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实际教学中,因为数学中数字的枯燥性和数学具有一定难度的特性,使得师生之间容易形成一种枯燥的相处模式,完全丧失对数学主动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追求升学率、追求成绩的目标下,应当在实际课程中注重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激发。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既要懂得数学知识的历史由来,又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现数学的实用之处。比方说,老师在讲某一部分数学知识时,可以同时讲解一下数学知识的历史由来,或者是现实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地方,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讲活,贯通古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函数部分,可以讲述笛卡尔研究出新型函数给他心爱的人,也可以讲利用分段函数分析在现实生活中选择打车软件时哪个更实惠,还有抛物线、自由落体、二次函数等诸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都大有用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愿意进行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拓宽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非常强的学科,也是很多学生愁于应对的科目。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疲于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一些做题步骤;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填鸭式教学方式盛行,使得数学失去了它本应有的灵魂。学生往往只懂解题,而不知何为数学思维。这样将会造成学生一旦脱离题目回到现实生活,将完全想不起运用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最初学习数学的目的、设计数学课程的初衷都将无法实现。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维。走出课堂或学校后,真正能遗留在学生记忆中,依靠数学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中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提供土壤和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主要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释放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多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可让学生想象所学知识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什么类型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发现数学实用之处,从而利于日后真正遇到问题时能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总之,数学教师应尽力做到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转变方法;教育技术
一、注重基础,转变方法
初中生年龄相对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数学知识结构亦不完整,数学素养和抽象思维较为薄弱,因此,对其教学必须注重基础性知识,将最基本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教授给学生,这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理清知识宏观脉络,提升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与此同时,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尤其是转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实现启发性教学、引导性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有利于高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部分以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进行简要分析。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主要开展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明晰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经过分析,笔者发现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ax+b=0(a≠0)和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b≠0)的解法,但他们对其具体应用的掌握程度不够,无法有效做到熟练应用。第二阶段,借用数学文化,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教学中笔者运用了数学名题“鸡兔同笼”。起初鼓励学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学生用算术法、一元一次方程进行了解答,但学生都觉得过程甚为繁琐,笔者趁机引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知识点,并进行了讲解,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结合需求,融通文化
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点,唯有顺应和结合学生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结合学情,明晰学生当前的实际需求,进而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同时,考虑到数学文化在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和开展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数学文化,如数学的图形美、公式美或数学的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借用数学文化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本部分以知识点“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两个核心:基本知识点的运用、课堂启发性教学模式的确立,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经过分析,发现先前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可作为基本知识点运用到教学中,以引出本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点。笔者通过提问,魍澄幕“双鱼”剪纸作品是由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案组成的,这两个图案的位置有怎样的特殊关系?怎样改变其中一个图案的位置,可以使它与另一个图案重合?
然后我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幅作品是轴对称,第二幅作品同样让学生探究它又是如何对称的,从而引入本课题“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这就很好地为本课做了铺垫,学生的心中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了思维上的准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对称、均衡的美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形象教学,育植思维
数学教学的抽象性和枯燥性,一直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将较为晦涩难懂的概念和法则用一种充满趣味的形式呈现出来,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即坚持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善用情景化教学方式。具体可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或创新授课模式,采用游戏学习等方式。再者,学生“懂得法则,却不会应用”的现状,归根到底是由于学生尚未形成数学思维,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数学规律,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本部分以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大多数教育者经常会利用喷泉问题进行讲解,传统教学常利用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较为枯燥,教学效果也不理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问题:喷泉的路线和哪种函数图象相似?然后通过多媒体对这一路线进行了动态演示,这样较为清晰地展现了二次函数y=ax2+bx+c(a≠0)的特征,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笔者借此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求出水口的高度”,从而解决问题。这有效使用了形象教学,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思想。
四、借力技术,数字呈现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呈现。具体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充分开辟教学资源获取的新渠道,尤其是选取适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元素和材料;另一方面,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群体学习方式的变化,即由传统的集约式学习转变为碎片化学习,教师需要由原来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积极开发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学习。
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学生学习应达成的特定意义的综合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持久性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标准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理解新课程本质,设计教学方案,及开展教学评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这时期的学生刚摆脱小学生的稚嫩,对初中阶段的各事物感到十分好奇,利用?@个特点对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十分有利。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数学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以便初中生能在早期形成数学思想,最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意义和主要内容
1.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意义
