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课堂安全范文

小学课堂安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课堂安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课堂安全

第1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主要是要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世界达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三年级上第三单元实验计划中安排的是认识“水”,第一节课的内容就是“找水”,我在设计这节认识水这一课时也安排了找水,认识水的特性这一环节。

《观察水》教学设计片段:

一:找水

1:教师谈话: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杯白开水,可是一时大意把装有白开水的杯子和装着糖水、白醋、牛奶的三个杯子混起来了,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你们有什么办法帮老师把那杯白开水找出来。

生:……….

2: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同学们所说的“尝”,是不是我们所有的物体都能尝一尝呢?

生:不行

师:这四杯液体一上来我们就可以尝吗?

师:对于我们不知道的物体我们不能轻易的去尝,这样是非常危险的,说不准你尝的就是有毒的物体。

教师提问:哪个同学们能上来演示一下怎样闻呢?

生:生演示闻的方法。

师:教师示范正确的闻的方法并友情提醒大家对于不知道的物体我们也不能轻易的去闻。

……

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出现了从四种液体中找水的过程,还出现了尝的过程,像这样的实验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但这时教师不仅仅要考虑的是教学的环节,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要考虑实验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找水”这一个环节中首先涉及到了教师应该选用怎样的容器来装这几种液体,是工业用的烧杯还是应该选用生活中用的杯子?我们先来看看工业用的烧杯,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器皿,通常由玻璃、塑料、或者耐热玻璃制成。烧杯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还标有刻度,可以粗略的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烧杯经常用来配置溶液和作为较大量的试剂的反应容器。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用这样的容器来装这四种液体并会伴随品尝这样的过程存在,即使我们在事先已清洗干净,但是对于学生的安全来说这样也是极不负责的。食品的安全不仅仅是食品本身,在存储的用具上也是要严格要求的。

其次我们来看这四种液体,水,牛奶,白醋,糖水,在配置这四种液体时也要求我们注重食品的安全,这里的水必须是凉的白开水,而不是生的自来水。“牛奶”必须是在保质期内的袋装或者盒装或者冲泡的牛奶,而不能使用过期变质的牛奶,在冲泡的时候也必须是用煮过的水冲泡。糖水也是如此,醋的选择上也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

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问题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问题的升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落实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措施责无旁贷。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一、体育器材的年久失修

学校体育器材建设是一项大笔的投资,既然有心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条件,就要负责的做到最好。单杠、双杠、篮球架等铁制器械由于长年在操场上接受风吹日晒雨淋,可能在学生使用时发生意外断裂导致事故发生。

二、小朋友之间的恶作剧,打笑嬉闹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本身喜好多动互相打闹从中获取乐趣,但他们没有一定度的把握,下手或轻或重,闹着玩也可能因为动手变成真正的矛盾,产生来不及后悔的后果。

三、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存在问题

目前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没有接触过大强度的体育活动,稍微过量的体育活动就会产生不良的反应,比如跑步导致的呕吐,还有眩晕等不适症状。自身又不具备一定的急救常识,因此也会产生安全问题。

保障学生在学校可以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是学校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学生的安全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安全教育。实施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刻不容缓。

(1)校方和教师应当及时定时对学校的体育器械进行检修,确保正常使用,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乃至不存在任何安全问题最好。

(2)体育的同时加强德育。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是避免安全问题的方法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拥有强健体魄,更应加强德育,告诉学生注意自我保护的小技巧,譬如身体无法掌握平衡时可以向倾倒方向跨步,跑步前倾时一定用手撑地保护脸部等等。还要教育学生不可用生命打闹开玩笑,要互相尊重和谐相处。

(3)适当地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改善自身体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针对现在独生子女体质较差的现实情况,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活动,既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动量,又要照顾到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譬如课前开展的准备活动,慢跑热身运动等都是预防安全问题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问题,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都应用客观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共同努力使之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为孩子的发展创设积极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教学;措施;必要性

1小学体育课堂现存的安全问题

1.1体育器材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体育教育的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体育器材,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上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可是一些学校只重视前期的提供,而忽视了后期对体育器材的检查和维修。一些体育器材因长期暴露在室外,经过阳光的暴晒、大雨的冲刷、风雪的洗礼,出现掉漆、断裂、松动的现象。导致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对与体育器材老化等可以人为控制的安全隐患,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施以足够的重视,要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且解决问题,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安全。

1.2学生自身的问题:在小学阶段,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本身造成的。小学生还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各项机能还没发育完善,又因为大多被家人照顾,没有进行过大量的体育活动,导致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进行稍微过量的体育运动容易出现呕吐、头晕的状况。在课堂中,由于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喜欢打闹,有时候闹起矛盾,打架不知道轻重,不计后果,容易导致受伤,出现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体育教师要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述安全常识。

1.3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组织不当:小学体育教师经历的安全事故较少,有时候上课会出现考虑不周的情况。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没有充分了解,对学校的体育设备也没有进行检查,组织学生活动的地点可能不当,这些都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2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的措施

2.1教师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教师承担着学生的安全责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在解决各项问题时,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进行有效的防范,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在课堂上,要适量教给学生一些安全知识,在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醒和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2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实施不同的策略: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有的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病史,不易暴晒,不易激烈运动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给他们合理安排运动量,做到所谓的“因材施教”,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既能有效避免学生病症的复发,增强体质,又能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上也能过得充足、有意义。

2.3做好准备活动:上体育课,教师要要求学生尽量穿上运动衣和运动鞋,没有运动服的学生,就穿宽松的便于活动的比较宽松的衣服和裤子,穿布鞋不要穿凉鞋、塑料底的鞋子或皮鞋,禁止学生带尖锐的物品上课,女生尽量不要带发卡、手链等首饰,不要留长指甲以防在运动的过程中断裂,戴眼镜的学生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热身运动。因为如果没有进行热身运动就立即进行紧张的运动,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抽筋等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身体的各部位进行预热,并对某些需要强度运动的部位重点放松。当然,在进行预热活动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天气、季节等各方面的因素适量安排准备活动,不易过量也不易过轻,过量对接下来的体育主要教学内容不利,过轻就不能显出之前的准备活动的效果了。

2.4对体育器材定期检查维修:学校不仅要提供体育器材,而且要注重对体育器材的检查维修。对体育器材要充分了解,加大对体育设备资金的投入,安排一些体育教师对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在体育器材达到一定年数时要拆旧换新,更换体育器材,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体育设施的安全水平,使学生用的更放心,更安全。

2.5教学生一些必要的保护技巧:课堂中,教师在教主要课程内容之外,可以教学生一些在紧急情况下必要的保护技巧。这时,老师不要只用口头几句话概括了事,要进行情景模拟,使学生真正明白。老师可以找一个学生进行示范,并进行指导,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些保护自我的技巧。比如:在摔倒时尽量身体向前倾斜,双手着地,避免后脑着地;无法掌握平衡时要向倾倒的方向跨步;面对坏人时,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攻击的主要部位等等。使学生在一些危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应对,理性面对,不慌乱。

