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培训教学活动范文

培训教学活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培训教学活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培训教学活动

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4-0029-04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即为“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代汉语词典》对“反思”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就本文而言,笔者认为,反思是人们将自己或集体中的他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一定的标准连续自觉地审视这一研究对象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的观念、行为等的思维活动。如果反思的对象是自己,即为自我反思;若反思的对象是集体中的他人,则为集体反思。反思具有连续性、自觉性以及一定的标准。反思的具体内容是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的观念、行为等,它是一种思维活动。具体到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是指教师把集体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现有效教学以一定的反思标准对自己或他人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的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连续回溯、监控、讨论分析的思维活动。教学反思既包括教师个人反思,也包括集体反思,它们都需要教师之间合作对话、交流讨论。在教师文化共同体中,教师群体通过内部之间的相互关注、相互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反思能力的提高。

笔者梳理文献了解到,目前关于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对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的研究较少,且偏重于理论探究。而笔者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发现,我国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多为活动后的反思,缺少活动前及活动中的反思;反思视角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自我反思及与同事交流进行反思,缺少基于幼儿及理论文献阅读角度的反思;反思的方法比较少,主要是“想想”“写写”,缺少深度和广度,等等。

考虑到已有研究不足以反映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笔者采用质、量结合分析的方法对珠三角地区的幼儿园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促进幼儿园教师反思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广州、深圳两地不同性质的城市幼儿园及其教师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自编《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基本情况、16道单选题、3道不定项选择题三部分内容。经过前期检验,该问卷克伦巴赫a=0.91,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也都高于0.75。研究者通过邮寄、现场发放等形式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249份。全部数据通过SPSSl7.0加以分析。参考范梅南(1977)对“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本研究将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分为三级:水平1,技术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水平2,实用行动水平(practical action);水平3,批判反思水平(critical reflection)。

2.访谈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即根据访谈提纲问所有访谈对象完全相同的问题。访谈对象为广州市T幼儿园7名不同班级、教龄、学历的教师。T幼儿园是广州市天河区一所民办幼儿园,据了解,其发展规模和水平在本区均属中等,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能代表本区教师的平均水平,因此。选此幼儿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访谈为期14天,研究者利用教师中午休息时间进行访谈,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录音进行整理和归类分析。

3.观察

研究者在T幼儿园做了两次非参与式集体教学活动观察,一次是一名专家型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另一次是一名新手教师开展的园本教研活动。通过对比这两次教学活动,了解不同教师在个体反思及集体反思中的差异。活动结束后,研究者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1.反思水平处于实用行动水平和批判反思水平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州、深圳两市的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处于实用行动水平和批判反思水平,这表明接受调查的幼儿园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还是较高的。

2.教师背景(专业、学历、教龄)、幼儿园机构性质与反思水平显著相关

调查发现,教师的专业、学历、教龄以及所在幼儿园的性质对教师个人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不同专业、学历、教龄以及所在幼儿园性质不同的教师其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明显不同。教龄在2年以下的与有6-10年教龄的教师之间差异显著,这反映出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之间专业成长的差异比较大。一般而言,2年以下教龄的是新手教师,还处于适应职业的生存阶段,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处理问题也不够老到,每天大多忙于备课、组织活动、开展家长工作等,反思的意识不强,即使反思也缺乏深度和广度;而有6-10年教龄的教师对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把握已比较娴熟,能够较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反思的意识也较强,且有~定的深度和广度。这也验证了波斯纳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可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是经验与反思互相作用的过程。

3.教师反思水平受其他因素影响

本研究还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指导、专业素质、专业自觉性、敬业精神、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工作量、实践经验、实践时间、幼儿园管理者的要求、支持性环境(同事交流学习)等都对教师的反思水平有一定影响。排在前三位的影响因素是: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指导、实践经验和专业素质。

(二)访谈结果

1.反思的原因

访谈得知,教师进行反思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是领导要求。L教师向笔者坦言:“很多人写反思都是领导要求的。”二是自身的发展需求及教育的需要。如M教师说:“如果我不反思的话,就不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K教师则说:“集体教学活动反思可以帮助我了解孩子接受的情况,知道他们达到了什么程度,如果发现孩子的发展没有达到目标,我会调整一些做法。”

2.反思内容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教师反思的内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集体教学活动本身,包括反思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策略和活动效果。如K教师说:“活动结束后,我会想想整个流程跟预先设计的有没有出入。”二是幼儿,包括反思幼儿的反应及幼儿的已有经验。c教师如是说:“我经常反思幼儿的反应和兴趣,也就是看看活动结束后幼儿会有什么不同。”

3.反思手段

整理访谈资料发现,幼儿园教师反思的手段有:(1)想想。有的教师表示:“自己想得比较多,写得比较少。”“平时大多数是自己思考,自己积累。”(2)写反思笔记。L教师提到,她“每月都会写反思笔记,经常在笔记里写今天的集体活动组织得怎样,或者孩子给了我什么样的启发”。(3)与同事交流。M教师告诉笔者:“跟其他老师讨论,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4)查阅文献。B教师谈到查阅文献也是一种较好的反思手段:“平时自己会看相关的教科书。上网查阅相关的教学内容,寻找最佳的教学策略。”(5)活动后效果分析。c教师认为,对每次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和效果分析也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手段,她提到:“每次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自己都会大体记录一下,并作个效果分析,有时间再细细探究,这样下次活动会开展得更好。”

4.反思的情境

教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反思呢?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以下几种情境下教师容易反思。(1)当幼儿的兴趣突增或突减时。M教师表示:“小朋友很乱或很静时自己会反思。如果孩子突然心不在焉我会想为什么他们会不感兴趣呢?是不是我讲的内容他们不理解?”L教师也表示自己常常是看幼儿的反应来决定反思与否的:“如果孩子的反应很不一样,我会反思一下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2)观摩同行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时。B教师认为:“我们平行班里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大多是一样的,但老师设计的活动方案可能不同,每次观摩她们的活动时,我就会反思自己,总能发现一些问题。”(3)发生突发事件时。K教师谈到:“如果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就不太会多想,但如果发生了突况,在处理之后,我会很快反思这样处理是否妥当。”

5.反思的效果

怎样才算反思有效,不同教师有不同看法。(1)达到活动目标。c教师认为:“一个经过反思的教学活动重新开展时应该要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这点很重要。”(2)活动过程流畅。M教师觉得,反思后的活动重新开展时应做到程序清晰流畅。(3)活动中幼儿兴趣高。L教师非常看重孩子的参与程度。她认为,“只有孩子们乐于参与,兴趣很高,才能说明这个活动效果很好”。(4)幼儿在活动中有收获。B教师认为,“幼儿从中有所收获,这样的活动才能算是有效的。”

6.反思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反思意识。大部分教师都表示,反思工作应该“有‘心’,平时要自觉地去做,应该增强反思意识,具有反思意识是开展反思的前提”。(2)活动前准备充分。还有教师认为,反思其实是一项技术活儿,应做好准备:“活动前准备时就应考虑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这样开展反思比较顺理成章。”(3)把幼儿放在首位。c教师认为,“只要教师时刻考虑幼儿,关注他们的需要和反应就能找到很多反思点”。(4)具有高学历。不少教师认为反思水平跟学历相关,觉得“学历高的老师写作能力较强,更会反思”。

(三)观察结果

1.集体反思与个人反思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教师的集体反思与个人反思有所不同,集体反思时,教师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更能提升反思意识及批判意识。曹培英认为:“与同行的沟通、交流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教学的社会性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宜多参加集体反思交流活动,利用集体反思的优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㈣

2.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反思

观察还发现,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反思存在较明显的不同:专家型教师反思的内容更宽更广,反思的方式更灵活多样,反思的效果更明显。反思也更具批判性。新手教师的反思则较多考虑的是技术性问题。这可能与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不同有关,可见,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三、启示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对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有一定的启示:可以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为培训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以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为培训目标

