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课堂基本功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语文 高效课堂 教师 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77-01
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真正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而在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中,高效课堂的引领,考验的就是教师的素质。那么,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需具备哪些基本功?
1 具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专业素质
1.1 语言素质
我们现在的教学形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说”。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语言水平。语文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教师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得体外,还应具有特有的语言素质——能用普通话讲课,字音准确,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对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语言技巧运用正确,讲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做到准确、严密、规范、优美。在表达方式上,能结合口头语与书面语,口头语与态势语,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1.2 写作素质
叶圣陶先生认为:“唯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作文,自己要有较高的写作素质。首先既要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实用文等文体的写作规律,其次还要通晓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乃至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训练程序,通过写作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再次,语文教师还必须自己会写、善写。让学生亲眼看到自己老师的构思、写作、修改,增进学生对老师的敬慕和信任,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使他们感到写好作文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作文习惯。
1.3 书法素质
尽管不能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是书法家,但是,语文教师的教案、板书、计划、总结等都离不开写字。作为语文教师,正确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体端正,不写错别字是最基本的要求。书写正确美观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板书和批语如果字体美观,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对学生是一种艺术熏陶,对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具有课堂组织与监控能力,保证学生有效听讲
2.1 有效的教学监控行为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注意组织、引导、关注学生:(1)积极关注学生的变化。(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
2.2 有效的学生管理
我们在听课中常常发现一些课堂缺乏秩序和纪律,一些学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有效学习。我们要寻求新模式和新方法,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监控,提高学习效益,例如:遵循有效和适度原则,忽略细小且转瞬即逝的不良行为,巧妙阻止持续发生的轻度不良行为;简洁、坚定的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行为要求。由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合作性计划,教会学生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等等。
3 具有授课精讲高效,抓住兴趣点,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牵引学生思维活跃的能力
从心理特点看,我们的学生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从年龄特点看,因为他们年龄还小,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可见,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法宝。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参与意识。而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把学生的思维限得死死的,不出二十分钟,大多数学生都已经神游天外了,还谈什么探索内容。所以,抓住兴趣点,少讲,让学生多参与,才能保证活跃而且高效的语文课堂。
4 具有引导学生课堂探索、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4.1 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成绩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有的往往只顾自己,不太关心别人。因此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认识,向他们讲清楚,互帮互助合作交流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巩固了知识,甚至从中得到拓展启发,比闭门造车好。
4.2 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这要注意分组策略。规模要小,保证每一位学生能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学习小组通常由性别、成绩、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组成,组与组总体水平相近。由接受能力强的、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的交流。教师要加强对组长的指导与培训,然后组长在组内起“领头羊”的作用,带领本组搞好合作学习。
4.3 指导合作交流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不要急于求成,逐步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第二,要有的放矢,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课堂无效提问、无效合作讨论过多。因此,提出的讨论问题或探究问题,目的要明确第。第三,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搞好课堂教学,让学生时时有新鲜感,对学习始终充满兴趣。
4.4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合作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忽视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组内交流中,如果成绩差的,经常依赖、模仿成绩好的,长期下去,没有主见,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专心倾听别人发表意见,积极思考别人的观点,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独立思考,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5 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优质课件的能力
1.评语言。教师的课堂口语表达,应该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文化知识的积淀;是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应该是带有书面语言色彩的口头语言。要讲究语法,符合逻辑;要词汇丰富,不能背书,背教案;要口语化,浅显化,鲜明化,条理化。应该是带有会话语言色彩的独白语言。讲课时,不能目中无人,声音不能太生硬;要柔和,有亲和力;要体现会话性、双边性。应该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庄重语言,要既庄重又满怀激情,深情一片,要满面含笑,以情感人,不能乱说或过于诙谐。要坚持做到尽可能不说吐字模糊、含混不清、稀里糊涂的混话;拖泥带水,东拉西扯,离题万里的废话;颠三倒四,本末倒置,文理不通的胡话;满口术语,不着边际,故作高深的玄话;滥用词藻,装腔作秀,华而不实的俏话;不懂装懂,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虚话;干巴枯燥,平淡乏味,催人入睡的闲话;挖苦讽刺,庸俗低级,不干不净的粗话;陈词滥调,生搬硬套,八股味浓的套话;哗众取宠,自欺欺人的假话。一定要讲究艺术性,要讲一口纯正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要简练生动,有幽默感;要突出趣味性;要能抓住听课人的注意力,让听课者愿意听。语调要高低适度,富于抑扬顿挫,要能够起到调节气氛,笼罩全场的作用;语速要适度,轻重缓急要有节奏感,既不能太快让听课者听不清,思维跟不上;也不能太慢,让听课者恹恹欲睡;语言要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不打官腔,不说半截话。
2.评板书。板书,是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所写的教学要点。要求运用简洁、明确、醒目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在黑板上提纲挈领地再现课文内容,是最基本的直观教学手段。它既便于教师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又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概括能力和笔记能力。好的板书要 “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高度概括、紧扣教材;图文形象、清楚明白;字迹美观、横纵成排”,具体说应体现这样几点要求。
(1)概括的准确性。要善于“画龙点睛”,抓住那些关键词语、关键问题,教诗抓住“诗眼”,教文抓住“文眼”,那些可有可无、不痛不痒的东西应当尽量少写或者根本不写。
(2)计划的精密性。不能主观随意,信手写来。先写啥后写啥应通盘思考,统筹安排。在版面的编排上要有讲究,一般应将黑板的版面一分为三,中间自上而下写课题、作者、课文结构和内容的要点,两旁或给字词注音释义,或写作者和背景介绍,或写重点词语,或画符号、图表。
(3)思路的条理性。既要符合课文中作者思路发展的逻辑,又要符合课堂教学进程的逻辑,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课文内容思维发展的逻辑。要通过清晰的板书将课文中深刻的内涵、复杂的感情、多变的结构、精妙的语言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由远及近、从难到易地体现出来,做到纲目分明,脉络清楚,一目了然。
(4)内容的启发性。好的板书就像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学生拿着它打开所学课文的大门,自己去体验、领悟,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因此,每个字词、每处标点符号、每张图形表格,都应当能够促使学生联想和想像,加深理解和记忆。
(5)形式的生动性。一要灵活而不呆板。不能总是采用提纲式板书,总是干巴巴地写几行粉笔字,要经常变换形式,既有提纲式、又有表解式,或者表格式,要因文而异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得体的板书。二要多样而不单调。尽量把板画引进课堂教学,使板书与板画结合起来,要经常采用符号、图形来板示课文内容。必要的时候,还可适当运用红、黄、蓝、绿等彩色粉笔等配合标示,以加强板书设计的艺术效果。
(6)书写的规范性。要通过板书给学生的书写习惯以良好的感染熏陶。力求做到字迹端正,版面整洁,不随手涂鸦,乱画乱抹。不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和不必要的繁体字;要尽量把字写得大方、漂亮。无论是文字,还是表格、图形,都要清晰、醒目,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
3.评教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表达55%要依靠面部和体态表情,45%靠言语声音,可见情态的重要。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的话:“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教师在讲课中,一是要充满和蔼、热情的微笑,让学生感到愉快,气氛和谐;要会用慈眉善目的眼光组织教学,会用目光巡视课堂。切忌刻板、淡漠、阴冷,目光尖利、虎视眈眈,或者皮笑肉不笑,让学生望而生畏,心神拘紧,影响听课的效果。二是要有适当的手势步移,手势、动作是教学中传情达意的主要手段,要自然、大方、合度。无论是表达丰富情感的情谊手势;或者表达抽象意念的象征手势;或者表达摹形状物的形象手势,要根据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来决定,要让学生知道你所作的手势符合情境,学生能懂,决不能太随意。再者,教师在课堂上,手究竟怎么放,也要有讲究,比如有的人讲课时,习惯手插兜,倒背手,像个警察似的,这是课堂常规所不能允许的。就连步法移动也应该有严格讲究的:上讲台要迅速稳健,讲课过程中,可以在讲台上适当走动,结束讲课走下讲台时要步履从容、自然得体,不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歌唱家在舞台上演唱讲究台风,教师讲课也一样,也要讲究台风。一个合格尤其是优秀的教师,他的教态应该是 “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明朗快活”,要让学生感到既可敬又可亲。如此,在学生中才有亲和力,学生也才敬佩你,愿意接近你,你的话学生也愿意听。有这样的不可否认的事实:有的学生对于某一科比较喜欢,学得比较多,很多时候并不是他天生有这方面的天赋,而更多的是因为受了这个教师的影响。有一句话叫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们的心中,最崇高的榜样其实是他比较敬重的教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常常都给学生以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情态,尤其是在课堂上的情态,一定要力求恰到好处,要站有站相,走有走相,一举手一投足都既有助于教学,也体现美感。
关键词 课堂语言 口才 修炼 艺术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最好工具。它对于要想把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的教师来说起着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影响或作用,尤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来讲更为至关重要。
1 课堂语言是一种艺术
有些老师,特别是那些理论知识丰富且热爱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虽然理论知识准备得相当充分,讲得也很辛苦,学生们却听不懂,而形成“茶壶倒饺子——有货出不来!”的被动局面,有的老师自认为天生“嘴笨”,认为自己不适合讲课 而自暴自弃。还有一些老师在连“嘴皮子”上下功夫,经常是口若悬河自我感觉良好,而失去主题。
课堂上听课的气氛活跃与热烈与否由什么来决定的呢?当然是看老师的课堂语言运用的效果了。为什么同样的课程,不同的老师用同样的时间来讲,所用的语言字数相当,而获得学生们的评价却有天壤之别呢?实践表明,课堂语言首先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贴切、出言有章。当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时,你若很直白地说:“好,坐下!”而换个方式说:“恭喜你答对了,很好!”两种语言表达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若应用于课堂中,便可称其为课堂艺术语言,一堂课“演”(讲)下来也就是课堂语言艺术作品了。可见,课堂语言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克服其制约“口才”的一些个性,而以艺术形式很好地表达出来的。
2 对课堂语言艺术作用的关键因素
(1)对语言艺术起作用的首先是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渊博的知识、智慧的头脑做铺垫。教师应注重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让自己赖以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有意识地“逼”自己最大限度地调动知识与智能储备,用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包括广博的常识性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多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样在课堂上,教师说话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味,才会给予学生新的内容,学生也才乐于倾听和接受,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教数学的只掌握数学语言,教化学的只掌握化学语言,上课难免单调,尤其涉及面广的专业课更难免显得枯燥。
(2)对课堂语言艺术起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要饱含激情要具有号召力。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充分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至于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讲课如同相声演员说相声一样,必须充分进入角色,才能达到“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的境界。这要求教师很熟练地掌握所讲内容,这样才能轻松自如地进行讲解,才能充分地发挥语言技巧,从而达到“情见于辞、情发于声、情触于理”之效果。教师还应该恰到好处地把握感情的流量,应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标准。以自己“灼人”的力量,收到感人的效果。教师应该把握住感彩,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上课时,教师应该通过自己语言的抑、扬、顿、挫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及恰当的手势等等,体现出不同的感彩。同时,根据授课内容的发展,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忽而声色俱厉,忽而婉转动听。这样,以表情、语调作为课堂语言的辅助工具,就使授课内容与讲课激情高度和谐统一。语言的情感产生于教育者对象的无比热爱之中。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心理,授课时把学生和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语言一定要真诚。教师在授课时,语言真诚,并且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投入到主动的学习之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如何加强课堂语言修炼
首先,修炼自己的学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语言是否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不只是语言技巧问题,还与教师的本身知识素养有关。“蚕食桑叶而后吐丝,蜂采百花而后酿蜜”。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才能在课堂上应用自如,似信手拈来,却匠心独运。为此,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还要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逻辑学等百科知识,还要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大量获取所教学科的新知识。这样教学语言才能形式多样、言之有物,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
