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报表分析维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正在逐步由原来的非盈利组织发展向营利与非盈利相结合的综合型组织。随着这个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突出。因为单位所有的预测与决策、计划与控制以及最终的考核与评价都会以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形式来体现,因此,单位财务必须认真研究我国的会计制度,因为会计制度所起的作用正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的活动,也必须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
2013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称为财会[2012]22号)即新会计制度全面施行。随着这个施行,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也作了充分改进,这是是新会计制度下的一项重大改变。在新的一轮的改革热潮当中,新会计制度的施行,也加强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社会竞争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水平。当然,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在分类改革的同时,必然会涉及到更多事业单位的合并、分立以及解散。这样一来,就更要格外重视事业单位报表的信息质量。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要作合并财务报表。概括而言,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有四种理论,这四种理论分别是:实体理论、母公司理论、当论以及所有权理论,所谓报表就是能反映母公司及其全部子公司的现金流量、经营成果以及整体财务情况的报表。
具体到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指保持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及其报表体系原样的同时,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向企业会计报转换,以便于纳入财务报表合并的范围。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向企业会计报转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属于货币资金还是债权
“财政应返还额度”主要针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来说,指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是涉及到事业单位记账基础的一个科目。货币资金和债权都属于单位能够控制和掌握的资源,也能为单位带来一定经济利益,因此这些资源也属于企业的资产。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要在每年年末时列一个科目作为借方发生额:财政应返还额度。这个科目是根据本单位本年度财政应直接支付的指标和当年实际直接支付数的差额来制定的。第二年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时,要再作相反的分录。这个科目因为没有涉及到现金流,因此可以被看作是事业单位的债权。比如,某事业单位从财政国库收到2000万元的直接支付额度,可该单位当年实际只有1200万元的直接支付数额。那么财政国库直接支付的这个2000万元的额度与当年实际直接支付的数额1200万元之间的差额800万元就被确认为“财政应返还额度”。在作财务报表时,该单位因为当年并没有流入2000万元,就只能以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对“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进行理解。
根据相关管理办法,财政拨款被分为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通常经财政部门批准转作他用的同结转资金。如果出现退还财政部门的资金,应追溯调整相关的业务事项。事业单位的结余资金这样一来,在年末就无法得到准确判断。
(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否属于货币资金
先来看看货币资金的概念。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事业单位停留于货币形态的一部分资金就是货币资金。比如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和外埠存款、在途资金等其他货币资金都属于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指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由银行支付至收款单位的额度,当然该额度是经过核定并将支付的额度进行授权后通知给银行的,而且必须得在预算单位下发指令后方可执行。据此,为了适应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改革,也为了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便被事业单位视同货币资金。可是,事业单位进行审计询证时,审计单位询证的对象是银行还是国库呢?
此外,为了如实反映单位应当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及损失等金额和结构情况,为了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单位的盈利能力及构成和质量进行分析评价,要制定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利润表。
三、做好事业单位会计财务报表的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会计财务报表呢?不妨按照如下策略开展:
(一)设定初次转换基准日
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确立自己的标准,如要以收到款项作为确认收入或者费用的标准。还有,应明确设定事业单位报表转换的基准日,而且,以后年度也不得随意变更。此外,设定基准日后,要消除一些每年变动的情况,如“固定基金”科目向“实收资本”转换所产生的每年变动。
一、财务分析师的专业机制
目前,特许财务分析师是全球证券投资与管理界一致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职业资格称号。而就分析师的工作成果而言,他们通常以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的形式来发表对跟踪公司的看法。投资建议是对一个公司进行分析后的最终产品,而盈利预测则是生成最终产品的关键投入,是一种对上市公司财务或非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输出、解释等的一系列工作的集成。也是影响投资建议这个最终产品的决定因素之一。
二、金融危机下财务报表的解读
在大陆的股市,不读财报的投资者是大多数;不读财报而持续盈利的投资者则肯定是少数;其实,枯燥的财报一定是悲欢离合的财富故事的起点。
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每五家破产倒闭企业,有四家是盈利的,只有一家是亏损的。可见,企业主要是因为缺乏现金而倒闭,而不是因为盈利不足而消亡。
阅读财务报表必须有整体性,不宜以单一的财务数字或财务比率妄下结论。传统分析观点认为一家公司的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小于1将面临偿付风险,但对于沃尔玛和戴尔这样的企业,这种观点就不适用。
因此,作者认为要读懂年报,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看资产的质量与利润的高低
目前仍有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和股东财富的变化时,更多地关注利润表,而对资产负债表关注较少。
而会计利润是容易被公司管理者操纵的,因为许多会计技巧的使用都可轻而易举地改变会计利润,使利润数字本身的价值受到贬损。
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或考核企业业绩时,报表使用者应更多地关注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标构成和变动。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应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因为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下,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无论是否售出,都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以,现行利润的概念是企业的全面收益。
2008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上市公司为维护其市场形象,在年报中利用短期投资收益、股权转让收益、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等非经常性损益填充业绩,从2008年年报中不难发现其操纵的痕迹。
(二)对现金流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结构性分析
看懂现金流量结构,在阅读年报时是至关重要的。总量相同的现金流量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之间分布不同,则意味着不同的财务状况。一般情况下:
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一般表明该上市公司处于产品初创期;
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可以判断企业处于发展期;
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表明企业进入产品成熟期;
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可以认为企业处于衰退期。
所以,在分析年报数据时必须关注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结构。
(三)辩证看待股东权益的质量与权益总额
股东权益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指标。股东权益金额大,则说明公司的实力雄厚。但当总资产低于负债,公司则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这时,如果实施破产清算,股东将一无所得,股东权益便消失殆尽。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由于公允价值概念的引入,财务报表中股东权益的数据在有些时候并不能如实地反映股东投入这一基本范畴,从而使财务指标偏离了常规意义上的经济内涵。如果上市公司报表中呈现大量资本公积是由于法定资产重估增值所形成的,那就有可能存在股东权益虚假的现象。
三、基于宝钢股份:金融危机下市场空间扩展的机遇分析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钢铁行业大量中小企业或停产或倒闭,这使得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全面整合。本文以宝钢股份(股票代码600019)为样本,分析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钢铁需求主要来自制造业和建筑业,其中,制造业约占钢铁需求总量的49%。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产量大幅度下滑,钢铁需求量减少。在建筑业中,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商品房在建工程减少,商品房建筑用钢需求量减少。钢材的需求量萎缩导致钢材价格大幅度下跌。(如表所示)
2008年,宝钢股份营业收入达到2003.31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净利润66亿元,同比下降51%;净利润率3%,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
在全球钢铁业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背景下,2008年宝钢股份仍然盈利66亿元,主要得益于主营高端产品,以高端产品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
根据2009年3月20日《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新华网),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宝钢股份扩展市场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我国钢铁业将呈现高行业集中度、清洁生产、新技术产品占主导地位的合理布局。这对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财务分析师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三维教学法 维度设计 实施要求
一、术语界定
所谓“三维教学法”,是指由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是一个立体式的教学过程,倡导“开放式”,摒弃“填鸭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力求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理论教学:这是“三维教学法”的第一层面,主要由课堂讲授和提问两部分组成。该层面主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在此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教师。
案例教学:这是“三维教学法”的第二层面,主要由课前阅读、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等环节组成。该层面主要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在此担当主角的是学生。
实践教学:这是“三维教学法”的第三层面,主要有实企模拟、仿真模拟和聆听讲座等形式。该层面主要解决如何“用”的问题,在此起主导作用的是社会力量。
二、维度设计
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按照“三维教学法”的构想,其教学内容设计成三维,各维具体课时分配以周学时4、周数16、总学时64为例进行说明。
理论教学:3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概论;资产负债表与资产质量、资本质量分析;利润表与利润质量分析;现金流量表与现金流量质量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质量分析;财务报表附注分析;合并财务报表及其质量分析;财务报告其他信息对财务质量分析的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教学目标: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案例教学:24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某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阅读及其质量分析;某上市公司利润表的阅读及其质量分析;某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的阅读及其质量分析;某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阅读及其质量分析;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分析;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教学目标:能较熟练地从官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网站(如:巨潮资讯网)下载所需公司财务报告;能基本读懂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能简单分析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能大致判断出某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资本质量和利润质量;能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结果,大概预测某上市公司的发展态势。
实践教学:8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收集当地某企业或校办企业的财务报表资料,然后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教学目标: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和管理建议书。
上述三个维度中,理论教学侧重于学生财务报表分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案例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能力,实践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财务报表综合分析与财务决策的能力。如此进行维度设计,使苦涩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纯理论学习变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充满乐趣的知识吸收过程,对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要求
(一)理论教学
该环节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系统介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并集中力量让学生吃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速动比率为例,在讲解“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这一定量指标计算公式时,应提醒学生,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该公式讲完之后,要进一步设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该比率的参考标准定为1?如何通过计算结果判断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一个企业的速动比率为1是恰当的,即便是流动负债要求同时偿还,也有等量的速动资产用以偿债。速动比率的高低,反映企业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强弱。速动比率小于1,将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速动比率大于1,债务偿还的安全性提高。
2.重视同类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有三个重要的财务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在讲解此知识点时,教师应把它们串成一根线,引导学生探索:为什么要学习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者的变化趋势是否一致?仅凭流动比率是否足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在讲解时可通过提问、讨论和举例等方式导出结果:如果流动资产中内含大量变现性较差的存货,流动比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强;同样,如果速动资产中大部分都是迟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速动比率高,也不能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好;而现金比率是在流动资产中剔除掉存货、应收款项后只考虑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现金等价物可以随时提现、转让变现或贴现变现,持有它们等同于持有现金,因此,现金比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更好地反映短期偿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关注异类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解偿债能力与营运能力两者之间关系时,可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联系起来分析。在讲解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三者之间关系时,可送给学生一句顺口溜:“有米(获利能力)之炊,巧妇(营运能力)为之,何愁无餐(偿债能力)。”笔者认为,在理论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触类旁通。
(二)案例教学
该环节教师由台前退到幕后,而学生则由台下站到了台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将理论教学中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灵活运用到案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案例选取时,要力求精辟。首先,案例的选择应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本地的上市公司。笔者在上课时选择柳工(000528)、南宁百货(600712)、南方食品(000716)、桂林旅游(000978)、桂林三金(002275)和桂东电力(600310)为备选对象,一方面学生对机械、百货、食品、旅游、医药和电力等行业较熟悉,另一方面,柳工、南宁百货、南方食品、桂林旅游、桂林三金和桂东电力都是本地上市公司,具有真实感。其次,为了保持教学的连贯性,案例的选择最好是某上市公司的整套财务报告。再次,教师应事先设计好问题,在课前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2.案例讲解时,要富有激情。由于高校扩招,财会类专业学生剧增,导致高层次会计教师供不应求,由于年轻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往往照本宣科。再加上《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一门专业拔高课,有一定的难度,致使该门课程的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茫然不知所措。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不仅要熟知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要深入企业取经,以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
3.案例讨论时,要注重设计。案例教学贵在参与,重在讨论,按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点评”的模式进行。由于财会类专业每个班学生数一般都较多,让每个学生对同一案例逐一发表自己的见解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可采取分组的办法,把一个班分成10-12组,每组人数不宜超过5人,组内自主产生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对组内成员安排不同任务,以防“搭便车”现象出现,每个小组讨论后,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和其他组成员进一步向其发问,同组的成员可作补充。同时还要安排各小组间互评,评价情况应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实践教学
该环节应发挥社会力量的主导作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本文简要介绍三种实践教学方法。
1.实企模拟。实企模拟的方式很多,比如,教师可让学生收集自己熟悉的亲朋好友所办企业的财务报表,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与该企业财务人员的分析结果对比,看看是否存在差距,并查找差距原因;也可让学生收集校办企业或者校园超市的财务报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
2.仿真模拟。目前,很多高校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沙盘模拟实验课,且基本都是针对金融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或会计课程开设的,而专门针对《财务报表分析》这一特定课程的则较少。笔者认为,当部分学生真的难以取得实际企业的财务报表资料时,可依托ERP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利用沙盘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以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聆听讲座。讲座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学校可聘请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环节的讲师,或举办相应的讲座,使学生能零距离接触和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领悟财务报表分析要领和财务分析报告撰写注意事项等;也可邀请国内知名高校会计界的教授做《财务报表分析》方面的专题讲座,让学生紧跟国内外前沿,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结语
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实施“三维教学法”,首先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维度设计,其次对每个维度教学都要进行严密组织和精心准备,最后应认识到三维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J
参考文献:
1.张新民,王秀丽.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克军,蔡旺清,吴秀曼.财务管理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教育信息化时代,翻转课堂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基于此,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现状出发,基于翻转课堂融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必要性,从教学的准备、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提出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培养与企业“无缝接轨”的实践型人才提供方向.
