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生物课学习兴趣的培养范文

初中生物课学习兴趣的培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生物课学习兴趣的培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生物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驱动力,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其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初中生物不参加中考、理论性较强的特点,要利用合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游戏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跳脱的好动时期,初中生物学科知识又比较生涩难懂,这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于初中生思维跳脱活跃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物学科自身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从游戏中体验生物知识,理解生物知识,这是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在课堂上有着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又能够加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动物保护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事先做好颜色各异的蝴蝶,贴在课堂的各个地方,然后组织学生玩找蝴蝶的游戏,看看哪个学生找的蝴蝶多,而最后许多学生都没有找到贴在黑板上的黑蝴蝶,老师这时候就可以讲解动物有自己的保护色,会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形成与环境相近的保护色,就像黑板上的黑蝴蝶一样,这个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保护色的真正含义,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生物科学重要性

很多初中学生对生物没有兴趣是因为其不参加中考,所以觉得并不重要,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多多介绍生物学科的重要性,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今生物领域的一些重要科研成果,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现在的中学生每一个男孩子都可能有一个警察梦,老师就可以向学生们介绍通过DNA比对来查找罪犯的这一警方常用的破案手段,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在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加深对生物学科的印象和重视程度,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意义。

三、实验教学

将实验贯穿到整个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符合生物学的本质特征,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眼睛和耳朵直观的感受到生物的魅力,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一些比较好动的学生静下心来去完成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堂数的实验课,例如:在讲解骨骼成分的时候,可以进行鱼骨实验,让学生亲手拿鱼骨在火焰上烧,再放到稀盐酸中浸泡,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无机物、有机物的知识,通过对鱼骨的观察称重来分析鱼骨中的成分,这个实验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学习了知识。

四、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基础,初中学生往往不会评论哪个老师教的好,而是说喜欢哪个老师上课,这就是教学语言的作用,由此可见,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而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语言的专业性:这要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练、易懂、有逻辑性,能让学生听起来不困难,且很好理解;②语言的生动性: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诙谐幽默而又能准确的把知识传达到位;③要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讲课的时候要有激情,以自己的情绪去带动学生。只有遵循了以上三点的教学语言,才能够很好的调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去,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丰富的声音、图像、视频将生涩、枯燥的初中生物知识形象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使学生直观的获得生动、形象、新奇、有趣的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时候,可以把整个过程做成生动形象的动画,让光合作用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够很好的呈现在动画中,或者需要讲解的植物都可以利用多媒体使之人性化,像长着耳朵、带着墨镜的向日葵等,这些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充满乐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兴趣。

六、多鼓励、多赞扬

初中学生正是自尊心极强的时期,在心理上可能非常脆弱,稍微批评一下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多多鼓励,多使用赞扬性的语言,即使学生犯错,也不要严厉批评,要积极引导,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学生的学习热情。诸如:“某某同学回答的真好,很好的解释了某某的过程,看来对某某知识掌握的很深刻。”或者“某某同学的思维非常开阔,他从另外的角度解释了这个问题,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又或者“某某同学这个问题解释的非常清晰,把自己所学到的结合到了现实生活中去,我们都应该学习他这种方法。”类似这些鼓励性、赞扬性的语言,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勤加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个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方法,这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完善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符合国家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李玉玲.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J].教育教学研究,2007,3(6).

[2]杜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3-235.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兴趣的培养是完成这一活动的基础。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只有这样长期的坚持,才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智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明确目的,激发兴趣。首先,通过生物教学,使初中生明确学习目的,知道生物是自然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理、农、林、医的基础,人们的饮食起居、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它。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微观上,以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代表的生物工程将有突破性的发展;在宏观上,由于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能源耗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因素日益困扰着人们。生物学知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科研工作的重点已将生物学列为高科技研究发展的重点。当代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都希望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力军,无生物知识便等于无稽之谈。受过这样的教育,使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未来世纪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所有的正面情感都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产生,良好的关系又是通过沟通来完成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感情投入和沟通技巧把学生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联系起来,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师生感情的建立是双向的,投入多少感情就有多少回报,在与孩子建立有效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开启他们内在的智慧和资源。教师关心学生,学生也就信任老师、喜欢老师,也喜欢老师教的学科。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发挥最佳效果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洞悉学生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心理状态。依据所传授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展思维,激发创造能力。

实验操作,激发兴趣。学习对生物的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挂图和模型上,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亲自实验的能力,以便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观察和实验的用具”时,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分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在讲清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亲自操作怎样取镜、安放,怎样对光、调光,怎样观察、绘图。这堂课学生学得特别认真、仔细,而且学习兴趣高昂,轻松愉快。例如,讲骨的成分时,每个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初一时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引导他们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劳。增加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只要课时允许,生物课可增加的实验很多。

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们接受知识离不开具体形象。课本插图、挂图、生物标本、模型、实物这些传统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变,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直观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如果教师能灵活应用这些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很容易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生物教学中可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巧没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3篇

初中学习进程中,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生物只不过是应付考试的必要程序,因此对生物学科的精力投入照其他科目相对有限,无法引起充分重视。面对这一现象,初中生物教师应在整体教学进程中有目的性地渗透生物学习的重要意义。例如,在讲授环境与生物课程内容时,合理引导学生只有正确明晰二者关系,才能有效解决社会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并最终创设和谐共处氛围,实现长久发展。在讲授免疫课程内容时,应引导学生正确对人体机能、各部分结构进行细化了解,进而合理掌握必要的养生措施,确保自身以及家人的身心健康及愉快生活。学生在了解了生物学习知识强大力量与重要性的基础上便会基于获取健康、实现长久发展的目标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与自主学习动力,进而积极投入到学科学习中。

