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育管理工作范文

教育管理工作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育管理工作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育管理工作

第1篇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现阶段工作的主要现状和实际的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和细致的掌握。下文将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现今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的措施对策进行研究,力求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准的提高以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加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1.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院校管理教育模式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矛盾。现今社会高速的发展,国家也在不断的开展各项建设。而随着经济的飞速进步,在社会当中的各个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一些旧的、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地不能跟上时展的潮流。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还需要很好的对当前的形势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可以忽视对于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等方面的培养。另外,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高尚人格的养成等方面,比较忽视,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学习环境的营造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也没有相应的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之中还需要进行切实的改进。

2.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管理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来进行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在发生巨大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之中,学校的竞争意识、学生之间的主体意识等,还比较模糊,对于政治信仰、政治理念等方面,不是很明确,并且学生在个人的理想追求当中,往往过于追求利益和个人的功利,这些都与社会的道德准则背道而驰,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与养成,所以也就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一种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一点是现阶段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优化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和优化,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地对当前的形势进行分析,很好地审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制定出详细的对策方案进行切实的改进与调整。

1.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课程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养成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培养崇高的人格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在实践教学当中,还需要突出专业的特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进,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优化,加大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力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帮助学生对思想教育和整治理念进行探索,提升办学的水平。

2.明确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思路。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的目标和方向,以服务为宗旨、将就业树立为基本的工作导向,并且以学生为本,坚持育人为本以及德育为先的教学基本原则,遵循素质教学的基本教学方针,大力的开展新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的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明确基本的管理思路,针对学校的办学环境、教学的质量进行改进,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习的氛围,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三、结束语

第2篇

对于幼儿园的自身发展来说,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整个幼儿园的灵魂——幼儿园园长,应该在幼儿园相关管理工作中担任领导者的角色。因此,作为幼儿园领导者的园长,应该明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把幼儿教育的侧重点放在保教并重上,这与幼儿园自身的发展重点是一致的。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侧重点,对幼儿进行系统化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素质。所以说,园长明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是有着非常重要9ZHISHICHUANG32论文展台的现实意义。身为幼儿园的领导者,必须明确全局,在园内建立起可行性较高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园内教师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位教师都树立起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正确理念,并在整个幼儿园范围内全面实行制度管理。除此之外,园长还应该顾全大局,有效管理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除了制定幼儿园中的管理制度,还要把每一项制度落到实处,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只有这样,幼儿园的领导者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二、全面优化幼儿园的师资队伍

衡量一所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情况。幼儿教师是整个幼儿教育的参与者与实施者,想要真正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了确保幼儿教育能够顺利发展,必须把握好幼儿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幼儿园的管理者和素质良好的教师。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系统地研究幼儿教育,并指派专门的管理人才来管理幼儿园。另外,相关部门与幼儿园领导者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值得一提的是,以社会力量办学的幼儿教师也应该进行登记备案,坚决不允许品行恶劣的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另外,幼儿园还可以采用委培的方式,定期组织园内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把幼儿教师队伍打造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三、更新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的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幼儿教师要想转变以往“幼教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小孩”的教育观念,就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将发展幼儿教育的相关事业作为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首先,有关部门必须重新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幼儿教育的地位,并把幼儿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去;第二,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幼儿教师应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各种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活动,真正实现全面教育;第三,在开例会的时候,所有幼儿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构想。另外,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完善与改革幼儿教育体制,加强多方面的沟通。除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之外,幼儿园的管理人员还应该明确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实现学前教育的最优化。

四、实施民主化的幼教管理工作

民主的概念不仅是一种基本的政治原则,也是对伦理的一种要求,同时也属于管理方面的相关理念。民主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也是规范人们道德规范的有效方式,幼儿园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具备强烈的民主意识,力求在管理中真正实现“人人平等”。幼儿园领导在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时,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能在相关的管理工作中掺杂个人看法和情绪,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教师的平等。对于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道德问题,管理者应该坚持民主原则,扩大幼儿教育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范围,以增强对幼教工作有帮助者的积极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民主化管理。只有在幼儿教育相关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民主性,才能推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五、制定科学的幼教管理制度

要想真正发挥幼儿教育管理制度的最大作用,幼儿园相关领导就必须重视幼儿教育的管理制度。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提到的“规矩”就是指幼教管理制度。推行制度管理策略对我国幼儿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原因在于管理体制本身的特点。幼儿教育管理制度对推进幼教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幼儿教育管理制度对幼教事业起着约束性作用。管理制度中的相关条例严格地约束着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了严格的约束,相关的教学才能有序展开;其次,幼儿教育相关管理制度有着明确的指引性。相关制度规范可以直接明了地告诉教师,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身为成年人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最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必须从根本上拒绝和抵制不道德的事情。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还必须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幼儿教育管理制度充当了引路人的角色,带领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后,幼儿教育相关管理制度对教师起着激励的作用,它利用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存在,幼儿教师才能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六、结束语

第3篇

一是重管理,轻引导。长期以来,在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工作中,一直延续着强调管理的思想观念,而忽视思想引导。试图用僵硬的制度框架将学生束缚住,但往往又事与愿违,收效甚微。

二是教育学生的针对性欠缺。面对现实中的高职学生,我们在实际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针对性欠缺的情况。教育者所想的与学生的实际有距离,难以让学生产生心理触动,进而内化为实际行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者却难以解决。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让所实施的教育工作作用降低。另外,不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认识学生,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多数还是沿用过去的老方法和手段,难以取得学生的信任,使思想教育工作多数停留在表面,时效性不强。

三是学生教育管理者的素质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目前的普遍状况是,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目标不明确,眼高手低。存在这些问题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知识方面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现阶段,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工作的责任感不强,能力不够,缺乏深入生活的基础,多数只是凭借过去的经验办事。试想这样的状况能产生好的效果吗?加之,有些时候缺乏全局观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各种事件。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同时,教育工者自身对这项工作缺乏敬业精神,或许还有个人利益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长期在一个较低水平徘徊,也是不争的事实。

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1.加强学生思想状况研究

认真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研,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对于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减少学生的不适应,有效开展调查研究。学院将调研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利用开学初、重大事件发生后、重要节庆日采取座谈会、学生谈心、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把握整理学生关心关注的舆情信息,做好收集和整理,为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深入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院官方微博、学生组织官方微博建设和学生网上互动交流,及时学院信息;在学生信息反馈、行为动向方面及时掌控,确保学生思想稳定。根据院系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分级、分类、分阶段开展思想调研工作机制。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困难生、留级生、心理问题生、民族学生等不同类型学生调研,发现各类学生的不同问题,主动研究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帮扶措施,做到教育管理和帮扶服务相结合。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生思想,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必要条件。学生的教育管理才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落到实效。

2.培养积极向上的“三观”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政治理论素养不高、时事政治关注较少的特点。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如: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积极开展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为契机,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演讲、读书、征文主题教育活动;在清明节、国庆节开展祭奠先烈和烈士陵园扫墓等活动。将枯燥的理论宣讲变为灵活多变的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得到极大提高。以“青年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为载体,不断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用身边的同学带动自己。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学校育人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日常修身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日常修身教育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培养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以促进学院学风建设为目标,以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为重点,开展以“行为文明、教室文明、食堂文明、宿舍文明和网络文明”为内容的校园基础文明活动。通过周围的环境和身边的同学来约束个人的言行,强化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学生的精神风貌有了明显的改进。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星级文明班级和星级文明宿舍的创建,打造了一批富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集体,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规范了个人行为、提高了学生文明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4、强化文化素质活动,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开展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的校园活动,积极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学生特长,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心理健康节、大学生体育节、学生公寓文化节、读书月、法制安全教育月、社团文化月、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了校园活动的育人功能。为突出高职院校特点,校园文化活动必须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学院应积极开展各类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意识和积极性,通过技能大赛,形成以赛促学的良好局面,为学生拓展学习能力发挥作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各类专业技能大赛。通过参与全区“挑战杯”大赛中和全国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开阔个人视野,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今后就业提供更多帮助。