3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的必要性

安全是重中之重,是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都关心的话题。只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小学体育课堂才能更好的开展,促进学生锻炼,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保证在校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和老师的共同责任,有利于促进学生家长、学校、老师良好关系的建立。

4结束语

安全教学是小学体育课堂的重点,保证学生安全是学校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和重要任务。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重要的是老师做好自身的准备和引导工作,避免出现安全问题,保证在校学生的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安杰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建.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做好安全防护[J].科学中国人,2015,17:261.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安全 措施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10-01 

当前的小学体育课程通常都是在室外进行,在教学中稍有一点疏忽,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当前,小学体育为了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降低教材的难度,取消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大的体育项目。所以,学校内部的单杠和跳山羊等体育器械都成了摆设,既造成了体育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贯彻。 

一、加强小课学体育训练中堂安全防护的措施 

1.提升教师对安全风险的判断意识 

为了防止学生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教师应该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当前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将教学过程中的财产问题和生命问题当成是最主要的安全问题,而对于体育训练和体育设备中隐藏的安全隐患认识的程度不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由于没有经历太多的安全事故,导致防范意识较差。所以应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做好充分的了解,对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产生的情况做好预防工作。所以提升教师对安全风险的判断意识,是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途径。 

2.树立正确的安全思想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的任务就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并且要对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训练,按照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安全性的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教师在树立安全的教学意识时,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对教学的气氛进行有效的调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控制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由于学生情绪不好,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产生。 

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该结合当前学生发展的现状和课程的安排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学校应该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对学生的全面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针对性的教育,以便做好合理的课程安排。其次,在学校开学时,应该对学生在假期中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是否有伤病的情况,并把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详细的记录,为学校医务处提供良好的存档,确保在发生突发安全事故时,能够有据可循,及时的进行处理。 

4.对体育设施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校必须要配备相关的体育器材,增加体育设施的数量,丰富体育器材的品种,并且要对体育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因此,学校应该对体育设施进行充分的掌握,结合学校相关设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管理的措施,并且进行有效的落实。在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对老化和损坏的器材进行维修,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及时的更换,提升体育器材的质量。同时,还要对负责体育器材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重视的程度,强化安全管理的水平,具有对安全隐患判断的意识,以便提高整体的体育器材安全水平。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行安全防护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当中,体育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体育课程中由于疏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产生,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体育课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重视由于活动不当将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在体育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还应该保障其它同学的安全性,体育课程中的安全性提升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教师要把体育的安全教学落实到实处,结合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学生自身的身体情况,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对体育课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做好预防工作,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是很有必要的,能够保障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环境;安全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27-03[作者简介]温丽萍(1978―),女,本科,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师,中学一级。

提到“安全”,人们可能更多地想到人身安全。“安全”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基本语词,在各种现代汉语辞书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即“没有危险;不受威胁;没有损失”。可见,安全也同时涵盖了心理层面的一种无威胁的感受,一种无危险的状态。

学校是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获取知识的引领者。因此,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和有归属感的安全情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情绪是高涨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学习效果也是高效的。

一、我国课堂安全学习环境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在小学阶段和中学的低年级段,学生们都习惯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学生们也很喜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到了高年级,学生很少主动回应老师的提问,甚至对于容易回答的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回答,或者回答问题的音量小。结果就是课堂上教师不得不陷入自问自答或不停追问的僵局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更注重来自他人的评价,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害怕自己的回答错误或者不完美而引起他人的嘲笑,造成学生公开回答问题时出现紧张、害怕、焦虑等情绪反应。

(二)师生关系的原因

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曾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伤害过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进而造成师生之间出现隔阂和不信任,引起师生关系紧张,也会造成学生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难以融入该教师的课堂。

(三)课程内容的问题

学习内容较难、较枯燥,或者学习内容本身不能吸引学生等原因也容易让学生出现抵触情绪。

(四)教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教师代劳的部分太多,也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依赖性强、主动性弱,课堂上惯于被动接受。

然而,我们在列治文市中小学课堂进行考察时,发现课堂里面都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这个明显的不同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如果我们对上述四方面的原因进行深度的挖掘,实际上不难发现高年级课堂中出现的“沉默、参与度不高”归根结底是在课堂、学校这个学习环境中没有营造出一种安全的、无压力的学习文化氛围。下面,笔者结合在加拿大B.C.省列治文市中小学参观考察的体会,谈谈如何营造安全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倾听、发言、合作等学习行为的积极性。

二、安全教学环境的营造策略

(一)营造舒适宜学的课室文化氛围

走进列治文市的中小学教室,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以生为本。在小学的教室中,每一面墙、每一扇窗、每一个橱窗都以集体的形式集中展示学生的作品。Daphny老师告诉我们:这种集体展示的行为是受家庭环境氛围的启发,因为在大量的全班性展示过程中,能不断地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点:“我们是一体的,我们是一家人,教室就是我们的家,同学和老师都是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所以,家是安全的,家是放松的,家是没有压力的。学生在这样放松的环境中,都愿意通过积极的参与、主动的发言融入到课堂环境中。

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我们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课室中的某一个角落总摆放着一些糖果和饼干(坚果除外),学生和老师在课间可以随意取用。低年级课室的前面部分区域会铺一块大地毯,这块地毯的用途很丰富,老师可以和学生坐在地毯上学习、做手工、画画,学生学习累了也可以在上面躺一下,甚至打个滚儿。置身于这样人性化、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室环境中,学生和老师的心情也是放松的,其创造力也会得到激发。

(二)打造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加拿大的课堂教学原则中有一项重要的原则:不同的学生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如果长时间地用同一种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必定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加拿大的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注重开放式的思维、开放式的提问、开放式的作业。对此,Bruce总监的分析鞭辟入里:最糟糕和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问是:“美国的首都在哪儿?”“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哪一年?”……因为这种课堂提问方式是封闭式,答案往往是唯一的。这种问题最不需要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而学生的回答往往也是迎合标准答案、迎合教师的期望值。因此,但当学生面临此类问题时,往往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时刻戴着思维的镣铐,缺乏进一步思考的内驱力和安全保障。此外,加拿大的开放式课堂还体现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开放等几个方面。

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感到安全,能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地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实现认识或情感上的碰撞与融合。

(三)缔造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积极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关键,是学生安全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相信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师生共同的利益,那么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会更加活跃和充满期待。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甚至比学识渊博更重要。因此,加拿大的学校非常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下面是笔者在列治文市中小学课堂内外发现的一些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小技巧。

1.小学全科教师每天在课室门口欢迎学生,中学走班制教师也会在自己的教室门口迎接学生;

2.开学时调查每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掌握学生的业余爱好,并注重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课间休息时教师与学生在走廊交谈,中午和学生共进午餐;

