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固定资产投资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我国现有投资分析的实证模型较多,但大都是直接用投资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其特点是以经验公式为预测的依据,缺乏理论基础,没有考虑投资的时滞和折旧投资,更无法考虑工资、利率和投资滞后系数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后凯恩斯主义投资理论即加速数模型,吸纳了新古典派投资理论的最优资本函数的合理成份,并考虑了投资时滞现象和折旧投资在投资中的作用,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实证分析。
加速数理论(国内生产总值同总资本存量的比值)以企业拥有的厂房、机械设备、工具等全部资本和其生产量的比例为研究前提,认为投资主要是依据产出的变化而有比例地变动的。加速数理论是以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社会企业和经济实体的加总,将加速数理论推广应用于国家的宏观投资行为。在加速数模型建立过程中,可以考虑劳动力价格变化、利率变化、投资滞后和折旧投资设计出一个较为完善的投资函数。加速数理论假设企业购买其全部资本,这样资本的租用价格(利率)是决定企业投资行为的关键宏观经济变量。由于资本和劳动力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也是投资需求函数设计中应考虑的变量。投资滞后是指企业投资当年无法完成全部需求的投资而产生的对投资需求的滞后现象,折旧投资是指企业为弥补固定资产折旧而需要追加的投资。投资需求函数表达了企业在拥有一定资本存量的情况下,如何依据计划的产值目标、预期的利率、工资水平、投资的滞后情况和折旧投资量来决定当年对资本的需求量。
根据加速数模型对2006―2015年全国的投资总需求进行预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系数在1997―2005年间呈稳定上升趋势,1997年为0.3050,2005年上升为0.3340,对其未来值的预测采用了线性回归趋势预测法,年增加量为0.00285;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采用了指数函数预测,年增长率取近5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值12.98%(2006年取近3年的平均值14.87%);未来工资的增加指数也取近6年的平均值1.1023;并假定年利率不变或以每年0.00156的速度稳定上升到2015年。
从表1可以看出,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0年的3291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88604亿元。从理论计算值同实际值的比较来看,除2005年实际投资额高于理论投资额之外,其他5年的实际投资额均低于理论值。2004年理论投资额为75447亿元,而实际投资额仅为70477,比理论值少6.6%。2005年理论投资额为79065亿元,而实际投资额为88604,比理论值多10.8%。2006年上半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大幅增加,也将超过理论预测值,可以推断投资增加过快是造成目前经济发展过热的主要因素。根据投资方程我们预测出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2006、2007、2010和2015年的理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总额分别是91926亿元、99089亿元、144617亿元和271480亿元。
以上分析均基于未来预期利率不变的假设下进行的,若假设未来的预期利率上升,也可预测得出一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与未来预期利率不变的结果相比,由于利率上升将会抑制一部分投资,使得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有小幅下降。在利率上升的情况下预测的2010年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为14.46万亿元,比利率不变时的14.38万亿元缩小了0.55%;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为26.80万亿元,比利率不变时的27.15万亿元缩小了1.3%。可见利率的缓慢上升对投资需求变化的影响较小,但若利率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化,其影响将不可忽略。根据乘数―加速数理论,利率的突然大幅上升会使经济进入全面衰退,所以欲通过剧烈的利率上调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过速是不可取的。
从表2可见,加速数变化不大。1996―2005年数值在4.78―5.28之间,预计2006年为5.16,2015年仍为5.16。表明中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存量大约等于5倍的国内生产总值,2006年约为108万亿元,2015年可达到324万亿元。2007年折旧投资约需5.14万亿元,2015年约需13.65万亿元,折旧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1996―2005年在44.9―70.0%之间,预计2007年为51.9%, 2015年降为50.3%。折旧投资占资产存量的比重1996―2005年间在0.040―0.045之间,2007年约为0.042,2015年仍为0.042,对应的折旧年限为23.8年。
发达国家折旧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有很大份额,如1990年美国国内私营企业的总投资毛额为7440亿美元,其中5500亿美元为折旧投资,占总投资额的73.9%,净投资仅为1940亿美元,26.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投资迅猛增长的情况下,目前折旧投资份额较低且呈下降趋势,估计在未来经济较为发达的阶段折旧投资份额将上升。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理论投资需求和实际投资增长对比判断,2005―2006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存在着过快现象。
第二,小幅利率调整对投资的影响不大,而大幅度的利率调整又有使经济进入全面衰退的危险,在利用调高利率抑制经济过热时要慎重,利率调幅要适度。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近期有快速上升的趋势,中央采取的抑制过快投资增长,提高投资效益的措施是正确的。
第四,进行实证研究目前我国用于弥补折旧的投资约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一半,平均折旧年限为24年,折旧投资份额呈缓慢下降趋势,但长期来看折旧投资的份额可能上升为投资的主体。
研究的主要意义:
首先,加速数模型模拟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科学关系,可以定量测度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理论上计算的投资需求值可作为判断投资是否增长过快的标尺,其同实际投资量的比较可以判断经济运行的冷热程度,从而提供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服务。
第二,模型获得的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经济参数有利于对中国宏观经济特征的全面了解,而通过对其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可以判断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有利于宏观决策中对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科学指导。
第三,由于投资具有冷热周期,且此周期受具体的经济运行环境状况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具有不可预见性。实际上为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宽松和收紧的周期性。银行的投资决策既要考虑微观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本模型为银行的投资决策提供了经济学理论支持和实证的宏观经济数据参考。
第四,对折旧投资的预测可为国内金融机构的投资结构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对折旧投资同新增生产能力投资的效益和回收难易程度的比较,银行可以决定对某行业的投资偏好。若折旧投资效益较好,且较容易回收资金,为了减少投资的风险,在国家宏观调控压缩投资的情况下银行应侧重于折旧投资。
一、基本情况
(一)新开工项目及投资完成情况
2006年累计新开工项目14036个,同比增长33.8%,占开工建设项目总数的68.1%;计划投资5523亿元,增长35.3%,占投资总规模的43.4%。
全年完成投资5382亿元,同比增长41.1%,占计划投资的97.4%。在已完成的投资中,建安工程费占投资额的38.8%,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占45.2%。完工投产项目8634个,增长45.7%;新增固定资产2968亿元,增长36.6%。
2006年机械行业开工项目、完工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的同比增速均在40%左右;其中用于建筑设施增长40%,用于购置设备及器具增长42.2%。继续呈加速态势。
(二)投资来源构成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自筹资金占78.4%,同比增长46.8%;国内贷款占8.5%、同比增长39.6%;国家投资占0.4%,同比增长27.8%;利用外资占8.3%,同比增长4.4%。据了解,企业自筹资金中,一部分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大部分是以土地置换的资金。
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国内企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76.5%;港澳台商投资占5.5%,外商投资占17.7%,个体经营企业投资占0.3%。
国内企业的投资中,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占投资总额的53%,国有和国有独资企业的投资占7.8%
二、主要特点
(一)投资意愿不断增强
近年来,机械产业被多数省区市列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后,各地支持机械行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机械企业加快改扩建进度。此外,国家出台限制高耗能行业发展的政策,使部分投资者开始转向机械行业。有的乡镇、个体企业开始承接生产机械产品。由于专业细分程度高,适应中小投资者投资需要,机械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区域集聚效应,使技术比较成熟、生产工艺和装备较单一、投资门槛较低的产品投资总体规模扩张很快。
(二)自筹资金渐趋主导
近年来,由于政策稳定,市场兴旺,机械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积累了一部分资金,为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开展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打下一定基础。此外,利用城市土地置换,机械企业获得资金和土地,纷纷投资建设新厂,并借机改善工艺装备、扩大生产规模。2006年自筹资金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近80%,一改以往依靠银行贷款或国家拨款的局面。
(三)形成一批高水平制造能力
通过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2006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一批现代化的加工能力。新增生产750万伏及以上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和核电的机组、70万千瓦水电机组,1000千瓦级以上的风力发电、大型冷热连轧机、大型石化设备、重型加工机床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所需的重型、超大型、高精度、高等级加工设备。1.5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的建成,解决了我国核电等大型发电设备、石化装置、船舶所需的大型锻件的锻造加工瓶颈。机床、工程机械、内燃机、减速机等产品批量生产,形成了一批先进的现代化加工和装配生产线。形成了一批光伏电池、变频器、环保设备、资源再利用设备等新型产品生产能力。
(四)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
在2006年投资中,一部分技术成熟、工艺简单、生产流程短的传统产品生产,以及产业聚集区中的同类产品生产,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建设,加剧了机械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有的企业只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扩大系列产品范围;有的企业由配套产品生产转为主机产品,虽然扩大了生产总能力,但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并没有改变。
三、有关措施建议
(一)加大产业政策执行力度
随着宏观调控、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出台并逐步完善。各地政府要加大贯彻力度,积极引导投资者采用先进工艺和装备,引导投资发展方向,防止落后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对违反产业政策采用淘汰设备和工艺的企业,要按照产业政策和国家相关法规坚决予以限制,并逐步加以淘汰。
(二)尽快修订并出台能耗、排放和再利用等标准
一、固定资产投资特点
1、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1-9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今年以来平稳增长态势,完成投资80.15亿元,同比增长11.7%.
