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影视作品的价值范文

影视作品的价值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影视作品的价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影视作品的价值

第1篇

(一)励志类型片

这类影片通常着重演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艰难困苦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的对比,最后通过人物的绝处逢生,点燃生命的希望,起到对观众鼓舞振奋的效果。如《喜剧之王》中,为了演员梦想不断努力的尹天仇,哪怕只是一个不露正脸的小角色,他也有很多种思考和演绎。为了追求演戏他可以不要报酬,只要一盒片场盒饭,可是在最困窘的时候,他连盒饭都得不到,但他依然认真地读着那本视若珍宝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从未放弃最初的梦。如《活着》中,历经抗战和“”折磨的福贵,相继痛失膝下的一儿一女,夫妻俩悲痛欲绝却依然努力乐观地活着。这类情节曲折但结局皆大欢喜的影片,能给努力求学但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大学生们带来振奋感,影片里传递出来的即使在逆境也要不断充实自己,等待机遇,不轻言放弃等正能量,给了大学生们前进的动力和坚持的激情。

(二)言情类型片

这类影片往往善于营造浪漫唯美的意境、美丽飘逸的场景,加上帅气可爱的男女主角,给人以完全的、美的享受,完全符合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对那种纯纯的、抛弃世俗杂质恋情的憧憬,很受大学生们推崇。同情心泛滥的大学生们会为故事里的相聚大笑,会因故事里的离别而落泪,学会了好好相处与珍惜。也有些言情片为了追求故事的唯美性,会将男主角设计得帅气、多金而专情,女主角设计成平凡的女孩,男生为了女生拒绝众多美女,一掷千金,可以不顾一切,纵然阻挠重重,但终成正果。看起来很美好的故事,却也在无形之中种下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种子。而生活不是童话,很难有童话般的男主角出现,也很难有一夜入豪门的事件上演,这些和影片里内容的对比,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消极的落差感。

(三)喜剧类型片

这类影片在通过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同时通常有自己的故事主线和想要表达的故事主题。如曾风靡一时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各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巧合笑料的背后,穿插诸如宝宝为母旅游、商战争夺核心技术等故事,最终体现了友谊、宽容和自我救赎等深刻意义。对大学生们来说从这类影片里得到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也有灵魂上的升华。

(四)动作类型片

这类影片已经从单纯的武打片,慢慢进化为带有各种主题,如警匪、枪战、赛车、暴力犯罪等“多功能视觉片”。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当属《速度与激情系列》,从1到7每一部都受到了大学生们的热捧。他们觉得主角们炫酷的车技、敢于刺激随性的生活方式、义气的哥们情义、藐视一切的气魄与胆识,都那样充满魅力,渴望亲身去体验、去尝试。虽然故事的主角们都重情义、懂真情,但影片里充斥了暴力、犯罪,主角们甚至是被通缉的要犯,是与政府对抗的危险人物。这些对从骨子里渴望个性解放,渴望刺激,渴望不平凡的大学生们价值观的构筑其实是一个误导,容易诱使他们产生错误的模仿、错误的冲动,如赛车、崇尚暴力、叛逆不羁。也有“柔情”系列的动作片,如成龙的《新警察故事》,主要讲述的是警察救赎失足孩子们的故事。其中虽有大量武打动作镜头、很多炫酷的高危动作展示,但整个故事充满父性柔情。不管面对的是多么残忍的犯罪手法,作为警察始终没有放弃救赎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实现自我的救赎。这种柔情的动作片,很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在观影的同时,让其收获很多人生道理,使其明白对于武力不能滥用,它可以作为保护自己的能力,但不可以作为伤害别人的武器。

(五)伦理剧情片

这类影片以人伦、亲情等作为故事结构主线,在平常的生活故事里,佐以“仁爱孝悌”、“乐善好施”、“以礼待人”等具有普世价值的伦理观。这些观念也在故事的演绎中自然而然熏陶着观影的大学生,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处事观。

(六)恐怖科幻类型片

这类影片大多运用想象,配合先进的技术,或是表现灵异的鬼神故事;或是展现各类飞船飞碟外星人入侵;或是展现未来的高科技世界,变异的人种物种;或是演绎智能型机器人拯救世界……如《贞子》,贞子从电视里爬出的那一幕惊悚,成了很多观众不愿回忆起的“阴影”,如《复仇者联盟》创造了一些观众喜爱的变异英雄形象:钢铁侠、绿巨人……据说不久以后蜘蛛侠也会加入其中。他们与常人相似又不相似,他们做了很多人渴望完成的事情。这些满足了大学生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满足了大学生蛰伏在心底,平凡却同时伟大的英雄梦。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鼓舞了他们敢于想象、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勇气。最重要的是使大学生们能认识到自己的特别之处,特殊的本领,敢于认识自我,承认自我。———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但每个人都拥有即使超人也超越不了的地方。

(七)灾难战争类型片

这类影片既包含对战争历史的展现回顾,对战争年代背景的放大和特写,还包括对革命前辈们经历的苦难与荣辱,以及在苦难中涌现出来的团结、坚持、勤劳勇敢……美好品格的展现,给大学生们传递了爱国主义精神、社会核心价值观、荣辱观,激励大学生们不忘历史勇于奋斗。如《》中,对历史的忠实重现,艰苦的场景,令人心酸,从艰苦中获得的胜利又令人鼓舞———还有什么坎过不去?想起那句俗语“苦不苦,想想二万五”。还包含了对自然灾害的展示,通过对已发自然灾害的场景重现,或是对未来自然灾害的想象展示,警醒大学生们要爱护资源,爱护环境,爱护地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环保观念。遭遇自然灾害时,理智而坚强地面对,相信爱,相信奇迹,相信援助的力量。如一度被禁播引起恐慌的灾难电影《2012》,以高超的手法展现了地球末日的场景,逼真又深刻。而这一切都追究于人们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影片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又如《唐山大地震》,带观众再次身临那惨痛的回忆,除了展现灾难的可怕,也展现了面对灾难时全国上下的团结,互帮互助,来自世界各国的援助,以及母亲在危难时刻保护子女的母爱,父亲不放弃寻找被掩埋孩子的父爱,官兵们解救被困群众的大爱,政府的援助,社会的援助,个人的援助……这一切都会在观影的大学生心里留下善于爱的甘露,教会大学生们大爱与博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会感恩,学会孝敬、爱我们至深的父母,学会在突然的灾难面前拥有强大而冷静的心。

(八)治愈系列片

这类影片是近年流行的“小清新”风格,讲述的故事无一例外与青春有关,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山楂树之恋》、《失恋33天》、《被偷走的那五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浓墨重彩的青春故事。这些故事里有着大学生们自己的影子,甚至有着大学生们自己类似的经历。或是爱情,或是友情,或是生活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最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随着故事里主角的喜怒哀愁,从美好到挫折到百炼成钢,大学生们达到了心灵上的、某些只属于自己的伤口的治愈。那些不愿向他人说起的小秘密,那些压在心底的往事和回忆,随着对影片的观看,慢慢释然,明白很多事。很多以为永远放不下的人和事,随着成长会渐渐销声匿迹,会失去很多,同时也会收获很多,而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成长。然后轻装上路,遇见更好的自己。这类影片对于大学生们人生观的树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影视作品和大学生的理想化互利互助

第2篇

一、积极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影视作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合理引进,使之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利用影视作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较多的中外名著节选。一般来说,品读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品味语言对故事情节、人物外貌、语言、心理、矛盾冲突、环境描写有所认识,把握并体味小说的意蕴与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教师可以在文字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视觉性解读,即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来加深理解。

2.利用影视作品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写作素材

影视作品作为学生文化生活的有机部分,备受学生的关注。写作课可以利用影视作品这一资源,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可以把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情节、细节的叙事技巧及结构的章法都可以借鉴到学生的写作教学中。如果我们的作文能在这“真实、思想、创意、文采、换角度”几方面考虑,一定会打动人心。生活、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中学生喜爱的影视作品也是他们写作的重要素材,可引导学生写影视评论文章等。

3.利用影视作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影视艺术是一种语言性很强的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越来越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运用才能逐步实现。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走向他们所喜爱的影视作品,甚至可以与同学进行对话、争辩,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交际能力。确立话题时,应考虑到话题的价值、现实意义、难易程度等因素,以便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

4.利用影视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从而受到以美感为前提的特殊的启迪、教育。影视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刻程度和艺术质量方面存在着优势。如《开国大典》、《任长霞》、《亮剑》、《英雄》、《十八岁的天空》、《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影视作品。引导中学生观看、欣赏、读解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好的影视作品是一座充满魔力的桥梁,把学生引向文学的殿堂,引向无限广阔的审美鉴赏的天地。

二、消极影响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功,如果过度引用影视资源,忽视学生这四项基本能力的训练,那么语文课就变成了单纯意义上的影视欣赏课。一节课中如果引入的影视资源过多,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全部集中在屏幕上,完全没有精力再去体会文本的深层意义。

另外,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会受到极大限制。文学语言本身形象生动,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它所提供的想象空间要远远比直观的影视广阔得多,丰富得多。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产生丰富多样的理解,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方式,对学生个体的审美能力和行为个性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在播放电影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兴趣盎然,但学生的兴趣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他们的阅读兴趣还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在文字面前没有形成对文字的感觉,即语感并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尤其在诗歌的讲授上,这一弊病就表现得较为突出。诗歌是用精炼语言去表现丰富内容的,这种内容是需要自己去体会、添加的,如果用图画去讲解诗歌,学生对图画一览无余,对含蓄美的诗歌失去自己的想象,学生的想象能力就会缩小。因此,展示影视作品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

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获取经济利益,影视作品中也充斥着厌学、出走、比阔、赌博、暴力等内容,对中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阅历尚浅,可塑性大,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正面引导。对一些格调不高的、有害的影视作品,可结合语文课进行影视欣赏指导。可开设影视艺术讲座,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和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三、教师要适时适度用好影视作品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对影视作品适时适度的利用,将会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又要讲究相应的策略方法。

1.引入影视资源要注意实效性原则

面对着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教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影视资源用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不能脱离教材和学生实际,只有所选的影视资源符合教学要求,与学生的经验契合,才能引导他们采用审美批判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审视作品。

2.文本与影视作品对比研究

第3篇

记者:作为瑞士龙沙集团在广州建立的全资性投资公司,龙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沙)自成立以采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行业同仁广为关注。为了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龙沙,请您介绍一下公司的发展历程?

