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五步教学法论文范文

五步教学法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五步教学法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五步教学法论文

第1篇

第一步:激发兴趣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设想,一堂让学生听而生厌、恹恹欲睡、照本宣科、索然寡味的语文课能产生多大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创造的潜能;教师如只顾和尚念经似的传授,不根据课堂信息反馈灵活调整自己的教法,那就是盲目的教学,是教育智慧处于最原始状态的表现。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民主的理念、丰富的情感、形象的语言、思辨的哲理、灵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有了,就有了学习进步的可能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课堂上,一些学生思维涣散,目光呆滞,无所事事,制造混乱,主要根源就是教师的课缺乏吸引力、感染力。苏霍姆林斯基讲:“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有时候,一则笑话、一句广告词、一联诗句、一段歌曲、几句声情并茂、形象可感的话语、数帧促成思维飞跃的多媒体演示,都能产生惊奇、赞叹的效果。当然这些都是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而不是牵强作秀,摆花架子。教师要在大脑迅速处理视听反馈信息,把学生“从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有的学生胆小,老师多年的“棍棒使他积成了一种“思维的惰性”,这时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怕讲错了,要敢于破胆儿,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和教学和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成功的乐趣。“学生怕写作文,老师可引导他们去感受现实生活,看人家怎么写的,只要他一次作文写出来了,他就会有写不完的事,抒不尽的情,讲不完的理,他也最终会因对语文学习有兴趣而走向成功。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文以载道“的形式,促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感的质变,从而改变整个学习的面貌。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

第四步:自读深化

第2篇

    苏州国际外语学校 /吴寿生

    摘自:《智鸟教师网》

    以多元智能为代表的新型智能理论认为,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就是高能力的人。这种能力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与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思想是一致的。我校“六步循环教学法”中的提问探究,大大地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笔者探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问题体系 ”。这个体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方法”为中介,以“探究过程”为结果,根据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问题,称为“问题体系”。

    1、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问题”和“方法”师生均知,“答案”教师知学生未知,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中设置好一装置,使三个种子分别处于三种环境中,请学生猜测它们可能的变化。”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用十分普遍,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类提问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最小,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提问。

    2、第二个层次的问题是“问题”师生已知,而“方法”却对学生隐蔽,要求他们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大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例如在学生认为阳光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提出如何设置实验方案证明。

    3、第三个层次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其答案相应也是多元的。这类提问通过方法的拓展,加大了能力培养的力度。由一系列的方法,产生一系列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线性向非线性的多元方向发展。两届诺贝尔奖得主鲍林先生认为,“获得一个好主意的最佳方法是先得到许多的主意”。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举措。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时,发散出种子被虫子注了会有什么结果?(也许萌发也许不萌发,视情况而定)种皮去除会萌发吗?种子煮熟后会萌发吗?种子未发育成熟时会萌发吗?等等。

    4、第四个层次的问题是要求方法和答案均是开放的。例如猜测种子萌发的可能条件并设计出实验方案等……不同资质、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这类练习使学生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助于他们多元智能的发展,使他们有机会对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选择,促进他们形成宽容开放的心态。又如提供实验材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如何展示种子萌发过程?

    5、第五个层次的问题,不仅方法答案开放,而且问题也是开放的。学生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出问题。例如,写出你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你疑惑不解的问题,自编课堂检测题及自行设计实验课题等等。将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视为能力培养的最高层次。

第3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写作教学;SMART五步法;教学应用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SMART五步教学法的融入,将英语写作过程分割出素材分析、相关语块的回忆、拓展句型、互评编辑、定稿成文等若干环节。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兼任组织、协调以及指导三重身份的负责人,将传统的课堂写作模式变换成协调性,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什么是SMART五步教学法

SMART五步教学法是教育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历经探索、反复实践以及深入总结而最终得出的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法产物。主要包括:感知、思考、想象、认知和应用五个步骤。通常情况下,五步教学法进行到第四步认知阶段时,对该文种特征形态的理解,学生基本可达到透彻与参悟:“该文种具体是什么?”“为什么会呈现如此形式?”“发挥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即可层层递进、迎刃而解。贯穿协作模式的新型课堂引导,不仅可持续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同时还为第五步奠定实践练习的应用目的基础。就第五步应用阶段而言,前四步中的任何一步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这种教学方法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改善了教师无内容可讲、学生精神懒散的课堂窘境,形成了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写作课堂新模式。

二、五步教学法在中职写作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步:感知

写作之初,教师可从教材中甄选出具有代表或典型性的文章作为范例,让学生全篇通读。然后与例文相结合,对该文种的性质概念简明扼要地陈述。如:学习“议论文稿”时,可以先给学生安排例文的通读,然后在对“议论文是为某种事物提供解析评价而产生的稿件”的概念加以讲解。以及解析其“说服力强、认知力强、客观思想强、理论意识强”等各方面的特点,如此很容易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议论文“是什么”的理解感知的雏形。

第二步:思考

实践教学中,若想加深学生对某个写作文种的深入理解甚至是产生一定的好感,引导学生对该文种存在缘由的思考很重要。对该文种存在想象的思考时,其过程可相应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五个W”方法。如:分析倡议书为何被生活广泛应用,基于一定的感知概念后,让学生思考并找出存在的根本原因,从而全面认知其价值性、作用性以及影响性整体概念。通常情况下,学生得出的答案,会因为各自思路的异同而大相径庭,教师可就此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进而对思考意见进行整合。

第一个W:倡议书为何会被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解答:可有效带动、组织群众投入公益性事业中。

第二个W:是何缘由一定要发动群众投身公益?解答:滴水汇集千层浪,群众的力量可以从实际意义上规避危害因素。

第三个W:为何规避危害因素?解答:危害威胁人类,为他人与自身利益的保障,势在必行。

第四个W:什么原因致使危害的存在?解答:法治不健全、道德素质低下、自私自利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引发的自然灾害。

第五个W:为什么及时遏制危害因素?解答:社会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和谐建设,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群众同心同手持续(长期性)改良。

第三步:想象

主要针对学习写作文种时,对其由来以及相关事迹情节进行想象,如:第一个使用该文种的是何人,什么原因促使他(她)发明并应用了该文种等情景想象。鼓励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陈述总结。从而加强学生对该文种生动形象的认知,激发深入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以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手法奠定下一步学习的基础。

第四步:认知

当学生处于被第三步想象阶段刺激得兴奋满怀时,教师可结合例文对某个写作文种的格式和写法等特点,趁热打铁进行层层递进的解析,促使学生认知得更透彻,以便于第五步应用阶段的

进行。

第五步:应用

基于前四步基础的奠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相应布置文种的写作实践。此阶段,教师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题目选材必须贴近学生,有一定的熟识度。二是写作完毕后,教师的任务并未“偃旗息鼓”,还应进一步强调或巩固该文种如何运用于生活中。如:学习议论文时,可就时下社会中一些重大性事件作为写作选材,并将成稿投向校广播站或校内报刊,达到传播意图。

SMART五步教学法是教育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历经探索、反复实践以及深入总结而最终得出的一种新型写作教学法。SMART五步教学法在进行前三步的时候,需要着重引导和加强训练,甚至花费更多时间去反复讲解。一旦某个写作文种不能被学生正确理解或误解,那么很容易产生厌学与兴致不高的课堂现象,最终导致教学失败。所以,实际过程中还应导入情境或案例,这样才能配合SMART五步教学法更快、更深入、更有效地适应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体裁教学法;教学循环模式;自主学习;写作能力;学术用途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33-02

