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高效语文课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语文课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效语文课堂

第1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想做到的。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首先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有效”都谈不上,何出“高效”呢?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才有可能打造高效课堂。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怎样做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从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总结了一些认识,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掷地”有声,激起涟漪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主动配合,那么这堂课学生无论如何也学不好。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把他们带入课堂氛围之内,效果才会好。如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时,我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把学生带进了音乐的殿堂。学生在学唱这首歌的同时也学会了这首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了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古诗文教学的内涵和空间, 创设了一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氛围,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使语文学习步入了一片新天地。

二、尊重学生,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巨大教育力量,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前提。教学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证明,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他的教学水平,还跟他与学生的情感息息相关。只有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才会宽松、民主。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也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状态。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注意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挖苦;多一些民主,少一些霸权;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说教,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觉受到教师的关爱。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学习的兴趣自然高涨。

三、精心剪裁,节省力气

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学习知识的高效。这里所说的“节省力气”,是指在课堂上我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时,必须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环节。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对课件不加修改就直接上课,讲到某个地方,翻开某张幻灯片随便说上几句,其实这几句话大可不必说,因为连自己都觉得“随便”,学生又怎会买账?这样的“随便”话既耽误了时间又打乱了课堂节奏。所以,我们要想在课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必须精心备课。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关于备课,我们要精心,要做足“点”上的功夫。即找准“切入点”,挖掘“着力点”。

所谓“切入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的突破口,找准最佳切入点就等于牵住了课堂教学的“牛鼻子”,它能够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着力点”是指教学中需要下“猛力”的地方。语文教学最大的着力点就是解读文本。小到一个字、词、句,大到一个段、篇、章,以致立意布局等等,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诵读和默想中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就是我们备课时的着力点。

备课时,我们精心剪裁,大胆取舍,才能保证课堂上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

四、课堂精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关键。学生以小组学习取代了个人学习,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资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教师可引出问题“孔乙己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名字都没有?”在《藤野先生》的学习中教师可提问:“从东京到仙台所经地方很多,鲁迅只记住了日暮里和水户,记住水户的原因可参见课本注释,记住日暮里原因何在?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说明?”这些问题如石投激浪,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上采用讨论、辩论、竞赛、抢答等教学活动,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人人参与,热闹非凡,兴趣盎然。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了潜能。

五、寻找联系、调动情绪

《马说》的作者韩愈是河南河阳人,但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我们学校就在河北昌黎,教师和学生绝大多数也都是本地人。所以,教学《马说》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同学们,昌黎这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地处交通要塞,我国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驻足昌黎。今天,我们学习位居唐宋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世称韩昌黎的韩愈的传世名作《马说》。

1.“说”是什么样的文体?2.你认为标题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说马呢?难道只在于说马吗?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呢?

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让我们走进课文,聆听他的不平之音。

上课伊始,学生一听到这位大作家祖籍竟是昌黎,就有了一种自豪感,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自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建高效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在尝试使用并且初见成效。我相信,语文教师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实践上述几点,走近学生,增加趣味,精心剪裁,就一定能够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黄水珍.尊重学生个体 激活语文兴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

[2]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2).

[3] 张乐亭.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3).

第2篇

【关键词】高效激趣 质疑创新 引导探索 指导学法 讲练结合

提高课堂实效性,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时刻想实现的目标。所谓提高课堂实效性,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普通教师,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1 高效语文课堂要高效利用时间,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这样你的课堂才有可能是高效的课堂。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 教师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如:学习《一面》一文,让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时,教师先渲染气氛,再和学生齐读,以自己富有激情的朗读,引领学生,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教师以精心的导入唤起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凡尔赛宫》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凡尔赛宫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凡尔赛宫的气势磅礴、金碧辉煌,进而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高效语文课堂要鼓励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3 高效语文课堂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探索。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学习《一面》一课时,教师提问;你看了题目有什么疑问吗?生1:谁和谁见了一面?生2:为什么见面?生3:在哪儿见了一面?生4:见面发生了什么事?……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就能顺利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了。这部分内容若以“教师讲解明白”为主,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若以“学生探索明白”为主,学生就变成了主动探索者。

4 高效语文课堂要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语文知识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有法可依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来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5 高效语文课堂要加强讲练结合,落实学习课堂目标。

传统教学总是缺少一个必要的环节:课堂的训练。教师喜欢把训练的时间安排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致使学生课余大量的时间埋在大量的作业中不能自拔,教师课余的大量时间消耗在作业的批阅上、精神疲惫。孰不知,课堂是最佳的训练时间。每节语文应当在读读、议议、练练中完成,这一定是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

