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进食
老年痴呆患者常常忘记自己是否已进食,故而不断索食;也常常因不懂得怎样使用餐具,在进食时弄得一团糟;还可能因为忘记饮水而导致缺水。
护理方法首先应让患者定时与他人一起用餐。如果患者不停地想吃东西,不必对患者过分指责或对其要求置之不理,可以将用过的餐具放在洗涤盆中,以提醒患者在不久前才进餐完毕,也可在正餐时不要给患者过多食物,将部分留下待患者要求时再给。
进餐时,不要太介意礼仪,可让患者用手拿取食物,或使用一些特别设计的餐具,如需要可喂食。要避免患者在同一时间吞食固体和液体食物,因为这样做患者会把食物吞下而不加以咀嚼,并因此导致窒息。
此外,每天要定时安排患者饮水,并注意水温不可过热或过冷。最好为患者提供规律的生活和适当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以免患者时常嚷着要吃东西。
梳洗和沐浴
患者常因身体不适,或误以为已经梳洗过、不能分辨清洁与否、需要他人帮助洗澡而感到尴尬等原因拒绝梳洗。
护理方法制订一个适合患者梳洗的时间表,由患者熟悉的人协助其梳洗。同时告诉患者温水浴是很舒服的,或使用气味清香的浴液、香皂等来吸引患者梳洗和沐浴。
如果患者身体虚弱,护老者应陪伴在侧,以防发生意外。如条件允许,可在浴室安装扶手和浴椅。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如沐浴时应用浴帘遮挡,浴室内温度和光线适中。
洗澡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皮肤褶皱部位、足部等是否清洁;皮肤有否出现红疹、硬化、破溃、水肿等异常变化,发现问题应及时就医、处理。
大小便失禁
大部分老年痴呆患者都会间断出现大小便失禁,或因找不到或来不及去洗手间、脱衣困难以及腹泻等原因弄污床褥、衣裤,患者也会为此而感到尴尬。
护理方法护老者应定时带患者入厕,如定时在早晨起床后、饭后、临睡前及每隔2~3小时。以尼龙搭扣代替拉链或纽扣,并选择宽松的的内裤。睡前尽量不要让患者喝过多的水。患者的床位应尽量接近洗手间,去洗手间的路要有充足的照明及清楚的指示。最好是在临睡前或半夜叫醒患者入厕。
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护老者切忌责备,避免使其尴尬,应向患者清楚地解释大小便失禁的原因,及提示患者如何避免再次失禁。如患者大小便失禁的次数增多或出现持续性失禁,需请医生诊治。
“日落症候群”
很多老年痴呆患者会在晚间特别烦躁,或在半夜醒来,在房间内徘徊、制造声响。这是老年痴呆症的症状特点,称为“日落症候群”。
护理方法晚间为患者提供适当的照明,避免因光线不足而令患者产生错觉或感到不安。睡前避免摄入茶、咖啡等食物,减少环境的刺激,以协助患者入睡。为患者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日间为其安排适当的活动,如定时做早操、看电视、适宜的运动等,避免过长的午睡。
如果患者在半夜醒来,应给予轻声的安慰,有助于患者再次入睡。如果患者以为是日间,切勿与之争拗,可陪伴患者一段时间,再劝说其入睡。若情况严重,可遵医嘱给予助眠药物。尽量避免强行约束患者的行动,以免患者更加躁动不安,而且容易发生危险(如呼吸困难、褥疮等)。
1 睡眠护理
老年人患尿毒症后的恐惧心理、生理原因导致睡眠时间相对减少及环境转换的不适应,常导致失眠。要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床铺柔软,准备合适高度的枕头,两床之间加以颜色柔和的隔帘。白天输液时间长易入睡,可由家属陪着聊天或听广播,减少白天睡眠时间,提高夜晚睡眠质量。必要时可以使用安眠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小,对焦虑引起的失眠效果较好。
2 个人卫生
老年人汗腺和皮脂腺分泌不如年轻人,皮肤干燥居多,应避免每日沐浴;尿毒症患者,可从皮肤分泌肌酐和尿素氮等毒素,此类物质可刺激皮肤造成皮肤瘙痒,用清水轻轻擦拭皮肤,避免用力揉搓及使用刺激性清洁物品;督促患者勤漱口,饭后用软毛牙刷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定期督促患者剪指甲,老年人指甲多脆硬,可于洗澡后用较钝的剪刀或锉刀修剪,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
3 饮食护理
老年人对清蛋白的代谢活性降低,储备少,加上肾脏替代治疗会损失一部分蛋白,极易出现低蛋白血症,持续的低蛋白血症是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营养不良将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因此饮食管理对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老年尿毒症患者至关重要。①蛋白质与热量的摄入:供给充足的热能,最好选用含蛋白较低的麦淀粉。、土豆、南瓜等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蛋白质每日每千克体重0.5~0.6g,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低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鱼、纯瘦肉等,控制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如豆制品,因其所含非必需氨基酸高,过多摄入会加重氮质血症。②限制钾的摄入:例如西瓜单位重量含钾量不高。但大量食用也可导致高血钾。禁食干果类、坚果类、菌类、豆类、浓缩的汤汁或果汁。③多摄入维生素: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猕猴桃、山楂、西红柿等,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④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2~3g,包括酱油在内,忌用榨菜、咸蛋、咸肉、酱豆腐等腌制品。⑤低胆固醇、低脂饮食:多摄入绿色蔬菜、新鲜水果、河鱼、牛奶、木耳等,少食动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奶油、蛋黄等。⑥低嘌呤饮食:尿酸高的患者,应禁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海产品、动物内脏、浓肉汤、蘑菇等,戒烟酒、浓茶、咖啡。
4 预防便秘
老年人胃肠道蠕动减慢,尿毒症要求控制水分摄入,易导致便秘,加重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合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定时排便,尽量早餐后排便,以建立条件反射。按摩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缓慢按摩,促进肠蠕动。对于中心静脉置管术的老年尿毒症患者,尤其是在股静脉置管者。往往限制活动,增加了卧床时间。科学地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可在保证管道通畅的情况下酌情翻身,未置管的下肢做抬腿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还可应用作用温和的泻药,如大黄浸液等,也可进行清洁灌肠,但不能长期使用。
5 预防压疮,保持皮肤完整
由于患者多长期卧床,应做到六勤,预防压疮。保持外阴清洁干燥,老年男性患者尤其注意观察阴囊与股内侧皮肤贴合处,此处极易出现湿疹或皮肤破损。大小便失禁患者便后应及时清洗外阴,保持外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6 减轻展吐
老年尿毒症患者一般都有晨吐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肾衰竭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肠道内的细菌将尿素氮分解为氨,刺激胃肠道黏膜;尿液浓缩、稀释功能减退,晚上小便增多,血液浓缩,早上起床时血尿素氮浓度较高,所以会出现晨起呕吐现象,严重时会有顽固性呃逆。老年人胃肠道黏膜较脆弱,反复呕吐极易受损,并发消化道出血,必要时加用保护胃黏膜药物。早上起床时可适量喝水,稀释血液,使尿素氮值保持稳定,减轻胃肠道症状,避免因严重呕吐导致消化道出血。
7 心理护理
老年尿毒症患者因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疾病轻重等差异,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与患者交流,采用多种手段方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经常巡视患者,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地进行心理指导,改善应对行为,减轻焦虑情绪,保持乐观稳定的精神状态。
8 安全护理
老年住院患者常见安全问题有烫伤、跌倒、坠床、感染、进食噎呛等。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热水袋,水温50℃。开水炉旁悬挂“小心烫伤小心地滑”提示牌。反复交代病室环境,使老年患者熟悉周围环境,床头醒目位置悬挂“小心摔倒”提示牌。病室地面应防滑,无障碍物,卫生间及墙面有扶手,卫生间地面可铺防滑垫,床铺高矮以老年人坐在床边脚能着地为宜,床旁加床档防坠床。选择合适的病衣,裤腿不宜过长,以免跌倒。老年患者常夜尿增多,因此夜间应亮地灯,以防起床时出现意外。对于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需留一名陪护,协助医护人员照顾老年人下地活动、入厕及生活起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感染的发生。长期卧床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食物应软易消化,嘱患者细嚼慢咽,干食应备水,稀食应放慢进食速度,减少噎呛。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1]。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容易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时间服药,因此不仅要重视对患者的治疗,还需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的临床价值,我院对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66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60~82岁,平均为(68.6±7.3)岁;病程2~15年,平均(8.2±1.6)年。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61~84岁,平均为(69.3±7.2)岁;病程1~16年,平均(8.3±1.8)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干预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健康宣教 因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药,药物的不良反应容易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因此,需要定期展开高血压知识讲座,并在护理工作中详细告知患者关于高血压的病因、危害性、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治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自我测量血压等知识,以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
