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标准种类丰富、关系明确、各有特色。以美国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相关标准为例,其包含的标准种类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建设管理、从整体到专项、从国家到地方、从游憩到设施和安全等,使得标准内容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我国风景园林未来的标准编制工作的另一重点是尽快健全各系统下的各类标准。

2.6风景园林标准多头管理

我国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了我国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和各自的职责范围。以政府各级有关主管部门为管理机构,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检验机构和企业为依托机构,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性管理模式,是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的特征。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由企业、地方归口单位批准设立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特定领域或范围的标准化归口工作,包括跟踪对应世界主要标准化机构的标准化动向和我国的有关标准进程,受委托起草相应标准,解释、宣贯重要的技术标准,开展相应级别有关专业技术标准化的课题研究等。2009年5月2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关于成立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等10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复函》(国标委综合函[2009]30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全国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年10月16日,风景园林标委会在北京成立。主要负责城镇风景园林设施的分类、评定、保护、监测和管理(不含旅游服务)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

目前,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至今还没有出台或归口任何一部关于国内风景园林行业的标准。现有各类风景园林行业标准的归口单位主要有:国家交通运输部(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国家林业局(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住建部(建设部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建设部城镇建设技术标准、建设部给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建设部地产标准技术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国家水利部,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8)、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

3基于风景园林实践范畴的标准体系架构

3.1基于标准制定的风景园林分类系统

风景园林是一门结合了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科学,涉及的领域广泛、操作方法多样,其实践范畴的分类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标准的体系方面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与管理标准体系的实质是构建每项标准使用范围之间的关系。随着标准的使用范围的缩小,其内容也应当更加详实、更加具有针对性。风景园林按照实践范畴分为4个方向: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场地规划设计、景观要素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4个方向可再细分出24个类型,每个类型又可根据以下4种情况再进行细分:

(1)根据上一级对象不同构成元素划分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子系统之间差异较大的类型,如村镇景观与环境规划、宗教及纪念性景观设计等。

(2)根据不同资源属性划分

资源属性在风景园林的实践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场地中资源类型的不同、资源重要程度的差异通常也是操作者选择不同操作方法与流程的依据。如不同资源类型的风景名胜区、度假区和森林公园,不同资源的废弃地等。

(3)根据不同地域或气候特征划分

园林中的植被对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要求较高。风景园林中的建筑和人工环境也受到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的共同影响。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因此,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差异、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是分类的标准之一。

(4)根据特例或专项划分

这种划分方法适用于通用的管理或技术类别,需要在某些领域进行加强或特别说明时采取的划分方法。

3.2工程建设类标准体系结构

《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市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设部分》中将标准之间的关系抽象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三层关系,将标准的性质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层级上的划分,上层标准的内容包括了其以下各层标准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共性技术要求,并指导其下各层标准,共同成为综合标准的技术支撑。

这种划分的方法适用于所有工程建设类的标准体系结构。因此,根据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层级划分方法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范畴可以构建出风景园林标准体系的三维坐标系。

基础标准是指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的标准。如城市规划术语标准、建筑结构术语和符号标准等。

通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类标准化对象制订的覆盖面较大的共性标准。它可作为制订专用标准的依据。如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

专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或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延伸制订的专项标准。它的覆盖面一般不大。如某种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的要求和方法,某个范围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等。

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都是相对而言的。在某一层级的专业标准同时也是其下一层级的通用标准。

3.3国家级标准与地方级标准的结构关系

国家级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两大类。地方标准是在国家级别标准的基础之上,针对具体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更加详实的标准。整体而言,地方标准是国家级标准的专用标准,但同时,各地的地方级标准也应当自成系统(图11)。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的三层结构中,基础标准所包含的术语、制图和分类等方面的内容是制定后续各项通用和专用标准的基础,为了国家的统一管理以及为了便于风景园林行业的统一规范操作,笔者建议各地方不需要在国家级基础标准的基础之上再制定一套术语、制图或分类标准,地方标准编制的重点应当在于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通用和专用标准。

3.4风景园林各类型下标准的种类

一套完整的风景园林标准系统从范围上应当包含整个实践领域,从类型上来说应当囊括该范围下的各类操作,从内容上应当包括整个实践操作的流程。为了构建出完整的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框架,势必要探讨各标准结构所需包含的标准种类。

基础标准主要是对使用范围内的基本术语、类型、图纸等做出规定,因而基础标准一般分为术语标准、图形标准和分类标准三种类型。专用标准是针对通用标准而制定出的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更为具体的标准规范,因而较之通用标准,专用标准所应当包含的种类也较为灵活。在实践环节中,不同的对象与类型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风景园林类型所对应的通用标准所包含的种类各异。

(1)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在规划层面上通常的实践操作是对对象进行总体或详细规划。由于这一层级的研究对象尺度较大,资源种类丰富且对生态与环境考量较多,应当制定出有关的环境与资源的评估、评价标准。此外,对于这类规模较大的场地,某些要素的系统规划对于其风貌、管理与服务上的统一协调也是必要的,如游径规划、游憩规划、设施规划等标准。因此,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范畴下的标准应当包含:环境或资源评价标准、总体规划标准、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准、修建性详细规划标准、游径规划标准、游憩规划标准、各类设施规划标准等。

(2)场地规划设计

这一层级的操作内容较上一类型更为具体,并且与人类活动更加密切相关,因此,除了制定出各自规划设计的标准外,游憩规划设计、各类设施规划设计以及景观风貌、安全和无障碍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也是标准编制的方向。此外,对于某些特殊对象如废弃地、古迹等,对其场地本身环境和资源的评估和分类标准以及后期的管理维护方面也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

(3)景观要素设计

细部设计的对象通常较为明确,因此一般情况下编制出各自的设计规范即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经济、低碳、乡土、智能、安全的设计是此类型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景观要素设计尤其是硬件设施类,标准化、产品化是其发展的方向。

(4)园林工程与管理

在园林工程方面,除了通用的施工建设、安全操作等方面的规范外,对于特殊地质、建筑、环境等对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编制规范。在后期的维护、管理和服务方面,除了制定出通用的管理维护措施标准、园林质量评定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外,对于重点对象如保护地和古城古迹的管理者的操作规程,公园等的质量监管工作,风景区和度假区的服务管理等,可编制专门的管理标准。

3.5风景园林现行标准体系结构与差距

风景园林的分类是标准分类的依据;工程建设标准结构和国家与地方的标准关系共同构建出标准的层级框架;依据不同对象的实际操作内容确定了各层级下标准所应当包含的种类。依据上述分类和层级关系构建出风景园林的现状标准体系,从中可以发现我国风景园林现行标准体系的差距(表3,表4,与表2可以做对应分析)。将表3、表4与表2进行对应分析可发现,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现有的标准涉及的实践范畴不全,对于设施产品、材料、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较多,而对于行业主体的规划设计类的标准存在大量空白。同时,现有的标准不够深入,大量缺乏针对具体对象的专用标准。由于国家级标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各级地方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各项标准而自行编制国家级空白的标准类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帮助地方各项标准得以系统化运作,但也存在着各地地方级标准雷同,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建议逐步完善国家级标准,具体化、特色化地方标准内容。

第5篇

【关键词】咸宁经济 课程体系和目标 教学策略

目前咸宁作为全国首批五个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之一,致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此,新形势下的咸宁地区迫切需要园林行业英语人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咸宁市唯一一所地方高职院校是以服务咸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宗旨,其特色在于如何为咸宁经济建设服务。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咸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2011年9月开始在我院生物工程系相关专业开设了园林行业英语。

一、良好的咸宁市园林产业发展趋势

作为中华桂花之乡,温泉之乡的咸宁, 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特别是园林绿化建设, 走在了湖北省前列。咸宁市委、市政府在2004年根据咸宁的自然环境特点决定把咸宁建设为山水园林城市。随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推进,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独具魅力、生态宜居的园林城市, 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二、培养符合咸宁经济发展特色的园林行业英语人才

咸宁市是湖北省“两圈一带”战略的重点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成员同时咸宁作为武汉的“后花园”,主动对接中心城市,借势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创建园林城市。咸宁温泉国际文化旅游节揭开了咸宁旅游发展的新篇章,对咸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具有英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高、更多。咸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具有英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高、更多。

1. 以咸宁地区经济为导向,构建园林行业英语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的要求: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因此,高职园林行业英语人才的培养就应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相结合,积极及时开设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迫切需要的课程,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市场进行理性定位,培养具备园林专业知识的应用型英语人才。为此,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咸宁经济发展需求和特色,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现代园林行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立足咸宁及武汉城市圈,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现代园林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其课程培养目标有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800-1200个有关园林专业英语单词和词汇,提升学生阅读国内外园林专业英语文献的能力,能够借组词典等阅读国外最新园林专业英文资料 。