三、小结

第4篇

一、从管理者到教育者的转变

年轻时带班我每刻对班级同学都在进行严格的管理,生怕学生违反校规给班里抹黑。被管理的学生怕的则是班主任的怒吼,而内心中难免会有抵触情绪。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总有些对立关系,那情形很像球场上的保安和观众。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初衷不同,二者间也必定会存在些矛盾。现在看来如此重视管理而轻视前期教育的方法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就如同治水一样应该疏通而不是处处建坝处处堵拦。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带班的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在新生入学时,各个班内都会带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中学生守则》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为了让学生记住哪些是不能做的事情,违反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受到如何的处罚。《中学生守则》的初衷是真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应从真心教育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角度来开展工作,使学生真心感受到老师不是在监督和管理自己,而是时刻在关心与帮助自己,如此才会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事情,通过不断地教育,使学生意识到错误,改正掉错误并今后少犯错误,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体现,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价值所在。哪怕是学生因犯错而填写了学校的处分表,我也不会觉得为班级会失去争取哪些荣誉的资格而气愤。我认为对个人的有益教育,其意义远高于集体所获得的荣誉。

当然这些并不代表我的工作就是一味和颜悦色、苦口婆心地劝说教育学生。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不懂是非的话,强制性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功课,这可谓是“先礼后兵”,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仁至义尽后的忍无可忍吧,并且这也有利于处理事后的问题。如上一届因为班里的张同学,我愤怒中摔坏了新买的手机;这一届和付同学的正面碰撞,让学生感受到了班主任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因此,班内树立班主任的绝对权威同样是带好班级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从教师到家长的转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拥有了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后,有助于教师从多个角度来看问题。在家长会上,我会和家长们以亲密朋友的方式来沟通和解决孩子在教育和学习上的问题。家长会下来,我时常感受到自己也是众多家长中的一员,为了孩子的美好明天在不停地出谋划策。

我们通常可以帮助家长树立这样的教育观念: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是均等的,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家长就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尽力帮助孩子实现理想。事实也是如此,如今年高考普通班第一、第三、第四名同学分别是我们的魏同学、戚同学、姜同学,三位同学的家长对孩子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面对高考时这些家长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关心和照顾孩子。因此,教师只有和家长联手,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

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家长是自己孩子的老师也是作为班主任的老师。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时刻向诸多家长学习,汲取他们对孩子成功教育的经验并牢记痛苦的失败的教训,把这些恰当地应用到班级同学和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要让家长真实感受到教师和家长如同兄弟姐妹,大家都在真心为了孩子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家长会上,我屡次感谢家长们教育出了为人谦逊自律、学习认真努力的好孩子。即使暂时遇到困难,我都会坚定地鼓励家长和学生,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取得好的高考成绩。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给了自己以勇气,更带给了家长和学生努力拼搏、勇闯难关的动力。后来三班确实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兑现了我的承诺。在班主任和家长两个角色上,我更喜欢把自己看成孩子的家长来教育他们。

三、从家长到朋友的转变

如果再从家长和朋友的身份来选择的话,我会选择作为学生的朋友。班里的南同学性格较为古怪,学习上教师们也难以界定其真实水准。我俩的关系倒很是默契,相距很远时挥挥手,近距离时轻轻拍拍对方的肩头,那也许算是朋友间默默地相互鼓励吧。后来他考了515分,去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更恰当地形容我们的关系,应该是很好的朋友,比如放假了我们还经常相邀去打球。

几种转变下来,我与学生及家长的关系变得亲密无间,带起班来自然是更加轻松省力了。

四、班主任应如何面对挑战

班主任要面临诸多的挑战,比科任教师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压力来自于学生和家长,来自于同事和领导。记得多次大考后,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记得多少次的情绪低落时的一言不语,那郁闷的心情和承受的巨大压力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和释放压力的方法。篮球场上、台球厅里、朋友间的酒桌上对我来说,都是很好的解压场所,压力过后,我仍然是那个勇敢的我、那个自信的我、那个爽朗的我。当你遇到困难承受压力时,朋友、同事的宽慰、鼓励和支持可以给人带来信心和勇气,会成为鼓舞自己战胜困难的最有利的武器。

我的成长经历中要感谢年级主任曲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支持。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是鼓舞教师们奋勇拼搏争创佳绩的利器。曲老师立足实际、放眼将来,给予年轻缺乏经验的教师以历练成长的机会,可谓目光长远并颇有大将风范。同时,同事的支持和征得领导的理解是班主任缓解工作压力最有效的方法。

纵然班主任工作有多么的琐碎、多么的繁忙,当你看到孩子的评价时,一定会感受到你的职责的神圣与光荣。

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管理策略 问题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程度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诞生的新型教育模式,是现代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中职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生存、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专业管理人才为根本任务。中职教育管理主要包括一下几点:教育管理、后勤管理、德育工作管理、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中职教育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机构不够健全

以往中职院校在教育管理机构设置上大多采取板块化的管理结构,在部门设置上采用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分开管理的方式。造成了在学校层面和系部层面都缺乏一个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相结合的综合协调与组织指挥机构,缺乏一个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教学工作中协调效果较差。

2.教育管理监控体系不完善

加强过程控制是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以往教育管理质量体系过于强调结果控制,对过程控制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密切配合的综合信息反馈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应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加强教育管理监控系统。

3.教育管理机制不够灵活

以往教育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没有及时根据经济的发展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也没有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校企互聘互用型人事制度需要真正建立起来,不能只聘用空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否则会加大院校的管理难度和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的难度。

4.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考核主要是以卷面考试为主,使理论和实践考核相分离,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只有理论考试,这对中等职业教育强调的实践能力是没有评估。这样的考试不能将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既不利于发挥教育管理功能,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改善中职教育管理对策

1.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教育管理体制是管理活动的基础。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将老师的岗位、职务、人员进行科学的组合,成为实现管理目标的强有力手段。根据组织管理的需要。根据需要的组织和管理,将授权、监督、协调有机结合在一起。

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管理体系协调管理好教育管理中的矛盾,提高组织体系的有效性。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教育管理水平是先进的管理工作的前提。要吸收和引进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为管理系统带来新的管理思想,原有的管理人员要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转变陈旧的管理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

2.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中职教育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传统的管理理念忽视了对被管理者个性需求的尊重和关怀,只是把教师看成是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工具。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把教师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和学校最重要的资源。管理教师的本质是为教师提供服务,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提供条件。根据各专业要求每一个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制度约束老师,老师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并能够应用于实践。

不断地引进高素质的教师扩大师资队伍、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教育水平。中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能力。对于那些应用性强的专业,计划安排教师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老师们应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学会探索问题,让他们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所以我们必须提高中职学校的师资水平,特别是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

现代教育是一切从学生开始,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职教育管理工作在大学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职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应该也有一些改变,将过去的管理学生变为服务学生。为学生建立成功的平台,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在学生管理中的院校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给学生提供各种高品质的服务,包括学习服务、勤工俭学学生服务,加强学生出国,如考研学习信息的指导,加强政策引导、心理咨询等。这需要中等职业学院教育管理者一方面换位思考,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管理学生。

