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范文

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

第1篇

摘要:通过回顾车站在科技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分析目前工作状况以及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加强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从完善机制、人才资源开发、项目过程控制管理几方面内容简要阐明加强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车站;科技;项目管理

随着铁路现代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运用,要适应这种新形势、新变化,必须用科学的思想、现代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走以科技促发展、用科技保安全、靠科技创效益的发展道路。而车站科技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铁路系统科技发展水平,因此,抓好车站科技项目管理,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车站科技发展迫切需要改善提高的重要工作。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认识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很熟悉的词汇,通常是指规划、计划、方案、工程、任务等,申报项目、确立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评审项目是每个科管人员都耳熟能详的业务流程,但从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角度,项目和项目管理的真正内涵和规律还未被真正理解,项目通常是一次性的工作任务,项目管理是对整个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项目和项目管理组成为项目管理系统知识体系,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众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集合。因此学习、研究和应用项目的涵义以及项目管理的方法,对科管人员来说,意义非凡。

二、车站当前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车站的科技项目管理是对车站各部门的科研项目情况进行严谨的需求调研、慎重筛选出科技含量高的课题、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对确立的科技项目进行过程监测、进度控制、完成后的验收办理、鉴定评审等管理。近年来,车站创造了一些科技成果,但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的重大变化和设备方面质的飞跃对铁路科技发展带来了极深远的影响,这些新变化造成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出现许多不适应的方面。

1.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有局限。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车站在科技管理方面存有落后的思想观念,认为车站管理是传统的生产管理,对经验的需求高于技术,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明确的科技工作方针目标,自主管理能力比较差,科技创新的源动力不足,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自身的科技工作基础比较薄弱。

2.管理体制建设滞后。车站的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自05年以来车站制定的科技管理办法未能与时俱进加以修订,造成研发过程中出现程序不规范,课题重申报轻管理,少数立项课题拖延时间,仓促研发形成结题质量不高等现象。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造成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低下,参与和关心程度不够。一些自主研发的项目经费不能及时落实,成本支出上有困难。

3.科技人才建设缺乏创新。科技人才是企业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战略资源,随着铁路装备现代化加速推进,铁路职工技能不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显,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技术水平的科技人才尤其缺乏,车站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引进人才的途径比较少,加上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使得铁路的人才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车站的培训力度不够,培养的方向侧重于一线生产岗位的实践和锻炼,注重经验的培养,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举措较少。这都对车站的科技人才的储备造成很大影响。

三、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1.完善机制,提高科技管理的规范化。一是应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机制,确立科技管理网络。成立科技管理职能部门及科管专(兼)职人员,担负起贯彻路局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科技工作计划、制定适合车站的科技工作目标和科技管理实施细则、推进车站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责任。二是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管理制度。要针对车站科技工作的薄弱环节,从制度上给予加强规范。使科技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制定项目立项的流程、课题管理的方法、科技经费的使用、科技奖励办法、人才培养制度等。三是应进一步明确车站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以车站的行车安全、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的需求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保安全、增效益、提高管理水平方面的科技课题上。

第2篇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整合持续加速的背景下,随着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当下长期低油价的大环境下,能否培育一批可以同时开展国内和海外业务,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与一流公司同台竞技的国际化人才,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旨在分析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依据国际工程特点,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组织架构、创新培养方法,培养出一批适合国有企业特征的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石油;工程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

随着国内油气产量的逐年递减,各大油公司都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也都将目光瞄向国际市场,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生存的选择。然而,这部分企业往往存在有项目,没人才的问题。所以,挖掘、选拔、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开拓型的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国际化竞争能力,为企业发展带来活力和经济效益。

一、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的特点

(一)国际工程的特点

国际工程是指一个工程项目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阶段或全过程的参与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并且按照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管理的工程。国际工程项目比国内项目制约因素更多,工艺流程复杂,撬装化程度强,工程建设周期长,受不可预见的因素增多,尤其是材料的运输清关和资源国法律,受当地政府的管理和干预。主要特点体现在:1.国际工程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2.国际工程是跨文化的国际经济活动。3.国际工程要求非常严格的合同管理。4.国际工程市场风险与利润并行。5.国际工程市场基本由发达国家垄断。6.国际工程市场总体上是一个持续稳定不断发展的市场。7.东道国对用工制度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二)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国际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元化环境,除了项目本身具有的一次性、独特性和唯一性之外,国际工程管理又是一门跨多个专业和多个学科的新学科,这些特性的综合要求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综合能力要求国际工程项目远离本土,施工可变因素多,往往具有语言障碍、文化风俗差异、技术标准差异、安全环保限制、资金紧张、材料短缺、劳务限制等国内难以想象的困难。工程中涉及到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众多业务,这些都对项目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敢于开拓市场应对市场风险并善于转化风险为收益;熟悉国际工程成本构成,善于策略编标报价中标获取项目;熟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能够运用FIDIC合同条件进行合同管理获取经营效益;有坚实的工程技术,会应用国际技术规范处理工程实施中难题;对市场及费用敏感,实施条件变化对经营收支影响能做到心中有数;善于沟通与谈判,能促使合同各方合作并维护本公司利益等能力素质。总之,对于企业来说,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应是基于爱岗敬业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创新型,能按国际标准创精品工程的高级管理人才。2.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国际化人才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工程基本知识和国际工程专业知识结构两个类别。(1)工程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工程技术理论基础。一般指在一个专业领域具有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基础,这个领域可以是土建,也可以是机械、石油(油气储运)、化工、水利、电力、通讯等。②管理学基础。包括管理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工程估价以及有关法律知识等。③经济学基础。包括经济学、会计学、工程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保险以及公司理财等。(2)国际工程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基础理论部分,即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工程法律、国际工程管理模式等基本理论知识。②项目管理理论部分,即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HSSE(健康、安保、安全、环境)管理、项目合同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开试车管理等。③专业技能部分,即国际工程专业英语听力、国际工程实用英语口语、国际工程专业英语阅读、国际工程信函写作等。

二、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途径

经过对所在企业实际情况分析,认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途径一般有:1.招聘知名高校“(国际)工程管理”专业优秀毕业生;2.利用内外部师资资源进行国际工程管理方面的系统和专题培训;3.借助国外或中外“联合体”承包项目培养国际工程管理人才;4.利用现有国际工程项目,内部师资采取“技术服务+现场培训”的方式解决海外项目管理人员不易集中培训的问题;5.积极引进第三国和当地优秀的人才。

(一)引进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

该方向的毕业生在学校已经完成了技术和管理相关基础知识以及专业课程学习,并且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是企业补充国际化人才的有效来源。该专业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便可上项目实习锻炼,辅以现场实践指导,会很快适应各专业管理岗位的需求,特别是对合同管理、索赔管理等商务方面有很大的补充效益。

(二)针对大项目组织国际工程管理培训班

国际大项目需求的人力资源往往很庞大,企业通常的做法都是集中优势力量组建项目经理部执行项目任务。此时,对拟派往项目经理部的人员进行6个月左右的专项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能够收到良好效果。培训内容通常包括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相关课程,还应注意外语强化训练和有关应用软件学习。这类学员需要有良好的外语基础和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所以要经过选拔,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方式的“产出/投入”比是非常高的。

(三)举办短期专项培训班

此类培训班主要是针对部分人员的特需需求进行的专项培训,这部分人员可以按照专业进行划分,比如合同管理、投标报价、风险管理、索赔管理、FIDIC合同条件等。培训班的特点就是时间短针对性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通过实践证明,聘请业内专家以咨询研讨的方式进行座谈式培训效果最佳,能够提升学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