2、投资结构优化。1-9月全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1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4.21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4.53亿元。
3、施工项目规模扩大。1-9月全县500万元以上投资施工项目共130个,增长38.3%;。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9个,1-9月的投资额60.7亿元,占75.6%。新开工的项目有66个,增长32%。施工项目的增加为投资增长奠定了基础,大项目的及时启动对县投资增长起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但是全县投资运行中还存在着大项目支撑力度不够、项目储备不足、项目推进缓慢、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今后,随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期基数增大,重大项目先后竣工投产,保持较高增速难度日益加大,投资形势将十分严峻。
从投资结构和各月完成进程来看,重大项目对结构和完成进度影响较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施工期间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制约着投资增长。
三、几点建议
1、积极储备项目。积极储备一些符合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是克服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问题的重中之重。要努力争取大的建设项目落户,才能确保投资的快速增长。
2、加大项目的跟踪力度。对已开工的重点投资项目,要适时进行跟踪,努力做好各阶段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项目进展顺利,督促项目尽快竣工。对已批准但尚未开工的项目,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服务,确保项目的尽早开工。
3、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促进投资多元化。要大力支持和鼓励非公经济和民间投资发展。继续执行优惠产业政策,鼓励县外企业进入社会类投资领域,特别是引导县外企业对市政建设、农业、农村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稳定民间投资发展的主体地位,不断拓宽投资渠道。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效益;全面性
1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概述
1.1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定义
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即在经济活动中,投入的固定资产数量,与该资产产出数量之间的比率。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的时候,资产的投入主要包括建造以及购买材料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以及购买产品、设备的开销。固定资产的产出指的是利用该部分固定资产进行投资,由此产生的新资产,以及产生的新的生产力,同时还包括利用该部分资产投资所取得的新利润、税收等等。能够反映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效益指标分为微观、宏观两种。微观主要包括了工程所花费的工期、投资的回收率、资产的产值率等等。微观的指标能够准确反映出投资产生的直接信息效益,同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即在该投资当中,所消耗的资源数量,以及在投资结束之后,所产生的供给能力。宏观指标包括了整个投资的周期、投资率、投资的效果系数等,集中反映了不同建设项目之间的关联,同时相互之间产生的连锁效益。
1.2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特征
固定资产的投资于其他经济活动相比,其效益具有长期性、不稳定性、间接性的特点。从宏观层面来分析该投资效益,其包括了从固定资产最初的投入,到该资产最终的产出全过程;从微观层面来分析,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使得原本的资产实现增值,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当中各种需求。比如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文化生活丰富等。上述的不同改变,可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同时也会在不同地区的GDP中有所反应。
2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提高的制约因素
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固定资产投资占据了很大比例。如果投资没有取得较好的收益,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统计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带来的宏观经济效益,通过指标来正确反映这一数值,成为了对经济发展监测的重要方式。但是在实践当中,对该效益进行衡量的各项指标,与当下经济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改进。
2.1效益指标反映不全面
在实践当中,投资效益的衡量指标重点放在我国的建设领域当中。这一衡量方式,仅仅能够反映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进度如何,但是对于该固定资产的投资究竟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很难反应出来。从实践上来说,固定资产的投资呈现出长期性、多样性、阶段性的特点,因此仅凭某个单一的项目来判断该投资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不够全面的。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进行评价,应当从多个方面展开,能够反映出投资的复杂性,同时也能够准确反映该投资行为对经济产出带来的影响。
2.2效益评价指标过于静态化
正如上文所述,投资效益是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在实践当中,我国采取的是每年度编制下年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指标,这显然是一种静态型的指标,无法对投资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不能准确反映效益情况。
2.3效益指标缺乏应变性
投资效益评价指标的制定缺乏应变能力,指的是我国制定的效益评价指标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投资与经济增长方面,重点讨论的是资产的投资是否能够帮助经济增长。但是却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投资,是否能够引起经济变量发生变化。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也为投资提供了更多机会。改善周边环境质量等等,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估,都能够反映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所取得的效益。
2.4评价结果片面化
目前,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评价仅仅从单方面讨论,投资是否取得良好的效益,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稳步提升。换句话来说,如果想更加全面地监督目前的投资情况,全面分析投资的效益,对投资进行严格的管理,就需要采用定量的方式来分析投资中的各个要素,找到与投资效益密切相关的因素,展开重点研究。
3完善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途径
3.1规模效益合理规划
固定资产投资取得的规模效益,可以从该投资的规模,以及该投资行为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帮助两个方面展开。换句话说,在某一段时期当中,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与该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能够促进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3.2投资结构效益的正确界定
我们可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具体界定投资的结构效益。详细地说,我们应当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去探讨结构效益。一方面,从静态角度去分析投资的结构效益,可以了解该投资的结构是否科学合理,资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是否存在部分资源浪费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指标是“投资边际产出效益均方差”;另一方面,从动态角度去分析投资的结构效益,是具体研究该投资结构发生的变化,会对其它领域、其它部门的投资产生的影响。
3.3把握投资效益的整体性
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投资的效益,具体从质量、关联性、直接效益三个方面开展研究。首先,通过直接效益的评价指标建立,通过“房地产销售率”这一指标的制定,能够反映出在房地产领域中,开发与最终经营效果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关联效益的指标,寻找与固定资产相关联的其它要素,比如就业率、环境指数等,来评价投资的效益。
4结束语
综上,在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进行分析的时候,要从多个方面开展,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通过合理的评价来确保各项资源都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王子龙 单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参考文献: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加强投资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投资结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5亿元,增长28%。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投资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一季度完成投资中,第一产业6.1亿元,增长49.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2%,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第二产业52.9亿元,增长11.5%,占28.1%,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29.5亿元,增长35.3%,占68.7%,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99.6亿元,增长65%,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提高11.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5.8亿元,增长27.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2、建设资金到位情况比较理想。一季度到位资金226.7亿元,比全部投资完成额多38.2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6.9亿元,利用外资0.9亿元,国内银行贷款37.2亿元,自筹资金146.6亿元,其他资金来源35.1亿元。自筹资金及银行贷款占全部到位资金的81%,仍是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3、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根据各县(市)区提报和我委调度的情况,一季度全市在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789个,完成投资约108.5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7.6%。从投资主要领域看,工业项目327个,完成投资27.5亿元;农业项目32个,完成投资0.45亿元;基础设施项目87个,完成投资6.97亿元;房地产及住宅建设项目159个,完成投资47.51亿元;社会事业项目75个,完成投资14.03亿元;服务业项目109个,完成投资12.09亿元。从项目投资规模看,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46个,完成投资101.5亿元;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58个,完成投资91.71亿元;投资十亿元以上项目53个,完成投资49.41亿元。
4、投资后劲比较充足。据统计,一季度我市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下同)397个,比去年同期多154个,完成投资27.2亿元。其中一产项目60个,完成投资2.6亿元,二产项目191个,完成投资13.9亿元,三产项目146个,完成投资10.7亿元。根据我委调度情况,下一步各县(市)区拟开工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达265个,总投资规模达3257亿元,这将为保持全市投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5、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我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6.9亿元,增长85.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24.2和10个百分点。商品房开发和销售情况基本稳定,商品房施工面积750.8万平方米,下降6.5%;新开工面积88万平方米,下降53.4%;竣工面积22.9万平方米,下降54.7%;销售面积40.8万平方米,增长4.7%;商品房空置面积28.7万平方米,下降27.8%,其中住宅空置面积19.5万平方米,下降27.2%;商品房销售平均价格3919元/平方米,增长5%,其中住宅销售平均价格3919元/平方米,增长8.6%。
应该看到,虽然一季度我市投资总体开局良好,但投资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资总量仍显不足。多年来,我市投资总量和增幅与全国、全省同类城市相比一直偏低。“十五”初期,我市的投资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10名左右,在全省17市中位于第二位。2003年以后,各地加快发展,加大投入的势头明显加快,我市投资在省内及同类城市中的位次进一步后移,到2007年在全省17市中,我市投资总量列第4位,比前三位的青岛、烟台、潍坊分别少约483.7亿元、455亿元、25亿元,投资增幅列倒数第二位。今年一季度,在全省17地市中,我市投资总量排在烟台、青岛、潍坊之后位列第四位,投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位列第3位,但总体上看,仍处于恢复性增长态势。
二是工业投入开局不理想。一季度,我市工业完成投资51.5亿元,增长10.5%,占全社会投资的27.3%,比去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工业下降98%、化工工业下降36.8%、电子工业下降26.7%、轻工工业下降3.8%。
三是受国家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信贷方面,国家确定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来,先后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出台了对商业银行贷款实行额度管理、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等政策,导致货币投放量减少和信贷增长的逐步回落。同时,国家继续加大对部分过热行业整治力度,严格用地管理和项目审批,清理和严肃查处违规建设项目,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上马,这对我市具有较大的制约影响。