数学教育目标从表面和内在角度可分为隐性教学目标和显性教学目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属于隐性教学目标范畴。初中数学教师在执行新课程标准时,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数学知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长期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并使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以不断积累学习经验,这便是核心素养。一个具备了核心素养的学生必然善于利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当代初中生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根本追求,也是着眼于数学教学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后,通过教师引导,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技能,逐渐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也就会被建立起来。要想到达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一方面注重学生知识量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挖掘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隐性核心素养,最终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2.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总结,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初中生善于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实际性问题。数学学科看似理论性很强,但和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无处不在。学生在处理现实中的各种数学问题时,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如、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其次,合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解决某类数学问题时,让学生能够运用固定的方法,以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复杂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率先考虑用数学思想去解决。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1.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究的学习情境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学生,学生就能够获得的,需要学生在系统化的训练中,不断强化核心素养,并持之以恒地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探究中,改变过去灌输式、单一、枯燥、无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切实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过去教学经验总结分析,大多数初中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知识离自己实际生活甚远,而学习数学对他们好像帮助不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式情景和生活化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拉近数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数学情景,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以多样化的开放性数学题
所谓开放性的数学题是指解题思路有多种多样,答案不是唯一确定的。整个问题的条件、解题方法和最终的答案都是开放性的。学生对于这类问题十分热衷,并且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容易激起学生挑战欲望。数学开放题包含十分广泛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数和学生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提高学生综合文化水平有很大帮助。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核心素养时,要注重设计多样化、开放性的数学题。
3.进一步丰富数学实践活动
初中数学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体现出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数学教学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让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应用数学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善于交流,书本归纳总结,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数学方法和常规方法的应用原则。同时,通过组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其他行业的相关知识信息,有利于增加初中生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
一、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新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理论性强、枯燥无味、难度大,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上信息技术课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做到“难懂的问题演示讲,习惯的问题反复讲,关键的问题重点讲,难点问题细细讲,个别问题个别讲”。教学方式可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即先由教师确定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本课的学习任务。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愿望。在已安排学生进行预习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上机实践,让他们先检验自己的自学能力,从而证实自己的理论理解与实践是否一致。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演示给学生,并进行适当讲解,使学生们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以便学生进一步证实了学生对自己预习后自行上机实践是否全部正确。最后,再让学生们上机实践一次,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学,教师可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也可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抢答、评选操作能手,在课外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辅用一些平和、鼓励性的语言,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对话,做学生的指导者,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探索的愿望。
二、结合教学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信息技术课需要软、硬件的共同支持。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一般呈模块化、条块化分布,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由于各校条件不同,导致教材内容与软、硬件环境不配套,很多内容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视情况而定,以使内容的安排、讲解操作顺序更有利教学实际。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教材,但不唯教材,以课标为基准,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硬件情况,结合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重新组织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一定要做到抓住核心精神,大胆予以取舍,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充满实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堂。否则只是照本宣科“讲解”教材,就和在岸上学游泳一样。
三、善于纠正错误,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的动手操作性强,如果在操作中失误就会使下一步的操作无法进行。教师面对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操作,首先要进行总结。看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出现,还是个别情况。其次,告诉学生怎样避免错误。教师要树立学生纠正错误就是学生积累经验的过程的思想。要告诉学生不要怕出错,但要使学生清楚每一步操作的含义,有些错误操作是具有危害性的,如删除文件、移动系统文件等。最后,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查找错误的原因和排除方法,以及一些功能键的用法。从而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自行解决,提高操作技能。
四、加强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爱玩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教学,这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反而有利于教学,学生们也就学得更轻松、更愉快。比如,学习鼠标的操作是比较枯燥的,但采用游戏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Windows中的纸牌游戏”,并引入竞争机制,看谁动作快、动手能力强。这样在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教师再结合教学目标,讲解一下鼠标操作的要点,经过练习,学生在操作鼠标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了。当然,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提出要求,让学生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后再玩,这样既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认真快速的学习,又让学生有机会娱乐,让学生既会玩又会学。
五、注重学科间优势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改 综合素质
苏步青教授曾经讲过,学不好语文的学生,将会大大限制他在其它学科的发展。同样地,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欠缺,要想学好数学也是相当困难的,如要想证明:圆中最长弦的是直径。这是绝大多数的同学都知道的结论,但是由于就是不知道怎么样去书写,去表达,得不到分。新的教材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定义、概念的复述要求严格,大大地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全面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1.新课标下数学教学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教学是没有要求的,但这对个人的发展来说是很有用的。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自觉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勤于思考等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
