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情感化设计的思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有的交互设计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使用者对用户体验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用户体验的概念已将设计的目的从可用、易用扩展到情感、意义的维度,情感化设计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研究者和设计师关注的焦点,成为用户体验设计的新趋势。在此情形下,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极其重要。
1情感化设计概述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对其产生的态度体验。从哲学角度来看,情感是人对事物本质的一种价值观反映;从美学角度来看,情感可以用来诉说人们内心的感受。设计师对产品进行情感化设计,使用户对其产生愉悦之感或共鸣,其主旨是集中使用者的注意力,让其情感爆发,以此提高执行能力。由于产品特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情感化设计在交互设计领域变得十分重要。
2情感化设计研究现状
2.1文献概况
以“情感化设计”为关键词且发表时间在1991—2015年期间的学术论文共有2207篇。从情感化设计各类型学术论文数量统计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关于情感化设计的研究最早出现于1991年,但在1991—2005年期间,我国研究者对情感化设计的关注度并不高,每年所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基本不超过10篇。自2006年起,关于情感化设计的学术研究论文数量快速增长。自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主题。
2.2理论研究
2.2.1国外的理论研究
国外很多学者对情感化设计进行了理论研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三种:①Desmet教授开发出非口述情感测量工具,并基于自身的情感系统,阐述了产品是怎样产生情感的。②Kansei教授的工程科技理论。他的这一理论采用工程科技方法研究人类情感与事物外部特征之间的关联。③美国诺曼教授提出的“三阶段”观点。诺曼教授指出,情感化设计分为以下3个阶段:①天性阶段。指人对事物的直观感受。②举止行动阶段。指人在运用事物时的感受。③思考阶段。指在前两个阶段的影响下,人的素养、内心深处的想法等混杂在一起时的综合性感受。
2.2.2国内的理论研究
情感化设计是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如今,我国的情感化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方面有所欠缺。情感化设计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设计领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其他领域的学者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尤其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学家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随着新设计哲学的兴起,产品设计的形式不再单一,情感化设计也成为一种必然,将人内心和思想上的需求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已成为设计的新思路。关于情感化设计,目前我国并没有得出明确、统一的理论,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2.3应用研究
2.3.1造型功能方面
情感化设计的运用非常广——不仅被运用于数码产品中,还被运用于家具、汽车等的制造中。从中外很多相关资料中发现,情感化设计多被运用于各种产品的外形和使用上。实用功能和外观造型均会带给用户不同的内心感受。就功能方面的情感需求来说,如果基本功能需求得不到满足,用户容易产生失落等消极情绪;就造型方面的情感需求来说,外观造型越好看的产品带给用户的消费欲越强。
2.3.2用户体验方面
情感交互在产品中的体现是无意识,可以提高用户体验的愉悦程度。这种改变在设计的每个小细节中都有体现。情感化设计从停留在对现有产品的功能体验上,逐渐转变为注重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需求。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情感化设计是未来用户体验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
3情感化设计的研究目的
3.1以物为中心
目前,移动应用产品层出不穷,如何在众多的移动应用中脱颖而出是设计师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产品的持续进步,人们对其要求越来越苛刻——以更高的情感需求来获取利益。因此,对于移动应用来说,情感化设计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注重情感交互设计是打败其他产品的有利武器。
3.2以人为中心
用户对产品的喜爱不仅体现在它的高质量上,还体现在情感的互通上。产品与用户间会产生感情上的互通,有吸引力的设计更能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持续关注,通过强大的视觉色彩、有趣的跳转动画,或者通过细节元素拉近与用户间的情感关系,获得更高的用户参与度,提升用户体验度。为了使用户使用产品时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设计师在设计时应注重思考不同情境下用户的情感需求,使用户在任何情境下都能感受到产品带来的不同情感。
4总结
不同用户在交互行为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自我情感意识,且对产品的情感解读也不尽相同,这使得产品的情感设计变得非常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情感化设计也将在未来的产品设计中占据一席之地。这种设计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有助于设计师研发包含更多情感的产品,从而使用户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作者:肖源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用户体验;情感化;儿童食品包装
0 引言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指的是对儿童食品进行包装,从而吸引消费者产生对该产品的购买欲。儿童食品的目标消费者就是儿童,为了达到消费目的,可采用基于用户体验的方式进行包装设计,这样不但可以真实地了解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还可以通过独特的设计方式让家长认可,从而使产品获得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另外,基于用户体验的儿童食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发挥教育启迪的作用。
1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X 或 UE),是指用户使用产品或者享受服务过中所建立起来的综合性感受,[1]包括情感、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信仰、喜好等方面。一个产品在外观上是否能够引人注意,招人喜欢,购买之后是否满足了心理需求,使用之后是能激起他们下次的购买欲望。[2]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决定了每个真实的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用户体验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用户体验设计要求产品不仅有实用的、简单操作的实体,还需要产品能带给人们更具情感化、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感受,能够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在体验经济时代,产品创新设计注重营造“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大多数的产品是“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3]
2 情感化设计
所谓情感化设计,“就是通过各种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要素,将情感融入设计作品中,在消费者欣赏、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激发人们的联想,产生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美国唐纳德A・诺曼教授《情感化设计》一书中说过,通过现代心理学针对情感分析,将情感化设计分为三种:本能层次的设计、行为层次的设计、反思层次的设计。
本能水平由生物因素所决定,是自动的预先设置层,是情感化加工的起点;行为水平是支配人类日常行动之所在;反思水平是脑思考的部分。其目的是研究人类情感的多层面性特征,并将其运用于设计实践中,以丰富设计的多样性。同时,这也是“人本主义”设计理念的体现。
3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
用户体验包含着用户情感能力,情感化设计是产品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户体验设计包括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和情感能力三个方面,然而情感化设计又与行为能力和情感息息相关。情感化设计重点在于抓住产品的形态特征、色彩和功能等特点,从而更完美地诠释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上的应用。而且,用户体验中的认知能力恰恰又和设计儿童食品包装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3.1 从认知能力出发
说到儿童认知能力,首先得从儿童的本能出发。生物本能水平由生物因素所决定,是先天就存在的,是情感化加工的起点。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本能水平的设计着重于孩子们接触产品的情感效果,可以通过产品外观直接体现。[4]由于,本能水平设计涉及人类的生理特征,如视觉、触觉、听觉,它与人类最原始、本能的生理反应相关。所以,运用在包装设计上,就是在包装的形态和色彩、材料质感等感观方面的设计。
(1)情感化设计――形态设计。儿童的天性就是亲近自然,而且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低,所以得采用非常直观的画面,易于他们理解。儿童的世界是天真的、愉快的、无邪的。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方式来调动儿童的情感,让产品包装设计与儿童更好地沟通。儿童是天性活泼的,有的儿童食品包装本身就是玩具外形,既可以作为包装的玩具也可以作为玩具的包装,给儿童带来强烈的游戏趣味。
(2)情感化设计――材料设计。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采用的材料都是可以去表达情感的,不同的包装材料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布艺材料温馨时尚、金属材料坚硬理性、玻璃材料通透现代、木质材料自然朴实。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材料――纸质材料。采取纸质材料作为儿童食品包装的材质,不仅因为它经济、环保,更因它是一种非常具有亲切感的材质,能够唤起孩子对大自然的亲切感,而且纸质材料对儿童的危害相对于其他材料也是最小的。
(3)情感化设计――色彩应用。儿童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色彩相对于形态和材质而言,在某些情况下更趋向于感性化,它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情感。儿童食品包装在色彩的选择上最好以轻松愉快,明亮鲜艳的色彩为选择方向,比如说红色会激起儿童的生活热情;绿色能引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向往;蓝色则是充满梦幻的色彩。
3.2 从行为能力出发
行为是支配人类日常行动的能力,行为能力作为用户体验中的三要素之一,在情感化设计中也有行为水平的设计讲用,而功能是位居第一的,也就是设计要满足好用、耐用、便于及时使用等特点。因此,具有行为能力的设计要求设师从理解用户的需求出发,发现在人们使用产品的中遇到的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相对于其基本功能而言包装的附加功能虽然是次要的,但是这种富有益智性的设计不仅能够使儿童在使用商品的同时锻炼认知能力、提升知识,而且能够最大程度的延长包装的生命周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3 从情感能力出发
提到情感能力,就不得不提情感化反思水平设计。它和大众长期使用某一物品的总体印象是息息相关的。同时,它也受到个人认知、思想、经历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这对使用者和产品之间建立长期纽带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它也可以帮助使用者提升自我认知。“产品可以不只是它们所实现的功能的总和。它们真正的价值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而最重要的一个需要就是建立其自我形象和在社会中的地位的需要”。[5]抓住情感能力,将包装的形态设计成儿童可以认知理解的、熟悉的形态,这样才能够让儿童从心理上获得愉悦感,从而使设计师能够更容易地从情感上抓住儿童消费群体的需求。
4 结束语
目前,国内儿童食品包装设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的研究中发现,加强用户体验设计,并将情感化设计思想融入包装设计中,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形态设计、多种多样的符号图形设计和丰富多彩的色彩应用等方面,来满足儿童消费者渴望得到快乐的心理需求。真正从“以人为中心”的角度去思考,去寻求新颖的、富有趣味性的产品设计方案,用来表达对儿童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人文性关怀。
参考文献:
[1] 罗仕鉴,朱上上.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杰西・加瑞特.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 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 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 情感化设计 感性工学 交互体验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识码:A
关爱是情感化设计的核心特点。产品本没有生命,产品的生命是人类的情感再现。产品的情感来源于使用者与产品交互中人的体验。情感化设计是相对于现代社会过分强调高科技导向和多功能的叠加,而忽视最根本的人与产品的情感联系而提出的,其意义就在于情感化设计是人与高科技的桥梁,它不仅创造了使用高科技成果的工具,还在人心理的感觉层面上,平衡了高新科技与传统文化间对人心理适应造成的影响。通过情感化设计可以把一个复杂的东西以一个使用者亲切的形象呈现出,让使用者与产品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目前,国外有很多文献从不同角度对情感化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研究理论和设计方法。但是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得到大多数学者,设计师公认的仅有:日本的感性工学理论和美国诺曼教授的三层次理论。