四是投资的区域分布不平衡。根据统计数据,从投资总量看,一季度全市投资依旧主要集中在章丘市、长清区、历城区和历下区,四个区投资总量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58%。从投资增幅看,只有历下、历城、商河、高新投资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平阴、济阳呈现个位数增长,章丘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二、城市建设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为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各项投入,年度计划城建投资约600亿元,其中迎全运会重点推进项目计划投资约350亿元左右。今年以来,围绕加快计划实施和项目建设,市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各类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初步调度一季度城建投资完成约80亿元,其中迎全运会重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约35亿元。
1、场馆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共有“十一运”比赛场馆23处,其中新建14处,改扩建9处。新建场馆总投资43.45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奥体文博地区主场馆建设,奥体中心体育场已完成罩棚钢结构高空焊接,钢结构护系统及内部装饰、安装工程已经展开,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钢结构吊装施工基本完成,中心区平台主体工程内部砌体、防水施工基本完成,全运村、奥体酒店、恒隆广场等进行基础施工,奥体拆迁安置房有70栋住宅楼具备竣工验收条件。配套场馆建设,历城区体育馆、体育训练健身馆、体育场“两馆一场”项目于去年底开工建设,目前“两馆”地下基础部分已完工,体育场正在进行地下土方施工,省属场馆的建设改造项目已由省组委会移交*赛区组委会并制定了初步工作方案。
2、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道路建设,历山路及BRT配套建设已完成工程量的85%,转山西路、文化东路等改造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北园大街BRT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站台及配套设施建设,购置BRT车辆55部,黄岗和全福立交停车场已开工建设,经十路BRT建设改造项目正进行方案论证工作。河道整治,8条河道整治工程目前已开工建设5条,其中北太平河、柳行头河截污工程已基本完成。
3、居民住房保障建设有序推进。2008年计划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困难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含集资建房)约1万套、70万平方米,目前在建约20万平方米,2008年计划筹建廉租住房500套,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实施配租,目前已筹集房源200余套,同时年度计划安排3600万元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做到应保尽保,一季度按照“随申请、随受理、随审核、随发放”的原则已向313户家庭发放补贴约90万元。我市确定的棚户区改造目标为三年改造38个棚户片区,其中,2007年已经启动12个片区,有5个片区完成拆迁,发祥巷、明湖八片区项目正在建设,2008年计划启动20个片区,目前已启动4个片区,截至到今年一季度,整个棚户区改造已完成投资近6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1.8亿元。
4、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一季度预计完成投资12亿元,主要进行河道整治和桥梁施工。腊山分洪工程及配套工程已完成玉符河试验段施工建设,完成韩庄河、袁柳河等河道清淤工程及部分违章、占压建筑拆除工作。城区防洪体系完善工程已开工建设南大槐树沟疏洪改造部分,计划汛前完成主体工程,同时生产路、北关北路铁路立交排水改造工程正进行招标准备近期开工实施。黄台电厂“以大带小”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目前已完成1-4#机关停工作和生活一区的搬迁工作。西客站片区建设,目前安置房、市政道路、腊山河整治工程已完成立项,军用机场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进村入户摸底测算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5、市容环境设施得到提升。大明湖综合改造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挖湖清淤、景观建设、桥梁设施、绿化美化等工作正抓紧推进,环城河通航及景观整治项目加快实施相关前期工作,目前正进行施工前期准备。点亮工程已全部开工,道路环境整治工程已开工治理历山东路等9条道路,城市窗口整治工程已实施对省委、省府、省人大等25个重点区域的拆除违章、整治广告、粉刷墙壁等工作,城市出入口整治已完成具体整治方案,58座破损山体的整治工作已开工治理54座,目前正进行土石方工程。
从目前各类项目的建设情况看,大部分项目都能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积极加以协调解决。一是资金问题,由于重点推进项目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但目前由于我市正值迎全运建设高峰期,资金供给较为紧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项目建设进度。二是拆迁安置问题,道路建设改造、河道截污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实施需要拆除大量构筑物,特别是居民房屋的安置问题会严重影响工程实施。三是管线迁建问题,奥体文博地区道路、舜耕路主干路、百花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由于涉及市政管线敷设和迁建,致使项目实施受到一定影响。四是前期手续问题,目前80项重点建设工程推进项目中仍有部分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不理想,其中恒隆广场、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和第三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项目需要国家、省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部分项目因涉及规划设计方案调整等影响延缓实施进度。
三、上半年投资走势预测
从一季度投资运行情况看,无论是总量还是增幅都实现了新的增长。分析原因,一是因为城市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鉴于迎接全运会建设需要,奥体中心及配套场馆建设、市区道路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投入持续加大,由于工期较紧,工程进度并未受到春节假期和施工季节的较大影响。二是去年底开工实施了一批投资较大的项目,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腊山分洪工程、大明湖综合治理工程于去年底相继动工,为今年投资稳定增长提供了项目支撑。
综合分析上半年投资形势,存在较多有利因素。一是投资热点继续趋热,各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投入、农业产业化投入将不断加大。十一届全运会场馆及附属设施将加大建设力度,奥体中心及配套市政设施建设将产生较大投资。10个通过国家设立审核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将进一步提高发展积极性,园区管理体制将趋于健全,加上土地供应开始恢复,基础建设更趋完善,具备了承接高质量大规模项目落地的能力。二是房地产开发投入将稳定增长。一季度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07年我市新核准房地产开发项目49项,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36亿元,总开发规模约570万平方米,年度计划投资约60亿元,这些项目计划在今年陆续开工,加上鲁能领秀城、阳光一百、中润世纪城、美里新居等续建项目,将有力支撑我市投资平稳增长。三是工业投入将有所改观。由于受到施工季节因素的影响,部分工业项目在今年年初投入较少,随着项目施工旺季的到来,吉利轿车、青年轿车、青岛啤酒、中车集团铸钢项目、力诺集团100mw光伏电池片等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有力推动全市工业投资平稳增长。随着下一步加大投资各项工作措施的逐步到位,预计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在25%左右,能超过20%的全年计划平均增幅水平。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为保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健康运行,按计划完成上半年工作任务,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快项目开工,协调一批重点项目尽快进场施工。对于一些准备工作充分,有望在二季度开工的项目,要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目标,按照计划要求,倒排工期,集中力量解决设备、人员、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全力保障项目按时开工。对部分前期工作进度慢的项目,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论证、报批等各项前期工作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办理程序,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前期工作时间,促进确定的项目尽快开工。
2、加快项目建设,努力推动在建项目施工进度。对一季度已经开工的在建项目,要合理配置各种工程投资要素,备足机台、人力,健全管理制度,科学组织施工,发改委要协同有关部门加大项目调度力度,逐月、逐季抓落实,掌握项目进展,发现潜在问题,探索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对完成好的建设单位和责任单位给予奖励,对速度慢、圈而不建的项目要有制约措施,全力保障项目按时按量按质实施。
一、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20__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5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556.95亿元,增长22.7%;更新改造投资929.46亿元,增长11.3%;房地产开发投资1498.28亿元,增长10.5%。
(一)投资增长总体适度,投资运行保持平稳
20__年全省投资运行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除1-2月比去年同期增长25.3外,其余月份的增速上下波动不超过3个百分点,基本上在15-17.8之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生产总值增速高3.8个百分点,较好地起到拉动整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九大产业投资增长加快
20__年全省全社会工业投资2722.82亿元,同比增长32.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上年的34.7提高到39.1.九大工业产业投资增长加快。20__年城镇以上投资中九大工业产业共完成投资1125.75亿元,占城镇以上工业投资2182.07亿元的51.6,增长32.4,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其中三大新兴工业产业完成投资677.98亿元,增长29.7,电子信息业、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业、石油及化学业分别完成投资258.18亿元、174.21亿元和245.60亿元,增长37.2、19.7和29.9.三大传统工业产业完成投资248.48亿元,增长18.3,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完成投资分别增长13.8、15.4和24.5.三大潜力工业产业完成投资199.29亿元,增长69.8,森工造纸业、医药和汽车制造业完成投资54.82亿元、29.75亿元和__.71亿元,分别增长60.0、39.5和85.6.九大工业产业投资加快,九大工业产业在工业乃至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加强,进一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
(三)建设项目规模增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20__年全省城镇以上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共15950.77亿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11205.31万元,比上年增加1550.20万元。投资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项目有246个,比上年增加19个,计划投资共9330.87亿元,20__年完成投资1585.31亿元;投资规模在3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项目78个,比上年增加11个,计划投资共6550.62亿元,20__年完成投资899.44亿元;投资规模在50亿元以上的超大型项目47个,比上年增加12个,计划投资共5338.74亿元,20__年完成投资586.68亿元。20__年完成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52个,比上年增加19个,共完成投资1023.87亿元,主要集中在石化、电力、地铁、电信和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有4个,分别是广州大学城建设、韶关钢铁集团公司韶钢系列改造项目、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以及省移动通讯有限责任公司移动电话GSM扩容工程,4个项目共完成投资249.39亿元。
20__年全省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309.0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33.2.全省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型项目中,约80为基础设施项目,以基础设施为主体的大型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较好,有力地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交通运输建设投资持续增长,全省城镇以上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572.40亿元,增长15.5.大型能源项目和电网建设进展顺利,全省城镇以上能源建设投资686.41亿元,同比增长43.8.其中电力建设投资562.52亿元,增长29.8.环保水利建设投资速度加快,全省城镇以上环境、水利设施和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共完成投资95.87亿元,增长47.6.
(四)房地产投资增长平稳,商品房销售增长较快
20__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每月增速基本保持在10%左右。住宅完成投资988.56亿元,增长11.1%,占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的66%。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中,
银行贷款351.78亿元,增长5.3%,自筹资金642.04亿元,增长26.8%。商品房销售额1383.87亿元,增长30.5%,销售面积3693.85万平方米,增长21.1%,销售均价3746元,增长7.7%,其中住宅销售均价3561元,增长8.1%。商品房空置面积2091.95万平方米,下降2.4%。
(五)两翼和山区投资增长加快,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投资增速明显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20__年东西两翼7市完成投资857.07亿元,增长27.1,占全省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1.3提高到12.3;山区5市完成投资674.21亿元,增长27.3,占全省投资比重由上年8.8上升为9.7.珠三角9市完成投资5131.47亿元,增长14.4,占全省投资比重为73.8.
