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生工作管理规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伦理规范;隐私权保护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一项日常工作,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与教学工作相比,育人的责任同样十分重大。学生管理涵盖范围大,涉及部门多,对学生信息的掌握最全面最详细,客观上也构成对学生隐私权保护的重大威胁。随着高校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不断强化,学生管理也比过去更为人性化,加上法制的进步,高校管理者都会把避免侵犯学生隐私权作为管理的一项要求加以明确。
一、大学生隐私权概述
1、隐私及隐私权的提出。学者王利明、杨立新将隐私界定为个人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隐私权提出国外早于国内,1980 年美国学者沃伦和布兰戴斯在 《论隐私权》 中主张 隐私权是个人“免受外界干扰、独处的权利。”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隐私权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隐私权是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的权利,是一种人格权利。相关争鸣还会继续,但毫无疑问,隐私权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普遍认同,包括司法实践。
2、大学生隐私权特点。高校学生隐私权和普通公民隐私权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我国高校学生一般均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需要监护,从这个意义上看与成年公民隐私权保护没有区别。但高校学生因为就读而与高校形成特殊法律关系。既有作为平等主体形成的契约关系,又有根据教育法规定形成的准行政管理关系,学校根据法律享有的管理权必然克减学生某些隐私权利,意味着学校基于管理需要,要求高校学生让渡部分隐私权,在高校行政管理权和学生隐私权之间进行平衡,使得高校学生隐私权内涵缩小,形成高校学生隐私权的特点。
3、大学生隐私权保护现状。(1)隐私权保护意识增强。伴随着国家法治的不断进步,公民权利意识普遍增强。高校学生隐私权意识从初步觉醒到比较敏锐,从简单的讨说法进步到依法维权,对学校管理者保护学生隐私权的要求越来越高。(2)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更为全面。体现在既有实质性保护又有程序性保护,救济途径也日益趋于多样,除了传统的行政途径外,法律手段维权也已经常态化。
二、高校学生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局限
1、高校管理者侵权行为隐性化,规避法律的倾向明显。虽然,随着高校管理者和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宪法、民法通则、侵权法等法律保护的逐步完善,公然侵犯高校学生隐私权的事件逐步减少,但以管理名义侵犯学生隐私权、以合法目的、正当需求为包装侵犯学生隐私权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由于有管理合法性作掩护,侵权的非道义性和非法性更易被掩盖,侵权行为表现隐性化,被侵权学生更不易被觉察,法律规制技术难度加大。
2、法律权利平衡难度大。 当保护高校学生隐私与加强管理发生冲突的时候,高校管理者还是习惯于压缩学生的隐私权利空间,侵权冲动继续强劲,不习惯和不善于对权利进行比较衡量,决定哪些权利利益应该优先保护,那些应该次要保护,涉及学生隐私权和学校管理权冲突时,不假思索的的优先考虑学校管理权,甚至不惜以侵犯隐私权为代价换取管理效益。
3、被侵权后维权成本较高。一旦发生侵权,基于高校和高校学生的特殊关系,相对而言,学生处于弱势地位,首先在考虑是否维权时顾虑重重,学生多数时候往往选择隐忍,在其他途径通常难以奏效的情形下,法律渠道就是最后的选择。而法律手段尤其是诉讼则存在技术要求高,周期长,结果不可预知,还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等的缺陷,从而难以从根本上比较完美的保护高校学生隐私权。
三、加强高校学生管理者伦理道德建设,提高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水平
1、伦理道德是要求最高的社会规范。所谓伦理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累而成的赖以维持正常社会生活的道德行为准则体系。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日常面对的都是需要关怀教育培养的大学生,管理者负有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我们常说管理就是服务,说到未必能够做到。我们法律法规设定了管理者的红线,一般而言这是最低的要求。对于高校而言,仅仅不违法违纪是远远不够的。在学生管理上,要有对管理者要求更高的伦理道德规范的软约束,这种规范不仅是靠管理者良心的自我评判,自我约束,这毫无意义是最重要的,也可以外化为有形的可操作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使得管理者不忍、不愿、不能侵犯学生隐私权。
2、高校学生管理者应具有较高伦理道德修养能自觉实行人本化管理。高校学生管理要本着以人为本、关心学生成长、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宗旨,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人格权利,当然也隐含管理者不能侵犯学生隐私权的内容。通常认为管理人员只要按照现行规章制度执行,规行矩步,大抵可以算得是称职。但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较高的伦理道德修养,不能以大爱育人的观念指导行为,则难以真正走进学生心中,难以对学生形成爱的感召,难以和学生声气相通,也就难以设身处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如此,当现有规定有侵犯学生隐私权内容、某些做法威胁学生隐私权利,就缺乏一种发现问题的敏感性,缺乏有错必纠的内在动力,缺乏为学生权利鼓与呼的勇气。当学生隐私权保护和学生管理职能发生冲突时,可能习惯性的站在管理位置,以权力凌驾权利。如果管理者有较高的管理伦理素养,则可能站在公允的立场,寻求合理平衡,当学生隐私权的保护利益大于管理规定行为利益时能鲜明的必答保护隐私权的立场
3、高校学生管理者良好的道德情操需要自省他律相结合通过循序渐进达成。(1)树立正确的大学教育理念。明确大学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大学的本质,是做好高校教育管理的前提,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徐显明先生对大学的本质如是概括:“大学是自由者的乐园,是新民的摇篮,社会的灯塔,是创新的活水,是真理的福地,是人文的酵母,是知识的源泉,是道德的高地,是良心的堡垒。”这正是大学教育者管理者必须确立的理念。唯有如此,高校学生管理才能认真践行以学生为本,想学生所想,将这种精神品质贯彻到管理活动中去。有了这个大前提,学生的隐私权利和其他权利相应的便会处于一种宽松有利的环境中,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这种对学生权利的尊重不是来自于外在的诸如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强制,而是发自管理者内心,因而是真诚可持续的。(2)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的道德品质教育。高校学生管理由管理者来完成,管理者素质高下决定了管理质量。如前所述,管理者是否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否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建立了以人为中心和归宿,以尊重和保护学生权益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是成功管理的必备条件。对于管理者,不管是哪个部门什么岗位,都要进行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教育和培养,既要有一以贯之的自我修养,自我省悟,不断提高,自我完善,又要有学校持之以恒的教育感染,宣传倡导,不仅靠管理者的自觉,还要有伦理道德规范具体化的职业道德约束,有概括的校级规章制度,也有细化的操作指导,既坚持正面导向,树立榜样,又通过纠错机制提供警醒。具体做法很多,根据不同校情、不同人员采取不同的方法,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建立考核机制,保证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始终由道德品质高尚、掌握管理伦理原理、对学生充满感情的教师担任。要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权利守护神,不做第二家长,不做教育官僚。
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在今天这个走向权利的时代,已经不再前沿和时尚。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关涉到高校的声誉,也反映高校管理水平,最终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国家未来。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法律保护不是唯一的手段,甚至也不是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伦理道德修养,强化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侵权的冲动,让高校管理充满文明之光。
参考文献:
[1]王利明: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J].法学家2012(6).
[2]徐显明:大学理念论纲[J].中国社会科学,2010(6).
