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技馆建设意义范文

科技馆建设意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技馆建设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技馆建设意义

第1篇

1、核心功能。科技馆作为政府和社会开展科普工作和活动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其建筑本身必须满足科技教育、观众服务、支撑保障的需要,否则,将影响科技馆效能的发挥,起不到应有的社会作用。科技馆的核心功能是对社会公众实施科普教育,主要是通过举办互动性较强的科普展览和组织公众感兴趣并对社会有益的科普活动以及利用特效影视、多媒体等高技术手段和形式,向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2、历史背景。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催生科学活动兴起,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开始深化,自然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了以研究某一类自然科学现象为主要任务的科学门类,继而催生了一大批科学巨匠。17世纪,科学家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建立科技博物馆的设想,限于人类的认识和社会发展水平,最早建立起来的这些科技博物馆大都是自然史类的博物馆。至19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工业技术类博物馆应运而生。20世纪,尤其是二战之后,科技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对科技的认识和需求空前提高,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多的人开始热爱和接受科学技术,法国发现宫、美国探索馆、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等现代意义上的科技馆产生了。我国科技馆建设的大规模兴起始于改革开放,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临,促使国内一大批科技馆诞生,据统计有400余座,但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这些馆大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馆,目前这批科技馆大都被淘汰或改造,更新重建。

3、社会背景。①科技馆建设会受到不同社会背景的直接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兴建的科技馆,之所以寿命较短,主要是没有真正认识到科技馆建设的意义。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人对科技馆的建设开始反思,尤其天津科技馆和中国科技馆二期建成以后,使人们对科技馆的功能认识耳目一新,对建设科技馆认识水平明显提高,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馆在中国大中城市陆续建成。《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这两个重要文件,为科技馆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是我们新时期进行科技馆建设的依据。

二、正确处理科技馆基本建设的四个关系

1、建设规模与运行支撑能力的关系科技馆的建设规模一般是指科技馆建设本身的建筑面积。在这里,笔者将其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筑面积,二是占地面积,三是投资额度。科技馆的建筑面积、占地面积与投资额度成正比。《科技馆建设标准》将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以上,15000平方米―30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15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以下的科技馆分别定为特大型馆、大型馆、中型馆、小型馆。提出400万城市户籍人口以上的城市适合建特大型馆;200~400万人口适合建大型馆;100~200万人口适合建中型馆;50~100万人口适合建小型馆。虽然《科技馆建设标准》中有了较明确的指导意见,但从这几年的实际建馆运行过程中来看,各地均有各自的做法,往往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馆的建比较大,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城市人口和其他因素。应该说,一个城市建一座科技馆是百年大计,从规模上考虑适当超前无可厚非,也是可以的,但不宜盲目攀比规模,超出本城市实际能力硬上大馆。这是因为,科技馆建成之后,规模越大,所需支撑费用越高,人力也需越多。所以要考虑两个问题是否适应:一是支撑能力是否适应。包括财力运行费是否可支撑,还包括人力、编制是否能批;二是观众源是否适应。如果城区人口太少,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也不多,将会形成空馆的问题,导致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大幅下降。

2、馆址区位优势与馆占地面积的关系。科技馆馆址的选择一般应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尽量选在交通便利的城市文化区域,同时要求周边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条件的最好能建成公园式院落,给观众提供良好的休闲区域,优美的室外环境与漂亮的馆舍相映成趣,共同构成完美和谐的科普文化场所。

3、建筑物造形与实用的关系在科技馆建设实践中,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只有方方正正的展馆才是最好用的,布展利用率才是最高的,不仅展厅的边边角角都可利用,而且空间也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所以,在建设科技馆设计外形时,一定要考虑其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造型并融入艺术元素,使每座科技馆既安全实用,又美观大方,体现科技馆的科学和艺术水准。

4、展教功能区与其他功能区面积设置的比例关系。科技馆建筑从功能上可分为展教功能区、公众服务功能区(也可叫公共空间)和管理保障功能区。从目前已建成的科技馆来看,展教功能区和公众服务功能区均属于观众活动区域,其中均含有程序不同的展教内容,一般中小型场馆难以具体界定这两个区的边界,所以也可以统归为观众活动区。这两个区域所占的建筑面积应在总建筑面积的70~80%,其中展教功能区要占到总建筑面积的60%以上。管理保障功能区占建筑总面积的20~30%为宜,一般讲,场所越小,观众活动区域应该越大,建筑面积所占比例也越大。

在观众活动区,展厅是最重要的,包括常设展厅和短期展厅,还要设置科普活动区,如讲座室、剧场;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特效影视区;观众餐厅、纪念品卖场等。在管理保障区,应设置展教装备开发、维修用房和仓库,设置中央空调、配电等设备安置区及维修值班用房。然后根据实际人员需要,配备必要的办公用房、安保用房、接待室及其他必须的保障性用房。令人担忧的是,个别地方在建科技馆的时候考虑展厅的面积比例较小,但对办公场所很重视,建的很大,这是不符合现代科技馆展教工作要求的。

三、了解科技馆基建工程的主要环节

1、制作项目建议书。对科技馆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提出建设项目的轮廓设想,并报发改委和规划部门批准。

2、制作建设方案。分别提出科技馆项目的建筑方案和内容建设初步方案。其中,建筑方案应通过招标选定若干设计单位来完成,再经专家评选从中选出若干个方案供领导比选,确定最佳方案进行细化设计。内容建设方案应提出展教工作基本思路和初步设想。

3、项目正式立项。将建设方案(包括建筑方案和内容建设工程方案)一起报送发改委提出立项申请并得到正式批复。

4、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证;对项目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详细评价;最后提出结论性意见。

5、进行勘察设计并编制设计文件。对项目建设地点进行地质方面的勘察,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调查,然后提出项目的详尽规划和初步设计,连同建筑方案报省发改委和当地规划部门批准,取得各种相关建设手续。

6、进行建设准备和工程招标及设备招标采购。包括进行征地(拆迁),平整土地,通水、电、路,落实施工队伍,物资采购等。

7、制定建设计划和投资计划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8、组织基建施工。提出开工申请并得到批准;遵循施工程序,按国家各种规定要求进行施工。

9、施工验收并编制施工决算和办理资产交接使用的手续。

四、强化基建工程与内容建设的结合

在项目决策阶段,内容建设部门要提出内容建设总体设想与初步方案;提出各功能部分(如展厅、影院、实验室、讲座厅等)的主要建设内容,所占建筑面积及空间高度要求等。基建部门要对内容建设部门提出的要求统一考虑列入相关规划。

在项目设计阶段,内容建设部门要提出各功能部分的平面布局方案;提出各功能部分的具体内容及占地面积;提出各功能部分的层高、柱距、楼地面荷载等要求;提出各功能部分的上下水接口、强弱电插座、废气、废水排放数量、位置及要求。

在项目施工阶段要全过程加强沟通,基建部门要对内容建设部门提出的要求逐项进行落实,内容建设部门要对不切实际的方案进行修订。

第2篇

目前国内各高校,无论是研究型还是教学型,也无论是师范类还是综合类或者艺术类,艺术设计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二级结构体系,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有的基础课教学都应该为后面的专业课程服务。如三大构成、制图等课程,在以后的设计课程中都是要经常用到的。

二、什么是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2003年4月8日,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三、景观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

80多年前包豪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观点,并建立起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体系,甚至部分基础课程今天仍在世界各国的设计教育中沿用[1]。做设计,一定要能解决问题,这才是有用的设计,而不是一个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景观设计更是要创造一种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解决目前我国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环境问题。我们目前做的景观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要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让学生能够达到这种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一)课程设置

1.总目标

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使该专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实践平台,以工学结合为特色,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

2. 建设思路

我们试图摆脱设计教育一直处于脱离实践的“理论教学”、“理论设计”或“模拟式设计”的状态中,将项目教学引入课堂。在过去,往往注重形式及效果表现,很多学生都愿意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效果图上,把画面的好看与否作为设计的唯一评判标准,这就离设计的本质越来越远。特别是在设计技能的实践教学课程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与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水平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实践项目教学的提高,是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全国范围内健全和完整的景观设计教育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一事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在已经具备景观专业和景观设计研究院的前提下,依据景观设计专业应用性强的专业特点,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探索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2.5+1.5”与“订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为2年半,顶岗实习为1年半。安排学生到企业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到企业的学生组成企业“订单”培养班,学生实习结束后由以企业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为主,企业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成绩评定,并颁发“顶岗实习”证书,在学生毕业时可优先进入企业就业。

3.课程建设

构建基于景观行业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基础理论内涵为主线来进行。开发常见的市场项目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项目或设计竞赛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基础理论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建设产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根据市场项目的具体情况逐步改善相关课程。