2.新课标下数学教学重思想品德教育。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国运兴衰、民族昌盛。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历来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用数学家探索数学的精神去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的精神。以我国两千年来的伟大的数学成就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引导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探究新课改下数学课的教学动向
那么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中考命题的变化是否是互相配合的呢?我们从中是否可以看出一些中考发展方向的轨迹?我们来看初中数学课程改有哪些变化,值得我们留意。
1.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新的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让学生知道要学新的知识是由于要解决新的问题的缘故。例如在引入有理数时,课本从温度、海拔高度,表示相反方向等多个角度,立体化地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有利于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向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方向发展。
2.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在新的教材中,课本亦相当重视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新的几何教材中,就有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初步概念的实验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考中亦有类似的题目,如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只要动手比划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这对促进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课外及课内方面入手。
1.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41-01
信息素养是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也是初中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频繁应用信息知识、信息技术,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信息素养的培养应主要关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四个层面,以下将分别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1.激发兴趣,培养信息意识
要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使其具备信息意识,对此,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指导、启发措施来激发学生对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认识到我们得学习和生活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例如,在需要搜集一些教学素材时,可在学生面前掩饰搜索引擎的应用方法,或进入学校电子图书馆进行文献索引,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认识到搜索引擎的作用,并使其了解到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多元性,进而对信息技术产生学习兴趣,并仿照老师的做法,主动利用互联网、计算机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其次,要使学生树立信息价值意识。例如可通过信息的索引、筛选,使其学会如何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判断信息的真伪,评价信息的价值等等,使其认识到真实、可靠的信息所具有的价值,认识到虚假信息的危害,进而使其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中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2.奠定基础,夯实信息知识
掌握一定的信息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夯实信息基础,使其在今后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然而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多初中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尽量以趣味性强的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知识。例如,二进制是信息技术的基础运算方法之一,但是对日常使用十进制的学生来说,要迅速学会二进制方法并不容易,因此,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二进制时钟Flash,用动画来表示基础算法,使二进制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3.学以致用,提升信息技能
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处理实践,能够使其更直观、更深刻地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同时使其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充分激发他们的动手操作兴趣和创造力。例如,在进行Flas制作方法教学时,教师可在传授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布置“尝试制作动画”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应用所学的操作技能制作动画,使其操作技能得到提升。
4.端正态度,强化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质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使其在今后的学习、成长中能够明辨是非、不偏离正轨。对此,首先要使学生树立信息道德观。使其学会文明上网,学会甄别信息,并自觉抵制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例如,可利用结合时事热点,带领学生们搜索热门微博,使其分辨官方信息与虚假消息的区别,并教导他们坚决不造谣,不传播谣言,不参与到其他违法传播不良信息的活动中去;其次,信息道德教育要渗透到信息知识、技能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自觉遵纪守法,主动维护信息安全,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例如在进行“杀毒”、“病毒”等概念的教学时,不但要使学生知道电脑病毒的远离和危害,以及查杀病毒和预防病毒的方法,更要是使其知道制造和传播病毒是一种违法的、对社会有着巨大危害的行为。
5.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其今后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有意识的通过理论教学、实践锻炼、信息道德教育等途径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英.利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的分析研究[J].教育科学.2013(2):63.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验性;教学策略
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观察身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依然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的现象。笔者通过对这些教学异相的分析,加之实践凝练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实验性教学,以实验性数学学习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形成与常规教学相融合的初中数学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一、初中数学实验性教学的内涵
初中数学实验性教学是指为解决某种数学问题、获得某种数学结论、验证某种数学猜想而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从而进一步把这种探索活动的方法、经验、精神等,自觉内化为学习数学的一种思维方法,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方式。此数学实验与大学数学重视的“思想实验”不同,其以“物质实验”形式存在;也与物理和化学的科学实验不同,是数学思维的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数学推理证明。它提倡的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重视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体验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核心素养。
二、初中数学实验性教学的过程性策略
1.选择工具,进行操作观察。
初中数学实验性学习的前提是“做”数学,其离不开动手操作,离不开实验工具。工具来源于自己动手制作、现成教具、软件等。有了合适的工具,学生便可以根据课题目标,进行操作,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直觉,培养想象力,为下面的实验做好铺垫。
案例1苏科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探究实验。
实验工具:装有几何画板软件的计算机。
实验内容:(1)打开几何画板,作☉O,在☉O上依次取四个点A、B、C、D,并顺次连接。
(2)顺次选中A、B、C三点,点击“度量”菜单下的“角度”,量出∠A的度数。同理,量出∠B、∠C、∠D的度数,观察猜想,四边形ABCD的四个内角之间有何关系?
(3)拖动点A、点B,看结果如何变化。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几何画板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工具,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学生发现、猜想、验证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2.提出猜想,引发数学思考。
在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获得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自主提出猜想,这个环节是整个实验学习过程的关键,对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合情推理能力至关重要,也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案例2苏科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探究实验。
用同样大小的两种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纸片,按照如下的方式拼正方形。
思考:第1个图形有1个小正方形。
第2个图形比第1个图形多几个小正方形?
第3个图形比第2个图形多几个小正方形?
第10个图形比第9个图形多几个小正方形?
第100个图形比第99个图形多几个小正方形?
第n个图形比第(n-1)个图形多几个小正方形?