[3]何怀宏著: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大学生隐私权保护研究》阶段性成果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一般课题。编号为:11YB098。
关键词: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现状;见解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244-02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档案主要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从事教育活动,日常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整体概况,它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发展历程,对学校今后的壮大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因而,规范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升学校的管理层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1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学校发展历史记录的见证,以及重要知识载体之一,学校档案承载着文件资料管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教职员工的档案管理,模范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交流视频,学生学籍管理等等。这些资料汇集着最能体现出学校真实现状的原始数据,对于学校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学校档案作为记录学校的现有成果及发展历程的积累,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改进具有非常大的利用价值,通过对学校档案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整理分析,可以比较科学理性地推导出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而给学校的教学领导者提供借鉴及改进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今后学校的形象的提升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2 当前各大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情况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虽然一直以来是学校日常工作的基础,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档案工作了解的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档案工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基于这样的大环境,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应资源及管理方法都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和改进,本文对这一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并整理如下:
第一,学校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热情不够,意识不够到位,对于档案的利用率存在着普遍不高的形象。由于受以往档案工作氛围的影响,档案管理人员常常体会不到档案工作对于学校日常管理及建设的重要性,因而使得原来就不为各方所重视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不为人知晓。
第二,学校的档案管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纵观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临时抽调,匆忙上阵的居多,很少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去从事此项工作。这些临时抽调的人员,由于其专业知识的缺乏,而在从事档案管理之后,正规的系统培训也未能跟上,这些因素常常会导致他们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很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最终将会大大制约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三,学校的档案管理缺少相应的硬件支持。我国当前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直接导致了在实施档案管理工作时资金难以完全到位,资金不足使得档案在保存过程中很难得到正规的保护,因而极容易造成档案的缺失,损毁。另外,档案的现代化,电子化进程也必然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这就使得档案在整理过程中,还得按照比较原始的方法进行,这样的结果不仅使得档案管理很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档案的管理效率。
3 如何改进当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
档案管理虽然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但是随着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认识的逐步加深及了解,档案管理工作也得到比以往大得多的重视。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最为普遍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一,继续加强对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到学校管理层的面前,以引起学校管理层的足够重视,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完善档案管理的制度,将原来比较松散的管理方式予以制度化,细则化,正规化,使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机制,从而推进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第二,提供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相当业务素质的管理人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校档案的管理效率及利用率。而要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位,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而精深的业务素养同样重要。因而在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其上岗后的专业知识强化培训,另外对于现代通用的现代化管理技术,方法也要随之跟上,这样就能让高职院校的档案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代自然和谐地接轨,从而全方面地提高学校档案的管理水平。
第三,完善学校档案管理的必要硬件设备。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在进行档案管理时,要保证档案不会受潮,不会过渡暴露在强光下,不会受到过高温度的侵袭,不会受到虫类的侵蚀等等。此外,将档案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归纳归档的综合档案室也必不可少。通过完善这些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和设施,可以使得保存的档案得到最为妥善的保管,为今后的利用提高可靠的保障。
第四,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档案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所有的领域现代化,信息化势头不可阻挡。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要将原来手工管理的原始方法一跃而成为无纸化的现代化管理方法,要实现这一飞跃就必须得实行档案管理电子化。在纸质档案实现电子化后,所生成的电子文档就能非常便捷地提供给学校领导层,便于他们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了解,让他们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到档案信息的实用价值,加深他们对档案的了解,从而加大对档案管理的支持力度。另外,电子档案对于其他使用者而言,其方便程度也将远远高于纸质档案,使用者还能比较方便地通过网络对于他们所需要的档案进行远程调用。这样的改进可以极大的盘活原有的档案资源,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了解和支持。
第五,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与当前的高职院校自身的校园文化实现完美结合。将学校管理作为学校形象及价值观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在此基础之上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加以合理化地处理,使之与德育教育活动和谐结合,从而催生出具有时代特色,同时又不背离高职院校办学精神的合作产物出来。这样将最大范围地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的文化特色及历史底蕴,为高职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充足的素材及强大的资源支持,从而达到智育,德育两手抓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所有档案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中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的前提下,还要做好将整理好的档案资料实现其资源化,以方便提供给使用者相对快捷的服务。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以现代化的手段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管理方法高效化,档案程序正规化,同时确立出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将档案的利用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推进学校教学事业向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莉.谈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J].镇江高专学报.
关键词:勤工俭学;管理;利弊;规范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33-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全面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勤工俭学。据了解,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加之法律对大学生勤工俭学还未进行确切的保护以及大学生自身力量的单薄,部分大学生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因此,高校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和保护,成为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的坚实后盾。本文就组织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意义、高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管理方式进行浅析和探讨。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利弊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意义
1.缓解贫困生的经济问题,提高贫困生的自信心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实施非义务教育,学费和生活费对于经济状况并不乐观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经济压力。这种经济压力,同时影响着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完成,以至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而产生自卑和焦虑的心理。勤工俭学不仅能够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负担,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轻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2.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勤工俭学已不仅仅是贫困生的专属工作,大学生也意识到,要适应最新的就业需求,必须早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它也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利机会。此外,大学生勤工俭学也能够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
很多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认识到了劳动的艰辛,开始体谅父母的赚钱的不易,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生活节约。勤工俭学使大学生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兼职工作可以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在打工的过程中也培养了时间观念,懂得了自强自立,珍惜时间,增强了自身的意志力。
(二)大学生勤工俭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调查中发现,目前某些校外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打工心切的心理向大学生收取各种费用,包括报名费、中介费、培训费、信息费等等。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一味地相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工作过程中对劳动合同并不重视,警惕性低,法律意识较差,经常会出现上当、吃亏的情况,如打零工中途被辞退、做家教最后不予以结算等。一些商家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打工每日超过正常工作时间,克扣工资;而大学生即使权益受到侵害,也只能忍气吞声。
2.勤工俭学已变为“勤工逃学”
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对勤工俭学没有深刻的理解,功利性较强,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大部分学生勤工俭学以赚钱为主要目的,利用大部分时间出去打工,缩短了自己的学习时间,虽然在社会交际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却耽误了自己的学业,有些甚至导致无法毕业。
3.勤工俭学体制不健全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不能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保障。少数大学生由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被商家坑骗进行非法传销、陪酒等活动,耽误学业,误入歧途。
勤工俭学从宏观上对大学生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从微观上讲,它还是存在这一些弊端,利用不好,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对勤工俭学进行管理和改进,健全勤工俭学的管理体系,满足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不利因素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在校内为大学生勤工俭学提供岗位
部分高校效仿国外的做法,在校内开设勤工俭学岗位,组织勤工俭学的大学生进行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例如,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目前共设置勤工俭学岗位18个,拥有勤工俭学大学生52名,分别从事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图书 加工、图书排架整理工作。这对于大学生和学校都是十分有利的。这不仅减轻了学校图书馆的工作压力,为读者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安全、有保障的勤工俭学岗位,大学生在图书馆工作的同时还能接触到大量的图书和文献,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增强自身的知识,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对大学生的学习也是有益的。学校还可在食堂、寝室等提供岗位,或根据学生的专业安排做教研室的清洁工作。
(二)做学生与商家的“中介”
由于目前大学生的勤工俭学岗位供不应求,学校的岗位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可建立勤工俭学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中介服务,避免了校外中介机构对大学生的欺骗。高校可设置专门的办公场所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一方面,联系安全可靠的用人单位,为大学生拓宽勤工俭学的渠道,提供更多的岗位;另一方面,建立完整的勤工俭学大学生的信息库,包括大学生的家庭信息、课程安排、个人能力、工作要求。各取所需,作为同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老师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大学生的能力和时间,正确、热情地引导大学生,为大学生选择合适的工作。
1.岗前培训。在大学生上岗前进行职业基本技能和基本法律保护的培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心、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这不仅能够更好的完成勤工俭学,还能为毕业后的就职工作做好准备,并学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与此同时,应教育同学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只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工作,老师将根据学生课程安排给同学分配工作。
2.工作监督。 老师应对大学生的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与商家保持沟通,对工作进行考评,对每一名学生打分,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避免工作散漫,促进大学生努力工作。同时,也要人性化的管理,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尊重和理解他们,并即时的进行指导。
3.帮助大学生维权。在大学生工作之前,要求商家与大学生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或者协议,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大学生上当受骗后无证据、无处申诉。
4.高校实施勤工俭学学分制。学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进行规范性管理,能尽量避免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受到欺骗,成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有利支撑。在此基础上,学校应积极支持大学生勤工俭学。高校可根据学生在勤工俭学中的表现和时间是否安排合理为参加勤工俭学的同学加相应的学分。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早些接触社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
结语
以上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利弊进行了浅析,并对高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管理提出了建立勤工俭学中心的建议,希望能引起高校能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提高重视度,加强对勤工俭学的科学管理,完善高校的勤工俭学体制,真正地帮助和保护大学生,使大学生能够有效的减轻经济负担,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使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少丹.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10).
[2] 占伟.浅谈大学生勤工俭学现象[J].科教导刊,2011,(12).
[3] 刘子骥,钟晓莉.试论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
[4] 管虹.搞好高校勤工俭学工作的思考[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12).
