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科技项目管理范文

企业科技项目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科技项目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科技项目管理

第1篇

(1)科技项目涉及部门较多、协调工作量大、信息共享困难,需要管理者对各部门的人员进行明确分工、通力协作;(2)一个项目最终目标只有一个,但期间会出现不同的短期目标,如阶段性目标、知识产权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这就需要管理者兼顾不同目标,有计划地各个完成;(3)一个项目从项目申请到最终验收推广,有多达9个流程,加大了对进度把控的难度;(4)某些企业同时申请多个项目,这些项目可能有合同项目、计划项目或专利项目等,对这些项目很难进行统一管理。针对以上难点,若不能有效解决,将给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阻力。

2科技项目管理要素

科技项目管理包括流程管理、人员管理、资金管理、过程管理等要素。如何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管理,使之形成最佳成果,为企业和社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政府和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难题。2015年3月12日,科技部长万钢表示政府部门不再介入科技项目管理,这将为企业的科技项目管理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2.1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包括企业相应的科研管理者及科研人员针对市场需求或企业长远发展而进行针对性的项目申请;相应级别的科技机构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立项论证;在论证通过后,申请单位对该项目组织实施,并不定期接受科技机构的检查;项目完成后提交验收资料,监督机构按照合同预期对项目成果进行鉴定;对优秀项目进行成果申报并加以科技推广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筹安排。尤其在科技推广这一项,是最终体现项目价值和增加公司经济效益的关键阶段,却不容易被管理阶层所重视。

2.2人员管理

一个项目的实施,不仅单纯是项目的技术研发活动,同时也包括项目的有效组织活动。一个项目得以顺利完成,需要将权利和责任从企业的职能部门转移到该项目的负责人和相应的项目团队成员。因此,如何对企业各项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有效整合将成为项目有效实施的关键。特别是在重大科技项目中,具有管理能力的人员和具有科研技术的人员进行配合,将是项目人员管理中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因此人员管理实行责任到人、独立负责的制度。将项目的各个环节细化到每一个项目组成员,并进行实时监督,可解决企业在既有体制下,当遇到各部门人员权利交叉、责任交错而产生责任不清、原因不明的尴尬问题。管理者及时对团队的协作进行协调,使项目组成员的潜能最大化开发,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3资金管理

为了项目能顺利实施,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对可行性项目进行资金支持。科技项目管理需要对每一笔资金的去向负责,严格按照项目的经费预算执行。将资金用于项目的各项工作当中,防止资金使用不当的情况发生。对结余资金或超额资金应在项目验收或提前对相应级别的财务部门进行申报协商。

2.4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需要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在制度体系、科技研发、项目运行机制三方面细化,使项目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管理者应做好风险预案,对存在的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及时识别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防止项目流于形式甚至终止的不良结果。通过对实施过程的全程管理,可以及时发现项目中已经出现的风险和预期将要出现的风险,通过风险等级的划分,提出不同的风险控制策略,进而通过及时调整项目计划等手段尽可能规避风险,将风险水平降至最低。

3科技项目对企业发展的利好

科技项目是政府和企业实施科技计划的主要途径,优秀的科技项目管理团队可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客户生产出新的或更优的产品,为社会增加更大的效益。

3.1技术进步,提升竞争力

科技项目是以提升核心产品和行业、产业的竞争力为重点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创新程度较高、预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技术产品,因此科技项目的成功实施对提升科技实力和某一行业或国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都会形成很大的影响。企业科技项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利润水平,甚至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更甚至关系着行业、产业的发展前景。高效的科技项目管理可促成项目的顺利完成,使相应的技术得以提升。开展产学研的研发活动,将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室内试验凝聚于企业产品,提高了其附加值。通过项目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将使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3.2培养人才

留住人才则需尊重人才,而尊重人才最基本的方式就是使其能力得以最大化发挥。通过科技项目管理,一个项目可培养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或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进行大幅提升,使得这些人才成为各个岗位的技术骨干,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经过一个优秀项目的实施,部分技术人员将在相应领域成为专、精、尖的领头人,这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

3.3项目成果产业化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科技项目管理 作用 原则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106-0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机制不断完善,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不断设立技术创新的科技项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并发挥财政对社会资金的拉动作用,可以使科技开发有的放矢,减少科研浪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科技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不断设立更多的科技项目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一、企业科技项目的概念

科技项目是-个系统工程,其过程包括项目可行性论证、规划与计划、实施与控制、验收与交接等几个过程。针对在项目可行性论证中,企业科研管理部门要制定和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规划的项目目标既要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又要注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可行性;项目实施的目标数量要以恰好能反映出能够解决项目的研究问题的需要为最宜,并能更好地发挥项目的建设效益;目标应该有主次之分,按照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行实施,突出关键性目标,以便使得实施者抓住重点;科技项目实施的目标应实施动态协调平衡,项目经过一段时期,对于不符合项目实施的目标,要及时进行调整,提高项目的竞争性、可行性和先进性。

二、科技项目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1 加强项目管理有利于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项目管理的好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又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重大项目的管理更是如此。从实践中可以看到,项目管理从投资机会研究、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价、资金筹措、商务谈判等各个阶段,都需要根据实际进行技术、经济、财务、组织机构、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和必要的风险评估,都需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程序和监控措施。

2.2 加强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将整个项目的责任直接归属到一个部门,一旦出现了问题则可以直接找到相关的负责团队或者是负责人,这样不仅仅提高了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也防止了由于过去分散实行而导致的效率下降,使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实现让资源的效用的最大化。

2.3 加强项目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为企业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的高低。目前,有些企业仍然不太重视成本、资金、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所以,积极学习和推广项目管理中有关采购、费用、风险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方法势在必行。

三、制定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原则

3.1 体现企业战略的项目管理

项目在企业组织内部进行,必然要求项目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与企业管理的方法相协调。为了保证项目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需要使用新的组织结构和方法,作为战略与项目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需要在企业组织机构内部设置长期的固定的项目管理组织,以协调企业战略、运营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

3.2 全寿命期的项目管理

企业项目管理必然要考虑项目组织的临时性与企业经营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问题。一般企业的全寿命期项目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决策阶段、实施阶段以及运营和服务阶段。

3.3 多项目管理

企业项目管理的另一个特点是管理多个处于不同寿命期阶段的项目。除了应用单个项目管理的技术、方法以外,还需要项目集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等多项目管理的方法。

四、企业科技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

4.1 合作创新战略

合作创新战略是指加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联合创新,是项目管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以合作为基础,资源互补为条件,创新为目标的一种创新方式。企业相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其技术能力基础比较差,创新的能力有限,如果单凭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来进行科技的创新需要的周期较长,而且对于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来说,在短时间内加以提高难度较大。而在创新资源的分配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却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企业、高校、科研院校三者各行其是,对于企业来说,其创新性不能及时的满足市场需求;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研究和开发与市场需求相脱离,创新不能及时的取得市场效应,造成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相脱节。合作创新战略正是对创新资源的优化合理的配置,实现了资源的互补,使创新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很好的解决了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合作创新战略将科技发展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使科技创新满足市场的需求,弥补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不足。将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不仅是创新成本得以降低,创新周期得以缩短,同时也使创新向更高级别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2 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作为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方法,将企业的整体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首先,企业的对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加以利用,建立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企业信息系统。其次,企业将地域信息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再次,企业要将现代先进的信息网络手段充分加以利用,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开发,积极引入具有高技术能力的人才。最后,政府要充分认识自身在科技创新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重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信息网络不仅要在企业中建立和完善,更要在全社会进行信息网络知识的应用和推广,重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信息网络的社会化发展,形成多行业多格局的信息化网络工程。另外,做好建立科技传播平台,提高全民科技认识。

4.3 风险防范战略

要针对科技项目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避免科技项目受到风险的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科技项目的成功率。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对科技项目进行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做好风险规划、控制以及监测工作,定期评审,跟踪风险,对每一阶段的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报告,完善风险反馈机制,将识别的风险反馈给项目管理负责人,并采取科学的措施对科技项目进行及时的调整。强化人力资源的风险管理,不仅要对科技项目参与者的教育培训与考核,还需要对科技项目人员的身体情况、实际的工作能力、对职位的满意度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对科技项目管理人员的流动情况进行事先的估计,然后明确人员流动的理由,在风险控制中明确人员流动的原因,完善档案管理,避免技术人员跳槽带来风险。同时强化人员的问责制,保证科技项目人员能够认真工作。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新体制。在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科技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应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水平,积极应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法,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和项目管理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运用的主体,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贺敬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4):202-203.

[2] 李军,刘海涛,毕睿华.基于CDIO模式的科技项目管理创新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7-60.