一、引言

随着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及共通语(Lingua franca)地位的建立,英语在学术知识传播中逐渐成为主要媒介语言,大多数全世界交流的学术论文都是使用英语的(Ammon,2001)[1]。一方面,英语通用语使学术交流更广泛和高效,而另一方面,形成非英语母语(NNS)学者在发表学术见解的障碍。所以,NNS学者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处于劣势,他们不但要具有专业学术知识,还要具备英语语言能力,因为语言技能与成功与否是相关的,这也使得非英语国家学术用途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研究十分必要和重要。蔡基刚[2]也提出大学英语应从基础英语逐渐转到专业英语上来,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应是学术英语。本文将讨论如何在学论文写作中通过体裁教学法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二、体裁教学

以Halliday[3]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Swales[4]和Bhatia[5]建立了自己的语篇体裁理论。Swales在其所著Genre Analysis中将genre解释为:“体裁包括一系列交际事件,交际成员共享某种交际目的,这些目的职能为该话语社团所承认,因为构成某一体裁存在的基本理论。这一基本理据形成体裁的图式结构,并影响、限制内容以及文本的选择。”每一个专业领域的语篇都共享一定的程序(generic stages)、目的(social purpose)和语篇形式(textual form),这些都是由该专业领域的话语社区(discourse community)约定承认并共同使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Bhatia曾对此作过进一步的阐释,其要点是:(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意图或交际目的[5]。

Swales提出“体裁教学法”(genre-based approach),根据语篇的“语步”(move)和“步骤”(step)作为语篇分析的基本单位,对语篇的各部分的体裁特征作了概括总结。“体裁教学法”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盛行,建立在语篇的体裁分析基础上,即把体裁和题材分析理论自觉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是:(1)引导学生掌握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2)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构建(linguistic constructs),而且是一种社会的意义构建(social meaning constructs);(3)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撰写属于某一题材的语篇(Kay,H.&T.Dudley-Evans 1998)[6]。

国外对体裁教学法的研究提出各种形式,笔者在此借鉴Feez[7]提出的教学循环模式(teaching and learning cycle),包含一套系统完整的某个特定体裁的写作教学的参考模式,为写作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循序渐进地认识和建构特定语篇体裁的五个步骤,每一教学步骤都有不同的目的,所以也有不同的教学活动。这五个步骤是:Building the context- Modell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text-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Linking to related texts。

以论文的“介绍(introduction)”部分写作为例,Swales提出,论文的介绍部分通常有三个语步:(1)确立研究领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2)建立合适的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3)占据该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通过Feez提出的五步教学循环过程,学习者能够对论文介绍部分的构成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每个语步极其目的探索解构过程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好的掌握语篇布局,教学过程可以遵循下列步骤:

第一步:建构语境(Building the context),即引导学生了解目标体裁语篇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交际目的,介绍或者提问学习者对论文的介绍部分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提供辅助及背景知识。第二步:塑造并解构语篇(Modell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text),使学生分析实例语篇的结构模式和解构语篇了解其特征,在解构论文介绍部分时,可以使学习者参考Swales提出的三个语步,并让学生自行探索实力语篇是否符合这三个语步,进一步分析各个语布都如何通过语言得以实现的。第三步:共同建构语篇(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学生共同参与建构所学体裁的语篇,小组共同探索,参与学生互相学习。第四步:独立建构语篇(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所选题目独立建构语篇。第五步:联系相关语篇(Linking to related texts):学生探索如何把再次教学循环模式中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相同或相似语境的其他语篇相联系。

第一和第二教学组成部分,如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论、讨论等部分都可以参考教学循环过程完成教学步骤注重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使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论文介绍部分的语篇布局,即在理论上认识论文的写法。第三步和第四步则在有了语言输入后让学生能够合作甚至独立建构类似语篇,使学生在认识目标论文后,能够合作或独立完成类似语篇,即主动探索论文的写作过程。第五步则是提高学习者分析推理能力,能够将所学语篇应用实际并得到发挥,即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完成介绍部分写作教学后,论文的其他。

三、体裁教学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传统的大学英语学习写作教学及四六级考核形式,侧重写作的最终成品,应试的学生完成写作上交试卷,学习者在写作中没有更多的反思。然而,论文写作与四六级作文的写作过程和目的都不一样,研究生阶段学生更重视其在学术研究的发展,其论文撰写过程也是要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而EAP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单纯采用过程教学法(process-based approach),其典型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一稿、二稿至终稿的撰写和同辈互改等形式,难以满足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所以,笔者认为,要借助过程教学法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文本,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采纳体裁教学法(genre-based approach)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分析文本-解读文本-构建文本的过程中学习论文写作的过程。

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新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学习者仅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很可能在步入社会时发现所学知识已经陈旧,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如何使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跟上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就显得尤其重要。自主学习并非孤立的自我学习,而是要有教师辅导、同辈互助和自我探索的学习过程,而大学生在即将步入社会时,更应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得学习能够事半功倍。

将体裁分析法结合到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能够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体裁分析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在于它的解析性,它不仅是对语篇语言特征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揭示语篇建构的理据,探讨语篇结构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并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回答了语篇是如何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这样的一个关键问题。

四、体裁教学法过程的问题

(一)教师要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收集和在课堂利用合适的语料,以完成整个教学循环过程,因为在前三个环节,学习者都要围绕教师所提供的语料进行结构分析,这三个环节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提升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的作用,对学生的继续学习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同时,这也体现了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辅导作用至关重要。

(二)教师在辅助学习者进行文本解读时,也要提醒学习者,体裁也并非一成不变,它是在一定时期被某一人群所共同接受和遵守的,但体裁可能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text parameter)的不同,而存在某种差异,人们可以在不破坏体裁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在写作课堂学到的是写作方法,他们才能够举一反三,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教师在遵循上述教学循环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与学的次序,并在必要时对某个环节进行再循环或多次循环,直至达到教学效果和要求。

参考文献:

[1]Ammon,U.The dominance of English as a language of science:effects on other languages and language communities[M].Walter de Gruyter,2001.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4):306-308.

[3]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Edward Arnold Ltd.,1978.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90.

第5篇

[关键词] 五步教学法观念更新角色转换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因此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结构的改变也就势在必行,在对传统教学法进行扬弃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学法和新的课堂结构是必要的。笔者根据教参提供的教学建议,结合初中英语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总结出了初中英语课堂“五步教学法”。一般说来,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节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部分:1. 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2. 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或句型等;3. 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教学上述三部分内容,一般采用以下五个步骤(即五步教学法)即“复习-呈现-操练-实践-巩固”。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步骤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这一观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不难看出: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把英语作为语言交际工具来教,学生应当把英语作为语言交际工具来学,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由于学生语言知识是通过语言训练获得的,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也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培养出来的。因此,语言实践应当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为了适应新的课改要求,我对传统的“讲解-翻译-朗读-做题”的“聋哑”式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提出了“复习-呈现-操练-实践-巩固”五步教学为特色的交际式教学模式,并且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有了一定的收获。同时也深有体会:要使这一方法真正成为指导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正确地认识并发挥教师在每一教学环节中的作用是关键。“五步教学法”中不同教学环节对教师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只有当老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发挥了自己应当发挥的作用和职能时,这一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运用效果。