4.善于用幽默的语言和有感染力的表情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看法;

5.注重倾听的技巧,和学生交谈时强调“eye to eye”,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

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四)倡导相互尊重的生生关系

列治文市主要的课堂学习形式为小组合作学习(Group Work)。在笔者看来,小组合作学习本不是什么特别新颖的学习形式。但走进课堂后,笔者才发现加拿大的老师在操作上非常注重三点:1.创设小组文化。不同的小组有自己独特的核心思想,有代表自己小组的标志或颜色,这些都是引领小组团队文化的精神象征,当学生感受到自己和小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才能真正融入小组,进而融入班级。2.教师只提供有限的帮助。加拿大的课堂很少看到老师作为一个示范者教学生应该怎么做,反而是作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加入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当我问起这个做法的意图时,一位正在上课的女教师对我说:“我的参与本身对他们就是一种示范,学生会从我的身上看到如何用准确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合作。” 3.同学间的交流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respect),学生从安静地倾听他人发言、有礼貌地发言、鼓励性地表扬他人、表达赞成和不赞成意见时的措辞等方面学习尊重他人的做法。

倡导相互尊重的生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生在尊重的氛围中得到了来自学习伙伴的安全感,得到了被包容和被接受的满足感。这既提高了自身素质,也减轻了心理负担。

三、结语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告诉我们,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上一种正常的、自然的心理需求。只有教师带着富有创意的设想和对学生恰如其分的期望,学生带着努力创新的愿望,才能共同营造安全的、无负担的课堂,才能共同步入海阔天空的教学天地!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活动主题:小手牵大手,网络安全为大家

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提升网络安全问题甄别能力。

二、活动时间:9月17日下午

三、活动内容:以“净化网络环境,安全使用网络”为目标,普及基本的网络知识,使广大师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四、活动形式:学校党员志愿者和“小纽扣”课堂的学生走进永胜社区开展“网络安全”培训,由检察院的专业人员进行讲解。

五、活动安排:每一名党员志愿者带领两名“小纽扣”学生前往永胜社区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培训。疫情防控期间确保每隔一米的座位。要求师生佩戴好口罩,每位党员教师要保证学生来回路上的交通安全

第7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导学案导学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029-05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关注的焦点。在积极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过程中,我校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一、探索“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与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学校要立足、要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是必然选择。首先,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根基所在。课堂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细胞,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课改中,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新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新考试机制的建立与应用,都未能完全改变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说课改还未真正触及教学效率低、教学效益差的内核。因此,学校搞改革就是要抓住关键,做足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这篇大文章。其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定,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让教师从台前走到幕后,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充分展示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智慧、自信与快乐中健康和谐成长,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第三,课堂教学改革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教学改革倡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弱化了。教学成功的关键不只在学生,更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全体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求教学相长。

二、什么是“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是学生通过目标引领、导学案导学、教师指导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各项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导学案”是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路线图”与“方向盘”。导学案编制以吃透教材为基础,同时“二次创作与开发”要有提升、学法指导蕴含其中。“导学案导学”是指在分析学生认知结构与认知特点的前提下,结合课程内容的知识类型与呈现方式,综合分析影响学习效益的三个主要因素,即学习目标,学习形式,学习策略,最终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案――导学案,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导”为主线,以学生“学”为核心开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如何开展“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一)理念更新阶段

1.组建课改领导小组,学习先进理念,充当课改先锋

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教研组组长及教学教研骨干为成员的课改探索小组。历时一年,先后到南京金陵中学、洋思中学、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沈阳二十中学等课改名校考察学习。同时,小组深入开展理论学习,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小组成员阅读大量教育理论和课改专著,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并制定编写了《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办学思想》用来统领指导学校的课改工作。

2.开展多层多样活动,革新教师理念,形成改革合力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力军是广大的一线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促其认同改革,是改革能否持续深入推进的基础。首先校长在全校教工大会上宣布实施“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决定,并引导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了《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办学思想》。其次,教学副校长开展了系列校园“百家讲坛”,图文并茂系统地讲解了校课改小组一年来的学习成果及切身体会。第三,学校为每位教师购置了相关课改书籍,由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制定读书推进周计划、月计划,并定期组织有校领导参加的读书交流活动,分享学习体会。通过系统学习,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和革新,在学习中广大教师也逐渐认识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阶段性地动员、学习后,广大教师认识到学校决定的正确性,从而形成了从上而下的课改合力。

(二)实践推进阶段

1.构建“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初期,为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指导,学校课改小组构建了“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如图1),导学案编写流程(如图2)及导学案编写模版(如图3)。同时,为能有效落实课改推进计划,学校先后制定了《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原则》、《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集智备课督导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科学、有效、规范地逐步推进。

2.实践“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l)家校互动,凝聚教育合力

学生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阻力之一。为了消除学生家长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产生的疑虑与担心。学校构建了形式多样的家校沟通方式:如每学年新生入学时,举行家长说明会,通过专题讲解,发放课改资料等方式,将学校的办学思想、课改方式、推进计划汇报给家长;同时,针对部分家长开展“仿真演练”,请学校骨干教师采用课改前后两种不同模式给家长授课、进行小组培训,让家长身临其境,增强家长的切身体会;除此之外,学校创办了家长报,定期向家长介绍学校的课改进展,设立“校长接待日”,让家长直面校长,表达看法;对家长全年全天候开放课堂,家长可随时走进教室听课、评课、议课。通过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不仅取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而且将家长转变为学校课改的参与者,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真正实现了家校互动、凝聚合力办教育的愿景。

(2)学生培训,激发教育主力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体,已经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在高中伊始,让学生接受并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是不现实的。为此,学校制定了以培促改的基本方针,实施1:1:1:1专题培训计划,即第一周组建学习小组,培训组长,开展小组文化建设,制定组名、口号、组徽、组训等强化小组凝聚力,将小组打造成课堂学习的基本单位,为后续改革奠定基础;第二周开展自主学习专题培训,课上教师领着学生自主学习,在强调自主学习重要性的同时总结自主学习的方法;第三周开展合作学习专题培训,课上教师选取少数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训学生的合作意识,总结合作学习的方法;第四周开展展示技能专题培训,教师选取适当问题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在展示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诸如站位、站姿、用语、用笔等方面的培训,让学生掌握课堂展示的方法和技能。在专项培训中,学生既适应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掌握了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为后续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3)教师实践,迸发教育活力

为了给广大教师树榜样,促进广大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开展了教学校长上展示课,教学骨干上研讨课,广大教师上过关课的活动。在领导展示、骨干引领下,学校教师迅速掌握了“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为了抓好、抓实课堂改革实效,学校领导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议课的同时,又开展了学科内、学科间的教学大比武,在热烈的活动氛围中,教师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活力。