日本的感性工学理论:《国际工业人类工效学杂志》分别在1995年第1期和1997年第2期,介绍了它的主要内容:(1)从人的因素及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究顾客的感觉和需求;(2)在定性和定量的层面上,从消费者的感性意象中辨认出设计特性;(3)建构感性工学的模式和人机系统。该理论的问世,使得人们对各种消费品的心理需求逐步地表达出来,并将其与产品设计的相关特征联系起来,使所设计的产品体现出设计者和消费者的心理感受,进一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唐纳德・A・诺曼曾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指出人脑有三种不同的加工水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与这三种加工水平相对应,对产品的设计也有三种:本能设计,行为设计,反思设计,情感设计就是要从这三个层面出发。
本能水平的设计 产品的外形特点
行为水平的设计 产品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反思水平的设计 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这三个水平在产品中相互影响着,有些产品主要在行为水平上具有吸引力,而有些产品主要在反思水平上具有吸引力。我们在情感设计中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一个水平的需求与其他水平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去把本能的快乐转化为产品。唐纳德・A・诺曼的《设计心理学》重点分析了互动体验中的易操作性和可理解性,而人机互动的趣味性和个性化也是不容忽视的情感化设计方向,带有趣味的互动过程的产品不仅能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而且同时可以满足使用者对个性化的需求。
在我国,大部分的学者首先接受的是日本设计师提出的概念,使用了“感性工学”这一词来定义,但近几年来,慢慢开始与美国的学者保持一致,诺曼的理论逐渐被普及,由感性工学转而定义为情感化设计。现今国内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在设计产品时也开始把人类的情感因素放在首位。
未来情感化设计研究的趋势应该是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因为消费者情感需求的产生是人自身的主观原因与外部世界的客观因素的结合,然而目前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厦实用功能的研究仅仅涉及其外部的客观原因,并没有与消费者自身的心情,状态,情感等主观原因相结合。所以,为了更好地研究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及心理需求,我们需要将工程界、学术界、艺术设计界和心理科学,社会科学、认知科学,医学等其他学科密切配合起来,深入研究产品设计与人的情感因素之间的种种联系,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以人为本的创新产品。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为情感需求而消费,这就形成了一个主要的趋势――情感化设计将成为产品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从唐纳德.诺曼的三层论观点立足思考,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首先从本能层面考虑,从产品外观思考,赏心悦目的产品在感官上引起人的注意;其次从设计行为层思考,在逐渐了解产品的操作和设置时,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用户就能从使用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而反思层则是用户与产品、品牌之间形成的更深的情感,是情感、意识、经历、文化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产生的。反思层对现代产品的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建立起产品和用户之间的长期纽带。在情感化设计应用中,尽量做好前两层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促进第三层反思层形成。用情感抓住消费者胜于一切产品设计附加方式的运用,我们需要探究产品设计中所蕴含的情感要素,进一步转变设计观念,最终实现市场上的消费品既包括产品的实用功能,又能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同时也真正体现出设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晓光.产品设计的情感化因素.艺术天地,2009.12.
[2] 山本建.感性工学.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86.
[3] 阐志刚.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11.
[4] 张飞,汤佳.工业设计与情感工程.设计学报,2004.3.
[5] 原田昭.感性工学研究策略.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2002.
一、情感化设计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情感因素的影响在不断的加大,这意味着如果产品具有相同质量、功能和价格,消费者更容易被情感化产品所触动.市场营销学研究证明,产品的选择过程是一种源于习惯和无意识的相对运动的过程,对于购买时所做的决定来说,理性思考只是起辅助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情感因素有时超过理性思考。情感化设计突出的是人文关怀,关注消费者自身的情感。将设计的情感因素融入产品之中就是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使得产品更具有亲和力,使产品风格突出,让产品容易能够和消费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这样也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在设计现代产品中,情感化是设计师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使产品的各个细节充满着人情味。从视觉角度说,设计师通过色彩、形态、材质这些因素去和消费者达成共鸣,使隐藏在物质形态后面的产品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中国传统文化
人类发展经验的历程就是我们所称之为的传统,在世代相传中延续下来,便成了人类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包括过去的时代精神。在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以及继承中,我们可以不断的创新却不能无视这些历史,撇开前任留给我们的传统。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国,古人不仅留给我们善于创造的民族精神,更用他们的智慧与力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些蕴涵着民族精神、文化、哲学的历史遗存的文化价值是任何形式的现代艺术所不能取代的。古为今用,使传统文化推动现代文化发展的,在新时代里重放异彩。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很多不同样式的观念,也随着历史的不断变化所变化着,始终处于一种平稳的、循环的发展过程,不断产生又消失。其中也有很多具有强生命力和重要价值的传统文化延续下来的,并且为现代文化的组成沉淀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其称之为为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任何产品都会传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所以文化是产品的核心,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历史,古人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对我们现代设计而言是巨大的资源。真正的理解传统艺术才能做好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以情感为切入口,把传统文化的融入其中并给予创新,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最融洽的结合点,把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现代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上来。
三、情感化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工业设计的设计对象是产品,但设计的主要目标和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而并非产品。也就是说,工业设计是为人而设计、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设计的。设计现已成为提高产品不同附加价值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当今时展飞速、消费层次多样化的背景下,即要通过设计去满足各种不同消费层次的心理需求,又要让产品的设计更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在此基础上产品情感化设计已经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人丰富细腻的情感源,所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艺术不断的创新突破,而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也就是其中的精神和内涵,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因此,要将中国的传统艺术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我们应该在其基础上提取他们的结合点来将其得到革新与发展。
四、结语
情感化设计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情感因素的影响在不断的加大,这意味着如果产品具有相同质量、功能和价格,消费者更容易被情感化产品所触动.市场营销学研究证明,产品的选择过程是一种源于习惯和无意识的相对运动的过程,对于购买时所做的决定来说,理性思考只是起辅助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情感因素有时超过理性思考。
情感化设计突出的是人文关怀,关注消费者自身的情感。将设计的情感因素融入产品之中就是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使得产品更具有亲和力,使产品风格突出,让产品容易能够和消费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这样也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在设计现代产品中,情感化是设计师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使产品的各个细节充满着人情味。从视觉角度说,设计师通过色彩、形态、材质这些因素去和消费者达成共鸣,使隐藏在物质形态后面的产品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
人类发展经验的历程就是我们所称之为的传统,在世代相传中延续下来,便成了人类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包括过去的时代精神。在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以及继承中,我们可以不断的创新却不能无视这些历史,撇开前任留给我们的传统。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国,古人不仅留给我们善于创造的民族精神,更用他们的智慧与力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些蕴涵着民族精神、文化、哲学的历史遗存的文化价值是任何形式的现代艺术所不能取代的。古为今用,使传统文化推动现代文化发展的,在新时代里重放异彩。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很多不同样式的观念,也随着历史的不断变化所变化着,始终处于一种平稳的、循环的发展过程,不断产生又消失。其中也有很多具有强生命力和重要价值的传统文化延续下来的,并且为现代文化的组成沉淀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其称之为为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任何产品都会传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所以文化是产品的核心,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历史,古人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对我们现代设计而言是巨大的资源。 真正的理解传统艺术才能做好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以情感为切入口,把传统文化的融入其中并给予创新,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最融洽的结合点,把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现代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上来。
情感化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工业设计的设计对象是产品, 但设计的主要目标和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而并非产品。 也就是说,工业设计是为人而设计、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设计的。 设计现已成为提高产品不同附加价值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当今时展飞速、消费层次多样化的背景下,即要通过设计去满足各种不同消费层次的心理需求,又要让产品的设计更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在此基础上产品情感化设计已经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人丰富细腻的情感源,所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艺术不断的创新突破,而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也就是其中的精神和内涵,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因此,要将中国的传统艺术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我们应该在其基础上提取他们的结合点来将其得到革新与发展。
结语