二、教师在“五步教学法”中的作用和分析

“五步教学法”的首要教学环节是“复习”。“复习”是指老师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之前对过去学过的相关教学内容,特别是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复习。复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因为一种知识和技能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复习和运用才能为人所掌握。此外复习还具有强化学生对已学内容的记忆、促进新旧两课内容之间的衔接、使学生养成勤动口、勤动脑、勤动手等良好学习习惯的作用。因为复多是采用提问和提示方式进行的,所以在“复习”环节教师主要起提示者和提问者的作用。通过提问和提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唤醒并强化对过去所学知识的记忆,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呈现”这一环节里,教师既是讲课者又是示范者,教师不但要条理清晰和准确全面地向学生介绍新的教学内容,还要为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创造良好的语言情境,包括运用面部表情、动作手势、简笔画、特殊的语音语调、音乐、录像、图片、实物等一切直观的教学形式来表示新的语言意义。语言情境越生动,语言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花大力气研究和琢磨如何创设情境。我个人认为现在的牛津英语教材内容量大,有的reading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交际式英语教学的内容也不充足,这就要求老师对那些脱离语言环境的教学内容加以改编和灵活处理,创设直观、真实、可行的情境。如果课文难点较集中,就采取适当方式分散难点,进行知识渗透,让学生在不太困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和使用语言。此外,通过构造比较真实的语言情境,进行丰富多彩的表演,还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在“操练”这一环节里,教师既是指挥者又是组织者。在新的教学内容介绍完毕之后,为加深巩固学生对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应趁热打铁,及时地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语言操练。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对所介绍的语言项目进行训练,首先是机械性训练,然后是扩展性训练,最后是交际性训练。在操练阶段教师要注意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错误,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实践”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组织下进行各种形式的交际性练习。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语言交流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本人则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起到一个“协调者”和“交流者”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让一、两组学生先进行示范练习,然后让全班学生分组开展语言交流、对话表演和游戏等活动,教师则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一面对学生的练习活动进行必要的协调和控制,另一方面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练习。“实践”环节是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也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所缺少的教学环节,学生说学的语言知识和掌握的语言技能发展成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口头交际能力,就是在这一节中完成的。

“巩固”是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做一些笔头练习,将使用的语言记录下来,强化记忆前面所学的内容,训练学生读和写的技能,从而达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巩固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和“评判员”,因为巩固记忆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师不能取而代之。教师只能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对已学过的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巩固阶段也是一个信息反馈的阶段,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口头和笔头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倾向性的问题,以便在后续教学中及时加以纠正或予以解决。

从以上分析可见,在“五步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讲授者,而是根据需要具有了多元的特征。毫无疑问,“五步教学法”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即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不仅回答问题,还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不但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场所,还是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有效提高他们英语交际能力的主要场所;但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强化并被赋予了实质性内容,教师既是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者、主持者、组织者、表演者,又是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时的指导者、帮助者、协调者、学生表演时的观众与评价者,甚至是学生小组活动的参与者等等。事实上,教师主导地位的确立正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五步教学法”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职能,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既然“五步教学法”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职能,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就具有了特殊的重要性。教学观念落后是目前制约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正确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传统教学法的指导思想不同,新教学法把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并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为语言知识归根到底是为发展语言能力服务的,而形成语言运用能力的最基本要求是能听得懂、说得出、读得懂、写得出词汇使用和语法结构正确的句子。不少教师未能正确理解新教学法的这一指导思想,片面地把“五步教学法”理解为只重视口语、不重视书面语,只重视交际能力、不重视语法知识传授的一种教学法,因而在思想上对实行这一教学法产生了某种抵触情绪。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层次上,认为语言教学就是要向学生系统地介绍语言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仍是教师的“一言堂”及填鸭式地灌输,仍是只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忽视语言实践,只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虽然教材是新的,但观念是旧的,教法是旧的,即所谓的“换汤不换药”。造成教学观念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中心,以语法规则讲解为线索,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了这一教学模式,由于感情和思维惯性的原因,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二是虽然目前英语中考中的听说分值占的比例不小,即使有些教师已意识到新教材在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但仍不愿以新的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笔试准备上;在考前按照《中考听说训练》参考书突击听力和口语练习就能过关;三是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在思想上准备不足,有些教师没有接受过新教材培训,对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体系、特点认识肤浅,没有对新大纲、新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钻研。观念的落后必然会导致“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产生。教师如不能认识到这种指导思想转变,就不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因而也就不能再各教学环节中发挥其应当发挥的作用。

第6篇

关键词:语文 高效课堂 “五步教学法” 探索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诸要素配置不合理,关系来理顺,要么某些环节或某些因素弱化甚至缺失了,要么某些方面超越了现实需要而过犹不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没有形成积极的学习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明显不足,学习效率不高。老师们把目光仅仅盯在知识和能力上,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留给学生的是太大的压力、太窄的空间、太少的自由。这样的课堂缺乏情趣和生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研究的“五步教学法”就是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一切落实到学生的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将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快乐还给学生。

我们提出五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

1.陶行知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教是为了不教”。要以学案为媒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学会动脑,通过合作探究展示让学生享有动口的权利,使各类学生不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2.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五步教学法就是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积极构建知识体系。

二、实验过程与措施

1.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2010年7月——2010年8月),组织准备阶段。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提交课题申报书,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实验阶段。课题负责人刘雪梅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各个实验班按照实验方案实施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李殿杰、马云、朱素琴、徐秀娟、梁英、从晓霞积极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2011年7月——2011年8月),总结课题的研究内容,形成课题研究论文,报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验收。

2.实验措施

(1)领导带头,躬亲示范。校领导对高效课堂建设十分重视,校长刘广锋、业务校长邢怀芳、业务主任禹霞、赵朝阳深入教学第一线,对高效课堂建设做具体指导;亲自参与方案的制定,监督实施的过程,关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定期主持召开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和课任教师座谈会,认真听取各方面对高效课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工作和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平时忙里偷闲,深入班级听课,亲自参与评课,为授课教师提出中肯的意见,使全体教师倍受鼓舞,为广大教师积极大胆地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2)外引内联,学以致用。本着“走出去,拿过来,用得上”的思想,学校先后六次派教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河南永威中学、山西新绛中学等地参观学习。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探讨、总结改进,结合我校大班额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适合我校大班额的高效课堂模式——五步教学法。为确保高效课堂更高效,在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②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参加市、县二级培训。

③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观摩教改成功学校的教学展示课,开展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学习理论,为开展课堂改革的实践打好理论基础,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

④以新的课改理念关注学生,聚焦课堂,重点探索教改方法与实践。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五步教学法”的深入学习和探究,分类进行学案设计、说课和课件制作等活动。

⑤组织教师和学生对“五步教学法”的学习方法讨论研究,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注重主动参与、体验感悟、积极探究,推动学习方法的变革。

⑥为使“五步教学法”落实到实处,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听评课活动: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新教师上过关课。从上学期开学到现在,我们把所有任课教师的课一个不漏地听完了。通过听评课,授课教师认真剖析,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提高了授课艺术和水平。

(3)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①加强教研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和评课来渗透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益,从而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和力量。同时,组织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着眼于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善于合作探究的精神。

②组织教师撰写课改实践案例、教改笔记和教改反思,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和总结,并将此编印成册,供教师学习、交流。

③在教研室的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我校实际,开展拓展型、探究型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转贴于

(4)以制度为保障,保证课堂改革顺利实施。

①例会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领导下,利用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和周五的教研活动,总结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讨对策和措施。

②培训制度。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采取岗前培训、集中培训与日常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教材培训,引导广大教师在感知、理解新课程、新教法中转变观念,产生自身发展的新需求,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③激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了多样的参评活动,如“教研之星评比”、“课改能手大赛”、“说课大赛”、“论文评比”和“案例评比”等,对课改实施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5)构建新课改标准下的评价体系。课堂改革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学校顺应课堂改革的需要,保证课堂改革的顺利进行,与时俱进,构建了符合课改发展方向、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校本评价体系,既有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态度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力水平的评价。同时,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手段多元化,有家长调研、学生评教、千分制量化评价及等级性评价等。

以上是我校实施“五步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的几点具体做法。一年来,本着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强力推进、确保实施的原则,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被全校教师所认同。