3.成果巩固阶段

(l)建立健全教师成长评价机制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实施高效课堂,巩固课改成果的关键。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促进教师成长的领导小组,通过目标引领、搭建平台、提高待遇与激励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定期举行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外出学习、百家讲坛、读书交流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平台。

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个体+团队”的评价机制――打造“优秀个体,卓越团队”,重视教师团队、集体意识的培养。建立多元化的教师个人工作激励评价机制,将教师个人的业绩与所在团队业绩捆绑考核。每学年学校进行“A、B级教师”、“课改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最佳备课组”等评选,实现了让教师“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成才”。

(2)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评价机制,是巩固课改成果的基础。构建完善学习小组运行机制――建立小组创建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个人、小组、班级愿景,用看得见的目标激励学生。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创造有约束力和凝聚力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剪贴名人名言、设计班级板报、墙报等方式,创设各具特色的班级显性文化建设,让学生的身心受到熏陶和感染。制定班级班徽、班歌、班旗等,增强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与生生关系,打造家庭亲情式隐性文化,营造浓浓的“家”的氛围。

在此基础上,创建“互助+竞争”的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评比中以小组为优先单位,小组成员各方面的表现均代表小组,从“课前准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活动开展、遵规守纪、卫生状况”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各班实行形式多样的小组进阶评价机制并定期评选出优秀个人、优秀组长和优秀小组;年级定期评出星级班级;学校定期进阶评选出红旗班级进行表彰与奖励。

(3)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宣传机制

在课改中,“宿舍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校园文化”、“雕塑文化”、“景观文化”已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更是成了学生生命历程中重要的阵地。学校大力支持学生社团,自主设计、自主创作,在素质教育目标的引领下,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美术节、读书交流、大课间活动、校园广播等等丰富了学生自治自理活动内容,拓展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塑造了学生高尚的灵魂,培养了学生高雅的气质和健康的体魄,更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四、“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

“导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学校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成效可以通过“五大转变”得以体现。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解放了学生,让学习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事。全体学生自信、热情地去完成学习活动。以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表述、风趣的语言,赢得小组团队的认可和支持。尤其是待优生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争着参与课堂活动,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

学生品德行为的转变――有目标,有动力,热爱生活;勤奋好学,乐于探究,敢于创新,思维活跃;做事认真谨慎,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明显增强;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这些品德行为的变化得益于课堂教学改革。

师生关系的转变――课上,教师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更多地关注“待优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大胆表述;课下,教师真心关爱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无私的师爱换来亲密的师生关系。

教师职业行为的转变――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依靠团队力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增强了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导学案的编写中,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商讨课型,互相听课,共同反思。年级成员结合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思维碰撞,研讨挖掘,一份份导学案千锤百炼,成为一件件精品。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教师们真正感受到了教学研究的乐趣,职业幸福感大大提升。

第8篇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62-02

高校的课堂教学已远离中学阶段“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套路,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大学教学的着眼点更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和职业能力。既然这样,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思考,把学习的自、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人本教育思想。基于学生主体的思考,本文就《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教学,从课堂导学的层面作一点思考与探究。课堂导学更多在高中及以下的教学体系中得以应用[1,2],但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接受通识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也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坚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现实的重要性、迫切性及将会产生的深远意义等层面,积极推行由“知”到“行”的课堂导学理念

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大学生学龄特点及刚走出青春期的个性与共性的表现,特别是当下普通教育应试味浓重,校园生活与社会现实生活差距巨大,家庭差异悬殊,很多学生养成了被动机械的学习习惯,严重缺乏主动学习自主思考意识,学习活动主体意识薄弱,这就告诉我们要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食品营养与安全》是本校面向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推出的一门品牌通识课程,推行学生主体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及自主发展等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时下流行的各种教学理论: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启发式教学理论以及个性化学习思潮,都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基础上的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在“学生主体”上的课堂导学,就是以学生为本,以达成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自我探究与合作互助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食品营养与安全基础知识与相关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主生成并建构,从而有效获取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提高食品营养与安全与卫生意识及相关能力,这就是“学生主体的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的基本认识与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试行开展“做中教”——行动、活动、劳动中展开教学,最大化发挥学生多元求知潜能,营造良好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学习氛围,以争取更优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有了这样的认识,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就会将“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方法主动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尝试、实践、摸索,期间不自觉地就会把相关教学理论的研究与指导应用和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有机地融合,开始并积极推动着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等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符合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特色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有“学生主体”的意识和理念,课堂就会有基于学生主体的课堂导学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

二、践行学生主体教学,坚持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标准,从导学设计、导学实施及建设导学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努力推动由“行”到“知”——“做中学”的课堂导学过程

有了正确的理念作指导,还需要实践反复检验其“正确”性,何况理论的指导绝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必须依据实际“学情”实事求是开展实施,遇到“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有效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我们思考研究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如何在实验实践中落实“学生主体”问题的探讨,这是“基于学生主体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教学导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重点放在整体思路与设想上,有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有了课堂教学导学的整体设想与思路,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结合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寻求更加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流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思维活动规律,确实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认知学习规律。但是,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还应继续追问:“‘疑’从何而来?”这答案似乎很明确,“从生活中来。”然而,现实中大学生比较单一的生活,似乎没有多少东西能激发他们生“疑”。为此,我探讨的重点就是在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上,通过学习行动,通过导学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食品安全与卫生课学习中的一些困难与问题以“疑问”的方式“晒”出来,借助导学“行”动,获得真“知”。所以,在《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他们虽然社会经验缺乏,但在他们脑中关于近年来“食品营养与安全事故”的了解依然是很丰富的,因为生活和成长经历并没有亏待过他们,他们各自不同的家庭与社会生活环境,储备了诸多相关的知识;而学习就是把新知识与原有旧知识相互结合的过程,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背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们的能力,我们对大学生在未上大学之前已有的食品营养及安全的知识与技能及其学习能力应给予充分的信任,课堂上让学生变成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由学生自主阅读体验,组织调查研讨,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等,让学生在食品营养与安全学习中“动”起来,“做”起来,在“做”的实际行动过程中发现、生成真实的“疑问”,给学生提供“疑”的可能和现实基础,给学生搭建质疑的激励“平台”和诱导“桥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善于发现“疑问”——“怎么才能记住记牢食品营养相关知识?怎样树立食品安全与卫生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确实遇到发现“问题”、“难题”,这样就形成围绕“做中学”为主旋律的螺旋式的一个个食品安全与卫生学习圈:从事动手动脑“做”的学习活动(起点)—“做”(活动)中发现疑问—对所发现的疑问积极思考—深入学习探究活动(终点,又回到起点),再发现或生成新的疑问,再进入思考,再学习探究……于是,学习—疑问—思考—学习,周而复始。同时,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检验、补充完善“学生主体的高校课堂教学导学”的教学理念。由这样的想法和思路引发开来,自然就会产生“学生主体”的以“做中学”为学习活动主旋律的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设计(导学方案)、导学过程和导学评价激励机制等,就会在课堂导入、情境营造、问题设置、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语言、随堂作业及课后作业等课堂组织的每一个环节逐一落实“学生主体”和“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探讨形成诸如具有教师个人特色的“自主阅读体验—互助释疑探究—互动研讨生成—互动展示分享—自主作业巩固—课外拓展延伸”等作为基本流程的基于学生主体的高校食品安全与卫生课堂导学模式。这个导学实践过程,就是落实由“行”到“知”的认知学习过程,通过学习实践行动,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在行动中思考探究解决问题,在行动中学到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获得相关技能。恰好验证了这个“基于学生主体的高校食品安全与卫生课堂导学”可行性和研究价值。当然,“基于学生主体的高校《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研究”的意义不仅如此,通过导学激发学生学习食品营养与安全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互助学习的能力,学会解决本课程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运用相关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课、通识课学习习惯与品质,同时教学中体现教师民主教学与生本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人本思想的形成具有积极推动意义,导学过程对教师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的高要求,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相信“基于学生主体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导学”,能让每位同学身心愉悦地主动学习思考,在自主体验、合作交流、互助探究中学好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掌握相关知识运用能力及实践技能,发现自身特长,助推综合素质提升,并让每一位学生的自我价值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体现。