(2)能力目标,在掌握英文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了解园林与设计、艺术、文化、科学等之间的辩证关系,运用较强的英语技能,紧跟国内外园林行业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园林行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园林业务交际能力。

(3)素质目标,学生要爱岗敬业,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的基本职业道德和素质,熟悉国内外各地的园林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协调能力和发展视野。

2. 以咸宁经济为导向,调整园林行业英语教学策略

(1) .教学方法 园林专业英语的教学应紧密结合园林专业的特点,根据课程重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专业课程;一方面要促进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记忆和课文的学习。

A 扩充词汇量、提高翻译技巧

作为旅游生态新城咸宁的园林行业应与国际接轨,城市旅游风景区需要采用英文标注;还有园林规划设计的说明书和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操作说明基本上全部是英语。

B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由于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在进行园林专业英语讲解时,授课方法应有更多的灵活性,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讲授园林规划设计课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到园林实训基地,对照实物复习其汉语名称,然后再学习其专业英语词汇;根据仪器设备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行翻译解释。

C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针对专业英语课时较少,教学时间分散的特点向学生提供一些园林介绍的英文说明让学生进行翻译。

(2) 课程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创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充分体现实际工作过程,按照园林设的实际工作过程,将分散各岗位的知识进行整合与序化,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的高度融合。

A实境教学 教师在讲授园林行业英语时要尽可能地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真实的工作环境设计教学实境。

B小组作业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根据教学任务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发挥团队优势完成本次课堂园林行业英语的小组作业。布置作业后由小组长分配任务,发挥个人力量和团队优势。

C 项目考核 学习情境结束以后,针对本学习情境所学内容,设计训练情境,进行实训项目考核。

D 工学结合 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深化了园林行业英语的理论认识,强化了园林行业英语技能的训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咸宁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园林行业英语教育应秉承营造多元文化氛围,把对学生学习园林行业英语的指导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为咸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备过硬的园林行业英语知识高素质复合型的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5,(08).

[2]吴明 张德炎 构建咸宁城市大园林之我见[J]《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

第6篇

关键词:城市绿化;环境产业;发展趋势;经济;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产业,年产值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城市经济中不可替代的、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园林绿化是与该城市的历史发展、经济状况、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如何壮大和发展园林绿化经济已成为园林绿化行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经济管理有机结合,将创造出一条新的经济发展道路。

一、园林绿化经济概述及发展背景

园林绿化经济包含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的内容。所谓广义上的园林绿化经济,是指在园林绿化活动全部过程中即从设计、施工到绿地建成过程中的所有的经济现象。除了园林设计和绿化施工以外,还包括园林绿地所具有的物质生产功能。狭义上的园林绿化经济特指的是在绿地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广义上的园林绿化经济,绿地作为产品具有典型的公共属性和正外部性,狭义上的园林绿地经济则遵循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

目前国际上已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城市必须与自然共存”。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就是城市中的自然空间。现代园林价值观的转变首先是由部分人的需要向人类共同需要转变,园林所创造的综合效益为广大社会公众所共享;由仅供观赏、娱乐的单一价值趋向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元价值转变;园林体制上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初步形成了社会办园林,园林社会化的格局。由院墙里的封闭式园林走向街道、走向广场、走向市区和郊外。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来看,城区绿地和城市周边绿色植被所产生的新鲜空气和城区污浊空气形成气流交换,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园林发展的好坏不仅标志着城市的活力和文明,同时派生出旅游业和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等多种经济效益,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建设同步,就城市的发展而言,园林至关重要,城市环境的好坏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状况。

二、园林绿化经济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增长很快,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提高了9.14、9.58、8.95个百分点,都接近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这个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全民环境觉悟的提高,增强了绿化祖国的自觉性;国家法律、法规,把绿化建设列为各级政府的职责,并且规定为各行各业以及公民的义务;在城乡建设中,把绿化列为必须同步进行的建设项目之一。总的来说,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绿化事业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

在绿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测算,在城市绿地中,公共绿地占15.8%~16.95%,公园占9.8%~10.1%,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61.19%~62.82%。苗圃占城市绿地的3.67%,其中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40.58%~59.16%。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热潮持续升温,城市绿化经济渗透到城市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城市的管理、规划者通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绿化建设。虽然投入大,但是园林绿化产业的产出将大大超过投资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能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城市形象以及居住条件,造福人民,还可以带动其它相关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它本身的经济价值以及对其他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园林绿化经济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绿化业的经营领域已经向市内外、省内外、国外开拓。

三、关于发展城市绿化经济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城市绿化事业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要改变城市绿化的传统观念,坚持科学绿化、可持续发展。

1.统筹发展,科学规划。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出发,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布置大型生态绿化,科学地配置植物群落,将规划设计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维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污染。同时,还可以将园林规划设计与当地的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经济节约。

2.提高园林绿化行业自身水平。提高园林绿化行业的整体水平,必须要切实提高设计师、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园林绿化产业中的生产活动真正凝聚有创造力和附加值。同时,在园林设计中应加快对新技术的采用以及推广,使得方案设计与施工图出图实现无缝接轨。

3.健全园林绿化行业的行业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园林绿化经济主体是企业。对园林绿化行业的管理,要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制定必要的标准化行业章程、严格资质审查、提高监理水平及监督质量等多种手段来加强行业自律、减少恶性竞争、保障施工质量。

4.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普及树木花草种养知识,以提高其认识,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5.加强园林绿化企业自身建设。园林绿化企业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城市园林景区的规划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建设、养护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操作行为,不断提高施工养护管理水平。

四、结语

总之,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做统领,努力探索、积极借鉴先进的园林理念以及园林绿化方法。今后,应注意加强维护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调整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协调城市园林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使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依靠园林绿化产生效益必须有专业技术作为保障,运用相应的产业政策,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引导市场的规范运行,把城市园林绿化的经营管理活动纳入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的轨道之中。

参考文献:

[1]张祥平.园林经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管怀庆.对城市园林经济发展创新机制与途径的探讨[J].园林工程,2007(01).

[3]左美丽.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趋势[J].山西林业,2008(03)..

第7篇

关键词 规模化苗圃;规划设计;苗圃建设;北京

中图分类号 TU986;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70-03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geographical advantages,Xibaita large-scale nursery of Beijing Anhai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LTD determined planning and design concept and construction program. Afte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Xibaita large-scale nursery had functions of seedling production and sightseeing leisure,and it ha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large-scale nursery in Beijing Area.

Key words large-scale nursery;planning and design;construction of nursery;Beijing

苗圃是林木种苗的培育基地,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实施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建设,是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北京生态建设水平、增加林木绿量、做大做强林木种苗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北京安海之弋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西白塔基地规模化苗圃(以下简称北京安海西白塔苗圃)为例,从建设背景、项目概况、规划设计、主题定位与特色、建设过程等方面对北京地区规模化苗圃建设进行了探索。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该苗圃形成了集苗木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规模化苗圃,对北京地区规模化苗圃的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建设背景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刺激、拉动了园林苗圃产业的迅速膨胀[1]。政府加大投入园林绿化建设的资金,给苗木经营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促使大批行业外人士加入园林行业[2]。当前北京市苗圃建设还存在规模化苗圃数量不足、集约化程度不高、苗木结构不够合理、大规格苗木自给率低、产业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很难满足生态建设的需求。随着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和农村“新三起来”政策的实施,为北京市规模化苗圃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 项目概况

北京安海西白塔苗圃是2015年建设的新型规模化苗圃,地点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西白塔村,占地面积44.69 hm2。乡村公路环绕苗圃,苗圃东侧为白大路,南侧为西东路,西北侧为青礼路,白塔路自西向东穿过项目区域。苗圃建设地点距离安定镇政府2 km,京台高速3 km,京开高速瓜乡桥出口15 km,交通便利。苗圃土地为农用地,无建设用地,苗圃建设以前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土壤肥沃,适合苗木生产。苗圃范围内已经有7眼水井和2台80 kV变压器,能够满足苗圃用水用电需求。苗圃经营期限为2014―2028年,总投资为9 530.18万元,首年投资为1 502.48万元。

该苗圃地处华北地层区,是永定河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土地连片,为黏质砂壤和砂质黏壤组成的两合土,海拔在22~24 m之间。地质较为稳定,无明显工程地质病害,地形开阔。该苗圃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天干爽,冬季较为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温度为12 ℃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2 800 h,多年平均降水量500 mm,以降雨为主。全年农田蒸发量约为870 mm,远远超过降水量。年平均无霜期为181 d。全年以东北风和西南风为主导,夏季以东北风、西南风为主,冬季宜北风、西北风为主,平均风速2.6 m/s。