1.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以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便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对于抑郁、焦虑患者,应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多陪护和鼓励患者,以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支持,有利于消除各种负面情绪;如对于绝望的患者,除了强化健康教育外,还需多向患者列举部分成功治疗的患者,以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1.2.3建立健康档案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好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个人资料、用药情况、高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等,以便于患者病情的随访跟踪治疗。同时,还要告知患者必须定期进行血压的测量与登记。另外,健康档案还必须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及其他病史等,以便指导患者的临床用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的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其中,生活质量评分采用CQOLI-74评分表进行。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标准差表示,以P
2结果
2.1血压水平变化 干预后,研究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2.2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后,研究组的躯体能力、心理功能、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容易引发心脏病、中风、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时间服药,对患者血压的控制除了重视治疗策略外,还应做好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以更好降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护理干预是一种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在护理诊断指导下,根据事先预订的方案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必须做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加以指导。本研究中,研究组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2.50±6.83)mmHg、(83.25±4.10)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1.30±7.53)mmHg、(92.38±5.68)mmHg,表明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与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研究组的躯体能力、心理功能、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等多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是由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宣教,能有效增加患者对高血压及治疗知识的了解;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而建立健康档案,有利于指导患者的临床用药,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更好的降低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综上所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与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建秀,陈水琼,叶翠华,等.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27(9):119-120.
[2]姚翠华.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30(27):153-154.
关键词:综合护理;老年痴呆;生活质量
老年痴呆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该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该病仅依靠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不够的,还需要给予患者精神、心理以及生活护理[1]。本院在对2013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4月~2015年12月符合 CCMD-3中关于老年痴呆症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93例,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41例和52例;患者的年龄57~83岁,平均年龄(67.58±4.92)岁;病程1.8~14.5年,平均病程(7.11±1.22)年。将以上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设计的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参照组(46例)和实验组(47例),入院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程度等一般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高度相似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参照组的4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措施包括:保持病房干净、温馨、舒适以及湿度、温度适宜,勤换洗被褥以及衣服,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稳定患者的情绪等;实验组的47例患者除了接受上述护理措施外还给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患者经常会存在焦虑不安、自卑、沮丧、烦躁以及孤独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微笑耐心的与患者交流,与患者交谈时不能使用刺激性的语言;鼓励患者诉说自己的疑虑以及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进行解释,并鼓励患者与患者家属等交往,使患者的孤独感尽量降低,并让患者感受到关心、爱护与体贴。
1.2.2饮食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会出现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以及消化吸引能力等减退的情况,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给予低糖、低热量、低脂肪的饮食,保证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摄入量;对热量以及盐的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等。
1.2.3生活护理 如果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经常给患者勤换洗被褥以及衣物等,使用气圈、气垫床以及定期翻身等来避免褥疮的发生;进食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让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形成科学的作息时间。
1.2.4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并且在给药前要对患者的姓名、药物名称、使用方法、剂量、时间等进行准确核对,然后在护理人员的监督下让患者服药,并确定其将药物咽下;如果存在吞咽困难的情况,则可以将药片研碎后进行服用[2]。
1.2.5睡眠护理 很多老年痴呆患者均会存在程度不同的失眠等睡眠障碍,护理人员可以在白天为患者安排针对性的娱乐活动,夜间不让患者饮浓茶、咖啡等;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温室要适宜,光线要柔和,或者让患者通过饮热牛奶、用温水泡脚等方式来促进睡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音乐疗法来改善其睡眠质量。
1.2.6功能炼 通过体能训练、日常家庭生活训练、定向能力训练以及集体社会认知行为训练等方式来进行认知功能的训练;鼓励患者自己刷牙、洗脸、穿衣、大小便以及吃饭等来培养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鼓励培养其看电视、下棋、养花、听音乐、书法等生活情趣;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体质等综合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让患者通过体操、太极、散步等有氧呼吸方式来进行功能锻炼[3]。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评分 护理前,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不同方式的护理工作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MMSE评分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 实验组患者的记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2.99±3.51)分 VS(1.61±2.37)分],语言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4.71±2.86)分 VS(3.21±2.01)分],智力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6.10±1.59)分VS(4.89±1.87)分],t=5.23,5.84,5.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痴呆这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不仅仅需要药物治疗,由于生活无法自理以及日常行为损害等因素的影响还需要给予一系列规范、系统以及科学的护理措施。在本次研究中,将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分别应用于我院收治的93例老年痴呆患者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并且记忆能力、语言能力、智力水平等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老年痴呆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确切,对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冰,马颖,陈任,等.护理干预对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1(01):10-11.