(六)非国有经济投资快速增长,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稳定
国有、民营和外资鼎足而立,共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20__年全省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013.45亿元,增长14.5;民营经济完成投资2428.88亿元,增长23.6;外资经济完成投资1742.03亿元,增长28.7.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民营投资逐渐成为我省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20__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营经济投资占34.9%,国有经济投资占28.9%,外资经济投资占25%,民营经济投资比重比上年增加了2.1个百分点。
(七)投资资金来源充足,自筹资金大幅增长
20__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到位资金7737.22亿元,超过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79.84亿元。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4143.20亿元,占53.5;银行贷款1326.29亿元,占17.1;利用外资785.72亿元,占10.2.
二、投资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20__年,我省投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结构仍不尽合理,结构调整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
(一)科技、教育投资下降
20__年我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完成城镇以上投资17.68亿元,下降52.8.20__年我省教育完成城镇以上投资172.66亿元,下降10.5.
(二)更新改造投资增速偏低
20__年全省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13.4,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5个百分点,比20__年更新改造投资增速低8.4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偏低
20__年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低速平稳增长态势,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5.8个百分点。
(四)农村投资比重偏低
20__年,我省完成农村投资1110.31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农村投资中的农村私人投资完成265.08亿元,仅增长7.8%。
三、20__年投资工作重点
20__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总体上看,国际国内环境仍然有利于我省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世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省面临进一步加大利用外资的机遇;中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发展动力增强。预计20__年我省投资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15左右。为了促进投资实现理性增长、稳定增长和适度增长,初步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一)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加强对投资形势预警分析,及时发现、解决投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采取适应市场经济的调控手段,丰富投资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加强投资政策与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价格政策等的协调配合,确保投资稳定较快增长。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贯彻实施我省《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办法》、《广东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__年本)》和《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等有关投资体制改革的配套文件。在省属行政公益项目中推行代建制。在政府投资管理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广东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研究省级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建设方案,并尽快开展建库工作。加快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系统和核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三)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根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投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通过重大项目布局调整,搞好产业地区分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特色和功能互补,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资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珠三角地区资源整合,加快发展高新技术、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广州、深圳、佛山为重点,促进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建设东西两翼钢铁和石油化工基地,促进形成沿海重化产业带。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两翼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两翼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增长期。以建设公路网、铁路网、海港等为重点,完善东西两翼的交通基础设施。强化工业在两翼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两翼的临海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海型、资源型工业和特色经济。加快两翼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大力推进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共建产业转移园区,促进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加快山区工业发展。鼓励山区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山区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大型电力等能源和其他重大工业项目,切实改善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四)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着手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集中力量,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战略性问题,着力推进一批对促进加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区域合作等具有重大影响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其对投资的带动作用。积极落实建设条件,确保20__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新批准的、仍未开工的一批重大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服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多渠道筹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前期工作进度,提高重点项目监督管理水平。
(五)进一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
在适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将利用外资与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与创新、开发人才资源、国有企业改革和扩大就业紧密结合,优化引资的市场结构,大力吸引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资金;优化引资的产业结构,大力吸引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和服务业;优化引资的企业结构,吸引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到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创新
招商引资方式,选择比较成熟的重大项目进行国际招商,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招商。继续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出去",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业务,带动成套设备、零配件、技术等出口。同时,也要吸引本省和外省的民营企业投资重大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提升经济水平,为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提供条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随经济的发展持续增加。我国经济自2006年实现快速增长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过快增长的现象。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未来所需资金,本文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作为一个时间序列,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使用ARMA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其未来增长率。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
本文使用1981―201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数据为一个时间序列,建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模型,对我国2014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行预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一)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将原始数据输入Eviews6.0软件中,检验该组数据是否平稳。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p值=0.0332
图1 自相关―偏自相关图
由图1可以看出,Q统计量的p值都小于0.05,说明序列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该序列为非白噪声序列。根据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的拖尾性和截尾性以及AIC原则,尝试建立不同的时间序列模型。通过对ARMA(4,3)模型进行白噪声检验,其结果显示延迟6阶和延迟12阶的p值均大于0.05,这说明该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模型拟合成功。建立ARMA(4,3)模型:
xt=0.210813+0.440113xt-1-0.398061xt-4+εt-0.913235εt-3
其中,{εt}为标准正态白噪声序列。
(二)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分析
根据建立的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模型,计算出1981―2013年的增长率预测值以检验拟合模型效果的好与坏,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3 模型拟合图
拟合模型走势与原始序列走势基本一致,残差基本保持在±1之内,说明模型拟合得比较成功。并且Theil不等系数值为0.144083,模型预测能力较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模型建立比较优。
(四)模型预测分析
利用拟合模型对原时间序列做出2011―2013年的预测值,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相对误差较小,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理想。所以,根据ARMA(4,3)模型的拟合结果对201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行预测,其结果为23.92%。也就是说,在201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仍将继续增长。
三、结束语
一、当前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不足
(一)审计目标不清晰
政府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十分必要。然而就目前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来看,投资审计目标依然不是很明确。一方面,审计机关不能根据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来制定明确的目标来规范审计行为,将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与企业投资审计工作等同对待,审计人员不能把握总体审计目标与具体目标的界限,笼统地进行表述,不具备操作性、指导性,不利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开展。
(二)审计方法落后
就当前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来看,审计机关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依然是采用那种传统的审计方法,而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各自为政,信息的交流不顺畅,在执行投资审计工作时主要是依赖人工方式,而这种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影响到投资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
(一)审计目标的完善
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就必须加强投资审计。而投资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执行的标准,审计目标的完善是投资审计适应客观社会条件变化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为了确保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就必须完善审计目标。在审计工作中必须结合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既要重视资金的审查,同时也要注重预决算的审计、效益的审计以及风险分析,只有全面完善审计目标,才能确保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获取更好的效益。
(二)审计方法的变化
审计方法是审计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审计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审计理论研究创造的结果。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审计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和效益。故此,必须加大审计方法的研究。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必须创新审计方法,从以往的单一审计方法转向综合审计,要扩大会计审计范围,会计审计内容要涵盖到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审计工作中,要抓住重点,对审计内容进行反复的调查,确保投资审计质量[1]。
(三)投资审计的信息化发展
在当代社会里,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实现投资审计的信息化发展也将成为投资审计发展的必然。长期以来,审计机关在执行投资审计工作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时间去进行审计信息的复查,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确保审计信息的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审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平价转换,保证输出信息的完整和精确性,提高投资审计效益,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
关键词:固定资产;企业发展;投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企业现代化程度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即为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必须保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价值。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学管理能使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获得保障并使其效能获得充分发挥。
1、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在企业的现实经营中,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投资回报等常被列入企业年度考核的指标,而对于固定资产,企业领导只关心是否还存在、是否还具有使用价值,只要能安全运营,满足生产需求即可,往往忽视了对固定资产投资内在价值的管理,对其投入与产出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更缺少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深层次探讨。
1.2短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对于集团公司整体而言,通常按照相应的监督管理权限,侧重考核绩效成绩,往往不会干涉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但是在资产处置方面,集团公司总部依然具备管理权。这样一来,由于下属公司没有充分了解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实现公司效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最大限度的发挥固定资产的功能,甚至还会出现运转超负荷的现象,并且在完成生产任务之后,也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维修和保养,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安全隐患,有可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3帐外资产的形成
一般来说,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往往是依据同一原则统领全局、按照同一标准统筹平衡,相对忽略投资需求的差别化,这样一来,就会限制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资产购置,由于一些设备与子公司和分公司管理者的生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会采用不符合管理规定的方式,购置一些与企业生产无关的资产,比如空调、摄影器材、投影仪等办公用品。一方面让总部无法察觉,另一方面又实现了自身利益。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企业集团高额帐外资产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有序进行。
1.4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结构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没有制定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制度,投资管理有的企业即使有相关的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投资管理另外中小企业由于人手少,投资管理一般都不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机构和专职资产管理员,也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这样就不能及时的清除掉那些损坏、丢失以及转移的固定资产。
2、加强企业资固定产投资管理的具体对策
2.1加强资产规章制度建立工作
企业资产规章制度对资产管理各方面都是有所规定的,包括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不同种类资产的规章,还包括资产购置、验收、日常管理、服务维护等不同环节的管理规定,同时还有对资产管理岗位职责的规定。资产规章制度还应该是动态的能根据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适时的进行更新。只有完备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规范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才能做到有章可循。
2.2转变企业财务管理中各种观念认识
新时期下,投资企业的资产由传统的物资资本积累向知识资本积累转变,这样的财务环境要求我国投资企业建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使得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真确认识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重要性。因此,投资企业应该重视对知识资本的利用,使得投资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从而提高投资企业的市场价值。投资企业要想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首先应该转变企业财务管理中各种观念认识,并以知识资本保值增值为前提,从而制定有形资本与知识资本组合的财务管理策略。
2.3构建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机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科学
受到资金与企业规模的制约,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以及决策等方面都处于弱势阶段。所以,一定要重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构建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机构,包括工程的项目规划、概预算控制部门、内部投资主管部门,构建管理办公室等等,同时还要明确相关岗位职责以及形成的权限,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项目决策的控制,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客观性、科学性,杜绝无效的投资。
2.4定期盘点,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应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并要求相关人员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至少每年盘点一次,有条件的企业尽量要求相关人员每月盘点一次固定资产,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和增减情况与账面记录相符,若盘点中账实一致,则将无差异的数据信息作为固定资产后期对账的期初数据,若盘点中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必须及时查找原因,以确定是否有固定资产未入账或是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过程出现问题,一旦查出问题所在,必须快速给出应对方案,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由于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模较大,可以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取代手工记账,通过条形码技术等信息技术全程监控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及报废等整个过程,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
2.5以系统思想指导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参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系统意识和全局意识,提升管理能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参与者是其责任体系和组织机构系统的基本组成元素,参与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项目实施优劣,甚至成败。参与者可分为一般参与者和专职参与者。对于一般参与者,需进行国家、行业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法律法规的普及,进行行业规划、投资政策的宣贯和解析,以及进行单位相关制度和作业文件的讲解和培训;对于专职参与者,除上述内容外,应鼓励其进行所从事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自学和深造,鼓励其参与从事业务的相关资格认证(如项目管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和招标师等)。
结束语
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企业所有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如果企业拥有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不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而且还会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反的,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不但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造成损失和浪费,同时还会降低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解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效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琅.投资管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管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78-79.