[5] 王继征.浅谈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科学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study under a work-study
programme and the students' work of the study under a work-study programme
GAO Zhi,XIN Qin,XIN Yi-xuan,YUAN Bo,NIU Yan,LIU An-kang
(Jiamusi University,Jia Musi,China)
关键词: 考试管理 规范化 完善考试管理对策
考试是对学生整个学期课业的一种检验形式,这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定恰当的教学任务。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考试管理存在极大的弊端,考试管理的不规范化导致考试结果参考价值不高。下面主要论述了考试管理规范化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进一步促进考试管理规范化的实现。
一、考试管理现状
从现状分析来看,考试管理存在诸多弊端,这直接导致考试管理规范化难以有效实现,比如考试方法单一、考试内容相对固定、考试时间较为集中等,教师对于考试管理相对比较松散,基本上都是粗放式管理,而且很多学校考试对于课本知识考核居多。从某种意义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无法有效判定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学生真实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检验,甚至会使学生对考试放松警惕,假设未能有效管理考试,将会对学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较为固定的知识,如果只是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考核,就无法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延伸,更谈不上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几乎停滞不前。
二、考试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
考试是每个院校极为重视的教学环节,考试管理的规范化正是现阶段学校需要完善的工作,可谓是意义重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考试是教学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需要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学习,课上注意听讲,课后完成作业。除此之外,还需对教师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话题进行思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能够有效应用知识。由此可以看出,考试管理规范化是现阶段需要重视及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的一种检验,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更具实际参考价值,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从目前情况分析来看,考试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考试结果是对教师教学的良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由此可以看出,考试管理规范化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改革措施,这不仅仅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最关键的是可以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学校必须有效推行考试规范化管理。
三、完善考试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
考试管理首先要从教学理念抓起,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较为落后的传统教学理念,基本教学都是以课本知识为主,对于课外知识的延伸并不到位,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社会发展作为教学依据,努力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相融合,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纸上谈兵”情况的发生,无法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学校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前提,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增加创新性内容,并且将这部分内容与之后的考试相结合,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改革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必须准确,需从学生平时知识点着手,这样可以保障考试内容选择的合理性,从另一层面来说,考试内容的选择以三方面为主,分别是基础、创新、原理。教材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部分,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并适当增加原理性内容。知识必须活学活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关注对于知识的灵活使用和知识的延伸,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法非常不科学,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考试管理还需转移重心,以往的考试比较重视学生的记忆力,需要适当考查学生理解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考试内容的设置必须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由此形成创造性思维。改革考试内容需从实际情况着手,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对于知识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勇于探索知识,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这样的考试内容改革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考试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措施,因此完善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其中主要是以纪律及制度为依托,尤其对监考人员加大管理力度,杜绝违纪现象的出现。学校应该完善检举制度,从根本上遏制不良之风。除此之外,还需构建完善管理制度,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学校要制定考风考纪措施,还需优化管理制度,并将各项考试规章制度有效推行;第二,健全考试沟通制度,对于考试违纪行为绝不姑息,一旦发现就必须严肃处理,确保考试结果的公正性,严重者必须追究其责任;第三,针对违纪行为处罚结果予以公示,学校需通过不同渠道对违纪行为处罚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违纪行为的恶劣性和学校的重视度,继而有效遏制考试违纪行为的出现,让更多学生能够通过考试证明自己所学成果,使学生形成自律性,这对于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是非常重要的。
考试管理规范化是目前学校应该关注及完成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从考试中获取肯定,检验教学能力。本文概述了考试管理规范化的现状和重要性,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促进考试管理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郭小英.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考试规范化管理[J].才智,2016(19).
[2]黄琳芬.对高校学业考试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31).
[3]李洪亮,王学东,贾少青.CET考试考务管理规范化及作弊防范研究[J].中国考试,2012(09).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目标管理;实践;探索
党的十七大以来,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战略重点的地位进一步确立,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增加投入和办学条件等硬实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也随之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连年上升,校舍更新换代、设备设施增加等显性指标的质与量提升,中等职业学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较为复杂的群体,考量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智慧。本文通过实践管理育人的教育理念,探索实践班级目标管理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控基本技能和基本态度,进而想学、爱学、乐学。
1 目标管理的支持理论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恰恰相反,应该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目标管理旨在通过自我控制促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完整与统一,打破等级制度、个人主义和沟通的障碍。目标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包含丰富的激励因素。因此,目标管理可以向学生传递班级目标管理的远景目标,在入学之初班主任应组织引导学生对目标进行规划。
1.1 目标管理的意义
班级目标作为班级管理的导向、学生个体行为的指引,班级成员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所有工作、学习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目标开展的,可以看作是一种顶层设计。班级目标在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1.1.1 班级目标设计原则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也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在班级目标管理的设计上需要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目标与目标之间联系、目标与目标之间衔接。如对一年级学生侧重于行为习惯教育、生活指导教育、立志成才教育等;二年级阶段重点职业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行为教育等;三年级则应是关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各层次教育既有其目标和重点,又注重系统性,三个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中等职业教育班级目标管理的整体。同时,班主任在班级目标设计还应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制度,所在班级具体情况,主要是学情、班情、校情。
1.1.2 实施班级目标设计
班级管理目标应该成为整个班级别集体智慧的结晶。班级管理目标的设计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养成参与管理的意识,这是班主任追求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理念,也是本文探索的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方法是通过班级活动师生共同就班级管理目标达成一致,也就班级管理目标分解成可观测、可量化目标管理方法的过程。具体做法是:学生入学之初,通过班主任设计班级主题班会等形式就班级目标、个人目标师生共同展开探讨。班主任先面向全班学生传递班级远景意愿及目标,然后发动学生展开充分讨论,活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建立一种师生平等、互信、互动的场境,保证活动目的实现。这相当于对学生提供一种内在赞赏,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管理参与者、一名管理员,这样的意义是使活动参与行为更有趣、更有意义,这相当于给学生一种内在奖赏,在过程中相当程度上建立师生之间信任关系,同时在有助于学生自信心重建和参与管理意识。这样做目的是使班级管理目标在形成过程中班集体共同参与有利于班级管理目标深入人心、有利于学生对班级管理目标认同感,有利于日后日常管理、执行。班级管理目标就成为了整个班级别集体智慧的结晶。
1.2 学生个人目标
有研究表明,一个好的目标: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有助于积极向上;有助于可以鼓舞学习者坚持不懈。学生个人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增强作用。班级管理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相辅相成,班级管理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学生个人目标则指向班级管理目标,两者之间存在统一的联系。学生个人目标就是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生活自我设计,如一年级的自治自理能力的自我养成目标等。
学生个人目标设计:
学生个人目标管理是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参与管理、体验学习生活的一种形式。学生个人目标管理就是要把学生从被动的他人管理变为自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治”为“自治”,为学生今后积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进行学生个人目标设计时,要在班级管理目标形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基本情况就班级管理目标提出看法,主要是学生个人对围绕班级管理目标提出学生个人自己的目标,学生个人目标是指向班级管理目标的,是在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认识基础上由本人提出,注重学生个人目标管理自主性。
2 目标管理运行机制――管理规范
班级管理规范是班级目标管理的运行机制,也是班级目标管理的行为标准。
2.1 班级管理规范设计原则
班级管理规范设计是遵循校园文化、专业特性、班级情况以及学生个体特性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制度规则规范班级行为,进而影响学生个体行为。班级管理规范是实现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基础,是确保班级目标管理正常运行的手段,其核心是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也就是以生管生、以生带生、以生促生、以生律生的管理方法。
2.2 班级管理规范设计方法
本文所述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别于学生日常管理规范。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通常习惯使用外来成型的班级管理制度或者班主任自己包办代替或者由班委等几个人炮制完成的规章制度,这样的规章制度学生被动接受或者说基本不知道。笔者认为规章制度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并接受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同样应当考虑学生有参与管理的需求,这是现代职业教育所倡导的平等对话、合作互动、民主的理念。班级管理制度的形成同样地建立在班级目标管理基础上,具体做法是:紧紧围绕班级管理目标,根据中职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意识的形成。其次是利用制定班级管理规范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掌握、熟悉自主管理的方法。最后,管理规范应是可执行、具体化的。
2.3 班级管理规范设计
班级管理规范作为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一种途径,应内化规则,通过讨论或商讨的形式制定班级管理规范,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共同商讨班级管理规范:班级奖励管理办法、班委管理规范、课堂管理规范、实训实习管理规范、宿舍管理规范、个人内务管理规范等。
2.4 执行班级目标管理
“水无常态”。班级目标管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执行班级目标管理应是动态的,同样班级目标管理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其自身进行调整和修正。但是这种调整和修正应保持谨慎态度,至少不在学期中进行调整,可以采取过度的办法,比如用类似于政策的方式。当班级目标管理中出现沟通不畅、日常管理工作不能发挥效率或是没有效率时考虑需要对班级目标管理进行微调和修正。
3 班级与学生个人的绩效管理
3.1 目标绩效管理
在班级与学生个人目标的管理过程中,引入绩效管理理念,是基于开放性教育评价理念。绩效管理是用来支持学生实现学习效能,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系列能力标准,其主要强调学生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能力和核心行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在于沟通,班级目标管理与学生个人目标管理沟通、师生之间就目标管理沟通、生生之间就目标管理沟通。通过不断地沟通,可以增进班级目标管理与学生个人目标管理有机融合、统一,创造友好、开放的目标管理氛围,这对班级目标管理至关重要。
3.2 目标绩效管理方法
目标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绩效辅导。绩效监控是为绩效考核提供条件,在过程管理中要准确及时记录并定期汇总目标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为日后的绩效考核奠定事实基础,并就执行目标管理情况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绩效反馈是就执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情况向学生反馈,为绩效辅导提供支持,也就是目标管理过程的沟通,绩效辅导是师生共同探讨绩效现状,目的是就绩效问题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寻找改进绩效方法,指导学生努力达成目标。