(四)在中外“联营体”项目中培养人才

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和资源国公司或是国外公司组成联营体承揽项目是经常性做法,能够达到取长补短,获得双赢的效果。在以“联营体”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也是向国外公司学习提升的良好机会。企业可以在自身能力偏弱的方面选拔优秀人才参加联营体的工作,进入核心部门担当一定的职务,这样可以参与问题的讨论与决策,达到在工作中培养人的目的,切忌只是在联营体中充当劳务分包的角色。实践证明,在联营体中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学习先进,赶超国际领先的有效途径。

(五)在工程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

在实战中学习提升本身就是人才培养最好的方法和途径。每个人在现场都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因而不应该只要求他们只做好本职工作,更应要求他们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写成论文或报告,他们在撰写论文或报告的过程中必然要去学习有关理论、整理有关数据,才能总结出带有指导性的经验。一个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陆续出版一批论文或报告,供大家交流学习,在竣工后则应编印论文集或工程总结(包括技术、管理等方面)。

(六)利用国外资源开展“工作式”人才培养

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赴国际知名工程公司开展为期1-2年的工作式培训是国际化人才成长较为快速的通道。工作式培训可以在石油工程建设企业“走出去”初期大力推动企业国际化运营和管理体系的快速成熟。在工作式培训过程中,不仅学习技术知识和管理技巧,更为重要的学习处理各类问题的新理念和工作作风,并且可以快速提升外语水平。随着企业的发展,工作式培训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可以从初期的专业技术培训逐步扩展到项目管理、HSE专项管理、费用控制等;培训方式从跟着干,逐步延伸到现场学习和老师上门送教的“走出去、请进来”有机结合的新模式。通过有效实施工作式培训,可以为企业培养一批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的国际化人才,实现国际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此外,应重视属地化管理和当地管理人才引进。一般国家都对本国承包商提供各种方便与支持,而对国外承包商设置一些障碍,这就要求承包商要属地化,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和政策法律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规避风险。这就警示企业要努力采用管理人才属地化策略,尽量利用当地管理人才,同时可以相互学习。既可以解决国际化工程管理人才不足的矛盾,也可以利用国外资源培养人才。

三、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1.战略层面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旨在推进国际化发展的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应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本”的理念,将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常抓不懈。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要建立、完善人才培训制度,形成整套体系,为国际化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人才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环境。作为企业的领导,要充分解放思想,深入到人才市场中,挖掘、发现有能力的人才,为企业所用,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新活力,注入新生命、新血液。企业的领导者还应更加注重对职工和新人才的培训和使用,做到按能力分配岗位,这样才能为企业形成良好的工作结构,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优势。只有不断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投入,通过不断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组织架构、创新培养方法、强化业务实践、打造特色文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才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2.战术层面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

在使用人才之后,还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规划。人才的成长要经过“培训——使用——再培训——再使用”的良性循环机制。培训时做到因才施教、实事求是,分层次、分批次的培养。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特点,并能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训要做到制度化和多样化。制度化是指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在培训工作中,要有一套相应的培训制度来组织人才培训,这样才能做到有序、有效率的进行。对综合型人才的培训课按照这样的方案,一是岗位培训,针对不同的岗位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二是送出去培训。可让培训对象到对口的高校、大专院校或者是其他企业去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组织等优秀经验、好方法、好技术,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三是轮换培训。把要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划分,分层次、分批次的进行培训。

3.制度层面建立完善的成长机制。

一是要有评价机制。培训有无效果,人才培养是否见效,关键要有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企业员工的考核分成等级递进模式,由初级上升到中级再上升到高级。结合职工的自身情况和职业生涯,制定培训计划、考核目标,给予员工鼓励,激励员工的工作绩效再上新台阶。二是要有激励机制。要建立员工绩效与政治待遇、工资分配、职业生涯发展等挂钩的激励制度。在对员工考核时,根据员工不同的工作绩效给予不同的政治待遇。还可以根据员工在工作中努力与否,绩效好与否,在工资、酬劳分配时,可以相应地提高奖金,这样能够激励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三是要有共享平台。项目的管理水平是靠参建的每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来体现的,优秀的项目管理思维、理念和经验是随着人才流动而传播的,企业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共享平台,在企业内部、各个子公司之间、不同项目之间促进人才交流,并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经验座谈会,组织海外项目回派人员向国内人员传授海外工作经验。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只有在战略层面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才能在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执行好。同时,在具体培养过程中要理论和实践并重,有实战经验的需要补充系统理论知识,有理论知识的必须参与实战锻炼,这样才能打造出既懂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综合性优秀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大量的实践和案例反复表明,知识型、创新型的国际化人才往往是新理念的创建者、新技术的创造者、新市场的开拓者和新途径的引领者,也是企业抓住市场竞争主动权,占领新业务发展制高点的必备利器。企业只有抢先取得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和制胜权。

作者:王振 单位: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焦莹莹.企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基于胜任力的学习与培训[J].大众科技,2008,(01).

[2]孙玉芝.浅谈企业人才培养制度的完善[J].山东劳动保障,2007,(08).

第3篇

坚持党管人才、科学设计,统筹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工作思路,x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的意见》,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合理确定成员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在全覆盖开展人才资源统计、区域人才综合实力摸底调查的基础上,x区将未来x年人才工作确定为研究课题进行专题调研,从明确具体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等方面入手,分x、x、x年三个发展阶段预测人才需求,提出了x大任务和x个重点项目。

同时,x区把人才发展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实施《x区人才工作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实施全区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化管理、项目化分解和项目化推进,加大对全区人才发展中有推动力、有创新性、实践性强的课题项目的指导扶持力度;

研究并实施《x区人才工作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建立x区区级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实施办法》《x区有突出贡献人才评选管理办法》x个配套文件,建立起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奖罚分明的人才工作管理考核制度,牵引带动人才工作整体升级;出台《x区人才工作联络服务站管理办法》,在x家街道建立人才工作联络服务站,将人才工作延伸至基层一线,加强人才工作窗口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坚持服务发展、整合资源,积极提供多元化的人才扶持保障。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x区以项目打包、基地创建等方式,优化整合省、市、区三级人才工作政策,联动区级职能部门合力推进重点项目,变“单打独斗”为“集中发力”,强力聚合人才工作叠加效应。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x区对重点人才工程实行项目化管理,自x年以来,先后确立《X》等x个区级人才项目,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有创新性、实践性强的课题项目累计给予了x万元的配套资金扶持,实现了“资金配套促项目,项目推进促工作”的目标。同时,积极向市人才办推荐优质项目,“农业返乡创业青年人才培育”“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广告文化创意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建设”等x个项目获得市级扶持资金x万元。

坚持丰富载体、加大力度,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加速高端人才聚集。筑巢引得凤凰来。人才的聚集离不开优质的创业创新环境。x区依托x科技产业园、X理工大学等周边高新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加快产业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向x集聚。

在“科技强区、人才强区”思想的指导下,x区建立了汇聚科技人才、汇聚先进技术、汇聚科技项目的x科技产业园,整合“金鼎x分园”“同景智库x分园”“秘境Mx创意园”,设立X国家广告产业园,形成“一核多分园”的空间发展布局。