综上所示,无论怎样的发展,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是深刻的、无法控制的。传统艺术的多样性成就了现代设计的丰富语言,每一种不同的传统艺术都是一种特定的设计符号,既反映了人文精神又体现了人文意识,这种特性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现代设计中一种特定的设计语言。也就是说,传统文化不但对现代艺术运动有着无时无刻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现代设计,而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也在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我们也在不断经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同样从中受益匪浅。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我们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也要利用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来创造属于明天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曾经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它也必将对人类今后的文明发展,继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素材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来源和基础,设计者的设计热情和设计材料往往来源于现实世界,只有受到生活中蕴涵情感因素的启迪,他们才能够产生较好的设计灵感,要想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情感化,在设计前应在实际生活中积累和酝酿大量的情感素材。视觉传达设计要求设计师需具备想象性,不过这种想象性需要以生活积累为前提,大量搜集的感性材料,并在记忆中形成表现,只有掌握的感性材料越丰富,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就越天马行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往往可以将生活中没有太大关联的事物整合在一起,设计出一个有着丰富创意和逻辑丰富的视觉传达作品,让受众者产生很强的刺激感与尝鲜感,进而强烈冲击其思想挂念,加强他们的印象与记忆。同时,不管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表现对象,都需全面安排和思考,从而充分发挥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诸如,在当今建筑设计表达中人们对情感需求日益提升,但是建筑形态多样,人们的习惯和情感也有所不同,建筑中的情感语言较强辅助,设计者应将色彩空间和情感空间有机整合,让作品以审美体验促使人们产生情感诉求,展现出不同类型的情感,为建筑提供确最佳视觉表现。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最贴近日常生活的创造形式将人们引向生活美学、技术关学和社会关学的思考。视觉传达设计人性化将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设计师应该更加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与环境的融合,充分表达设计者之意、理、趣、韵等,使设计作品更适合人性,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情感更加丰富。
二、设计中的情感释放和视觉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有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感知,总是希望借助一些外物像表情、文字、语言等表达情感。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和年龄阶段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也不同,设计师们往往通过自己作品设计将情感表达出来,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关注生活中某个事物和有所积累,只有通过作品设计才能够将其自身情感进行表达。一般情况下,视觉传达设计师是借助视觉符号、作品版式、作品色彩、作品形式和作品形成等来表达个人情感,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情感化,并不意味着这种情感纯粹的来自作品本身,还是来自设计者的自身情感体验,以及受众者在欣赏作品时所产生的感受和反映,而是将这些因素集于一体的综合体现。另外,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不仅需具有情感想象,还应具有视觉语言。由生活过渡到设计这是一个创造性过程,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风格应以生活素材、作品功能和设计者的情感基调等多个方面来定位,采用个性视觉符号或典型形象对作品的情感风格进行阐述。设计者应将视觉表现与情感理论相互融合,当设计作品和情感基调相统一时,即可通过特殊的视觉符号去表现情感,使受众者和作品之间产生情感联系。人性化设计的内涵、起源的研究,剖析其历史发展脉络,归纳其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分析了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主要因素,总结出设计必须满足人自身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的需要以及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
三、通过视觉符号实现情感化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感情化设计很难离开视觉符号的依赖,这些视觉上的符号是设计师进行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在客观世界中,视觉符号作为物象在情感中想象、提取和总结而出的产物,属于精神层面的信息。不同的视觉符号基于不同的个性或情感,或悠扬或低沉、或伤心或愉悦,这些都和人们的情感息息相关。以想象性与主观性为基本特点的视觉符号,往往可以刺激人们的想法情感且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并在他们的体验过程和审美活动中不断诠释着自身的意义与功能,以此引发受众者的情感共鸣。比如,在视觉符号中,点、线、面、圆等基本元素都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与心理感受,他们作为涵盖抽象性与具体性的各种理念形态,能够互相转呗,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渗透情感化,就需要设计者灵活运用这些符号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态度。另外,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的色彩搭配、版式风格等,都能够对人们的内心情感产生一定的暗示作品,让作品更具情感魅力与审美意义。其中色彩是设计者表达作品情感的常用手段,没有色彩的生活是乏味单调的,设计中有色彩就有生命和活力,也就拥有情感,给受众者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视觉传达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设计者需要改变思路,从"以人为中心"的角度,积极思考、探索人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在追求美观与功能之余,反思水平(情感)的设计有必要得到重视。反思水平的设计能在受众心中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加深作品与受众之间的联系,理解到这一点,有助于设计者从新视角去审视设计,达到改善设计的目的。设计为情,已经是当今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现有的设计不再只满足与功能和人们表层的视觉感受,而是以通过视觉语言向消费者和观赏者传递某种情感体验。
四、总结
关键词:情感化;品牌形象;设计
品牌形象设计,是指企业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简单称为形象设计,是一种宣传品牌价值和品牌信息的宣传手段。形象设计是给予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起初只停留在符号的形式上。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导致经济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也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人们对物质要求的提升,使品牌形象设计包含的层面也愈来愈多和饱满。今天的品牌形象设计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美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它要向人们传递的即为一种生活方式,包含物质的使用,更包含精神的体验。在产品逐渐同质化的今天,产品的物理特性大同小异,唯有通过情感和精神层面的满足,才能唤起消费者的共鸣。
1 品牌形象的意义
在产品纷繁的现代社会,新旧产品的交替速度非常快。如何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市场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好的品牌形象设计将有助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形成无形的纽带,扎根市场地位,稳固其在消费者心中的份额,同时也是企业迈向世界品牌的前提条件。品牌形象的设计,不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都要正视其重要程度。品牌形象的良好树立,除了具备品牌文化的根基外,还应具备受众的认可与支持。
2 品牌形象设计的现状
品牌形象设计由于存在商业目的,很多设计者把品牌纯粹包装成为适合商业竞争的手段,一味只考虑视觉上的出众与稀奇,造成华而不实、空泛无实质的形象呈现。这样的形象设计,往往只能如昙花一现。目前很多企业的形象设计,往往是设计师的个人创作,没有围绕以品牌的内涵与价值为创作主体,只是单纯地以吸引消费者眼球为设计目的,缺乏品牌情感化介入以及文化渗透。
3 品牌形象设计的情感化融入
3.1 何为情感化设计
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Emotional Design)一书中讲到,情感化设计即为三个层面:本能(Visceral)水平、行为(Behavioral)水平和反思(Reflective)水平。本能水平是消费者对产品外形的第一印象,即观察和理解,形象如果贴切消费者的思维,则能引起关注、喜欢甚至是接受。行为水平讲究的是产品的易用性和可用性,应考虑一定的人体工学设计。反思水平与产品的意义相关,同时受到环境、文化、身份、认同等的影响,较复杂且变化也较快。这一层次,事实上与顾客长期感受有关,需要建立品牌或者产品长期的价值。书中阐述了情感在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从这三个层面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将可能引起消费的惊喜,产生购买冲动。[1]
3.2 情感化设计的特点
1986年美国诺曼和德拉泊出版《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设计》,这本书在美国首次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计算机人机界面的设计。主张设计应将重点放于用户,即“以人为本”。任何设计都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而人最大的特征即为情感化,设计者应从心理学的方向探索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研究消费者的日常行为、思维。在探索情感化设计中提升品牌的形象设计。
3.3 情感化设计融入品牌形象
情感化设计可以给产品带来增值的效用,正确运用好这一设计方式可以为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产品形象,为占据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带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运用设计师的智慧创造一种情感的桥梁,以适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以人为出发点,综合思考人――产品――环境的关系,是身处高速发展的时代应具备的探索性研究。
情感设计不是简单置入,不是孤立的。[2]情感化设计离不开消费者与物之间的交互行为,在交互中形成体验感受,升华到一种情感交流。具备情感化的产品,除了发挥其功效外,最重要地是为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享受,此时它不单单是一件产品或某一个器物,它已上升到一种文化的交融。例如,中国博大精深的茶道、茶具的使用、品茶的过程,已不是简单的解渴行为,更多的是人们通过这些器物以及特有的使用方式,使人建立一种情愫,体会文化的同时交流情感。
3.4 现代设计的情感化趋势
现代的情感化设计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和感受。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从以产品功能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且也将是今后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情感、需求等方面,通过设计转化和体现出来。在设计中,融入故事、材质、色彩、光影等各种载体来体现情感化的元素和理念,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与众不同。但另一方面,当我们在追求情感化设计、用户感受地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品本身的功能和质量等问题,要在设计中把握一个合理的度,适当地融入其中,融入少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情感化体验;融入过多易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如过度追求产品的精神层面而忽视设计本身。
对情感化设计的研究,还应该注重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然而,由于从事设计的设计师们不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来,对消费者没有正确了解并深入研究进行设计。
4 品牌形象设计的发展趋势
情感化设计是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品牌形象应融入情感化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的意义与作用,是牵制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唯有具备情感化设计的品牌形象设计,才能使产品或服务与消费者之间形成情感的纽带,才能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消费者的情感认同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与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 丁俊武,杨东涛,曹亚东,王林.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理论――方法及研究趋势[J].南京:工程设计学报,2010.