二、提升导入新课的丰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能否引人入胜,新颖,富于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我们应由学生熟悉,能够引起其产生强烈思想共鸣的事物入手,首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令其产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DNA课程内容时,我们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说一说你所认识的朋友中是否有双胞胎、他们的特征是怎样的、你与父亲母亲的相似之处都有哪些?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令其消除对新课程的陌生感,并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接着教师再次提问令学生回答自己的血型以及父母的血型是什么,进而引出亲缘关系与血型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然而通过血型并不能直接准确地判断人们的亲缘关系,目前有一种更权威的判定亲缘关系的方法,即验证DNA,这样便自然而然完成了新课导入。学生则在教师引入的熟悉事物中逐步加深对DNA相关知识的认识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者,我们可通过借助实物完成新课的导入,令学生产生直观印象,并创设良好生动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授细胞膜功能结构一课中,我们可采用生动形象的细胞膜结构模型,令学生通过零距离观察明晰细胞膜具有的结构特征,进而轻松完成导入,同时学生由于较易掌握课程内容势必会提升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主导整体教学进程,形成了一种独角戏、机械式教学模式。学生则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被牵着鼻子走,无法创新思维,更无法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被动学习状态,无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有效扭转这一弊端现象,新课改进程中我们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动脑的精神,进而形成主动学习热情、创新学习思维,通过与教师的问题式互动形成良好共进提升目标。同时,基于生物课程的贴近生活性,我们应在实践教学中善于联系生活实际,不能一味开展唯书本式教学,应通过贴近生活性拓展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光合作用一课时,我们可首先向学生发问,到底是清晨适宜锻炼还是傍晚适宜锻炼、卧室是否应该大量养花,学生则会依据生活常识踊跃积极回答,进而为后续课程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完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兴趣培养

引言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波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对他们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呢?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探讨。

一、上好生物第一课

初中生是第一次接触生物的学习,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在对生物进行介绍时,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什么是生物,大多数同学首先想到的就是动物、植物和人,然后老师再抛出问题,细菌、真菌等是生物吗,最后在同学们的思考中揭示答案,只要能自主运动的物体就是生物。这样的开头不仅让同学们对于生物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了生物世界的神奇。同时老师还可以在第一课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生物热点问题,例如近几年比较火热的转基因物种问题、克隆问题,以及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的杂交水稻的培养、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让同学们了解这些生物科学成果给人类带来了怎么样的发展。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规律,了解中国在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从而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带着更多的兴趣更多的责任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

二、合理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问题设置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老师可以抛出一些列的问题“为什么孩子长得都像自己的父母呢?”“是什么来决定妈妈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的呢?”“你们生活中遇到过双胞胎么?为什么有的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有的长得却不是很像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老师的质疑学生越发好奇,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等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了遗传问题上老师再开始讲授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听课注意力自然更集中,思考也更主动,从学习的知识中找到答案,印象更深刻理解也更透彻。又如学习光合作用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呼出那么多二氧化碳是如何被自然界消耗的呢?”“自然界是如何达到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之间的平衡的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机理是什么呢?”这些问题是最基本的自然现象,也涉及到很多的生物学知识,成功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他们都很好奇,植物是如何源源不断地创造我们呼吸的氧气的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再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学习效果更好。

三、联系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一个大宝库,蕴含着无数的知识,学生虽然对生物学知识不熟悉但是对生活中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现象却很熟悉,我们可以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入手来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老师可以举一些备受关注的能源环境问题,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北京的沙漠化、亚马逊雨林的损害、2012年末到2013年初中国大面积的雾霾现象、水污染、环境污染等等,生活中到处都折射着人类的活动对于自然产生的影响。让同学们透过身边的这些自然现象来反思人类的活动,探讨如何定制方案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又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失水的现象时,老师可以给同学们说说家中腌制白菜时的现象,在腌制白菜时,并没有在盆里放上水,只是放了一些盐,但是几天之后,盆中就会出现很多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也是很多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这个现象来引出植物细胞失水的问题,因为放入了盐改变了植物细胞外的液体浓度,因为内外部浓度的差别使得植物细胞失水,所以虽然没放水但是盆中还是会出现很多水。

四、上好生物实验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的实验教学中必须要注重生物实验的教学,做好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深刻。如在学习生物细胞的相关知识时,由于细胞是微观的个体,学生即使再丰富的想象力也很难想象细胞是什么样的,而生物实验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肉眼来观察细胞。老师可以先进行课堂的实验演示,然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显微镜来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满足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微观的知识宏观化。实验完毕后,让他们自己去总结实验现象,巩固实验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并且让他们去思考是不是其他的动植物细胞也是这样的。

总之,生物教学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兴趣正是帮助学生完成这项活动的基础,老师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以实物观察、实验演示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鱼的形态”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们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又如,讲“酶的特性”之前先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的新鲜动物肝脏剪碎放入试管,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顿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再放入余烬木条,即可看到余烬复燃现象。用这个演示实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效果很好。

二、加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例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经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节的关系不能成功的演示,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当学生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时,兴奋得不得了,当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这些接触实验甚少的初一学生中有的竟吃惊的“啊”了出来。又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木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木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发问:“这是怎么回事?”教师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这样觉得很有意思,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2.增加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

如初一的植物课我增加了以下一些实验: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直接观察细胞膜的存在;把菠菜叶下表皮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滴中,观察气孔的开闭;观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并做不同温度下流动速度的对照实验;观察一滴水中的各种藻类;等等。几年来,我把许多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做到每人一组,增加了动手机会,在动手中动脑,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增长了才干。