3 苗圃规划设计

该苗圃规划依据《北京市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建设规范》《关于加快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坚持在政府的引导下,规模化发展苗圃和调整种植结构、平原造林、农民就业相结合,优化发展区域,提高土地的价值效益。苗圃规划从苗圃生产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生态系统与景观生态学原理,发挥当地自然和地理优势[3]。苗圃场地应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而较肥沃的地区[4]。

规划设计目标是建成一个集苗木生产、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规模化苗圃,在苗木生产的同时,开发休闲观光功能,增加平原地区林木绿地面积,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也为北京市民提供休闲观光的生态景观区,详见图1。

4 苗圃定位与特色

面对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苗圃规划必须有自己的定位与特色[5]。该苗圃为了满足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和该公司园林绿化施工工程对精品苗的需求,将苗圃定位为综合性苗圃,种植的苗木品种较多,以精品苗、大规格苗木为培育目标。在满足该公司苗木需求的前提下,其余苗木面向市场,市场销售采用“网络化、品牌化、周年化”的销售模式,为北京市及周边省市提供绿化造林工程常用树种。

近年来,彩叶树种以其独特的表现已成为绿化苗木中非常突出的亮点[6]。该苗圃栽植苗木逾6万株,以园林绿化精品苗木为主打品牌,海棠和碧桃为特色树木,坚持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以“苗木精品化、管理机械化、生产节约化、成品苗容器化、销售网络化、树种专业化”为工作核心,力求将苗圃建设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规模化苗圃,为城市的绿化贡献微薄之力。苗木精品化是指苗木生产以苗木规格大、树形优美、规格一致、无病虫害为培育目标。管理机械化是苗圃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农林行业人员短缺,人工费不断上涨,机械化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节约化园林是我国一直提倡的园林理念,目前水资源、土地资源严重短缺,生产节约化才能实现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成品苗容器化能够延长苗木栽植时间,容器苗移栽成活率高,缓苗期短,可以缩短育苗周期,而且容器苗适合机械化作业,有利于园林施工。销售网络化是指在传统销售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向消费者展示丰富生动的产品信息和相关资料,不受场地限制,与顾客的沟通方便而高效。树种专业化是指特色树种专业化水平高,该苗圃将碧桃、海棠作为特色树种,其品种丰富、花色齐全、品质优良。

5 苗圃建设过程

苗圃建设的准备工作从2014年10月开始,签订用地合同、编制建设实施方案,初审通过后签订规模化苗圃经营管理合同,2015年3月开始动工,7月完成当年工作,并通过北京市园林局验收。苗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平整场地、定点放线、苗木栽植、道路工程、排灌工程、附属设施建设等。

5.1 平整场地

苗圃的平整场地工作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去除杂物、施肥、翻耕、耙平。苗圃地上存在部分农作物秸秆和老桃树,地坪下存在部分渣土,需组织土方队伍,进行清理。现场垃圾需集中清运至垃圾填埋场。施肥时有机肥必须经过腐熟,该苗圃用腐熟牛粪(施用量90 m3/hm2)作有机肥。施肥后进行翻耕,翻埋的肥料可调整养分的垂直分布;此外,将杂草种子、地下根茎、病菌孢子、害虫卵块等埋入深土层,抑制其生长繁育。耙地是翻耕后用整地耙平整土地的作业,有破碎土块、疏松表土、保水、提高地温、平整地面、掩埋肥料和根茬、灭草等作用。

5.2 定点放线

根据施总工平面图,以测绘公司提供的坐标控点为依据,用全站仪对整个场地布设方格网,方格网间距为20 m×20 m,打好控制桩并做好保护。放线时每隔100、200、300 m间均进行控制校核,避免20 m网格的累积误差。打好控制桩后,用100 m绳分别连接各个控制桩,用白灰粉弹好白灰线(对角线不弹白灰线),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内种植苗木的株行距不同,分别进行细部方格网的放线工作,弹出白灰线找出交汇点,即为此处苗木的种植穴位置,区域外部分多余灰线及时进行清除。根据测绘公司提供的基准点,在建筑物周边引测出建筑物的标高控制基准点,以此控制标高并相互进行复核,在测水准点的过程中要进行闭合验算,最后平差。

5.3 苗木采购与栽植

公司选派苗圃管理经验丰富、具有水电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苗圃项目的负责人,并直接驻现场抓技术、进度。选择有施工过大型苗圃项目的施工队伍组成作业小组,承担苗圃施工任务。苗木种植面积37.63 hm2,以绿化造林主要树种为种植对象,苗木数量66 835株。其中乔木占地33.98 hm2,占种植面积的90.30%,常绿乔木3个树种共7 684株,分别是油松、白皮松、桧柏,种植高度1 m以上;落叶乔木21个树种,胸径2~6 cm不等,以国槐、白蜡、栾树为主的乡土树种共24 765株,金叶榆、金枝国槐、金叶国槐、金叶复叶槭、银白槭、美国红枫等彩叶树共24 064株,其余树种3 872株。灌木5个树种,分别为碧桃、海棠、榆叶梅、紫叶矮樱、连翘,共6 450株。

从苗木采购、号苗、起苗、包装、运输、卸车、散苗、栽植、养护管理各方面紧抓质量关,确保苗圃建设质量。

5.3.1 苗木采购。苗木质量好坏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因素,为了保证树木成活,提高绿化效果,由苗圃总经理和技术人员到山东、河南、甘肃、山西、陕西等地实地考察,观察苗木的冬态、春态、夏态,精心挑选优质苗木。苗木采购按照就近、质优、价廉和公开的原则进行,优先采购林木良种,认真考察种苗供货方的信誉和资质。苗木种类、品种名称及规格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购,严禁使用带有病虫害的苗木。野生苗和山地苗应经北京市苗圃养护培育3年以上,在适应本地环境并且生长发育正常时才能选用。选定的苗木,要在树干上做出明显标记(涂色、栓绳、挂牌等),以免出错,并多标一部分树备用。

5.3.2 起苗、包装及运输。起苗、包装、运输过程要排专人监管,确保苗木质量。起苗要求即时,起苗后要立即包装、运输,不可在原地随意散放。根或土球规格要符合起苗要求。带土球起苗时要准备好合适的蒲包、草绳等包装材料。裸根苗木的起苗要注意随起苗随假植,将植株老根、烂根剪除,裸根沾上泥浆,再用湿草或草袋包裹。装车要即时,当天不能装运的苗木要在现场假植。土球苗木装车时,将土球朝向车头方向,树冠朝向车尾方向。裸根乔木长途运输时,应保持根系湿润,可洒水保墒。苗木运输量应根据现场栽植量确定,运输吊装苗木的机具和车辆的工作吨位,必须满足苗木吊装、运输的需要,并应制订相应的安全操作措施。裸根苗木运到现场后如不能及时栽完,应及时假植。带土球苗木当日不能种植时,应适当地喷水保持土球湿润。

5.3.3 苗木卸车、散苗。苗木装卸车应轻提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和造成散球。卸车时规格较小的苗木可以采用人工直接卸车;对于卸车较困难的苗木,可用木质或钢质滑板等辅助工具将苗木从车上滑下来;对于规格较大的苗木一般采用吊车卸车。严禁用钢丝绳直接吊树干或土球。土球苗一般应采用2点吊卸法,即同时吊土球和树干,以土球为主要着力点。裸根苗则根据苗木的大小采用2点或单点吊树干的吊卸方法,吊装带与树干之间铺设软垫,以防损伤树皮。将苗木卸车后人工搬运或用小型运输工具运至种植穴边缘,散苗过程中要求做到轻拿轻放。

5.3.4 苗木栽植。栽植前,苗木应该进行修剪,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分的散发,保证树势平衡及树木成活率。裸根苗木栽植时应将种植穴底填土呈半圆土堆,放入苗木后应将根部舒展、铺平,不得窝根,填土至1/3时,将树干向上提动,但不得错位,使根与土壤密接,分层踏实,再将土填至地平。栽植土球苗木,必须踏实穴底土层,而后置入种植穴,随填土分层夯实。苗木入穴定位后,应拆除并取出全部包装物。土球松散的,腰绳以下可以不拆除,腰绳以上部分应解开取出;取出包装物困难的,应将包装物压至穴的底部,填土踏实。苗圃设计最小株行距为2.5 m×2.7 m,该株行距的设计是根据机械设备型号、尺寸量身定制,可以大幅度提高机械作业效率。该株行距方便使用旋耕机进行机械除草,比人工除草效率提高2.5倍。