安纲:1995年,瑞士龙沙集团开始进入中国。此后,龙沙集团陆续在中国投资成立了7家公司,分别是:龙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州龙沙有限公司、广州南沙龙沙有限公司,广州龙沙研究开发中心、广州龙沙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南京龙沙有限公司和溧阳龙沙化工有限公司。

龙沙在中国的业务活动包括生命科学原料、化学品定制、研发服务、工程项目承包、管理及咨询服务等。其中,生命科学原料中的烟酰胺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广州龙沙有限公司与广州南沙龙沙有限公司的烟酰胺年总产能为15000吨,接下来龙沙集团又计划在广州南沙,投资建造一座年产能为15000吨的烟酰胺工厂届时,龙沙在中国的烟酰胺年总产能将达到30000吨。另外,我们的化学品定制业务主要专注于生物活性医药成分(API)的开发与生产,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客户对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需求。在广州南沙,我们拥有完全符合cGMP要求,技术设备达到世界级先进水平的大规模API生产厂而且还运作着3条年生产能力约为1000吨的活性医药成分生产线。在研发服务方面,广州龙沙研究开发中心与龙沙集团分布在瑞士、英国和美国的研发中心,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全球研发体系,积极为医药行业、精细化工及其相关科技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龙沙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

记者:正如您在前面讲到的,龙沙的业务涉猎很多领域,那么请问在食品添加剂方面,龙沙的主要产品有哪些7这些产品都具有哪些功效?

安纲:我们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主导产品有:烟酰胺和左旋肉碱。烟酰胺在脂肪释放及碳水化合物合成中作用显著,其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及饲料等行业,目前我们的烟酰胺已经通过Kosher、GMP、BSE、Halal、FDA等认证。而左旋肉碱,这也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种产品。它是一种天然的营养素,能够把脂肪运送至细胞内的“熔炉”――线粒体中,进而氧化而产生能量。左旋肉碱的功效非常广除了大家较为熟悉的减肥及运动功能之外,它还具有抗衰老、心血管疾病辅助治疗、提高免疫力、孕妇及婴幼儿营养补充及提高男性生育能力等功能。我们的Carnipure左旋肉碱产品,是采用专利工艺生产的最高纯度的左旋肉碱,其纯度达到100%,并且Carnipure产品在人类营养领域中应用经验已经30多年,绝对安全无毒性,无适应期,无上瘾及依赖症。

记者: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贵公司烟碱胺和左旋肉碱对人体的重要功效。那么对于这些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龙沙又是如何进行把控的7

安纲: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一直是龙沙关注的重点,我们的烟碱胺和左旋肉碱都是经过层层的质量安全检测才生产出来的。广州龙沙有限公司的烟酰胺生产线和广州南沙龙沙有限公司的左旋肉碱生产线,都严格按照GMP标准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设计建造,对于工艺卫生、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方面,我们制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生产质量管理的程序文件和标准操作规程组织生产。此外,我们还设有质量控制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常规分析和现代分析仪器,并由经专业培训并获得检验资格的检验人员负责。龙沙所生产的烟酰胺产品从投产至今,产品全部检验合格,从未发生过任何质量安全事故,其质量标准满足国家标准和进口国及地区的要求,得到了全球客户认可。2010年,广州龙沙和广州南沙龙沙又都通过了IS09001及FAMI-QS的全球认证。

记者:在食品添加剂领域龙沙具有举重轻重的地位,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龙沙在这领域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安纲:首先,我们始终与全国大中型企业保持紧密的合作,积极推广龙沙在全球的业务经验,并分享市场信息,协助客户在原有或新的领域创造出最大价值。其次,我们积极和国家的权威机构合作,比如国家公共营养中心、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局、疾控中心等诸多部门,进行相关产品的质量、功效以及消费者的测试,积极推动大众对新功能型产品的认知和科普知识的普及。同时,我们还致力于诸多新产品和新应用在中国的注册,努力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比如,左旋肉碱在运动领域的应用、固体饮料的应用等等。再次,我们积极参与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起草与修订,包括相应的质量体系,以保证产品,产业链的安全和有效及可持续发展。另外,一直以来我们都和各大院校、科研机构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力争在新产品研发上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最后,龙沙的工程公司还致力为食品添加剂企业提供咨询、设计、施工等一系列,具有世界一流质量体系保证的服务。

龙沙努力做全面方案解决供应商

记者:随着企业的发展,当前龙沙在中国境内已拥有7家分公司,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发展的角度请您介绍下贵公司的远景规划及下一步的市场布局?

第4篇

一、当前中国影视艺术创作中美学融入的问题分析

(一)影视艺术作品缺乏对主旋律的弘扬

在我国当前的影视艺术创作当中,影视作品对于主旋律的弘扬还是相对比较有限的。真正弘扬主旋律的电影,一般都在特定的时期上映,比如说建党几十周年或者建国几十周年,最明显的代表作品就是《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这两部作品在弘扬主旋律上可以说做到了淋漓尽致。但是在之后的许多作品当中,影视作品对于主旋律以及对于指导思想的弘扬就显得比较欠缺。对主旋律的赞扬一直都是美学的一个分支,这里所说的美学并不完全指审美意义上的,更是指人们的认知和认可程度。人们对于社会发展整体方向和指导思想的认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影视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

(二)缺乏对于一些美学知识的运用

除了对于主旋律的认同是美学的一个特点之外,在传统美学知识的融入中,我国的影视作品创作还比较欠缺。最初的美学定义是研究人与世界之间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之后人们开始将其作为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也逐渐开始把人们认同的、欣赏的、默许的内容作为一种美的规范,在之后的发展当中沿用下去。但是我国的许多影视作品还是会出现许多违背美学要求的内容。从技术层面来看,一些影视作品创作片面地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无论是观众的视觉感还是整体作品的感受,都会受到影响。思想方面得不到真正的提升,许多时候影片表现的内容依旧是比较低俗的,没有任何的美学价值,只是为了博取观众眼球,获得收视率,从而使得影视作品本身的意义没法体现出来。

(三)依旧有不少与社会主流思想相违背的内容出现

影视作品的发展当中有高尚的思想内涵,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低俗普遍的内容。比如说一些题材的电影主要就是起到对人们的娱乐作用,真正的教育意义和警醒意义不够鲜明,并且这类题材本身在社会的影视作品当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所以近些年来还是有许多导演开始尝试与主旋律相靠近的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影视作品美学价值的体现。

二、中国影视艺术创作中美学元素引入的策略和方法

(一)影视作品要具有鲜明时代感和美学感召力

美学所包含的内容有许多,其中包括心理学、语言学、文艺学等,这些都和美学紧密相联。实际上,在我国影视作品的创作当中,通过思想内涵的提升来实现影视作品美学价值的案例还是少之又少的。比如,贺岁片在我国一直都很风靡,每当春节档,都会有许多的贺岁片上映。其中包括最初的《手机》《天下无贼》,再到后来的《私人订制》等,确实有着很强的娱乐功能,但是就其本身的主旨、含义、情感、精神以及美学品位的打造都实在难以与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感召力的主旋律电影相抗衡。而《唐山大地震》《》这类反映社会历史题材的电影,则是具有着超强的时代特色,是足以警醒世人的电影类型和内容,在思想、情感以及主旨打造上都足以实现影视作品应该具有的审美效果,是美学的一种升华。所以影视作品创作中要尽可能地融入一些弘扬正能量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得影视作品本身更为鲜活,影视作品主旨和精神也会得到升华。

(二)影视作品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

人文精神也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影视作品进行美学元素融入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可以充分地体现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是美学研究中研究人与世界和谐的审美关系的一种体现。可以真正反映人们内心诉求和精神要求的,往往属于影视作品的主要表现方向。但是在“以人为本”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格外注意与美感以及养眼与养心之间的区别。许多的影视作品,包括一些综艺类节目在内,都格外注重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这一点本身没错。但是过于注重娱乐性和,则会使得美感丧失,逐渐走向低俗化、世俗化以及庸俗化的快餐文化形式。另外,如果只是一味为观众提供养眼的影视作品,长时间无法实现对观众的养心体验,那么观众也会丧失对这类影视作品的追求。所以影视作品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时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且让观众真正体会到影视作品本身的创作价值和美感所在。

(三)正确关注收视率和票房在影视作品中的情况

收视率和票房一直都是影视行业发展过程当中比较注重的,也是影视作品进行盈利的重要方式。但是一定要正确地关注收视率和票房,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收视率以及票房,却忽略了影视作品本身应该有的情感内涵。拿我国一些典型的影视作品来看,《英雄》《十面埋伏》这类电影都是投资了上亿元的大制作电影,可以说具有超级豪华的阵容以及相当完善的创作团队。这种类型的电影在票房收益上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的认可,票房也是对影视作品认可度最好的回馈。但是就其电影本身的内涵来看,基本上不具有任何的美学价值。思想贫乏、内容空洞且创作的故事过于虚假和玄幻,并不符合审美的价值。许多人看这类电影只是因为演员的阵容比较强大,或者是觉得特效制作比较唯美,实际上真正在思想上以及心理上的美学价值认可却少之又少。因此,无论是制片方还是导演,都需要格外重视影视作品自身的思想内涵与价值,将美学体现在思想层面,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影视作品艺术层面的提升。

(四)将西方一些美学元素应用到中国影视艺术的创作当中

西方电影或者影视作品当中,对于美学元素和美学思想的体现还是比较到位的,因此我国就应该有所借鉴地将这些美学元素应用到中国的影视艺术创作当中。西方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中,除了一些靠特技打造的电影之外,有许多的影视作品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例如《肖申克的救赎》,可以说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处于屹立不倒的位置,就是因为其对于“希望”的一种诠释,真正地反映出一种暖心的感觉和罕见的温馨,这是人性中人情味的展现,也是美学中对于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升华。再比如近些年很火的一部影片,这部影片以迷幻、深奥让人们记住,“梦中梦中梦”的叙事方式成为《盗梦空间》最为吸引人的部分。当然如果本部影片只是进行了相应的梦中叙事,没有一定的思考和深度,则无法唤醒人们对于美的渴求。正是因为这种人性的救赎,才使得整部影片的美学特点得到了升华。我国的电影也应该将西方电影当中这种对于人性的深层次挖掘引入到平时的影视作品创作当中,这样才可以提升影视作品创作的整体美感和审美水平的真正提高。

