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廉洁教育教案范文

廉洁教育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廉洁教育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廉洁教育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关联理论;话语标记语;解释力

一、引言

话语标记语以其蓬勃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语言届学者的重视,但是由于人们对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至今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而其名称也因研究领域的不同而多样化,常见的如:语句联系语(sentence connectives)(halliday&hasan,1976)、话语小品词(discourse particles)(schourup,1985)以及语用标记语(pragmatic markers)(schiffrin,1987;fraser,1989),而最后普遍统一为话语标记语。在80年代 schiffrin选择了“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率先对11个话语标记语的话语功能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包括oh、well、and、but、or、so、because、now、then、you know以及i mean,并且将这些微观研究集于专著《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ts)一书,开始了人们对话标记语小词研究的新篇章。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具有一定的认知心理理据,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很容易忽略从认知角度去分析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而单纯的从句法和语义层面去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关联理论的出现把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真正从句法-语义研究转向了认知语用学研究。

二、话语理解的认知模式

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存在很多理论流派,其中语码论和grice提出的推理一直是言语认知模式中较具代表性的学说。根据语码论,成功交际就是一个信息复制过程,即编码信息等于解码信息。例如:

1. you should go and buy me a piece of cake.

2. mike:what's going on? who are these guys?

susan:uh... immigration agents, and… i think they're... sending jackson back to canada.

在这两个例子中,根据语码论的解读,and只是句子中的连接成分,并不能获知and在此句中编码的全部答案,鉴于此,语码论在20世纪70年代收到了很大的质疑声,其中,呼声最强的当属grice(1975,1989)提出的交际的推理论,他提出,交际信息不一定是编码信息,语码并非交际所必须的。相较于语码论,推理论最大的进步则是它强调了语境对话语理解的不可分离性。而当推理论实际运用到言语交际中时,则有学者提出推理论并没有提出有关识别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步骤,因为根据wilson(1997)指出,grice忽略了说话人的意图,单单的固定了交际中的语境参数,如说话人,听话人,说话的时间与地点等。而关联理论则恰好运用交际原则和认知原则对语码论和推理论做了总结与相应的补充,很多之前无法找到的答案,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便迎刃而解了。我们再来看之前的两个例子,在例1中,说话人把动作go和buy me a piece of cake用and联接起来,从语法和语义层面上,我们可以得知,and在此处是作为连词连接两个列的动作而存在。根据关联理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即在认知过程中,人们力求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而说话人在信息处理中要坚持两个目的,把听话人所付出的努力降到最低,同时最大程度的增强预警效果。而例1,说话人的目的很明显,是强调两个动作的因果关系,换言之,buy me a piece of cake是说话人的最终目的。同理,在例2中,语料出自美国经典的连续剧绝望的主妇(the desperate housewives),and在此处的作用,并非只是两个句子的连接词,而是让听话人听出了and背后说话人的犹豫,很明显,面对前夫mike,对于susan来讲很难将自己现任男友要被派遣回国的事情宣之于口,只需一个话语标记语and,就已将这处的语境效果最大化,关联理论的解释力考虑到了说话人,听话人的方方面面的因素,包括认知,心理,情感,以及各种可以增强语境效果的因素,让听话人很容易在言语交际中寻找到最佳关联。因此,我们可以获知,在认知模式中,话语标记语所表达的不是其编码的意义,或单纯的固定语境的信息,对话语理解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听话人如何最快的识别言语交际中的语境关系和语用信息关系,即最佳关联。

三、连贯理论中话语标记语

and及关联理论对其的补充

连贯理论认为,话语标记语连接的是前后的话语单元,是话语同语境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句话和在其之前的话语或该话语的某一部分之间存在某种修辞或语义关系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认为这句话与之前的话语是连贯的。而关联理论则在目的上与连贯理论出现了差异,如前面提到的,关联理论认为,话语标记语的目的就是让听话人在理解过程中付出最少的努力和代价。而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理解所起的作用上,连贯理论则认为,话语标记语制约的是关系命题(relational proposition),而这种关系命题则是听话人理解话语的关键,而关联理论则关注了说话人进行言语交际时产生连贯的心理等其他因素。所以,我们可以说,连贯理论和关联理论最重要的差异就是,前者认为,话语标记语起的作用是表征性的,而关联理论则认为,听话人所进入的语境才是得出话语结论的关键所在。而话语中的话语标记语通过自身所标记的明示逻辑语义关系在不同的预警条件下对听话人的认知推理过程起制约作用,我们也可以说每一个话语标记语都因自身的属性而限定了听话人的推理范围。比如so,schiffrin在discourse markets一书中将其归类为原因及结果标记语,而在本文中我们要探讨的小词and,则被schiffrin划分为连接标记语。我们来看几个例子:1.mike:come on in.

mary: and just like that, dave’s dream of revenge was salvaged.