三、结语

由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与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为研究人才的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决定了高职院校应及时更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积极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以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1

[2]金志利.特色与创新是中职教育强力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科技信息,2010;1

[3]别让中职教育管理制度“迟到”[J].职业技术教育,2009;36

第6篇

我们经常听说,思想有多远,你的行为就有多远,思想决定行为。而处于青春期处于“二次导存”的中学生来说,其思想肯定有不成熟的时候和地方,这一时期的学生在行为上也有模仿他人的心理,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处于过渡的学生人,此时的思想意识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人格意识

说到人格,现在的学生对其意识是越来越重视,自我意识很强,自尊意识也很强,但自我珍惜自己却显得很空白。我们知道自己不珍惜自己的话,他人或世界怎么会珍惜你呢?就像你自己不珍惜时间,时间会珍惜你吗?如果自己不珍惜自己的话,自尊也会打折扣的,只知道自己自尊,其人格也是不美善的。所以,本人觉得要加强学生自己的人格意识,首先从好好珍惜自己开始,方显尚善人格。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享乐主义,放纵自己,自觉意识差都会导致自己对自己学业珍惜的不够,比如不爱学习爱玩,上课玩手机,晚上玩手机和电脑夜猫式的生活方式导致白天上课就睡觉,甚至早恋和吸毒抽烟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构建学生的人格意识本人觉得首先应教育学生从珍惜自己,珍惜自己的学业和珍惜自己的时间开始做起。

三、尊重意识

尊重意识为什么本人在这里单独把他列出来,因为本人觉得做人首先得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师长和长辈,只有尊重他人了才能懂得理解他人,也才懂得感恩他人。我们常说,学生和晚辈要知道感恩,可连最根本的尊重他人都做不到,何来谈感恩呢?又何谈诚信?何谈换位思考呢?所以,教育学生懂得尊重人,如何尊重人的意识才是根本。

四、兴趣学习意识

寓教于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本人所提倡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从兴趣开始学习,而这需要老师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并与社会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才能做到寓教于乐,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对学生学习意识的了解才能做到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学习。

五、实践生活意识

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话说的真好。如一个人的病痛苦难只有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是什么感受也只有自己知道;一个人的认识,成长和阅历也是靠自己;一个国家需自力更生才能富强,人也如此。只有自己才能使自己丰衣足食,而这需要自己,需要自己动手。而此时的中学生,社会实践少,生活动手能力差甚至空白,有学生连在学校穿过要换洗的衣服都要带回家给父母洗,这样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生本人形成依赖的心理和懒惰的思想,而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六、自信竞争意识

自信方显阳光,竞争才有动力。鼓励学生,使学生自信起来,学生才有精神和活力,才有竞争向上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竞争意识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而这需要老师的良苦用心。本人觉得自信源于对一个个问题和一道道砍的解决,把问题和一道道坎解决了,学生本人才会觉得自己是可以的,是行的,Noproblem,因此,本人在教学和指导学生做练习时,都会特别用心,让学生动手引导他们把问题逐一逐步解决好。

七、公民意识

第7篇

关键词: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挑战;机遇

1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有些高校的研究生招收量甚至超过了本科生。正是因为研究生数量的增加,给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也加大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所以,对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要以切实有效的方法去进行解决,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2.1研究生数量大规模增长

据目前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如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09年以前已经突破了150万大关,随着近几年来研究生扩招,现今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了200万。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难度也不断增大,给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而且,研究生数量虽然在不断的增加,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数量却并未出现变化,导致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

2.2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出现脱节现象

目前,我国的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以导师负责制为主,研究生辅导员作为辅助人员,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由于研究生的学习重心在学术科研方面,导致其日常的教育管理事项被管理人员所忽视。另外,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都是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缺乏相关的高校教育专业背景,因而在对研究生进行教育管理时,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作支撑,导致教学科研和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出现严重的脱节问题。

2.3研究生群体结构的复杂化

研究生群体结构越来越复杂化的表现之一就是研究生生源扩大化,学生类型比较多,不仅有应往届毕业生,还有定向生和非定向生,本专业学生和跨专业学生等等。其次是年龄跨度比较大,目前研究生群体呈现出多年龄层次的结构。另外,不同的研究生,入学的动机也不同,有的学生读研是为了继续深造,有的则是为了提高学历。甚至有些研究生是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而上述的种种情况,都导致现在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另外,研究生的科研压力很大,在校读研期间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科研上了,因而集体意识比较淡漠,大多数学生都比较重视个人利益,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2.4研究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研究生数量的增多,研究生群体结构的变化,以及研究生就业形势的改变,都给研究生带来了诸多现实的问题。无论是来自学业方面的,还是就业,婚恋等方面的问题,都给研究生带来了很多心理压力,致使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出现了心理问题。针对这种现状,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部分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研究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仍有很多不愿意向心理咨询工作者吐露心事的研究生,需要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引起重视,应多给与这些研究生人员一些心理上的关怀和帮助。

2.5研究生辅导员不具备威信

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他们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思想更加趋于成熟化,具备独立的思维方式,在面对问题时,思考问题更加全面。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多元化,学术思维更加活跃,在处理问题时更加灵活。而研究生辅导人员年龄普遍较低,基本上和研究生人员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由于缺乏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再加上工作能力欠缺,结果导致很多高校的研究生辅导人员在研究生当中缺乏威信,从而影响了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质量。

2.6研究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原因,导致现在的高校研究生就业前景远不如从前那样广阔。甚至,现在的研究生就业情况还不如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是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的择业要求和择业的层次不同。但研究生就业难,整体就业形势不乐观,也是目前的现状。

3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

3.1在网络信息时代,坚持以导师为核心,与教研室协调管理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借助网络工具更便于顺利开展。网络作为一种媒介,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传输信息,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校学生的教育活动内容。而在研究生阶段,导师不仅要负责研究生的学习,还要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的管理工作。所以,在培养高校研究生时,还要采取导师负责制与教研室协同管理的措施,辅导员辅助进行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在具体的指导工作方面,教研室需成立研究生指导小组,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和论文写作要在导师的指导工作中完成。首先,研究生指导小组要对研究生的选题进行论证,并对其在实验期间可能遇到的困难作进一步的论证,对研究生课题的先进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作分析,并对此进行严格审查。另外,导师也可以多与研究生在实验方法和科研技术思路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导师还要与教研室之间进行协同工作,共同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工作。

3.2价值多元化给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世界范围的价值文化观念也在影响和改变着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难免会造成矛盾与利益的冲突,在各种利益冲突的条件下,人们还要做到相互妥协和退让,,实现和谐共处。在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中,不同学生之间的价值观念也各不相同,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还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以研究生为管理主体,根据研究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不同学生的专业、年龄、个人成长经历等情况为依据,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积极关注研究生的科研、学习、情感生活和心理健康等,帮助研究生完善自身人格,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充分调动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使研究生做到约束自身,服从学校统一管理,进而提升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水平。

4面对研究生教育管理难题的应对策略

4.1研究生辅导员应对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加强学习

优秀的研究生辅导员,既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管理水平,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及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研究生辅导员要负责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因此研究生辅导员必须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就要求研究生辅导员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另外,高校也可以组织研究生辅导员参加职业培训,重视对研究生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同时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以便为研究生辅导员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2以情感管理为主,改变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方式