4 结语
实施班级目标管理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班主任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增强自我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班级目标管理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能力的发展;通过班级目标管理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自我激励、导向、自我监督的平台;通过班级目标管理学生可以不断地自我调整行为方式,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班华,王正勇.高中班主任[M].2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2]周仁理.基于目标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探讨[D].2009,9.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有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从教育部[2005]1号文件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工作重点开始向提高教学质量上方面转移,这标志着我国高等院校步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是关键”已成为普遍共识。
一、高校管理规范化概述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它们要不断的对其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建设,另一方面,又要不断的适应市场的变化,接受来自于社会的全方位竞争。高校的教学管理必须在其总体目标和规划下与时代同时进步更新,健全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前提。所以,对于高校的管理部门来说,制定一套有效而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
1.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含义
顾名思义高校教学管理指的是对于高校在教学工作过程以及教学步骤的管理。它主要是是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以及措施对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师、课程、学生以及形式方法和实施手段的协调组织和监控管理。具体来说,教学管理规范化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培养人才规格和质量的一系列体制、方法和程序,通过这些条例和制度的规范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在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2.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执行所达到的以“法”治教的一种管理模式。教学管理规范化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高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并且促进学风建设。
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涉及到“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从“教”来说,通过建立起来的教学管理规范可以有效的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严格的对各项教学制度进行检查,这就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从“学”的方面来说,制定出科学动态的学籍管理以及学业评估测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最终有利于高校的学习风气形成。
二、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1.教学管理理念陈旧。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作为管理干部常常都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处理事情上都是以简单的经验作为判断的依据,这就使得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活力,工作机械化,一些好的想法并不能及时的用到工作中。
2.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虽然每个学校都在积极的建立教学管理制度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部分高校并没有真正的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这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体制的制定并没有以教学质量作为核心,所以,一些学校即使已经有教学管理制度,但是还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不能满足教学评价的需要,不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热情等等。究其实质是因为教学管理计划不明确、教学制度不完善,岗位职责模糊、课程设置重复等。
3.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于高校教学管理来说,教学管理队伍在整个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在多大程度上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都是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从我国目前教学管理机构人员的素质来看,其所具备的能力并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大部分的教学管理工组者并不是来自于教育管理专业,因而他们在管理中因为缺少专业知识而不懂得如何按照规律正常运作,这就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4.落后的教学管理手段和方法。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来看,虽然在选课以及教学任务的规划上已经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但是由于教学管理网络软件设施的滞后性开发仍然在管理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很多的事情还是依旧需要手工操作,这无形中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量,大大的影响到了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速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多数的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中往往过分的关注于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而忽视了目标,从而也就因此导致了教学监控体系僵硬化。
三、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作用
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教学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过程,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发挥以下作用:
1.使高校教学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围绕教学管理规范化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科学制定教学规章制度,加强各项教学工作规范建设,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2.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也是提高各层次教学管理工作者素质的过程。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是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加强规范化意识,主动依靠和利用现有的科学方法、现代化科学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3.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在规范化体系的保证下,“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使教和学双方均可以按照有序的活动方式进行,而且活动的双方可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也就充分发挥了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4.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学习氛围。现代教育强调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别,承认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根据社会要求和其能力水平而进行的教育。规范化管理为人才个性化培养创造健全、和谐的教学规范和自由、自律的行为准则,实现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人的个性充分发挥,促使个体的智力、才干、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
四、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对策
1.更新教学管理理念。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并不是只是事务性的管理工作,而是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管理,因而,在实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将自己定位为更好的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服务者,积极的与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能够有效的发挥和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个性精神。
2.建立健全而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文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为它不但能够传达精神,还能够对文件的内容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因此,每个学期学校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工作重点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文件。而基于此基础上建立起来教学管理制度是维护教学正常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具体措施,使教学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3.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会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时效性。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的开展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样可以让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时的更新信息,保证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4.更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作为高校,应该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尽量的使用管理软件,减少人工操作的程序。
【参考文献】
[1]王江辉.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若干问题的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2]曾玲.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角色的偏失与弥补[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班主任老师的紧密配合下,本学期政教处工作人员以饱满的热情,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下面对半年来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组建一支优秀的德育骨干队伍。
我们加强了对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及时指导和纠正班主任工作中的错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及实际效果。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班主任会;每月一次全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本学期在河北省第五届班主任素质大赛中,我校刘艳红老师获得唐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
为提高德育队伍教师业务水平,积极搜集校内外德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宣传先进的德育工作的理念,交流广大德育工作者特别是我校德育工作者的点滴心得体会,展示德育工作的最新动态,从而达到了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坚持每周一次的宿管老师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动态和规律,研究做好学生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及时布置生活管理的有关工作,纠正生活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不断提高生活指导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二、落实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有章可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从《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入手,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卫生区管理规范》、《宿舍卫生管理规范》《教室卫生管理规范》《食堂就餐规范》《宿舍纪律管理规范》《校园纪律管理规范》等。
在教师管理上,狠抓出勤制度的落实,倡导奉献、合作、敬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努力转变个别教师劳动纪律观念差、松散懈怠、攀比思想严重等歪风邪气。
在日常工作中,坚决贯彻邸校长的要求,政教处领导和老师把课间巡视校园制度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养成一种常态的管理习惯。
三、狠抓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强化常规管理工作。
坚决贯彻“打造实在的德育平台”的德育理念,积极开展各项时效性、针对性强的德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狠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宣传学习活动,加强一日常规管理,强化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营造文明向上的育人环境。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宣传提倡:文明礼貌、遵章守纪、助人为乐、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坚决禁止:吵嘴斗殴、乱涂乱抛、偷窃赌博、违规上网、抽烟喝酒;明确文明学生标准:衣着整洁、举止文明、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生活俭朴、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围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遵守校纪校规,争当文明学生”主题教育,并且组织了一次高一全体班级的主题班会,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多种形式深入进行校规校纪的教育,同时,开展客观公平的评比监控,每月公布一次评比结果,评出“卫生先进班”、“纪律先进班”、“文明宿舍”,并颁发流动红旗,从而激发起广大师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带动每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通过规范教育,推动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成为管理自己的主人,朝着“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实践”的方向发展。