第3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 科技项目 管理 现状 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的改革深化,石油企业科技项目不断的增多,常规的科技项目管理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石油企业科技项目发展的需求,过去石油企业科技管理中靠指令,以完成计划为工作目标,重视规模,忽视效益的状况已经不适应石油科技项目管理的需求。在现代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的规模大、涉及到学科范围广,采用的新技术多,参与的人员多,各自分工明细,科技项目管理任务重,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科研管理人员开始认识到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在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做到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和专业性。

1.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管理模式、组织机构、管理方法和人员素质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首先在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模式上,有些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模式还是延续着先前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通过领导自己的意志和意愿,利用行政命令或者硬性指标的形式,来实现石油科技项目的管理。这种违背石油科技项目发展方向的做法,严重的影响到了石油企业科技的发展与企业的效益的增加。在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实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科技项目管理方法,在油田企业的内部各单位之间不能做到互相的协同配合,只为自己单位的利益着想,不开展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严重的影响到项目的顺利完成和项目成果的取得。在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方法上,有些石油企业还是通过行政的手段来完成科技项目的管理。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科技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没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科学的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科技管理的管理者不能及时的了解到石油科技的发展动向,不能及时的改进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方法,把握石油科技的发展方向,导致石油企业科技管理方法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在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中,没有一个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在科技项目的开展的过程中,干的多少和好坏在待遇方面都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给项目的科研人员造成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而且不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石油企业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忽视管理的重要性,依靠命令和经验来实现项目的管理。为了能够如期完成项目的验收,不顾牺牲科技项目的结论的准确性。为了减少石油科技项目的科研成本,采用不达标的实验材料,或者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验的难度,严重违背石油科技项目研究方法,阻碍了石油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主要采用的是直线型的管理制度,而且这种管理制度不能根据石油科技项目的实际情况而改变。虽然这种直线型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具有便于管理、便于统一和一致,责任明确等优点,但是在实际科技项目的开展的过程中,这种管理方法灵活性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及时的调整,而且科研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和沟通较差,不能实现科研项目研究的高效运行。科研项目成果的大小主要是靠个人的能力,而不是靠集体的协作能力。随着石油企业科技项目规模的加大,所用到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的增多,对于项目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单一的直线型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的跟不上石油企业科技工程项目发展的需求。

2.加强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措施

首先在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模式上,要根据石油企业科技项目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科技项目管理模式,使其能够符合油田企业的实际和企业的发展。逐渐的建立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和科研项目实施部门分离的制度。通过将企业的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研究部门的分开,可以通过科研管理部门来更好的做好科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工作,而科研研究部门则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这样做到各个部门各负其责,有效的避免了靠命令和领导意愿来开展项目管理的问题。同时油田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理念要调整,科技项目的完任务理念要逐渐的转向科研效益的理念,靠行政指令管理的理念要逐渐的转向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的理念,固步自封的理念要逐渐的转变成协作创新的理念。科研项目的管理理念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的改变了传统理念,才能保持石油企业科研的长久活力,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3.结束语

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对于促进企业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提升科研项目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到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石油企业的科研项目管理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文章结合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具体实际,提出了通过建立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和科研项目实施部门分离,加强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化等措施,提高了油田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水平。文章的研究对于加强油田企业科技项目的管理,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和提升项目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

要促进科技创新项目的发展,除了技术发明的提高外,其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关键。但目前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1.1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且对项目绩效评估的手段缺乏

随着采煤机制造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企业内部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管理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基于历史原因及行业的发展起点较低等因素,企业对于科技创新项目的绩效评估重视度不够,且缺乏有效的工具,致使这类项目的作用难以体现;二是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人才队伍人员年轻、结构单一,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另外还存在着管理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管理部门大部分人员和时间都用在了技术服务支持工作上,缺乏从整体上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规划与实施监督等,这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和国外同行业相比,国内采煤机制造企业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的人员数量相对偏少,据统计,国外先进国家,如美国与日本,其主要采煤机生产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团队均超过20人,有的企业已超过100人,根据经验,只有当科技创新管理团队占具体科研人员的数目达到10%以上,才能保证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因此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速度是当务之急。

1.2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且相对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的采煤机企业,往往缺乏完善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系统,没有实现从研发到销售,从设计到生产的信息系统,故难以有规范的科研开发管理、经费使用、资源调配等制度和流程。

(2)管理体系混乱,职责不清,缺乏有效针对项目的管理方法。采煤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往往由生产部或研发部负责,但有时也设有专门的科技创新部门,这样导致各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越权管理和管理缺失问题比较突出,并且还没有普及运用项目经理负责制等现代管理方法。

(3)流程紊乱。负责进行采煤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中心,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方法,缺乏流程设计,更谈不上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来优化原有的项目流程。

(4)企业还未建立起一套与科研开发工作相适应的,能够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原则的薪酬和奖惩体系,缺乏科学的绩效考评方法。

2运用平衡计分卡及项目管理理论方法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管理

2.1运用平衡计分卡加强科技创新项目的绩效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

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的主要观念是以平衡为中心,并将评估指标分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大层面,探讨企业制定的策略与关键性绩效评估指标相互结合,并在短期与长期目标下,对财务与非财务性、外部构面与内部构面、落后指标与领先指标,以及主观面与客观面等具体绩效指标间,取得平衡的策略性管理工具。采煤机制造企业运用平衡计分卡,可以科学地评价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的绩效。事实上,运用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解决采煤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绩效评估与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带来绩效的表现或带来多大的绩效,可以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来体现:

(1)在财务层面,评价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有意义,要看它能否给股东带来收益。所以在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中,首先要挑选真正有经济价值的项目立项。例如,管理人员要注重掌握采煤机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科学制定企业技术发展规划。调研国内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采煤机的高标准要求,把高标准、高可靠性自动化研发成果融入新设计的产品,这样的科技创新项目才是企业所需要的项目。

(2)在客户层面,评价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有意义,要看它是否能使客户满意。这就要使立项的创新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调研并掌握国内各采煤机生产厂商的产品品种构成情况、产品的性能结构水平、技术人员构成情况、相关管理政策。知晓目前企业产品在国内同行中所处的位置水平,确保本企业产品长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2)了解国外采煤机行业技术发展的现状、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全面科学地制定企业的科研发展规划,使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科研开发技术水平在国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可以采用高端战略,力争采煤机产品做到在采高范围、煤层倾角、难采煤层的开采、电气控制系统及自动化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缩小与国外先进采煤机在可靠性、控制技术、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等方面的差距。

3)目前在国内,采煤机制造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改进都是在用户正式提出需求后才着手开始,有些技术改动甚至要到产品出厂调试期才进行,成本高、周期长。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在没有形成系统的客户需求分析及储备技术研发库,试想一下,如果这些技改需求,提早知道,提前研发出成果,形成技术储备,就会缩短与用户需求的距离。所以,企业科技创新项目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技术分析和分类,形成至少多个研发课题、项目及可实施方案,并提供相关成本预算,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在设备功能提升、新装置设计、结构优化、设备稳定性以及提升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在内部运营层面,评价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有意义,要看它内部管理流程是否合理。在实际操作中,采煤机行业的科技创新项目往往缺乏相关的管理流程和机制,主要依靠领导的关心、专人跟踪来推动项目实施;未纳入有效的管理体系,业务规范性不强,不便于推广与拓展。笔者建议:在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上运用信息化平台,进行通用性的流程设计,保证流程顺畅,为优化和调整预留空间。例如:可以在采煤机科技创新项目上完善产品三维设计开发平台和电子电路开发平台,投资建设产品寿命周期分析的工程分析平台和产品可靠性评价分析平台,完善和推广产品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开发采掘机械产品质量数据管理平台等。

(4)在学习与成长层面,评价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有意义,要看它是否可进步与可改善,看它是否可以帮组员工成长。例如:可以在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中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及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采煤机可设置专门的科技管理部门,要不断总结和吸取行业内外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经验与教训,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另外,要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要根据新技术新领域工作开展情况,分析每个项目的特点和其他优秀项目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为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建设提出改进建议,提升市场化竞争能力与活力。最后,可实施绩效考核制,充分调动项目负责人及成员的积极性。采煤机制造企业,首先,应明确科技创新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示部门人员绩效衡量指标;其次,应建立适应自身需求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使绩效考评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之上。

2.2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指导科技创新管理工作

(1)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管理。采煤机制造企业应该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积极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和绩效考核制,带动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工作:

1)细化项目管理,强化过程控制。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细化研发工作的管理,以技术项目管理作业规定中技术项目实施任务单的形式为主线,项目管理人员以项目任务分解和进度表中的时间节点对项目进行过程考核。

2)设置专门的科技创新管理部门。以往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部门是固定设置的,但科技创新项目小组却是临时组建的,这样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缺乏对单个科技创新项目的深入了解,所以,要实行科技创新管理部门下面的各个项目的经理负责制,以有效地实现单个项目的专项管理,对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

(2)结合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与产品开发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为了便于科技创新项目的运作,通常会将项目过程分为几个阶段,从起始阶段,中间阶段,到最后阶段,而项目管理理论,则将项目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五大过程。为方便管理,在项目管理上常将项目细分成好几个阶段,以提供较好的管理与控制,并适当结合其组织内常态性的运作。因此将项目各个阶段过程集合在一起,即称为项目的生命周期。而在每个项目阶段因其受到不同的工作任务及时间与预算的限制。因此每个阶段都可看作一个独立单一的项目或次项目,它各自包含五大过程。其周期关系分布。根据以上两者的关系,说明在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时,完全可以按照该项目本身产品开发周期来进行,而项目管理的周期比原先的产品开发周期划分的更为细致和系统,有助于管理事项的精细化。

(3)采用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范畴整合科技创新项目将会使其管理系统化。在采煤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中,很多与新产品开发管理相关的工作往往需要项目管理知识,技术,工具和方法的使用,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整个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作业,可以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整合、范围、时间、成本、质量、资源、沟通、风险、采购等管理,制订管理计划。例如,可以对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流程进行细化,在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发流程完成初步设计后,针对不同业务的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子流程设计,还可以对业务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的输入、输出、时间节点等进行规范,使流程可操作性更强。在管理的过程中,对每个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进行分析,最后形成系统的文本及程序,并将其既有的研发流程系统及文件流程电子化,同时将项目信息透明化。

3结语

第5篇

中图分类号:F407.2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飞速发展,企业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尤其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中的石油企业,已经经过多年的石油开采,使石油储备日益枯竭,开采成本逐步上升,自然环境不同程度的遭到践踏,再就业人员仍占一定比例,这一系列现实问题困扰着石油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坚持以创新为主线,认真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迎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挑战。一、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发展进程