当前,有很多教师培训存在着目标模糊的问题。为此我们建议努力从教学实际出发,将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作为教师培训目标,以促使培训更加细化、具体化。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也就是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二)以深化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内容为培训内容

当前,有很多教师培训存在内容缺乏针对性、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而围绕教学实践反思开展的培训活动贴近幼儿园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反思内容可以包括:反思活动本身、反思幼儿的兴趣和反思幼儿已有的经验等,因此,可以从集体教学活动本身及幼儿出发,开展包括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策略和活动效果以及对幼儿的反应、幼儿已有经验的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目标。

(三)以参与和合作为培训的主要形式

当前。有很多教师培训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如果培训缺少交流互动。很难被参训者所接受。观察发现,教师在集体反思中。通过与同行交流讨论大大提高了反思水平。德国社会学家勒温(K.Lewin)的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 Theory)理论认为,群体是一个整体,群体成员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在群体中,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成员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在交流合作中产生新认识、提升新水平。”他用下面这个公式表示个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B=(P,E)其中,B(Behavior)是行为,P(Personal)指个人,E(Envlronment)是环境,f(function)是函数。这个公式的含义是,个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心理活动)是随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也就是说,个体在群体中生活,其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体,而且受群体的影响。因此,以参与和合作为培训的主要形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

(四)以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效果为培训的最终目的

当前,有些教师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培训成了费时费力不讨好的事。研究者认为,以反思为培训切入点,可有效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反思后再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效果也非常明显,教师对活动的不断反思提高了教学水平,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反思水平为抓手,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观念,最终提高集体教学活动反思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49.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5.

[4]曹培英,教学反思的涵义、分类与内容[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12).

[5]顾荣芳,等,新手到专家: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余文森,等,教师专业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2.

第2篇

【关键词】企业培训方法;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的应用

自从2002年我国首次提出建设应用型院校理念以来,由于其鲜明的地域性、行业性、适应性特点而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重视。应用型人才培B是随着20世纪初“威斯康星理念”――大学为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本质是如何处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类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它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本科人才为己任, 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或基层单位输送岗位所需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虽然应用型高校办学目标清晰、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对教学活动定义的理解存在偏差。某些教师仅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教学活动,把教学活动仅仅理解为课上的45分钟,教学大纲、课件、教案、讲稿的设计只围绕这45分钟展开。其实,完整的教学活动不仅包括课堂的授课环节,还包括课前期引导和课后指导两个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和“督导”作用。由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定义理解存在偏差,所以一些教师在把大多数精力放在课堂教学阶段。课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上课准备不充分;课中,教师单方面灌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沟通不足,互动不够,导致教学活动参与率低;课后,学生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实践、反思、内化,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扮演“填鸭人”和唱“独角戏”角色,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

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主体的认知也存在偏差。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兴趣、态度不同,教学效果出现了“分层现象”。一部分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在授课前通过复习旧知识和预习新知识,对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完整性有了较强了解,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带着问题去上课,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态度消极,缺乏课前的充分准备,只能通过机械的、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这种被动的“填鸭式”的授课,学生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同样的授课内容,这部分学生有些听得烦,有些听不懂,众口难调,课堂进度难以把握。

二、借鉴企业培训方法

相对于单一的学校教学,丰富多样的企业培训方法更适合成人的学习,如适合知识类培训的方法有讲授法、专题讲座法;适合技能类培训的方法有工作指导法、工作轮换法、行动学习法;适合参与类培训的有研讨法、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适合简单罗列,我们发现形式多样的企业培训方法可以为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提供一些“灵感”。通过这种灵感借鉴,我们既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也可以综合应用这些方法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

我们通常把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课前准备阶段。第二,课中授课阶段。第三,课后辅导阶段。这三阶段主要特点是:课前准备阶段主要是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或施加适当压力,让学生充分关注授课目标和内容。课中授课阶段主要是围绕授课目标、内容,综合使用各种方法,诠释知识重点和难点。授课指导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学边干”的模式,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认知。

通过对教学活动不同阶段特点的描述,我们可以综合运用企业培训方法,扬长避短,相互弥补,提升授课效果。

“授课前阶段”学生的学习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这一阶段教师主要通过间接指导的形式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为此,我们可以引入“自学法”和“网络学习法”。这种组合学习方法的优点是符合现阶段学习者的个性和教育环境特点的,学习者的目的性、自主性、趣味性强,学生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文件资源进行学习,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缺点是:1.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可能导致学习效果有较大差别。2.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答。3.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学习兴趣减弱。为了弥补“自学法”和“网络学习法”的不足,教师可以把自己拥有的学习资料,如视频、课件上传给学生或者向学生提供资源的渠道,如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让学生自己获取资源,完成作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获取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的组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即通过教师构建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即时感受,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体会,注重学生观念和态度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去解决学生的疑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授课阶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多使用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知识系统性强,传授内容多。缺点是:1.短时间内传授内容较多,学员吸收、消化知识转化率低。2.单向传授不利用双方互动交流,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学习兴趣减弱,降低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3.单一的培训方法难以满足学员的个性需求,不适合成人学习。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法的不足,我们可以引入企业培训方法中的研讨法、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素质拓展训练等方法。“体验式教学”虽然减少了授课的内容,但增加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单项性缺点,体现了“教学组织与管理”艺术,培育了积极的团队精神,触及了人的社会性和内心世界。同时,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培训方法,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减少了学习的枯燥感,提升了学习兴趣,利于创造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此外,模拟的现实工作环境,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授课结束之后,虽然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但是完整的“教学活动”还没有结束。这一阶段是学生最容易遗忘所学知识的时候,不断练习、巩固、内化是不可或缺的。这一时期我们可以借鉴企业培训方法中的“工作指导法”,即“教练法”或“导师制”。这种培训方法的优点是导师通过“扶上马、帮一把、送一程”的方法,减少学生对知识应用的陌生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便于更好、更快地掌握、吸收所学知识。其缺点是对导师、学员及组织要求较高。导师要具有较强的沟通、监督、指导能力,具备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及人生阅历,为学生提供细心、贴心、耐心的教学服务。同时,要求学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潜力,并且学习意愿强烈,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此外,人才培养计划要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紧密相连,且组织要制定完善、配套政策保障“导师制”的落地实施,在“校、师、生”三者互动下实现组织和个人共同成长和发展。

此外,“教练法”在实施过程中,“导师”通常先做示范让学生在旁边观察,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必要时,学生可做导师助理,辅助导师进行科研、教W工作,师生双方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三、小结

企业培训法对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的变革起着推动作用。对教师而言,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学生角色进行分配。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制订计划、完成任务。这样不仅易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且可能为科研提供灵感,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对学习者而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具体情景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发掘独立思考、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潜能以及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实施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习者高级认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金涛.培训与开发(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0.

[2]安鸿章.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186-197.

第3篇

2014年6月12---25日,我有幸参加了莲湖区2014年体音美学科教师全员培训活动,培训中,从优秀的教学观摩课到精彩的互动交流,从资深专业的理论讲座到精典个案的解析,我们收获着、感动着、反思着……这次培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一次的观摩课和讲座都让我的审美能力和教育教学技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通过学习使我在美术教育理论、专业技能、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了作为美术教师的责任。以下是我这次培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转变角色,认真学习。

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必须不断的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用全新的、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通过聆听各位专家老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特别是几位专家的讲座,使我了解到了美术学科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大大提升了知识面和综合能力。例如:市教科所美术教研员卢梓老师的讲座《做推进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践行者》,使我们从新的角度再认识新课标教学环境下美术教学的思想性与创新性;莲湖区进校美术教研员沈睿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们在教学中得到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支持点;未央区进校美术教研员马颖老师的讲座《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反思与发展》让我们对美术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所有专家老师对我们的授课可谓节节精彩,无不是对我们每位美术教师进行知识的洗礼。通过对这些美术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也适时解开了大家心中的疑惑,弥补了理论知识上的缺陷,为进一步搞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研讨,讲究实效。