关键词:
翻转课堂;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改革;智慧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加强高等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指导高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落实课程建设、应用等工作规范.
1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1.1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地位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之一,是财务控制、财务管理领域的一门实用型课程,是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的专业课.目前,在高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然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革新以及教学环境的改变,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形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如何创新课程教学改革方式,发展智慧教育,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2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教与学”的内涵,不难总结出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两种普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针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的理论教学进行课程翻转,即把重心放在了财务报表的概念、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方法、财务报告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要求学生通过“课下预习,课上分享,课后总结评价”的模式开展的教学改革方式.这种方法,仅仅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推演,教学过程仍然比较单一、枯燥.第二种方法,是针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的实验教学进行课程翻转,即要求学生在证监会网站上下载样本公司年报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计算企业的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课程教学的着眼点最终是落在了“分析”二字上,这种课程教学方式效果的展示仍然要求学生有扎实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计算能力做铺垫,在拉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说仅仅是案例教学方法的延伸.两种教学方式较传统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改善,但仍然反映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课程目标和定位不合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财务分析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这样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考试等传统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没有对接行业需求和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
(2)教学方式传统.无论是依靠讲授与演示的教学方式还是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教师都是以灌输方式下的无错式教学在向学生传输教学内容,这些方式看似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往往适得其反;
(3)各种信息化资源和现代多媒体没有得到恰当的结合与运用,教学过程乏味枯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造成学生只学会了教材上样本企业的财务计算和财务分析方法,而不能够举一反三,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也译为“反转课堂”,是借助视频、音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过程分为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翻转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课堂内化、课后迁移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2.1翻转课堂的特征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来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转变成为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通过对课堂结构进行重新调整,翻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间的顺序,实现了课程教学的改革.具体的特征有以下四点.
2.1.1学生角色的主导性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了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课堂教学完成了知识传授到知识内化的转变,教学时间得以重组,教学过程由传统课堂中的“课堂讲授+课后作业”转变为了“课前学习+课中研讨”,教师在学生课前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视频、幻灯片等形式将知识点进行科学的整理归纳,从而使传达专业知识的信息效率到达最大化.
2.1.2教学过程的情境性
课堂组织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主展开小组协助、问题探究、成果展示等交流活动,设计一系列情境教学环境,合理分配成员角色,在学生深入情境中开展以问题为核心的混合教学模式或智慧教学模式,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2.1.3信息技术的应用性
翻转课堂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颁布.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翻转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是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师生交流、开展智慧教学、丰富教学形式的保障.
2.1.4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丰富课堂评价方式,不再简单的以测验或考试的形式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从不同维度出发,采用作业展示、协作探究、成果分析等多种方式对课堂的“教与学”进行综合评定,并对教学成果给予反馈.
2.2翻转课堂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必要性
翻转课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课前知识传递、课上知识内化和课后迁移反思联系在一起,有效缩短课堂讲授时间,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吸收和消化,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智慧教育.因而,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开展以任务为导向、以培养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为核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另一方面,由于财务报表分析需要以企业为主体,分析对象往往是企业对外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实践性较强.作业展示、案例分析、课程论文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价.并且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通过翻转课堂中的视频教学模式使其融入到企业中,融入到案例中,领会具体案例的演绎过程和财务分析过程,从而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升华.因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特点也决定了翻转课堂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笔者以“翻转课堂”和“财务报表分析”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上对2011年到2015年间,包括期刊、硕博士、报纸、会议等全部形式的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发现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文献数量也在逐年递增,这也说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和必需性.
3翻转课堂理念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课前知识准备阶段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将教材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既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准备合理有趣的案例分析资料.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将受到挑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将得到检验和提高.由于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任务较传统教学都有改变,应而要注意以下三点:
3.1.1转变教学理念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经管金融类行业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教师和学生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提前发放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录制必要的教学视频、在线指导监督学生学习、插入前测试题收集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准备课中活动.学生要观看教学微视频或其他资料、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标记问题难题,提出心中疑惑.
3.1.2制作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学生在课前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由于翻转课堂的课前材料呈现时间一般较短,所以教学视频质量的高低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视频设计是要做到时间短、内容精、知识点明确、主题突出、逻辑性强,从而灵活的在微视频中呈现教学知识,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
3.1.3设计学案和案例
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的要求,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案例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的与讲授内容相关的真实数据与资料.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学案和案例必不可少,其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和真实案例相结合,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从而让学案和案例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2课中知识内化阶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将在课堂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学生活动理论指出,教学皆可活动,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够拉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由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更能够展现学习活动化的理念,因此精心策划课堂活动组织课堂教学,科学合理的安排视频观看、作业展示、协作探究、案例教学、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时间使用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知识,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平台结合使用,将学生放置于教学核心位置,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形成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3.3课后知识评价阶段
课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检查学生对技能的应用和知识的拓展延伸.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后时间几乎被课后作业所占领,评价指标也是按照上课表现、课后作业、期末成绩来予以评定,形式单一.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下,我们课后环节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予以开展.例如,可以按照教学板块,要求学生制定专门的财务报表分析板块作品,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可以随时对作品进行评价与互评;另外还可以按照会计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结合上课内容布置财务报表分析实训项目,设定岗位情境、企业性质、角色扮演等虚拟信息,模拟企业财务部门开展财务分析,任务完成后,小组间对分析结构进行交流展示与评价.因此,可以将这些模块作品、小组评价、表现评价都纳入到课后知识考核的评价范围之列,以对课堂的“教与学”进行综合评定.最后,在教育信息化和翻转课堂理念的推动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之路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要走,教师要从内心真正理解翻转课堂对教学改革价值,学校要积极建立翻转课堂资源库,在结合高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稳步推进翻转课堂的特色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真正能与企业“无缝接轨”的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黎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
[2]魏芳.翻转课堂在会计行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财会月刊,2015,(36).