5.3.5 苗木养护管理。苗木栽植后要加强养护管理,该苗圃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养护小组,实行组长责任制,对苗木进行养护管理,确保苗木质量。养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灌溉、排水、中耕除草、施肥、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防风防寒、支撑固定等。

苗圃技术人员要掌握不同树种的检疫病虫害防治方法,做好美国白娥、白蜡窄吉丁、桑天牛、榆兰叶甲、红蜘蛛、松梢螟、松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了培育树干笔直、树形优美的精品苗木,苗圃对金叶复叶槭、元宝枫、美国红枫等树种做钢管支撑,镀锌钢管埋入地下50 cm,镀锌钢管地上部分高2 m,在1.5 m处用油丝绳固定,每10株树拉1条钢丝,使一排树保持直立。图2为北京安海西白塔苗圃苗木养护期照片。

5.4 道路工程

苗圃道路规划根据地形、现有道路、功能需求、机械化需求进行设计,道路互相贯通,形成苗圃道路系统。按道路使用性质分为主路和支路,主路沿区级道路青礼路展开,作为主要游览、生产管理路线,宽度6 m。支路与主路垂直,支路宽度4 m。

5.5 排灌工程

为了节约用水,苗圃内浇水采用滴灌灌溉与管道灌溉相结合的方式,管材采用UPVC给水管Φ110,间隔50 m设置1个出水口,用快速取水阀取水。灌溉系统的主管与支管均埋入地下,深度以不影响机械化耕作为度,开关设在地端方便使用。给水管在连接完成后,在管道还没有回填土以前,要进行水压试验,在试验合格后对管线进行隐蔽。

排水工程采用地表自然下渗、明沟、暗管相结合的方式。该苗圃排水走向为北高南低,青礼路东侧为东高西低,青礼路西侧为西高东低。青礼路两侧现状排渠上口宽6 m,下口宽2 m,作为项目主排渠。靠近青礼路两侧的地块铺设直径300 mm的过路水泥管,通过暗管向青礼路主排渠排水,避免占用耕地。西东路两侧排渠上口宽4 m,下口宽1 m,作为南部地块主要的排渠。苗圃新建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主路两侧设置大排水沟,支路一侧设中排水沟。

5.6 附属设施建设

苗圃附属设施建设包括硬化广场、管理与办公用房、围栏等。苗圃硬化广场占地面积312 m2,提供休闲场地,设置休憩设施,供游人使用。管理与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档案室、标本室、实验室以及食堂、宿舍、卫生间,还有存放工具、材料、机械的仓库,占地面积437 m2。沿苗圃设置围栏,围栏高度1.8 m,长度4 022 m。

该规模化苗圃项目申请北京市农机补贴328.90万元,用于购买苗圃相关机械设备和仪器。采购的主要设备包括纯水处理设备、滴灌系统、容器苗育苗设备、旋耕机、高射程喷雾机、打药机、移树机、挖坑机等。随着机械设备的投入,苗圃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步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生产。

6 结语

苗圃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基础,对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规模化苗圃是苗圃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通过规模化苗圃的建设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北京市苗木品质,对苗木规模化生产起到示范推动的作用。但是,在规模化苗圃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苗圃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今后苗圃管理中,要增加科技含量,开发、利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生产水平;加强精品苗木培育,避免出现树干不直、规格不整齐的现象;加强苗木日常观测,增加苗木试验,培育新优品种;加强网络宣传、通过多种媒体进行推广,使品牌更加响亮[7]。

7 参考文献

[1] 王苏龙.浅谈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J].山西林业,2007(5):12-13.

[2] 黄国学.北方园林苗圃现状及发展趋势[J].辽宁林业科技,2012(2):43-45.

[3] 杜湘萍,何勋,徐京萍.生态观光苗圃规划探析:以绿行生态观光苗圃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198-199.

[4] 韩玉林.现代化园林苗圃建设需重视解决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53-154.

[5] 吉孝君.论城郊近区苗圃规划[J].绿色科技,2015(8):150.

第8篇

关键词:苗木生产;问题;苗木繁育

Abstract: China's landscape nursery stock industry has encountered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showing the ongoing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sunrise industry" and "Sunshine Project", bu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outstanding issues.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oduction of nursery stock to put forward their own proposals and views, with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production of nursery stock; problem; seedling breeding.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和对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园林绿化苗木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成了“朝阳产业”和“阳光工程”, 但仍存在着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缺少品牌优势、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2. 苗木生产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园林绿化建设是以植物为主要材料。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园林绿化资源相协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苗木生产,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2)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

苗圃等生产性绿地同其他城市绿地系统可产生的生态效益及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举足轻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符合城市发展及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长远利益。

(3)可引导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干预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中大量应用单一的绿化品种,从而导致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甚至丧失。目前,我国各城市在城市绿化中都非常注重增加物种多样性,2011年春季,北京绿化栽植树木品种达100多个,比往年多出20余个。上海从20世纪90年代起贯彻生物多样性原则,每年在城市绿地增加近百个植物品种的应用,工作已经初显成效。

3 苗木生产中的问题

(1)林木良种化建设基础薄弱,后劲不足

一是育苗生产常规树种数量过剩,新优品种仍不能满足生态林业、城市绿化建设需要。造林树种相对单一,造成部分地方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重廉价,轻品质;重成活,轻优质乡土树种和商品用材林树种的培育、使用和未来林分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现象。二是种子生产主要造林树种仍有缺口。一些地方热衷于上项目、争资金,基本没有考虑如何科学合理配置林种树种结构。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滞后,促进林木良种化建设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2)品种大小异同、结构不合理

由于苗木经营门槛低,效益较高,一些农民留用部分土地来繁育苗木,但这些苗木生产者缺乏系统、长远规划的生产,盲目跟风,市场上什么炒的火就种什么,没有考虑到苗木生产的滞后性,苗木品种的雷同导致了价格战。由于市场希望园林绿化带来最快的效率,力求立竿见影,导致大规模苗木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上稍有空缺,但能够供需平衡。因此,现阶段不应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应注重苗木种植结构的调整。

(3)管理粗放、苗木质量低

近几年加入种苗行业的新手越来越多,为了节约人力管理费用,苗木生产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管理,大多数不懂园林苗圃学,不会经营管理苗木,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更不甚了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由于在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导致苗木在质量上低下。

4. 苗木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有选择的发展新品种

当今苗木市场出现混乱现象,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首先要善于引导市场,减少不必要的生产。其次要注重同质化生产,免得一窝蜂式的种植。最后,注重市场动态,加快苗木市场流动。所以,基于此,就需要我们的支付部门起到有效的管理和引导作用,给生产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引导整个市场走向正途,减少苗木生产者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未来的绿化市场,品种的选择应适于本地生长的乡土乔木,如新疆杨、河北杨、柳树、国槐、臭椿、柽柳、紫穗槐、沙枣等。

(2)提高苗木繁育质量

苗木在市场上获得立足之地必须提高苗木的繁育质量,获得高品质苗木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苗木生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机的心理不可取,从种子处理、播种、苗木病虫害管理、修剪等田间工作每一步环节都要精心做好,提升苗木品质就是要不断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种植模式,确立规范化生产经营思路。以目标定生产,规划出合理的密度,并采取精细化管理,提升苗木品质是硬道理,只有坚定这一3点才有可能在多变的苗市中赢得机会。

(3)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苗木生产方式转变

强化品牌战略,突出地方特色,以大中型苗木公司为龙头,个体苗木场和苗农为主力军,苗木合作社和经纪人为产业与市场纽带,整和资源,提升苗木产业整体实力。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花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合作与交流,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产业提升,促进由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要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经纪人+农户”或“公司+农户”等模式提高苗木龙头企业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特别要充分发挥当地苗木经营企业、园林工程施工企业的作用。

(4)提高苗木基地的质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苗木基地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苗木产品的质量,并将影响苗木生产质量整体发展水平。

第一,建立苗木种植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技术标准流程,制定符合本区域特点的、适用的种植标准,从根本上改善苗木种植品种的低质量、重数量,低价格、高费用的被动局面,把效益农业的根本问题解决好。第二,实现区域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示范推广基地的引导作用,使其真正成为良种引进、选育、技术推广与培训的中心。

(5)注重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第一,注重技术创新,增加科技投入,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苗木科研立项,组织技术难题攻关,包括引进新树种,驯化开发野生花卉苗木资源,选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创造新方法、总结新技术。第二,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对己成熟的技术如容器育苗和介质栽培技术等,积极进行引进和推广应用。积极开发佛手、桂花、银杏等品种的精、深加工,充分发挥其观赏树和原料树种的功用,延长产业链,提升商品性,增加附加值。

(6)调整苗木结构,以培育大规模苗木为突破口

以苗木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加强规划,巩固、发展和强化产业带的品牌、规模、特色优势,重在质量提升,忌盲目扩大规模。在目前小规格苗木基木饱和的情况下,培育大规格的苗木己成为提升绿化苗产业水平,占领市场的突破口。由于近年来城市绿化率的提高,大规格、成品苗木需求剧增,当前的成品苗木生产量与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缺口,尤其是常绿树种,行道树的主要品种需求量更大。而苗木生产需要一定的周期,乔木品种的正常生产周期较长,速生树种一般为3-4年,常绿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一般为5-10年,绿篱灌木品种生产周期一般也要2-3年,整形苗木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大规模苗木的成品率与生长势,对大田苗木管理的技术、措施等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根据一般园林绿化苗木生产调查乔木胸径4cm以上、灌木冠幅30cm以上的成品苗木仅占苗圃总存苗量的20%左右。因此,目前应该选择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进行集约化栽培并培育大苗。

参考文献:

[1] 薛晓蕾.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科技风. 2009(15):114-118.

