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思维能力训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与数学概念紧密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强化注意概念的要点和关键性字词,从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数形转换思维训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形结
合千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这说明,数离不开形,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若能结合几何图形,往往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在解数学题时,如果能构造出恰当的几何图形,常常能得出巧妙解法。
2.数理思维训练。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说:“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要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主题游戏,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模型,系统地训练数理思维能力。
二、把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在每一节数学课中
教学中,对学生不容易弄清的那些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体验,再让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正确的要领,并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归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使概念系统化、规律化。例如小学一年级思维能力的要求有:
1.认识数字,掌握简单数字的读写,练习数字的排序,培养逻辑能力。
2.通过实例区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数的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比较长短、高低、大小、多少,了解数字与个数(量)的对应关系。进行基本的数数练习,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数理能力。
4.能够根据颜色、外部特征等对物品进行分类。
5.能够按照某一规律对物品进行排序。
6.认识100以内的数字,了解数字的构成,并能比较数字大小。
7.学习一位、两位数的一步或者多步加减法运算,理解算理,建立加法与和的概念。
三、将操作、思维和言语表达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通过游戏、观察,使学生在不断的动手、动脑过程中,将操作、思维和言语表达融为一体,自己总结出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成高分低能的学生,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四、突出形象思维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充足、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展知识,扩大眼界。同时,要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营造思维能力训练的氛围。一是将课堂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具体的操作步骤:引导——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探究——直观操作、深化思维;发现——分析归纳、强化思维;内化——巧设练习、扩展思维;拓宽——质疑问难、系统思维。二是将专业课程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结合数理思维训练等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诱发思维的活跃性。三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每天早、午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手脑算等专业训练,强化学生数形转换的思维能力。四是将班级文化建设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班级建立“智慧吧”,专门摆放各种益智的玩具,如孔明锁、磁力迷宫等,一段时间更换新的,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体会动脑的乐趣。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同一件事情看谁的解决方法多,同一道题看谁的解题方法巧,同一个孔明锁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就可以完成,或者以组为单位定期进行奥数比赛,使学生学有所用,有展示的机会,有成就感。
3.家校合一。建议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让每个家长都有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意识,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孩子时时体会到多动脑的好处。
如何进行儿童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儿童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儿童的智慧极为重要。不过,如果仅靠自然形成,没有足够的刺激,儿童的智力发育就会相对缓慢很多。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提高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提高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第一阶段:儿童注意力训练
1、吉米诺骨版
2、让儿童看画有线条的图,数出共有几条线。
3、让儿童在8—
30横排列的数字中,按顺序找出8、12、24这三个数,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4、让儿童在竖排的数字中顺序找出数字1—
10,要求用手指出数字,并念出声来,越快越好。
5、让儿童在放置衣架的衣柜中数出有几个衣服架。
(形象辨别训练法)
第二阶段:注意力、记忆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不同训练法
通过让儿童寻找两种材料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2、找相同的训练法
找出两种材料(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达到训练作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目的。
3、合成训练法
如:(1)父母与儿童一起数数,每人依顺序数3个数。如父亲:1,2,3,母亲:4,5,6儿童:7,8,9。
(2)父母拿出一些书,然后与儿童一起整齐地摆到书架上。要求父亲一次摆一本,儿童一次摆2本,母亲一次摆3本。
4、在围棋盘或象棋盘上,摆上7,8个棋子,让幼儿看1分钟,然后拿掉,再让幼儿照原样摆上。
第三阶段:记忆增强训练
1、信息减少训练法
(1)家长在桌子上摆出下列玩具,让儿童看一分钟,然后家长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小刀,手表,水杯,小狗,让儿童说出减少了什么。
(2)家长先说了下面第一句话,然后再说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少了什么字。
第一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还剩下1只,后来有1只非常大的鸟飞到树上来了。
第二句:树上有5只小鸟,飞起了4只,后来有1只飞到树上来了。
2、信息增加训练法
A.家长先念第一句话,然后再念第二句话,让儿童说出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出了什么字。
第一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第二句话:一辆大汽车装了很多东西,有2个西瓜,2个苹果,3张桌子,5包书和1台电视机。
3、信息增失训练法
家长把下列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儿童看1分钟,然后让儿童闭上眼睛,拿掉尺、水杯、钥匙、汽车;加上苹果、饼干、圆珠笔、夹子、火柴盒。
物品:橡皮书水杯眼镜钥匙积木汽车小刀磁带尺子硬币
4、动作训练法
(1)家长依次做下面4个手势,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双手握拳。
第二个动作:双手伸出大拇指。
第三个动作:双手伸出中指和食指。
第四个动作:双手伸出小拇指。
(2)家长依次做下面3个动作,让儿童注意看,家长做完后,让儿童按顺序重做出来。
第一个动作:把一块糖放到茶杯里,然后倒进一些凉水,再把杯盖盖上。
第二个动作:用4块积木任意组成一个图形。
第三个动作:用铅笔在杯子上敲一下,在积木上敲两下。
第四阶段:强化记忆训练阶段
1、对偶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同时让儿童识记两种相互关联的材料,然后让儿童根据一种材料回忆相关联的另一种材料。
2、顺序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儿童按顺序识记一些材料,然后遮住材料并逐个把材料内容显露出来,每显露出一个材料,让儿童回忆出下面紧接着的内容。
3、插入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儿童识记一些材料,识记完后不马上让儿童回忆,而是接着让儿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再让儿童回忆前面识记过的内容。