[2] 刘碧霞.论情感设计在商业性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5.
[3] 宋明亮.情感化设计理论指导下的日用品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6.
[4] 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5]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
舒适温馨、安全可靠成为了现代人日益关注的内容,即使是在城市公园的使用过程中也不例外。园林工作者需要在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人性化思考,这样才能推动景观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人性化的空间。
1 情感化设计重要性
1.1 情感即体验
人们无时无刻不被各种信息所包围,在众多的信息中人们很难对每个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大多数人们都会迅速对经过大脑的信息产生某种记忆或者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其实就是人们对事物的体验。城市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作品来自于人们的细心观察,其目的是设计能够使人记忆深刻的作品。
1.2 情感与决策
情感在人们的选择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面对数不清的决定人们会不自觉地受到情绪的感染从而被情感控制。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考虑情感化也是基于这个道理,我们也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者倾向于凭感觉作决策。人们习惯性地关注吸引自己并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事物。在生活中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着更深的记忆力和识别力。所以景观中引入情感化设计更容易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和影响使用者快速地作出决策。
2 城市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的必然性
城市公园景观与使用者互动,由此使用者便对公园景观具有一定的情感。通常来说,城市公园景观所营造的氛围会激发使用者的感情,让使用者与景观形成一种你来我往的互动。在城市公园中,人们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人们可以在公园中散步、跳舞、静思、交流等等。不知不觉人们对公园的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在城市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各方面压力都急剧上升,因此一个环境优美、令人心情愉悦的空间就成为了人们所向往的。
然而过去的城市公园设计比较传统并且存在很多不足,如功能不够齐全、设计创新度缺乏、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等等。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以及身心的愉悦,城市公园景观的情感化设计是时展所必需的,当然这也将是未来公园景观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相信在这样的人性化场所中,使用者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及生命的意义所在。
3 城市公园情感化设计方式
3.1 中心主旨
舒适的城市公园景观能给予人们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不同的城市公园中的景观氛围能给人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如审美体验、感官体验或者是情感体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氛围等等原因使得城市公园景观的情感设计有所差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尽管国内外的城市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各种各样,但是他们也有不少相似之处。纵观全球,城市公园的情感化设计普遍受到了忽视。城市公园景观的情感化设计的中心主旨是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尊重,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的、氛围和谐的、充满能量的情感化空间。
3.2 原则方法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是以“尊重自然”与“以人为本”为总的设计原则。具体而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则方法:提高环境可持续性、提升生活品质以及营造人性场所。
4 城市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的功能性
4.1 文化功能
城市公园景观首要核心就是需要有一定的功能性,也可以称之为实用性。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作品往往能够在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基础上给予使用者更多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感,包含了使用者对公园中的具体景观、空间氛围以及地理环境产生的多种情绪。提到城市公园景观情感化设计的功能性,我们首先不能忽视的是它的文化功能。各地优秀的公园设计大多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个公园也都具备自己独特的精神力量。这种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能够唤醒人们对文化的思索和敬畏之情。具有独特文化的城市公园景观留给人们的印象也多是深刻的,人们会将公园的设计与这座城市相联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市公园景观的情感化设计也是这座城市的一扇窗口。
4.2 社交功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能够分享自己的快乐或者是痛苦,通过社会交往我们还能加强彼此的思想交流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社会交往的需要。事实上,城市公园景观的情感化设计同样具有社交的功能,优秀的情感化设计的公园能够很好地照顾到使用者的社交需求。在城市公园中我们会看到咖啡厅、品茶小店、特色广场等等社交场所。除了这些特征鲜明的社交场所,在公园中桌凳设计的尺寸和造型也是根据人民的心理设计的,有的椅子专门设计了两人座位,椅子四周有高大浓密的植物遮掩。植物的遮掩充分保护了使用者的私密性空间,有利于为使用者的社会交往活动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
4.3 环境功能
我国重视环境问题并坚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内和国外局势来看,中国的环境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急剧增长的人口都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园林景观专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园林景观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当城市公园设计融入了情感化设计理念时,其环境功能就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由于在公园景观设计中注重人们的感受,通过加大绿化比率或者是绿化方式提升审美感受的方式,公园景观一改过去的脏乱差成为广受欢迎的绿色温馨空间。
4.4 经济功能
最后城市公园景观的情感化设计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性――经济功能。以情感化设计理念为基础的城市公园景观具有优美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环境自身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也会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5 结语
情感化设计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是未来景观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情感化设计发展方式能够带来经济的繁荣发展、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多元化的城市氛围。城市的魅力也会因此大大提升。通过情感化设计,城市公园景观的活力也被释放出来了,城市使用者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归属。在未来,我们将会看到城市公园景观的品质和个性会变得与众不同,它将展示属于景观行业的骄傲。
参考文献:
[1] 陈竹,叶珉.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J].国际城市规划,2009.
本文从探讨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的重要意义出发,详细阐述了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接着分析了品牌形象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所在——融入情感化设计是关键因素。最后,针对品牌形象设计理念问题,作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
情感化;品牌形象;设计
品牌形象设计,是指企业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简单称为形象设计,是一种宣传品牌价值和品牌信息的宣传手段。形象设计是给予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起初只停留在符号的形式上。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导致经济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也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人们对物质要求的提升,使品牌形象设计包含的层面也愈来愈多和饱满。今天的品牌形象设计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美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它要向人们传递的即为一种生活方式,包含物质的使用,更包含精神的体验。在产品逐渐同质化的今天,产品的物理特性大同小异,唯有通过情感和精神层面的满足,才能唤起消费者的共鸣。
1品牌形象的意义
在产品纷繁的现代社会,新旧产品的交替速度非常快。如何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市场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好的品牌形象设计将有助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形成无形的纽带,扎根市场地位,稳固其在消费者心中的份额,同时也是企业迈向世界品牌的前提条件。品牌形象的设计,不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都要正视其重要程度。品牌形象的良好树立,除了具备品牌文化的根基外,还应具备受众的认可与支持。
2品牌形象设计的现状
品牌形象设计由于存在商业目的,很多设计者把品牌纯粹包装成为适合商业竞争的手段,一味只考虑视觉上的出众与稀奇,造成华而不实、空泛无实质的形象呈现。这样的形象设计,往往只能如昙花一现。目前很多企业的形象设计,往往是设计师的个人创作,没有围绕以品牌的内涵与价值为创作主体,只是单纯地以吸引消费者眼球为设计目的,缺乏品牌情感化介入以及文化渗透。
3品牌形象设计的情感化融入
3.1何为情感化设计
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EmotionalDesign)一书中讲到,情感化设计即为三个层面:本能(Visceral)水平、行为(Behavioral)水平和反思(Reflective)水平。本能水平是消费者对产品外形的第一印象,即观察和理解,形象如果贴切消费者的思维,则能引起关注、喜欢甚至是接受。行为水平讲究的是产品的易用性和可用性,应考虑一定的人体工学设计。反思水平与产品的意义相关,同时受到环境、文化、身份、认同等的影响,较复杂且变化也较快。这一层次,事实上与顾客长期感受有关,需要建立品牌或者产品长期的价值。书中阐述了情感在设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从这三个层面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将可能引起消费的惊喜,产生购买冲动。[1]
3.2情感化设计的特点
1986年美国诺曼和德拉泊出版《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设计》,这本书在美国首次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计算机人机界面的设计。主张设计应将重点放于用户,即“以人为本”。任何设计都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而人最大的特征即为情感化,设计者应从心理学的方向探索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研究消费者的日常行为、思维。在探索情感化设计中提升品牌的形象设计。
3.3情感化设计融入品牌形象
情感化设计可以给产品带来增值的效用,正确运用好这一设计方式可以为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产品形象,为占据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带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运用设计师的智慧创造一种情感的桥梁,以适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并以人为出发点,综合思考人——产品——环境的关系,是身处高速发展的时代应具备的探索性研究。情感设计不是简单置入,不是孤立的。[2]情感化设计离不开消费者与物之间的交互行为,在交互中形成体验感受,升华到一种情感交流。具备情感化的产品,除了发挥其功效外,最重要地是为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享受,此时它不单单是一件产品或某一个器物,它已上升到一种文化的交融。例如,中国博大精深的茶道、茶具的使用、品茶的过程,已不是简单的解渴行为,更多的是人们通过这些器物以及特有的使用方式,使人建立一种情愫,体会文化的同时交流情感。
3.4现代设计的情感化趋势
现代的情感化设计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和感受。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从以产品功能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且也将是今后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情感、需求等方面,通过设计转化和体现出来。在设计中,融入故事、材质、色彩、光影等各种载体来体现情感化的元素和理念,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与众不同。但另一方面,当我们在追求情感化设计、用户感受地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品本身的功能和质量等问题,要在设计中把握一个合理的度,适当地融入其中,融入少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情感化体验;融入过多易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如过度追求产品的精神层面而忽视设计本身。对情感化设计的研究,还应该注重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然而,由于从事设计的设计师们不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来,对消费者没有正确了解并深入研究进行设计。
4品牌形象设计的发展趋势
情感化设计是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品牌形象应融入情感化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的意义与作用,是牵制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唯有具备情感化设计的品牌形象设计,才能使产品或服务与消费者之间形成情感的纽带,才能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消费者的情感认同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与生存之道。
作者:洪育丹 单位: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俊武,杨东涛,曹亚东,王林.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理论——方法及研究趋势[J].南京:工程设计学报,2010.