老年性痴呆临床上以神情痴傻愚笨、行为异常、语无伦次、性格改变、沉默寡言、焦虑、抑郁、易烦躁、易怒、记忆力下降、睡眠颠倒等为特点[1]。晚期患者智能完全丧失,卧床不起,生活全靠他人照顾。部分患者因脑血管疾病发展而来,但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2],因此完善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1 功能的评估及康复护理
老年性痴呆患者在记忆、言语、吞咽等功能上都表现出明显的退化。功能的评估主要从语言、认知、心理状况、床上运动、室内移动、吞咽动作、排泄、入浴、轮椅使用、视觉适应等方面着手[3]。评估后可以通过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来帮助改善记忆力;以读书看报、广播电视、交谈等方式培养患者的好奇心,这将有助于保持大脑灵活及语言功能的恢复;对视觉障碍的老人要装配视觉辅助用具并指导老人进行使用训练,锻炼视觉适应能力以纠正患者视野偏窄或偏盲的缺陷;对吞咽困难、呛水的患者,可针对咽部肌肉迟缓和无力进行适应性吞咽动作训练。
2 社区护理指导
2.1 饮食、睡眠的护理。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饮食结构,由于老年人各种腺体退化,加上牙齿的老化、脱落,容易消化不良和吸收不好,最后导致营养不良,因此要建立合理的饮食餐次,食物要多样化,进食要细嚼慢咽。水果、青菜必不可少,并以鱼、精肉、蛋、豆类等高蛋白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切忌暴饮暴食、吃饱就睡,同时应戒烟少酒。对于吞咽困难及进食呛咳者,应用鼻饲,并注意预防吸入性肺炎。老年痴呆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颠倒现象。这就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在白天要安排患者进行一些活动,如体育锻炼或益智游戏;鼓励患者自行洗漱、吃饭,做一些轻微的家务,这样既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又避免了白天睡觉、夜里失眠的发生,对于失眠患者可适当选用一些镇静剂。
2.2 预防褥疮的发生。对晚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应注意预防褥疮的发生,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其肩胛骨、臀髋、踝等受压部位,每天4~6次,每次10min。对大小便失禁者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常擦身,勤换衣裤、被褥,保持清洁卫生。
2.3 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由于疾病的痛苦所造成的心理障碍,采用合适的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其战胜疾病是护士在家庭病房中应起到的作用。患者焦虑、抑郁和行为上的退缩、烦躁,可逐渐加重智能的衰退。因此,及时解决患者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细心观察患者的思想状态、内心活动,有效的采用相应的诱导方法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平和温暖,避免大喜大悲、恐慌和情绪上的波动,积极热情的与之交流,减轻思想负担,使患者情绪稳定从而达到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2.4 情志及智力训练。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有轻度症状的患者应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运动,多动手动脑,稳定情绪,减少不良刺激。听音乐,读书看报,或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益智活动。鼓励患者勤于动脑,以延缓大脑老化。有研究显示,常用脑,常做有趣的事,可保持头脑灵敏,锻炼脑细胞反应敏捷度,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痴呆症的比例高。老年人应保持活力,多用脑,如多看书,学习新事物,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广泛接触各方面人群,对维护脑力有益。和朋友谈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激荡脑力,刺激神经细胞活力。
2.5 精神调养。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这说明精神之凋养重在调节七情之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应节思虑、去忧愁、防惊恐,要宁静无惧,恬淡虚无,与世不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感的激扰。这样气血调和,健康不衰。注意维持人际关系,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的情绪及患上忧郁症,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另外,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2.6 体育锻炼。许多人都知道,运动可降低中风几率。事实上,运动还可促进神经生长素的产生,预防大脑退化。实践证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益于健康,如坚持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或练气功等,有利于大脑抑制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但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方可达到理想效果。除整体性全身活动外,尽量多活动手指。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年化日益加剧,老年痴呆症发病率逐渐上升。为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日常生活中应以预防为主,首先应改善劳动环境,预防工业方面的职业病,如重金属铝、一氧化碳。忌酒戒烟。注意饮食、多食维生素C多的食品,坚持学习新知识,保持与社会广泛接触。减轻和推迟记忆力下降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学习,多练习用脑。经常户外活动参加适合于老年的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张荷花,钟札霞.老年人心理健康指导.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3):136-137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干预,干预者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5%,8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20%[1]。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D),常发生在50岁以后,占65岁以上老年疾病的8%[2]。目前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陪护工完成,居家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家属或保姆承担[3],以上人群缺乏对疾病的相关医疗知识和生活护理干预技能,使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不能得到专业规范的生活护理干预,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规范化培训,以促进患者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病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陪护工和敬老院陪护工共19人,男3人,女16人,平均年龄:45.5岁;文化程度:高中6人,初中9人,小学4人;陪护工龄:工龄10年及以上6人,5--9年3人,5年以内10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内容
以老年痴呆专业陪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模式为依据,设置专科知识和护理技能等培训内容,使陪护人员达到具有老年性痴呆专业陪护的基本能力为目标[4],对19位生
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二次。由总护士长、病房护士长等护理人员组成的培训小组执行培训计划。
1.2.1.1 理论培训
①培训内容:包括老年痴呆概念、临床表现、进展、预后、护理等方面;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和增加亲和力技巧等。②培训方法:a. 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发放护理培训资料,鼓励其自学,护理人员定期指导并检查实施情况。b.集中授课培训:由本中心培训小组承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培训,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疾病的讲解和咨询。
1.2.1.2 操作培训
①培训内容:日常生活护理干预操作流程与细则。②培训方法: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体授课相结合,由培训小组承担干预者的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两天下午在患者病房进行面对面指导、教授护理技巧,如有需要随时帮助指导。每周三下午陪护者及老年痴呆患者一起参与集体操作指导培训。
1.2.2 ?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指导?
根据老年痴呆患者实际病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进行细化的护理操作讲解。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干预者,把规范培训知识制成通俗易懂的健康处方样式进行耐心讲解,在护理技能操作要制成易于掌握的操作流程图。?
1.2.3 加强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病症,发病机理与环境及心理因素密切相关。①患者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健忘,进行各项干预训练时多鼓励患者,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②掌握沟通技巧,采取诚恳、通俗的语言、恰当的肢体语言与患者建立有效交流。
1.3 干预者生活护理各项操作技能训练细则
1.3.1 对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
干预训练要循序渐进,尽可能给患者自我照顾的机会,参与自我管理,尽可能延长日常生活能力,延缓智能衰退。
1.3.2 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训练
选择患者熟悉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日常功能进行干预训练,先协助患者完成训练,再指导患者依照程序完成,最后检查患者独立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集体训练活动。根据干预情况逐渐增加有难度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购物、打电话、能够叫出医生、训练者姓名等。
①进食训练:使用轻便,易于拿取、安全设计的餐具以减低患者使用的难度。食物温度适宜,每次入量适合,缓慢进食,充分咀嚼,每次吞咽后嘱患者反复做几次空咽运动,以防噎食及呛咳。成效:能够使用筷子、勺子和餐具,能够独立进食。
②按时服药训练:早期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或服药过量,采用特质药盒,上面注明“早”、“中”、“晚”,初始训练时干预者要严格管理药物以防患者服用过量。闹钟铃声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成效:患者按服药时间独立自行服药。
③穿脱衣服和鞋子训练:按相应季节准备衣服,简单易穿的开衫,弹性裤带的裤子,不用系带的鞋子,干预者要简单、清晰告知患者穿着的步骤,采取等待方式,不可催促患者。 成效:患者能正确穿脱衣裤、穿鞋时间较前缩短视为有效。
④肢体协调性训练:对早、中期的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协调性技能训练和手指功能训练(有资料报道以上训练对延缓老年痴呆有效)。如:站立行走、分拣彩豆、捏橡皮泥和定点投球等娱乐活动。成效:完成动作时间较前缩短,准确率提高均视为有效。
⑤大小便训练:掌握老人排泄规律,按时提醒入厕。尽量穿弹性裤腰的裤子以便穿脱,对于顽固性便秘的老人,饮食适量增加纤维素,给予润肠通便药物。成效:独立完成大小便,不发生尿床和便溺均视为有效。
1.4 考核时间、内容及方式?
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各考核一次;内容以老年痴呆专科护理知识,与患者语言沟通技巧和护理干预操作流程;采用笔试、口试和护理操作演练方式进行考核。
2 结果
规范培训后陪护工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比较都有显著提高(见表1)
讨论
3.1 帮助干预者及家庭陪护者及早重视老年痴呆疾病,通过有效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和护理干预,提高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病情发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5】。
3.2 陪护工经过规范培训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明显提高,系统学习老年痴呆病程演变过程和相关护理知识,巩固和强化了陪护工的理论知识;通过操作训练规范了陪护工的护理操作技能;通过集体娱乐活动加深陪护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与语言沟通,同时也使陪护工之间相互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陪护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充分关注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心理压力,这些人群老年痴呆护理知识相对缺乏,加上繁重的日常生活护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通过动态的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向他们讲解老年痴呆的临床表现、心理特点及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技巧,较好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取得积极配合,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命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4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途径,护理干预网络尚未建立【6】。借鉴国外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经验,运用科学的护理干预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护理技能和方法,通过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与AD关系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10(35):261263.
[2] 王维冶.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6-270.
[3] 卢少萍,符 霞,徐永能,等.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03-405.