围绕“X旅游文化传播窗口、民族文化创意孵化基地、南亚创意潮流聚集地、X微小品牌孵化推广平台”的发展定位,吸引了包括新浪乐居、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盛策同辉、文产数字、掌上春城、X电视台国际频道等x家特色鲜明的广告、创意类企业入驻,带动了大批文化创意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复合型文化专业人才、外向型产业人才引进。

x区研究制定了《x科技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扶持产业发展相关政策》《x科技产业园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优惠扶持政策,投入x亿元广告文化科技产业引导资金,在X国家广告产业园推出办公空间、工商税务、自担保、知识产权、市场宣传、创业导师、法律咨询、人员HR、人事招聘以及业务培训“创业免费十道菜”;以中介服务超市的形式,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和发放中介服务券,为入园小微企业、创业团队提供专业服务。

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项目化教学;设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30-01

1、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项目就是指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相互联系的一类工作任务。项目化教学指的是把一项教学任务看成一个项目、基于一定的资源约束,在这里主要是指相对有限的课时时间资源,将教学任务按照项目――子项目的形式进行有序的结构化分解。项目化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执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为中心而达到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增强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教学方法。

项目化教学,一改以往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讲解和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重点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任务为中心,通过对教学目标项目的分解、实践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真正提高学生应用动手能力。

课程项目化,是依据人才专业职业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根据专业课程和专业职业特点,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然后根据项目内容要求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从而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得以实现。

课程项目化的教学目标是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职业知识的综合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是与专业密切联系的企业项目与任务。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课程项目化是传统教学模式重大改革,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更从职业化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也为今后学生工作增强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和职业学院采用课程项目化教学比较多,而独立学院还暂未有采用此方法。

本文这里所指专业课程主要是指专业主干课和专业基础课。因其更具有专业知识、职业知识特点。项目化也易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一门《员工培训与开发》课,这门课程项目化就比较容易实施。如我院保安队伍人员流动性大,如何对新进的保安员进行培训,让其迅速适应保安职业并尽可能发挥最大作用。可以将保安员员工培训与开发作为一个项目。根据课程内容和保安职业的特点,教师进行组织、指导学生完成保安员的培训与开发方案,并交付于保安相关领导,让其进行评价,后加以改正。这样,学生对《员工培训与开发》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及操作执行,都会更好的效果,今后走上相关工作岗位,也就能迅速适应工作并能开展工作。这就达到了应用性的培养目标。

2、独立学院进行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设计的必要性

(1)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我们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着重于高级应用性)不同于公办大学本科(着重于研究性),也不同于职业技术类院校(着重于技术性)。从目前各独立学院教学模式来看,虽各校都有提法,但其实似乎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不十分明确。那么,我们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思考。其中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我们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尝试和设想。

(2)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独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如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具备职务评价和分析、员工招聘与培训、薪酬管理、人才测评、劳动关系处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公共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关行政管理工作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里就明确说明了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高级人才。其他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也大体一致。而专业课程项目化就是针对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好办法。

(3)学生就业和能力的需要。目前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职业应用能力,仍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也就是说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笔者在企业担任过人力资源经理,曾到某知名大学招聘管理类的学生,面试时曾要求学生回答什么是管理。学生是用管理的职能来进行回答的。虽说没有错,可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我们要的不是教材死板的定义,而是学生对管理的真正理解,希望学生通过对管理比较深的认识和理解来开展和指导今后的管理工作。这说明学生只是对知识的识记,而无知识的应用。

从每次考试的学生试卷分析来看,都发现凡是记忆性的知识,学生普遍答卷很好,而涉及知识的应用往往普遍很差。

如果实行课程项目化教学,可以大大改变这种现状。通过项目化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3、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1)教学内容的改革。这一步相当重要。要求我们明确到底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出哪些应用能力和素质。我们必须以职业应用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行为过程为导向,以具体工作项目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内容,要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如《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可以从人力资源经理职位要求,结合教材,对所需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分解。从人力资源规划、选聘管理、培训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员工劳动关系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分解。其次,分析具体工作项目过程,确定具体工作任务。

(2)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采用项目制、团队化运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丰富多彩的项目制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把课内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工作任务、工作环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作应用性。

(3)学生成绩考核的改革。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考核,实行以应用能力考核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方式,打破考试概念,以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形式替代单一的试卷考试,改变应试教育。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成绩的考核总体上突出工作任务与实践项目的完成过程和效果。考核的项目主要由团队项目的成绩和团队项目的个人考核及个人平时表现三部分构成。

4、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

4.1“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项目化教学的需要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课程项目化的根本。课程项目化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因为只有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协同操作与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必须要求教师不仅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应用操作能力,那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企事业单位职业经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法,就必须要求有“双师”型教师,既懂理论,又熟知专业知识应用的职业能力。那就有可能独立学院要重视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职场的教师或者说派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锻炼,。

4.2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方面

人具有习惯性。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不愿意进行变革,习惯于单一的教学方法,习惯于传统的案例教学。进行项目化教学会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冲击和挑战。

学生学习也一样,习惯于传统学习,被动学习,习惯于传统考试,背背教材的知识点就可以了。教师和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期末轻平时、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学时平时不用努力,到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普遍,易陷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景笔记,考完全忘记”的中国式应试教育。学生虽可能分数高却知识应用职业能力低,职业应用能力很难与考分匹配,出现“高分低能”。

4.3其他方面

如思想观念方面。实行课程项目化教学法,可能不少人会认为那是职业学校和职业学院的方法,不适合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可能会对此不屑。其实不要忘了,我们独立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实更指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而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恰恰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秦立公,“现代物流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物流科技,2006,29(134):123

第5篇

1.1信息化建设体系不完善

实现建筑工程业主方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是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从制度和方法上保证相应执行环节中的方向和方法符合实际需求。在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体系层面的构建。这使得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在开始阶段便陷人了一种混沌模糊的状况,负责人不能对相应的建设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在部门设置和执行流程等方面缺乏具体详细的依据,这使得基层的信息化建设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难以有效把握建设方向和尺度,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审核与评定阶段很难根据准确的指标进行评价。

1.2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持不充分

软硬件技术支持是建筑工程业主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缺乏技术支持造成的信息化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软件和硬件技术等级标准与项目管理工作实际的需求不匹配,在引进相应管理软件和系统构架搭建的过程中,出于经济层面的考虑,往往会引进一些相对廉价的技术,认为信息化建设发展就是购买一些软件安装在电脑上,能够接人互联网查询下载资料就可以了,这种认识偏差导致的技术水平不足,往往会因为技术应用本身的层次较低,使得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面临更多的操作性问题,管理效率大大折扣

1.3信息化建设人才储备缺乏

建筑工程信息化发展离不幵专业人员的实践操作,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准确合理的操作相应系统,信息化是难以发挥应有效力的。建筑工程业主管理信息化人才储备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员知识结构和实际管理经验不均衡上。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对于工程项目的流程有着准确的认知,同时能够通过丰富的经验识别具体项目的管理重点,而拥有这种经验的管理者往往工龄较长,在知识结构上与当前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存在距离,同时由于一些传统工程管理理念的影响,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

1.4建筑工程业主信息化建设拓展空间不足

现阶段,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是很快的,系统的更新应用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建筑工程业主信息化建设发展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拓展性。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业主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关注点往往局限在眼前较短的一段时期之内,相应软硬件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投入也仅仅以适应当期需要为出发点点,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从长远的角度制定建设发展规划,构建人才体系,在经过不长的一段时间后,相应的软硬件和人员知识能力结构便可能不在适应实际需求,需要再次的建设投人。

