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量子学习法范文

量子学习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量子学习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量子学习法

第1篇

一、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活动一直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学习。教师更多地是注重学科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地接受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不少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不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学一定要实行“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才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正确途径。由于如今社会知识的急剧增长,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因此,学会学习作为教育目标,应当是教师工作的首选。也就是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注重学习的结果。因而,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改变教学方法,相信学生能自我解决问题,才是教师教授知识的根本目的。因此,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对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实际上,学生非常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方法,例如,分组教学,做读书笔记,进行专题学习,上网查资料,等等,从而能更好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成为联系教与学、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桥梁,并最终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成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论在什么阶段,培养学生学习动机都是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上下工夫,运用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参与性、表现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喜欢数学、喜欢数学教师,防止因教学方式单调、内容枯燥乏味而导致学生失去学数学的乐趣。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厌学、恐惧的心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要联系名人刻苦自学成才的感人事迹,进行学习态度教育;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不同的任务要求,尽可能地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形成自主学习的强烈欲望和动机。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因。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也会活跃开阔,所学知识就容易记。培养兴趣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另一方面,教师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喜悦的心情上好每一节课,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途径,如课件、实物、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将课堂的气氛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让学生的学习心态放松,让学生享受到成功感。培养学习的兴趣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把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反思,学会自我评价学习的能力

反思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学习离不开反思。反思要突出反馈性、总结性与补救性特点。自主学习要求善于思考学习方法、思考知识的联系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要想牢固地保持学习的知识,既要对学习的材料进行多次重复记忆,又要采用深加工策略,即对学习的材料予以理解、做出推论,使之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促进记忆的保持、检索和提取。

自我评价数学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一门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自我评价能力。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下面我介绍一些自我评价的方法。

例如,开展自评、互评活动来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可以先根据教师的要求和评分标准给自己打分,然后将自己的解题思路交给别的小组同学进行评价打分。最后小组就题目本身展开讨论,共同分析每种解题思路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这种自评和互评的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又能锻炼学生评价学习成果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改变只侧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而引导其反思、评价学习的过程,使其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一个综合而全面的评价,并寻求改进的方法,以便及时调整思路,改变学习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也可以召开学习心得体会,大家一起分析成绩进步或倒退的原因,还可采取集体评价的方式进行学习评价,然后,进行一番总结,并帮助学生进一步确立学习目标及提出改进方法的建议等。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同时,努力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唯此方法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2篇

一、想学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想不教,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着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达到要我学为我要学,能学会能学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喜欢学和坚持学。许多调查材料表明,那些漫无目标、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对待学习任务敷衍了事,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部分都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认真做笔记,肯动脑筋爱提问题,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主动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并且有克服困难的顽强的毅力。

因此,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和语言学习的规律,有针对地指导学生,结合平时教学实践打造高效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会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讲:“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正经历着的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其根本要求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若喜爱一位老师,就意味着也喜爱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门学科的知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接受能力增强。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把枯燥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生如子,懂得尊重学生,让老师成为学生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教给学生自主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把握学习的主动权。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

以前,课堂上,老师是权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加以讨论,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问一答。学生根本不敢提问,怕老师斥责。这样的课堂教师既是主体又是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看、听、想、记,完全是被动学习,也就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会提问题,所提的问题力争做到观点新,见解广,有高度,与众不同,充分表现自我的价值,体现竞争的能力。培养学生会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能提问题说明他在思考、在学习,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说出心中所想,问出心中的疑惑,不要不耐烦,不要怕自己会被学生问倒,要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多问。让学生议论问题,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争论,这本身就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比较能力、鉴别能力、批评能力和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就要有一套有效的措施进行督促,明确告诉学生怎么做。比如先读三遍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给课文后面的生字注音,并组词,注出生字的音序,部首,再读课文,注上自然段的序号,最后边读边思考,文章讲了什么(概括主要内容),有什么问题,提高听课时的学习效率。良好的预习,贵在独立完成。指导学生预习可以按“先字后句再段”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预习有了一定的意识后,真正开始自主学习,放掉老师这根拐杖。