三、结束语

第5篇

一、当前中国影视艺术创作中美学融入的问题分析

(一)影视艺术作品缺乏对主旋律的弘扬

在我国当前的影视艺术创作当中,影视作品对于主旋律的弘扬还是相对比较有限的。真正弘扬主旋律的电影,一般都在特定的时期上映,比如说建党几十周年或者建国几十周年,最明显的代表作品就是《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这两部作品在弘扬主旋律上可以说做到了淋漓尽致。但是在之后的许多作品当中,影视作品对于主旋律以及对于指导思想的弘扬就显得比较欠缺。对主旋律的赞扬一直都是美学的一个分支,这里所说的美学并不完全指审美意义上的,更是指人们的认知和认可程度。人们对于社会发展整体方向和指导思想的认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影视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

(二)缺乏对于一些美学知识的运用

除了对于主旋律的认同是美学的一个特点之外,在传统美学知识的融入中,我国的影视作品创作还比较欠缺。最初的美学定义是研究人与世界之间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之后人们开始将其作为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也逐渐开始把人们认同的、欣赏的、默许的内容作为一种美的规范,在之后的发展当中沿用下去。但是我国的许多影视作品还是会出现许多违背美学要求的内容。从技术层面来看,一些影视作品创作片面地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无论是观众的视觉感还是整体作品的感受,都会受到影响。思想方面得不到真正的提升,许多时候影片表现的内容依旧是比较低俗的,没有任何的美学价值,只是为了博取观众眼球,获得收视率,从而使得影视作品本身的意义没法体现出来。

(三)依旧有不少与社会主流思想相违背的内容出现

影视作品的发展当中有高尚的思想内涵,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低俗普遍的内容。比如说一些题材的电影主要就是起到对人们的娱乐作用,真正的教育意义和警醒意义不够鲜明,并且这类题材本身在社会的影视作品当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所以近些年来还是有许多导演开始尝试与主旋律相靠近的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影视作品美学价值的体现。

二、中国影视艺术创作中美学元素引入的策略和方法

(一)影视作品要具有鲜明时代感和美学感召力

美学所包含的内容有许多,其中包括心理学、语言学、文艺学等,这些都和美学紧密相联。实际上,在我国影视作品的创作当中,通过思想内涵的提升来实现影视作品美学价值的案例还是少之又少的。比如,贺岁片在我国一直都很风靡,每当春节档,都会有许多的贺岁片上映。其中包括最初的《手机》《天下无贼》,再到后来的《私人订制》等,确实有着很强的娱乐功能,但是就其本身的主旨、含义、情感、精神以及美学品位的打造都实在难以与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感召力的主旋律电影相抗衡。而《唐山大地震》《》这类反映社会历史题材的电影,则是具有着超强的时代特色,是足以警醒世人的电影类型和内容,在思想、情感以及主旨打造上都足以实现影视作品应该具有的审美效果,是美学的一种升华。所以影视作品创作中要尽可能地融入一些弘扬正能量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得影视作品本身更为鲜活,影视作品主旨和精神也会得到升华。

(二)影视作品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

人文精神也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影视作品进行美学元素融入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可以充分地体现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是美学研究中研究人与世界和谐的审美关系的一种体现。可以真正反映人们内心诉求和精神要求的,往往属于影视作品的主要表现方向。但是在“以人为本”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格外注意与美感以及养眼与养心之间的区别。许多的影视作品,包括一些综艺类节目在内,都格外注重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这一点本身没错。但是过于注重娱乐性和,则会使得美感丧失,逐渐走向低俗化、世俗化以及庸俗化的快餐文化形式。另外,如果只是一味为观众提供养眼的影视作品,长时间无法实现对观众的养心体验,那么观众也会丧失对这类影视作品的追求。所以影视作品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时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且让观众真正体会到影视作品本身的创作价值和美感所在。

(三)正确关注收视率和票房在影视作品中的情况

收视率和票房一直都是影视行业发展过程当中比较注重的,也是影视作品进行盈利的重要方式。但是一定要正确地关注收视率和票房,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收视率以及票房,却忽略了影视作品本身应该有的情感内涵。拿我国一些典型的影视作品来看,《英雄》《十面埋伏》这类电影都是投资了上亿元的大制作电影,可以说具有超级豪华的阵容以及相当完善的创作团队。这种类型的电影在票房收益上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的认可,票房也是对影视作品认可度最好的回馈。但是就其电影本身的内涵来看,基本上不具有任何的美学价值。思想贫乏、内容空洞且创作的故事过于虚假和玄幻,并不符合审美的价值。许多人看这类电影只是因为演员的阵容比较强大,或者是觉得特效制作比较唯美,实际上真正在思想上以及心理上的美学价值认可却少之又少。因此,无论是制片方还是导演,都需要格外重视影视作品自身的思想内涵与价值,将美学体现在思想层面,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影视作品艺术层面的提升。

(四)将西方一些美学元素应用到中国影视艺术的创作当中

西方电影或者影视作品当中,对于美学元素和美学思想的体现还是比较到位的,因此我国就应该有所借鉴地将这些美学元素应用到中国的影视艺术创作当中。西方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中,除了一些靠特技打造的电影之外,有许多的影视作品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例如《肖申克的救赎》,可以说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处于屹立不倒的位置,就是因为其对于“希望”的一种诠释,真正地反映出一种暖心的感觉和罕见的温馨,这是人性中人情味的展现,也是美学中对于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升华。再比如近些年很火的一部影片,这部影片以迷幻、深奥让人们记住“,梦中梦中梦”的叙事方式成为《盗梦空间》最为吸引人的部分。当然如果本部影片只是进行了相应的梦中叙事,没有一定的思考和深度,则无法唤醒人们对于美的渴求。正是因为这种人性的救赎,才使得整部影片的美学特点得到了升华。我国的电影也应该将西方电影当中这种对于人性的深层次挖掘引入到平时的影视作品创作当中,这样才可以提升影视作品创作的整体美感和审美水平的真正提高。

三、结束语

第6篇

一、精选经典影视,分析思想精髓

经典的影视作品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更不会因为新的影视作品的繁多而失去价值。经典影视作品之所以被誉为经典,就是其制作工艺和作品本身的价值意义,会经久不衰,长久流传,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理念和人生价值观。《泰坦尼克号》虽然已上映近20年之久,但其跨越门第、超越生死的爱恋,影响了一代代人,剧中人物的爱情故事使人们看到了真挚伟大的爱情,影响着人们的爱情观。中国的影视作品《山楂树之恋》,通过对主人公之间纯洁爱恋的描述,向现代人展示了最纯真的爱情真谛,传递着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1937年的经典电影《马路天使》,深入揭示社会问题和生活现实,是中国早期电影的集大成之作。电影《活着》《我的父亲母亲》《红高粱》等,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深刻的教育意义成为一代经典,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还有很多百看不厌的励志电影,既有很强的观赏性,更有深刻的励志效果,如《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肖申克的救赎》等,都以影视人物的故事,向观众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意义,帮助人们正确看待生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从而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倾向于利用经典开展教育工作。利用经典人物,树立先进榜样,号召人们学习先进精神;利用经典影视作品,激发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兴趣,树立正确观念。在学习经典、观赏经典时感悟人生真谛,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价值观念。以经典影视作品的思想精华,引导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以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服务于社会。利用经典影视作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后现代化的影视创作浪潮,使得很多经典作品受到严重的改编冲击,对经典的价值形成挑战,严重影响了文化和艺术的内涵和价值。例如,电影《西游•降魔篇》,就将原本在人们心目中勇敢机智的孙悟空,变成了妖王之王,这样的改编不仅是对经典的不尊重,深刻影响了经典的社会价值和艺术文化,更影响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紧扣经典作品内涵意义,清晰认识经典的改编影响。准确汲取经典的精髓,用精华部分彰显经典作品的精神价值和思想内涵。针对不符合历史意义的经典著作改编,予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展现正确的思想观念,对名著和经典的维护坚持自己的立场。以优秀的经典影视作品,为思想政治工作创建稳定和谐的教育氛围。

二、巧妙运用影视作品,形成正确世界观

教育工作者需提升政治素养与审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养与审美能力,是判定影视作品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的前提。丰富的知识面和较高的政治素养,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发挥相辅相成作用的保障。但是,在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除了作品本身较高的价值外,教育工作者还要在观赏影视作品后进行及时评价,重视观后效果。

弘扬时代主旋律,营造和谐氛围。在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些学生会被某些涉及黄赌毒的影视作品所吸引,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要注重正确引导,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经典影视作品,鼓励学生观看,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观念,激发其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同时引导学生观看优秀励志的经典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阐释的励志意义和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有关黄赌毒的影视作品的侵入也变得更加容易。因此,高校要严格监管,让学生具有自主选择优秀经典影视作品的意识,逐渐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第7篇

1.对于什么是历史题材剧的认识不一致

这一认识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不明确历史题材剧所具有的外延,同时还包括两个内容:首先是在当前历史题材剧多样的情况下,对具体什么是历史题材的作品认识不足,只是将纪实性的作品作为历史题材剧的素材,而忽视了一些历史上流传的“戏说”“大话”等内容的作品;其次是对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的评价过于简单,没有综合性认识。

2.对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研究存着缺陷

在研究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时忽略了综合性评价的方式,没有认识到其特殊性,更没有结合文学、历史进行研究,更没有联系到现代的生活进行实际分析,以至于在研究的过程中缺乏方向性,多是简单的自说自话,缺少协调与统一。

二、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文学特质

自古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历史是依靠人的文字记载来完成的,因此历史在反映真实的过去生活的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具有文学的特色,甚至有的作品很难分清楚是历史作品还是文学作品,即使在一些表象看来是历史类型的作品中,也多少具有文学的成分,因为在使用文字记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字的艺术表达性。

1.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情感性

影视作品最终都是依靠人来完成的,同时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所依据的题材必定都是具有文字记载的内容,在记载这些内容时是依靠文字表达的方式完成的,这种文字表达方式形成了文学作品或者历史文学作品,其中必定会加入写作者的主观判断或者思想认识,不论是所谓的正史还是野史,在创造过程中都会有感情性,因此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是如此。

2.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虚构性

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依靠历史的一些记录或者还原,但同时这些记录也会受到当时政治、社会环境的影响,写作者在描述事件时也会加入一些主观性或者虚构一些内容,这样才能使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更加完整,影视作品的制造者也会根据题材进行一些创造,为了达到吸引大众的目的对历史情况进行一些虚构和创造。