2.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方法与对策研究

2.1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业主信息化建设体系

为了全面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提升工程管理效果,建筑工程业主方应充分完善信息化建设体系的构建。首先,管理层应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带头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为指定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使信息化发展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在信息化建设发展制度层面应制定严格的实施与评价细则,结合国家指导性文件、行业规范标准充实制度,保怔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第三,体系建设应联系实际,应在深人分析当前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建设组织体系,确保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可执行性。

2.2全面提升建筑工程业主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

建筑工程业主应根据资金储备水平,选择具有实用性的软硬件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来,在软硬件建设过程中兼顾技术的可行性和整体系统的对接有效性。通过系统构建实现内部工程管理者对于工程资料查询使用的便捷性,实现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在当前移动互联网及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业主除了重视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平台的构建外,同时也应针对移动端的工程管理信息化进行投人,使工程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工程管理工作。

2.3健全信息化人才培养储备体制

人才储备使实现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先决条件,建筑工程业主方应健全人才培养储备体制。应从当前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人才综合能力的提升制定规划,重视对于现有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改造和优化,同时应大胆启用新人,让更多的具有信息化专业背景的人员承担工程管理工作,通过实践锻炼这部分人才的实际经验。建筑工程业主应将人才个人发展与的公司进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与进修机会,让员工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积极投身岗位工作,实现培养人才留着人才的目的。

2.4保证建筑工程业主信息化建设拓展空间

信息化建设的拓展性,是实现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筑工程业主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更多的从长远角度出发,在软硬件建设标准与人才培养工作中适当提升标准,充分利用拓展空间实现当前和未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过渡与对接,减少技术革新对于信息化管理工作造成的迟滞性影响,保证建筑工程业主信息化建设长期不间断的发展下去。

3.结语

第6篇

做好项目启动在项目管理的启动初期,重点内容是相关制度和方案的形成以及优化,做好本项工作需要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在确定培养对象时,也一定不能脱离群众,需要通过考察、考试、访谈等形式确定有潜质的培养人选。笔者所在医院———杭州市中医院多年来一直通过各种模式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但是原有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有医改形势下的医院发展需求。自2007年底开始,医院开始利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实施骨干人才建设,力争培养出更高层次的医疗技术人才来支撑医院的快速发展。新模式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加强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业务骨干培养为重点,采用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思路,建立分类的培养机制。在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前期制定实施方案、确定骨干人选,落实管理制度;中期组织实施;后期进行考核以及适度调整。同时建立专项管理及执行机构———人才培养项目领导小组,以明确责任,组织具体实施;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经费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确保经费使用的效益。通过一系列规范化流程管理,努力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为医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对于具体政策的制定,首先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学术委员会会议、人事工作会议,专项研讨人才建设工作,最终统一思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战略。如《“十一五”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杭州市中医院中医药人才培养纲要》、《十二五“青苗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意见》、《奖惩委员会章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实施人才培养项目提供了政策性依据。确立了基于项目管理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为:以加强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业务骨干培养为重点,采用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思路,建立分类的培养机制。

2落实制度力抓项目执行

有了指导思想的引领,有了制度的保障,接下来就是至关重要的项目执行环节。2007年作为新人才项目管理的启动之年,医院多方面齐头并进,致力于提高执行力这个关键点。多次召开项目协调会和沟通会,落实相关责任职能科室,拟定具体可执行的操作方法,实施项目工作分解,确定每个环节的具体管理者和责任者。为保障执行力,医院还建立了专项管理及执行机构———人才培养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具体实施,责任明确、分工明确。同时配套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经费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确保经费使用效能的最大化。通过一系列规范化流程管理,形成了有序、新型的人才培养新格局,为医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作为一家中医医院,在人才建设的具体实施的路子上,既要坚持和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动摇,又要走中西医并重的路子。针对这一点,医院在人才培养项目具体实施上从全院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紧抓浙江省新世纪“151”、杭州市新世纪“131”培养人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和“青苗计划”等重点,并结合培养层次、个人工作实际、确定个体化具体培养目标。培养方式采用在职与脱产并重,国内与国外结合、学历培训与短期进修结合等方法。积极探索个性化、差别化培养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因地制宜。

3设立人才培养项目专项资金鼓励培养人选走出去学习

医院设立了人才培养项目专项资金,积极鼓励培养人选走出去学习,除了每年派出大批的骨干赴国内的大型医疗机构进修外,医院领导还积极与国外知名院校、医疗机构联系,为培养人选出国进修打开便利的大门。五年之内医院共派出了12人次赴多个国家的知名院校、医疗机构进行为期超过3个月的进修学习,研修者在将国外先进技术学习回来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除此之外,医院还创造机会,让培养对象参加各种级别的培训、讲座、论坛,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座授学,推进业务交流,提高学术素养。通过“送出去”与“引进来”,医院人才培养取得阶段性成效,力争在不断建设中培育出更多的中医有传承、有特色、有优势,西医走在先进行列的的高层次人才。

4查缺补漏完善项目监管

第7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建设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领导班子。狠抓干部队伍的科学发展观教育不放松,强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我们企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是加强人才建设,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人才高地的构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不可掉以轻心。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之间的竞争,又是人才管理体制和模式的竞争。因此,2015年我们要着力于创建良性的软环境,触发人才潜能的发挥,用各方面的优势,去建设一个和谐、进取、平等、稳定的工作环境。首先要加快人才培养,加快高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其次要提倡“团结、启发、互助、提高”的工作形式,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是留住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打造有战斗力的桥梁队伍。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合理的人才梯次。再次要实行荣誉激励制度,大力选树优秀典型。我们要设立一系列表彰活动,激励员工爱岗敬业的进取意识,让广大员工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竞争。

三是加强职工培训,加快后备人才培养。强化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的自身修养,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主线,以专题讲座为手段,进一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后盾。

四是狠抓安全生产,确保企业发展安全。继续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落实公司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并紧紧围绕目标分解任务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在帮扶指导项目安全生产工作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班组安全建设的力度,使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稳步前进。

五是开发经营市场,保证公司资金安全。经营开发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时有真假难辩,鱼目混珠的局面,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让工作变得被动。所有的项目在运作前都要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对项目、合作人员要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和筛选。因此,我们要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化全员经营意识,大力宣传经营理念,利用社会一切可利用的关系、渠道,进一步拓展、扩大市场。继续加大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尽力保证公司资金链的安全。同时坚持优质的服务来增加融资,力保响瓦线BT项目的投资能顺利进行。

第8篇

建立健全注册工程师制度。注册工程师制度不仅能够提高执业资格管理水平,而且能够在合理管理的情况下,合理利用行业资源,将工程技术引入市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增强国外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

对于国外工程,需要大量的懂商务、会外语、通管理的全能型人才,他们要掌握合同管理、工程内容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国际人的身份,入乡随俗,和外国机构有很好的交流能力。国外工程对人才的要求是很高的,“以人为本”、实施本土化管理是我们一直恪守的原则,各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在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加强对卓越领导者的栽培,对勘测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新的标准;加强素质方面、职业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在项目管理领域加快培训和识别的力度,树立培养出各种各样的管理和专业顶级人才;打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和谐氛围。另外,加大优秀人才的资金支持,如及时合理的给予奖金和津贴,鼓励其参加科研项目,尽可能多的取得突出的成就;还要对专业人才给予荣誉称号,增加其内心的成就感;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落实好人才战略。

