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政治热点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社会热点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错综复杂的矛盾,新旧体制的摩擦,不同思想观念的冲撞,利益格局的失衡,往往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所谓社会热点,是特定时期内备受人们关注、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和问题,它可以是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突发性个体或通过不同途径广泛传播后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大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而大学生作为新兴媒体的重要受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尤其高。但由于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于事物的认识、判断、分析能力还有所欠缺,再加上部分媒体的误导,致使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影响着大学生对国情的认识与理解,影响着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与理解,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必要性
1.1 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是紧密相关的。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看,社会热点问题几乎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所有教学内容。每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找到它的理论根源。例如:每年的社会热点“两会”,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相关;是紧扣“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反腐败问题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相联系;等等。但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而且学生在中学时期由于高考的原因,死记硬背了大部分理论,导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理论与实际脱离,照本宣科地一味强调正面教育,对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难以提供有力的说明,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解决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困惑。久而久之,大学生们就会觉得课堂上讲的内容与现实完全是两码事,觉得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用处。这样的纯粹理论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因此,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
1.2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但其主要教学目标并不是对大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的观点和条文,而是要培养大学生以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领域不断扩大,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多,他们现在已不仅仅满足课本上有限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加关注课本之外的现实世界。但是,由于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对现实世界存在模糊或错误的认识,缺少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思维方法,囿于实践中观察条件的制约和分析问题思辨程度的限制,因而有时他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候欠缺科学和不全面,再加上某些传媒的误导,致使不少学生陷入欲求甚解而不得的盲目和苦恼中。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能帮助大学生培养意识、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2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
2.1 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中心的专题化教学
一、相关新闻背景
返乡农民工心存“三怕”下一步怎么办仍在观望
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心态如何?有何打算?长期从事劳务中介服务的山东菏泽人张东平说:“金融危机后,返乡农民工普遍有‘三怕’心理,一怕出去找不到活干,二怕干了活领不到工资,三怕工资低挣不着钱。”
“不光城市的民营企业在减人,就是一些大型国企也在裁员。”该村农民工邵朋说。他原在上海宝钢集团浦钢分公司当驾驶员,每月工资2000元。去年底,他和7名山东老乡分批被公司辞退。厂家解释:钢炉减产只能裁员。
据河南固始县劳动部门调查,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有20多万人,其中返乡后处于观望状态的超过5万人。
因为“三怕”,所以观望,如今是返乡失业农民工的主流心态。“下一步怎么走,我还没有想好,要等待大形势变化。”农民工邵朋说。
本地务工遭遇薪资反差 农民工渴望自主创业
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历来被视为四川农民工就业市场的风向标。2月3日至5日,记者两次来到这个市场,听到农民工求职者最多的声音就是“招工的少了”“工价低了”。
本地再就业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新机遇,但招聘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较低,与农民工再就业预期较高形成反差,部分本地企业反倒出现了“招工难”现象。
2月4日,记者参加了山东惠民县的一个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民京(天津)电子公司的金经理却为招不到工人而失望。他此行要招100个电子组装女工,但报名者只有8人,其中有几个还嫌待遇低。他说:“因为不少农民工还在观望期,就业预期并没有因金融危机而降低太多。”
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黄洁表示:“鉴于危机影响和地区发展差异,返乡农民工还是应适当降低薪资的心理预期,以便更容易找到工作。”
在大批返乡失业农民工寻机再就业时,也有部分农民工借返乡之机转型,寻找自主创业商机。
在宁波做建材经销的河南固始县李畈村农民工冯长发最近举家返乡。他说:“虽然在外打工15年了,但大城市有户口门槛,外出务工迟早要回乡创业,不如借生意不好时回家。”
据固始县劳动部门调查,像冯长发这样选择回家创业者占返乡农民工的4%左右。这些农民工大多务工时间长,有一定积累,有一技之长。
在安徽肥东县新安村,春节刚过,由返乡农民工王定和创办的坤达公司已经机声隆隆。王定和说,公司从事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生产,已吸纳30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
该村农民工蔡庆斌在上海打工10多年,因为行情不好,他转让了汽车装饰门店返回家乡。蔡庆斌看好现代农业前景,打算在家乡承包水塘或土地,搞规模养殖或特色种植。他说:“全国在搞新农村建设,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我想借政策东风二次创业。”
滞留乡村人数陡增考验农村公共治理
在山东定陶县南王店乡丰庄村,记者碰到了40岁的返乡农民工王进,他正在捆扎晒干的棉柴。他妻子在家务农,种了两亩棉花。王进说:“棉价低,肥价高,现在很难指望种地挣钱。孩子正上高中,每月花费500多元,现在没工作了,日子很紧巴,心里不是滋味。”
“大龄”返乡农民工生活压力增大,新一代农民工返乡后心态更加失衡。
四川劳动保障部门有关人士分析说,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在城市生活,本身缺乏农业技能,生活方式早已习惯了城市环境,返乡后很不适应。记者采访的多数年轻人都表示不愿回到土地上就业。但这一群体身份仍是“农村人”,被迫回到农村后容易心态失衡,如果不及时疏导,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调查显示,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还引发了一些土地承包纠纷。在江苏打工的四川农民工朱柳江举家返乡后,因为家里5亩承包地转租了,两口子找不到工作,只有靠打麻将消磨时间,1个月不到就输了3000多元,相当于损失了4个月的打工收入。
“进城无业就,返乡无地种”,一些滞留农村的农民工事实上成了“闲人”。安徽肥东县包公镇小包村干部杨其平说,年后全村有600多返乡农民工不再外出,不少人已找到村里要求救助。他担心“近期村里民事纠纷如小赌、小偷、打架等会多起来”,矛盾会凸现。
农民工大量失业返乡,还直接增加了农村社会事业负担。据四川劳动保障部门介绍,全省失业农民工中随返子女超过2万人,大多数需要回原籍读书,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新压力。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其劳动权益受到侵犯,社保福利损失严重。近年来国家努力提高的农民工社保水平,有因金融危机而出现“倒退”的动向。
随着金融危机范围的扩大,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有所抬头。四川、河南等地部分农民工返乡前或多或少都有工资没有结算清。另据一些农民工反映,一些地方和企业以金融危机为借口,用工不再签合同,更别提社保的事。
一些输出地干部认为,农民工失业返乡后,在许多方面给输出地的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急需认真研究解决。
返乡农民工心怀“四盼”各方面需要多管齐下
对于如何解决返乡失业农民工问题,包括农民工、输出地政府、用工企业在内的各方都有新期待。农民工在寻找再就业和自主创业机会的同时,更盼望社会给予更多关照。
记者调查发现,返乡失业农民工有“四盼”,一盼得到真实有效的用工信息,二盼得到实实在在的技能培训,三盼帮助解决返乡后的生计问题,四盼为农民工自主创业大开方便之门。
安徽肥东县小包村农民工邵晓华从杭州失业返家后,最苦恼没有就业信息。记者问她,是否知道县里已两次举办农民工招聘会,她摇头不知。对国家扶助失业农民工的相关优惠政策,她更不清楚。
邵晓华期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将招工信息和就业扶持政策印成传单,发放到每个返乡农民工手中,或者交给村广播站,定期播放。
自主创业的农民工则有两大期盼,一盼政府出台补贴扶持政策,二盼金融部门能降低短期贷款的门槛。
返乡办厂的安徽肥东县农民工张宏奇说,现在中小企业贷款很难,厂房和土地都是租的不能抵押,机器设备在银行眼里又不值钱,找担保公司吧,费用又太高。“虽然国家一直在提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但总感觉春风还没有迎面吹来。”
由于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输出地政府压力陡增。一些劳务输出集中的地区大多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通过举办招聘会、推出专业技能培训、免费职业介绍、鼓励自主创业等方式,释放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但在调查中,输出地政府也有许多无奈和期盼。
安徽肥东县包公镇劳动保障所只有所长许宏胜一人,还兼任镇办公室工作。他无奈地说:“我要负责计划生育、民事调解、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民工就业、劳动力安置以及报表统计等十多项工作,根本忙不过来。”仅以县里招工信息为例,许宏胜只能通知到村委会,遇上不负责的村干部,信息根本传不到农民耳里。