语文课堂练习应包含说的训练和写的训练。首先,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因此,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竟争的精神。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导作用;主体地位;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建构过程,是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要想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所以说,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进行课堂教学角色的有效调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老师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教学相长,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与主体性地位,将语文课堂转变成为一个陶冶文化素质、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创设高效语文课堂进行了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学生能力发展

现阶段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使得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以及目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个教育单位响应新的号召,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调整,教育工作者们既要从过去的教学理念中吸取与继承好的东西,同时又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寻找到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新的教学标准的调整。所以,一定要在充分认识新课改的相关内容下,对我们所教的课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制定好教学计划与方案,找出每一个学期的教学重点与可行性措施。简单说,我们要按照语文新课标制定的三维目标去设定我们每一节课的标准,预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具体内容,以过程和方法为主线,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于其中。我们在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更要重视学生情感和价值感的形成。语文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

例如,我在教学《祁黄羊》一课时,首先明确本单元是一组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的文章,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清正廉洁等传统美德。结合这一特点,我明确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主线,体会祁黄羊让位荐贤、一心为国、出以公心的思想境界。我根据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自研自探、交流讨论、展示成果,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优化课堂结构,突出教师主导作用

根据新课改的标准要求,老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指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所以,作为一个老师如果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原定的教学内容,就必须寻找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保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知识技能。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实践活动。

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坚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整体知识基础水平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将这些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使用,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还应该适时介入。学生虽然是课堂的主人,但是在关键时候教师还是必须介入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就是一个指路灯,尤其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名师能够对自己进行指导,对其知识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一个合格的老师的指导之下,你才能有希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引导学生探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探寻、研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求知欲。

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语文课堂高效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表见解。具体做法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营造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氛围。以教学《最大的麦穗》为例,我设计了“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苏格拉底的话里的两个‘最大的’分别指什么?”、“你从苏格拉底的话里得到了什么启示?”等问题,让学生先围绕问题自读课文,再小对子交流问题,接着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展示交流结果。这样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了,高效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4篇

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083-01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精当的评价语、灵动的评价方式能够为一节课增添不少亮色。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应该丰富而生动,以真实打动学生,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让语文课堂评价真正精彩起来,成为学生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应该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每当老师一提问,全班学生的手臂就会像树林一样举起,回答时都是一呼百应,对答如流,毫无半点差错。甚至于有些学生高水平的回答往往连我们这些听课教师都自愧不如。这样的一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师生之间一问一答或一问齐答,学生可以不动脑筋,不作任何思考,像一架预先设计好程序的机器。试问,这样的热闹,这样的对答如流,又有多少价值呢?如果师生从中体验不到快乐,那么,这种课还有什么意义?应该说,在加强“社会主义诚信观”的今天,展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过程,远比展示“完美”的结果重要得多有意义得多。所以,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真实地展示教师自我,应该教出教师自己的“个性”,同时也提一些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回答的,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对课文的理解有帮助的,甚至是一些临场突发的,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感悟与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成为有思想的人。所以,笔者以为,要做到“以人为本”,就是要求老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学过程不应只是课程的简单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2评价要有针对性

现在很多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都存在模糊性,没有很明确的导向性。所谓模糊性评价就是指对学生的回答即思考成果不置可否,不论高下,不予导向,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信息中澄清是非,分出高下,明确方向,领悟方法。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些课堂评价多以鼓励为主,只要课堂回答,概以“很好”、“正确”、“不错的”笼统模糊评价。的确,课堂上坚持正面引导,注重鼓励学生,这本没有错,但如果课堂无论学生回答的如何,只有“好”、“你真棒”,甚至对学生的错误结论都不加以纠正,只能导致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但学生思维的深度不够,学生脑海中的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探究上的肤浅。这种情况在我们新教师刚刚参加工作时表现得更加明显,由于自身评价语言的匮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某一个问题有多种想法,这其中水平自然有高有低,但我们往往并不会就其进行必要的评价,只是会说“恩,回答的不错。”“还有吗?”“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还有其他意见吗?”等等类似的话语,这样表面看似整个教学活动生机勃勃,学生也参与的齐乐融融,但深入的想一想,如果教师能够就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评价,效果则要好的多,但我们往往缺乏这样的评价思维。如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有的老师总喜欢这样评价:“读得不错,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学生就不清楚了。如果我们这样评价:“读得正确、响亮又流利,很好!如果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样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向更好的方向发展。3评价要饱含真情