其次,加强口语练习,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口才和其它才能一样,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和个体的实践,凭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志向和“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毅力。坚持自我训练,人人皆可有口才。教师的口语练习首先要扎扎实实过好“语音关”,根据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主要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方言土话,严禁污言秽语,禁忌口头禅,要自觉清除口语中的杂质,净化语言,美化语言,简练语言。
在备课时要备教学语言。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等等,都要想好顺序,讲究条理,注意遣词造句,力求思路清楚,语言清晰。教学语言要字斟句酌,音量、语调、速度、节奏、句式等,要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变换。另外在讲课之前可以进行试讲,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对于提高教学语言的效果大有好处。有条件的可以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试讲语言,然后自己听听,或请别人听,把不妥之处消灭在正式讲课之前……这样坚持自我训练,教学语言才能言之有序,生动形象,形成个人的课堂语言风格。
【关键词】课堂化教学 组织教学 课题指导 巡回指导 结束指导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何掌握应用,其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本人从事电工实习指导教育近二十年,下面就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基本环节的应用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组织教学
在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的基本环节中,组织教学是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前的准备,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认真组织教学,点名、填写好教学日志。其次,让学生树立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思想。课前认真检查学生穿戴:工作服、帽、鞋等是否符合安全文明生产规则,学生工作台的用电是否安全等。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解分析一些因违反安全规章而引起的电气事故,如:《安全用电》教材中的第一章的第一节“电气事故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分析教材中的电气事故案例让学生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思想,养成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守纪律的习惯。最后,从思想上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组织教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电工专业的学习,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的心理,不敢轻易动,而对学习电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无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训练的效果。正如俄罗斯一句谚语所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学习亦如此。作为一名电工实习指导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电工实习产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本人在多年的实习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讲清电的产生、发展、应用,特别是电在家庭、生活当中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照明电路的控制、检修、双联开关控制白炽灯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自动化控制;制作并展示一些家庭电路板的小制作如流水灯电路、声控灯、小音箱、小功放等;带学生到学校工厂如车工数控车间参观其控制方式,参观随处可见的盖房子所用的升降机、吊机的控制等,以引起学生好奇,让学习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二、课题指导
对于每一个课题,我们都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指导,并运用理论知识讲解操作要领。课题指导是一个关键环节,它包括检查入门指导、讲授新课、示范操作、分配任务四个部分。
(一)检查复习。检查复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己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用以指导新课的实践。例如学生学完《照明电路安装检修》之后将转入《电力拖动》的学习,《照明电路安装检修》这一理论教学是上学期学习的,很多学生对这一理论知识忘记了或不够熟练,对于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本人采用了提问、讲述、作业分析、等教学方法进行复习。如复习“各种照明电路原理、应用,照明开关的功能、结构、原理、元件符号、元件的型号选用、安装要求”这一知识,引导学生踊跃发言,接着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有哪些属于电动机控制的机器设备,进而引入新课――低压电器的安装、检修,各类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功能键、型号、符号、元件选用、安装要求,安装好模拟电路板,如点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板、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板,然后通过通电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的安装与调试”的教学。
(二)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课题的要求,运用准确、系统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教材,描绘所讲的课题,来说明课题的目的、任务、意义和要求。在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讲授新课这一环节中,有几点必须讲清楚,即对图纸原理与技术要求进行必要的分析讲解;对使用的元件、仪表的基础知识的介绍;确定合理工艺要求、操作方式、方法和如何防止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注意贯彻安全文明技术规程,说明可能发生的故障及预防方法等。例如在讲授“接触器联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这一电路原理时,我们可以自制教具,在电路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手动使接触器、开关动作,反复模拟接触器线圈得电与失电,引导学生观察各触头的动作情况,从而控制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再通过实际电路通电试验观察各接触头的动作与电动机正反转情况,对自锁和联锁的概念加以区别,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深印象,同时把这一电路的材料、元件的选择方法进行讲授,再进一步讲授其安装的方法、步骤、工艺要求、操作要领、安全注意事项等。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讲授新课这一环节中我们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方法正确,语言简练,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三)示范操作。示范操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有利于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也是实习教学的重要步骤,它可让学生具体、生动、直接地感受到所学的动作技能和技巧是怎样形成的。示范操作必须做到:步骤清晰可辨,动作准确无误。例如在进行“导线的剖削与连接”这一示范操作教学中,教师示范演示时,要组织好学生观看的位置,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不方便全班观看的,可分小组观看,要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边示范边讲解,使讲、做严格一致。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时,可进行慢速演示、重点演示、重复演示、纠正错误的演示等。
(四)分配任务。教师在讲解和示范后,要给学生分配好实习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工具、仪表、元件、电器安全、材料、图纸等进行全面检查,做好实习操作准备。上述入门指导、讲解示范的内容,不是每课必讲,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需要灵活运用。比如上电力拖动控制安装,因为是新课题,讲解示范就要细致些;对同一课题不同的电路图安装,可对工艺分析讲多些,可以不做示范或只示范关键操作;对独立操作训练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重点提问或启示教学就行。由于课题讲解与示范在一定程度上与专业课等有联系,因此,我们在讲解示范时,必须做好课业准备,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写好教案;同时做好资料、工具、仪表、材料、设备上的准备。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讲解与示范这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三、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生产实习教师在对课题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操作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实习操作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通过具体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
教师在巡回指导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以下四点:⑴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性问题。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例如“仪表的使用”可采用集中指导;个性问题采用个别指导,例如“焊接电子元件的姿势”可以采用个别指导。⑵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既要注意肯定学生的成绩,也要提出不足,利于学生充满信心。⑶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大胆地工作,使之既可以安全生产,又有利于生产质量,⑷在指导过程中遇到好的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例如在“电子线路焊接”这一框题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电子元件的质量检测、元件管脚的判别、电烙铁的使用操作姿势与方法、焊接速度、文明安全生产及产品质量等。在“电路的调试”这一框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示范电子板集中示范调试。总之,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要做到五勤即:脚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
四、结束指导
结束指导是指在生产实习课题教学结束时,或一天实习课程结束时,由教师验收学生的产品,检查课程进行时是否按文明生产要求清扫工位。“结束指导”这一环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⑴日实习小结。日实习小结是课题总结的组成部分,既要总结一天的实习情况,如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明确以后要注意的问题,还要检查学生对工具仪表的维护保养情况、材料的保管、卫生、文明安全生产等。⑵课题小结。当课题结束时,在日实习小结的基础上,要全面总结这一课题的完成情况,肯定成绩,交流经验,指出不足,使学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实习情况、质量,以此作为借鉴。经验告诉我们:加强技术管理,从严从难要求,使操作上的缺点、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是保证练习质量的前提。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提高学习质量。⑶布置必要的作业,比如实习心得,总结。⑷对学生在整个实习当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成绩考核和讲评。
总之,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的典型结构是由组织教学、课题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四大环节组成。这四个教学环节虽有划分,但必须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每一课型的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教学环节,正确合理地运用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身活力,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并将学生的活力与潜能转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习技能,为他们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学的艺术》,谢盛圻、王华敏,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8
[2]《教育心理学纲要》,韩进之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维修电工技能的训练》王建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一体化;能力
1 《工程招投标》课程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难题
(1)《工程项目招投标》课程内容由工程招标和工程投标两方面内容组成,各高校该课程集中为20学时-30学时之间,大多数没有设置上机实验学时,没有设置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学时。授课时间仅够讲解理论知识,课上没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实训模拟。
(2)缺乏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模拟操作及标书撰写相关的应用软件。随着电子招投标平台系统的发展,编标软件早已普遍应用于建筑行业,并且一些高端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由于与之相应的校内实践训练培养环节少,加之软件缺乏,学生毕业后要经过用人单位的再培训才能上岗进行招投标相关工作,导致企业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满意度有所降低。
2 基于“能力本位”翻转课堂模式的《工程招投标》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
2.1 基于“能力本位”翻转课堂模式的《工程招投标》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
1)做好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2)确定每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首先明确学生学完本次课能做什么事情、活动、工作,其次明确要做的事情、活动、工作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应学会那些知识、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职业素养,最后以此确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3)选编教学内容。教师依据《工程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管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编写课程的主体内容。补充符合建筑行业相关规范以适应地方建筑市场经济发展的课程知识。
4)教学情境设计。一般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五种方式;故事化情境、活动化情境、生活化情境、问题化情境和职业活动化情境。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学生特点、专业特色选择适宜的创设方式。表现方式主要以视频、图片、仿真环境、讲述等为主。
5)设计教学载体、选择教学方法。教师要依据单元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形成规律,设计教学情境,选择是“项目”,还是“任务、案例、仿真、模拟、活动”等与之有效的教学载体;依据载体、教学环境和全课整体设计第(3)步中对应的有效教学方法。
2.2 《工程招投标》课程“能力本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阶段,主要采取以下程序和方法。
1)设计教学情境。在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学情境设计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情境。教师在实施中要从知识应用和岗位需要的角度,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和内容、引出新问题;在教学情境的变化、延深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仿真或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体验、感受、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布置任务。根据课堂设计给学生布置相应任务。
3)翻转课堂教学。在翻转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突出教、学、做一体。
教师根据任务内容及所确定的学习载体,首先,依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中设计的能力训练内容及过程在教学中导入知识和技能,逐步深入,结合工作(学习)任务,知识穿插在教学载体(如案例、任务、项目等)中,发现遭遇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补救教学,给予个别辅导。教学中要体现“教师指导,学生主体,注重知识应用,注重能力形成,教、学、做一体”的一体化教学。
4)教学评价。灵活使用教学评价方式。根据评价调整、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听得懂、学得会、有所用”。
3 基于“能力本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及效果分析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工程管理12级1班的4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能力本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3.2 教学模式实践应用情况
对于“能力本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进行了调查,80%以上的学生认为此模式有助于理解课程知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2015-2016一学期工程管理12级学生应用“能力本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期末考试成绩见表1和图1。学生成绩有显著提升,且基本呈标准正态分布。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基于“能力本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4 结语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得出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采用基于“能力本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雷.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项目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29):37-40.