1、运行机制各司其职。现已形成总部负责决策和总体协调,项目部负责管理和具体组织项目实施,专业公司负责施工作业的良好局面。

2、管理体制系统监督。企业总部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的业务机构或岗位均按照业务系统对应设置,初步形成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

3、运营体系规范科学。企业建立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使公司的总部和项目部之间信息处理网络化,实现了工作运转程序化,提高了管理效率。

4、市场运行规律通畅。企业内外各种资源实现动态调配,建立了内部模拟市场运行机制,确保公司与项目部之间在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得资源配置上有较大的自由度。

目前,石油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为项目管理的实施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1、科技项目布局缺乏集中度。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内容是具体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旨在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或是解决石油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问题[1]。在实际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布局不合理,造成重复建设现象,甚至影响关键目标,从而造成项目投资不集中,资源浪费严重。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项目的细化,每个项目的研究方向平均投资强度或者资金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影响了项目投资的资源配置,也影响了项目的投资效益。2、资源配置方式陈旧。科技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完成一个具体项目需要多个管理部门、多种资源共同协作,因此要实现科技项目的最终目标,需要将具有不同资源在各个部门进行有效配置。这是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科技项目管理最需要的加强的工作区域。

3、项目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严谨,管理多是靠经验,尤其石油企业。没有形成一套从公司到项目通用的、真正指导总部与项目部管理的制度体系。实际上造成了制度不能很好执行,项目管理主要靠经验。项目费用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项目进展受到严重影响。

4、管理模式落后缺乏风险意识。石油企业目前的现状是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成本的控制不够重视,使整个项目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造成项目的不良结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的前期评审和立项上,弱化了项目过程和验收的管理,弱化了对项目的及时终止,形成了“审批严、过程松、验收虚”的局面[2]。重大科技项目在论证和计划时,没有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计划,对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中造成的风险听之任之。很多石油企业“重技术、轻管理”,在科技项目立项之后,并没有后续指导、无人监督,科技项目后期管理形同虚设,只是在上级主管部门或领导的要求下,进行简单的项目结题验收。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充分体现出项目的风险意识,也没有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更没有用于项目的识别和分析的技术与方法。这样往往对项目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估计不足,这就容易造成项目实施的目标受到极大影响。

三、科技项目管理中问题的原因剖析

1、申报目的不够明确。各石油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主要是争项目、争资金,在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政出多门,以及科技管理部门资源和管理权限的制约,造成个别企业和地区,为了争项目,增加申报科技项目的数量,扩大科技项目的各种领域,造成科技投入分散,甚至重复建设,形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2、对科技项目的认识尚存偏差。资源配置方式落后,配置效率低是由于各个企业把科技项目看成是向政府申请资助的重要手段,项目能被政府立项就是个别企业的最终目标,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并不关心。如何把政府资金的拉动效应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资源互补型的倍增效应,是项目实施高效组织实施的重要因素。在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是保证科技项目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3、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石油企业科研项目一直存“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其内容除了项目适用对象、申报程序的规定有实质可操作外,其他关于项目管理、监控、验收和产业化等内容几乎没有或者是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落实性。在很多企业眼中,申请项目就是要资金,在科技项目立项之后,放松了科技项目的有效管理。

4、社会责任意识缺。审核评估机制不存在,没有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充分体现出项目的风险意识,项目负责人预期目标虚高定位,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条件考察不细,要求不高,对项目相关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开发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缺少深入、客观的调研。四、加强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对策1、完善项目经理的选拔和考核机制。首先,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其次,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锻炼,通过继续教育、挂职顶岗等途径,不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水平、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再次,要设置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机构[3]。施工公司一般要设有项目管理部,并由一名副总裁负责项目的计划和执行管理。为使项目管理更专业化还应设立协调部,主要协调项目与外部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使得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全身心从事项目管理,并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通过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建立项目管理机制。科技项目随着其范围不同变化很大,其所包括或涉及的学科、技术种类也不同,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半是贯穿于各组织部门的,它们要求这些不同的部门做出迅速而且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反应。所以科技项目沟通管理是项目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重要领域。科技计划的监控,涉及项目评估评审、项目进展调查、财务管理核算、组织协调、信息资料统计分析、决策建议等,有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科技项目进度控制就是在项目的时间期限内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过程。首先要注重对科技人员时间的管理,提高科技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进行全过程的项目进度控制。在科技项目的立项开始,就要求使所有项目参与者都能理解项目的目标,并根据项目目标分析任务,使承担的任务、计划、控制和报告处于可控状态,并利用网络图来表达项目中各活动的进度,确定关键路线,以求得最短周期,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延误,剔除不必要的环节和步骤。同时负责人要及时、定期地将项目实际进度和项目计划进行比较,掌握和度量项目实际进度与项目工期的差距,以做出相应的控制。4、实行项目过程管理。实施阶段是项目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完成的工作量最大、资源消耗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根据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和网络计划来组织协调,确保各项任务保质量、按时间完成。指导、监督、预测、控制是这一时期的管理重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建立快速及时的反馈机制和运作机制,及时调整项目实施的设置和资源分配。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实施节点设置与节点控制的管理体制创新。根据项目实施的内部发展现律与建设特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实施分阶段、节点接口式以及阶段审计验收决策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4]。项目的实施和控制应该依次遵循由项目实施研究方向下的子项目、项目研究方向、项目总体建设的层次顺序,层层实施阶段、节点、标志性成果、阶段评审的动态控制整个项目的过程实施与管理。实施阶段需要项目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决策;及时化解各项任务间的冲突,解决矛盾;及时解决项目实施困难,疏通渠道。项目管理者和项目组人员在这个阶段需要高度的目标认同感,建立协调、共享、公开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使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和管理进程能在一个共享平台查询,实现总体平衡的管理控制。

5、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由于项目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因而导致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也给政府的科技计划及经济发展带来损失。通过跟踪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识别项目的风险,即识别剩余的风险和出现的风险。预测未来风险,评估风险级别,修改风险管理计划,提出风险控制决策,评估风险控制效果等一系列风险管理过程。依据项目的重要性、急迫性、样板性、复杂性和经费数额等,监控关注的程度不同,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及时追踪国内外相关项目技术领域最新动态,检验目前项目目标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于实施目标不符合项目发展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论证,作出合理的计划变更和调整,最终达到项目实施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取得最佳的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 institute

[2]重大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探讨 项目管理者联盟2009-11-12

第6篇

1.1项目管理策划的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标,项目管理策划一般需涵盖以下内容:(1)必须对项目的背景、特点和目标等进行分析。通过项目基本情况的分析,对项目的各种约束制约条件、管理要点等进行宏观把握,为后续的各种管理措施的规划做好前期的准备。(2)在明确项目的基本情况之后还必须就项目的管理职责从企业和项目组的层面进行区分,以便划清企业和项目组的工作界面,保障后续项目实施过程中明晰责权,即保证项目组能充分行使对项目的自,又保证企业能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监控。(3)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指导项目的实施过程,还必须对项目过程中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这些管理措施包括资源需求、人力资源、采购、进度、成本、质量、沟通协调、风险、变更、重用、问题等方面的内容。高科技企业项目管理策划的内容如图1所示。

1.2高科技企业项目管理策划的分类

项目管理策划具有鲜明的项目特色,项目不同,项目管理策划的侧重点也不同。对高科技企业的项目划分维度有多种,但从项目的管理模式来区分主要有两种:自主研发项目和订单产品项目。高科技企业项目的分类如图2所示。这里界定的自主研发项目是指从项目启动到小批试制,订单产品项目是指从获取订单开始,经历小批试制然后再到批量生产。自主研发的创新性比较强,是创新型社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未来生存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订单产品项目是企业为了顺应市场,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或做适应性调整后再进行订单生产。订单产品项目源自于客户的订单合同,直接创造企业的经济收益,在客户需求日益个性化的趋势下,订单产品项目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2自主研发和订单产品项目管理策划的区别

自主研发和订单产品作为高科技企业项目管理的两种主要模式,其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项目管理策划涉及的业务流程不同

项目管理策划的目的是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因此,必须综合考虑项目的整个业务过程,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策划。(1)对自主研发项目而言,其业务过程开始于项目立项,接着进行项目的启动、项目计划、项目的研发、项目的小批量试制和验收,最后是项目的收尾。对订单产品项目而言,项目的业务过程开始于订单合同,接着是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的研发、项目的小批量试制、项目的批量采购、项目的批量生产以及项目的交付验收,最后是项目的收尾及项目的售后服务[3]。(2)从自主研发和订单产品项目的业务流程可知,订单产品项目的业务流程相对于自主研发多了后续的一些环节。因此,订单产品项目的项目管理策划也必然会因业务流程的不同而需关注不同的内容[4]。

2.2项目管理策划的理念不同

理念是贯穿项目管理策划过程的核心思想。(1)对于自主研发项目而言,项目的重点在产品设计研发阶段以及小批试制验收阶段,小批试制之后是否批量生产以及是否能实现批量生产都不是自主研发项目重点考虑的,即自主研发项目的管理策划也只针对研发和小批试制的阶段。(2)对订单产品项目来说,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完成客户的定制化研发或改型设计,进行批量生产,最终向客户交付另其满意的批量产品。所以针对订单项目的项目管理策划不仅关注业务流程的单个环节,更关注各环节的关联性和可持续性。即:订单产品项目每个环节的关注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种综合协调管理的思想,把每一个环节都纳入一个系统中,通过对每个环节的综合管理,各阶段的并行实施,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最终实现通过管理来获得效益的目标。订单产品项目不仅仅比自主研发多了后续的环节,要真正实现订单产品项目的成功,还必须具备系统、综合协调的管理理念。