此次培训按照课程安排有步骤的进行,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每次培训,我们都在教研员沈睿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集体研讨,讨论学习内容,交流学习经验,提炼出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并积极与各位专家进行互动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活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每一位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三、反思提升,改革实践。

第4篇

这次有幸聆听了成都红苹果公学的丁老师、西昌市二小刘老师的课,深深被这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生动的贴近学生的教学语言(如:答得真好,宝贝)、精湛的教学技艺、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智慧所折服。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风趣幽默的语言,都充满着启发与挑战,抽象的教学思想不经意地融于课堂之中,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精彩不断、迭起、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成都市红苹果公学的丁老师上三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推理》,她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先和学生交流,在交流中用猜猜看老师姓什么、猜猜老师会叫哪一个同学回答等引入新课,然后通过幻灯图片出示例题,让同学们理解题意读题的过程中尝试用连线、整体分析、表格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的的过程中从感知到探究确定到形成本节课《生活中的推理模式》的解决模式是:确定和排除。整节课老师都用游戏的方式层层推进,紧扣例题,突破难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参与率高效果也很好。从整体来看本课层次分明,节奏轻松;从练习的情况上看效果很好,很成功。

西昌市二小的刘老师上五年级下册《打电话》教学中,他开门见山的展示今天要研究的例题,内容是和学生生活相关的。让学生理解题中的“紧急”“尽快“关键词,这样既制造了气氛又引入教学,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接着组织学生帮老师设计方案展示方案,让学生发现方案中的问题,方案一:教师一人通知,队员闲着,浪费时间。方案二:把队员分成四组,四组、五组……组长代老师通知队员,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学生也发现也存在浪费时间的现象。这时,问题出现了,怎样才更节约时间呢,师让学生说出设计思路,人人都动起来最节约时间,于是教师再次让学生设计解决方案,让学生在设计时发现统计人人数的规律是2的n次方。这时教师再一次让学生运用今天的方法实际操作,又引出了在生活中应做出更细的活动预案才不会出现重复通知的现象。整个课程达到今天的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整个课堂充分展示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第5篇

[关键词] 远程培训;价值导向;在线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2009年以来“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远程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和喜爱。但不可否认,远程培训的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教师远程培训继续发展的滞阻。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课程资源的实践性、提高助学教师的能力素质、强调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开发高可用的平台等,都成为了提升教师远程培训成效的途径。在众多途径之中,在线学习活动由于能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深层学习的发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和交流技能的发展”[1]等优势成为了目前触发教师远程培训质变的关键——关注学习活动及其设计与实施,研究并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正成为提高远程培训质量的良策之一。

而目前在远程教育界,关于学习活动已有较多的研究,涉及学习活动的本质、学习活动理论、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支持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与方法等,按理依循这些研究成果设计在线培训活动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然而,在当前的教师远程培训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活动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片面追求参与人数与规模、“缺乏情境化与多样化设计”、[2]“多以下载资源、简单讨论为主要的研讨方式”。[3]那么,教师远程培训的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改进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可能需要从在线活动的价值导向上寻找原因,并依循正确、合理的价值导向开展活动设计与评价优化工作。

一、在线学习活动的教育价值导向分析

(一)教育价值导向分析

任何一类事物产生的原因总归是有现实的需求,学习活动得到重视和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于其能实现教育目标,并能凸显培训的教育价值。从微观层面来看,培训的教育价值引导了项目具体目标的设立,如“提高教师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等等。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推动了教师远程培训以及教师专业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培训项目而言,外显的是微观目标,而内隐的则正是宏观目标,培训系统中的诸要素将形成合力,助力两方面价值的实现。依循培训的教育价值导向,学习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只有结合实际需求和群体特点才会彰显其成效。从教师知识的结构来看,教学和教育经验的很大一部分是处于隐性状态的专业知识,认识和显性知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成为了普通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关键。从知识结构的特征所提出的隐性知识的认识和显性要求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活动提供了设计导向。按照知识管理的观点,隐性知识通过“外化”成为显性知识,并通过“社会化”而引起群体共鸣。显然,“外化”、“社会化”等知识螺旋增长的需求,无法从教师远程培训中的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以及管理制度等要素中得到满足,唯有能够体现学习者“参与”和“互动”的学习活动才能吻合教师知识增长的要求,因而教师培训中应该有意识的创造或设计“外化”和“社会化”的学习活动回应这类需求。

2. 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呼唤

纵观当前各国的社会发展制度和教育政策,终身学习都作为一个关键而核心的概念频繁出现。但对终身学习能力的构成各国都有不同观点,杨帆等研究者对各类观点进行综合梳理后发现,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持之以恒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等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共同成为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能力项研究。[4]细致分析上述各项能力项,在远程学习模式中都浸润着对上述各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持之以恒的能力等都是远程学习过程中的自然产物,而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等均可通过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远程学习活动来培养。

面对全球化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终身学习俨然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此情景下,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为教师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创造足够的机会,并有意识地创设项目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

3. 文化基因学及价值模因的启示

仔细分析上表中所列举具有不同价值模因的人群所具有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教学风格,再对比当前教师群体的特点和培训需求,显然,当前教师主流的学习需求更贴近第六层次(绿色),欣赏差异性,并寻求一致,在学习风格上偏向合作学习以及自由公平的交流互换观点,而我们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应该努力通过跨学科融合、自由发展以及整体学习实现教师自我全面的和平表达,继而影响所负责的学生。

4. 在线学习活动的价值维度

(2)接受型—反思型。接受型则强调新知识、新信息的获取和掌握。而反思型学习活动中要求学习者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思考、分析甚至是批判活动中呈现的各种情景以及与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直观地解释了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当教师在对自己教学进行整理、思考、反省,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之后,能够促进自己教学观念的转化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而各种类型的反思型活动也将有利于这样的反思行为得到持续和深化。

(3)封闭型—开放型。封闭型的活动在内容、方式、步骤、顺序等方面均为既定的;开放型的活动则带有一定的生成性,其方式、频率、深度等都依赖学习者的参与情况,换句话说,学习者的参与会影响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开放型活动设计的思路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还原了学习者的主体身份和意识,主动、合作、交互等能力单元都将在此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历练,而开放性、多元化的思维品质也将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空间。

将上述三个维度中的变量抽取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并非认为他们之间是对立关系,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例如,有意义的反思往往是在新知接受之后,而社会化活动常常需要以个人化的学习为前提。进行对比分析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学习活动的价值倾向,继而能根据教师培训的需求、主题以及参训教师的特点进行设计和组合。

(二)在线学习活动的分类及教育价值

综合前文分析,从体现学习活动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角度来看,社会性、反思型、开放型的活动是教师培训活动中需尽可能要考虑设计的,但具体到不同的培训目标和课程内容,又要有所侧重。譬如,补充教师学科新知的课程,在活动类型上要倾向接受型、封闭型;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课程,其活动类型尽量选择社会性与开放型。

二、学习活动设计的角度和层次

当明晰了教师远程培训的价值导向之后,根据培训项目及课程性质设计恰当的在线培训活动就成为了一个操作性命题。下面,我们将以“上海市共享课程项目”中的网络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为例来尝试说明价值导向的培训活动设计的角度和层次。

(一)平台工具的选择:参考工具技术的特性

相对于传统教育,技术在远程培训中绝对不是一个可选项,反而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这是不是说明技术本身决定了远程培训的最终质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很多时候,远程培训以及远程学习活动所遭遇的质量瓶颈,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从内容与技术的适切度上寻找原因。纵观当前的信息及网络技术,相对于10年以前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飞跃,了解每一类工具技术的特性,对于我们把握活动的效果具有前提性的意义。

(三)活动的任务设计:探寻好任务的标准

学习活动理论认为,学习任务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应该完成的具体事务或者主题。[13]什么是好的任务呢?结合前文的探讨,并参考国际知名的教育技术学者Thomas C. Reeves等人总结的网络环境下真实活动(Authentic Activities)的十个特征,[14]我们可以梳理出教师远程培训中好任务的标准:紧扣学习目标,反应学习内容的掌握;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尽可能提供接近教学情境中的实践任务;能够有效地引发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创造更多的自评和互评的机会,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有效地整合评价,将任务完成的过程和结果与评价挂钩。