摘 要 本文先简要论述企业融资能力及其形成的前提条件,分析财务报表展现企业融资能力的问题,探讨借助财务报表信息推动企业融资优化的路径,最后思考培育使用专业融资会计问题推动企业融资活动的问题。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 企业融资能力 融资会计
一、企业融资能力及其形成的前提条件
所谓的融资能力,一般说来是“融资能力指在一定的经济金融条件下,企业可能融通资金的规模大小” 。不过,笔者认为这个概念及其内在理解稍微狭窄,融资能力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资金需求能力,也就是说在特定情况下特定企业所需资金的缺口,这是融资的内在动力;二是企业发展能力的信誉情况,即对投资方或信贷方而言,特定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及具体投资价值情况,是筹资能否如期成功的关键因素;三是获取资金渠道格局,即特定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数量及类型,是制约着获取资金的质量及能否长期获取的关键因素;四是获取资金的额度张力,即特定情况下特定企业获取资金额度的最大限度,即筹资能力的极致;五是发挥资金的资本能力,即在特定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运用资金并发挥资本能力的潜质,是企业融资良性循环的关键因素。
通过如上五方面内容可见,企业形成一定的融资能力应该具备如下四方面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有一定的营运能力,也就是企业组织在特定领域内通过构建某种组织机构推进营业的能力,该能力需要的资金支撑超过企业创世人本身资金拥有量时,才会有融资动力;其次,有一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在特定时段内实现利润的情况,实际上是推动资金发挥资本潜质的能力,是特定企业能否如期高效消化所融资金的关键因素;再次,要有一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在宏观上制约了偿债能力,不过偿债能力具体还要看资产变现能力及控股方或高级管理层的偿债诚意。最后,要做到信息对称,如果成功争取投资方或信贷方向目标企业投入期望中的资金,就应该通过特定渠道真实而又可信地向对方披露被投资企业的相关信息,尽量做到信息对称。
二、财务报表分析影响企业融资的重要表现
在投资者、信贷方或债权人那里,现金流量表、损益表及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能给他们提供的相关有用信息――即能间接或直接体现企业融资能力的信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利润实现情况分析估量企业获利能力。在这方面的关键问题是对企业利润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维度之一是趋势分析,即特定时段内目标企业利润额度是上升还是走低;维度之二是先进性分析,即将特定时段内目标企业的利润情况与其投资竞争对手相比而言的优势及劣势;维度之三是结构分析,即关照各种收入在利润中的贡献值;维度之三是质量分析,即从投资规模及相关成本角度考量利润情况,评估所投入资金的预期资本收益情况。通过对利润的如上维度分析,投资者、信贷方或债权人不仅对目标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发展能力、投资预期收益等均有所了解,往往会强化或弱化对目标企业的投资信心。
二根据现金流等内容分析估量企业偿债能力。与短期或长期投资相对应的是,偿债能力也可以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短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分析财务报表中的速动比率、流动比率或现金比率三个要求,其中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标准参考值为2;速动比率是去除变现力较弱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最佳参考值为1; 现金比率是年度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投资者据此分析特定时段内流动负债偿还的可能性及程度。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资产负债率、产权比、利息保证倍数及与同行业的比较情况。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一般来说比率越小表示偿债能力越强投资空间越大,参考值是不超过60%;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其比率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同样呈反比;利息保证倍数是指单位额度的债务利息有多少倍的税前收益作保证,是获利能力保障债务偿还的表现,标准指标一般在1-3之间。 与同行业的比较实际上是如上各种指数的业内对比情况,在这里同行业仅是可用维度之一,最关键的维度是投资方有意向的被投资方之间的对比,这是决定投资方最终投资的关键因素。
三根据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分析企业资产运营能力。与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相对应的是,企业资产运营也分为短期资产运营能力及长期资产运营能力。对于短期资产运营能力而言,流动资产、存货及应收帐款的周转率是关键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高,说明流动资产利用程度比较充分,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存货周转率高,说明产品畅销,存货占用成本少,企业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也相应提高;应收帐款的周转率则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变现能力,是短期偿债能力提升的直接表现。对于长期资产运营能力而言,主要看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流动情况,一般来说二者的流动周转率越大,运营能力越强。
三、借助财务报表分析推动企业融资优化的路径
虽然财务报表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数据,但财务报表分析能透露出与企业融资的系列相关信息,藉此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情况推进企业融资不断优化。
首先,要自觉形成定期开展财务分析的机制,倒逼推进强化企业融资能力。在财务报表披露之前,企业内部人员应该定期开展财务分析,最好形成自身特有的机制。在自觉开展财务分析的时候,要多方位思考。比如,某房地产企业或项目在进行内部财务分析的时候,一要从企业或者特定房地产项目角度来考虑融资需求额度、结构及预期融资的分配使用计划,确保形成充分的融资动力及良性循环;另外,还要从银行信贷方、投资者及债权人角度出发进行模拟思考,从利润表中透露出的相关利润信息考量向本企业或地产项目投资的理论价值,从企业现金流走向等方面考量投资本企业或房地产项目所产生的长、中、短期的现实收益,在业内或者同类同期投资目标的对比中尝试做出投资决策。即,通过财务分析的换位思考反向关照本企业或地产项目的融资能力,根据思考分析的结果,找出本企业或项目的弱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升和优化。
其次,要主动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尽可能的打造企业融资的软实力。对于企业融资而言,融资方和信贷方、投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最关键的障碍,因为信贷方对融资方相关信息的普遍陌生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广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 。基于此,制造、医药行业、地产行业等多行业的企业组织应该主动定期披露本身的财务信息,接受信贷方、投资方、债权人乃至其他第三方信用评定机构的审视和分析,形成良好的声誉,尽可能地打造企业融资的软实力,为企业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氛围。
其次,灵活真实地进行财务信息披露,在适度信息对称中催动企业融资工作的开展。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严重不对称是关键障碍,不过“现银企之间的完全信息会导致双亏,而适度信息不对称能实现双赢” ,强求信息绝对对称同样是企业融资的大敌。所以,特定企业组织在内部开展财务分析演练的基础上,对于暂时不能优化整改的地方和领域,可以考虑灵活利用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通过有限度的信息掩饰和隐藏来人为地暂时弥补融资能力方面的缺憾,以便使财务报表分析所展示出的融资能力在表面上最大化。不过,这方面的行为必须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确保真实性,虽然可能所披露财务信息强化的重点人为转移,但不能弄虚作假;二是要确保暂时性,灵活的策略毕竟不是长期的战略。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提供的数据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揭示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以便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从而为报表使用者进行相关经济决策提供直接、相关的信息,给予具体、有效的帮助。
财务报表分析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化为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是连接财务报表和使用者的桥梁和纽带,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有效性,实质是提高决策的有用性。
一、严格遵循财务报表分析步骤
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需要经过以下五个相互联系的连续步骤:
(一)识别和掌握公司所在行业的经济特征
分析人员希望从一系列的财务报表中找出多种财务关系,而统领这些财务关系的关键正是行业的经济特征。行业的经济特征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财务报表的内在关系,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应该与公司所在行业的研究相联系。例如,该行业是否包含有数量众多的公司,这些公司是否都销售类似的产品?还是行业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相互竞争;所销售的产品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公司要在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技术是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行业是销售额增长非常迅速,还是需求增长缓慢?
(二)识别公司在其行业中为获得竞争优势而采用的竞争战略
各行各业的公司都会面临一系列的战略选择,要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公司必须制定有效的经营战略。财务分析人员通过研究财务报表理解公司过去获得的成功,预测公司在未来可能会达到的业绩。然而,对于公司财务报告的研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相反,这种分析应该与公司在其行业中所遵循的竞争策略相联系。
通过识别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所采取的竞争战略,分析人员能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企业价值创造或赢利方面的潜力,并掌握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环境,从而可以进行客观、正确的财务报表分析。
(三)理解公司主要的财务报表,对财务报表中的非再生项目和非正常事项进行调整
正常经营事项是指企业只要持续经营,这些事项就会持续发生,如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非再生项目和非正常事项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事项,如接受捐赠、自然灾害等。正常经营事项是经常性的、持久的,是与这类事项有关的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基础;非再生项目和非正常项目只是偶然发生的、暂时的现象,其对企业的影响一般是当期的,与这类事项有关的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较差。这两类事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影响有着本质的区别。由此可见,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注意区分这两类事项的不同影响。
对收益中包含的非再生性收益和损失,分析人员应该予以忽略,或者给予比再生性收益更低的权重。同时分析人员要关注公司是否对交易进行过刻意安排或者对会计准则进行了刻意的选择,从而使得财务报表与其实际经济状况相比显得盈利性更好或者风险更低。
(四)分析、解释公司的盈利性和风险,评估公司的业绩和财务状况及其实力
分析时要根据公司所涉及的风险来评估公司的盈利性,评估公司近期的盈利性为公司未来盈利性的预测提供了基础,因此也就可以预测投资于相应公司的未来可能收益。通过对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特别是那些会产生相应财务后果的风险因素的评估,分析人员可以估计公司在未来出现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五)分析评估公司的价值
财务报表分析最为常见的应用之一就是评估公司的价值。通过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得出“正确的”股票价格,它可用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初次发行价格的确定,也可用于购买、销售或者持有股票等的决策。
二、正确使用财务报表分析工具
(一)财务报表同型表
财务报表同型表是将特定财务报表中的所有项目都按照某一个共同基础的百分比来表达。总资产是资产负债表最为常用的基础,而销售收入是损益表同型表的常用基础。
分析人员的任务是结合行业经济特征、公司战略、管理层的解释以及与竞争者竞争的结果来解释各种比例以及比例变化背后的原因。同型表内的百分比提供了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一般信息,但分析时还必须采用其他分析工具作为补充。
(二)财务报表百分比变动表
财务报表百分比变动表,主要反映各个项目从前一期到本期的变动百分比,或者多个期间的平均变动百分比。
在编制任何年份的百分比变动表时,分析人员必须予以特别注意:如果作为基础的前1年的数额相对较小,那么,即使货币额变动不大,也会导致较大的变动百分比。一个仅仅代表很小比例会计科目的大比例百分比变化,可能还没有在资产总额或者收入总额中占较大比例会计科目的较小百分比变化更为重要。
(三)财务报表比率
在评估公司的盈利性和风险状况时,最有用的分析工具是财务报表比率。财务报表比率是从三种财务主表中选出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包括盈利性比率和风险比率。
在分析人员解释财务报表比率时,通常用到以下两种方法:
1.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是单个公司不同时期财务数据的比较。通过特定公司财务报表比率的时间序列分析,可以认识有关比率的历史趋势及其变动情况。在采用过去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比率,并作为对目前相应比率解释的依据时,分析人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公司是否有大的变动,包括其产品、地区或者客户构成,这些变动对于公司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比率是否有重要影响?
(2)公司是否进行过大的并购或者资产剥离?
(3)公司是否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会计方法?比如,以前没有纳入财务报表的实体现在是否纳入了合并财务报表?