[2] 李英杰.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1):105-109.

[3] 林春奎,陈立民.园林苗圃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吉林蔬菜. 2011(04):134-136.

第9篇

关键词:景观园林;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的相关概念的阐述

景观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是依据生态学原理以及美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具体的景观的主要结构以及形态进行相关的配置工作与布局工作的整体过程,与此同时它还包含对相应的视觉景观的建造。景观园林设计课程也能够被称为景观建筑学,在进行相关的建筑设计或者规划的设计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周围的其它的环境要素进行综合地考虑以及设计,最终能够使得建筑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一种相互呼应的关系,并且能够让整体效果看起来更加和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的整体艺术价值。景观园林设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建造一个风景如画、环境轻松舒适以及优雅文明的游玩场所。

1、如果从居民的精神生活需要以及要求的角度来讲,景观园林就是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并且景观园林在人们进行日常生活以及正常工作的过程中,总是扮演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及要求的重要角色。

2、如果从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及要求来讲,景观园林是一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实景的相应的福利事业,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在生活以及工作之后的休憩、游玩以及娱乐等等相关的物质生活的需要,所以景观园林对于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现状

(一)未正确认识景观园林

当前一些城市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以及在观念上仍停留在传统阶段,使得这些城市对园林景观园林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方面这些城市虽然意识到景观园林对城市发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却没有意识到景观园林的实际作用及其在城市环境保护中占有的重要比重,导致景观园林难以发挥真正作用。

另一方面在设计景观园林时,这些城市往往将绿化工作摆在次要位置,一味要求园林设计的大气化,既没有重视绿地可为城市带来的生态效益,也没有从市民的实际角度出发,只是盲目追求着即时利益而没有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对城市的绿化普及造成不良影响。

(二)设计方案未能切合实际

部分园林设计师的设计初看之下没有丝毫问题,然而一旦真正实施起来,就会发现施工难度极大。即便向设计师进行询问也只能得到含糊回答,无法解决问题,最后不是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就是将方案搁置,致使园林工程半途而废。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没有端正态度,既不顾及园林的环境条件,也没有考虑施工单位的实际能力,甚至对于园林布局的合理性都未多加思虑,盲目将诸多景观融入设计方案中,追求创新设计。二是由于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工作时态度敷衍,没有正确对待景观园林设计项目,也未核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三、中国园林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林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自1992年建设部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和2001年国务院召开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园林行业标准化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存在标准化程度很低、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系统性不完善、标准体系总体发展不平衡、标龄过长、技术含量低等一系列问题。

(二)缺乏专业化的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

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为政府、市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园林企业的发展要依赖整个行业的进步。我国有待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化的园林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帮助园林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缺乏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效益的系统研究

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园林行业的前景息息相关。园林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疆域约束,具有普遍性等特点。但是目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在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状况,多数单位对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中国园林行业应从法制和管理上推行绿化环境效益的评价、计量,以便比较具体地反映绿化的经济效益,这是确立园林行业的作用、地位捉进园林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种长期、反复的工作,园林绿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园林景观的完成,只有高质量、高管理的园林养护,园林景观才能逐渐的形成与完美。

四、城市景观园林发展趋势

(一)强调景观园林设计的可持续性

一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以原本的城市景观园林设计规划作为主要依据,最大程度减少人工水的用量,并充分利用天然的水资源,使景观园林与当地植物相结合,完善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完整性,进而实现园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园林设计中融入新颖的生态理念,在城市建设之外适当结合自然进行设计,通过在设计中体现生态与自然的美,从而促进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发展。

三是在园林设计中增加生态原则,如此既能补充地下水资源,又能起到节约用水,利于新兴能源使用的作用,对促进城市生态系统恢复及避免该系统再次受损有着重要意义。

上述3个园林设计要点不但可对景观园林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效果,还使设计朝向生态美学、价值观、思维内涵及功能等更高层次的方向提升。

(二)重视景观园林设计的创意性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城市也在飞快发展变化,因此,作为城市的重要部分之一,园林设计不能原地踏步保持一尘不变,而应紧随时代与科技的脚步不断进步,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桎梏,在创新中加入时代特征,采用既现代化又超脱的艺术手段营造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景观园林。

例如,在设计方案中引用或借鉴部分雕塑、盆栽或书法镌刻等艺术作品,可使最终效果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变化。亦或是放大艺术尺度,大胆运用各类大型色块的景观植物进行城市园林的铺设工作,在制造气势磅礴景观的同时给予丰富的艺术联想,促成城市景观园林中社会、生态、自然等三者的和谐发展。

(三)在园林设计中贯彻生态景观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离不开生态景观的建设。生态景观包括 2 种:一种为正生态景观,即绿化覆盖面积大,空气质量指标优,水质清澈干净等;另一种为负生态景观,即绿化面积减少,空气污染情况重,水质差等。为此,景观园林设计师应在设计中加强正生态景观的建设,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朝向更健康、美好的方向发展。在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时,由于草坪并不适于我国城市实际情况。因此,可将视线转移到城市生态环境,自然地形以及绿色区域上,结合各个植物物种的生态特征,采用生态法对景观植物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配置。

(四)因地制宜的景观园林设计

城市景观园林除了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洗涤人们的心灵,从心理及身体 2 个方面消除人们的疲劳,使社会经济能够以稳定明朗的形势向前发展。要实现该目的,首先就要对景观园林设计场所的植被、地质、水利、民族风格等情况有充分的认识,而后实现因地制宜,以统筹

和规划的视角,充分将蓝图掌握,强调创意与细节方面的设计。如此才能在传统与创意的碰撞中设计出自然和谐、整体性极强的景观园林,使园林既能带给人们愉快的视觉刺激,又能给予舒适的感官享受,成为适宜人群休闲活动的场所。

五、结语

综上,我国景观园林设计规划与设计起步较晚,整体规划设计水平还不高,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与发展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它的发展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精神状态,不仅使人们修生养性,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而且对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10篇

1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产生背景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概念的提出.起因是全球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传统石化能源的日趋短缺,人类自1750年前后进人工业社会以来,城市工业生产、加工制造l交通建设等各领域大量燃烧和使用一坎性能潭(石化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产生并排放出大量以二餐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迅速变暖。由此引发的极端气候及环境事件在全球额频发生.已经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同时,全球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石油价格持续攀升.人们越来越担心世界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就我国而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一些高能耗行业发展迅猛.因此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态势。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广大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生卷学原理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城市规划界越来越受到重视——提倡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进一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等原则.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由此可见,现代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不可或缺性与能源短缺的社会现实.已经成为一组亟待调和的矛盾。随着低碳经济概念应运而生的低碳理念.为解决这些矛盾带来了曙光”。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有望威为建设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环境的新方法和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成为本学科研究的热门课题。

2对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认识及概念试界定

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正不得不面对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城市的迅速扩张和人13的大量聚莫使得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本应十分“低碳化”的风景园林日益趋向“高碳化”——过度遍求城市功能的硬质铺装被大量使用;需要不断恪剪、维护和灌溉的“精致”园林遍布城市;频繁的城市更新缩短了园林景观的平均使用寿命等…如此现实条件下,怎样能够在保证风景园林基本功能的同时维持其“低碳化”的本质将成为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方兴未艾。通过综台已有的少量研究.针对“低碳”的基本要求.本文试从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可持续风景园林规划等相关学科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借鉴.从以下4方面思考其发展路径:1)降低风景园林营造中的能源消耗;2)增强植物配置的碳汇功能;3)脏重风景园林资源的循环利用;4)减少风景西林的养护管理消耗。