要体现评价的真实,就必须时时处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堂语文课要能够轻轻而又自然地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情弦,那才是真正的好课。我们应该带着我们的一腔真情去唤起学生的真情。特级教师贾志敏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出名师胸怀的宽广及对孩子的拳拳爱心。“你读得真好听!”一下子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被肯定的快乐,同时激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在缺点的表面巧妙加上“糖衣”,在不挫伤学生的自尊的同时,让他们听着顺耳,易于接爱。“不信,你试一试”,更是激发起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大师的教学评价艺术由此可见一斑了。4宽容学生

第5篇

一、提问要掌握时机,做到精问

课堂提问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自己说话”,“说自己的话”,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选准语文课堂提问的关键点进行切入,紧扣语言文字,突出关键性词句,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作出探究反射。

课堂提问必须讲究火候。实践证明,不问时机,见问题就问的满堂问,只能形成一种学生应接不暇的肤浅的热闹场面,甚至同满堂灌一样,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就是要有意创造学生的“愤”、“悱”的状态下,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设疑问难,他们就会开动机器,积极思维,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发现者。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施以“拨云见青天”的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疑难迎刃而解,问题也自然牢牢地印在脑子里。所以,好的提问应具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魅力。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对开头中的“里面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中的“似乎”、“确凿”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的正确解释,我没有在一开始就讲、就问,而是在引导学生学完后面的内容后,向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此时的学生已处于心里矛盾状态,问题一出,他们积极思索、踊跃发言,在经过我的点拨,他们很快明白了“似乎”说明了时间之久,而“确凿”则强调了印象之深,从而悟出了这两个反义词连用的妙处。

二、提问要选准角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度的透视度,但最佳角度往往只有一个。选准这个角度提问,不但能活跃学生思维,更易于疏通解决问题的思维流畅性,减少理解障碍。同一个问题,提的角度不同,效果也会不同。因此,在设置问题时要选准角度,借助问题,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让智慧的灵感源源不断生发出来。如在教《社戏》一文后,豆还是原来的豆,但为什么没有昨夜那么好吃?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因势利导的提问就会勾起学生直觉经验的通感,启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经历的回忆,产生最大程度的共鸣。

“每堂教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读中的所惑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或一个大问题领起诸多小问题,或按教读顺序层层设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我在教《愚公移山》时从四个关键处设问:从“人数”入手问,逐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既落实了“且”、“叟”、“龀”、“遗男”、“荷担者三夫”、“遂率”以及“遂率”句的主语省略等知识,又为后文分析理清了头绪;从人到事,“这件事做起来难吗”把学生引导到“移山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出人们的精神面貌”这个方面;“愚公究竟笨不笨”把课文的学习和学生的思考引向新的深度,深入挖掘愚公的伟大之处,把落实知识、开发智能、思想教育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们同意吗”扣住神话结尾,突出愚公精神感人至深,强化了前面的收获。这样的问题,正是教师以实现语文课程三维目标设计出的四个出色提问。

选准角度,教师就要在挖掘教材时,从课题、疑难词句、细节、前后矛盾的地方、内涵丰富的语句,相似或相近的文章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适时教学情境入手,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审视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提问要有一定深度,做到难易适中

浅显的问题,只能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甚至学生会因不屑回答而思维倦怠;而问题过深,学生便如坠烟海,无法思索,同样会滞塞他们的思路。因此,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难易适度,繁简得当。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承受能力,提出一些略高于他们的知识水平的启发性问题。这样的问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感知教材,在深思的基础上找到正确的答案,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且能引发出创造性的火花,领略到“跳一跳,摘到桃”的创造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可能是难度大,遇到此种情况,老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联系生情,降低问题的“高度”,以避免“冷堂”的境地。在教《紫藤萝瀑布》时,直接“问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由于初中生生活与“十年”这一年代相去甚远,理解这句话难度颇大。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就可以设计一系列小的问题:1.那时,指什么时候?2.那时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3.“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稍”这种描写有什么意图?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花的稀落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的象征。问题的高度把握好了,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激活,积极创造的火花也得以充分引发。

总之,课堂提问要在充分把握问题难易度的基础上,把握提问时机,随机应变,开启学生思维大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浅谈课堂提问的教学实施》