参考文献:

[1]杨云生.小班化背景下的“读议展点练”课堂导学模型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2,(6):83-84.

第9篇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认真落实杨校长“新学期工作部署”关于“积极推进6654320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

“6654320”教学模式是指“六原六环”“五讲四不讲”“三性”原则和“20”分钟。

“六原” ①直观性原则②自觉性原则③量力性原则④系统性原则⑤巩固性原则⑥体验性原则;“六环” 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旧课③自主探究④讲授新课⑤巩固知识⑥布置作业;“五讲”①重点讲②书面讲③答案讲④个别讲⑤坐诊讲;“四不讲”①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坚决不讲②闲话废话坚决不讲③多数学生弄懂了的坚决不讲④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自己解决的坚决不讲;“三性”①自编导学案,加强针对性②精讲多练,加强有效性③以考代练,加强体验性;“20”重视学生体验过程,坚决杜绝满堂讲、满堂灌,坚持讲练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每节课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学评教思想,以“积极推进6654320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高效课堂的目标与任务

1、以课堂为中心,形成“6654320”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2、着力磨练并推出一批高效的课堂教学典型。

3、组建并向上逐级申报“6654320”教学模式课题研究。

4、实现我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三、实施高效课堂的措施及要求

1、2月份拟订“积极推进6654320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杨校长进行专题讲座,并通过年级、学科在广大教师中宣传造势。

2、3月份开始进行岗位练兵活动,每位教师精心准备一节示范课,通过科长、组长前期磨课,教研活动时间讲课(同步录象并上传外网),然后推荐一人在全校范围内上典型示范课(每月安排一节)。

6654320教学模式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实现四个转变--变教师全堂灌为启迪思维、变学生被动应付为主动探究、变个体独舞为团队建构、变单纯知识学习为三维并重;摒弃四种无效的做法--无效的内容、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无效的训练。w w w . f w s i r . c o m 力求通过“6654320教学模式”教学研讨活动使老师的课堂教学达到“教得灵活、学得轻松、当堂训练、当堂落实”的目的。

3、构建科学的课堂评价系统。学校将以课堂巡查、推门听课等形式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和评价。各备课组根据“**一中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见备课本第二页)进行课前研究、听课、课后评课。评价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的方法是以教师自我诊断与教师互评互助为主的高效课堂发展性评价。

4、建立高效的教学反思机制。要求每个教师授课结束后写教学反思报告,重点记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以利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把写教学反思、记录反思问题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学期末各任课教师写出个人学期教学反思,各备课组初步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6654320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书面材料,以上教师个人反思和备课组总结教导处将印刷成册,全校交流。

5、强化高效课堂的保障措施。

(1)坚持抓好每月三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从有效集体备课入手,提高备课组整体备课水平。集体备课要认真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备课组要把握集体备课的重心,重点要放到教法学法探讨和学生活动设计上来,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讨论上。--范-文*先-生-网--二是既要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要发挥特长,形成个性。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备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坚持抓好每月一次的集体听课评课活动和每月的教师常规听课活动。干部、学科科长、备课组长应带头完成听课任务(每人每月4节);各备课组要组织并落实组内教师相互听课(40岁以上每人每月不少于2节,40岁以下每人每月不少于4节),听课时要详细记录,课后相互交流,认真评课。听课记录中要注明时间、授课人、学科、节次、课题及所听班级等。

(3)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备、教、批、辅、考的教学常规月查制度,严格执行教务处人员每天三次课堂抽查制度并做好具体记载。

(4)坚持评教评学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听评课、月考、月查等形式了解掌握教情、学情,并通过年级教师会来通报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交流、整改。

6、以课题研究带动高效课堂的创建。确立“6654320教学模式” 的研究课题,由教科室向上级主管部门逐级进行课题申报,研究探讨优化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我校将以6654320高效课堂为指向进行反复实践与探究。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各级教育机构中的课程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等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尤以小学体育教学较为明显。但当前形势下,我国许多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伤害事故发生率较高,严重者甚至可以威胁到学生人身安全。故现阶段,学校与任课教师需认真分析和研究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重视并加强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的安全教育,以增强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本文笔者以苏教版小学体育为例,主要探讨了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现论述如下。

一、体育活动锻炼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讲,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堂体育活动锻炼之前,均会先带领其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如慢跑等热身运动,具有加快身体血液循环速度的作用,避免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受伤。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自身认识不到课前活动的重要性,往往不愿意参与课前准备活动,或有些学生在做课前准备时多敷衍了事,并没有认真训练,导致其在参与课堂教学中一些动作比较剧烈的活动锻炼时,易发生拉伤、血液供应不足或休克等意外伤害事故。

对于以上这种情况,当前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师在实践课堂教学中需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堂中伤害事故的危害性,增强其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普及体育锻炼安全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健全、完善的体育安全知识体系,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习与运动态度,使其能够认真对待体育课程教学活动,降低自身受伤害的概率。其次,教师可在体育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以往的体育课程伤害事故案例,通过直观、生动的图片或视频展示,增强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安全意识,以便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与相关体育项目的课堂训练。

二、体育教学经费投资

从本质上来讲,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安全、有效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内各项体育设施是否健全和完善。但现阶段,我国许多小学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资不足,再加上国家政策资金扶持不到位以及社会基金缺乏,导致多数中小学校中的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且许多陈旧或被毁坏的设施未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实践体育教学中易引发各种伤害事故。