目前,景观设计专业已有的专业课程为景观设计Ⅰ-Ⅴ,分别讲述公园设计,居住区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步行街设计,校园设计这五大设计类型,另外还有快题设计Ⅰ,快题设计Ⅱ,分别讲述城市广场设计,庭院设计。这是我们以前做的教学计划,目前针对市场的变化,我们取消了校园设计、滨水景观设计和步行街设计,把广场设计和庭院设计加入进来,并且重新整合了快题设计,主要讲授小游园设计和中小学校园设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会逐步缩短设计课的学时,增加实践项目的锻炼。景观设计最多不超过7周,140学时,快题设计最多不超过两周,40学时。这样按照初步计划,可以实现以下教学课程的改革目标:

景观设计课程前期由三部分组成,即理论讲解、地段考察和课题设计。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该课程设计中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方法、要素、过程,并通过实地考察地段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和消化,最终结合课题设计的训练,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讨论、改图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完成景观设计方案,并达到巩固消化理论知识的目的。

景观设计课程后期由两部分组成,即方案汇报,设计理论综合考试。方案汇报就是在学生完成设计方案的时候,任课教师组织本届学生集体在公共课教室,模拟公司向甲方汇报方案时的过程,由教师任甲方,学生为乙方,通过对自己方案的剖析,说服老师和同学,由所有任课教师打成绩,得平均分汇入最后该生的成绩总分。此方案已经在几届学生中实施,效果显著,学生不但能做好设计更能讲好设计,到公司实战的时候用处颇大。

设计理论综合考试,就是不管本学期学多少设计专业课,图纸照常交,最后要有这些科目的理论综合考试,以达到督促学生自觉补充理论知识的匮乏为目的。目前,学生作图的水平都很高,但是做得好却讲不出来,不能很好地说服甲方,讲明自己的设计意图。沟通能力是设计师的首要能力,而且公司里实际项目竞标,更是要看设计师对方案的讲解能否打动甲方。除了考试,我们平时还会加强学生对设计说明的编写,使其能够做得好更能说的棒。

以上就是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小专业大融合,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紧抓市场,校企合作,教学跟进,尽一切努力,做好景观设计专业的建设。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景观设计是景观专业的专业课,地位十分重要。且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也十分明显。

本课程属于详细规划层面,更关注具体人群对于特定地块空间的具体使用方式及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利用水体、地形、建筑、植物等物质手段,依据使用者的心理模式及行为特征,结合具体环境特点,对用地进行改造或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交往、工作、生活、审美需求的户外空间场所的能力。

为了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我们开设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分析这样的理论大课,而在小班教学中,突破目前高校中景观设计的泛泛而论,不具体讲解每一种类型的设计,且没有相应实用教材的现状,主要通过六大部分的讲解与实训来实现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掌握,并且汇编成册,整理出内部讲义――《景观设计》。这六大部分又分为两大块,其一景观设计Ⅰ、Ⅱ、Ⅲ、Ⅳ;其二快题设计Ⅰ、Ⅱ。这六大部分同属景观设计专业课,是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六大类型的景观设计,分别为城市公园设计并且融合滨水景观设计、庭院景观设计融合室内装修、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小游园设计、中小学校园设计。

2.实践教学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针对景观专业的特点,学生就业去向,结合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如设计单位、制图公司、施工单位等,全方位的考虑,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3.创业教育

加强创业引导,基于景观设计专业的特点,开设KAB创业基础课程。如果能够培养更多的人创业,那么则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以达到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教学条件

1.教材及相关资料

由我专业教授牵头,组织我们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编辑完成适用于我院景观专业的针对性教材及讲义。通过几届学生的试用,逐渐的完善并对外出版。

构建本专业的资料室,学院出资,由专业教师提供参考资料的明细,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存放。这样教师能够多在教室备课,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2.实践教学条件

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年半,都要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接受实训,并由老师和实训基地的设计师共同给成绩,这样学生在实训基地的一年,能够充分地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并和实践相结合,起到更好的融会贯通的作用。

3.网络教学环境

计算机互连网(因特网)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知识传递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便捷性、形象性和互动性成为其最大特点。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促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专业教师在校内搭建起景观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并对外开放,课程网站设有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辅导和作品赏析、学习论坛等方便学生学习、交流的栏目。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教学模式

景观专业认真研读学院文件和相关教学理论,创设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硬件上。工作室把原来的普通班级安装网线、投影仪和能够容纳30台电脑的电源。在工作室就能实现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手段的教学方式。而且设计专业离不开电脑,这样老师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电脑制图以及查找网络资源,开拓设计思路。

2.软件上。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专业教师,这名教师的产生是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而来,这样学生有了选择教师的机会,老师也有了选择学生的权利。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方向。而且双选工作室的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更多了,更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以便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自身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工学结合”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课程的不同,我们引进各种设计类型的真实项目。这样我们能够很好的及时准确的把握设计项目的真实情况,能够为学生创造更贴近实战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方案竞标

在课堂上,引入方案竞标的真实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或成组完成该项目并参加竞标过程。最终由各班任课教师联合推举出年级前二十名,然后由我们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负责人共同打分,评选出前三名,并颁发证书。

2.参加竞赛

参加各种景观设计类的比赛,这种实践教学法,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以前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如:09年组织06级学生参加了第五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并获得个人优秀奖和集体优秀组织奖。

3.参观考察

通过参观各种有名的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设计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及设计思路。如:北京的皇家园林、苏州的私家园林、上海深圳的现代恢弘等等,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也逐步建立了很多校外考察基地。

4.实际施工操作

让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地形、设计图纸,并实际参与工程建造,把设计图纸和施工实物联系起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让学生独立完成更多的项目。2008年底,组织06/07两届学生实地测量了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地形,并绘制成图纸。2010年,我们组织08级学生,参与了学院休息座椅的改造工程。学生分组设计图纸,并把优秀的图纸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我们还要计划让学生逐步参与到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设计及施工过程当中。

5.模型制作

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设计变为实体的模型,这样有利于学生去推敲自己的设计,以达到修改、论证自己设计的目的。

(六)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1.由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形成一对一的传、帮、带关系,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给与具体指导。

2.在教学工作中,由资深教师任主讲老师,青年教师任辅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在寒暑假期间,有针对性的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去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学习;支持并鼓励青年教师在我校或者我国建筑界的优势院校和优势专业进行深造学习。

四、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建设展望

(一)未来设计教育的工学结合要逐渐转变到工学交替,采取1+2+2的模式,学生入学基础课一年,学习了基本的理论和技法后,到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两年,在这两年里,他会对这个专业的方向以及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有个大致的规划,这样再进入学校学习两年,目标明确,社会的现实也会激发其学习动力。

(二)在我国提出“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正是设计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面对“中国设计”时代的来临,设计教育更应该重视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使我国从世界的“制造大国”变成设计研发中心和设计创新大国。“英国也曾经是世界制造地国家,1997年布莱尔当选为英国首相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10多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增长93%。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2]。设计教育将是我国打造经济强国的原动力,只有从源头上去真正构建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新一代的设计创新人才,才能在 21世纪实现“中国设计”的真正崛起与腾飞[3]。

第3篇

关键词:景观;应用型人才;改革;综合素质

现代园林发展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古典造园、风景造园的基础上,经过科学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新学科。风景园林学是以强调建设和谐的人居户外空间环境为基础,把工程技术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并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植物学、艺术美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丰富科学艺术手段,为人类建立了一种适合生存并促进自身发展的室外生活环境。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经济稳定增长和快速城市化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和思考,对大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初露端倪,因此风景园林应运而生。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风景园林学科的时代背景、发展前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社会发展、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使得风景园林专业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风景园林的任务是丰富多变的,这就需要大量的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正是基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为目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开设了景观设计原理这门课程,通过优秀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演变、景观资源的类型及评价方法及城市与区域的景观与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法。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了与景观设计有关的理论知识、景观设计的原则,熟悉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因此,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模块的改革创新,创造了一体式学生理论实践创新思维模式。

1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概述与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特殊性,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景观概述、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空间设计、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表达、各种类型景观设计。此外,还有景观设计原理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指导意义。景观概述: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景观的概念、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师)。发展历程:古典园林的传承、现代景观的产生。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人文因素、生态因素、技术因素。景观环境与行为心理(人对环境的需求、环境感知与环境认知、个人空间与感觉尺度、私密性与领域性、环境行为规律)。空间设计:空间设计基础(空间概念、讲解点线面体以及空间)、空间处理手法(空间构成、空间类型、空间操作、空间界定、空间与功能)、空间要素与设计原则。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地形、道路与场地、植物、水体与山石、景观设施与小品、照明设计、景观建筑单体设计。设计程序与方法:讲解一般景观设计的程序与主要内容以及各阶段的注意事项。设计表达:景观制图、景观透视。各种类型景观设计:城市公园、广场、居住区、庭院、滨水、道路景观设计。讲解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存在问题:第一,课程内容空洞,理论缺乏实际指导和借鉴作用;第二,课程内容浅显,未能满足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需求;第三,整个课程为48个学时,基本以理论课为主,未安排相应的实践课学时,未能很好达到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效果。