四川一些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则呼吁国家加大农民工培训投入。目前一个农民工的免费培训费一般为200元,缺口太大,特别是对一些缺工的技术培训,国家应加大专项投入。
一些地方劳动干部还提出,为解决部分农民工因失业造成家庭困难,国家除了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外,还应完善农民工失业保险等政策。山东曹县劳动局长孟祥刚说:“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题,国家已出台不少政策,但关键还在落实。”
二、农民工返乡原因分析
第一,国际上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下降,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企业遭遇困难,不得不裁员,由于城市生活费用较高,被解雇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返乡。
第二,受楼市低迷影响,建筑业、搬运业等务工的民工大都失业返乡。
第三,受待遇低下的打击,不少民工在城里居无定所,职业稳定性差,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生活压力加大,萌发回乡念头。
第四,受惠农支农政策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农民工选择返乡从事农业。
第五,一些农民工经过数年拼搏,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返家乡进行二次创业。
三、农民工返乡面临的问题
第一,直接影响农民增收,降低农民生活质量。外出务工收入一直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失业返乡和就业不稳定,直接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明显下降,影响了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
第二,增加了就业压力。失业返乡人员增多,这将使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返乡农民工中年龄偏大、无技术特长的人员再就业难度更大。
第三,农民工子女教育受影响。返乡农民工子女很多在外就读,适应了务工所在地的学校环境、教学模式,因父母失业被迫返乡,环境的改变、教学模式的不同,将使孩子的心理和受教育的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不好,将导致孩子休学、辍学。
第四,社会稳定存在隐患。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后,农村联产承包的土地已转包、出租,自己不可预期地提前返乡已无地可种,无田可耕,造成生活、生产困难,特别是有些家庭,其收入几乎全部来源于外出务工,失业后返乡待业将使家庭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境,可能会做出危害社会团结和谐的过激行为,同时有部分农民工因无所事事,极易聚众赌博,滋事生非,将对社会治安造成一定危害。
第五,带来权益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后,可能有土地、山林承包流转权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房建设等诸多权益诉求,给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关于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第一,鼓励富余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返乡务工人员从事家庭手工业。工商、税务等各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要主动研究、关心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当地实际,对发展家庭手工业给予指导,并从开业辅导、企业注册、小额贷款、免除税收等各个方面,积极做好为家庭手工业扶持和服务的工作。
第二,大力建设农村市场(集市)。有关部门要重视建立乡(镇)、村两级市场建设,特别是村一级市场的建设,通过发展农村市场来盘活农村资源,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与市场相关的销售、货运等工作。同时大力开发小零售、小餐饮、小修理等就业岗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必要性
引言
社会问题是指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影响社会成员的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当今社会是信息极为发达的社会,大学生通过的方式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了解,但是由于社会阅历浅、信息渠道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不够,严重影响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1.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1.1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的时代性
与时俱进是的重要品质,的基本原理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以体现其时代性。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加紧时代的步伐,通过指导学生调查、研究、解释社会热点问题,体现思想政治理论的时代性[1]。
1.2丰富教学内容
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社会热点问题丰富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需要以联系实际、联系改革开放、联系社会主义建设为教学理论,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主要教学思想,以指导学生使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要做到这几点就需要教师通过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合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热点问题教学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2.1在课堂期间导入社会热点
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导致给很多学生对热点问题不感兴趣,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不关心政治,不理会国家大事。在思想政治课程期间通过让学生自主导入社会热点,开展社会热点讨论,生活实际问题分析,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加以引导,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解答学生的疑问,又能加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2]。教师将国内外时事热点的讲述,然后由学生挑选几件时事,让教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分析讲解,这种方法有效体现了思想政治的理论性和时代性,引导学生通过教学的知识进行时事分析。不过,教师在选择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时,应该注意与内容与教学的结合,避免内容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情况发生[3]。
例如,某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在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上加了一个新的活动,“课前时事播报”,大致就是让班级成员按照班长手中花名册的顺序进行演讲,每一节课前由一名同学上台用PPT的形式向全班展示和阐述三天以来国内外时事热点,然后挑选一件时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讲评。在演讲过程中,如果发现遗漏、错误的观点,由学生自行提出予以纠正,最后教师做简要评论。PPT的制作质量直接关系本学期的成绩考核,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项考核指标,供教师参考。
2.2参加社会实践,延伸教学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社会实践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通过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范围很广,其主要形式有专业学习、社会调查、学习参观、志愿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就是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此外,就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4]。从某些方面而言,只是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是不够的,我国的学生从小到大都是缺乏实践经验的,导致很多学生都是缺乏外国学生那种“大胆”,让那些性格腼腆的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尽可能增加实践的种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实践活动。但是无论那种形式,都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确保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例如,某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针对“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的标准”这一情况作为社会实践调查,教师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将班级80个学生分为20组,每组4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调查指南,对社会中用人执行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对单位进行采访、分析,撰写报告。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经历中得到经验,用调查的数据分析反映“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的情况”,在社会调查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学会维权的手段,学会处理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
3.结语
综上所述,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实践,以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知识的运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虹,仇艳艳.“概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关注的疑难热点问题分析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5(08):180-184.
[2]王继全,陆树程.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几个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2(05):258-259.