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就是负责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因此研究生辅导员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包括家庭情况、情感状况、兴趣爱好等等。另外,研究生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根据,要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消除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增强学生对教育管理人员的认同感。同时,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管理方法,因为研究生不愿意接受说教式的思想灌输方法,所以研究生辅导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尊重学生,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用细心、耐心和关心的方式,来对研究生进行教育管理。

4.3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重视

研究生除了学业方面的压力外,还有就业、婚恋等方面的压力,由于压力越大,导致现在的研究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所以,新时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家庭有困难的研究生,还要借助各种社会资源,给学生带去经济上的帮助。

4.4丰富研究生在校的文化生活

在这样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研究生的工作、学习也越来越依赖网络。所以,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还要借助网络工具。比如通过微博、微信、QQ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当然,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来缓解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在各种活动过程中,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还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与学生加强交流。通过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可以深入了解研究生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管理,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4.5实现学校管理与自我教育管理的有机结合

在对研究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导师和辅导员还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其学习和生活的条件。使研究生在校期间能够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教育管理的主体,实现研究生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的统一。另外,还要重视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选拨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广大研究生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5结束语

新时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所以作为新时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能力,以便更好的进行工作。同时,还要根据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从而真正解决问题,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

作者:钟宇红 邱立民 田地 单位: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月想,张羽.加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J].学理论,2012,(22):188-189.

[2]黄碧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2):149-151.

[3]胡美术.研究型学院建设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探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133-135.

[4]刘科荣,唐竞瑜,邱瑞玲.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9,(7):15-19.

[5]赵长林.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1,(7):103-105.

第8篇

一、我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清晰的管理权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再加上国家政策对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大力支持,使得其在创新发展上获得了更大的自。不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仍旧存在许多问题。虽然说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使得各大高职院校的权力范围也得到了一定的延伸与扩展,不过,其并没有真正全面的发挥自身的权利作用。由于我国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自身所存在的惯性特征,使得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往往会过分的依赖于政府的权力作用,而导致其在实际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积极性。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现阶段,受到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已经相继出台了用于学生教育管理的政策与法规,再加上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得国家对于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我国的规章政策虽然对学生教育管理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规定,但是并没有对其中的细节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这就使得各大高职院校在实际的问题处理过程中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指导,导致整个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可操作性,造成其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利用率非常低。从而进一步使得整个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水平得不到全面的提高。

(三)缺乏先进的改革理念。

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制约,使得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非常缓慢,并进一步导致其现代化管理水平非常低下。在我国传统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其往往会过分的依赖于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制约,再加上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自主的建立起适合自身需求的发展规划,使得其在进行专业设计以及其他重要的管理工作时,通常都需要依赖于政府部门来对其进行层层审批。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主体部分,如果高职院校缺乏一定的自主办学意识,再加上其内部对于管理服务理念的缺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的创新与改革效果。

二、如何做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现教学管理工作创新

(一)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自主化。

由于国家政府部门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干预力度过大,使得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再加上政府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划与控制过于具体,从而使得其自身的创新积极性得不到全面的发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得不到创新。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及时的转换管理模式,降低国家政府部门的控制力度,使其能够更加自主的探寻相关的创新改革方法与政策。国家的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管理工作改革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服务,来促使地方的建设活动与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全面配合并相互促进,努力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并进一步为其营造出更加优质的创新环境,不断完善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办学条件,来促使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能够向着自主性的方向发展进步。

(二)建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理念。

由于受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影响作用,使得人们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全面的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促使其形成更高的社会竞争力,就要求其在进行观念创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这就要求各大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努力提高自身在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其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理念的改革创新时,要求其必须对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理念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探究,全面的传承和发展传统的优秀文化,来确保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能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开展进行。

(三)进行内部管理工作的合理创新。

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中,进行内部管理工作的创新是改革工作中的核心环节。一方面,各大高职院校必须将其内部的各个管理机构依据其实际的职能作用,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并确保各个层次之间能够对其自身的责任与分工进行深入的明确与掌握。同时,要求其必须建立其明确的工作目标,来进一步完善其内部管理系统中的考核制度,确保各个层次能够做到权责分明、目标清晰。另一方面,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内部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时,必须要充分的依据其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并全面的结合其特有的地域特点,将自身的教育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水平。为了促使其所进行的教育工作改革能够更好的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还要求其必须全面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充分的认识到教师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中的重要性,确保教师能够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从而进一步提升其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校园文化;教育改革

1对教育管理一般认识

教育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育活动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保证教育秩序的稳定[1]。通常情况下,教育管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广义上的教育管理,另一种是狭义上的教育管理。广义上的教育管理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对自身教育工作的管理,另一方面是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教学、后勤等全方位的管理;狭义上的教育管理工作单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系缺乏系统化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总体上为城市小学教育优于农村小学教育,东部地区小学教育优于西部地区小学教育。从实际层面来看,农村地区的小学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在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现实工作中,教育管理基本上是说得多、做得少。就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而言,很少有明确的设定和具体落实,常见的是一些比较空洞的类似于口号的文字内容,对于完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难以起到较好的提高促进作用。教育管理方法陈旧从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一直过多地强调“管”,认为对学生严格是为了学生好,遵循的根本原则就是“教师为主,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话就是命令,能理解的或者是不能理解的,学生都必须无条件地执行。此外,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还存在着求“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落后、僵化、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变成了“机器人”,缺乏表情和活力。21世纪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果仍然固守陈旧的教育管理模式,以教师为主,一味地强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创造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人文本”的平等、互相尊重的教育文化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2]。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应摒弃那些陈旧的教育管理方式,使注重培养个人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式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主体。教育管理师资缺乏目前,很多农村小学校,不管是东部地区的农村小学,还是西部地区的农村小学,都严重缺乏高水平的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有的由专职教师来兼职教育管理工作,使一些担负多重教育任务的教师不得不整天在教学任务与管理工作之间疲于奔命,其结果是教育管理工作没有搞好,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有的农村小学配置了专职的教育管理人员,但知识水平往往差距很大,参差不齐,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教育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对完善和健全教育管理体系难以起到教育作用。教育管理观念落后尽管农村小学课程教育改革已经实施,但很多农村小学教育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其中学校管理者的观念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教师缺乏对于农村小学生心智的成长特点深入研究。在目前的农村小学教育中,虽然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已形成共识,但是对学生的心智问题关注不够,导致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存在盲目性、教条性等问题,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得不到发展[3]。农村中小学生与城市中小学生的有些情况是不一样的,如家庭负担、知识面等,特别是农村小学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认真了解他们的内心所思所想,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以更多的鼓励与帮助。当前的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对教师的要求不单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当前对教育管理的要求,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意识,并能够投身到其中,从而提升管理水平[4]。

3对策分析

做好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首先须在完善教育管理体系上下功夫,加强系统化建设,包括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完善教育管理体系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管理,而应该是一个多方面紧密联系的管理体系,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一般情况下,管理体系应该由包括教学质量评价、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德育发展、学生心理成长等在内的多个部分组成,涉及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学质量评价不但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参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专业人才能力和素养;学生德育是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重视学习成绩又避免唯学习成绩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引导学生向德才兼备发展,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帮助农村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从全局进行考虑,设计出适合学校自身发展需求的体系,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管理资源,保证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改进学校教育管理方法调动全员积极性,改进管理提高水平。为了保证农村小学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实际出发,清晰目标,分层确定责任,责任分解到人,完善制度,具体到班级,层层落实,常抓不懈,形成常态化的以育人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如何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其根本在于有一支有使命感、有担当、有较高水平的教育管理队伍。创新学校教育管理方法,必须提升教育管理者的水平,学校管理者要注重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提高管理水平,包括向专家学者学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关乎教学质量,也关乎学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小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首先,对于教师而言,要自觉不断地充电,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在教学中要大胆运用新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学校来说,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外出进修、短期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做报告等。高等院校和师范院校都应该加强农村小学的教育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农村中小学输送更多的管理人才。一方面,高等院校和师范类学校可以从高中应届毕业生中直接定向招收小学教育管理的专业人才,毕业后须回农村小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农村小学在职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培训。改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推动素质教育,要求学校领导要有战略意识,把素质教育纳入整个学校的考核体系,教师能真正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推动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学校领导要转变传统观念,不能简单沿用传统方法管理教育教学。创新教师评价、考核办法。在教学大纲中,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在考核体系中,一定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多元化因素。

作者:樊永红 聂剑波 单位: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张坊小学

参考文献:

[1]吴久安.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亚太教育,2015(28):17.

