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

第1篇

>> 军工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思考和建议 浅谈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及建议 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建议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研单位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对策 大型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 科研单位技术辅助人员队伍建设探讨 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后勤管理改革发展问题分析 农业科研单位提升后勤服务能力的对策分析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与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及对策 公益性科研单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会 农业科研单位会计监督的有效强化思路解析 新形势农业科研单位开展财务工作的新思路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的实践、体会和建议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工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事业单位后勤部门职工队伍建设思路漫谈 关于公益性科研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的思考 农业科研单位推进绿色会计建设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华东理工大学.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实施方案[EB/OL].(2014-09-30)[2016-01-06].http:///s/6/t/165/ce/63/info52835.htm.

[5] 陈彦艳.高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2(6):55-57.

[6] 吴波,龚康达.农业科研院所后勤社会化改革新探[J].农业科技管理,2010(5):70-73.

[7] 陈洁,覃怀德.加强农业科研院所机关服务能力建设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3(2):38-41.

[8] 李树林,詹丽香,黄普乐.农业科研院所行政后勤管理创新与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3):34-36.

[9] 姜仁华.绩效考评与管理体系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实践[J].农业科技管理,2011(6):82-84.

第2篇

关键词:科技管理 体制创新 路径选择

进入21世纪,科技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的关键,成为决定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关系到科技政策能否得到认真正确贯彻,科研机构和队伍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科技规划、计划能否顺利实现。笔者通过分析当前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以期为提高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提供若干可资借鉴的参考。

一、科技管理的内涵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NRC) 在1987年的报告中将科技管理定义为:科技管理是一个包含了科技能力的规划、发展和执行,并且用来规划和完成组织营运以及策略目标的跨科别领域。

科技管理的目的在于鼓励创新,促进经济成长和增进全人类的利益。短期的科技管理包含品质改善程序、高效率的制程设计等,长期的科技管理内容则包含了整体性、策略性的科技预测与规划。

科技管理是一个整合了各种专业领域,诸如科学、工程学、企业管理等跨领域的学科,其影响组织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财务、人事以及信息等各个不同功能部门的活动,包括组织的日常运作以及策略规划。

二、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科技管理体制,是科技活动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我国原有的科技体制存在着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的现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包括科技管理体制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框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研院所的治理结构,科技资源的使用和监督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配置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二)决策机制不适应科技创新的需要。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科技和经济在国家层次上的决策机制中存在许多弊端;缺乏高层次的科技决策咨询、评估、监督机构,不能就科技发展的总体设计、战略重点提供政策建议与咨询意见。

(三)自主创新不适应科研活动的特点。各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管理僵化,人才活力难以激发,无法适应科技创新的规律。

三、现行科技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行科技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科技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30%,高新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科研开发力量过多,企业内应用研究仅占全国总量的约10%,大大低于美国80%这一比例。

(三)科技力量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独立科研机构的大量重复设置;科技人员难以流动,难以进入企业和市场。

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分析我国目前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变迁造成。只有逐步探索、研究和解决好这些科技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我国经济才能走上依靠科技自主创新促进发展的良性轨道。为此,笔者就改革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提出以下三大路径选择:

(一)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

第3篇

1科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科技管理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及进步的重要内容。科技管理创新使得科技活动的目标、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形成了全新的管理理念。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强弱起着重要作用。科技创新是民族文化精髓的科学精神,使得科技应用到实处,科技成果又为知识和理论找到实践的依据,也为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科技管理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科技创新使得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越来越显示出主导作用,是新技术、新发明、新成果的先驱,它能够很大意义上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建立科技管理创新体系科技管理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其自身的位置和管理职能决定的。

2科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科技管理涉及部门较多,这些职能部门在创新活动中,部门之间缺乏联动和协调,从而造成科技政策法规实施较困难,科研活动分散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科技、装备、科技文献和科技数据没有很好的实现有效共享,科技经费多头立项、多头管理,科技资源无法优化配置。

2.2重大战略需加强科技预测

由于规划自身的战略性意义,在确定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发展重点时,都需要对未来发展方向、需求、能力及手段的预测和评估。目前我们还缺乏高水平的科技预测人才,缺乏长期、系统而又有组织的基础研究;重大科技战略制定主要是采用多个部门、多个学科与行业的专家会商,最终达成共识。

2.3科技政策、法规缺乏评估与监督

科技政策法规是法治国家保障科技进步,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科技实力及其创新能力、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技政策法规对科技的支持力度及其政策法规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2.4科技投入不足及不均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各级财政部门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对科技的投入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和水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存在差距。科技投入的巨大差异导致福建区域科技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其他地级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速度较为迟缓。

2.5人才激励机制不够灵活

科技自主创新,关键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福建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城市,其他地市科技人才数量较少;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城市,县级科技人才较少,基层农村更少;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教育、医疗卫生单位,在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从事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较少。

3科技管理创新的建议

3.1创新科技管理体制

所谓的体制就是资源如何进行配置,所以只有好的体制,资源配置优化、合理,创新才能顺利进行,创新成果才可以顺利转化。假如体制不好,那么资源无法或不能优化配置,创新也无从谈起。我国自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去配置资源,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所以科研单位在体制创新上,必须坚持。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行科研“招标课题制”,该思路已被证明是非常可行的。通过招标、招聘制,进行人才的优胜劣汰,同时也能够为科技人员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使得不正之风,开后门现象从人们眼前消失。同时奖励制度也要不断完善,人员的职称晋升、级别评定、各种奖励都要根据这个人的实际贡献,不能走关系,送礼。设立岗位津贴并拉开收入分配上的差距,使少数有作为、贡献大的科技人才能够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并较大幅度提高生活待遇.推动科研创新。

3.2给予科技管理人员充分发挥的空间

其更大的工作空间。任何管理,都是管理者与其对象间的一种互动过程,特别是对于新的科技管理范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观念的更新,对科技活动中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外界环境和条件的特点及规律的认识理解程度。因此,调动科技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鼓励管理人员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形成高效的管理模式。同时,必须认识到,形成新的科技管理模式,对我们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探索,其难度不亚于科技本身的创新。我们不仅要宽容科技活动中探索工作的失败,同时也要容纳科技管理创新工作中的失败。

3.3加强科技预测的应用和研究

科技预测是根据经济社会的需求和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对科技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预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科技发展方向、变化的趋势,以及可能的机遇或危机做出基本判断和预见。科技预测是准确地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积极选择和重点突破技术与制定科技政策、法规、规划的基础。同时,通过科技预测工作的开展,扩大科技管理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广泛交流与沟通,让更多的学者参与科技决策,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

4结论

第4篇

关键词:组建;科研团队;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143-03

Reflections of Setting up Research Team

Xia B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Planning,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an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setting up research teams,as well as technology management for the formation of research teams should bear responsibilities,to set up the research team to undertake the major projects.

Key words:Formation;Research team;Reflections

随着国家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在全国招标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日益增多,各高校、科研院所对于高端科研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科研环境的变化,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胜,科研团队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在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中,人的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科技人才,是能否承担高端科研项目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组建强大的科研团队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的科学发现和重大科技攻关已经很难通过单兵作战或者散兵游勇来实现,更多的重大科技成果表现为通过合作科研、团队攻关来实现。在当代社会生产条件下,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提出组建科研团队的想法,以提高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组建科研团队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的质量,而且能够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因此,组建科研团队也是当代科学技术活动的内在要求。

1 正确认识科研团队和课题组的关系

一般来说,一个科研团队往往是由几个课题组组成的。重大科技项目具有规模比较大,耗资较多的特点,往往有多个参与单位,并涉及多门学科,甚至从任务要求上涵盖了实验室研究到集成示范等内容。我们所说的“科研团队”和“课题组”既存在相同的地方,又更多地表现为它们之间的差异。

1.1 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是面向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而组建的,其特征是工作的规模大,周期较长,并由团队负责人(即首席科学家)承担责任。科研团队建设不仅要考虑科研任务的完成,而且还要考虑学科交叉综合发展[1]。因此,科研团队往往是由许多学科配合进行综合研究的团体。

1.2 课题组 课题组是为了完成指定或特定的科技项目研究任务而组成的科技人员集体。其主要特征为:目标明确、具体、单一,研究和发展工作的规模不大,周期一般较短。课题组是为了解决一个相对独立或内容较为单一的科技问题而建立的,考虑更多的是在规定周期内完成科研项目,而不大注重本学科的发展。

科研团队和课题组在特征和性质上虽有差异,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完成重大科技项目而组建的,科研团队规模较大,且具有学科的交叉综合。而课题组在完成重大项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组建课题组必须考虑到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及人际关系等3个层面上的技能互补,课题组成员能自我管理并且愿意为共同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因而,优秀的科研团队必须由优秀的课题组所组成,优秀的课题组也必然有优秀的科技管理人员。

2 组建科研团队存在问题

2.1 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活 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管理机制不利于组建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科研大团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往往属于不同的单位管理,不能随意地流动组合,从而影响了科研团队的组建。建议科研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适当地放开对科研人员的限制,着眼于长远的目标与利益,而不是紧盯眼前的利益;二是高校的科研人员的教学课程繁重,使得很多科研人员忙于备课和教授课程,不能集中精力去承担一些重大的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或者只是应付一些急功近利的研究开发。建议单位在适度安排科研人员课程教学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其从事科研工作,并建立奖励机制,促使他们开展科研更有积极性;三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内过于频繁的考核制度,使得科研人员疲于迎合考核,转移了注意力,因此,应改革科研单位的考核制度,留给他们从事科研的充足时间与空间。