2课程改革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2.1课程内容与实践、实际项目相联系

将课程与招标网的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点赋予相应的设计项目无缝衔接,配合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风景园林学科相关设计竞赛,以团队进行考察的形式,从中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2多维度、多地点进行设计考察

从理论课堂与室外课程进行呼应,通过案例图片和现场实际参观考察进行,把景观设计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设计类别进行阐述,对一些设计热点,如生态停车场设计、海面城市、雨水花园、美丽乡村等相关案例进行重点剖析。

2.3网络平台资源的利用与整理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相关专业网站,搜集相应素材。国内比较有名的,如生生景观、秋凌景观设计、国际新景观、筑龙园林景观、园景人、田园志、微设计、景观派等。借助这些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实践案例以及理论思想,并且提供相关设计素材丰富设计作业的层次感。

2.4师生互动

平时课程作业让师生充分互动,进行思考,课堂上由一组学生讲解他们所欣赏的景观设计案例,内容包含案例的概括、案例优缺点、由此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2.5专项作业训练

快速设计与草图表现能力是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设计训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进行快题设计方案构思。例如,选择永川兴龙湖公园、观音山公园、渝西广场等地方进行景观改造设计。

3结语

第4篇

摘要:按照十七大提出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文化条件。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应从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加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调动社区全体居民的积极性等方面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富蕴、和谐新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努力探索,紧密联系本地实际,走出一条建设社区文化的新路子。

关键词: 富蕴县 社区文化建设 现状及问题 思考与建议

发展社区文化,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有效载体。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近年来,富蕴县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先进文化引导城乡发展,通过不断加强城乡社区文化建设,以经济带文化、用文化促经济,有力地推动了和谐富蕴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富蕴县城座落在世界闻名的额尔齐斯河上游,位于阿勒泰地区东部,辖区有6乡3镇,9个社区,68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约8.9万人。库额尔齐斯镇是富蕴县委、政府驻辖镇。全镇辖区总户数6652户,总人口21275人,由汉、哈萨克、维吾尔、回等23个民族组成。城镇以文化路、赛尔江路和额尔齐斯河三条东西方向的横行线为界,以团结北路、光明路等几条南北纵向道路为连接,共划分出5个管理区域即4个社区、1个行政村。分别是:赛尔江东(西)路社区,文化东(西)路社区,也尔特斯村村居委会 。

近年来,富蕴县不断加强加大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6乡3镇已建成各级文化活动阵地47个,其中乡级文化活动中心6个,正在开工建设的1个、还有2个待建,村级文化活动室41个、11个正在建。富蕴县政府于20xx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846.6万元的富蕴县体育馆,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馆内面积4200平方米,馆内可容纳人数达1500人,预计今年6月底竣工。此体育馆是阿勒泰地区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多、设施最全、人气最旺,集体育竞技、文艺演出、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中心。与此同时,20xx年富蕴县政府以财政投入和置换的形式分别对库额尔齐斯镇的赛尔江西路社区、赛尔江东路社区、文化西路社区三个社区进行了阵地综合楼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原有共698平方米基础设施基础上,又新建了三个社区的阵地综合楼,建筑面积合计超过1500平方米,投入资金(含置换)大约128万元。新建社区阵地综合楼包括一站式多功能服务大厅、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改善了以往社区办公场所不足、活动空间狭小的环境;此外,20xx年富蕴县政府对库额尔齐斯镇文化东路社区也投入了20余万元,即将完成基础设施的地面硬化、绿化、水、暖、电等后续各项工作。除了城镇的4个社区外,可可托海镇和恰库尔图镇的5个社区,建筑面积合计超过1760平方米的阵地建设也相继在20xx年动工,计划20xx年8月底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这两个镇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158万元。

近年来,富蕴县社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各级社区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机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各社区以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系列文艺演出活动。百日广场文化活动自20xx年开展以来,吸引了各部门(单位)领导、机关干部、社区居民群众等万余人次的观看。百日广场文化活动通过歌舞、小品、健身等多种文艺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了活力富蕴、魅力富蕴、多彩富蕴、和谐富蕴的崭新画面,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各个社区结合自己实际也积极组织开展活动,使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赛尔江西路、文化东路等社区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主题文艺演出,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内涵;文化西路社区举办的趣味游园游戏活动,室内场地读书、棋类比赛及大规模的迎春社火活动、文明系列创建活动中的“三让”活动、创建零暴力家庭系列活动、关爱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爱心捐赠等社区服务无偿活动,这些活动都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到位。一部分人还存在着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只是为了休闲、健身娱乐及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模糊认识,认为社区文化建设是点缀、是花架子;有的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单一、枯燥,内容缺乏吸引力;有的社区文化建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更新,而没能从社区文化建设的品质上、内涵上下功夫。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目的仍停留在“丰富业余活动”、“锻炼身体”上,而对社区文化内涵认识的不到位,说明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仍需进一步拓展,涵盖面要进一步扩大。

资金投 入不足。城乡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差别很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不能更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

专业文化人才缺乏。目前,社区文化建设专业文化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懂文艺、有经验的社会文化工作者。这就造成社区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给打麻将、酗酒、打架、赌博等不良乡风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现有社区的文化工作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普遍存在着知识水平偏低,整体素质不高,承担不了当前社区文化建设重任的难题。

社会参与不够。目前社区在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依靠的对象、参与的对象和服务的对象多是老年群体,加上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他们多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而社区中的“强势群体”(在职中青年或学生)却参与不多,造成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单一化,文化活动的功能未能真正体现,参与群体的单一性成为现阶段社区文化网络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所以,城乡社区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县政府支持下的社会文化大环境,而且更需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城乡社区群众积极广泛参与文体活动,才能推进全县社区文化建设进程。

社区文化建设还要进一步大力挖掘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突出新疆多民族文化的特色。

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一次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全面部署。结合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要抓住当前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围绕“文化兴边”战略的实施,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富蕴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文化条件。社区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就目前富蕴县社区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参考意见:

1、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社区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社区文化也越来越在改善投资环境、形成社区良好氛围中起到重要作用。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必须准确把握社区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社区居民的新期待,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目前全县范围正在积极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及“共铸诚信、服务群众”、“打造诚信机关、诚信政府”、“爱我富蕴,铸造诚信富蕴”及为迎接20xx年北京奥运会,以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迎奥运”活动为契机,今年3月份,富蕴县启动了万名市民学“礼仪”活动,其中以“知荣辱、讲礼仪、促和谐”为主题辩论赛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活动的目的就是陶冶人、提升人、塑造人, 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2、不断壮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社区文化的硬件建设的投入,为社区群众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条件。富蕴县依托矿业大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走在了全地区的前列。应该能够也应当拿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文化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各级专业文化单位及文化馆(站)的辅导、培训功能,提高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伍的水平;三是社区文化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本着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参与维护的原则,以维持正常的运行,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

3、切实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社区文化事业的文化骨干人才还很缺乏,还需要尽快的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强的文化队伍。要善于在社区内领导干部、教师、工人等职业中发现和挖掘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培育热心社区文化事业的文化骨干,并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同时在文化队伍建设上,在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

4、充分调动社区全体居民的积极性。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因此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在形式上要提倡多样化,防止单一化,充分发挥各民族群众的文化艺术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要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调动辖区内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社区文化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文化部门要牵好头,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各社区之间文化活动的交流。

第5篇

现存教材主要按照金融机构的类别编排,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审计,从审计教学内容上,也主要集中在财政财务收支与合规性审计,对金融机构的创新业务尤其是跨机构跨市场的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涉及较少,而金融审计目标已经转向查处违规经营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条件下,金融创新正是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高发领域和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缺乏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风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面临的金融市场风险等外部固有风险,而传统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方法缺乏对各类金融机构外部风险的量化分析方法,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当与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相结合,利用成熟的风险管理手段估测与识别方法对金融机构的外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更加合理的制定审计方案与实施实质性程序做好准备。

课程体系缺乏差异化与层次性。现代金融审计教学面向的对象是金融专业本科、研究生教育,因此,应当区分教学对象的知识背景有针对性的制定课程大纲与教学方案,而目前的的金融审计教学大纲主要是针对金融专业本科生教学制订的,所以,金融基础知识所占内容过多,审计技术与审计案例教学较为缺乏,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与培养方案重新设计课程体系与内容。

使金融审计课程体系更加贴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融入现代金融风险计量方法与评估技术;更加贴近金融机构多元化经营与金融创新不断涌现的金融市场现状;能够区分不同教学对象,灵活地组合教学内容,使金融审计课程更加适应未来本科、学术型研究生、专业硕士等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

第6篇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业园管委会,市科技创业园、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

