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现代服务贸易范文

现代服务贸易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现代服务贸易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现代服务贸易

第1篇

一、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转变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改变服务贸易发展思路,在服务贸易发展中,要建立现代服务贸易体系。目前,应实现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三大战略转变:

(一)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服务贸易优势

努力实现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转变,把以普通型劳动力资源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输出转变为以技术知识型劳动力资源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输出。当前,中国已经具有发展技术知识型人力资源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的基础和条件。

近十几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338万,已经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金融、医疗、教育等现代服务贸易,实现由以普通型劳动力资源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向以技术知识型劳动力资源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转变,扩大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积极开发新的现代服务贸易国际市场。

(二)把对外政府援助行为转变为对外服务贸易行为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很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必须把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服务贸易,作为中国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

长期以来,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各种援助。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今天,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政府援助,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国际关系发展大趋势。中国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政府援助有三大不妥之处:一是不符合中国国情。近十几年,尽管综合经济实力逐年提升,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经济水平有限,尤其是西部地区和8亿农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并不高,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政府援助,不符合中国的实际能力。二是不利于发展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国家之间关系是以经济合作和贸易交往为基础的,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政府援助是一种政府政治行为,不属于国家贸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影响了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的发展,甚至制约国家之间正常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交往。三是不利于提高政府援助效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政府援助,其中大多数是无偿援助或低价帮助,由于有些受援国认为其他国家的政府援助来的容易,往往不珍惜援助国的援助行为,造成援助效率低下。

如果把对外援助行为转变为现代服务贸易活动,一是可以扩大中国现代服务贸易规模;二是可以维持正常的国家关系;三是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互取所需;四是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现代服务贸易资源优势;五是可以减轻中国的经济负担。因此,要根据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化大趋势,适当减少对外政府援助行为,把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服务贸易作为对外合作的战略重点。

(三)把对外交流活动转变为现代服务贸易活动

文化贸易是现代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必须把文化贸易作为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当前,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中国的对外文化活动仅仅停留在文化交流的层面,绝大多数属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性质,不具有主体性贸易地位。也就是说,这些现代文化交流活动仅仅是中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附属物,处于配角地位,而不是中国现代服务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对外文化活动与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状况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如何扩大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额,是中国完善现代服务贸易结构和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任务。

从完善服务贸易结构和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角度,我们应该转变对外文化交流观念,确定文化服务贸易在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把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作为对外现代文化服务贸易活动,提高企业在文化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实现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产业化。

二、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现代服务贸易

中国应该把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主要领域。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服务贸易部门开放覆盖率为60%。这还不能满足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应该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目前,外商直接对华投资的三分之二仍然集中在制造业。因此,各级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产业政策措施,大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现代服务业,鼓励外资从事现代服务贸易。

通过利用国际资源和外资力量,加快国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能力,使中国成为全球现代服务业外包的重要基地;在现代服务贸易领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中国现代服务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

对外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根据现代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空间、技术含量、市场价值来确定。我们认为,信息产业技术服务贸易拥有这些特点,可以作为中国对外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重点之一。

在现代服务贸易领域,随着全球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领头羊”,而且其技术含量高、价值也颇高。尤其是服务应用于各个经济部门和生活领域的“软件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竞争的服务贸易重点市场。因此,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作为中国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不可避免的。

(三)积极拓展对外医疗卫生服务贸易

医疗卫生业是重要的现代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只重视援外医疗工作,而忽视了医疗服务贸易的发展,使中国丰富的医疗资源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医疗市场的作用受到限制。

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专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约有20万人。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医疗资源,开拓国际医疗卫生产业市场,促进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我们认为,必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业在对外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是转变观念,在重视援外医疗工作的同时,强化发展对外医疗服务贸易,把医疗服务贸易当作重要的现代服务贸易产业来对待;二是提高中医中药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尽快把中医中药服务业推向国际医疗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医疗市场;三是调整援外医疗政策,在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服务领域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对外医疗援助规模;四是通过医疗服务的高质低价方式,抢占国际医疗市场,尤其是要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贸易。

(四)把高等教育作为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领域

在21世纪,高等教育产业化、国际化和服务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2006年5月,英国大学联合会公布的《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经济影响》的调查称,高等教育每年为英国创造450亿英镑的产值,其重要性已超过航空业和制药业,仅次于法律服务业与金融服务业。这份报告说,英国高教产业拥有28万名全职教职人员,占全国整体劳工人数的1.2%,每年的出口收入达36亿英镑;在过去4年中,高教产业为英国经济创造的产值增加了100亿英镑。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具备走向产业化、国际化和服务化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专业结构和教育方式日益向国际现代高等教育靠拢,在很多专业领域已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

我们应该尽快把高等教育纳入现代服务产业体系,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把高等教育推向国际现代服务产业市场。目前,应该采取四项措施:一是适当简化高等院校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审批手续,扩大高等院校招收留学生的规模;二是加大高等院校的国际宣传力度,提高高等院校的国际知名度;三是针对国际社会的需求,增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四是通过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特别是与大企业、大公司的合作,提高高等教育对国际社会的服务能力。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高中国现代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五)把体育文化贸易作为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

推动体育、文艺、影视等现代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把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文化贸易总额持续上升,至今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因此,通过体育、文艺、影视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是中国完善服务业结构和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任务。

近十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体育、文艺、影视等文化产业贸易也有较大的发展,在体育、文艺、影视界有一批名人进入国际文化产业,并获得了良好的贸易收益。但是,在总体上,中国体育、文化产业贸易发展并不理想。2004年,北京市就向国外派出61批演出团队,658人次;引进团组83批,1190人次。表面上看,进出口批次相当,但中国演出团队出国演出收入一般平均每场不到3000美元,而国外同等团队来华演出,每场酬金多在三四万美元。因此,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贸易的价值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2篇

【关键词】 通讯技术 科学水平 服务贸易

通信服务贸易是十二大类服务业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是指以通信服务为交易对象的贸易活动,包括邮政服务和电信服务两种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通信服务贸易在各个行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通信的发达、外资的大举进入和快递企业的发展壮大都使通信服务贸易越来越重要。当然,对于服务贸易还有很多人认为不足以成为研究对象,主要因为对于服务的理解还不是很清晰,马克思曾经这样界定,“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1]科技的进步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特征,现代通讯技术依托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并依靠通讯技术原理、交换技术、EDA技术、DSP技术、以及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和现代光纤通讯技术等手段,实现了科技的创新和机械技术的进步,这对于与服务贸易的结合都实现了手段和技术的创新。

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光纤和无限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例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和通信已然是现代社会命脉。广泛的信息交流促进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通信技术不仅自身发展迅速,而且已经成为很多关键经济领域发展的必备条件,比如电商以及手机商。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也是经历较长时间。中国古代以及世界古代军事作战使用的烽火狼烟从一定程度上就是在以通讯的概念传达信息,可以作为早期通讯的手段和工具。1837年,莫斯发明电报机,设计莫斯电报码,紧接着,电报就在诸多领域得以运用,这对于传送私密信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很多特殊的保密行业依然使用着这一工具。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电话通信是通过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并利用“电”这个媒介来传输语言的一种通信技术。两个用户要进行通信,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将两部电话机用一对线路连接起来。1901年,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开辟了通信的新纪元。其利用电键控制一个低频信号发生器的振荡与否,再被一个高频载波信号所调制,经功率放大,由天线发射,其工作频率点设在短波段(SW),在接收端,经检波可得到低频信号的有与无所组成的排列信息,由报务员译码而得,其电码的组成又称莫耳斯电码,由五个长短不一的音响信号来组成0-9的拾个数字和26个英文字母,组成无线电电报收发通信系统。1925年,载波通信的出现,使一条线路上可以传送多路音频电话信号。1929年,电视机的发明,使信息的传输由单一的声音发展到了声音与图像共存。1946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紧接着,电话和无线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只能手机和高速网络光纤的出现,人们生活方式被彻底改变了。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的时代,由信息技术、信息传送、信息资源所构成的信息产业将成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各种专业信息系统共同经过一个信息网络,能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送给任何地点的任何人。从整个电信网角度来看,可以将全网络划分为公众电信网和用两大块,用户驻地网属于用户自己,公众电信网又分为核心网和接入网。核心网提供高速公众传送通道,接入网是这个通道的“最后一公里”,他主要解决如何将图像、数据、语音等多种业务综合传送到用户的问题,核心网已经经历了几代更新发展,这就势必对接入网提出不断发展更新的要求。无线接入指从程控交换节点到用户终端全部或部分采用无线手段的接入技术,即用无线传输代替接入网的全部或部分。向用户终端提供电话、数据和视频服务。无线接入系统的组成如下图,它包括四个模块:用户台、基站、基站控制器BSC、网络管理系统NMS。

无线接入网按出现年代分: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代系统,即一点到多点微波系统;80年代的第二代系统,即基于模拟蜂窝的系统;90年代的第三代系统.即基于数字蜂窝的系统。应该指出,这三代系统都是属于窄带无线接入。按接入方式分有:纯双绞线铜缆接入网、混和光纤同轴电缆网(HFC)、xDSL(HDSL、ADSL、VDSL)、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无线接入网和全光纤接入网。

在数字无线光系统,我们采用脉冲直接强度调制,光脉冲的产生是通过激光器的开断来实现的,当发送信息为“1”码时,激光器发出光脉冲,“0”码时激光器完全关闭。本文中假定进入光无线系统是数字信息,数字信息经过编码处理后是一连串的01码序列,最简单的调制方式就是将01序列脉冲直接对激光器进行强度调制,当输入信息为“1”时,激光器发出一个宽度为1/Rb、强度为2P的脉冲;输入信息为“0”时,激光器完全关闭,这就是非归零的开关键控调制(OOK-NRZ)。开关键控调制简单可靠,但是针对无线光传输大气信道,背景噪声的影响和空间衰减大,OOK调制功率利用率不高,通常会采用脉冲位置调制(PPM)。

二、技术进步促进通讯服务贸易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

通讯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需要整个体系内的相互结合以及科技的依托,网络光纤技术和无线技术的进步使得世界的相互连通更加容易,不仅使得地球村的作用更加突出,更使得地球村里的联系日益密切。

通信服务贸易的主要特点是通信服务主要以传输含有信息的物件为主。电信服务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信息,并能提供多功能信息服务。全球通讯服务贸易总收入在 1997年只有6440亿美元, 到 2011年已达到18600亿美元;2000年世界通讯服务贸易总量为670亿美元,到2011年已达到2044亿美元。就目前世界服务业发展情况来看,以运输、旅游等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的重要性日益下降,而以通讯服务、计算机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可预见未来通讯服务贸易将在全球经济结构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国际通信服务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运输等业务的开展,通信服务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这些业务的发展。在国际服务贸易中,运用通信服务有利于节约人力和资金。通信业的发展,缩短了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信息传递时间,社会交易成本得到大幅降低,促进了经济水平的提高。例如,充分利用电话,就可大大减少差旅费和会议费支出,还可大大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据美国预测,利用现代化的电信手段,实现新型的分散式办公形式,在2000年,可节约300亿-470亿美元的交通运输投资费用。日本电信界认为,用电信手段代替业务面谈,可节省交通能源的60%。在另一方面,通信服务更是大大的节省了时间,在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真正可以感受到一寸光阴一寸金,通信服务在国际服务行业中节省了人力、资金的同时,更缩短了时间,这不论是对服务输出还是输入都具有重大意义,而节约这些资金的基础便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三、结语

纵观世界各国通信的发展,每一个国家的通信服务行业都必然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更有利于国家乃至全球化的发展。认识了解通信服务的作用并合理运用有利于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最终发挥它的最大能量,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我想,这也是通信服务开创者和建设者的根本目标。