3.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审美性

一部完整、优秀的历史作品必定是受到社会大众喜爱的,其中也会夹杂一些文学语言或者特殊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历史题材在叙事的同时表达了其所具有的美感,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塑造力求将其中的内容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符合大众审美观的影像。

三、国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在历史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必定要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反映,比如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其中虽然描述了国家的正史,但同时在作品中具有文学的感召力,如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等语言具有极强的文学特质,另一个方面在作品中也反映了现实的生活,比如其中的大部分内容中都记录了皇室或者大臣的事件,所以说在拍摄历时题材的影视作品时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1.国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文学反映生活

我国在新媒介发展的几十年中生产了许多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比如《大秦帝国》《康熙王朝》等,这些作品获得了社会大众的极大喜爱。同时这些影视作品拍摄中所依据的题材正是在具有文学特色的历史作品,在影视作品中所具有的一些文学元素让作品更具吸引力,同时这些影视作品所反映的一些现实生活更加真实明确,也符合大众生活的需求。另外这些影视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必定会考虑收视率、社会反应等问题,所以作品的制作也尽量符合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和认知需求。

2.生活塑造了影视作品的文学价值

生活是历史传统与现代文化共同发展的结果,在历史长河中,人们不论是历史作品的创作还是文学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一个主题——真实生活,可以说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当前国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制作也是如此,从现代生活的角度看,该文学是根据现代人的价值需求和观念进行改编、制作的,从历史生活的角度看,影视作品所依据的前提是历史的现实生活,所以说生活塑造了影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并将其在现代社会体现出来。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美国影视作品 中国大学生 道德教育 影响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渐频繁起来。美国影视作品作为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持续加深的情况下,其以多种表现形式出现在中国大学生眼前,对中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且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这种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还在逐渐扩大。因而,在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分清美国影视作品给中国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带来的影响中的积极一面与消极一面,进而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道德教育。

二、美国影视作品给中国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影视作品通常是文学、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体,它带给观众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形象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凭借强大的网络媒介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影视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这不仅是因为美国重视对影视作品的投入,还离不开其对影视作品质量的严格要求。优秀的美剧作品通常以强烈的视觉和音效冲击吸引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向观众传递正能量。大学生对外界接触较少,优秀的美国影视作品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美剧中的配乐还能激发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有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歌舞青春》作为优秀美国影视作品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欢乐活泼的节奏和积极向上的情节向广大青少年传递勇敢追求梦想的正能量。

2.树立创新的科学观。美国影视作品经常从科学角度出发对生活进行编织,时光倒流和穿梭未来的故事屡见不鲜,它们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冒险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固定呆板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今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冒险是他们的特征。美国的影视作品很好的符合了这一需求,它往往将一些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具体化,用生动的荧幕形象和配套的音频向观众们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通过观看这些具有科学教育意义的美国影视作品,大学生能够对科学世界产生好奇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动力。优秀的美国影视作品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的科学探索精神。

3.塑造积极的人生观。如今中国许多大学生几乎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也就造成了他们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由于平时缺乏足够的锻炼,一旦出现意想不到的挫折,他们的心态可能就此崩溃,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调整过来,然而美国在这方面就比我们做得好。美国人从小就被父母灌输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思想,因此美国人往往都很乐观。这种思想也被带入到美国的影视剧作品中,男女主人公面对任何困境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努力拼搏并最终以大团圆收尾。

例如《阿廿正传》中的主人公尽管智力不足,但是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努力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最后同时获得了事业和家庭的成功。美国影视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非常值得我国大学生学习。通过观看美国影视作品,大学生能够培养积极进取的心态,热爱生活,面对挫折时不退缩,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

(二)消极影响

1.美国影视作品中经常充斥着血腥、暴力,很多残酷的打斗镜头和战争中血流成河的场面都让观众们不寒而栗,这不仅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不良影响,还会使学生的行为出现偏差。酗酒、杀人、贩卖等犯罪行为在外国很容易发生,并作为故事情节穿插在各种美国影视剧中。这对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会产生误导,甚至一些意志力不够坚定的大学生可能会对这些情节进行模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许多好莱坞大片都推崇英雄主义。在人类遭受灭顶之灾时,总会有一个英雄站出来拯救世界保护人类,比如超人系列的电影。这种故事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效果,同时对观众的心灵也产生了震撼,让观众热血沸腾,恨不能成为电影的主人公。但是这种过度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影片的传播,不利于年轻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长期观看这种影片可能会使大学生过于注重自我发展,脱离团队,产生对个人的自我陶醉,对学生团结协作思想意识的培养具有负面作用。

3.美国影视剧中传播的文化理念和思想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存在着很大差异,拜金主义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分歧点。资本主义制度国家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经济利益,这种思想也可以从美剧中体现出来,如《绯闻女孩》、《绝望的主妇》等。这些美剧给大学生展现了美国上流社会混乱奢侈的生活,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变化,让他们觉得金钱才是生活的一切,对原来坚持的理想和信念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这不仅仅会导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发生扭曲,还妨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因此,学会剔除美国影视剧文化中的糟粕,只吸收其优秀的部分,是大学生观看美国影视剧的必要前提。

三、在中国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应该如何应对美国影视作品

其一,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入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品德、坚定的信念。这样,大学生在观看美国影视作品时,就能自觉学习优秀的文化成分,摈弃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部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用之才。

其二,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观看美国的影视作品。近几年大量的美国影视作品被引入中国,但这些作品都是以西方的思想理论观点来诠释的,与我国存在一些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偏差。所以,学生在观看美国影视作品时,应该结合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去理解作品想传达的主旨思想,不要带入自己的主观情感色彩,公正公平地对待西方文化。

其三,观看影视作品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为了减弱美国影视作品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应鼓励大学生观看优秀的国内影视作品,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高校可开设相关的影视文化教育课程,对学生观看影片的方向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大学生提高他们辨别影片是否具有观看价值的能力和文化素质水平,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终形成。由于网络功能的强大,大学生能通过各种网站得到美国影视作品资源,所以杜绝不良美国影视剧的传播是很难实现的。我们必须从主观上培养学生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的意识,譬如在某个固定的课堂上播放优秀的美国大片,让学生在观看后说出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和感悟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观赏美国影视作品,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美国影视作品中相关的自由、平等、独立、法治等观点也给中国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上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启发。但是,在部分美国影视作品中同样也有着暴力、血腥等阴暗的一面给中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不良影响。我们需要分清美国影视作品中好的一面与积极的一面,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接受积极的内容,摒弃其中不利的消极的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军.论美国电影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7).

[2]李辉.当代中国青年核心政治价值观的理论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11(06).

第9篇

关键词:价值美学;影视传媒艺术;审美价值

价值美学是人文学科的一种,也是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对哲学价值的思考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将审美活动的价值评价作为一项科学来加以研究。著名学者杜书瀛的力作《价值美学》一书,也是该领域的典范。从价值美学的角度来观察影视传媒作品,分析作品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和哲学价值,在具体的影视作品评价中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深度的价值思考和影视美学的思考。

一、价值美学视角下的影视传媒艺术发展现状

俗话说:研究理论的不看作品,进行创作的不研究理论。事实上这句话中还涉及了一个中间层次的批评环节,但是批评与理论之间的脱节、创作和批评之间的脱节的状况,同样也是20世纪文艺界的公认问题。正是如此,学者们提出了理论批评化和批评理论化两种观点,提倡批评和理论互动、相通、彼此促进。笔者在研读了仲呈祥先生所著的《审美之旅》中发现,该书就主要探讨了价值美学与影视传媒艺术的关系,谈及了很多的影视作品和现象,并由此提出了普遍适用的价值美学理论,将影视传媒现象和影视作品的批评相结合,是一种微观的理论构建。

现今影视传媒艺术已经被卷入了消费主义的潮流之中,带有了严重的商业目的。近些年来,影视传媒艺术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发展得十分繁荣,但同时也引发了文艺创作价值上的一些困惑,再加上影视作品中市场因素的增加,使得影视作品变得更加良莠不齐。相比之下,在影视传媒评论界,却是不同思想、思潮波荡,在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上十分混乱。很明显,这种混乱的价值判断的现状造成了一种土壤和氛围,在这种影视传媒艺术背景下,就需要对影视传媒作品进行审美价值判断。因此,我们应该对影视传媒作品进行一定的反思和批判,而在这种批判和反思中,最为重要的是美学价值的评价问题。在进行批判和反思时,除了要对现状进行分析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影视艺术的价值、批评标准、艺术宗旨和审美意义等进行相关思考,从而形成一种有关价值美学的理论评价体系。

二、影视传媒艺术领域存在的误区和极端观点

中国电影在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出了很多品质优良、艺术精湛的优秀作品,但同时,在影视传媒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困难和曲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陷入了偏激的思潮和极端倾向。尤其是影视传媒界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对影视传媒界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危害,为消除这种危害,使中国影视传媒界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必须要从哲学层次上放弃原有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相反,要采用一种辩证的、全面的、多向的发展思维模式。

在中国影视传媒界,受到原有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影响而产生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首先,在影视价值审美和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上,影视传媒艺术自从属于政治、演绎政治的角色走向了从属于市场和经济的角色。其次,在影视价值审美和娱乐、教育之间的关系上,影视传媒艺术从教育作用演变成了娱乐至上的影视本体。最后,在影视内容多样式与主旋律的传播上,将传播主旋律的题材与内容形式的多样性相互对立。在影视传媒艺术界的极端思潮主要包括:第一,观众上帝论。盲目地、片面地将电影视为一种消费品,用消费的理念来制作影视作品,从而淡化了影视作品的精神属性。第二,票房为上论。这种观点只片面地看到了影视作品的商品属性,而忽视了其意识形态方面的属性。第三,炒作制胜论。这种观点认为影视作品取得成功的主要方法是进行无端炒作,使用夸大不实的手段进行炒作,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从价值美学视角下观察的影视传媒作品应该具有真正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用艺术与思想的完美结合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和喜爱,力求做到价值美学所提倡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的合理的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标准反映了影视传媒艺术界整体的哲学反思和与思想界的相互呼应,这一标准的出现能够从本质上避免原有的二元对立思想的单一性。