三、取得的成效

1.转变观念,兼顾了全体。从教育角度讲: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在教学中,我们观察体会到,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三个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差,听不懂,没兴趣,丧失了信心;二是学生已懂的知识,教师翻来覆去地讲,学生乏味、厌倦;三是学生已有知识和思维途径与教师不对接,难以产生思维上的共鸣。所以,落实学生的自学、交流、合作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能自学懂的知识坚持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理解的坚持不讲。围绕教学目标,教师提出合作的具体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这时应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个人所得,讨论要紧扣教学目标或教师设计的有针对性、有层次、有梯度的具体问题。

2.分组学习,以强促弱。为促进五步教学法的实施,提高课堂效率,我校采用“科学分组,成功晋级”的方式,增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校还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方案》,合作学习小组由6人组成,按学生的成绩好坏、认知差异分A、B、C三层,分组时三个层面的学生合理搭配(三个层面的学生每组各有两名)。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时,教师首先明确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通过展示,教师及时对各小组自学成果进行评价,使用累计打分的方法,目的就是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进而达到共同进步。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允许学生在讨论中展开争辩。在讨论时教师不是放任自流、袖手旁观,而是巡回指导,对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以免学生自学讨论离题万里。及时答疑,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情况,为精讲奠定了基础,做到了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可喜地看到各班学风得到了明显好转,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期中、期末考试优秀率较以前同期有明显提高。

3.实行学案制,消除了两极分化。针对我校班额大、人数偏多、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现实,通过论证,推行学案制是消除两极分化的有效手段。教师备课时,要严格按照“五步教学法”设计学案。问题设计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有层次、有梯度,照顾到各层面的学生。这样既能使优秀学生稳步提高,又有利于学困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使用学案时,要求教师严格要求,督促检查低分段学生的完成情况,必要时收回,教师逐一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量减少低分段学生人数,全面提高整体成绩。

4.开展集体备课,提升了团队实力。集体备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为此,我校始终把集体备课当作一项制度,长期狠抓不懈,规定每周五下午第三节以学科组为单位在指定地点进行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广大教师围绕近期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出现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把握中招命题的动向,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5.及时反思,提高了教师素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增进对学生和对自身的了解,同时根据教学发现得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样教师依据不同的反思成果,有选择地进行交流和学习、检验和改进,进而指导今后的教学,确保了“五步教学法”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6.健全机制,保障了实验效果。为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强力推行高效课堂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制订了《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和《高效课堂考核实施方案》,成立了考核领导组,从对方案的实施、取得的成果、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考核评价每位教师、量化打分,考核结果与评先、晋级挂钩;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的待遇,调动了他们抓课改、促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研究成果的意义及实用前景

高效课堂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1.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充实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的有效成长,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大面积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逐步缩小了差异,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第7篇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哪些弊端、坚守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与教师之教会带来何种不利影响?而回归研讨式教学法对物权法的教学会带来何种新的改变?这些问题是抛弃传统教学模式、坚守研讨式教学法的前置性问题,只有解决好上述疑问,才能在物权法教学中更好的推行研讨式教学,才能求在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传统教学模式无论在师生关系、教学模式还是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问题。其一,传统教学模式坚守主客模式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活动中应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样,课堂教学势必限于单调与死板的“满堂灌”与“填鸭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将消失殆尽;其二,传统教学模式遵循讲授式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传授知识,轻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极其单一,那就是传授学生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被无视了,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势必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有重大的欠缺;其三,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大学生需要培养科研能力,特别是独立解决课题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也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四,传统教学模式追求学生学习效果上之“我学会”,忽视培养学生能力基础上之“我会学”,传统教学模式认为,传授知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只要学会了知识,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也就是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只求达到“授人以鱼”,它不求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人以渔”并非传统教学模式所追求的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只能“学会”知识而不能“会学”知识。以上传统模式所有的弊端综合为一句话来说就是,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必然成为低能的知识人。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上述弊端,在物权法的教学中抛弃传统教学模式而寻求新的出路就成为了合理的选择,抛弃一个旧的事物对于选择者而言是十分容易的,然而要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却是充满艰辛的,笔者在物权法教学中之所以采用研讨式教学法,乃是理性与经验之下必然选择,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在下文予以详尽论述。

二、藩篱突破:理性下的必然选择

一种教学模式的抛弃与选择,必然是理性与经验之下的谨慎选择。研讨式教学法在物权法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藩篱突破的结果,是研讨式教学法自身所具有的特有优势发挥的功效所致。在探讨研讨式教学法的特色之前,有必要对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进行相应的前提性阐述,以求研讨式教学法的探讨能在全方位的视野下得以进行。

(一)研讨式教学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法起源于德国,后经湖南师范大学郭汉民教授改进为五步法研讨式教学法,国内不少学者对于五步法研讨式教学法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这为五步法研讨式教学法的改进提供了学术土壤前提和条件。郭汉民所倡导的五步法研讨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指导选题,在此步骤中,老师要讲解导论以使得学生对课程有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让学生就某一选题进行研讨,并且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第二个步骤为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在此步骤中,学生要独立探索相关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小组交流;第三个步骤为交流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要将各自在第二环节中所形成的心得进行交流,就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第四个步骤为登台讲述,在此步骤中,各小组要推荐学生上台讲述,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就该讲述进行评述;第五个步骤教师综述与评论,针对每一个专题,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专题评述与总结,要指出学生在各个阶段所存在的不足与值得改进的地方,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中所培养的能力。[2]40研讨式教学法不同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倡导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很好的创设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要查找资料,要共同探讨问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研讨式教学法抛弃了传统教学所秉持的“满堂灌”模式,它坚持在“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塑造。研讨式教学法要求老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要求老师能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研讨式教学法是追求老师和教师互动的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和学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研讨式教学法坚守学生主体性原则,它强调学生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老师将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而因材施教;研讨式教学法倡导启发性原则,反对填鸭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讨式教学法秉持循序渐进原则,它要求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学生能力培养的地阶,它要求老师在引导学生时要避免一蹴而就的作法;研讨式教学法还提倡互动性原则,它要求教学相长,它倡导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二者相得益彰。

(二)研讨式教学的特色

研讨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有着自身显著的特色。其一,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均处于教学主体地位,教学的过程也是科研的过程,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要学会文献检索、搜集和整理资料,并在消化资料的基础上撰写文稿并进行宣讲,可以说研讨式教学就是科研式教学,它着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它旨在培养学生做学问的能力;其二,增进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研讨式教学抛弃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它将学生从消极被动的学习中拉了出来,它促使学生与教师进行全方面的交流,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是主角,而教师是引导者,在引导者的引导下,作为学生的主角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着全方位的互动,这种良性互动无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形成的师生陌生感一扫而光;其三,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讨式教学法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在研讨式教学看来,学生的能力的提高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对于研讨式教学而言至关重要,研讨式教学着重通过上述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其四,在教学形式上不再坚持“讲授式”而采用“研讨式”;研讨式教学强调问题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而展开,老师不再以传授知识为教授目的,他应当选择适当的问题为学生的讨论主题,研讨式教学以问题为起点,也以问题为终点,问题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始终;其五,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对老师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迫使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他更是一个引导者和问题分析专家,这就要求老师不光要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要大力提高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讨式教学中,老师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物权法的教学过程中,大胆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实践表明,研讨式教学确实具有上述特色,这使得研讨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而言,具有无以伦比的优点与长处。