第3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4. 16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是作为贸易的派生需求,我国航运业一直处于巨额逆差状态,逆差额从2000年的39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450亿美元,预计未来十年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逆差可能突破1000亿美元。关于货物运输,以往的学者更多关注交通运输业,大量研究集中在国内的公路、航空和水路运输领域,而对于海运方而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一直处于世界前列,随之产生了大量的海运需求,所以海运服务贸易问题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

而对当前航运业的严峻经营形势,笔者从马克思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马克思对航运和贸易的研究思想,认为发展我国当代海运业,特别是对于建立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国际航运中心、船舶制造业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马克思从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国家贸易等角度分析了它们与航运之间的关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角度出发,马克思认为贸易和航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工业革命年代,贸易和航运几乎同时兴起,共同发展至今。那么目前我国的海运服务贸易为什么逆差如此之大?这必须从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的结构、分工、竞争与管理等方而来综合考虑。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文献很少,如有学者推崇国货国运,但笔者认为那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即使采取措施让更多的出口商选择中国海运企业,也并不能有效提高中国海运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更不利于中国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会造成更多的贸易摩擦。要提高中国海运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还应多措并举,尤其要采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也可以从马克思关于贸易和航运思想中找到解决办法,包括航运与贸易的关系,贸易如何促进航运的繁荣等。因此,认真学习和借鉴贸易与航运经济思想,对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航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将我国建设成贸易强国与国际航运强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马克思关于海运服务贸易思想的现代启示

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看,海运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种派生需求,国际贸易货物运输量的80%以上通过海运来完成。海运服务贸易主要是通过船舶等运输工具运送货物或旅客从而获得服务收益的一种服务方式,主要包括海上运输服务、海运辅助和港口服务。马克思认为,一国的劳动进行国际分工后产生国际价值,而这种国家价值是遵循国际价值规律的,当一国的分工处于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的时候商品价值就会高于国际价值,就会丧失国际市场竞争力。而我国加入WTO后,海运业存在过度开发的现象,国外企业享有我国海运的国民待遇,不利于我国海运企业逐步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同时我国的海运企业应该更多参与第三方物流(3PL)和第四方物流(4PK)的分工中去,通过专业化的国际物流服务来进行海运操作,为国际贸易企业提供完整的、便利的供应链服务。在企业内部,也要加强不同劳动的分工合作,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从世界市场的角度来看,马克思认为,在国内,商品的价值则由国内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实现;而一旦商品进入世界市场,商品的价值则由世界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世界市场是包括国内外市场共同构成的整体。我国海运业进入世界市场的同时,国外的海运企业也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由于中国海运业整体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相对较高,导致我国的国际运输业务往往会选择国外企业,因此中国海运业必须重视船队建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工业发展迅速,而与其他航运发达国家相比,服务业占比还不高。在海运服务贸易领域,首先是从业人数较少,从业人员的经验和国际化业务能力还较低。其次是我国的国际物流供应链条还不够完整,相关行业衔接不够通畅,比如航运企业与外贸企业的衔接,航运企业与海关的衔接,航运企业与港口企业的衔接,航运企业与陆地物流企业的衔接等不够通畅,整个供应链的合理优化对于我国航运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三,我国航运业的产业主体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国有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形成直接竞争。一方而,中小企业为了维持自身发展,不断降低运输价格,争抢运输机会,形成恶性竞争;另一方而,国有大型航运企业拥有更多国家政策和资源的支持,改革动力不足,企业发展滞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亟须优化产业布局。第四,我国海运服务贸易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航运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特别是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我国的船舶技术水平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马克思认为国家贸易处于再生产的中间环节,航运促进了国家贸易方式的改变。随着跨国企业全球投资步伐的不断加快,众多跨国企业到我国进行投资,促进进口贸易发展,同时,在我国生产的产品两头在外,这些跨国企业也将商品销往世界各地。然而,国外企业更偏好于选择国外船队进行运输,这不利于我国海运业的长远发展。

三、推动中国海运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大力提高航运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技术水平。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技术的力量,只有将大量的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并入到生产过程才能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运输环节,应大力提高海运业技术水平,加快国际物流设施、服务、货物运输和包装、流通加工的科技创新,加强与世界各国开展国际物流方而的技术交流合作,提高物流环节的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要建立航运业现代信息服务技术体系,加强海运企业与贸易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在双方信息对称的条件下,海运企业应及时了解贸易企业的需求,建立长期稳定的信用关系,同时建立现代化的货物跟踪信息数据库,及时向贸易企业报告货物运输状况,这样双方的效率都可以得到提高。在货物装卸和清关方而,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港口服务效率,吸引更多的船队在我国港口停靠,实现货物装卸和通关手续便利化。现代化港口作为交通枢纽在国际航运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合理选择海路联运、海铁联运和其他多式联运等多种现代运输方式,我国港口企业可以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的港口运营管理经验,建立国际港口和国际航运中心。在船舶技术上,要加快缩小我国与海运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特别是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欧洲海域有的国家利用低碳贸易壁泉来阻挠我国船队的运输。我国的海运企业应加快科技创新,打造符合国际技术标准要求和满足国际航运需求的船队。

2加强航运船队建设。我国现有的运输船队还不能满足国际贸易运输的需求,世界主要船队正朝着年轻化和大型化发展,大型远洋船舶有利于降低运费和提高航速,从而提高船队效率,而我国的船队整体船龄较老,船型分布不合理,在遭遇全球经济波动时,航运企业难以抵抗风险和冲击。另外,当前我国的航运业存在运量过剩的现象。在航运的寒冬期,应该加快淘汰一批船型落后、竞争力差的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要优化海运产业结构。国有大型海运企业应该积极改革创新,中小航运企业应该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对于经营状况太差、结构不合理的船队要予以淘汰。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手段,发展航运金融。

3加快发展海运服务业。大力发展海运服务业可以壮大我国第三产业,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集约型发展。要提高船舶技术水平,降低远洋航行的能源消耗。在船型布局方而,在发展大型船舶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各种船型的调整,根据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订购有发展潜力的船型。另外应大力发展承运业务、报关业务、货代业务、船舶维修、船舶管理、海运仓储和船舶金融等海运服务业,一方而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让更多拥有海运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到海运服务业;另一方而,能够为我国船队和国外船队提供更便捷的海运、船舶和港口服务。

4积极与跨国企业和外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海运企业要积极与跨国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如跨国企业将工厂设在我国,而原材料生产地和产品销售地都在国外的话,将能够争取到更多的运单。我国外贸企业为规避运输风险,进口一般选择到岸价而出口选择离岸价,这种方式不利于我国海运业的发展。随着我国铁矿石、原油、煤炭等资源需求的日益旺盛,我国成为全球海运需求增长的第一大国,我国的海运企业应抓住这些机会,加快拓展海外业务。

5努力打造国际海运品牌,防止行业恶性竞争。我国中小型海运企业众多,其服务质量无法与大型集团化海运企业比拟,为了抢夺业务,往往采取恶性价格竞争手段。我国应该加强对中小海运企业的管理,鼓励其走强强联合的道路,防止恶性竞争。同时,对于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等大型国有海运企业,要打造国际知名海运品牌,鼓励其成为全球海运竞争力最强的企业。

第4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1 

一、“一带一路”战略概述 

“一带一路”是由我国首先提出并推动的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符合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为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截止到2015年年末,我国“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数目已达66个,人口超过44亿,经济总量近22万亿美元,大约占全球人口和经济总量的64%和30%,涵盖范围广泛,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强大。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一直滞后于货物贸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其势必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服务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逆差进一步扩大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2015年1-9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共计4954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上涨16%。其中,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171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1.5%;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为32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8.5%。与服务贸易相比,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要高于货物贸易,其比例为24%。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也上升迅速,升至14.5%,较2014年上涨2.5%。 

据海关统计,2015年1-9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为1521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上涨31%,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旅游部门的逆差最大,为920亿美元,占逆差总额的60.5%。在服务贸易各部门中,专业管理和咨询、公共关系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加工服务以及其他服务部门为顺差,金额分别为115亿美元、90.2亿美元、100.5亿美元、98.5亿美元、150.3亿美元、178.2亿美元。 

(二)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落后货物贸易 

一国贸易出口的技术含量指数可以通过PRODY指数来衡量。假设相对指数,如果R的取值小于1,则说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要小于货物贸易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如果R的取值大于1,则证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含量高于货物贸易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如果R=1,则服务贸易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与货物贸易出口的产品技术含量相等。经计算,历年R值都小于1,其中R的最大值出现在2009年,R=0.57,说明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大于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2015年,R值达到最小,为0.38,说明这一趋势进一步扩大。 

(三)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国际竞争力较低 

按照国际标准,通常采用TC和RCA指数来衡量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006年至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TC指数均处在(-0.3,0)区间,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具有微弱的竞争劣势。在此期间,我国服务贸易RCA指数均小于0.8,比较优势较弱,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明显要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RCA指数也均小于0.8。其中,旅游部门竞争力下降趋势明显,其竞争力指数平均每年下降2.95%。其他部门竞争力指数变化较为稳定。较世界服务贸易各部门的发展而言,中国的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发展速度依然较慢。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为服务贸易发展创立有利条件 

我国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创始国,因此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开展服务贸易合作发面具有良好的政策基础。加强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为国际服务贸易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例如,我国对沿线国家高铁技术的输出不仅可以促进技术的提高而且有利于目标国交通业的发展,为我国服务贸易“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加大金融业开放力度,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金融业所涉及的技术更多的是软技术,软技术的提升主要依靠员工技能的强化。加大金融业开放力度,使得国外跨国金融机构派遣高技能员工到中国培训中国本土员工,促进金融业的对外输出。对其他服务行业而言,加大金融业的开放力度有利于降低其他行业的生产成本,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去”。尤其对中小服务企业而言,缺乏金融支持,会从根本上抑制服务贸易的出口,从而导致其逆差的形成。因此,加大开放金融业的力度,给服务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鼓励企业走出去。 

(三)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我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合作和促进服务贸易提供了发展平台。中国应该继续实施高标准的对外开放,加强与沿线国家服务业的交流。通过与沿线国家建立的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中国应积极与沿线国家进行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优化服务业各部门的产业结构,实现服务业的均衡发展。通过签订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构建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往来打造更透明、更规范、更公正的经济合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2015. 

第5篇

据悉,该项目由河北省浙江商会和绍兴市台商协会共同投资]0亿元开发建设,与西柳老市场仅路之隔+担负着引领西柳服装市场升级换代的重任,其成功落成,将有力推进西柳大市场向多类型专业市场迈进的步伐。沉寂多年的西柳大市场,正焕发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第二春”。

大力整治,老市场重焕生机

西柳,可谓是一个创造神奇的地方。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西柳农民从一条商品裤起家,培育发展,壮大了闻名全国的西柳服装市场。然而,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阴霾下,制约西柳市场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瓶颈性矛盾集中凸显,市场业户和采购商大量流失,西柳服装市场面临着被中国专业市场淘汰出局的严重危机。

面对严峻形势,海城市委、市政府针对西柳运输市场长期垄断经营运费居高不下、市场多头散管,市场设施环境脏乱落后,中高档品牌商品无法落户经营等各种问题,重拳出击,出台了全面放开运输市场、一卡制阳光税费,全程保姆式服务以及对外籍业户,服装生产企业重点保护等15项政策措施,犹如一剂强心剂,使西柳大市场重新焕发了生机。

特别是一举打破运输市场垄断经营后,市场业户和采购商迅猛回流。到2009年末,新增业户2300户,市场交易额和货物吞吐量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西柳市场在全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评比中跃居第二位,并获得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和全国消费者信得过5A级品牌市场称号。

筑巢引凤,新市场打造2010商业地产升级版

软环境的显著改善,引发了西柳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由河北省浙江商会和绍兴台商协会联合投资建设的西柳中国商贸城一期工程,就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的工程建设。同时,商城A、B座4000余个商铺被商户火爆租满。