[2]刘碧霞.论情感设计在商业性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5.
[3]宋明亮.情感化设计理论指导下的日用品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6.
[4]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一、产品信息交互
人类的信息交流与传播从远古人的岩画和甲骨文便已开始,信息的传递几乎伴随着人类进化发展的整个过程,它通过无意识的设计来阐述思想或传播文化,并且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建立,信息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信息表达方式变得多样化,人类所处的环境已经从“硬件形式”向“软体形式”转换。信息时代的产品已不再仅仅是以某个形式存在的物品,而是信息交互的载体与设备,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这个载体的本身,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载体,而是能与用户愉悦地“交流”且在情感上能引起用户共鸣,被无障碍愉悦使用的产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的产品,已然形成了一种新型图形符号识别语言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与产品的使用和被使用模式, 产品被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比如数码类电子产品,只需按相应的指令图形符号操作按钮,便可完成产品的运作过程。人与产品在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产品所具有的人性特点更加符合人的情感交流方式,使人和产品的关系变得亲和融洽。iPod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对iPod的研发过程非常熟悉的保罗·马赛(Paul Mercer)说过,它的成功基于出色的交互设计以提供完整体验的系统方法。这套系统包括iTunes,iTunes音乐商店,iPod的交互设计,以及iPod的外观设计。信息时代下产品设计的成功,不仅仅来自于功能与造型的成功,更取决于产品中知识信息的含量及交互。如何使产品的信息传播精准和人性化成了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面向信息时代的产品应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朝着情感化、个性化和艺术化创造方式的方向发展,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基础上让视觉产生美感,既能获得应有信息,又能领略到设计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二、产品情感化
情感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刺激物对人发生了具有一定意义的信号作用而引起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心理状态。人是情感细腻丰富又敏感脆弱的动物,他们所需要的产品不仅仅是满足于使用功能,更希望生活空间充满温情快乐,在生活中能获得更多的娱乐和感动。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来临,现实中的许多问题也相应突显出来,人的孤独感、失落感和心理压力的增大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情感也越来越淡漠。所以作为当代设计师,应该为人们设计可以获得更多情感需求的产品。
“情感化设计(Emotional Design)”一词由Donald Norman在其著作《情感化设计》当中提出。他将情感化划分为层次理论,把设计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本能层(visceral)、行为层(behavior)、反思层(reflective)。所谓本能层,就是产品给予人的第一感受直接产生的情感反应。也就是产品的形态、材质、颜色及材质肌理能给人带来感官刺激。而行为层是指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经验与感受,其具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功能性、易用性、人机性。最高的层次就是反思层,这个层次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共鸣的情感以及产品所带来的乐趣。满足反思层的产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和实用功能,重要的是它所包涵的丰富情感含义。这三个层面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般成功的情感化产品都是在不同的层次上发挥一定作用。
情感化设计的核心内容,即“人”是设计的中心,人性化设计自然更多考虑人本身特点。使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得到尊重与满足,体现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适应人的身体和情感并让人能在产品背后得到更多关怀的设计。这些含义中都包含了对情感的关注,给人们带来更多轻松快乐、幽默新奇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所以,满足情感需求的产品首先其外表是美观迷人,与人们的审美趣味相符的。任何一个注重情感需求的人都希望自己手中的产品是有趣并好看的。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是建立在产品易用并带有一定趣味性基础上的,从人机的角度说应该具备良好的功能;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容易作使用,使人感到愉悦。更深层次地理解情感化设计,是设计师有意识地将产品与使用环境结合为一体,以产品为信息传达媒介来融合设计师和使用者的情感。例如一个设计的文化背景和使用者的产品体验性都是反思层面的设计手段。设计师将情感通过产品转换为可视化信息,使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对产品产生一定的联想,获得更多愉悦和感动。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情感需求;三层次理论
进入21世纪以来,身处新时代的消费者已经对原有产品产生了更多的需要,曾经的“形式追随功能”“功能追随形式”或者“设计追随销售”的设计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而且伴随着社会进步,资源共享度越来越高,市场上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在功能、质量、价格等基本品质方面已经差别不大,尤其是消费类产品,如汽车、手机、电器、家具等,产品的同质化趋势非常明显,竞争日趋激烈[1]。针对这样的情况,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UCD(user-centered design)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正是情感化设计出现的心理学依据。也就是说,以消费者情感需求为设计出发点,才是当下产品设计的取胜之道。
一、情感化设计概要
在英文里,情感化设计一般用affective design和emotional design来表示,那么情感化设计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也未曾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不过可以引用美国Donad・A・Norman教授在其著作《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中的一段话来体现情感设计的本质,“尽管它有点难用,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小心一点就好了。它好看得能让我微笑,这是清晨的第一件事,没什么比这更重要[2]。”
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研究包括消费者情感因素的测量、分析、建模,情感因素到产品设计参数的转换等,相关的理论目前公认的仅有日本的感性工学理论和美国Donad・A・Norman教授提出的三层次理论[3]。下面主要介绍Norman教授的三层次理论依据及在其基础上的深入研究。
二、三层次理论
Norman教授在他的书《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中提到人类的大脑活动的分为个层次:先天部分,被称为本能层次;控制身体日常行为的运作部分,被称为行为层次;还有大脑的思考部分,被称为反思层次。而依据这些Norman教授将情感设计也分为了三个层次:本能层次,主要指产品的外观;行为层次,用户使用时的愉悦和效用;反思层次,一个设计对用户自我形象的改变,个人在某方面的满足和回忆。
三、基于三层次理论的深入研究
(一)几条消费者心理的情感化诠释
1.面子心理
从三层次理论的角度分析,面子心理应属于本能层次与反思层次的结合部。当消费者试穿一件衣服时,可能从其自身角度并不是十分满意,但是在导购人员热情而又看似真诚的称赞下,消费者情绪上已经被其感染,或者说干预,而后很大可能就购买了一件日后并不是很喜欢的衣服,这种现象在日常消费中十分常见。同时在反思层次上,消费者很大程度上会考虑到自己在购买了这件产品后,会不会给自己的面子工程加分,也就是当这件产品,包括服装,与消费者一起出现在他人面前时,是否会引起他人的称赞。
2.炫耀心理
炫耀心理也是反思层次在产品设计上的一种体现。反思层次主要指产品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释放,它可以是一段回忆,也可以是朋友聚会时聊天的焦点,当然也可以是值得拿出来炫耀的资本。比如你的一块手表具有独特的时间显示模式,那么只要遇到一个稍微对这块手表感兴趣的人,你就会特别骄傲的为其解释,这个过程中你对这块表会产生一种独特的自豪感。炫耀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喧嚣,而炫耀心理就是消费者的一种情感需要。
3.草根心理
作为普通人,都有成为明星的梦想,如何使消费者成为其他人关注的焦点?两个字――分享。这方面比较突出的还是电商,比如说淘宝推出的买家秀,虽然更多的是成为了买家吐槽商家的阵地,但也为淘宝带来了更高的人气。分享的背后,是将消费者从线下带到了线上,满足了普通人对成为焦点的需求。消费者渴望获得除产品功能外的附加值,其中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为消费者增强自我存在感,是一种草根文化的表现。
(二)非己情感因子对三层次理论的影响
非己情感因子指除用户自身的情感因子,主要为其他社会成员对用户施加的情感因素。当用户家中的吊灯引起客人的称赞,同时赞许用户的正确选择,之后用户便会产生自豪感,讲述选购过程等。这一过程中,用户的情感需求得到了很大满足,引起用户自身情绪变化的原因,则是来自他人的情感影响。再例如你的一件衣服得到了身边朋友的称赞,那么这件衣服在日后的出镜率会更高。这些例子都表明了他人的情感对用户的情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在你穿着被朋友称赞过的衣服出门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自信,而这种情况的产生都是由于他人情感因子在你大脑中的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情感化设计已经被提出很久了,虽然国内研究者对它的研究从未停止,但是结果并不如所愿。本文只是浅显的在三层次理论基础上对情感化设计做了一些新的探讨,希望能为广大研究者带来新的思路。正如当代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达克所言:“我并不关心设计看上去是什么,我只关心它们激发的用户情感!斯达克认为,在设计中应将设计师所有的精力和感受力倾注到一种事物中――设计不应该被理解,而应该被感受,被体验!”[4]。情感化设计已经成为目前设计的核心问题,任何设计如果忽略了情感需要而机械地进行,那其结果一定不会是成功的,毕竟任何设计的对象都是人,而情感是作为人的存在性中最明显而且最突出的,抓住情感需求才是未来设计的正道。
【参考文献】
[1]HUFFMAN C,KAHN B.Variety for sale:mass cus-tomization or mass confusion?[J].Journal of Retai-ling,1998,74(4):491-513.