关键词:技师学院;职业教育;焊工生产实习;课堂化教学;基本环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48-02
当下社会人才及行业竞争激烈,在一职难求的大背景下,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是就业的根本,也是顺利就业的途径之一。生产实习课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课程,课堂化教学是其最佳的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实习的主体。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课堂化教学将有利于把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将学生培养成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我结合焊工生产实习教学中的体会,对课堂化实习教学的基本环节进行了分析。
一、组织教学,是课堂化实习教学的保证
组织教学是课堂化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焊工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到诸多危险因素,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堂纪律及安全措施的保证,就有可能引起触电、中毒、火灾、爆炸、灼伤等事故,这不仅危及学生及其他人员的安全,而且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自己在实习教学中的直接或间接经验,针对学生在实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容易发生的事故,采取相应的措施,抓好组织教学,确保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顺利进行。如加强课堂纪律管理,要求学生在进入实习教室前必须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工作,在实习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时了解设备、工具、材料的使用情况等。
二、入门指导,是课堂化实习教学的关键
入门指导也称为授课,是课堂化实习教学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包括复习旧课、讲授新课、示范操作、分配学生实习任务四个部分。
(1)检查复习旧课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触类旁通地促进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理解和学习。可通过提问、讲评作业、分析工件、讲述相关知识等方式达到此目的。例如,手工电弧焊立角焊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立对接焊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可采用提问的方式,首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立对接焊的操作要领,然后通过对比分析,讲解立对接焊与立角焊的区别和联系,逐步地引入新课教学,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功效。
(2)讲授新课是按照授课计划讲授本课日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够用的原则,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本课日的学习内容、目的及要求,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明确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操作要领,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等,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3)示范操作是教师在讲授新课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的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若能配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效果更佳。在示范操作前,应安排好学生观看的位置并向学生说明观看的重点和方法。在示范操作时,教师可运用分解、慢速、反复、正常操作等多种示范操作的方法,通过熟练而规范的演示和形象生动的讲解,将操作技能正确规范地传授给学生。例如,手工电弧焊平敷焊的教学,可分解为引弧、正常焊接、焊接接头、收尾四个步骤进行。在示范正常焊接的操作过程时,焊条要进行锯齿形或月牙形的横向摆动,动作幅度较小不易观察清楚,可有意将动作的幅度放大,进行反复示范操作,保证学生直观、清晰、全面地观看并理解老师的示范操作。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知道操作的方法及过程,再通过模仿进行反复的操作训练,最终能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
(4)在讲解与示范操作后,教师要根据课日授课计划给学生分配实习任务。在分配好实习任务、安排好实习小组及实习位置后,应要求学生了解实习环境,对自己使用的图纸、焊接设备、工具、实习材料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做好各项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填写实习准备情况。这样既能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巡回指导,是课堂化实习教学的核心
巡回指导是课堂化实习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在完成讲解和示范操作后,对学生的实习操作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全面地检查和指导。巡回指导时,教师应结合自己在实习教学中的直接或间接经验,根据不同课题明确每次巡回指导的目的和重点。例如,在新课教学阶段,第一次巡视,主要检查学生在实习前是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第二次巡视,检查工件的装配和定位焊是否符合操作要求;第三次巡视,主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掌握焊条角度及操作姿势;第四次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平角焊的操作过程,掌握正确的运条方法;第五次巡视,根据技能评定标准,检查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巡回指导,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心到、腿到、眼到、口到、手到,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提高教学要求,促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例如,在手工电弧焊水平固定管子对接焊的教学中,可引导操作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在掌握灭弧法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更加细致的操作,观察控制熔池的温度和形状,逐步领悟并掌握单面焊双面成型的操作技术。对于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针对他们在训练中存在的错误动作及不合理的操作,进行重点的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正确地掌握操作技能。当发现学生存在共性的问题时,应及时中断实习,将学生集中起来,针对存在的倾向性问题,重点分析讲解,提醒学生注意操作中容易出错和容易忽视的地方,必要时要重新进行示范操作,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巡回指导过程教师应将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主要存在的问题、实习表现等摘要的记录下来。这些记录的内容,既能作为进一步指导学生的依据,又能供以后的教学借鉴,还能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提供重要的资料。
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可根据学生在每一个阶段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灵活地调整实习小组,充分发挥部分操作技术好的学生的作用,以点带面,让其辅导本组其他同学进行操作学习,形成互帮互学的学习气氛。这样,不仅可以协助教师更加从容、有针对性地解决更多的问题,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工作组织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指导,是课堂化实习教学的精要
结束指导是生产实习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在课日教学结束时,集中学生进行总结的一个教学过程,完善而精要的结束指导,可以使课堂化教学锦上添花。在结束指导前,应要求学生及时地切断电源,将实习材料及工件集中放置在指定位置,并对实习位置进行彻底检查,消除各种事故的隐患。在结束指导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实习表现及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针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的方法。通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操作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紧密地配合起来,使学生明确在不同条件下如何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其次对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出现的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课堂纪律的现象,给予批评教育,进一步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最后根据不同的实习课题布置作业,组织学生清扫实习场地,做好设备、工具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五、结束语
在焊工生产实习的教学中,课堂化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课题,利用一切可使用的条件,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正确合理地运用教学环节,才能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上,达到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艳.提高焊接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4(01).
[2]刘松淼.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建设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关键词:教师;教学基本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requires our reflection on the tradi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basic teaching skills such as handwriting and mandarin,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need to have some new basic teaching skills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the 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ooperative teach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ching assessment, etc.
Key words: teacher; basic teaching skill;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前不久,笔者有机会参与了几次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及校长座谈会,了解到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在中学工作的一些情况。其中,教师和校长们所反映的有关中学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差的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座谈中,大部分校长和特级教师几乎是“深恶痛绝”地指责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太差。而所谓的基本功差,集中表现在“三字一话”的基本技能。在他们看来,师范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应加强对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校长和教师们的抱怨和指责是可以理解的。确实,新一代年轻教师在“三字一话”等基本功方面总体上远远比不了上一代、上上一代的教师。但是,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及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来看,过去所强调的“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功有些对于今天所说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似乎已不再那么重要了,有些可能会自然淘汰或被新的基本功所取代,或者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我们对过去所认定的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重新思考,同时更需要我们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分析新时代新型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新的教学基本功。本文正试图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一己之见以讨教于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及学界同仁。
一、何谓教学基本功
在有关文献中,很少有人对教学基本功下过完整的定义或进行过相关的定义分析。可能是由于“基本功”是一个日常的生活用语,我们会觉得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如果时展自然淘汰了某些公认的教学基本功,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何谓教学基本功?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需要那些新的教学基本功?