商贸城相关负责人表示,硬件设施的改善大大提升了西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自开发建设以来,商贸城坚持“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定位,突出名品纺织服装的主导特色,并兼顾与之相关的内衣,服饰类产品,形成了产品形式更为丰满,种类更为齐全的专业化商贸城。在具体运作中,坚持互信共赢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和商业地产的运作规律,以“兴商”为目的,将商家经营利益放在首位,根据定位要求“选商”,确保了与项目定位相符的商家入驻。随着市场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经销商交易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一切将使得“北派服饰”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第6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经济增长VAR模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心开始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倾斜。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经高达72037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9%,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虽然属于贸易大国,但在发展服务贸易方面还显得比较落后。2010年中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总额为3624亿美元,仅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0.9%,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方针决定了我国的出口导向政策,因此重视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

按照生产服务的要素密集属性,服务贸易大致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贸易两类。长期以来,带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出口的主要是依靠运输和旅游这样的传统服务贸易,其出口也长期占据着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一半以上的比重。但是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金融、通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贸易开始崭露头角,并显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直接表现在贸易出口总额中占比的不断提高。现代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从2001年的31.9%增加到了2010年的53%,增长幅度很大。虽然传统服务贸易还是占据着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现代服务贸易的比重在2009年突破50%大关,已经标志着中国的服务贸易结构已经开始由传统服务贸易向现代服务贸易倾斜。

二、相关文献评述

我国学者对于服务贸易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随着我国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服务贸易结构问题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朱福林(2010)运用计量方法测算了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服务贸易结构的升级会对全要素生产的提高产生更大的效应。尹忠明、姚星(2009)运用协整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长期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而传统服务贸易进口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余道先(2010)等对1997年以来中国生产贸易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生产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现代生产业发展滞后,生产业总体国际竞争力较弱且发展不平衡。李丹(2011)等对日本和美国两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发展阶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按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各项服务出口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都遵循着劳动密集型服务―资本密集型服务―人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的优化规律,印证了巴拉萨的“比较优势阶梯论”。

目前学者对于服务贸易结构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贸易数据的横向比对,抑或是运用计量经济学手段分析贸易量和某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缺乏针对贸易结构,尤其是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而从规模报酬差异和产业关联度等角度来看,贸易的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那么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究竟如何?目前还无相关文章对此做出解答。本文遂拟以此作为突破口,构造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考察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三、经济计量分析

(一)数据选取和变量定义

本文拟选取1986―2010年共25年的服务贸易出口和GDP年度数据作为分析的样本数据。其服务贸易出口数据均来源于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不含政府服务);经济增长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所公布的GDP和汇率数据计算得到。以上所搜集到数据均以美元计价。WTO将服务贸易分为三个部门,分别是运输、旅游和其他。这里我们把运输和旅游合并为传统服务贸易部门,其出口额记作CT;其他归入现代服务贸易部门,出口额记作XD,并将现代服务贸易出口在服务贸易总出口中的比重计作PCXD (PCXD=XD/EX,其中EX=CT+XD)。经济增长用GDP表示,数据单位用美元计价。为了消除可能出现的异方差性,将GDP作对数运算,结果记为LNGDP。其结果不改变其原来的协整关系,可以作为时间序列的分析数据。

(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

在对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分析的时候,一个隐含的假设就是要这些数据是平稳的,否则的话,通常的t检验和F检验都不可信,且会出现虚假回归的问题。但是现实中的时间序列数据往往是非平稳的,为了能进行回归分析,必须对其做平稳化处理。ADF检验是为了保证DF检验中随机干扰项的白噪声特性而扩充形成的一种平稳性检验方法。本文采用ADF方法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LNGDP和PCXD的ADF检验值均大于10%显著水平的临界值,没有通过检验,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两个时间序列均非平稳。而取一阶差分之后,两个时间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小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说明单位根不存在,此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

由ADF检验可知,LNGDP和PCXD为一阶单整序列,因而可以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多重协整检验方法。根据检验(具体过程略),5%显著性水平下协整的检验值大于临界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拒绝原假设,说明LNGDP与PCXD两个时间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

根据向量自回归模型VAR(P)的一般形式以时间序列LNGDP和PCXD建立VAR模型。为了在自由度和滞后期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并根据AIC和SC取值最小的准则,经过多次测算,最后确定滞后阶数为4,整体拟合度较好。

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在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于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它的优点在于不需要考虑变量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每一个模型含有相同的滞后结构。根据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可以得到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冲击下的动态响应路径(具体过程略)。

由PCXD对LNGDP冲击的响应结果可以得知,当给经济增长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现代服务贸易出口份额呈正向变动。虽然此正面效应随着期数的增加逐渐减弱,但是其累积效应还是在不断加强。而在中期达到最小值之后,现代服务贸易出口份额开始回升并一直保持较为平稳的增加态势,且整个过程中的正面效应一直没有消除。这说明经济增长对于现代服务贸易比重的提升有着长期的促进作用。

由LNGDP对PCXD冲击的响应结果可以得知,当给现代服务贸易出口份额一个标准差的冲击之后,经济增长呈正向反应,且前期增长最为迅速。之后除了在中前期和中期有小幅回落之外其余各期均保持平稳态势。同现代服务贸易出口份额对经济增长冲击的响应一样。经济增长对现代服务贸易出口份额冲击的响应始终保持正向反应,这也说明了现代服务贸易出口份额的提升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正面的,而且从数值上来看这种正面效应要大于经济增长对于服务贸易出口份额提升的贡献效应。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经济增长对于现代服务贸易出口份额的提升起着促进的作用。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水平的不断提升,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尤其是现代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会随之增加。这是因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现代服务贸易产业较之传统贸易产业的比较优势将体现得更为明显,尤其是在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现代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二,现代服务贸易出口份额的提升对经济增长起正面作用。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的现代服务贸易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能够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这是因为现代服务贸易在资本积聚、技术积累和人力资本培养方面都能给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而且长久来看,这种正面效应会越来越强。

建议:首先,根据比较优势阶梯理论,中国要以现有的传统比较优势产业为依托来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在吸取过去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资本积聚,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技术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促进要素禀赋结构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升级。其次,根据比较优势陷阱理论,中国必须认识到现代服务贸易在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升级来充分挖掘金融、通信、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潜力,避免固化原有的贸易分工,重视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为更长久地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做贡献。再次,根据贸易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这一分析结果,我们要重视经济发展成果到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转化机制。包括进一步加大对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资金鼓励国内相关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人员培训以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等等。最后,要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结构转变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完善信贷等优惠措施和积极产业政策导向,优化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提高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①余道先,刘海云.中国生产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2):49―55

②李丹,崔日明.日本与美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11,(2)69―74

③周中林.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产业经济,2009,(5):67―70

④尹忠明,姚星.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5):25―33

第7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 进出口总额 出口结构 国际竞争力

一、服务贸易基本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生产力不断发展,逐渐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服务贸易这一概念,过去的几十年间,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额在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这种增长的趋势势必会继续下去。

(一)《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的定义。

虽然20世纪70年代便出现了服务贸易这一概念,但是目前国际上对服务贸易已有定义都是些描述性的。如传统的服务贸易定义从进出口角度认为各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动便构成国际服务贸易,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也有对服务贸易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定义,但目前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权威性定义,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便是1994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所产生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对服务贸易的四种分类,它们分别是:跨境交付、境外消费、 商业存在以及自然人流动。而据WTO的相关资料显示在这四种模式中商业存在所占的比重达到近50%左右,这主要得益于对外直接投资这种商业存在模式在服务贸易中的特殊地位。其次,跨境交付占比为35%,境外消费占比10%-15%,而自然人流动只占1%-2%。

(二)服务贸易按行业标准分类。

服务贸易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很多标准,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按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 BOP 统计将服务分为运输(Transport)、旅游(Travel)和其他(Other services)三个大类。其中,其他服务又分为建筑、通信、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与特许权、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与消费服务和政府服务九项内容。其中我们可以将运输与旅游称为传统的服务贸易,其他类服务贸易称作现代服务贸易。我们以下的分析也主要是从12个行业着手进行。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

2014年1月24日,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的第三季度至2013年的第三季度,世界主要地区服务贸易都呈现增长的态势,特别是2013年第三季度,亚洲与大洋洲的服务贸易的季度增长达到6%。作为亚洲大国之一中国自然也功不可没,WTO颁布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已经以4706亿美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跻身为世界服务贸易排名第三位的国家。表1给出了中国2005-2012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服务贸易进口额还是出口额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这张表也同样隐藏着另一层信息,我国仍然是个服务贸易逆差的国家,而且这些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的年平均增长率经计算以19%远高于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15%。

(二)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

我们已经介绍过服务贸易按行业标准可以划分为交通、旅游与其他服务贸易三大类,进而在此基础上又大体的划归于传统的与现代的服务贸易两大类。图2.1给出了中国自2005-2012年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事实:1、无论是在传统的服务贸易领域还是现代服务贸易领域出口数额都是不断增长的。2、2011年以前,传统的服务贸易占据了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绝对优势,旅游与交通出口额之和大于其他商业。但是自2011年甚至在2012年现代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整个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已经超过传统的服务贸易出口。而其他行业的出口比较相对较少。如果单单凭借这一张表,我们会得出中国的现代服务贸易在这三大行业具有较大的优势,拥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如果我们对比中印在2012年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服务行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会发现其实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行业并不能算是中国现代服务贸易的优势行业,其数据分别为27.15%(印度)与中国的4.88%。

(三)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当前,服务贸易已日益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及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而通常可以借助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分析。贸易竞争力指数是反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反映了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处于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的程度,常用的贸易竞争力测度方法有很多,如市场占有率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还包括综合衡量指数。虽然中国现在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上占据世界第三的位置,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仍然很低,TC指数均小于0,特别是2004年之后呈现出一种不断下滑的趋势,这与一个服务贸易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据UNTCAD发表数据显示,我国服务贸易TC指数大于0的行业也只有旅游、交通、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这四个领域,而剩余的7个行业TC指数均小于0。

总结: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以下基本事实:

1.我国自2012年对外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据世界第三位,并且无论是服务贸易的进口额还是出口额近年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2.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很不合理,以前基本出口优势集中在传统的服务贸易领域,虽然近年来现代服务贸易出口开始增加,但是出口额基本只集中在交通、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这三个行业,剩余行业涉及较少。此外,与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相比较,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行业差距依然很大。

3.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12大行业中仅只有4个行业TC指数大于0,而且从整个服务业整体来看,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不仅小于0而且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在下降。

参考文献:

[1]郭少坤.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

[2]姚艳飞.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对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

[3]顾晶.中国服务贸易现状浅析[J].商业经济,2010,18.