[4] 程双云,杨苏萍.对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员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11(9)58-59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急性牙髓炎; 咀嚼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4-0069-02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Po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Pulpitis/Gulinuer Heat Shaq,ZHANG L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4):69-7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life quali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pulpitis,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Method: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1 to December 2013,162 cases of acute pulpitis in elderly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81) and the control group(n=81).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implemented perioperative routine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compare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wo groups.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masticatory function,psychological function,social function and material lif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P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cute pulpitis; Masticatory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Urumqi Stomatology Hospital,Urumqi 830002,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04.034
急性牙髓炎可引起剧烈疼痛,在牙髓疾病中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在夜间疼痛症状会进一步加重[1]。若遇到冷、热刺激,疼痛感会让人难以承受。服用止痛药仅能维持一段时间,患者来笔者所在医院求诊过程中基本主诉为疼痛难忍,且伴有高度紧张情绪,尤其是老年患者[2-3]。为缓解患者恐惧紧张心理,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笔者所在医院不断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如何配合医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牙髓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选择162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2例急性牙髓炎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98例,女64例,年龄61~87岁,平均(69.3±4.9)岁。治疗前,所有患者全部接受病史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常规体检,将口腔恶性肿瘤者和其他全身性恶性疾病患者排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男42例,女39例,年龄62~87岁。对照组男48例,女33例,年龄61~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因、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后,均执行开髓手术进行治疗,并在围术期开展常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术前护理。术前要对患者进行急性牙髓炎治疗的方法和步骤,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并做好精神安慰。阐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目前先进治疗手段。(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要尽量用亲切轻松的语气同患者交流,在执行相关操作时应注意保护患者,减少疼痛感。(3)术后护理。术后及时向患者传达有利消息,及时复诊,按时完成治疗,并掌握治疗后牙齿保健常识,提升预后效果[4-5]。
1.3 满意程度判定标准
对患者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生活质量评价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实施生活质量评估工作,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咀嚼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每项计分为1~5分,得分越高,证明其生活质量越高,心理状态则使用焦虑量表实施评估。牙部疼痛、牙部疲劳两项指标得分越低,证明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咀嚼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方面均有显著提升(P
2.2 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的6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例(%)
组别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观察组(n=81) 31(38.3) 26(32.1) 18(22.2) 6(7.4) 75(92.6)
对照组(n=81) 18(22.2) 10(12.3) 28(34.6) 25(30.9) 56(69.1)
3 讨论
急性牙髓炎产生的剧烈疼痛给老年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6-7]。心理护理干预是指根据老年患者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确定护理目标和模式。我院老年急性牙髓炎患者年龄偏大,疼痛难忍,护理人员应根据服务对象特征和需求,结合临床实际,逐渐规范心理护理服务方法[8-10]。根据多年护理经验,心理护理干预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牙髓炎健康教育。在开展治疗前,护理人员要针对急性牙髓炎临床特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将疾病病因、治疗方法、预后注意事项等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并尊重患者和家属心理诉求[11-12]。(2)心理辅导。老年患者情绪易出现波动、心理压力较大,医护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降低患者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疾病,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语言安慰,并表示同情和理解。相关资料显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牙齿疼痛感知,并主动配合医师治疗[13-14]。(3)良好护患交流。在与患者交流谈心时,可相应列举治疗成功案例,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减少恐惧心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以护理心理学作为理论支持,可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实现护理目标[15]。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及时排除患者潜在不良心理,为手术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进而减少手术风险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可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急性牙髓炎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铱民,陈吉华.老年患者咀嚼器官的生理特点//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96-298.
[2]姚树桥,孙学礼.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姚树桥.医学心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2-54.
[3]段桂林.不同方法在急性牙髓炎治疗过程中控制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4):34.
[4]张璐璐.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牙髓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09-4110.
[5]佟小辉,季丽彬.老年人磨牙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101-102.
[6]蓝伟红,肖悦.成人牙髓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12,10 (12):140-141.
[7]刘敏.心理护理干预对口腔科老年洁牙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2(6):125.
[8]钱靓,季彤,柳正明,等.伴牙科焦虑症的心血管病患者阿替卡因麻醉拔牙的临床观察[J].口腔医学,2014,34(2):118-120.
[9]孙俊毅,苟建重,宋健玲,等.老年牙周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策[J].中国伦理医学,2012,6(1):118-119.
[10]赵海燕.心理疏导对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焦虑情绪影响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4):470.
[11]谢桂英.局麻药在治疗老年人急性牙髓炎中的应用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71.
[12]邹群.口腔局麻药的临床应用现状[J].天津药学,2008,20(1):50-52.
[13]任延平,黄若文,高路,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状态与性别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2310-2312.
[14]龙世明,毛峻武.根管超声预备和手动预备老年人磨牙根管的临床对比[J].医药前沿,2012,10(2):114-115.
[关键词] 肺结核;护理干预;抑郁;焦虑;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c)-0128-03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improvement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HEN Chao1 LI Hong1 XIA Chenxi1 CHEN Jiaojun1 CHEN Hongbing2
1.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enling, Zhejiang Province, Wenling 317500, China; 2.Tuberculosis Center, the 309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improvement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Totally 38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enling from March 2009 to December 201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9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SAS, SDS, ADL and GQOL-74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satisfaction was evaluated. Results SAS scores of (27.5±5.1) and SDS scores of (25.4±2.8)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SAS scores of (66.3±10.6) and SDS scores of (53.1±6.4)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SAS scores of (27.5±5.1) and SDS scores of (25.4±2.8)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SAS scores of (53.2±11.2) and SDS scores of (50.2±4.3) in control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DL and GQOL-74 scor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8%,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77.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an alleviate their psychological pressure, so it has certa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n improvement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uberculosis; Nursing intervention; Depression; Anxiety; Quality of life
肺结核属于肺部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老年肺结核以继发性肺结核为主,由于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及合并有多种疾病,病情不稳定易反复,造成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1-4]。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于2009年3月~2012年12月对收治的3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研究,以减少抑郁焦虑的情绪的影响,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肺结核患者共380例,经X线胸片、CT或细菌学等检查诊断得到确诊。其中男213例,女167例;年龄60~83岁,平均(68±3)岁;并发症:肺部感染185例,肺心病7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8例,肺癌37例,糖尿病35例;焦虑295例(77.6%),抑郁192例(50.5%)。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心理特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及日常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以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干预 老年肺结核患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之并发症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要在心里时刻关心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解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动员老人亲戚和病友多与之交谈,同时耐心倾听患者的苦恼,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为治疗的安全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1.2.2 用药干预 护理人员应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细心、及时、准确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咳嗽、咳痰、咯血情况等症状变化。同时由于老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应时常给予提醒和指导。
1.2.3 饮食干预 患者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及豆制品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禁止吸烟和饮酒,以免增加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刺激,加重患者咳嗽、咯血等症状。
1.2.4 其他干预 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作息时间和自身条件,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并帮助制定活动计划,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增加,已达到增加肺活量的目的。
1.3 测定指标
1.3.1 焦虑抑郁的评定 采用信度、效度较好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标准:SDS和SAS均有20项,每项分为1~4级,最高分80分。抑郁(焦虑)指数=患者总评分/80,0.50~0.60为轻度抑郁(焦虑);>0.60~0.70为中度抑郁(焦虑);>0.70者为重度抑郁(焦虑)。
1.3.2 生活质量的评定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其中GQOL-74评估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四项,生活质量总体评分总分100分,很差≤20分、差>20~40分、一般>40~60分、好>60~80分、优>8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结果比较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和SDS评分变化(分,x±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 0.05;与观察组干预后比较,*P < 0.05;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ADL评分以及GQOL-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表明经过护理干预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见表2。
2.3 两组老年肺结核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共发放380份调查评分表,收回有效评分表380份。由表4可知,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人数为148例,满意例数36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人数为68例,满意例数为80例,不满意为42例,满意度为7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有病程长、病变范围广、反复发作且合并症多等特点,常易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5-7]。当老年肺结核患者出现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后,抑郁或焦虑的情绪加重了病情的发展,导致治疗的费用有所提高,增加了个人和社会的负担,同时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对于疾病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是老年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8-10]。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进行及时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及早改善不良情绪,为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的疗程,可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是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比较繁忙,往往只是进行了常规性的入院宣教及日常生活护理,而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患者往往只是遵行,有时候可能会产生不理解,导致厌烦的情绪。而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有整体把握的情况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温暖,也很乐意配合,使得护患关系更加密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是从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患者的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一些疾病的基本常识,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减少患者的痛苦。
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经过相关的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自我认识,值得临床重视。同时,通过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ADL评分、GQOL-74评分及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Hussein MT,Yousef LM,Abuseder MA,et al. Pattern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in Sohag Governorate:hospital based study[J]. Egyptian Journal of Chest Diseases and Tuberculosis,2013,62(2):269-274.