2.2 科研人员的思想观念保守 科研团队和课题组的科研人员是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主心骨,但少数人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制约着科研团队的建设:一是一些科研资源仅仅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里,却不让拥有创新观念的人去利用其资源进行大胆尝试;二是一些青年科研骨干拥有好的创新想法,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而不能及时地将这些想法转化为科技成果,但也不想将其提出以共享,因而往往造成资源的流失。现代的科学研究讲求时效性,如果自身没有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而又错过与他人组建团队承担重大课题的机会,且不能及时地利用资源转化为科技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即造成重大科技成果的流失[2-4]。作为高校科技管理人员,应及时地了解科研团队的实际情况,全面掌握科研资源和科研人员的情况,做好穿针引线工作,并做好沟通、疏导和协调工作,根据指南需求帮助组建大科研团队争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2.3 首席科学家选拔难 学家是组建整个科研团队的重中之重,也是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柱。据了解从我国目前优秀科研团队的情况来看,具有优秀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和课题组都能顺利完成重大科技项目并取得比较突出的科研成果,在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都有系统的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得以可持续发展;相反,稍逊色的首席科学家可能给整个科研团队带来困难,如科研人员流动过于频繁、项目实施过程监管不力、各课题组对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造成重大科技项目难以圆满完成,难以产出重大的科技成果。因此,选拔首席科学家应坚持“人品第一,学术第一,组织能力第一和公关能力第一”的“四第一”原则[2-3],选拔出真正优秀的首席科学家,才能争取承担和顺利完成重大的科技项目。

3 组建科研团队的重要性及措施

3.1 培养团队意识和协同合作能力 组建科研团队并不仅仅是为了申请项目,更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重在培养科研人员的团队意识和协同合作的能力。按照实际情况,从一个课题组的建立,到真正地成为实质上的科研团队,至少需要4~6a时间。一个课题组的建立,需要克服一系列内部矛盾和冲突,需要时间磨合,使各方面达成共识,通过实践的考验,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克服困难、勇于科技攻关、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共同向一个目标前进的科研团队,并在磨练中培养团队意识和协同攻关的能力。这样的优秀团队才能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取得重大成果,培养出项尖的科技人才。只有培养建立这样的优秀科研团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甚至可作为单位的“名片”,促进科研单位建设和自身科研的可持续发展[5]。

3.2 提高完成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 申请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重大科技项目时,由于一个课题组的经验、知识、能力有限,科技实力不强和科研条件缺乏,申请项目不一定能成功。因而,应通过课题组的强强联合,集思广益,增强实力,从而提高科技项目申请的成功率。若一个重大科技项目由一个课题组承担,可能会造成课题组科研人员疲于追赶项目进度,甚至会导致急功近利的现象发生,也难以产出重大的科技成果;若通过一个大的科研团队去联合攻关,则将加速科技项目的完成和科技成果的产出,并且能够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5]。

3.3 促进本单位的学科和科研实力的发展 科研团队一般由多个课题组组成,其中包括许多学科。通过不同学科人员的交流,促进了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这不仅加快了原有学科的发展进度,还可酝酿新兴学科的产生,成为学科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承担重大项目的过程中,各课题组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通过研讨交流能够及时解决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今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单位内部和其他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发展。此外,高校的课题组可通过这些活动获得新知识(成果),并将其融入到本学科的知识领域中,从而通过教学教授给学生,不仅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有所发展,而且促进了自身教学的发展[5]。

4 科技管理部门的责任

优秀的科研团队对争取承担并顺利完成重大科技项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科技管理部门是科研团队的直接管理者,更好地为科研团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科技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应该做到以下3点:

4.1 及时为科研及相关人员提供科研信息 政府招标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申请指南、企业寻求的重大攻关项目等信息,科技管理部门可能最先获悉,因此,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应及时通过各种方式将相关信息传递给相应的科技人员,使他们能够及时根据重大科技项目的要求,尽快组建团队,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竞标。

4.2 协助组建团队 科技联合攻关的第一步首先是组建科研团队。对于研究方向较为一致的科技攻关项目,科研人员之间一般比较熟悉和了解,组建较为容易;但对于跨学科、跨单位的科技攻关项目,科研人员之间的了解相对较少,而需要科技管理部门发挥协调作用,为首席科学家推荐相关科研人员或者课题组,使科研团队能够尽快成立。若本单位没有适合的人员,还需与外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联系协调,介绍相关人员加入本单位的科研团队,使科研人员组成符合科技项目的刚性需求。

4.3 协调各种关系 科技管理部门有责任帮助协调各种关系,例如在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过程中产生的任务分配权重、知识产权、经费分配等问题,应积极帮助解决,排除各种障碍,促进科研人员的进取心、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科研团队的顺利组建。

参考文献

[1]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浅谈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3,6:73-74.

[2]孟凡生.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5:215-216.

[3]蒋科兵.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1,4:91-93.

[4]林依.高校社科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创新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6:186-188.

第5篇

 为了进一步落实龙王庄煤业公司科技兴企战略和人才战略,规范我队科技创新管理工作,落实创新工作责任,构建我队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形成科技管理网络,建立科技创新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完善科技创新工作流程,提高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保安全、增产量、降成本、提效益、促发展,特成立采煤二队科技创新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由创新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小组成员负责全队的科技管理工作。

附:采煤二队科技创新管理图。

一、创新小组科技管理职责

(一)科技创新小组职责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

2、贯彻执行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科技工作任务;

3、审定队内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4、审定科技创新成果及奖励;

5、负责履行对专利等其它重大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

(二)创新小组组长职责

1、负责对科技创新小组中长期及年度工作重点的审定;

2、负责全队科技创新工作的方向性决策;

3、负责队内科技创新工作相关重要事项的决策;

4、工作紧急时负责直接召集科技创新小组成员讨论并决策科技工作有关重大事宜。

(三)副组长职责

1、科技创新小组副组长作为组长的助手,并主持科技创新小组的日常工作;

2、负责召集和主持科技创新小组日常会议;

3、负责科技创新小组内部及公司科技创新相关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4 、协助组长做好其它创新相关工作。

(四)创新小组成员职责

1、负责具体办理科技创新小组对各班组部署的各项工作;

2、负责向公司科技创新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反映并协助解决本队科技工作中存在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3、负责根据公司科技创新委员会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区队实际创造性安排并做好本区队科技创新工作;

4、负责协调队内班组力量,确保班组科技工作按照队内统一要求的进度高质量完成;

(五)各班组负责人职责

各班组负责人作为生产一线的负责人,具体负责本班组高效执行上级部署的各项创新工作;

负责向本班组技术骨干及时反映班组创新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班组科技创新工作的改进建议;

负责发动本班组成员做好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等群众创新工作;

负责带领班组人员钻研业务,创建班组良好的科技创新工作氛围。

(六)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鼓励、支持采煤二队全体员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积极开拓思维,更新观念,勇于革新工艺,创新方法,促使采煤二队工作效益提高、施工管理成本降低,特制定本办法。并规定申报、评审、奖励创新成果程序。

第二条 创新定义,在采煤二队所管辖范围内管理,施工工艺,安全,质量,进度等各方面,在满足各项规章制度,符合规程规范及相关法律前提下,打破现有的条条规规,以提高质量,安全、效益为目的的一切方法、手段。

第三条 创新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采煤二队所有员工。

二、管理创新:

1、突破思维,在工程管理上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益或改善劳动环境;

2、安全管理中,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在不降低经济效益下,安全成绩突出;

3、在各项目上创新技术管理模式,技术管理工作成绩突出,整体工程质量优良。

三、制度创新

1、修改和完善了原有的管理制度。

2、结合安全、质量、成本、进度提出和制定了结合实际的新制度。

四、活动创新

1、策划和组织了有利于职工生活、学习、健康的特色活动。

2、策划和组织了有利于提高施工水平、降低工程成本、促进团队和谐、加强党的建设的活动。

第四条 创新成果申报范围:

1、各项创新成果向采煤二队进行申报,由队创新小组上报公司;

2、创新成果申报材料包括创新成果申报表,及文字材料,申报材料应包含成果应用情况简介,成果图文资料,成果应用情况及效益,效果的评价。申报材料两份文字版及一份电子版。

第五条 创新成果评选及奖励:

1、采煤二队按年度组织创新小组成员对所有申报成果进行择优评选,评选结果在采煤二队内部进行公布;

2、创新成果奖励根据成果效益大小分别给予个人及团队进行物质奖励,奖励金额为公司奖励的一半;

第6篇

1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科技项目的管理

英国的科研管理部门十分重视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评估工作,在组织和制度上都建立了完美的科技评价体系,多年来,英国各部门大都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评审委员会成员一般为本学科领域的着名资深人士,在评价重大科技项目特别是跨部门的科技项目,英国政府都是聘请独立的专业评估单位进行评估。在美国,从科技计划的管理程序到相关的机构,都有法规和法律进行约束,从而保证了科技项目管理的标准性。美国在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科技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评估、知识产权管理方面都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序。科技计划的制定一般由部门科技机构提出,由部门审核通过。对于项目的管理,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管理程序。美国对于科技成果的评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都有很规范的程序。这些程序是科技项目完成圆满的重要保证。

2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问题探讨

这几年,我国科技管理部门始终都在对科技计划的发展进行探讨,一直致力于它的创新和改革工作。为此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比如说《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投标工作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科技评估暂行办法》、《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等,但是从我国现在对科技计划的管理上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观念上和措施上都进行改革:

2.1目前我国项目立项的评估工作存在问题,科学水平很低现在的科技项目的评估工作一般采用的是两级评价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对项目的专家评价比较随意,不具有权威性、项目的专家评价不一定存在、专家对项目的评价不充分等问题。规范的操作标准和程序;另外,由于项目的评估工作在前期没有做充分的准备,使得对项目的评估的难度变得很大而且会增加决策风险。这些都会对项目的科学性造成损害。

2.2项目的节点控制不够可以项目是一个复杂的项目,他的完成要由多个部门共同进行,同时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影响因素,所以要想实现科技项目的发展目标,就要各种人员组织在一起,并且实现有效的管理。但是现在我国对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不够,对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度和质量没有很好地监督。虽然有一些项目中会用到节点控制办法,但是,由于节点控制会对项目的实施有重要影响,也决定了能否申请成功、所以它的意义已经不再起到重视。所以使得整个项目的控制不完善,而且项目的工期迟迟不完成,成本也大大超出了预算。这对科技项目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3项目结题验收准备不充分现在,很多验收小组的组织对工作要求很急,而且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配备不够等,这使得对科技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只流于形式,没有实际作用。而对项目的验收专家大多是先组织起来的,对项目的了解很少,不明确项目的重点,对前沿问题的了解也很少。所以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发现关键问题,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也不能做出合理的评价,这对项目的评价是十分不利的,也不具有科学性。

3改进科技项目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完善的立项评估体系目前我国的科技项目的选择大部分还是简单地凭借管理者和专家的经验、依靠直觉去进行观断定,因此项目选择的失误率偏高。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立项评估办法,但总体来说从办法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上来讲还是不够完美。项目选择的复杂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如: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对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复杂程度、收益、费用等估计上的困难。因此,科学的项目评估体系应从科技管理的目标出发,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市场、技术等各种影响因素、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选优,提高项目选择的科学性。

第7篇

摘要:阐述了科技评价的起源、概念与特点,提出当前农业科技评价存在定位不够明确、评价能力有待提高、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误区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主要包括:落实科技评价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农业科技评价支持系统,培育农业科技评价人力资源;加强对符合农业科研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等内容。

关键词:农业科技评价;起源;概念;存在问题;对策

AbstractThe origination,concep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were expounded in the paper. The main problems of current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were analyzed,including positioning was not clear enough,the evaluating ability needed increasing and there was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etc.. Th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committing the standard rates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establishing and completing the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normalized processing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establishing and completing the supporting system of the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educating the human resources of the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reinforcing the index system and method of the assessment considering the present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us.

Key words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origination;conception;problem;suggestion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每年的农业科研成果产出量巨大,农业科研在全国科研事业中占重要地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支撑。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扶持和开发力度,农产品开发包含市场潜力,农业、农村、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量日益提升。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成为一个历史性的命题。

农业科技评价是现代农业科研管理的必要手段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科学、公正、有效的科技评价不仅是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农业科技活动的制度化,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还对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树立健康的科研学术风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尚缺乏符合国情的科学、规范的农业科技评价体系。正确认识我国农业科技评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提高农业科技评价水平,加强农业科技管理,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科技评价的起源

20世纪20年代美国针对国会各委员会及议员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其中与科技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价便是科技评价的雏形。40~60年代,科技评价传入欧洲,80~90年代逐渐兴盛起来,随后亚洲国家也开始重视科技评议领域的发展。我国的科技评价起步于90年代初,1993年,原国家科委开始将科技评估手段引入科技宏观管理环节。1997年,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在原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成立。2001年4月,我国科技评估活动的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科技评估规范》公开出版,标志着我国科技评价活动开始正式步入专业化阶段。多年来,中国在科学技术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提高中国科技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了评价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2003年5月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估工作的决定》,2003年9月科技部印发了《科学技术评估办法》(试行)。《决定》针对当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意见和决定,给科技评价工作指出了明确的导向。《办法》主要明确了评价目的、原则、分类方法、评价准则及监督机制等,针对各类科学技术活动较为系统地回答了如何评、依据什么评等重要问题。

2农业科技评价概念与特点

农业科技评价是指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评价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农业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发展领域、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以及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进行专业化咨询与评判活动。农业科技评价是对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判,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的咨询活动。因此,从科技评价的原则、程序、标准及目的来判断,农业科技评价是农业科研管理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回避性的原则[1-3]。

3农业科技评价存在的问题

3.1定位不明确

农业科技评价的定位是由农业科技活动的特点和目的决定的。农业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有它自身的研究体系,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研究,并有其共同的自身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涉及农业各个领域,学科交叉现象普遍,研究条件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复杂多变;研究或开发的周期较长,从一个农业科技创新思想的产生到科技成果的取得,再到农业生产实际中的推广应用,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绝大部分具有非盈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社会效益显著,而自身经济效益偏低;科技成果的地域性强,成果应用转化的地区适应性差。上述特点使农业科技评价更为复杂,并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决定了农业科技评价除考虑评价对象本身,还应考虑评价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4-5]。

农业科技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发展,但不同研究的直接价值体现不同,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理论价值上各有侧重。这决定了农业科技评价除了评价农业科技活动的科学价值,还应重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农业科技评价规范或细则,在操作上还缺乏针对不同层次和需要的评价规范和指标。现行农业科技评价的某些方面多参照基础科学研究的评价,把科学价值作为评价的重点,未能准确反映农业科技活动的特点,有失偏颇,不利于农业科技活动的正常进行和进步。

3.2评价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农业科技评价的对象广泛,其评价指向往往是多维的,即使是单一指向,其评价指标也需要包括环境特征、价值特征等多种指标;科技评价涉及到科学、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在一种评价目的的前提下,评价方法的选择有赖于评价者的能力和所能采集到的信息。评价者自身的评价能力及素质直接影响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而现在农业科技评价多是由各级农业科研主管部门通过经验性操作进行的,还缺乏专门的独立的评价机构和专业评价人员队伍。

专家是农业科技评价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同行评议的结果是科技评价定性的主要依据。但农业研究领域广泛,学科专业间差别大;加之现阶段我国科技评价的专家评议制和信誉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反评价机制,使得符合要求的某一学科或领域的评议专家十分有限,现有评议专家的评价甄别能力和道德水准也参差不齐,这都有碍于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公正性。

3.3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误区

指标选择:现行农业科技评价广泛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其评价标准主要依据的数量、刊物等级、论文引用数量及专著数量。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应用给科技定量评价带来了方便,但量化评价的绝对化和简单化却带来科技研究中的以质代量问题,还倾向于重刊物级别、轻论文档次,重表面文章、轻深度思考,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功效。并且文献计量学方法也只适合农业科技研究的某些领域,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在应用研究领域,如农业科技推广研究,其价值主要应体现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技推广报告主要阐述技术操作方式及方法的系统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具有技术指导和科学普及的特点,有别于理论研究的论文,就不适合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评价。

指标赋值:评价指标赋值标准彼此间存在不可公度性,且赋值大小无充分科学依据。评价指标的选择,各指标赋值标准的确定等都容易受到主观化影响,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实际评价中,还存在过分倚重评价指标体系的做法。评价标准的过度量化将导致急功近利的学术价值观,制造农业科研短视浮躁的氛围,为创造性科研活动的进行制造障碍,有碍于农业科技发展与公平竞争。

4完善我国农业科技评价的对策

4.1加大科技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完善和细化农业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对《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估工作的决定》和《科学技术评估办法》(试行)2项法规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是建立健全与评价工作相配套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决策者和评价组织者的监督;健全专家评价制度,加强评价专家信誉制度建设。建立科技评价有关信息的公开制度;建立科技评价经费预算制度;建立与科技评价相关的申诉制度,建立评价机构、评价专家和被评对象的信用档案制度。二是明确政府在科技评价活动中的责任。尽量减少政府对科技评价的微观干预,减少从政府层面上开展的各种各级评价活动,减少政府对市场竞争性产品和技术的科技评价,引入市场评价机制。三是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环境。对科技评价要适当,减少频繁评价和各类奖项的评审。防止反复报奖现象蔓延;对科研人员制定出合理的规范的晋升和分配制度。四是在《决定》和《办法》2项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业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和具体、可行的操作规范。

4.2建立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支持系统,培育农业科技评价人力资源

加强农业科技评价支持系统的建设,特别是信息支持系统、专家支持系统和专家评价系统的建设,提高科技评价中同行评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专家支持系统和信息系统即农业科技评价专家库和信息库。专家评价系统即在评价过程中针对每一项具体的评价任务,筛选和评价参加该项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专家,评价任务完成后,对参加评价的专家的评估能力和业绩进行评价并存档,由此可通过专家评价系统实现动态的专家支持系统[6-7]。

加强农业科技评价专业人才的建设。培育一定数量的农业科技评价专业人员,提高科技评价人员的素质。对科技评价人员进行培训,对其评价资质进行认证,对科技评价报告质量、科技评价人员实施监督,要求科技评价人员除了熟悉农业科技领域外,还要非常熟悉我国科技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法规,成为掌握农业科技评价规范和方法的专业人士。藉此来提升行业评价水平,使科技评价成为农业科技活动健康、顺利进行的有效管理手段,满足迅速发展的农业科技评价工作的需要。

4.3加强适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科技实际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工作

正确处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之间的关系。科技评价中单纯使用定性或定量方法都会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一般使用将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即在同行评议基础上,结合文献计量学、经济计量学等方法,避免同行评议产生的主观臆断,减少数据统计造成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为提高评价的量化程度,可将定性指标按等级赋值转化为定量指标,但是因为划分等级和赋值也是人为的,含有定性成分,所以必须加强研究并选择科学有效的指标筛选和赋值方法,尽量剔除评价中的不客观因素,加上公正严格的进行,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8-9]。

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实行分类评价。在选择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之前,应将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研究相区别,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研究相区别。对理论研究的评价可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同行评议的基础上,主要对研究的科学价值、学术影响进行评价。对技术研究而言,专利、发明和实用技术应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对技术推广研究的评价,应把科技推广效益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从农业科研的最终目的考虑,实践是评价的最终标准,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发展。

5参考文献

[1] 张薇,程骏.科技评估专家支持系统的建立与规范[J].科技管理研究,2003(10):31-33,37.