第8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 国际化 策略

从1980年至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规模从3600亿美元扩大到24150亿美元,增长了6.7倍。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据统计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也得到很大发展。但是,无论从总体规模还是从进出口结构上,我国服务贸易都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提升我国服务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很快。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根据当时的统计只有43.5亿美元,而2004年上升到166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6%。从1982年到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由居世界第34位上升到第7位。但从总量上看,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例约3%,按人均计算就更低了。而且,我国的服务贸易长期呈逆差状态,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达108亿美元,2005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也出现约41亿美元的逆差。因此,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整体还很低。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贸易知识含量不高,层次较低

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年来,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特许权使用和许可、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的贸易已占到整个服务贸易的将近一半。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占据国际服务贸易的绝对主导地位,已占全球服务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其中,美、英、德三国就占了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近30%。我国新兴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比重偏低。2004年金融、保险、通讯和计算机信息在我国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0.17%,4.83%,0.68%,2.15%,合计为7.83%;而2002年美国这四项合计所占比重达54.77%。另一方面,具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旅游和运输行业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贸易上,二者合计平均要占服务贸易总额的56%以上。旅游贸易从1998年到2004年在我国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一直在30%以上。运输业伴随着货物贸易高速增长,在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2004年达到27.21%。

2、部门竞争力差异较大,整体竞争力不强

通常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来衡量服务贸易的竞争能力。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是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总额之比。我国的旅游业、电信业和建筑业的TC指数在绝大多数年份为正数,表明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我国运输服务业TC指数一直都小于零,但呈上升趋势。保险、金融和计算机信息等新兴服务行业的TC指数大多数年份为负数,这反映我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处于竞争劣势,需要重点发展。尽管我国的服务业中有部分行业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总体而言,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弱。

3、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现代服务业具有在中心城市及中心地区高度集聚的特性。现代城市具有明显的网络化特征,是资源要素空间聚集及其集中配置的重要节点。各种资源要素(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通过这一节点进行流动及得到配置,呈现大规模的经济流量。在此过程中,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这一节点组织资源要素流动,承担大规模流量的重要产业基础。我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很低,虽然有现代化的大都市和一些中小城市,然而更多的是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更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较缓。东部以上海为例,2004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9%;西部以重庆为例,2004年重庆市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39.5%。

二、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1、对现代服务业的理念认识不够

根据格鲁伯的划分标准,从服务的对象出发,将服务业分为为个人服务的消费者服务,为企业服务的生产者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政府服务。在20世纪的最后30年出现交易成本的概念,而服务业为交易活动提供基础设施或直接处理交易,因此其对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制造业或者叫先进制造业的本身就也包含着很多服务,甚至现代制造业供应商在分类上就叫做服务业。人们通常忽视了服务业在工业中的位置。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第三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发展水平仍然不如人意,生产业发展尤其落后。在现代商业和制造业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中,价值链的四分之三在流通,四分之一在制造,制造部分再提高盈利率已经非常困难了,盈利主要是从四分之三的流通来。但这种理念没有广为接受。

2、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低

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是服务贸易的基础,决定着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1999年以后,虽然我国服务业建立的基本门类越来越多,市场空间日渐充实;但随着我国经济工业化和向市场化转轨,形势对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前期发展积累的矛盾日渐显露,扩张和垄断并存导致服务业质量偏低,恶性竞争不断。从结构上看,在WTO提出的143个服务门类中,日前我国只有40多种,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安全调查服务、信用查询与分析服务等行业,基本上处于空白。现代新兴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信息等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不显著。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应该随着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的结构升级从单纯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优化。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1999年到2004年一直在33.6%-34.7%之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与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很低,比如,2002年,墨西哥、韩国、印度、泰国分别为69%、55%、51%和48%。

3、服务业开放程度低

入世促进了我国服务业的开放,据统计,2000年至2003年在我国服务业的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分别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5.69%、23.83%、23.21%和24.87%。但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可以看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模较小,不少西方国家如法国、英国、意大利的服务贸易开放程度都超过了10%,而我国还处在6%-7%左右。

4、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

与人打交道的服务业较与物打交道的狭义制造业对制度环境的要求更高。尽管我国很多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是体制性的困境仍严重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在我国,很多服务业是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服务产业,如金融保险、电信、邮政、城市供电、铁路、民航、港口等领域。由于这些部门垄断难以打破,政府的管制又不够有效,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效率还比较低下。

三、提升我国服务业国际化水平的对策分析

1、宏观上政府应该进行一定的引导、扶持

(1)重视教育和人才。与农业和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高水平人力资本投入是提高现代服务业生产力水平的基本途径。我国应加大对相关教育产业的投资,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2)鼓励竞争和创新。竞争和创新是市场经济的永恒规则。多数服务必须在与顾客的交互作用中产出。生产与消费相互作用的程度越高,标准化生产这种服务的可能性越小,当一种服务主要表现为顾客接触体验时,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将服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互动技巧向境外转移将面临文化适应性的严峻挑战。服务业的这种特性需要更多、更高要求的竞争。

(3)采取较灵活的发展政策。加大对优势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内政策可以适当向旅游、运输和建筑等优势行业倾斜,使之产生规模效益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对我国国内需求较大而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在世贸组织有关框架内制定政策加以保护,以促进我国服务业均衡发展。

(4)在开放的过程中谋求服务贸易的发展。积极稳妥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服务贸易跨跃式发展。优先选择开放一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产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溢出效应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出口行业的前向和后向的关联效应,带动整个服务贸易的增长。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吸收外资主要集中在一般产业方面、工业制造业方面。今后,服务业吸收外资将是我国同外国公司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5)为服务贸易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在国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服务贸易法规,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一个统一完善的服务贸易市场;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双边与多边合作,积极参加WTO安排下的服务贸易的会议和多边或双边谈判,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利益,为服务贸易发展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开辟新的市场。

2、微观上服务企业要采用正确的国际化策略

(1)渠道致胜策略。从理论上讲,服务国际化的渠道与有形产品没有多大分别。但服务的国际化进程受服务特性的制约,出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很小,契约进入方式主要对服务产品具有标准化特点的企业适用,所以,服务进入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直接投资方式,其中又以跨国并购为主要形式。对于资本密集度较低、服务生产与消费互动性较强的服务型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多数会选择独资经营。相对跨国投资其他产业而言,发展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的压力要小。

(2)质量致胜策略。尽管发展跨国服务业对资金的要求相对要低,但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软因素”的需要会更多,要求也更高。只有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才能实现真正提升服务企业的国际化水平。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大企业在全世界的扩展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3)文化致胜策略。文化不仅多样性而且无处不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对商业活动有巨大的影响。对企业自身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文化,是任何企业发展跨国业务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服务企业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在服务贸易的国际化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的文化的冲突会更多、更明显。对发展跨国服务贸易的企业来说,要尊重东道国所在地的文化,实行员工本地化,具体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在保持自身本质特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融入当地文化。

参考文献

[1]郑长娟、徐建中:服务国际化的特殊性及进入模式研究[J],国际商务,2005(1).

[2]王国安、杨军安: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9).

[3]迈克尔R.钦科陶、伊尔卡A.隆凯宁、迈克尔H.莫菲特著:国际商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第9篇

关键词:广东;现代服务业;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10-0033-07 收稿日期:2010-07-14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2007年3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以来,特别是2008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简称《纲要》)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已经成为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要任务。

现代产业体系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力资源、知识、资本等为支撑。其基本特征是产业发展以内生增长为动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成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刘志彪,2007)。可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构建广东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其经济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国内外众多学者近年来对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相关课题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一方面,李江帆、邵学言等一批广东学者对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长期持续的研究,成果丰硕;另一方面,鉴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广东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大量学者加强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郑京淑等(2009)厘清了现代服务业的范畴和内涵,陈文芳等(2009)对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现状进行了详实的分析,肖红、刘梅生、刘云生等(2009)分别对广东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以及金融业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国内学者洪银兴(1997)在研究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后认为,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产业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竞争力成为衡量该国(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及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由此,本文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实证角度对广东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等进行比较分析,剖析出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水平、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创新思路和路径发展广东现代服务业提出政策建议。

二、广东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积极依靠比邻港澳的地缘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3908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0748元,广东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已成为中国内地的第一经济和外贸大省。

(一)广东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是价值创造由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不断拓展的过程。广东经过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按照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而珠三角已进人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就目前的相关数据表明,广东服务业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仍然相悖,第三产业比重与人均GDP发展态势并不一致(如图1)。

就产业发展状况来看,如图1所示,广东三次产业结构1978~1985年表现为“二一三”结构,此后除了在2001~2002年经济结构出现两年短暂“三二一”与经济服务化趋势同步的特征外,其它年份的三次产业的比重均为“二三一”结构状况。2009年广东三次产业比明显比2008年有改善(2008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5.5:51.6:42.9;2009年为5.1:49.3:45.6),但是总体仍呈现“二三一”结构特征;就产业贡献率视角,多年来第三产业对广东经济的拉动作用均低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在广东国民经济中占绝对重要地位,2008年广东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9:58.0:40.1。为了应对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和措施,服务业的作用明显提升,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调整为2.5:48.4:49.1。

2.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一方面,近年来广东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01~2006年广东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48.7亿美元增加到18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6.8%,高于同期全省货物贸易年均24.5%的增长率。2007年,广东服务贸易加速发展,进出口总额比2006年增长21818亿美元,增幅达116%;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08年广东服务贸易增速趋缓,比2007年只增长约2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52.1亿美元,增幅仅为12.2%,远低于2007年水平,仅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比重的5.9%;进口则出现4.2%的负增长,进口额由2007年的182.8亿美元下降至2008年的175.2亿美元。

另一方面,广东服务贸易的规模小。通过表2的比较分析发现,广东在服务贸易方面不仅与美英等服务贸易强国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新加坡、韩国等经济体差距也不可小视。首先,广东服务贸易的规模明显不如贸易规模相近的新加坡和韩国等。2001年广东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新加坡的10.4%。此后虽然广东的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到2007年也仅有407亿美元,约为新加坡2001年的水平。其次,新加坡服务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比远高于广东,2007年的比重达到24.0%,是广东的4倍。

与此同时,广东的服务贸易项目集中度高。按《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涉及的12个服务大类,广东虽然均实现了进出口实绩,但从表3中可以看出,广东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其他商业服务、运输和咨询等3个项目。2006年这3个项目进出口额合计达154.3亿美元,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81-8%。其中,出口额合计占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90.9%,进口额合计占比为65.2%。

(二)广东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是对国际竞争力分析时比较常用的测度指标之一,目前已成为衡量一国(地区)产品贸易竞争力状况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TC=(Xi-Mi)/(Xi+Mi),其中xi为一国i产品出口额,Mi为该国i产品进口额。TCEI-1,11,值越大,贸易竞争力越强;TC=-I,i产品完全处于逆差,越接近于-1表示i产品竞争力越薄弱;TC=I,i产品完全处于顺差,越接近于1则表示i产品竞争力越大;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

表3、表4分别给出T2006年广东服务贸易细类

项目的TC指数及与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指数的对比情况。表3、表4表明,一方面,广东服务贸易仅在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上具有较强竞争力,2006年TC指数达到0.74,远远高出英美等发达国家水平;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TC指数为0.43,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高出新加坡、韩国、香港等,与英美处于同一水平;在中国具有优势的交通服务领域,广东同样保持着一定优势,仅次于香港;咨询等行业竞争力很弱,持有微弱顺差;在办税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旅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则没有竞争优势;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行业TC指数低-0.95,具有明显劣势。

另一方面,广东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与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具体而言,新加坡服务贸易优势项目主要集中于金融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等4个领域,而在交通服务、旅游服务、保险服务等其他7个行业竞争力较弱。新加坡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服务最具竞争力,2008年TC指数达到0.59;其次是建筑服务,2006年以来TC指数平均水平维持在0.461)2上;接下来依次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TC指数为0.35;韩国服务贸易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建筑服务和金融服务上,其TC指数都在0.60以上;香港的金融服务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以上的分析表明,第一,广东服务贸易发展明显滞后于货物贸易,广东服务贸易额占总对外贸易额的比重明显低于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20%左右水平。第二,广东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与新加坡、英国等仍有较大差距。广东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和运输等传统服务业领域,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小,竞争力较低。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地区)服务贸易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建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行业。

三、制约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现代服务业对成本比较不敏感而对技术知识高度敏感,其基本特征是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刘志彪,2007)。因此,本文从科技人力、研发(R&D)经费以及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投入等方面剖析制约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1.科技人力投入。

表5数据显示,200 8年广东R&D人员达到177500全时当量,远高于国内其他各省区水平,甚至超过了台湾同期水平(135568全时当量);但与韩国等其他国家相比,人力投入还不及其2005年水平(215300全时当量)。