[2] 成诗明,庄玉辉.结核病若干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9):611-615.
[3] 卢仲武,陆仕昌,范兰珍,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初治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 10(1):137-141.
[4] Pezoa RE,Alvarez AM,Lopez AL,et al. 1395-Quality of life and TNF-α levels in mexica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 European Psychiatry,2013,28(1):1.
[5] 高征,高军秀.浅谈肺结核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181.
[6] Dujaili JA, Blebil AQ, Awaisu A, et al. PIN89-development of a multi-dimension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 specific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Iraq [J]. Value in Health,2013,16(3):95-96.
[7] Liao CM, Lin YJ, Cheng YH. Modeling the impact of control measures on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senior care facilities [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3,59:66-75.
[8] 王丽梅,马影玭.引起肺结核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114-115.
[9] 裴异,黄征宇.中西医长程方案辨证治疗耐多药肺结核39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19-122.
关键词:优化护理;老年肺心病患者;心理质量;生活质量
老年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的特点是病程较长、容易反复、治愈率不高等,且有较多并发症,老人自身抵抗力不强,有较高的合并感染几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引起人们的关注。老年肺心病患者出现的症状主要有咳嗽、气急、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为进一步提高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以及生活习惯指导和并发症防治等护理干预措施,积极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患者的临床表现均符合肺心病患者中的诊断及症候标准,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56~70岁;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55~69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肺心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并发症防治、基础护理强化等护理干预措施。
1.2.1健康教育 患者存在不健康心理是正常的,患者可能不信任手术效果,或者心存焦虑,因此,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进行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手段,如派发宣传手册、观看录像等,将肺心病的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讲解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2],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心里疑惑。
1.2.2饮食指导 因为肺心病有着较长病程,且病情易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消化功能不强,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饮食上,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重粗细搭配,保证患者每日食入的纤维素符合相关标准,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避免油腻、酸辣刺激的事物,总之,坚持润肠通便饮食的原则,满足机体需要。
1.2.3心理指导 因为肺心病痊愈的难度较大,且容易发作等,患者在很长的病程中,长期受到肺心病疾患带来的生活不适,患者可能会失去治疗信心,产生焦虑、烦躁不安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有同情心,与患者多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表情、眼神等行为反应进行细心观察,指导患者调控自我情绪,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必要的家庭心理护理,缓解不良情绪反应,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生活习惯指导 据相关研究表明,肺心病患者的生活习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疾病,因此,需指导患者戒烟酒,讲卫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注重劳逸结合。冬季和春季是比较容易发生肺心病的季节,指导患者在这个时间段内,需要定时开窗,促进室内空气的流通;同时,注意保暖,防止出现受凉感冒等问题,在强化自我保健意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机体抵抗能力,若身体出现不适,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另外,患者的睡眠往往会受到疾病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嘱咐,在睡觉前不能够饱餐,其他一些饮料也是不允许的,比如浓茶、咖啡等,可以饮下一杯热牛奶,为了更好的入睡,还可以采用温水泡脚的方法。为了降低患者大脑的警醒水平,可以将音乐疗法以及松弛疗法应用进来,通过轻缓的音乐来给予患者必要的引导,促使其更好的入睡,改善睡眠质量。同时,为了减少那些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等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患者就会形成规律性的睡眠,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如果患者有着比较严重的睡眠障碍,那么还可以给予适量的催眠药物,促使患者更好的入睡。
1.2.5防治并发症 老年肺心病的一大特点即有着较多的并发症,老年肺心病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就需要做好护理工作。老年肺心病患者没有健全的肺功能,在夜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的问题,护理人员需定期经常巡视和观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状况密切观察,如果有厌食、腹胀、腹痛、恶心、咽部发痒等情况出现,提示可能会呕血;如出现腹部不适、肠鸣音亢进等,则提示有便血的可能性存在,向医生及时报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6加强基础护理 对于患者,要主动热情的接待,将本医院的医疗环境以及医院人员信息详细介绍给患者,注意清扫病房环境,保持足够的宽敞和舒适,营造一种良好的就医氛围。另外,要设置方便安全的生活设施,保持整洁,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另外,老年人因为自身的年龄特点,往往会比较依赖于年轻的子女,那么就需要对老人的家属进行必要的护理健康教育,让他们给予患者足够的帮助,促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心理质量评分变化。护理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进行心理评定,两者总分皆为24分。采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表来进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评价,包括十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分别是食欲、抑郁、焦虑、睡眠质量、排便、日常生活、家属理解、身体疲乏、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心态等。每一个部分分为5个等级,满分为50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HAMD和HAMA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D和HAMA评分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护理后的HAMD和HAMA值显著低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护理后的HAMD和HAM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在41~50分的人数以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肺心病指的是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或结构异常,增高肺循环阻力,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病情容易反复,有多种并发症,对会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3]。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及早发现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并发症防治、基础护理强化等护理干预措施。综合采用多种手段,来将医院的具体情况以及治疗方法讲解给患者及患者家属,增强他们的信任感;肺心病的病程较长,容易反复,患者身体消化机能往往存在问题,那么需要给予患者必要的饮食指导,养成正确的饮食规律,多吃一些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病情一直反复,患者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比如焦躁不安、抑郁等,那么需要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指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不良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综上所述,优化护理有助于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帮助患者摆脱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文红.住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9(4):123-125.
[2]谭艳.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健康必读,2011,2(12):87-89.
[3]沈祺静.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0,2(7):21-22.
[4]杨宏娥,滕巍.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2(2):87-89.
[5]徐向阳.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7):89-91.