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例如,讲“食物的热量价”时,我给学生搞了一顿午饭的营养配餐。提供的热量大约 1100 千卡。本着每顿饭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但脂肪含量要低的原则,在蛋白质中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各占一半,动物蛋白中肉蛋白和鱼蛋白各占一半,以达到各种氨基酸种类互补,保证八种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同时食物中要有一定量的蔬菜,保证维生素的供给和充分发挥纤维素清扫肠道的作用。当我把食谱公布以后,群情振奋,学生们几乎欢呼起来。此外,生物课的教学离不开教具,优化教具组合,辅助使用录象片、计算机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出现一个个,造就一种气氛,使学生在欢乐中求学、求知、求会。

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妙用简笔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目前全面实施的中学新课程改革,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更多的教学设 备和教学手段会投入到生物教学中。但是,我们是农村中学,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加上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生物学科常被当作“次科”“弱科”看待。农村生物课大都是 “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幅图”地讲授。因此,生物教师有必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条件下选取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其中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简笔画,可以提高学生的注 意力。

五、结合生活实 际,加强生物技术的应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课程标准》要 求 教师在教给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因此,在生物科教学过程中,我遵 循《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让学生把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找准教学内容和应用技术的结合点,加强生物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莎士比亚也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开拓思维,积极探索,把握生物科的学习规律,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探索和发现,提高学习效率,并在生物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条重要途径。但这一过程的实施必须从生物学科本身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不同年级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习兴趣;策略

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也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进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每堂生物课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能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鱼的形态”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腹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胸鳍和腹鳍的鲫鱼能向前流动,但鱼体翻滚,身体无法平衡,最终鱼腹向上;剪掉尾鳍的鲫鱼虽能保持身体平衡,但游动速度缓慢,基本上不能向前游动。这些现象使学生们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又如,在讲“近亲结婚的危害”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咱们班有没有同学患色盲?”真巧,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他患色盲。我又问他家里还有谁患色盲,他说他舅舅也是色盲。这时我告诉他们,我以前的一个男学生是色盲,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学生们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急于解释,又进一步发问:“你们听说过哪个女孩患色盲?”学生们面面相觑,摇头摆手,底下又是一片议论声:“真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学生们充满期盼的目光中,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导入新课,效果可想而知。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通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用生活实际创设的物理情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即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还包括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充满情境的教学不再是枯燥、抽象的“死知识”,而是生动的、具体形象的“活知识”,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应是“灌输”,而是知识的生成与生长,更应该通过教学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其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使他们在快快乐乐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研究生物学科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例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经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节的关系不能成功的演示,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实验。当学生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时,兴奋得不得了,当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这些接触实验甚少的七年级学生中有的竟吃惊的“啊!”了出来。又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我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木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木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发问:“这是怎么回事?”教师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的是纤维蛋白原,它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才转化为纤维蛋白。

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他们说,类似的问题以前想都不曾想过,现在会想了,觉得很有意思,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2、边讲课边实验,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得结论。例如,讲骨的成分时,每个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引导他们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我都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劳,难怪学生们说:“一堂课45分钟,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

3、增加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只要课时允许,生物课可增加的实验很多,如七年级的生物课我增加了以下一些实验: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直接观察细胞膜的存在;把菠菜叶下表皮置于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气孔的开闭;观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并做不同温度下流动速度的对照实验;观察红辣椒果皮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观察一滴水中的各种藻类等等。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小组协作

一、前言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是入门教学,入门教学的成功与否对学生将来能否学好物理有很大的影响,等到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甚至大学阶段的学习时,更加深入和更加复杂的物理学习都将是对初中阶段入门学习的一个考验。如何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有了良好的兴趣基础,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以小组协作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以合作和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将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切入点

现在的课堂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但是物理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以教师的讲解和演绎为主导,教师在主导整堂课,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因此,老师不仅要讲好每堂课,而且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培养。把握不同的时间段,将课堂上的时间充分掌握好,找准学生的兴趣激发点,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动力,让学生找到上课的兴奋点,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和生活中一些跟简单物理现象有关系的小例子是非常容易找到的,并且这些很容易应用于课堂中。初中物理处于一个启蒙和入门的阶段,打扎实基础是必须做的,但是如何让学生从入门起就能保持一种兴奋和十万个为什么的精神则更重要。如果学生能够对一件事物抱有好奇心并保持关注,他们学习这门课就有积极性和进取心,简而言之就是愿意学。主观上的参与比任何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是最好的动力。老师作为主导者或者一个启发者,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态。物理的学习的难度会逐渐增加,理论上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计算、逻辑、公式等多了以后,学生可能就会感到烦躁,不能持续保持对物理的兴趣和爱好,这时教师就要想办法维持住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让他们学会利用这些看起来枯燥的公式、理论解决问题。“在教学的艺术中,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原则。”(萧承慎,2009)在物理课的不同阶段,老师要把握好时间,给学生在适当的时间打一针兴奋剂,让他们保持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三、利用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

首先,将小组协作的合作学习概念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这个学习小组可以是老师指定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发组成的。在入门教学阶段,给学生布置提前预习的任务,任务不能太难,要有趣味性。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和对所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给学生布置小组作业,培养他们对物理课的兴趣。

第二,通过小组协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小组间互查,互相讲解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根据讨论结果抽出一个小组在课堂上讲解,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让这个小组解决,教师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这种演练对这些小组预习有一定的监督和指导。当然,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小组学习状态对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让小组成员的构成有一个等差,存在一个能够督促各个成员并且激发成员学习积极性和持续性的潜在主导者。要“根据个别学生的血液和动机制定激发策略。”(麦克德维特(美),奥姆罗德(美),2007)这样小组协作才比较有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建立滚动的模范小组,这样学生间的竞争性学习就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以兴趣促行动,主动学习知识。