活动任务是否紧扣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将具体反应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学习者在回答“你在学校搞教科研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请观摩比较案例1与案例2,马老师在前后两年实施评价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这两个问题时,后者显然需要对课程内容有足够的理解。“就课程学习而言,学习者‘外化’的前提是有质量的‘内化’”[15]具体体现了培训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意义所在。

而在“上海市市级共享课程项目”中,关注学习者的实践需求贯穿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的活动任务为例,见表5,在多种活动的任务设计中都充分考虑了与实践需求的贴合度。

(四)活动的交互设计:关注学习者的参与

美国远程教育专家Moore曾经将交互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三种类型。[16]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构筑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之上的学习活动正是促进教师隐形知识的“外化”和“社会化”的、提高教师实践智慧的适用策略。因此,除了关注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交互外,在教师培训中,设计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显得尤其重要。现今如火如荼的社交网络,如Facebook、人人网等,正是通过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增加学习者自主功能等方式提高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习者的社区归属感。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的作业提交活动中,增加作业共享与互评环节,允许学员评论他人的作业的功能,赋予学员评价他人评论级别的权限等,增加了互动交流的针对性和内容深度,并充分提高了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其他可以提高学习者参与积极性的做法还可能包括:在BBS系统中设立学员版主,允许学员发起一些投票主题;鼓励学习者主持课程中的专题讨论;吸引学习者分享自己的实践案例;提供学习者点对点交流的工具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特别指出,相对于远程培训系统中课程资源、培训平台等相对“静态”的要素而言,助学教师、学习活动等则略显“动态”。就在线学习活动而言,当融合不同的设计元素时,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就如作业提交与互评活动而言,作业提交本是个人化的行为,但当我们融入共享互评环节时,无论对学习者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团队氛围的培育,都将产生不同的结果,活动“总结反思”亦然。在设计案例研读或小组讨论环节时,若能根据学员讨论的情况延伸和拓展一些讨论主题,自然会使得该活动更具开放性。

(五)活动的评价设计:引导实现学习目标

培训的效果可能存在两个层次:“学习真正发生”与“学习达到目标”。“学习真正发生”评价了学习者是否真正参与以及是否保证了充足的学习时间,而“学习达到目标”方为实现学习成效的真正判断。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我们的评价往往侧重于前者,例如,考察学习者的在线时间、累计学员的发帖数和留言数、统计作业是否提交等等。上述这些考核要素使得我们的活动看起来熙熙攘攘但却收效甚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为活动设计中评价与学习目标的不同步,信息化时代以学为中心的评价提供了一些解决思路,例如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评价的多元化开放性、评价活动的参与质量而不是数量等。

可以发现,该课程中的活动以社会化、应用型、反思型活动较为丰富,这样一种活动设计的思路与本文所倡导的培训活动教育价值导向相一致。从学员填写的问卷可以看到,整套活动设计方案也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员占了整个班级的96%(学员98人,参与调查95人,有效问卷95份),有学员在总结中提到“每一讲中老师精辟的讲解,每一堂精彩的研究课例案例,都在不断丰富我的人生与教学的经验;每一次BBS发帖,每一场学员们热烈的讨论,都是思维的碰撞。大家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都拨动我的心弦,触及我的思想,我觉得这一切都很受用。”

回顾本文,我们呈现了活动设计中的六个关键词:价值导向、工具、类型、任务、交互、评价。“价值导向”发挥着正确而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工具”奠定了活动设计的系统功能前提,“类型”保证了从目标内容到活动形式的科学推演,“任务”确保了与教学实践的贴合性,“交互”提高了学员的参与积极性,而“评价”从实施成效方面夯实了课程目标达成度。可以说“价值导向”是活动设计的准绳,也是活动设计的起点,而借助其余五个要素可以形成科学、合理、全面的活动设计方案。我们也发现,由价值导向出发开展培训活动设计可以成为一种活动设计的思路,同时也能作为一种优化、提升的策略。从“价值导向”到活动方案的形成,实质上也是一种从理念到操作,从宏观、中观再到微观的思考过程,而以此渐次展开的学习活动设计,既可以确保活动在定位和设计上的科学和准确,也将会使在线活动在设计、组合上更为立体和饱满,并使得远程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彰显得更为精彩。

[参考文献]

[1] 张超,杨改学.在线学习活动的学习支持探析——基于教师有效指导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70~74.

[2] 胡小勇,徐旭辉.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课程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4):62~66.

[3] 乔爱玲.基于成效教学理论的教师在线学习活动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9):60~63.

[4] 杨帆,穆肃.终身学习能力构成及能力项关系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6):81~88.

[5] [英]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序:4.

[6]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13.

[7] Beck, D. E. Stage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ultural Dynamics that Spark Violence, Spread Prosperity, and Shape Globalization[EB/OL].[2012-06-15]..

[14] Reeves T. C., Herrington, J., Oliver, R.. Authentic Activities and Online Learning[EB/OL].[2012-06-10].http://learnatics.sydneyinstitu

/file/view/Reeves.pdf/54062466/Reeves.pdf.

第6篇

3月22日,我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观看“第十四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活动”网络直播,这是一次聚焦培养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实践探究。吴正宪老师的专家报告和3节精品课犹如阳光雨露滋养了数学教师的心田。这次的线上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大家听取了由吴正宪老师介绍的“改变学习方法,促进深度学习”的专题讲座。吴老师介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深度学习,让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生活意义,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接着我们观摩了孙迎新老师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孙老师的课堂目标明确、内容科学、方法得当,符合学生实际,同时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有效引导,课件的生动展示,达成了所指定的目标,效果非常显著。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唐老师的《认识长方体》。这节课结构合理、敢于创新、思路清新。全课以四个活动为主线,在引导中让学生去猜盒中的几何体,一个“猜”字,紧紧勾住了学生的未知欲望,一个个不同层次的展示,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二个“切”字,把直观的胡萝卜切成正方体,落实面、棱、顶点的概念,设计大胆新颖,学生直观易懂。

第三个“找”字,打破传统的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本节课在研究特殊的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推理一般的长方体的特点,敢于突破,这种逆向设计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第四个“做”字,唐老师用心细致地为孩子提供了有趣丰富的学具,通过“捏一捏”,“搭一搭”,让孩子独立创造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用结合,使得数学知识真正的落地生根。

徐毅老师的《折线统计图》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课程资源,分量适中,难度适当,教学方法讲求实效,能够恰当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信息反馈即及时、全面。以武汉抗疫为载体,贴近生活实际,让数据传递育人作用,具有很深的德育意义。

第7篇

本项活动自1995年创办至今,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美术教育界的一项品牌活动,受到了全国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是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活动自2015年5月下发通知以来,全国各地为推举参加全国展示(比赛)活动的代表,积极组织了各个层次的选拔活动,这对广大一线中小学美术教师提高自身的美术基本功,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本届活动将由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活动时间为2015年10月15日至19日;活动地点为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参加展示(比赛)的选手由各省教研部门选拔、推荐,各省推荐名额为小学选手2名,初中、高中选手各1名。具体展示(比赛)内容安排如下:

1.理论书面答题:内容包括美术教育理论、美术基础知识。时间为120分钟。

2.手工制作:根据现场命题进行纸立体造型设计制作。制作材料(纸质)由主办单位提供,制作工具自备。时间为180分钟。

3.中国画人物写生:除画纸(4尺或4尺对开生宣)、画板外,其余作画工具材料自备。时间为180分钟。

4.色彩画命题创作(独幅):水彩、水粉、丙烯均可(油画除外)。除画纸(4开)、画板、画架外,其余作画工具材料自备。时间为180分钟。 5.电脑设计:根据现场命题用电脑进行平面招贴设计。电脑、电脑绘图板、制作软件(Pho-toshop CS3、奇奕画王[原“金山画王”,可在中国美术教育网www.cnartedu.cn下载活动专用版软件])及所需图片资料由主办单位提供。时间为180分钟。