面对“校内经费投资不足”的体育教学问题,笔者建议学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安全问题,需先解决体育设施问题,以保证学生在参与体育实践教学中的个人人身安全。首先,学校需重视并加大对校内体育设施的投资与建设力度,将其作为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纳入学校经费投资列表中,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宣传,增加社会慈善基金收入并将其全部应用于体育设施建设与维护工作中。其次,对于校内一些陈旧或已经被毁坏的体育设施,学校需及时对其进行更换或维修,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进行,保证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最后,学校也可联合一些政府或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共同协作,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三、学校与课堂管理制度

科学、可行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对课堂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小学学校的校内管理工作中,并没有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且多数学校领导与管理部门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也不够重视,导致体育教学投资不足,体育设施单一简陋,课堂教学保护措施缺乏,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易引发多种伤害事故,严重威胁学生的身体健康与人身安全。

对于此种校内管理制度缺乏、课堂教学管理不足的问题,学校需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教学改进,具体表现在:(1)学校需依据校内客观条件与体育课程实际教学情况,制订并完善科学、可行的学校管理制度,明确体育教学中的各项教学程序与具体的管理工作,做到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2)体育教师需从课堂管理出发,增强自身对于课堂实践教学的掌控力,保证班级中每位学生均处于教师管理范围内。做好体育课堂训练的安全防护措施,教师可在课堂开始前先向学生进行演示,如“跳高”“跳远”时的提前热身、投掷活动前需检查投掷物是否安全并保证投掷区没人,通过安全教育与课堂演示,增强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伤害事故发生较多,对教学效果与学生人身安全等均具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笔者建议任课教师在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需重视体育活动锻炼前的准备工作,并加强对班级学生的课堂管理,推动体育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学校需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资,并及时检查、维修和更换体育设施,以保证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安全性,降低伤害事故发生率,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11篇

摘 要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具体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常见因素,即: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课堂活动的组织情况以及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三点,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即: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等三点,希望能够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体育 新课程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已经成为了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才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也成为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常见因素

(一)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堂常规,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通常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程序性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具有同样的意义和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任何教师却忽略了培育良好的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例如:部分体育任课教师自我要求不高,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过于随意,不能以身作则,普遍存在接听手机、收发短信、聊天或者是随意离开上课地点等问题;再如:由于受学校师资队伍情况的影响,部分任课教师课时量安排过多,但是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光是教学任务就已经疲于应对了,常常就因此放低了对常规习惯的要求,并没有意识到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以至于影响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1.教学内容的安排

随着近些年新课程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等问题已经逐渐得到了众多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小学体育任课教师的关注。实际上,在一节小学体育教学课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力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规律,会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说,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其应有的关注。

2.教学方法的应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直接兴趣仍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且普遍存在活泼好动、兴趣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征。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更喜欢丰富、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尤其是以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等形式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对于单调、重复或者是活动内容过于单一的体育学习内容则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如果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选择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往往就会使得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过于无趣和单调,并因此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再加上新课程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的宗旨和最为核心的理念,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就是这一理念和宗旨的重要体现之一,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新课程中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放在首要地位的要求,也就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

新课程的实施,强调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而课后反思,不但能够更好的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还能够促进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确保教学相长的实现。所以说,能否及时、科学的进行课后反思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只有及时、科学的对课堂教学中的自己的授课情况、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教学的成效等进行反思,才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形成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

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明确了体育课堂常规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和构建良好课堂教学常规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常规的培育和建设问题也逐渐得到了众多体育教育人士的重视与关注,我国部分省市的教育局甚至已经开始着手探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和落实问题,例如:广东省广州市区教育局就对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常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课堂常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工作。而在具体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时,则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1.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

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保障,也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没有“安全”作保障和前提,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无从谈起。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玩耍,且相对来说,自律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差,如果不关注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极易出现各种不符合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危险行为,并引发安全事故。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时,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明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是被禁止的,并让学生明白一旦做出类似的行为将会导致怎么的后果,让学生明白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遵守课堂常规相关要求的必要性。

2.相关要求的明确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

要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让建设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就必须要明确小学体育课堂建设的相关要求和内容,这是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课前常规。例如:在着装上要宽松舒适,不能带有坚硬物品;要听清楚集队要求和集队地点,听从体委的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集队;做好见习生的安排工作等等;二是,课中常规。例如:按照要求准时到达上课地点上课;明确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内容;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等;三是,课后常规。例如:开展科学合理的学习点评;做好放松活动;及时归还教学器材;做好见习生和学困生的教育与引导等等。只有从以上几个环节入手,切实的将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任课教师的熏陶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关键

要想实现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良好培育和有效构建,任课教师的以身作则、躬身示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培育和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在上课期间杜绝一切与教学活动无关的行为,以严谨的态度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和自觉性。

(二)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

1.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就要注意遵循教学规律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中后部分学生的意志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后半部分学生的情绪则会达到高峰。根据小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这一规律,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体育任课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安排开展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在课程教学的后半部分则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竞争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小游戏或者是体育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起到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之间的合理搭配,以确保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最大限度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科学应用教学方法

要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顺利提升,就必须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科学的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根据上文所分析的小学生直接兴趣起主导作用、兴趣不稳定、喜爱以游戏和竞赛形式组织的体育活动以及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点,可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一定要注意趣味化和儿童化的要求。

其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趣味化”的要求,指的是应尽可能的选择能够激发小学生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单一、呆板、重复的枯燥练习。例如:可以应用兴趣教学法来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通过各种直观的比喻、形象的模仿、新颖美观的教学场地设计、优美的配乐以及不断变化练习的位置等多种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儿童化”的要求,指的则是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小学生仍然处于儿童的范畴,多数学生仍然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的,而且普遍喜欢各种以游戏和竞赛等形式组织的活动,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注意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类似口诀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开展耐久跑教学时,如果简单的要求学生围着运动场跑圈,很多学生都会因为活动的方式过于枯燥和乏味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但是,如果任课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组织开展“寻宝比赛”,结合现代国际越野比赛的形式,在学生熟悉的校园中设计出安全合理的路线让学生去寻宝,看哪组学生最先跑到目的地寻到宝藏,就会比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绕着跑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

在开展课后教学反思时,体育任课教师可以灵活采用调查、个人体会以及录像和同伴互助和组内研讨等多种方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既可以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搭配运用。而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时,不但要注意分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要注意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并进行总结、归类与记录,以此来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通过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迟永传.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2] 孙岩,郭晓娇,刘超.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游戏;设计原则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所学内容,同时锻炼并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判断力和思维能力等,为了让游戏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课堂教学中的游戏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的性

小学生喜欢游戏,但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是为了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帮助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是目的,而游戏仅仅是手段,游戏设计者必须牢记这一点。设计者必须清楚,游戏的设计是为了复习旧知识还是操练新知识,是为了掌握重点还是突破难点,是为了营造轻松的氛围还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由目的来决定需不需要游戏、需要哪种游戏、何时开展游戏、游戏时间长短等。总之,游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游戏的一切都必须以服务教学内容为宗旨。