[6]冯杨.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2(3):98-99.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的上升,如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缓解病情,提升生活质量成为了每一位护理人员所思考的重点问题。为了更好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次临床护理干预分析主要是在2014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选取了144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对比,希望能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以下为本次社区护理研究的具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护理干预分析主要是在2014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选取了144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对比。将1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在对照组的72例患者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最大的高血压患者为83岁,年龄最小的高血压患者为6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3±3.4)岁。病程时间在1~14年之间,平均病程时间为(5.6±4.7)年。在实验组的72例患者中,男35例,女37例,年龄最大的高血压患者为82岁,年龄最小的高血压患者为6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5±3.9)岁。病程时间在1~15年之间,平均病程时间为(5.8±4.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用药指导、健康指导以及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测等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方式如下:
1.2.1 建立健康档案
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明确记录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定期测量的血压情况,为患者制定明确的康复方案[1]。
1.2.2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健康教育指导,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科学知识,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相关了解程度,并能够定期复诊。
1.2.3 心理护理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特别是一些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则会出现心理较为脆弱的问题,对于患者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2]。护理人员可以结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实际心理问题,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
1.2.4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多吃蔬菜,选择低盐、低脂和低胆固醇的食物,适当补充蛋、鱼等优质蛋白,并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主要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四个方面,由74个题目所组成,每个题目评分在1~5分之间,1分为非常不好,5分为非常好,得分越高则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护理研究主要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检测结果
3. 讨论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十分必要[3]。
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的缓解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实际护理的过程当中,可以首先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明确记录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定期测量的血压情况,为患者制定明确的康复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健康教育指导,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科学知识,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相关了解程度,并能够定期复诊[4]。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特别是一些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则会出现心理较为脆弱的问题,对于患者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护理人员可以结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实际心理问题,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可以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吃蔬菜,选择低盐、低脂和低胆固醇的食物,适当补充蛋、鱼等优质蛋白,并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每天能够坚持锻炼,例如可以参与慢走、太极拳或者气功等运动[5]。
关键词:中度老年痴呆;精神状态;生活能力;情感护理法
老年痴呆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病变所致,病理表现为大脑萎缩及变性,临床症状主要有日常生活能力丧失、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老年痴呆的恢复时间长、预后差,给患者家庭、社会都造成较大负担。除了积极治疗外,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我院对本次的部分患者实施了情感护理法,效果较优。现将详情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刚好30例。研究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2.3±3.2)岁;文化程度:11例初中以下,15例高中,4例大专及以上。参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62.3±4.2)岁;文化程度:10例初中以下,14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值得比较。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满足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标准;②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在10~20分;③病程超过3个月,且病情趋于稳定,血糖与血脂、肝肾功能均无异常;④采用韦氏记忆测验(WMS)法测验的记忆商分数为60~79分的范围内;⑤患者及家属知签署知情同意书等[1]。
1.2.2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②处于消化性溃疡活动期者;③患不稳定糖尿病、活动性癫痫或慢阻肺疾病者;③认知功能减退为特殊原因引起者;④滥用非成瘾物质或精神活性物质者等[2]。
1.3护理方法 两组均进行疏血通、脑康复等基础治疗,参照组行肢体按摩、饮食、用药指导及运动训练等常规康复护理。在参照组基础上,研究组加用情感护理法,内容如下。成立情感护理小组,赢得家长的同意后,评估患者的情感状态,并结合患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情感护理对策。
1.3.1指导患者用语言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来 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认识到情感表达与疾病康复的重要联系,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每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学会倾诉自己的苦衷与感受,减轻心理负担,从而有利于情绪的改善。叮嘱患者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
1.3.2给予有针对性的情感护理干预 对于情绪烦躁或不稳定者,应给予相应的安慰,注意使用温和、安慰性语言,指导患者进行意想放松,放松情绪;对于退缩、冷漠或孤独者,可在室内摆放一些患者喜爱的物品,并与家属一起帮助患者重拾以往的兴趣;对于迟钝、睡眠障碍者,可鼓励患者多参加有氧运动或积极倾诉;对于焦虑者,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情绪转移等方式,减少内心的失落感。
1.3.3鼓励病友之间的交流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加强病友之间的交流有哪些好处,并鼓励患者积极与病友交流,分享康复的经验和喜悦,不但有利于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友谊。
1.4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包括定向力、记忆力及语言能力等内容,满分30分[3]。>25分,正常;21~24分,轻度痴呆;14~20分,中度痴呆;≤13分,重度痴呆[4]。同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训练、智力训练等。分值越低,自理能力越强。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内容涵盖20个项目,总分100分。满意度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3个等级。总分在≥80分,即为满意;总分在60~79分,即为基本满意;总分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χ2检验,Р
2 结果
2.1勺榈ADL与MMSE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的ADL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0.00%(27/30),19例满意,8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参照组的满意度为66.67%(20/30),11例满意,9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两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4.812,Р=0.025
3 讨论
在老年痴呆的治疗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研究[4]发现,情感作为人类的一项认识活动与意志行为活动,良好的情感可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协调与平衡不良情绪。情感护理则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给予了情感护理,包括指导患者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情感,鼓励患者多和病友、亲人交流等。参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从表1中可得知,经过情感护理,研究组的精神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情感护理法应用于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从结果2.2看出,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情感护理法的应用,由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由上述可知,在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情感护理法,情感智能干预能增强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对康复锻炼的坚持和应对事情的自信心,能增强患者认知水平、四肢活动及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痴呆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康复训练目的。并有利于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秦明珠.浅谈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5):114-115.
[2]王利平.舒适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31(30):168-169.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13-02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使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免疫力等各方面也在逐步衰退,老年痴呆病症就是典型的一种突发疾病,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相关调查分析表明,此类病症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为5.5年。在当前的医疗形势大背景下,老年痴呆病症在各种老年疾病死亡原因中名列前茅。因此,关于医院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1 针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干预调查分析
从本院有甄别地选取最具代表性的72例老年痴呆病患,进行随机性分两组,分别标记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的病患来实施康复科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而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日常生活方面的护理、自我照顾能力训练、认知训练、安全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等。护理干预的观察时间定为6个月。最后采用x2来检验评估护理行为的干预效果。具体的实践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1 资料选取及观察过程 观察分析的对象选取是从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72例老年痴呆患者,患者均符合CCMD-3痴呆诊断的标准,病程为6个月-2年,未合并心、肝、肺、肾等严重躯体疾病。病患的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大专以下。将观察对象随即分为对等的两组。其中在干预组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21例,均处于68-90岁年龄段之间,平均(68.76±15.44)岁;而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4例,女性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均在65-68岁年龄段,平均为(66.53±16.19)岁。基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状况及药物治疗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代表性。