[关键词]高中政治;综合探究;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57-02
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教材都进行了调整与改编,以适应新课改所提出的各种要求。比如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人教版教材为倡导探究式教学,每个主题单元后都增加了一项单元探究活动。这项探究活动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是转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固守传统思维方式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督促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因此,该项探究活动的有效落实将关系重大。学生自主搜集材料和开放式学习能够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以该课程中的《文化生活》这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教学为例,全面分析综合探究这种教学方式的类型和具体实施方式,以期为高中政治教师提供参考。
一、单元综合探究专题的类型
(一)热点理论探究型
这类探究把课本的基础理论与社会特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引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再思考和重新构建,达到加深学生理解、整合知识的目的。这类探究在编写相关内容时主要围绕“是什么”展开,比如《文化生活》单元中的“聚焦文化竞争力”“建立学习型社会”等。
(二)价值观引导型
这类探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与技能,以端正其学习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文化生活》中的“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等。
二、两类综合探究课的实施方式
不同类型的综合探究专题,其实施方式也有所不同,但都包含主体设定、情境创设、设置探讨方案、实践取证、展示成果、反思等几个基本的教学流程。
(一)热点理论探究型实施方式
这类探究因为要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因此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探讨主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主收集材料并整理归纳,提炼出主要观点,再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分组探讨与交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具体实施起来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课题写作式。这是让学生围绕事先确定好的探究主题进行论文写作,写作的素材要来自于学生自身实践或者学生亲自收集的材料。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也可以是小论文。这种方式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拓展分析问题的习惯。如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专题探究中,针对本地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展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以“保护我们的传统习俗”为课题分组撰写政治小论文。学生在学习课本第四、五课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调研了我市传统习俗的现状,走访了居住地附近的老人,分析了我市在传统习俗保护上存在的问题,最后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为主旨撰写论文,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以课题写作式进行综合探究教学,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单元内容和高中生的实际能力,找准合适的切入点,主题切忌过大、过空;其次要明确问题的结构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在课题研究中能够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学习,切忌盲目、盲从;最后要保持学生的兴奋度,合理控制课题写作时间,时间切忌过长。
2.Web交互式。这种探究教学方式主要来自网络,以网络环境为背景,根据事先选定的主题,学生和教师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学习,学生之间可以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对此进行点评。这种辩论交互式学习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思想,让学生从批判中学会自我反思,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感悟。如以“聚集文化竞争力”为例,教师需要首先确定一个具体问题,如“韩流”现象,然后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引导学生从文化视角对此进行研究与探讨,并在交流平台上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对学生的探讨和疑问进行评论和回复。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从而认识到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二)价值观引导型实施方式
1.批判性阅读。这是让学生运用批判性的眼光来对待读物,通过认真阅读理解读物的真正价值,提升学生的领悟与辩证思维能力。如“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探究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确探究主题,在阅读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背景知识;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根据第四单元的知识开展批判性阅读,让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形成自己的合理判断,抛弃自己落后的观点。
2.辩论式。这是很多教师都喜欢采用的一种探究教学方式,辩论可以让学生明辨事实,拓展思维,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在“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探究中,教师首先确定一个辩论主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正方为“西方洋节可以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反方为“西方洋节不能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学生自主选择加入正方或者反方,正反两方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材料和事例,为辩论做好充分的论据准备。各组分别推选出2名主辩手和2名副辩手,可以由组员推荐,也可毛遂自荐,其他组员帮忙整理材料、筛选论点和论据。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学生在冲突中会进一步加深对该课题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裁决,并进行总结。
通过教师的实践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探究专题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综合探究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其学会正确分析各种社会现象,锻炼其思维能力。同时,这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能够增强教师感悟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可视化
广义的互动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通常所说的互动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1]。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将互动的作用和影响运用到某一具体课程或具体教学情境的教育领域当中,创造出互动式教学的新方法,随着方法的不断成熟完善,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教学范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个主题而形成具有稳定而成熟的理论体系的教学范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基于“互动”、“建构”这些重要的思想,融合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思想。互动式教学理念的进步在于它促进了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推动了不对等的交流向平等的交流转变;促使静态的交流向动态交流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转变;使学生由接受向创新、创造转变;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2]。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互动式教学理念逐渐完善,但由于我国的教育背景存在差异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一直停留在起步阶段,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遇到了瓶颈[3]。目前,我国关于互动式教学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以往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分析,往往是在综述文章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主观总结和解释,受个体主观经验影响较大,难免产生错误或者不当归类和总结[4]。本文利用知识图谱技术,以中国知网的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为基础,绘制了目前我国近15年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技术为文献综述的科学计量提供了可能[5],不仅便于研究者更直观清晰地了解互动式教学的发展现状,还为今后互动式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数据支撑。
一、资料来源
通过网络镜像版进入中国知网,手动检索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库,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互动式教学、【年限】2001年―2016年、【来源类别】核心期刊,精确检索后并手工导出检索的相关参考文献。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1.确定纳入分析的数据资料。
利用计算机导出检索到的期刊论文(352篇)及学位论文(196篇),共548篇,删除会议、广告、无摘要和关键词等无关性文献共22篇,最终确定符合标准的526篇文献纳入统计分析。
2.统计关键词,提取高频关键词并生成词篇矩阵。
利用Bicomb软件[6]的提取、统计等功能对符合分析标准的526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得到关键词共计1458个。其中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是王秀芝的“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该文2006年被发表至今已被引用135次,根据普莱斯计算公式M=0.749(Nmax)1/2,得出M=8.7026。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抽取频次阈值≥6的关键词41个并将其作为高频关键词(见表1)。41个高频关键词的呈现频次合计587次,占总频次的25.63%。
表1 互动式教学研究高频关键词表
采用Bicomb软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词篇矩阵是下一步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它表明的是高频关键词在纳入分析的文献资料中出现的情况。最后利用SPSS20.0将文本形式的词篇矩阵转化为共词相似矩阵(见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的Ochiia系数相似矩阵表(部分)
3.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形成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利用件SPSS20.0对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生成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1)。在聚类分析树状图中,纵坐标数字对应的是互动式教学领域的高频关键词,横坐标数字表示聚类关键词之间的距离。横坐标数字越小,表明关键词彼此更易相聚,关系越密切,相似度越高,因此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进行归类及展示其整体研究的热点内容[7]。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分为七类。分类一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学生、教师、英语教学等6个关键词;分类二是关于互动教学的策略及互动能力研究,包括交际能力、教学策略等4个关键词;分类三是关于互动式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及该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研究,包含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互动式教学法3个关键词;分类四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包括教学互动、学习活动……教学质量等8个关键词;分类五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对人才培养的研究,包括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等6个关键词;分类六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包括策略、问题等6个关键词;分类七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及实验教学当中的研究,包括实践、课堂互动……实验教学等8个关键词。
4.多维尺度分析,生成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利用软件SPSS20.0导入相似矩阵(表2)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生成以互动式教学为结点的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见图2)。
图2 2001-2016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显示:近15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四大领域。领域划分情况基本与聚类划分情况一致,领域一对应分类四和分类六;领域二对应分类一和分类二;领域三对应分类三和分类五;领域四对应分类七,主要涉及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
三、讨论
本文以526篇文献为研究基础绘制了近15年来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图谱结果显示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主要分布于四大领域,每一领域都有其研究特点。
领域一:关于课堂教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及互动类型(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等)、互动式教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策略和教学效果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以高等院校的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为研究载体或对象,如桑彦彪、罗志远等人对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研究,其研究论述的结果一致,都指出将互动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8],教学互动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而进一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进行深入研究成为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9]。此外,还有学者将互动式教学结合理科(如大学物理)、工科、医学、体育、声乐等各类学科的研究。孟永东在探讨关于互动式教学大纲在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高校使用的教学大纲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文件,但在很多高校存在不被重视、未发挥其作用等现状,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理念距离西方还有一定距离,为此他针对工科类核心专业课程的特点总结提出了互动式教学大纲的功能要求及设计思路[10]。该领域的研究范围较广,从理工到文艺体,不同研究者针对学科特点开展学科互动教学的探索研究,努力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领域二:关于互动教学这一模式的教学策略及互动主体(学生、教师)的相关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应用在英语、汉语等语言教学当中,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每年不乏研究者对英语互动教学进行相关硕博士论文研究,从小学英语到中学英语乃至于大学英语、从英语写作到口语、从理论到实践、从现状与对策到行动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如黄婷婷、吕洁在对小学英语互动教学的硕士论文研究中都指出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现状和困境,并从创设语言的互动情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职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给出了一致的建议措施。
领域三:关于互动式教学对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素质教育形式要求下,互动式教学法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发展。该领域多通过双语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开展有关研究。
领域四: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实验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合适的教学法,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随着创新教育的发展,互动式教学法逐渐被运用在化学生物等有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当中,如陈素琴、陈迪妹通过探索和实践设计性实验的互动式教学法有效提高师生的实验教学、研究、设计及创新能力[11]。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MOOC、微课等新的学习方式不断被提出,互动式教学法在新教育时代下的优势和契合性也开始被研究者发现和应用。如有研究者将QQ群的社交功能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互动教学研究。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检验平台、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辅助,从而不断探讨与完善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12]。有关互动式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涉及理论、教学实践及教学手段,其中领域一、领域二的研究面较广、研究者关注较多、已有研究成果也较多;而对于领域四,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及“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新学习方式当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未来可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5(02):55-63.