二、安全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加之喜欢游戏,玩起来会很“疯”,这样就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设计者必须考虑到学生做游戏时的安全,确保所设计游戏的安全性和操作游戏过程中的安全,并且一定要在游戏前给学生讲清楚在游戏中如何保护自己,让游戏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让学生在安全的游戏中学习。

三、趣味性

大量事实表明,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有更大的求知欲,能更好地感知和记忆所学知识和技能,更容易获得学习的喜悦。因此,游戏的设计必须具有有趣的语言环境、有趣的活动、有趣的竞赛等,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从而在快乐中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

四、层次性

游戏设计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要有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为了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机会,设计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个体差异,分层次开展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收获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五、规则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游戏的设计必须兼顾其规则性。小学生天性喜玩好动,玩起来很可能会没有分寸,而课堂游戏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那么课堂中的游戏活动必须有序、组织得当。为了更好地实现游戏的功效,课堂游戏必须受其规则制约,如,安全活动规则、文明活动规则、内容呈现规则、人数限制规则、时间限制规则、角色表演规则、良性竞赛规则和输赢确定规则等。游戏中学生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则,做到收放自如,令行禁止。

六、竞争性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和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者要充分考虑课堂游戏的竞争性。在游戏中比赛谁的学习习惯最好、谁做得又好又快、谁的学习方法最有效、哪个小组合作得更好等,这样,学生不服输的特点都会让他们自己尽力做到最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培养了学生向困难挑战的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气氛、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七、启发性

课堂游戏除了活跃课堂气氛,掌握课堂知识,还应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例如,在课本剧表演中,教师引导学生超越现实把自己置身于课本情境之中,将自己想象成课本中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用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去想象他们眼前不存在的事物,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且有助于他们想象力的发展。设计者可以在游戏中利用图片、实物、情境、故事等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这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设计者可以在游戏中设置开动脑筋环节,这有助于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促进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八、多样性

一个游戏如果玩得久了,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兴趣。为了让学生保持兴趣,游戏的设计必须体现多样性。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游戏,如,采用字母类游戏、词汇类游戏、语音类游戏、句型类游戏、对话类游戏和数字类游戏,也可以考记忆、比反应、赛速度、快观察,还可以采用生动的活动,如“课本小品”“字母、单词接力赛”“小配音”“小演员”“猜一猜”“听听画画”“唱唱跳跳”“找朋友”“传话”“开火车接力赛”等,多种游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眼睛、耳朵等感官,通过视、听、说、写、画、唱、表演等活动,满足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泼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九、灵活性

课堂游戏的灵活性是指游戏在围绕教学内容、服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设计者要根据教学目的适时、适度地开展相关游戏活动,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和游戏活动的关系,灵活处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灵活处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游戏形式要灵活,游戏教学包罗万象,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设计者在游戏中应根据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灵活调整,灵活性应贯穿课堂游戏的全过程。

十、全面性

课堂游戏的设计必须注意全面性。首先是学生的全员参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游戏的各个环节,采用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等方式,特别鼓励内向和学习差的学生积极参与,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游戏的乐趣并有所收获。其次是促进学生学会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正确面对竞赛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还要寓德育于游戏中,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习惯、情操,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个人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全面发展。

十一、创造性

小学生天性好奇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刚开始学习英语时,由于好奇他们会对英语感兴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内容逐渐增多,难度逐渐加大,有的学生的兴趣会逐步减弱,个别学生甚至可能兴趣全无。若经常做相同或相似的游戏,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会下降,甚至消失。为了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的设计必须有新意,在经典游戏的基础上再加工,利用多媒体推陈出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他们易于参与的、乐于接受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才能在课堂上永葆青春,一直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此外,课堂游戏的设计还必须注意时尚性、公平性、直观性、鼓励性、真实性和针对性。

总之,高质量的课堂游戏离不开科学且精心的设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去灵活应用课堂游戏设计的各种原则,使游戏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正确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红.浅议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学,2007.

第13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 小学教育 科学科目

小学教育作为现代学生教育的基础,一直为教育界以及家长所重视。而什么是真正适合小学生的课堂内容,如何能获得小学教育的高效课堂,皆是现代教育从业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小学不仅有学年长、内容基础且要求循序渐进的特点,也囊括了学生从儿童到少年过渡的阶段。

科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时的特色学科,科学课堂不仅代表着小学生初次接触自然科学的宝贵经历,而且科学学科为学生未来进入初中阶段所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打下了必要的学科基础、知识储备以及兴趣积累。故对于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急需教育从业者的研究与重视,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科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自然科学学科的入门代表,虽然仅是自然科学之中最为浅显、简单、不成系统的部分,但在范围上囊括了自然科学学科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个部分,对于学生来说,科学课堂教育的成果将与他们的科学学科最终学习效果密切相关。

首先,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能保证学校有适宜的传授内容。小学课堂导学案的制定多是基于大数统计下学生所适宜的内容。小学生在小学中经历了由儿童至少年的过渡,故小学教育必须符合小学生过渡的特性,符合其能力发展的过程以及学习能力演变的趋势。只有在学案导学的指导下小学科学课堂才能更为高效,更适合现代小学生学习的发展以及知识积累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有个更为扎实的知识基础。

其次,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效意味着适应与可学习性的增强。据现代研究表明:高效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吸取更加全面且不易忘。这无疑是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效率的双丰收。故我们必须重视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以应对未来教育进一步人性化、智能化的提升。

二、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现状

现代教育从业者对于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学案导学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重要性的认识,使得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愈来愈为小学教育者所重视并得到实际的运用。

但是在现代教育的压力下,小学学案导学下的小学高效课堂存在各种问题。有些学校过度重视教学内容的快速填鸭无疑会造成学习效率的下降,使小学生进入不理解又进一步学习的恶性循环。除此之外,有些教育从业者忽视了学案导学的重要性,使得学习内容过于艰难、深度过高而不易理解以及过于冷僻,造成学生难以学习以及进一步消化吸收。除此之外,还有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习题练习以及讲解。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是指学生能切实地在老师的教学指导下获得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全面发展,以期获得素质的全面提升。故在小学学案导学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育的未来中,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学案导学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在学案导学的指导下小学科学课堂有着很多改进的措施和方法,比如增加实验内容和活用生活案例。

学案导学对小学科学学科的实验有所要求,小学科学学科之中需要包含一定量的实验项目以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和增长兴趣。例如采桑养蚕、饲养小蝌蚪、观察种子发芽之类的小实验既能增长学生对于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小生命的关怀,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小学生仍然处于自控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的童年阶段和少年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常常有着旺盛的好奇心,也由于不能理解和认识到危险性,常常会引发身边的安全隐患,带来对自己和其他人的生命健康威胁。有鉴于此,教师在讲解科学特别是组织实验时应该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将安全问题放到首位,从设计实验、组织实验、进行实验、事后整理等各个阶段努力排查实验之中的安全隐患,在实验的过程之中也应全程跟踪监督,力求实验的安全顺利进行。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科学学科不仅是未来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培养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的首次实践。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之中,学生极大地依赖于教师讲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与教师高效课堂的实践密切相关,因而对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实践投以关注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徐敬标 小学科学教学渗透科学史教育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08)。