让学习小组自己准备跟课堂内容有关的小实验,然后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演示这个实验,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及提问,告诉大家这个实验要结合哪些知识点,关联哪些知识,再让其他学生实验、示范。这样的课堂互动和师生间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对课程的兴趣。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节奏,废话要少说,提出的问题和其解答都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兴奋程度,让学生的节奏和老师的节奏更好地达到共鸣。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的方式,不仅要靠老师讲,还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到更广泛的学习中,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增加课堂的兴趣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迅速、有效、有节奏的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迅速、有效、有节奏的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一定的节奏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习题比较多的阶段,作业的布置、批改和检查就成为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发挥学生间的合作型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适当布置小组合作式的作业,也要有难度和深度上的阶梯性设计,这样学生才能从作业中学到知识,有做作业的积极性。要将传统的全批全改的作业检查方式和学生协同检查的方式结合起来。除了老师全批全改的方式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小组间互相批改。让学生之间检查批改后,教师再做抽查性批改,就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批改之后留出时间大家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这样针对性较强。集中时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最后,物理教学在入门阶段要保持一定的课程节奏,不能太快,更不能太慢,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虽然优于小学生,但是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教师要把握这一点。刚开始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发现这个新的知识是可以学会的,并且以前自己的知识能够用来解决新问题时会很兴奋,并且愿意参与到学习中,但是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学生发现老师讲的都是自己知道的,没有新的进展和挑战,这时他们会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当然,课堂教学进度不能太快,这样只能照顾到少数对物理入门快的学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可能还处于懵懂的状态,这样也容易导致学生不想学,不愿意学,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以致错过最佳的学习状态。

四、结语

在学生的入门学习阶段,首先要打好学生的兴趣基础,然后才能保持他们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持续驱动。从学生的主观性入手,让学生自发地做一些事情,是整个学习的关键所在。如何利用好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使入门教学变得有意义是许多教师在关注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好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才能在物理的入门教学阶段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和知识基础,才能为将来学生的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麦克德维特,[美]奥姆罗德著.李琪等译.儿童发展与教育(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基础阶段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兴趣是初中物理教育成败的关键和主要标志。”初中是学生学习到物理的基础阶段,如果没有把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学会,则势必会影响到后面更深层次的物理教学,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物理成绩。为此,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见解。

一、声情并茂,吸引注意

有的教师上课时呈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死板板地照着书本念,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试问,感受不到教师的激情,学生从何获取动力呢?我认为,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首先得做到激情四射、声情并茂。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的手势、有趣的比喻,都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使他们拥有学习动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其实,教学一方面是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试想,一位死板、严肃的教师和一位幽默、风趣的教师上同样的课,学生愿意听哪个老师的课?结果显而易见,必然是后者。因为后者富有激情,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有了老师饱满激情的渲染,学生当然会沉浸其中,增加对物理的喜爱。

二、实验为伍,激发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用一些小实验引入将要讲授的知识。例如:在讲密度时,可以取一碗水,拿一枚绣花针,然后在针上抹一点猪油。在水面上放一小张能吸水的纸,把绣花针平放在纸上。等纸完全湿透后,轻轻按下纸的四个角,使纸慢慢沉入水中,这时候钢针漂浮在水面上。按理说钢针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在水里应该下沉,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个怪异的现象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恰恰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学生有了兴趣,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更容易接收,对内容的理解自然也更透彻。由此可见,在实验过程中体现理论的存在,不仅能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更能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牢牢记住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并能合理运用这些知识。

三、虚实结合,引发思考

所谓的“虚”是指“理论”,所谓的“实”是指“实际”。虚实结合,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和检验。教师可以举一些现实中的事例给学生听,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的习惯,又能将物理原理浅显易懂地讲给他们听,比如:煮饺子时,将包好的饺子下放入开水中时饺子是沉在锅底的,但饺子熟了之后又会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理呢?这时,我们可以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帮助学生解释:因为饺子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饺子所受的浮力小于饺子的重力,所以一开始饺子沉在水;而随着不断加热,饺子内部温度升高,饺子馅中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饺子皮及饺子馅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使饺子的体积增大,饺子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就随之增大。依据阿基米德原理,此时饺子受到的浮力增大,最终浮力大于重力,所以饺子就会上浮。

又如: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喜欢吃茶叶蛋,尤其趁热吃味道极佳。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拿出来时,如果立刻剥壳,往往会出现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的情况。但是,如果你把刚出锅的鸡蛋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儿,然后再剥,就会发现蛋壳很容易剥下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可以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根据课本知识,详细解答。原因是鸡蛋是由蛋壳和蛋白、蛋黄三部分共同组成的,它们在进入冷水中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当温度变化不大,或者变化比较缓慢均匀时,肉眼看不出什么差别。但是,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蛋黄的伸缩程度就有很大区别。当把刚出锅的蛋立即浸入冷水中时,蛋壳温度急剧下降,很快收缩,而蛋白、蛋黄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部分蛋白被蛋壳挤压到蛋的空洞处。之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由此蛋白与蛋壳就容易分离开来。

日常生活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物,使其产生好奇心和疑问,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善用资源和设备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仅讲授书本知识,不能给学生直观印象,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摒弃。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寻找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实现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更应该合理利用它,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激发兴趣;对策

一、精心备好引入环节

上好上活一节课的开头,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整节课来说,新课的引入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它起到架桥铺路、承前启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该节课知识的注意。课的开头是课堂教学的大门,课堂教学的展开,学生注意力的集散都与新课的引入有关。课堂教学能否强烈地吸引学生,有意思的想法、问题油然而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注意力,倍增学习劲头,都有赖于教师在新课引入时对学生兴趣的刺激。因此,重视新课引入的方法研究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