2.susan: jackson got a teaching job at the college in riverton, and...i'm going with him.

在这两个例子中,例1中mike的话语是对他的邻居dave发出的,而mary的旁白则用标记语and做连接,表示,mike的邀请相当于把死神请进了屋子,因为他全然不知dave是向他寻仇的,此时,就需要对说话人使用标记语的目的进行解释,而根据连贯理论,这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短路的现象(short—circuited)。and所传达的标记语的作用不仅仅是连接两个语句,它的作用还在于揭示说话人的心理动机,交际目的和意图,正如mary发起的旁白所示,她的目的是为了向观众揭示dave的动机,如果去掉and,那么上下的线索则不会那么的紧凑,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话语标记语是寻找关联过程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有人表示,话语标记语连接言语交际中的语境和语境假设。而这恰恰符合关联理论的框架,在关联理论中,语境概念是动态多变的,听话人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推断上下文的真正交际目的,这一点,是连贯理论没有涵盖的。我们再来看例2,根据hovey和maier(1990)的话语关系分类表,我们可以说例2可能有以下几种连贯关系:序列关系,jackson有了工作变动,这已是事实,从而作为女朋友的susan也要随之搬走,表达话语的前后顺序的关系。因果关系,我们可以说,因为jackson的工作有了变动,所以susan要随其一起搬走。在连贯理论的框架下,我们并没有了解susan发出的犹豫不定的and是什么意思,但当我们探究说话人的心理动机时和具体语境时,我们发现,这里的“短路”信息则是,susan要对她一个相处多年,关系良好的邻居讲出此事,而搬离她居住了很久的地方也是她内心所不情愿的,根据语境和说话人说话目的的推断,话语标记语and的目的便很明了,在这里,and作为延缓标记语而出现,表达了说话人心里的犹豫,而让听话人也明了说话人其实是很不舍的,这样的交际,传达信息完整,达到了最佳交际的目的。连贯理论在话语标记语and等小词解释说话人如何发出话语,理解和解释话语这发面缺乏相应的解释,而关联理论则通过其语境的灵活性和认知原则的完整性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

四、结语

提出关联理论的sperber&wilson认为语言的交际过程主要是一个推理的过程,语境是寻找最佳关联的平台。话语标记语的出现是言语交际中又一突破性的研究,而类似小词的研究则拓宽了学者们的研究范围。这些小词所包含的程序信息,为话语信息处理提供了认知方向,and作为连接标记语,则因此本身的属性而在认知关联中衍生出了很多其他的标记作用,而这些作用则是以往的语码论,推理论以及连贯理论所无法解释清楚的。在对关联理论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话语标记语连接的不单单是两个句子或两个语言单位,而更多的是连接话语和语境,而语境也不单单指的是语言环境,衍生出的说话人的心理因素,认知环境等非语言因素也是必须要考虑在内的。关联理论下的话语标记语也使话语

更受制约性,听话人能够更容易的寻找到最佳关联,因为说话人加上一定的话语联系语后,话语间的联系就更加明确,听话人的理解所受的制约性也就越强,寻找最佳关联的范围也就最小,此时,话语标记语已经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本文以小词and为例,对比分析了话语标记语研究的几大流派,结果表示,关联理论不仅可以对话语标记语进行合理的解释,还对已有的连贯理论做很好的补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但是关联理论也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因其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强,很多言语交际并没有很丰富的语境信息,这时,关联理论则失去了原有的效度和信度。而对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在小词的研究上,对and等小词的研究,是顺应交际的需要可结果,其动态性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levinson, s. pragma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deborah schiffrin[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3).

[3]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第2篇

众所周知,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推动教育现代化,革新现有的传统教育方式——黑板书+油墨纸。深圳市金华联电子有限公司凭借多年的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底蕴,结合对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深层次实践,整合先进的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率先创立乐望智能教育体系,为中国教育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立志成为中国教育信息化服务的领跑者。

“乐望”诞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全面深度融合,各地中小学在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上作出了诸多有益尝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一定的经验。

作为电子信息行业的资深人士,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的深圳市金华联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敬中,见证了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沉浮起落。二十几年的从业经历,使他对深圳,乃至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的过去与未来,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独到见解。

与其他先入者或门外的机会主义者不同,他敏锐洞察,准确把握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全力进军教育信息化服务业。

2012年7月,深圳市金华联电子有限公司斥资成立乐望教育事业部,致力于为中国教育行业提供一系列信息化教育解决方案。同年8月,凝聚着金华联人无数心血和新希望的产品新鲜出炉,他将这款产品命名为“乐望智能互动教学平台”,并注册商标“乐望”,寓意为“快乐的希望”。