四、繁荣校园文化,着力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在深入把握文化传统内涵及时展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一是注重培养每个人的“和谐”素养,即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的和谐素质。二是注重构建学校校长与教职工、教职工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三是注重构建学校组织内部的和谐,从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固定橱窗,以民族精神教育、国情教育、校务公开、行为规范、书画摄影、时事政治、法制教育为宣传重点,大力营造文明向上的和谐气氛,大大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受教育人数达到了100%。同时,利用8块活动宣传板,及时宣告学校涌现的好人好事,学校令人鼓舞的好消息,达到了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目的。特别是通过图片、报刊、广播等形式对党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学习,并结合今年的高考情况,出了六个专版的高考情况宣传栏,以“燃烧激情、挑战自我、迎接成功”为主题,鼓励二中学子奋发向上,努力拼搏,争取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利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活动,宣传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与建设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结合重大节日特别是国庆节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举行全校性的演讲与歌咏比赛,让学生用自己的热情与歌声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在全体团员青年中开展“成人·成才·报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每年一度的“迎新年文艺汇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充分展示了才华,又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
政教处积极广泛开展了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军训活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请法制副校长定期作法制教育报告会、“法制教育”征文活动、礼仪教育活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展特长,展示个人才华。学生在学知识、学技能中受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
2005年开始创办了每周一期的《美文专刊》,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深受师生的好评。
为加强学校管理,让学生弘扬诚实守信美德,争做文明守纪学生,为消除危害学校、危害学生的安全隐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本学期我校每个学生均签订了《告别不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承诺书》,制定了“告别不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实施方案和《滦县二中告别不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排查活动专题报告》。五月初下发《致走读生家长的一封信》,暑假下发《致全体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努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这些活动和做法,优化了校园环境,营造文明浓厚的校园氛围。
五、严格管理、规范教育
管理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主导和示范,对学生良好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以狠抓新生入学教育为突破口,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对新生从开展《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入手,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卫生区管理规范》、《宿舍卫生管理规范》、《教室卫生管理规范》、《食堂就餐规范》、《宿舍纪律管理规范》、《校园纪律管理规范》等。
(1)、定期对校舍、教学设备、生活设施进行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意见,强化管理与指导。
(2)、严格落实门卫制度和检查登记制度,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来访人员登记记录,严禁校外闲散人员和非探视时间内家长进入学校。做好学生进出门证的检查,对于无证或持假证者禁止出入,违反制度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3)、重视住宿生管理。除22个专门管理人员外,校长、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经常深入到宿舍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落实“班级量化考核”,学生们从“上好一堂课,做好一节操,扫好一次地”做起,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在接受管理的同时,也参与学校管理,培养主人翁意识。本学期由于学校扩建工作,加之校外安全工作形势严峻,学校进一步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如宿舍安全管理、紧急情况下学生疏散路径等,重新充实了“学校安全文明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工作工作人员,学校24小时有至少4个领导值班,环境部加强了安全保卫的实施力度。为维护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由各班分解成若干个安全信息小组,及时沟通和报告校内外的安全、纪律情况,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受到教育,不断完善自我。
(4)、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要求。伙食员定期体检,并取得健康证方允许上岗;严格执行食品的采购、存放、加工、出售、留样、消毒等方面的督察管理,做到让学生吃“放心饭”。开展好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工作。
六、搞好新生入学教育,圆满完成军训任务
2014年8月,我们对22个新生班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军事训练,军训期间安排了队列队形汇报表演、研山远足、内务整理、校歌比赛、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等新生入学教育项目,丰富新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独立生活能力,团结协作思想、集体主义观念、国防意识进一步增强。
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好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室创办了每半月一期的《心苑》,结合各班主任、课任教师特别是高三年级班主任、课任教师采用集体咨询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一些较普遍的心理问题,采用集体辅导和讲座相结合,对于个别心理失调或心理障碍的同学采用个别辅导方法。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业压力过重、考试焦虑、人际交往困扰、异性关系困扰、失眠、情绪抑郁、专业选择困难等。有个别严重的表现为“强迫症”、“幻听”。通过辅导和讲座,有效的纠正了学生中的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问题,为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加活动和高考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也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加强法制教育,推进公德教育,创德育工作新特色。
我校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学生进行道德及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及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认真做好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丰富安全教育活动内容,教育学生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在复杂情况下保护自己的能力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针对中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适时地对中学生进行自尊自爱、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等日常良好习惯和文明规范的养成教育。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目标,以校本课程《学生手册》为起点,把道德规范的实施与学生行为习惯的改进与完善联系起来,使道德规范的实施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
聘请的法制副校长张志权同志,经常研究学校治安问题,及时制止和处理个别校外无业青年到校敲诈勒索、骚扰滋事、经常占道摆摊等不良行为,切实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在学校的强烈呼吁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整治下,学校周边无网吧,无录像厅,无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治安秩序良好,保证了教学环境的安静和育人环境的纯洁。
九、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强化教育宣传,做好学生安全工作。
我校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升旗仪式、演讲、团会、安全知识讲座、家长会议等教育活动,各班级、各部门遵照学校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纪律教育和卫生健康教育,全方位地占领学生思想阵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学生做到:
(1)、严禁攀坐各楼层护栏,不得在各楼层的楼梯或走廊追逐,奔跑,打闹,以防跌倒、摔伤;课间操、放学下楼梯、集会解散时不要拥挤,推搡,以防发生踩踏事故。
(2)、不摸、不动灭火器材、电线、各种开关;为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除实验外,所有教室及其他场所严禁违反规定使用明火。
(3)、严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出入校门步行,放学后不要在校门外逗留;走读生上下学途中步行或骑自行车要注意安全。
(4)、重点整治了学生中携带违禁刀具等现象,对个别违纪学生进行了严肃处理,要求学生克制自我,禁止打架伤害行为的发生。
(5)、妥善保管好个人钱物,特别是住宿生不要将个人随身所带的钱币放在教室、宿舍等处。
(6)、实验课、体育活动及课外活动要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严守操作规范,严禁擅自行动,防止各种危害安全的现象发生。
(7)、在学校各种劳动中注意安全,如扫地,挂窗帘,擦窗户,搬桌子等,预防意外事故。
(8)、教育学生主动拒绝无安全保障的交通方式,不乘坐拼装改装车、报废车、货运汽车、三轮汽车、农用车、拖拉机等车辆,不乘坐无牌无证、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不乘坐超员、超速等安全无保障的车辆等。
(9)、本学期开展了三次应急演练。
(10)、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隐患排查及整治工作,11月6日对陪读生进行逐户走访,确保有家长陪读和用电、用气等安全。
回顾过去,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学生中还存在一些违纪现象,这说明我们管理还存在漏洞,应加强教育。
1.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一方面是指按照高校管理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另一方面,是指以先进的理论为依据,又切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即理论上先进,实践上可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行政管理规范化应建立在扎实的管理统计的基础之上;行政管理规范化应建立在师生的承受能力之上,与思想政治水平相适应。
2.激励性
规章制度和规范不能成为师生的枷锁,它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范去引导师生,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民主性
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高等学校一项带有根本性的管理制度。行政管理规范化一般采取分级管理的形式,它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来确定和执行。行政管理规范的建立、修正必须经教代会,职代会、学代会审议通过,同时它进行分级治理,形成全校上下关心学校、人人关心管理、大家自觉遵守行政管理规范的格局。
4.超前性
超前性应是高校管理硬件规范最显著的特点。高校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规律。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又是一项重要的生产力,因此,高校管理就更应该具有开拓性、创新性。高校行政管理规范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造自己独特的管理优势,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超前性。
二、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的策略
高校行政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是保证整个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统一协同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的重要手段。
1.加强高校制度管理
一整套完整的高校管理制度体系对学校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它是高校的最高法规。它涉及学校行政管理各个方面,包含行政工作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大学生(研究生)招生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等一整套系列规范,它对学校的各项活动的规范运行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高校管理的各项制度中,行政工作管理制度是龙头。它应明确对各级领导的工作要求,遵循的准则以及相应的请示、报告制度。在逐步完善高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顺应改革的潮流,改革那些不适应高校管理和教学发展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师生员工最敏感的制度条例。
2.建立目标责任制
目标责任制是各个职能部门(处、部、办公室等)和纵向部门(学院、系、专业学科)的目标管理制度,是对高校总体目标的分解化。高校的各项工作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及管理方法,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分类采用不同的责任制形式,如教学目标责任制、科研合同承包制、党政管理目标责任制、后勤服务目标承诺制等形式。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目标责任的不同将工作目标层层分解,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方向和内容,做到分级管理、自我控制、层层负责。
3.严格岗位责任制和学分制
(1)岗位责任制是目标责任制的具体化。它包括每个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工资内容、岗位规范、考核方式、奖惩条例等,是加强高校管理、实施目标责任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圆满完成高校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学校内部人员的构成情况,我们可以将工作岗位划成不同的序列:行政、党群、教学、科研、后勤等,每一个序列岗位都有相应的要求,而每一个岗位人员的选定又以聘任为前提,以考核为依据来加强管理。
(2)学分制是高校实行教学改革以区别学年制的一项教学管理制度。专业定向是许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存在着不想学和不热爱所学专业的问题。学分制的实行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为大学生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实行学分制是高校快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学分制的实行以实现教学目标管理为前提,要不断促进大学生、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4.明确校内津贴制与奖学金制
(1)校内津贴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高校按照内部人员类型的不同,实行不同的职务等级工资制。校内津贴作为工资总额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运行必须真正体现教职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业绩、责任大小和任务质量。运用经济杠杆能起到激励作用,强化教职员工的工作动力,激发工作热情。校内津贴的制定,要与部门的目标管理及个人岗位责任完成情况挂起钩来。对评定出的合格单位、先进集体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应分别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励。校内津贴应向重点科研、学术、学科方面适当倾斜,向苦、脏、累、有毒、有害等工种(岗位)适当倾斜。要将工作质量与劳动报酬挂钩,要严格考核,用一系列科学、公平、合理、定量化的指标体系去评定每一个教职工,真正实现公平、协调、稳定、发展。
(2)奖学金制。奖学金制度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通过建立奖学金制度使品学兼优的学生受到奖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效率。要利用经济杠杆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机制,通过经济利益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奖学金是奖励学生成才的有力杠杆,在制订分配制度和方案时,要遵循导向原则、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原则、以智育为主的原则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