[2]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04):65-66.
[3]敬.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4(10):119-121.
[4]张斌贤,陈瑶,祝贺,等.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04):17-25.
[5]王佑镁,陈慧斌.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05):4-10.
[6]崔雷.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用户使用说明书》[S/OL].http:///detail/qianheit/5545693.2014-02-28.
[7]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27(5):70-72.
[8]罗志远.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9]桑彦彪.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互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10]孟永东.关于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互动式教学大纲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4(03):34-35.
[11]陈素琴,陈迪妹.化学专业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64-67.
1 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的目的和意义
1.1 时政是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时事作为教学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新颖,富有吸引力;丰富,可以弥补教材的滞后和单薄;真实和生动,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说服力。而这些优势与思想政治课内容形成互补。把时事作为重要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有助于增添思想政治课的时代特色。
1.2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即达到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 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1.3 思想政治教学担负着传播党和国家重要政策的使命,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总是通过一些重大时事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学习和宣传重大时事也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时事辅助教学把思想政治教学与时事教育相互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
2 选取时事的基本原则
2.1 选取大背景,突出时代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眼明、手快、脑灵,及时把握重大时政热点,又能随机融入到教学中去。其意义在于借助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拉近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乘机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化深奥枯燥的政治理论为鲜活的思想认识。如讲《大力发展生产力》一节时。正值我国"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我便向学生讲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 时政热点要贴近教学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
首先时政热点应该是贴近教材的。教学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样变化都是对课本知识和自身能力的考查。选取时事材料应该考虑的是时政热点是否有利于引导出知识点、解读知识点。若选取的时事政治材料不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则再好也要舍弃。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与时事紧密结合,要注重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选取最典型的时事热点。
其次,时事热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展的实际。在时政选择上要注意热点问题的新颖性和时代性。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国内外大事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选择最新的热点,便于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备课选材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思辨性,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创新能力需要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
2.3 时政教育应该取得正面、积极的教育意义。青年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有时面对未来的生活茫然不知所措,思想上往往有片面性和理想化的特点,有时还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比较偏激。
因此,首先坚持正面的时政热点案例的使用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通过大量的正面素材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次对于负面事件,都必须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认识。在讲市场调节时, 肮脏、恐怖的地沟油; 令人震惊的麻疹患儿被误输过期药......源源不断的新闻,层出不穷的现象,是典型的消极材料,即"阴暗时事"。 由于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社会,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看问题容易偏激,而教师基以广阔的视角,多角度的逆向思维、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审视"阴暗时事",引发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市场调节在有效调节的同时,具有充分认识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局限性,必须规范市场秩序,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的必然性,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长处的必要性。从而想方设法开发其光明意义。
3 时政热点与政治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形式
3.1 利用最新时事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最新时事和社会新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积极性,努力实现"自主学习",完成意义建构。如我在讲授高一的《价格变动的影响》时,借用用最新时事2012年8月15日,苏宁、国美、京东价格战,思考国美苏宁为什么发生价格战,结果会如何?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设计问题,层层递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2 课堂练习分析时事,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例如在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一课应对反倾销时,在阅读材料后,问为什么外国会对中国提出大量的反倾销调查?思考副耀玻璃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会取胜?激发学生思维,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
3.3 撰写学生小论文。
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用教材所学的理论知识去点评时事新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我鼓励中学生尝试撰写小论文。学生通过认真地收集整理时事材料,对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表达富有个性的观点。学生小论文《拷问地沟油》, 《对小区停车情况的调查和思考》等等,我把学生的小论文汇编成册,充分保护了学生的思想火花。
4 时政热点的运用要避免走入误区
首先,不能把时政教育当做讲故事,只讲热点事件,不分析,不与教材联系,否则就失去了把时政热点引入政治课堂的意义。
其次,对时政热点的评析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分析和思考,从而获得认识和感悟,结合课本知识全面揭示出蕴含的政治观点和原理,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理论局组织编写出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一书,由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人民论坛》杂志多年来也一直坚持“三贴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亲切清新的文风,深受读者喜爱。一本书、一本期刊为什么受到读者欢迎?就是因为不是照抄照搬文件语言,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从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努力用生动鲜活的群众语言,解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解读国家的方针政策,解读国家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活动的意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理论必须直面现实。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拜读理论文章,这些理论文章或来自社科部门,或来自高校,或来自党政干部之手,对于这些写作者我统统表示敬佩。他们能在繁忙的教学和工作之余,拿起笔来,记录感受,谈谈体会,应该说比整天热衷于酒场、牌场要强得多。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许多理论文章远离现实泛泛而论,空话连篇,死念教条,读者不爱看,编辑也头疼,只好被“束之高阁”。
是理论文章缺理论吗?不。很有理论,理论得除了理而无论,成了政策、文件的图解。是文笔不够流畅吗?不。很流畅,几乎不必做任何文字上的修饰润色,因为都是套话。是问题抓得不准吗?不。准得很,都是当前的重大问题,只是大而无边、大而无当。是不够结合实际吗?不。结合得很细,细到他们的各项工作无一遗漏的地步。总之,常见的理论文章总是甲乙丙丁,一二三四,大中有小,小中套大,空话连篇,往往洋洋洒洒数千言。最突出的问题是,这些文章缺乏探索性,少有自己的思想,做的是表面官样文章,这类理论文章即使写得跟长城那样长也索然无味,使人觉得面目可憎。
理论文章的最可贵之处在于直面现实。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从政治到经济等各个领域,每天都发生着重大变化。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热点、难点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引导和说明。比如《理论热点面对面》一书,既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又对收入差距、社会保障、物权法、房价、股市、大学生就业等重大现实问题作出了有说服力的回答。人民论坛也针对党政干部和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解读,许多文章还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论文的形式也同时有赖于实践调查活动的多样性而显得丰富多彩。
有的同学考虑到自身的专业,特地选择了到一些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的财务处去实践,大概了解到了财务处的工作程序和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 虽然只是一段较短的时间,可是他们印象深刻,获益良多。其中一部分人感慨财务会计工作的繁琐与枯燥,(甚至连一两角钱的账目问题也要穷根究底),但也明白到这份工作对整个企业或是政府部门的重要性,深刻地体会到: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耐性和谨慎是最基本的专业素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选择了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去实践,部分人进行了社会调查。他们细心观察身边所发生的或者是人们所关注的国家社会时事政治热点,作广泛而较为深入的调查,并加入自己的观点来完成出色的论文。其中还有人关心自己家乡的具体情况,为家乡的建设提出诚恳地意见。
显然,同学们没有当寒假论文是一项任务,而是一个参加实践和调查工作的一项总结,论文增添了同学们的热情,自然显得有活力和充满真诚。这是难能可贵的。
关键词:综合探究;类型;实施;方式
人教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教材,共有16个单元综合探究专题。每个专题一般都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环节展开实践,但各个探究主题设置的出发点与具体操作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据此,我们尝试如下分类:
1.热点理论探究型
这类探究以“是什么”为出发点,重在引导学生在把握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热点、焦点与书本理论知识的整合、迁移与深化。如“经济生活”模块中的“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政治生活”模块中的“中国的和平发展”,“文化生活”模块中的“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聚焦文化竞争力”、“建立学习型社会”等。
2.主题活动体验型
这类探究侧重于“怎么样”,通过让学生体验预设或实际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经济生活”模块中的“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生活”模块中的“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生活与哲学”模块中的“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等。