第8篇

摘 要 “活动单导学”是我市教育局区域整体推进施行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随着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已经形成理论完善、操作可行、教学相长的完整课堂教学体系。随着该模式走进体育与健康课堂,体育教师面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何种途径学习和掌握该模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最终形成驾轻就熟的教学技巧?本文借助南通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依据学校现有的校本培训资源条件,结合体育教师自我研培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基于“活动单导学”的体育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活动单导学 体育教师 校本培训 有效途径

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于学校,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灵魂,体育教师的成长水平与成长合力则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为此,构建职业道德高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风格鲜明、治学态度严谨的体育师资队伍,已成为各个学校共同追求的目标。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唱响了如皋教育的品牌。其在文、理学科的不断实验成功,硕果纷呈的同时,开始走进体育课堂。体育教师面对这个立足于体育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改革实验,如何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学习该模式的教学理论,掌握该模式的操作技能,形成驾轻就熟的教学技巧和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促进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成长?本文结合南通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活动单导学’的师本培训研究”的成果,谈谈体育教师基于活动单导学背景下校本培训的几种有效实施途径。

一、自主规划

在学校教师成长总目标指导下,学校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由教师个体实施。体育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准确定位,自主规划,自我研培,促进专业成长。实施时,可按“自我诊断、明确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实施自我研培、反思与总结、学习成果呈现”的程序进行。为促进体育教师的自我研培,学校体育主管部门要以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为根本,必要时辅以制度、检查和奖惩;要积极为体育教师自主研究和培训提供物质条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成长规划,激发他们自主研培的热情和内驱力。

二、协同共进

体育组内的协同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同事间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间的扬长避短和共同提高。同事间的协作学习有3种方式:一是组织竞赛,培训者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开展“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知识竞赛和模式操作能力竞赛,旨在调动体育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二是协同攻关。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参训教师可组成学习小组,相互指点,分工合作,共同攻克学习难关。三是互教互学。可通过互相介绍学习经验、轮流担任学习导师等途径交流问题、探讨问题、体验培训的乐趣。协同学习对于每个教师而言所产生的作用,不只是学习到书本的或者理论的知识,更在于能学习到其他教师的实践经验,这是个别自学所无法实现的。

三、课题引领

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要求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到研究型的转变,因而在校本培训中应把引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课题引领式的校本培训可按以下步骤来运作:(一)组织学习“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理论。(二)确立研究课题。(三)搜集研究资料。(四)通过体育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等“集体合作”组成课题研讨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五)课题研究结果的反馈:一是教师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二是教师要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看取得了哪些实践成果;三是教师反思自身学习、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方案;四是确立下一步的研究课题,继续接受“校本培训”。这种“师本培训”是一个连续的、不断螺旋向上进展的过程,是保证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培训形式之一。

四、帮扶结对

帮扶结对式即传统的“师带徒”的培训途径。受培者一般包括:一是新上岗的教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熟悉教材教法,掌握“活动单导学”的基本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二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操作能力相对较弱的,以帮助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三是新调入学校的教师以帮助其了解“活动单导学”教学背景,理解教学模式流程,掌握和运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技能。四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帮助其继承名优教师的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为目标。指导教师既可以是教师个体,也可以是教研组、教学协作指导小组等体育教师群体。指导教师主要来自校内,从充分挖掘资源来看,学校要积极组织校内外优秀教师参与本校教师的个别指导;从实际效果看,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接受指导的教师和指导教师责任到人,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使指导和被指导落到实处。

五、听评诊断

学校主管体育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导师、有关专家按照“查看课前准备――观察课堂教学――剖析教学情况――研究改进对策”这一程序对教师的“活动单导学”教学过程进行观察与诊断,开出“处方”,对症下“药”帮助教师提高“活动单导学”模式操作水平。运用该培训形式时,注意勿将其混同于传统的形式主义的听课评课活动(评课时常有讲套话、讲假话、夸大成绩、缩小问题的情况)。诊断者、被诊断者密切配合,探准“病”因,找准良方。

六、网络信息交流

网络是开展体育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平台。学校或体育主管部门可在网上举办学习讲座,定期教育教学信息,也可在网上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可在网上搜集、整理信息,了解“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动态、新经验;教师之间可在网上互传信息,互相指点迷津;为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参训教师还可在网上与校外专家、同行进行研讨、交流,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指点。

七、专题讲座

学校根据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带共性的需求,每年确定几个与“活动单导学”研究相关的重点专题,组织集中培训。如室内理论课与室外体育实践课的相关教学策略;不同类型的实践课中技术与技能教学的“活动单”在设计上的差别;教学实践中,“活动单”出示的时机及对学生影响等等。专题讲座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侧重解决一些全局性、共同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侧重于信息交流;要注意适当性,不能过多和过杂。讲座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考虑,有后续活动或者要求。

八、参与互动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追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标。以往,教师通常只考虑自己的教育教学结果,爱问“怎么样”。今天,我们的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教育教学结果,还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理性思考,多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会帮助教师增强问题意识,永不停歇地追求教育教学更高层次目标。鉴于此,在体育教师校本培训中,应充分考虑成人在职教育的特点,综合运用问题讨论、案例分析、课题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教师围绕“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涉及到的重点、热点问题,深入地进行教改研讨;引导教师与专家、同行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借助群体反思,激励教师去思考他们所做及原因,改变过去一人主讲、其他人旁听的培训局面,促使大家多想、多听、多问、多做,以此达成认识的统一,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九、观摩与交流

第9篇

做一个勤于读书的“我”。

毕业几年来,感觉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上学时积存的“家底”早已不够用。对课文解读的浅薄,对教辅资料的依赖,与学生交流时思维的“短路”,写下水作文时的紧张与尴尬,其中苦痛心中自知。研修专题一告诉了我答案:这是读书太少,懒于读书的结果。总抱怨学生读书太少,语文素养不高,可自己有做得如何呢?自己因世俗的侵染而变得浮躁,对知识理论,对经典著作走马观花,其中的奥妙竟不知一二。工作的压力大,生活的节奏快,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自己读书主动性不强,踏实性不够。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的第一要务,是学习生活里最美的风景。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素养,教师要做好表率,首先应是一个勤于读书的人。一位爱读书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智慧的老师;一位智慧的老师,也一定会影响一批爱读书的学生。新课改是机遇,也是挑战,自己必须尽快行动,静下心来,沉下心去,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广泛涉猎,博采众长,研究知识,汲取营养,为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准备。

做一个深刻细心的“我”。

教学生活中,许多时候感觉所教内容空洞肤浅,课堂平淡生硬,忽视或回避学生的思想,将知识点生拉硬拽地塞给学生,找不到教学的兴奋点和成就感。这次研修过程中结合教学案例和专家点评,我发现:从教学过程的细微处入手,深入研究,仔细品析,每一处点滴中都有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个瞬间都有可能绽放绚丽的光彩。记得我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泛泛地整体感知,解读疑难字句,感觉枯燥无味。研修课例中的老师却从文本的细微处入手,深入透析,发现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她在品读的基础上研究文中的关键字句,如文中最后一句“他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老师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注意到了“将”字和感叹号的妙用,学生在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功绩和恩格斯对他的无限尊敬悼念之情。一堂课学生思维敏锐,情感丰富,生动精彩。

又如一位老师在教《胡同文化》时,从“北京的胡同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句切入,问这个比喻用的好不好?学生很快进入生动的语言文字当中,感悟出北京胡同彰显出平民文化的内涵。这堂课不再是北京胡同的知识讲解课,而是语文味十足的文化探究课。再如一位老师在教《贝多芬传》时,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不断学生促成有效的生成,将思维引向深入,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课堂是鲜活的,是充满灵性的。今后的教学,我会细致地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从准备到反思,不放弃任何一处有价值的光束,相信自己的课堂也会充满亮色。