据介绍,乐望智能互动教学平台主要由互动课堂教学系统和云端服务器构成。经国家级查新咨询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表明,乐望智能互动教学平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乐望致力于将智能的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全面采用“乐望智能互动教学平台”综合解决方案建设完成了一个以移动计算机为基础、互动教学为手段、灵活教学为理念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平台,不仅充分发挥了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优势,而且让自由的思想进入了课堂、占据了课堂、统领了课堂。

2012年9月,由教育部和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在深圳举行。金华联电子应邀与会,各地代表对“乐望智能互动教学平台”给予极高的评价。

“乐望”使命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一直有着先试先行的传统,成为我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开展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探索区域信息化示范。

资料显示:目前深圳市有1700多所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在校生136万人,教职工11.5万人。全市公办中小学100%建成校园网,100%教室配备多媒体信息终端,学生人机比达到4.7∶1,教师人机比达到1∶1,实现“校校通”、“班班通”。

深圳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令金华联人更是信心百倍。“深圳教育信息化程度很高,随着‘教育云’工程的实施,信息技术升级,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机会。”李敬中兴奋地说。

他的兴奋不是凭空想象使然。作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城市,深圳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据介绍,乐望智能教学方案是专门针对不具备交互功能的传统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环境而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可直接利用现有教室环境灵活配置来完成改造,可以快速地将任一间教室转化为人手一机的无线网络教室,实现快速方便的媒体教学部署。

目前,金华联电子有限公司正利用中科院深圳云计算中心等多方资源,规划建设强大的技术支持中心、服务中心,通过自身研发的“云技术”,与各地“教育云”平台相融合,同时,采用强大的互联网通信技术,不断提升“乐望”的核心竞争力。

2013年1月,深圳市金华联电子有限公司被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财政委员会联合授予“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并先后成为广东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员和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会员。

“乐望”愿景

信息技术对教育行业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李敬中指出,智能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能力与水平,兼顾兴趣,通过娴熟的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开展自助式学习的教育。

作为智能教育解决方案的倡导者,乐望”已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如:一种互动教学系统、一种用于电子白板客户端软件工具栏显示方法及装置等。

据介绍,乐望智能教学解决方案,是以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提供了更多教育方式的可能性,用体验式的生动演示代替传统枯燥的传授,帮助老师摆脱教科书和黑板的限制,提供更加生动灵活的授课方式。

乐望智能互动教学软件是由云教育系统、主控端主控软件、电子白板软件,学生端电子书包软件四大模块组成。通过该教学软件,教师和学生可以完成互动性的教与学。老师讲课时,电子白板上显示的视频资料与阅读资料,同步播放在每位学生面前的电脑上。同时,老师讲课时,不仅可与全体同学共享,而且还可同个体进行互动,解疑答惑。

“乐望”让学习变得简单起来。在深圳某小学五年级的一间教室,几十名同学面前,摆放的不是传统的课本,而是一个个“乐望”学生终端电脑。“乐望”不仅将教材、作业本、文具以及课内外读物、字典等装入其中,而且还使用无线网络,将作业系统、课堂管理系统实时连接在一起,功能十分强悍。

“乐望的推出,是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高质轻负’的体现。通过信息化手段,不仅令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而且在减轻孩子们肩头负担的同时,也减轻孩子们心理的负担。”李敬中说。

第3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新教材 案例链接 案例类型 案例教学

2009年秋季,福建省各中职学校普遍选用新的《德育》教材,即由田雷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出版发行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德育》(全书共三册)。该教材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受到广大中职师生的好评。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数量众多的“案例链接”小栏目。据初步统计,仅第一册中“案例链接”就多达105则。如何认识案例链接的特点,在备课和教学中如何处理?这是每个德育课教师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谈谈对此的一些看法。

一、“案例链接”的特点

《德育》新教材中的“案例链接”小栏目,在表现形式上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注重寓教于乐,在内容选择上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政治教材中存在的“繁、难、偏、旧”,过于理论化和成人化的问题,所选内容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感受,鼓励中职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从调适自我开始,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职业活动,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这些案例对中职生有相当的吸引力,第一堂课新教材发下来后,许多学生都饶有兴趣地阅读。