一般而言,所谓基本功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或做好某件事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推而言之,所谓教学基本功即指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这里的“条件性”旨在说明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一个教师要是不具备这些条件,教学工作将无法完成,尽管有了这些条件,教学工作未必成功。
在多数相关教育文献中,教学基本功与专业技能、职业技能、教学基本技能等词汇是等同或混用的,但是,本文还是坚持使用教学基本功一词,这主要是考虑到“基本功”这个词很具有包容性和概括性,一方面它强调了“基础性”,另一方面它比“技能”一词更具有概括性。它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操作性的技能,而且还包括与技能相关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
因此,本文认为,教师教学基本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在思考教学基本功的问题时必须把握教学基本功的这些特点。
1.共同性。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教师的天赋。它是使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教学基本功可以是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但它本身并不是教学风格,也不是教学艺术。
2.基础性。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履行教学职责需要多种实践的能力和智慧。教学基本功是其中最最基础的那部分实践能力和智慧。它为教师履行职责所需要的其他高级智慧奠定基础并提供条件。例如,普通话为教师口语表达提供基础,口语表达又为教师的人际沟通提供基础。
3.习得性。教学基本功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是后天习得的,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因此,我们在讨论教学基本功的问题时,要明确我们是否是在讨论某种可习得的而不只是属于个人天赋的某种能力或专长。
4.专业性。不同专业领域都有相应的基本功。如中医强调望、闻、问、切,相声演员要求说、笑、逗、唱。教师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多数文章将教学基本功与专业技能或职业技能混用有一定的合理性。
5.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专业自身也会不断成熟、完善或走向自我否定。专业的成熟或更新,对专业人员在专业基本功方面的要求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在一个专业的“常规”发展时期,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基本功往往具有一定的恒定性。但是,在一个专业的“非常规”发展时期,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基本功往往体现时代的特点。因此,在思考教师专业基本功的问题时,必须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脉搏。
二、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角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强调学生的主动的知识构建;增强课程的整合性和选择性并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等改革目标。这些改革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和转换。因此,面对新课程,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重新思考,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包括所练就的教学基本功是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一)重新看待“三字一话”基本功
多少年来,“三字一话”一直被认为是教师教学的首要基本功,也是师范生培养的“重头戏”,更是学校评价新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近些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在“三字一话”方面的基本功很不如人意。不仅校长摇头,而且有专家学者也感叹“今不如昔”。
面对新一代教师在“三字一话”基本功上的缺失,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三字一话”中的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功的缺失似乎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看粉笔字。
在“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之下,粉笔是教师教学最基础的工具。不论是电影、电视中的镜头,还是实际的课堂教学场景,教师上课的第一件事是用粉笔写下授课的内容标题。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粉笔字就成了这个教师的另一件外衣。因此,为了把好这个“门面”,我们一直在苦练这项基本功。可是,曾几何时,这一场景被悄悄地“切换”了。粉笔、黑板成了电脑和投影的“辅助手段”,或者完全被电脑和投影取代。
在部分农村及边远不发达地区,粉笔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风光依旧,但是,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及远程教育的发展,粉笔、黑板最终会“沦落”为“电脑+投影”的辅助手段或完全被取代。因此,不论是从现状及发展前景来看,粉笔、黑板也会不断走向历史。依赖于这两个载体而存在的粉笔字也将一并成为历史。
与粉笔字相关的另一项基本功是板书。它是课堂讲授的重要“帮手”。借助于板书设计,教师可以清晰、简要或形象生动地呈现要求学生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中小学听课、评课往往把板书设计水平列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但是在黑板被无情地变成了“白板”的情况之下,板书设计便转换成课件的制作及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教师在板书设计方面的基本功有些部分可能会迁移到PowerPoint等“版面”设计及课件的制作。但是,电脑教学的“版面设计”毕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板书设计,它需要现代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技术支持。因此,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在课件制作及多媒体教学方面练就一套新的基本功。
其次看钢笔字和毛笔字。
长期以来,钢笔一直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书面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师的字写得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交流的效果,如果写得一笔好字,还会无形中增进教师的影响力。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无情冲击之下,钢笔字的用途和使用范围也在逐渐缩小。比如,E-mail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信件,鼠标和键盘逐渐取代了笔和墨。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批改作业、写评语、向学生家长信息和公告。可见,钢笔字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也同样地受到了历史的挑战。
与钢笔字、粉笔字相比,毛笔字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遥远。教师除了在专门的书法课上需要展示自己的毛笔字之外,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机会书写毛笔字。其实在历史上,随着硬笔书写日益广泛,硬笔书写作为一种日常书写形式就逐渐代替了软笔书写。如今,毛笔字与其说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还不如说作为一种具有历史的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书法艺术。因此,我们认为,除了书法课的教师之外,其他教师在这方面的基本功的衰退或缺失,同样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上面所讨论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三笔字机会的缩小与教师“三字”基本功的缺失之间的某种必然联系。但是有人会提出异议说,不是教师可以不使用三笔字了,而是新一代的学生必须要学习写中国字,需要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需要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教师的字是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里要说的是,不仅教师的字难以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找到展示的机会,而且学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动笔写字的机会也远远比不上以前。
现代信息技术同样冲击着新一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与教师相比,他们更加钟情于现代信息技术,也更加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结交朋友的不可缺少的工具。相对于写字和书法,大部分学生可能更愿意选择键盘和鼠标。目前教师普遍反映的中小学生对写字和书法课不感兴趣,部分原因正在于此。
当然,这不是说中小学不需要写字和书法课。相反,本文认为,钢笔字和毛笔字不必作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去要求所有教师,但应该作为语文教师及书法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或者说,除了语文和书法教师之外,教师在钢笔字和毛笔字方面的“功夫”只要能够实现书面表达与交流的目的和功能即可,即:规范、整洁、流畅,以便于读者识别、理解。至于把字写得怎样富于艺术、个性和美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应该属于个人的兴趣和特长的展现,不具有教学基本功的共同性和专业的特殊性,因此,不再属于教学基本功范畴。
对于学生而言,同样不必强求每个学生都要写得一手好字。小学的写字课可以配合语文识字教学,要求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清楚、写整洁,将来能够在需要书面交流的场合派上用场即可。书法课应该注重艺术鉴赏与书法练习的同步,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情绪和能力的培养。书法练习可以作为选修课或课外兴趣活动,或者学校校本开发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普通话是中国国民的一种基本素质,更是中小学教师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达到基本标准。师范院校及中小学可以对未达标的师范生或新老教师展开适当的培训或组织一些竞赛类的活动以提高普通话水平。国家语委每年举行的面向全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映出国家对普通话作为中国国民的基本素质的重视。
(二)重新思考教师语言表达基本功
与“三字一话”直接相关的基本功是教师的书面和口头的语言表达。与普通话一样,语言表达也是一个中国国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在新到来的信息社会,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及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这两方面的基本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内容。
首先看与普通话相关的口语表达基本功。
可以说,自教育产生以来,口语表达在教师的教学中就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论是最初的“口传身授”,还是后来的课堂讲授,都离不开教师的“口”。在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传统之下,教师实实在在地成了一个“动口不动手”的“传声筒”。因此,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形象和教学的效果。
但是,从新课程对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来看,传统上的教师动口、学生少有或没有动口的单向语言输入的教学方式将被彻底打破。不论是新课程强调的合作的探究学习,还是个人的体验学习,都需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在新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的口语表达依然重要,但教师口语表达的效用已远远超越了以课堂教授为中心的朗读、讲述、指令等。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要求教师不仅自己善于表达,还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表达;要求教师主宰的课堂给学生留有说话或表达的余地。
国外一位哲学家曾不无讽刺地说过,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让教师“闭嘴”。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建构的学习就是要教师不但自己把书“讲”清楚明白,而且要“少说多做”,组织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个学生把他们的所学所思说明白,讲清楚;不仅要“能言善辩”,而且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闭嘴”,给学生“能言善辩”的机会。教师不仅要善于说话,还要善于不说话。这些正是本文所提出的需要对教师口语表达基本功重新思考的地方。
其次,看教师的书面表达基本功。
在填鸭式的课堂讲授的教学环境之下,教师的书面表达远远不及口语表达所起到的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为背景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将一部分的教学口语转化为超文本的“书面语”,如网上课堂、电子教案及网上讨论等。但是,不论是文本的工作计划、各类信函及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还是超文本的网上公告、电邮及聊天室口语化的文字,所需要的基本上是写作的基本功。这样的基本功不仅教师需要掌握,任何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公民都应掌握。因此,本文认为,对教师书面表达技能的要求并不具有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只要中小学语文教学把好了写作关,每个人都可以具备。在“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国民受教育程度总体提高的情况之下,现在所强调的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对教师的书面表达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其实在中小学就应该完成。师范院校应该把重点放在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新的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上。
(三)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工作基本功
教师教学工作基本功是指教师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必需的专业技能。一般认为,教师首先要会教课,这是教师之为教师的基本资格。但是,教什么样的“课”需要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基本功。在课堂讲授成为压倒性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时,教师的教学工作差不多无一例外地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因此,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就是完成上述各工作环节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新课程所提出的建构教学及课堂整合的要求之下,虽然仍需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定成绩这些工作环节,但是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种课型都需要上述四个环节。而且,就每一环节而言,其工作重点、内容及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首先看备课。
备课实际上就是对教学过程与结果的预先设计。课前对教学的设计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特别有助于新教师厘清教学内容和目标,建立课堂教学的自信。新课程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这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充足准备。但是,在新课程的要求之下,不仅教师备课的内容需要变化,而且备课的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也需要改变。
传统上,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书本,很少备学生。建构主义教学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此,备课的首要内容应是了解学生。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一般性的发展目标,如学生学习的态度、对所学学程的情感及基本价值观等,更加忽视了学生对学科探究的方法及过程的了解。
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更多地只是个别教师孤立地设计一节一节的课,忽略了学科与学科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及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整合,不仅需要教师开展综合单元的教学设计,而且需要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协同设计、协同教学。
其次看上课。
上课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集中体现。传统课堂讲授讲究上课的四个基本环节:导入、讲授、提问、布置作业,于是教师上课的功夫就表现在这四个环节的把握和过渡上,教师观课、评课及上级检查时的听课均围绕四个基本环节建立指标体系。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教师们纷纷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教学、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网络学习等,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步骤也随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而大有不同。如探究教学一般遵循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包括:提出学习任务、准备相关知识和材料、组织学生选题、合作或独立探究、探究结果报告和评价。教师完成上述活动就不能仅是给学生上课,它包括诸多比上课复杂得多的活动。教师需要创设探究的环境、诱发并引导学生探究、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及其他条件的支持、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报告并研讨结果等。教师可能会就学生探究任务的相关知识和材料而给学生上课,但是,这里的上课只是整个探究活动的一个环节,而且不必遵循导入、教授、提问、布置作业的传统步骤。
另外,即使是纯讲授式的课堂,在建构教学的基本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也不再遵循传统的四个步骤。建构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讲授不再是满堂灌,提问也不仅仅是教师单向地提问学生,作业也未必都需要在课下完成。建构教学需要教师构建互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需要教师把整个的课堂设计为一个师生共同完成的作业。
最后看批改作业和学生成绩评定。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题海战术使得学生、教师劳于作业。做作业、改作业成为学生、教师不得不面对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之频繁不断的考试,学生成绩评定差不多成了统计考分的代名词。许多学生和教师也因此练就了一副过硬的应对本领。新课程改革首先需要让学生、教师从繁重的作业和考试的负担下解放出来,以更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投入新课程。