以公司过去的业绩作为比较的基础有一个问题,如果公司在其行业中的盈利性多年来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它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2.横向比较分析
横向比较分析是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两个或更多公司财务数据的比较。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寻找可以进行比较的公司。目标是选择生产类似产品、采用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规模和历史的公司,但现实情况是:也许很少有公司可以满足所有这些标准。
横向比较分析可选择的另一个标准是采用行业的平均比率。在运用行业比率时,分析人员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行业的定义。行业平均比率的者通常根据公司主要产品所属的行业划分公司的行业类别。
(2)行业平均值的计算。公布的比率是行业内所有公司的简均数,还是根据公司规模计算的加权平均数?而相应的权重是依据上述收入、资产、市场价值,还是依据其他的因素?
(3)比率在均值周围的分布情况。要根据现有行业的均值解释特定公司的情况,需要了解各公司有关比率在均值周围的分布情况。对于偏离行业平均值10%的情况,应根据标准差是5%还是15%,是高于还是低于平均值计算,分析人员应该做出不同的解释。
(4)财务报表比率的定义。分析人员应该考察各种的财务比率的定义,以便确保其定义与分析人员使用和计算的定义相一致。
只要分析人员对行业比率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认识,行业平均值就可以作为有价值的比较基础。
三、全面把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受制于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的约束,尤其是受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的约束。从这种意义上讲,财务报表并不是企业“经济真实”的真正反映,其本身存在众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历史性的信息。它与使用者决策所需要的有关未来信息的相关性较低。目前,除上市公司要求在年报中披露将来发展情况的前瞻性或预测性的信息外,其他企业均未作要求。由于财务报表是报告历史事项,财务分析是对过去事项的检验,因而这些信息无论何时运用于决策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重要假设,即过去是预测未来的合理基础。通常一般的分析不能解释财务报表比率所显示的问题,要找出答案,必须进一步进行分析。
2.现行财务报表主要反映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如产品的竞争力、人力资源质量、企业家的能力和责任心、员工的合作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等,尽管这些信息也都是分析和评价一个企业十分重要的,但财务报表却无法提供出来。
3.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是近似计算的信息。诸如坏账的估计、收入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的估计、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估计、在建工程和在制品完工程度的估计等,都是由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能力人为估计出来的,因而一般都是近似值。
4.现行财务会计准则对同一经济业务允许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需对许多事项进行估计,从而给人为操纵会计报表数据提供了机会,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5.稳健原则要求预计可能的损失而不预计可能的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资产和收益,而使报表数据不实。
正是由于财务报表存在着这些局限性,因而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对财务报表本身的特征有全面、明确的了解,否则财务分析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达不到财务分析的目的。
(二)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报表分析中最常用的比率分析法实际上并不太适合各企业之间的比较,因为使用此方法实现企业之间的比较,首先必须识别不同企业在会计政策和程序上存在的差异,然后在比较分析之前,还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然而普通的使用者是很难掌握这些差异的,更不用说做出合适的调整了。因此,分析方法限制了财务报表分析的有效性。
(三)报表数据分析的滞后性
财务报表的分析一般都是在财务报表编制后才进行的,在使用时往往已经过时。同时,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均属于历史性的,对预测、决策仅能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四、改进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有效性
(一)增加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现行分析体系包含的内容缺少反映企业现金流转能力的指标,这样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性与风险将有失偏颇。从理论上来说,企业的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反映了不同维度的会计信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实践证明,企业经营获取的现金及其等价物较之会计利润更具客观性与稳健性,因此现实环境下,现金流量信息的分析非常重要。加入现金流量分析对现行财务评价指标可以起到改进作用,有助于分析者更加客观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及其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正确评估企业收益及风险。
具体而言,在目前的分析指标体系中,可加入以下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如补充盈利能力的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等),完善偿债能力的指标(现金比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等);增强营运能力的指标(经营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总额等)等。
(二)用全面、普遍联系的观念,结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基本财务报表数据必须结合附注内容进行分析。报表数据是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用货币高度概括的结果,数据是报表项目的总括概念。因而,如果单纯用总括数据进行分析,就可能无法得到决策有用的信息。如财务报表中揭示的存货信息,实际上是众多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明细科目汇总而成的,因而在财务分析时,必须结合附注中存货的构成进行分析。因为存货中90%是产成品90%是原材料,对企业的影响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又如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必须结合报表附注中的账龄分析表,分析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否则就可能高估应收账款的价值。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必须将报表数据与附注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才可能获得决策有用信息。
第二,财务分析与非财务分析相结合。企业财务与经营成果的变化原因并非都是财务方面的,更多的是企业非财务性的。如利润水平下降了,可能是负债筹资过多因而利息负担过重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产品质量降低等原因引起销售下降,或由于管理弱化等原因引起的成本费用上升。
第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都是定量的,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复杂化,使定量标准经常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必须结合定性标准的应用。在财务分析中,若要了解更多的“活”的情况,就必须到报表以外,作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将这两种标准结合起来运用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获得决策有用的信息。
第四,企业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相结合。企业经营和理财的过程和效果往往受制于一定的外部环境。如当前企业应收账款挂账很多,存货积压严重,这个问题的形成,仅仅从企业内部寻找原因是不行的,必须结合企业经营和理财环境的变化,如信用制度不完善、信用观念较差、买方市场形成等方面。
第五,分析过程中还应将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盈利性和风险。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分析;存在问题;完善路径
近年来,会计界始终在倡导企业财务从业者要与时俱进,及时进行角色转变,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安排向主动创造价值转变,进而实现业财融合。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具备会计信息的翻译能力,使会计信息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决策的可靠依据。
一、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目的单一。就现状来讲,大部分企业之所以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内部绩效考评所用,没有充分发挥其企业战略决策的服务作用。
(二)维度单一。因核损精细度的限制,许多企业的财务分析主题和维度相对单一,主要围绕组织维度展开,缺少对产品、市场、项目等经营管理维度相关维度的分析。
(三)分析方法相对简单。许多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只是简单地进行预算与完成的对比分析,完全忽视了情景分析、对标分析、敏感度分析等前瞻性较强的方法分析,这就导致财务分析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管理存在的切实问题,最终影响了企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四)业务溯源能力不强。当前,许多企业财务分析都停留在数据罗列层面,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之间没有实现贯通,缺乏对业务动因的挖掘,两者贴合度不强,所以财务分析对重大风险和管理问题的提示可行性不强。
(五)财务分析结果可读性不高。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数据缺乏系统性,简单罗列但又十分复杂,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基本是无法读懂的。此外,分析结果重点不突出,图形图表应用不够,可读性不高。
二、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应包含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的宗旨是要为企业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要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主题分析,采用多元分析法全面分析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作为一个系统性较强的体系,至少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基于历史数据的财务分析。这方面的数据分析主要是对企业以往经营业绩的一种总结,其目的是要找到企业经营管理存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为企业下一步的战略调整与革新提供可靠依据。
(二)预算分析报告。这方面的财务分析主要是以年初制定的财务预算为依据,结合相关业务主体的预算指标,对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全面分析预算未能完成或超额完成的具体原因,然后要求相关业务主体根据分析报告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预算指标的顺利实现。
(三)财务业绩分析报告。这方面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对企业效益来源于核心因素的分析,具体包括收入增长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
1、收入增长分析。收入增长就是对企业效益来源的结构分布分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第一,分析不同产品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以及与上年或上季度的环比结果,以及对当前利润的影响;第二,分析不同区域的收入变化和具体原因,以及这种变化对当前效益的影响;第三,分析不同业务主体收入变化和具体原因,以及对企业效益的具体影响;第四,分析内生性增长收入趋势,对当前企业资源利用率和发展潜力进行前瞻性预判分析。
2、盈利能力分析。这一盈利核心因素的分析,主要是为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及成本控制调整提供可靠性依据。一方面,对产品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包括企业成本构成情况和全价值链成本要素,寻求企业成本控制的突破口,及时发现不增值作业,为企业成本结构优化和业务流程升级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对成本对标进行分析,就是将企业放在行业市场大环境中,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比,为企业竞争战略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最后,对成本要素动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成本要素形成与高低的影响因素,判断可否通过优化来进一步拓展企业的效益空间。此外,还要对可控费用进行分析,就是通过对不同可控费用的变化情况加以分析,以找到最合理的控制路径。
三、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完善路径
(一)完善相关制度体系。首先,构建完善的部门管理体系,确定能力出众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全局掌控企业财务分析所有业务活动。同时,打造专业强、业务强的财务分析队伍,确保企业财务分析结果的精准性。其次,明确财务分析的宗旨,实施全面的流程架构,增强报表编制、资料收集、信息保密等事项的规范性。最后,合理设置财务分析报表传递与运用流程,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对企业发展决策的分析作用。
(二)丰富财务分析内容
1、财务报表。这方面的内容分析主要是对内部会计数据的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未来发展态势的前瞻性分析,是为了给企业战略调整提供可靠依据的全面分析。
(1) 月度财务报表分析。此类财务报表主要根据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展开的短期效益分析。对每个月出现的对企业利润和资产带来显著波动性变化的生产经营事项展开深入剖析,找出引发事件系列变化的根本原因,然后通过对不同月度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全面反映本月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同时对下个月企业财务走向展开预判,进而为后续生产经营战略调整与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性依据。
(2) 季度报表和年度报表分析。这两类报表主要根据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收支明细表展开长期效益分析,结合企业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最新动态,对季度或年度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加以全面深入的分析,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多方比对寻求差异,对下一季度或年度的生产经营规划提供整体战略性依据。
2、预算执行情况。此类财务分析通常是将预算目标与实际完成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寻求差异并进行本质剖析,为年度的预算考核分析提供重要数据参数,该分析主要分为两类,包括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
(1) 定期分析。顾名思义,定期分析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展开相关的财务分析,也就是将相应时间段内的会计信息和预算数据单独提炼出来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找出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2)不定期分析。不定期分析也就是临时分析,主要发挥着突出着重的作用,是在定期分析的基础上所展开的。具体来讲,就是将定期分析所得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析,并针对相关差异提出更为详细具体的改进方案。
3、投资运营效果分析
(1)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主要是对资产前后变化情况加以全面分析,以全面了解和掌握资产前后效益变化、资源投入成本、资源利用效益变化、投入产出等效益因素的分析。
(2) 股权投资分析。主要是对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展开合理分析,对预期指标和实际完成加以对比分析,并对股权投资的前景效益展开预判等。
4、风险分析。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计数据的浅层分析,还要将其拓展到经营数据、税务数据等业务信息的财务分析上。通过对报表项目联系、报表整体预估情况把握来分析企业财务运营的潜在风险,并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将企业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总而言之,在现代企业财务分析实践中,面对目的单一、维度单一、分析方法相对简单、业务溯源能力不强、财务分析结果可读性不高等问题,企业管理者要结合财务分析具体内容,从体制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体系完善,以提高企业财务分析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霜宏.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分析[J].商业会计,2016,03:91-92.