二、目标任务

(一)高起点编制科技园区建设规划。经济开发区编制30万平方米以上创新型经济园建设规划,工业园编制10万平方米以上科技园区建设规划,并通过专家论证。

(二)新增科技园区建筑面积。经济开发区新增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工业园新增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三)新增入驻企业数。经济开发区、市科技创业园当年新增高科技企业各20家,工业园、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当年新增高科技企业各10家。

(四)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或科技企业加速器。

三、考核办法

(一)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对照目标任务的第(一)、(二)、(三)项,实行达标考核。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同时在园区重点工作年度考核中科技创新指标另加2分;完不成任务的,在园区重点工作年度考核中科技创新指标不得分,且再倒扣2分。

(二)经济开发区、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对照目标任务的第(三)项,实行达标考核。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的,暂缓拨付各项财政补贴资金,并取消申请市本级科技项目经费的资格。

四、考核依据

(一)科技园区建设规划以通过专家论证的意见和规划文本为依据。

(二)科技园区建筑面积指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以及引进重大研发机构的建筑面积,以房产证明或相关证明材料和现场审核为依据。

(三)新增入驻的高科技企业指新注册或申请进入科技园区前成立时间不超过24个月的企业,同时须具备:注册资金50万元人民币以上,企业职工总人数10人以上,本科以上人员占职工总数50%以上,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以自主开发为主,产品产业化前景较好,市场潜力较大。入驻企业以企业营业执照、入驻协议、职工社保缴纳单等材料和现场审核为依据。

(四)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或科技企业加速器,以认定文件为依据。

五、奖项与奖励

(一)目标任务完成奖。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同时完成目标任务的第(一)、(二)、(三)项,奖励3万元。市科技创业园、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完成目标任务的第(三)项,奖励1万元。

(二)争创奖。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争创成功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

(三)引进高科技企业入驻奖。镇乡每成功引进1家高科技企业入驻科技园区的,奖励0.5万元(园区与镇乡不共享)。

第7篇

在2011年,我幸运的走进检察院,成为了一名干警。踏入了这个挚爱的行业,心中充满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忠诚、公正、清廉、文明”八个字让我深深感受到法律的神圣和庄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体味到检察院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深刻内涵。从前对生活的疑问和困惑,我从这里找到了答案,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人生的意义就在努力工作中实现;身边一个个忙绿的身影,一盏盏亮到深夜的灯火告诉我,在威严背后是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在职责背后是辛勤工作的努力和付出。

新时期,新时代,今天的中国,正坚定的向法治社会迈进。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重组中,是否公正?能否真正做到“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关乎大局的稳定,关乎人民的利益,更关系到法制事业的进程和方向。每想到此,总是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法治事业是这样的光荣,在我们平凡的工作背后,是崇高的事业、神圣的使命。与光荣同在的,是责任。

检察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青年干警,我一直在想:什么才是真正的“为民执法”?是为百姓做一件好事,捐一些钱物吗?是为群众服务一次,争取一些利益吗?真正的“执法为民”应该是时刻心系群众,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这才是真正的“执法为民”,是建立在一种浓烈、真挚的感情上的“执法为民”。没有感情,哪来爱心?没有感情,哪有奉献?没有对群众亲人般的感情,又怎么能够真正的“执法为民”。

在我的身边,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干警:他们为了及时结案,节假日还在院里加班,顾不得照顾幼小的孩子。他们默默无闻,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法律工作,有的积劳成疾,落下了一身的毛病。但是他们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起案件。有的老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这样的同事,这样的长辈,让我敬仰,让我佩服。

第8篇

一、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参与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以教学讲课为主,产生的结果是学生往往很好地掌握语法规则和词汇含义,却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写作、日常交际等输出方式之中。原因在于听课的过程中,学生被动吸收知识,错误地理解了英语学习的过程仅仅为语法和词汇的堆积。实际的情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为培养良好的习惯,最根本的理念则是英语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交际。讲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语言学习的形式而忽略了实质内容,颠倒了形式服务于内容的主次关系。而语言的内容则是思想和文化,只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丰富了思想,提高了判断能力,之后寻找恰当的途径 (语法) 来表达,才是主动学习的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转移大部分的教师说话时间为学生说话时间,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教师退居协助学习的位置,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背景知识结构,来自不同的环境,自然有不同的世界观和看待问题的方式。若教师以评判者的身份出现,给予对错的判断,或者过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则往往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因以鼓励为主。而教师也应该改变观念,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帮助挖掘学生各自的潜能。而非以简单的对错或者标准答案来抹杀个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在具备思考和判断能力之后,学生才能成为有思想的人,也才需要寻找语言的途径来表达自我, 也才能开始自觉的探索和学习。

三、课堂教学要提高沟通能力

在现在课堂中,学生只是一致的面对教师,不能和更多的人展开交流。如果能在日常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小组或者团队,加强学生内部的交流和协作,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也能很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学生往往喜欢这样的横向学习方式,符合其与同学多交往的需求,也能很好地吸收各自不同的观点。 转贴于

四、融合趣味性———课堂悬念和游戏的设置

如何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进入学习的状态一直是很多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教学经验,学生需要一些心理的刺激来克服对知识的厌倦,比如好奇、惊讶、感动、兴趣、甚至愤怒。所以运用一些小的技巧来组织学生心理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游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让游戏有效辅助学习呢? 游戏的设置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所在,用一种快乐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正面情绪和注意力。最终目的是更好的吸收知识。比如词汇游戏,则可以通过制作卡片,由一个学生知道词面,之后通过解释,让其他同学猜出所指词汇来进行,能提高对词汇的准确理解,同时若以各组竞赛的形式展开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课堂教学要注重其艺术性

第9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验室;

管理艺术设计实验室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进与创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且计算机新技术等设计复制课程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给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发展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高校需要建立起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能够有序运行,能够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1]。

一、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较快,但是起步较晚,而且随着近年来市场中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在高校中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招生和录取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但是高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空间以及师资力量却没有变化,这导致高校教学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中也就相应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地域条件阻碍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大多数高校在选址的时候,会选择远离市区环境较好的郊区,这虽然可以营造舒适的校园环境,但却不利于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因为艺术设计需要紧紧抓住市场的需求,学生艺术设计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中接受检验。但是高校离市区的距离较远,学生就缺乏实习和实训的环境,不能及时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术和设计水平进行检验[2]。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管理缺乏约束

在高校中由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较少,青年教师较多,教学师资结构不平衡。青年教师虽然观念新颖,但是教学管理的经验不足,在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中,往往不能妥善处理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这就使得实验室管理缺乏实际的约束性。中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在设计实验室的一些新的设备以及掌握全新的教学理念方面就显得比较欠缺,这就严重影响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作用的发挥。

(三)教师的压力较大,疏于管理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主任教师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教学工作,还要负责招商引资以及设计实验室的基础设施等工作,且在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中的一部分经费需要教师自行筹措,这就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就使得教师很难平衡设计实验室管理和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学生提高艺术设计实践水平[3]。

二、艺术设计实验室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同时展保持一致,满足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一般在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会开设平面、动画、陶艺以及装饰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具体包括书籍、广告、家具、展示等平面设计课程,印刷、玻璃、金属等装饰设计课程,以及平面动画、多媒体、影视、虚拟立体动画等动画设计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以工作式教学为主的,即把艺术设计实验室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大学阶段会学习到各个方面的知识与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是与商品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开设艺术设计实验室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满足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二)校企联合,实现互惠互利

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可以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一方面,学校可以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合理和问题,并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体验机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检验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并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收入。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和学校合作,向学生提供实习工作岗位,可以应用学生新鲜的艺术设计创意,还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用于招聘雇佣艺术设计工作人员的成本。通过校企联合既能解决学校建设管理艺术设计实验室资金匮乏的问题,也能缓解企业的用人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三)使学生、教师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艺术设计实验室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还是学生不断参与实习与实践的场所。高校建设发展中加强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室,在自己的空余时间只有的进行艺术创作,学生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三、建立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

(一)加强校企合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能够不断的提高高校艺术设计实验室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就有必要谋求更高层次的合作与发展,将一些优秀的企业引进来[4]。引进优秀的企业,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的实习经历获得宝贵的艺术设计的经验,有效的反馈艺术设计实验室的教学成果。同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应该只局限于在学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中检验自己的操作技术,应该从校园设计实验室中走出来,走到企业和社会中去。学生可以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中实习,参与到实际的设计中,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出经济价值,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企业同学校的设计实验室进行合作,为学校实验室提供一定的资金、项目支持。另外,企业为学生提供岗位的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从中选拔出一些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人才。