[2] 吴其叶.科技评估的功能、特点及方法[J].今日科技,2004(12):8-10.

[3] 佟屏亚.泛议农业科研评价体系[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4(2):16-19.

[4] 蒋景楠,邦奇.我国科技成果评价与管理创新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8(3):284-286.

[5] 刘敏.论科技评估的内涵、问题及对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管理研究,2001(2):50-53.

[6] 连燕华,马晓光.试论科学研究评价的标准[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4(1):63-68.

[7] 赵俊晔.我国农业科技评价现状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4):57-59.

第8篇

1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和模式分析

当前,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创造的重要力量,高校专利申请量稳步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体系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人员和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以知识产权工作与单位科研开发、教学实践和事业发展为一体的管理方法初步形成,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专利成果转化初见成效,高校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占其技术合同总数的20%以上。当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表现在“兼设、专设、单设”三类:科技管理部门设置相关科室兼管模式、科技管理部门设置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模式、独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北大模式和清华模式等。总体而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仍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意识、管理、保护、运用和机构设置五个方面:①知识产权意识层面,保护意识不足,战略意识欠缺。多数地方高校并没有将知识产权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当中,缺乏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识。②知识产权管理层面,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知识产权机构设置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运作机制缺乏。③知识产权保护层面,保护措施不足,流失现象普遍。地方高校科技产业发展不规范,科技人员自身问题导致知识产权流失。④知识产权运用层面,商品化、产业化程度低。高校科技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不完善,缺乏专业的运用机构和转化机制,使得专利闲置严重,转化率低下。⑤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完善。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立还处于自发阶段,多数没有成立与科技管理部门同级的负责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机构。

2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现状分析

近年来,广东省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战略:①积极推动建立省部高层会商机制,不断建立完善多级联动机制,建立校市、校企全面合作机制,推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400多家大中型企业与全国高校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②构建产学研合作保障体系,完善组织保障、政策支撑、多元化投入和产学研服务体系。③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组建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联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各类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发动组织60多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与广东200多个省级专业镇、产业集群区、产业转移园区等进行对接。广东省产学研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引领广大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突围,加快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步伐,大幅提升了广东区域创新能力,拓展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发展空间,示范带动了全国产学研合作加快发展。但是,深化省部院产学研合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①区域、产业、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迫切需求与省部院产学研合作现有规模之间的不适应。②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一线的高涨热情与高校、科研机构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之间的不适应。③部分创新平台运行机制与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和人才之间的不适应。④区域产学研合作工作发展仍存在明显差距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和产学研合作模式面临的制度环境问题。产学研合作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合作的系统工程,其中不同成员的利益诉求不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但也存在明显的矛盾与冲突;知识产权法规、政策还不完善和管理水平低下导致知识产权的外部风险,同时知识产权管理层面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

3产学研模式下地方高校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型

(1)报告提出“三位一体”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从西方发达国家创建知识产权制度的经验来看,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发展表现为“社会生产科技化、科技成就商品化、知识商品产权化和权利制度体系化”的特征。知识产权与技术和市场密不可分的,三者相互作用,我国产学研模式下的高校知识产权战略构建应该立足于这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在这一模式下,知识产权管理将“技术、市场、产权”融合为三位一体,遵循三位一体的内在互动机理:技术的形成是知识产权创造的过程,知识产权在法律上对技术创新成就的确认,能够科学引导、规范和保障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又能促进产权战略的完善和深化;市场战略是知识产权运用的过程,能够保证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和增值,而知识产权能够为市场提供保障;市场为技术创新提供引导,技术到市场的转化,有赖于知识产权的运用。(2)报告提出高校知识产权发展的三个战略重点。核心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保障,以创新为路径,以产权为核心,规划地方高校知识产权战略,来提高地方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运作效益,提升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最终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具体表现在三点:①规划专利战略。主要包括专利信息调研战略、专利开发战略、专利申请战略、专利实施战略和专利防卫战略5大方面。其中,专利信息调研战略集中体现在专利信息服务网络、专利信息数据库建设和专利信息调查三个方面;专利开发战略分为开拓型技术开发和追随型技术开发;专利申请战略包括抢先申请和分散申请等专利申请方式;专利实施战略包括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专利共享、独占实施等专利实施举措;专利防御战略体现在文献公开、专利诉讼等方面。②规划著作权战略。发展壮大高校著作权产业,形成著作权产业集群。为高校自主研制的计算机软件、编制的程序代码,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出版物和数字内容产品申请著作权并进行严格保护,完善著作权质押、作品登记和转让合同备案等制度,拓展著作权利用方式,降低著作权交易成本和风险。③规划商标战略。重视和保护高等学校的校名(校号)和校训、校志等无形财产,在本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文件中加强规范和约束。为配合上述三项知识产权战略,务必加强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动态化管理:基于优劣势分析,确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和战略原则,制定与本校发展相吻合的知识产权战略并予以落实,同时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实现动态监控与评价反馈,按既定目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4产学研模式下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建议与对策

第9篇

一、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应用新设备新技术

1、技改完成情况:在技改中,注重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对35kv以上的则开关推广使有六氟化硫开关,目前灌南电网sf6开关共38台。目前,我局10kv及以上开关无油化率已达100%(155台)。今年完成的主要技改工程有1、110千伏灌南变35kv非防污型刀闸的更换;2、110千伏灌南变35kv充油式电流互感器更换;3、35kv五队变10kv充油式电流互感器更换;4、35kv长茂变10kv充油式电流互感器更换;5、35kv九队变1#主变更换;6、35kv兴庄变10kv开关柜更换;7、110kv三口变35以kv开关柜更换。

2、新技术使用情况:购买了继电保护测试仪、串联谐振耐压仪等新仪器,完善了校验项目,提高了检修质量、

3、带电作业工作:至12月底,共进行了带电作业工作230次,大大减少了对外停电。

二.合理化建议及qc小组工作:

六月份是合理化建议月。在今年的合理化建议月中,我局的广大干部职工开动脑筋,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因而共计收到合理化建议总条数达到160条,被采纳60条,其中被评为好建议的有10条。合理化建议的采纳率达到37.5%。

为了配合班组建设,在全局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我局目前共有25个班组,其中成立qc小组的有20个,成立率达80.0%。通过小组活动,为我局的生产、营销、多经、现代化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科技攻关的作用,并有两项qc小组成果将在市公司获奖:继电保护班的《降低主变风扇电机损坏率》获一等奖,远动通讯班的《降低视屏监控故障率》获三等奖。

四、加快信息网建设,提高微机应用化水平:

1.2004年是电力信息网建设关键的一年,今年主要做的工作为:(1)、配合市局完成市到县信息网安装调试。

(2)、完成了农村供电所接入信息网工程15个供电所的线路勘察、概算、初设和安装调试等。

(3)、完成了百禄变、长茂变、五队变、九队变视频监控系统与监控中心通道的调试任务,目前我局所有变电所都具备了视频监控功能。(4)、目前市到县四级信息网工程基本完工。

(5)、每周两次诺顿防火墙病毒特征码的更新,杜绝大部分病毒的侵入,最大限度的保证信息网的安全。

(6)购置了一台高性能的服务器。

(7)、完善网络建设:根据需要,把一流办、新闻中心两个办公室接入局域网,调换了南大楼交换机。

(8)、积极推广各个信息子系统。今年共计推出以下几个系统:党务信息管理系统、输电网gis应用平台系统。

五、2004年的科技项目完成情况为:

今年我们承担科技项目4项,下面具体说明如下:

1、图纸管理系统开发;

该项目为市公司下达项目,具体内容为:建立现行变电二次图纸及线路有关图纸的资料库,对其增加、查阅、修改、删除等操作进行相应管理,保证图纸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软件已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又进行了相关修改,将正式投入使用。

2、停电修试申请单远传系统示范应用该项目为市公司下达项目,主要内容为:基于notes系统开发,实现每日设备修试申请单的网上填写、流转、审核、批准等一系列流程,改变原来人工填写、送达的形式,提高劳动生产率。该软件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网上流转。

3、局域网电话号码智能查询系统开发

该项目为市公司下达项目,主要内容为:内部电话号码日渐增多,且由于各种原因变换频繁,拟开发智能查询系统,以web方式实现关键字模糊查询,提供部门电话查询及工作人员办公室、住宅、移动通讯号码查询等功能。该软件已开发结束,目前已经投入运行,为查找电话号码提供了方便。