[2] 黄毅.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缺陷及完善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6,05:24-26.
[3] 徐俊敏.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商业,2016,12:141-142.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 分析 建议
为了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及时提供经济信息,笔者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为企业投资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为国家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为相关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和管理人员等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
一、传统财务指标分析
(一)财务指标分析的定义
财务指标分析是利用财务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的一项工作。
(二)财务指标分析
1.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货币资金逐年增加,说明应收账款得到有效回收,坏账损失减少,但货币资金过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建议:管理层适当降低货币资金的持有量,多余资金可用于投资理财、开发新产品等。分析货币资金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杠杆原理等因素。
(2)资产增加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的增加,固定资产逐年增加,说明当年生产效能上一个台阶。
建议:重点做好销售工作,防止产品积压。
(3)库存商品逐年递减,说明销售份额的增加,库存积压减少,企业的支付能力及资产的流动性增强。
(4)应交税金的增加,说明企业增加销售的同时,流转税和其他税金也相应有所增加,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行,会造成企业税负的增加。
(5)本年利润是负数,表明企业成本大于收入,造成本期亏损。
(6)实收资本保持不变,说明企业没有增资和减资的现象发生。
2.损益项目分析
从表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本期收入和成本比2014年同期略有增长,毛利率保持在25%-35%左右,在同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
(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比2014年增加8,473.80元,主要原因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营改增使得出租固定资产收入和佣金收入的税率由原来的5%调增为6%,造成2015年的税负有所增加。
(3)期间费用2015年有所增加,由于广告费用的投入,造成营业费用大幅增加,财务费用控制得比较好,年度理财收益和汇兑损益在扣除银行手续费后还有盈余。
建议:2016年继续可以加大本项目的投资理财,争取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4)利润总额比2014年增加30,431.40元,企业所得税比2014年增加7,000元,净利润比2014年增加23,431.40元,由此可见:2015年各项财务指标增长比例不大,在10%以内,总体盈利水平属于一般。
建议:可以适当开发国内其他城市的业务,也可以尝试开发国际市场的销售业务,争取在2016年取得更好的业绩。
总体来说,公司的利润构成比较合理。
二、现代业绩评价指标
(一)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是合理调整会计报表的某些项目后,得出的用于衡量财务盈利水平的经济利润指标之一。相对于利润指标,用经济增加值对企业的业绩评价,会更加全面和准确。因为传统的净利润的计算只扣除企业的债务成本,没有考虑股权资本,而实际上企业的股权成本往往高于债务成本,所以企业的税后营业利润(净利润)往往会高于经济增加值,造成业绩上看是盈利,但实际上却是亏损。
为了客观合理和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现代企业用经济增加值替代净利润,会更加精准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面貌。
(二)平衡计分卡
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各方面业绩的提升,除了市场占有份额的增加,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成本费用的降低以外,还需要考虑其他非财务指标,如:员工的忠诚度,员工的业务培训情况,顾客的满意度,客户的开发和维护情况,产品配送及时性等多项综合指标,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合理地展示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平衡计分卡是采用多重指标、多个维度对企业的业绩评价的一种方法。它反映各项指标之间有机的联系和相对的平衡关系: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领先和滞后的平衡,过去与未来的平衡。平衡计分卡为现代企业提供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因此为现代企业所能接受。
(三)风险分析
风险是由于不确定的因素存在而形成的,市场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环境日趋复杂,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必然要面对风险,甚至要面对风险的不断变化,所以有效管控风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1)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经济金融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社会文化等因素。
(2)企业内部风险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研发创新、财务税务、安全生产和企业文化等因素。
三、总结
财务报表的分析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报表分析应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动态性和及时性。
(2)一般采用Excel表格分析,用定量的表格显示相关财务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比较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财务报表相关数据,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3)根据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和表格,插入相应图示,一目了然,更加形象化揭示各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
(4)财务报表的分析,包括全面分析,局部分析,专题分析和典型分析,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项分析,分析前必须对不属于当期但已计入当期的、属于当期而未计入当期的损益、非常规的账务调整等一些非常情况进行分析和说明,计算累计影响数并予以剔除,然后再对当期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5)分析财务指标的同时,还应关注相关的非财务指标,综合分析,合理平衡,循序渐进,找出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6)报表分析不是孤立的,应紧密结合企业的经营业务和管理体系等实际情况,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提出财务方面的合理建议,为投资和管理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姚旭.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12.
在工业企业财务工作中的财务分析,不仅是对既往各种报表数据进行归纳提炼,也是对企业今后组织生产时进行生产要素调配的指导。本文对财务分析的内容、方法进行了论述,并针对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对相关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分析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改进措施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主要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工业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的信息载体,而财务报表中各种科目、项目的数据反映了某时间节点信息。按照一定标准对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与相关数据、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从而得到对企业经营活动归纳、总结、预测的方法就是企业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评价经营业绩,衡量当前财务状况,预测未来发展。财务分析是预测决策的前提,是对分析前的企业经营活动的总结,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得到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利弊得失,找出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原因和要素,在经营管理中沥青各项责任,从而有效地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二)财务分析是实施决策的有力工具通过财务分析,投资者可以了解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对投资后的风险及收益进行预测,从而有助于进行正确投资决策。财务分析已然成为当前企业资本市场条件下满足债权人、投资人所必需辅助决策方法。
(三)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控的依据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财务分析报告,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知晓本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情况,从而及时发现生产经营活动中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达到改进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财务分析是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企业理财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本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通过财务分析手段,可以挖潜力找差距,充分发现并利用各种人、财、物资源,促进实现企业理财目标。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据信息使用者不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其内容包括:1、财务状况分析;2、盈利质量分析;3、偿债能力分析;4、现金流量分析;5、投资报酬分析;6、发展能力分析等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中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为了不同的目标,分析人员会使用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通常使用的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一)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经济指标揭示相关数量差异的方法。比较内容包括:本期实际与计划制定、定额之间的比较,来了解先前制订计划的实际完成状况;本期实际与前期发生进行指标比较;本期实际与国内外先进同业进行比较。通过多方面的对比,找出数值差异,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分析成因做好铺垫。
(二)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对经济指标相对数的比较,通过对多维度的对比,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业绩和企业财务状况,方便企业进行管理。比率分析法可采用结构分析法、相关比率分析法。
(三)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用来计算几个有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与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的找差异(确定各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动的差异)不同,因素分析法是用来发现差异形成的各种原因以及各个因素对差异形成的不同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主要用于企业财务中总成本、利润总数量、净资产报酬率等综合性的财务指标的分析和研究。以上三个常用方法各有优缺点,分析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才能保证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四、工业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通过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来改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工业企业中的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往往只重视销售额和企业利润,加上缺乏财务会计基础和财务管理绩效的相关考核,就会忽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造成轻视财务分析工作。因此,企业要从企业环境入手,改变思想加强学习,企业领导要积极采用财务分析方法,健全财务分析制度与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决策水平。
(二)通过完善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来消除财务分析所依据基础资料的部分局限性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可以自己据实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这就增加了财务人员的主观操作,而财务人员的素质也就决定了会计数据的质量,最终影响到财务分析的结果。为了消除这方面的局限性,企业要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坚持会计事项持久有效,保证数据具有可对比可分析,为科学化财务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源。
(三)通过加强财务分析方法、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来完善目前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财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作,单一采用某一种分析方法可能得不到真实完整的分析结果,因此要结合实际,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单个与整体相结合的手段,综合财务报表以外的经营相关的信息(如国内外经济形势、汇率变化、财政货币政策、产业发展规模变动、企业客户调查反馈等),多方面完善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使财务分析结果更科学更准确。