4、数字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目的是,通过让儿童记忆大量的数字,达到发展记忆能力的目的。前面谈到过数字是最难记忆的材料,因而也是一种最好的训练记忆能力的材料。
5、频度训练法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反复向儿童出示一些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出现多次,让儿童记住这些材料出现的次数。
第五阶段:多种能力协同训练阶段
1、找规律训练法
找规律训练法是一种训练儿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并灵活运用这种规律的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儿童观察一些材料,使儿童通过这些材料的前后顺序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2、找关系训练法
找关系训练法是一种通过让儿童找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训练儿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力的方法。
3、找同类训练法
找同类训练是一种通过让儿童寻找一些词之间的关系和理解它们的含义,从而达到训练儿童抽象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方法。
4、创造能力训练法
创造能力训练法是通过让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创造技法,从而提高儿童创造能力,培养儿童创造意识的训练方法。
儿童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儿童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儿童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
香 燕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数学教育的重心,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成功、成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能力;心理特征;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而数学的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是数学教育的重心,对儿童一生的成长、成功、成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学的经历告诉我们,许多孩子在低年级时数学成绩顶呱呱,到了中高年级就滑下来了。我们知道,运算能力是一种低级能力。强调记忆、熟练度,而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低年级主要强调运算能力,而数字又比较小,有些孩子可以用数数或列举的方法算出来;或者由于刚刚学过相关知识,依葫芦画瓢地蒙出答案。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数学思维能力,只要把数字变大了,比如到了几十、几百、几千的时候,孩子的列举法就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思维能力不足的弱点就暴露了,而有一定数学思维的孩子,在他看来不过是把小数字换成了大数字,换汤不换药而已。由此可见,培养低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孩子的数学发展是必要的。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就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一、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他们之所以某领域有所建树、成就辉煌,无一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方面特别感兴趣。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培养他们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的。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科学,很少有人天生就想学数学,并能学好数学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老师有一个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就是努力创设各种条件和情景,激发孩子学数学、爱数学的兴趣,真正为孩子一生的成功奠基。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作为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一点,往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的方面引导学生。比如说,各种有趣的数字故事,立体几何图形的书,色彩鲜艳、五彩斑斓的小儿书......,这些都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因为它们能充分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进而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而各种各样的情景中渗透着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多给孩子读一读,进而培养孩子的判断思维、逻辑推理等基本数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总是以丰富有趣的图画形式展出,包含丰富的想象力。如果孩子有过这方面的训练,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教材知识,学起来也会是游刃有余,否则将很难入门,越学越无趣,最后厌学。
二、指导数学方法,启发孩子学会思考
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思维带有很大的盲动性,因此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就要教会他们思维的方法。其中有条理、有顺序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教学中,教会学生思维的程序性、方向性,即从哪里算起,接着想什么,再想什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即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找出题中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例如,买一个书包的价钱可以正好买两本故事书,而买一本故事书的价钱刚好买四本图画书,问买一个书包的价钱可以买几本图画书。要训练儿童一步一步有条理的思考,先想一本故事书相当于几本图书,再想一个书包相当于几本故事书,最后通过实物演示拿书包跟图画书兑换,这样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就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利用孩子经常做的游戏、经常接触到的事物,讲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特别是在游戏时,顺便提及一些有趣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给孩子留下一些悬念,以引起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孩子日后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做些必要的准备.
三、体验生活场景,引导孩子数学思维
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是有限,而家庭生活场景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素材,包涵丰富的数学知识,家长要重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训练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学会利用低年级孩子好动、好尝试的心理特点,利用实物场景进行培养,效果会更好。例如,到超市买东西如何付钱找钱的问题,坐公共汽车时,车要经过几站,每个站牌上多少人,下多少人,车上有多少座位,有多少或坐着或站着的人等等,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家长和教师切忌包办,而应该让孩子先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由于他们通过眼看、手摸、多种感官进行认识,通过自己动脑筋得出答案。这样不断培养了数学思维,又让他们训练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通过有意识训练的多样化,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好奇心理,要运用练习设计的多样化,使他们具有新奇感,引发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跟学生做各种各样的数字游戏,在游戏中既要强化顺向思维训练,也要注意逆向思维训练,还要重视多向思维训练,诸如此类练习都对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五、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加强孩子的思维能力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