其次,新课程改革提出发展性学生和教师评价的思想和策略,这需要教师把作业与学生成绩评定结合起来,把学生成绩评定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等学习结果的评价的同时,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之间的有差异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练就与新的评价体系相适应的学生评价基本功,必须掌握一些不同于结果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方法和技能。
三、新课程,新教师,新教学基本功
本文第二部分试图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对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一些教学基本功进行再思考。那么,新课程改革到底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新的教学基本功呢?前文已有所涉及,这里不妨做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准备的第一位的新的基本功就是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境界”。
首先,教学演示。这包括:借助于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文本的教材内容转换为更为直观生动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学材料,如电子教案、PowerPoint演示文稿;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相关教学课件、网上课程;等等。多媒体演示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提升教学的效果。
其次,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善于从网络的节点和连接中不断地获取教学材料和信息,开发和利用网上的各种课程资源,扩充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的内容。在这一水平上,信息技术不再仅是演示的工具,而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境界是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重构课堂学习环境,如构建网上学习社区、网上论坛等新的教学平台等。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信息源,课堂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学过程不再只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授;新的学习环境渗透着一种信息的文化,它将充分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实现新课程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整合的目标。构建这样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全面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和功能,善于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点和融合域,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
(二)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
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思考怎么教的教学问题,同时需要思考教什么的课程问题。为了成功地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学程,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技能。如学生学习需求评估技能、教材分析技能、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技能、组织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技能等等。
传统上,我们总是习惯于根据大纲和教材来安排学习内容,但是校本课程开发不仅需要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重难点,而且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主体的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然后根据他们的需要、经验及差异开发、选择或者重组各方面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地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总之,新课程要求于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发展领域。
(三)协作教学基本功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地展开的,但是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课程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等新的课程实践,都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
前文已述,探究教学是一种不同于机械课堂讲授的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其中,教师能否提出足以诱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或主题是探究教学取得效果的关键。通常的情况是,一个能诱发不同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的主题往往都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往往也需要多个教师协同完成。同样,课程整合不仅需要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协作,更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走到一起,共同选定整合的主题及活动形式。校本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可能需要所有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分工指导。
另外,在建构教学的范式之下,不仅需要教师与教师的协作教学,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因此,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的基本功。
(四)教学评价基本功
传统上,教师对教学的评价工作不外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期末小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学生与教师评价的思想,需要教师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掌握传统上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量化的、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和技能之外,更需要学习新的质性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技能。发展性评价要求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要求评价充分体现被评价者的个别差异,要求被评价者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善于在日常的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会运用一整套的技术即时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收集和整理学生在各方面的评价信息,并有意识地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样,发展性评价还要求教师要更加主动、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断地反思自我,将自我评价与教学改进及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新课程改革向一线教师建议的质性的评价策略和技术主要包括:个人成长记录袋、成长自述、实作测试、案例分析等。其中,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是目前国家课程实验区普遍推行的一种评价工具,但如何更好地使用个人成长记录袋,如何提高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效用,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尽管有一些新的评价工具及评价技术还在进一步的摸索当中,但毋庸置疑的是,教师必须在改革的实践中磨炼自己的评价“功夫”。
(五)教学科研基本功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设立了许多新的改革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是否适宜,还有待实践的检验。而最终的检验者应是第一线的教师。教师能否担当得了这样的角色,取决于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素质。另外,新课程改革需要改变过去灌输的教学行为习惯,这客观上要求教师有一种批判、反思的科研精神。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同样需要教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形成认识。总之,新课程需要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
一、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应着力于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教师教学能力的含义是广泛的,但笔者以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质上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如何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虽众说纷纭但教学基本功显然是有效的量化手段,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源于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教学的生命线。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应着力于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教学基本功的锤练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试从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如何夯实教学基本功的要求谈一谈看法:
处理教材、教学设计方面要看整节课是否有一个中心,有一条清晰的主线,重难点是否突出,经常听到上级到学校听课,有的老师说反正是习题课、评试卷,没什么好听的,殊不知,习题课也要有一个中心,教师应该归类讲授,归纳方法,往往习题课更能看出一位老师平时教学的基本功。组织教学要“看着学生的眼睛教书”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加基本功比赛更应做足功课,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多手准备,临场应变。
板书是最原始的基本功,但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功。板书中的文字、图形要正确、规范、美观。在黑板上画图,还要一笔一笔让人家看得懂。特别是有些需要学生掌握的绘图方法和特别说明问题的,应该边讲边画,使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引导思路。
教学语言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练、规范,你要学生把问答题答好,上课自己的答题语言要中肯、简洁、精练。这几年高考这方面的要求很严格,如去年物理卷填空题“温度升高”填成“温度增加”或“温度增大”均得零分。
理科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也是教学基本功。上课前应熟悉器材,反复进行实验操作练习,使到上课的演示熟练、规范、有序,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实验操作的要领。
课堂教学是否有亮点也是教学基本功,所谓亮点,就是教学中要体现创新思维,要有奇思妙想。如教学设计的创新,有些老师的课堂引入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上来;如教学方法的创新,有些老师巧妙的教法一下子就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顿时豁然开朗;教学手段的创新,如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服务教学(如理科的传感器设备等);能否展现上课者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二、借力基本功比赛能更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教师;教学基本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笔者有机会参与了几次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及校长座谈会,前不久。解到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在中学工作的一些情况。其中,教师和校长们所反映的有关中学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差的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座谈中,大部分校长和特级教师几乎是深恶痛绝”地指责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太差。而所谓的基本功差,集中表示在三字一话”基本技能。看来,师范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应加强对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校长和教师们埋怨和指责是可以理解的确实,新一代年轻教师在三字一话”等基本功方面总体上远远比不了上一代、上上一代的教师。但是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及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来看,过去所强调的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功有些对于今天所说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似乎已不再那么重要了有些可能会自然淘汰或被新的基本功所取代,或者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因此,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我对过去所认定的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重新思考,同时更需要我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分析新时代新型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新的教学基本功。本文正试图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一己之见以讨教于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及学界同仁。
一、何谓教学基本功
在有关文献中,很少有人对教学基本功下过完整的定义或进行过相关的定义分析。可能是由于“基本功”是一个日常的生活用语,我们会觉得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如果时展自然淘汰了某些公认的教学基本功,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何谓教学基本功?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需要那些新的教学基本功?
一般而言,所谓基本功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或做好某件事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推而言之,所谓教学基本功即指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这里的“条件性”旨在说明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一个教师要是不具备这些条件,教学工作将无法完成,尽管有了这些条件,教学工作未必成功。
在多数相关教育文献中,教学基本功与专业技能、职业技能、教学基本技能等词汇是等同或混用的,但是,本文还是坚持使用教学基本功一词,这主要是考虑到“基本功”这个词很具有包容性和概括性,一方面它强调了“基础性”,另一方面它比“技能”一词更具有概括性。它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操作性的技能,而且还包括与技能相关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
因此,本文认为,教师教学基本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在思考教学基本功的问题时必须把握教学基本功的这些特点。
1.共同性。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教师的天赋。它是使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教学基本功可以是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但它本身并不是教学风格,也不是教学艺术。
2.基础性。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履行教学职责需要多种实践的能力和智慧。教学基本功是其中最最基础的那部分实践能力和智慧。它为教师履行职责所需要的其他高级智慧奠定基础并提供条件。例如,普通话为教师口语表达提供基础,口语表达又为教师的人际沟通提供基础。
3.习得性。教学基本功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是后天习得的,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因此,我们在讨论教学基本功的问题时,要明确我们是否是在讨论某种可习得的而不只是属于个人天赋的某种能力或专长。
4.专业性。不同专业领域都有相应的基本功。如中医强调望、闻、问、切,相声演员要求说、笑、逗、唱。教师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多数文章将教学基本功与专业技能或职业技能混用有一定的合理性。
5.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专业自身也会不断成熟、完善或走向自我否定。专业的成熟或更新,对专业人员在专业基本功方面的要求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在一个专业的“常规”发展时期,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基本功往往具有一定的恒定性。但是,在一个专业的“非常规”发展时期,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基本功往往体现时代的特点。因此,在思考教师专业基本功的问题时,必须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脉搏。
二、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角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强调学生的主动的知识构建;增强课程的整合性和选择性并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等改革目标。这些改革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和转换。因此,面对新课程,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重新思考,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包括所练就的教学基本功是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一)重新看待“三字一话”基本功
多少年来,“三字一话”一直被认为是教师教学的首要基本功,也是师范生培养的“重头戏”,更是学校评价新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近些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在“三字一话”方面的基本功很不如人意。不仅校长摇头,而且有专家学者也感叹“今不如昔”。
面对新一代教师在“三字一话”基本功上的缺失,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三字一话”中的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功的缺失似乎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看粉笔字。
在“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之下,粉笔是教师教学最基础的工具。不论是电影、电视中的镜头,还是实际的课堂教学场景,教师上课的第一件事是用粉笔写下授课的内容标题。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粉笔字就成了这个教师的另一件外衣。因此,为了把好这个“门面”,我们一直在苦练这项基本功。可是,曾几何时,这一场景被悄悄地“切换”了。粉笔、黑板成了电脑和投影的“辅助手段”,或者完全被电脑和投影取代。