(四)通过加强财务分析实际应用,来改变当前忽视了财务分析中预测功能当前工业企业的财务分析多立足于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往往会忽视财务分析中的预测功能,而预测分析主观能动性很大。因此,需要完善数据来源,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实现分析预测功能,比如采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仓库及OLAP技术分析、杜邦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大数据分析等,通过加强财务分析预测功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五)通过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来改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足的现象财务分析中人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工业企业中财务分析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针对财务分析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如财务、会计、法律、营销、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有目的地培训,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对各项数据收集整理能力,从而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有利于做出科学决策。
五、结语
企业的财务分析不仅仅是对财务报表的简要分析,而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多方位各环节进行深入的剖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促进企业管理决策者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经营效益、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学义.王建华等.财务分析创新内容与实践研究[J].财会之友,2009(12).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财务分析;财务指标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财务分析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段扩展,如何利用蕴藏在海量财务数据背后的宝贵信息,为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当下很多企业财务分析需要进行攻坚的难题,因此放弃固守报表核算和报表分析这一传统思路,实现从“事务型”向“经营管控型”的转变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
一、大数据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大数据也被称作巨量资料,它是一种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够让企业拥有更加强大的决策能力和洞察能力的信息资产,一般分为四个层面:数据收集与存储层;数据整合与加工层;知识发现层;应用层。大数据的引进,衍生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出现,使财务从集中式向共享式变化,扩展了财务管理的方式。正确的大数据为财务分析在提供宏观经济数据上的支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为战略分析提供有力的保证
利用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从产品服务的经营模式入手,还可以从市场发展潜力,产品品质,员工积极性,创新能力,顾客满意度,产品寿命周期,价值链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在此之上获知的分析数据,可以及时把公司的战略转化为政策,把公司的意志转化为行动。
(二)通过对财务管理信息的挖掘与扶持,建立企业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将受到信息化的“洗礼”,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关联规则或其他隐藏信息,再对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获得的海量财务数据通过分析对象,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数据挖掘等手段来进行分析并加以运用,为企业搭建出有效的数据库。
大数据可以借助数据库内部信息系统,按收入分布和消费阶层来开发出针对性的产品,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也可以多维度对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分析、存货进销存分析及区域差异化进行分析,并能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控制风险,为经营战略提供数据扶持。
(三)提升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度
传统财务使用的是“漏斗式”记账方法,会计人员在记账时只是将原始凭证中的结构化信息转记到记账凭证上,因而过滤了很多非结构化的重要信息,而这些非结构化的信息由于受制于技术限制,有些与决策相关的数据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由于数据分类标准的差异,导致数据整合利用难度大,效率低。但运用大数据可以使大量财务管理数据的准确性得以提升。正确的大数据为财务分析提供宏观经济数据上的支持,不但可以衍生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而且使财务从集中式向共享式变化,扩展了财务管理的方式,使财务分析思路进入多车道模式,为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传统财务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分析者只注重财务处理能力
很多财务分析者因为是财务出身,所以只偏重于财务处理能力的提高,并不清楚企业经营环境及采用的经营模式,那么进行财务分析得到的分析报告可能会产生歧义。在这种错误的不正确的信息导向下,决策者也绝对不可能制订出正确的、有效的经营决策。因此,在不掌握具体经营方式前提下所进行的财务分析都是徒劳并且毫无意义的。
(二)会计分析方法造成的差异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而不同的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结果。在比较不同的企业时,必须考虑到会计方法上的差异所带来利润表的不同。第一,会计政策运用上的差异。企业在不同会计年度间采用不同会计方法以及不同企业以不同会计方法为基础形成会计信息,均会使信息具有的可比性造成极大影响。例如:装修费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年限是否妥当;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年限是否有差别等等。第二,会计数据的自身局限制。会计工作是基于一系列假设的前提而进行的,前提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例如:大量的预收账款的存在,是否有提前确认收入粉饰报表的可能;发出的存货的计价方法变更是否会影响到营业成本的确认;子公司和关联方是否会对公司利润产生影响等等。
(三)财务运用比率分析法的缺陷
财务比率分析只是一种评估企业业绩的手段,而不是能解决企业所有的管理问题。单个比率是无法提供关于整个企业所有的相关信息,因此,必须计算一组财务比率,然后才能对企业进行适当的评估。合理选择比率取决于该企业所属行业的特征。即使采用多项比率来衡量和预测一家公司的业绩,如果不与行业平均值和竞争对手比较,也无法得出有用的结论。此外,财务比率是计算的结果,如果没有仔细的解释和其他额外的非财务信息,这些比率本身是无法揭示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即使可以通过这些比率来识别企业的潜在问题,财务比率也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财务分析报告形式单一
现阶段管理会计提出的报表分析依然停留在传统“事务型”状态,注重事后分析,忽视事前、事中管控。因而分析出来的财务报告对于后续的溯源分析一筹莫展,只能粗略地进行定性判断,财务分析报告形式单一,无法给管理层做出决策性指引。因此,要针对企业所处时期,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不同的利益主体需要的财务分析目的是不同的)采用对应合理的分析方法来实现财务分析的多元化。
三、大数据时代下改进财务分析的对策
(一)培养财务分析专业人才
财务分析者一定要对整个企业经营生产活动有全过程,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从事财务分析的人员,不仅要精通企业财务会计的原理,方法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且要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及应用数学、概率论、统计。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让财务分析者下基层锻炼,全面参与公司各个环节的业务过程。但因财务人员毕竟不是业务人员,其只需要做到掌握业务循环中的关键控制点,学习在基于关键控制点上协调考核指标及控制流程即可。
(二)提升会计分析数据的准确度
会计分析是在进行财务分析前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分析的目的是评估企业的会计数据其所反应的经营业务程度。如何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会计数字的扭曲,并能迅速还原真实面貌,提炼出未加工过的数据,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关注会计报表的附注所披露出的细节充分认识公司使用哪种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与此同时要在财务报告中引用预计值,不同企业间的比较需要进行必须的调整。
(三)引入非财务数据构建新的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为进一步调研和寻找解决方案提供基础信息,分析方法不能只对报表数据进行反映,引入非财务数据分析方法至关重要。现阶段,报表展现的只是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列入报表的往往是可以利用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硬性资产,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大量知识资本和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优质客户群体,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均没有在报表中予以反映出来。而这些信息一般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体现。适当增加报表附注,特别是披露大量表外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终端产品的财务报告“增容”势在必行。此外,政府应出台相应会计准则加以规范,同时独立审计工作也要随之改进,拓展审计范围,增加对前瞻性信息的审计。
(四)不同的发展阶段要确定不同的分析重点
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关注目标,这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实现财务分析的多元化。公司成立初期,财务分析主要围绕行业及企业战略、远景进行具体规划,进行本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及产品分析的资源整合,把企业战略落实到实际经营层面。随着企业战略定位日渐清晰,其重点业务开始转向发展财务架构,配合业务组织结构去搭建,经营分析及风险控制要逐步提上日程。而后随着公司规模快速扩张及新一代消费群体消费行为的变化,财务分析趋势侧重精细化管理。同时积极建立内部信息系统,实时收集终端客户各项数据,进行多维度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分析、存货进销存分析及区域差异化分析等,只能这样才能为企业快速发展控制风险,为下一步经营战略提供数据支持。
四、结束语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但许多企业在做好财务分析之后,并没有将分析的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分析没有贯彻落实到企业实际工作中。那么有效的财务监督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则为财务分析的有效提升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侯志才.浅谈财务报表分析方法[J].财务通讯,2012(12).
[2]夏明涛.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管理转型[J].新会计(月刊), 2015(06).
[3]李钢.大数据时代财务分析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5(05).
关键词:公司;会计报表;指标体系;问题思考
当前我国公司会计报表指标体系主要是以企业的一些基础财务会计核算资料以及财务报表作为依据,通过相关方法的利用,生成相关指标对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信息进行评价,以方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据此做出更为科学有效的决策。我国公司会计报表指标体系在目前看来主要是根据一些核算资料获取,该体系更多的是依据历史时期的相关资料,包括财务核算资料、财务报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等内容,这些资料更多的是着眼于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但是企业的决策需要面向未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会计指标体系不能够为企业未来决策提供支持的话,那么这一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是要受到质疑的。下面将针对当前我国公司会计报表指标体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我国公司会计报表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准则较为不完善
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变,企业在经营业务层面更为多样化,所采取的经营方式也更加灵活,这也给日常的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应对不同业务的不同财务、税务等处理方式,工作强度以及工作难度都有所提升。按照当前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只要会计准则或者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的相关要求能够得到满足,相关会计处理都可以接受。以存货的核算为例,在对存货的成本信息进行核算时,可以选择的方法不只一种,如加权平均法、个别平均法以及先进先出法等。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式也是如此,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以及双倍余额递减法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折旧计提方法。虽然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带来了较多的便利,能够更多的考虑到相关业务实际,赋予企业更多选择的自由,但是多种会计处理方式势必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带来影响,进行对后续的财务报表分析造成影响。相关会计准则在设计之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来供企业进行选择,但是部分公司的相关人员会利用该空间来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操纵,这也就使得公司对外报出的财务报表在准确性方面会大打折扣,使得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内部的真实情况无法了解。与此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假设记账本位币的币值稳定,虽然能够为财务会计信息的稳定性提供一定的方便,但是却使得财务数据变得较为僵化,不能够随着汇率的变动进行针对性地调整,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在不同时期的可比性。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使得企业的国际业务越来越觉,如果汇率发生较大波动,那么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存在较大程度的失真,这也就使得财务报表变得更为不真实。