1.1.1 临床干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 首先从患者的衣着护理方面开始入手,将衣物按穿着的先后顺序叠放。所有衣服的选择尽量避免太多的钮扣,要注意放置有弹性裤腰的裤子,鞋子选择上避免系带,内衣尽量宽松有弹性,注重舒适感。耐心清晰地告诉患者衣服穿着的步骤。当出现患者不愿穿衣时不要与其产生争执,而是悉心劝说和鼓励引导。其次对患者的饮食方面的引导,训练患者用勺进餐、注意按时定量用餐。食物选取和搭配时应尽可能简单、软滑、小块,温度适宜。在患者进食时要将固体和液体食物分开,防止其误吞固体食物。另外,在进餐前要协助患者洗手,并允许患者用手拿取食物,向患者逐一解释进食的步骤,耐心示范,必要时给予喂食。再次是患者的用药,服药时必须有人在旁陪伴,帮助患者将药全部服下,对拒绝服药的患者耐心说服,可将药研碎混在饭或汤中让患者吃下。服药后让患者张开口,检查有无吞下。最后是患者的睡眠,注意及时控制患者白天的睡眠时间,睡觉前先督促患者上卫生间,夜间定时安慰患者入睡,患者存在日夜定向障碍时勿与患者争执,陪伴一段时间后再耐心劝说患者入睡。
1.1.2 临床干预对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 根据病房条件和患者自身情况,尽可能给予其自我照顾机会。指导患者反复练习洗漱、穿脱衣服、用餐、服药、打电话、入厕、生活用具的使用等。每天3-5次,坚持训练,以尊重患者不让患者反感、闹情绪为原则。并且,训练患者要循序渐进,先亲自协助患者完成训练,再指导患者完成,然后监督患者完成,最后让患者主动完成,鼓励并赞扬患者自理的行为,提高患者自信心。
1.1.3 临床干预对患者的认知训练 首先要协助患者确认所住的病区或住址、房间、卫生间等现实环境。患者的床位最好固定,不要频繁更换。其次还应注意纠正患者错误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概念。可将规律的每日活动制成大而醒目的时间表贴在患者常去的场所。开始时工作人员经常提醒患者看表,让他知道什么时间应做什么。在患者床头、饭厅、厕所、花园等处设立醒目的标记,以便强化患者对地点的记忆。训练者与患者接触时,要反复自我介绍并让患者记忆探视家属及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身份。再次进行开发智力、记忆训练。鼓励患者回忆过去生活经历,每天要求患者最亲密、熟悉的人反复讲述过去生活、工作中最难忘、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往事,以加强记忆诱导,或讲一些鼓励性语言,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帮助认识目前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进行拼图游戏,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针对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老人回答。加强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如数目顺序、实物数量辨认等。
1.1.4 临床干预对患者的安全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防跌倒、锐器伤、误服等意外。居住环境地面保持平整、防滑。厕所选用坐式马桶,墙壁装把手,床不宜过高,设有护栏,家具高度适宜,不用玻璃装饰,锐利器隐藏。洗漱、喝水水温不能太高。病房不放药品,所有药品都由护士1日3餐按时发放,不让患者直接接触电线、电器开关、热水瓶等。另外,患者外出活动时要有人陪同,戴手腕带。在患者衣兜里装上写有老人姓名、诊断、联系电话、入住科室等信息的布卡片用缝线固定,以防走失。
1.1.5 临床干预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待患者时态度温和、亲切、有耐心,护理患者时周到体贴,积极主动的关心照顾患者,密切注意患者情绪变化,保护患者自尊心。遇患者情绪悲观时耐心询问原因,必要时给予开导并转移注意力。注意进行各项训练时多安慰、多支持、多鼓励患者,同时注意多尊重患者。鼓励家属多来院探视,多陪伴,以消除其孤独寂寞感。从各方面让患者的心理要求得到满足。心理护理干预能稳定患者情绪,对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的继续治疗有支持作用。
1.2 调查研究的评价标准设定 两组患者均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表(ADL)、Barthel指数评定表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共10项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洗脸、梳头、刷牙、刮脸)、穿衣(包括系带)、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平地45m)、上下楼梯。正常总分100分,60分以上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帮助。40-20分者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以下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效益最大。评价时间为干预前、干预后2个月、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见表1。
2 加强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干预的措施研究
积极的护理行为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1 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因进行性智力衰退,多数患者自理能力差。因此,做好痴呆患者的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病区要建立患者生活护理常规,分床包干,责任到人,根据患者自理程度选择“全补偿”、“半补偿”或“支持教育法”,即对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采用全补偿,聘请护工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对有部分自理能力患者采用半补偿法,除加强督促、训练外,做好躯体疾病护理,给予必要协助。对行为紊乱、生活懒散尚能自理的患者采用支持教育法,做好健康宣教,加强督促与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设置病区,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如要尽可能使用木质地板,保持清洁、干燥;病房、卫生间、活动室应有醒目标记,走廊、厕所等应有扶手;床铺加床栏等。长期卧床患者应垫气垫或骨突部位垫气圈,建立翻身卡,1-2h翻身1次,做好压疮护理;加强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饮食;对无牙齿及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选择营养丰富、口感好的流质、匀浆或营养稀饭等,确保营养供给,增强抵抗力;对步态不稳、行走困难的患者应有人搀扶。随天气变化及时给患者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2 注意对患者的躯体疾病护理 躯体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痴呆患者躯体疾病多,病情变化快,而患者反应迟钝、缺乏主诉,病情变化时不易被发现。因此,护士除具备精神科知识外,还应掌握内外科知识及急救技能。熟悉老年痴呆患者生理、心理特点,观察病情要仔细、认真,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赢得抢救时间。老年病房应设重症监护室,配备先进的监护系统及急救器械,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2.3 做好对患者的精神症状护理 本文资料显示,老年痴呆病40.00%有幻觉,71.43%行为紊乱,60.95%有攻击行为。因此,要做好患者精神症状的护理。掌握接触痴呆患者技巧,注意语言的艺术性,避免激惹患者。组织患者参加游戏及一些娱乐活动,与患者谈他们感兴趣的事,以分散注意力,让患者听喜爱的音乐,通过行为干预,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有报道:音乐能提高痴呆患者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及认知能力,餐前半小时效果最佳。加强安全护理,仔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患者药物副反应。
2.4 适时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通过调查分析可见,很多的老年痴呆患者存在记忆、智能和定向障碍,少部分存在有肌萎缩,失去行走能力,应重视患者的康复训练,减少和预防废用性肌萎缩。记忆和思维训练,记忆力下降是痴呆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应有意识训练患者记忆,每日活动安排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反复训练、让患者记住居住的环境、周围的人、物品放置的位置、最近进行的活动或发生的事,给患者一些数字卡片,训练患者从小到大排列或给患者一张列有物品的清单让患者归类等,以训练患者的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以提高患者的记忆力,延缓衰退。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训练患者穿衣、行走、洗漱、进食、上厕所等,以提高患者自我料理能力。肌肉运动及移动训练,徒手或借助器械让患者进行各种改善运动功能的训练。长期卧床患者每日2次进行肢体被动锻炼,每次20min,防止肌肉萎缩。对不会走路的患者训练其旋转和移动运动,如先训练患者座位姿势和站立,再到跨步、行走,逐渐增加活动量。老年痴呆患者肺功能低,肺活量小,应定时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指导或帮助患者做扩胸训练,以改善肺活量,预防感染。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娱疗活动,如组织患者做保健操、拆纱片、看电视、昕音乐、打牌等。
2.5 做好心理护理 本组资料显示,46.67%老年痴呆患者存在沟通障碍,护士应掌握与老年痴呆患者的沟通技巧,关心爱护患者,与痴呆患者交谈时要目光注视,语调温和、语速慢,交谈内容应直接、简单,尽量选择患者感兴趣的事。对有语言障碍患者,可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微笑、触摸、握手等,加强与痴呆患者沟通,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防止精神衰退。有报道对痴呆患者触摸可使患者对外界剌激变得灵敏,具有高效、无副反应及对身心有益的功效。经常与患者家属沟通,反映病情,要求亲属、晚辈常来探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3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临床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适时地提供积极的日常生活护理,加强对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的训练、认知训练、安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可以有效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减轻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有效地延缓病况恶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樱,席翔.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新方法的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2).
[2] 李丽静.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05).
[3] 侯红波.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08,(04).
[4] 刘艳.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新方法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
[5] 梁艳萍,阿依古丽买买提.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干预[J].新疆医学,2008,(11).
[6] 刘付敏.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药专业),2010,(04).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
慢阻肺又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诊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且久治不愈[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皆较高,近些年来,该病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55岁以上年龄群体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已经上升至8%~12%[2-3]。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回顾性分析辖区社区2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辖区社区2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72.62±5.67)岁。其中,2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上述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COPD诊治标准,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患者,已经剔除沟通交流障碍者。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②观察组提供常规康复护理服务,同时进行康复教育指导。主要内容包含:①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引发因素,普及疾病的治疗知识,建立互信关系;②劝诫患者戒烟,防止病情恶化;③嘱咐患者多进食清热解毒、润肺化痰的食物,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食用,多补充蛋白质和糖类,日常多食水果;④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操练习,2次/d;⑤合理用药指导,每日进行长达8h的家庭氧疗。
1.3疗效判定 ①心理状况: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②生活能力:0级为无气短临床症状,身体机能正常。1级指患者劳动易出现气短症状;2级指患者在运动量稍大易出现气短。3级为日常散步便有气短;4级为日常穿衣、讲话等都会出现气短,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5级为患者稳坐不动时也会出现气短,已经难以平卧休眠。以0-1级为治疗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用(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以P
3 讨论
社区康复护理是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迁移不愈,易复发的慢性疾病,临床诊疗中,发现患者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患者病情一般难以根治,治疗也较为困难[4]。现阶段,医学界还没有发现一种可以有效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下降且改变其病情发展趋势的药物[5]。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的人数已经上升第6位,而于10年之后,其致死率可能会跃至第3位[6]。随着当前我国该类病症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老龄人群体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堪忧。
本次研究过程中,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应用康复教育指导办法,对患者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加以修正,同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辅助用药,以此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防病情继续发展。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改善程度不一,对比差异,P
综上所述,常规康复护理加康复教育指导方式有助于延缓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复发时间,减轻老年患者心理压力,增强其生活能力,保障其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病情控制方式,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启芬.社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85.
