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堂学习效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加快教学节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我总结如下:
1.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
古人云:“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不断地给予学生新的刺激,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积极参与,主动体验。以问题为契机,激发学生探究意识,达到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想要解决问题的目的。
3.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单靠老师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不能持续长久,要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持续地继续下去,就要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在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积极动手、动眼、动脑、动耳、调动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
4.鼓励学生,注重赏识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鼓励式的肯定,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会想,敢讲会讲。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和习惯,教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使学生的学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优等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让后进的学生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从不同层面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方法的传授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在课堂中适时指导学生运用方法,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有些教师经常对学生说:“课堂上我们是师生关系,课后可以是朋友关系。”我认为这句话可以反过来说,即“课堂上我们是朋友关系,课后我们是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师生平等,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上,学生才能畅所欲言。通过精彩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后最终赢得学生的一份尊重和信任。
四、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36-01
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永恒话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用激情带动学生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都知道,情绪具有相融性,只有激情才能激发热情,因此,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现情感上的共鸣。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是严谨的,如果教师的言语生动、形象、赋予情趣,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声情并茂、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试问这样的数学课哪个学生不爱听?
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纯净杂念,很快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得体的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大增,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大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用民主营造快乐课堂,提升学习效率。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现代教学的新理念。那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呢?
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其次,加强学生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互相辩论中突然闪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把握时机,大胆放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比如,上习题课,我会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基础题组、深化题组等不同难度的题目组训练,以适应学生技能巩固和知识延伸等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先独立完成相关练习,再与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并对不同意见或方法的不同效果进行比较,总结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动起来,所采用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一人主讲,众人相帮,可以是四人分工合作学习,还可以是各自练习进行比赛。采取多样的方式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用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因此培养学生们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在讲课的过程中都在思考如何巧妙的设计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好奇心,让学生们能够积极的投入到解答探究的过程中,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源于日常生活,我这里要强调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而生活实例是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的最好最新的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把生活材料演变成数学问题,把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例如一些概念可以从生活的情境中引发出来。鲜活的情境,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在教“绝对值”时,我这样引入新课:(1)从我校走200米到车站记作:+200米,那么从车站走到我校要记作___米。(-200米)(2)从我校乘出租车到车站5元,记作:+5元,那么从车站乘出租车到我校需5元,要记作_____。(学生讨论)第一题的正、负号是区分走的方向不同,第二题如果也用正、负号来区分的话,那么+5元表示乘客拿5元给司机,-5元就要表示司机拿5元给乘客,显然这是不符合生活实际,所以第二题的两个“5”就是同学们要学习的新概念“绝对值”。这样,同学们很自然地将生活中的“绝对值”与数学中的“绝对值”挂钩起来。又如在讲直角三角形时,我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我们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能不能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接近敌人阵地就能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要想做到这些,就得认真学习今天所要讲的课――解直角三角形。将生活实例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使许多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东西。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尝试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字头脑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加学习直观性,提升学习效率。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单一的教学手段很容易就会导致学生们出现视觉疲劳,注意力无法集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或者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同时运用多种感官,以强化对所学知识材料的感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九年级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两圆的半径R、r与圆心距d在不同位置情况下的关系,可以在《几何画板》中做成可拖动圆心使圆移动,并在旁边分别显示两圆的半径R、r与圆心距d的动态变化值的课件演示,一方面学生可以动态观察两圆由远到近的位置变化和公共点个数的多少,另一方面学生也能从显示的数值中得出不同位置下R、r与圆心距d的关系。这样通过演示动画,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一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好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们,让他们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让同学们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享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乐。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代海涛等.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个性的创建[J].教育探索,2006
一、参与状态
参与状态是指课堂上学生是不是主动积极参加了探索、思考。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两种不同的参与状态,即“有效参与”和“低效参与或无效参与”。“有效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是主动的、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参与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这种状态是我们所期盼的。“低效参与或无效参与”是指学生没有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学习是低效的或无效的。教学中尤其要关心这些处于“低效参与或无效参与”状态的学生,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的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度。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操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看看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学生按书本要求沿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而有几个同学却提出了质疑:“我的圆柱展开为什么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我的圆柱展开后为什么得到了一个正方形?”学生的不同剪法与书中结论产生了冲突。我及时抓住机会,引出另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哪样的圆柱展开后,侧面是一个正方形?”学生个个思维活跃,积极猜测、实践、探索、发现,一个新的知识难点就这样通过“引疑”提了出来。学生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欢呼雀跃。
再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有一道例题:16-9=?,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求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用破十法,先算16-10,再算6+1;有的拆减数,把9拆成6和3,先算16-6,再算10-3;还有的利用学具小棒,一根一根去数来减,方法多样,人人参与。当学生得到各种不同的算法之后,我安排了学生间的交流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
二、思维状态
思维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是否独立思考,思考的程度怎么样。有了参与的前提,交往的形式,那么学生的思维状态就是有基础的。教学中必须重视两点:第一,学生的思考是否独立。第二,学生的思考是深层次的,还是浅层次的。为此,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敢于提出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与见解,不断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
学生带7个橘子,3个盘子,师要求将7个橘子平均放在3个盘里,一学生从装有7个橘子的口袋里一个一个地分别放在3个盘里,放了两次后,再拿出第7个,放在第一盘里,觉得不妥,放第二、三盘亦觉不妥,干脆放回口袋,少顷,又觉不妥,便拿出来放在桌上。如果我们关注该生的学习状态,从他的动作就可清晰地看到他的思维状态。首先,他在积极地思考,思维在参与;其次,思维过程是有条理、清晰的;最后,在新知识的学习中确定遇到了困难,并将疑惑摆在了桌面上。此时可从放在桌上的一个橘子入手,探讨有关余数的知识了。这样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交流,思维不再停留于表面。
三、交往状态
交往状态是指课堂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情况。《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交往状态。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进行各种交往,保持良好的交往状态。
例如,学习“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学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计算时,产生了问题: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怎么办?能将异分母转化成同分母吗?随着疑问的产生,学生自主合作尝试也就开始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比,解决问题。不仅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融合,同时还获得了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自主发展。
在统计初步知识教学中,我让学生看录像,统计公路上通过的四种车辆数。学生各自统计,由于车速太快,汇报时答案各不相同。如何解决车速太快,难于统计的问题?学生纷纷发言:“可以四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每人统计一种车!”不等教师说话,学生们便自找伙伴,分工合作,很快解决了问题。
四、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指从事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积极的情绪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它会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它会降低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用知、情、新、趣、爱等方法引发和调节学生的积极情绪,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听不同老师上课,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感受迥然不同。有的老师上课像是在唱催眠曲,使人恹恹欲睡;有的老师的课环环相扣,悬念叠生,引人入胜,使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受。两种课产生的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可见,课堂教学中能否控制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语言必须做到风趣、幽默,是指教学语言的表达应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射线》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现象中有哪些是射线?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的头发也是射线。”我风趣地说:“假如你的头发一直不剪,而且还要笔直笔直地朝一个方向生长,那就是射线。”同学们听了哗然而笑,在一片轻松的笑声中理解了射线的意义。
比如,在教学《直线和线段》时,针对要求学生理解直线是无限长的这个难点,我在设计时除了应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外,还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这条直线可调皮了,它的两边延长至屏幕边,还不停下来呢,左边穿过黑板,穿过教室的门,穿过围墙,穿过熙春公园,穿过……右边也穿过黑板,穿过窗户,穿过……”随着悠扬的音乐,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使得理解直线是无限长的这一难点迎刃而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