[2]任可斌.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8):25.

第10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现代学徒制工作方法高职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特点

1.具有较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普通高职学生相比,现代学徒制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与顶岗实习,对今后的职业方向较为清晰,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有意识地提升职业素养。学生在毕业时修满学分,企业考核成绩达标,可以直接与合作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可以广积人脉,并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技能,提升其竞争力。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导向与企业的发展模式不一致,还可以尽早与用人单位解除合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2.具有较明显的兴趣导向。高职学生心智发育较为成熟,具有情绪丰富、争强好胜等性格特点,但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大部分学生自卑,且孤独感较为强烈。与普通高职学生相比,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对课程学习具有明显的偏好。学生对实践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对理论学习的热情较低,在遇到难题时经常选择逃避,学习意志不坚定,理论水平不高,但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要明显高于普通高职学生。3.具有矛盾心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合作企业的管理岗位或行政岗位,但由于学生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企业一般为学生提供的多为重复性强、工作量较大的基层岗位,这与学生意愿存在较大差异,以致部分学生难以接受现实,产生矛盾心理。此外,部分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没有时间参与社团活动、校内竞赛等,自由时间较少,这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1.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校企目标差异较大。高职院校希望通过工学结合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从而确保学生毕业后实现高质量就业。企业的功利性更强,更关注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学生工作经验不足,理论水平有待加强,在实习期间只能完成较为基础的工作,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进行培养,短时间内难以获得收益,甚至会出现亏损的情况,以致企业参与培养学生的意愿较低。此外,部分企业对学生的培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学生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这与学校培养人才的初衷相悖。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高职教育需要兼顾教育性与职业性,但是部分企业只认识到职业性,却忽视了教育性,使得现代学徒制难以有效落实,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第二,学生身份的转变。学生寒暑假要去企业实习,开学后则需要回到学校上课,要适应双重身份。大部分学生对双重身份频繁转换的适应性较差,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工作地点分散,人员流动性较大,教师难以在同一时间对学生进行管理,也增加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三,对现代学徒制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高职院校真正理解现代学徒制的教师少之又少,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多选择民营企业,且校企合作的层次较浅,校方对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知之甚少。部分职业课程由企业派遣员工到院校授课,学校只安排课程时间,教师并未参与其中。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时,企业人员并未指导教学工作。由此可见,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重视程度不够,校企双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沟通不足,以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难题。第四,学生心理和情绪起伏较大。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既要面临学习压力,又要承受工作压力,还要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容易自暴自弃。同时,学生在企业接受的价值观可能与自身价值理念存在差异,加之学校对其关注度不够,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甚至没有归属感和成就感的心理现象。2.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一,学校管理方式没有与时俱进。首先,我国高职院校在校实训教学方面有所不足,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有限。其次,校方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方式落后,部分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提供实习照片,并未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也没有前往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身体情况、心理情况、交通情况、住宿情况进行了解。第二,各利益相关者诉求不一致。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而企业则重视工作技能的培养,关注其个人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希望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中提升技能水平,企业则需要具有较强技能、可以立即上岗的人才,两者的利益不一致造成校企目标差异较大。第三,校企配合力度不足。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长期参与的意愿较低。现阶段,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企业不愁用人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轻视学生的权益,而部分学生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意愿。第四,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学校为使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会适当放宽对企业的要求,甚至在学生遭受企业的不公平待遇时选择息事宁人和回避的态度。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学校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工作会受到企业的影响,以致管理效果不如人意。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探索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是指教师不仅具有专业的教学理论,而且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以职业培训为出发点,做好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工作。高职院校应实施“知识+技能”的培养模式,同时考查教师的资格与能力。高职院校培训教师时,可以采用教师自学与“老带新”的方式。教师自学是指学校根据教师反馈情况为教师提供自学资料与自学时间,通过教师挖掘自身潜力,提升理论水平与专业能力。针对部分管理经验不足的教师,可以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其讲解教学与管理的要求、方法与基本内容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员工、校外专家等来校讲学,通过培训课程、讲座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除校内培训方式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采取校外培训的方式。首先,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的合作与交流,为教师提供去高水平院校进修学习的机会。其次,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去合作企业进行兼职和培训,在工作中提升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最后,兼顾教学与实践。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实践教学。2.构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体系。第一,加强法制教育。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必须依法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在校学习与顶岗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校园制度与企业规定,履行劳动义务,依法行使权利,并在权益受到侵犯时依法维权。如果学生违反相关规定,企业、学校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督促其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学生出现严重违纪行为,学校与企业应从严处理,为学生管理工作创设良好的法律环境。第二,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现代企业需要专业理论水平高、职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综合型人才,而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仅凭学校教学是难以实现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对职业礼仪进行讲解,并通过集体活动、岗位模拟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教师也要通过微信、QQ等与其沟通交流,指导学生的仪容仪表、语言沟通技巧等。高职院校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对其进行具体指导,并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也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向学生介绍近几年的就业情况以及未来的就业形势,并简要分析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鼓励学生对企业用人需求展开调研,使其亲身感受到自身差距,从而按照教学计划逐步提升自己。高职院校还要安排教师、辅导员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实习情况,为学生就业提供科学的指导。第三,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企业与学校都要对其进行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其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高职院校还应开设短期课程,安排教师详细讲解安全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救助与防护意识。第四,加强价值观教育与心理指导。高职院校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典型事物,借助校园广播、报纸等途径宣传行业、企业的先进人物事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同时,高职院校还要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的发展史,并通过辩论会等校内活动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的情感观念,以朋友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为其答疑解惑,最大限度地避免其出现过激行为。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通信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对出现抑郁、焦虑、狂躁等症状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通过多种方式排解不良情绪。此外,教师还要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记录其心理情况、性格特点等,以便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五,加强日常生活教育。目前,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容易养成骄纵的性格。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一般负责基层工作,工作量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管理人员要加强学生的日常教育,制定严格的纪律,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高职院校在制定行为规范与管理制度时,可以参考企业规章制度,合理运用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尽早接触企业管理方式。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要定期前往企业考察,与企业导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3.完善管理组织机构。学校要基于管理整体目标、管理内容等与企业共同商议学生工作期间的管理方案与考核标准等。学校在管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企业需要及时向校方提供资料与建议。高职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工作地点较为分散,学校管理难度较大。高职院校应完善组织机构,以促进高职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的,构建由学校领导、企业管理人员、教师组成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要加强校企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管理、时间管理等。实习管理组长由院级领导担任,负责管理学生实习资料、与企业交流;实习指导教师与就业办人员为组员,负责管理学生交通、住宿等具体事宜,并定期将情况上报至组长。4.加强多方联系。高职院校应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加强与企业、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要参考学生的就业需求寻求与不同行业企业的合作,同时也要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协调,及时将学生的工作动态告知家长。此外,学校还要通过QQ群、微信群等及时向学生通知,要求其每周汇报工作情况。5.成立学生自治组织。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难度较大,虽然高职院校加大了对学生工作情况、身心发展以及日常生活的管理,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纰漏。为此,学校应鼓励学生成立自治部门或组织,由优秀学生或党员担任部门管理者,以身作则,及时向学校、指导教师反馈学生的实习情况,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从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四、结语