在部分农村及边远不发达地区,粉笔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风光依旧,但是,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及远程教育的发展,粉笔、黑板最终会“沦落”为“电脑投影”的辅助手段或完全被取代。因此,不论是从现状及发展前景来看,粉笔、黑板也会不断走向历史。依赖于这两个载体而存在的粉笔字也将一并成为历史。
与粉笔字相关的另一项基本功是板书。它是课堂讲授的重要“帮手”。借助于板书设计,教师可以清晰、简要或形象生动地呈现要求学生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中小学听课、评课往往把板书设计水平列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但是在黑板被无情地变成了“白板”的情况之下,板书设计便转换成课件的制作及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教师在板书设计方面的基本功有些部分可能会迁移到PowerPoint等“版面”设计及课件的制作。但是,电脑教学的“版面设计”毕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板书设计,它需要现代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技术支持。因此,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在课件制作及多媒体教学方面练就一套新的基本功。
其次看钢笔字和毛笔字。
长期以来,钢笔一直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书面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师的字写得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交流的效果,如果写得一笔好字,还会无形中增进教师的影响力。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无情冲击之下,钢笔字的用途和使用范围也在逐渐缩小。比如,E-mail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信件,鼠标和键盘逐渐取代了笔和墨。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批改作业、写评语、向学生家长信息和公告。可见,钢笔字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也同样地受到了历史的挑战。
与钢笔字、粉笔字相比,毛笔字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遥远。教师除了在专门的书法课上需要展示自己的毛笔字之外,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机会书写毛笔字。其实在历史上,随着硬笔书写日益广泛,硬笔书写作为一种日常书写形式就逐渐代替了软笔书写。如今,毛笔字与其说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还不如说作为一种具有历史的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书法艺术。因此,我们认为,除了书法课的教师之外,其他教师在这方面的基本功的衰退或缺失,同样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上面所讨论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三笔字机会的缩小与教师“三字”基本功的缺失之间的某种必然联系。但是有人会提出异议说,不是教师可以不使用三笔字了,而是新一代的学生必须要学习写中国字,需要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需要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教师的字是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里要说的是,不仅教师的字难以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找到展示的机会,而且学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动笔写字的机会也远远比不上以前。
现代信息技术同样冲击着新一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与教师相比,他们更加钟情于现代信息技术,也更加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结交朋友的不可缺少的工具。相对于写字和书法,大部分学生可能更愿意选择键盘和鼠标。目前教师普遍反映的中小学生对写字和书法课不感兴趣,部分原因正在于此。
当然,这不是说中小学不需要写字和书法课。相反,本文认为,钢笔字和毛笔字不必作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去要求所有教师,但应该作为语文教师及书法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或者说,除了语文和书法教师之外,教师在钢笔字和毛笔字方面的“功夫”只要能够实现书面表达与交流的目的和功能即可,即:规范、整洁、流畅,以便于读者识别、理解。至于把字写得怎样富于艺术、个性和美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应该属于个人的兴趣和特长的展现,不具有教学基本功的共同性和专业的特殊性,因此,不再属于教学基本功范畴。
对于学生而言,同样不必强求每个学生都要写得一手好字。小学的写字课可以配合语文识字教学,要求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清楚、写整洁,将来能够在需要书面交流的场合派上用场即可。书法课应该注重艺术鉴赏与书法练习的同步,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情绪和能力的培养。书法练习可以作为选修课或课外兴趣活动,或者学校校本开发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普通话是中国国民的一种基本素质,更是中小学教师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达到基本标准。师范院校及中小学可以对未达标的师范生或新老教师展开适当的培训或组织一些竞赛类的活动以提高普通话水平。国家语委每年举行的面向全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映出国家对普通话作为中国国民的基本素质的重视。
(二)重新思考教师语言表达基本功
与“三字一话”直接相关的基本功是教师的书面和口头的语言表达。与普通话一样,语言表达也是一个中国国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在新到来的信息社会,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及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这两方面的基本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内容。
首先看与普通话相关的口语表达基本功。
可以说,自教育产生以来,口语表达在教师的教学中就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论是最初的“口传身授”,还是后来的课堂讲授,都离不开教师的“口”。在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传统之下,教师实实在在地成了一个“动口不动手”的“传声筒”。因此,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形象和教学的效果。
但是,从新课程对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来看,传统上的教师动口、学生少有或没有动口的单向语言输入的教学方式将被彻底打破。不论是新课程强调的合作的探究学习,还是个人的体验学习,都需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在新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的口语表达依然重要,但教师口语表达的效用已远远超越了以课堂教授为中心的朗读、讲述、指令等。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要求教师不仅自己善于表达,还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表达;要求教师主宰的课堂给学生留有说话或表达的余地。
国外一位哲学家曾不无讽刺地说过,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让教师“闭嘴”。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建构的学习就是要教师不但自己把书“讲”清楚明白,而且要“少说多做”,组织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个学生把他们的所学所思说明白,讲清楚;不仅要“能言善辩”,而且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闭嘴”,给学生“能言善辩”的机会。教师不仅要善于说话,还要善于不说话。这些正是本文所提出的需要对教师口语表达基本功重新思考的地方。
其次,看教师的书面表达基本功。
在填鸭式的课堂讲授的教学环境之下,教师的书面表达远远不及口语表达所起到的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为背景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将一部分的教学口语转化为超文本的“书面语”,如网上课堂、电子教案及网上讨论等。但是,不论是文本的工作计划、各类信函及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还是超文本的网上公告、电邮及聊天室口语化的文字,所需要的基本上是写作的基本功。这样的基本功不仅教师需要掌握,任何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公民都应掌握。因此,本文认为,对教师书面表达技能的要求并不具有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只要中小学语文教学把好了写作关,每个人都可以具备。在“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国民受教育程度总体提高的情况之下,现在所强调的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对教师的书面表达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其实在中小学就应该完成。师范院校应该把重点放在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新的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上。
(三)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工作基本功
教师教学工作基本功是指教师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必需的专业技能。一般认为,教师首先要会教课,这是教师之为教师的基本资格。但是,教什么样的“课”需要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基本功。在课堂讲授成为压倒性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时,教师的教学工作差不多无一例外地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因此,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就是完成上述各工作环节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新课程所提出的建构教学及课堂整合的要求之下,虽然仍需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定成绩这些工作环节,但是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种课型都需要上述四个环节。而且,就每一环节而言,其工作重点、内容及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首先看备课。
备课实际上就是对教学过程与结果的预先设计。课前对教学的设计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特别有助于新教师厘清教学内容和目标,建立课堂教学的自信。新课程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这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充足准备。但是,在新课程的要求之下,不仅教师备课的内容需要变化,而且备课的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也需要改变。
传统上,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书本,很少备学生。建构主义教学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此,备课的首要内容应是了解学生。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一般性的发展目标,如学生学习的态度、对所学学程的情感及基本价值观等,更加忽视了学生对学科探究的方法及过程的了解。
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更多地只是个别教师孤立地设计一节一节的课,忽略了学科与学科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及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整合,不仅需要教师开展综合单元的教学设计,而且需要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协同设计、协同教学。
其次看上课。
上课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集中体现。传统课堂讲授讲究上课的四个基本环节:导入、讲授、提问、布置作业,于是教师上课的功夫就表现在这四个环节的把握和过渡上,教师观课、评课及上级检查时的听课均围绕四个基本环节建立指标体系。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教师们纷纷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教学、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网络学习等,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步骤也随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而大有不同。如探究教学一般遵循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包括:提出学习任务、准备相关知识和材料、组织学生选题、合作或独立探究、探究结果报告和评价。教师完成上述活动就不能仅是给学生上课,它包括诸多比上课复杂得多的活动。教师需要创设探究的环境、诱发并引导学生探究、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及其他条件的支持、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报告并研讨结果等。教师可能会就学生探究任务的相关知识和材料而给学生上课,但是,这里的上课只是整个探究活动的一个环节,而且不必遵循导入、教授、提问、布置作业的传统步骤
另外,即使是纯讲授式的课堂,在建构教学的基本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也不再遵循传统的四个步骤。建构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讲授不再是满堂灌,提问也不仅仅是教师单向地提问学生,作业也未必都需要在课下完成。建构教学需要教师构建互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需要教师把整个的课堂设计为一个师生共同完成的作业。
最后看批改作业和学生成绩评定。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题海战术使得学生、教师劳于作业。做作业、改作业成为学生、教师不得不面对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之频繁不断的考试,学生成绩评定差不多成了统计考分的代名词。许多学生和教师也因此练就了一副过硬的应对本领。新课程改革首先需要让学生、教师从繁重的作业和考试的负担下解放出来,以更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投入新课程。
其次,新课程改革提出发展性学生和教师评价的思想和策略,这需要教师把作业与学生成绩评定结合起来,把学生成绩评定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等学习结果的评价的同时,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之间的有差异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练就与新的评价体系相适应的学生评价基本功,必须掌握一些不同于结果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方法和技能。
三、新课程,新教师,新教学基本功
本文第二部分试图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对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一些教学基本功进行再思考。那么,新课程改革到底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新的教学基本功呢?前文已有所涉及,这里不妨做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准备的第一位的新的基本功就是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境界”。
首先,教学演示。这包括:借助于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文本的教材内容转换为更为直观生动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学材料,如电子教案、PowerPoint演示文稿;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相关教学课件、网上课程;等等。多媒体演示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提升教学的效果。
其次,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善于从网络的节点和连接中不断地获取教学材料和信息,开发和利用网上的各种课程资源,扩充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的内容。在这一水平上,信息技术不再仅是演示的工具,而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境界是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重构课堂学习环境,如构建网上学习社区、网上论坛等新的教学平台等。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信息源,课堂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学过程不再只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授;新的学习环境渗透着一种信息的文化,它将充分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实现新课程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整合的目标。构建这样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全面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和功能,善于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点和融合域,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
(二)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
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思考怎么教的教学问题,同时需要思考教什么的课程问题。为了成功地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学程,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技能。如学生学习需求评估技能、教材分析技能、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技能、组织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技能等等。
传统上,我们总是习惯于根据大纲和教材来安排学习内容,但是校本课程开发不仅需要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重难点,而且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主体的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然后根据他们的需要、经验及差异开发、选择或者重组各方面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地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总之,新课程要求于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发展领域。
(三)协作教学基本功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地展开的,但是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课程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等新的课程实践,都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