三、价值美学视角下未来影视传媒的走向

价值美学理念认为影视传媒艺术作品应该密切地关注时代的变化,以及整个社会中政治、经济和哲学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侧重考察和发掘这些变化与影视传媒思潮、文艺思潮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影视传媒艺术还要充分联系当今的影视作品的创作和影视评论的实际情况,通过影视作品所展示的形象和内容,分析历史和进行美学分析,在影视作品中注入作者对社会生活各方面所发生变化的思考和反思,将影视作品升华到哲学的高度。最后,影视作品的创作和制造都应该重视影视作品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下在群众中的传播性。这些方面将会对影视传媒作品的质量和传播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也会对新时代的影视传媒作品的发展趋势提出一种补充和延伸。

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一直都是影视作品美学评论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就存在着假丑恶与真善美之间的冲突,也存在各种不同价值观上的冲突。艺术作品是人类对于价值审美的一种最高形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美丑善恶的对立问题,因此,审美价值的判断和评价也就是一个永远离不开的问题,也是不同价值中,影视传媒艺术急需辨析的一个盲点。在多元价值的当今时代中,价值取向问题不在可能,也不应该再回到原有的计划经济时代里一元模式之中,影视作品要同时具备补偿价值、娱乐价值、劝导价值、净化价值、启蒙价值、交际价值、认识价值和社会化价值等等。价值系统也是社会和审美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也并不仅仅意味着所有价值都有价值。由于社会中存在着各种扭曲审美价值的因素,在其中偷换了审美价值的真正内容,使人们本身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识发生了扭曲和变形。

另一方面,价值美学视角下的审美价值给当今的影视界带来了新的重要的批评声音和参照体系,虽然因为价值美学理论问题存在相当大的复杂性,但无疑也有这样几点意义:首先,对影视作品来说,在这种是死而非、急功近利的混乱情境下,价值美学提供了一种独立的思考意识和正确的向导。其次,对于观众来说,价值美学显示了一种辩证的批判精神和对话精神,这有利于影视传媒界营造正确的审美氛围。最后,对于影视传媒理论本身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价值美学理论的建立作为一种动态的美学反思体系,为我国的影视传媒界发展提供了一种范本。

四、总结语

在我国以往的影视传媒艺术作品中,对于作品的美学价值的研究存在种种的缺陷和偏差,在影视作品中加入了价值美学理念之后,影视传媒作品将向着艺术性和美学价值的角度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书瀛.从价值论视角评说美学史例――价值美学札记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3):20

[2]陈定家.价值美学的新开拓[J].人民日报价值评论.2008

(016):1

[3]侯文宜.价值美学观照下的影视传媒艺术――仲呈祥《审

美之旅》关于审美价值评价的理论及意义[J].传播艺术与

第10篇

[关键词]影视;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石家庄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14)。

当今时代影视作品以其多元化的形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今天的大学生更多地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使得他们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为便捷和快速地获得影视作品,这是时代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带给青年人的福祉。但是由于影视作品在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往往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影视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对大学生的影响亦是令人喜忧参半。因此深入研究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并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对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人的心理是行为的内在主导,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体现。因此研究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影响首先应从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入手。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心理过程的形成包含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部分,这些又最终决定了人的外在行为。因此从知、情、意、行四个角度也就是从人的心理过程的形成、发展、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等角度来考察影视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影视作品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

人的认知过程即人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从正面看,影视作品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内容。大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社会知识,而中国的大学生成长经历都比较单纯,大学之前十几年的求学生涯几乎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对鲜活的社会生活了解甚少,亦缺乏有效的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影视很好地充当了社会知识传递载体的角色。首先,就形式而言,影视作品以其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现代化的表现手段不断吸引着大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为大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影视作品充分借助声光电等各种元素,用夸张的手法和绚丽的场景强烈刺激着大学生的视觉,加之影视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和个性,能够迅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当今的影视借助网络这一形式,突破了传统影视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局限,能够使大学生随时、随地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观赏。因此影视可以称得上是大学生可以轻松获得、愉悦欣赏的知识获得形式。其次,影视作品呈现的信息量大、涉及领域广泛、与社会联系紧密,因而成为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历史、法律和关于文化的知识大学生更愿意从影视中获取,这是由于影视采用了再现的手法,借助栩栩如生的场面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和生动化,使本已遥远的历史场景生动地再现于眼前,那些抽象化的知识概念也借助演员的表演生动、形象。同时,对于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又为时间和金钱所困的学生而言,影视又为他们体验各种风俗和文化提供了便捷、直观、经济的平台,因而影视作品可谓是大学生的重要的文化知识来源。影视在传递科学文化的同时还是大学生学习社会知识的不可或缺的媒介。与科学文化相比大学生更为欠缺并更迫切要学习的是社会知识,即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在社会生活中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在虚拟的环境中,影视展现了各种不同人生发展的模型和堪比现实的丰富的社会环境,从中大学生可以看到学习各种人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学习不同类型人物处理事务的方法和不同问题的解决方式,可以在不同的人物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经验或者教训。

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认知,弥补了学校知识教育中的不足。但是影视作品本身良莠不齐,而大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尚未完善,难免会出现副作用。首先影视作品的传播是一个单向过程,大学生对影视作品传递的信息实际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接受,以他们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很难对影视中传递的信息进行理性判断,因而一些影视作品中片面的、虚构的乃至歪曲错误的观点会对大学生的认知形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近年来出现的“历史误读与英雄消解”,容易“导致对历史的片面认识和误读”[1]。其次,受经济利益驱动很多影视作品片面强调娱乐性,弱化了大学生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严肃认真的思考和判断,特别是频频出现的戏说历史剧,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判断。

(二)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

第11篇

关键词 影视作品 思想政治课 教学效果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119-03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影视传播一日千里,影视已经深刻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针对影视对中小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 由中国教育部、广电总局和文化部共同组成的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优秀影视作品给全国中小学生。影视作品正逐步渗透到中小学的日常生活中,深刻地影响着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帮助他们树立关于真善美的各种观念。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方面的教育以关注人的终极发展,以培养人、造就人和发展人为最终目的。大量的影视作品充斥着整个社会和校园,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能够便捷地获取相关的影视内容并受其深刻影响。在一些条件比较允许的中学近年来引进了影视作品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辅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这些新情况,笔者通过对广东省十所不同级别的中学进行问卷调查,综合研究影视作品对中学生的影响和渗透,探讨利用影视作品作为中学政治教学载体的有效性,把中学政治课教学和影视作品结合起来研究。

二、德育形式的创新

1.响应国家政策

中学政治课堂教育是中学生德育的主阵地,把影视作品引进中学思想政治课,一方面从教育理念而言符合了国家相关政策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德育形式,借鉴先进的教育方法,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正如《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电影、投影、挂图及计算机等设备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引影视作品进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也一定程度上“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把影视作品引进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符合国家高度的教育指导精神,是国家教育理念在基层教育实践的拓展和尝试,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是对现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2.突破中学政治教学现状

根据作者对广东省内十所不同级别中学调查发现,中学思想政治课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忽略了中学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忽略了思想政治课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功利化元素渗透进学校教育,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服务于应试,服务做题,服务于升学,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社会评价低。“枯燥乏味的书本理论和教学不仅不能发挥教育的引导功能,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倾向,造成思想政治课价值观教育的有名无实。”中学政治课教师在中考以及高考的压力之下,因循守旧,难以突破。在调查中也可以发现,中学政治教师一方面承受着传统考试价值观带给他们的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寻求一条实之有效的中学政治课改革创新之路,希望自己的思想政治课能够得到众多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而成就自己的职业荣誉感。大多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大胆借用。然而局限于课时以及校园评价等客观因素,影视作品大多是被选择性的分段选择,而能够进入课堂作为教学使用的电影又迫于意识形态和教学正综心态只能比较保守地选择一些主旋律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类型。调查中发现,教师们不能自由自主地使用影视作品。希望改变现状,但又害怕背上教学事故的罪名,这是一种莫名的心理纠结。接受到信息化浪潮的中学生群体,他们的观看途径与阅读习惯早已经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而出现新的状况。许多中学生在课余时间的第一选择是观看电影电视,他们对影视的激情渴望一定程度上胜于他们的父辈和祖辈:在他们这一代影视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方式之一,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一种补充;如果告别影视,他们将无所适从。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引入影视作品的分析

1.影视作品入中学政治课堂的可行性

笔者通过对部分中学和中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是诸多教育问题的集散地,教条化、理论化和抽象化是导致学生认知情感逆向化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反,影视工作者们通过艺术化加工的影视作品更加注意对生活的体验、对过程的感受、对价值的判断和对情感的宣扬。“影视作品具有将课本文字图形化,教学中的形象可以更加丰满更有渗透力和说服力,这就要采用直观的图像。而直观的图像直接来源就在于影视作品的应用。据查,人所获取的信息70%是通过眼睛取得的,眼前的一幕往往给人较强烈、深刻的冲击,不同色彩和动感形成的美学图像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判断和思想,使之得到积极的情感体。而与可视形象相伴的美的音符,渲染了主题,突出了人与物的形象特色,使受教育者在美的欣赏中获得遍。影视作品为此种方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影视作品充实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刻影响着中学生人格养成。影视作品引入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必将化腐朽为神奇,令中学思想政治课从“天上回到人间”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更加让学生渴望接受。

2.二者结合的有效性

中学政治课应当与时俱进,时代特征应当体现在中学的政治课教学中。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学载体的改进与更新应当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的新趋势。优秀影视作品题材多样,内容覆盖面广,集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于一身,对思想活跃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经过教师认真筛选和甄别的优秀影视作品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可以积极引导为中学政治课教学服务丰富政治课内容,有助于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增进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中学生的审美情趣、锤炼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提高中学政治课的有效性的实效性。优秀影视作品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贬恶扬善、滋养心灵、升华思想。“影像的价值就是对于观者的召唤,从电影诞生开始奇幻的感官刺激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心理反应。”“良好的品质,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变成一种自觉意识。‘体验’既指对某种道德情境的体验,又指对与之相关的自身生活世界的精神感受。”

影视作品引入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解决中学政治课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等问题,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引向主动思考,从消极上课到积极参与的轨道上来,把对所观所感的影视传递的品质“内化”成自己素养,进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加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四、影视作品进中学政治课堂的几点思考

影视作品进入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尝试,不可随意但也并非一成不变,在实践中应坚持原则但也求灵活多样。