第11篇

1.人数多、狮生比低。2002年至今,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至三倍还多。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虽然证明了我国本科教育质量的大幅提升,但是由此造成的如科研动力缺乏、资金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等教育管理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2.办学特色不明显,盲目追求招生规模和学科数量。我国高校当前的现状是以综合型、研究型大学为主。因此多数高校不顾办学条件是否完备,盲目增设硕士点,片面地在学科布局上追求学科门类的数量。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高校办学特色缺失,专业同化,更使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大大下降。

3.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改革开放后,我国民族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也是从零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不仅具有普通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共性,同时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民族高校研究生生源比普通高校要更加复杂。同一专业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教育水平。此外,一般民族高校的研究生贫富差距较普通高校要更大一些,其知识面与思维方式也各有差异,由此可能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的冲突和问题。因此,民族高校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一直处在一个边摸索边发展的状态中。

二、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

i.转变教育管理理念,严把招生入学质量关。为符合新时代对研究生的高要求,坚持把好研究生招生入学质量关是第一要任。高校应当以“高层次、高质量、特色化、精英化”为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积极调整招生政策。为避免单纯以高分作为标准选拔研究生的现象,以提高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应该在统考课合格的前提下,更多地注重导师的自主权。这就要求研究生招生更加重视和规范复试考试程序,让学生在导师面前有更多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让导师在选拔符合自己研究领域的学生时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

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基础,先进的管理理念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服务的对象获得全面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也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服务,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合理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应该更加注重制定切实科学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需根据高校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在指导学生如何在课题研究中完善课程学习方面多下功夫,使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互相促进,更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在办学条件上提高教学质量,创建氛围浓厚的科研学习环境,从而全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带动科研热情,培养科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高校专业化的发展,改善盲目申报和增设硕士点、片面追求学科门类数量的现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专业化的学习环境可以在导师指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空间,更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动手建立技术方法、进行实验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善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民族团结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更是“和谐社会”理念别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特殊化对待。从事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需要认真学习并深入领会“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精髓,具备更高的认知水平,并把这项工作同我国大局发展形势结合起来。这里我们应该明白,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管理与服务并不是一个矛盾的概念,要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

民族高校研究生产生的矛盾多数是由于彼此间文化差异和传统观念的不了解或不理解所造成的。因此管理工作应当从深入了解民族政策和相关民族文化入手,就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管理者不仅要树立服务意识,多关心、帮助学生,还要多学习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和同学交流沟通,可以更妥善地解决同学与同学、同学与学校之间的各类问题。此外,管理者需要提高对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地区或经济不发达地区,民族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为这些学生提供基本的便利和帮助,使他们更好的完成课程学习和_工作,多设立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鼓励各民族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

三、结语

在高校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必须具备创新思维,与时倶进,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加以完善。总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要敢于突破传统的行政化思维方式,大胆进行创新的管理模式,根据学校自身优势建设专业化的科研学习氛围,加大资金投入,更高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并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使研究生教育工作更好地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祖国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复合人才。

第12篇

(一)各校区水平参差不齐因为高校在进行多校区办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一些与主校区层次不同的高校融合到一起,如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专科院校、成人高校之间的合并,使得高校整体上的师资队伍、硬件设施、教育资源、学生素质等方面的水平下降,形成了规模与办学目标相矛盾的冲突。在教育资源上,新校区无法比及老校区所拥有百年办学的历史文化沉淀,虽然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学设施,但在整体教学和学术研究氛围上相对欠缺。同时,因为不同层数高校的融合,造成各校区之间教学水平的差距,学生之间受教育程度差距较大,容易在心理上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进而导致高校多校区学生教育管理的困难。

(二)校区远离城市,生活单一,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校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新建型多校区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大多建在郊区,或更为偏僻的地方,在信息畅通方面相对较差、,造成新校区成为一座“孤岛”,一个被隔离的小社会。再加上新校区校园文化娱乐设施还为健全,可见学生校园生活之枯燥,心理健康问题也将随之产生。如上海外国语学院松江新校园,虽校区面积广阔,环境优美,对于学生学习来说不为一处好地方。但也因其地处偏远,离主校区教育,周围环境空旷,缺乏商业文化娱乐气息,给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使其生产孤独、寂寞等消极情绪。

(三)各校区功能不同,与学生发展需求多样性相矛盾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多数都是按照功能来划分的,通常是采用按年级或专业来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式虽能提高高校管理效率,但也会造成校区群体构成单一,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性全面发展的需求,不利于调动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高校学生创造性的需求。按功能分类来划分,或少造成各校区科研氛围浓淡不一,或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或搞低年级之间缺乏沟通互动,等等。这些都与学生不断丰富之间,全面发展的需求相矛盾,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引发各类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给高校多校区学生教育提出挑战。

二、解决多校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新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化规范化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多校区工作的关键。因为多校区所带来的诸多管理上的问题,我们应该不断规范多校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尤其是对新校区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首先,是规范学生教育管理教师的教育和管理行为,为人师表,挂牌办公,保持畅通的联系;其次是推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民主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建立完善相关规则制度;最后,是明确新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配置、职责、权限等,对高校学生的各方面进行规范化、专业化教育指导,建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干部工作制度,落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干部工作岗位责任制。

(二)建立心理咨询室,解决心理障碍,培养积极向上心理据调查,我国高校学生中近10%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可见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对于多校区高校学生来说,其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因高校融合所带来的自卑心理,校区地处偏远所造成的生活枯燥感,对校区的归属感等心理问题不断出现。因此,在面对多校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工作,高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也应开通学生心理咨询网站和热线电话,以便及时解决学生的各项心理问题。同时,也应积极开始一系列有关心理辅导的讨论、交流活动,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的目的。

(三)多校区校园文化的融合高校多校区的融合,并不仅仅是不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在继承和保留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适应新校区发展地积极的、有益的文化,建立出新高校统一的思想文化、行为标准、价值取向的过程。在多校区高校文化融合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如师生间认同感、优越感、归宿感、荣誉感等一系列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思想的校园文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13篇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生;教育;管理

随着职业教育的普及,职业中专录取分数逐年降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选择职业中专的学生大部分初中阶段学习成绩都不好,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厌学、叛逆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在学习、生活、自我管理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由于家长过分溺爱,他们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没有经过任何生活上的磨难,受挫折能力很低,依赖性很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在与同学的交际过程中,只看重索取,不主动奉献和合作,生活中容易冲动,畏惧困难,常常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困惑和障碍。这些都给职业中专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那么,如何做好中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职业中专要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认真观察学生,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提高学生管理质量及教育教学质量。