4、输电网gis应用平台系统版权所有

该项目为省公司下达项目,主要内容为:运用gis卫星定位技术对线路巡视质量进行检查。该软件已开发结束,目前已经投入运行,为线路巡视提供了方便。

六、2005年科技项目上报情况

为更好地,我局专门召开科技网络成员会议,根据实用性、经济性的原则,讨论申报2005年的科技项目。最终确定了瓦斯继电器在线测试、手机短信中心、互感器现场校验、配网自动化系统、变电所巡检系统、地网电阻测试仪、35kv户外开关研制等7个科技项目。

七、科技论文上报情况

按时按量报送科技论文。截止到12月份底,灌南共上报科技论文6篇。

八、存在问题

(1)、科技调研活动开展很少,科技方面资料缺乏,对当前的新事物、新科技了解不多。

(2)、论文缺少创新精神,科技论文水平与质量不高,有待进行一步提高。

第10篇

一、几年来的科技工作总结

(一)以科技创新为目标,以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目的,提高科研立项水平和成果应用效益。

我省的国土资源机构设置有与各省市不一样的特点,国土环境资源一体,地矿、地勘等部门相对独立。我们在开展科技项目研究工作时,根据其机构设置的特点,采用项目研究的立项选项和指导性工作相对集中,具体项目研究相对分散独立的方式进行。这些年,我们组织发动各相关单位科技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开展并完成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在海南生态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海南省乐东县抱伦及金矿普查评价”、“国土环境资源系统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研究”、“海南岛1:50万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海南)”等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在海南生态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是我省生态省建设指导大纲性项目研究,在充分考察分析我省生态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分析和推断,提出了我省生态省建设的一些指标体系,设定了我省生态省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各阶段发展目标,为指导我省生态省建设、加强生态资源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作用。该项目在*年被海南省科技厅评为本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海南省乐东县抱伦及金矿普查评价”课题研究按照“区划、区调、物化探、科研、矿产勘查”五统一的原则,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探矿工程以及电子探针、同位素测定、流体包裹体测定等多种科研方法、手段,开展综合找矿。项目采用了国内高新技术,利用地质—物化探综合找矿技术,取得寻找隐伏金矿的重大突破,该金矿床为“九五”期间以来国内最大的富金矿床,并把勘查任务与研究及成果转化有机结合,在海南首次发现了国内罕见的铋—碲—金矿物组合的超大型规模的金矿床。项目的研究成果与国内同类技术相比,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抱伦金矿从进入普查和研究工作不到二年的时间,就顺利进入开发阶段,从*年累计黄金生产产值为2.50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在*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研究”以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业务管理为核心,采用计算机编程设计业务工作流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整合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空间资源信息,实现了基于工作流的结构化审批及海量数据的有效组织和高速存取,保证了信息集成化管理和动态更新,系统的图文一体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办事效率,简化了办事程序,为我省国土环境资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组织开展了《海南岛1:50万地质环境调查》、《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海南)》等地质调查项目研究,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在科研管理方面,我们着重在科技研究项目的选题立项上做文章,积极推进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如何强化科技研究项目的集成度和针对性,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提升项目研究成果的水平和成果应用的综合效益,是我们科技研究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科技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中,我们针对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一些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结合省科技部门制定的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计划,对我系统的科研项目进行提炼和精选,确定出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优先考虑的科研项目,进行重点的扶持,使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近几年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研项目,在课题立项的数量和研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科研工作的进展,与科研经费的投入多少是分不开的。由于我省财政经费长年紧缺,对科技的资金投入不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积极与省科技厅、省科协、省财政厅等单位加强勾通和联系,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增加科技研究项目的可操作性,扩大科学研究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这几年,在我厅的积极协调和努力下,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研经费投入得到不断的攀升,*年,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研经费就达到了716万元,较好的解决了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抓好日常科技工作的开展,大力推动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科技管理事业的发展。

在日常科技研究工作中,我们按照国土资源部下发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在缺乏科技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科技管理部门克服困难,创造条件,采用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办事原则,确定了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技工作重点。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项目立项研究并重,大型、花时间长、耗资金多的项目缓上,着重项目研究成果应用和推广,使这几年来的科技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制定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通过科技成果登记、科技成果奖励等措施,肯定系统有关部门的科技研究成果和科技工作成绩,激励科技工作人员从事科技研究的积极性。积极向国土资源部推荐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青年骨干,使我省科技人才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增强了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国土环境资源科技工作的信心。

每年我们都与省教育厅和省科技管理部门紧密配合,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成果举行展览,对较为突出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表彰,极大的调动了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使更多的青少年朋友加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这些年,我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展出的科技创新成果多样,丰硕。

每年我厅都结合全国和我省科普活动周,围绕活动主题,积极与省科技厅、省科协、省教育厅等单位一起组织开展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科普展览、科技成果展,新技术应用成果展和参观等科普活动,使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得到大众的认知,扩大了我们科技研究项目成果推广应用的路径,使科技成果的效益得到更好的显现。

(四)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科技人才结构趋于合理,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职称高学位的人才比例不断增多。

我厅根据海南省政府提出的“科技兴省、科技兴琼”战略布署,结合我厅科技人才现状,制定出了系统培养人才的计划和用人制度,并辅以相关政策积极实施,使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这几年,我厅根据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工作需要和岗位设置的要求,制定出在职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计划,大力提高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行政能力,同时,从社会上招聘了一批博士、硕士和大学本科生充实到各个工作岗位,使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技人才结构趋于合理,我们还根据个别岗位的特殊技能需要,派出专人到德国、荷兰等国进行深造,培养了一些尖端的起带头作用的科技人才,为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我省今年机构设置发生变化,有些市县国土环境资源机构要合并重组,人员变化较大,具体的各个层次的人才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目前还没有较为详细的统计出来,但从总体上来说,我省国土环境资源系统的科技人才队伍是不断壮大,高职称高学位的人才比例是不断增多的。

几年来,在有关单位和我厅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工作下,先后完成了一批对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环境资源系统工作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科研项目,其中有些科研项目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实际作用之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些科研成果不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解决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而且在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上均有所突破,研究价值显著。

第11篇

摘要:2013年,科技部对国家科技计划引入了后补助的资助模式,文章对国家科技计划后补助的内涵、优势及管理模式进行了介绍,在分析国家科技计划后补助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家科技计划后补助资助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后补助 国家科技计划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000-00

近年来,我国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加,有力保障了国家科技发展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而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并发挥引导、带动作用,促进社会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财政部、科技部在国家科技计划现有财政支持模式基础上,引入了后补助管理机制,并于2013年11月印发了《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规定》(财教[2013]433号,以下简称“《规定》”)。

1国家科技计划后补助的内涵与资助模式

1.1国家科技计划后补助的内涵

国家科技计划后补助是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围绕国家科技战略目标,利用自身的研究基础,自筹经费、先行投入、开展项目(课题)研究,项目(课题)完成并取得成果后,根据事先约定的验收评估内容、指标、程序和方式,定向或择优对项目(课题)单位按照一定比例或金额,给予补助的财政资助方式。

实施后补助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确定的产业化导向,成果具有明确的用户需求和应用、转移、转化对象;同时,项目目标应明确具体,预期成果应为可物化的技术及明确的目标产品,具有量化的考核指标以及相应的考核方法;最后,考虑到企业在开展项目研究时,具备更强的支撑条件和资金实力,后补助项目实施主体应以企业为主。

1.2国家科技计划后补助的三种资助模式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的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结合我国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相关要求,并根据后补助的支持对象、管理程序和研发成果与国家目标的结合程度,国家科技计划后补助分为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奖励性后补助和共享服务后补助三种类型。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是国家科技计划或专项根据国家科技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需求,单位结合自身研发需要自愿提出申请,经过立项程序签订任务书后,先行投入资金开展研发活动,通过验收后给予补助。这一资助模式是国家科技计划后补助的主要资助模式。与国家科技计划目前的管理流程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事前不拨款,在签订任务书时,明确补助额度、验收形式及要求;二是无中期检查和财务审计,结题时也不做财务验收,仅作技术验收;三是结题时按照任务书约定的验收形式及方法开展技术验收,通过后给予补助。具体管理流程对比。

奖励性后补助是对单位先行研发取得科技成果,满足特定国家需要,经单位申请,按照规定程序审查通过后,给予奖励。此资助模式主要面向解决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技术成果,并要求该技术成果必须实际应用,未实际应用的,将收回奖励经费,将切实提高国家科技计划或专项解决突发性、应急性重大问题的能力。主要管理环节有,公告、提交申请、审查验收、实施奖励等。

共享服务后补助主要为支持科技部、财政部认定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提高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水平而实施的补助。通过共享服务后补助,进一步促进科技条件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推动科技资源的市场化、社会化共享,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达到促进创新主体实现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的目的。主要管理环节有,通知、绩效考核、实施补助等。

2国家科技计划后补助机制的实践情况

近年来,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两部委积极研究和探索后补助管理,就后补助的管理方式、补助标准、适用范围等,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开展了试点。

2.1国家科技主体计划的后补助实践情况。

“九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选择了部分重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攻关项目进行后补助试点。采取一次性拨款的补助方式,且款项仅限用于科研开发工作中。共进行四次后补助,补助农作物新品种276个。2009-2010年,国家科技计划选择了8个项目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方式进行了后补助试点。

《规定》后,支撑计划对7个2013年立项项目共21个课题开展了后补助试点。863计划对5个2013年立项项目共10个课题开展了后补助试点。

2.2其它科技计划的后补助实践情况。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一直采取财政专项后补助形式对新产品再开发及本项新产品产业化。“十五”期间,对获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立项的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已完成通过验收且取得有效的技术成果或形成一定产业化能力或规模的,开展了财政经费后补助。