关键词: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01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目前,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使用结构、所有制结构,胡永平就其投资的来源、投资结构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投资增量调整方法来解决投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司增绰从投资用途方面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由于投资行业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以上分析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文章将从投资行业的角度出发,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业数据研究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定量分析各行业之间联系和区别,初步探索投资结构的区域性差异。
二、研究方法
依据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2012》说法,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根据投资目的将其分为:1.农、林、牧、渔业;2.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交通运输、仓库和邮政业;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批发和零售业;9.住宿和餐饮业;10.金融业;11.房地产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6.教育;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0.国际组织。在进行分析时,由于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交易额占了投资总额的绝大部分,文章采用不含农户的行业数据,由于国际组织数据样本资料数据无从取得,将该项省掉,将剩下的19个方面作为19个变量,分别以字母A~S表示,总固定资产用字母T表示。文章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思路
利用相关分析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找出各变量的公共因子;最后使用聚类分析对各省的投资情况进行聚类,以分析省际之间的投资差异;提出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的建议。
四、数据分析与报告
以总固定资产投资为因变量,以各行业投资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线性回归,估计结果中修正,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强,方差分析中P值小于0.05,模型显著,在整体上很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文章采用标准估计系数(SPSS19.0中定义为试用版),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可以分析出其投资结构,估计模型如下:
(1)
在以上模型中可以看出C(制造业)、K(房地产业)对总投资的单位影响分别达到0.474、0.269个单位,远大于对其他行业投资的影响。为了研究各行业之间的关系,对固定资产投资的19个组成部分进行相关分析,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除B(采矿业)与G(软件业)相关系数值为-0.231外,其他行业之间表现出很好的正相关性。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固定资产投资的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意味着存在一定的信息重叠,变量之间具有公共的信息,为了找出这一部分信息,文章对19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案例的KMO值为0.831,检验说明案例很适合因子分析,公因子变量对各行业信息提取度达到70%以上,比较合理,根据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和累计方程贡献率大于80%的标准,提出三个公因子,分别以表示,第一个因子在A、C、D、F、H、I、L、K、O、R行业载荷较高,第二个因子在E、G、J、M、S行业载荷较高,第三个因子在B、N、Q行业载荷较高。为了研究提取出来的公因子对总投资的贡献,利用T作为因变量,以提出的公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估计模型如下:
(2)
由于地域差异性的存在,第一公因子总投资影响最大,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等与人们生活消费、住行方面,这也是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第二、三公因子所涉及的行业。
五、研究结论与总结
1.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是:用于制造业、房地产的投资要高于其他行业的投资。
2.制造业、房地产对固定资产总投资有显著影响,在这两方面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比较大,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元会带来总投资0.474元的增长;房地产业投资增长1元会带来总投资0.269元的增长,这与目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和住房紧张等问题相契合。
3.构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9个行业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这就使得增加一个行业的投资可能会带来其他行业发展,特别是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龙头行业。
4.鉴于构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关系,文章对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将其精简为三个公因子。固定资产投资与这三个公因子呈正相关,对总投资的影响依次减弱。
5.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区的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都要领先于其他城市,投资结构在各地区中最为合理。
根据研究结论,总结如下:由于各变量之间相关性比较高,呈现正向相关,说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同步式”投资现象,在一方面的投资必然会带动其他方面的投资。投资结构呈现地区性的差异,特别是贵州、云南、广西在投资方面比较落后,投资效率低、结构不合理,所以一方面要继续支出西部建设,推动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根据各省的投资结构差异性制定更加合理宏观投资调控政策,形成合理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合理布局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方面的投资,充分利用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外资等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胡永平.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J].经济探索问题,2003,02
[2]司增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12
通过对新疆2008―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基本情况分析,指出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优化新疆投资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36-03
1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基本情况
1.1 投资总量的增长变化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断增加,投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12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8.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1%。全社会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达83.1%,比2008年高出近28个百分点,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100%。五年间,全省全社会累计投资19651.38亿元,年均增长28.7%,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占全国全社会投资总量的比重为1.44%。平均增速高于东部地区8个百分点,低于中部地区0.5个百分点,高于西部地区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新疆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一匹快马”,如图1所示。
1.2 投资结构变化
(1)主体结构。
投资的主体结构是指在不同的投资行为主体之间进行分配后所形成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它反映着一定时期内不同投资主体在社会投资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哪一类投资主体在社会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那么该投资主体在社会投资中就起主导作用。通过分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由哪一类投资主体起主导作用,投资主体在社会发展到什么时候应该转换将影响到投资结构的优化方向。下表是新疆2008-2012年按投资主体划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
(2)供给结构。
资金、技术、劳动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这三个方面的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益,进而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的素质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素质的劳动力所占的比例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水平较高。因资金问题对供给结构影响最大,为此,以下仅从资金方面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结构。
资金供给和资金来源实质上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即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进行投资时资金从哪里来,或者说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筹集投资所需要的资金。
近五来,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保持大幅增长,但在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2008年14%下降到2012年的12%。国内贷款保持在13%。债券投资和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一直较小且变化幅度不大。自筹资金增长最快,2012年自筹资金占到了60%,而其他资金的变化不大。可见新疆资金来源以自筹资金为主,而利用外资的比重仅高于债券投资,且增速最为缓慢。由此可见,新疆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外资,协调各类资金,加快发展。
(3)产业投资结构。
投资的产业结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一、二、三产业之间进行分配后形成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它反映了社会投资的最终使用方向,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投资在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分布是否合理,演化的趋势如何。从全国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变动趋势与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基本变动规律是一致的,即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产业高度化增强。本文三次产业是遵循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图2中反映了新疆2008-2012年三次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及分行业总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从图中三次产业投资总量上看,2008-2012年,第一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比较小在1%-6%之间,第二产业投资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比例在40%-52%之间,第三产业占33%-46%之间。从三次产业增长速度上来看第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高于第一二产业。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新疆投资结构逐年改善,但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基本评价
2.1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
近5年,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28.7%,全国为24.66%,西部为28.26%。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最好的年份为2012年,增速为35.1%,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838亿元。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77倍,从2008年的2260亿元到2012年的6258.38亿元。
2.2 优势产业投资拉动作用强劲
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系列举措影响下,全区工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工业投资从2008年的1142.87亿元增加到2012年2988.10亿元。2012年同比增长330%,比上年同期回落12.2个百分点,占城镇投资的534%。尽管工业投资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其比重大,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仍达到51.2%,拉动全区投资增长17.9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投资1517.83亿元,增长41.0%,占城镇投资的27.1%,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总额的50.8%,提高2.9个百分点。在制造业31个大类行业中,有15个行业增速超过50%,其中:装备制造类行业完成投资129.22亿元,连续两年保持866%、77.4%的较高增速;食品加工类行业完成投资14505亿元,增长69.7%,增速同比加快46.3个百分点。
2.3 地方项目持续领先增长稳占投资的主导地位
地方项目完成投资从2008年1432.52亿元到2012年亿元。中央投资从2008年的827.45亿元到2012年亿元。
2.4 投资结构更加优化第二产业比重提高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从2008年的1∶6.5∶5到2012年的1∶26∶20。
2.5 援疆资金的大量投入社会投资活力释放
新有的政策优势引发了全国对我区的投资关注,民间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领域进一步拓宽,推进了全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3281.01亿元,增长30.8%;民间投资2268.80亿元,增长43.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43.95亿元,下降24.8%。国有、民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由上年同期的60.5%、38.1%、1.4%调整为58.6%、40.6%、08%,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下降了1.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比重提高了2.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为47.7%,拉动投资增长16.7个百分点。
3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
3.1 投资在地区间分布不尽合理
2008-2010年排在前三位的地区为:乌鲁木齐、昌吉、博州。2011-2012年为:乌鲁木齐、昌吉、伊犁州直。这说明了新疆投资南轻北重的格局还未打破。南疆经济发展一直是新疆经济发展的短板,南疆投资增速均低于全疆平均水平。2012年,南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45.35亿元,同比增长18%,较全疆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南疆投资总量不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新疆经济的发展,并对全疆投资地区分布产生较大影响。
3.2 资金需求量大与融资渠道不畅的矛盾突出
资金供给渠道不畅一直是制约新疆投资增长。目前展现出“三个加快”现象,一是新开工项目步伐加快。二是资金到位步伐加快。三是对口援疆步伐加快。但较快的投资增长,也使得运行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目前的金融管理体制下,新疆大部分地区被划入金融风险控制区,普遍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而国家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又使部分领域争取银行贷款难度加大。加之目前我区企业融资能力有限,普遍存在贷款难、资金短缺的问题,直接导致新建、技改扩建项目投资建设步伐慢。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同时还存在融资渠道、方式单一的问题。一方面,有些金融机构只承认国家或自治区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对地州备案的产业项目不认可,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多数企业的项目融资方式也仅局限于银行贷款,争取融资的方式单一。由此造成建设资金严重短缺,部分政府投资项目推进慢,产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3.3 “一业独大”的产业格局使得投资调整产业结构的压力大
石油石化行业的投资一直在新疆工业投资中占有很大比例,在国际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中,新疆油气开采业和原油加工业持续不振,直接影响到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时,近年来参与新疆资源开发转化的企业,还存在着投产项目多,项目开工率低、开工后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带来很大影响。
4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4.1 确保投资规模
确保适度的投资规模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投资率高的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往往较快,投资率低的地区,其增长速度往往较慢。从国际经验来看,我们应该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以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1)用足用活用好中央及全国19省市自治区对口支援新疆的政策。
用好该政策关系到如何争取到更多的投资,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外商投资。
(2)广开财路,扩大投资来源。
新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将处于经济加速起飞阶段,增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投资扩张几乎不存在动力抑制,即投资的客观需要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无限制的,关键是把握住投资形成的条件和能力,即对投资来源结构进行分析。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来源更多来源于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其他资金。在继续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金融行业对投资领域的支持力度,继续大力优化引资环境,确保利用外资继续快速增长。要继续细化各领域、各行业的融资政策,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活力,允许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原有垄断行业的建设,促进民间投资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
4.2 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投资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投资结构的调整,加大新疆的薄弱环节和优势行业的投资力度,以满足这些行业旺盛的投资需求,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
(1)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力度。
新疆要协调产业结构,必须确定合理的产业投资结构。增加农业投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牧业整体水平,力争将新疆建设成为全国的畜牧产品基地,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开发特色产品,逐步实现农产品优质化,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加大对农业投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特色农业。重点强化名、特、优、新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使高效农业、高科技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优化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障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健运行。
新疆要协调产业结构,必须优化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自筹资金而债券投资和外资投资很少,所以新疆应该建立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投资体制,实现投资机构的合理化;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金融行业对投资领域的支持力度。调动民间投资的活力使民间投资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积极落实国家补助投资,努力增加信贷规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产业援疆等措施方法,优化投资结构。
(3)优化所有制结构。
为加快新疆的发展,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后,国家加大了国有投资的力度,新疆的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偏大,形成对民间投资的明显挤压,更多地依靠民间投资。因此,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非国有经济扩大投资,是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建立公平竞争的融资环境,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比重,促进投资的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华美,阎志军.固定资产投资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1):210-211.