如讲能量问题时可以把实验故意搞成有惊险性,可作一单摆(如把一个大号废电池,用绳挂到天花板上),然后让学生站在靠墙无退路的位置上,把摆拿到该学生鼻子底下放开,让它摆动。当摆回时,学生会很担心碰到鼻子。可结果只是一场虚惊。这样的实验一定会引发学生好奇,急于弄清“这是为什么?”这样一开头就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了良好气氛。如讲浮力时,学生认为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沉到水底的物体不受到浮力。”这一错误概念在学生脑里根深蒂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弹簧秤称同一铁块,把铁块用线挂在弹簧秤上,漂浮于水面称,又沉入水底称。从弹簧秤的读数变化,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唤起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决心。

二、将游戏带入课堂教学

初中时期学生好奇心理较强,此时的他们对于传统的单一模式的教学往往会比较反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比如上课的时候将相关的游戏带入课堂,但是将游戏带入课堂需要我们要将大纲研究透彻,同时也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序以及课堂的秩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与初中学生的特点相结合,然后设计出别样的教学,尽力使每节课都能上的精彩,我认为,上课不一定要板起脸说教,其实可以和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将教学融入其中。使学生感到物理的有趣性。比如,每节课我都会邀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和我一起做简单的实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感到非常有趣,而且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被邀请的学生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而且能够加深对这堂课的内容。

每堂课下,当天被邀请的同学作为老师,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去向他们咨询,使学习有困难的人能立刻解决疑问。对于被邀的同学来说,他会有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也锻炼了他的领导才能,也使自己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大家的合作能力也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够共同进步。另外每一章结束后,我会花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相互讨论,提出他们的疑问,同时请会的同学来解答,如果回答的好,进行一些奖励,比如将学生的回答记入日常考核,算入综合成绩里面。在讨论中,我觉得他们对于知识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吸取来自各方面的精华,所以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们也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愉快活跃,发散性强,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学习兴趣。

三、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物理是一门以探究性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验鲜明而有趣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在课堂导入阶段,运用实验教学,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求知欲,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教学“大气压强”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来导入:将一只玻璃杯装满水,瓶口用一张塑料片盖住,然后把塑料片按住将玻璃杯倒过来,当把手移开时让学生猜测会出现什么现象?有的学生说卡片会掉落下来,有的直摇头,不赞成,但又说不出为什么来?当老师把手拿开时,塑料卡片没有掉落下来,水一点也没有流出来,学生对此现象惊讶不已,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设计有趣的实验,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实验,并在实验中加强对知识的认识,起到强化记忆与理解的作用。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的“想想做做”小实验“纸锅烧水”,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来亲自操作实验,以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对相应的知识加深理解。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更方便操作,我对课本的实验做了相应的改进,将厚纸做成的小纸锅换成了纸杯,将酒精灯换成蜡烛。由于学生亲手操作,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仅锻炼了动手与动脑能力,而且有效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同时问题也是贯穿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恰当而合理地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困惑,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欧姆定律”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复习判断电流大小的方法,在与已有知识相联系的基础上提出如下问题:在电路中如何调控电流大小?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会使学生处于不能解答但又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强烈求知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物质密度”这一内容时,我提出两组问题:第一组,如何分辨水和酒精?第二组如何分辨水和盐水?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气味可以容易地分辨出水和酒精,但是对于第二组水和盐水,则很难分辨出来。这样学生便产生了疑问,提出了种种分辨的方案,此时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与交流,方案纷纷被否决,此时老师顺势导入通过物质密度的学习,这个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这样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物理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的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没有兴趣,学生就没有认知的倾向,失去了求知的原动力。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如何激发、培养和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物理知识蕴涵着丰富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学生第一次上物理课,总是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物理课,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尤为重要。那么,如何上好第一节物理课呢?关键要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在第一节物理课,我不是直接讲授教材内容,而是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列举日常发生的物理现象。这一下,整个教室像炸开了锅,学生个个扳着手指头要先说为快。等学生自由发言差不多了,我对学生能够发现和关注日常物理现象给予了肯定和表扬,然后我话锋一转:“同学们知道这些日常物理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的吗?”学生一下陷入了沉思。这时我趁热打铁,列举了几个震撼人心的物理现象,将学生的大脑神经紧绷到极限,教室变得鸦雀无声。我顺势利导,告诉学生:“物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不仅能够解决我们的疑惑,使我们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而且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身边的物理现象,更好地利用物理知识造福人类。”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大脑有张有弛,有自我表现、深入思考,整个课堂气氛既活跃又紧张,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做好物理演示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探求欲。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老师讲课感兴趣得多,利用物理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欲,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快乐,在实践中主动学习,是激发他们兴趣的关键。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就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授“光的色散”内容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侧对着太阳用力把含在口里的水喷出,观察会看到什么现象,结果学生都欣喜地发现在水雾中有淡淡的彩虹。回到教室以后我和学生共同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得透彻,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活学活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好物理的实用性和成就感。

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与人人有关。为了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做到学用结合,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时时给物理提供实用的机会。例如,带学生骑自行车上坡时体验走S形比走直线哪个更省力?多人与一人拔河比赛,将一个人的这一头绳子绑在树上再来拔看看哪边赢?放在杯子水中的筷子为什么是弯折的?手长的与手短的同学掰手腕哪个占便宜?一高一矮两个人抬一桶水谁更费力?农民用锄头锄地短把子和长把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千斤顶能把一辆大货车顶起来?起跑发令时是以枪声为准还是以烟雾为准?为什么鸡蛋用手握不易破却容易磕破?这些日常生活现象,都能够引导学生用他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和解决,让他们体会物理知识的无所不在和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兴趣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物理。