(二)完善设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要想能够建立起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就需要建立和完善设计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的规章管理制度可以使设计实验室的管理更有依据,这样才能把每项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建立起艺术设计实验室良好的管理和使用秩序。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特点,制定类似于《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办法》、《艺术设计实验室贵重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的管理细则[5]。在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后,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这样该细则和规章制度才有现实意义。因此,就要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使用设计实验室的学生和教师不仅要充分的了解其中的内容,还要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要保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遵守使用守则,实验室的管理员要进行及时的检修与升级,保证设备可用于教学。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来,增强其管理意识和维护意识。

(三)合理配置实验室教学资源

在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所需的设计实验室较多,如果各个实验室在设计和建设的时候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就会出现实验室重复建设的现象,就会造成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设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时,能够对各实验室的功能、所需设备等因素进行考察与分析,对艺术设计实验室进行长期的、可持续的长远规划。学校应该组织相关的教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考察本校对艺术设计实验室的设备、功能的具体需求,同时还要到其他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当学校的设计实验室建成后,教师就要对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进行统筹,并优化其配置,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实验室资源闲置和实验室效益不断下降现象的发生。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实验室的设备、器材进行及时的维护与检修,还要及时升级系统,使实验室的系统能够满足市场中对艺术设计的需要。

(四)提高设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设计实验室是否能有序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他们不仅负责安装和调试实验室设备,还要负责其日常维护检修和指导学生上机实践操作。因此,要想在高校建立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就要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具备处理实验室常见和突发使用故障的能力;并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到相关的科研和竞赛活动中,通过实践来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经济手段等途径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这也会刺激他们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建立。

(五)加强艺术设计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设计实验室开展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建立起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高校要加快对艺术设计教师的培养,消除教师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观念,要尽可能的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艺术设计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要有针对性的派出相关的教师到有优秀的管理经验的其他院校去学习、考察,学习外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提高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建立起科学的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促进学生艺术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因此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要加强对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建立起科学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机制,使实验室的各个因素都能和谐有机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白汶灵.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5).

[2]张方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2).

[3]徐凯歌.医高校艺术设计实训室科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3(4).

[4]卢梅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文教资料,2011(5)

第10篇

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存在滞后的管理方式,信息更新不及时,查找困难,信息保存不便,这些是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限制因素,然而医院的这些信息非常珍贵,如果损失了,将产生严重的后果。现阶段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迎合了新时期的发展,解决了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适应了科技全球化发展,如此,保障了医院档案体系的完整,促使医院科技档案的专业化,同时对医院重要文献的保存也非常有利,节省档案保存和整理的时间,节约了医院管理成本的开销,保障了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的有序化和规范化。因为医院科技档案中有医院医务人员著作的论文,这样就保证了他们工作的时效性。上述内容在评析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方面是重要的参考,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医务人员的考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医务人员提拔提供了依据。

二、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有关管理机制。每一项措施和完善的管理体制分不开,当构建了完善的机制约束,才能确保工作人员按照规范做事,确保设施投入实效,医院实行科技档案信息化也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的制定,第一要求有关工作人员树立新的思想,扭转以前落后的管理观念,以新的机制为引导。与管理机制中明确各自担负的职责,把具体的工作落实到每个人,此外,也要清楚信息的归档、存储和使用等,务必使医院所有人员都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和医院信息化管理有关的各种信息,一定要制定不同的保存手段,有关人员在使用这些资源时,应制定明晰的审批和备案制度,对一些涉及医院保密性的文件,提供特定的保护,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资料入库前,务必经过严格的审核,核查资料的实用性及真实性,确保存储的资料真实可信。当做到上述几方面,制定严格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所有环节的正常有序。

(二)创新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路,构建医院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库。医院科技档案真实反映了医疗卫生科技活动,为科学技术搭建了平台,是产生大量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有效管理及合理使用科研档案,提升医院科研档案管理质量,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进步。科技档产生于医院科研工作中,是医院科研工作历史和现状的真实反映,为后续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这就务必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保持准确、完整及规范。医院科技档案主要是收集相关资料、收集有关实验原始资料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等。以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发展思想,结合医院科技档案建设和管理实际情况,构建可行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形成以计算机为依托的档案管理。通过计算机开展档案管理,为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迎合了社会改革的需要。

(三)形成新产生文件的主体——电子文件,搞好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工作。因为电子财务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普遍推广应用,为此,电子文被大量生产出来,进一步说,将成为新产生文件的主体,当前,档案工作者搞好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是新时期需要担负的主要职责。考虑到科技档案工作现实情况,形成与之相匹的科技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章和制度。在文件集的基础上,产生了动态管理方式,但要付诸实践。动态管理方式:档案人员监控本单位形成和运行电子文件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使得归档电子文件拥有对应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支撑。动态管理先要归档电子文件,与对应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保持一致,以读取归档的电子文件。

(四)购入高科技设施设备。当前,我国医院科技档案资料主要有两种形式:纸质和照片。受温度和通风等多因素的影响,给医院科技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因为档案存储空间大,无法按照标准保存档案。所以,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软硬件的建设很重要。其中硬件设施有存储设备、录入系统和计算机设备等,像扫描仪和复印机等就是硬件设施;软件设施指的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文件和软件,像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和建设的档案查询系统等就是软件系统。在档案管理中,主要是保管好目前的档案,少不了先进设备提供支撑,设施设备涵盖了信息化建设中涵盖的硬件设备,离不开相应的软件设施。第一,确保设备的齐整性。医院应强化投入力量,替换原有的老旧设施,引入高科技设施。第二,引入专业的软件设备非常关键,构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数据库资源,确保医院科技档案建设的开展可以享受极大的便利。基于此,医院可以将一些非保密性的资源投放到医院网站上,便于行业人员及员工及时搜索和查找,将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更好地投入实践。

(五)强化专业人才团队建设。目前,多数医院未配置相关的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针对未来的信息,许多工作人员不知如何应用,所以,医院一定要强化培养专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人才,如此,确保医院科技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培养医院科技信息管理人才需要做到两方面的工作,其一,具备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其二,明确科技信息的操作使用技能,同时做到这两个方面便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这就要求医院做到一点:培训人员时,考虑这两方面的培训能力,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抑或以讲座的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作为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加强和有关部门的交流,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检验成功的真实性及精确性,落实到实践。因为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特征的影响,这就要深入探究工作中的计算机技术知识。所以,建设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在科技档案信息化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认识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计算机技术知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如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知识等。增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对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使用培训,突出档案管理人员中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借助档案信息化建设,培养经验丰富同时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多技能人才。

三、结束语

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制定制度来规范,还要增强人员建设及投入等。依照标准,将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付诸实践。基于档案信息建设,力争拓宽档案资源发展,推进信息管理标准化前进的步伐,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的加速前进,产生高水准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利用价值及服务水平,致力于推动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个人有关课题研究的相关经验,其中多有不足,仅作同行参考使用,也期望医院科技档案建设和管理有新的突破。

作者:李楠 单位: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章文,田晓琼,陈梅英,龚沙.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发展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4,(03):177;185.

第11篇

关键词:艺术管理;基本问题;学科定位;研究队伍和平台

艺术管理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正在经历如火如荼的发展,艺术管理学也俨然具备“显学”之势,从专业到学科的背后需实现学科规范的目标,其中基本问题始终贯穿学科发展进程。对于以往艺术管理学研究,学科基本问题已有初步探讨,但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具备同等价值却缺乏学术重视。鉴于此,本文拟就学科建设基本问题作出界定,从学科定位、研究队伍和平台方面,为中国艺术管理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探索。