前文已述,探究教学是一种不同于机械课堂讲授的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其中,教师能否提出足以诱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或主题是探究教学取得效果的关键。通常的情况是,一个能诱发不同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的主题往往都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往往也需要多个教师协同完成。同样,课程整合不仅需要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协作,更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走到一起,共同选定整合的主题及活动形式。校本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可能需要所有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分工指导。
另外,在建构教学的范式之下,不仅需要教师与教师的协作教学,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因此,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的基本功。
(四)教学评价基本功
传统上,教师对教学的评价工作不外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期末小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学生与教师评价的思想,需要教师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掌握传统上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量化的、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和技能之外,更需要学习新的质性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技能。发展性评价要求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要求评价充分体现被评价者的个别差异,要求被评价者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善于在日常的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会运用一整套的技术即时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收集和整理学生在各方面的评价信息,并有意识地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样,发展性评价还要求教师要更加主动、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断地反思自我,将自我评价与教学改进及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新课程改革向一线教师建议的质性的评价策略和技术主要包括:个人成长记录袋、成长自述、实作测试、案例分析等。其中,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是目前国家课程实验区普遍推行的一种评价工具,但如何更好地使用个人成长记录袋,如何提高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效用,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尽管有一些新的评价工具及评价技术还在进一步的摸索当中,但毋庸置疑的是,教师必须在改革的实践中磨炼自己的评价“功夫”。
(五)教学科研基本功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设立了许多新的改革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是否适宜,还有待实践的检验。而最终的检验者应是第一线的教师。教师能否担当得了这样的角色,取决于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素质。另外,新课程改革需要改变过去灌输的教学行为习惯,这客观上要求教师有一种批判、反思的科研精神。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同样需要教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形成认识。总之,新课程需要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
趣味化的形式来组织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对教师而言,能使教师外部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一种学习动力与需要。对学生而言,武术基本功趣味化不是单调的武术基本动作的练习,而是内容丰富,形式富于变化的课堂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入手,通过探索中引趣――注重内容的设计;运动中激趣――注重过程的引导;快乐中增趣――注重课后的反馈,这三方面来组织优化活动设计从而达到趣味武术基本功的教学目的。
一、探索中引趣――注重内容的设计
1.钻研教材.编制基本功内容
在我校武术校本化的背景下,经过实践检验扩充了很多适合学生学习的武术基本功内容,还在实践课的基础上增加了武术基本功理论课的教学。
在武术基本功趣味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有所体会、内心有所触动、课后有所思考,让课堂的教学内容能真正吸引住学生,让基本功的教学不再是一味的机械式的重复练习。
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内容,从武术的基本认识到武术基本手型、步型、简单组合动作以及习武所要具备的柔韧、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的学习,系统的将武术基本功分三十二课时进行教学。为了将基本功趣味化,书中还加入儿童化的语言、武术小知识、比一比、练一练、评一评等环节让学生主动学习武术基本功。
2.钻研课堂,突出趣味表现形式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认为要在武术教学的内容标准和表现形式上都体现武术教学的趣味化和游戏化,并在其中两个水平段的内容标准中把武术的游戏当作一项内容标准来呈现,可见武术基本功趣味课堂对于学生认知武术有重要意义。
针对各水平段学生的学隋特点将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分类:水平一基本功教学要尽量结合学生平常认知度高的游戏;水平二基本功教学要传授武术的“精、气、神”;水平三运用基本的武术动作组合完成简单的武术套路。
二、运动中激趣――注重过程的引导
在武术进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基本功”。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好动、好玩、好斗,而传统的武术基本功教学恰恰违背了孩子这一天性,弱化了基本功攻防的运用和基本功教学的趣味性。
1.攻与防要突出
功防意识是展现武术特有“精、气、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动作从预备式开始到演练结束,始终要保持相应的攻防意识。在个人演练时要做到“面前无人似有人”,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对手。例如:在教学基本功“推掌”内容中,巧设“推出去”“推不倒”等趣味对抗游戏。
“推出去”方法:甲方双手搭扶乙方双肩,乙方直立后倒,甲方右脚撤,双臂随之屈肘支撑。甲方后脚蹬地、上步的同时,双掌将乙方推出,乙方顺势重心向前,左脚向前成弓步。
这种把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加入攻防,即每一招,每一式都设立一个假想敌的存在,巧妙创设实际的对抗情境,处处按照实际动作意境的要求来完成。
2.创新与多样性要突出
对于武术的基本功,传统的练习方法主要采用站桩和单动反复练习。在教学中为了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可以在不破坏动作本身的前提下创新练习方法,各个教材之间都有它们相似的一面,抓住相似点结合练习,把武术基本功的教学融入田径、球类、体操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有趣。
例如“垒球掷远轰炸敌军”游戏:两组面对面安全距离站立,游戏环节中,先进行武术的马步冲拳鼓舞士气威慑敌人,再进行垒球的掷远轰炸敌军。
基本功的教学要突出同一内容练习的多样性,在多样性设计中结合武术的步伐移动变化、身体平衡、身体柔韧、身体对抗等武术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弓步练习时就可以有“按不着”“拽不动”“撑得住”三种趣味练习方法。
“按不着”方法:甲乙面对面站立。甲方按住乙方双肩,乙方左脚向左迈步成马步,低头从甲方的右臂下闪过成并步抱拳。甲方右脚向右迈步,左脚并右脚的同时双手收至腰间成并步抱拳;然后乙方双手按甲方双肩,甲方左脚向左迈步成马步,低头从乙方的右臂下闪过成并步抱拳。如此反复。
3.实践运用要突出
少儿武术的一招一式都是源于生活,基本功很多动作都是武术套路的一部分,动作与动作的组合就成了武术的套路,只要单个基本功动作练扎实了那复杂的套路动作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趣味化基本功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就是要突出基本功的实践与运用。把基本功的教学融入日常生活,让学生学有所用。
三、快乐中增趣――注重素材的提供
在武术基本功的实践中,要注重内容的设计和过程的引导还要提高相应的教学素材和器材来丰富课堂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武术的认知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1.武术小知识
师:同学们,下面是武术知识抢答环节,答对的同学这节课就当老师的“小模特”,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武术的手型有哪几种?
生:拳、掌、勾。
师:非常好,你能做出来吗?
以上案例是认识《拳、掌、勾》课堂教学片段,在教学中穿插武术小知识考考学生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趣味性,可以以抢答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选择站队的形式,如:被称为中国武术之乡的是陈家沟还是温县;“气存丹田”中的丹田是身体的哪个部位,等等。
2.武术小器材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武术的小兵器是为了课堂的需要,在武术各种兵器中演变过来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兵器,把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制作的兵器运用到武术基本功教学中,让课堂更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如:在教学《马步、弓步冲拳》中课前让学生自己用纸和胶带制作如刀、剑、斧子等能握在手中的兵器;课中创设“武林大赛”游戏情境,让每位学生上来展示已经学习的马步、弓步基本功,并要求运用好手中的“兵器”,教师事先选出几位同学当评委,通过几轮的比赛最终选出班级“武林盟主”。
多样性的器械把被动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趣味课堂,还全方位锻炼学生的体能和促进学生对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如:一年级《身体平衡》武术基本功教学中,准备了很多的辅助教材,有硬的可乐罐、梯子、废轮胎、木板等,只见有的学生把竹梯搭在轮胎上,说是走天梯,有的学生把废轮胎连接在一起,挑着扁担在过小路。丰富的辅助器材,不但激发学生的创造、合作、团队意识,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武术基本功的乐趣。
四、结束语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师 教学基本功 提升路径
关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已经有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对此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但时下对高中地理教师基本功提升路径的研究却停留在浅层次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指导意义并不大。对于教师来说,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自我教学基本功提升的主动性和坚持度明显不足。近几年,江苏等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基本功的提升出台了很多举措,每年会以不同层次和形式的竞赛、展示活动等引导教师强化内修,并借助各种平台锻炼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对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更提出了高要求。
一、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和外延
传统教学对高中地理教学基本功的要求侧重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普通话是否标准、声音是否有激情、语言组织是否流畅、衔接是否自然)、教学板书(板书书写是否工整、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板图布置是否美观、清晰、切题)、教学指导(能否于无形中指导学生的课堂展示、能否让学生明确课程的重难点、能否通过具有说服力的案例来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法、能否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发现)、教学设计(整个教学流程能否体现新课程标省耙陨为本”的要求、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是否详略得当且便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教学小结能否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而合理总结、课堂反馈训练题是否能与时俱进且与学生生活贴近),等等。我觉得,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还应包含其能否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能否熟练设计多媒体课件、能否娴熟操作电子白板等。此外,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还应有一定的外延,如能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课堂教学环境、能否主动参与各种教学展示活动、是否愿意搭建各种交流平台等,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的深处。
二、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路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高中地理学科,很多学生的重视度较差,这也是教师一直担忧的问题。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实现教学效果的全面优化,教师就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我认为,提升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广泛阅读各种教育教学书籍,做好阅读后的反思
书籍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但选择哪种书籍、采取何种阅读策略,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能力呢?这依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厚积而薄发的过程需教师静下心来、认真去做。我常常会与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请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再依照自己的兴趣选读各种读物,这些读物可以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方面的;也可以是学科教学设计、学科研究前沿、学科教学反思方面的;名家的著作要阅读;一线教师的著作要选读;还可以参考《中国教师报》等刊物中推荐的图书来阅读。在阅读时,一定要做好读书笔记,尤其要对自己与作者产生共鸣的部分做好记录;对有争议的内容可写出小论文。在阅读结束后,可撰写读后感,对文章中的重要观点进行剖析;对于能够付诸实践的结论则可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反思;还可以阅读其他人的读后感,深化阅读效果,收获阅读感受。
2.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展示,在打磨中完善自我
很多时候,教师会参与一些课堂观察,并收获很多感慨,其中最多的就是“这一节课非常完美,但恐怕在自己的学校和班级难以实施。”我觉得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若教师能把观察到的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闪光点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是否会改变自己课堂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依据学情做出适当调整,以了解这种教学策略是否值得推广。
为使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观,我所在地区的教育局和学校教科研部门先后推出了系列课堂教学模式,其主旨在于:引导教师改编课堂教学思路,尽可能让学生自我发现、小组合作。很多教师担心这会耗费太多的教学时间,不愿意主动尝试,总是找理由搞“老一套”,遇到课堂检查则匆忙改弦易辙。其实,教师可利用这一契机来完善自我,积极参与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观察。在备课组内,积极思考、认真聆听他人的教学评价,让自己的课堂设计更优化,并在反复验证中摸索出符合当前教学模式的路径。
例如,我在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区域地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课进行教学时,参考了人教版、鲁教版的教学设计,观看了网络上的一些教学视频,借鉴了本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对自身的教学设计做了较大调整,以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1)回顾必修Ⅱ所学鲁尔区传统工业发展的条件、衰落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2)就我国辽中南与德国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参考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思考两者之间的异同;(3)借鉴鲁尔区发展措施,对辽中南工业区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4)阅读导学案中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材料,思考其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认真思考问题,主动尝试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及时了解各学习小组的学习程度,让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做展示,最后再进行课堂小结,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典型训练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讲解的时间减少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多了。
3.主动接近优秀教师和专家,寻找成长的最佳路径
每一位教师都应明确地告知自己:“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要有机会我就和学校教研组长进行交流,倾听意见、寻找差距、完善自我;只要有时间我就去听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课,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引入自己的课堂。县、市和省级的地理培训课都是提升自我教学基本功的良好机会,专家们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是我成长的重要知识源泉,我会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与专家们一起探讨,以获得更大的收获和进步。
我曾有幸参与了一次教学基本功比赛,这是我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参与比赛的其他教师的优秀之处以及他们的问题。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落落大方且思路清晰的演讲、流畅的课堂教学设计等均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目前,在众多的网络成长共同体中,我对李新运教师所衔的“蓝月亮地理工作室”情有独钟。一群未曾谋面的教师,每周都会以一个主题,邀请优秀教师帮助普通教师完善地理教学。真诚的交流能在短时间内促进普通教师的成长。
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必有最适合个体成长的路径。只要教师将教育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为优化课堂教学而不断实践和反思,就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易巧敏.立足地理准教师,提升教学基本功[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7).