[2]丁俊武,杨东涛,曹亚东,王林.情感化设计的主要理论、方法及研究趋势[J].工程设计学报,2010(01):13.
[3]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M].何笑梅,欧秋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尹建国,吴志军.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方法与趋势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61.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 趣味性
人是有情感的,听悲伤的歌会流泪,看笑话会令人愉悦,看新闻也会为受害者感到怜惜,对犯罪者感到生气,这些情绪反应都是因为有情感。而人通过对产品听觉、视觉、触觉的感受也会产生流泪、会愉悦、会生气的情绪反应,从而让产品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产品是有情感的,它们的情感是基于实现自己价值的渴望,而它的情感是通过情感化设计实现的。
一个通过情感化设计的产品就如同有吸引力的人。有吸引力可以是外在的容貌美也可以是外在的个性美,比如有幽默感、注重细节、善于言谈、有智慧、甚至是有故事的人。虽然这些形容的是人,但是它同样也可以用来修饰情感化的产品。因为这些方面可以体现在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上,从而让消费者的情绪反应来诱发购买产品的欲望。
有吸引力的人可以是有幽默感,而情感化产品的幽默感可能是视觉上的趣味性,比如两种毫无联系的元素结合到一起加以创新,像牛奶盒皮包、曲别针毛巾架,看到不同元素的物品碰撞出的火花会觉得很有趣味性,就有想购买的冲动;比如抽象奇特的造型,像茶壶的壶嘴和壶把在同一个方向,即使无法使用你反而会因为无法使用的造型想要买回家当一个摆件,闲暇时或当客人来家里参观时看到它都会笑一下,缓解一下疲劳或是由它来引起话题来缓解尴尬;比如是恰当的用色,像女性大多在购买商品是感性的购买欲比较冲动,而暖色象征着感性同时还会刺激女性的购买欲,所以女性使用的产品大多应使用暖调,像男性大多购买商品比较理性,大多数男性会本能的抵触暖色的产品,所以大多数男性使用的产品更加偏冷调。也可以是使用方式上的趣味性,比如将产品的传统使用方式转变成新的使用方式,像是为消费者提供不同功能的可口可乐瓶盖设计,将瓶盖加上喷壶,画笔、水枪等工具的设计,只需要换到就瓶子上就可以再次利用了,因为功能性和趣味性的设计也让可口可乐品牌家喻户晓。
情感化设计的产品不仅可以带来功能性和趣味性,还可以给使用者带来反思和回忆。就像有故事或者是感情丰富的人,有故事的人将经历讲出来是可以激励或是打动人的,而感情丰富的人会因为一首歌,一封信而流泪或大笑,当将情感化设计注入产品中也会有同样的效果。例如,旧的或老式的唤起那个时代的回忆的产物,像设计师AndreiLacatusu设计了一系列复古USB,录音机、电动手柄、那些小时候经常出现在生活场景的物品现在已经成为一件怀旧物品也不禁让人感叹。还有儿时的记忆中的乐高积木,当你用乐高组装的各种物体,让想象力丰富了创意,像波兰的工作室agabag就深知乐高的多变性运用到手包的设计上,开启了作品的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反思水平的设计与产品的意旨相关联会受到环境、文化、等不同的影响,同使用者长期感受相关,只有在产品、服务和使用者之间建立起情感的纽带才能形成对品牌的认知,培养对品牌的忠诚度。在这一方面日本的情感化设计就做得很出色。
日本的情感化设计更突显趣味性和礼节性,尤其是用夸张奇特的造型来改善产品在使用中的不足。像为了解决黄油涂抹到面包片上的过量,把黄油做成胶棒的造型,使用方法和胶棒一样,只需转动底部来调节黄油的长短涂抹到面包片上就可以了,不需要借助其它工具就可以适量的涂抹黄油的黄油笔。通过将造型和使用方法的改变来改进传统的产品使用带来的不便,不仅很有趣,还很智慧,日本产品设计的智慧除了体现在造型上,还有言语文字上。在包装的细节与消费者的交流,是日本设计人性化的特点之一,如卷纸的使用后,会看到纸芯上有“谢谢您每次的光顾”,像在拉面店喝完最后一口的拉面汤才会看见碗底写着“谢谢”“明天也等着你呢”,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一定会击中你的内心深处,有意识地抓住消费者的注意,诱绪反应从而提高消费者做出预期行为的可能性。
关键词: 《闲情偶寄》;“床令生花”;情感化设计
《闲情偶寄》是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结晶,他独特的设计主张及所创造的一整套居室美学,对后代人的审美观念及现代家具设计思想都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从情感化心理学这一角度来分析“床令生花”所体现出对人的心理需求关注的设计哲学,探索情感化设计对人、家具设计的影响及意义,从而深入地理解李渔及其独到家具设计主张。
1 研究现状
关于“床令生花”中所体现出的设计理念,学者做了不同研究。李响和吴智慧在“浅析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家具设计理念”期刊论文中,以《居室部》和《器玩部》对家具设计理念的阐述为基础,对其中物以为用、经济性、简洁、求新求异、以人为中心、雅致审美趣味六个原则进行分析,将“床令生花”所体现的设计美学归结追求雅致,李渔追求文化意蕴,讲究品味,追求格调雅致的精神境界。贺雪梅在“论《闲情偶寄》中的家具美学及其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中,也将“床令生花”归结为李渔追求雅致、善奇巧的设计目标,启示现代家具设计应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善于运用材料最本真的美――自然之美。除此之外,胡冬蕾在“从李渔的《闲情偶寄》看其家具设计”中认为在床帐之内设置放花的搁板并满帐绣花,与其说是贪图享受不如说是对自然之美的眷恋。张伟孝在“李渔家具设计思想研究”中将“床令生花”的设计归结李渔为以人为本,从环境、遮风、挡蚊虫、易清洁等多角度去分析设计思想。
综上所述,关于《闲情偶寄》中“床令生花”所体现的设计美学,可归结为雅致、亲自然、生态、绿色、以人为本。但是以上学者的研究很少从情感化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李渔《闲情偶寄》中“床令生花”折射出的设计哲学。
2 “床令生花”与情感化设计理念
2.1 “床令生花”的含义
《闲情偶寄》中谈及床时,他谈到了两点:一是“床令生花”的方法;二是“床令生花”的效果,及他的亲身体会。
所谓床令生花,就是把花搬到床上去,使床具有某种情趣。但搬法,则大有学问:“于床帐之内先设托板,以为坐花之具,而托板又勿露板形,妙在鼻受花香,俨然身眠树下,……为小柱二根,暗钉床后,而以帐悬其外,托板不可太大,其下又用小木数段,制为三角架子,用极细之钉,隔帐钉于柱上,而后以板架之,务使极固……凡得名花异卉,可作清供者,日则与之同堂,夜则携之共寝,即使群芳偶缺,万卉将穷,又有炉内龙涎、盘中佛手与木瓜、香楠等物可以相继。”整个过程需要心思细腻,巧用诸般,才能安然享受这床上生花之乐。
床令生花的效果:“如果这样,那么对你来说,则是身不为身,而是碟,你飞翔、你睡眠、你宿、你食……”。亲身体会:“我曾在梦酣睡足、将醒未醒之时看,忽然嗅到蜡梅之香,咽喉齿颊尽带幽芬,好似从肺腑中流溢而出,不觉身体轻盈的快要飘起来,心疑此身必定不再在人间了……”
2.2 情感化设计的概念及三个层面
情感化设计是着眼于人的内心情感需求,针对使用者精神层面的设计。情感化设计就是“通过各种形状、色彩、肌理等要素,将情感融入设计作品中,在消费者欣赏、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激发联想,产生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旨在将以物为中心扭转为以人为中心,打破功能技术凌驾于人的情感之上的局面。
美国唐纳德・A・诺曼教授撰写的《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根据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分析将情感化设计分为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三个层面。
3 “床令生花”中的情感化设计理念
3.1 从本能水平看“床令生花”
本能层面的设计,是人在第一时间看到家具时所产生的一种最直接的心理感受,是一种无意识的直觉,它是由家具外观呈现出来的某些特性所引起的。这种心理感受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那么对于李渔的床令生花来的设计来讲,显然关注的是这种积极的情感。李渔通过“花香”、“花”“奇石”“怪树”“白云”等不同物象的,以及其不同的造型、结构、材质、肌理、色彩,对人们的嗅觉、视觉感知的刺激,让人们瞬间放松,感到舒适、愉快。
3.2 从行为水平看“床令生花”
行为层面的设计讲究的就是效用。在这里外形实际上并不重要,设计原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性能,这也是可用性所强调的研究重点。家具是人在室内空间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通过自己良好功能的实现,以及在细微之处对人的行为、活动的体谅与关怀,从而带给人们被关心、被照顾、被尊重的感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性、易用性、人机性。“床令生花”的设计中指出“于之内先设托板,以为坐花之具,而托板又勿露板形……”增加托板,是为了坐花,闻其花香,视其花美,但这也恰恰增加了床的功能,使它不仅只是能睡觉,还能置物,而置物这个功能的增加,合乎客观规律,合乎人的生理、心理需要。李渔还提到说“托板又勿露板形”“托板不可太大”“务必极固”,这一点体现李渔充分考虑人在使用时的感受,这种感受既包括生理感受,又包括心理感受。他不希望将托板的外形漏出来,既不美观又影响人的情绪,其次他指出托板不可太大,尺寸适宜,以免使用不便,这样就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他还说务必使其极其牢固,考虑到了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3.3 从反思水平看“床令生花”
反思情感指的是物品所包含的某些信息,在引起人的联想、反思和共鸣之后,所产生的一种高级的、深层次的心理感受,如温馨、甜蜜、忧愁、感叹、崇敬,也就是从“物品”到“思考”再到“感受”的一个过程。往往人们所认为有特别意义的物品都与某种特别回忆或联想有关。特别的物品唤起往事,唤起记忆中某一个特殊时刻。“床令生花”的设计,从“设托板”到“坐花”到用彩色沙罗制成或像“怪石一卷”或像“彩云数多”来掩其形,再到欲全体相称或绣或画“俱作梅花”……无不都是为了营造一种美好的情境氛围,让人浮想联翩。观花,闻香,似蝶,似仙,飞舞游离于花海密林之中,这也是李渔之所以说“身非身也,蝶也,”“人非人也,仙也”的原因。也正是“床令生花”的设计,带给了他快乐舒适的心境,让他竟分不清“梦境”与“真实”。
参考文献:
[1] 李响,吴智慧.浅析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家具设计理念[J].包装世界,2014(3).