[2]杨瑞清.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第6篇

一、精心布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开启思维的起点。而所谓的问题情景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竟然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了“满堂问”,课堂充满了教师向学生提出的“是与不是,对与不对”等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形式,使得看似热闹的课堂,没有一点实效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而且在成功欲的指引下,学生会主动地探索一些未知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能够真正地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又让学生仔细阅读了文章内容,让学生仔细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接着就有学生提出了“作者既然能够描写出这么优美的景色,为什么在开头的时候,还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呢?要是在这样的心情下,作者所描绘出来的景象应该是凄惨的呀……”我发现我的目的达到了,虽然学生的问题不是很成熟,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思考了,这就是好事,不是吗?这不就是我想要的效果吗?我没有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成熟与否进行判定,而是仔细引导着他们去发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的问题意识得到提高,久而久之,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作为高中生,他们的思想已经向成熟阶段转变,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总是对学生进行不断的要求,不断的限制。渐渐使他们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要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热情。而且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师生换位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教学设计,并选择一名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展示给其他学生。

例如:在学习“六国论”一文时,我向学生说了这一想法,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教师进行学习,起初他们以各种理由推脱,说没有时间呀,不会呀等等。但是,在我给他们讲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后,他们欣然接受了。因为我知道如果直接下达命令,他们是会听从,但是他们一定不会用心设计,因为他们没有热情。而在打消他们的疑问之后,他们会很高兴的完成这次设计。事实证明,他们确实很棒,完全出乎意料,他们查阅了资料,结合了作者的背景,还运用了借古讽今手法进行了对比等等。这种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组合作,自由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下,提倡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要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而且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在辩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由于本文的重点教学内容是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然而若是直接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学生既没有兴趣学,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牢固。所以,最后我决定用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独有的黛玉形象、熙凤形象和宝玉形象。所以,首先我让学生在各自小组中讨论,并形成一个成型的形象。之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形成准确的最能反映教材内容的黛玉形象等等。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实现高效的课堂效率。

第7篇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才能达到高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做法:

一、系统把握教材,切实提高备课时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要准备些什么呢?一是教师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二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系统把握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四是教师要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3lsI/lrabor63mlofor75kAiMPZBYCZg8VBAANemtqeTIwMTQxMjE0NSTkuK3lrabnlJ/oi7Hor63kuqTpmYXog73lipvnmoTln7nlhbsk5Lit5a2m55Sf6Iux6K+t5Lqk6ZmF6IO95Yqb55qE5Z+55YW7ZAIkD2QWAmYPFQQADXprankyMDE0MTIxNDYw5r+A5Y+R5Z+55YW75a2m5Lmg5Yqo5py65o+Q6auY5pWw5a2m5pWZ5a2m5pWI55uKMOa/gOWPkeWfueWFu+WtpuS5oOWKqOacuuaPkOmrmOaVsOWtpuaVmeWtpuaViOebimQCBQ9kFgRmDxUBDOahiOS+i+aVmeWtpmQCAQ8WAh8BAhoWNGYPZBYCZg8VBAANemtqeTIwMTQxMjE0NyHlh6DkvovmnIDlgLzpl67popjnmoTluLjop4Hop6Pms5Uh5Yeg5L6L5pyA5YC86Zeu6aKY55qE5bi46KeB6Kej5rOVZAIBD2QWAmYPFQQADXprankyMDE0MTIxNDg56K665pWZ5biI6KeS6Imy5oSP6K+G77ya5YaF5ra144CB57uT5p6E5LiO5Lu35YC855qE5oCd6ICDOeiuuuaVmeW4iOinkuiJsuaEj+ivhu+8muWGhea2teOAgee7k+aehOS4juS7t+WAvOeahOaAneiAg2QCAg9kFgJmDxUEAA16a2p5MjAxNDEyMTQ5J+a3seWFpeW8gOWxleWMluWtpuaOoueptuaVmeWtpueahOaAneiAgyfmt7HlhaXlvIDlsZXljJblrabmjqLnqbbmlZnlrabnmoTmgJ3ogINkAgMPZBYCZg8VBAANemtqeTIwMTQxMjE1MDDkvJjljJbljJblrabkvZzkuJrorr7orqHln7nlhbvlrabnlJ/mgJ3nu7Tlk4HotKgw5LyY5YyW5YyW5a2m5L2c5Lia6K6+6K6h5Z+55YW75a2m55Sf5oCd57u05ZOB6LSoZAIED2QWAmYPFQQADXprankyMDE0MTIxNTEn5Yac5p2R5Z+656GA5pWZ6IKy55qE5pS56Z2p5o6q5pa95YiG5p6QJ+WGnOadkeWfuuehgOaVmeiCsueahOaUuemdqeaOquaWveWIhuaekGQCBQ9kFgJmDxUEAA16a2p5MjAxNDEyMTUyJOmrmOS4ieaVsOWtpuWPmOW8j+aVmeWtpuaooeW8j+aOoueptiTpq5jkuInmlbDlrablj5jlvI/mlZnlrabmqKHlvI/mjqLnqbZkAgYPZBYCZg8VBAANemtqeTIwMTQxMjE1Mz/ku6XplJnor6/liIbmnpDkuLrkvovorrrlj43mgJ3mgKfmlZnlrablnKjoi7Hor63or77kuK3nmoTlupTnlKg/5Lul6ZSZ6K+v5YiG5p6Q5Li65L6L6K665Y+N5oCd5oCn5pWZ5a2m5Zyo6I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二、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早就告诫我们:“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这句名言为我们指明了新课改的方向,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了,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这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一是强化预习指导。我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认真进行预习: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画出疑问、标出感悟,让学生对文本有大致的理解。学生的自学目标和要求明确了,自学起来也就顺畅自然,效果也很好。如:我教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一课时,学生通过预习,已经识记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认读生字词和课文时,学生非常积极踊跃,个个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自信十足。对识记生字的方法,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了一字多记,增添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他们滔滔不绝地互相答辩,有声有色地朗读、表演课文内容,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指导者,课堂学习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二是创设主动参与的情景。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自主学习时间、空间和相应条件,让学生获得参与的主人翁意识和兴趣。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y.innerHTML = bdhtml;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tentBigImageControl('zoom', 650); }) // monitor