一、艺术管理学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界定

伦理学称为“道义论伦理学”的经典形态,原因在于康德第一次明确地把伦理学基本问题界定为研究“我应该做什么”的问题。[1]基本问题之于学科价值毋庸置疑,而何为“艺术管理学”“学科基本问题”与“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关系尚付阙如,因此需要通过合理视角确立问题范畴,才能界定学科建设基本问题。1.何为艺术管理学1987年,文化部牵头召开首届全国性“艺术管理学研讨会”;[2]之后各地纷纷开始举办“艺术管理”相关主题会议。20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一批院校开展了与艺术管理名称类似或相同的专业人才培养及研究尝试,以专训班、政府代培、高等院校专业方向等形式出现,如1955年,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制片管理专训班;1988年,上海戏剧学院为完成上海市文化局代培任务开设艺术管理专业;1992年,山东艺术学院通过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方向文化艺术管理,分别招收专科生、本科生。直到新世纪之后,田川流的《艺术管理学概论》等才开始试图从“学”出发,构建独立的艺术管理学。长期以来,“艺术管理”与“艺术管理学”在研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混淆,两者侧重点有所差别。“艺术管理”是主要针对艺术管理实践活动的研究,“艺术管理学”则是以“艺术管理”为核心而展开规律及其特性研究的学科,前者只是后者的主要研究对象,后者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然而在学科建设中,“艺术管理学”常被误视为仅是关于“艺术管理”实践活动的研究,导致两者研究范畴一致,但“艺术管理学”显然需更注重“学”的额外含义。“学”是学科理论化、规范化的标识,既具有学术意义,也拥有学科意义。“艺术管理学”需发展学术、形成学科,这更符合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而“艺术管理”研究则更适合以实践需求为主的专业建设。2.艺术管理学的差异化价值学科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专业在教育上是指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3]学科与专业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强烈的需求动力是发展艺术管理学的首要价值。我国的艺术管理学科的兴起与文化体制改革关联密切;[4]时至今日,艺术管理在我国高等教育序列之中仍保有发展动力,对文化艺术的作用不容忽视。2020年,教育部在山东大学召开的新文科建设大会中提道,艺术管理专业在近年新兴文科建设新专业设置排名中列居第四。然而,艺术管理是否值得发展为学科,在于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否解决艺术管理专业的需要,因为设置专业未必一定要成立学科。学科通过课程影响专业,课程是两者之间的桥梁。2014年,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AAAE)曾过艺术管理研究生项目课程标准①,具体课程的相关知识和设置逻辑完全能够通过管理学生发和解释。这种将艺术管理当作管理“艺术”的视角,学科创建的独立性价值并不高。中国艺术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价值实际是将艺术管理看作艺术活动中的独特行为进行研究,目的是形成中国语境下的特色艺术管理,解决艺术乡建等涉及艺术、管理等多元素融合的现实问题,直接借用管理学的框架解释中国艺术问题难以实现专业、课程和学科之间的紧密衔接。3.学科建设基本问题与学科基本问题的关系“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研究分为以下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学科建设基本问题”是基于“学科基本问题”的存在,但两者侧重点存在差异。如李精明认为前者是限定在学科建设角度研究基本问题,后者则是从知识分类体系上研究基本问题,范围更大。[5]从研究侧重点来看,“学科建设基本问题”主要以“学科”为中心,“学科基本问题”则以“学术”为中心;从学科建设与学科的逻辑关系分析,前者属于后者的一个下位概念,那么“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即是“学科基本问题”范畴中的一个二级问题,后者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等是前者存在的基础并且能够直接运用的“结论”。在这一观点中,“学科建设”强调的是“发展”之义。如《辞海》所叙“建设藩屏,以强守圉”,建设具有设置、创立与发展之意。[6]“学科建设基本问题”注重的则是学科从无到有的路径。第二种观点认为“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只是“学科基本问题”的一种指代意义,实际并不存在。闫建璋、李静认为现代学科的建设是由学科制度推动学科体系,“学科基本问题”中的学科建设路线就是学科的建设问题。[7]这种观点背后默认了“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只存在共识性问题,即“学科建设问题”,而无法形成基本问题。基本问题不是热门问题也不是主要问题,“基本”是“问题”的形容词,决定了问题根本、起始的属性,“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根本应是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若以此理解,这一问题又转回到了“学科基本问题”,两者也就不具备划分研究的意义。综上,第一种对于“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认知需从“学科基本问题”的结论中进行“拿来主义”的使用,但两者实际研究范畴不存在交集;第二种认知是将其视为“学科基本问题”中的一部分,无法独立成为基本问题。本文立场倾向第一种观点。“学科基本问题”是需要解决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知识体系所需要的构成要素,即对象、目的、范畴等,重点在于基本研究形态的形成,而“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则应解决从基本研究形态发展到基本学科形态的路径。因此,本文探讨的“学科建设基本问题”需要“学科基本问题”的支撑,但不涉及后者的研究。4.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范畴过往艺术管理学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多以“几个、若干、理论”等词汇进行限定,这从侧面反映了难以确定这一问题的范畴,上述论述发现解决关键在于基本学科形态的形成,实际以基础学科建制呈现。学科是由“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两方面功能构成。[8]在二元理论语境的分割下,学科基础建制就是学科“组织体系”基本形态的成型。学科组织体系目前多以公约意义形式存在。学科组织体系建设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学科共同体观念、规则的建制建设;学科相关组织的建制建设。[9]换言之,分别在学科本体层面和学科支撑层面形成共识性制度。其中学科定位表明了学科组织体系存在的价值和位置;研究队伍和平台提供了学科组织体系存在的基础资源。另外,学科研究对象、学科体系、课程设置等问题与知识体系关联紧密,应属于“学科基本问题”的范畴。因此,艺术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包括学科定位、研究队伍和平台。

二、艺术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我国学科分类标准存在多个官方来源,与“艺术管理”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文件包括以下三个。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虽没有艺术管理的数据代码,但在管理学下存有一级学科“GLX文化艺术管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负责艺术类项目申报,其将“艺术管理”问题放置在了艺术基础理论主题下研究。另外,在其他官方分类标准文件中并未直接出现“艺术管理”的踪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中“760艺术学”一级学科下设置“760.99艺术学其他学科”群体学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中“艺术学门类”下设置了一级学科“1301艺术学理论”,“艺术学门类”这一层级,相当于《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的艺术学一级学科。艺术管理学在以上两种学制中的合理位置都应处于学科体系中的第三层级。通过上述我国学科分类标准层面的文件能够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伴随着艺术管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艺术管理专业脱离原管理学下的位置归属,并与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划清界限。现存标准中的一级学科“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文化艺术管理”,与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曾关系密切。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开设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专业,伴随着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变动为管理学门类下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方向专业。[10]同时,部分院校还设置了“艺术管理”专业的早期萌芽“艺术事业管理”专业,与“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占据相同位置,归属同一学科。目前,针对事业管理的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已然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只留存了当时处于目录外专业的“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过演化后的“艺术管理”专业。伴随着以“文化艺术管理”命名的学科成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艺术管理”专业并没有沿用原有归属“路线”,而是寻觅艺术学下的独立学科“庇护”。第二,艺术管理学尚不具备成为艺术学下次级学科的条件和要求。现存的艺术学一级学科音乐、戏剧、戏曲等至少具有独立、系统的“历史”和“理论”下级学科作为支撑,而“艺术管理学”史论研究目前缺乏足量成果,相关研究如今尚未并未成型。

三、艺术管理学的研究队伍和平台

第12篇

下面是求学网小编收集的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刍议,欢迎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5.科技统计系统

第13篇

知识观是指关于知识的本质、起源、种类、范围、获得等问题的观点的总和。从知识观的演变历程来看,学者们对知识的探讨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关于知识的本质、起源等问题的探讨;二是关于知识的获得、种类、范围等问题的探讨。第一方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知识观的发展初期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学者们试图从“多”中探寻“一”(万物的本源),从“个别”中探寻“一般”(事物的本质)。如哲学观认为实践是全部认识的最终来源,也是检验认识之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用主义哲学家指出效用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也是衡量真理的尺度。第二方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文艺复兴”之后,如经验论和唯理论是18世纪末产生的两种观点相互对立的理论;二战之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强调知识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建构作用,推动了建构主义的发展;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把知识获得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安德森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表明了不同知识在人的头脑中具有不同的形式、表征、储存以及激活的性质和特点。

从学者们对知识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知识的起源与本质的不同理解导致人们对“知”的过程的不同理解,而对“知识是如何获得的”的不同理解造成了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根本分歧。

客观主义根基于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相信真实世界的客观实在,认为这个真实世界是存在于人的主体之外,不受人类经验所支配。由此理念出发,客观主义认为人通过学习能够认识至少是能够理解这个真实世界,知识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世界的反映,它可以通过先知者传授给未知者,因而所有的人在知识上具有同一性、同步性和统一性。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并不排除一个真实世界的存在,但它否认客观真理或科学知识的永恒性,不承认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具有对等性。建构主义在“人是如何获得知识的”这个问题上与客观主义有所不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以自己关于世界独特的经验及信念为背景,来积极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经验背景,所以他们对同一事物可能获得不同的意义理解。知识不可能由一部分人直接传递给另一部分人,而只能通过自己的积极建构获得意义。

由此看来,建构主义的“积极活动”与客观主义的“积极活动”并非所指的同一内涵。在客观主义知识观看来,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是反映了一个真实的外部世界的观点,也就是说,人脑中的认知结构与外部世界的特征模式是一致的。不论是认知心理学派强调的“积极获取”还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所说的“被动接受”,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把客观存在输入人的大脑之中。

二、对传统教学设计理念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基于客观主义知识观的理念之上,相信知识是以一定的结构而客观存在的,教育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把握真实世界。他们强调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间接知识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掌握者,他根据一定的目标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知识就像河流一样从高地流向低地,学生就像容器一样接受、储存知识。

基于客观主义的教学设计的显著特点是,它把教学看成是具有同一起点、经历同一历程、达到同一目标的过程。如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教学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模式、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以及卢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模式等,都是规定了同一的教学目标,实施既定的教学过程,寻求达成同一目标的行为结果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结构良好的知识领域中的学习,能够高质、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比较适应工业化社会追求办事效率的价值观念。