[2]李会芳.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12):257-259.
一、资本形成的总量变动特征
从1869年到1955年,美国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1946―1955年与1869―18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9倍以上。同期,美国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增长。1946―1955年资本形成总额年均水平与1869―1888年期间相比,增长了8倍(即增长了约900%)。
从年均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看,1869―1898年间,美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额(包括基建投资与生产设备投资两部分)为9.6亿美元(1929年不变价),1946―1955年达到113.6亿美元(1929年不变价),增长了近11倍。将美国GNP的长期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期增速相比较,可以看出:从长期趋势来看,美国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了与国民经济总量增速大体相当的增长速度。
从资本存量(固定资产加净存货)来看,1869年是450亿美元(1929年价格),1955年达到11910亿美元(1929年价格),增长了25倍多。由于美国总人口出现的大量增加,因此,人均资本存量增加幅度要小得多,但也增长5.4倍多。特别是从1869年到1929年,60年间人均资本存量翻了两番多。
从资本形成率的变动情况看,从1869年到1928年,美国资本形成总额占GNP的比重基本在20―26%之间波动,其中,1894年达到最高值(26.2%)。而进入上世纪30年代后,由于正遇经济大萧条,美国资本形成率水平也跌至低谷(1934年仅有13.9%)。进入40年代,特别是二战结束后,美国资本形成率水平又逐渐回升,1950年间达到18.8%
20世纪上半叶除去战争时期和大萧条时期外,美国储蓄率的水平大体在12―13%之间,私人储蓄贡献了其中的8.5―9.1个百分点,企业储蓄贡献了约3个百分点,而政府储蓄贡献了不到1个百分点。
我们将美国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各自波动周期中的波峰年份与波谷年份相比较,可以发现,在20世纪年代以前,美国投资增长的周期对经济增长的周期的影响在时间上有长达数年的时滞,投资增长的波动往往“先行”于经济增长的波动,有时甚至像是逆经济周期而波动,如1870年代中期在投资达到波峰时,经济增长却正处于周期的低谷,而在188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达到高点时,投资增长却正陷于波谷。但在1920年代以后,两者之间的波动则逐步趋于一致。
二、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的比例结构
1900―1919年其间,美国私营部门投资、地方政府投资、联邦政府投资(不包括军用固定资产)各自所占的份额变化不大,大体在92.5∶6.2∶1.3左右。从1920年开始直到二战前这段时间,私人投资所占份额则持续下降,政府投资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在此之后,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所占份额又出现了相反方向的变化调整,逐步恢复到1920年代的比例关系。
从政府投资内部结构看,联邦政府投资在1930年代之前所占份额一直很小,但在1930年代出现明显的增长,所占份额从20年代的0.6%上升到7.5%。二战时期更是增长迅猛,其资本形成份额(不包括军用固定资产)达到13.2%,超过了地方政府。但在战后的1945―1955年时期,联邦政府投资又回落到约3%的水平。因此,从和平年份看,美国政府投资主要是由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承担的。
三、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结构
(一)按四大产业部门划分的投资结构变动
1、农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稳定
尽管美国农业产出量占四大部门总产出量的份额从1880年的35.8%下降到1948年的10%,同一时期美国农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其资本形成额占四大部门的比重从1880―1890年的12%上升到1990―1922年的约17%,而后又下降到1922―1948年的12%。
2、采掘业投资先升后降,出现大起大落的趋势
1880―1890年,采掘业净资产形成额占四大部门资本形成总量的份额是6.5%,而后上升到1890―1922年的9.4%。因此,可以说,这两段时期是美国采掘业投资高增长的时期,其结果是采掘业资产存量份额(占四大部门总的资本存量)从1880年的2%左右,上升到1922年的7%。但在1922―1948年期间,采掘业投资增长过于缓慢,净资本形成额仅有0.6亿美元,使得其资产存量份额又下降到5%左右。
3、制造业投资持续高增长
自188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了高增长,其净资产形成额占四大部门总量的份额不断上升,结果是制造业建筑与设备的存量占四大部门总资产的份额从1880年的9.1%上升到1948年的33.5%。制造业投资与产出增长之间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在从1880到1948年近70年间,美国制造业产出增长了近14倍,而制造业的总资产增长了约17倍。
4、公用事业投资份额稳步下降
1880年公用事业资产存量所占份额曾高达60%,但此后其资本形成额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1890―1922年期间,降幅较大,使其资产存量份额持续下降,至1848年下降到43.6%。而公用事业产出份额则从1880年的4.9%增加到1948年的15.4%,增加了2倍多。与其他三大部门资本―产出比率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小的情况不同的是,公用事业的资本―产出比率出现了大幅的下降,从1880年的23.6下降到1948年的2.5。
(二)采掘业与制造业内部各分支行业的投资变动
1、采掘业各分支行业
在采掘业各分支行业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高增长,其资本存量占采掘业资本总存量的份额从1870年的10%左右上升到1890年的26.8%,到1940年进一步上升到69.3%,其后基本保持不变(1953年为68.2%)。非金属矿产开采业的资本存量自1890年之后,也是持续稳步增长,但增幅远小于石油天然气开采业。金属、无烟煤、烟煤开采业的资本存量在1919之前均保持持续增长之势,但在1919―1940年之间都出现了负增长。金属和烟煤开采业的资本存量在1940年之后出现了小幅的回升,而无烟煤开采业的资本存量在1940―1953年间仍继续负增长。
2、制造业各分支行业
1953年金属及金属制品业资本存量是其1880年的36倍(增长35倍)。其中,钢铁与有色金属增长22倍多,机械制造业(除交通设备外)增长32倍多,交通设备制造业则增长了数百倍。但在1920年代及30年代上半期这段期间,除交通设备外,金属及金属制品业投资增长相对低迷。化工业资本存量从1880年到1919年,增长了12倍多,此后到1953年,又增长了349.6%。炼油业资本存量从1880年到1919年,增长了36倍多,此后至1953年期间,又增长了近8倍。
在其他行业中,建材业、橡胶制品业、造纸业的资本存量在整个时期内,也一直保持着长期平稳增长的势头。印刷业资本存量在1937年前一直稳定增长,但在37年后,增长停滞。皮革制品业资本存量在1919年增长平稳,但在此之后则长期增长迟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纺织业和木材加工业在1919年前,一直保持较快的投资增长,但在此之后经历了一定的下滑,但在1937年后,其资本存量又开始平稳上升。
从1953年各行业资本存量占制造业总资本存量的份额来看,美国制造业固定资产存量规模最大的几个行业依次为:钢铁和有色金属(占14%)、机械制造(13.9%)、食品饮料业(13.1%)、炼油业(12.5%)、化工(9.8%)、交通设备(9.4%)、纺织业(7.9%)。
四、住宅投资的发展趋势
20世纪20年代及战后经济恢复时期(1946―1955年)是美国住宅投资高速增长的时期。美国新建城镇住宅投资总额1921―1930年比1911―1920年增长了339%。但30年代大萧条时期及二战时期,美国住宅投资大幅回落,1931―1940年新建城镇住宅投资总额仅是前一个10年的30%多点。与同时期美国资本形成总额相比,可以看出,美国住宅投资在经济繁荣时期及经济萧条时期,其“涨幅”和“跌幅”都要明显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整体的涨跌幅。
同一时期,美国住宅建设与投资的发展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如:单位住宅的建设成本明显下降:从1889―1908年的5679美元(1929年不变价格)下降到1946―1955年的3894美元;固定资产折旧率明显提高:从1889―1909年的37%上升到1941―1955年的44%;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自有住宅比例从1900年37%提高到1950年的53%;一家一户住宅比例从1930年代之前的不足2/3上升到1946年的87%。
从住宅投资的融资结构看,自20世纪初以来,以抵押贷款和预售款为主的企业外部资金渠道来源所占比例呈不断提高之势,从1911―1920年的48.5%逐步上升到1946―1955年的73.0%,而自有资金占比成不断下降之势,同期从51.5%下降到27.0%。
五、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
(一)企业投资的内部融资结构变动
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企业资本折旧费与资本形成总额之间的比率、总自留资金与资本形成总额之间的比率呈长期上升的趋势,但公司储蓄在净资本形成中的比重并未出现长期上升的趋势。如果只考察没有受到战争与经济大萧条影响的年代,即1987―1914年、1920―1929年和1946―1956年这三个时期,可以看到,美国企业资本折旧费与资本形成总额之间的比率从第一个时期的0.39上升到第二时期的0.56,而后又上到第三个时期的大约0.60。而同时期,美国企业总自留资金与资本形成总额之间的比率分别为0.72、0.84、0.81,也显示了长期向上升的趋势,虽然,这种向上的趋势略有波动。但这三个时期,企业利润留成(未分配净利润)占资本形成的比率分别是0.33、0.28、0.21,呈略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可以判断,内部资金来源渠道在美国企业资本形成中的比重上升主要是由资本折旧比率的上升造成的。
(二)企业投资的外部融资结构变动
1、股权融资比重
20世纪初以来,股票发行在美国企业外部融资中所占的份额并不稳定。如果只考察没有受战争与大萧条影响的几个时期,可以看到,在20世纪初期(1900―1912年),股票融资的份额是0.31,而后在20年代上升到0.43,但在二战后的十年中,下降到0.21。股票融资份额的变化,主要是有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长期外部资金来源在企业所有外部资金来源中的比重发生变化,二是股票在长期外部资金来源(还包括债券、抵押贷款等)中的重要性发生了变化。
根据相关数据测算,我们可以看到:该时期美国企业长期外部融资占所有外部融资份额的变动从与上述股票融资份额的变动趋势,走向大体一致:在20世纪初期(1900―1912年)是0.82,20年代上升到0.93,二战后又下降到0.63。其次,股票融资在企业长期外部融资中的比重呈长期向下波动之势;同期,债券融资比重相对上升。
2、中长期借贷与短期借贷的比例
从几个正常年代看,短期借贷占全部非金融企业外部融资额的比重:在1901―1912年期间是0.18,而后1923―1929年上升到0.09,而在1946―1955年升到0.37,可以看出有长期上升的趋势。采掘业与制造业企业短期借贷的份额表现出了十分相似的变动轨迹:在1901―1912年期间是0.43,而后1923―1929年上升到0.02,而在1946―1955年升到0.66,因此,可以说,所有非金融企业短期借贷所占份额的这种上升趋势,主要是由采掘与制造业企业引领的。
再比较中长期借贷与短期借贷在全部企业借贷融资中各自所占的比例:在1901―1912年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是0.73比0.27;在1923―1929年是0.84比0.16,而在战后十年,则是0.53比0.47。可以看出:相对于短期借贷比重在波动中有所上升,中长期借贷比重则呈现波动中向下降的趋势。
3、金融机构融资份额及金融市场内部结构的变动趋势
从金融机构融资份额来看:金融机构在商业企业外部融资及其全部融资中所占的份额在30年代前,基本比较稳定,而在二战后,有明显的上升势头。通过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在全部企业资金来源中的份额在1913―1922年间和1923―1929年间,均为16%,而在二战后(1946―1955)上升到22%,上升了6个百分点。
根据不同金融机构资产份额的变化来考察美国同时期金融市场内部结构的变化,可以发现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个人信托部门的资产份额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由于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份额的下降而导致了整个银行业份额从20世纪头20年的超过60%下降到二战后的不到40%。
二是人寿保险公司、养老金基金、政府退休和社保基金的份额显著上升,从而使整个保险业的份额从30年代前的15%左右上升到二战后的接近40%。