你还有什么发现?
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串,提高数学实验的思维含量,引发数学思考。从简单的图形开始观察,提出猜想,探索规律。通过这个数学实验,学生能提升自己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3.讨论交流,走向深度学习。
在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产生猜想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升华猜想;要帮助学生勇于呈现形成概念、揭示定理、发现方法的过程;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实验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进行高阶思维训练。
案例3苏科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探究实验。
把一个正方体表面沿着棱剪开,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先猜想,再剪一剪,与同伴交流。你能把得到的图形分类吗?
分类如下——
1222型:中间两个面,只有1种基本图形。
2141型:中间一行4个做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3231型:中间一行3个做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
433型:中间没有面,两行只能有一个正方形相连,只有1种基本图形。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将图形分类,学生经历这样“悟”的过程将有利于他们对分类思想的进一步认识,走向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三、初中数学实验性教学的实践意义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初中数学实验性教学的模式的研究,个案的探索,理性地总结出操作流程的规律。这不仅表现为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内化成了师生教与学的一种思想,填补了数学教学相关研究的空白,提供了初中数学教学可借鉴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盛建武初中数学名师教师工作坊研修,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为主题,以学习需求为导向,通过:线上研修与线下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个人研修与小组互助相结合;专家引领与自我研修相结合;专业考核与自我展示相结合等方式,集中解决数学课程教学关键问题,促进学员加强师德修养、更新教学理观念、提高文本解读水平,为数学教师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为全省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研修主题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主要研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案例研究等。
二、研修需求分析
1、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笮化”,重知识轻能力、重解题轻思想方法、重结论轻过程。二是理论与实践脱离,会说的不少,但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不多。三是教学方式陈旧,轻教学重训练,刷题仍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
2、当前,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省、市、区都有“双减”文件与措施),教师迫切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负提质是关键)。
3、很多教师有自己发展的要求,需要通过一定的培训学习提高自己,教师也有展示自己的要求,通过展示与同行同研共享,共同成长。
三、研修对象与时间
盛建武初中数学名师教师工作坊包括线上研修线下集中研修两部分,其中线上研修教师200人,根据线上研修考评情况选择100人参加线下集中研修。
工作坊线上研修时间:2021年8月20日至11月20日。集中线下研修时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3天):2021年10月29日至31日,报到时间:2021年10月28日14:00—18:00。第二阶段(2天):2021年11月1日至15日,分组进行自我研修与展示,按地域分5个组进行。
四、研修目标与任务
1、引导参培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方法,开发主题式教学内容,改变教师教数学教材的行为习惯,提高数学课程教学效率。
2、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式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呈现方式和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展思维,体验积极的情感态度,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1微课以及智慧课堂概述
1.1微课的概念及其特征
微课主要是指以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学习需要为主要依据,借助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制作和播放精简的教学短视频的教学方法,而且,这些教学短视频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还可以延伸到课前预习环节以及课后复习巩固环节。微课的特征主要包括教学时间较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以及传播途径更广等几个方面,首先,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是因为微课的开展主要是以相应的教学短视频为载体,而制作这些教学短视频时不仅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浓缩,还摒弃了很多不必要的讲述环节,令教学短视频的时长通常在10分钟左右,使得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教学时间更短这一特点。其次,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是微课最为核心的特征之一,教师开展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讲解,并通过对关键问题的剖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数学知识理解障碍,从而实现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学习质量的提升。第三,微课的传播途径更广,主要是因为教学短视频主要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而且微课的实施是以网络为主要途径,一方面学生们可以借助手机以及电脑等多种设备对微课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另一方面微课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制约,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教学短时间进行学习。
1.2智慧课堂概念
智慧课堂是对智慧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应用,是在为学生们构建更加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先进教学辅助手段,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智慧课堂更加重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提倡让学生由原本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和了解知识,使学生们更加清晰、深入的理解和感悟知识的产生过程,并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和适当指点,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思维活跃性,从而在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教师应从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以及加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教学活动配合程度,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以及素质能力培养成效的提升。其次,智慧课堂的实施除了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情况给与更多的关注,还需要教师给与学生及时的引导和指点,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以及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第三,智慧课堂的构建和实施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比如,提高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以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开展微课教学活动等,通过多层面、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2基于微课构建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意义
2.1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及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帮助数学教师从网络中获取更多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通过将其合理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既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补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数学教师获取更多的优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灵感,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系统性和实效性的提升,也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将教学活动合理延伸到课外,并借助具有较强内在联系以及延续性的教学内容,将不同时间段的教学活动进行串联,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2.2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以应试成绩为核心目标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数学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方式,也是以大量的数学题练习为主,虽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初中数学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牢固程度,并提高学生对相关类型数学题的解答能力,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较为有限。而借助微课促进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以及更多的层面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3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
初中数学教学中借助微课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微课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初中数学教学所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还可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并对相关优质教学素材进行更好的整合以及利用;其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的复习以及知识巩固提供有效的帮助,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和效率,也有助于实现相关教学资源的重复利用。
3初中数学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