当社会从工业化社会经由信息社会向着鼓励知识创新、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知识社会转型之时,社会期望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能够掌握适应性强的知识技能、学会识别、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并且终身能为社会作贡献。这一新的教育目标要求学校教学实现最大程度的迁移,使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情境中发生的新问题。这一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教学设计的理念。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对教学设计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在建构主义看来,①知识是建构的,它是由认知主体通过新旧经验的积极互动建构起来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一开始就将自己的信念、理解、文化实践带进学习中,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意义。因此,对学生作共同起点、共同背景、通过共同过程达到共同目标的假设是错误的,应该创设一种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②知识是情景性的,知识是因为应用而产生的,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被确切理解。知识被应用地越多,越多样化,知识的逻辑外延就越多地变为心理外延,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就变得越深刻,也就越能灵活地应用知识。③知识是社会性的,是通过磋商和对理解的多角度展开的,社会交往有助于形成多种假设,从多种角度去理解问题。④知识是复杂的,复杂知识的主要特征就是结构的开放性、不良性、知识的建构性、协商性和情境性。知识是不可能以现成的、孤立的方式掌握的。教学设计要研究如何把知识组织成系统化的、网络化的形式,以便于学习者从多角度来学习知识。

三、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在教学设计中的不同功能

我国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变革,要求教学设计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需要ID更靠近实际教学的目标和目的,接近实际教学如何组织和起作用的现实。而教学情境又是十分复杂的,它们为客观主义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教师既可运用客观主义的教学原理教会学生必要的“双基”,也可以采纳建构主义的教学原理使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哪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所有需求,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以及实现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者和一线教师不仅要理解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本质差异,还要弄清两者在教学中的不同功能。

1.两者在教学中的不同术语

对于实际的教学现象,倾向于不同理论的学者们喜欢使用不同的术语。这些术语都是在寻求有效方法以改进教学的过程中被提出来的,虽有分歧但不是互相褒贬的。

2.两者在教学中的不同功能

客观性教学可以满足以下教学需求:

1.在教师的指导有限或师资短缺的情况下,学生自定步调学习和计算机辅助个别学习。

2.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矫正和检测学习。

3.选择最佳途径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4.以最经济的方式完成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教学任务,例如技能联系,以便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更为复杂的学习任务。

建构性学习可以满足以下教学需求:

1.在学习资源丰富的、真实的、高度视觉化的情境中学习,使知识和技能更紧密地与学生的背景和经验建立联系。

2.通过交互式的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通过以小组为基础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他人相互配合解决问题。

4.在同时需要低层次先决技能和高层次技能的情况下自觉主动地学习。

3.两者不同的教学策略

客观性教学倾向于:

1.清楚地陈述与测验目标相联系的具体的学习目标。

2.由低层次认知技能到高层次认知技能按顺序进行教学。

3.强调个人独立学习(在班级教学或个别化学习环境中)。

4.采用传统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如讲授、讨论、书面作业、预期目标的测验等)。

建构性学习倾向于:

1.提出与一般能力相联系的整体性学习目标(如问题解决和研究技能)。

2.通过提出问题探索可能的答案,以及开发产品和写出研究报告来学习。

3.强调小组协作学习。

4.采用非传统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如探索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无固定的或唯一的答案),进行研究和开发产品;以学生的代表作品和活动行为记录作为评价对象,用开放性的问题进行测验;由教师给予描述性的评价等。

四、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在教学设计中的结合点及理论设想

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实践都是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目前到可预见的将来,社会和家庭都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且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习效率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因而客观主义的指导性教学仍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然而,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又要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一般能力的培养,因此建构性学习将会成为教学的主流。从事实际教学的教师应该把二者融合起来,实现更全面的教育。在设计二者结合的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较长期的课程计划(几周,一个学期,甚至一学年)

应该认识到高层次认知技能发展的长期性,要让学生在所计划期间内经历教师指导的学习和自主活动结合的过程,应留有机动时间以保证完成课程任务。

2.安排充分的时间

建构主义教学活动本身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教师与学生都还不熟悉建构主义学习模式的情况下,注意要留有师生的适应时间。

3.确定合适的评价方法

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要与学习活动的性质相一致。例如,不能用通常的知识和技能测验方法去检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方法和要求在开始实施计划时就应该学生明白。

第14篇

关键词:微观科学;建筑设计;艺术创作;创新

一、建筑艺术中微观设计创意产生的来源

微观科学研究将以前肉眼不易感知到的微观世界的形态、色彩、功能、结构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促使人们从微观世界各种形态中寻找素材、获取创意,运用于室内装饰家居用品、绘画创作、摄影从事艺术创作。可以说微观科学的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当前微观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艺术领域已是一种趋势。目前中国的建筑行业都在蓬勃发展,而微观艺术世界中这些微观的分子结构则正是(建筑室内外)最具创新性与可塑性的良好设计素材。通过微观科学机构中个体的形态,结构变形,有机的排列组合,生成一个较为具象的二维图形,再将二维图像升华到立体的三维空间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实际造型的设计过程中,将重点研究下列几个方面的元素:微观世界艺术中的微观物质(离子•分子•单晶体•类细胞机理•微生物机理•几何学原理),相关文献的记载,空间设计中的实际案例。通过研究上述这些方面,找到一些规律。综合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等方面理论进行新的设计探讨研究。

二、微观形态设计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一)微观形态的结构特征,可以最简单的划分为以下这三类的微观组织结构:

1.动植物的微观结构和组织。

2.微生物种类繁多,至少有十万种以上,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1)真核细胞型微生,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非细胞型微生物。

3.自然形态中的微观结构和组织。

(二)微观形态特征的主观认识

1.微观形态的美感认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培养出的视觉体验。而今已然作为大众评判事物的标准。

2.微观形态的意象认知:微观形态有着自己的多样性和随机性,而当我们把自己的主观认识安放在这些形态上其所标到的内涵又有了新的意义。这种人的意识其实是对某种物的转移,微观形态本身不具有意象,当人们通过各种解读从而让他有了意象。如下图所示,不同的形态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当然这归结于人的意向认知。可以说,微观形态所带给建筑的启示也是依附于人的自我感官及审美能力范畴,最关键的是其自我的微观形态认知意识。

三、微观科学建筑案例分析

我们对微观科学中的系统的认知最基本的主要是理解微观形态给予人的视觉形式。有些是人的肉眼所能直观看到的,而另一种则是需要科学仪器设备来呈现出来。可把这两种形式称作大微观和小微观。大微观(及人眼所见的微观形态):

1.鸟巢体育馆。

2.蜘蛛网形态演变出的蒙特利尔博览会德国馆肥皂泡,这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可见形态,水立方也是很好的利用了这种形式。小微观(需要设备仪器所见的微观形态):

1).马鞍藻。

2).细胞骨架。

3).细胞质基质。

4).植物细胞。这些生物体形态在设备的研究下所获取的结构可作为建筑设计素材。在建筑艺术中借鉴微观科学发现的事物形态进行建筑设计,只要比现存的建筑具有优越性,值得设计师借鉴的微观科学发现的物质形态都属于微观形态设计的范畴。案例1细胞分裂与水立方建筑案例:北京奥运会设计的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一个关于水的建筑,水是一个建筑的魂。设计的中心就是引入中国传统理念“上善若水”的思想内涵。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建筑师配合鸟巢的形式为场馆设计了一个方行盒子,其中布满了类似细胞分裂的多元化几何形结构。在微观结构中,肥皂泡沫的结构造型与水立方所呈现出来的不规则多边形结构高度的统一。而在微观图形意向中,泡沫的模仿度极高,它在生成堆积排列的过程给予水立方相同的衍生模式,在建筑群体中能到很高的辨识度。很容易让观者第一时间联想到泡沫的缩影。案例2自然中的鸟巢与北京鸟巢体育公园建筑案例:自然形态中的微观鸟巢的结构性形态,通过架构的变形衍生出了新的形式。单体的树枝架构通过了有序的堆积排列形成了非常稳定的结构。从而演变出了新的建筑案例。案例3蜘蛛网与蒙特利尔博览会德国馆:从微观形象中所提取的元素模仿的是蜘蛛网的造型模式,由弗雷•奥托设计的德国馆第一次创造性地大规模成功应用了支撑膜结构技术。发散的造型取自平常我们很难注意的蜘蛛网,当这种微观的结构放大以后自然而然就更加稳定的与建筑空间所联系起来,所谓支撑膜结构实际上就是帐篷的放大,使得帐篷做的足够大且耐用。案例3马鞍藻与伦敦奥与会水上运动中心建筑案例:马鞍藻的犹如马鞍的形状,在微观镜像中的马鞍藻两头翅起,美感十足,如今的许多体育场馆也有相类似形象,因为造型的美观,结构之坚固这种常规的手法已经广泛应用。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伦敦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在屋顶呈现出拉升扭曲状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种恶劣天气等对屋顶和运动中心所造成的二次伤害。场馆两翼的翘起与马安藻的外形结构神似。而这一发现也是对微观镜像中马安藻的结构形态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案例4细胞骨架与PRADA旗舰店:要提到就是关于细胞骨架与服装店内部装饰立面墙的结构分析。洛杉矶新旗舰店的店中可以看到一面穿孔式的伪立面墙。它所运用的的结构模式与细胞骨架的结构类似。细胞骨架结构是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这种需要在电镜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细胞结构呈现出多孔均匀分布的排列结构。将这种特别的形式通过展开以后所得到的艺术效果远远大于其本身。微观世界中的某些镜像不仅仅对于建筑来说有着仿生和设计意义。若是把这种形式带入到室内空间中也可以成为另一种表现形式。案例5细胞质基质与台中大剧院建筑案例:台中大剧院用机的结构形式,对细胞的结构变化的利用引到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法路线。它对于细胞质基质的模拟是以分层次的结构形式。细胞质的没一个层都是建筑师对于功能区域划分细化,所以细胞内部的机体组织对在建筑功能场所、形态、空间组织上对建筑的设计有着特殊的实践含义。以上的建筑案例是比较突出的利用了微观形态来对建筑的改造所获得的实例,不管是外立面亦是建筑的整体外形都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