3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

3 1 降低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

在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同时,风景园林建设领域(特别是城市中的风景园林)的高能耗现象越来越突出,它们贯穿在从园林材料的生产到园私的施工以及后期运行、拆除、更新等各个阶段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可望从操作层面上切实降低能源消耗。1)通过罩地或就近选择材料.可大幅度降低材料在交通运输中的碳排放.由此带来总体能源消耗的减少;2)通过选择。低碳”材料替代“高碳”材料来减少风景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例如减少钢材玻璃水泥的用量:3)鼓励促进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能等)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厦其产品在风景园林中的推广应月(例如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路灯来照明等):4)以规划设计手段合理延长哥林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能源消耗总量5拒绝仅仅为所谓景观效果而设计高耗能(如大面积的玻璃墙、易散热的薄墙体、不必要的太空间等)的建筑或构筑物。

4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要则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与普通园林营造的最大差别在于.它需要计算并控制、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探讨其主要规则:设计材料施工项目维护和更新。

4 1减少园林建设的碳足迹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会留下相关的碳足迹:所开的车、拥有的住房和士地、采暖的方式、吃的食物等。目前在互联网上已经有了一些可以方便地测算出个人碳足迹的软件.并且同时提供抵消这些碳足迹的方案。充分理解风景园林营建过程中的碳足迹,风景园林项目的每一个要素在它们的执行和维护阶段都存在相应碳足迹.因此项目的发展应该经过严格的碳评估以控制其碳排放量——该评估不但应在项目实施前进行.还需持续到项目实施之后的跟踪测量。以确定这些项目既能满足使用的需求.又没有过量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从而确保该项目将会对社会及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符台“低碳”的要求。

4 2选择碳友好的园林材料

园林设计师影响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友好”(Carbon—f riendly)的材料.其衡量标准是着重考虑材抖的碳成本(Carbon Cost),园林材料的碳威本包括其生长、剃造、收获采掘、运输等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自耗的能源和产生的废物等碳成本较低的材料就是碳友好的材料。但即使是相同的材料.它们的碳威本也有可能不同——因为它们的磋足迹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美国水泥的碳足迹肯定与中国水泥不同。因此.园林材料的地方性也应该作为“碳友好”的选择条件之一。

4 3控制园林施工中的碳排放

在园林工程施工的早期往往需要大量使用高耗石化能源的如果风景园林师尽量选择在有可能减少机械作业的场所建设园林景观,就会有效减少上述问题.从而降低风景园林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并减少大型机械作业对于土壤和植物本身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

4 4降低园林维护的碳成本

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手法、对材料的选择和对风景园林管理的规划都将影响风景园林维护所需的碳成本。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是持续生长和变化的.但城市的园林空间(如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等)为了满足特定的城市功能和美学要求.经常需要将它们保持在某种特定状态下,因此通常要运用灌焉、施肥、修剪等多种手段进行长期养护.由此会带来持续不断的二氧化碳排放。例如.设计师可以用草地来替换人工草坪、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立体绿化、多用乔木、选择适宜粗放管理的植物品种等.这样做既可以有效减少维护园林绿地所需的碳成本.同时又可以保持园林的开放性与可达性。

4 5延长园林的“生命周期”

风景园林的“生命周期”.是指园林景观可以保持多长时间不被移除和更新。作为风景园林师.其工作的重要准则之一就是要关注生态环境。因此.设计师不能只热衷于创造空间和形态过于个人化的。产品”,而是在人口增长、社区成长、艺术风格和物理环境不断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创造生态友好、具有灵活性、可以有效应对变化的“长寿”的园林景观来控制和降低碳排放,使作品成为真正“低碳”的风景园林。

5国外低碳景观营造的探索

新西兰著名景观设计师克雷格·波考克(Craig Pocock)为2010年艾勒斯利(EIlerslie)国际花卉展所做的设计——Pool Hire.对“低碳景观营造”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设计师重点考虑了景观对于气候和环境将会造成的影响.认真研究每一个主要设计构件l材料的来源,分析它们如何在设计中运行并在展览结束后将去往何方。设计师通过系统的研究与规划,有效地降低了#景观在营造、维护过程中所需能耗和二复化碳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低碳景观营造”的目的。首先.设计师所选取的多是已成型或通过回收再利用的。“碳友好”的材料。

第11篇

关键词: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 花卉产业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通过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漓渚兰花已从过去的庭院种养发展到今天的温室养植,花农养兰也走上了科学化、规模化、精品化、信息化的轨道。花卉产业成为其特色产业,为漓渚镇赢得“花卉之乡”美称,2000年被国家林业部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绍兴花市被评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兰花已成为漓清镇的一张名片和百姓致富的一大产业。

一、漓渚镇发展花卉产业的前景

花卉产业作为漓渚镇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镇党委和镇政府始终把它作为一项强村富民工程来抓,致力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基地面积大

漓渚镇面积36.6平方公里,耕地10000亩,其中水田8274亩、旱地726亩,林地28447亩。从目前看,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27800亩,其中镇内基地面积为13210亩,面积在10亩以上的农户达308户,100亩以上的农户有36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超过1000亩。全镇已有6个村被命名为花卉专业村。

(二)从业人员多

全镇有1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33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802人,劳动力10165人。村村都有人从事花卉的生产与经营,从业人员达6600人,约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66%,有些村的比例更高。如棠一村(是首批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的花木种植户有580户,从业人员937人,分别占该村总户数和总劳力的92%和96%。

(三)销售渠道广

花卉生产关键是抓好销售,做好花卉经营网络和销售队伍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全镇有一支3500多人的花卉运销队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不仅把本地的花卉苗木销售到全国各地,而且把全国各产地的花卉苗木贩销到各个城市。许多运销大户还在全国各大城市租地经营,设中转站、建窗口搞批发。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花卉市场,如上海、昆明、成都、厂州芳村、顺德陈村等地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四)兰花特色强

绍兴是中国春兰和蕙兰的故乡,漓渚是绍兴兰花的主产地和集散中心,种兰养兰的历史源远流长。全镇现有兰花基地近百亩十余万盆,拥有数百个春、蕙兰精品名种,专业养兰户达510家,其中规模在百万元以上的养兰大户有27家。特别是近年来兰农培育的兰花在国际国内各类兰花博览会和兰展中获得了很多荣誉,金奖银奖达300多枚。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兰花商、兰花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交流、切磋兰艺。棠棣兰苑被评为“中国春兰样品园”,“越兰”牌兰花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也培育了许多兰花名贵精品,如宋梅、搂梅、奇种绿云、红太阳宝鼎、福荷素等。

(五)工程队伍多

作为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队伍的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花木种植业的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也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加强。目前已有3家:二级绿化施工企业,6家三级企业,3家四级企业。这些企业在开展苗圃生产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同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承接各类园林绿化工程,一方面强化了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拓展了花卉产业,增加收入。

(六)经济效益好

花卉生产除兰花外,大批农民还根据当前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发展以园林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产业,形成品种多、规格齐的格局,如桂花、茶梅、杜鹃等。仅2006年全镇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净收入达1.45亿元,人均7248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从每亩花木的经济效益分析,年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高的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呈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漓渚花卉产业之所以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做好规划和大力引导。从2000年起,浙江省实行“三放开”,不再下达粮食种植面积,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大田种养结构,许多花农放开胆子种植花木,使漓清花卉产业朝着区域化布局、产业化方向发展。根据目前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门制定了《绍兴现代花卉示范园区规划》和《绍兴县万亩花卉基地发展规划》,并对园区内的花卉市场进行专门规划设计,建好产地市场,拓展外部市场,利用各种场合、多种形式引导花农扩大基地规模,提高花卉档次,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花卉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外出考察、举办花卉节等形式,帮助花农扩大视野,了解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拓展市场。二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生产效益比较高,消费潜力大,花卉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和企业的投资热点。社会投资及企业投资开发名优化卉,这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特色。首先,每年都制定重农政策,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花卉产业,积极鼓励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其次,为了,方便广大农民、服务花农做好土地协调、植物检疫、税收开票、技术培训、对外宣传和信息技术等工作,镇政府专门设立了产地检疫员,以帮助花农做好植物检疫。为了解决广大花农学习系统的花卉园林知识,浙江林学院在镇里设立全省第一个同林专业大专证书校外班,至今已有45名学员顺利通过了园林专业证书班的考试,既学到了系统的知识,又解决了学历问题。240多名花木从业人员取得园林工程师职称。再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有新建花卉市场这一有形市场,而且还建立网站这一无形的市场,如建立“中国春兰网”和“漓渚花木产业网”两个专业网站和“农民信箱”进村入户工程,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义及时漓清花小信息,收集外界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进一步开拓网上市场。三是在面积上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漓渚镇在发展花卉方而,不强调快速扩大面积,而是把精力放在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销售上据统计,近5年来,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39%,而产销额则增长了117%。四是在经营上由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转变。近几年,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开始逐步进入花卉流通领域。同时,扩建了占地数百亩,设施齐全,集购销、观赏、休闲、观光、服务于一体的“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绍兴花市,成为浙江省主要的花卉繁育基地和花木集散中心、五是在规模上由“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实现了“二个突破、三个转变”,即突破了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向连片块状发展,形成花卉特色镇、专业村、现代园区,突破了单一的