1.课程建设

中学思想政治课承担着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角色,中学生品德人的养成紧紧依赖于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学政治课的有效性,其关键因素在于能否通过改革创新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把具有时代性和影响力的各种教育元素融入到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当中,这是值得各位中学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把影视作品引入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课程建设的有效尝试。把影视作品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第二课堂,充实和丰满中学思想政治课。通过这样的课堂建设,化教学被动为学生主动索要。

2.教师主导性地位与影视教育的辅助功能

教育是师生之间有有效沟通,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传授学生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助力学生培养健全的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品质。在学校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中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容易受到各种教学素材的影视,尤其是影视作品的直观刺激更加直接影响到他们各种认知的形成。教育实践中,有时候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超出了教师长时间的教育。影视作品的特殊性、渗透力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盖过了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超越了教育的主体作用。影视作品引入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应该坚守一个原则,教师主导性地位和影视教育的辅助功能二者之间的界限,切勿本末倒置。二者关系处理得好,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若形成影视作品这种手段常态化的教学尝试,应当避免中学政治课成为影视欣赏课。

3.影视选择资源

第一,坚持政治性。中学思想政治课要体现教书育人的功能,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教育功能,中学思想政治课体现着教育艺术与政治相结合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对影视作品的选择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利用影视资源不能忽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把握。选择影视作品作为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辅助,不能脱离政治原则,任何偏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偏离正确的舆论引导的影视作品,即使具有广阔的商业市场,即使倍受社会热捧,强烈吸引学生的眼球也不能引入中学思想政治课。应该避免为营造活跃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而放弃了“思想政治课是学生思想政治认识的主阵地”的现象出现。

第二,坚持地方性。影视作品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倾注着影视工作者心血的影视我们都应该采用,应该有选择性的在中学政治课中应用。《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到“要充分挖掘创作资源,在广播影视节目中大力宣传和介绍古今中外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艺术地再现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光辉形象、伟大生平和不朽业绩,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做有目标、见贤思齐,从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受到启迪、汲取力量。”一些众人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诸如《建国大业》《阳光灿烂的日子》《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希德勒的名单》《勇敢的心》《东京审判》等都突破了国界影响了世人。除此之外,在一些地方文化特点比较突出的地区,其传统文化历史深远,蕴涵着无数的优秀文化精髓。在语言和思维接受上更容易让学获知的具有地方色彩的影视作品更应该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以广东潮汕地区为例,潮汕地区方言特点明显,其文化积淀长久,大量的文化工作者们创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伏特影视作品,这些作品有大型纪录片《天下潮商》,讲述纵横天下知名潮商的励志故事;电影《无名岛》和《大海的呼唤》《红牡丹》《似水流年》等立足地方文化基础,讲述潮汕人文精神;大量脍炙人口的潮剧,如《陈三五娘》《苏六娘》《告亲夫》《荔镜记》《闹开封》《王茂生进酒》《刘明珠》等则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传统优秀文化营养的汲取。爱国主义从本质上而言也是对本土文化的一种热爱。在宏观层面和微观细节处理上,有大世界视角也有地方特色,内外兼有,大小具有,这样就丰富也丰满了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深刻学生的家乡热情,起到真正教育人和塑造人的作用。

第三,坚持可操作性。影视作品引入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不是某一位教师的单兵作战,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一种随意行为。影视作品引入中学应当实现工作的常态化,应当形成工作制度也要有可操作内容。首先是影视资源库的创建。本着政治性和地方性原则,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尝试着建立属于本单位的影视资源库供教师们日常使用,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办公厅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的内容为基础,遴选适合中学生认知方式的优秀影视作品。其次是改善影视作品观摩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在硬件建设方面加以投入,进一步提高学生影视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明霞.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价值观渗透缺失的的成因及应对[J].基础教育研究,2012,(6).

第12篇

关键词 影视作品 青少年 道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02-02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和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反映了社会价值多元化状态下未成年人行为选择的不确定性,也彰显出学校道德教育的薄弱。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担当。从学校教育的视角分析,结合当今影视传播的发展态势,根据青少年媒介接触的现实情况及其认知规律,探讨影视作品与青少年道德人格养成之间的关系。

一、道德人格

1.定义

“道德人格是指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较稳定的道德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道德人格是个体以道德的方式对待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和个体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道德品质。

2.当今青少年道德人格面临的问题

总体而言,青少年道德品质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道德人格的正能量传递呈现健康发展态势,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由于价值观选择自由度的扩大,道德共识不足和行为方式选择困难等原因,再加上青春期的青少年好奇心重,他们容易接受社会新事物、新思潮,其道德人格的形态容易被社会环境的事例解构,究其原因在于“大量的青春期行为是习得的而非生物因素诱发的,影响和制约人格形成、变化和发展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人生存于其间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

“在文化变迁如此迅猛,文化冲突日趋惨烈的情形下,部分青年的价值支点、人生坐标发生倾斜”,在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主流价值与非主流价值,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对冲的道德两难境地中迷茫、徘徊。从认知的角度考量,他们或者选择这样的意识形态与价值思潮,或者选择那样的意识形态与价值思潮。开放型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致于强化或提升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实任务如此之巨。

现代传媒主旋律与多元化文化主流并存,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当代青少年道德人格裂变的可能性。媒介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一定程度上也迎合青少年价值观选择的随意性。媒体特别是电视电影无时无刻不在对青少年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影响,如何在此领域“去恶存善”是教育工作者们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3.道德人格养成的基地

青少年道德人格养成的基地主要在于学校教育,其主渠道是学校的德育,而具体工作则落脚于学校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肩负着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而在新的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优秀的影视作品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影视作品通过故事设计、人物塑造、艺术加工和视听效果等手法,创设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宣传方式,是德育工作者必须充分注意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利用的有效因素。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要充分挖掘创作资源,在广播影视节目中大力宣传和介绍古今中外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让广大青少年学有榜样、做有目标、见贤思齐,从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受到启迪、汲取力量。”

二、 影视作品

1.影视作品的特点

青少年社会化成长过程中,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优秀影视作品有助于帮助他们认同自己,形成优良的道德人格。影视作品蕴藏着丰富的伦理价值和道德教育资源,也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影视作品是艺术与科学的产物,它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可信、感染力强的特点,也是素质教育极其有效的手段。”经久不衰的优秀影视作品倾注了影视工作们精心提炼的品质植入,这些影视作品具有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主题旋律;这些作品往往具有贬恶扬善、滋养心灵的教育功能;这些作品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升华境界。现代青少年受网络与传媒的影响,其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相对而言更适合直观、感性的道德人格教育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秀的影视资源整合到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是实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影视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封闭、说教、灌输和方式单一的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大量生动的影视片段,将抽象冰冷的理论化为可知可感的教育行为,将无疑对学生起到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发挥优秀影视作品这一教育载体的德育价值有助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

2.影视作品影响和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人格的养成

道德人格的建构必须在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进行,文化载体具有多样化,而传播最快、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广的首推影视作品,这些作品承载着传统精神也夹带着人类社会各民族有史以来优秀人格内涵。一方面,“在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对人格的多重规定彰显出中国人独特的人格特质”。另一方面,西方影视作品倾注着对个性、民主、自由等理念的追求,是青少年道德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元素。革命励志电影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操,其直观化的视觉冲击更加符合青少年心理认知倾向,更容易焕发其品质思维的养成。时尚电影,特别以奥斯卡电影体系为代表的西方大片崇尚真善美,其内容之新颖,其拍摄艺术之新奇,其播放效果直接深入震撼学生心灵。

影视作品具有形象直观、喜闻乐见和雅俗共赏等特点。我们推崇“寓教于乐”,引进影视作品作为学校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的尝试,其目的是“追求内容与开展尽可能地完美统一,努力使积极深刻、健康向上的思想内涵在情节的推进中艺术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从而起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影视作品对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养成和良好品质的塑造非家庭和学校常规教育可以比拟的。通过影视作品的渗透影响,强化对学生爱国主义、民族情怀和传统美德的教育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具有艺术气质和创新意识的时代新人。

三、注意的问题

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影响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养成,这是科技时代进步成果赐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影视作品宝库如此巨大,资源如此丰富,根据教育对象的个体特征,必须有选择性地筛选影视作品。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挑选然后应用于青少年德育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人格。有两个方面需要给予重视。

1.坚持思想性。“文以载道”,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有其灵魂,坚持思想性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社会主义文明宣传领域内影视作品的传播是社会主义文明工程的内在要求。青少年道德人格教育不是一种权宜之计,也不是一种教学形式的敷衍。青少年道德人格教育关系到青年学生群体思想意识形态的牢固与否,关系到青年学生对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思考的正确与否。道德选择的多元化就是虚无化,是一种以自由名义拒绝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思潮的做法。如若放弃这种社会主义价值宣扬,放弃在青少年思想领域培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我们的教育必定会走向功利化的单向度工具主义。

2.坚持可接受性。“置身于传统现代连续体上的青年既处在传统之中,又置身于传统之外;既跨进了现代的门槛,又未完全投身于现代的怀抱。与此相应,他的行为受到双重价值系统的支配,他渴望现代的刺激但又摆脱不了传统的掣肘。”青少年是文化的接受者也可能是文化的创造者,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渴望接受社会正能量,塑造自身标志形象,又容易被影响,抗惑能力低。喜欢艺术、喜欢新奇,喜欢带有娱乐却不失思想性。对他们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其年龄特征又要考虑其心理接受程度。因此,青少年道德人格教育运用现代传媒的影视作品,需要在具有指向意义的范围内认真挑选,经合理性处理后才能作为教育素材。

参考文献:

[1]候晶晶.论青少年良好道德人格的建构[J]. 当代教育科学实验,2009,12.