四、微观科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意义

1.微观科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为当今国内空间的设计提供了一种选择,一种设计依据,不论是设计思想,还是空间的形态、功能的组织、参数化的设计等,空间的设计不再是模仿,抄袭,没有新意的重复。

2.正对目前我国大多数盲目追求奇异形式与参数化的空间设计的行为提出不同理念,极度缺乏的想象思维。而微观科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能为空间设计提供合理的形式与规则的模板。

3.在复杂性、智能化、可持续等影响下,未来的空间设计将走向非线性、智能、可持续,微观科学的艺术应用成为了其中的一种可能。

4.本文对论题的研究并非最终结论。微观科学中的微观物质繁多形态、复杂机体种类繁多,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不同的设计师(建筑师)的其它解读和设计,更多类型的微观科学物质还会为艺术领域提供更好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冯路,李世芬.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转换与应用[J].2009(6).

[2]郑方,张欣.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J].建筑学报,2008(3).

[3]李保峰.仿生学的启示[J].建筑学报,2002(9).

[4]严钧,梁智尧,许建和.城市与建筑的象征意义仿生研究[J].新建筑论坛,2007(5).

[5]袁烽.从数字化编程到数字化建造[J].时代建筑,2012(5).

第15篇

[关键词] 医院建设;科教管理;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c)-0164-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院有特色、科有专长的区级医院”作为发展目标。“科教兴院”已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理念,科技水平是医院医疗水平的推进器,教育水平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平台,二者都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综合实力。本文就本院科教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明确了只有加强科教创新,才能促进医院建设,从而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1加强职能科室管理,提升科教管理水平

1.1 明确职责,完善制度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工作要求,明确了我院科教工作包括科研管理、新技术应用管理、临床教学管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学科建设管理等工作职责,根据上述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了科教工作制度、管理办法、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开展做到有章可依。

1.2 分工合作,和谐统一

根据工作职责将科室工作人员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个人,同时强调大局意识,既分工又合作,每位工作人员都要知道科教工作的各项流程、要求,营造和谐统一的工作氛围。

2 加强医院科教管理,促进医院全面建设

2.1 科研课题和新技术应用管理

2.1.1 对于区级医院来说,开展科研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为了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还是要积极开展科研立项。对于科研立项最重要的是科研立题,目前各学科带头人都普遍认为立题难度很大,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面对临床的困惑,我院外请专家,举办科研专题讲座,拓宽了立题思路,提高了立题技巧。

2.1.2营造竞争环境是产生激励的有效动因,任何个体、团体,只有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环境中,才能激发活力,克服固有的惰性,激发医务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使科学技术成为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的动力[1]。我院在科研课题和新技术应用管理工作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科室上报的科研课题立项、新技术均进行现场答辩,由医院学术委员会审批,方能开展。

2.1.3为了加强医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我院建立了激励和监督双重机制,进一步完善了科研课题、新技术应用管理的科教管理体系,设立了医院科研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2.2 临床教学管理

2.2.1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临床教学工作,由业务副院长主管临床教学工作,科教科具体负责,并有专人负责学生实习的日常教学与生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设有相应的教研组,各教研组有教学组长亲自抓教学工作,教学秘书负责日常教学。每年医院召开1次教学会议,科室召开2次教学会议,探讨实习任务进行教学工作。

2.2.2完善医院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建立教学个人档案,使临床实习按程序进行,各教研室及各临床科室按时进行与临床实践相关的教学讲座、查房,充分利用教学模具进行情景教学,开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胸腔穿刺引流术等的临床教学培训,每两周1次,科教科进行抽检、评估、反馈,临床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2.3保持与实习学生的密切联系。学生进科前,科教科要进行岗前教育,包括实习管理制度,寝室纪律、考试纪律、作息与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对每一条规定都进行详细的解释,使学生们明白应该怎样在我院顺利地完成实习教学任务。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的教育方法,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分析放纵自己、荒废学业的危害性,使他们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自觉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

2.3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2.3.1我院规范化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由科教科专门负责日常工作,向全院医务人员发放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类与学分标准,建立个人继教档案,使每一位医务人员知道自己的学分情况。

2.3.2加强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量化形式是学分登记制度[2]。严格执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考核和评估制度。

2.3.3认真落实继续医学教育与个人利益挂钩的政策,将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与其年终考核、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等密切结合起来。

2.3.4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时注重项目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项目举办过程全程监督,定期抽查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发放学分证书。

2.3.5每年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外出学习要严格把关,先由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批准后才可参加,所学内容必须是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和科室急需开展的技术。外出参加学习人员,学成后要在科内举办讲座,汇报学习情况,在科内开展工作,做到“一人学习,全科受益”,既活跃了学习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全员参与的意识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3]。

2.4学科建设管理

2.4.1医院建设的实质就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建设[4]。学科建设目标能否实现,重在管理[5]。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科建设的五年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建立院-学科二级管理体系,设立学科建设委员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章行事。医院对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设备、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调动其积极性,确保重点学科“三优一富”(即人才优势、设备优势、技术优势、成果丰富)。

2.4.2严谨科学的评估考核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困难与机遇、成果与失误[6]。我院建立了任期目标责任制,与学科带头人签订《重点学科建设目标责任状》,落实学科带头人任期目标责任制,确保重点学科发展达到预期的目标。

2.4.3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学科带头人是重点学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因素[7]。学科带头人是医院学科发展和医院建设的中流砥柱,在医院科教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院的学科带头人都是中青年骨干,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称,精通一门外语,精通本专业基本理论,善于解决本专业日常医疗、防治业务中疑难复杂的问题,能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和制定本学科发展规划与目标,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学术造诣,能够带领梯队搞科研,参加学术交流,提高本学科的知名度。

2.4.4建立后备人才库。一个能够实现可持续性突破发展的重点学科不仅要求具有一流的学科带头人,而且还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学科梯队[8]。每年医院都进行高层次人才选拔,积极创造条件,出国进修、学习外语、攻读学位等,造就出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技术队伍。

六年来,我院通过提升科教管理水平,使医院的科教工作不断创新,取得了一些实效。(1)医院科教管理日益规范。在科教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不断完善科教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形成了完整的科教管理体系,使科教管理工作规范化,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依,为科教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科教人才梯队日趋合理。在科教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不断完善医院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使医院具备一支合理、健全的科教人才梯队,梯队的年龄、知识、学历和层次结构呈“金字塔”形,通过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每位医务人员的工作潜能,把医院的科教水平推上新台阶。(3)学科建设成果喜人。医院坚持以激励和监督相结合的机制,提高了医院科教管理水平,科研课题、新技术应用和学科建设硕果累累,临床教学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突飞猛进,先后两次被评为“大连市继续医学教育先进集体”。

六年来,我院不断完善科教管理制度,不断加大科教资金的投入,积极探索科教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科教管理水平,切实促进了区级医院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 高万良. 医院核心竞争力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M]. 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167.

[2] 刘力戈,赵春燕,袁素娴. 继续医学教育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6):82,84.

[3] 张秀芝,李凤. 探索适合基层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J]. 吉林医学,2008,29(17):1497-1498.

[4] 李素芝,宋其良. 发挥科主任作用促进医院全面建设[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3):177-178.

[5] 席晓莺,王艳,顾琴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9,22(1):48-49,53.

[6] 甄继革,彭霞,洪跃辉,等. 浅议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5):45-47.

[7] 贾林斌,辛文霞,傅茂笋,等. 试论项目管理方法在解决医院突出问题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11):666-66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