三、加强项目管理建立适合国外工程的项目管理体系

国外的创新的管理经验不能全盘招手,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邹游中国特色的工程管理模式。目前比较适合我国发展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以专家系统为主要系统运行模式方式,站在专业部门平台上,由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多维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项目管理、支持体系是专家系统、基础是专业技术部门,这样就大大弥补了可弥补线性项目组织结构模式、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模式的缺陷。其中项目经理必须与就职人才的能力想匹配,竞聘和任命两种方式联合起来选拔,但是大型项目一般采用任命的方式,竞聘则适用于小型项目;项目经理对一切的管理、工程情况等事物负责,合理地协调好实行进度、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遵守合同的要求。

四、提高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质量”是工程的核心。在实行工程项目中,为了达到工程的优质性,一定要严格按照IS09001标准开展工作,提高质量水平,特别是在执行技术规范方面提高审定标准。项目执行期间,遵循“业主至上”的原则,给予业主满意的服务。像接受相对落后的国家的工程项目时,在得到对方允许依据中国规范进行工程建设时,我们要意识到其本土的自然条件、风俗习惯、人文景观等内容的重要性,使工程项目也符合对方的文化氛围,例如在阿拉伯地区,以祷告室风格为主,满足阿拉伯人的要求。

五、发挥技术优势,实现“共赢”

打造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有力市场环境。技术的进步会带来产品的更新和替换,所以,我们要把技术的开发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提高创新能力,增加创新意识,及时奖励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人才,建立科技成果有偿转让制度,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尤其是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利用技术的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出国人员的派遣不要只重视数量,要做好质量的把关。另外,我方的参与国外工程项目的人才以项目经理、项目咨询师等高级管理、技术人员为主;别的工作要入乡随俗,充分利用本土化资源,防止文化、环境的差异阻碍项目的进展。采用创新管理的方法,充分利用我方的有限人员,迅速的加入到大型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实现在施工力量、项目管理、施工设备本土化的发展,以较低的施工成本、管理成本和机械成本达到最高的产出。与此同时,本土化管理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为当地的部分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对解决当地社会的矛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实现“和谐共赢”。

六、加强风险控制

第9篇

伴随中国石化企业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发展,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现象时有显现,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中国石化加大了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储备人才选拔力度,不断完善选拔过程。首先是基层单位推荐。总部预测未来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专业管理人才数量缺口,据此确定储备人才数额,将其分配给各基层单位,明确推荐条件。基层单位根据分配到的名额和推荐条件,从近2-5年招收的大学毕业生中推荐大学英语四级或之上、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其次是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卡尔特十六项个性问卷表(16PF)、爱德华个人偏好表(EPPS)、焦虑自评量化表(SAS)和拟郁量化表(SDS)等四组量化表格共计452个题目的问答,综合评估推荐人选“人格特质与素质”、“压力应对方式”、“动机特点”、“心理健康程度”、“创造能力”和“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等指标。第三是专业素质面试。组织国际石油工程企业在职专家,发挥其对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岗位熟悉、了解所需人才类型、能够识别人才特长等优势,分项目管理、财税、法律合同等若干专业对推荐人选进行面试,选拔有志从事海外工作、业务基础好、有提升空间、适宜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经营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最后是人选确定。推荐人选会参加专项外语水平测试。将外语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和专业素质面试等三方面结果进行汇总排序,形成A、B、C和D四类,A类为测评结果排名居前,其他依次类推。在汇总排序时,外语水平、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均按满分100计算,综合素质测评中应对压力方式为“回避”、动机特点为“回避”、专家面试中的个人意愿为“不意愿”之一者均不进入汇总排序之列。排序结果上报总部,由其最终确定储备人才入选人选。

2人才培训

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专业管理人才选拔、培训和使用中,培训是保证,尤其是在国内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操作差异明显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培训最大幅度地提升个人能力与素质。

2.1培训定位

一是立足企业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实践。企业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发展是一个过程。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从无到有、由单点突破到全面布局,形成了包括中东、中亚及俄罗斯、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区域的市场网络,完成了许多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市场有影响力、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项目。将这些内容体现在培训中,可以使员工素质水平快速提升,企业国际化进程少走弯路。二是学习国际通行规则与差异要求。国际石油工程项目要遵循行业标准、国际惯例与通行规则。如项目合同通常采用菲迪克(FIDIC)条款,设备性能采用美国石油协会(API)标准,作业活动采用国际油气生产者协会(OGP)标准,HSE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操作手册要符合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机构(OSHA)或英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考试委员会(NEBOSH)的要求,等等。因此学习并掌握国际惯例、通行规则与差异要求,是做好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首要条件。三是追求最佳实践。在国际石油工程实践中,一些企业在组建联合项目管理团队、联合设计与采购、模块化施工、带动国产设备出口等方面不断探索、成效很好,不断学习这些优秀实践成果,取得更佳成效,能提升企业水平和企业美誉度,进而带动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

2.2培训模式

一是高度聚焦。国际石油工程项目资金、技术高度密集,项目本身千差万别,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不同的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社会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各有不同。培训要区分时期、地域、项目、专业差别,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达到这种高度聚焦的培训目的,需要聘请专业培训人士,依据专业、行业、时期、地区顺序择优选择培训师资;同时学员结合自己工作需要,完成学用转化,将培训成果运用于工作实践中。二是追求培训深度。培训深度可以分为知道、会做、熟练掌握等层级。培训至少要达到会做层级,追求熟练掌握层级,这不仅是培训的本质要求,而且符合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工作特点。学员返回工作岗位后,没有太多时间和资源来消化培训所获,只有在培训时就达到会做或熟练掌握的程度,才会将培训所得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在培训中应采取研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教授他人和行动学习等主动学习方式,帮助学员提高主体意识、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培训深度得以保证,故应多用。三是嵌入工作生活模式中。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专业管理人员工作生活模式是连续工作、定期休假。其中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工作岗位与人员配比高度契合使工作时间刚性十足;休假时间相对较短,还要兼顾一些工作事务。如果工学矛盾、工作生活平衡处理不好,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会降低。因此要把培训镶嵌于其工作生活模式中,协调好连续工作、定期休假和培训三者之间的关系。

3人才使用与管理

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专业管理人才选拔、培训和使用中,使用是目的,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和释放个人潜能,促进企业国际化业务发展。

3.1树立科学观念

首先,注重人才使用效率。人才竞争结果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拥有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种类,这是人才竞争的前提;二是人才的使用状况或人才发挥作用的效率,这是人才竞争的保证。拥有人才只是具备了人才竞争的基础、潜能,但如果不善于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特长,即使拥有再多的人才也没有实际意义,是一种最大的浪费。可以说,人才竞争本质是人才使用的竞争、人才使用效率的竞争。其次,营造人才使用环境。人的能力发挥要要有适应的土壤、环境作为保证,环境不同,能力发挥程度不同,人才使用就是要重视人才环境建设,包括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和团队环境建设,为人尽其才、最大程度地发挥和释放个人能力搭建最佳平台。再次,加强人才管理。无论什么样的人才,都离不开管理,关键是要讲求管理的方式方法,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挥或管理过严均不尽科学、可取。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人才管理中要尤其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对中国企业和员工来说,心理健康管理只是这些年才逐步被认识、接受的,企业在资金投入、管理手段、事前预防、干预效果等多方面还有许多差距;员工心理健康知识等软素质缺失,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只是忍受、羞于外露、不主动寻得解决问题等传统做法和现象仍占主流。

