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学基础论文范文

数学基础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学基础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学基础论文

第1篇

(一)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我们提倡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但是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特别注重数学课本内容的讲授,对学生经常进行题海战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教师们是专讲考试考的内容,对于和考试无关的内容完全忽略不讲。对于枯燥的公式,复杂的定理和定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每节课都配备大量的习题,这让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更有甚者会对数学产生厌烦和恐惧。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课堂必然不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不注重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

目前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中考的压力下不注重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经常给学生布置或者是讲解一些比较高深的数学难题,对于数学中最基础知识和内容完全没有重视起来,甚至一些家长也持有这种观念,只给孩子讲解难题,以为这样就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收获却甚是微小。因为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教师所讲的数学内容,使得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如云遮雾罩,糊里糊涂就上完了一节课,课堂上这些学生基本不参与课堂讨论和一些其他的课堂活动,使得这些人在一节课中只是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没有一点数学知识上的收获。当前教师不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了解和分析,不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在教学上就不能有很好的质量,产生严重的本末倒置,时间一长就会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二、根据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需要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虽然当今课改搞得轰轰烈烈,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要注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教育

学校和教师都必须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教育进行深刻的认识,理解其在日常教学和开展一些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性,下面分两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基础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首先,学校和教师就要认真对待基础教育,要摆正心理,不能一味地在课堂上只追求新奇和求怪,要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数学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真正掌握和能够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才能在课堂上开展别的活动,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毕竟每个学生智力、情商都有所不同,人生经历、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同会使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数学教师要勇于承认这一点,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基础和学习水平都一样,也不要将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挂在嘴边,因为这毫无意义。班级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所以教师就需要将这些学生的基础做一详细的了解,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提升他们的数学基础,而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比较高层次的教学内容,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要多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初中数学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真正尝到数学的乐趣,提高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师不能够只是空谈课本上的公式定理,需要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和我们的实际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启发学生去寻找我们生活之中的许多数学知识,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当前的社会背景,要把课本中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转变成学生生活中的鲜活例子,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魅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数学课堂授课的时候适时穿插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提高思维质量,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年轻好胜,喜欢表达和出风头的心理,采取比赛、抢答辩论等方式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活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对学生的考核评估制度

第2篇

新课程观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便要我学为我要学。但是,就实际状况来看,因为我们数学学科对于学生抽象思维和动脑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导致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只是抽象地听教师讲一些问题,可能无法真正地消化和吸收,这就需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调整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就能够更直观地、多角度地向学生呈现所学知识,这样就会大大地降低知识的难度。同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图片、动画、甚至是视频的方式来向学生呈现所学知识,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也是较为好奇的模式,因此学生就很容易被吸引到教学情境中来,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其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供直观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来看,小学生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弱,所以我们在给学生传递知识时应尽量地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信息技术这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特可以多种途径的向学生呈现所学,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和视野,促进学生学习。

三、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业负担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记忆,并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生对知识记得快,记忆时间较长,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低年级学生对枯燥的口算、计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教师发挥幻灯、投影、录音、电脑等的作用,设计新颖题型,把练习的内容赋予其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课内完成了足够的练习,课外就可以愉快地玩耍,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应在良好氛围下,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第3篇

关键词:学习动机;内部动力;大学数学;教学;创新

大学的数学是一门基础必修课程,针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状况,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目的是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及时去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对于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学生来说,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则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数学积极性,使之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动机是一个较古老的研究课题,其科学研究开始于1930年左右,已经有七十年的研究历史。而学习动机的研究是随着动机的研究而开展起来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能够说明学生为什么而学习,能够说明学生的努力程度,能够说明学生愿意学什么的原因。因此,学生动机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成为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对数学基础薄弱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问题一直也是各大高校教师在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在数学的学习上,注重学习动机的情景性和应用性是学习动机研究的一大取向,以往的学习动机的研究着重点在于动机的理论探讨,现在的研究更加重视动机的理论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情景中的应用。

由于数学抽象,逻辑性强,容易使一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为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目前,对于经济类院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能力、数学学习的归因、数学学习评价等,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较弱,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提出通过给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树立学习的榜样、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优化评价方式等来激发、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几年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经历,与学生的充分接触和了解,总结到自己的教学中应注重该怎样做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结合教材实际,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实施教学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论是学习基础好和坏,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如果不会学习,终有一天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社会所淘汰。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

二、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欲望是创造的前提,一个人有了欲望,就会动手、动脑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根据学生实际,恰当地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已有的不完整的知识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产生冲突或差异时,就会引起他们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应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计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而且要对同一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设计适当的“困难性”题目,让优先学生思考、探究、讨论,不断激发思考的兴趣,挑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当然也要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供基础薄弱的学生做,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而得到答案,品尝到攻克题目的艰辛,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的成功,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学好数学的动机与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只有积极性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才会得到,学习的自主性才能增强。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动机与兴趣去探究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3.给予成功的满足和足够耐心的学习指导(这一点很有必要)。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因此,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言辞,多给学生一些表扬,不管多么简单的问题,只要学生答对了,哪怕只是答对了一小部分,就说一句:“非常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更高。

对数学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对于他们的学习问题的讲解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指导。学生一遍不懂再讲一遍,再不懂再讲一遍,直到学生弄懂为止,你的付出和耐心讲解会感动学生和引导学生必须得听和弄懂问题。老师对学生关心、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成绩就好,如果老师对学生更加关心、重视,会进入下一个循环,就形成良性循环。

老师如何看待学生,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教师如果能合理地运用“皮格玛利翁效应”,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一些优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这也告诉我们,真诚的期待会带来美好的结果。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我们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你,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也可以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

5.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及时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6.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例如,可以把学生分组,提出的问题让各个小组分别解答,然后给每个小组评分,得分最高的给予表扬,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与兴趣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推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我的教学班级中有数学基础薄弱学生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在最后的考试成绩中收获了不少的教学和学习成果。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使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新知识的发现、解决过程之中,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非专业研究者如教育者、教师参与到数学学习动机的研究中来。这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大大地促进了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使之为实际的教学实践和课堂学习服务。当前动机研究发展的走向以及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认为,今后应本着结合教学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特点,进一步加强对学习动机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将动机的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参考文献:

[1]刘华山,等.高等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奥苏贝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张藩.普通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族.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基本原则[J].教育研究,1991,(8).

[5]林崇德.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6]徐辉,等.大学教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7]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8]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9]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