丰富多彩的物理兴趣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中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物理知识。物理兴趣活动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机地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在学习完课堂知识后,就应布置相应的课外活动内容,如小实验、小制作、观察自然现象、参加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劳动等。如让学生用水果自制“水果电池”;做筷子提一杯米的游戏;直臂提水和弯臂提水,看如何提得多?手上涂上酒精,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感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又使他们感到物理学奥秘无穷,无处不在。这样,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五、帮助学生化繁为简、突破难点,促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减。

初中学生刚学物理时,由于新鲜、好奇,大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随着知识点的宽泛化和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会出现认识上的障碍,产生难学的感觉,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减弱。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寻找好的途径,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理顺物理知识结构,同时将物理知识的难点各个突破,使学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从而较好地促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减。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要点分析

一、前言

从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来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要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外,还要在教学观念上进行积极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最后,应积极利用实验教学手段,发挥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以上三项课堂教学要点,推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全面发展。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意识

老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老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模式,推进开放式教学,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乐趣。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课堂教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了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满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需要。

3、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老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度的理想气氛。此时,老师要及时地引导并激起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学生在一种宽松、自主、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老师是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由地表现其探究欲望和探究行动。

从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来看,结合生物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初中生物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新鲜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充满探究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自觉的深入到课堂内容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考虑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含有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发挥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

考虑到生物教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应重点开展实验教学内容,利用实验手段,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将实验教学作为重点内容来开展,应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对学生的生物课学生产生促进作用。

3、在实验教学中加强老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考虑到实验教学的复杂性,老师应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指导,合理设置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生物学知识。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达到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发展的目的,全面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全面掌握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卢瑜健;;浅析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32期

[2] 李峰;;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的整合[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3] 彭代辉;;对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6期

[4] 孙合顺;;浅析初中生物学习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一、综述

初中生物课是小升初学生面临的新的学习领域。初学的新鲜感是推动生物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而初学的陌生感,成为一些学生抵制学习生物的不利因素,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激起学生对初中生物的求知欲,则令多数教师煞费苦心。初中生物学习只是学到基础知识,为的是高中、大学更深层次的学习,面临的是升学考试的压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初中生物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实现课堂由“教本位”向“学本位”的转变,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断地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二、如何构建趣味化生物课堂教学

1.对学生兴趣的积极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初中生毕竟年岁尚浅,不可能完全褪去小学时的稚嫩和贪玩,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任性不坚定,学习自觉性也有待提高,对知识的渴望更多是取决于“我有兴趣学”而不是“我有责任学”。因此,兴趣在极大程度上左右着初中生对一门课程的求知欲望。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当然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天性,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思维来权衡和忖度学生的心理,更不能简单直接地用自己备课时严格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一旦对学生的兴趣置之不理,等闲视之,把本来充满趣味性的生物知识讲成机械的死板的教条,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初中生物课堂必然是失败的、乏味的、难见成效的。因此,在学生刚接触初中生物课程时,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去思考,使学生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然后将学生带入书本知识学习,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将课堂打造成“寓教于乐”的趣味乐园

(1)生物课堂应当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的课堂

作为教师,如果在每节课上针对课堂内容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出一些轻松有趣、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热情的小问题,那些性格活泼的学生就容易首先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不会感到沉闷、无趣。学生既可以因为亲自得出的正确结论得到表扬,又不用担心回答错误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责备,反而可以得到老师的指点和纠正,这种轻松而充实的课堂氛围,既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少年天性,又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效率想不高都难。

(2)初中生物课堂应当是使学生有动手操作机会的课堂

初中生物教学同物理、化学一样,与实验教学紧密联系。在各种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对实验要求进行自己的最直观、最真实的回答,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脑思考、动手尝试的勇气。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所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得到巩固,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3)针对学生兴趣“有的放矢”

与数学、英语等课程相比,初中生物课在抓住学生的兴趣这一点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生物学习的实验性与可操作性很强,学生学习道具多为生活常见的生物,抓住这一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并不困难,当然激起学生兴趣不是盲目地放任不管,还要让学生体会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比如,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学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蜻蜓点水等动物行为的视频,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完视频教学后教师应及时将学生引入书本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轻松学习的愉觉,那就自然会给予初中生物课程更多的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也就会多加注意身边的生物现象,逐渐积累生物学知识,提高学习初中生物课程的兴趣。

总之,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与教师的趣味性和丰富化相结合,自然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匪浅,也能使教师的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因此,构建趣味化的生物课堂对于推进初中生生物学习这一目标行之有效,值得提倡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爱芹.浅谈初中生物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第13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微课;应用

一、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述

生物知识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生物知识具有抽象、难以理解等特点,例如细胞、病毒以及细菌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无法直观看到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生物老师的讲述以及书本中的描写和配图是无法在脑中形成有效、立体、具体的形象的。如果学生对知识点无法形成有效的形象,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够深入,最终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依靠的仅仅是死记硬背,对于生物知识点都依靠简单的记忆来达到应试要求,而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停留在记住,而不是理解性的记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的优势与特点

1.让知识更加形象化

生物学科中很多知识和内容都十分抽象,对于仍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单凭教师的讲述以及课本的文字和图片,无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微课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技术,可以将生物知识中抽象的知识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制作出来,再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并理解某一知识点,在理解的前提下记忆,并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摆脱传统的枯燥学习,让学习更加有趣

在过去的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单一的课堂学习都感到枯燥乏味,学生每天面对的是课本与教师的讲述和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微课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微课以新颖有趣的模式让学生摆脱了枯燥的课本,取而代之的是有趣的微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非常重要,学生的兴趣高涨,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打破限制,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掌握知识