首先,教师在布置预习时,一定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其次,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再次,一定要针对学生预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否则,就失去了让学生预习的主要意义,学生对预习就会失去兴趣。最后,进行针对性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凡是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要让他们自己解决。

3.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古人也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既是对已学过知识的进一步整理消化,又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学习了新的内容后,如果学生能自觉地复习,从记忆规律方面来说,就能增强记忆效果,训练记忆能力;从知识巩固来说,学生及时地复习能使知识在头脑中得以强化吸收,利于对其他新知识的掌握。因此,在教授新课前,复习旧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老师在新课前适当复习旧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此外,课后复习也很重要,它是进一步消化理解、巩固知识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的速度逐渐减慢。因此,每上完一堂课我都要求学生及时地将所学内容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对刚学的知识印象才会深刻。如每学完一课,我都要求学生每天回家有感情地跟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抓住重难句,认真背诵;及时且适当复习,有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不易遗忘,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书本让学生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能提高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学生能读懂的或借助工具书能读懂的书本知识,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教师不要代替。我们往往不放心,可是,我们不能跟他们一辈子,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自己感受,才能收获真实的体验。

5.培养学生下结论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下结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比较后,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纵横联系,获得学习上的经验,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对所学的知识下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高度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下结论要有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规范性的认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坚持学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就好了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行。我们在课堂上要把“”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探究“为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学习。“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独特的见解,不要怕别人笑话,还要经常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进行指导。

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有自学安排,包括计划、进度和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一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在完成相应阶段自主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爱好,提前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实施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自己感兴趣的或与学校学习相关的知识,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讨论,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培养

G623.2

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重教轻学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完全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语文教学意义重大。而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1]。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其提高学习效率的保障,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知识,从而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调的是死记硬背,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学习,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以至于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都是都不够主动,都是出于被动的状态,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社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加强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而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加强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2]。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几点做法

1.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小学语文中,书写规范与否是语文得分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良好文化素养的一种表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往往因为他们书写不规范,很容易造成错字。如“外”字,许多学生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往往因为不规范的书写,“外”字左右两边的间隙过大, 让人容易错认为是“夕”“卜”。写好汉字是学生的义务,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提高学生的你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加强写作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师应当为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书写水平,制定学生练字的要求和目标,要求学生做好书写规范、整洁,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3]。如,在课文《司马光》中,就课文中选取一些词语,让学生进行书写,教师先进行示范,如“马”字,一笔一划地向学生展示正确的“马”字书写,然后,让学生进行联系,让学生在不断的联系中规范自己的书写,从而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找到乐趣,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2.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通过自主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心应手。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和能力[4],如在课文《桂林山水》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阅读,让学生先熟悉课文,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阅读技巧,养成好的阅读行管;在课外, 教师要多推荐学生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库,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良好的预习习惯

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忽略了预习的作用。而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果,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后教师要让学生去预习下一节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适当的时期,可以增加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来负责演讲;在每节课前,要让学生就教师接下来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预习,要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考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去预习,养成好的预习习惯[5]。如在讲解《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布置同学去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4.良好复习习惯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阐述了复习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应当注重学生复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复习,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让学生回顾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自觉地对课堂中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整理,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加深记忆,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5.培养做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同时,记笔记更有助于积累资料、拓展新知,达到全面透彻学习的目的。在小学语文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零号的做笔记的习惯[6],如,在讲解重点知识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做笔记,同时,叮嘱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候要善于做笔记,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录,从而在课堂上向老师求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中,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保障,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加强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现代社会里,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要想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从小打好基础。而要想学好语文,良好的阅读、预习、复习、书写、做笔记习惯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段晶.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 吉林教育,2014,08:85.

[2]贾东花.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 考试周刊,2014,01:46-47.

[3]李芳芳.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1:377.

[4]焦艳. 小学生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路径探析[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