三是各类政府金融机构的份额呈明显上升之势。联邦储备银行、政府养老及社保基金和政府借贷机构加起来的份额从1901―1922年的7%,上升到1946―1955年的22%,增长了2倍多。政府金融机构份额的上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时期美国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明显增强。美国大企业的长足发展及其财力的显著增强,累进收入税使得高收入阶层更倾向于将新增财富用于直接的股权投资,或许是造成银行业重要性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的提高、收入分配格局更趋公平,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对个人储蓄“蓄水池”的贡献度不断提高,而这部分群体的特定储蓄理财倾向,是人寿保险、养老和退休保险、储蓄和贷款合作社等金融机构蓬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六、几点结论
从对美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结构变化趋势的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简要结论:
一是从美国经验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国民经济总量增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投资增长的波动周期可能与经济增长的波动周期不一致,因此,通过实证研究,找出我国投资增长波动与经济增长波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未来投资调控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农业部门的投资应长期保持稳定的增长。制造业投资在几大产业部门中,是属于持续高增长的部门。其中,重化工业部门(包括冶金、石油化工、设备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又是引领制造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引擎。
三是公用事业的资本―产出率随着其产业规模及资本存量规模的不断增大,下降幅度明显,其变动轨迹明显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公用事业部门在发展的早期,资本密集型的特点更为明显,更依赖于外部融资的支持。
四是住宅投资波动与经济增长波动的相互关系十分密切。经济繁荣期,住宅投资往往出现明显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高增长,而经济萧条时期,住宅投资的回落幅度又要大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回落幅度。
五是从美国这一时期企业投资资金来源结构看,内部资金来源的比重有逐步上升的势头。而在企业外部融资中,短期外部融资比重有逐步上升之势,而在长期外部融资中,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银行信贷。在直接融资中,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相比,从长期看,其重要性则有所下降。这一特点,与我国企业外部融资过于依赖间接融资、直接融资过于依赖股票融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照,或许预示着我国资本市场要实现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发展,仍有相当大的改革空间。
一、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1、从增速看,逐月增速总体趋势向下。今年以来,我县投资增速总体上运行一路走低,具体增速走势如下。
2、分产业看,一产投资上升、二、三产投资下降。1-9月份,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55亿元,同比增长27.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1.59亿元,同比下降16.0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8.3亿元,同比下降10.08%。第二产业增速下降幅度最大,但投资完成总额占总投资量的比重达64.68%,成为全县投资活动的主要推手。
3、从投资主体看,中省市项目和地方项目完成投资双降。1-9月份,全县中省市项目完成投资37.31亿元,同比下降18.93%;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66.13亿元,同比下降12.32%。中省市项目同比增速从2012年7月份开始,连续负增长。地方项目同比增速从今年5月份开始,基本连续负增长运行。从本年投资完成额可以看出,中省市大项目对于市场以及整体经济的变化要比地方项目灵敏的多,这些大项目一般能提前反应市场走势。下图为2012年1-9月-2013年1-9月份中省市项目和地方项目增速走势图。
4、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1-9月,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11亿元,同比增速13.56%。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增长原因,一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成本上升;二是土地补偿款大幅追加。
二、存在问题
由于今年经济整体不景气,企业投资信心不足,融资比较难等诸因素综合导致我县投资增速持续走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大项目进展缓慢。段寨煤电一体化、大唐FMTP、庙沟门电厂二期项目等重大入库项目和古城矿区开发、沙沟岔煤矿技改项目等重大本年计划新开工项目,进展异常缓慢,这些项目由于计划总投资占比较大,其投资进度直接影响全县投资整体水平。详见下表。
2、新入库项目大幅减少。1-9月,新入库项目30个,较上年同期减少102个,同比下降77.27%;计划总投资58.2亿元,同比下降50.25%。年内计划新开工项目没有实质性进展是新入库项目投资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部分新开工项目手续不全难以入统以及手续全但不履行入统手续也是两个长久以来困扰新开工项目入统的因素。
3、建安营业税增速连续5个月负增长。由于去年前两个月建安营业税基数低,今年前两个月建安营业税保持了较高增长,到了3份则大幅下降,从5月份起,连续负增长,下降幅度呈逐月扩大趋势,9月份负增长热头略有好转。
三、对第四季度的工作建议
国家最近公布的主要三季度宏观经济指标显示,经济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势头明显,为做好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工总、实现全年目标打好基础,在剩余的一个季度内我们应从拉增速、做储备、防漏统等方面下大功夫,具体如下:
1、加大在建项目入库力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占全部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比重是投资增速运行的先行指标,1-9月份,全县新开工项目数量和总投资较上年差距较大。今年,新开工项目的入库备案只剩下11月份一次机会,项目所在地各镇、园区以及相关主管单位主管领导,应安排专业人员督促辖区内已开工项目尽早办理入统手续,做到应统尽统。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日常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分工导致出现管理脱节。目前,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投资建设和日常管理上是分开进行的,这种体制是企业内部职能分工形成的,本身也符合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但是问题出在分工协调上容易出现本位主义。投资计划部门、工程建设部门和财务部门从自身职责出发,由于管理职责不明确、部门之间协调衔接不顺畅,管理脱节情况普遍存在。经常出现计划部门缺乏对资产全面的把握、业务部门对现有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和存量情况知之甚少、财务部门对资产帐实情况实物把握不清等问题。此外也会造成项目上报审批不及时、不该购置的重复购置、急需购置的又没有资金等问题,造成了企业资金的极大浪费。
第二,投资计划部门未对投资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目前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健全,程序比较规范。但如果没有投资计划部门严格调研审批,没有全面考虑建设成本和经济效益方面,就会造成固定资产购置以后出现闲置和效益不高。由于存在完成上级公司下达指标的压力,计划部门对于资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造成很多项目达不到可研报告的效益目标,造成投资无效益或者效益低下。资产管理部门对于项目的开工、建设和验收竣工参与程度不够,财务部门也未对整个项目或购置进行总体控制,这使得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了解停留在账面的基础上,对于资产账面和实物的变动情况无法全面掌控。
第三,资产管理流程亟待完善。完成一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需要经历项目立项、可研分析、预算、建设和竣工验收等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由于要完成上级投资指标,造成集中在年末结算的现象。固定资产只有在购置和项目竣工之后才会移交到资产管理部门去,资产管理部门在整个过程中毫无主动权。财务部门在转资的时候要对固定资产明细进行分类、对设计费、监理费等期间费用进行分配,客观上给固定资产明细核算带来时间上的压力。固定资产细化不足将会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困难。此外,企业资产管理人员、资产使用人员在更换岗位和离职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资产清点移交程序,且缺乏有效约束,容易出现帐外固定资产,造成企业资产流失。
第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亟待加强。完善体制建设,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无人认真监督管理,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产流失等经济损失。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淡薄,认识不到位。目前企业配有专职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账目。但部分资产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个别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低,岗位职责不明确,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缺少严格的监督。有些企业的资产管理人员只管理资产账面,对于实际中的资产去向等并不明确。上述因素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准的提升,日常管理水平的低下使得固定资产难以实现动态管理。
二、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策略
第一,企业内部应该成立固定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存量管理水平。企业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实地检查,增强管理人员对销售企业的运营流程的了解,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考核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应该将固定资产其从计划、财务、审计、预算和管理多方面的管理职能都纳入到综合性的管理体系之中来,并按照不同层次的管理要求将之划分为监督报告层、实物装备层、投资决策层等等。资产管理部门要确定为决策层提供的固定资产的信息是真实的、可靠的。在日常管理中强调动态管理的重要性,每月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并认真分析盈亏原因。资产调动要经过严格的手续,每一项固定资产都有专门的台账,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现场要加大监督的力度。如果固定资产闲置下来,应该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和投资决策部门报告那些有利用价值的闲置资产,投资决策部门对于存量的可用的固定资产统筹安排,可以为企业减少固定资产重复投资开辟一条道路。
第二,投资和管理协调机制要健全。企业应将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使用、管理等权限交由不同的部门办理,责权利在制度上明确,在形式上分开,在执行中相互制约,避免某一部门利用权力代办全部工作,制度一经制定必须严格遵守,并与各单位的考核机制相结合。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合理奖励,对管理不善的单位或个人,要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进行处罚。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应该转变观念,从回报收益的角度来确立投资项目。在投资项目建设期之前就进行完备的投资收益分析。变粗放式控制为集约式精细化控制,通过项目管理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效益性,防止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这样不仅能节约项目建设的资金成本,还可以对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第三,要建立投资约束制度。由于近年来企业盲目投资的现象屡禁不止,企业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进行约束。固定资产折旧一般在经营考核中是被忽略和忽视的,这使得很多计划投资部门认为争取投资和项目是自身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笔者认为在项目建设的时候可以考虑进入一项成本项目,也就是资产占用费,对资产的占用应该采取有偿的方式,那些新增的投资项目,尤其是地面设施建设和非经营用固定资产应该收取高额的资产占用费用,当利用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新项目投资的时候,可以将资产占用费用从闲置的固定资产原值中扣除,固定资产占用就从无考核变为有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新建投资项目产生一定的约束,可以将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在理性范围内。另外,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工资挂钩,奖优罚劣,从而充分调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再上新台阶。