三、完美切入:物权法教学中的研讨式教学法之实效应用

鉴于研讨式教学法所具有的优点与长处,笔者在物权法教学中采用了研讨式教学法。笔者所教授的班级为2010级法学一二班,在教学中,笔者遵循研讨式教学法的要求,以问题意识为诱导,以专题讲解为中心,将物权法知识分解,在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的框架下逐渐传授物权法知识体系。具体来说,笔者将《物权法》这一课程分为七个专题,这主要包括:物权法总论三个专题、物权法分论四个专题,总论的三个专题包括物权法概论、物权概论以及物权的变动,分论四个专题为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以及占有权,在专题的基础上笔者将学生按照专题分为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专题,七个小组所研讨的内容如下:第一小组研讨物权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内涵与外延;第二小组探讨物权的客体、种类、效力与保护;第三小组探讨物权变动的情形;第四小组探讨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以及共有的法律性质;第五小组探讨用益物权的种类及我国用益物权的体系;第六小组探讨担保物权的变动模式与抵押权、质权以及留置权法律关系形成路径;第七小组探讨占有法律关系之形成路径。在提出上述研讨问题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就相关研讨问题寻找资料以便撰写论文和制作课件,学生应当独立自主的查找相关文献,就相关问题撰写3000字以上的讲稿,讲稿应当对研讨问题有宏观与微观层面的了解,对该问题的学术前沿观点大致通晓。在学生对于研讨问题独立探索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就独立探索所形成的心得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并要求学生就相关专题上台演讲,上台演讲的人数和时间得依照上课进度而定。在完成小组交流环节和登台演讲环节后,笔者与学生就上台演讲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议,并且要就该上台学生的相关情况进行评分,评分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讲述水平,还包括课件制作的质量以及演讲的总体效果。在专题结束时,笔者都将就学生演讲发表意见,并就专题研讨中所呈现出来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评述,在学生没有讲述的专题部分,笔者将就该遗漏部分进行补充,如果该遗漏部分确属重要,笔者将就该遗漏之处予以专门教授。在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后,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他们普遍认为,研讨式教学法使他们受益匪浅,具体来说,研讨式教学给他们至少带来以下好处:其一,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们反映,相对于其他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而言,物权法更能引起他们兴趣,不少学生不仅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完成教材的阅读与理解,他们还能就该问题进行研究,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显示出任何疲态与厌倦;其二,学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通过研讨法教学,学生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他们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研讨式的学习,在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学生们充分地了解到自己学习的效果,这有力地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其三,学生们形成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形成是研讨式教学法的终极目的之一,通过研讨式教学,学生们普遍形成了问题意识,他们往往是带着问题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会形成新的问题,问题意识贯穿着他们学习的始终;其三,学生能力增强了,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研讨式教学,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迅猛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科研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与科研综合能力的提升上。值得说明的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物权法教学实践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法使得笔者和学生受益良多,但是也有一些值得解决的问题。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课堂;教学组织模式;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23-02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与计算机技术、通信原理等学科内容紧密联系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的课程,它涉及的许多基本概念、技术原理、网络协议等理论知识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讲十分晦涩难懂。为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几乎所有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高校都同步的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课。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实验教学是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认知结构不断优化,从而能够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1]。因此,对于学生来讲,无论是加深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是提高实践和应用能力,良好教学效果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堂教学组织模式都是十分重要的。

1 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分析

随着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实践人才教育体制的大力提倡,及实践教学经费的加大投入。国内高校都相应的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课堂教学也相应的配备了专业的网络实验室,实验教学的软硬件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然而,根据最近几年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网络应用实践能力来看,计算机网络实验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并没有随着软硬件教学条件的改善而得到足够的提高。这其中的原因,归根到底是计算机网络实验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变革,依然采取的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进行,传统教学组织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整个课堂过程可以概括为“演示+模仿”。这种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堂教学,首先,由教师根据理论课程知识的关联和需要,根据实验教材和讲义,先给学生简单的介绍本次实验项目的内容、目的、要求等,接着,教师对实验项目做实验过程演示。最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学生依据教师的实验过程演示,机械式的重复一次实验操作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填写实验报告。这种组织形式单一的实验课堂,学生对实验涉及内容的理解和体会非常浅显,有的甚至根本不懂实验原理,只是一味的“照葫芦画瓢”重得一次教师的操作。这种教学组织模式的实验课堂,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可想而知,严重影响到了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实践人才培养的目标。

由于按传统教学模式组织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堂教学简单的采用讲解演示教学法进行,学生课堂纪律、效果、学习积极性等都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不利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研究。

2 假定应用情境五步教学组织模式

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组织模式下的不足之处,论文在这部分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假定应用情境五步教学组织模式,这种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将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组织教学,力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导入,由教师课前根据课堂实验项目的内容设定恰当的应用情境,并向学生解释说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教材或讲义相关章节的内容思考,如何运用本节实验项目的知识解决假定情境下的应用。用这种方式导入实验课堂来代替传统教学组织模式下教师介绍实验项目的内容、目的、要求等内容来导入课堂,优点是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用途更加明确,学习起来的针对性、积极性和求知欲将更强。

学生按学号进行分组,根据每组实验设备的数量可将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指定一套固定的实验设备,这里的实验设备和学生关系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如果实验室设备数量有限,一套实验设备可以由多个学生共用,力求做每个学生都对应到一套实验设备。然后要求分小组讨论,针对课堂实验内容对应的问题情境得出小组一致的解决方案。这样做的好处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保护相应实验设备安全的责任意识,同时又方便教师对学生后面实验操作实践的监督指导。

各小组成员,按照自己所在小组得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编码调试实现解决方案。在这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从旁细心的观察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做适当的记录。

小组方案实现完毕,针对学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教师在第(3)三个步骤当中发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做完整过程的实验参考答案演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参照教师的实验参考答案,通过对比,总结自己所在小组实验方案的优点,发现自己所在小组实验方案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最后教师总结结束实验课堂。

这种新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综合利用了问题应用情境假设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共同合作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动手操作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3 案例应用

第9篇

中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其内容抽象,知识涉及相关学科多,与西医学临床思维差异大。鉴于中医学的学科特点和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胜任,笔者对研讨式教学法运用在中医学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1 对象与方法

在2007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随机抽取2个班,即实验班A班36人,和对照班B班35人。A班以研讨式教学法教学,B班采取传统教学法教学,A、B班采用同样的授课教师,统一的教材。

研讨式教学法具体分为以下5步:(1)老师简要概述基本理论和解释重点难点,学生分组;(2)老师指导选题,学生查找资料;(3)同学间或师生间分析、讨论;(4)小组完成论文或综述,学生介绍组内讨论、研究成果;(5)组间交流学习,老师补充相关知识并总结提升。

2 结果

2.1 师生对研讨式教学法评价的调查

在教学中,我们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发出问卷71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邀请了我校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和中医教研室的老师参与研讨式教学法教学的听课,课后发出教师调查问卷7份,收回有效问卷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详见表1。表1 实验班学生、老师对研讨式教学法的评价(略)

通过对表1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初探研讨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学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喜欢初探研讨式教学法的学生达到70.4%,其中非常用喜欢的为53.5%,一般喜欢的为16.9%;老师达到71.4%,其中非常喜欢的为42.8%,一般喜欢的为28.6%。对于不喜欢此教学法的11.2%学生也经过分析,这些学生主要是基础较差,自学能力差的学生。从结果可以看出初探研讨式教学法并不适应所有的学生,尤其对于大一新生还需要采用传统教学法。

2.2 考试成绩分析

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统一考核并进行成绩分析。考卷由教务处统一命题,实验班为(77.28±12.12)分,对照班为(72.84±11.13)分;实验班与对照班中医学成绩比较,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P

3 讨论

3.1 运用在中医学教学中的优点

3.1.1 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旧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淹没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相反,研讨式教育法实现了教学的三大转变,教学方式从“讲授式”到“研讨式”,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教学目标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学生不在是知识的简单“存储器”而是“发现者”,师生关系从“主客关系”到“都是参与者”,堂上堂下师生可以充分的交流和研究,学生成为整个中医学学习过程的主体。