3.价值观引导型
这类探究突出“为什么”,在三维目标考量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掌握基础上更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经济生活”模块中的“正确对待金钱”,“生活与哲学”模块中的“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文化生活”模块中的“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等。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专题并不是绝对的专属于哪个类型,而是处于综合交叉的状态。
综合探究课教学,一般都要遵循从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合理分组、精制方案――实践取证、整理成果――展示成果、二次探究――反思内化、建构意义的教学流程,同时根据具体的综合探究课类型采取具体的实施方式。
1.热点理论探究型实施方式
此类型根据分析情境、确定主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组讨论、班级交流、小结评议、升华主题、课外拓展等环节探究设计,可具体采用课题写作式、Web交互式等。
(1)课题写作式。这是让学生以探究主题或其中一个切口为课题研究对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展开探索与研究,以撰写政治小论文、时事热点研究报告等形式展现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式。
如在“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专题探究中,针对近期我市一家经济效益较好的公司在分配环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以“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为课题分组撰写政治小论文。学生在内化我国当前分配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调研公司生产与分配现状,访谈公司不同层面员工物质、精神需求,分析该公司在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研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最后以“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为分配主旨完成政治小论文的撰写。教师还精选学生设计的相对合理的分配方案供该公司参考。
实施课题写作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归纳与单元探究主题相关的现象或问题,选择适合高中生研究的“切口小”的问题;二是课题研究要具有明确性,包括问题指向要明确,问题结构要清晰,研究方法要确切;三是课题写作周期不宜过长,确保学生探究兴奋度的保持。
(2)Web交互式。此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自助交互式教学方法,即师生围绕预先确定的热点话题或主题通过网络直接对话交流,教师在其间适时提供镶嵌进行启发点拨,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批判反思,实现知识建构,感悟生成。
2.主题活动体验型实施方式
此类型按照方法指导、实地考查、搜集资料、综合分析、结题交流、小结评价、过程反思等环节的探究设计,可采取角色模拟体验式、社会实践体验式等方式。
(1)角色模拟体验式。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短时间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可以采取举行听证会或新闻会等形式展开。
(2)社会实践体验式。指学生围绕确定的探究专题,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各种资源,深入学生所关注的、有意义的社会生活题材中进行实践,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后,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有效引领学生理解、认同、确信价值标准。
3.价值观引导型实施方式
此类型按照设计探究起点、激发探究兴趣、思考探究材料、提出研究问题、引导综合分析、小组合作探讨、提出解决思路、反馈评价小结的探究环节,可采用批判性阅读、辩论式等教学方式。
(1)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指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读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做出评价的一种阅读活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感悟。
(2)辩论式。辩论是实施探究教学的一种有效载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事先确定的辩题,形成正反两种观点,通过对立双方的辩论,有理有据展示自己的结论,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达成统一的思想认识。
如在“正确对待金钱”探究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辩论:课前明确辩题,正方为“金钱是万恶之源”,反方为“金钱不是万恶之源”。全班分成两组,采取分散与集中结合,搜集古今中外特别是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以及体现各种金钱观的具体事例。每组确定4名辩手及相关人员,集中相关材料,筛选相关论点。课中实施辩论,两队辩手按照辩论规则,阐述本队观点,解释立论依据,同时针锋相对进行自由辩论,指出对方错误陈词。坐在台下的学生随着正反双方的辩论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评判团裁定获胜一方后,教师做简明扼要的点评与总结,指出现实社会离不开金钱,但对于金钱,必须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有模,贵无常模。实践证明,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探究专题教学中,既渗透一般教学流程,又能优化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通过探究,学生大胆怀疑,大胆假设,大胆实践,领悟了基本观点,切实提高了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学生之间分工协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得到有效体现。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感知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现象,学会明辨是非,增强了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两课教学 教学改革 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87-02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动态的、相互联动性的问题。要想取得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必须大胆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O篱,彻底走出“一个课堂、一名教师、一套讲法、一张考卷”的腐朽怪圈,改变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结果全忘记”的恶性循环,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使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进入学员头脑,变成他们所能理解、乐于接受的科学理论。
一、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政治理论课教学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不是永恒不变的,它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的针对性,才能顺应时展要求和学员思想成长的需要。由于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的滞后性和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必须不断地进行内容上的更新和体系上的调整,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改内容陈旧为与时俱进,使教学内容常讲常新。
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的滞后性,决定了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密切联系当前改革发展的实际,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既要重视各门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五门主干课程要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要把对当今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解答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要把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2.改体系重叠为优化组合,使教学体系科学合理。
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内容上的重复性,决定了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根据“精”、“新”和“管用”的原则,将五门主干课程内容优化组合。将同一内容多处重复的教材进行“合并重复、删减次要、增添有用”。有些理论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有些内容可由教师给出相应的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课后完成;有些内容则可安排校内、校外实践完成。
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缺乏教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是单纯通过语言媒介进行理论灌输而不是让学员直接去感受、体验和实践。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进行授课方式方法改革,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改一人授课为集合团队式教学,提高授课质量。
根据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长的特点,把同一门课的教员分成若干个团队,依据教材章节内容,将重点内容抽取出来,结合知识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加以综合整理,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每个教学团队至少有一名高职人员主讲,同时安排课堂主管讲师和助教分别承担课程的组织和教学辅导等任务。虽然一个教员可以从头到尾把一门课讲下来,但组成教学团队更能形成集体攻坚的合力。以团队的方式组织教学管理,减少了教员上课内容,增加了教员备课时间,提高了每一讲的含金量。另外,对学员来说一门课程能够听到该专业所有高职教员的授课,这是一人从头讲到尾的授课方式无法比拟的,对学员来讲受益最大。
2.改照本宣科为研究互动式教学,激发思辨热情。
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从照本宣科的方式向研究互动式教学转变。要彻底转变教员“满堂灌”、“独角戏”的授课方式,要把教员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开展发现式教学和研究互动式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理论研究的良性循环。在研究互动式教学中,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以部队和社会表现突出的热点和疑点问题为切入点。其次要有主体意识。教员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员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再次,要有拓展延伸意识。课不能讲得太满,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此外,要有研究意识。研究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学员参与教学,为学员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形成课上课下的良性互动,激活学生思维灵性。
3.改注入填鸭为案例情景式教学,增强应用价值。
要改变注入填鸭式教学,积极开展以案说理,以理解案,理案结合的案例情景式教学。案例情景式教学法具有形象、生动、可信度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能使学员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员的思维。学员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在案例情景式教学中,首先要注意选择案例。案例必须有代表性、典型性。其次要注意分析案例、提炼理论。在实施过程中,教员要根据案例,提出一系列逻辑性的问题,使学员不断接近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实质。再次要注意应用所学理论再次分析、审视案例。教员要启发学生就所选案例提出一些问题,站在理论的高度重新分析审视。最后要注意让学员搜集、分析并交流案例。学员根据在课堂上提炼的理论,自己搜集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以增加理论的应用价值,使学员在案例中开拓视野,巩固所学理论。
4.改平面单一为立体三维式教学,提升感性认识。
在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立体教学。让学员听、说、看并用,开启学生智慧的灵性,真正做到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不断对教学课件的形式和内容做出适时的改进和充实,精选一些影视片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加深学员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要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开辟网络论坛,在线讨论教学热点和难点问题。鼓励教员制作个人网页,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功能,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要改变过去教案、授课提纲电子化、简单POWERPOINT课件等低劣的多媒体教学状况。
5.改被动接受为实践考察式教学,避免知行脱节。