3.1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方面的影响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和以往教学成果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重视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数学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也是他们更为熟悉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环节依然在延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偶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抽出一部分课时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锻炼和提升,而微课通常是以代替板书等等形式出现的课堂教学环节,这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对于部分数学天赋以及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素质能力培养效果,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其核心素养培养作用较为有限。
3.2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微课的理解和认识较为片面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微课及其使用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导致他们在规划和使用微课时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这是影响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以及微课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错误的认为微课与课件等同,只是在内容呈现形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很多数学教师在制作微课内容时只是简单的将课件转化为视频的形式,使得微课的真正作用难以得到切实发挥;其二,还有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存在微课内容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微课内容并没有围绕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而是将课堂教学活动完整的录制成视频并提供给学生们,一方面会难以充分发挥微课应有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会对微课的实效性产生较大影响。
3.3学生自身的制约因素
学生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数学学习兴趣较低以及学习能力较弱等几个方面,其原因主要是初中数学教材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再加上除了需要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记忆以外,还需要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使得部分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一现象在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长此以往会令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抗拒等负面情绪,哪怕数学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微课等学习资料,也难以真正调动学生数学学困生的自我提升意识,这也是影响初中数学微课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4微课在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中的应用策略
4.1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微课提升学生探究兴趣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普遍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等特点,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会显得较为枯燥、沉闷,这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思维活跃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合理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主动性,也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教学时,这一课是学生们接触和学习“代数”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后续根式、函数等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微课,对本课需要学习的教材主题以更加直观、精简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核心内容以及调动学生的课堂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重点,使学生们能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以及最大限度的确保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课堂重点以及难点内容的学习上。
4.2利用微课对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剖析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内容进行深度剖析,降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并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是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应用形式之一,既可以将学生们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具体、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一课时,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们通过对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理解,初步学习几何中图形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和清晰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由于初中生普遍存在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等情况,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时常出现思维较为混乱以及把握不住关键点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旋转现象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对视频中旋转现象的特点进行观察、总结、记录和叙述,然后数学教师将教材中对旋转的定义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将刚刚各自对图形旋转的总结与旋转定义进行对比,再为学生们详细讲解旋转中心、旋转角以及对应点等图形旋转要素,最后为学生们播放归纳了图形旋转这一章节重点内容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系统的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并要求学生们将微课视频观看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互动环节通过教师的解疑以及师生之间的探讨予以解决。这种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方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以及图形想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课堂学习内容,并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结构,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所用的微课视频还能用于学生的课后复习以及知识巩固环节,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后复习质量,还可以实现相关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4.3借助微课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数学教师较为重视和头疼的教学任务,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更加透彻了解教材知识点,还需要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和运用。而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丰富与补充,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还可以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记忆教材知识点,对学生抽象思维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章节时,这一课主要囊括了割线、切线的概念以及切线相关定理等知识点,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在网络中搜集优秀教师对圆的切线的拓展讲解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环节展示给学生们,微课视频的内容形式通常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流程,数学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播放微课视频中的提出问题部分,给与学生们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解答,然后再播放后续的问题分析以及解决内容,并要求学生们根据视频中的讲解对各自的分析思路进行对比,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4.4借助微课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延伸
微课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是指提高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这主要是利用了微课教学时间更为灵活以及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其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将微课合理运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对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总结课前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目的性,实现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其二,将微课运用于学生的寒暑假自学活动当中,放假期间数学教师往往难以及时为学生进行数学疑难问题的讲解,为了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效果,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搜集或制作锻炼数学思维、巩固基础知识以及拓展练习等不同主题的微课视频,将微课视频上传到qq群等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下载和学习,并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各自的自学情况以及疑问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给数学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和巩固已学数学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自学习惯等素质能力的培养。
5总结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能力;认识;思考
新实施的初中数学学科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1].在新课改目标要求下,初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已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活动探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当前初中生反思能力的现状
1.初中生反思主动意识不强.如,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学习活动反思中,部分初中生在教师“灌输式”的单一教学中,内心情感受到压抑,对自身在学习该知识点的活动表现缺乏能动反思情感,同时,对“三线合一”内容不能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初中生思考分析策略不精.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直接讲解法,将判定定理的内容告知其学生,学生在思考分析该类型解题策略时,虽然内心知道应该运用判定定理,但对如何运用其中某一个定理则“手足无措”,致使反思活动难以推进.