2.3项目管理策划关注的重点不同

由图3可知,自主研发和订单产品最大的差别在于订单是发生在产品实现前还是产品实现后。对于自主研发项目,无论是创新性产品实现还是改型设计性产品实现,都是在产品已经生产出来之后,才去寻找市场,寻找客户订单,也即自主研发项目针对的客户是非定向的。而对于订单产品项目,无论是ATO制造订单,还是MTO订单或ETO订单,均是根据订单客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或更改后再行生产制造,即订单发生在生产制造前,也即客户是定向的。通过上述自主研发和订单产品项目的对比可知,客户的定向和非定向性,导致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订单产品项目由于是根据客户的意向进行的设计、制造,客户会全程参与产品实现项目的整个过程,所以企业在对项目进行管理策划时必须将客户管理作为重要方面进行重点规划,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尽量全面地兼顾客户的需求,进而在项目结束时赢得客户方的满意,最终实现项目的成功。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方法;企业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战略;合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72-02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一大批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汇成了新技术革命的洪流,如科学与技术的综合、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因此,科学技术必须同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相结合,才能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科学技术更快、更好地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本文通过对企业科技创新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的作用,清楚地了解开展企业科技创新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据此找出一条适合企业科技创新路子。

一、企业科技创新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的意义

现代项目管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管理学科的新领域,是有关现代社会活动中各种项目的一般管理理论和方法。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使项目实施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和认识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开发和使用项目管理的具体方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系统工程、网络工程、大型建设工程以及高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开发等项目管理新领域的出现,促使项目管理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发展。

二、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中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企业科技创新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进行战略运用呢?

(一)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战略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即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合开展创新的方法。它是以创新为目标,以合作为基本手段,以资源互补为内容的技术创新方式。由于企业的创新基础条件和企业的技术能力比较差,完全依赖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积累来开展创新活动短期内很难提高技术档次和效率。而我国的创新资源又分布不均,比较集中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研究与开发活动严重脱离市场需求,创新的无效投入和无效劳动现象十分明严重;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却得不到创新的支持,形成科技与经济“两张皮”这种现象。合作创新战略正是改变这种不合理现状,它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有效性和效率的手段。它可以充分利用创新资源,直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克服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劣势,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集中各种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降低创新成本,缩短创新周期,提高创新档次,促进企业发展。此外,在合作方式上,采取以行业为依托的合作方式和以区域为基础的合作方式。以行业为依托的合作方式是利用本行业的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以区域为基础的合作方式是由地方政府、企业、大专院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这种技术创新方式往往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

(二)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项目管理方法。信息战略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结合起来。一是对于信息系统和硬件配套不能好高骛远,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建设功能比较完备,操作简单易行的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的运行,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提升传统工业信息化水平。二是充分利用当地信息资源优势,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融于社会大环境之中,争取政府和各级的支持。三是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开发人才,培育人才。四是作为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部分,政府要将信息化工作作为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不仅要完善企业信息网络,也在加快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逐步在全市形成政务、科技、金融、商业等不同行业、不同格局的信息网络。同时,要以科技频道为基础,建立科技知识普及平台,搞好科技传播工程,提高全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

(三)自主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是企业在项目管理层面知识积累达一定程度后的突破和爆发,是通过引进外地先进成果、技术后,突破原有技术的更进一步提高;是企业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关键,也是衡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指标。自主创新需求有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有高素质且具有开拓精神的科技人才,需要有高度风险意识的管理团队的大力支持。我们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要在以下方面上求突破。要按照“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保、化工、医药、生物等高新技术,注重成型技术的生产转化,引进开发一批基因药物、生物制剂、电子仪器、新材料等高科技成果,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比如车用超级电容器是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公司开发的自主创新产品,是一种新型的储能环保电源,其特点在于充电速度快(充电10秒~10分钟可达到其额定容量的95%以上)、使用寿命长(深度充放电循环使用次数可达1~50万次)、功率密度高(可达500W/KG~3000W/KG,相当于电池的5~10倍)、工作温度范围宽(-30℃~+50℃)、环保节能(免维护,没有二次污染)等。目前奥威公司已申请超级电容器相关的国家专利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一半以上,6项已获得授权。车用超级电容器的研制成功,填补了该产品在国内的历史空白。

(四)人才战略

项目管理方法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我们企业要坚持用好优先,培养与引进并重,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的政策优势和良好环境,全面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水平。围绕主导产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培育造就一批产学研密切合作的优势创新团队。让企业成为培养和吸引人才的主体。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吸引科技人才,允许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设立面向企业创新人才的客座研究员岗位,选聘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研究员。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兼职办法,引导和规范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推进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吸引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科技创新。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形式下,我国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需要迎接技术变革、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向新的科技创新管理的模式转换,提高企业创新的科学化,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项目管理强调管理是一个过程,把项目的管理内容细化为范围、时间、成本、质量、风险、沟通等,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效果评估等手段实现项目目标,这些方法都是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管理中非常需要引入或强化的内容。相信项目管理方法将对我们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起到很多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晓莉,王克罩.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6,(6).

[2]吕智群.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之我见[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2).

[3]潘金刚,杜鹏程. 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 科技与经济,2006,(1).

[4]吴坤.关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北方经济,2006,(3).

第8篇

摘要:本文针对南宁市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在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从改进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责任追究制等方面,提出可行性改进建议。

关键词 :科研人才项目管理问题建议措施

0 引言

科技项目研发在一定程度上是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研制、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实施科技产业化项目,既能推动企业创新,增强企业经济实力,更能推动企业及科技人才开展自主创新研究,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因此企业科技工作者在项目申报、管理、项目结题等方面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整体水平,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1 南宁市中小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南宁市科技情报学会以协助中小企业构造和开发科技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为企业组织、策划、评审、申报各级有关项目工作,多年来,对该市辖区范围内企业实施年度国家、自治区、市级创新资金项目的近千多家企业开展项目培训、跟踪、检查、推进等工作。

国家科技部公布的2013 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统计数据显示,南宁市57 个项目获得立项,占广西获立项数(119 个)的47.90%;获资助金额3760 万元,占广西获资助金额(8065 万元)的46.62%,居广西首位。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推动南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全面开展,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为南宁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1.1 现状

利用自身服务企业优势以及多年项目管理过程中掌握的科技工作者情况,我们对辖区内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在项目申报、管理、验收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1 部分企业科技工作人员存在浮躁、急功近利心理,项目申报材料完成质量不高。部分申报人员对项目申报中的课题指南、管理办法、评选指标体系等有关项目申报的材料没有仔细研读,往往将一些不重要、不正确的内容填入项目申报表。同时,每年的项目申报从培训到材料提交截止时间,虽然有充足的准备时间,然而项目申报人员往往是在项目截止日期到来的前一两个星期加班加点完成项目申报书的编写,造成项目申报书整体完成质量并不高。

1.1.2 缺乏对自身研究能力的客观判断,缺乏专业领域、横向领域、交叉学科知识的累积。科技工作者平时的知识积累程度不够,在选题方面没有结合自己的学科领域及特长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盲目追随社会热点研究问题,没有系统的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自主创新和研究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1.1.3 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科技政策了解程度不够,视野狭窄、自信心不足。企业科技工作者项目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家科技政策、产业标准、行业规划、地区规划掌握不够,局限于自身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其次,申报人员过于注重项目的影响力及经费支出力度,忽略了对项目申报难度的判断。另一方面,存在着认为只有资历深、规模大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项目立项的思想误区,对项目申报产生畏惧心理,缺乏项目申报的勇气和信心。

1.1.4 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流动性大,项目申报成功后,实施效果不理想。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流动性大,成为了科研项目管理的一大难题,通过与企业的接触发现,项目实施、项目申报及项目结题人员常常不是同一批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和企业经营能力问题,造成企业内部人员流动过大,不少企业项目获得立项后,负责项目实施与管理的人员离开了该企业,没有做好相关的项目交接等工作,导致项目中止、项目延期的情况时有发生,也使得学会在对项目的跟踪监测上碰到了困难。

1.2 主要原因分析

1.2.1 许多中小企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对科技人员的培养不够重视,平时亦不注重组织过程资产累积。主要表现在对于一些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的业务工作并不支持,导致出现项目要申报时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做法,项目结题时却无人问津的情况。例如未有针对性的选派项目实施人员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会后也未就会议培训内容形成记录纳入企业组织过程资产体系中来。

1.2.2 部分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流动性过高,这跟企业经营状况、规模有一定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充分,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造成科技项目完成质量不高、企业科技管理人员水平得不到提高、企业生产状况得不到改善,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1.2.3 项目获得立项批准后,部分科技人员存在着“项目资金已到位,项目实施后不需要注重项目验收工作”的错误思想,加上企业不够重视,未安排合适的人员负责项目结题工作,因而在项目结题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项目负责人互相推诿、项目结题材料完成水平参差不齐、科技管理部门追踪项目结题完成情况困难的现象,这也是影响项目完成绩效的一个因素。

1.2.4 科技工作者平时不注重知识积累,钻研程度不够,企业相关的激励措施不当或者力度不够。部分企业科研人员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既要负责研发又要负责生产和销售,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业务的开展,在科学研究方面精力不足,经验不足,导致了研究能力局限,致使项目立项成功率较低,在另一方面,在项目下达后,一些企业对项目资金使用条件要求严格,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开展项目研发工作,这些都不利于申报人员积极性的提高。