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课堂讲授的同时,下大力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员对政治理论课相关基本理论的现实感、认同感。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走出校园参观考察,接触鲜活的社会实际。要加强对学员社会实践的指导,要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要在学员中普遍开展“七名”活动,即读名著、听名曲、赏名画、观名片、览名胜、请名家、析名言。通过开展“七名”活动,增加学员的社会阅历和文化素养,增强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解决学习实践中的知行脱节问题。
三、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完善考核方式既是学习的一种激励机制,也是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考核方式改革要抛弃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既要采用闭卷考试,也要实行开卷、口试或论文答辩,尤其后者应作为我们主要的考核方式。把学员由过去只注重期末背题,引导到注重教学全过程上来,既可以培养学员政治创新素质又可以避免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1.改单一的考核制度为多元选择的考试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实行闭卷、开卷、口试、论文答辩等多种考核形式。在考试内容上,要重视学员综合素质的考核。考试内容除了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要包括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后所内化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试内容要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及社会实践部分。在考题题型设计方面,要改变过去“大而全”的做法,逐步完善了客观性选择题,特别侧重于有一定理论跨度的简答题、有一定难度的辨析题和论述题。考试内容要能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从这三个维度去命题;在考试形式上,要改革传统的“一锤定音”的考核模式。除闭卷外,考试形式要多样化,由学员自行选择。①采取半开卷考试形式。学员考试时可携带两张记录考试重点的A4纸作为参考资料,该资料不能复印,必须学员手写,考试结束时随试卷一起上交。②采取小组论文答辩的考试形式。五名学员一组,抽取一个论文题目,由学员自行收集资料,写论文,并现场答辩,每个学员都要回答问题,由教员打分。③采取口试考试形式。通过知识竞赛、分析综述、时事评述来考查学员创新能力,考查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④试行自选在线考试形式。研发考试系统软件,利用校园网络在线考试。考核内容侧重基础知识型考核、侧重理解能力型考核和侧重应用型考核三种模式。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考试模式,选择考试模式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试卷。⑤试行优秀生免试制度。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一定比例的优秀生,经本人申请,由教员直接评定课程成绩,免修该课选修其它课程;在成绩评价方式上,制定科学的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标准。要改革评分方式,淡化分数,实行实质性评价。考试成绩显示的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功夫,而是能力、素质、知识的综合体现,成绩可按ABCD级制度评分,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数字化出版 期刊传播 特色栏目与专业 《气象与人类社会》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1-0047-03
数字出版引起学术期刊传播方式的变革,有单篇论文的传播取代整本期刊的传播之势,导致期刊的传播力不断弱化。因此,在数字化时代,高校社科期刊在保证编辑出版质量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传播能力的提高。提高传播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加强特色栏目建设。对高校学报而言,根据本校的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加强特色栏目建设,可以使栏目新颖独特,保持相对稳定的风格,吸引专家学者关注,保证稿源稳定,还可以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扩大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1 《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的设置
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的特色栏目有 200 多个,这些特色栏目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具有学科优势的栏目,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的《中国农村研究》栏目,《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的《留学生与近代中国》栏目等;二是具有地域优势的栏目,如《安徽大学学报》的《徽学》,《湘潭大学学报》的《思想研究》,《云梦学刊》的《屈原研究》等。
《阅江学刊》设置特色栏目《气象与人类社会》的首要依据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专业优势。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跃居全国第一[1]。这样的专业优势为本栏目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设置《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还因为气候气象与人类生活、人类文明发展有密切关系,气候气象问题成为全世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对《夏小正》《春秋》《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庚子·辛丑日记》《郭天锡日记》《张诚的日记》以及康熙二十四年开始上报的《晴雨录》等历史文献的分析发现,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气候变化会引发族群整体迁移等文化活动,水灾、旱灾、苦寒、苦热等各种异常天气现象是历代文学作品的常见题材。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气候气象的影响越来越大,气候气象变化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比如气温反常、极端天气和灾害天气频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或污染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因此,气候气象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不仅引起了气象部门的重视,而且引起了学术界的严肃讨论。这里的“学术界”,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而且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从学术研究的视角严肃审视当今气候气象问题不难看出,气候问题往高度看是政治问题,往深度看是民生问题,往学理看是哲学问题。也就是说,气候或气象已经不仅是一个纯自然科学或技术方面的问题,而且是事关民生或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是一个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文化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术界进行认真研究与探讨,以寻求解决之策。然而,纵观国内学术期刊,却没有一本甚至没有一个栏目以气候气象与人类社会发展为主题,众多的研究成果无处发表,专家学者没有交流思想观点、发出呼吁的稳固平台。基于此,《阅江学刊》设置《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以特色专业建设特色栏目,刊发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气候气象问题的学术论文,引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综合研究,为气象学研究开拓一个新领域。
《阅江学刊》设立《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也是气象软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发展,气候或气象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越来越多地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因此,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是气候与气象研究的发展趋势。2011年第2期《气象软科学》刊登了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在中国气象学会第27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讲话以“科学研究”、“气象事业”、“中国大发展”和“软科学”为关键词,阐述了气象软科学研究的社会意义。中国气象局还设立气象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为气象学、环境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的综合、交叉提供平台,鼓励气象软科学研究在运用软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多种学科的综合研究。这是气象软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这个角度说,《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的开设适得其时。
2 《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的选题特色
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是不断走向综合与交叉,二是日益精细化和具体化。因此,学术期刊的栏目选题既要体现学科的综合与交叉,又要展示学科研究在具体方向上的观点和成果。同时,目前各学科专家学者的研究日趋“术业有专攻”,往往集中在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上。所以,要吸引专家学者投稿和阅读,学术期刊在栏目选题上最好能保持与学科研究方向的一致。在这两点上,《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的做法是,将栏目进一步细分为不同专栏,围绕专栏主题策划学术专题。栏目设立了《气象与经济》《气象与伦理》《气象与法律》《气象与文学》等专栏,形式新颖,主题明确,吸引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积极参与。这种“专栏+专题”的选题方式,突出了专业研究方向,使选题更有针对性,更能切中研究热点,也便于研究者搜集学术信息。
栏目每期文章的选编,会注意学科间的互动和争鸣,注重选题的前沿性和现实意义。其一,注意选发关于气象与政治、气象与经济、气象与法律、气象与伦理、气象与文学等方面的论文。当前全球范围内对生存权与环境权的呼声愈趋强烈,由气候变化引发的人类文化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反映到学术领域,气象文化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大气科学研究与有关的文化研究相互碰撞、交融,其结果是,不仅开拓了研究领域,而且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其二,注重气象或气候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与政策、气候变化与伦理、气象与人类生态文明等,组织刊发吴国雄、潘家华、吕学都等大家名家的论文,为《阅江学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引起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其三,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而言,《气象与人类社会》刊发的学术论文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比如,李志江《东盟国家的气候治理合作:现状与问题》一文探讨区域气候治理合作问题[2];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唐纳德·布朗《个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伦理责任探究》分析各国在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公平安全排放份额之内的责任和义务[3];程建军《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理念的历史嬗变》对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理念的历史发展及内容转变做了详细而深刻的阐释与论证,为气象部门更好地服务民生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4]。这些文章都以某一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在深刻论述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或策略,为解决气候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3 《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的传播效应
“出版的意义在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积累……编辑所做不仅是对稿件的技术性完整,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术意识,尽力发掘选题,根据现有条件增加书稿的学术含量和附加值”[5]。《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在选题上的开拓创新,极大地带动了作者的积极性,校内外、国内外众多领域和专业的专家学者纷纷将研究视野转向学科交叉研究,一些长期从事大气科学研究的专家也开始关注与气象有关的社会科学和文化方面的内容。栏目创办至今,刊发论文80余篇,其中中国科学院李崇银院士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世界气候谈判专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吕学都的《气候变化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展望及气候变化科技工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吴效刚教授的《气象文化建设: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等文章,还被《新华文摘》《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编,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反响和传播效应。在栏目的引领下,逐步形成大气科学与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文学交叉融合研究的新局面,打破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各自为营的传统研究格局,活跃了研究氛围,将那些本来是一个人、几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参加的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课题变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的课题。并且,以栏目为媒介,《阅江学刊》凝聚起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学术研究队伍,形成了“教学、科研、编辑”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扩大了刊物和栏目的影响力。