2000年以来,广东R&D人力投入力度不断增强, “十五”期间R&D人员数平均增长11.4%,虽比同期香港增速低,但远高于同期台湾水平。但广东人口基数大,因而R&D人力的投入强度相对不足,2006年每千从业人员中的R&D人员只有2.8全时当量,相当于韩国的30%,台湾的18.7%,新加坡的22.8%,差距较明显(陈宇山等,2008)。总之,目前广东科技人力投入增速快,总量超过台湾,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但强度偏弱,与亚洲“四小龙”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2.研发(R&D)经费投入。 从表4的数据可知,2008年广东R&D经费投人总量虽远超香港、上海等地区,但与台湾仍存在一定差距,不到其60%。而研发投入强度(R&D经费/GDP)也与国内外各经济体差距明显,2008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为1.15%,不仅低于上海1.32%、台湾2.62%的水平,而且与日本3,40%(2006年)、新加坡2,39%(2006年)水平差距甚大。就世界发达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看,R&D投入强度在1%~2%之间的时期是快速增长期,韩国在这段时间花了约为10年左右。而广东在2000~2008年间的R&D投入强度均处于1%~1.2%之间,上升趋势不明显,2008年1.15%的R&D投入强度离2%还有较大差距,要实现10年跨越1%~2%的投人强度区间难度很大(陈宇山等,2008)。可见,广东研发(R&D)投人水平低,不仅与“四小龙”等新型工业化国家差距明显,而且与内地的上海等省份也存在一定差距。

3.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投入。

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水平和投入产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经济体自主创新力和科技竞争力水平,同时也决定着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轨迹。表6的数据表明,目前广东大中型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产值和销售收入远高于内地各省市,但是产出绩效与其他各省市存在一定差距。据表6数据分析,2008年广东大中型企业开发新产品投入经费达到4818.9亿美元,虽远高于中西部省份四川和湖北,但与长三角地区省份江苏相比仍有差距。而且就新产品产值与开发经费之比而言,广东不仅远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而且落后于中西部的四川和湖北等省份。

4.专利产出水平。

从表7的数据表明,目前广东专利产出水平提速,产量上虽已超过新加坡、韩国等,不断逼近台湾,但产出绩效远不如韩国、台湾和香港。在本地专利方面,2005年广东发明专利申请量只有韩国的1/10;发明专利授权量是台湾的1/5,仅为韩国的1/28。2008年广东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远远超过新加坡、香港等,分别达到28099件和7604件,但产出绩效远低于韩国和香港。

就国际专利而言,基数小、增速快,但产出水平仍落后于“四小龙”的任何一个经济体。一方面,2007年广东获USPTO(美国专利局)授权专利数达到535件,创历史新高;但仍与韩国、台湾相比差距甚大,仅为其7.2%和6.9%。另一方面,2000~2007年获得美国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长幅度达到58.8%,8年间增长了25倍;随着专利基数变大,增速正逐步放缓,在一段时间内与“四小龙”差距仍将存在。

科技人力及研发(R&D)投入等不足是造成广东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低、发展层次低、竞争力较低的客观原因,也将成为制约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基本结论与路径选择

广东是中国内地经济及对外贸易第一大省,目前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虽然在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服务业获得极大发展,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是,通过对广东服务贸易结构及其竞争力比较分析发现,广东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而言:一是三次产业的比重仍然为“二三一”结构,服务业发展与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仍然相悖;二是广东的服务贸易规模小、服务贸易发展明显滞后货物贸易;三是广东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和运输等传统服务业领域,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小;四是广东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强的细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和运输等传统领域,金融及建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较低。综上的分析表明,广东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低、发展层次低、竞争力较低、基础薄弱、对国民经济

贡献力度小。究其原因,是广东在科技人力及研发(R&D)投入等方面明显不足。科技人力投人、研发经费投入、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投入以及专利产出水平等方面,不仅不如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等经济体,而且有些方面甚至还比不上湖北、四川等内地中部地区的省市。

当今社会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经济服务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日渐突起且越来越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和盈利点,因而也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高传胜等,2008)。鉴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广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出以下见解:

(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

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规划和指导作用。二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这是推进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三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现代服务业具有在中心城市高度集聚的特性,其产业集聚带来的互补、共享等外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资源在空间的集聚,形成若干个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带和集聚区。

(二)突出重点分类发展 广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与发展。目前把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软件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发展,成为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突破口。如广州,应优先发展体现都市功能、具有巨大产业潜力的商务中介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软件产业及数字内容产业等,把广州建设成为“中国南方文化创意中心”;深圳则要充分发挥CEPA所赋予香港金融中介在内地金融改革、重组和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发展与城市服务功能高度相关的金融业,目前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把“深港金融共同市场”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三)创新投入要多元化

集政府财政、创新型企业、现代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各类基金之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多元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创新体系。有重点有选择地培育各层次、多产业、全社会的自主创新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健康、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区域自主创新格局,共同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四)加强政府与跨国公司合作

把广东优化为跨国公司的国外发展服务业基地。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政府要充分利用外资,与有资金技术的大的跨国公司合作,把广东优化为为跨国公司的国外发展服务业基地,成为他们整个国际生产线中的一个环节和国际服务网络的一部分。这样把他们的经济利益与他们在广东的效益联系起来,他们才有动力不断提供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管理方式,现代服务业发展才能跟得上全球产业更新发展的潮流。

(五)在CEPA框架下搭建粤港澳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平台

香港是自由贸易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信息中心;澳门是亚洲的会展和娱乐中心。它们的经济发展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程度高,目前已经具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雄厚实力和优势条件。加强粤港澳经济合作,就是要充分发挥港澳的优势,加快建设广东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如目前要充分利用港澳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和经验,依托琶洲会展中心及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打造广州广交会、深圳高交会等知名品牌,建设永不落幕的“华南现代会展之都”。

参考文献:

陈宇山,姚化荣2008,广东在后追赶亚洲“四小龙”时期的科技发展形势[J],科技管理研究(11).

陈文芳,2009,广东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J],企业导报(12).

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2008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机遇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3).

洪银兴,1997,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J]经济研究(6).

刘梅生2009,广东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10)

刘云生,2009,广东省金融成熟状况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刘志彪2007,产业分析为基点研究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刘志彪教授访谈[J],学术月刊(2).

第10篇

中图分类N-: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14-03

在全球贸易逐渐一体化的格局下,服务的出口贸易同样的实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在我国现代服务的发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对其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得不提的是,服务贸易出口的结构对贸易出口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在出口结构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面临着这种情况,如何优化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及其实现途径,这对于制定可持续的并且适应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服务贸易出口政策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服务贸易作为与人力资本和知识技术资本紧密联系的贸易形势下,不断地扩大和积累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才能不断地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良好稳定的发展。

一、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现状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因此,服务业结构同样也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存在着必然的关联。虽然由近些年的数据(表1)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今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有着十分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运输服务、建筑服务这两种服务的贸易出口额在近些年来是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相对应的国家政策:在上个世纪,我国科技力量比较单薄,但是地大物博,特别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劳动成本比较低下,所以政府只能大力扶持发展这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以改变我国落后的生产水平,满足人们的基本消费需要。然而近些年来,因为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已经基本脱离了单纯的依靠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局面,慢慢完成了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转变,因此这两项出口额才会逐渐下降。

而相比于这两个龙头行业,其他几个行业则是蓬勃发展的状态。目前它们的增长速度是稳定而且明显的,人们的基本物质消费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便逐渐转向精神方面的消费需求,所以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消费便开始逐渐发展;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服务业相关产业的产业结构也是在不断的优化升级,这些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但是虽然这些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它们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却是依然很小,毕竟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并且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二、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服务与现代服务新旧交替

从表面意义上来说,现代服务通常是指在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中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且根据原有服务业不断衍生而出的服务业,在服务的高度科技化水平方面以及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的重要性方面均有所体现,人力资本含量、技术含量、附加值都很高是它的基本特征,而新技术、新形态、新方式是它发展的态势,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是它的比较优势。另外一方面,现代服务业也不全是静态的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具体内容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在的现代服务业,在未来就很有可能也变成传统服务业。按照服务业的内部含义上来说,现代服务业是随着现代社会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而随之产生的,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和科学信息技术的提升是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服务与信息技术共同催生了现代服务业。而传统服务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是在我国历史上很久以前就出现的,主要是为了向人们日常的消费生活提供服务,饮食行业、酒店行业就是很常见的两类传统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的概念上,主要分为以下方面:其中一类是随着现代信息化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服务;另外一类是随着原有服务业发展产生的,加以应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即从传统服务业衍生过来的现代服务业。它们具有加快社会各种资源流动,调节分配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功能。

(二)生产与消费比例失衡

生产指的是那些为了提高社会生产水平、促进社会生产能力的提升、保障社会生产力的正常发展的服务行业。它与工业制造直接挂钩,主要是为制造工业提高相应的配套服务的相关产业,保障社会生产能力以及为其他产业服务。生产业贯穿了整个制造业生产流程的全过程,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消费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因为它直接向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与生产不同的是,它是直接向人们提供相应的物质或者精神需求,它与普通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正在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与转型,因此,就必须统筹兼顾,发展消费型服务业。

(三)不同生产要素密集型服务存在冲突

在产业经济学的定义中,主要包括劳动、技术和资本这三种主要类型,这是目前为止较为科学的划分方法。而这种划分产业类型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产业中占据其主要地位的资源和其中投入的主要资源的不同作为划分标准来区分的。那么,同样来说,服务业也可以基本分为技术、劳动和资本这三种主要类型。虽然前者是在整个产业经济学中的范围内对产业进行的分类,而后者是在服务业的范围内对服务进行分类,但是从基本理论上来说是成立的。

那么通过以上对不同生产要素密集型服务的划分区别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技术密集型服务与劳动密集型服务从划分标准上来说可以说基本是互相冲突的,在它们两者之中,一种服务不可能同时属于他们两者(当然也不能绝对的排除存在特别的例外情况);而资本密集型服务与劳动密集型服务同样从划分标准上来说基本是互相冲突的,在它们两者之中,一种服务也只能被划分到其中一个生产要素密集型服务当中;并且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与资本密集型服务没有特别显而易见的冲突关系,在我国服务的划分中,一个服务存在同时划分为这两种服务类型的可能。

(四)国内区域协调性有待增强

在比对了全国各地的数据我们也不难发现以下结论:在全国所有的省、市以及自治区中,北京和上海的服务发展水平最高,可见我国服务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性是非常大的;在我国东部地区,除了河北省与海南省之外,东部地区的其他省份的服务发展水平及服务贸易出口水平均在我国名列前茅,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力军。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各个省份,无论是服务发展水平,还是服务贸易出口额上来看,都是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因此,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服务发展水平及服务贸易出口额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有着非常好的服务发展基础及实力,因此其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有着巨大的优势,这就出现了我国东部力压其他地区,差异性过于明显的局面。

三、优化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对策

(一)加快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们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喜好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以前陈旧的传统服务已无法再让消费者们的消费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我国的人力资源成本也不再具有优势,因此,我国的传统服务需要转型,这样才能促进其发展。此外,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促使了很大一批新型产业的出现,这就对传统服务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冲击,以前的传统服务中有些也开始逐渐的模糊化,开始走向融合,还有的已经开始消失。

因此,我国传统服务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吸收新信息、新元素,主动地与新兴的互联网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完善自我,有所创新,完成向现代服务的转型过程;而不能迂腐的不知道变通,一味的坚持以前的陈旧道路,这样的做法只会让自身的竞争能力越来越薄弱,最后不可避免地走上消失的道路。

同时,我国政府也要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顺应全球经济的大潮流,为我国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转型制定相应合理的政策,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宏观统筹生产与消费比重均衡

在现代服务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现状下,如何优化与完善现代服务的结构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必要的论点。而要改变目前的现状,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自身的想法。不能一直停留在“生产比消费重要”的陈旧理念上,要学会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消费对于经济的重要作用;其次,应该认识到消费的优缺点,毕竟其作为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行业,在盈利能力上是较为薄弱的,因此要想促进它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不然单纯地依靠其自身的能力,就可能陷入一种比较困难的境地。