5.抓好学校“”建设
(1)校风高校的校风是指高校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实践活动中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行为风尚,是高校精神的综合体现。高校精神(校风)的规范化反映了一个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标志着高校在德、智、体各方面的质量水准,也是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良好校风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具有强烈的导向功能、激励作用、凝聚团结作用、规范约束作用。抓好校风建设对于维护高校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把高校建成培养新时期人才的坚强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风大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它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生应作为主人翁,积极参与,勤奋进取,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是被动接受约束的对象,使自己早日走向社会。
(3)教风教风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办好学校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以课堂的形式直接影响学生,所以他的课堂教学质量、言行举止对形成好的教风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教风主要体现为正确的政治观念、严谨的治学精神、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严格的教学要求以及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高尚道德风范。
法律是指国家宏观规定的,调整公民经济纠纷,民事纠纷,刑事纠纷的具有强制性的规范性条文。我国的法律在大体上分为民法,刑法,行政法三类,在具体使用上还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三种诉讼程序的法律。我国的法律具有规范性,普遍性,程序性,可诉性,国家意志性以及国家强制性等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规范性和强制性。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条文有其自身的规则,并不是随意制定的。法律的规范性体现在其客观,准确不得轻易更改的特质上。法律的强制性是指法律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规矩,而是国家依据其强制力进行颁布规定的硬性条文,并且,对于违反法律的公民,国家根据具体情节进行惩罚。
二、应用法律在音乐学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应用
法律来进行音乐学院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学院管理的规范有序;有利于学生自主约束自身行为;有利于学生,教职工的教学安全保障;有利于学院管理更具有信服力等等。首先,法律通过其教育作用促进音乐学院的管理工作。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管理上的鼓励与惩罚,即对于学生,教职工符合学院管理的行为应予以奖励,以促进学生、教职工对于学院规定的认识和了解;对于不符合学院管理的行为,应予以惩罚,起到对违反行为的警告震慑作用,促进学院管理工作的落实。其次,法律通过其评价作用促进音乐学院的管理工作。这主要体现在对事实行为的评定上,音乐学院进行管理工作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评定行为,然后就是对评定结果的处理。法律的评价作用作为行为评定的标尺应用于具体实践中,能够促进音乐学院管理的规范性,公正性,客观性,增强学生信服力。
三、音乐学院在管理中对于法律的具体应用
(一)法律是制定相关学院管理规范,管理条例的基础
首先,法律是制定相关学院管理规范,管理条例的基础。我国国家公布的法律是公民强制遵守的唯一准则。也就是说,所有规章制度,地方性管理规范都必须遵从我国官方法律的立法精神及相关条款。规章制度,管理规范的制定不得与国务院颁布的法律相悖。如果有相悖之处,依照官方法律为准。这就显示出了我国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音乐学院在制定相关规范时,不得超出法律的范畴,如不得要求学生缴纳法律不允许的相关费用。还有法律要求教师不得体罚或是变相体罚学生,在学院管理中就不得规定相关教师的权利,即便是老师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或是学生确实有错误,老师都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进行体罚。因此说,在音乐学院管理工作中法律是制定相关学院管理规范,管理条例的基础。
(二)音乐学院在实行对违反规定的惩罚时以法律为标准和保障
对违反学院规范的行为进行处罚是惩治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对学院管理信服力的有效途径。而此时,法律就成为了音乐学院对违反相关规定的惩罚的标准和保障。举例说明,如某音乐学院在管理规范中规定学生应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不得无故旷课,迟到早退,否则按照违纪处理;对于长时间旷课,未经请假或未得到请假批准的学生缺席课程30课时以上不颁发学位证和毕业证。如果甲学生确实违反了这一规章制度,且此规章制度符合法律规范,那么,音乐学院就可以按照管理办法取消该同学的学位证和毕业证。因此,音乐学院在实行对违反规定的惩罚时以法律为标准和保障。促进了学院管理的落实。
(三)通过法律精神以及相关法条指导日常管
理工作在日常的音乐学院管理过程中,应以法律精神作为工作的指导,奉行的理念,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管理工作不超出法律章程。比如学生的学习课程,教务查勤,安全保障,课余活动等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都遵循立法精神。
关键词:二级学院 教学档案 管理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7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on the teaching archives management model of two-level college in medical college.Methods: The causes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rchives,providing the following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rchive management system,to specify the scope of teaching archives,to have a strong sense of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archives,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archive management workers,and to highen supervision of the teaching archive management .Results: Tren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rchives and promoting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normalization . Conclusion: insisting in som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need of teaching archives management of two-level college.
Key words: Two level college; teaching archives; management of standardization
二级学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教学二级部门,承担了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对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对在新形势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二级学院在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很大改变。二级学院教学档案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思想、教学管理与实践、教研教改等的真实记录,是二级学院体现教学职能的必要资料,是反映二级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及经验与成果。笔者在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院从事了8年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管理工作,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二级学院三级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模式,探讨了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对教学质量的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广东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下属的12个教研室(原有21个教研室,近几年教研室的归属有变动)近8年来的教学档案管理为研究对象,对教研室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进行了探索。我院在2004年-2005年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教学档案的准备中发现教学档案资料不完整及收集整理不规范、欠科学等情况。基础医学院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及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定相关条例,明确规定了二级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容。
2.研究方法。第一,制定、完善科学、可行性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了《教学实施与质量管理办法》,其中在《广东医院基础学院若干教学管理制度》中明确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并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教研室的常规工作和教研室主任年度考核及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内容。第二,具体教学档案内容方面。教学档案要反映教学工作全过程,是教学工作和管理实施过程的痕迹体现,是教学研究的数据库,教学文件和过程管理资料均为教学档案的内容。在基础医学院制定的教学管理条例中,教学档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研室人员组成及变动情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集体备课计划及记录;试讲和课评的安排及记录;教案范例;教学改革方案、计划;教学研究;教学评估;教学研究论文;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实验指导;学生考试试题;学生考试成绩;教学总结与考核等。第三,明确教学秘书教学档案管理的职责。自2004年9月起,基础医学院聘各教研室教学秘书为兼职教学档案管理员,明确了教学档案管理职责,教学秘书经培训上岗。为了保证一校两区的教学档案质量,一个教研室在湛江、东莞校区各设置一名教学秘书。基础医学院给予教学秘书适当的补贴,其教学档案工作可以折算为年终考核教学工作量课时。
二、结果
1.二级学院重视教学档案建设是教学档案三级管理规范化模式的关键。在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教学档案三级管理模式中,基础医学院作为二级教学管理部门是教学档案三级管理模式的核心,负责对所属教研室的教学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控、检查。基础医学院自2004年9月,由院领导牵头组织基础医学院各课程专家,在原有的教学管理有关文件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有效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教学档案管理的要求、目标,形成了对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模式,并长期坚持严格执行管理规范化。
2.准确、及时收集、整理教学档案资料是确保教学档案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基础医学院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教学档案准备过程中发现各教研室教学档案缺失严重,针对该问题基础医学院制定的教学管理条例中明确要求教研室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三个阶段及时收集、整理教研室教学档案,并进行归档处理。组织教学质量监控专家在学期初、中、末对各教研室教学档案进行监控检查,确保教学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结合二级学院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是教学档案规范管理的保障措施。根据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教学档案准备过程及时发现各教研室教学档案存在的问题,结合评估指标的要求基础医学院不断完善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学档案建设的内容。在学校范围内首次提出在所属各教研室设置有教学秘书担任兼职教学档案员的制度,提出了教研室教学档案收集与管理的模式,对教学资料的形成、收集、分类、立卷、保管、统计、利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整改,使教学档案的管理责任到人,保障了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和使用科学性。
4.对教学秘书进行培训是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手段保障。由于教研室教学秘书的工作量大、责任重,人员变动频繁,基础医学院要求教学秘书必须做好教学档案管理的交接班工作,每学期由教学科牵头组织对教学秘书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培训。教学质量监控组专家定期深入教研室指导教学档案建设工作,按统一原则、要求定期加强对教学档案资料收集、整理情况的监控指导,做到及时查缺补漏。
三、讨论
1.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需要长期性坚持。基础医学院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在准备评估教学档案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我校于2005年11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的结果,评估专家对基础医学院教研室教学档案进行抽查,评分为优秀。这是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成果。基础医学院在以后的7年中继续坚持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在不同的申报工作中教学档案检查均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长期性坚持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的结果。
2.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对保证、提高教学群体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基础医学院通过对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使教研室及教师对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主动配合检查档案管理工作,按照教学档案的内容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教师。经近7年的努力,基础医学院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前相比有显著地提升。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促使教师认真书写教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撰写教学论文,教研室认真组织实行集体备课、课评、试讲等教学环节,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需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交流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信息交流的需要,特别在目前高等医学教育扩招后高等医学院校的管理中此矛盾更为突出,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含义是教学档案信息利用网络化、教学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和教学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它的基本特征是传输网络化、教学档案数字化和管理智能化,最终在基础医学院范围内形成教学档案资源共享。对于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将申报课题,进行立项研究。
参考文献:
[1]梁红敏,罗志勇,王丽群等.对教学医院教学档案规范性管理的探索[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10:133-136
[2]王瑾,黄培春,柯湛华.二级学院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9):1041-1043
下半年教育督导室将继续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的中心任务,针对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抓住关键问题,不断提高督导专业能力与水平,提高对学校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紧紧围绕年度计划中提出的四个方面内容,继续有计划地开展对各校执行《管理规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专项督导。