关键词:教学 基本功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目前一些学校教学效果不佳,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扎实,缺乏教育艺术。教育艺术包括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教学的成败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基本功功底。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必备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性的教学技能和修养。它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发展性等鲜明特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制教案的基本功
教案的编制,就如打仗前拟定作战方案,好的作战方案是打胜仗的保证,好的教学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编制教案的基本功应该包括:1.具备教学必备的专
业知识;2.能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3.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指定课题的
教案。教学目的要明确恰当、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写好教案是教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认真,课堂教学效果就好;不备课或备课不认真,课堂教学效果就差。教师要想取得教学上的主动权,非认真备课写好教案不可。备课要做到五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关键要“吃透两头”,一是教材、二是学生,脱离了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同时编制教案也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分析研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更要重视。备课写教案只是形成一个框架,教案纸上应留有余地,要提高自己必须有一个反复思考、认真推敲的过程。因此,课前修改、调整,课后反思、完善是必不可少的。
二、组织教学的基本功
1.组织教学是指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地把学生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1)是按照课堂常规,整顿纪律,自始至终保持好的教学秩序。(2)是通过教学本身,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和积极性,吸引过来,调动起来。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真正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要形成师生的合力,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协调起来,严格而不严厉,这样师生情感交触,心理同步,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2.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保证课堂纪律的必要条件。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功功底,应该包括:(1)熟悉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教学层次清楚,教学结构合理;(3)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4)能精选习题,当堂辅导学生完成作业;(5)及时辅导、因材施教。
3.组织教学贯穿一堂课的始终。教师在讲课时还要善于随机应变地采取调控措施:(1)要善于从多渠道获取反馈信息;(2)要灵活处理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调控课堂教学;(3)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三、教学语言的基本功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教案,在限定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语言基本功,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1.讲普通话;2.能正确使用名词与术语;3.语言清晰、准确,具有启发性、逻辑性、趣味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最重要的一种手段。它的科学性、艺术性、情感性和高品位的文化性,为教师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胜任教学(因为有人是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这只是掌握了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所以我们需要一张铁嘴。语言艺术可分为有声语言、书面语言、态势语言(行为语言或体态语言)、时空语言四种。课堂教学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增长的需要运用好教学语言。
四、教学板书的基本功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上课总是一边讲,一边不断地板书,学生总边听讲,边看板书,边认真进行思考。精心设计的好板书,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板书基本功要求应该是:1.板书布局合理、条理清楚、详略得当;2.字迹工整、规范。字不仅是教师的“门面”,而且反映了教师的气质。教师上课板书,批改作业的字,笔笔挺拔、字字清秀、端正整齐、惹人喜爱,反映了他们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教师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改作业、写教案、写板书,都应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自己,书写力求规范,绝不能因省事,抢时间,而随心所欲。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十分重要环节之一,运用得当,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板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板书的格局;(2)板书的形式;(3)板书的内容;(4)板书的时机;(5)板书的速度;(6)板书的字体;(7)板书的字迹。
一个科学合理的板书应该体现其精、美、严、实、新、活六方面的特点。
五、教育科研的基本功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方法和技巧,正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我们应该训练自己的科研基本功,通过科研提高自己的素质,力争达到:1.在集体备课中能承担主要任
务;2.有一定的评课能力;3.会撰写教学总结或论文。
教师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是教学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同科同级教师可分工合作,你备一个单元,我备一个单元,备课时有什么困难可与同头教师商讨,寻找最佳方案。听课要认真,评课要公正,态度要谦虚。新时代要求教师完成从被研究者到研究者角色的转变,根据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困惑来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
一、调研的内容和形式
这次调研,我们对两个旗县市区和几所学校的以下几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一、基本功达标训练情况;二、听评课开展情况;三、新课改进行情况;四、课堂常规落实情况。形式及程序是:一、听取教育局和学校关于这四项工作的回报;二、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考查课改和课堂常规的情况;三、观摩基本功达标现场;四、查文字材料;五、做关于基本功要求的讲座。力求真实准确、细致全面的反映旗县教育局和学校的全貌。
二、总体情况。
(一)、霍林郭勒市教育局。霍市教育局根据通辽市教育局关于这几项工作的有关文件,并结合或是中小学现状制定了各种活动工作方案,教育局召开校长、业务校长落实这几项工作。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工作、中小学教师听评课活动正在实施当中。9月3日进行了全市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考试;9月份正在举行听评课活动。新课程改革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师生之间成为资源交流与合作的关系。各中学教研部选择课改中的重要课题进行专业性研究。霍市五中有国家级课题两项自治区级课题两项;霍市六中“三主三导有机系列问号”课题开展情况现已逐渐成效。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情况根据文件精神采取形式多样多层次大练基本功;文字材料记载很全,听评课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现在已经静茹到复赛阶段。霍市教育局根据市局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要求一并下发,个中小学设立了年级管理组降低管理重心。要求教师做到“四精四必”各校注重教学管理。
(二)、扎鲁特旗。扎旗中小学进入课改以来,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下发了很多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狠抓校本教研,开展教研活动组经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和听评课活动全员参与,全面开展,注重实效。活动要求做到“五落实”即组织、内容、时间、形式、管理措施落实。注重细节,狠抓落实,全旗个中小学按着文件精神,都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管理常规。
两个旗县都能很好的落实了通辽市教育局文件精神,
(三)、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几点不足。
1、查材料发现,教育局没有转发市局下发的有关文件,使有的学校对这三个活动的内容不是很熟悉。
2、学校进行基本功训练,内容不全,仅限于粉笔字、钢笔字的训练。
3、学校教师对基本功所包含的内容及标准不够了解。(市教研室编写的《通辽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达标工作手册》介绍的很详细)
三、语文课堂教学情况。
(一)课堂亮点
1、教学目标很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明显。语文教学过程。包括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进行哪些基本功训练,都能做到明确具体。在语文课堂上,阅读训练能落到实处。
2、对教材的理解正确。
关键词: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尊重和热爱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等
多年来我潜心钻研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我深知体育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实践,及时地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如饥似渴的地融入了体育课改的潮流中,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的经验,我感觉只有改革中学的体育课堂教学,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使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应如何如何让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使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础
1.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用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是使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
体育教师和各科教师一样,你的教学基本功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尤为重要,他的基本功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可以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设想一个中学体育教师口令喊不好,身体素质不好,不具备一项或者几项的教学特长,教学过程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够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呢?学生定会对他的课堂感到失望,反之一个有扎实教学基本功的体育老师他定会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满怀激情,豪情万丈,每节课都受益匪浅,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2.尊重和热爱学生是一个中学体育教师让他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必备条件
爱自己的孩子的教师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教师是神,爱是教育的基础,师生间的尊重和爱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体育教师也一样,他要想让学生欣喜走进他的课堂,兴高采烈地尽情感受课堂,就必须对学生有爱有尊重,如果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体罚的话,就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学生会厌烦老师,何谈融入教师的课堂。记得去年的一节体育课上,初二三班的一个学生在我讲完新授课之后,同学们都分组练习,他却无心练习,而且还和一个男生吵了起来,当时我没有说什么,课后我主动找到了他,心平气和的跟他说,老师感觉是你的朋友,和你们在一起我很高兴,那节课上你的表现的确有些不妥,但是我知道你一向是个非常懂事听话的好学生,老师也曾多次在同学面前表扬你,你之所以那样的表现,老师分析你一定心里有事,能告诉老师么?他看到我没有批评他,而且是这样的尊重他,爱他,他顿时哭了,趴在我的身上,向我讲述了他心情不好的原因。原来他的父母最近关系紧张,想要离婚,所以他感到很难受很伤心。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便对他说,父母的问题孩子很重要,你也不小了,应该和父母好好谈谈,有什么事及时和老师沟通,老师是你忠实的朋友,老师爱你。过了几天,他兴高采烈地找到我,说父母关系现在很好,多谢老师!听了他的诉说之后,我很欣慰,更深的感觉到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给学生爱,在以后的课堂上他表现的更加的突出。我对我所教的所有学生都有一颗尊重的心,都给予最真最纯的爱,所以学生们都非常的喜欢我,因为喜欢,他们在我的课堂上都很自信,也很自豪,因为他们的自信和自豪我的体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3.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让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保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成功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的艺术,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课堂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勇敢地进行实践和创新。所以我认为教师要用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知新授,理解新授,掌握新授,巩固新授。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新授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去考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这样会使你的体育课堂教学焕发别具特色的生机和活力。
让中学体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方法很多,比如还有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合作树立学生信心,联系生活巩固新知等。总之,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学需要具有新观念的教师来实施,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面对新形势,不断提出新思路,不断总结新经验,从而让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调研的内容和形式
这次调研,我们对两个旗县市区和几所学校的以下几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一、基本功达标训练情况;二、听评课开展情况;三、新课改进行情况;四、课堂常规落实情况。形式及程序是:一、听取教育局和学校关于这四项工作的回报;二、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考查课改和课堂常规的情况;三、观摩基本功达标现场;四、查文字材料;五、做关于基本功要求的讲座。力求真实准确、细致全面的反映旗县教育局和学校的全貌。
二、总体情况。
(一)、霍林郭勒市教育局。霍市教育局根据通辽市教育局关于这几项工作的有关文件,并结合或是中小学现状制定了各种活动工作方案,教育局召开校长、业务校长落实这几项工作。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工作、中小学教师听评课活动正在实施当中。9月3日进行了全市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考试;9月份正在举行听评课活动。新课程改革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师生之间成为资源交流与合作的关系。各中学教研部选择课改中的重要课题进行专业性研究。霍市五中有国家级课题两项自治区级课题两项;霍市六中“三主三导有机系列问号”课题开展情况现已逐渐成效。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情况根据文件精神采取形式多样多层次大练基本功;文字材料记载很全,听评课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现在已经静茹到复赛阶段。霍市教育局根据市局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要求一并下发,个中小学设立了年级管理组降低管理重心。要求教师做到“四精四必”各校注重教学管理。
(二)、扎鲁特旗。扎旗中小学进入课改以来,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下发了很多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狠抓校本教研,开展教研活动组经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和听评课活动全员参与,全面开展,注重实效。活动要求做到“五落实”即组织、内容、时间、形式、管理措施落实。注重细节,狠抓落实,全旗个中小学按着文件精神,都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管理常规。
两个旗县都能很好的落实了通辽市教育局文件精神,
(三)、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几点不足。
1、查材料发现,教育局没有转发市局下发的有关文件,使有的学校对这三个活动的内容不是很熟悉。
2、学校进行基本功训练,内容不全,仅限于粉笔字、钢笔字的训练。
3、学校教师对基本功所包含的内容及标准不够了解。(市教研室编写的《通辽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达标工作手册》介绍的很详细)
三、语文课堂教学情况。
(一)课堂亮点
1、教学目标很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明显。语文教学过程。包括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进行哪些基本功训练,都能做到明确具体。在语文课堂上,阅读训练能落到实处。
2、对教材的理解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