[2]赵凤玲.老年慢阻肺患者社区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244-245.
[3]刘畅君,盛芳,刘漫时,等.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2):115-116.
[4]王艳.慢阻肺的护理新进展[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11):54-55.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老年痴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53-02
临床护理路径(CNP)又称临床程序,是继整体护理之后出现的新的医疗、护理模式,其以病人为中心。概括地说是按照临床路径为已确诊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制定的一整套临床护理方案,以崩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时间性和有效的护理照顾,减少遗漏项目,有序的进行诊疗、护理,提高护理、生活质量[1]。临床护理路径(CNP)能有效的指导护士主动地有预见性地工作,并能使患者明确护理目标,积极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生活质量。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科对80例老年痴呆患者中的40例采用在CNP指导下的护理服务,分析CNP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痴呆患者中,经美国精神病诊断的统计手册第Ⅳ版(DSM-Ⅳ)确诊,混合性痴呆15例,阿尔茨海默病27例,血管性痴呆38例。根据智能精神状态(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评估,48例属轻度认知损害,32例属中度认知损害。男44例,女36例,年龄67-82岁,平均年龄72.5岁,病程0.5-3年。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日常生活能力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与诊断标准
1.2.2 方法
临床路径观察组护理方法,参照中国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标准并结合本院实况制定老年痴呆患者CNP表,事先告知患者及家属,让其了解应用健康临床路径所涉及的问题、有关安排及要达到的目标。进入临床路径以后,则由床位医生根据患者的治疗、饮食、活动、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进行评估,制定相应地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此路径主要包含有患者情绪、身体、日常生活、教育、整体生活质量等方面。8护士则需严格按照CNP表中内容,围绕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进行各方面的路径落实。具体路径实施如下: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病房环境、医院环境、个别医疗设备的使用法,继而对患者进行入院疾病护理评估,并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CNP的内容、目的及目标,与患者及家属达成一致性的合作与积极配合。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对老年痴呆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后,有针对性的宣传疾病的发生、发展等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感。责任护士需严格遵守制定的CNP表,按时完成评估护理服务,如有潜在的危险因素或病情变化等不能按照CNP表执行的,均需进行干预措施并根据诊断严格记录原因。主管医师则每天根据CNP表的情况对异常症状作出分析及应对处理,保证日评价与阶段评价的质量。异常症状进行干预措施以后的反馈亦要记录在路径CNP表中,做到每个环节使患者满意,效果最佳。若有出院患者则需提前做好患者资料的整理收集与统计,调查患者对临床路径护理的满意度,并对患者及家属制定出出院后的指导与计划。
1.2.2诊断标准
对80例老年痴呆患者前期采用ADI、MMSE量表进行护理评估。ADI共14项,内容包括定时上厕所、行走、洗澡、穿衣、梳头、刷牙、进食、做家务、服药、打电话等。MMSE共19项,量表主要评定患者对时间地点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复述、阅读理解等方面能力。临床路径护理的观察组的效果指标,通过专职医师参照中国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标准并结合本院实况制定老年痴呆患者CNP表,在整个住院期间对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情绪、身体、日常生活、教育、整体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进行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情绪、身体、日常生活、教育、整体生活质量较之刚入院时,效果差异非常明显。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均有较大的改善。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健知识的普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呈显著加快趋势。高龄化的社会疾病问题日趋严重,加上现代社会行为、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性痴呆(AD)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据调查统计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年痴呆患者将达1500万[2]。由于痴呆是一种因大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智能损害性综合症,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为主[3],目前还没有特效药问世,故而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干预措施和有效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CNP)作为一种崭新的医疗、护理模式,其注重时效性,明确规定了各项评估、医疗护理介入的时间,也注重实践性,明确规定患者进入医疗程序后医护人员的专业性护理服务[4-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运用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CNP表围绕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进行情绪、身体、日常生活、教育、整体生活质量等五方面的健康护理评估,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无论在对疾病的认知、面对疾病的情绪、身体状况恢复方面,还是在日常生活习惯训练、生活质量上都要优于对照组,此外,围绕CNP表对老年痴呆患者所实施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能让责任护士及时掌握患者护理情况并能预知性的处理疾病异常状况,大大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总之,采用CNP护理服务,使得医护人员具备了规范化、科学化的主动预知性技能,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了其对疾病的认知,改善患者入院以来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有利于资源合理分配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来自惠农区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诊的80例,其中男性为44例,女性为36例;年龄范围为60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67.3±9.4)岁;病程时长为2-17年,平均病程为(11.5±2.8)岁;其中合并有糖尿病者35例,合并有冠心病者为28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基本的年龄、性别和病情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如下:
1.2.1 心理护理
首先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可以认可医护人员的治疗,给予更多的宽慰以及及时的问题解答,护理工作要具有亲和力,让患者能够与护理人员有亲近感,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有效的安抚,树立其治疗疾病的信心,提升治疗的配合度。具体的心理安抚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性格解剖、年龄、性别和家庭情况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性针对性干预,耐心细致的给予患者必要的治疗过程的讲解,让患者对治疗的科学有效性有足够的信心,对其不安的情绪进行有效的安抚。同时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沟通工作,让患者在生活上给予患者更多的照顾,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给家属带来的心理负担,鼓励家属给患者更多治疗的积极性支持,让家属意识到治疗配合的重要性,让家属与患者有较好的家庭互动[1]。
1.2.2 健康教育
让患者在饮食上做好一定节制控制,对于脂肪和盐分摄入要做控制,控制好体重,避免体重超标,做烟酒的控制,最好戒除。多食用富有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瓜果、鱼类等,同时在运动锻炼上做适当的配合,运动锻炼要以个人身体情况、年龄等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设计,最好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锻炼循序渐进,以个人可以承受为标准,不要超负荷运动。避免过度的剧烈运动或者疲累,保持正常规律性、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身体素质处于较好的水平。在用药上要让患者意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让其正确使用药物的剂量、服药时间等,避免患者因为血压稳定性而自行停药,或者随意的增减药物,要让患者每天或者每周做一次血压检测,一般在服药前或者服药后的L3-4h、睡前进行一次血压检测为最佳治疗配合。告知其自行做自动血压仪监测的方式,做好血压情况记录,定期的做复诊,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种类或者剂量的增减,避免自行随意的更换药物。关于患者随访,通过每季度进行一次电话或者家访、门诊随访来进行随访进行。可以每季度组织一次健康讲座,针对季节性问题或者对患者情况的了解来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告知药物的合理使用、饮食运动和并发症等疾病观察等指导[2-3]。
1.3 评估观察
观察组两组患者护理半年前后的生活质量评估情况差异,其内容包括生理情况、心理情况、社会功能情况、生活独立性、生活积极性等,每项总分为20分,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将生活质量相关评估情况数据经由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来检验,同时以p
2 结果
对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影响评估以及血压护理前后控制情况对比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