3.2强化岗位资质

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有资质要求,包括企业资质,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经验、资质,特殊专业人员和作业人员资质。各种资质不仅是进入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市场的前提条件,而且是保证项目顺利开展、防范各种风险、实现预期盈利的必要保证。按照“源头治理、关口前移”的理念,为项目岗位选配具有合格资质人员;加强项目人员资质核查,杜绝无资质、过期资质等不合格资质人员上岗;根据企业要求或项目岗位需要,超前做好员工资质培训、取证工作。如2007年发生的埃塞“4.24”遇袭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后,中国石化由此做出制度安排,分期、分批对所有海外项目人员进行境外公共安全培训取证工作,无培训不发证、无资质不使用。实践表明,这种制度安排非常必要、效果明显,极大程度上减少了重大、恶性境外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3.3实行目标管理

国际工程项目不成功事件时有发生。最近几年,中国铁建承建沙特轻轨项目、中海外负责的波兰高速公路项目都留给人们惨痛记忆。美国Standish集团的CHAOS报告表明,IT项目成功率仅30%左右。鉴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不确定因素更多、各方面情况差异更大、可重复性程度更低,需要对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实行目标管理,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项目团队潜力,由项目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自主性、创新型的工作,提高项目成功率。企业提供项目所需人力、物力、财力;设定项目考核指标,如完成合同额、成本费用、实现利润和应收账款回收率;对项目团队充分相信、授权和依托;跟踪项目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并兑现奖惩结果。由于项目投标报价、商务谈判等前期工作与项目中后期工作直接关联,在考核项目团队成员中应纳入前期团队成员;与国内项目相比,国际项目工作难度大,国际项目考核指标与奖惩兑现要明显有别于国内项目。项目团队内部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工作范围,将考核指标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个体,建立起项目、团队、个人之间的有机联系,真正实现个体特长得以发挥、潜力得到充分调动,团队目标高度一致、利益共享、风险同担。

4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 培训管理 项目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87-02

教育与人们的思想联系密切,社会工作发生新的变化,教育也要随之变化,我们经历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点,中小学的教育更看重知识面的拓展,高中教育是文科和理科的专业化学习,大学后方向确定专业化内容也被确定了,并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层次研究,让人们今后从事相关研究。继续教育是在大学生学习生涯结束后从事的专业化再教育工作,通过再教育丰富人们的工作内容定位,并针对某一问题做细致深入研究。

一、管理项目概述继续教育的实施特点

1.管理项目概述

管理项目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行,且社会的发展很多项目在建设的前期、周期和后期都需要专门的人员以及团体做组织、沟通和协调,目的是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社会发展进程中,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也开始沿用管理项目的理念,改革管理内容,建立系统化的管理理念,成立专门管理部门。由此可见,管理工作已经充斥到整个市场内,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管理项目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为提升管理项目工作的新意,就应在管理中做好项目构思,进而提升管理项目的竞争能力。创新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以基础知识累计为前提,更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补充知识,继续学习深化现有的知识,更新原有旧知识系统,以期在研究学习中突破管理项目的困境。

2.继续教育实施特点

(1)满足新知识学习

继续教育实施中,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培训内容的时代性,即要满足与时俱进的要求,培训内容最好集中新技术和新理念,目前很多高层次人才对于基础知识有牢固的掌握,因而成就的管理知识不适宜在继续教育活动中推行,若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不但会浪费时间,更容易局限人才思维能力。新知识培训时,需结合市场技术信息的更新换代要求,研讨部分领域的新课题,结合新知识内容,更新市场信息及时,并且对市场中的某一领域话题做研究和讨论,以学习者的基础技能为基础的吸收前提,转化研究方案,拓展现有知识。

(2)适应短期高效培训

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求被教育者了解行业内的各项细则,且要求其有较好的的接受能力,探究某一个领域专业知识的时候要先疏通这一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被疏通以后高端人才就能在此过程中做工作探索。其实实际工作中不需要太长时间开展再教育活动,只需要固定好科技的研究和考察方向即可,在探讨创新知识体系的同时,要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中适应培训要求。

二、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问题

1.监督不到位 管理落后

继续教育管理机构主要通过“窗口”面向社会,故为教育工作的阳光单位,故此在组织继续教育的时候要满足教育的高质量和严规范要求,让教育适应市场需求,且传授出的知识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但,目前部分教育机构没能重视继续教育,并将其视为教育活动的附属产品,不能将继续教育工作看成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导致教育机构或者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死角,不能时时监督管理工作的推行和实施。

2.教学方式单一 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教育机构将教学关注点集中在正常教学任务拟定上,忽略继续教育在教学机构中的地位,导致从事继续教育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得到的晋升机会也很少,所以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另外,部分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中,招收的教师标准和流程都不能保障公开和透明,这就导致参与培训的教师师资力量偏薄弱。甚至部分机构在继续教育过程中,还沿用传统的集中式教学模式,培训者被动的听教师传授知识,但是知识内容和新颖度没有变化,其实传统的灌输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应教学规律,导致继续教育模式单一,内容枯燥,发展性差。

三、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可行性措施

1.树立项目管理思想

管理的思想决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推行进程中,由于项目管理充当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故此,要精准的解读项目管理内涵后,结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特点和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此继续教育的培训领导要树立项目化管理思想,研究项目管理中的内涵或者实施要素和实施方法,并将各类管理要素都集中的使用在继续教育的培训管理中,满足继续教育的项目化管理要求。

2.制定项目管理规划

继续教育培训是由多个培训项目共同开设起来的,为让项目管理规划周密性好,就要求各个部门集中人力、物力和设备优势开展资源的协调和优化,并进行动态化管理,让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管理中顺利推进下去。为让培训更为高效,分解结构的方式细化工作任务是比较可取的方法,任务分解后要根据逻辑关系制定管理规程。

3.确立项目管理激励制度

继续教育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有效调动项目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应设立项目鼓励政策,主要是鼓励那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能够主动积极完成工作,恪守职责的工作人员,保障继续教育工作高效完成的前提下,更要给予部分奖励。

四、结语

继续教育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方向,借助于管理项目化的应用,建立系统化教育管理模式,满足行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要求,让高端人才可以继续接受新的系统知识,更新原有知识系统,管理项目中的教育资金,创新培养人才,通过新知识、技术、手段的运用,丰富人们的视野和思维,把累积的知识全部转换为先进的工作技能,带动社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一体两翼;高职教育;数字出版;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4?0017?03

数字出版领域“一体两翼”创业型人才是基于出版行业的使命和历史特殊性,以及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而提出的,即以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以数字化制作传播技术为一翼注重学生数字化出版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数字化经营管理为另一翼注重学生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高职数字出版创业人才培养是当前数字时展和数字出版业态发展对创业人才的客观需要,但其人才培养过程正面临着困惑:一是传统出版正面临转型,数字技术手段更新迅速,数字出版领域创业盈利模式不明朗;二是各职业院校均不同程度存在年长教师数字技术转型慢而青年教师实践生产经验缺乏的困境;三是高端性、体验性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和模拟化创业生产的教学设备十分缺乏,四是校外顶岗实训条件难于满足集中性、综合性、多样性的创业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出版发行专业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单项+综合能力”进阶式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平台+模块”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创建“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网”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企盼能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数字出版创业人才培养探索路径。