(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成熟,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在上市公司这一群体中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与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相关问题尚未解决,对于非上市企业也是如此。首先,在信息披露层面还不够全面,企业的财务报表在实物资产以及有形资产的反映方面做的较为全面,但是针对公司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的信息以及一些无形资产、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等有关的信息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反映的较少,或者根本从未涉及。其次,在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层面还有待提高,我国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情况通常由管理人员掌握,但是管理人员却并没有将真实信息进行完全透明的披露,这也就使得公司内外的财务信息使用者信息变得不对称,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有可能据此做出错误的决策。最后,在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层面做的还不够好,可靠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但是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推选时间较短,我国公司群体鱼龙混杂,部分公司可能通过披露虚假的信息来获利。
(三)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性
与财务分析相关的指标较多,每个方面的指标均具有或多或少的局限性,文章选择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与盈利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对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首先,在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使用层面,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两个方面的指标来进行反映,这两个指标来所体现出的情况越好,那么公司就有更多的货币资金,公司资产的流动性也较强。但是,从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这两大指标的运算过程看来,这两个方面的指标计算所需的相关数据主要是来自公司的财务报表,对于财务报表以外能够增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却并没有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准确地进行反映,对于部分企业而言,这些表外因素对于企业偿债能力有可能较大影响,其影响力甚至要超出表内的相关因素,在会计指标体系的建设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
其次,公司营运能力风险评价指标,在该指标中,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能否对公司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进行充分地反映是值得怀疑的,这两大指标在对企业的现金收支进行动态的反映方面有所不足,因而在营运能力进行的反映上准确性较差。与此同时,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和企业应收账款、存货周转速度快慢具有较大关联。
最后,从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上来看,设计上较为不科学。总资产报酬率是用期末总资产与期初总资产的平均值去除企业的净利润,企业的总资产应该包含应付债权人的负债,应付债权人的利息是企业的利息支出属于企业总资产产生收益的一部分,但是在计算总资产报酬率时却并没有将企业的利息支出考虑进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解决会计报表指标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大力完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
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有可能使得过去适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适用性有所降低,为了生成更为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应该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对相关内容和条款及时予以调整,减少企业在财务会计处理方面的操作空间,对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的行为进行控制。在对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进行调整的时候,应该秉承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思想,一方面能够提高会计准则的水平,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具有国际业务的公司在执行相关财务时能够更为便利。与此同时,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够应该随之得到提升,与会计估计以及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会计处理是会计造假产生的根源,此时如果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够对管理层的相关授意或者指示予以识别,并对相关风险进行充分判断,相关财务造假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有可能会降低。
(二)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会计报表指标体系运行是否有效与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完备具有较大关联,及时、可靠并充分的信息对于会计指标分析的有效性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应该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扩大财务信息披露的维度,使得财务报表不仅仅反映一些实物资产信息,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信息应该有得以披露的制度。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监督与处罚力度,大力提供我国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与有用性。
(三)优化财务分析指标的设计
1.在偿债能力指标改进层面
首先,应该增加现金流量债务比指标,可以增加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总额债务比以及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来对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进行完善。其次,部分因素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在财务报表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些因素既包括对偿债能力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在有利因素层面,增加可运用银行贷款指标,该指标是指指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企业的支付水平;将近期变现的长期资产进行考虑,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为现金,增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出售长期资产,一般情况下都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企业应根据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正确决定出售长期资产的问题;企业的信用对于短期债务偿还具有较大作用,企业自身的信誉较好,能够快速通过关联企业或者相关金融机构贷款进行资金周转。在不利因素层面,将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等考虑入内。
2.在营运能力指标改进层面
一方面,可以对应收账款周转率风险评价指标进行改进,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收回越快。反之,它会影响偿债能力和正常资金周转。但是当企业是季节性经营、企业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销售及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销售的时候,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所以,在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时还引入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针,以科学反映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能力。另一方面,对存货周转指标进行改进。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但有时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如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行为、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等。因此,企业应增加“存货平均占用期”这一指标进行分析
3.在盈利能力指标改进层面
在既有盈利能力指标中增加与现金流量有关的指标,如资产现金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资产比值等,使得对于盈利能力的反映更为充分有效。另外,可以对前文列示的总资产报酬率指标进行改进,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加利息支出,就更趋合理。又考虑到其计算指针的会计数据是以应计制原则确认的,总资产报酬率并不是一种收现的报酬,而作为债权人和股东,往往更注意现金回报的情况,也可以把计算公式的分子再作改进,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利息支出、待摊费用及回收额的总和。
参考文献:
[1]李争光,陈桂红.会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改进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关键词:三特索道;哈佛框架;财务报表分析
一、企业背景介绍
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武汉市第一家股份制改革试点的民营高科技企业。2007年8月17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以风景区客运索道运输服务为主,辅以旅游景区经营、景观房地产开发及景区酒店业务,地域主要涉及陕西、贵州、湖北和海南等地。
二、战略分析
三特索道采用的主要是差异化战略,坚持休闲旅游品牌战略,打造适应市场、差异化的、具有竞争力的多业态旅游目的地。公司正在由单一的索道服务模式向涵盖景区服务、酒店餐饮服务以及旅游地产等“一条龙”式的综合旅游类公司发展,并且效果逐渐显现,这在旅游业中属于多元化经营。
三、会计分析
笔者认为公司2014年的年报等公告中,存在一些不寻常的数据,可能含有一些潜在危险信号,举例如下:
第一,2014年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业绩上升,但净利润却大幅下降以至于亏损。
第二,公司2014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较2103年分别增加5.94%、20.98%、14.3%。费用的大幅增加值得关注。
第三,公司2014年报现金流量表也存在疑问。公司近两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不能够完全支撑其进行大量的长期资产投资;公司有大量的筹资活动流入,故有一定的财务风险。
四、财务分析
1.衡量整体盈利能力。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近三年旅游行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有所下滑,但三特索道净资产收益率总体的下滑程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且2014年,其净资产收益率在16家相同的三级行业分类中排列第15位。可见,公司近三年的整体盈利能力明显不足。
表1 三特索道及其行业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
2.经营管理评价:分解净利润率。通过分解公司净利润率,来进一步衡量其经营管理的效率。可知公司销售费用、一般及行政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在2012至2014年期间逐渐增大,可见,公司对其间接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的管理效率不理想。近三年税后经营净利润率逐年下降,经营业绩的大幅下滑,我们有理由怀疑其盈利能力。
3.投资管理评价:分解资产周转率。由报告知公司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管理水平处于行业均值偏下,有待提高。总资产周转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低于行业均值,这说明其整体资产管理能力有所下降,整体营运能力欠佳。
4.融资管理评价:分解财务杠杆。由表2从流动性的各方面看,中国国旅比三特索道有更好的保障。无论是2013年还是2014年,三特索道的流动性比率没有一个高于1,较低水平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营运资本管理欠缺,故其短期偿债能力值得怀疑。
表2 流动性比率横向比较
另外三特已获利息保障倍数较小,这说明其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刚刚够支付利息费用,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公司偿债能力较差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5.综合考虑:评价可持续增长率。从2014年的可持续增长率来看,公司管理层应该考虑改变当前的经营政策,对亏损项目重点分析,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核心盈利项目继续加大投入,积极扩大经营收益。
五、前景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将持续上升。三特2014年收入较2013年增长12.69%;201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4.57%。认为随着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梵净山景区猴岛、千岛湖业绩贡献继续提升,会继续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公司旅游地产稳步恢复,培育期项目有希望减亏,基本面逐步改善。这样的增长趋势有望继续保持,进而实现2015年整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上升。
2.公司费用改善将带来盈利能力增强。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5.76%下降到本期的4.64%%;管理费用率从39.54%%下降到35.41%;财务费用率从19.32%下降到16.51%,可见公司总体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进而影响整年的期间费用率相对增速减缓。
3.公司净利润将扭亏为盈。根据2015年第一季度季度报告,公司一季度营业利润达到-0.2亿,同期增长20%;净利润-0.21亿元,同期增长19.23%。净利润增速远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是来自一些原来亏损的项目开始盈利。故认为公司净利润也将继续保持这一增速持续发展,扭亏为盈有很大可能性。
六、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三特索道2014年的整体财务状况欠佳,在同行业中处于中下游水平,但长期来看,在当今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的背景下,随着原来亏损项目开始盈利,三特索道能够改善目前的困境,将能够扭亏为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帕利普,希利著,朱荣译.经营分析与评价(第4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个人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形式 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得信息者得天下”的格局已经形成,要求信息化程度透明、信息传递及时快捷、信息化内容全面完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竞争的白热化,不仅要求企业需要一个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披露财务信息,而且对个人财务信息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为加强个人财务信息披露,个人财务报告体系框架建立已经势在必行。当今,对个人财务报告体系研究仍是空白,本文针对个人财务报告的作用、主要形式以及主要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几个方面对个人财务报告体系框架构建予以研究。