3.1.2 有利于学生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提升

研讨式教学法在每个阶段都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1]。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并经过自己处理后运用知识来完成论文或综述,并逐步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3.2 在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研讨式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适应。此外学生数量多,很多都采用大班上课,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使教学效果难以为继。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针对性强的社会活动,研讨式教学法当然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或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适用,至少不是对所有类型和基础的学生都适用[2]。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运用教育理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大学生科研能力 教学设计

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创造性、探究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了基本的创新素质,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以往该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的是授受式教学,授受式教学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把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具有一定的局限和弊端。探究教学法是一种需要学生设计研究、搜集信息、分析资料、构建证据,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的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本研究试图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结合《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等有关本课题的论文及会议文献,课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有关的专著,为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教学实验法

①教学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检验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对象和样本量

实验对象为西安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参加选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学生96人。按教学分班进行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为6-10班52人,对照班为1-5班44人。

③施加因素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受式教学法,对实验组施加的因素是探究教学法。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相关知识的起点,分析为达到目标,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步骤如下:

a.呈现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b.教师讲授新课中的认知领域目标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

c.提出问题或给出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技能领域目标中的问题。

d.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e.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的结果,然后点评。

f.教师给出解题策略指导。然后,学生再次讨论前面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g.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相关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后作业,要以书面形式呈现探究结果,在下节课要进行讨论和评价。

④实验条件的控制

a.分组前先调查学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情况,尽量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起点相同。

b.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师是同一人,教学条件相同。

c.教师进行统一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专人进行统计处理。

⑤效应指标

a.认知领域的指标:以《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考试为手段,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b.技能领域的指标:以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为手段,检验学生结合实际运用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能力,以验证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变化情况。

(3)数理统计法

运用 Microsoft Excel 和 Spss13.0 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设计至少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的设计。结合体育科研能力的基本结构的内在学习顺序,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功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①确定领域目标的理论依据

布鲁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而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不同,每一领域又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亚目标。

②确定重点领域目标的依据

探究式教学法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知识和直接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方法。结合《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任务,在设计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时重点在于认知领域目标和技能领域目标的达成,而且在技能性领域目标达成过程中已经融入了一定的情感态度。

③根据教学单元特点调整各领域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各章节中每个教学单元的特点,选择性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在选择时要遵循3个基本原则:一是执行相同的教学时数,以一次课为一个教学单元。二是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及特点,难度适中,存在采取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是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应遵循规范性、操作性和具体性要求。

(2)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决定于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分析教学目标中包含的学习结果类型、学生的起点能力和从起点能力达到终点目标所需要的使能目标和其他支持性条件。第一步要通过复习或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应具备的起点能力;第二步要呈现教学目标,并根据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提出学生要进行的探究问题或解决实例问题;第三步学生采用独自或合作完成探究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结果;第四步教师提供解题策略,学生对刚才探究的结果进行再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第五步探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作业;第六步对所有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简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进入下一目标的教学。探究式教学环节见图1。

(3)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

认知领域目标的评价:该领域目标中的问题有标准答案,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正确结果,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把相关知识融入试卷中的问题进行考核。

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是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策略性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评价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结合给定的相关关键词“××参加××体育活动××调查”,完成一个调查报告。

2.运用探究教学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完成调查报告质量情况的比较分析

实验班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整体质量要好于对照班学生的情况(P

通过学生确定的调查报告题目来看,由于时间和无经费的限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确定的选题范围处于适中和偏小的多些,选题难度不是很大;选题依据的表述基本清楚,两班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从选题新颖性方面,实验班的情况要好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认为确定论文题目较容易的学生占35.50%,较难的占到16.15%,对照班分别为15.38% 和27.76%,从数据看来,学生确定论文题目过程中感觉难易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搜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学生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或观察法为主,实验班71.24%的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20.75%学生采用了访问调查法;对照班为50.36%和45.82%。对照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少于实验班,而采用访问调查的较多。实验班学生运用搜集资料和经验事实材料方法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60%,而对照班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46.66%;实验班学生不太熟练和不熟练运用方法的共占到20%,对照班占到30% 。

从研究成果表达能力的各评价指标来分析,较差方面主要集中在摘要的表述,图表的规范性和得出的研究结论三方面。72.16%的学生对摘要内容的表述不够全面,有的缺少目的。图表的规范性主要因为学生平时缺乏实际操作,对统计图表的使用条件和格式不清楚,实验班操作的效果要好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研究结论的表述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从实验结果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效果,或是其中的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结业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学生考试分数整体情况,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各班学生成绩集中在70-79分,不及格率很低,学生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实验班学生70-79分和80-89分的学生人数要高于对照班的情况。

从学生回答卷面问题情况分析,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层面上看,即反映在填空题和简答题方面,从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学生总体失分情况无大的差异。

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分析和评价层次方面的得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即在辨析题和应用题回答方面,学生的失分情况相差较大,试验班学生得分率要好于对照班,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结论及建议

结合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探究式教学法运用的基本程序,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运用探究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校适当增加《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开课时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授课时间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有一定的衔接性,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363.

[2]崔相录,曾天山主编.中小学探究教学实践[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3]皮连生等.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8.

[4] 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0.

[5]杨光翠.探究式教学方法浅谈[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1):49-50.

[6]陈珂.浅谈体育教师科研[J].时代教育,2009(10):19 .

第11篇

【关键词】六步 高效 探究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74-01

2011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建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一些历史课堂只追求花架子、不考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错误做法仍然流行,笔者认为对历史教学法的改革、探索就迫在眉睫了。

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他认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全班学生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和长短处、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计划。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是我们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笔者经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尝试采用了“六步教学法”,收效甚丰。下面,笔者就本教学法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抛砖引玉。

一、初中历史“六步教学法”基本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就是探究性学习,它首先强调要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情境。例如,笔者在教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节时,上课伊始就播放从网络下载的有关沙皇俄国和十月革命的一些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片段,再现历史画卷,介绍沙皇俄国和十月革命。通过具体场景的感受缩小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情境。

第二步: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状态,学生或静或动,或思或写,都是在独立自主的研究文本,或根据教师提示利用已有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引导者,可以向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洋思中学提出的“先学后教”很有道理,所以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不会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和点拨。

第三步:合作探究。学生在自学中遇到问题怎么办?这就要提倡“小组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先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相互帮助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讨论来解决。在小组的划分上要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方便小组之间的竞争、互助、检查。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优势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网络与老师和全班同学交流;也可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小组捆绑式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小组互助要注重组织教学问题,“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离不开管理的艺术。教师不要做旁观者,也要到薄弱小组去,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协助解决。要发挥组长的作用,除组织学习外,还要对本组同学的观点进行整合,形成结论。这一阶段,要真正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从而体现师生亲身体验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第四步:交流释疑。这一阶段,主要是全班互相交流展示,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究。先由每组组长代表本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本组同学的学习成果;然后,全班同学自由讨论。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如何展示学习成果。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学生活动成果。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领会方法,提高思维、思路、表达。

第五步:检测拓展。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强调学生对新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检验对知识、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当堂训练,试题按能力层次编制,重主观题,重书写表达。笔者常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交叉进行,主要形式有:选择、列举、填图、历史人名猜谜、材料分析等。如果把习题拓展,制成检测游戏软件,边玩边练,就会寓教于乐,既轻松又快乐,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大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第六步:总结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提纲来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概括、整合、拓展,体验收获,反思提高;布置课后预习与作业任务布置(练案),延伸课堂。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继续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校园网站的留言厅、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进行交流、互动;教师还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后采取多种形式将自己的探究成果表现出来,如诗歌、散文、新闻报道、小论文、历史小报或者电子作品;教师将其中的优秀作品上传到校园网上或互联网上,供大家学习与交流;或鼓励并帮助学生将他们的优秀作品整理成论文邮寄到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者是通过网络发送到报刊、杂志的电子邮箱上发表)。这样,不仅学生提升了能力,教师也可通过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二、初中历史“六步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教师引导为助动。教师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二)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因为在课堂上学生是灵动的,有些问题是预先想不到的,所以把预设与课堂生成结合起来是科学而符合实际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如,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学生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能力等等。