一、以“工学结合”为理念创新“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数字出版领域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素质为主体,以数字化制作技术和数字化经营管理技能为两翼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创业人才。高职院校是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创业人才支撑体系中重要的培养主体,传媒类高职院校出版发行专业培养目标能掌握传媒类专业知识、技能,熟悉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相关的应用软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新闻出版素养。

1. 利用“专业工作室”培养学生出版职业素养

专业工作室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教学、社会服务与实践的场所[1]。专业工作室不仅体现专业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可以充分对接行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新闻出版素养。我们专业成立的“支点文化工作室”就是以专业为单位,由本专业教师及出版社同行组建的。学生业余学习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进入专业工作室工作,感受在企业上班的工作制度、企业管理氛围。学生在工作室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完成出版社和期刊社的书稿编辑加工、网站维护与内容编辑、出版物数字化营销。工作室完全参照数字出版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方案进行考核,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必须达到出版要求,利用“专业工作室”培养学生的出版职业素养。

2. 推行“工学结合”培养学生数字化出版技术操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我们通过充分调研数字出版企业和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岗位,将企业的岗位设置与校内培养模式有机融合,将企业工作任务转变为专业学习任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企业数字出版项目,围绕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出版技术操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员到职员的转变,具备终生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具体体现在:(1)在专业标准层面制定高职数字出版的应用性、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2)在课程设置层面强化学生数字出版技术操作和经营管理课程学习内容;(3)在实践教学层面创新实训项目+岗位实训+自主创业的专业实践模式。

3. 开创“创业竞赛”提升学生创业素质

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借助校企合作和工作室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竞赛项目,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实践能力,并为学生全面提供创业心理辅导。如开展“公司+创业+项目”的实践教学法,模拟“投资”注册公司,各公司根据自身资源与环境机会,选择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创业项目,通过项目竞赛,来提升学生创业素质[2]。

二、以“单项+综合能力”为主线运行“一体两翼”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数字出版岗位工作职责,选取数字出版流程中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的工作任务,如以数字化出版技术操作和数字化经营管理作为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将“一体两翼”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为三个阶段采用分段、分层次、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职业基本素养、创业单项能力、创业综合能力、专长、顶岗能力的培养,使得出版发行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得以循序渐进的螺旋式提升。

1. 以单项能力为宽基础

第1-3学期,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创业单项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出版职业道德、出版责任意识和创业单项能力,如信息采集、文本、文稿编校加工、出版软件运用、版面设计等,使学生初步具备数字出版人才必要的导向把关意识、人文素质、写作能力、编辑加工能力、数字化传播能力和市场理念等数字出版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为在数字出版领域创业打下宽基础。

第12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管理;项目化思考

教育与人们的思想联系密切,社会工作发生新的变化,教育也要随之变化,我们经历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点,中小学的教育更看重知识面的拓展,高中教育是文科和理科的专业化学习,大学后方向确定专业化内容也被确定了,并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层次研究,让人们今后从事相关研究。继续教育是在大学生学习生涯结束后从事的专业化再教育工作,通过再教育丰富人们的工作内容定位,并针对某一问题做细致深入研究。

一、管理项目概述继续教育的实施特点

1.管理项目概述

管理项目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行,且社会的发展很多项目在建设的前期、周期和后期都需要专门的人员以及团体做组织、沟通和协调,目的是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社会发展进程中,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也开始沿用管理项目的理念,改革管理内容,建立系统化的管理理念,成立专门管理部门。由此可见,管理工作已经充斥到整个市场内,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管理项目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为提升管理项目工作的新意,就应在管理中做好项目构思,进而提升管理项目的竞争能力。创新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以基础知识累计为前提,更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补充知识,继续学习深化现有的知识,更新原有旧知识系统,以期在研究学习中突破管理项目的困境。

2.继续教育实施特点

(1)满足新知识学习继续教育实施中,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培训内容的时代性,即要满足与时俱进的要求,培训内容最好集中新技术和新理念,目前很多高层次人才对于基础知识有牢固的掌握,因而成就的管理知识不适宜在继续教育活动中推行,若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不但会浪费时间,更容易局限人才思维能力。新知识培训时,需结合市场技术信息的更新换代要求,研讨部分领域的新课题,结合新知识内容,更新市场信息及时,并且对市场中的某一领域话题做研究和讨论,以学习者的基础技能为基础的吸收前提,转化研究方案,拓展现有知识。(2)适应短期高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求被教育者了解行业内的各项细则,且要求其有较好的的接受能力,探究某一个领域专业知识的时候要先疏通这一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被疏通以后高端人才就能在此过程中做工作探索。其实实际工作中不需要太长时间开展再教育活动,只需要固定好科技的研究和考察方向即可,在探讨创新知识体系的同时,要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中适应培训要求。

二、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问题

1.监督不到位管理落后

继续教育管理机构主要通过“窗口”面向社会,故为教育工作的阳光单位,故此在组织继续教育的时候要满足教育的高质量和严规范要求,让教育适应市场需求,且传授出的知识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但,目前部分教育机构没能重视继续教育,并将其视为教育活动的附属产品,不能将继续教育工作看成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导致教育机构或者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死角,不能时时监督管理工作的推行和实施。

2.教学方式单一

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育机构将教学关注点集中在正常教学任务拟定上,忽略继续教育在教学机构中的地位,导致从事继续教育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得到的晋升机会也很少,所以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另外,部分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中,招收的教师标准和流程都不能保障公开和透明,这就导致参与培训的教师师资力量偏薄弱。甚至部分机构在继续教育过程中,还沿用传统的集中式教学模式,培训者被动的听教师传授知识,但是知识内容和新颖度没有变化,其实传统的灌输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应教学规律,导致继续教育模式单一,内容枯燥,发展性差。

三、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可行性措施

1.树立项目管理思想

管理的思想决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推行进程中,由于项目管理充当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故此,要精准的解读项目管理内涵后,结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特点和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此继续教育的培训领导要树立项目化管理思想,研究项目管理中的内涵或者实施要素和实施方法,并将各类管理要素都集中的使用在继续教育的培训管理中,满足继续教育的项目化管理要求。

2.制定项目管理规划

继续教育培训是由多个培训项目共同开设起来的,为让项目管理规划周密性好,就要求各个部门集中人力、物力和设备优势开展资源的协调和优化,并进行动态化管理,让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管理中顺利推进下去。为让培训更为高效,分解结构的方式细化工作任务是比较可取的方法,任务分解后要根据逻辑关系制定管理规程。

3.确立项目管理激励制度

继续教育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有效调动项目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应设立项目鼓励政策,主要是鼓励那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能够主动积极完成工作,恪守职责的工作人员,保障继续教育工作高效完成的前提下,更要给予部分奖励。

四、结语

继续教育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方向,借助于管理项目化的应用,建立系统化教育管理模式,满足行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要求,让高端人才可以继续接受新的系统知识,更新原有知识系统,管理项目中的教育资金,创新培养人才,通过新知识、技术、手段的运用,丰富人们的视野和思维,把累积的知识全部转换为先进的工作技能,带动社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越,陈宇婷.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引用项目集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亚太教育,2014,(7):11-12.