第13篇

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已经逐渐跃出了传统声乐作品的桎梏,并且在保留本质特征和继承经典的基础上不断地为民族声乐新的发展寻求新的可能,达到了新旧融合的境界。新型的民族声乐吸收了传统范畴之外的影视歌曲、歌剧片段、戏曲音乐以及许多别的音乐形式,融合了多种不同来源的声乐作品,对民族声乐界在影视歌曲中的延伸方式进行了多种探索。

二、影视歌曲的特点

每种音乐类型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听众群体,但是影视歌曲由于自身传播的广泛性,它的流传和发展都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只要是接触影视的人群都将成为影视歌曲的受众中的一员,不管是少年儿童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无论是高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的群众,都会接触到影视音乐。影视音乐作品一般来说表达的情感主题都比较固定,通过音乐来传达人物事件、情绪变化和情节转折,通过影视播放来传播,能够在公众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同时影视作品的演绎是不同于其他类型音乐的,其他类的音乐研究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并不是非常的合适,歌手对影视歌曲进行演唱时,应该根据所演绎作品的特点来发挥,并找到平衡情感和技巧的点,这样才能够创作出成功的影视音乐作品。

三、影视歌曲的来源

影视歌曲,顾名思义,就是来源于影视动画作品的音乐。影视歌曲是从影视作品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影像表现形式中分离出来的。这些流行的影视作品本身已经有着不错的质量和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在思想层面和艺术价值上还能够促进观众的审美观标准的提高。优秀出色的影视歌曲往往自身已经具备了流畅生动的基本特点,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影视作品所赋予的内涵,两者有机的结合,使得影视歌曲的音乐艺术价值提升了一个档次,有了更好的艺术和文化欣赏价值。影视音乐作品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沉淀,可使听众在回忆当年印象时,能够再生浓厚的情怀。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作品《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插曲,由李隽青填词,刘宏远谱曲。歌曲里面充分地表达了对母亲深层的爱,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一项不可分割的记忆和无法替代的共鸣。“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不知道。要是他知道,梦里也会笑!”母爱是放之天下都能够引起共鸣的主题,这部电影这首歌给予了全中国观众对母爱的渴望和热爱的表达途径。如于2011年情人节档期上映的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大打怀旧牌,徐静蕾和李亚鹏领衔主演,通过唤起上世纪末人们对于同名电视剧回忆和共鸣的手段来宣传影片,主题曲《因为爱情》由小柯作词,歌手王菲、陈奕迅联袂演绎,不仅红极一时,还登上了龙年春晚的舞台,这首歌曲优美动听,梦幻又真实,从缅怀爱情和逝去的青春的角度唱出了爱情的美好和心酸,歌曲运用音乐的魅力将电影的主题推向了更感人的层次,在这首音乐作品和电影的结合下,影片主题蕴含了更丰富的内容,短短的几段音乐却能够让观众重新感受到电影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1987年拍摄的电视剧《红楼梦》,其中广为流传的歌曲《枉凝眉》是由王立平作曲,歌手陈力所演唱的,这首歌曲不仅暗中体现了剧情的发展,指明了电视剧的主要发展线索,又以唯美细腻的风格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具有非常高的概括性和主题性,在电视剧播出后,《红楼梦》里面的歌曲迅速地红遍大江南北,对广大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这些音乐作品都是来源于中国近代影视圈中的经典影片或者电视剧,无论是主题曲还是插曲,都对于影片的质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在广大观众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将民族声乐的范畴拓展到影视音乐作品有着新的艺术价值,能够创造更高水平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项有利于民族声乐发展的措施。将影视歌曲纳入民族声乐作品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民族声乐这种音乐类型的受众群,能够使得普通老百姓加大和民族声乐的接触面和接受度,使得富有学术性和学术含量的民族声乐作品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优秀的影视歌曲,都是由同样优秀的作曲家、填词家花费宝贵的心血来创作的,它们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同时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艺术审美价值,将这些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选入到民族声乐范畴中,不仅仅是对于影视音乐的肯定和赞赏,还能够加大优秀影视音乐作品的专业认知度和学术研究价值,使得专家和民间能够共同品味,做到真正的雅俗共赏。

四、传播概况和社会影响

影视歌曲的传播方式同其他的音乐类型有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古典音乐一般是通过资料进行记载来保存和传承,民族民歌一般是由口头相授故老相传的方式来传播,戏曲唱段一般通过戏班子里师徒之间的传授来传播。而影视歌曲则是通过电视剧和电影两种大众传媒介质来实现传播的,这也注定了影视歌曲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在现代化的社会,影视传播所涵盖的范围仅次于网络的影响力,其他音乐类型的传播途径受其方式的局限性,都有着很多的限制。但是影视作品的传播范围是非常广的,电视剧和电影已经深入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电视作品,即使是在偏远落后的山区,电视机基本已经普及,不管是老人、孩子还是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的人们都能够接触到电视节目,并且能够由衷地喜爱电视节目,获得轻松的感觉。影视传播在所有的传播途径中已经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而且影视传播除了影响范围大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在观众中的持续度强,当一部电视剧已经播完下档,人们渐渐忘记了电视的主题情节和音乐作品的渲染时,电视台再进行新一轮的播出仍能够很轻易地重复观众心中的感想,并且能够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长此以往,影视传播的持续性影响力自然体现出来了。影视媒介是影视音乐作品传播最初的依靠途径,但是随着影视作品的播出和流行,包含在其中的音乐作品逐渐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从而能够慢慢的形成独立的音乐体系,成为了和影视作品等地位的音乐作品。甚至可能出现听众只知道这首歌但是不知道包含它的具体是哪部音乐作品,这就是音乐作品凭借其自身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来吸引人们的成果,影视歌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真正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即使是独立于影视作品之外,也是能够传播流行开来的,它们不需要一定依附在别的艺术形式上。

五、影视歌曲的创作特征

影视歌曲作为影视作品的主题曲或者插曲,一般都被设计为中小型结构,为影视作品服务的前提使得影视音乐一般不能够占据太长的篇幅。而且为了其流行度和接受度,影视音乐作品不能够创作得太长,不然不能符合老百姓的审美观。经过有关调查统计,大部分的影视歌曲都采用了二部曲式的架构模式。如《千年等一回》《枉凝眉》《敢问路在何方》《向天再借五百年》《上海滩》《酒干倘卖无》《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的天空》等经典作品。也有一小部分的影视歌曲采用了三部曲式的架构模式,比如《铁蹄下的歌女》。影视歌曲的旋律创作通常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经典音乐的艺术特征,它们的旋律一般都流畅优美,但是蕴含的感情深厚,抒情真挚,体现了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内涵。影视歌曲通过配合影视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风格,往往带有影视作品的创作风格,有的影视歌曲本身就带有民族声乐类型的风格。如电影《黄土地》的主题曲《女儿歌》,该影片是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的第五代中国电影人的扛鼎之作,歌曲是由赵季平主创的,《女儿歌》本身带有浓厚的陕北民歌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配合了影片的内容和风格,共同营造了影片时代下的压抑和无奈。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台湾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在轰动一时,除了荧屏上香港演员赵雅芝塑造的完美白娘子形象之外,在剧情内时不时融合黄梅戏的唱词,也是该剧一大亮点,主题曲《千年等一回》更是和白蛇报恩的传说主题相得益彰。《新白娘子传奇》完美的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融进了电视剧的创作,而且唱词古朴优雅,道出了白蛇和许仙之间的深情实感,同时表达了对于外界束缚的无奈之情,既符合电视剧的表演特点,又具备非常强烈的戏剧特征。影视歌曲的歌词一般都是配合影视剧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创作的,一般来说通俗易懂但是具有流畅抒情的风格特征,群众能够乐于接受并且朗朗上口。影视歌曲虽然不能够像其他音乐类型一样宣扬宏大的精神主题,但是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真挚热烈的情感,这是影视歌曲能够长期流行,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一大原因。

六、影视歌曲的演唱特征

虽然影视歌曲已经被纳入了民族声乐作品的范畴,但是它同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其他类型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影视歌曲自身拥有着非常独特的模式,利用影视歌曲的特性来进行艺术升华,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影视歌曲是附属着影视作品而产生的,往往需要影视情节、人物相互结合来表现影视作品的主题和内容。在演绎影视歌曲的时候,演唱者应当先理解其所蕴含的情感类型和背景环境,熟悉该影视作品的大体剧情和情感走向,再来得出该以怎样的状态来演唱。如前文提到的《因为爱情》表达了对于爱情的不可捉摸和追求,《世上只有妈妈好》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滚滚长江东逝水》表达了英雄争霸的豪情和历史洗刷的见证,《女儿歌》表达了在封建落后的制度下女性试图摆脱束缚的渴望。歌者要真正地体会到歌曲的真谛,进行深刻的认知和研究,才能为成功的演绎奠定良好的基础。演唱影视歌曲不单是对音乐本身的演绎,需要理解整体影视作品从而进行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够使得歌曲的演唱和影视作品相统一,使得听众在聆听时能够再度回到影视作品的情境下,回味当初观看影视作品的情感。

第14篇

[关键词] 文化传播;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异同

面向新的世纪,文化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国家软实力,即文化实力的竞争。西方国家对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功夫、针灸、刮痧等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我国,圣诞节、感恩节、肯德基等西方产物也随处可见,究其根本原因,是中西方国家逐步尊重并认可对方的文化,其中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为推动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一直奉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文化战略,在积极引进西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同时,大力提倡并引导本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世界各地兴建孔子学院,全球刮起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殊荣都是很好的例证。

一、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可看作是文化艺术。人们需要文化艺术,是因为文化艺术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代中国,民众物质文化水平已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提升了对精神文明的要求。文化通过自身所存在的审美价值来感染人,启迪人,对人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对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发生作用。[1]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对推广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经典小说《红楼梦》,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为读者呈现了贾府的大观园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红楼梦》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社会处于没落时期的一个缩影,让读者看到封建社会末期统治阶级的腐败以及封建王朝必然灭亡的客观发展规律。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可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段历史的缩影,使读者和观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故事梗概,理解作者或是影视编剧的表达意图。

二、文化视角下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异同比较

(一)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相似处

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艾・菲兹利埃在《文学与电影的关系》一文中说,“不要忘记文学文化与电影文化极为相近;譬如,与哲学文学相比,两者要接近得多。这也是非常自然的,因为文学始终就需要解决与电影面临的几乎相同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叙事艺术的问题。”[2]弗雷里赫对电影和文学的关系有过这样的论述:电影同文学的相近在于它能通过情节反映现实世界的一切联系和关系。这个说法非常明确地说明了文学和电影的相似之处了。[3]

很多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大家熟知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不管是原著还是改编后的影视作品,都大受欢迎。经典的文学著作被改编,有利于大众对创作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感悟。但一提到文学作品,人们很容易想到“文学性”,认为“文学性”是文学作品所特有的,而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则不需要“文学性”,这种想法很显然是错误的。以《红楼梦》为例,1987年版的电视剧以原著为依托,尊重原作者创作风格,遵循情节发展的客观规律,无论是人物衣着还是气质举止都受到好评,虽时隔二十余年仍经久不衰。而新版的《红楼梦》片面追求收视率,情节严重失实,尤其黛玉的裸死更是引起唏嘘声一片。正是新版作品缺乏必要的“文学性”,虽然场景华美,拍摄技术更为先进,但只能说新版体现的是“美学价值”,而不是“文学价值”。另一种形式是影视作品改编成书籍,不管是哪种形式,二者共同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二)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差异性