做一个勇敢自信的“我”。

总觉得自己年轻,经验不足,教学中,畏畏缩缩,视野狭窄,不敢创新,怕出乱子,怕学生考不好,这些因素一直牵绊着我前进的步子。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旧有的模式展开,有时想设计一些学生活动,可又怕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成绩。而研修教学案例中的执教者大多都是青年教师,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自己和学生都放开手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创设空间有效拓展、发现创新。还有的老师在教《五人墓碑记》时直接把课堂搬到了课外----到校园里读碑文,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从他们那里看到的不仅是精彩的教学艺术,更有一种大胆创新的精神。我感到这是对我的一种鼓励和召唤,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精心组织教学,勇敢地尝试,多组织一些利于学生训练能力提高素质的活动,如排演课本剧、朗诵比赛、专题讲坛、人物专访等等,给学生松绑,为他们搭建开放自由的语文学习平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和终身发展作铺垫。

这次培训使我更清晰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世界的博大与深邃,她有缤纷多彩的美景,更有我们施展才能的空间。自己虽如小草般普通平凡,但只要用心完善自己,历练自己,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一处不凡风景! (1) 同栏目文章推荐

查看更多>>

郭钦化

第10篇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一一、活动背景

为促进教师对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活动宗旨,开展语文组教师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二、活动目标

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探索教法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三、参赛对象

一年级语文全体老师

四、参赛要求

1、选题要求: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空白课时进行比赛,本次比赛课题定为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比尾巴》。

2、内容要求

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教材分析。所选教材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选择该教材的依据和实际教学效果;教材的重点难点、结构体系;本课时所讲授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课时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

第三、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确定、分析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并说明依据。

第四、教法和学法。说明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及依据。

第五、教学过程安排。

第六、板书设计。

3、其他要求

(1)在教学过程设计时,要说明所设计教学环节的意图及理论依据。

(2)教学设计中尽量体现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现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和观点。

4、截止时间

20xx年11月6日。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二一、主题

课堂教学特色教案(教学设计)要求: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

二、具体要求

课堂教学特色教案(教学设计),必须是本人认真设计的真实成果。在设计中要求做到《标准》、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符合学生及小学学科教学实际,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突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

1.特色教学设计应以课堂活动事实为基础,贴近学生,具有可行性。

2.特色教学设计应对课堂活动作出具体叙述,能够体现出教学思想、教学观点、教学原则和有特色的教育技能。

3.所有报送的课堂教学特色教学设计,稿件文责自负,严禁抄袭,一经举报或被发现抄袭者,将取消其参评资格并进行通报。

4.教学设计封面页请提供以下信息:课题、年级、作者姓名、工作单位、

5.内容格式不作统一规定,但一般应包括(1)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3)教学准备(4)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等。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展示我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阶段性成果,促进本县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以及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转变和提升。特举办xxxx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项)评优活动。

二、活动目标:

以《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中级)》的内容,以单元设计为主题,采用中观教学设计思维,加强信息技术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案、开展教学评价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设计要求:

1、结合现行的课程内容,以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强化以单元主题为主的中观教学设计。

2、设计课型可以是常规课程,也可以是研究性学习课程。

3、一个主题中包含若干个专题。

4、设计模板参照《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教材》

四、活动对象:

所有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师。

五、时间安排:

1、3月在全县教育信息化推进会议上作具体的宣传、发动和布置工作。

2、4月-5月,教师认真设计教学方案,或对原有的作业进行修改后交学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负责人。

3、5月下旬,由各校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负责人组织,由各校主讲教师从中推荐好的教学设计作品上传。各校推荐的作品数量在10件以内,原则上涵盖各学科。

4、5月20前各校汇总打包后上传,材料内需要有汇总表以及教师的作品,具体邮箱是xxxx

第11篇

根据国家文化部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要求,对大理地区所有进行艺术等级培训的,无论是学校、社会团体、个体应进行清理,对不具备进行少儿艺术培训教学的培训班坚决取缔;条件不过关和不符合要求的责令整改,合格以后才准予进行招生和进行教学活动;对进行少儿艺术培训教学活动的师资队伍严格把关,把那些以进行艺术教学培训为幌子,实际敛取钱财的人挡在文化艺术培训的大门之外,保证业余艺术培训班的师资的纯洁和高水平、高起点和有较高的艺术教学质量.

2.业余艺术培训自身建设

要向专业化、高标准努力业余少儿艺术培训班的教学活动受学生来源广,绝大多数是中小学学生的客观因素制约,其教学活动一般安排在周六或周日,安排的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正常学校学习下进行,要做到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正规化、科学化,采用全国育和考级教材,保证少儿业余艺术培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同时配合艺术培训教学进度应适当进行一些乐理知识教学,采取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在进行业余艺术培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除了严格遵循《考级教材》教学外,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条件、兴趣加进一些自己编写的内容来提起学生学习艺术热情和兴趣,再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收效会更好。社会办业余艺术培训教育,要在培训班自身建设上向专业化、系统化发展,教学活动要向高标准方向努力,教学中因材施教。例如:业余古筝艺术培训的要求,一是初学时期原则上按照初级课程进行教学,以教师示范为主对音区、节奏、音准,以及每一个基本的指法(如“钩、托、抹”)都要求学生做到准确、标准、到位,以求夯实根基。二是练习曲时期以教材为主,循序渐进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以民歌曲目为主进行教学弹奏。三是节目时期,即把所教所学曲目组织成不同形式的演奏会、音乐会为学生获取公开上台演出的机会,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业余少儿艺术培训需要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 投入 应用价值 教师素养

1 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投入,优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的构建与完善是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当前大部分学校在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等资源方面都需要做出完善与丰富。如果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与更新,则会对教师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产生制约作用,并为实践教学活动带来许多问题与困难。因此,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发展中,不仅应当鼓励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做出积极的应用,同时有必要通过加大投入来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环境做出优化。在此方面,首先各个学校应当在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增加资金投入力度,而教育部门与政府部门更应在农村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完善方面适当倾斜,从而缩小城乡计算机辅助教学资源差异并推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其次要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以及教学数据库建设。开发网络资源以及构建教学数据库不仅能够让教师在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过程中对课件具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能够让教师在掌握足够素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对课件做出完善与修改,从而使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以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2 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价值作出正确认识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门,同时也是最具变革性的组成部门,这种构建在现代科技与教学结合基础上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技术在应用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具备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作为支撑,同时要求教师在应用计算机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价值作出正确的认识。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所做出的认知与持有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所选取的教学行为,同时也关系着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发展。当前许多教师都已经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认识到自身信息素养难以适应计算机辅助教学需求,特别是对具有较长教龄的教师而言,面对这种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教学技术会产生明显的焦虑感与无助感,并衍生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冷漠态度与抵触情绪,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不以常态化的教学手段出现,由此可见,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欠缺足够的了解,在教学活动中就难以取得良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同时这种问题也会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深入推广的主要阻碍之一。所以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与推广过程中,需要重视与引导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所具有的应用价值作出了解,并在教学实践和培训中强化教师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展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3 鼓励教师通过更新教学理论提升理论素养

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推广中,由于教师在理解能力方面和执行能力方面都具有差异,所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可避免的也为一些教师带来困惑和迷茫,如为什么要利用计算机来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教学活动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等。而消除这些困惑和迷茫的有效路径就在于对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做出更新,从而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的适应性。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强调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理论素养。通过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理论素养,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避免出现各类误区,并推动教师养成使用计算机开展教学的习惯,在促使教师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变革基础上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开展教学活动的欲望,从而确保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其次要推动计算机应用与现代教学理论的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需要实现技术与理论的结合。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这种看法具有着片面性,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与现代教学理论的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同时能够对教学模式做出变革,如在使用计算机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在创造情境方面的优势来开展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 通过开展针对性培训来确保计算机辅助教学成效

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对传统教学产生优化作用,但是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技能以及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频率并不高,并且与计算机应用培训相关的技术培训机会也并不多。在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培训中,计算机基础是主要的培训内容,这种欠缺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很难确保可以提升教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因此在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积极科研的基础上,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来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成效。在此方面,首先要突出培训内容所具有的层次性与针对性。对于具有较长教龄的教师,培训内容应当从基础做起,并逐步开展媒体运用、软件操作以及课件制作培训。而对于教龄较短的教师由于他们都普遍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所以可以直接从课件制作为起点开展培训;其次要突出培训方式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在培训方式方面,具有良好培训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以校本方式开展培训工作。而对于培训环境稍差的学校来说,则可以和师范院校构建联系机制,由师范院校教师来对教师的计算机教学应用能力做出培训。

参考文献

[1]王艳萍.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教学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9).