过去的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会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顾及到所有的学生,有时也无法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细致的讲解,所以在过去的初中生物课堂中就会存在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无法真正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但是微课打破了限制,教师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制作,无论是在课前还是课后,学生都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视频来进行学习,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良好的学习,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利用微课演示实验

实验对于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生物教学也绝对离不开实验。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实验是可以在课堂中完成的,有些则受到种种限制无法M行,缺少了实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一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通过微课展示出来,尽管学生无法亲手进行实验,但是形象、有趣的微课也会将知识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

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微课实践效果

目前,我国很多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都应用了微课,微课的实践效果也十分显著,具体总结如下: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微课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学习初中生物中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过去学生对细胞的认识仅仅是书本上的几张图片,但是通过微课学生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细胞是什么样的,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区别通过微课就变得显而易见了。学生对于这些直观的、未知的知识都充满了兴趣,兴趣的提高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手段。

2.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微课形象直观地展现生物知识,让学生不再凭借想象来进行学习,直观、立体的形象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理解知识点,由此更好地记忆,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3.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正如前面所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部分学生未必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整体学习会产生问题,最终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但是微课打破了时间限制,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最终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08-01

生物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科,但是,受各种各样因素比如教师传统观念、学生学习兴趣等的制约,目前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加之一些学校硬件设施有限,使得教学不能很好的展开。为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提出了下列一些措施,希望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借鉴。

1.不要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俗话说得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由此可以肯定起跑线是多么的重要"。生物"这一学科对初中生来说,是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生对它充满了好奇,充满了神秘感。那么,能否让学生在起跑线上就能对"生物"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决定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初决定因素。因此,在生物的第一堂课非常重要。第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注意教师自身的仪表及言辞,给学生一个身正、学高的第一印象;其次教师要做一下自我介绍,最好再给学生介绍一下教师的过去,比如:教师的求学之路、教学生涯等等,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的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去之美,为建立师生之情奠定基础;最后,教师要介绍一下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了解,最好在介绍一下生物学科中有趣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最好结合生活实际中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突出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奠定基础,鼓舞学生学习的士气。

2.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内在的兴趣,是最好不过的动机,是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经常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浓厚兴趣,学生才喜欢学。首先,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注重教学言语表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积极思维,学得兴趣盎然;其次,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造一种真诚、关心、促进学生发展的气氛。有的学生常常因为喜欢某些生物教师而爱好生物课,学习十分认真。再次,教师先通过多种途径创设与教材有关的情景,如用语言描绘情景,挂图再现情景,实物演示情景,练习巩固情景等,然后再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不仅在这种优化的环境中乐学,掌握和运用知识,达到智能统一,又促进其认知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动手与动脑协调和平衡发展,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初中学生对于经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知识,往往倍感自豪、亲切和兴奋。体验成功是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契机,能把学习心灵渴望变成自觉行为,也是战胜困难、养成自信心和恒心、努力奋斗的诱因。

3.积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优化结合。比较常用的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情境教学法等。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率,就必须发挥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学生机械接受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把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得以张扬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怀疑意识、批判意识。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也就给了学生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有限的知识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4.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要实施问题情境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地引发初中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进而产生对知识进行认知的需求,使初中生能够产生学习生物的心理倾向,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动机,问题情境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最简单更加是最常用的方式方法,问题情境教学主要讲问题作为载体,使得学生能够在释问过程中以及生问过程中产生实施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动力,进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必须要围绕整个教育教学目标开展,以便能够促进学生实施定向性学习,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必须要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的价值,并且要具有一定思维性的跨度,在创设问题情景以后必须要给初中学生提供充足和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促进初中学生实施目标指引性学习,只有身为生物学习人员的初中学生才能够正确并且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并且在初中学生得到自身所期望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初中学生的学习才能够是成功的学习。

5.结语

总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整个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勇于突破、勤于探索,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程开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2-1.

第15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83-03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根据《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要以课堂为媒介,传播“科技兴农”的方略,贯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育理念,将初中生物教学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新型人才。充分利用农村中学贴近自然、生物资源丰富、实验材料易得等优势,加强和改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并提高其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2011年,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1)——安徽省农村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在同来自我省16个市农村初中40名同行的3个月的学习交流中,我深感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省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教育观念滞后,生物课程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受中考指挥棒影响,绝大部分农村初中的生物课处在极其次要的位置,主要表现是:有的学校几乎不开生物课,有的学校妄自减少生物课课时,有的学校随意删减教学内容,有的学校课表上安排有生物课却并未正常开课……生物课让位其他课程(主要是中考必考课程)或被挤占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农村初中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上存在教育观念严重滞后的现象,应试教育观念的残余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理念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2.师资力量薄弱,生物教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受农村初中生物学科地位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生物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象。调查发现:近年来应聘到农村初中的专业教师并不多,生物教师更是难得一见,现任专职生物教师少之又少,生物课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条件较差的偏远山区学校的上述现象更加严重。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主要表现是:①教研氛围不浓,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体现学科特点,照本宣科、满堂灌现象极为普遍;②课堂教学上常出现一些知识性错误,如种皮与果皮不分、神经和神经纤维混为一谈等;③不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提问、问题设置等只是照顾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④生物实验和教辅设施短缺,有些学校甚至没有成套的教学挂图和模型,实验教学难以正常开展。