《阅江学刊》的《气象与人类社会》这一特色栏目的创办,俨然在学术界和期刊界举起了一面新的学术大旗,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气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群体,促成了大气科学与政治、经济、文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趋势。反过来,这又使栏目获得了充足的优质稿源,栏目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日渐提升。
4 总 结
高校学术期刊是引领学术繁荣、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科研评价、学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程郁缀教授说:“我们提倡每一个学报努力办好各自的特色栏目,朝着学术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是完全可能而且必要的,其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有利于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6]早在“第二届社科期刊改革与特色栏目建设高层论坛”上,有学者就针对社科期刊应高度重视传播力这一热点问题提出了“建设并抓好特色栏目”这一举措,即社科期刊应通过特色栏目建设,不断提高质量,形成鲜明特色,坚持把特色栏目办成开放的公共平台,吸引国内外最好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栏目建设中来[7]。《阅江学刊》《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显示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历史传统与专业特色,承载浸润着丰厚的气象文化,它将气象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动态信息及时有效地呈现在专家和学者面前。同时,专家和学者通过这一公共开放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研究专长,开展学术探索与学术争鸣。他们的研究成果又可以通过期刊传播推进到管理和决策层面,从而使这些研究成果化为人类社会的资源,推进气象学研究的开放式发展。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发展,《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成为学术界、编辑出版界关注的名栏。
注 释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OL].[2013-01-29].http:///xwyyjsjyxx/xxsbdxz/index.shtml
[2]李志江.东盟国家的气候治理合作:现状与问题[J].阅江学刊,2012(6)
[3][美]唐纳德·布朗.个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伦理责任探究[J].阅江学刊,2012(5)
[4]程建军.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理念的历史嬗变[J].阅江学刊,2012(3)
[5]潘占伟.编辑在图书出版中的学术意识[J].出版科学,2013(2):27
关键词:高中政治 单元综合探究教学
人教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教材设计中,在每个单元的最后都设置了一个“综合探究活动”。教材提供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探究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开放性学习,从而验证、认同、内化单元知识。这是体现高中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亮点与难点。
一、单元综合探究专题的类型
1. 热点理论探究型
这类探究以“是什么”为出发点,重在引导学生在把握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热点、焦点与书本理论知识的整合、迁移与深化。如“经济生活”模块中的“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政治生活”模块中的“中国的和平发展”,“文化生活”模块中的“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聚焦文化竞争力”、“建立学习型社会”等。
2. 主题活动体验型
这类探究侧重于“怎么样”,通过让学生体验预设或实际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经济生活”模块中的“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生活”模块中的“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生活与哲学”模块中的“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等。
3. 价值观引导型
这类探究突出“为什么”,在三维目标考量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掌握基础上更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经济生活”模块中的“正确对待金钱”,“生活与哲学”模块中的“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文化生活”模块中的“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等。
二、综合探究课的实施方式
1. 热点理论探究型实施方式
此类型根据分析情境、确定主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组讨论、班级交流、小结评议、升华主题、课外拓展等环节探究设计,可具体采用课题写作式、Web交互式等。
(1)课题写作式。这是让学生以单元探究主题或其中一个切口为课题研究对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展开探索与研究,以撰写政治小论文、时事热点研究报告等形式展现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式。
如在“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专题探究中,针对近期我市一家经济效益较好的公司在分配环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以“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为课题分组撰写政治小论文。学生在内化我国当前分配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调研公司生产与分配现状,访谈公司不同层面员工物质、精神需求,分析该公司在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研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最后以“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为分配主旨完成政治小论文的撰写。教师还精选学生设计的相对合理的分配方案供该公司参考。
(2)Web交互式。此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自助交互式教学方法,即师生围绕预先确定的热点话题或主题通过网络直接对话交流,教师在其间适时提供镶嵌进行启发点拨,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批判反思,实现知识建构,感悟生成。
2. 主题活动体验型实施方式
此类型按照方法指导、实地考查、搜集资料、综合分析、结题交流、小结评价、过程反思等环节的探究设计,可采取角色模拟体验式、社会实践体验式等方式。
(1)角色模拟体验式。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短时间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可以采取举行听证会或新闻会等形式展开。
(2)社会实践体验式。指学生围绕确定的探究专题,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各种资源,深入学生所关注的、有意义的社会生活题材中进行实践,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后,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有效引领学生理解、认同、确信价值标准。
如在学习“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专题时,个别学生以当前国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为由质疑政府的权威,为此,我组织学生到本市相关政府部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 价值观引导型实施方式
此类型按照设计探究起点、激发探究兴趣、思考探究材料、提出研究问题、引导综合分析、小组合作探讨、提出解决思路、反馈评价小结的探究环节,可采用批判性阅读、辩论式等教学方式。
(1)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指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读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做出评价的一种阅读活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感悟。
(2)辩论式。辩论是实施单元探究教学的一种有效载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事先确定的辩题,形成正反两种观点,通过对立双方的辩论,有理有据展示自己的结论,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达成统一的思想认识。
如在“正确对待金钱”探究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辩论:课前明确辩题,正方为“金钱是万恶之源”,反方为“金钱不是万恶之源”。全班分成两组,采取分散与集中结合,搜集古今中外特别是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以及体现各种金钱观的具体事例。每组确定4名辩手及相关人员,集中相关材料,筛选相关论点。课中实施辩论,两队辩手按照辩论规则,阐述本队观点,解释立论依据,同时针锋相对进行自由辩论,指出对方错误陈词。坐在台下的学生随着正反双方的辩论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评判团裁定获胜一方后,教师做简明扼要的点评与总结,指出现实社会离不开金钱,但对于金钱,必须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案例内容: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羽毛球比赛赛制有了新的变化,我国羽毛球女子双打组合于洋、王晓理为避免与我国另一女子双打组合提前在半决赛相遇,在四分之一比赛中消极应对,最终输球,国际羽联取消了二人继续参赛资格。
教师课前准备这些材料,并且要安排学生课前对近期与课本知识有关的时政材料进行搜集整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近期的时事,使其对整个事件有一个初步认识,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课堂效果
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渗透性地讲授与本课知识相关的重大国家时事热点,而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每堂课都请一位学生口述本周发生的一个热点新闻,针对该学生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而这正好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机会,使全班同学参与到对时事的讨论之中。针对某一时事,教师还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以探索的态度来分析其他同学的观点,将收到多方面的益处。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分析、评述,并给以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客观看待问题,有理有据地针砭时事,最终达成共识。总而言之,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根据本节课的实际内容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课后活动
1.筹办手抄报或黑板报
当遇到国家重大时事时,可以开展与之相关的手抄报活动。比如为了促进学生对正在举行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军团战绩的了解,可以举办以“中国军团奥运辉煌战绩”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或者办“奥运———中国史”的主题黑板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对了解体育成绩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2.适当地举行时事政治知识竞赛活动
可以在班级定期组织时事政治知识竞赛,流程可以是通过小组选拔赛,在小组中选出一个成绩最好的选手参加抢答赛,再根据成绩对参与抢答赛的选手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通过这种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时事政治的兴趣,这对政治课堂的教学是十分有利。
3.安排相应的课题或者论文