[2]张亚杰.多方着手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J].中小学电教,2008(Z2).

[3]倪勇军.CAI课件制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小学电教,2008(06).

[4]丁丹,王清.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06).

第13篇

Abstract: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nursing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clinical nursing teachers in practice hospital of our college have extensive clinical experience but lower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while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single and old, so clinical teaching was unable to obtain good results. Depending on practices of internship hospital, the teaching group of our college and teachers in affiliated hospitals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clinical path to nursing teaching, established a table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general surgery, and had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rough practice.

关键词:临床路径模式;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教学

Key words: clinical path mode;general surgery;nursing practice;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17-02

――――――――――――

作者简介:高鹏(1973-),男,云南宣威人,高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外科护理。

0 引言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目前,我校实习医院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大多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却学历较低,同时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因此临床带教未能取得良好效果。根据实习医院的实际情况,,我校教学小组和附属医院的带教老师在护理教学中引用临床路径这一理念,制定了普通外科实习教学表,经实践证明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简称CP)是指医生、护理学生以及其他的相关专业人员,针对某个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提高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保障患者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在无数次的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套具有严格的作业流程和精确的时间要求的标准化、流程化的模式[1],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7月-2011年7月到我校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实习的护理学生共150人,所有的实习护理学生性别均为女性,其中,学历为中专的实习护理学生60人,学历为专科的实习护理学生90人。将150人实习护理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70人,其中,学历为中专的实习护理学生25人,学历为专科的实习护理学生45人;观察组80人,其中学历为中专的实习护理学生35人,学历为专科的实习护理学生45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明确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两者的实习护理学生都由我校附属医院的副主任护师或者主任护师担任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教学的培训教师,实习时间统一为30天。其中,培训教师在对对照组的实习护理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通过一边教学、一边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普通外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最后,由培训教师对本组学生进行统一的考核;而观察组的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新型的临床路径教学模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并邀请了我校附属医院的主任护师作为此次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教学的技术指导人员,结合日常工作的经验制定了明确的教学计划,将教学任务进行分解[2],对每一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周期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普通外科临床路径的总体教学要求为:首先,观察组的培训教师在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普通外科护理实习的教学活动之前,会给每一名参与此次护理实习的护理学生一份详细的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流程表(见表1),让所有的参与此次护理实习活动的护理学生对本次培训教学的流程有一个详细的认知,为护理学生的准备工作提供参考。其次,由于此次培训活动为30天,培训教师将教学任务以周为单位划分成4个阶段进行教学[3],在进入到每一阶段教学活动之前,培训教师会事先为护理学生提供1份教学计划,计划中包含本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护理学生以教学计划为参考依据,复习相关普通外科护理知识,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相关的内容,在本次培训的教学过程中,培训教师和护理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实习计划进行一一的核对,做好明确、清晰的标记,在培训教师和实习护理学生双方都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按照实习计划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实现培训教学过程中的标准化、流程化。培训活动结束后,由统一的科室出题,统一改卷。

1.3 评价指标 将参加本次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教学活动的护理学生的考核成绩划分为3个阶段:低于65分者成绩不合格65-75分者为合格,75-85分者为良好,高于85分者为优秀。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统计学处理过程中,均采用了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相关的处理,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表2)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模式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应用临床路径模式在我校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教学活动中,实习的护理学生能够在培训课堂开展之前领取到培训教师统一发放的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流程表,让参加此次培训活动的护理学生能够事先了解和掌握本次培训活动的教学目标,明确的知道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实习计划[4],在已经掌握培训活动流程安排的同时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工作,让实习的护理学生能够对本次的培训活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提高了实习护理学生对此次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教学活动的整体认识,激发了实习护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的调动了实习护理学生在本次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此次的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教学能够按照实习计划顺利的展开相关方面的教学培训工作,实现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流程化发展。同时,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规范实习护理学生行为的主要依据,为普通外科实习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2 提高了培训质量 以往我校附属医院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需要一边教学、一边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实习护理学生的学习量和心理压力,导致多数的实习护理学生在培训过程中顾此失彼,不是无法掌握普通外科相关的理论知识[5],就是无法熟练的进行普通外科护理的实践操作,无论培训教师怎样努力就是需要提高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自从我校附属医院应用了临床路径模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开展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教学活动后,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阻碍,培训教师在应用了临床路径模式作为普通外科护理实习的教学方式后,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习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确保培训教学始终围绕着培训教师和实习人员共同完善的教学大纲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6],将普通外科护理学生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精简,有效的提高了我校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护理实现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3.3 提高了教师满意度 上文中提到,我校附属医院在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用了临床路径模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后,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和实习计划都是由主任护师和资深的外科护理教师一起讨论制定的,结合我校附属医院的实际情况,确保了教学内容的代表性,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缩减了护理学生的学习量,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培训教师在确保所有的护理学生都掌握了本阶段的教学内容后才会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缓解了参加本次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教学活动的护理学生的学习压力[7]。从两组实习护理学生考核成绩及对培训教师满意度的对比标表中我们不难发现,观察组的实习护理学生对培训教师和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护理学生对培训教师的满意度。由此,表明临床路径模式应用在普通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大范围的推广。

参考文献:

[1]ChenAY,Callender D,Mansyur C,et a.l The impact ofclinical pathways on the practice of headandneckonco-logic surgery[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8,126(33):322-326.

[2]王洋.通过多媒体提高普通外科见习教学质量[J].中国病案,2009,10(24):48-49.

[3]钟慧珍,马雪霞,温淑华,等分阶段目标教学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0,19(21):31-33.

[4]曾晖,龙烁.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生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943-944.

[5]苏洁,杨秀玲,徐宝玲,周小菊,薛卫斌.影响心脏外科护理实习教学质量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16(26):137-139.

第14篇

关键词:教育均衡 教育公平 教师 教育教学知识 类别 获得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与他教育教学知识获得的多寡厚薄密切相关,厚积才能薄发。作为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了解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结构分类,在此基础上,知晓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得的途径,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一、教育教学知识结构分类

在“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中,认知者是教师,被知体是教师自身所知道的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知识。从构成来讲,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包括影响教师观念和行为的系统的认知和体验。以教学活动的空间要素为分类维度,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分为五个方面:

1、意义性知识——为什么教学

教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教师不但要有明确的短期教学目标,还要有清晰的长期教育目的。在教学活动中,“为什么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定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

明确“为什么教学”,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能否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能否全面、准确地掌握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价值、意义等知识是影响教学活动质量高低的一个必要前提。

2、本体性知识——教学什么

“教学什么”就是本体性知识,它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也是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的意义所在。

本体性知识是指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这类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内容组织的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从阅读材料、课堂、老师及其他的经历中获得的有关某一学科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科的事实、概念、学科的程式及相互联系、学科中产生和确立命题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学科知识的信念,形成学科的知识理念等知识。学科内容的知识主要指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学科的主要概念、方法与学科性质的知识与信念。内容组织的知识主要指教师对教材的知识结构、逻辑体系等的横向、纵向的认知与把握。

3、主体性知识——谁教学谁

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要掌握“教者”(自身)和“学者”(学生)的知识。

在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既要掌握学生阶段性发展的共性特点,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既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于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全体学生的群体特点和个别学生的个性风格、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既包括学生特点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知识。在学习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具体的概念要具备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会在哪些领域出现学习困难。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他们往往因各自的教育思想、业务水平、教学经验、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及兴趣爱好等不同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培养和运用不同的教学风格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教师的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的特点(性格、气质、能力等)和教学风格的认识,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认知,对自身教学效能的感知,以及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并根据认知特点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等等。