第8篇

长期以来,"灌、抱、喂、扶"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尽管已经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但语文课堂仍然以老师的教为主体,学生的听、练、答的任务尚未落到实处,老师即使有提高、有训练、有引导,但力度不够,设计不新,指导不力,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导地位,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巨大热情,更难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首先,教师必须花费大力气去研究学生。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学习现状,尽力搞清目前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感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再看看所教的班级最适合哪一种教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热情性。许多教师常常忽略这一方面,其实这是打造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基础之所在。

其次,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投入,要让学生信师道,必让学生亲其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乐意接受教师,教师必须要舍得情感的投入:①说话语气要亲切,语调要亲和,要抑扬顿挫。②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一定能行""你真棒""你肯定会将学习成绩提高的""我相信你"等,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亲切、温和、热情,千万不要用打击性的语言,不屑的神情,更不要粗鲁的动作,以使学生产生厌学、怕学、躲学,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③善意地惩罚犯了错误的学生,使处罚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如学生迟到了,可让她上黑板做题;学生将问题回答错了,可以让他下去认真考虑,下一节课给全班同学讲解等。④对学生多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将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融会沟通调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齐,使课堂教学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入理、入情的细微分析深得人心,我假设了一种情景,如果两个同学发生了争执,让你去劝架,你该怎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对此议论纷纷,出谋献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谋略成果,老师可以择其要点,加以评定,定出优劣,让同学们加以评判,再不断完善,并与烛之武之分析作一比较,从而理解烛之武娴熟的辞令外交艺术,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了语文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从而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再次,给教材做好准确的定位,以便更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课文的文体不同,题材不同,结构不同,篇幅不同,那么,采用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所区别,教学的侧重点就有所区别,具体表现为:①记叙性的文章,应教学生理清思路,列出提纲。②议论性的文章,应按照议论文的要素,划出其观点,感悟其结论,学习其论证方法。③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多从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入手,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④对于传记类的文章,应多从积累写作素材入手,并指导学生当堂进行写作练习,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⑤对于文言文,应从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言句式,正确翻译句子入手,且注意归纳,梳理,将知识系统化。⑥对于文采较好,艺术手法突出的文章,则多让学生感悟、归纳、体味其妙处,并适当地进行朗读、背诵,进行思想的交流,获得情感的陶冶。

第9篇

关键词:语文课 务实 高效

目前,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旗帜下,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由“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教学。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肆意拓展延伸,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忽视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对语言的欣赏感悟,退了语文的本色,也就失去了语文课真正的生命与活力。我以为课堂没有固定模式,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让学生热爱语文课堂,走进文本用心去感悟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领略语言的魅力,激荡着写作的激情,那就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的欢乐和享受,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放羊”,过分依赖教参就失去个性的解读,束缚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不是刁钻就是简单。我认为课堂要有一条线,也就是说教师抛出一个大问题,心中要藏这无数的小问题,围绕文章中一个最敏感,最生动的问题而剖析全篇,领悟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作用,对学生思维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做到心中有数,即成竹在胸。仅此是不够的,还要充分考虑学生思考的时间,思考的方向,争论的焦点等等。教师创设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扣住教材的重难点;要有启发性,“一石”能激起“千层浪”;要有挑战性,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要有趣味性,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务实的语文课就是要解决学生阅读中真正的困惑,在思考和品悟中提升自己概括、分析和表达的能力,那些一目了然学生可以自我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可以省略。例如我在讲《故乡》一课时,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小说中的我为什么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竟是悲哀的心境?从而引出学生对小说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做到了长文短教。学生的趣味很浓,颇有豁然开朗之感。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住关键问题提问,不能浅问辄止,而应该刨根究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教师充分发挥点拨、引导的作用,做到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始终抓住学生思维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当然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至关重要。