(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适时地运用课件、幻灯、音响、投影仪等媒体,传授历史基本知识,让学生在新情景中产生历史审美的享受和获取历史知识,取得动静相交、难易相替、把握节奏、巩固知识的教学效果。

当然,“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释疑——检测拓展——将总结提升”“六步教学法”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在教学中继续研究和实验,继续提炼和升华,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整合历史教学资源,使其更科学、更简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乐园。

参考文献:

[1]2011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王敏勤,《中国教师报》,2009年12月30日)

[3]《谈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钱宏达,江苏省启东中学)

第12篇

【关键词】Pad教学法盘;平板电脑教学;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3-0021-04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覆盖,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也逐渐进入基础教育领域。基于平板电脑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或者用国内比较流行的说法――“电子书包”,正在成为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用平板电脑开展教学正逐渐成为数字化课堂的一种潮流与趋势。

国内的平板电脑教学法比较匮乏

在国内,平板电脑教学试点项目正在各地不断涌现,上海、北京、南京、深圳、广州等地都先后出现相关教学改革试点,媒体报道也不时出现,由此也引发诸多争议,学校、家长、研究人员等各方不断发出各不相同的声音。平板电脑具有便携性、移动性、交互性、灵活性、富媒体、富资源、富工具等多重特性[1],为教与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丰富的工具选择。然而,基于平板电脑的课堂是一个“富工具”的环境,集成了大量的数字化工具、技术。例如,App store中有大量的教育App。如何有效地组织和运用这些技术和工具成为平板电脑教学法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总体而言,目前基于平板电脑的教学在实践层面上先行一步,而在理论层面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2013年,笔者介绍了面向iPad教学应用的五种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框架,提出要将平板电脑引入教学,需要新的教育学理论来支持基于移动终端的教与学[2]。更多的源于学校平板电脑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理论提炼程度不够,对后续的平板电脑教学实践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指导。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研究者认为,如果没有完善的平板电脑教学法作为支撑,基于平板电脑的教学将很难发生变革效应[3]。

有关平板电脑教学法的初步探索

如何有效利用平板电脑开展教学?不少研究者通过探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Lucy Santos等人面向科学课开发了App的选择量表,以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育App服务教学[4];Jordy Whitmer等人明确提出将App与学习活动相结合的理念,同时,也提出Apptivity和Taskonomy的说法,并提供了许多基于App的学习活动的示例[5]。

此外,还有众多的实践者尝试利用对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数字化改造后的概念框架,以及对PC及平板电脑上的各种数字化学习工具进行分类,呈现出了不同表现形式的分类方法。例如,数字布鲁姆创始人Anderson面向Web2.0工具,提出一种金字塔形的数字布鲁姆分类法[6],推荐了一批有教育功能的Web2.0工具;Kathy Schrock面向Web2.0数字化学习工具,提出了层级型分类法[7];Kelly Tenkely的数字孔雀布鲁姆(Bloomin’ Peacock)面向Web2.0数字化学习工具,提出一种分类法[8];Charlotte Bechurst面向Win8系统上的App工具提出了一种分类法[9];Langwitches面向iPad上的App提出布鲁姆教育目标层级分类方法;等等。前人研究经验告诉我们,利用平板电脑上的数字化工具设计出有效的学习活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然而,究竟应该如何将学习活动和工具有效地结合起来呢?上面提到的众多面向数字化工具的数字布鲁姆分类法中,Allan Carrington提出的“Padagogy Wheel(中文译为:Pad教学法盘)”[10]独树一帜,是一种面向平板电脑教育App的数字布鲁姆理论模型,它试图将平板电脑上的App与教育目标结合起来,提供与认知目标相对应的学习活动,从而将学习活动和工具有效地对接起来,形成“目标―活动―工具”三位一体的学习活动设计过程。

Pad教学法盘的形成与发展

Pad教学法盘的创始人是来自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的阿兰・凯灵顿(Allan Carrington)[11],他一直致力于移动技术支持的教与学的研究,Pad教学法盘就是其代表性研究成果之一。阿兰始终认为移动终端上大量的教育App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于是,结合数字布鲁姆的研究,他开发了一个“Pad教学法盘”模型,以帮助教师设计并实施基于平板电脑的教学。

Pad教学法盘从诞生到完善,经历了四次重大修改。

1. Pad教学法盘1.0:教育App推荐从零散到统合

2012年7月份,阿兰正式了Pad教学法盘的第一个版本。在数字布鲁姆概念的基础上,阿兰将零散的教育App整合起来进行系统推荐。如图1所示,该版本内外共四层,从内向外依次是:学习目标层;活动动词层;学习活动层;iPad Apps工具层。阿兰认为可以利用Pad教学法盘帮助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教育App评估等活动。

在Pad教学法盘的第一个版本中,已经能够完整看到“目标―活动―工具”的对应关系,Pad教学法盘就像一个好看易懂的教学设计工具,教师根据这种对应关系,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够便捷地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2. Pad教学法盘2.0: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

第二版的Pad教学法盘于2013年5月。在这个版本中,阿兰增加了一个用于描述学习者能力目标的核心层[12],核心层主要描述了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应该具备的一些能力。阿兰希望借助这一新增要素,帮助教师认识到在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活动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核心能力着手,并在教学实践中着力培养这些21世纪学习者应该具备的能力特质。

此外,Pad教学法盘最外层添加了SAMR模型,这是一个用于评估技术在教学中整合程度的简明标准,程度从低到高,依次是“替代、增强、修改、重塑”四个层次,这为评估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标准。

3. Pad教学法盘3.0:恰当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第三版的Pad教学法盘于2013年9月[13]。在这个版本中,在核心的学习者能力层之外,阿兰又添加了学习动机层。阿兰认为,在平板电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标志着学习是否真正有效地发生过,而参与度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得到有效地激发有直接关系。在以学习活动为主导的平板电脑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一些适当的学习动机激发策略,例如,邀请学生当堂展示作品、学生之间进行同伴评价、教师使用形成性评价语言等。

4. Pad教学法盘4.0: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作为App选择标准

Pad教学法盘的第四版本于2015年3月,随后第四版的中文版在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团队的努力下,也于2015年7月译制并出来(访问地址:http:///RG6nAu9)。这一版本链接了最新、最流行的122个App,清晰地阐述了布鲁姆教育目标6个不同认知层次的含义,以此为选择标准来筛选不同层次的App,并提供了一个Pad教学法盘用于英语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示例,这为设计一个完整的课程或者学习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Pad教学法盘创造性地将平板电脑上的工具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整合起来,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活动,以一种比较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了教师应该如何进行面向平板电脑的教学,为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如何利用Pad教学法盘进行学习活动设计

运用Pad教学法盘的关键在于利用平板电脑上的数字化工具设计出学生参与度高的学习活动。为此,阿兰进一步将Pad教学法盘提炼成五步教学法[14],如表1所示。

表1 利用Pad教学法盘进行平板电脑教学的五步法(Allan Carrington, 周晓清译)

步骤 典型句式

1.明确学生的能力目标 我期望我的学生具备哪些能力素质?

为了达到这一切,我应该怎样设计我的课程及活动?