1.构建规范长效管理的机制,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2.落实“三项规定”,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活动时间,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利用大课间,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自觉规范办学行为,严禁开设各种名义的重点班、实验班、特色班,做到免试就近入学并均衡分班,严格执行“一费制”,无乱收费现象;
4.加强行风及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组织教学活动,尊重爱护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督导室将分阶段及时把各校执行情况进行通报,以此不断纠正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推动和促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精细管理的意识,构建规范长效管理的机制,形成以制度管理的运行模式;将各校在落实《管理规范》中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及时推广、宣传;
二、继续对部分学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及使用情况的调研。
三、根据苏教督〔**8〕4号文件精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安排和执行情况的专项督查的自查工作,迎接省市对我区的抽查。
四、根据苏教督〔**8〕9号文件精神,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对我区老年大学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老年大学”的复评、申报工作,迎接市教育局对我区现代化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督导评估。
五、以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为依据,开展对全区各校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实施“学生阳光体育工程”的专项调研。
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做好前一轮综合督导的总结工作,并制定新一轮综合督导规划。
1.组织管理规范化。组织管理规范化是指通过建立健全的毕业设计各级组织管理机构,并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科学、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对毕业设计实行科学管理。以主管校长为首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宏观管理,主持制定总体方针,并对毕业设计各环节进行指导和监督;教务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并对毕业设计进行监督;教研室负责确定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执行具体的组织与管理;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组织管理规范化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管理机构,并规定相应的权力与责任,实现组织机构系统化;通过制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实现管理制度化;通过制定程序化的工作流程,实现过程流程化。规范毕业设计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前提[2]。组织管理规范化使得毕业设计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减少各部门之间的摩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教师指导过程规范化。教师指导过程规范化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指导效果对教师的指导流程和指导方式提出一定的规定和要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和要求。指导过程规范化要求备选课题应多样化、层次化;学生自主选题时,提倡真题真做;严把开题报告的质量进行关,质量不过关者不得开始设计;面授指导和远程指导相结合,每周安排一次面授指导,每周指导学生至少一次,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检查,并做好关键阶段的检查工作;每次指导应填写指导登记表,对每位学生的指导记录应不少于15次;把好论文规范关,对论文的审阅指导不得少于三稿;指导学生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指导过程规范化并不意味着指导的僵化,教师应在遵守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教师指导过程规范化使教师的指导活动过程化、指导行为规范化,有利于防止教师指导的随意和走过场,有利于量化考核和促进指导水平的提高。
3.学生设计过程规范化。学生设计过程规范化是指为了使学生的设计活动科学化、过程化而对学生的设计流程、设计行为提出一定的规定和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和要求。设计过程规范化要求学生结合工作岗位、个人情况进行选题,真题真做;做好资料查阅和课题调研,认真撰写开题报告,并按时完成;根据开题报告的设计方法、技术路线和进度安排开展设计,并主动接受指导教师和学校的监督检查;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设计进展,并积极参加面授指导,未能参加面授指导时应主动寻求教师的远程指导;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并按规范撰写毕业论文,不弄虚作假或抄袭他人;认真准备和参加毕业答辩。学生设计过程规范化可促使学生投入足够精力用于毕业设计,保证设计进度,并使学生在设计中少走弯路,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设计顺利开展,其既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又要有利于约束学生的随意性,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4.过程管理规范化。过程管理规范化是指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依据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实现对毕业设计有效的全过程监控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核心在于其管理工作是否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要求[3]。作为组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和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并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为毕业设计把好关。在执行各项审核程序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不能不设门槛或降低标准,对于不合条件的坚决不予批准和通过。认真做好设计过程中的各项检查工作,为了避免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采用规范化的阶段检查评价标准,量化评价指标,减少人为因素和检查目标不明确的影响;监督与控制并举,对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师生要提出批评和教育,并责令限期整改。过程管理规范化可强化对设计过程的引导,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师生的偏差,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5.论文写作规范化。论文写作规范化是指不仅毕业论文的内容要符合专业的学术规范,而且论文的形式还要符合论文的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为了使学生了解论文写作规范,除了制定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和排版规范外,还应举办论文写作讲座,向学生介绍论文的写作要点。学生应严格按规范来写作论文,论文结构应简单明了,语言应准确、流畅、规范,内容应完整并具有逻辑性。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编写论文写作提纲,使学生学会论文的谋篇布局;审阅论文后给出明确的修改意见和要求,让学生掌握论文的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此外,规定论文不合规范者不得参加毕业答辩,促使学生重视毕业论文的规范化写作。论文写作规范化可促使学生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并接受规范化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6.考核评价规范化。考核评价规范化是指考核过程规范化、考核指标标准化。针对学生考核的需要,制定指导教师评审标准、评阅人评审标准、答辩评审标准,在评审时严格按标准执行;对答辩过程、答辩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并采取民主的方式确定最终答辩成绩,使答辩过程和答辩成绩公平、公正、合理。对教师的评价由学生评价和管理部门的过程检查评价两部分组成。在毕业设计结束前,由学生填写教师指导评价表,对教师的指导进行客观的评价;管理部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检查结果也将作为评价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有效的控制毕业设计考核评定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功能,检测师生教与学的状况,适时的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进度,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造,达到促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4]。考核评价规范化不仅能对毕业设计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给学生的设计和教师的指导提供压力和动力,促进毕业设计质量提高。
二、影响规范遵循的主要因素
1.规范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规范不符合毕业设计的客观规律,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将难以被师生们遵守;规范的操作性不强,师生们将不知道该如何执行,或执行起来效果不佳,这些都将影响师生遵守规范的意愿。
2.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对毕业设计认识不足的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学习动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在设计过程中,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常漠视毕业设计规范的存在。
3.教师的责任感。责任感不强的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他在毕业设计指导上不愿投入足够的精力,指导行为随意性较大,既不能按规范要求来进行指导,也不能督促学生按规范要求开展设计。
4.监控力度与奖惩制度的落实程度。过程监控不力,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师生的行为偏差,不利于引导和督促师生自觉遵守规范。奖惩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难以调动师生遵守规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难以有效遏制师生的违规行为,不利于规范的贯彻落实。
三、结语
关键词:8S管理;学生;素养
作者简介:李智军(1965-),女,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兼副主任,副教授;李伟(1979-),男,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河北 保定 07105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12-02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扎实的、系统的程序性知识。因此,使学生管理与企业生产管理接轨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8S管理的好处很多,被许多企业采用。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就去企业工作,利用8S管理理念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8S管理理念,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素养,是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的重要举措。
一、8S管理的涵义
8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素养(SHITSUKE)八个项目,因其古罗马发音均以“S”开头,简称为8S。大学生8S行为管理规范就是引用企业8S管理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含义如下:
1S——整理(SEIRI):将物品区分为有用和没用的,有用的留下,没用的及时清除掉,达到把“空间”腾出来活用的目的。
2S——整顿(SEITON):科学合理地规划物品的摆放位置,要用的东西依使用频率、按照由近到远的原则,分门别类放置,准确定位定量,整齐摆放,明确标识,达到不用浪费时间找东西的目的。
3S——清扫(SEISO):对宿舍、教室、实训室等公共场所进行综合治理,清除垃圾、灰尘及其他污染源,达到保持学习和生活场所干净明亮的目的。
4S——清洁(SEIKETSU):持续推行整理、整顿、清扫工作,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实行标准化管理,保持工作成果,达到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的目的。
5S——安全(SAFETY):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锻炼逃生自救能力,确保人身及财产的安全,达到预知危险、防患未然的目的。
6S——节约(SAVE):节约时间、空间、人力、成本、资源等,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达到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养成合理降低成本的良好习惯。
7S——学习(STUDY):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精通技能、懂得沟通、善于合作、提升素质,达到服务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目的。
8S——素养(SHITSUKE):提高遵规守纪的自觉意识,养成按规定办事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严谨规范的作风,塑造守时守信的高尚品德,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学生教育管理实施8S管理的意义
8S管理的使命是焕发组织活力、不断改善管理机制,8S管理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体现出的全员性、能动性、基础性、显著性、鼓舞性、管理思想的渗透性强于一般的管理活动,是其他管理活动的基础和有效推行的保障。8S管理具有显著改善学习工作环境、重塑校园文化、提高安全水平、提高学习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素养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组织实施大学生8S行为管理规范,深入挖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规范有序的生活习惯,创造整洁明亮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节约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水平。
下面以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实行8S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三、学生教育管理实施8S的措施
1.制定详实的8S管理实施方案
学生教育管理要想很好地推行8S管理,必须在理解8S管理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符合本校校情、学情的8S管理实施方案。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2012年制定了详实的8S管理实施方案,落实了专门实施8S管理的人员和相关职责,明确了8S管理相关要求和目标任务,制定了详细的8S管理实施标准和细则,从而使责任到人、任务具体、标准明确,从而促使8S管理落到了实处。
2.开展扎实的8S管理宣传工作
推行一个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首先必须开展扎实的宣传和培训,打好思想基础,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学习8S管理方案细则、组织8S管理专题讲座、召开8S管理动员大会和主题班会,悬挂条幅、标语、专题展板、橱窗和广播等形式营造8S管理氛围,进行广泛宣传和培训,使8S管理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3.实施严格的8S管理督导考核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经常性的检查督导与考核,久而久之,8S管理就会流于形式。为保证8S行为管理规范的全面实施,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每个学生、每个宿舍、每个班级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督导考核机制,明确指定落实人和监督人,明确规定执行和监督频率及工作标准,做到每天有人检查,检查有记录,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改进措施。通过进行检查和督导,保证8S管理质量,确保实施效果。
4.建立有效的8S管理激励机制