一、全面加强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中专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主角,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的中心力量,学校管理层要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管理和建设,切实加强班主任工作,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学校选拔和任用班主任,要制定标准和条件,挑选一些思想品德高尚、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丰富,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倾听学生意见,能与学生友好、和谐相处的教师来担任班主任。其次,要为班主任工作创设宽松条件。熟悉中职教育的人都知道,职业中专班主任确实难当,面对的学生思想认识参差不齐,行为习惯千差万别,且工作零乱繁杂,需要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付出大量的劳动,所以学校要从根本上提高班主任工作在工作评价、年度考核、晋级晋职、评选先进等方面中的份量,还要严格落实班主任津贴,赋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此,要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通过定期召开班主任培训交流活动,组织外出观摩学习等方式,加强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班主任工作的不断进步来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全面构建和谐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活动、学校环境、学校秩序和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它是职业中专发展的动力之源,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职业中专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中专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中专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职业中专要本着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技能素质要求,以办学目标、办学理念、育人模式、制度管理、校风校纪、课程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为切入点,全面建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并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文艺表演、体育竞赛、学术讲座、理论报告、社会实践等形式,大力开展彰显时代精神,体现行业理念和企业文化特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比赛、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准则教育等内容贯穿到职业中专文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

职业中专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对自己的学习信心不足、自我约束能力弱,光靠教师、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是不够的,职业中专还要结合时展的趋势,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升他们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中专学生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学生各自管理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上进和砥砺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从学生一进校,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确中专学习的目标和动机,让学生明白进入职业中专的目的就是学会技能,学会做事和做人。在正确认识和了解总的目标以后,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细化目标,进而实现学习目标的自我管理。在引导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之后,还要逐步开展学生各个方面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时间的自我管理、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行为的自我管理、情绪的自我管理、职业规划的自我管理。实现中专学生自我管理关键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充分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行为监督与管理,在学风、班风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作用。二是班主任要充分信任与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决定权利,逐步将学习、纪律、考勤、卫生、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班级民主管理等班务和班级活动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组织安排,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三是充分发挥班委会、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各管理机构要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端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总之,职业中专必须以德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基点,不断创新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

作者:张永军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第14篇

1中职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中等中职院校的发展理念差,与企业对接不好

目前,中等中职院校面临着招生难,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这种情况使得中职院校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等中职院校的管理层领导还是没有长远的发展目光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缺乏对中职院校的管理,院校的发展将停滞不前,招到的学生人数会越来越少,院校逐渐地会被社会淘汰。还有部分的中职院校管理者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办学的目的单纯地为了盈利,这样的中职院校难以得到发展。部分中职院校的管理者只看到了经济利益,不发展办学特色,把心思全部用在招生上,中职院校开设的各类专业比较相似,这样的教育管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造成多种资源的浪费,影响中等中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中等中职院校与企业的对接不紧密,是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学校与企业对接的问题主要是学校的教学设备落后,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强,不符合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

1.2中等中职院校管理机制不完善

中等中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与其他普通学校不一样,在本质上两者有着很明显的区别,中等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技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他们的应用能力强,毕业以后在社会上的实用性更高。基于此,中等中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应加倍重视,这会直接影响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中职院校的领导层应从基层的教学工作出发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可是通过分析目前的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多数的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缺乏科学的管理,中职院校里的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在管理中评价制度不健全。对于管理制度的应用和实施比较死板,不能灵活地运用,管理的制定和实施都比较独断。一般情况下是中职院校的领导直接决定管理条例,在管理条例的制定中没有积极地参考教职工的意见。长此以往,教职工即使有相关的建议也不会说出口,对中职院校的发展极为不利。也是因为中职院校的管理层领导对教职工的工作管理比较独断,让中职院校的教职工在实际的教学中失去了积极地心态,导致教学工作不合理,间接影响了中职院校的发展。

1.3对教职工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中职院校的就职工作人员,即职业学校的教师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兼职工作人员,一部分是全职工作人员,这就造成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中职院校对这两部分的教师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即使有相关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没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中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过后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评价方法采取的是不定时的听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听课,但这种评价方法的实施都过于形式化,并不能真正地将评价机制的作用施展出来。在抽查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得不到位,管理层的领导也只是找教师谈话,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指出来,这并不能让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

2中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施对策

2.1正确认识教育管理,加强管理团队的组建

首选中等中职院校的教师应正确的教育管理工作,摒弃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和观念,明确教学的目的,增强中职院校的教学成果,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要想发挥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由中职院校的校长完成,校长应积极地发挥领导的作用,由学校的管理层领导执行校长的管理制度。第二方面是学校的管理层执行,主要负责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第三方面是最基层的教学工作,由教师来执行,认真地落实中职院校的管理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的规划。教师在课前应认真备课,相互探讨教学经验,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及时的改正,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完美的实现教学目标。其次,中职院校应加强管理团队的组建,使得管理队伍的管理工作更高效。这需要中职院校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培养优秀的管理者,在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中,应明确每一位管理者的职责,实行监督管理制度。为每位教育管理者进行详细的任务划分,以表格的形式发放,把管理工作的任务落实到人,防止管理者出现逃避责任的现象发生。在布置管理任务时,对原有的工作任务进行整理划分,调整不合理的地方,凭借工作经验进行教育管理任务的精细划分,让管理者都有相应的工作内容,不能出现一人负责多个工作内容的情况,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管理的效果。第二方面应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定期地组织相关的培训,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让教育管理者增加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管理者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心理学在教育管理中也会应用到,因此,管理者应不断拓展与工作相关能力的培养。第三,中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观念。中职院校虽然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院校,但并不代表教学质量无用,也不代表教学质量不用抓。中职院校从校领导到教师都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观念,抓好教学质量,抓好教学管理,让学生进来学校能够学得好、能够顺利升学就业、能够升入好院校、能够有好的就业结果。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不仅要抓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践能力,还要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让学生能够实现综合素质的成长。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员,中职院校应正视自己在人才培养领域中的价值和责任,使自己成为学生步入社会就业前的合格跳板。中职院校应合理缩减文化课所占据的总课时比例,适当增加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的比例,平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的资源分配,至少将比例保持在1:1,还可视情况进行扩大,满足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

2.2创新教学的管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管是在普通中学还是在中职院校就读,所有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但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学习并不上心。要想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仅仅实施教学中的管理条例是不行的,一定要让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落实到位,因此,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时,应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增加先进的教学设备,专业的实践设备也应及时的更新,改善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管理的合理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校划分班级时,应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合理的划分,让每个班级里的学生保持均衡,每个班级的整体水平保持一致。中职院校可以进行期末的测试,对测试成绩进行记录,在将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综合的评价,对于综合评价优秀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对综合成绩不好的学生起到带头作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对学生管理时,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确保学生保持纪律性,还要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管理和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进行记录,在记录中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帮助学生改正不足。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教师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对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对学生的评价奖励措施中,应提高奖励机制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还应考虑教育管理起到的作用。在目前的教学理念中,更多的中职院校开始关注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但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在教育管理中,应结合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优化学校的形象和学校的口碑,吸引生源,实现中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中职院校教师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影响学生的行事作风。教师首先应谨记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初心,不辜负校方和学生家长的信任托付,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道德方面的成长,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影响。其次,教师应与学生构建起和谐的感情氛围,加深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一方面增强学生班集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让自己成为学生烦恼的宣泄口,通过更真诚地交流来挖掘学生内心问题的根源,给予学生更切实际的帮助。然后,在要求学生纪律、卫生、文明等方面言行举止时,教师应先做到对学生的要求。教师要求学生爱护班级环境、学校环境,自己要先做到看到垃圾随手收拾,要求学生文明礼貌、平和待人,自己要先做到不对学生恶语相向,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以理服人。即使到了中职院校当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教师必须身体力行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同时,中职院校应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围绕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基本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开展教学管理评价,抓好质量这条教育的生命线。首先,1+X证书制度已经在职业教育领域铺开,中职院校的基础知识评价体系应尽量向这个制度的考核方向靠拢,给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及时反馈,辅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拿到中职结业证书和各种专业证书。其次,国家教育部门正在积极推动职业技能大赛之类的赛事平台搭建,职业院校一方面要积极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提升职业技能的考核,在校园内外以赛带练,加强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第三,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法律常识、应聘知识等多方面的素养,提升学生的常规能力。中职院校需要通过日常教学来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学生掌握就业创业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第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公民道德水准和职业道德水准。任何一个岗位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风险,工作人员必须正视自己的岗位道德需求,学习行业内优秀先辈的事迹,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与岗位的匹配程度。