此外,2010年,民口科技重大专项有部分项目采用后补助的支持方式;2011-2012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行了运行服务奖励补助试点,即为《规定》中的共享服务后补助。

3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

后补助作为国家财政科技经费资助方式的有益补充,目前的实施总体尚处于探索阶段,从专门针对企业研发活动开展后补助试点的情况看,主要是围绕科技计划及专项的实施,强调先立项,研发后再补助,大多只是将经费拨付时间由“先实施,后拨款”变为“先拨款,后实施”。

3.1严格按照规定的后补助适用范围选择项目

后补助的形式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但中央财政资金的第一属性不是安全,而是要及时准确的支持和保障国家必要的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行,这一性质决定了后补助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资助方式,在选择后补助项目时,因严格按照其适用范围选择。为提高成果产出率,避免单位因研发活动存在较大风险而中途放弃,高风险或失败几率较高的科技研发活动不适宜采用后补助进行资助。另外,对于基础研究或共性技术研究项目,由于其技术存在外部性、公共性和成果的滞后性,也不适宜采用后补助进行资助。

3.2签订任务书时应进一步明确考核指标

单位能否获得后补助资金取决于能否通过验收考核,因此,后补助项目的验收环节更为关键。《规定》要求后补助项目应对验收评估的内容、指标、程序和方式进行事先约定。但从实践来看,目前后补助项目签订的任务书格式并未在之前基础上进行修订,故部分项目对考核的指标、验收方式等的约定欠细致。建议在任务书申报系统中,针对后补助项目任务书格式进行修订,提出明确的填写要求,如项目将取得的技术或产品及其相应的性能指标、验收考核的内容、程序和验收方式等。

3.3加强单位研发能力和支撑条件的事前考核。

因后补助项目无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完成后的财务验收,在立项环节对企业经费投入的评估成为确定后补助额度的关键因素,同时,为避免单位为规避过程监管和财务检查而申请将项目列为后补助的情况,建议在立项环节加强对后补助项目申报单位的支撑条件、研发实力、单位财务资产状况、现金流情况、是否得到过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从而使后补助额度的确定更加科学,更加公平。

3.4.明确实施期限,及时安排验收,并开展验收结果的公示。后补助项目要求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约定事项,且未进行过程监督,故在任务书截止时限届满,应及时安排考核验收,特别是多家单位竞争,需择优对完成项目的单位进行支持的后补助项目,应按程序进行验收结果的公示。

3.5对奖励性后补助经费的后续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因奖励性后补助的设计原则为一事一议,《规定》对满足奖励性后补助项目 “解决国家急需、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利益或重大产业技术问题” 的要求决定了这一补助形式仅在出现以上情况下进行资助,如发生H7N9禽流感疫情时,为控制病毒传播,开展的病毒检测试剂和药品征集工作等,此为非常态情况下的资助形式。故要求单位获得奖励性后补助后,应将其技术成果实际应用于解决相关问题。建议加强对获得奖励性后补助经费的单位后续资助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其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和经费开支的合规性。

参考文献

[1]欧阳进良,陈华雄,李志勇. 关于政府采用后补助支持科技项目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204-209

[2]张明喜.财政科技支出中后补助支持方式问题探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4):5-9

第12篇

【关键词】 财政; 科技投入; 模式

财政科技投入是保障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国家科学研究机构正常运行,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手段。科技投入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科技实力以及政府和全社会对科技事业的支持与重视程度。

近年来,唐山市立足建设创新型城市,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科技进步与创新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近几年科技投入的总量在逐年增加,而且已突破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模式,正在向多渠道、多形式投入的新格局转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等一系列关于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实施唐山市“科教兴市”战略,笔者在分析唐山市财政科技投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和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参照相关新型财政科技投入模式,从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方面,对唐山市财政科技投入模式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建立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模式的必要性

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科技是财政必须介入的一个重要领域,所以,建立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模式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确立财政科技投入的法定地位。

(一)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的需要

由于政府职能设置不到位,造成科技资金投入的分散化,因此在财政资金总量有限的前提下,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科技投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建立国家科技示范园区的需要

曹妃甸被国家列入“十一五”规划和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曹妃甸港区和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是唐山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和经济增长点。以曹妃甸为核心,全力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唐山已进入产业发展带动全面开发建设新阶段。因此,必须实现有限领域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须持续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坚持把改革开放和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保障科技投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三)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唐山要当好建设沿海强省的领头羊,在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四)推进沿海“四点一带”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

唐山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唐山为目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打破行政区划束缚,把沿海一线的临港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开发建设。要实现此目标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以提供更加坚实有效的支撑,要加快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开拓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措施,探索新的机制。

二、唐山市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模式的总体框架建议

(一)机制框架

1.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唐山市财政科技投入总体呈递增趋势。从唐山市财政科技投入占全市GDP的比重来看,2000-2006年期间,增长趋势较明显,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逐年增加。为保证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唐山市在财政科技投入及增长方面应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今后可由市人大或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把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与同时期的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相挂钩,以法律的形式对财政科技投入及增长进行确认和监督,将对科技投入“量”的要求纳入法制轨道,形成法律上的约束,真正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的制度性增长,建立起兼顾基本科技投入和专项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构建财政科技投入保障体系。

2.监督调控机制。为了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益,唐山市可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财政科技投入资金使用的监督。要求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单位或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采购计划并通过招投标,严格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方式,保证采购项目预算的执行,进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发生。

3.全方位筹资机制。要改进科技投入的方法,在保证财政科技投入逐年稳步增长的前提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有效调节财政性科枝投入的方向和规模,并发挥其放大、辐射、引导效应,吸引社会资金,促进科技进步,全面协调各类资源。要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系,采取创立科技风险投资市场、政府发展基金等多种筹资渠道以促进社会资金对科技的投入。

(二)模式构想

1.预算模式。采用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编制基本组织形式,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部门,能够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和详细性。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财政科技投入的总量和结构,建议将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和科研基建费三者合并,统一为市财政科技经费,并将其分为基础性与公益性研究经费、产业技术研究经费、基建及科普经费和科研机构专项经费四大类。其中,基础性与公益性研究经费是主体,产业技术研究经费将逐渐减弱,基建及科普经费将逐渐增强,科研机构专项经费随着科研机构改革逐步取消。

2.管理模式。在宏观管理方面经济管理体制与科技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在科技管理上,科技局应是科技工作的最高管理部门,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调控能力,但从唐山市目前科技管理体制看,当前大部分政府部门具有一定的科技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计划委员会负责产业技术研发资金的管理,工促局负责企业创新基金的分配使用管理,环保部门建立了环保产业发展基金,信息产业部门建立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农业部门在农业科技发展上有工作重点等等。

3.资金投入模式。科技投入是事关我市发展全局的投入。在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分清轻重缓急的同时,必须保证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的投入相对平衡;在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前提下,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实现最佳配置,产生最大效益。因此,必须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来进行引导、调节和约束。目前全社会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不健全,使唐山市的科技投入总量不足,还不能适应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行政作用,完善法规约束。市政府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制定相关措施规范科技投入的行为,有效地保障投入的健康性和有序性。

4.监督模式。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及财政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财政支出管理透明性差、信息基础薄弱、资金效益低等问题不断出现。地方财政采取预算指标下达和决算执行批复的办法终结年度财政收支结果,无力关注财政资金用途的合理性及其效益状况。因此,建议建立财政资金支出反馈监控系统,对财政支出项目的设立、评价和优选进行全程监控,并及时反馈、总结和调整,保障财政科技经费有效合理地使用,真正实现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总之,要从构筑唐山市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调控作用,紧紧围绕关系全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努力把科技资源集中到战略高技术领域,集中到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集中到关系科技事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同时,要加快科技事业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既要继续提高全社会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科技意识,又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投入是公共战略性投资的战略意识;既要重视建立和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又要加强研究和建立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经费监管机制、投入绩效评价机制;既要深化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科技资金运行机制,还需调整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结构,转变科技资金配置方式,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构建必要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唐山市科委.唐山市科技统计资料[M].2000-2006.

[2] 唐山市统计局.唐山市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6.

[3] 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 唐山市政府.唐山经济,2006.1-07.10.