3.初中生反思训练途径不多.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过程中,往往采用分析问题解答过程的单一方法开展活动,导致学生反思能力训练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有效的提升.
二、培养初中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1.要强化对反思内在情感的培养.良好的情境,适宜的氛围,是挖掘和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有效手段.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开展反思活动时,要将情感培树作为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抓手,利用初中生对现实性、生动性、矛盾性、疑惑处等
方面好奇探知情感,设置出适宜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声情并茂的趣味教学情境中,主动的开展思考分析活动.如在“一次函数”知识教学活动中,在反思“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关系”方面的问题案例解答过程时,教师就有意识的设置“某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当生产数量至少为10吨,但不超过50吨时,每吨的成本y(万元/吨)与生产数量x(吨)的函数关系式如图1所示.(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2)当生产这种产品的总成本为280万元时,求该产品的生产数量.(注:总成本=每吨的成本×生产数量)”
2.要重视对学习探析方法的归纳.初中数学教师要针对当前初中生在反思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考方法单一、分析过程逻辑性不强等不足,强化对学生学习技能及方法的指导和归纳,引导学生开展师生互动交流活动,结合探析活动经验,根据教学指导意见,实时的归纳总结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并“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有效的巩固和强化,从而逐步增强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辨析评价问题的素养.
如,在“在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线,E为AC上一点,连接EB、ED.(1)求证:BEC≌DEC;(2)延长BE交AD于F,当∠BED=120°时,求∠EFD的度数”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探究式”教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析该问题策略活动,学生认为:“应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此时,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指出该案例的解题方法:“第一小题找出构建ABE≌ADE的条件关系式.第二小题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构建等量关系,进行等量替换”.最后,教师设置“已知:
如图3,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EAAD,FDAD,AE=DF, AB=DC.求证:∠ACE=∠DBF”问题进行巩固训练,并有意识的让学生阐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初中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逐步掌握了解题策略和素养,为更加深入开展反思活动打下能力基础.
3.突出反思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保证学习活动的效能.
总之,反思能力,是学生思维辨析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内涵.初中数学教师在反思能力培养进程中,要树立能力第一要义理念,重视反思活动引导,过程指导,结果点拨,实现初中生反思能力的有效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089-02
一流的教育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支撑。新课程明确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学力观。
在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上,课改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为基点的“三角形”课程理论,从而结束了课程在“学生中心”或“社会中心”与“学科中心”之间的“钟摆”现象。新课改中,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的发展状态。这种教育思想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与“学生中心”、“学生本位”教育思想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它是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现上的统一。
在培养要求上,课改提出了“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要求,新课改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这种精神,学校及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力观念上,课改提出了关于态度、技能、知识三元合一的基础学力模型,从而结束了重知识还是重能力或者重态度的片面理念。在总结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新课改对学力内涵进行了再认识,构建了基础学力模型基础上的、以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为内涵的、再生性强的教育体系。基础学力的核心第一是学习态度,是否肯学、爱学是决定学业成败的关键;第二是学习能力,学生要能够自学、善于学习;第三是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作为态度与能力的载体,它也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发展性学力是指学习主体为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自我素养、持续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集合,包括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并包括具有作为发展能力载体价值的再生性强的知识,特别强调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创造性学力是指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学习主体所具备的探求态度、批判与创新能力,以及开放而多维性的知识的集合,包括以创新精神进行探究、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能用批判眼光进行学习与理解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特征的能力,以及对知识开放性、多维性的认识。在这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型中,三要素并不是处于同等地位,这是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会实践、能创新为根本立足点的。
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对于深化初中课改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狠抓教学要点的举措,是落实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初中课改正处于关键时期,以培养学生基础学力为目标的数学教学模式,无疑是深化初中数学改革,落实相关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力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学会求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近几年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培养初中学生的基础学力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现作如下阐述:
一、创新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力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不仅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强调人的学习后劲与持续发展。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因此,初中阶段要把学生学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课堂改革的核心——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设计,努力把学生培养到“会学”的境界。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落实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这就强调初中数学教学,要基于课改精神,立足“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遵循大纲要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性或合作式等一些类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创新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教学情境的创新。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中,要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去调动、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以强化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获取的能力。
二、狠抓知识要点,强化“自学、议论、引导、创新”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狠抓知识要点,强化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注重发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开放生成的课堂教学特征,在优化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力。本课题所构建的课堂模式不仅是一个简单传播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知识的再生产过程,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同时也要转变教师观念、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引导的辅助作用,精讲课程内容,巩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并配以相应的学生练习,这种师生“精讲多练”的方式,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精讲的过程中,不是僵化的知识传授,而是基于探究性或问题式的教学活动,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讲述,这种模式下的精讲,突出了教学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适合于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同时,教师的讲要利于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诸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以明确好教学目标,这便于系统性教学方式的形成。