总而言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该是一个整体,是投资管理和日常管理的有机结合过程,二者不应该割裂,并且需要有效的一套监督和管理机制作为辅助手段。要实施严格的审计监督责任制。将企业资产运营状况,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等指标,纳入到经营者业绩考核当中。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资产管理不善,企业资产质量下降,给予严格的处罚;对于失职、渎职、甚至违法犯罪,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企业变革管理模式、进行体制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从根源上减少固定资产的低效和浪费是我们管理的目标,企业应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管理应该以此为依据,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闲置资产,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运营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立.浅谈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J].科技创业家,2012.
[2]杨秀霞.浅谈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J].企业导报,2013.
[3]赵鹏宵.开发企业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1.
一、兵团固定资产投资利用效率分析
西部大开发实施前(1990-2000年),兵团生产总值缓慢增长,同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高于兵团生产总值的增幅,但差距不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由于对口援疆省份加大了对兵团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兵团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远高于兵团生产总值增幅,且增长势头强劲。
从宏观角度分析,考察固定资产投资的最终效益主要采用投资率和投资效益系数。
(一)固定资产投资率
固定资产投资率又称为资本形成率,由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形成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比重表示,是反映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指标。一般认为,投资率过低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过高又会影响到投资的效益,进而损害经济增长的质量。
图一 全国、新疆、兵团投资率变动折线图
从图一可以看出:1990~2012年,兵团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呈现出增长――下降――加速的变化趋势。1990~2003年为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2003~2007年保持平稳态势;2007~2012年,投资率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增幅逐年增大,期间年均增长达8.7%。
1990~2012年,兵团投资率年均增长4%,而同时期新疆年均增长仅为2.9%。期间,1998~2004年,兵团的投资率甚至高于全国投资率。这表明,兵团的经济增长具有高投资拉动的特征。
(二)兵团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
投资效益系数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质”的指标,由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同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表示,是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
图二 兵团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及其滞后期投资效益图
由于投资项目种类、政策效应、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存在,会产生“滞后效应”,因此不仅需要考察当期投资效益系数,还要考察前期固定资产投资对该期GDP的影响,这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期和投资期的时间差形成效益滞后,称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滞后效应。
将图一、图二结合考察可知,兵团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表现出以下特征:
(1)固定资产投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1990~1999年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用效率较低,投资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率和投资效益变化背离; 2000年以后,特别是2008年以来,兵团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和投资率显著提升,且同步递增。说明兵团固定资产投资利用率较高,有效带动了经济增长。
(2)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滞后性较为明显。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从开始投放到交付使用有一个时间差,所以固定资产投资的这种效果会滞后释放。概括地说,生产总值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反作用力,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条件。但是,无论对于一个国家,还是地区来说,其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都具有一定的滞后影响,其滞后影响期的长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控的,决定其长短的直接动力来自于该国或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考虑。
由t期(当期)、t-1期、t-2期比较可知,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在t-2期表现最为明显,即当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随着时间的延续,其经济效益逐渐得以凸显并逐步增大,滞后性较为明显。
二、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变量选择和方程描述
1.模型变量的描述、数据整理
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表2中列出了模型中使用的4个外生变量、3个内生变量、变量的含义、计量单位,观测指标的样本区间为1990~2012年,数据取自《兵团统计年鉴》(1990~2012年)。
表一 模型变量列表
其中,由于兵团地区政府支出数据无法直接得到,考虑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变动额和管理费用支出总额的合计值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高度相关性,其总和可作为政府支出的工具变量,因此,取其近似值:政府支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变动额+管理费用支出总额。
2.模型方程的描述
利用兵团1990~2012年的数据建立一个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导向的经济联立方程模型,模型由3个内生变量方程组成:
(1)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方程
(1)
该方程描述了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固定资产投资滞后期的关系。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在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影响因素时,引入GDP和INV(-1)两个解释变量。
2.经济增长方程
(2)
该方程描述了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关系。城市化水平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作为社会消费能力的代表,成为带动刺激经济增长的因素,故引入这两个解释变量。
3.城市化模型
(3)
该方程描述城市化率和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出、人口的关系。
由模型主要内生变量的动态模拟图可以看出,INV、GDP、CS的拟合效果很好。
(二)结论
1.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动态均衡机制,按照“加速原理”,经济增长可以推动投资以更快速度的增长;同时,经过资本积累,投资对经济增长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模型可以看出,兵团生产总值每增加1元,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应增加1.005元;上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增加1元,可使本期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0.24元,上期固定投资的投入产生的效果,在当期不会完全释放,而是会产生滞后效果。
2.经济增长:理论上,如果投资产生的效益未被消费消化掉,那么该投资就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增长。由经济增长模型可以看出,与生产总值相关的是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滞后一期,即上期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每增加1元,生产总值增加1.24元。
3.城市化:实践证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城镇化是工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集中与聚集,能够吸纳大量农业人口,为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创造条件。
由城市化模型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城镇化水平相应增加0.07个单位。
三、主要结论
(一)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成为促进兵团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经济增长为资本形成和投资增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增长是增加投资的前提和基础。分析观察兵团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增长拉动的,投资增长对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至关重要。
(二)固定资产投资对兵团经济增长的长效作用增大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投资先于经济增长而增长,投资的作用在当年的经济增长中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反映出来,但在随后几年会逐渐显现。近年来兵团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期有所延长,决定其长短的直接动因的直接动力来自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考虑,兵团固定资产投资由见效快、周期短、难具长效机制的小项目向周期长、具有长效作用机制的大项目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