第14篇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不仅仅是单纯的游戏,它还有一定的体育活动,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趣味性、知识性以及娱乐性。体育游戏应用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习,在游戏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生还能在游戏中学习成长。此外,将体育游戏教学应用到体育课堂上,能够使学生的兴趣不断提高,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需求。体育游戏包括了很多方面,有竞赛性质、情节性质、益智性质等。体育课本就是小学生最喜爱的课程,能够使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将体育游戏融入到课堂中,可以将体育教学的形式更生动活泼,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体育游戏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开展体育游戏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智力、体力、智力的开发,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体育游戏的注意问题

(一)以学生安全为主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因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强,教师在开展活动前,一定要向学生们普及安全知识,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并做好防范工作。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安全为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做好监督工作。

(二)以学生教育为主

进行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游戏中重要的教育意义发挥出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在做一些竞技性的游戏时,例如,赛跑、跳绳、拔河等,使孩子们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在赛跑比赛中,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还能培养学生的耐力。在游戏中,培养他们团结的精神,团结就是胜利。

(三)活动中注意趣味

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中,一般的体育游戏的模式都是丰富多彩、内容多样化,有趣的游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能够使游戏顺利的展开。所以,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教学的课堂时,要注意对其游戏的趣味性的重视,有趣的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使学生提高积极性。

三、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游戏在课前的组织作用

小学生的性格是活泼的,并不像青少年那么好管理,在刚开始上课时,学生们并没有进入状态,教师可以用一些小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清点人数,让学生自己报数,这样不仅能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整顿了课堂纪律。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让班级的体育委员进行领队,做准备活动,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活动过程中给学生造成的伤害。

(二)体育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将体育教学的理念引入到课堂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减轻教师授课的负担,更能提高小学生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学生如何跳远这一节课中,可以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既不会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无趣,还能够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三)体育游戏在锻炼身体中的应用

很多的游戏类型都可以让学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不同的游戏会锻炼身体不同的位置。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扔沙包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一是能够锻炼学生的手臂力量,二是能够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在中间的学生们是需要反复跑的,三是能够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不仅仅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更能使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安排、设计教学方式,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的设计游戏内容,不仅能够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更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谭国辉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新光小学

参考文献:

[1]姜晓红.小学体育课堂游戏教学组织问题及对策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6,(05):74-75.

第15篇

一、中小学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诱因

1.学生方面

①中小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中小学学生大多数年龄都在6~15岁,处在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尚未发展成熟,表现出对运动的好胜、逞强心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听教师的讲解,不看教师的正确示范,不按照教师的安排行事,就贸然练习。足以说明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缺乏认识,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②中小学生的体质差异。中小学生的体质差异是导致意外伤害的又一因素。有些学生先天身体素质好,再加上从小喜爱体育活动,故能完成一些有难度的运动动作;有些学生从小身体体质就差,平时又缺乏运动。故完成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时,表现出对某些运动畏惧、胆小的心理,做动作时缩手缩脚。

③中小学生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在一些具有对抗性强的长时间运动项目中,由于比赛激烈,学生会在运动场上忘我的投入。这时学生往往因在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中消耗大量的体能,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导致动作的变形。大脑对动作的指挥失灵,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发生,如抽筋、跌倒、昏厥等。

④中小学生对课前准备和热身认识不够。中小学生对课前的准备和热身活动认识不够,据相关部门对我县中小学生一年以来在体育教学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表明,有17%的伤害事故均与此有关联。由此可见,很大部分学生是忽略了课前应有的准备工作和课前的热身活动造成的伤害。准备活动可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的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

2.教师方面

①热身活动组织不充分。体育教师在上某节课时,对体育教材不够熟悉,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热身活动。如:在跳跃运动教学中,就要注重活动下肢和腰部。在投掷运动教学中,就要注重活动上肢和腰部。

②课堂纪律要求不严。体育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较低或者任学生违纪行为的出现,学生间的相互逗闹,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干扰,导致伤害事故发生。

③教师对动作、规则及要求讲解不清晰。体育教师安排学生活动前,没有对运动动作技术的要领和动作的要求及规则讲清,学生贸然参加活动,导致伤害事故发生。

④课堂教学中保护帮助不到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保护帮助的部位及方法讲明,导致学生在实施保护帮助时出错,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⑤体育场地器材布置和器材的检修不到位。体育教师在上课前没有根据学校的场地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布置和安排,对部分器材没有进行及时检修。如:课前对场地安排布置不够合理,造成多班拥挤在同一个场地上课,在投掷教学中,易让学生造成伤害。沙坑不平整或沙子过少,跑道凹凸不平,单、双杠螺丝松动、生锈;山羊四肢损坏;篮圈及篮球架的损坏,都会导致学生安全事故发生。

二、预防策略

1.重视生命安全教育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明白在体育课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要从思想上牢牢树立“生命安全第一”意识,注重避免对安全事故发生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的学习。在体育课中大力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的安全意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游戏、室内课等方式开展安全的专题教育、专题演练,让学生懂得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他人与自身的安全关系,以及一些常识性的生存技能和自我保护知识。

2.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

上课前首先充分掌握学生基本情况,认真备课。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及运动强度都要合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能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已目标的信心,积极投入到锻炼中去。其次在上课前还应对学校的场地和器械进行有效的检查,加大安全系数。场地的平整度、器械的稳定性、牢固性等都直接影响锻炼时的安全,一旦发现,立即进行排除,切忌侥幸心理。最后还应对学生课堂常规进行检查,学生运动时的“几个不穿”“几个不带”时刻牢记在心,排除一切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的因系。对不适应上课的学生也应做好见习的安排。

3.重视教学中的热身活动环节

上课时应该认真组织学生的热身活动,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及当地当时气候特征,选择有针对性练习和游戏进行热身,不仅能保护学生免受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伤害,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心肺功能,让学生尽快投入锻炼学习中去。

4.重视课堂纪律与气氛调节

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严格的课堂纪律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有序、安全的开展,确保当堂教学任务完成,避免出现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课前、课中要让学生明白课堂纪律,并得到学生的认可;面对调皮捣蛋学生,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给予处理。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锻炼氛围。

5.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和保护与帮助的培养

纵观我们的教学中安全问题的出现,大多是因为学生不良的心理原因造成的,如对支撑跳跃的畏惧和单双杠的恐惧心理,都是受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多次尝试不成功的原因影响,这时让学生参与练习,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还会出现安全事故。古人云:“万事开头难”,让身体素质和基础较好的学生率先做,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励他们的勇气。还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和要求,教师、学生的有效保护和帮助等措施,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达到消除学生害怕的阴影,提高完成动作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