第13篇

【关键词】科技金融 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金融服务机构

科技型中小企业日益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在科技进步与创新进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据统计,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自筹、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大约分别占83%、8%和9%左右,90%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资金{1}。外源性融资难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受到抑制,企业难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成果难以真正产业化,经济发展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科技型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学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早已开始,梁峰(2000){2},李大武(2001){3}分别从银行,中小企业两个主体提出了融资难的原因,林毅夫、李永军(2001){4}认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委托问题是导致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直接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单位外部资金所需要支付的信息披露费用相对较高,在间接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同样因为透明度不高且抵押物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单位贷款成本高被要求一个较高的风险溢价。徐洪水(2001){5}也提出商业银行收益不对称和激励不对称是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赵昌文等(2009)在《科技金融》一书中首次定义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从一般中小企业融资中独立出来进行研究,陈玉荣等(2009)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具有的高风险性、高度信息不对称,融资体系缺陷,政府扶持力度小是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马秋君(2013)分别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和政府等5个角度进行分析, 总结各方研究,可以将其概括为: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单位信息披露成本高,收益成本不匹配导致积极性不高,二是金融抑制严重,资本市场深度不够,三是金融机构单位投资成本高,较高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委托问题严重。为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更多地采用市场方式配置资源,地方政府多以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的方式实现政府职能,依托政府财政投入进行运营,本文逐一分析这些机构运作模式及存在问题,并给出科技金融实践的建议措施。

二、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运作模式

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一是为科技金融提供对接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二是提供财政资金放大作用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三是提供科技贷款的科技支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四是科技保险,五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

(一)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为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平台,部分地方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功能主要包括:一是信息服务功能,重点实现企业融资需求、创投机构投资需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科技信贷产品各类基础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与集中展示。二是对接服务功能,重点针对平台各类投融资主体需求,开展需求分析与评价、商业策划与包装、项目宣传与推介等撮合服务。该模式下提供的服务大多是准公共服务,只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本质上无法降低融资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委托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建立了增值服务分享机制,各类会员线上、线下将形成的信贷审批意见、投资建议,以及尽职调查等相关业务信息作为平台增值服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互通、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资源分享,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降低了信息不对称。

(二)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为贯彻《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财政部,科技部印发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对象为在境内从事创业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具有投资功能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以下统称创业投资机构),及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该模式类似美国硅谷银行的商业运作模式,通过将资金投给VC机构,再通过VC机构对创新型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资从而放大财政资金倍数,但该模式在国内复制并不成功,一是资本市场深度不够,创业投资企业退出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创业投资企业发展,二是国资转让程序复杂,降低了市场融资效率。

(三)科技贷款机构

科技贷款机构特指商业银行设立的科技支行和部分从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其中商业银行设立的科技支行是科技贷款的主要供给者。科技支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贷款产品创新。科技支行贷款产品的创新主要是抵质押物的创新,例如农业银行无锡科技支行的知识产权质押、交通银行苏州分行的股权质押贷款业务,这些创新本质上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透明度低,贷款机构单位贷款成本高的问题。二是商业模式创新。科技支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寻求和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采用“科技贷款+股权投资”的合作模式,通过联合风险投资“搭便车”来降低科技贷款风险,该商业模式源于美国硅谷银行,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三是风险理念的革新,从过去重资产转为重未来现金流覆盖,例如浦发银行天津科技支行的贷款审核更多关注行业与市场接受度,企业的发展阶段、融资的用途、股东背景与公司治理结构、比较优势、发展市场空间等方面。当前,科技贷款依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源融资方式,未来发展重点将是风险识别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四)科技保险

2007年,北京举行“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备忘录签署仪式”,科技保险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主要大型保险公司是科技保险的主要供给者。吕文栋等(2008)6指出科技保险存在弱可保性、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正外部性等特点,邵学清(2009)7提出,科技保险不是一般的商业保险,而是政策性保险,这是科技风险的内在特征所决定的。胡慧源、王京安(2010)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政策性科技保险的存在原因,认为由于科技保险外部性和价格效应的存在,需要政府采取包括财税手段在内的干预,以帮助科技保险市场从失灵状态中恢复。我国科技保险仍处于试验阶段,采取的补贴方式主要为保费补贴,黄英君(2012)基于政策性科技保险财政补贴中的“道德风险”和内生最优财政补贴规模理论模型提出应丰富财政补贴形式,增加经营主体管理费补贴、再保险补贴及税收优惠等方式,实行差别补贴标准避免科技保险市场失灵,发展科技保险市场。

(五)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

担保机构属于信用提升机构,2010年,中国银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融资性担保机构。各地方通过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或同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提供间接融资担保、直接融资担保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例如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新近成立的上海浦东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均属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何光辉,杨咸月(2000)认为政府的融资担保过程具有双重作用机制,政策性融资担保相当于市场利率的降低,这种“利率的下降有两种效应:一是市场利率的降低诱使原先那些有高收入和高还贷概率但没有投资的小企业进行投资,增进了社会福利;另一种效应是扩大了B区域,使低收入和低还贷概率的小企业被吸引到投资行列中来,如果第一种效应大于第二种效应,则政府信贷担保的总效应为正。8目前我国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更多地起到风险补偿的作用,一味通过风险转移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利率,在经营过程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风险没有很好地进行防范和控制。

三、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建议

一是创新财政资金运作方式,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金融资源,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风险特征,依靠单一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无法满足不同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考虑搭建涵盖多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的综合体,提供多元化金融市场工具,充分利用风险投资、科技贷款、融资担保租赁、科技保险等市场配置资源,带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投入,最终形成收益-风险相匹配的科技金融环境。

二是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丰富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探索集合信托、集合票据等新型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尽快启动“新三板”扩容工程,加快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非公开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柜台交易市场,为各类投资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

三是尽快搭建科技企业信用管理机构,完善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形成良好的信用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包括征信、信用评级、信用增进等内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征信尚处于起步阶段,信用评级也主要服务于大中型企业,以担保机构为主体的信用增进内容有待于进一步丰富。积极寻求同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增进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以征信机构为载体,信用评级为支撑,信用增进机构为主体的信用生态环境。

注释

{1}唐雯,陈爱祖,饶倩.以科技金融创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融资困境[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7期。

{2}梁峰.《试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J].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P44。

{3}李大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剖析及对策选择[J].金融研究,2001第10期,p125。

{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第1期,p14。

{5}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研究与政策路径——理论分析与宁波个案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p48。

{6}吕文栋,赵杨,彭彬.科技保险相关问题探析[J].保险研究,2008年第2期。

{7}邵学清.对科技保险试点的经验总结与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4期。

{8}何光辉,杨咸月.《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的理论研究》[J].财经研究,2000年第8期。

参考文献

[1]魏玮,毕超,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9月第17期.

[2]卢金贵,陈振权,广东科技金融工作的实践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第24期.

[3]潘子欣,谢惠芳,后金融危机环境下科技金融前路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2第6期.

[4]邓天佐,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第8期.

[5]谭中明,宋俊,江苏科技银行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20期.

[6]周昌发,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J].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3期.

[7]樊星,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悖论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3期.

[8]杨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支撑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第8期.

[9]龙海洋,尚智丛,区域科技金融发展初探—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对台金融合作的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12期.

第14篇

【Abstract】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in underdeveloped city has the characters of project funds, backward management mode, project technical content is low, according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nderdeveloped 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reporting, project phase stage, implementation stage and acceptance stage are analyzed, paper puts forwar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underdeveloped 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process management reform.

【P键词】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项目管理

【Keywords】science technology project; process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6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19-02

1 不发达地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特点

相比于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发达地市科技计划项目,不发达地市科技计划项目一般存在以下几个特点。①项目经费偏少。很多市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一般性预算支出的比例低;企业创新投入少,科技投入不足成为制约不发达地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瓶颈”。②项目管理模式落后。目前在很多地市级,特别是不发达地市科技主管部门,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合同签订等管理模式,仍采用纸质材料报送的方式,未能实现科技计划项目信息系统管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③项目科研技术含量偏低。我国很多不发达地市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仍以技术引进为主,从事着产品的简单加工和组装生产,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外领先技术水平的产品和技术不多,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实施的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含量较低。此外,大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滞后,前期布局为生产基地,研发机构未能及时建设起来,研发机构建设远远落后于企业的发展。

2 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项目申报阶段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阶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地市级科技管理部门以全市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为依据,通过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本年度项目申报建议,并深入市级调研,了解发展现状和方向,制定并项目申报指南[1]。 二是申报单位根据项目申报指南,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并按指南要求提交相关申报材料。但目前不发达地市由于受人力和时间等多种因素限制的影响,存在项目前期调研不够,项目申报指南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2.2 项目立项阶段

项目立项阶段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科技管理部门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材料初审、专家评估与政府综合评审;二是确定立项项目后,根据项目申请金额及专家评审意见,确定经费支助金额;三是在计划下达后,获得立项的项目承担单位与科技管理部门在规定时间内签订项目合同书。

项目立项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专业专家评估容易出现偏差,很多不发达地市专业专家数量少,经常会出现跨专业、跨类别评估的现象,此外由于缺乏系统的评估标准,不同的专家会出现不同的评估标准,造成评估结果出现偏差;第二,部分项目申报书指标的夸大同时也会影响项目合同的签订,会造成合同约定指标和项目申报书填写指标有较大出入的现象。

2.3 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项目成果的产出及项目是否能顺利完成,项目实施就是承担项目单位根据项目合同书内容的规定各项指标要求,具体组织实施项目的阶段。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包括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和项目实施过程管理[1]。主要是在项目实施期间,通过定期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填报年度执行情况表、现场检查等方式,掌握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进展。然而,在我国很多不发达地市都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问题[2]。此外,有些项目承担单位只重视项目申报、经费管理,不重视项目实施和成果产出,造成项目的失败,国家财政经费的浪费。

2.4 项目结题验收阶段

项目结题验收阶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能按合同期限组织结题验收,这与项目本身遇到“瓶颈”、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实施的重视程度不够及项目承担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信息不对称有关;第二,在不发达地市,很多项目承担单位由于缺少系统的培训,缺乏项目管理意识,对项目验收的概念模糊,验收准备不充分,提交材料不符合要求,要多次修改完善,增加了验收时间和难度,降低了验收合格标准。

3 新形势下不发达地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改革方向

3.1 项目申报阶段

项目申报阶段,应结合实际,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的程度,加大人力、物力,加强对行业领域的调研工作,重视领域预研工作[3],做好项目申报指南的制定。对不发达地市政府部门应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投入,加强政府引导作用,通过融资机构整合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确保科技计划项目费用充足。