(三)调整不同生产要素密集型服务的比例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人力资源的价值也在逐年攀升,因此,相对于我们周边的一些其他国家,如东南亚的一些人力资源价值比较低廉的国家,我们的优势已经逐渐衰退甚至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优化我国服务生产要素密集度的产结构,使其更加有利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们应该主动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服务调整升级为知识技术型服务或者将其迁移出我国,移至更适合其发展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必须大力发展资本与知识技术这两种生产要素的服务,引进新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理念,逐渐使它们占据主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其附加r值,使我国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有所上升,促进其良好发展。

(四)协调国内服务区域之间的差异

东部地区现在的服务贸易出口比较发达,但是同时也说明了东部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的潜力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处于劣势,根据各地方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东部地区近年来的服务贸易出口增速放缓,甚至有出现增速为负的情况,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而中西部地区虽然目前来看服务贸易出口额比较小,但是说明其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一直是在稳定的增长之中,如果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政策能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那么必定会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必须统筹全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发挥连锁带动作用,通过东部地区的优势带动中西部地区服务产链的共同发展。政府的宏观统筹对于协调国内服务贸易区域差异性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而中西部地区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东部建立联系,谋求共同进步。

(五)优化服务贸易出口所需的经济环境

第11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张。服务贸易在世界各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促进一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我国服务贸易贸易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发展为2012年的4706亿美元。但是,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有相当大的距离,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为了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必须把服务贸易的发展放在战略性的发展地位。要发展服务贸易,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了解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也是本文写做的目的。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但进出口逆差仍在扩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0%以上,其增长速度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较上面增长12.3%,总额高达4705.8亿美元,占GDP比重为5.72%;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较上年增长14.7%,总额高达5396.4亿美元,占GDP比重为5.88%。虽然我过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是我国贸易的出口规模较小,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力不匹配。此外,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存在扩大的趋势,并且自20世纪90年代服务贸易的起源发展以来从未消除,最近10年的服务贸易逆差如下表一所示。

观察表一可得,我国近年来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前,2009年贸易总额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恢复不错,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仍然呈持续增长态势,且增长率均维持在高于12%之上。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整体规模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仍然是进口多于出口,即我国服务贸易存在逆差,尤其是2008年之后,贸易逆差呈现急剧上升态势。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与GDP比重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在我国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不匹配。

2.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传统服务贸易主要包括旅游和运输等资源、劳动密集型部门。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仍然是以传统的服务贸易结构为主,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传统服务业出口占比大于1/2;但是,在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方面,即金融、保险和计算机等现代服务贸易领域则发展滞后。金融、保险和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属于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现在的服务贸易结构不够合理,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分析,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现状可能影响我国服务贸易想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的转变。

3.我国人力资本优势减弱,人才缺乏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这是过去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不断出现“用工荒”现象。再者,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成本的提高,我国工人的工资不断提高,与印度等国相比,过去我国劳动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已经弱化。再者我国大多农民工学历不高,造成我国大量劳动力自身素质不高,不能达到信息时代对劳动者高新技术应用的能力要求。因此,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优势已经减弱,如股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现象,将会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

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培养人才,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这并不能缓解我国培养的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脱节。我国人才一方面供大于求,然而另一方面则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尤其是我国国际贸易、咨询信息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所需的高级专业人才缺乏,这一因素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4.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立法不完备、管理滞后

我国国内针对服务贸易的立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立法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很多方面至今仍然处于空白状态。虽然我国也颁布了一些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例如:《广告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海商法》、《对外贸易法》等(时间倒序排列)。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这些法律中的个别条纹与国际上的规定不一致,可操作用相对较差。此外,对于国外对我国服务贸易设置壁垒以及我国的贸易在国外被歧视现象方面,我国的法律中不曾涉及,因此这些法律不能起到充分保护我国企业的作用,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立法相当不完备,我国相关部门必要完善立法,以保证并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同样,我国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缺陷众多,例如:责权不明、行业垄断等方面。在服务业贸易的政策和规章方面,我国中央和地方并没有形成一致、统一的政策,缺乏有效的调节部门。政策透明度欠缺,各个部门多头管理,容易造成权责不明、经营秩序混乱甚至行业垄断的问题。因此,在国家宏观管理政策方面,我们很有必要完善立法,完善并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管理的效率。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高度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各个国家地区的贸易门槛降低,也加剧了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减弱了区位优势的作用,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地理边界逐渐弱化,“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际”一词从某种角度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经济名词,而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是指一个经济个体。

国际服务贸易将呈现高速发展状态,表现为不断丰富的内容和不断升级优化的结构。在全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新兴的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被纳入到服务贸易领域,其中包括金融、技术服务、保险、咨询服务、数据处理等。新兴的现代服务也属于资本、知识密集型行业,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同。这也就在结构上改变了我国的服务贸易,从此,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传统服务贸易呈下降趋势,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不断上升、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因此我国服务贸易在内容上丰富的同时,结构也得到优化升级。我国的服务贸易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不平衡性表现在地区分布上;第二个方面,不平衡性表现在行业分布上;第三个方面,不平衡性表现在产品结构上。

在地区分布上,发达国家是服务贸易大国,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相对比较落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性。排在全球服务贸易进口额、出口额前10的国家(中国和日本除外)均分布在西欧和北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例如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居于世界第三位,紧跟在美国和德国之后;出口额在世界范围内排第五位,前四位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进口额位于世界第三位,紧跟美国和德。并且,处于中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高速发展,尤其是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

在行业分布上,国际服务贸易分布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贸易金融的大小,贸易金额较大的项目主要有:金融、保险、运输、旅游和电信等方面。

在产品结构上,国际服务贸易的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甚至具有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特征;发达国家的服务产品大多属于高附加值值的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污染小、耗能低。

3.服务贸易的知识密集化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改变了服务贸易的特性,使得服务贸易克服了服务不可储存性、无形性以及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的限制,使得服务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例如医疗和银行系统的信息化与电子化、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以及政府服务的电子化等,以及大量新行业的不断涌现。充分的证明了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给服务贸易带来了新的贸易契机。

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关键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可以带来信息技术的革新,为贸易提供新的支持手段,从而促使资源配置达到更高效的水平。

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贸易出口,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从前文介绍可知,我国服务贸易整体规模较小,逆差不断增大。因此,首先我们应该利用我国的优势行业带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利用GATS的相关规则对我国的劣势行业进行相应的保护。从而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均衡发展,并为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升级提供坚实的后台支持。综合分析我国的经济状况,应该重点扶持的行业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应好的特点,并且能带动大批就业人员;二是高技术创新行业;三是为农业服务的农村服务业,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据绝大多数;四是基础性行业,如公共服务、教育事业。

通过扶持强势行业,保护幼稚弱势行业,不断的刺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培养我国服务贸易新优势,从而达到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2.优化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产业正处于传统服务贸易向新兴现代服务贸易转变的阶段。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是当今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因此无论我国要实现经济高速发展,还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均应尽全力全词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进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倾斜优惠政策促使知识型、技术型、高附加值值的产业发展,并重点发展此类行业;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基础,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利用自然因素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新兴现代服务贸易。在此过程中,技术和知识的作用不可忽略,我们也可以将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传统的服务贸易上,改善一部分产业、企业或公司。

3.加快人才培养,重视人力资本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缺乏专业的国际贸易高级人才,同时服务贸易需要高新技术支持,然而高新技术也是需要人力资本来完成的。因此要实现我国服务贸易高速发展,完成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加快人才的培养。

4.完善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立法,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力度

加快立法步伐。我国有关服务贸易方面的立法不完备,管理滞后,没有一整套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和支持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为了保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应的一部与国际法规接轨同时又能有效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

加快完善服务蚂蚁管理体制,使得政策透明度提高,促进各个部门权责明晰,使得我国服务贸易得以高效管理,避免权责不明、行业垄断现象的发生。

五、小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条件下,服务贸易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要提高国际竞争力、缩小与世界整体水平的差距,我国必须加大力度发展服务贸易。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服务贸易净出口额在世界范围内排名靠前,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就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我国服务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总所占比重较小,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不相匹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较少,近些年来,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贸易占比较大,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较少,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不一致,等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了解其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应的对策解决我们服务贸易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荣.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则与社会,2009(3上)

[2]刘媛君.简析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3.

[3]肖黎,崔强.浅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J].现代经济,2007(3).

[4]魏下海.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前沿,2006(7).

[5]姜超.中国服务业FDI及服务贸易现状分析[J].国际商贸,2013(10).

第12篇

关键词:金砖五国 传统服务贸易 现代服务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为三大类: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商务服务。运输和旅游属于传统的服务贸易项目,其他商务服务则主要为现代服务贸易。按WTO统计报告,其他商务服务包括:通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专利和特许、咨询、个人文化娱乐、其他商业服务等项目。

“金砖五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比较分析

“金砖五国”各个成员国的服务贸易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表1和表2是2002年和2010年“金砖五国”各成员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的比较情况。从服务出口结构来看,俄罗斯的运输服务比重相对最高。其他四国中,除中国的运输出口呈现上升趋势外,其他国家的运输服务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中国和南非的旅游服务出口比重较高,其中南非旅游服务比重在2010年高达63.48%,中国由2002年的51.29%下降到30.63%;各成员国的电信服务出口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国2010年电信服务出口比重仅为0.92%,均低于其他国家;建筑服务出口方面,俄罗斯和中国建筑服务比重较高,同时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巴西和印度比重较低;“金砖五国”中保险服务贸易差距不大,但中国和南非比重提高明显,巴西有所下降;巴西和南非的金融服务出口比重较高,2010年均超过5%,中国仅为0.34%;印度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优势最为显著,2010年高达51.53%,但随着各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国在计算机信息服务方面的出口也在不断增长;专利和特许出口方面,巴西和俄罗斯较高,二者比例基本相当,中国和南非相差无几,印度所占比重最低;巴西其他商务服务比重2010年达50.01%,俄罗斯和印度相对较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比重相当,中国相对较低。巴西和南非政府服务比重相对较高,中国和印度相对较低。

从服务进口看,五国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进口比重相对较大,比如,除俄罗斯运输服务进口比重较低外,其他国家运输服务进口比重都较高。尤其是印度和南非2010年运输服务比重分别高达43.66%和40.04%,中国的比重为29.30%;旅游服务进口方面,俄罗斯比重较高但呈下降趋势;中国和南非旅游服务贸易比重也较高,巴西和印度相对较低。实际上“金砖五国”服务贸易进口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相似,均表现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进出口贸易比重较大,并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服务贸易结构的比较分析

(一)中印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关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分类和统计,通过对中印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数据的计算、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占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绝大部分,即中国在运输和旅游方面都较印度更具有优势,尤其是中国的旅游出口表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而印度服务出口额将近一半的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这得益于印度国内发达的软件服务业。虽然两国在其他服务贸易行业的出口比重相差不多,分别为53%和74%,但结合表1对具体分类项目的统计,可以清楚的看到印度在计算机与信息方面的出口占据了其总服务出口的51.53%,而中国此项目的出口比重仅为5.03%,印度在计算机与信息行业具有突出优势。以上分析可以说明,印度的服务贸易已经以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口为主,而中国则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出口为主。印度各项服务业的出口增长率平均都达到25%左右,表明其服务业出口贸易在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中国的服务出口也呈现比较良好的态势。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来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增长迅速,侧面印证了我国正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信息化的潮流中。