[2] 贺雪梅.论《闲情偶寄》中的家具美学及其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J].现代装饰(理论),2013(4).
[3] 胡冬蕾.从李渔的《闲情偶寄》看其家具设计论[J] .家具与环境,1999(4).
[4] 张伟孝.试论李渔家具设计思想[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9).
[5] 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
关键词: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体验层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和艺术审美有了新的需求。在进行商品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不再只是关注商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更加关注消费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也就促使商品包装设计的作用发生了转移,优秀的商品包装设计能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使商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在商品包装设计中依托对消费者体验层次进行研究,渐进性地实现商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对商品销售和包装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包装情感化设计
1.1包装设计中情感体验的3个层次
情感化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在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基础之上,更加强调商品包装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的重视[1]。情感化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对消费者情感规律的研究,在设计中通过添加有目的、有意识的元素来激发消费者的情感,情感化设计不但重视商品包装的物质属性,更加重视商品包装的精神属性,旨在推动商品的销售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1)本能层。本能层的情感体验与人的第一反应密切相关[2]。在本能层,人类的感官体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发挥主导作用,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造型、图形、色彩、材质等要素发生感官体验,并产生情感体验。2)行为层。行为层的情感体验与商品的使用直接相关,行为层的情感体验不但要求商品包装要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更加强调商品包装的基本使用功能,以此来判断包装设计是否成立。在行为层的商品包装设计中,设计师要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使商品的包装设计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并能轻松实现目标,使消费者获得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实现商品的经济效益和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3)反思层。反思层的情感体验体现在消费者对商品包装设计的象征含义的认知上,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情感激发。反思层关注消费者对于商品包装设计的形式意义的理解,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为目的,是无法看见、不可触摸的,是依托客观存在的有形实体对消费者进行的情感刺激。上述3个层次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反思层的情感体验以本能层和行为层的情感体验为基础,是消费者对商品包装设计的高级别的感受、理解和认知。3个层次相互交织,最终激发消费者与商品包装的情感互动,推动消费行为的有效进行。
1.2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的作用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研究成果表明,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是多层次的,并且由低级向高级、由物质向精神逐渐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后,逐渐加强了对精神需求的追求[3]。由MadHagstrom创立的心灵超市为已经满足物质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了思考、生活和购物的空间,在出售想象商品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心灵补给品,帮助消费者整理情绪,释放和缓解压力,见图1(图片1-5均摘自百度图库)。由此可见,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强的现代生活中,消费者更加渴望自己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商品包装的发展趋势应转向满足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构建消费者与商品的沟通桥梁,具体来说,设计师应该满足消费者的感官的愉悦、使用的乐趣和自我情感的实现。
1.2.1满足消费者感官的愉悦
感官层面的情感是消费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对商品的直接的情感体验,它处于情感体验的最低层级,却是最直接、最迅速的,也是最难以抗拒的[4]。在商品包装设计中,感官层面的情感体验最容易被激发,也最容易被接受。感官的愉悦主要是通过别具一格的包装形态来产生,以此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1.2.2满足消费者使用的乐趣
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们通过对物质的控制来证明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此过程中能够产生极度愉悦的“高峰体验”,它能够缓解和释放人们生活中的负面情感。体验令用户对物品发生交互,能选择、改变、控制、操作物品,从而获得自我实现的愉悦[5]。如好丽友推出的“粒粒出”瓶装木糖醇口香糖,以其独特的拉环设计吸引消费者,当用户提拉瓶口时内胆及里面的口香糖也会被提起,放下时一粒口香糖就会从中间的小圆口弹出。这一设计使得消费过程方便、卫生,给消费者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体现了“乐在手、乐在口、乐在心”的理念。设计师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应通过形式、材料、机构等因素的全面考量,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使消费者在不断消费商品的过程中建立与商品的深层次的情感关系。
1.2.3满足消费者自我情感的实现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购买与众不同的商品来彰显自己的个性。这就使消费者对商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消费者希望通过对商品的购买和消费来体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商品包装设计应该将情感作为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样式、材料和结构等设计元素的精心组合和巧妙构思,在不经意间传递出消费者的个性和品位,使消费者能够寄情于物,通过商品唤起自身的认知和回忆,使商品带给消费者心理上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促进消费行为的进行。
2商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特征
2.1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的目的性
商品包装设计属于实用艺术,体现了商品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商品包装设计在表达自我个性的同时,要考虑消费者的情感因素,使商品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起到商品的推销和推广的作用。由此可见,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具有物质属性,由于其目的性的影响,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不像一般艺术创作那样自由地表达设计师的主观意愿,而是受到诸多外界客观因素的制约。设计师在进行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的创作中,首先要考虑商品的属性与消费者审美和情感需求的契合,使商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为经济服务,以实现商品的价值为目的,推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顺利进行。
2.2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的交互性
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的交互性,是指设计行为并非单向进行,而在商品情感化设计过程中实现消费者与设计的良好沟通[6]。消费者在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中积极参与互动,将情感体验寄托在包装的造型、材质、图形、色彩等因素上。消费者在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中得到的不仅是传统的商品信息,更能体会到设计师所传达的理念,使消费者在挑选商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五感来体会商品包装传达的信息,产生情感共鸣,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迅速、准确地找到符合自己情感需求的产品,并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愉悦地完成商品的购买和消费。互动的过程应该是有吸引力的、惊奇的、有趣的、有回馈的甚至是情绪化的[7]。
2.3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的多样性
商品的包装设计不只是审美活动,同时会激发消费者不同的情感体验[8]。不同的材料和形式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针对不同人群传达不同消费理念的包装设计也会为相应的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的多样性推动着设计师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包装设计,调动设计师的发散思维,在各个环节都用心创造,使商品的包装设计能够充分表达商品的特点、使用性能、档次定位,并契合潜在顾客的消费心理与兴趣,使商品能够被消费者接受。
3商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应用
3.1本能层的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应用
3.1.1视觉感观的情感化设计应用
人们获得情感体验的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视觉感官体验,消费者对商品的第一印象成为形成商品感情的基础,因此,设计师在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中,应该充分运用商品包装的视觉元素,在色彩、图形、文字和形状方面寻求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将商品信息高效地传达给消费者[9]。在色彩的运用方面,首先,设计师应该从色彩的物理属性着手,通过色彩的亮度和饱和度使消费者产生直观的感知,并引起消费者心理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其次,设计师应该通过消费者对物体固有色的认知来刺激消费者的色彩联想,使商品和消费者迅速建立情感共鸣。最后,设计师应该赋予色彩特殊的象征意义,让消费者具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图形的运用方面,设计师应该利用图形元素形象、直观的优势,通过对产品相关形象和产品象征形象的合理运用来引领消费者产生消费联想,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具体来说,在产品相关形象的运用上,设计师可以通过摄影或插画等形式将产品的形象真实展示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直观地获取商品信息,以此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情感需求。糕点品牌GranFarina的面点商品包装采用摄影的方式将包装物品进行局部放大的真实写照,体现出其新鲜和营养的特征,刺激消费者的味蕾,并以白色的背景带给消费者卫生和可靠的情感体验,见图2。在产品的象征形象的运用上,可以通过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将商品的功能或特性加以展现。例如依云矿泉水的包装采用阿尔卑斯山的形象,给消费者清凉、畅爽的情感体验。在文字的运用方面,应该简洁明了地展现商品名称、企业名称或品牌名称,并通过广告语或促销口号来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并在适当的位置标明商品的保质期及生产地址等信息,保证其可读性。在商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过程中,不但要发挥文字的基本功能,还要通过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的调整来体现商品的文化理念,尤其是在具有文化性的产品包装中,充分发挥汉字“书画同源”的意境,增加商品的内涵。