第10篇

一、精心设计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精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必须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知识点都隐藏在课文中,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多读课文,深入钻研课文,把握课文中的重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课文,让学生学好、学懂、学透。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导学案。所谓导学案即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内容应该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的导入等问题。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第三单元《背影》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首先应明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读准字音,掌握词义,通读课文,了解内容、线索、结构,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明确教学的重点是“由感知到揣摩与探究字里行间的父子间的浓浓深情”。可以这样导入“‘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贾平凹《关于父子》)’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起感受父子间的浓浓深情。” 确定教学的主线: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文章采用什么记叙顺序?本文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每次“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想通过“背影”表达一个什么中心?

二、多进行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即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环节,还是教师控制教学过程以及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提问需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只有合理精心地去设置问题,向学生提问,才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强调教师对知识的灌输环节,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环节,导致教与学脱节,极大地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即是多进行课堂提问,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课堂提问不是盲目地提问,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式提问。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一定要精心设置问题,把握问题的梯度,循序渐进地提问。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背影》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完全文后,可以进行如下提问:本文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并试着仿照老师的例子概括一下。教师举例: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在文章开头,是作者惦记父亲时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们可以概括为:怀念父亲,惦记背影。这样去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吃透课文。再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中《苏州园林》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完全文后可以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引导学生能够从整体层面上理解文章。再进行深一层次的提问,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课堂提问不仅仅局限于对一个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运用情境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11篇

一、有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在:

1. 文本解读准确深入。教师要能动地、有个性地解读教材,必须根植于对文本的深入体验感悟,将教材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脱离原文必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 教学目标具体集中。教师课前公布本课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写在笔记本上,使学生积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预习及复习相关知识。预习是目标教学的前提,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不理解的问题走进课堂,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公布学习目标是为了把教目标转化为教与学共同的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来说,学习目标具有启动、导向、凝聚、激励等心理作用,但毕竟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认识水平也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什么都抓,什么都学。只有抓住一两个最有训练价值的,最符合学生最近发展水平的内容,学生对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效果。

二、课堂的有效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呢?

1. 创设的情景要“近”,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只有学生对你创设的教学情景感兴趣了,他们才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求知欲一旦被激发了,就不愁教学的效率了。

2. 设置的问题要“精”。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核心、是灵魂,只有有效的问题及有效的提问方式,才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这里的“精”,是指不要设置无效的问题,不要就教材上的原文照念,应当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应当具有能唤醒学生探究意识、益于学生发展个性化的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问题,应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获得成功的问题设置。

3. 教学方法要“活”。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统,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发你,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沐春风,双方欲罢不能,其乐融融。”激活正是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当尽量发现、挖掘并把握住课堂中每个可以激活学生的细节,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根据具体情境,因人施教,因境施法,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沸腾起来,主动地去探究,让教与学的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融洽交流,从而激活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充满新的活力,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有效反思

第12篇

【关键词】游戏 有效交往 课堂边沿人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51-02

[问题提出]

之一:西双版纳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教育相对落后。学生学习氛围不浓,家长对知识和教育的价值认识不高。近年来,割胶和采茶等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造成百姓对学校教育的低需求。

之二:学生班额人数多(56人/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动机各异,性格多样,接受能力强弱等,给教师授课带来一定困难。

之三:“师问生答”的传统课堂模式产生过多、过频的课堂“无效交往”,生成更多课堂边沿人。

基于以上,应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变“讲堂”为“学堂”,减少课堂边沿人,提高课堂效率。

[实践探索]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遵循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原则,采用“八张小纸片”抽签的游戏开展教学活动,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又便于操作,使课堂边沿人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游戏规则]

公平抽签选出参与者。准备阶段视教学内容而定,或以同桌两人为一单位(角色表演、背书、作业检查等),或前后两桌四人小组为单位(四人讨论、表演),或整个大组14-16人(如表演《范进中举》)。被抽到的参与者,与同团队的成员有连带关系,同奖同罚,都为对方负责。