(二)中巴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占19.5%,旅游占26.6%,其他商业服务占53.9%;其服务贸易进口中运输占34%,旅游占30.6%,其他商业服务占35.4%。同年,巴西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占15.9%,旅游占18.5%,其他商业服务占65.6%;其服务贸易进口中,运输占19.4%,旅游占29.0%,其他商业服务占51.6%。可见,中国的传统服务贸易运输和旅游占的比重比较大,相对比较有竞争优势,而现代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比较弱。巴西的传统服务贸易占的比重比中国略低,相对竞争优势比较弱;而现代服务贸易占比重比较大,相对竞争优势较强。而两国的相似之处在于,在建筑、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及特许权使用等项目上,中国和巴西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俄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中国服务贸易产业发展不平衡,服务进出口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产业,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等传统服务产业在中国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俄罗斯的情况与我国情况相似。在俄罗斯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中,运输、旅游、建筑和其他商业服务等四大服务产业占绝对地位。2006年俄罗斯服务出口总额为309.27亿美元,其中运输、旅游、其他商业以及建筑业服务出口额分别为100.82亿美元、76.28亿美元、69.99亿美元和30.5亿美元,分别占俄罗斯服务出口总额的32.6%、24.7%、22.6%和9.9%。也就是说,这四大服务产业出口额占俄罗斯服务出口总额的89.8%。2010年这四项的出口比重共为86.98%,仍然居高不下。但是从进口来看,2011年俄罗斯对运输的进口占总服务进口的17.4%,而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进口比重分别为36.9%和45.6%,均高于运输的进口量。可见中国和俄罗斯的传统服务贸易要比现代服务贸易更有优势,同时,俄罗斯在运输服务贸易方面比中国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在旅游服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四)中南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南非的服务贸易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其贸易结构也在进一步的调整中。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南非的旅游服务贸易占的比重比较大,2002-2010年其旅游服务的出口比重都在50%以上;而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其他金砖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从服务进口的结构来看,南非对传统服务贸易项目的需求大于现代服务贸易项目,这和南非国内经济的发展程度以及特点有一定的关系。结合南非国内的发展特点和两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比较优势与劣势,可以说中南服务贸易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充分体现“金砖五国”在建筑、金融、文化、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及特许权使用等行业上,存在相互贸易需求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通过对“金砖五国”服务贸易发展结构的比较分析可见,近年来“金砖五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2000年到2011年“金砖五国”的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其服务贸易进出口均表现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比重较大,即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而现代服务贸易,特别是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所占比重较低的特征。

改善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内部结构

上述分析可见五国服务贸易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问题,即传统服务贸易在整个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大,而在技术知识密集型如金融、计算机信息等行业则表现出较弱的竞争力。因此改善“金砖五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对提升金砖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尤为重要。

一方面由于“金砖五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目前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领域,如运输,旅游等方面,如果想要不断巩固自身比较优势并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就要十分注重引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传统行业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利用和保持自身的比较优势的同时,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以适应其他成员国市场需求,拓展“金砖五国”间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金砖五国”应在不断巩固本国优势服务产业的同时,加大对缺乏竞争力的幼稚服务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各国可以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大力开放和发展金融、保险、电信、咨询以及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贸易,同时鼓励本国在新兴服务产业方面的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本国核心竞争力,使“金砖五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向着合理化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各国还要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服务技术,加大各国间的国际交流。比如印度在计算机信息产业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其他国家可以积极学习并引进印度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取长补短,更好推动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帆,邓娟.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及其特点[J].学海,2011(3)

2.何菊香.“金砖四国”FDI对贸易竞争力优势影响比较分析[J].亚太经济,2009(3)

3.黄玲.论“金砖四国”的贸易关系构建[J].财经科学,2011(4)

4.李夏玲.金砖四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J].对外经贸实务,2009(11)

5.朱晶,陈晓艳.中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及贸易潜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

第13篇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发展,对外开放有序推进,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初步显现。贸易结构逐步优化。计算机、保险、金融、咨询等高附加值现代服务贸易快速起步,竞争优势不断提升。2006至2010年,进出口总额从313.4亿美元上升到702.9亿美元,增长约1.2倍,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6.3%上升到19.4%,年均增长22.4%。同时,与现代服务贸易行业相关的服务外包迅速发展,教育、文化、中医药等中国特色服务贸易领域潜力巨大,出口体系初具雏形。

(二)“十二五”期间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形势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

发达国家在高端服务贸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推进发展服务贸易。同时,我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不高,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偏低,服务贸易地区和部门之间发展不均衡。服务贸易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国际营销渠道不畅,在品牌、专利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均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

(三)发展目标:

提高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文化、咨询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现代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2015年占比超过45%。进一步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运输、旅游、分销等服务出口规模。

逐步提高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度,扩大通信、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商业存在规模,提升经营服务水平,带动、培育和壮大国内产业。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研发、文化、咨询等行业服务出口规模显著扩大,与货物贸易和境外投资协调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打造“中国服务”。境外商业存在数量明显增加,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和品牌的服务外包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逐步提升。

第14篇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CJY043);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08D-01)

作者简介:杨广(19R1-),河南南阳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第三产业经济学、服务贸易;

韦琦(1979-),女,广西鹿寨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第三产业经济学、服务贸易,

摘要:以AOECD国家为代表的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正在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转变,而中国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比重却在不断上升。文章对中国与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趋势做了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目前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具有阶段性特点,贸易结构演化的趋势与OECD国家具有内在一致性。

关键词:服务贸易结构;中国;OECD国家;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7-0077-06 收稿日期:2010-02-04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服务贸易总量来看,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1998年的11037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81940亿美元,年均递增11%。相比之下,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98年的529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510亿美元,年均递增18.9%,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但在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却表现为持续的贸易逆差,贸易竞争力低下,现代服务贸易部门比重增长缓慢甚至下降,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比重偏高的趋势,与以OECD国家为代表的世界服务贸易结构的演变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发展“悖论”应该如何解释呢?本文从对中国与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演变趋势的对比中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具体分析,对于进一步认识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状况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具有启示意义。

一、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特征

一般来说,一国贸易结构的演变取决于所在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变。OECD2005年的研究报告《贸易与结构调整:拥抱全球化》指出,OECD国家过去20多年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动已趋于停止,现有的结构变动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产业结构高级化已经不仅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大中,而是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中(李江帆、曾国军,2003)。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仓储业、商贸业及餐饮业等传统服务行业占服务业比重持续下降,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咨询信息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行业占服务业比重会持续上升,这反映了服务业内部结构高级化的趋势(王煜,2002)。据此推论,OECD国家服务业内部结构的高级化趋势也将推动其服务贸易结构的高级化。

基于此,我们考察了OECD国家服务贸易的结构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的特点。从出口份额上看,旅游、其他商务服务、运输是OECD国家服务贸易的主要部门,三部门比重大致相当,在23%上下,三者之和约为68%。其次是金融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三者之和为20%。其他部门除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外比重都在2%以上。从进口份额上看,三大主要部门变化不大,运输、旅游服务比重略微提高,其他商业服务比重略微下降。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三个部门比重都有所下降,其他部门除建筑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外比重也都在2%以上。再从进出口差额上看,OECD国家服务贸易顺差集中在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三个部门,旅游、建筑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三个部门也存在较大顺差,逆差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部门。

为考察随人均GDP水平提高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动情况,我们又利用2006年的截面数据分别对0ECD国家服务贸易各部门进出口总额比重和出口比重与人均GDP水平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见图1。图1显示,随人均GDP水平提高,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等部门比重会持续下降,其中旅游部门比重下降最快,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运输服务比重下降也较为明显。而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四个部门比重会持续上升,尤其金融部门上升最快。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两个部门比重会稍微上升。

为更详细考察服务贸易结构变动情况,我们又特选了OECD国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七个国家进行对比说明,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结论(见表2)。从七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上看,2000~2006年间,运输、旅游服务比重下降较大,建筑服务稍微下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基本不变,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比重有所上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正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一系列新兴服务比重持续提高成为这些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变动的主要特征。发生上述变动的原因在于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迅速扩张,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金融、保险、证券、信息、法律、会计等服务行业伴随全球对外投资的扩张而增长,并快速进入全球贸易领域。以前受服务生产、消费同时性的影响,服务产品一般难以在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服务的生产消费同时与同地性被逐步弱化,服务的可贸易性得以增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正在经历着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的转变。

二、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演变特征

同一时期,我国服务贸易飞速发展,但服务贸易结构却表现出不同的演变特征。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特点。从出口份额上看,其他商务服务、旅游、运输是我国家服务贸易的主要部门,三部门之和约为85%。其次是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金融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现代服务业部门比例都极小,普遍在1%以下。从进口份额上看,运输成为第一大进口部门,其次为商务服务,旅游占第三位。保险、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比重也较大。再从进出口差额上看,服务贸易顺差集中在其他商业服务、建筑服务、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四个部

门,逆差主要集中在保险、运输部门、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三个部门。

再从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进出口比重的变动趋势看(见表4)。服务贸易的出口比重中,运输、旅游、其他商务服务一直是主要的三个出口部门,2000年旅游业占据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半壁江山,之后逐渐下降,但仍旧是中国第一大出口部门,运输和其他商务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下降,建筑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略微上升。进口比重中,也是以运输、旅游、其他商务服务为三大主要部门,七年间,运输业逐渐上升,取代旅游业成为最大的进口部门,其他商务服务业也略有上升,旅游业下降较快。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上升。建筑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业进口比重下降。

最后从服务贸易的差额上看,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总体上表现为顺差,且顺差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总体表现为顺差,但顺差不断缩小。通讯服务在2004年前顺差,但之后一直表现为逆差。运输服务一直处于逆差,但逆差在不断缩小。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现代服务业一直表现为逆差,趋势比较稳定。建筑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从逆差转为顺差,但差额都比较小。

三、中国与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差异及原因

(一)中国与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的差异

通过将中国的服务贸易结构变动与OECD国家的进行对比,可以看出:

1 运输、旅游、其他商务服务都是最主要的三个进出口部门,但中国三部门比重之和明显偏高,在典型的现代服务业行业中,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比重偏低,反映出我国的技术、资本、知识型服务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薄弱,国际竞争力亟需进一步提升(赵景峰,2008)。

2 从服务贸易各部门比重变动趋势上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OECD国家运输服务部门比重持续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运输服务部门比重却快速上升。我国运输服务2006年进出口比重分别比OECD国家平均水平高出1.5和9.1个百分点,2008年出口比重进一步扩大为5个百分点。

3 我国服务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其他商业服务、建筑服务、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四个部门,逆差主要集中在保险、运输部门、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三个部门,而OECD国家服务贸易顺差集中在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三个部门,旅游、建筑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三个部门也存在较大顺差,逆差主要集中在运输部门。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现代服务业行业中的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各行业比重普遍偏低,反映出我国的技术、资本、知识型服务产业的发展比较薄弱(史自力、谢谢婧怡,2007)。无论从服务贸易结构来看,还是从其变动趋势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结构都与OECD国家都有较大差异。如果说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正在向着不断“高级化”的方向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就呈现出一定的“逆高级化”和“结构失衡”。

(二)服务贸易结构差异的原因

中国与OECD国家服务贸易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由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决定的。

首先,贸易的发展取决于相关产业的发展,贸易结构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从产业结构特点上看,OECD国家普遍是世界上的发达周家,服务业发展比较成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服务业内部结构的高级化趋势,并且随着全球分工的深化进一步加强(余道先、刘海云,2008;陈宪、殷凤,2005)。近年来,这些国家依托人才和资本优势积极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现代生产服务业,在把传统工业外迁到发展中国家的同时,通过控制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进而在“较高层次的服务业与一般加工工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袁奇、刘崇仪,2007)。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服务业起步较晚,内部结构中传统商业、交通运输业还占有较大比重,新兴行业发展不足,因此自然体现为服务贸易以运输、旅游、建筑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自然资源密集型的部门比重较大的特点。

其次,运输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是与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特点紧密相关的。一般来看,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出现逐渐软化的趋势。这表现在社会产品中,服务产品比重增大,实物产品比重下降,从而需要运输的实物产品相对减少,这导致交通运输业不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一直增大,而会呈现“增长一饱和一下降”的趋势。从OECD国家内部需求看,工业发展速度逐渐趋缓,其交通运输业在发展达到饱和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正在逐步下降。再从这些国家贸易结构看,商品贸易比重正在逐渐下降,因此运输服务业所占服务贸易比重会随着其主要服务对象的减少而下降。而我国目前服务业比重不足40%,实物产品仍然是居民消费的主要对象,也是社会生产所需的主要生产资料。客观上国民经济总量中实物产品总量的快速增长要求相应的运输服务的快速增长与之相适应(夏晴,2000)。同时可以看出,运输服务是与商品贸易的快速发展伴随的,我国货物贸易的迅速发展是运输服务几乎同步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其相关性高达0.99,从商品贸易强劲的发展趋势上看,运输服务业比重还会进一步的提高。