2.3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要想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要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让学生的水平达到企业的招聘标准,这样才会吸引企业的合作意向,增加企业持续合作的机会。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中职院校就要对传统的教育管理进行改革创新,包括学习的教材、教学的方式和课程的安排都要做出调整。在对教学的教材进行改革时,要改变原有教材中理论知识多,系统性不强的缺点,应增加教材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专业知识要新颖,符合现代的最新知识点。在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时,不应再将课堂的讲课和听课作为教学的重点,更应重视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才能增加企业合作的意愿,确保以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人才。“双师型”是职业院校目前正在建设和应用的教育教学模式,即由校内教师来做知识、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由企业导师来做技能方面的培养,双师共同努力之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力。“双师型”教育教学模式是当下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让企业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而不是单纯地让院校跟着企业的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已经证明传统的校企合作并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院校应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围绕校内、校外教师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工作方向来开展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提高教师水平来提升对学生的教学管理质量。

2.4打破传统的教育管理机制

传统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大多是前两年校内学习,第三年校外实习,但这样的教学培养机制未必适应所有的学生,有不少学生在校学习时茫然没有方向,也沉不下心来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在岗位上遇到了疑问和困惑想要学习时却已经失去了返回课堂、向教师求助的机会。中职院校应勇于打破传统教育管理的机制,以学年为单位打造保留学籍、就业与学习互动的教育管理机制,让学生能够从课堂走向工作岗位,也能够带着疑问从工作岗位走向课堂,切实实现对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如果中职三年的整体制度大方向不变,院校可采用将校外实习从第三年改为第二年的方式来给学生从工作岗位走向课堂的机会,如果中职三年的整体制度大方向可以改变,院校可以维持现有的学年安排不变,但为学生保留2~3年的学籍,让学生在岗位上遇到问题时可以有机会重返课堂。这样的教育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让学生在体会岗位实践后能够有更明确的学习方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结束语

第15篇

(一)一线辅导员能力较弱,教育管理工作不够深入

许多民办高校在选拔班级辅导员时,只是看中他的经验,殊不知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需要一个只能“管得住”的辅导员了,学生急需要的是能够在专业上给予指导、在生活上能给予帮助的辅导员。在许多民办高校中,班级辅导员的主要日常工作包括:班级有谁迟到、旷课;有谁打架滋事;有谁宿舍卫生不好,用大功率电器等等。这些工作都流于表面,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判断力、探索欲、创新等。

(二)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创新不够

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许多管理者都扮演了“训导者”角色,这样就导致师生关系一般化,甚至相互不理解。许多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拓展,只是针对单个问题进行临时解决,缺乏长远性,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加。笔者听过一个这样的案例,某女生宿舍三个学生到辅导员办公室,要把宿舍的另一名学生调走,原因是她们之间合不来,处理此事的班主任,直接就对这三位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服三位学生接纳宿舍另一名学生,最后三位学生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在对此事的处理方法上,我们只看到管理者的强势,并没有了解其真正的原因,也并没有告诉学生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像诸如此类的处理方法,学生也很难将管理者纳入他的一个知心朋友。

(三)教育管理工作体制不完善

目前,各民办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由副书记(或副院长)———学工处———系(分院)———辅导员———班主任组成。从组织机构的结构看,学校是搭建了“二级管理”框架,这种体制改革体现了其部分优点,但其内在的许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形变而质未变。就学生行为管理系统、思想教育管理来说,还保持着原有状态,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具体负责的专职人员,往往还是在进行职责穿插,相互代替,这种状况容易使部门对自身责任重点转移,也影响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实施。分院的二级管理虽实现了放权,能明确了院部领导和专业老师教育管理的责任,从某些角度上看,加强专业老师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虽有利于管理零阶层化,但穿插其中的管理人员和阶层过于冗杂,就会使工作重点无法突出,反而会使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也可能致使工作事务重叠,从而降低了效益,不能使资源充分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四)管理者工作效率不高

在民办高校中,许多教育管理者都觉得事情特别多工作特别忙,因为他们好像什么都在管,我们深入调查发现,许多管理者他们忙是忙在学生的生活教育、校规教育、思想教育,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心理问题、人生规划等问题却很少管。不难看出,现行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个人潜力、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少了一些,从而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当前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应对对策

(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对于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

1、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现今高校的有些学生的个性表现非常明显,对自己的喜好,表现出非常的热情,并能随时展示自己的特长。而有些同学并不善于表达自己,表现自己,那么,我们又如何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呢?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比如针对个别“孤芳自赏”的学生来说,就要充分发挥他的长处,利用他专业比较好的优势引导他好好上课,把专业练好多参加一些比赛。一旦他的长处得到了很好地展现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会充分调动起他的学习积极性。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对待学生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切行动准则就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及生活的条件和发展的机会。任课教师要采取优化课堂环境,从而协调师生之间、师生与上课环境之间的关系,使课堂呈现和谐、共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真正使课堂由程式化的讲授变为人性化的探讨,由传统授道的讲堂变为心灵共享的学堂。这样,上课的课堂就会成为一个生动的、活跃的“生态”系统:它是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3、采取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出现了问题不要一味地骂学生、凶学生,这样只会使学生对你更为反感,因为大多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少有受到过批评和挫折,一旦对他们动不动就发火,他们只会表面上服从了你,实际上却对你产生了恨意,以后要干什么事也不会那么顺利。所以我们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多沟通、多开导和引导。发挥情感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营造博爱思想的高品位文化氛围,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二)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沟通和引导理念

近几年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生活热情明显不足,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降低,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比如室友杀死室友的事件、室友相互谩骂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因失恋而寻短见的事件。尽管这些只是少数,但它会对其他同学产生心理暗示进而影响学校的教育秩序,而且这些现象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在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自信心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根据学生的特点,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试和心理辅导,并将测试的数据结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特别要针对那些测试结果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做好预防工作。学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2、加强学生心理引导和调节,及时进行干预入学教育是大学生的第一堂课,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快了解、适应新环境,这样既缩短了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又可以使学生尽快投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生活中。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另外要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勇敢地面对挫折。要引导学生使他们理解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3、鼓励学生增加文化素养,在综合素质教育的途径上创新对于鼓励学生加强学生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学生的在个人品格修养方面,我们不能只单单通过老的教育方式,更多地是要结合本校的艺术特色和优点,因地制宜,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文艺作品中发掘并汲取营养,从中领悟人生的真善美,树立自身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积极轻松地投入,就在于校园宣传平台的建设和利用,通过大众宣传坚持正确的文化舆论导向,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能使广大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素养,强化能力,培养群体合作精神和服务奉献精神。

(四)建立学生教育管理系统性的工作运行机制

从学生进入大学到毕业期间,将校级校规管理、宿舍管理、党务管理一起归到学生工作上,也就是行政管理一条龙的工作体制。对学生公寓实施社区化管理,一旦学生在教室、图书馆、公寓等地违纪,由所管辖部门直接报学生处,依据校规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就避免了部门和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抱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