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课题或者论文,让学生自由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例如,可以根据七年级上册的“做情绪的主人”为学生设计“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的课题;根据下册的“扬起自信的风帆”设计“初中生人际关系对生活学习的影响”的课题;还可以根据七年级上册“学会拒绝”设计“青少年如何抵制网络不良诱惑”的课题。这样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对调查的设计、分析和总结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高中政治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能力。政治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其具有较强的时事性,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不断适应变化的形势,提高自身能力。
首先,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能够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备学生,即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学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方案;再次,应时刻注意时事热点,这也是与政治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的,政治内容相对来说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如果只是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死记硬背,只会事得其反,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只有充分关心时政,并能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第四,教师还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及借助于教学媒体及工具进行教学的技能,加强计算机与网络的学习,力求做到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信息和资料,为做好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二、课堂教学的问题要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讲求时代性
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带领学生了解生活,关注国内外事件,并能够运用所学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具体现象和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能够从现象本身抓住问题的本质,这样,我们的教学形象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传授之中,才会生动。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整堂课才会有气氛。
例如,在讲“市场经济的缺陷”时可以播放一些假药事件,通过真实的、惨痛的教训,首先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你认为造成惨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我们应该怎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样学生从时事热点的直观感知中明确问题的缘由,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追问,探究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措施。
三、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拥有问题意识,是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创新的源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为学生创设符合认知规律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勇于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激起解决问题的思维冲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力求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空间,使他们共同完成,同时保持一定的趣味性、直观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密切相联,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事例进行论证,启迪学生的思维,这样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培育思维土壤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应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应放下架子,关注学生的发展,关爱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应相信学生是可以塑造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材,要用积极乐观、辩证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学生、预见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理解、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的思维培养发展良好的土壤。
五、组织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思维实践能力
1.举办小型辩论会。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师则不如无师”。在政治课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辩论的方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首先在学生中征集辩题,然后由老师和学生代表最终确定辩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准备,辩论的整个过程从主持人到辩手到记时员到评委全部由学生担任,老师只负责组织、管理、确定评价标准和做最后的点评。我们的辩题有关于盗版问题、早恋问题、学生打工问题、成功与失败问题等,都是学生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理不辩不明,经过辩论学生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协作精神得到了加强。
学生自由辩论,各抒已见,辩论内容只要不违反原则,一律予以肯定。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扩散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的锻炼。辩论法的采用为学生的自由思维和充分想象创造了条件。在辩论课上,教师完全给予学生平等、信任、尊重,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大胆探索、畅所欲言,使学生思维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2.开展研究性学习。即由学生自选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结合所学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资料的查找、学生间的研讨、教师的辅导等完成研究性的学习。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布置了研究性课题,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最后写出结题报告,受到领导的好评。
3.撰写小论文。政治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紧跟时代。“照本宣科”对政治学科而言是自掘坟墓,因此必须加强时事政策的教育。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看报刊杂志,阅读新闻,如《中国青年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然后结合课本的有关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并将其以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高中政治 综合探究教学 有效路径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38-01
在现行高中政治教材中,每一单元均设置了综合探究活动,可分为主题活动体验型、热点理论探究型、价值观引导型等探究活动。这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有关探究素材,依照一定的规律与方法而进行开放性、研究性、自主性学习,以深刻理解与内化单元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升华情感态度,使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主题活动体验型的开展方法
主题活动体验,即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等。其主要环节有:方法指导、资料搜集、实地考查、分析综合、总结归纳、过程反思等,其方式主要如下:
1.社会实践
根据明确的探究主题,指导学生联系原有知识,利用多种资源,进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实践探究,使其通过观察、实践操作、交流讨论,分析探究后,可以自由地表述自己的独特看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记忆知识。
如教学《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时,由于社会中出现的某些不和谐现象,有些学生对政府权威产生质疑,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到当地有关政府部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和有关部门沟通,分组设计调查方案,把握各项注意点,把握所需的知识与资料。然后,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访谈法、问卷法等,深入至当地各职能部门,以得到有关材料,写好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小组相互评价、补充,教师点评、引导总结。这样,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政府的公信力与威望,也加深了书本知识的理解。
2.角色模拟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再现或模拟事物或事件所发生的过程、环境,而后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深刻理解书本知识。其方式主要有课堂情景剧、新闻会等。
如教学《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时,教师可提问:我们已学过了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那么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哪些基本要求?为何需做到有序政治参与?然后让各组学生表演课堂情景剧:《村委员会主任选举前后》,基于教学情景中进行适当改编,可将民主监督与管理、民主选举与决策等中的相关问题加以组织,然后让小组相互评论,看情景剧中哪些人的做法正确,哪些则是错误的,并让学生分析该如何做。这样,让学生在角色模拟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热点理论探究活动的开展方法
这一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基于概念原理理解上,整合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与深化。如《建立学习型社会》、《中国的和平发展》等综合探究活动都属于热点理论探究型。这一类型的主要实施环节有:情境分析、主题确定、资料搜集与整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评议小结、课外延伸等,其形式主要如下。
1.Web交互式
这主要是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自助交互式学习方式,就是师生紧扣拟定的主题或者热点话题利用网络来展开对话交流。在这一交流中,教师可适当点拨、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反思,从而构建知识,体会知识。
如在《中国的和平发展》专题探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专题学习QQ 群,围绕话题“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我们能做什么?”,师生进行离线或者在线探究,让学生通过交互式综合探究延伸与升华认识,使其认识到中国的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作为学生也可以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还可通过微博形式,来引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专题探究。
2.课题写作式
课题写作式即以单元探究主题,亦或以某一切入点为课题对象,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小论文、研究报告等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
如教学《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综合探究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围绕“建立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分组撰写小论文。
三、价值观引导型活动的开展方法
这一探究活动,侧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正确对待金钱》、《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等。在政治综合探究中,一些专题不只是专属一个类型,有时还是综合交叉的。在价值观引导型活动中,其环节主要有:探究激趣、材料思考、提问研究、分析综合、小组合作、评价反馈等。
1.辩论式
在政治教学中,通过辩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内涵。在开展辩论时,师生可确定辩论题目,建立正反两种不同观点,然后双方展开辩论,利用有关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形成思维冲突,点燃智慧火花。
如学习《正确对待金钱》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金钱是否为万恶之源”这一主题辩论比赛。在辩论准备中,学生收集有关具体事例、资料,丰富了学生知识。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辩论,可提高鉴别能力、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2.批判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