2 建议和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企业项目管理体系

科技工作者是企业研发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加强企业项目管理体系建设,有选择有针对性的选派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相关的项目管理方面培训,注重企业组织过程中的资产累积,将会减少资源浪费,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2.2 加强项目申报人员对项目申报要求等信息的掌握程度

企业科技工作者在申报项目之初,要仔细阅读申报指南,了解项目评审体系要求。申报指南规定了项目申报的范围、格式,条件、要求等。因此,在各类项目申报信息后,科研管理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申报人员学习申报材料,督促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项目申报材料,在项目中期、项目后期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跟踪,建立完善项目质量管理监测与跟踪体系。

2.3 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科研管理人员与企业科技项目申报工作者的交流

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是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与交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时俱进,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做法,例如,邀请项目完成绩效好的单位或个人、业务和技术专家,深入到企业中去,结合切身实际对企业项目申报要求、过程、评审、实施、验收等过程进行人员培训,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树立信心,提升项目申报率、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采取非正式的沟通方式。例如利用QQ 群、微信群、邮箱等,交流项目实施经验;对建立联系的企业定时的跟踪回访,询问企业的发展情况、项目的进展程度等。

2.4 完善项目验收责任追究制

在各项检查中,如发现验收后的项目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要追究验收人员的责任,建立必要的项目“后评价”,对该项目从立项、决策、实施、验收全过程的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项目后评价”,全面总结该项目实施绩效,同时为以后该企业再申报项目提供评审依据,从而促使项目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谷耀忠.做好企业科技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几个要点[J].科技信息,2012(30).

第9篇

做好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不仅有助于充分利用国家科研资源完成一系列的尖端科学研究,还可为人民大众的生活带来便利,提升国家的科研水平并且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的推动力。好的科研项目研究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我国科研水平的显著提升,同时也显著增强我国的竞争力,创建良好的国际形象[1]。众所周知,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需要对我国科技型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才能真正促进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及规范化,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2]。由此可知,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细致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一、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具有申报容易、审批迅速、有全面支持的特点,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是审核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证研究项目或课题的可行性,然后需要在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进行监控,尤其是针对操作困难、容易出?F漏洞的环节更应当加强监控。若是在监控的过程中发现异常问题,则应当立即与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和协调,必要时则需要开启预警体系,以便保证科研项目在合法、预先进度过程中顺利完成,并且保证了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科研项目资金浪费,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顺利完成考核和评估。由此可知,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不仅能够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真正发挥监控和督促的作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综合既往研究资料可以将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结如下,首先是运行机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层次管理的作用不够充分,缺乏良好的目标管理机制,科研项目责任制不够明确,且其中的责任、权力和利益把控作用并不够理想,评估和考核机制缺乏合理性。对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不良影响较为严重,很容易导致科研项目管理落后,不仅影响管理成效,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方面也仍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其中主要有部分工作人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并且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很难真正愿意打破常规管理模式做实事,并且难以保证国有企业的科研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并且很容易出现信息滞后的情况,也是影响科研项目管理成效的重要问题。另外,部分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的相关技术了解不够全面、综合素质和水平仍不够理想也是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方面常见的问题。

三、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原则

在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两项原则,即责任制原则以及权力、利益和责任综合平衡的原则。其中,责任制原则只要是指对专门的部门赋予特定的责任,并且在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设置特有的科研项目小组并且通过设置负责人执行整个项目以及小组成员的管理工作。因此,遵循责任制原则的情况下,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首先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并且将管理责任进行分散化和明确化,具体明确科研项目质量、时间进度以及科研经费等细节的负责人,真正增强科研小组成员与管理成员责任明确的状态,并且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有效完成。另一方面,权力、利益和责任综合平衡的原则也是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建设中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首先需要使管理成员和项目负责成员意识到做好项目管理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责任,所有的员工均应当以强烈的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还应使员工的实际工作量与项目收益相结合,增强管理人员和项目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集思广益,鼓励管理成员充分引入现代化管理方法,最终达到促进项目顺利完成、改善社会效益的目的。

四、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当引入并健全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才能真正达到提高管理成效和水平的目的。

1. 引入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的引入不仅能够改善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体系的绩效,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科研项目小组成员的整体技术能力,最终实现总体目标。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的环节主要包括战略研究、综合评估、项目立题、课题申请、专家评估、实施与检查、阶段和进度评审、调整目标、验收成果、课题结题等,在每个流程中均引入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成效。

2. 引入并健全考评和激励机制

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引入和健全是保证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的基础措施,也是改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步骤。首先应该建立健全考评和激励制度,才能达到更好提升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效果的目的。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公平、公开和公正,另外还需要考虑考评和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建立真正符合现实、真正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五、强化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措施

强化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并完善管理规章体系、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建立并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策略。以下是笔者根据既往工作经验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强化措施进行的分析,以期能够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1. 建立并完善管理规章体系

根据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制定《科研项目管理细则》、《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细则》、《科研项目进度和阶段管理规范》等条项,以保证对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加强管理,最终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另外,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制定考核制度,请有关专家设置考核项目和问题,分别对科研小组成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定期开展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与工作绩效等挂钩。

2. 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

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是强化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另一项重要措施。科研奖励机制应当包括奖励形式和奖励标准,以及不同工作贡献下的相关奖励规范。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不仅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责任感,而且还有助于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真正达到为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目的。相反地,若是在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纰漏或者失职的情况,应当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相关责任人加以惩戒。

3. 建立并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

建立并完善科研?目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是保证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不断对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加强培训,鼓励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成长和完善意识,并且经常翻阅查看国内外最新的科研项目管理书籍和资料,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科技型国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成效,为国家现代化发展和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0篇

一、科技型企业项目经费自身特点

我国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力量强,技术推广能力弱;财务风险意识不强;科研人员付出与回报有差距;科研成果真正为企业带来的利润不高等特点,致使目前我国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重视项目申报中的项目发展前景和技术是否先进的指标,轻视项目执行时财务费用数据的预算;重视技术指标验收,轻视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验收”的认识误区。并且,由于项目申报渠道众多,造成企业钻政策的空子,一个项目多渠道申报,重复领取项目经费的现象,最终造成了企业项目申报成功就万事大吉,随意使用经费的现象。

同时,由于国家对给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最终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所以国家在制定项目经费使用政策上,要求项目经费只能运用到和技术研究有关系的几个科目上,对研发人员的付出,以及企业给研发项目提供的有形、无形的支持,都没有充分的考虑,这也间接的造成了项目经费被挪为他用。

因此,加强科技型企业的科研经费管理,改善科研经费被随意使用和挪用的现实状况,充分体现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真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科技型企业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目前,虽然国家和企业普遍意识到加强科技型企业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的一些措施,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科技型企业项目经费管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亟待改进的地方,制约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作用的充分发挥,下面将简要论述当前科技型企业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1.科技经费分散封闭,共享制度不健全

科研项目分为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市级(不含 县级市)项目共三类,具体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等,科研项目的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多,而且研究课题的种类很多,这就使得经费管理不容易。有些科研项目,一个项目的经费来源就包括中央政府的直接拨款,地方政府拨款和企业合作资金,在汇报科研经费使用情况时要向不同的经费来源上报经费的使用情况,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各立项单位出于一些特殊考虑各自为营,项目立项后乃至实施多年后信息不公开,因此造成项目经费分配的严重失衡和极大浪费。

2.经费管理政策不完善,责任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够

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具有创造性和不确定性,由此决定不能完全预见其工作量和所消耗的费用,因此很难在事前对项目经费准确估算。在项目申报阶段,大多数企业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由课题小组的科研人员负责编制,由于项目执行期长,对未来可预见性估计不准确,所以只是注重总额概算,而明细编制粗矿,加上技术人员重技术轻财务的思想,很少甚至不和财务沟通,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造成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不够准确合理。同时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批时, 并没有考虑财务制度,对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不重视, 对项目中具体开支标准,像会议费标准、差旅费标准还有专家和劳务费的标准等不太了解,这就造成了财务部门人员和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上认识存在差异, 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遵守财务准则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到不同项目的不同情况,使得原本简单的明了的财务核算增加了复杂性。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真实有效的使用项目经费,加强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及时准确做到预算与实际支出的比较,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政策环境不够健全

现行的收入分配水平与科研人员实际贡献不相匹配,人才流动、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等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虽然我们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发展具有良好基础,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三、完善科技型企业项目经费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科技型企业项目经费自身的特点和当前科技型企业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建议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以完善科技型企业项目经费管理。

1.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

(1)落实科研项目管理权责

认真梳理各类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细化项目申请、立项、实施、结题、评奖等各环节的管理要求,研究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科研项目分类管理,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源头介入和组织统筹。

(2)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流程

修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科研项目各类经费支出的范围和标准,明确有关职能部门、课题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分级责任。实行全面预算控制,提升预算编制质量,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监管。在财务部门设立科研经费管理办公室,规范财务收支和报销工作流程,加强报销环节审核和管理,建立院系报销初审机制,规范项目结题结账手续。

(3)规范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认真梳理各类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细化项目申请、立项、实施、结题、评奖等各环节的管理要求,研究制定制度。明确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科研项目分类管理,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源头介入和组织统筹责任。

(4)建立信用体系

除了监督管理,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也很关键,对其他政策能否真正有效起基础性作用。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和有关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责任,将其与信用体系建设挂钩。项目承担单位要切实履行在项目申请、组织实施、验收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加强支撑服务条件建设,提高对科研人员的服务水平。各有关部门要督促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依法合规开展科研活动,做好经常性的政策宣传、培训和科研项目实施中的服务工作。