小苗小花零售向长途贩运找市场、拓基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从原来的收集兰花为主向以兰花为特色发展同林绿化种苗基地转变,从原来的传统培植小苗为主向现代“温室”大棚培植时令花卉转变,从原来的分散经营向集团化经营转变。六是种植上由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向科技兴花方向转变。花卉扦插成活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除草、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普遍推广应用,肥培管理水平提高;引进大批量多品种南方观叶植物,引进花卉新品种20多个,新选育培植兰花新品种近500个:兰科植物大宗品种培育已得到普及,春蕙兰品种普遍推广采用传统技术和现代温室培育龄相结合,发芽率提高80%以上。

二、漓渚镇在发展花卉产业中的瓶颈

花卉是一项高效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同时,花卉也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在生产上要求技术含量高、市场信息灵,才能取得较高的收益。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忽视目前花卉业存在的问题,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当前花卉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当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龙头企业少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在花卉产业中也呈现了不少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产值上都较大的花卉企业,纵向比有优势,但横向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如与国外或云南的花卉产业比,漓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培训、推广、加工、保鲜、运输的软硬件条件上还有许多欠缺,急需完善提高。大多数花卉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个体自由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除华良兰苑、越州兰苑、三代祖传兰苑、国忠兰苑、棠棣花木等几家规模较大外,其余的规模较小。整体看,漓渚花卉业小型苗圃多、大中型苗圃少,综合型苗圃多,专业型苗圃少。这导致缺乏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来,漓渚花卉业在引种驯化、组织培养、盆花栽培和保鲜、花期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推广应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全县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花卉研究机构,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少,资金不足。主要体现在花卉科研上力度不够,生产上科技成份较低及广大花农的科技素质和种花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花卉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技术、经验进行经营,花卉专业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也因为多方面原因难到企业就业,这将影响到花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花卉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绿化苗木生产面积大,鲜切花等花卉面积小,大苗优质苗小,小苗次苗多。目前花卉品种一般为中低档次花卉,主要有桂花、茶花、杜鹃、茶梅、广玉兰、兰花、铁树及绿化苗木,盆景,还有近年引进的乐昌含笑、杜英、大花蕙兰、红掌、仙客来等,花卉的品种结构极不合理。

(四)土地资源制约

随着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土地及运输市场的治理整顿,土地紧张,运费上涨,花卉成本提高。尤其是绿地面积大量减少,导致绿化工程量减少,花卉苗木滞销。而花卉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公司化运作,都离不开大量的土地资源,如何加快土地流转,也是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绍兴市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路

漓渚的花卉产业实质上是绍兴市花卉产业的一个缩影,绍兴是中国春兰的故乡,兰花是绍兴的市花,绍兴发展花卉具有悠久的历史。绍兴的花卉产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效益好,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整个花卉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国其他地方的花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漓渚花卉产业在发展中所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是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保持自己的优势、特色,另一方面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花卉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在困境中觅出路。

(一)进一步发挥优势花卉生产龙头企业作用

龙头企业的龙头大户,内联基地和农户,外联市场,在促进绍兴市花卉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力度扶持发展一大批能够对本地有带头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以此解决当前存在的花卉产业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对现有的花农要加以扶持,大力推广花卉种植,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壮大基地建设规模,带动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做大做强整个花卉产业链,使弱的变强,使强者越强,进一步巩固漓渚的花卉产业优势地位。

(二)进一步发挥花卉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花卉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更加注重生活质最的提高。在解决基本的生存条件后,接着就是不断增加旅游,度假、休闲等养生活动。在目前花木公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花卉旅游的潜力,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开发、玫瑰、荷花、百合等多品种的花卉产业,以花卉促旅游,既能满足游客观赏、娱乐、休闲的各方面需求,又能提高旅游档次和品位,对促进绍兴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花,推进产业升级

发展花卉业,科技是关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每年派出科研人员到荷兰、日本等国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至少要办一期高层次的技术培训班,并请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逐步形成培训体系。同时,以科技兴花,适应绿化市场对苗木需求的变化,抓好花卉现代科技示范同区建设,加大对新品种的引进、培育,促进花木品种结构的调整。发挥兰花组培中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对花卉农技人员及花卉生产企业进行花卉栽培技术及贸易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生产经营技能。以教兴花,继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强教育培训,使花农由传统种花人向经营人方向发展,也就是由原先种植为主向种植、营销、科技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提高转变。协助抓好同林大专班教学点工作,继续培育园林工程师、技师、帮助绿化工程企业升级,增强企业在园林绿化工程市场中的竞争力 积极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形成育种、良种繁育和生产一体化:积极研究、引进、推动先进实用技术;在进一步完善“越兰牌”兰花地方系列标准的基础上,促进花卉产品的系列化与标准化生产。引进技术人才,切实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推广和应用。要瞄准市场,种植名木优果,繁育出集江南水乡与家庭绿化特色的花卉苗木。转向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高花卉的档次,推进产业升级。花卉生产的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名牌战略,培育高档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继续实行名牌战略,积极创花卉名牌,培育特有的野生花卉产品。

(四)进一步把握市场导向,健全流通体系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花木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拓展绿化工程业务:二是以花市为龙头,促进并带动整个花木产业及绿化工程业务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集聚人气、财气,繁荣花市:三是以市场营销建设为重点,整合化木贩销队伍,外拓市场基地,搞好花木流通领域建设,提高花木的市场占有份额。

要进一步完善绍兴花卉市场,加强花卉市场设施建设,使之成为集花卉销售、信息、科技于一体的中心,带动花卉业健康发展,花卉市场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拍卖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花店、花摊)功能各一、层次分明的花卉流通体系。在完善市场主渠道建设的基础上,推行网上购货、订单交易、连锁经营、制等现代营销方式:制定交易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对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和有效监督。

第12篇

关键词:产业结构农业经济花卉产业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通过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漓渚兰花已从过去的庭院种养发展到今天的温室养植,花农养兰也走上了科学化、规模化、精品化、信息化的轨道。花卉产业成为其特色产业,为漓渚镇赢得“花卉之乡”美称,2000年被国家林业部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绍兴花市被评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兰花已成为漓清镇的一张名片和百姓致富的一大产业。

一、漓渚镇发展花卉产业的前景

花卉产业作为漓渚镇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镇党委和镇政府始终把它作为一项强村富民工程来抓,致力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基地面积大

漓渚镇面积36.6平方公里,耕地10000亩,其中水田8274亩、旱地726亩,林地28447亩。从目前看,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27800亩,其中镇内基地面积为13210亩,面积在10亩以上的农户达308户,100亩以上的农户有36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超过1000亩。全镇已有6个村被命名为花卉专业村。

(二)从业人员多

全镇有1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33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802人,劳动力10165人。村村都有人从事花卉的生产与经营,从业人员达6600人,约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66%,有些村的比例更高。如棠一村(是首批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的花木种植户有580户,从业人员937人,分别占该村总户数和总劳力的92%和96%。

(三)销售渠道广

花卉生产关键是抓好销售,做好花卉经营网络和销售队伍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全镇有一支3500多人的花卉运销队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不仅把本地的花卉苗木销售到全国各地,而且把全国各产地的花卉苗木贩销到各个城市。许多运销大户还在全国各大城市租地经营,设中转站、建窗口搞批发。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花卉市场,如上海、昆明、成都、厂州芳村、顺德陈村等地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四)兰花特色强

绍兴是中国春兰和蕙兰的故乡,漓渚是绍兴兰花的主产地和集散中心,种兰养兰的历史源远流长。全镇现有兰花基地近百亩十余万盆,拥有数百个春、蕙兰精品名种,专业养兰户达510家,其中规模在百万元以上的养兰大户有27家。特别是近年来兰农培育的兰花在国际国内各类兰花博览会和兰展中获得了很多荣誉,金奖银奖达300多枚。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兰花商、兰花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交流、切磋兰艺。棠棣兰苑被评为“中国春兰样品园”,“越兰”牌兰花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也培育了许多兰花名贵精品,如宋梅、搂梅、奇种绿云、红太阳宝鼎、福荷素等。