三、激励学生的自我总结,强化自我基础学力的认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内容的接受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激励学生自我总结和反省,以强化学生的自我能力的认识。学生要针对自我学习的表现,诸如课堂反应、活动探究情况、作业情况等,进行自我学习状况和状态的总结,以及时发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或缺失,这点对于落实培养学生基础学力,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自我总结报告,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以引导学生“快乐的学、积极的学、有能力的学”,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强化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些都为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多元的评价体系,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础学力推波助澜
在评价准则上,课改提出了四大转变:一是变学业评价为学力评价。学力内涵的突破必然引起评价内容的转变,而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突破要求我们扩大评价领域,建立包括认知的、技能的和情感的,兼顾态度、方法和心智发展以及人格等方面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二是接受性评价与主动性自我评价相结合。改变单一被动的评价形式,建立既来自教师的接受性评价,又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自我评价的新型评价体系,以增加评价的丰满度。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这种二维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是变终结性评价为全程性评价。
在评价形式上,为严格依据评价准则,并进一步贯彻于整个评价过程中,新课改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学段终结性评价、等级考试、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学分确认等。这些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以往我们虽然做了,但显得很不够,尤其是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即随堂的教学评价,它包括对学生提问和答问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以及阶段性、单元性考查等。日常性、阶段性考查要控制好频度、难度和采用适当的形式,注意发挥对学生情况的诊断功能,也可以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因为学生个体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功能,就必须做到及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个体学习档案之中。
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基于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已成为初中课改的重要内容。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基础学力,诸如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全面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采用分类比较、经验总结、探索法、发现法等开展实践研究。如经验总结法:
1.根据自身上课实施的情况不断总结经验。
2.在听评课活动中采纳对自己的课题研究有帮助的意见、建议或者方式方法。
3.认真学习经过验证的先进教学和学习经验。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学力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并基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互动式的探究性教学,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学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钟坚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0,(9).
[2]葛晓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学力[J].中学数理化,2009,(3).
但是当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很少甚至不愿意去运用探究性教学,甚至认为数学探究性教学是“花哨”的东西,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公开课、观摩课;在一些初中学校,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学校,数学探究性教学还没有真正走进课堂,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情况依然存在.
鉴于此情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当前我国数学探究性教育的主要原因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初中数学教师自身的内在因素;二是初中数学教育的外部环境.
一、初中教师的内在因素
1.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理念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对探究性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只要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数学书本知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都是可行的;认为数学探究性教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通过比接受式教学更好的方式去掌握知识,却没能理解数学探究性教学有着比获得知识更丰富的意义.
2.初中数学教师驾驭探究性教学的能力欠缺.
探究性教学的实施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教学技能.由于初中数学教师自身的探究教学能力的限制,使得数学探究教学过程力不从心.如有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中有完整的探究教学程序,却没能关注学生完整生命的成长;给学生数学探究的时间,却没给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张学生自己探究,却不能善待差异;让学生尝试探究,却不能宽容学生的失误.
二、初中数学教育的外部环境
1.探究性教学文献缺乏.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我国目前也有大量有关探究教学的著作和论文出现.然而它们的理论性太强,中小学初中数学教师比较喜欢的直接结合学科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案例以及教学视频却很少,初中数学教师很难将一些宏观抽象的探究教学理念和实际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也是束缚初中数学教师放不开手脚的一大因素.
2.体系的滞后.
自从探究性教学引入基础教育以来,评价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也理解探究性教学的优势及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中考命题也正在一步步地向着新理念靠近,但在操作方法上却相对滞后.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评价体系,很多学校仍然沿用原有的评价机制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评价.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迫于中考、高考成绩等评价的压力,而更加倾向于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
3.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中也常常使用演示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或一些偏远山区,学校很难负担得起学生探究实验甚至初中数学教师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初中数学教师外出交流、培训需要的经费,学校无法满足,初中数学教师对于探究教学的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掌握,也就成为无源之水了. 三、从教师内在因素入手,促进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第一,初中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发出思维的火花,这些都应该在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数学学习的探究性.
第二,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数学探究的情境,创设情景、类比联想、问题开放和动手操作的探究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的过程,从本质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学会数学,发展数学能力.
第三,善于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完一个数学问题后,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要点:应掌握什么方法,弄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探究获得的数学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从而牢牢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是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关键,也是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
四、从教学外部环境入手,推动探究性教学的发展
1.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政策上进行支持.
由于数学探究性教学实践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从政策、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如制定激励制度、聘请专家或教研员深人数学课堂教学,对一线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专业支持.使他们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教学反思与评价等环节人手,亲身感受数学探究性教学如何从理论的庙堂走向实践.