1.文学作品较抽象,影视作品较直观

文学作品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文字描写表现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地理特色、人文环境或是表达一种感情;而影视作品是通过拍摄画面、角度、场景、光线、音效等手法来营造氛围,表达作者意图。以《西游记》为例,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悟空特地邀请观音菩萨前来收服红孩儿,红孩儿不知天高地厚,与菩萨对阵。――红孩儿:你就是菩萨?真搞不懂其他妖为什么要怕你,也不过只是坐在莲花上而已,有什么好怕的?哼!――菩萨:不试试怎么知道?(微笑)――红孩儿:那就来啊!怕你不成?看我的,去吧!风火轮!――菩萨:金箍圈,去!书中虽然有具体的情节描写,但读者对风火轮、金箍圈没有直观印象,而电视剧《西游记》中运用特效、多次曝光等手法形象逼真地向观众展示了打斗场面。再如电影《红高粱》,原著用寥寥数语描写具有当地特色的“颠轿”风俗,而影片中却用了5分钟的时间展现了这一场景,让观众真真实实感受到了何为“颠轿”。再如1937年,日本侵华,在中国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尤其是,日本的残虐令人发指,教科书、历史纪念馆都曾记录了这一历史。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似乎淡忘了这一部分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电影《南京!南京!》的上映又掀起了一股国人回顾历史、勿忘国耻的浪潮。影片中,日本人那一声声的炮响,回荡在空中,炮弹雨点般砸在南京的城墙上,也结结实实砸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一群士兵镇守南京城门,他们用仅存的力量抵抗着日本侵略者,捍卫着一个士兵、一个中国人的最后尊严。在和平年代,我们忆起这段历史不是要让国人生活在仇恨中,而是让国人铭记落后就要挨打,在和平时代居安思危,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2.影视作品受众要多于文学作品受众

电影是镜头拼接的艺术,在还原文学作品的同时要讲究镜头的合理运用。与文学作品相比,电影更商业化,知道如何迎合观众的品味,如何获取高收视率、高票房。如若提起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可能不少人对他知之甚少,但提起电影《红高粱》,大多数人就耳熟能详了。莫言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曾荣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而电影《红高粱》就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由张艺谋执导,巩俐和姜文主演,并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不知是莫言的《红高粱》捧红了张艺谋的《红高粱》,还是张艺谋的《红高粱》成就了莫言的《红高粱》?

快节奏的生活难以让人们静心读书,即使是读书也是尽可能阅读精简版,快餐文化应运而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已然是现代都市人的便捷选择。影视作品是叙事作品的一种,可以尝试在小说的参照下,把叙事学中关于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讨论向影视推进。总体上看,影视作品的叙述者是一个看不见的“集体人”,采用外聚焦的方式叙述,同时可能出现叙述者(或聚焦者)的变化。[4]

文学创作只需要一个作者即可,而影视作品需要导演、制片、美工、演员以及后期制作。电影或是电视剧不是以虚构的场景来完成,而是要把原著以真实的场面呈现出来。文学作品的作者可能名不见经传,但若是改编成影视作品,除了有好的剧本、高超拍摄技术外,演员的选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前,首先会关注参演的演员,这也是影片不惜耗巨资邀请一线明星加盟的原因,更是以此为噱头提高影片知名度和关注度,尤其是近几年流行的偶像剧和宫廷剧,更是大打明星牌。因此,文学作品较影视作品在宣传力度上稍逊一筹,从而导致影视作品的受众要多于文学作品受众。

3.文学作品较影视作品更能提供想象空间

文学作品描写更为细腻,能够深入地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起伏变化,细致刻画人物动作、神态,文学作品更能为读者提供想象空间。电影能用视觉、听觉的效果表现人物形象、场景、氛围等,但电影是直接将人物形象固定展示出来,限制了观众对心目中人物形象的想象。观赏影视作品,一个观众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而阅读文学原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原著《红楼梦》中描写刘姥姥进大观园,凤姐儿让刘姥姥在饭桌上逗贾母笑这一章节时,曹雪芹描绘了一幅精彩画面: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是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水喷了探春一裙子……单是“笑”这一场景,有细描,有一笔带过,详略得当,读者读来可发挥想象,脑海中浮现这一场景。但在影视作品中,拍摄的角度以及演员的演技水平等限制条件,会把这一场景定格在某一刻,无法让观众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读剧情。

4.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评价标准不同

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假使你要做一个彻底的人,那么就应该特别注意作品的价值,而不必拘泥于你以前觉得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还是坏。”(《谈批评中的坦率精神》)这就说明文学作品要评的是文学作品本身,要看看这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不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是不是符合时展的需要,是不是有创新点。精擅儿童文学的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认为当下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单一化,更多的是偏重文学作品内容与思想的深度,严重缺失中国古典和艺术美,是否深刻几乎成为评价文学作品的惟一标准;但我们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主要是雅趣、意境等,因此他呼吁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应更具文学关怀和人文意识。

相比较而言,影视作品的评价涉及更多方面。除了电影内容及其文学性外,还要考虑画面是否优美,场景设置是否真实,特效效果是否逼真,背景音乐是否协调,演员表演是否到位等。这正是一部电影可以有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视觉特效、最佳动作指导等多种奖项。

三、文化传播过程中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发展趋向 许多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有的在改编前就已经家喻户晓,如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有的是在影视作品大红大紫后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如莫言的《红高粱》;有的是影视作品红了以后被改编成畅销的文学作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说影视作品成就了文学作品,因为影视传媒更占有优势,文学正越来越多地依靠影视传媒在社会上传播。[5]不管是哪种形式,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二者都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传播优秀文化,积极推动本土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大融合。

[参考文献]

[1] 朱晓伟.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J].科学大众,2009(08).

[2] [法]艾・菲兹利埃.文学与电影的关系[J].世界电影,1984(02).

[3] 朱晓青.论文学与电影的关系[J].大众文艺:理论,2009(04).

[4] 叶奕翔.影视作品的叙述者――兼及视角问题[J].电影文学,2008(19).

第15篇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程度还比较欠缺,很多高校虽然都有广泛的课程和课外活动来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比较形式化,导致开展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条式的、单一的、灌输式的快餐教育,不仅恶化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而且让很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压抑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这些传统的禁锢的思想,是严重地忽视受教育群体的,不能很好地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所以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也非常低。另外,随着外来思想的入侵,欧美等影视作品的泛滥,美剧、好莱坞电影、欧洲新潮流电影等影视作品的强势入侵,对于大学的思想和价值观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日益浮躁的文化消费的复杂形势下,开展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遇到了更大的挑战,我们的大学生在不断地接受这些复杂多元的价值引导的时候,是很难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的,这里就显示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做到一个非常好的引导作用。无论是形式上,还是深层的思想指导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显得势单力薄,如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适合大学生,迎合他们兴趣爱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了当下急需考虑的问题。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明确受教育对象的接受度,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能事半功倍。

二、 通过主旋律影视作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内涵和发展

我国文化管理部门所提倡的主旋律影视,是指那些反映社会进步总潮流的时代电影,这与当前的政治氛围是统一的,中国的主旋律电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大多数是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和体现时代特点的影视题材的作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旋律影视作品都被固定的思维圈住了,类型化也非常严重,鲜有优秀的作品,一方面受制于叙事的结构,一方面由于政策对于影视创作的干扰。但是近两年,随着我国电影工业的不断成熟,很多类型的影视作品的制作也越来越成功,在保证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出现了很多有情怀的主旋律的影视作品,比较好的有《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智取威虎山》等,电视剧方面有《亮剑》《士兵突击》等。这些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也说明了我国导演和影视制作的高层对主流价值观的电影的重视,为我们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首先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一定也是具备文化性和娱乐性的影视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但是关键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如何将这些优秀的题材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开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优秀的文化性和娱乐性是开展主旋律思想教育的有力条件,像《智取威虎山》,虽然这部电影更加的偏向于商业化,但是其故事的内核却是我们所熟知的爱国思想,大学生对于主旋律影视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有一定的思想期待的,这种需求心理就是主旋律影视的有利条件。其次是大学生本身的眼光一般都非常的广泛,也非常的乐忠于接受新式的教育思想,大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标准是开展主旋律影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三)主旋律影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首先就是深刻的历史教育,现代大学生爱国教育的缺失非常严重,主旋律影视作品往往都涉及到历史题材,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影视作品不仅具备足够的历史普及知识,而且也常常也有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这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不矛盾的。其次是重要的审美观念的引导,主旋律影视作品往往宣扬的是真善美,这种美是来自人性深处的美丽,是在日益明显的西方文化入侵的背景下,我们的大学生渐渐缺失的东西,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能仅仅依托主旋律影视作品,更加需要深刻的剖析作品背后的人性光辉。

三、 主旋律影视作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深度地挖掘作品内部的思想内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历和基础,他们可能看过了《兄弟连》,可能看过了《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欧美主旋律电影,因此在开展本土化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相关教育工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清当下主旋律和社会现状的结合,提高学生对于作品的认识高度,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于实际的工作中,不能简单机械的通过观影观后感这样的形式,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去发现和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二)整合教育资源,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氛围。主旋律影视作品是非常丰富的,主题也是多样化的,其中有很多影视作品的时代性不是很明显,或者某一部作品内部的某些思想是陈旧的,这就需要我们认清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实质,对这类作品进行整理和总结,扩大视野,解放思想,充分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以实际的社会现状为目标导向,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给予的厚望融入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三)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潮流的影视作品。首先开展主旋律影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现有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不足,新时代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往往很难博取大学生的眼球,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教条化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地认清教育对象,深度挖掘影视作品的主旋律思想,研究围绕以主旋律为中心的优秀影视导读文章,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影视作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也要持之以恒,必须坚持下来,不能搞形式化,配合大学生的爱好兴趣,开展类似于主旋律影视作品展览,主旋律影视作品剪辑等活动,提高参与感,从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四)改革教学模式。可以将主旋律作为一门专门的选修课加入到学校的教学系统中来,并且选择或者编写优秀的教材开展实际的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创新课堂,结合影视欣赏和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娱乐性和知识性,改变以往的形式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的探索新的模式,新的教育方法,通过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加强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