2.有效激发学生的动机 我所创建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活动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使其获得对自己学习的自、掌握力、目的性?

3.清晰描述学习结果及学习活动 当你完成本节课/讲座/研讨会的学习后,通过“选择相应的活动名称”活动,你应该能够“选择相应的动词”。

注明:这里的“你”指代学习者。

4.选择对应的Apps工具予以支持 什么样的App适合该学习活动?

这个App有什么样的优势和缺陷?

有没有更好的App可以支持当前的学习活动?

5.利用SAMR模型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你准备在教学中如何使用你所选择的App?

这个学习活动是否仅仅是替代层次,学习者不使用这个工具也能轻易完成任务?

我是否可以重新设计活动使之达到增强或者修改的层次,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我是否可以创建这样的学习活动,没有这个工具的支持,学生就没办法完成其中的任务?

Pad教学法盘是一个通用的模型,应与具体的学科相结合,细化学习者的核心能力,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学习活动。教师需要逐渐积累起相应的App,最终形成适应具体学科教学的个性化的Pad教学法盘,指向学科具体的培养目标。

结合具体学科,笔者提供一些运用Pad教学法盘的平板电脑教学示例,以供参考,如表2所示。

第13篇

刘景喜,女,1979年8月15日出生,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逊克县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在从教的13年里,刘景喜始终恪守着忠诚教育、奉献教育、创新教育的原则,把强化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参与省市级各项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与汗水,在点滴的岁月里给予学生无限的鼓励与关爱,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刘景喜真诚执教、勤恳奉献,所带的5届高考毕业班不仅课堂秩序优良,教学成果也连创辉煌:2004年高考语文学科平均分首次超过百分;2005年高考重本率全市第一,语文平均分全市第一;2007年高考她所教的班级郝成龙同学语文成绩考取了129分,居于全市榜首;2009年高考理科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多出二十几人;2012年高考学校第一次实现了本科上线人数157人的历史性突破。

实践出真知,课题带发展。从教以来,刘景喜一直致力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科研的点点滴滴。“十五”期间,她从事了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国家级、市级课题的研究。2006年,她成为“十一五”省教育厅规划课题《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内容和方法的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是子课题《高一新生心理调适》的负责人,该课题已于2010年7月通过验收;2011年她又成为“十二五”省学会重点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五步分层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多次代表学校向省市专家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和收获,学校已经申请更换她为此课题的主持人;2011年她主持的《高中作文层次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被市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一般课题。2011年刘景喜被评为市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和县级教育科研骨干。课题研究给了她不断总结经验的机会,也给了她创作的源泉。2006年她的论文《让文章“亮”起来》在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试验”课题中获国家级二等奖;2008年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让感恩的心重新飞翔》在黑龙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五届优秀科研论文评审会上获省级二等奖,《用正确的人生观驱走自私的阴云》和《作文夺魁秘诀》获市级二等奖;2011年论文《从管理的角度探究有效课堂改革深入推进的方法》获得市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1年在第五届东北三省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她的下水文《永远的感谢》被评为一等奖;2012年《深入思考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利于弊》获得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此外,她的论文《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与实践》和《初步探索高中作文层次教学法》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刘景喜多次承担的公开课《林黛玉进贾府》《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分获省市级奖励。因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刘景喜先后被评为市级教坛新秀、黑河市优秀教师和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市级优秀备课组长。

从教的十几年仅仅是沧海一粟,今后刘景喜将继续把提升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为逊克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她的绵薄之力。

第14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昆虫学;课程教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159-02

昆虫学是动植物检疫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了解昆虫、掌握昆虫特性、明确昆虫行为活动的内在机制,以便为有害昆虫种类的鉴定与检测等后续学习打好基础。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常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之间采用叠加式方法,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如何提高昆虫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科研项目,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

项目教学法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1],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培养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亲自参与一个项目的完成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学会处理问题、解决困难的本领,进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教师的“讲授”过程与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展开,完成项目的过程即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该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任务分工和管理,提高了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养成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体验创新过程的苦与乐。

2 项目教学法在昆虫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参与项目的方式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和查阅文献的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打好基础。项目教学法在昆虫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一般分为5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项目任务(教学目标)。即教师将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项目”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每个项目的内容都源于昆虫学的知识点而展开,各知识点之间又具有相关性。例如昆虫化学通讯中的互益素这一知识点,可分为互益素的提取和鉴定、互益素对昆虫的行为测定两个子项目。

第二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合成各个项目小组,制定项目计划,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选题背景,除了介绍理论知识外,可以增加实地调查环节,提高项目的趣味性。如根据互益素的两个子项目,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信息和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各组制定项目方案,并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

第三步: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初步确定较好的方案。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学习、沟通和合作,以实施项目来完成教学任务。方案确定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准备试验材料,调试仪器设备,按照设计好的实验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且小组间相互学习。如实施互益素两个子项目的两个小组,先相互协助、各自完成本组的实验,然后两组间展开讨论,深入进行探讨。互益素的提取与鉴定是对昆虫进行行为测定的基础,这两个子项目之间有何联系,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值得学生深入思考。

第四步:检查评价,学生以学术论文或者实验报告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自己进行阐述和评价,而教师加以点评,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工作的同时,指出其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第五步:项目完成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及时归档[2]。

项目教学法在昆虫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步骤与内容,以昆虫化学通讯中的互益素为例加以说明,详见表1。

3 小结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实践性较强的昆虫学教学中,不仅丰富了昆虫学教学的内容,也是昆虫学实践教学的创新。项目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对提高昆虫学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第15篇

1、宏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宏观经济学主要运用抽象分析的方法,利用图表、函数等数学方式来表达经济学原理,理论性极强是其典型特点之一。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庞杂,学派多,也是其典型特点。而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宏观经济学的课时安排很多时候只有32个,与内容多相比体现出课时少的特点。

2、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困境

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内容庞杂,课时少,加之独立学院学生基础弱、自律性差等特点,使得独立学院的宏观经济学处于一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笔者认为,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要走出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的困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研讨式教学法。

二、研讨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将研讨式教学法应用于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实践中,我们结合教材和现实经济现象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和讨论,再通过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经济学知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具体分为五步:一是确定主题;二是独立探索;三是小组讨论;四是全班交流;五是点评总结。

1、确定主题

教师首先讲解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选择重点问题、疑难问题、热点的经济时事、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案例,作为研讨的主题。例如:在讲解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构成与凯恩斯消费理论这部分内容时,先讲解两大理论,然后以我国为例,列出我国近两年的GDP数据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排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我国GDP中四部门所占比重各为多少,通过最近10年的数据评价四部门经济对GDP各自的贡献如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独立探索

这个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如何搜集整理资料、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学生关于研究是缺乏方法和经验的,因此在进行调研之前,需要教师专门开设专题,让学生了解研究的工作过程和关键环节,特别是对前期文献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整理以及观点的提炼进行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调研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是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数据相关的实证资料;第二是到图书馆查阅文献、到中国知网等专业性文献检索网站检索文献;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在这个阶段,经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最终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发言稿。

3、小组讨论

课堂讨论首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组人数的多少取决于在时间上能保证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所以每组人数保持在5-8人比较适宜。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内讨论,形成小组观点,并选出发言人。

4、全班交流

小组形成观点后派每组的发言人进行发言,这个时间段,教师应鼓励有想法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应抓住时机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以本文中研讨主题为例,可以在学生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你如何评价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应该如何改进。这个阶段教师应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讨论越激烈,思想碰撞越多,效果越好。

5、点评总结

教师的点评和总结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此阶段,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补充,对于好的观点予以提升,引起学生更深入的思考,甚至可以鼓励有思想的学生将观点撰写成学术论文进行发表。

三、结语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