3.1.2非视觉感观的情感化设计应用
非视觉感官的情感化设计应用,是指在商品情感化设计过程中,充分把握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触觉、听觉、嗅觉甚至味觉的情感体验,使消费者与商品之间更好地建立情感桥梁[10]。消费者的触觉情感体验来源于商品的包装材料,不同的包装材料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金属的华贵柔和、玻璃的晶莹剔透、陶瓷的乡土文化、纸的亲近自然,都为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消费者的听觉情感体验在有形的商品中应用较少,设计师通过刺激消费者的听觉来引发联想,将消费者引入特定的情境,为消费者提供视听享受。嗅觉情感体验的设计已经比较成熟,在多种产品中已有应用。嗅觉的情感体验与视觉融为一体,激发消费者的经验回忆,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包装的嗅觉表达使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消费者产生好感以对产品产生情感上的信任和依赖。尤其是在女性消费品种中,嗅觉情感体验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女性消费者往往通过嗅觉来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包装的味觉表达是借助视觉表达而实现的,通过色彩、图形等视觉因素使消费者产生味觉联想。例如青色会让人想到苹果的酸甜,黄色会让人想到奶油的香腻,棱角分明的图形给人硬、脆的味觉体验。消费者对于商品包装的情感体验是通过多感官来共同完成的,并产生心理上的联觉。在进行商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并通过个别元素的调整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突出产品特性,让商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3.2行为层的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应用
3.2.1商品包装开启方式的情感化设计应用
商品包装的开启方式是包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包装的组织结构决定。在商品情感化设计中,设计师应该关注包装开启方式与消费者的互动与沟通。开启方式是商品与消费者直接互动的第一个环节,如果设计师精心布局,就能让消费者在商品消费的第一时间对商品产生好奇和期待。设计师在商品开启方式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生理特征,在保证商品消费的便利性的前提下,使消费者在商品消费过程中感受到“身心愉悦”。具体而言,设计师首先要考虑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差异,对不同年龄层和生活方式的消费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从年龄差异来看,儿童商品包装的开启方式要着重考虑安全因素,老年人商品包装的开启方式要着重考虑行为习惯和生理功能障碍。从性别差异来看,女性商品包装的开启方式应注重感性和细腻的设计,男性商品包装的开启方式应着重考虑理性和粗犷的设计。从文化差异来看,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风格,也应予以考虑。其次,设计师应当考虑商品包装的材料、色彩、造型、结构等自身属性,对其进行合理运用。商品包装开启方式的情感体验是通过与消费者的五感互动来实现的。
3.2.2商品包装使用方式的情感化设计应用
消费者与商品包装的情感互动是在商品消费的过程中实现的,商品包装的使用方式对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具有引导作用,同时使用方式又是消费者获得信息、产生信息反馈和进一步影响情感体验的过程。设计师在商品包装的使用方式的设计上,要充分挖掘消费者的心理及情感需求。设计师刘突、罗菁和蒋宇宁设计的“手风琴式”碗面包装,在不食用方便面时将桶装方便面保持压缩状态,节省空间,在食用方便面后将包装折叠,易于回收,并以其趣味性的造型设计带来乐趣,让消费者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2.3商品包装回收方式的情感化设计应用
在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的环保观念逐渐加强,许多消费者已经将低碳生活作为基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模式,以购买绿色包装商品的行为作为实现自己环保理念的方式并感到骄傲。设计师在商品包装回收方式的情感化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商品包装的材料和结构问题,帮助消费者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商品包装材料方面,应尽量采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将其在包装结构上进行创新,节约包装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在包装结构方面,应最大程度地保证消费者在进行商品消费后能够方便地拆卸、储存和回收。此外,设计师应重视包装的使用寿命和循环周期,使其在完成初次包装使命后,能够易于被改造,可再次利用,使消费者在进行商品消费后投入较大的乐趣对其进行重新利用,进而对商品包装产生好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结语
关键词:移动应用程序;交互设计;情感化设计;愉悦感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用户中大量普及。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移动应用程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移动应用程序不断涌现并迅速深入到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一点一滴,我们正逐步迈入信息驱动的体验经济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用户对移动应用程序的交互设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情感要求。
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移动应用程序交互设计
移动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移动设备则是市场潜力最大的交互平台,移动应用程序正是移动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相结合的产物。移动应用程序集成了多元化的交互方式,相比传统的交互产品有着很大的区别。用户日以继夜与移动设备相伴,随时随地与移动应用程序进行交互,这种紧密的联系使用户与移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了独特而富有情感,能否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成为了移动应用程序交互设计的关键所在。移动应用程序代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交互方式,设计者需要对传统交互产品的设计方法进行反思与改进,从研究用户的情感入手,找到设计的切入点。
2 情感化设计与愉悦感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单纯满足功能使用的产品已经不能打动消费者,人的需求正向情感互动的层面发展,能否为用户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对于交互产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认知心理学家Donald Norman在2002年提出了情感化设计理念,他认为设计应该将目标聚焦于人本身,特别是人的情感需求。情感化设计的提出旨在扭转功能主义下技术性凌驾于人感情之上的局面,使得以物为中心的设计模式重新回归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主线上[2]。通过探索产品与用户情感之间的联系,将情感融入到设计当中,最终达到美感与可用性的统一。
愉悦感属于人类情感的一种,是一种先天形成的,直接由神经和大脑活动所引起的正性情绪反应[3]。愉悦感一种心理认知现象,是由外界刺激产生的肯定、积极的情感反应被人同化到自身认知情绪结构中的一种感觉。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品牌设计营销专家Patrick Jordan认为愉悦感是“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一种情感,是产品能为用户带来的快乐与实际上的实惠”[4],用户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是否体会到愉悦感将直接影响其对产品的印象。通过分析如何在交互过程当中激发用户的愉悦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实现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从而创造出“富有情感”的交互产品。
3 基于愉悦感的移动应用程序情感化设计
Donald Norman将情感化设计分为三个层面:“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强调了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决策与情感的紧密联系,并指出从以上三个层面展开交互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接下来本文将对三个层面下的移动应用程序情感化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在每个层面上激发用户愉悦感的有效方法,指出愉悦感对移动应用程序情感化设计的可用性价值。
“本能水平”主要涉及产品的外观,是指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官刺激。对于移动应用程序来说,“本能水平”上的情感化设计主要指移动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设计。移动应用程序通过界面外观激发用户的愉悦感,可以直接引发用户产生肯定与兴奋的情感反应,使其不自觉地被吸引,进而留下积极与深刻的印象。移动应用程序如何在“本能水平”上激发用户的愉悦感需要注重用户界面的视觉设计,例如:精美的应用图标,与产品定位相符合的配色与视觉元素,合理安排空间尺寸与布局,在操作过程当中加入适当的感官反馈(包括声音,震动)等等。
“行为水平”主要涉及产品的操作流程,是指产品执行任务的方式与效率。移动应用程序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用户高效地完成指定任务,对于用户来说,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操作所带来的愉悦感将有助其保持轻松、信任、自信等正性情绪反应进而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激发“行为水平”上的愉悦感之关键在于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个操作步骤与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可能的减少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挫败感,合理展开移动应用程序的功能设计,例如:在移动应用程序首次启动时提供指示与引导,以帮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产生准确的理解;在工作流程设计上应符合行为逻辑,并为用户提供必要的导航与帮助;合理地利用手势、多点触控等技术,简化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考虑用户在不同硬件设备、屏幕尺寸与使用环境下的使用习惯,保证用户界面的可读性与易用性等等。
“反思水平”主要涉及产品的价值定位,是指产品引发用户进行的深层次思考。对于用户来说,移动应用程序并不仅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应该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是一种愉悦的存在。移动应用程序只有通过激发用户对品牌与产品的长期愉悦感,才能使其与用户之间更好地建立情感的纽带,从而影响用户的自我评价与满意度,并在功能实现的过程当中能获得认知、总结与反省。激发“反思水平”上的愉悦感需要设计者精确捕捉到用户对产品功能与情感诉求的结合点,投其所好地做好品牌与价值定位,使用户在与产品交互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上体贴与关怀,并透过产品本身进行自我反思。
4 结论
移动应用程序从出现直至今天,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正是因其不断地激发用户内心的愉悦感,进而最大程度地满足着用户情感上的需求。从研究用户的愉悦感出发,可以合理地实现移动应用程序的情感化设计,进而创造出优秀的交互设计产品。
参考文献:
[1] Jennifer Preece,Yvonne Rogers,Helen Sharp.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