最后,现代服务业部门整体上比重下降并不能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逆高级化”。虽然我国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资本、知识型现代服务业部门普遍表现为贸易逆差,所占比重不大且有些部门比重还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这些部门发展速度并不低。从表5中可以看出,我国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贸易分别比OECD国家中最发达的7国的平均增长水平高出22.2、39.9、3.8、21.1、54个百分点,进口贸易高出19.9、28.4、26.6、11.、14.5个百分点。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4个部门的贸易比较优势地位正在进一步的改善。只有通讯、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3个部门逆差在进一步扩大,但从动态的角度看,一些服务贸易部门特别是新兴服务贸易部门进口的适度扩大,对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经营理念,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实践“高水平引进来,大踏步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和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与启示

第15篇

2007年3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以来,特别是2008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简称《纲要》)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已经成为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要任务。

现代产业体系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力资源、知识、资本等为支撑。其基本特征是产业发展以内生增长为动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成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刘志彪,2007)。可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构建广东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其经济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国内外众多学者近年来对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相关课题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一方面,李江帆、邵学言等一批广东学者对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长期持续的研究,成果丰硕;另一方面,鉴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广东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大量学者加强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郑京淑等(2009)厘清了现代服务业的范畴和内涵,陈文芳等(2009)对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现状进行了详实的分析,肖红、刘梅生、刘云生等(2009)分别对广东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以及金融业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国内学者洪银兴(1997)在研究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后认为,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产业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竞争力成为衡量该国(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及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由此,本文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实证角度对广东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等进行比较分析,剖析出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水平、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创新思路和路径发展广东现代服务业提出政策建议。

二、广东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积极依靠比邻港澳的地缘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3908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0748元,广东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已成为中国内地的第一经济和外贸大省。

(一)广东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是价值创造由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不断拓展的过程。广东经过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按照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而珠三角已进人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就目前的相关数据表明,广东服务业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仍然相悖,第三产业比重与人均GDP发展态势并不一致(如图1)。

就产业发展状况来看,如图1所示,广东三次产业结构1978~1985年表现为“二一三”结构,此后除了在2001~2002年经济结构出现两年短暂“三二一”与经济服务化趋势同步的特征外,其它年份的三次产业的比重均为“二三一”结构状况。2009年广东三次产业比明显比2008年有改善(2008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5.5:51.6:42.9;2009年为5.1:49.3:45.6),但是总体仍呈现“二三一”结构特征;就产业贡献率视角,多年来第三产业对广东经济的拉动作用均低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在广东国民经济中占绝对重要地位,2008年广东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9:58.0:40.1。为了应对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和措施,服务业的作用明显提升,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调整为2.5:48.4:49.1。

2.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一方面,近年来广东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01~2006年广东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48.7亿美元增加到18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6.8%,高于同期全省货物贸易年均24.5%的增长率。2007年,广东服务贸易加速发展,进出口总额比2006年增长21818亿美元,增幅达116%;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08年广东服务贸易增速趋缓,比2007年只增长约2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52.1亿美元,增幅仅为12.2%,远低于2007年水平,仅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比重的5.9%;进口则出现4.2%的负增长,进口额由2007年的182.8亿美元下降至2008年的175.2亿美元。

另一方面,广东服务贸易的规模小。通过表2的比较分析发现,广东在服务贸易方面不仅与美英等服务贸易强国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新加坡、韩国等经济体差距也不可小视。首先,广东服务贸易的规模明显不如贸易规模相近的新加坡和韩国等。2001年广东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新加坡的10.4%。此后虽然广东的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到2007年也仅有407亿美元,约为新加坡2001年的水平。其次,新加坡服务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比远高于广东,2007年的比重达到24.0%,是广东的4倍。

与此同时,广东的服务贸易项目集中度高。按《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涉及的12个服务大类,广东虽然均实现了进出口实绩,但从表3中可以看出,广东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其他商业服务、运输和咨询等3个项目。2006年这3个项目进出口额合计达154.3亿美元,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81-8%。其中,出口额合计占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90.9%,进口额合计占比为65.2%。

(二)广东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是对国际竞争力分析时比较常用的测度指标之一,目前已成为衡量一国(地区)产品贸易竞争力状况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TC=(Xi-Mi)/(Xi+Mi),其中xi为一国i产品出口额,Mi为该国i产品进口额。TCEI-1,11,值越大,贸易竞争力越强;TC=-I,i产品完全处于逆差,越接近于-1表示i产品竞争力越薄弱;TC=I,i产品完全处于顺差,越接近于1则表示i产品竞争力越大;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

表3、表4分别给出T2006年广东服务贸易细类项目的TC指数及与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指数的对比情况。表3、表4表明,一方面,广东服务贸易仅在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上具有较强竞争力,2006年TC指数达到0.74,远远高出英美等发达国家水平;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TC指数为0.43,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高出新加坡、韩国、香港等,与英美处于同一水平;在中国具有优势的交通服务领域,广东同样保持着一定优势,仅次于香港;咨询等行业竞争力很弱,持有微弱顺差;在办税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旅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则没有竞争优势;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行业TC指数低-0.95,具有明显劣势。

另一方面,广东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与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具体而言,新加坡服务贸易优势项目主要集中于金融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等4个领域,而在交通服务、旅游服务、保险服务等其他7个行业竞争力较弱。新加坡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服务最具竞争力,2008年TC指数达到0.59;其次是建筑服务,2006年以来TC指数平均水平维持在0.461)2上;接下来依次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TC指数为0.35;韩国服务贸易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建筑服务和金融服务上,其TC指数都在0.60以上;香港的金融服务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以上的分析表明,第一,广东服务贸易发展明显滞后于货物贸易,广东服务贸易额占总对外贸易额的比重明显低于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20%左右水平。第二,广东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与新加坡、英国等仍有较大差距。广东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和运输等传统服务业领域,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小,竞争力较低。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地区)服务贸易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建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行业。

三、制约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现代服务业对成本比较不敏感而对技术知识高度敏感,其基本特征是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刘志彪,2007)。因此,本文从科技人力、研发(R&D)经费以及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投入等方面剖析制约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1.科技人力投入。

表5数据显示,2008年广东R&D人员达到177500全时当量,远高于国内其他各省区水平,甚至超过了台湾同期水平(135568全时当量);但与韩国等其他国家相比,人力投入还不及其2005年水平(215300全时当量)。

2000年以来,广东R&D人力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十五”期间R&D人员数平均增长11.4%,虽比同期香港增速低,但远高于同期台湾水平。但广东人口基数大,因而R&D人力的投入强度相对不足,2006年每千从业人员中的R&D人员只有2.8全时当量,相当于韩国的30%,台湾的18.7%,新加坡的22.8%,差距较明显(陈宇山等,2008)。总之,目前广东科技人力投入增速快,总量超过台湾,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但强度偏弱,与亚洲“四小龙”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2.研发(R&D)经费投入。从表4的数据可知,2008年广东R&D经费投人总量虽远超香港、上海等地区,但与台湾仍存在一定差距,不到其60%。而研发投入强度(R&D经费/GDP)也与国内外各经济体差距明显,2008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为1.15%,不仅低于上海1.32%、台湾2.62%的水平,而且与日本3,40%(2006年)、新加坡2,39%(2006年)水平差距甚大。就世界发达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看,R&D投入强度在1%~2%之间的时期是快速增长期,韩国在这段时间花了约为10年左右。而广东在2000~2008年间的R&D投入强度均处于1%~1.2%之间,上升趋势不明显,2008年1.15%的R&D投入强度离2%还有较大差距,要实现10年跨越1%~2%的投人强度区间难度很大(陈宇山等,2008)。可见,广东研发(R&D)投人水平低,不仅与“四小龙”等新型工业化国家差距明显,而且与内地的上海等省份也存在一定差距。

3.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投入。

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水平和投入产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经济体自主创新力和科技竞争力水平,同时也决定着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轨迹。表6的数据表明,目前广东大中型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产值和销售收入远高于内地各省市,但是产出绩效与其他各省市存在一定差距。据表6数据分析,2008年广东大中型企业开发新产品投入经费达到4818.9亿美元,虽远高于中西部省份四川和湖北,但与长三角地区省份江苏相比仍有差距。而且就新产品产值与开发经费之比而言,广东不仅远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而且落后于中西部的四川和湖北等省份。

4.专利产出水平。

从表7的数据表明,目前广东专利产出水平提速,产量上虽已超过新加坡、韩国等,不断逼近台湾,但产出绩效远不如韩国、台湾和香港。在本地专利方面,2005年广东发明专利申请量只有韩国的1/10;发明专利授权量是台湾的1/5,仅为韩国的1/28。2008年广东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远远超过新加坡、香港等,分别达到28099件和7604件,但产出绩效远低于韩国和香港。

就国际专利而言,基数小、增速快,但产出水平仍落后于“四小龙”的任何一个经济体。一方面,2007年广东获USPTO(美国专利局)授权专利数达到535件,创历史新高;但仍与韩国、台湾相比差距甚大,仅为其7.2%和6.9%。另一方面,2000~2007年获得美国专利授权数年均增长幅度达到58.8%,8年间增长了25倍;随着专利基数变大,增速正逐步放缓,在一段时间内与“四小龙”差距仍将存在。

科技人力及研发(R&D)投入等不足是造成广东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低、发展层次低、竞争力较低的客观原因,也将成为制约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基本结论与路径选择

广东是中国内地经济及对外贸易第一大省,目前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虽然在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服务业获得极大发展,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是,通过对广东服务贸易结构及其竞争力比较分析发现,广东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而言:一是三次产业的比重仍然为“二三一”结构,服务业发展与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仍然相悖;二是广东的服务贸易规模小、服务贸易发展明显滞后货物贸易;三是广东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和运输等传统服务业领域,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小;四是广东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强的细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和运输等传统领域,金融及建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较低。综上的分析表明,广东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低、发展层次低、竞争力较低、基础薄弱、对国民经济贡献力度小。究其原因,是广东在科技人力及研发(R&D)投入等方面明显不足。科技人力投人、研发经费投入、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投入以及专利产出水平等方面,不仅不如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等经济体,而且有些方面甚至还比不上湖北、四川等内地中部地区的省市。

当今社会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经济服务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日渐突起且越来越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和盈利点,因而也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高传胜等,2008)。鉴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广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出以下见解:

(一)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

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规划和指导作用。二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这是推进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三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现代服务业具有在中心城市高度集聚的特性,其产业集聚带来的互补、共享等外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资源在空间的集聚,形成若干个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带和集聚区。

(二)突出重点分类发展广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与发展。目前把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软件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发展,成为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突破口。如广州,应优先发展体现都市功能、具有巨大产业潜力的商务中介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软件产业及数字内容产业等,把广州建设成为“中国南方文化创意中心”;深圳则要充分发挥CEPA所赋予香港金融中介在内地金融改革、重组和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发展与城市服务功能高度相关的金融业,目前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把“深港金融共同市场”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三)创新投入要多元化

集政府财政、创新型企业、现代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各类基金之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多元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创新体系。有重点有选择地培育各层次、多产业、全社会的自主创新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健康、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区域自主创新格局,共同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四)加强政府与跨国公司合作

把广东优化为跨国公司的国外发展服务业基地。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政府要充分利用外资,与有资金技术的大的跨国公司合作,把广东优化为为跨国公司的国外发展服务业基地,成为他们整个国际生产线中的一个环节和国际服务网络的一部分。这样把他们的经济利益与他们在广东的效益联系起来,他们才有动力不断提供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管理方式,现代服务业发展才能跟得上全球产业更新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