一、个人财务报告概念、组成和作用
个人财务报告是反映个人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期间净财富变动情况的书面性文件。个人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财务状况变动表、净财富变动表和附注。个人财务报告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家庭理财、个人收支(财务)计划、信用评定(贷款、购房、纳税、申办信用卡等)的重要前提;第二,有利于政府工作人员(公务员)个人收入公开,是取信于民的重要举措;第三,还可以为独立第三方审计提供资料。
二、个人财务报告主要形式及编制说明
1.财务状况变动表的构建
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个人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书面性文件。其具体格式及编表说明如下:
表1个人财务报告
编报人: x年x月x日单位:元
编表说明:
(1)资产负债的计价:可按历史成本,也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但是用公允价值更为合理。
(2)报表中的项目可以根据个人财产状况特点增设相应的项目。
(3)具体项目说明:
①现金是指可随时动用的货币资金,长期存款列为投资;
②有价证券等投资应尽可能按性质区分开,不同项目用不同的计价方式;
③个人在将来享受的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如退休金、保险、投资利润等)可按现值,以“既得利益”列示;
④负债也需要按估计的公允价值计价;
⑤未实现资产增值的估计所得税(特殊项目)是指按“个人所得税”,个人的财产转让所得应按20%缴纳个人所得税,如个人所有财产按现行公允价出售,则应支付该税款;
⑥净财富是指个人的净权益,详见表2;
⑦该报表的各项的估价、填列等方法应保持各期一致,并且重要事项可以在注释中说明。
2.净财富变动表的构建
净财富变动表是反映个人某一期间的净财富变动情况的书面性文件。其具体格式及编表勾稽关系说明如下:
表2 净财富变动表
编报人:x年x月x日单位:元
此外,在构建两大主表同时,还应当提供相应的报表附注。报表附注是对报表中列示的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的说明等,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个人的财务状况和净财富变动的全貌,从而有助于向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便于其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三、个人财务报告评价体系
个人财务报告体系框架构建完成后,我们可以根据报告中相应的信息构建财务评价体系框架(如表3),更加准确、详尽的提供个人财务信息。
表3个人财务报告评价体系
四、研究结论
综合前文的分析,应构建个人财务报告反映个人财务状况和净财富变动情况,尽可能更加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全貌,为相关信息使用主体提供有用信息。本文首次提出个人财务报告评价体系,分别从个人财务效益、资本结构、资产结构、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潜在社会贡献能力六个维度进行构建,可以进一步将六个方面的指标用线形关系结合起来,运用沃尔比重分析法,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评定个人财务状况,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个人财务状况作出综合评价。本文的研究填补了个人财务报告体系的空白,也将给政府政策制定的职能部门和信息使用者提供参考。利用数据化管理方式和财务数据,做好个人财务预警,对隐藏的问题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评价分析系统。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分析盈利能力多维度关联判断
【中图分类号】F406.72/F426.82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理论较为丰富,但实务运用中却存在“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片面性问题,财务分析人员经常根据简单的指标计算得出孤立的结论,难以全面联系、多维度关联判断,欠缺分析的深度,在决策参考中价值有限。本文以贵州茅台合并财务报表分析为例,提出多维度关联判断的思路和方法,包括股权资本盈利水平及含金量分析、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变动的因素分析、商品经营盈利水平及结构分析、成长性与盈利能力趋势分析,以期丰富财务分析的理论研究和方法应用。
一、股权资本盈利水平及含金量分析
股权资本盈利水平是盈利能力分析的关注重点,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是核心衡量指标。笔者认为,除了通过连续期间的指标值观测、行业对比分析,还需要结合收益的含金量综合判断,可采取盈利现金保障倍数、销售获现比率、购买商品付现比率等指标展开。这种分析的优点是将应计制利润隐藏的风险予以揭示,有利于决策者辩证把握。
以贵州茅台为例,从表1可以看出,2012~2015年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其中2015年末27.08%为最低值,股权资本盈利能力有减弱趋势,但在同行中处于优秀水平,给予股东的回报较高。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2015年为1.1,在净利润增长不明显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比过去有所提高,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逐年下滑、经营净现金流量总是低于净利润的趋势,净利润有较好的现金保障,利润质量有所提升。
利用年度轨迹图(图1)及直线回归分析可以预测,2016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有较大提升的趋势。这在2016年各季度数据(图2)可以得到验证,尤其是第三季度特别明显,可结合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具体分析。
公司利润表所反映的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基本接近,因此,盈利的含金量分析,可通过销售获现比率、购买商品付现比率进行进一步观测。通过表 2、表3可以看出,两个比率基本接近1,说明销售收现及购买付现能力较好,现金较为充裕,有利于资金周转,保证生产运营的良性循环和利润获取的可持续性。进一步观测,获现比率2015年有提升趋势,付现比率逐年减少,借此可以了解产品的销售政策、资金的宽松程度或企业的商业信用情况,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财务状况。
二、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变动的因素分析
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变动的因素分析,可结合杜邦财务分析法展开,找出重点和关键,深入挖掘,穷根究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发现问题,改善经营管理。如果主要属于销售净利率方面的因素,可结合利润表结构百分比法查找具体项目;如果属于资产周转效率方面的因素,可结合各项资产周转次数及其结构占比综合判断;如果属于权益乘数的因素,则可以利用权益结构计算表及其他资料查找原因。
以贵州茅台为例,公司2015年净资产收益率为27.08%,相比上年32.72%下降了5.64个百分点,通过杜邦体系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资产周转效率下降引起的,资产周转率从0.52次减少到0.43次,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5.61个百分点(表4)。
接下来,具体分析资产周转速度下降的原因,采取将各项资产的占比、该项资产的周转次数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总体而言,企业资产中非流动资产仅占20%~30%,而流动资产占据绝大部分,因此重点关注流动资产的运营效率的变化。而在流动资产中,存货与应收账款所占比重较大,应收账款周转率与该类资产占比相乘高达62.62%,而存货仅为3.23%,因此,应收账款周转效率变化的分析是关键。(表5)
应收账款周转率自2013年以来逐年下降,从119.18次大幅度减少到6.62次,在同行中处于较差水平,是企业资产周转效率最大的影响因素。结合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分析,可以看出,最近3年,销售额仍呈增长趋势,应收账款周转下降主要是由于应收票据激增引发的,而应收票据又全部为银行承兑汇票,在流动资产中风险相对较小,对企业未来资产和资本经营盈利不会有太大影响。
三、商品经营盈利水平及结构分析
这一维度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利润表趋势与结构观测,分析收益来源、收益的稳定性及收益质量。因为利润表各项目构成关系直接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中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的贡献程度,财务分析师应当把企业自营业务、对外投资业务、非正常的利得与损失加以区分,按照利润表设计的层次分别判断,从而根据发现的规律查找问题,帮助决策人提供预见性参考意见。
以表6贵州茅台利润表为例,从绝对值看,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2015年均没有较大变化,增长有限。从结构百分比看,各项目比率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因此,不作过多分析。分析重点转向观测各利润之间的关系,即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之间的接近程度,从而判断商品经营收益的主要构成及其稳定性。
2014年,营业利润为221.03亿元,利润总额为218.82亿元,营业利润率、营业总利润率分别为70%、69.30%,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数,二者都十分接近。2015年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营业利润率与营业总利润率也几乎没有差异。这种对比可以反映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日常经营活动的贡献,非日常活动的利得与损失极少,因此,收益具有稳定性。
而从营业利润形成过程来看,主要取决于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而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很少,可以认为公司经营收益主要来自于自营商品,即酒类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这种营业利润构成关系可以使收益具有可持续性。
图3描绘了2011年至2015年间,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利润总额与营业利润轨迹几乎重合,而这两项利润又随着销售额的增长而几乎同比例增长,二者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如果添加直线回归趋势线,可以看出二者几乎平行,显示较强的相关性。
图4描绘了2015―2016年各季度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变动关系,可以验证基本符合上述判断。
四、成长性与盈利能力趋势分析
盈利能力趋势预测,也可以结合各种成长性指标进行。成长性指标包括净资产及总资产增长率、销售增长率、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增长率等,这些指标各自的连续期间的变动轨迹以及同一年度各指标之间的大小关系,能揭示盈利能力变动的原因,通过这种内因的剖析预测未来经营期间的走向,可使财务分析更加系统和深入,趋势的判断及财务政策的制定更有依据。
【关键词】报表;指标模型;灵活定制
0 引言
管理者需要通过各类报表数据来掌握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应对外部监管审计的要求,从而分析决策发展策略,优化资源调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由于面对的市场、经济环境多变,往往需要快速编制、灵活定制报表,以及时应对需求变化。传统的固定报表开发方式在时效性、灵活性两个方面有所限制,所以需要一种改进的报表设计方法来满足报表的及时性、灵活性,满足日益迫切外部监管审计要求及内部管理需要。
1 报表指标模型设计
1.1 模型组织
模型需按主题进行组织,主题划分尽量采用企业专业主题的划分方式。在一个主题下可以包含多个模型,以描述该主题下不同的业务视角。各主题下模型要有数量控制,主题划分应避免歧义,不允许有含义上的重复,模型同样不允许重复。
1.2 模型结构
指标模型采用星型模型的设计模式,即维度+指标。星形模型是一种多维的数据关系,它由一个事实表和一组维度表组成。报表定制人员通过选定事实表中的指标,再确定指标的相关维度,即可完成统计类指标的确定,从而完成指标的选取以及报表定制。
1.3 模型规范
模型名称应简洁概要描述该模型侧重实现的业务类别,新增指标名与原有指标名之间保持一致。维度名应总结该维度的业务含义。模型、指标、维度要建立统一标准,做到方便易懂、易查询。
1.4 模型指标
模型中必须包含指标,且指标是可计算的数值指标,包括整数和浮点数。举例:如销售金额、销售业务量、本年截止到本日的累计销售金额、累计业务量等。
1.5 模型维度
模型中的维度应该在维度定义表中进行定义且系统统一使用,灵活定义和管理,对于有不同处理规则的逻辑需定义成不同的维度。如果需要用两种组织结构(如行政组织机构和营销网络组织机构),则需在维度表中定义不同机构维度,在不同的模型中根据业务规则分别指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每个具体的模型而言,只能关联一个机构维度。
1.6 模型设计原则
模型新增或修改应充分考虑业务使用的易用性,模型应尽量少且具备通用性,充分考虑模型应用场景,具体包括通常将以什么样的维度组合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将以什么方式进行展现,不同组合方式是相互独立的,还是互相关联的,如果是关联的,找出之间的关联规律。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指标加工处理,加工周期是什么等。模型建设要避免大数据量产生查询效率降低等问题,因尽量避免过大数据量的多维度组合,且避免产生过多的数据冗余,可以减小维度组合,采取分布并行处理模型的加工流程。
相对于报表需求,并不是所有报表都可以基于模型指标进行定制,一般来说难以模型指标化或表样过于复杂的报表,模型指标设计及定制方法较难实现,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业务逻辑复杂且维度标准不清,在未理清楚之前不宜指标化。
2)展现要求单一的,无法体现通用性,使用率低的不宜指标化。
3)对于暂不宜指标化的应采用传统固定报表等方式实现,条件成熟再考虑指标化。
2 基于模型指标灵活定制报表
报表可基于指标模型实现自定义,为方便使用,可以研发提供工具,报表定制要支持常规指标计算公式定义,利用基于指标模型的报表定制,可提高数据使用的灵活性,快速实现报表类需求。
确定报表需求,查找适合的指标模型,一般可采用指标或维度信息作为查询关键字,即可获得与此指标或维度相关的指标模型。通过分析现有模型,看是否能满足需求,如满足,则利用现有指标模型定制报表。如不满足,则需新增或者扩展现有模型。
在定制报表的过程中,可以将指标或维度灵活地进行组织,一般可通过行列模式、单元格模式两种方法来实现快速定制报表。
1)行列模式
通过行定义、列定义来确定指标及维度,在该模式下,指标和维度交汇单元格将确定该指标和维度值对应的数据。
2)单元格模式
在该模式下,指标和维度定义在同一个单元格中,单元格本身即是对应的数据。
3 结束语
通过基于模型指标的报表定制方法来实现报表,可以满足企业对报表的时效性及灵活性要求,可以减少手工填报压力,提高自动化比率,同时突破了传统模式开发报表的限制,采用灵活定制方式,可以让各机构快速组成各自的报表开发团队,更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掌握企业集团及所在机构的经营管理状况,从而快速响应及满足机构在内部经营管理及外部监管审计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劲松.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问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0):78-79.
[2]刘晓梅.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考核指标体系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1).
[3]李颖.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路径和对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3):66-67.
[4]王冰.浅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山西统计,2003(12).
[5]FREDERICK SH.数据、模型与决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6]陈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