(五)工程队伍多

作为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队伍的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花木种植业的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也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加强。目前已有3家:二级绿化施工企业,6家三级企业,3家四级企业。这些企业在开展苗圃生产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同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承接各类园林绿化工程,一方面强化了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拓展了花卉产业,增加收入。

(六)经济效益好

花卉生产除兰花外,大批农民还根据当前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发展以园林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产业,形成品种多、规格齐的格局,如桂花、茶梅、杜鹃等。仅2006年全镇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净收入达1.45亿元,人均7248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从每亩花木的经济效益分析,年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高的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呈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漓渚花卉产业之所以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做好规划和大力引导。从2000年起,浙江省实行“三放开”,不再下达粮食种植面积,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大田种养结构,许多花农放开胆子种植花木,使漓清花卉产业朝着区域化布局、产业化方向发展。根据目前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门制定了《绍兴现代花卉示范园区规划》和《绍兴县万亩花卉基地发展规划》,并对园区内的花卉市场进行专门规划设计,建好产地市场,拓展外部市场,利用各种场合、多种形式引导花农扩大基地规模,提高花卉档次,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花卉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外出考察、举办花卉节等形式,帮助花农扩大视野,了解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拓展市场。二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生产效益比较高,消费潜力大,花卉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和企业的投资热点。社会投资及企业投资开发名优化卉,这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特色。首先,每年都制定重农政策,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花卉产业,积极鼓励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其次,为了,方便广大农民、服务花农做好土地协调、植物检疫、税收开票、技术培训、对外宣传和信息技术等工作,镇政府专门设立了产地检疫员,以帮助花农做好植物检疫。为了解决广大花农学习系统的花卉园林知识,浙江林学院在镇里设立全省第一个同林专业大专证书校外班,至今已有45名学员顺利通过了园林专业证书班的考试,既学到了系统的知识,又解决了学历问题。240多名花木从业人员取得园林工程师职称。再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有新建花卉市场这一有形市场,而且还建立网站这一无形的市场,如建立“中国春兰网”和“漓渚花木产业网”两个专业网站和“农民信箱”进村入户工程,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义及时漓清花小信息,收集外界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进一步开拓网上市场。三是在面积上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漓渚镇在发展花卉方而,不强调快速扩大面积,而是把精力放在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销售上据统计,近5年来,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39%,而产销额则增长了117%。四是在经营上由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转变。近几年,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开始逐步进入花卉流通领域。同时,扩建了占地数百亩,设施齐全,集购销、观赏、休闲、观光、服务于一体的“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绍兴花市,成为浙江省主要的花卉繁育基地和花木集散中心、五是在规模上由“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实现了“二个突破、三个转变”,即突破了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向连片块状发展,形成花卉特色镇、专业村、现代园区,突破了单一的小苗小花零售向长途贩运找市场、拓基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从原来的收集兰花为主向以兰花为特色发展同林绿化种苗基地转变,从原来的传统培植小苗为主向现代“温室”大棚培植时令花卉转变,从原来的分散经营向集团化经营转变。六是种植上由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向科技兴花方向转变。花卉扦插成活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除草、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普遍推广应用,肥培管理水平提高;引进大批量多品种南方观叶植物,引进花卉新品种20多个,新选育培植兰花新品种近500个:兰科植物大宗品种培育已得到普及,春蕙兰品种普遍推广采用传统技术和现代温室培育龄相结合,发芽率提高80%以上。

二、漓渚镇在发展花卉产业中的瓶颈

花卉是一项高效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同时,花卉也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在生产上要求技术含量高、市场信息灵,才能取得较高的收益。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忽视目前花卉业存在的问题,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当前花卉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当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龙头企业少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在花卉产业中也呈现了不少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产值上都较大的花卉企业,纵向比有优势,但横向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如与国外或云南的花卉产业比,漓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培训、推广、加工、保鲜、运输的软硬件条件上还有许多欠缺,急需完善提高。大多数花卉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个体自由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除华良兰苑、越州兰苑、三代祖传兰苑、国忠兰苑、棠棣花木等几家规模较大外,其余的规模较小。整体看,漓渚花卉业小型苗圃多、大中型苗圃少,综合型苗圃多,专业型苗圃少。这导致缺乏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来,漓渚花卉业在引种驯化、组织培养、盆花栽培和保鲜、花期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推广应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全县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花卉研究机构,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少,资金不足。主要体现在花卉科研上力度不够,生产上科技成份较低及广大花农的科技素质和种花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花卉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技术、经验进行经营,花卉专业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也因为多方面原因难到企业就业,这将影响到花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花卉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绿化苗木生产面积大,鲜切花等花卉面积小,大苗优质苗小,小苗次苗多。目前花卉品种一般为中低档次花卉,主要有桂花、茶花、杜鹃、茶梅、广玉兰、兰花、铁树及绿化苗木,盆景,还有近年引进的乐昌含笑、杜英、大花蕙兰、红掌、仙客来等,花卉的品种结构极不合理。

(四)土地资源制约

随着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土地及运输市场的治理整顿,土地紧张,运费上涨,花卉成本提高。尤其是绿地面积大量减少,导致绿化工程量减少,花卉苗木滞销。而花卉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公司化运作,都离不开大量的土地资源,如何加快土地流转,也是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绍兴市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路

漓渚的花卉产业实质上是绍兴市花卉产业的一个缩影,绍兴是中国春兰的故乡,兰花是绍兴的市花,绍兴发展花卉具有悠久的历史。绍兴的花卉产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效益好,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整个花卉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国其他地方的花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漓渚花卉产业在发展中所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是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保持自己的优势、特色,另一方面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花卉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在困境中觅出路。

(一)进一步发挥优势花卉生产龙头企业作用

龙头企业的龙头大户,内联基地和农户,外联市场,在促进绍兴市花卉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力度扶持发展一大批能够对本地有带头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以此解决当前存在的花卉产业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对现有的花农要加以扶持,大力推广花卉种植,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壮大基地建设规模,带动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做大做强整个花卉产业链,使弱的变强,使强者越强,进一步巩固漓渚的花卉产业优势地位。

(二)进一步发挥花卉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花卉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更加注重生活质最的提高。在解决基本的生存条件后,接着就是不断增加旅游,度假、休闲等养生活动。在目前花木公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花卉旅游的潜力,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开发、玫瑰、荷花、百合等多品种的花卉产业,以花卉促旅游,既能满足游客观赏、娱乐、休闲的各方面需求,又能提高旅游档次和品位,对促进绍兴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花,推进产业升级

发展花卉业,科技是关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每年派出科研人员到荷兰、日本等国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至少要办一期高层次的技术培训班,并请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逐步形成培训体系。同时,以科技兴花,适应绿化市场对苗木需求的变化,抓好花卉现代科技示范同区建设,加大对新品种的引进、培育,促进花木品种结构的调整。发挥兰花组培中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对花卉农技人员及花卉生产企业进行花卉栽培技术及贸易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生产经营技能。以教兴花,继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强教育培训,使花农由传统种花人向经营人方向发展,也就是由原先种植为主向种植、营销、科技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提高转变。协助抓好同林大专班教学点工作,继续培育园林工程师、技师、帮助绿化工程企业升级,增强企业在园林绿化工程市场中的竞争力积极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形成育种、良种繁育和生产一体化:积极研究、引进、推动先进实用技术;在进一步完善“越兰牌”兰花地方系列标准的基础上,促进花卉产品的系列化与标准化生产。引进技术人才,切实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推广和应用。要瞄准市场,种植名木优果,繁育出集江南水乡与家庭绿化特色的花卉苗木。转向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高花卉的档次,推进产业升级。花卉生产的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名牌战略,培育高档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继续实行名牌战略,积极创花卉名牌,培育特有的野生花卉产品。

(四)进一步把握市场导向,健全流通体系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花木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拓展绿化工程业务:二是以花市为龙头,促进并带动整个花木产业及绿化工程业务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集聚人气、财气,繁荣花市:三是以市场营销建设为重点,整合化木贩销队伍,外拓市场基地,搞好花木流通领域建设,提高花木的市场占有份额。

要进一步完善绍兴花卉市场,加强花卉市场设施建设,使之成为集花卉销售、信息、科技于一体的中心,带动花卉业健康发展,花卉市场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拍卖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花店、花摊)功能各一、层次分明的花卉流通体系。在完善市场主渠道建设的基础上,推行网上购货、订单交易、连锁经营、制等现代营销方式:制定交易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对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和有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