第13篇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互动”机制,推进政社分开,形成以“三社互动”为主体形式的基础治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格局,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区服务创新、提高社区服务管理专业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立足基层,面向社区、服务群众;

(二)政府引导、社区主导、社工参与;

(三)资源共享、试点购买、全面建设。

三、工作目标

用3-5年时间,初步建成以社区管理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乡镇和社区为依托的社会组织培育、社工岗位开发及人才培养体系,全县社区社会组织达到100个,每个城市社区至少拥有1名专业社工人员。通过实施“三社互动”,促进社区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和社区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机制,强化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构建“三社互动”工作体制,形成合力,持续推进。民政局作为“三社互动”工作的牵头单位,各乡镇及相关单位协调配合,社会组织、社工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有计划、分步骤推进“三社互动”。

2.明确责任分工。以社区为单位,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社工组织作为第三方介入,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加强合作与互动,将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中的职能与作用进行科学划分,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政府主要承担职能部门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延伸,社区居委会承担村居民自治职能,社工组织负责引导群众参与自治,增强自立自助、大爱互助的意识与能力。

3.落实配套政策。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社工人才培养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快我县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二是将“三社互动”作为我县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社工项目,以政府购买的方式规范实施;三是按照市相关要求,科学有效利用好财政资金、社(村)改资金,根据社区需求投入“三社互动”项目。

4.实行目标考核。将“三社互动”工作作为综合目标考核,民政局制定具体措施,指导乡镇分阶段、按步骤有序组织实施,力求推进“三社互动”工作效益最大化。

(二)分步实施,试点推进

1.试点布局:结合我县实际,2015年4月底前,在镇选择3个条件较好的城市社区作为工作试点,分类实施“三社互动”,探索方法,积累经验,树立典型。

2.分步推广:在总结经验、学习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将“三社互动”工作方法在全县社区进行推广。

(三)突出特色,科学谋划

1.“三社”一体、力求动中求进。充分发挥社区“两委”组织作用,发动和组织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自治,鼓励支持居民自发组建本土化的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社会工作柔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社会化运作的专业优势,不断增强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效应的现实需要。同时,不断优化整合公共资源,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设置岗位、注重培养人才。一是设立社区社工服务站或社工服务中心,专业社工组织入驻,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二是加强社区社工服务需求评估分析,科学开设社区社工服务岗位,对网格化管理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逐步达到社区“两委”干部中至少有1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是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设立社工岗位,吸纳和使用社工人才。

第14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队伍;构建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建设领域工程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工程管理工作在经济工作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它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作,对经济建设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此项工作,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材,因而培养和建立一支政治水平、业务素质高的建设工程专业队伍,是摆在工程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 我国工程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历史空前。我国已建成举世瞩目,世界一流的大工程。如:长江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北京奥运工程、上海世博工程等。数以万计的工程建设和投产,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必须看到,我国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效率低,浪费大的现象也是惊人的。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新增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比例是很低的。21世纪以来比20世纪末的比例明显下降。但形成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比例并未提高。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成功,第一个决定性因素是正确的决策。成功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是决策正确的项目。正确决策是工程建设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如果实施过程很糟,正确的决策项目也不一定都能成功。由此可以认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成功,首先是正确的决策,这是必要条件,还要求有效的工程管理。我国建设规模巨大,工程项目数以万计。重大项目受到国家重视,管理得到加强。而量大面广的非重大工程项目,总体上工程管理水平是相当差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 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2.1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在我国投资企业达32万家,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达3577亿美元。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同时,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因此,我们只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加强我国项目管理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2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

伴随着INTER2NET走进千家万户,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作为当今更新最快的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普及应用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且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这给项目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项目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项目管理公司已经在项目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实现了项目管理网络化、虚拟化。

3.加快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3.1营造知贤善用的良好环境

科学设置职称评审条件,改革创新评价方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大改革和创新评价方法,采取申报材料公示,业绩成果答辩学术论文鉴定,评审结果公示等方法,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建设人才,促进企业非公有制组织职称工作的健康发展。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真正建立起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打破分配制度的固定模式,实行分配制度多元化。单位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方法,充分体现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一流的待遇,积极推行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可实行技术入股和协议工资制度。

3.2建立全程动态的管理方法

把人员的录用、培训、考核、使用和奖惩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全过程管理;同时,要跨越部门分割的局限,将全部人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过去一个人一旦被安置在一个单位工作,常常一干就是一辈子,甚至一辈子就在一个岗位上。注重对人的动态管理,培训、就业、失业、再培训、再就业,项目管理人才的选聘、淘汰、再选聘都是正常的不间断的事。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有利于企业获得急需人力,以求得人力资源投资的最佳效益。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在选人用人方面可以采取公开竞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将一些管理岗位、重要岗位公开竞争,由单位根据岗位要求及个人能力进行考评。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工程管理将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开拓新思路,采取新措施,依法行使管理职能,通过法规手段,调控建设市场,约束市场运行主体各方的行为,使市场主体各方在权利、义务、责任等方面保持一致。我们相信,只要用科学的手段、系统的方法依法进行管理,工程管理制度一定会不断发展而日臻完善。以岗位促培养,为技术骨干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导师促培养,为优秀青年科技人员选聘导师,通过言传身教,使他们脱颖而出;以项目促培养,让人才承担重点科技项目,促进人才早出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华东.关于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几点思考[J].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

[2]胡君辰.郑绍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晓平.职业技能开发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第15篇

1.1项目立项不充分。在进行立项的时候,部分项目立项可行性论证不充分,资金大量闲置,让高校的财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有些项目可行性方案没有操作性或者操作性不强,项目支出执行率很低。有的项目立项论证也不够规范,有的是进行委托,高校只是走形式,并没有履行该有的程序等等。

1.2项目预算不科学不完整。预算没有充分的依据,编制、支出没有合理的预算定额,项目的各个环节没有实现共享,缺乏相应的衔接,执行上存在擅自挪用、挤占等问题。

1.3绩效考评效率低。高校项目资金管理绩效考评效率低下,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水平。特别是在购买设备的时候经常出现过多过少或是滞后现象,导致项目资金浪费,使用率低下。

1.4项目实施决算缺乏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多次变更项目的内容、改变资金的用途范围、随意的调整支出、伪造票据、虚列支出等情况,严重影响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二、高校项目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高校项目资金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使高校财务更加科学合理化的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以下几项措施:

2.1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高校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是高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需要结合实际和工作的需要,建立对应的项目资金预算、取得、支出、核算、审计、监督、防范风险等管理制度规范。逐步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使财务部门及项目资金相关人员遵照执行。

2.2完善岗位职能人员配备。现在大部分高校占地面积、人数、资源、财务等都比较庞大,我们需要建立项目管理小组,业务部门设置对应的项目管理岗位。主管领导主持全面的工作,财务部门负责总体的统筹,项目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具体进行填报程序。配备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常务工作的展开,对专业人才的引进需要严格的考核,准确的定位项目资金管理人才的角色,使其各尽其才。

2.3绩效考评的精准化。为了保证高校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上级和内部都应建立绩效考评制。上级通过精准化的考评,为以后项目资金申报提供主要依据;内部绩效考评,可以使项目资金充分使用到实处。针对不同情况,考评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绩效考评进行汇总,客观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实现在项目资金管理中形成良性的循环。

2.4开展科学的项目审计监督工作。学习相关的财经法规,注重责任意识,拥有法制观念,项目审计需要法制化责任化。科学的指导项目资金立项、预算、核算、支出审计监督,在各个环节实行审计监督,防范资金的使用风险。对完成的立项项目、支出、核算等进行再审计监督工作,以免前期工作中出现纰漏。科学、合理、适当的开展项目审计监督工作,对提高高校财务使用具有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