4、策略性知识——怎样教学

策略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特定的内容和特定的学生,在课前或者在课中根据特定的情境制定教学活动的若干方案,并根据当前形势发展选择某一更适合的方案进行实施。

(1)关于教学背景或者教学情境的知识,指对教室、学校、家庭、区域、国家等可能影响教学活动成效的知识。这种知识既有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宏观环境的环境,也有教室层面、个体层面的微观环境的知识;既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与教学活动有关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知识,又有政治盼、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社会生态环境的知识,还有精神的、心理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心理环境的知识。

(2)关于教学的普遍性知识,主要指超越各具体学科而普遍适用于各个学科的一般性教学知识,它包括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学习的基本原理,涉及如何设计教学、如何实施教学、如何总结教学的知识。

(3)关于特定学科教学的知识,主要指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面对特定的教学环境、特定的学生,教师将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相融合而生成的对具体课题、问题等内容如何组织、呈现、表达的知识,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才会取得更好效果的知识。它是教师教学知识的核心部分,既是教师特有的、影响教师教学活动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学科教师与学科专家、教育专家的不同之处。

5、评价性知识——教学得怎么样

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要有评价自己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知识,即评价性知识。评价性知识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关于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结果的肯定与判断的知识,并能根据评价反馈对教学活动作出及时改进与调整的知识。

以上五种知识的区分主要是以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逻辑的。意义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动因和起点,它解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和价值问题;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与材料,它解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问题;主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它解决了“教”和“学”的对象问题;策略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手段,它解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案问题;评价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效果的检测和反馈,对教学活动起着促进、激励、导向等作用,它解决了检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是否达到目的这个终极问题。

二、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得途径

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取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宏观外部的因素,也有微观内部的因素。在此,借助相关调查分析结果将获得途径进行梳理,在分析影响教师教学知识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指出教师教学知识的来源:

(一)作为学习者的经验

教师在接受正规职前培训前作为学习者的经验,也即工作之前的经验,还包括学校、家庭及其他日常生活情景所获得的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经验。

(二)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就是为了给未来教师提供足够的教育教学知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丰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结构内容。

(三)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主要是教师所接受的正规的即有明确目的的专业培训,可以是学历培训也可以是非学历培训。

(四)有组织的专业活动

有组织的专业活动主要是指由教研组、教导处等机构组织的一般性会议、研讨会、课堂听课等组织活动计划。

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反思等行动研究及后来的经验;与同事的交流和向老教师学习、观摩;以及职前在大学及师范教育中获得的“教科书知识”与“职前知识”等都可以帮助教师获得自身所需的教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第15篇

在教学中就必须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教育技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教育现代化的投入,特别对基础教育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使得基础教育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和使用IT技术的能力,突出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尽可能使用信息技术.针对这一要求,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中,为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这些新技术,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提供了大量的相关培训课程和培训机会,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这种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当远程教育项目在教师在职培训中获得发展时,这一项目对教师和学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Frey和Gunter研究表明,远程教育不仅对教师在教学中利用ICT技术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而且对学生使用ICT技术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总之,远程教育的ICT整合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远程教育的ICT整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针对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在职培训项目的有效性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掌握当前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在职培训项目的一般状况和特点,以此来探索ICT环境下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一条有效的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宿州市2012—2013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为整体研究对象.共选取15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最终146名教师正常地参加了本次研究.其中男教师50名,女教师96名,平均教龄为7.5年.

2.2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使用自编问卷,整个问卷由3个主体问题组成.问卷采用基础框架反映和半结构化调查技术来收集定性数据.问题1:你对远程教育在职培训项目有什么看法?问题2a:你对远程教育在职培训中学到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效性有什么看法?问题2b:从自身角度出发,你对你参加过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职培训项目的有效性有什么看法?问题2c:从学生课堂行为反馈中,你认为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获得有效地利用?问题3:要把远程教育在职培训项目中学到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知识和技能成功地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你认为存在障碍吗?

2.3研究方法

采用集体施测方式进行随机分层抽样选取调查对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部门管理者的帮助下对选取的教师进行施测.对收集到的定性数据先进行编码,然后采用内容分析技术来分析收集到的定性数据.

3研究结果

3.1教师关于远程教育在职培训各方面有效性的意见

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师关于远程教育在职培训中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有效性的意见方面,93.2的教师认为在远程教育在职培训中学到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有效的,对其日常教学实践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6.8%的教师认为没有效果,对其日常教学活动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师关于远程教育在职培训中学到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有效性的意见方面,69%的教师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认识有一个深刻的变化,认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其教学实践有积极的影响.31%的教师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认识没有显著性变化;在教师关于远程教育在职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上的有效性意见方面,91.7%的教师认为在他们的教学活动中,在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上有了显著的变化,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这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一切的变化归功于有效的在职培训.而仅有8.3%的教师认为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跟先前没有什么变化.在教师关于远程教育在职培训后对学生影响的有效性意见方面,69.9%的教师认为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上较之原来有了显著的变化;而20.5%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各方面没有变化.在认为学生有变化的102名教师中,58.9%的教师认为通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上课和参与课程教学的兴趣;12.7%的教师认为通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教学,学生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用技术和使用技术的信心方面获得提高.

3.2教师关于把培训中学到的内容用于日常教学

活动时存在障碍的看法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教师认为参加在职培训对于他们和学生而言都有益处,但他们认为要想成功地把培训中所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应用到日常的班级教学活动中去还存在一些实质性的障碍.61.6%的教师认为要把他们在远程教育在职培训中所学到的有关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班级教学活动中去还是存在某些障碍;但同时有27.4%的教师认为不存在任何障碍.在认为存在障碍的90名教师中,70%的教师强调教室中存在计算机和互联网设施方面的障碍.如教室中计算机的数量不多,没有互联网链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相关设备缺乏,计算机太陈旧等;21%的教师认为学校和教学环境方面存在障碍;9%的教师认为在教育课程方面同样存在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上的障碍.

3.3教师关于远程教育在职培训的看法

通过对收集到的定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教师对远程教育在职培训的看法上,有60%的教师认为在实施教师远程教育在职培训之前应对教师需求进行评估分析;24.7%的教师认为教师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应该本着自愿原则;6.8%的教师认为远程教育在职培训对教师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好的机会,由于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的发展更具有自由性和灵活性.8.2%的教师认为远程教育在职培训最终没有获得有效实施,存在很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4结论与建议

依据上述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教师对远程教育在职培训项目的看法上,绝大多数教师都持有客观的、理性的和支持的态度.认为远程教育在职培训不仅对教师自身发展和个体专业发展是一个好的机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起到一个积极的影响作用,而且也认识到通过远程教育在职培训学习,对促使学生在学习行为和课堂行为方面也起到一个积极的影响作用.而这些变化均归功于教师参加远程教育在职培训的结果.在认识到参加远程教育在职培训积极影响作用的同时,大部分教师也要求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在教师在职培训之前对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评估分析.Kotyk(2006)认为,不仅对于传统的在职培训项目而言还是对于远程教育在职培训项目而言,教师继续教育在职培训需求分析是其开展工作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参加培训的教师也看到了要实现培训目标,并把培训内容成功实施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存在很多障碍,需要及时解决这些障碍,以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研究结果,要确保远程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4.1加大对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的技能培训和能力提升力度

加大对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技能培训和能力提升,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项目,积极引导远程教育在教师在职培训中的培训与应用,依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进行组织和实施各种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在职培训;另一方面,教师所在学校应为教师充分实践远程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大胆地把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学校应加大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设备的投入,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远程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

4.2教师自身方面

教师应积极自觉地学习远程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利用远程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来获取自身发展和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资源,积极把自己所学的远程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拓展一条“以技术促教学和科研,以教学和科研促专业发展”良性循环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4.3构建一套科学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