把间接费用的核定与承担单位的信用等级挂钩。对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得好、管理得好的单位,可以给予更多的自主权,这对形成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也很有帮助。

(5)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①推行科技报告制度。按照国家科技报告制度要求,督促落实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单位和负责人按规定及时提交科技报告;加快建立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科技报告制度,实现科技资源持续积累、完整保存和开放共享。

②建立科研诚信制度。建立覆盖项目申请、评估评审、立项、实施、结题全过程的科研资信系统。对于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有关专家参与的项目科技活动的行为信用进行实时记录;建立弄虚作假、违纪违约等不良行为“黑名单”制度,阶段性或永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资格。

③改进专家遴选制度。项目评估评审以同行专家为主,吸收省内外高水平专家参与,确保一线科研人员的比例不少于75%,并扩大企业专家参与产业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评估评审的比重;实行评估评审专家随机抽取和关联回避制度。及时公开专业评议结论,接受同行质询和社会监督。

2.改进项目资金管理

(1)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简化预算编制要求,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科研项目概预算不同于工程化预算,其具有探索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既要防止编制过粗,也要避免编制过细。编制预算时,首先对承担单位现有基础及支撑条件进行详细说明,包括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和相关部门对项目研究的前期投入情况和已经形成的相关基础条件,以及这些相关基础条件对课题研究开发的支撑作用。明确各个合作单位项目任务的分解和各个分项任务的经费安排。重点把握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的投入预算,严格控制常用办公设备的购买和人为增加的测试化验费的增加。充分了解最新差旅费、会议费、专家费、劳务费的报销标准,按类别测算。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需报批预算调整时,项目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事先上报批准后再调整,不得自行执行后再申请预算调整。

(2)及时拨付项目资金

国家根据目前的情况已经提出了建立项目资金预拨机制。在部门预算批复前,预拨项目资金,满足科研工作需要。建立节点拨款制。对于目标明确的重担项目,设立节点拨款。节点任务完成后才能拨付后续资金,以加强项目管理,减少资金沉淀,提高使用效益。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质量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031-01

1前言

随着企业的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项目科技评估成为企业科技项目立项项目质量管理的不可或缺流程,是提高项目质量的前提之一。在企业项目发展过程中,由于项目存在着不可控性,项目质量受到各个环节的影响,因此,对项目质量管理深入到各个环节,尤其是项目立项评估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我国企业在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质量管理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使得现有的科技项目立项评估存在着较多缺陷,最后导致科技项目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重要领域的企业,其科技化成分越来越高,其中很多科技项目立项管理和目前我国的项目立项评估一样,存在着立项流程不规范,不合理等现象,这些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影响了项目质量的实现,影响着项目周期过程,同时,不合理的评估导致项目白白浪费企业资源,同时项目可能带来不良环境影响。因此对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项目质量管理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实践作用,是促使企业良好管理的基础手段,是实现项目质量良好的前提条件,是提高项目建设流程的有效措施。

2相关概念

项目质量包括了项目管理过程和项目最终成果的质量,其项目管理过程包含了项目产品或是项目服务的过程质量。项目质量狭义是指一个项目最终成果质量或是过程服务质量;项目广义是指一个项目从计划、开始、过程、成果等等,包含了项目产生前期和项目结束售后一系列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项目需要管理,项目在产生到结束及售后过程中产生经过管理的质量水平称为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了质量前期计划、质量中期保证、质量成果控制、质量售后提升四个管理过程,项目质量前期计划管理主要是对项目前期的立项、预测、规划等进行管理,对项目的实现进行基础规划,是保证项目质量实现的基础条件。质量中期保证是管理确保项目成果实现的流程控制,通过对项目实现条件质量管理,最终实现项目标准质量成果。质量成果控制是指项目成果实现的控制和管理。最后是对项目实行质量售后提升,达到项目质量管理的完善标准。

3中国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随着科技企业在中国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科技化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电力科技企业,企业科技项目质量管理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由于我国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还存着较多问题。

(1)缺乏对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视。

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对其质量管理方面的重视,只是一味地注重产品的价格和功能,但是对其质量的重视反而较少。而科技项目对质量要求颇高,而很多项目其实只是达到行业内水平,但是离标准和高质量的项目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2)评估机构受外界影响大。

评估机构往往受政府、外界等影响较大,使得科技项目立项评估中受到影响,对一些不合理,不合格的科技项目立项,评估机构会在政府或是外界利益的影响下,使得项目立项评估通过。

(3)评估专家受主观影响大。

评估专家在评估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和知识的限制,很多科技项目存在着较大的知识跨越度,很多评估专家也无法完全确定项目是否合理,受外界影响,对项目做出不合理的评估。尤其是评估专家受到利益等驱使,做出有违项目质量管理的做法。

(4)评估流程欠完善。

由于我国的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研究较晚,因此评估流程还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如科技项目立项不公开化、科技项目审批过程繁琐、评估选取专家不合理,评审过程存在着一些不合法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项目的质量。

(5)申报书撰写不够规范。

由于科技项目立项通常时间比较急促或是科技项目的差异性,项目申报书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申报书制作企业往往由于自身因素导致了申报书撰写不规范,同时很多科技项目涉及到不同领域,对质量要求不一致,使得申报书中相关内容不符合行业或是国家标准。

4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由于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项目质量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电力科技企业的项目立项评估质量管理,提出相关措施,为项目立项评估质量管理提出建设性建议。

(1)规范项目立项评估流程。

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多电力项目不断的进行着,但是很多电力项目立项评估和项目的开发同时进行,通常项目已经完全完成,项目立项评估流程还在进行中,甚至有些项目并未通过评审,但是项目已经在市面上销售或是应用到企业中。这中间涉及着项目立项及评估流程,由于立项评估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通常这个评估流程存在着较长时间,影响到了项目的发展。

因此规范项目立项评估流程,实现网上一体化评估,形成评估流程信息化,对评估流程进行网上立项,申报,评估等。加快流程审批速度,同时也节约人力成本。对于电力企业项目前期计划进行充分调查,对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深化申报书撰写。完善法律法规,对项目立项评估流程纳入到法律流程中,加大法律惩罚力度,减少在立项评估中的主管不合理因素。

(2)完善项目质量管理手段。

项目质量影响是多元化的,尤其是科技项目,每个项目存在着差异性,虽然范畴都是电力的,但是由于项目的不同,使得项目在管理过程不应当采取模式化管理,应当完善项目质量管理手段。

在项目立项评估过程中,应当在项目立项调查前、项目申报书撰写、项目立项、项目评估等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完善每一个流程的质量,在项目基础调查前,加大对项目的调查深度和可行性,收集基础质量。在项目申报书撰写中,规范申报书撰写资料,加大申报书质量规范管理。深化项目立项管理,公开公布项目立项内容。完善项目评估过程合法化。减少评估过程中出现违规现象。

(3)落实项目质量管理责任。

电力科技项目在立项评估过程中,由于很多漏洞存在着落实者不严,或者相关违规违法责任处罚轻,使得很多相关人员继续违反相关立项评估规则。因此应当落实相关质量管理责任,将项目立项评估过程中的相关过程内容及违法违规手段法律化,落实到相关人员,明确相关项目任务,对科技项目申报书撰写人、评审专家等档案记入在按,并对立项评估流程公开透明化,对立项人、立项企业等等进行责任明确,责任追究到位,责任惩罚明确,最终提高项目立项评估中的项目质量管理。

(4)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项目质量管理其中很重要是人的管理,人的因素影响到企业科技项目的质量成果,因此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估中离不开对评估流程中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科技项目立项评估内容、流程了解。

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减少管理人员违规、违法等现象。对评审专家定期进行知识扩充,并对其道德素质进行辅导,减少评审专家违反道德等现象。提高企业立项资质,使得企业具备相关项目立项水平。对项目申报书撰写者进行知识培训,对其提出相关要求,要求专业人士撰写相关内容。对项目立项评估过程中的管理人员进行跟进,使其符合项目立项评估的质量管理要求。

5总结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质量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的前期尤为重要,对项目立项评估对现实的管理存在着重要作用,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合理的立项评估质量管理对推动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有效作用。

本文以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质量管理的概念,对中国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项目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存在着缺乏对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视、评估机构受外界影响大、评估专家受主观影响大、评估流程欠完善、申报书撰写不够规范等问题,通过规范项目立项评估流程完善项目质量管理手段、落实项目质量管理责任、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相关措施提高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项目质量,实现科技项目立项评估的体系流程,为提高项目质量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 科兹纳.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58-65.