从类型上看,“案例链接”中的案例可分为举例型案例和讨论型案例[1]。举例型“案例链接”大约占90%。例如,在第一课《职业伴随人生》第三节“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中,案例链接内容讲的是技工学校毕业生、数控专家李斌的学习生活、工作简历和创新过程,以及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个人获得的崇高荣誉。第二课《心理的自我调控》中,其中一个案例讲的是美国总统林肯曾经遭受的挫折,但挫折反而激发他的强烈进取心,终于获得成功,来引导中职生应该正确认识挫折。类似的举例型案例,都能简述事件过程,用来阐明观点、概念、原理和充实内容。这类案例精心挑选,生动形象,可信度高,容易把握和理解,常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讨论型“案例链接”大约占10%。它不是用来解释某个知识点的简单例子,而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真实而典型事件。这些案例是中职生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而且复杂的两难问题,具有多种分析视角与解决方法,能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好奇心。例如,在第三课《养成良好品德》第二节中,选择的案例讲的是一位女同学写给某刊物的信。女同学在爱情问题上遇到两难选择,最后要求“亲爱的同学们,你能否给她出个主意?”第五课《保护合法权益》第一节“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中,选择的案例是个体工商户张某和某服装厂的合同纠纷,要求学生讨论:“在本案中服装厂称合同已生效并要追究张某的违约责任,是否有道理?”

二、区分不同的案例类型,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针对“案例链接”中的不同案例类型,可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举例型案例,可运用举例教学。举例教学是在教师讲授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在阐明某个概念和原理之后举例说明,或先举例,再引出所要讲授的知识。它是传授具体概念、原理和系统知识的有效方法。在讲一些概念和基本原理时,运用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把案例与概念和原理融为一体,易懂好记、生动形象,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德育》中的举例型案例数量多,内容相对简单,蕴含的原理、观点在事先讲授或举例后要归纳总结,故宜采用讲授法中的举例教学法来处理。举例教学法主要由教师主讲,可直接阅读案例内容,或将案例做成多媒体展示。其主要优点是节约时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不足之处是学生相对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师生双方交流较少。

对于讨论型案例,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2]。案例教学就是在模拟的情景中,让学生从特定的情况中体验分析、决策、锻炼,从而培养综合能力。它是一种引导式、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传统方法侧重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运用学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差。案例教学法并不是高校的专利,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恰当地采用案例教学来处理教材中“案例链接”小栏目,只要师生准备充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也是可行的,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三、采用案例教学,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学校《德育》课实施案例教学,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改革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理念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是为了更好成才的心理诉求,从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案例教学则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沉闷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对思维、情感的综合要求,触发学生新的学习兴奋点,是中职《德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导,从而发现概念和技能。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较好地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学生的思维潜能一旦被有效激发,就会想方设法寻疑解难,促使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传统《德育》教学传授的是基本概念和原理,辅以事例加以说明。学生通过背诵,获得的是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同时在讨论中要陈述和辩护自已的观点,支持或批判他人的观点。这就促使他们放弃被动学习的理念,主动地搜集资料和信息,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的来说,中职生思想活跃,关心自我发展和社会生活,只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精心策划切实可行的案例教学方案,就一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德育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必须顾及中职生的特点

案例教学对学生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如果缺少这些,案例教学就可能流于形式,变成教师的自导自演。大多数中职生的中考成绩较低,学习基础较差,有的在初中阶段饱尝失败,缺乏富有成就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同时,他们一般出生于就业水平、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较低的普通劳动家庭中,是社会分层中的弱势群体,综合素质不高,自我评价低[3]。但我们在看到中职生的不足时,也应看到,中职生其实有强烈的发展需求和愿望,大多数学生热切希望职业学校和老师能够传授给他们就业立世的技术和本领,以改变家庭条件,实现自我价值。这就是说,只要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实用,能使他们实现理想,就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促使他们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案例教学实施得好,一定会得到中职生的欢迎和配合。

基于中职生的具体情况,在《德育》课中对部分“案例链接”进行案例教学,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对讨论型案例进行精选,其中一部分拿来实施案例教学,不能多,否则教师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做好。二是师生都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如教师对案例所蕴含的基本原理和技能要理解深透。课前布置学生专题查找资料,准备发言稿。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分组,不同小组围绕同一案例进行辩论。三是教师的角色也要相应发生转变,由原来的主讲者转为引导者和评论家。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尽量把时间让给学生,鼓励学生更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大家多多发表意见,不要动辄打断学生的发言和思维,或把自己所谓的标准强加给学生,从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四是教师要具备驾驭教学进程的能力。开始有些学生由于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常感到无所适从,缺乏主动性,发言不积极,或有些学生积极性很高,发言时间长,等等,对这些情况都要及时引导和处理。

当然,《德育》新教材中的“案例链接”实施案例教学,对中职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它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水平,具有更渊博的理论知识、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高的教学组织能力,以及创设一种更加民主、开放、宽松的课堂氛围。通过案例教学,师生互动,互相适应,共同提高,这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关新.案例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