为保证学生8S行为管理规范的实施效果,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将8S管理规范落实情况的个人考评记录纳入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考核成绩之中,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计算及排名中发挥作用,个人考评结果同时作为各项评优评奖的依据,8S管理情况也与班级考核挂钩。每学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宿舍和班级进行表彰,从而激励学生按照8S管理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将8S管理考核情况纳入到辅导员的绩效工资中,从而激励辅导员用8S管理学生的热情,确保8S管理方法的推行力度,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学生教育管理推行8S管理的成效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2012年开始,将现代企业的8S管理新观念、新技术应用到学生的管理中,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全面推行8S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对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节约成本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了明显提高。
一是学习生活环境整洁明亮。学生宿舍、教室、实训室等公共场所干净整洁、宽敞明亮、井然有序,物品定位放置,标示清晰明确,空间合理运用,功能区域划分合理,形成“每天勤清扫、每周大清扫”的卫生习惯,始终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清洁有序。
二是学习效率持续提高。通过8S管理能够造就安全、舒适、明亮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氛围,物品合理布置、定位摆放,确保在最快速的情况下取得所需之物,有效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浪费;井然有序、明亮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心情轻松愉快,学习效果会得到提升;系内积极组织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学生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是节约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向全体学生发出“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倡议书、“光盘”行动、主题班团会、主题征文比赛、专题辩论赛、“寻找身边的节约榜样”等活动以及利用板报、墙报、宣传橱窗、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号召全体同学从日常生活和点滴小事做起,践行节约每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一粒米等行动,全体学生树立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是安全保障更加坚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普遍重视校园安全知识、学生《安全手册》、各种应急预案的学习,清楚并能正确预防学习和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风险;学管人员定期开展全方位安全排查,加强宿舍巡查和消防安全检查的力度,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努力减少和杜绝各种不安全隐患,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不断提高,确保了学生安全稳定。
五是学生素质明显提升。作为一种管理制度,8S的作用就在于要细化各项常规管理,每天都能提醒学生完成一个小目标,持之以恒的结果必然是提升个人的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这种意识和习惯一旦形成具有持续的作用,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成人教育 学籍管理 规范化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是指对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主要涉及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新生建档、学生的考试成绩、奖惩情况、学籍异动、毕业资格审查以及查询统计等内容。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鉴于学籍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信息量大,数据繁琐等方面原因,这就对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规范化管理方面。事实上,很多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不够规范,这样就严重影响了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质量与效果,也就迫切要求学籍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一、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现状
为全面深入了解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现状,本人曾以问卷形式对全省10多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0份,回收率90%,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健全及技术手段落后、专业性不够等方面。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比较复杂,要做好此项工作,就必须要求有学校的重视,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有专业化的队伍维护以及相关部门的协助,事实上,很多的高校对成人教育不重视,只是把成人教育作为各高校、高院系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
管理制度不健全及技术手段滞后。管理制度与技术手段是所有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因为高校对成人教育普遍不重视,导致制度的制定缺少研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倾向,导致制度不健全,缺少一种合理的行动准则和依据。技术手段滞后,主要是体现在许多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或采用单机操作,学籍管理的常规工作,如新生缴费注册、打印学生名册,教学计划管理、面授登记表打印等,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极不适应社会,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籍管理不专业,随意性大。学籍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专业化的人员、专业化的团队来进行操作,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具有有时俱进的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包括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熟练运用,对相关管理制度的熟悉,对基本工作流程的把握等。但是目前高校学籍管理者自身专业性知识储备不足,管理及服务意识缺失,管理的随意性倾向比较明显。
二、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有效措施
(一)专业化培养。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自我更新能力,紧紧围绕当前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摒弃陈旧的思想,落后的管理观念,将科学、先进、高效的观念理念引进学籍管理领域。同时,要努力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专门从事学籍管理与操作具体学籍事务工作的队伍,保障良好的硬件设施,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规范化进行学籍管理。
(二)健全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规范化的前提,要规范化管理就必须要保证制度的可行性、完善性、时效性,应该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有效力的学籍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求有监管措施。
(三)提高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意义的认识。学校领导,特别是分管学籍管理的领导以及部门负责人,应该提高充分认识学籍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意义:一是保证教学正常运行。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主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它的协调、有序和高效,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二是有助于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及提升管理的效果。专业化团队负责的学籍管理,业务的熟练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及相应的监督、奖惩制度,必将降低学籍管理的随意性、错误率,全面提升管理的效果。
总之,适应当前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急需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解决,应该成为当前高校改革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庆霞.高校学籍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读书育人,2007,(S5):39
[2]钟才良.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7):131
[3]林静新.高校成人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7):17
[4]刘文奎.论高校学籍管理队伍建设〔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4):77
关健词 教学管理 规范化 措施
所谓教学管理规范化是将体现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增减规格与质量标准要求的教学管理体制、程序、方法等,用制度和条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以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这些教学管理实践的制度与条例,在实施过程中又进一步提高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样就形成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
一、教学管理规范化的目的
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既要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又要正确处理改革、建设、管理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次,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把学校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加以引导并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教学中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三,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内在要素组合,努力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利用,使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一)教学管理规范化是实现高效率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教学管理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管理资源的有限性和提高管理效益之间的矛盾。而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尽最大可能减少内耗,使学校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达到最佳配置,优化教学活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办学效益。自1999年以来,高等学校由于连年扩大招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张,而教学投入相对不足,教学用房的基建速度和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相对滞后,以致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限的教学资源投入与高效率实现办学目标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唯有实施规范化、的教学管理,运用有效的现代教学管理方法,通过科学的运作、协调,以提高有限教学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高效率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
(二)教学管理规范化是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推进器
教学管理规范化需要管理者不仅要精通业务知识,了解教育教学规律,而且要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方法与手段;这样既可以促进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管理知识与方法,自觉遵循教育教学管理内部的基本规律,还可以鞭策管理者增强规范化的管理意识,积极主动采用现代科学手段、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科学高效的管理目的。从而不仅使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普遍提高,也推进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为此,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是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推进器。
三、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主要措施
(一) 提高管理者素质
加强职业伦理和道德修养。教学管理者除了应遵循一般的道德规范外,还必须遵守公共管理者的职业伦理,执行与捍卫法律的尊严,不负人民的重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管理部门是高校整个教学系统协调运行的纽带和核心。教学管理者是学校具体教学事务的承担者和执行者,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恪守公共管理者的职业伦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事业心责任感,公正严明,杜绝。
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人来执行的,不管是在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哪一环节,管理者的素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管理者政治、文化素养差,自己对政策、规章理解得不准确,那么政策宣传、政策分解就会走样;如果管理者政治素养,道德水准底,时时想到一己私利,处处寻租,政策可能就变成了谋一己私利的工具。
(二)政策规章制定要规范
每一项政策规章的出台,都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经过充分论证,要切实可行,不能有歧义,更不能朝令夕改。如果对于一项政策,执行者有执行者的理解,目标团体有目标团体的理解,这项政策就不严谨,执行起来会遇到困难,达不到预期目标。管理过程要制度化、流程化,尽量杜绝领导“拍脑袋”现象的发生。
(三)一切从人本主义出发,变“管制”为“善治”
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科承制的模式,更倾向于“管制”,即管理活动多采取一种上令下行,“独断式”的专向活动,片面强调管理者的权威。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它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它要求有关管理机构与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协调各种公民之间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使公共管理活动取得公民最大限度的认同。善治的实现依赖于政府与公民之间积极而有效的合作,将这一概念引入教学管理,是强调在管理活动中,应更多注重目标群体的参与,充分实现管理者与目标群体间的互动与合作。
人是社会第一要素。教师和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社会的栋梁,学校制定一切政策规章的目的,都是为了国家教育事业和学校自身的发展,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管理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高校教学管理出发点是挖掘人的潜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询教师、学生的意见,使政策切实可行。在政策执行中,要关心体贴教师,主动给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学生的管理则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政策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尤其对违规事件的处理,更要慎之又慎,处罚不是目的,要仔细分析前因后果,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帮助同学改正错误。
参考文献:
[1] 吴运兰.从政策执行过程谈高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与人性化[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 李瑜玲,蒋峰华.对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3] 侯蔚.从“管治”走向“善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