八张小纸片分别写上数字1-8,第一轮由横排同学轮流抽签。老师随意说一数字如“2”,抽到“2”的所在竖排的同学继续第二轮抽签,老师同样随意说一数字,抽到的即为“中奖”者。下一次轮第二横排,以此类推。抽签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每一次抽签每一个学生都有“中奖”的可能。学生眼中,“小纸片”很神奇,会发现没有做充分准备的学生,请毋抱侥幸心理;也会找到准备到位堪为表率的楷模者,连连“中奖”者也大有人在。总之,“小纸片”所强调的是主动钻研、主动参与,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它可以警示偷懒者,激进积极者。

[案例叙述]

《曹刿论战》课堂教学

教师简单讲解故事背景(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之间权位之争等),突出长勺之战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课文后,游戏开始:

第一关,朗读课文。听完朗读录音后自行朗读,要求不错一字。5分钟后,抽签,“中奖者”上台朗读,全班同学关注,读毕,同桌指出误读字词,其余同学监督,若错一字两人各抄写全文一遍,以此类推。当然,从初一就养成习惯,同学极少出错,因为要为自己、为同桌负责,不敢怠慢。

第二关,翻译理解课文。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来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同桌两人将用现代汉语分别扮演角色一――曹刿;角色二――鲁庄公、同乡人。临时抽签确定角色。课堂即刻热烈起来:同桌迅速互译解疑,惟恐落后。教师巡视,及时解疑。学生的积极探究,源于对表演的兴趣,源于故事人物的魅力,更源于那不可预测的“八张小纸片”的抽签活动。

视学生已初步理解文意,教师再给一任务:表演完毕“自我评价”、评价对方。学生再次忙碌起来。

第三关,表演展示。“中奖者”同桌两人抽签:“数字在前者为曹刿。”这一做法要求学生对课文两个人物都需认真领会。

看,台上的同学一来就出错:明明自己扮演的是鲁庄公,却拱手进言“参见大王!”。一阵哄笑后精彩继续:鲁庄公扮演者忘词了,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这一部分遗漏了;作战过程“齐人三鼓”理解错误……故事结束,“我鲁庄公是一个性子急躁,不懂得作战的人,但我很谦虚。”,“我曹刿忧国忧民,有爱国热情,有勇有谋……”,热烈掌声中,两人回到座位。台下同学有些按耐不住,于是请他们发言:“鲁庄公的台词漏了一部分……”、“对人物的分析还应该更深入、更全面,比如鲁庄公‘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等”……自主参与,教师适时补充、讲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刻而到位。

台上表演引人入胜,台下观众聚精会神。整个活动,学生是快乐的:表演精彩的,有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荣耀感的愉悦,有在别人佩服的表情与给予的掌声中获取的激动感;表现欠佳的同学,有参与表演、表达能力日趋提高、心理素质日渐增强的特有感受,在逗乐其他学生的气氛中加深印象。台下同学更加快乐,毕竟喜欢观看表演是人的天性之一。

第四关,梳理知识点。同桌合作,就全文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进行梳理,抽签产生“老师”上台讲析。学生不敢怠慢,因为在台上支支吾吾非光彩形象。观察学生状态及表情,更多写着探究知识的快乐。

文言教学均可采用这一方法,一改以往教师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局面。

[显效依据]

一是遵循教学层次性和照顾学生差异性的原则,减少课堂无效交往,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每一次每一项教学活动,机会均等、“不定数”的抽签,使学生始终处于平等、自由、民主、尊重的状态;而团队成员连带关系的设立,使学生保持相互信任、同情、理解、宽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课堂的所有交往尽可能成为有效交往。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在共同探究质疑解疑中平等、自主、合作,互启、互促、互馈、互惠。组织形式多元、多层、多样;效果体现全员性、全面性。

教师创造师生交往机会,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建议,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人生的经验,精神的成长。三年下来,所有学生在台上讲话、表演等都非常自如,对今后的发展意义匪浅。

二是保证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收获成功实现渐进。

三是各种表演激发兴趣,在亲历中感悟、获知。“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第13篇

一、教师魅力感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但最有效,最持久的,就是语文教师自身的魅力。教师的魅力来自于他的渊博的学识、语言的感染力以及人格的吸引力。

1.语文教师应具有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先有一桶水”,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不再是一桶水,而是源源不断地江河。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应该拥有开阔的视野,随时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语文课堂不仅是课本上的几十篇文章,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著名影片可以走进课堂,能够培养孩子们审美情趣的歌声,舞蹈也可以走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大胆地将《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明珠的精彩影视片段经过处理,搬到课堂,学生不仅从中感受到了名著影视的魅力,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还有什么样的课能比这样开启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课更有价值呢?