第12篇

[关键词] 农业科技型企业;项目资金;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把“三农”工作作为各级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重庆市作为城乡统筹改革综合试验区,重庆市政府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和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重庆金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科技型企业作业为重庆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承担了国家和市级农业项目,为了按质、保量、高效的完成项目合同,合理、有效、规范的使用项目资金,项目主管部门出台了相应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由于项目资金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农业项目资金的使用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如何规范化管理项目资金成了重点。笔者曾长期担任农业科技型企业会计,执行和管理了农业项目资金,现就项目资金规范化管理进行探讨,特别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科技型企业在农业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分散,项目执行内容不同

以重庆金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农业项目来源单位为例,有农业部、科技部、市财政局、市科委、市农委、市扶贫办、市农科院等单位。由于项目资金来源分散、不同渠道,而且项目执行的内容有差异,其安排原则和管理办法大多为主管部门自行制订,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实际执行过程中弹性较大。

2.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

一方面,项目预算收支科目设计不够合理,预算收支科目比较粗糙。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地强调农业项目的特殊性,往往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比较笼统,内容不够细化,致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非本项目支出的费用也在本项目中支出,专款不专用,造成资金使用不合理。

3.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存在不规范

农业项目经费大都是由政府无偿拨款,管理方式采用项目主持人负责制。这虽然有利于项目主持人合理地进行项目运作,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项目资金很难管理。一方面,农业项目由于农作物生长有其一定的规律和季节性,具有许多不可抗力因素,存在超预算;另一方面,由于项目执行在农村,费用的支出对象是农民或农资,费用的支出没有正规票据,存在一定的不规范。再加上项目主持人认为项目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财务人员对资金使用无权干涉,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对资金的使用很难监管。

4.农业项目效益差

一直来,政府对农业项目的投入都是无偿的、不求回报的,制度上的缺陷导致一些项目执行人员不在效益上下功夫,存在着“重争取、轻管理”的现象,而把主要功夫用在项目的申请、验收和成果鉴定上。项目的实施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预期目的存在一定差距。

二、对农业项目资金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1.强化意识,树立项目管理与财务核算有机结合的观念

农业项目能立项,表明国家、社会对于该项目可能形成的生产力需要的迫切性;也说明该项项目经费开支预算的合理性。项目管理要与财务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应项目经费管理的需要及农业项目具有的特殊性,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例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示范、推广在农村,技术人员吃、住、行都在农村,产生的费用没有正式发票,报销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所以财务管理要坚持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原则,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的同时,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现有的政策?探索强化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项目的实施。

2.加强管理,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首先要从项目支出预算抓起。项目申报时,要求财务人员共同参与,使预算既适应项目实施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健全的财务管理与核算制度,按照既要方便项目的执行,要严肃财经纪律的原则,制定项目开支范围,完善报核审批制度。

3.培养复合型人才,规范预算编制

在农业项目申请立项和编制预算时,都涉及到科研领域和财务领域方面的知识,财务或科研人员都不可能独立完成预算的编制,而项目预算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项目的争取,这就要求在立项和编制预算的时候,要由科技、财务人员共同协作完成。为了更好的完成立项和编制预算,建议既要对科技人员普及基本的财务知识,也要对财务人员进行适当的科技培训,使他们了解项目的运作流程。在编制项目预算时,从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开支经济科目三方面进行规范,控制“其他”占总资金的比例,尽量考虑需要开支的每一个环节,使预算的每一个数据有合理、合法的依据,保障项目落实后的正常实施。

4.全程监控执行过程,规范项目资金使用

(1)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保障项目资金合法使用

根据《会计法》、项目管理办法以及其他国家相关政策,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要有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财。使项目执行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化。

(2)统一核算,保障项目资金正确使用

对项目资金的监管,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也是项目部和单位法人共同的责任。对来源不同的农业项目资金,应全部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核算,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应严格实行财务部、项目部、单位法人共同管理,严格审批、控制和监督,做到正确、合法使用项目经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分项核算,财务部门负责资金使用的进度及预算执行情况,便于科技人员及时清楚自己的项目经费支出明细情况,也便于分管领导及时了解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

5.跟踪问效,规范农业项目的评价体系

农业项目执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现在农业项目资金在使用时,强调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和项目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而忽视了项目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对项目资金的管理,要从项目预算、项目资金的使用延伸到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要以项目效益是否明显、预期目标是否达到为基本标准,这主要从项目的从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三方面进行评价。

6.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促进科技企业发展

农业科技型企业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生力军,随着政府、企业对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在国家鼓励科技型企业申报科研项目的前提下,科技型企业争取的科研项目经费逐年递增,也为科技企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契机。随着科研项目资金投入的加大,对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加强科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严格执行项目预算,才能圆满完成项目任务,为进一步获得更大力度的项目经费支持创造条件。

第1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企业资源计划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03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项目管理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职业基本技能学习领域课程,工商管理专业群中其它专业的可选修的课程之一,更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ERP实施与推广方向的必修课程。课程涵盖了ERP原理及应用、ERP实施、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属于一门应用性较强、综合性很高的课程。课程紧紧围绕专业培养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以培养ERP操作员、系统管理员、实施顾问(即实施工程师)、ERP应用工程师为己任,为此形成了“课证融合、任务导向、实战演练,多渠道培养ERP应用型人才”的教改思路与鲜明特色。

通过ERP项目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从事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应用与实施的必要知识与技能。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基本观念、原理、方法,还要求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运用到项目管理实践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 课程教学的建设理念和思路

ERP项目管理课程在教学中突出体现为对学生ERP项目管理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ERP系统处理知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等内容的整合教学,让学生熟练地运用项目管理知识进行ERP项目的实施。根据ERP工程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把ERP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突出了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教学加强了实际项目管理技能的训练。

通过“订单班”的开设,把ERP项目管理的课程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把课堂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企业的ERP项目实施工作中;同时,也把课堂搬进企业,把企业的实施ERP项目实施工作搬进课堂。通过“用友订单班”、“鼎捷订单班”让学生进行真实企业ERP项目的实施工作。

1.1 理论教学的建设理念和思路

根据ERP项目管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从企业计划开始实施ERP项目的角度出发,课程详细介绍了一个企业实施整个ERP系统的过程和方法,为用户具体管理企业业务提供了理论支撑,着重在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便学以致用。

课程首先使学生认识项目,能区分项目与日常运营,同时各个学生提出适合自己的行业企业ERP项目并对该项目展开调查研究和决策,再根据具体项目管理的手段,运用WBS等工具对项目的成功进行管理。通过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具备ERP项目管理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达到企业ERP项目管理岗位的上岗标准。

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ERP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岗位技能,强化项目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结构合理化,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素质。

1.2 实践教学的建设理念和思路

ERP项目管理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在课程设计上突出了实践教学的内容,采用模块化方法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将Microsoft Project 2007项目管理软件与ERP集成形成资源共享,实现多目标的实践教学。教师提供企业基本资料、基础数据,由学生按照企业经济业务模拟实践,生成各种账、表,进行项目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能够在ERP项目的前期工作、ERP项目的实施管理、ERP项目的项目执行管理、ERP项目的交付管理和日常管理方面得到锻炼,能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ERP项目。最后,通过企业真实项目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2.1 实践教学方法的建设思路

ERP项目管理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与情境模拟的技能训练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训练,以职业情境模拟,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在实训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仿真或真实企业环境中,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训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实现素质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思路。

情境模拟:通过精选企业案例,成立虚拟企业,通过分解企业真实项目任务,推行“学练结合”的教学和情境模拟,讲、练、做、想有机融合,使学生熟悉模拟企业ERP项目实施的工作流程和具体工作职能。

任务驱动:通过对真实企业的ERP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形成企业内各个模块的细任务群。每个练习性任务课后附录均有相应的练习资料可供操练,在对任务群的问题分解/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岗位意识、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

任务模块化教学:在针对虚拟企业的情境模拟过程中,把企业的任务群分成四个大的模块(ERP项目的前期工作、ERP项目的实施管理、ERP项目的项目执行管理、ERP项目的交付管理),使这四个企业基本工作岗位群与任务群相互融合,构成“职业导向,实践主线,项目载体”的课程实训体系,确保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1.2.2 校内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建设思路

硬件方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设有多个教学实验实训室,ERPU8实训室、K3ERP实验室、东区ERP/PDM体验区以及物流体验区的设备齐全,能够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完全模拟实际工作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可接受企业的委托进行ERP项目的全程实施工作,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内容进行训练,还可以运用软件操作,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

软件方面:ERP项目管理采用较先进的软件平台,要及时安装企业实际应用的各种管理软件,适应学生未来职业工作和考证考级的要求,目前采用的是金蝶K3ERP V10.3企业版软件系统、Microsoft Project 2007、Microsoft Visio 2007。软件产品及时与社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挂钩(K3操作员证书),同时还与金蝶公司、用友公司长期合作,软件产品也完全可以满足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在后期,还要安装用友U8系统、KIS系统、鼎捷易飞V7.0和用友通软件系统等多家企业信息化软件。

企业真实案例库:由于在实践性中采用一体化教学,企业信息化实施顾问现场教学的方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大量的企业实际数据和案例库,这些数据要来自于真实的企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以真实的业务或资料来练习。引入企业信息化实施顾问式现场教学,资深ERP实施顾问在实训现场进行实际实施过程的现场模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整个ERP项目实施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在不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情况下,以企业的真实数据来进行模拟。

虚拟项目环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立即投入角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在学校内的教学过程中,模拟出企业、工作现场、项目等,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现场、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ERP项目管理的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情境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教学要让高职学生吃透理论、理解并掌握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以实际企业的企业ERP项目实施对学生进行训练,在学中练、练中学,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学习驱动,以实际情境来模拟。不务虚、不空谈、真动手、真实践,真正地让课堂变成工作现场。

1.2.3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课程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校外实训基地和工学结合实践基地。现在已经建立了15家合作单位,这些企业将成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基地,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也将是他们以后工作的内容。建成的各家实践性教学基地包含各个行业、各种生产经营方式,从而把课堂教学与行业企业实际联系起来。最后,通过每年开设的两个“用友订单班”、“鼎捷订单班”让学生真正融入到ERP的实施和项目管理当中。

2 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课程教学中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推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设施以及教学手段,从多个方面实现实用性的人才培养。

第一,深入企业调研,确定关于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的内容,探讨基于该课程可能实施的工学交替方案,每年进行三个月的工学交替,让学生真实融入实际的ERP项目实施中。同时,通过每年开设的两个“用友订单班”、“鼎捷订单班”,共同联合培养ERP项目实施与管理人才。

第二,多途径多方式联系已就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毕业生,了解工作过程中对课程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对该课程教学工作的建议。

第三,积极探索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模块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改革模式,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单元设计,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和试题库建设,通过教学资源上网实现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根据企业对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安排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形式。按照专业技术证书考试的要求(ERP项目管理师),注意与其它专业课程结合的基础上合理安排。

第五,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专业技能竞赛,以激发教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ERP实施与管理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掌握。

第六,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和实训资料。

第七,联系多家行业企业,开展工学交替/实训基地建设(现在正在实施的是“用友订单班”、“鼎捷订单班”,用友订单班每年有为期6个月的工学交替,鼎捷订单班每年有为期2个月的工学交替)。

第八,建立企业案例库和兼职教师库,校企共同培养信息化类人才。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在培养具有ERP系统应用和实施技能的制造业信息化专门人才中,要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构建相关课程体系,ERP项目管理课程建设中更加注重校企合作,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推行技能训练式教学,注重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课程教学与学生职业成长的融合,为我国制造企业两化融合培养出更多的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鲁少勤,宋卫.论我国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94.