3.2 项目立项阶段

第一,应委托中介机构实施管理控制。不发达地市的科技管理部门应该顺应时代,根据国家科技项目管理的部署,委托专业机构具体承担科研项目的受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验收工作,从进度、质量、经费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跟踪控制。第二,要完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体系。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借鉴发达地市的体系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建立一套完整的评判标准、评审程序及方法。第三,要建立并完善评审专家库,并及时更新信息。专家库的专家应包括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熟悉本学科领域研究动态的专家,还应包括熟悉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的财务专家、熟悉企业运营的企业家。在项目立项和验收时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项目严格把关。

3.3 项目实施阶段

一是应加大对科技计划项目政策的宣传工作。针对组织项目承担单位的可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定期开展与项目申报、经费预算、经费使用、项目验收有关的政策宣传。二是加强对项目的检查和监管。管理部门可以按照管理科室属性,实行责任制[3],将项目按类别分派到各个管理科室,加强实施检查工作,确保项目质量和完成进度。三是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科技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对承担较多并有一定项目管理经验的承担单位,如高校和科研院所,可将管理权限交由项目承担单位,由承担单位对项目团队进行监督管理,间接地掌握项目进度、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

3.4 项目结题验收阶段

一是强化项目结题时间的管理。市级科技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项目进度的监督,对即将到期的项目,应提前催促其提交验收申请。二是强化组织验收的管理。项目管理部门在结题验收前,要在专家库抽取具有权威性的技术、经济专家,组成专业的验收小组,以满足项目评价使用,保证验收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建立科技计划管理信用制度。要加强相关责任人的教育以提高其责任意识,对项目责任人,项目承担单位,评审、验收专家等,进行科技信用评价,培养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 结论和展望

不发达地市的科技计划项目存在项目经费少、管理模式落后、项目技术含量偏低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不发达地市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应加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申报阶段应加强科技计划项目领域调研工作、加大项目经费投入。项目立项时应委托中介机构实施管理控制、要建立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体系、完善评审专家库。项目实施阶段应加大对科技计划项目政策的宣传工作、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和检查、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结题验收阶段要强化项目结题时间的管理、强化组织验收的管理、建立科技计划管理信用制度。

【参考文献】

第15篇

文章系统阐述了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存在的评价系统缺乏针对性、评估时各部门条块分割、指标及权重难以确定等问题,并对完善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类型为区块、以科研考核为主线、以定量方法为主导等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4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13403

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是对科技项目在执行过程和完成后,在成果、资金效益以及成果转化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给出项目产出情况总体结果的行为。所谓绩效也就是包含着“成绩”和“效益”两个方面[1]。“成绩”主要是在成果方面,如研究报告、著作、高水平的论文等;而“效益”主要是指成果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展效益等。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作为科技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在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科技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确保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有利于科研项目的有效执行,也有利于为项目主管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

一、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及存在问题

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高校是中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中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3-4]。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更是各类科技项目执行的主力战场。因此,如何科学地衡量科研项目的产出,恰当地评价科研项目的成果以及研究绩效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随着高校管理的不断完善,各高校也纷纷建立了科技项目绩效评估体系。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

1.定性评估系统

主要有理论分析法、专家评议法和成果完成法。比如有些学校对校内项目的评估主要是针对其后续是否获得更高级别的项目,以及完成的论文数量和论文级别等。

2.定量评估体系

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和多指标综合评议法。这种评估体系用得比较多,常常采用先由项目负责人自评,再由主管部门评议,最后根据比例综合评议的方式进行。

3.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体系

这个方法综合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仅用定性的方法或者仅用定量的方法都有失偏颇。这种评估体系一般是先进行定量评估,计算分值,再采用专家评议法进行评议[5]。

(二)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评价系统针对性不强

科技项目一般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人文社科类等,三者具有明显的差异。基础研究一般是对基础性、自然性的物质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成果一般表现为论文、专著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各类奖项等;应用研究类主要是针对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出科技支持进行的研究,成果一般表现为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新产品以及各种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人文社科类主要研究各种人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产生能够对人类社会发展给予指导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精神产品,成果一般表现为学术报告、论文以及可以送交有关部门采用的政策性导向的成果。由此看来,不同类型的项目其研究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成果形式都相差甚远,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项目,研究的领域和阶段都不同,往往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也造成了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困难。

2.评估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缺点

现在高校职能部门繁多,对于项目绩效的评估都有自己的系统,比如人事部门提出根据人才选拔的需要建立体系,针对项目组成员获得的人才项目或者人才奖励对科技项目进行评价;设备部门则要求项目经费在用于购买试验和科研设备方面的成本和比例较高,该设备在国内的地位如何,能够给教学和科研带来怎样的效益等方面;财务部门根据经费使用情况也建立评估体系,考查项目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各类使用方式有无违规现象等;而科技管理部门则综合考查项目执行情况、成果情况、经济效益情况等。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学校各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项目负责人则疲于应付各个职能部门的考核而怨声载道。这种绩效评估的方式不仅效率极低,不能达到绩效评估的目的,而且打击了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6]。

3.投入和产出的边际效益难以界定

一般科研项目在申请之前必定已先做了一部分的研究,有了前期的研究成果更有利于项目的申报立项。而前期包括资金、设备等资源的投入作为当期费用已列支,项目经费到账后,这部分费用按照要求是不能再列入这个项目的经费使用的。这一要求显然不符合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理论,因为这部分的投入和项目的产出是分不开的。因此对这个项目真正投入多少也很难界定。

4.评价未体现项目产出的“滞后性”

科技项目的研究是一个创新性研究的过程。项目的结果有些能够马上从论文、实验数据结果中体现,有些却不能完全体现,或者说要等到转化时才能体现其真正的项目成果效益。如果局限于在项目结束时或者还没有结束时就开始绩效评价,必定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或有偏差。

5.评价中的指标数量和权重难以确定

中国国内针对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不少,指标数量从五个到二三十个不等,其权重也各有不同,这样必然导致指标体系的排他性和唯一性,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由于缺乏标准指标库的借鉴,因此使得绩效评价中很多指标设计较为随意,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依据。同时,还存在很多指标获取难度大、设立不切实际等问题,致使评价结果失真和缺乏可信度。

二、 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科学、客观、公正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是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基础和核心,只有不断完善和建立适应科技发展的绩效评级体系,才能对科研项目做出正确的绩效评估。针对以上所列问题,并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 以目标为导向,使绩效评价落到实处

以项目目标为导向,其目的就是给项目以确定的目标,使项目负责人能够有的放矢,管理部门也可以有据可依,使最初的目标设置落到实处,绩效考核不落虚名,同时也保证绩效评价的系统连贯性。

(二)以项目类型为区块,使绩效评价集共性和个性于一体

高校中科研项目种类繁多,各种类别的项目其成果表现方式都不一样,因此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性质,进行分类评价。同时,也要考虑到各类项目的共性,指标体系的设立要基本涵盖项目评价的各个方面,保证不是一类一个标准,而是一个标准体系上的部分细化,增强绩效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

(三)以科研考核为主线,兼顾其他管理目标

目前高校都存在着科研项目评估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情况,往往一个项目要面对好几个职能部门的审核检查,绩效评估,令人不胜其烦。高校科研项目首要责任应该是完成科研任务,其次才能兼顾其他目标任务。因此,高校应该破除这种局面,立足于学校的战略发展方向,建立以科研考核为主线,涵盖人才培养、成果管理、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做到有层次、有定位、有目标地进行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价。

(四)以定量方法为主导,辅之以定性方法

量化考核在绩效考核中应用较多,既能直观表现,又能够客观说明问题。但是科研项目的成果有其特殊性、滞后性和无法预测性,针对目标进行的科学研究往往得出其他不同的却有创新性的结果,或者有些成果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能马上体现,这时仅看定量考核的成绩并不能全面客观地说明项目的绩效,因此必须引入定性分析考核,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够客观、公正地做好绩效评价。

(五)建立通用指标库,规范权重设计

解决目前各类指标繁多、权重不一情况的有效方法就是研究建立科研项目通用的指标体系和指标库,设立一定的指标设定原则,建立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框架,规范通用指标的权重和细化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项目评价体系走上规范化、持续化的发展道路。

三、结语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力,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任。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评价科技的投入产出效果,而且更为高校科技项目发展指引了方向。目前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存在评价系统针对性不强、评估时各部门条块分割、指标及权重难以确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立足于学校战略发展,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类型为区块,以科研考核为主线,以定量方法为主导,建立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综合性、多层次、操作性强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新荣.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产出与评估 [J].科技管理研究,2009(8):230-233.

[2] 杨道建,赵喜仓,陈海波.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89-92.

[3] 戴国庆,李丽亚.国外科技项目绩效考评研究与借鉴 [J].中国科技论坛, 2005 (5):45-48.

[4] 吴伟.绩效评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10(3):114-118.

[5] 严会超,邵玉昆,欧阳俊.绩效评价在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J].科技管理研究, 2009(4):119-121

[6] 姬郁林,彭晓菊,潘燕玲,等.科研项目绩效评估的现状及分析[J].重型机械科技,2002(2):49-51.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igh school research project

YI Lili1, LI Ke1, LIU Jinying1, ZENG Jinping2

(1.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Hangzhou 310018, P.R. China;

2. Jiangxi Donghua Institute of Metrology and Testing, Nanchang 330000, P. R. 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