2.探究性教学技能培训应落实在初中数学教师上.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中学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推广进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引导方式为学生打造轻松高效的数学课堂,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当中,使学生们逐渐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本文从我国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入手,提出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初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高效的教学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为教学的提升做出了贡献。创新能力是具有开放性的能力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合理选择教学方式,降低数学知识在学生心中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更加优质的空间。初中教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的重要阶段,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尤其表现在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两方面。创新能力培养,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将来就业过程中的行业适应性,增强其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教学思想落后
正确的思想对人们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教师教学思想更是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开展息息相关。然而,由于当前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的思想较为狭隘,片面认为数学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无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仅仅围绕升学考试进行,这就使得教师教学缺乏创新能力,仅仅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未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这种思想严重局限了初中数学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学习内容的单一化,降低了学生的自主性,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生创新意识不足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多被扼杀,普遍呈现缺乏思考的现状。学生对于数学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缺乏探究能力和求知欲,缺乏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束缚和禁锢。与此同时,在数学教师单调的教学中,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程序化,创新能力被抹杀。因此,当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乏创新意识。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符合新课改标准的关键举措,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方法
教育本身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首先,教师应改变对数学课的传统认识。其次,教师应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改变以学生成绩为评判依据的方法,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培养学生
(下转第191页)
(上接第190页)
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前提。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增加学生主动提问和参与课堂的机会,同时,还应该大量引用提问、游戏、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课堂趣味性和教学有效性,通过寓学于乐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充分展现数学课的魅力,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有效引导,增强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喜爱,使学生获得了较多的学习乐趣,并自主配合教师教学,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3.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顺利开展的前提。传统教学方式局限了教师的思维,使得教师不能主动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为师生之间埋下了矛盾隐患。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通过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转变教师形象,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价值,充分展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风采,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之情,增强师生的亲切感。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象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时代进步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既是当代和未来经济时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观点。因此,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是我们应该着手施行的。
【参考文献】
[1]周秀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6)
【关键词】素质教育背景初中数学教学问题
一、深入进行教学素材整合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的进行数学思考和探究,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基于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入手,不断的对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创新,利用互联网络搜寻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也可以实际生活入手,引入一些与教学问题相适应的案例和事件。根据课堂设置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有效的筛选,全面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利用趣味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进行学习。在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的同时,有效地增加课堂教学和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科学创建数学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设置的教学目标引入一些形象、生动,且具有教育意义和情绪色彩的场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态度体验和精神体验,激励学生主动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心理机能,同时也能显著的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教师需要正确的看待情景教学法,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并充分应用于现代教育媒体。
三、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虽然初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当下的教学需求,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代替传统的统一式教学,有效的避免学生数学水平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在一个班级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存在差异,有些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都要我们去帮助他们解决的话,一是没有多余的时间;二是效果也不如小组合作的提醒和帮助更感性和易于被学生接受。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的启发、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他们中间所蕴含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掘,有时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渠道了解全班同学的数学层次,将6~8个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为小组学生安排相关的实践任务和探究活动。在这过程当中,还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特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螺旋递进式的问题或层层递进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入难、由浅入深的进行思考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数学探索和数学推理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全面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发散性思维。
1.激发学生兴趣
有关心理学研究资料表明,初中生都是有个性的,他们受兴趣的支配而产生一些活动的需求。但是,一切有效的活动,其首先的前提条件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基础。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枯燥、乏味、敬畏、惧怕等不良现象,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初中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逻辑性。此外,由于一些教师受到过去那种传统落后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影响,不能积极有效地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在当今科学信息与技术全面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其教学、信息等都呈现出立体、丰富、生动、有趣的趋势。面对如此众多丰富的信息表现与形式,初中生一般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把他们的这些好奇心理和求知欲发挥好、发展好,进而变为对数学的认知兴趣,必然极大地提高初中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教学资源,促使初中生去认识现实生活中隐藏的丰富数学知识和问题。同时,也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和兴趣。一般情况下,初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现实生活基础及规律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数据在我们周围”一文有关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就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视力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进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与研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制作一些动画教学课件,自然而然地导入课程内容。这样一来,把初中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出来了,进而促使他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2.培养合作精神
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的精神。而在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则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动力,以训练其思维为核心任务,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前提,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只有这样科学合理地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在达到满足自己兴趣、情感等需要的同时,不断提高初中信息素养与数学素质。如,在教学“立体图形”一节有关内容时,我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并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适当调节。在上课时不再需要班长叫起立,而是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提高情感与智商,有利于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然后我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进而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教学。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必然使得课堂生动活泼,也使得初中生的很多美好愿望逐步得到实现。而且推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使我们运用信息技术更为科学,更为合理,也使我们有机会寻找更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生之间协同合作等方式来逐步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而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
3.拓展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