[2]鲁少勤,宋卫.ERP应用与实施课程建设实务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265.

第14篇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及经费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1、科研项目立项申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企业为了多获得科研经费补助,在申报科研项目立项时将很多精力放在“拉关系、跑项目”上,项目相关人员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考虑的是经费预算如何安排才能让立项评审专家满意,在这种情况下确定的项目经费预算与实际科研经费支出相差甚远,致使科研项目在执行中根本无法按照经费预算实施。“重立项、轻预算”是当前企业科研项目立项申请时普通存在的问题。②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科研项目立项申报时,科研活动已完成或基本完成,与科研活动相关研发经费投入已完成并取得科研技术成果。③同一科研项目向不同部门重复申报立项。

2、科研项目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可预见性、未来适用性、准确性较差,通常表现为科研经费超预算、无预算有支出或有预算无支出;科研研究任务和经费支出进度远远落后于预算安排。②科研经费(包括地方财政配套经费和企业自筹经费)未及时足额到位,涉嫌虚假承诺,骗取国家财政资金;科研经费未按预算额度及时足额向科研合作单位拨付专项财政经费;未经科研主管部门审批向预算外单位拨付专项财政经费;通过虚假、无真实业务交易的设备材料采购、测试化验加工协议以及科研合作交流的形式转移专项财政经费。③挪用专项经费用于其他经营活动。

3、科研项目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重大预算调整未履行报批手续,如项目任务调整、合作单位增减调整、科研经费在合作单位间分配调整、科研负责人变更、科研项目延期结题等调整事项。②科研项目负责人和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责权不对等。一方面科研项目负责人无权决定科研经费的分配使用,对科研合作单位研究工作进展和经费使用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项目承担单位不及时足额向合作单位拨付科研经费,严重影响合作单位项目研究工作进度和经费使用。③各科研单位相关负责人在涉及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资金核算等方面沟通与协调较差。

4、企业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①与科研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未建立,或不完善不健全。②内控制度内容简单空泛,操作性不强,流于形式。③表面上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完善健全,但未得到有效执行。④相关经费管理制度不明晰,执行过程中自由操控的空间过大。

5、科研经费财务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①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造成财务会计核算的复杂性。企业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有各级科技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委托研发所提供的横向科研经费和企业自主研发筹集的自有资金等。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而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规定,各类科研项目有不同的使用要求,这就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按资金来源及科研项目独立设账,分项管理,内容的日益复杂加大了经费管理及监督的难度。②科研经费收支核算不符合相关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未对科研经费单独建账,独立核算。③财务人员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不深刻或一知半解,表现为混淆经费支出性质、归集经费支出标准不统一等。④科研经费支出与科研项目相关性依据不足,相关证明资料不规范、不充分(缺少合同协议、票据)。⑤对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及结构未实施有效监督控制,未严格按照经费预算执行,完全忽略科研项目预算要求或仅对经费支出进行总量控制,导致经费支出结果与预算差异大。

完善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及经费管理的对策措施

第15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项目储备;评价管理

一、电网企业项目储备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

(一)电网企业项目储备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的目的

从源头环节即加强对项目可研经济性及财务合规性的审查,将财务法规及管理要求融入业务审核标准,确保项目支出合规,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有效提升,进而降低后期审计及决算阶段风险,也为项目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

(二)电网企业项目储备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遵循原则

1.必要性原则,按照《国网电网公司项目可研经济性和财务合规性评价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判断项目是否能够纳入预算的重要前置性审查环节。

2.遵循前瞻性原则,从业务角度出发,将财务信息转化为业务语言表达,使财务制度和管理要求融入其中,打通业务通道与数据通道, 促进价值链与业务链有机融合。

3.遵循实用性原则,从源头上提升投入产出水平,降低项目后期审计风险,促进各类目投入资金依法合规使用。

4.遵循融合性原则,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横向上要加强财务与业务的集成融合, 在项目储备环节落实有关要求; 纵向上统筹各级财务专业力量,有效发挥基层财务部门的作用。

(三)电网企业项目储备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的内容

1.资料完整性:提交的项目资料和数据是否完整;是否满足各专业对可研报告内容的深度规定;是否清晰阐述和反映了项目的财务合规性、项目经济性;

2.项目财务合规性:提交的项目在前期立项阶段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强制性财务管理规定要求;

3.项目可研经济性:提交的项目在投入产出方面的经济可行性与成本开支的合理性,各级财务部门在审核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判断计算各类经济效益指标所需参数的合理性,或通过历史、市场数据分析判断成本投入的合理性。

二、电网企业项目储备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电网企业围绕"储备、编制、执行、考核"主线,持续加强项目管控力度,基本构建了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项目储备机制已全面覆盖16个专项投入领域并实现常态应用,按照总部、省、市(县)三个层级,限上、限下和零星三个类别,论证、评审、批复三个环节,深入开展项目储备和经济性、合规性审查,储备深度和整体质量持续提升,有效夯实了预算编制基础,增强了投入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浙江省电力公司为例:

(一)建立健全 “三审融合、三级联动”的复合型评价组织体系,打造“专业完备、技能复合”的专家团队,夯实评价基础。

(二)梳理形成了一套涵盖财务、业务、经研院等部门、单位的端到端项目评价流程:一是“业务财务协同融合”,财务、业务部门、经研院联合开展可研评审;二是开发智能评审工具,“线上线下”相辅相成。

(三)开展“1指标2库2标准”建设,强化评价能力。“1指标”是指固化关键评价指标,统一强制标准;“2库”是指可研模板库和标准项目库;“2标准”是指计价标准和评审标准。

(四)创新应用“数据、模型、技术、系统”,提升评价效果。

(五)配套推行评价考核机制,闭环评价活动。

三、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目前,项目储备管理存在投资估算不尽合理、取费标准不尽完善、项目资本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混淆等问题,项目的可研经济性及财务合规性亟需提升。

(一)存在的问题

1.可研资料不尽完备,从审查情况看,部分储备项目存在:未附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未附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其他费用明细;储备项目可研报告对现状描述不清晰、立项必要性论证不充分或缺失;缺少拟改造或维修资产的原值、净值等信息。

2.储备项目总体概(估)算不够准确,储备项目估算偏大偏松,出现年初安排时压项目、实际执行时有裕度,导致有些急需实施的项目未能及时安排,影响精准投资。

3.项目界面、资金性质等划分不准确。部分项目分类混淆,特别是基建与技改、技改与大修、管理咨询与研发、营销与信息化及零购、成本性专项与标准成本等之间串项情况较多,容易引发涉税风险,增加不必要的税收成本,同时还会影响到输配电价改革有效资产的认定。

4.信息系统支撑不足。集中审查阶段大部分时间都在线下收集资料,特别是可研论证资料繁多,不仅难以收集齐全,而且因数据容量大,线下还无法传递和共享,审核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在运用统一平台实行下达项目预算时,部分专业调整数据没有及时传递,造成各系统中的项目预算金额不一致,影响项目预算的有效释放。

(二)成因分析

1.思想意识有待增强。有的单位尚未充分认识到储备项目质量对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对项目可研论证工作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图省事、走过场、两张皮等现象。

2.审查机制落实不到位。由于各专业和各级单位项目储备过程相对割裂,可研论证、评审过程未能全面贯通,管理职责、评审流程及整改结果缺乏有效衔接,项目可研审查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3.信息系统难以支撑。目前公司尚未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各专业依托自身信息系统对项目实施管理,各类项目操作标准不一、数据多套存储、信息传递不畅、项目提报和流转信息尚不能全貌记录和展现,导致管理主体责任不能追踪溯源,绩效评价约束机制无法落地,协同管理合力难以有效发挥。

四、提升电网企业项目储备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的对策

(一)明晰职责,分工合作。各单位应积极作为,充分认识项目可研评审工作的重要性,前移项目管理监督关口,把好项目入口关,把问题消除于前期。

(二)上线应用国网公司统推的项目管理平台。所有纳入预算的项目均应通过统一平台固化的储备库予以选取,并至ERP系统自动创建项目和实施预算控制。

(三)健全工作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内部统筹协调,充实工作力量,保证责任落实到位。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电网企业项目储备可研经济性和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研究,我们了解到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电网企业盈利模式的改变,要实现电网企业提质增效,必须做强做优电网资产,而为企业投资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为实现电网企业“一强三优”战略目标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1]皮振毅.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便携手册[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项目储备集成在预算管控中的应用[J].造价管理,2014,08.

[3]周伟.基于预算项目储备模式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J].商业会计,2014,11.

[4]陈倩.浅谈供电企业如何加强项目闭环管理[J].财经界,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