3.学生兴趣不高,生物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说实在话,初中学生一开始对生物的兴趣是蛮大的,可以用兴趣盎然来形容。然而,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初中生物虽然被列入教学计划,但没有受到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逐渐消退,进而变得兴趣索然,生物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就可想而知了。面对这一严峻局面,我省部分地区进行了中考改革尝试,将初中生物部分纳入中考范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生物学科了,生物教师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高涨了,这些地区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大为改观,《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加强和改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紧密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1.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的将农村生产生活知识融入到课堂课教学的导入、中心授课和结束等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活学活用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①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有效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农村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经验导入新课,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植物的蒸腾作用”时,教师提问:校园绿化新栽的香樟树为什么要去除一些枝叶?在学习“叶片的结构”时,教师提问:叶片的正面颜色为什么总比背面颜色深?秋天地面上的落叶,是正面朝上的多还是背面朝上的多?……这种以学生耳闻目睹的农村生产生活现象作为设疑提问的素材导入新课,不仅使学生感到新课的学习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倍感亲切,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新课导入顺理成章。②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有效攻克重难点。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生物模型的特点和规律,若能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对生物知识进行生活化诠释,在所学知识和熟悉的生产生活现象、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能使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提前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周边农田作物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同等条件下,田边地头及种植稀疏地方的小麦总比种植过密地方的小麦长势强壮”的现象;课堂上,教师根据这一现象,分析说明“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较强”,从而引申到“夏季作物因关照较强可以适当密植,冬季作物因关照较弱可以适当稀植”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农业技术道理。再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很多学生对植物的呼吸会释放出热量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的情境:刚收获的小麦如果堆成堆,过一会把手伸进小麦堆里会有什么感觉?不少学生抢着回答:“感觉到热”!教师继续启发:“如果把手放入晒干的小麦堆里,还会感觉到热吗?”少数学生迟疑后回答:“感觉不到热!”教师进一步追问:“这两种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很快作出回答:“种子含水量越高,呼吸作用就越强,放出的热量就越多。”教师接着启发:“在农业生产中如何长时间贮藏种子?”众多学生齐声回答:“晒干贮藏!”……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学生熟知的农村生产生活知识,教学的重难点就可以迎刃而解。③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有效结束新课。如果把一堂有效的生物课比喻成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那么“起调”(导入)必须扣人心弦,“主旋律”(中心授课)必须引人入胜,“终曲”(结束)必须余音绕梁。例如,“叶的结构”一节我们可以这样结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叶肉细胞内有叶绿体,它和植物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植物的生长为什么需要光呢?植物又是怎样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光合作用”,请你课外阅读教材或有关光合作用的科普读物,看谁能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问题,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共同探究!再如,“光合作用”一节我们可以这样结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但光合作用还有许多秘密尚不为人知,如果光合作用的奥秘一旦被完全破解,我们就可以工厂化制造粮食,再也不需种田了,这将是对传统农业的一次革命!……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结束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热爱和对生命奥秘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回味悠长、欲罢不能。

2.实验联系实际,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实践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改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不良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对课题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农村初中生物实践教学要在继承传统方法优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①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根据初中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和开展实验教学,把课本知识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时,教师提前布置兴趣小组的一部分同学尝试生产豆芽菜、一部分同学水培洋葱、水仙等,注意观察大豆或绿豆种子萌发和洋葱、水仙发根的过程,然后利用学生亲手培养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只要用心挖掘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实验资源,农村初中的每一节实验内容总能找到学生最熟悉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主动获取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有效开展演示实验教学。农村初中周边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初中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采用鲜活标本、材料有效开展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例如,学习“根的形态”时,教师课前带领兴趣小组的部分同学到校园周边采集同学们所熟知的小麦、油菜、狗尾巴草、樟树幼苗等不同植物根系标本;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引导学生开展如下实验探究活动:仔细观察你们手中各种植物的根系有什么特点?根据根系的形态不同可以将你们手中的植物分为哪几类?课后调查我们熟悉的其他植物哪些是直根系?哪些是须根系?这些小小的课堂演示实验,材料易得,方法简便,学生感知在先,教师只要简单归纳、引导就能使学生获得实用的知识,而且记忆牢固,终身难忘。③联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有效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生物课外活动是生物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校园内外、家庭内外的一切生物实践活动。在进行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要科学规划、精心安排、认真指引,学生可以以“身边的生物学”问题为核心,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生物教学资源,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创新的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蔬菜种植、果树修剪、花卉栽培及家禽家畜饲养等小实验,制作“淘气的昆虫”、“奇异的叶”等系列动植物标本。这些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实验材料、充实学校标本室,而且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实践技能培养的不足、密切师生间的情感交往,更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为将来服务农村生态产业奠定基础。

三、改变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建议

依据初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目标,为改变我省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笔者的看法和建议如下。

1.加强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视程度。生物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事关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部门应加大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包括:加强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执行的监督管理,增加初中生物教研经费,培养优秀的初中生物教师队伍,将初中生物纳入升学考核范围等。只有这样,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才会更多的关注初中生物这门学科,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才能有效改善,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2.提高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农村初中生物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提高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教材及课程标准,不断摄取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要将初中生物课程融入时代精神,不能单纯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要注意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相结合;要将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基础上。

3.提高公众对生物科学的认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13亿人的衣、食、住、行需求离不开生物科学知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公众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度不高,生物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为提高全民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生物学科更好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生物学人才,国家要加强生物科学价值的宣传力度,大力推广和普及生物科学知识,让学生、教师、家长和全社会都能充分认识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总之,加强和改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受制于教育观念的落后而不能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配置不完善。另一方面,农村初中有着得天独厚的生物教学资源,方便开展生物课堂和实践教学,有利于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信随着国家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不断重视,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孙寒梅.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技术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03):12-56.

[2]孙涛.农村初中生物课外实验初探[J].甘肃日报,2011,7,8(01).

[3]黄明韶.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学生物教学,1999,3:8-35.

[4]杨振德.对深化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科学,1998,9: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