2.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个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自己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运用准确、典范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才能使学生在知识上得到充实,思想上得到陶冶,灵魂上得到净化。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使语文课堂摆脱“死气”充满“灵气”。

3.语文教师应有人格的魅力

“亲其师,信其道”。在语文教学中,要是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就得先让学生对语文教师感兴趣。只有我们放下严肃的一面,把学生真正当做自己的孩子,才能走进孩子们心灵深处。当我们的孩子因为害羞而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时,我们更多的是鼓励而不是烦躁;当我们的孩子因为贪玩而忘记规矩时,我们更多的是劝导而不是呵斥;当我们的孩子因一时糊涂误入歧途时,我们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放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智慧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才,都值得我们去培养。这样的语文教师难道学生不喜欢吗?会不喜欢他的语文课吗?

二、巧妙导入,引入佳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始,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给学生以启迪,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材的内涵;可以单刀直入, 直奔主题,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也可以巧设悬念,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先以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导入,引导学生吟唱,诗情画意地教学生唱词。这样设计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引导到课堂中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果。

三、美读品味,引起共鸣

朗读应是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专家曾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本,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在课堂上,我经常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读课文,有时还配上音乐。在朗诵中,让学生领略《春》的艺术魅力,感受《最后一次演讲》的震撼力量,体会《岳阳楼记》中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襟,品味《背影》中浓浓的父爱。教师或学生声情并茂的范读再配以情调和谐的音乐,让学生很快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去,与作者一同黯然泣下,或一同神采飞扬。不管是感动的泪水,还是会心的微笑,都说明美读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或愉悦,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受到启迪。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

第14篇

一、欣赏活动的组织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了确保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相关的图片,目的就是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带入一定的场景之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接着,我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相关句子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语言应用、文本情境欣赏等方面进行学习,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二、悬念活动的开展

悬念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要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心思想,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也能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为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组织了悬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1)文本中描写了几件事?(2)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故事?(3)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4)“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课改下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应建立在多种教学活动的组织上,一来能够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二来也能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在高效语文课堂活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第15篇

我们常常说课堂气氛要活跃,不能死气沉沉,但是这么多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法子想了不少,真正使气氛能够活跃起来的例子倒不多。去年笔者带了一个成绩相对比较好的班级,开学没几天,笔者就感觉到这个班级的学生就是死学习的那种,笔者在和班长交流的时候,他也反映就是课堂气氛太沉闷,其他还好。笔者就说,我们一起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让大家在课堂活跃起来,学习效果肯定会越来越好。于是,在课堂上,笔者常常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知识点,用肢体语言去诠释人物形象,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受活跃的课堂气氛。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朋友,平等合作,也尽量让自己放开点,努力去感染学生,课堂气氛渐渐的轻松活跃起来了。以前,我们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的时候,自己脑子里面就是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回答的和标准答案不一样就判他错,学生回答的和标准答案差不多了才说好。其实殊不知,学生思考的肯定也是有道理的,直接判他错误其实就是抹杀了他们的创造力。笔者在课堂上就经常在提问之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刚开始,很不适应,什么啊?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怎么回答?其实,笔者就是要他们去创造性地思考,笔者还可以给他们多种选择,对他们仔细耐心地引导,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思考想明白哪种答案最好。这样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学生在课堂不是看客,而是主人!不是“被上课”,而是“上了课”。

其实,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而每一种风格都有优点、缺点,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尽量把优点放大。笔者在研究南开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公开课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教学效果是出奇的好,那种课堂气氛,让人热血沸腾!学生在那样的课堂气氛里面,才会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怎么样才会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老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课堂气氛的研究,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如果说你是奔腾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幕雨,沁人心脾———适宜禾苗成熟。不管你是什么风格,让学生在课堂活跃起来的风格才是最有效、最适合的风格。”

二、让学生在课堂高兴45分钟

学生怕上学校、怕上课,为什么?就是在课堂让他们感觉不高兴了。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感觉到:上课是让人高兴的事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高兴起来肯定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笔者在实践中,多次把音乐拉进语文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感觉,让学生兴味盎然地感受课堂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异样的欢乐。在上文学作品时,笔者又把情景剧、小品表演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度过45分钟,不知不觉就把必须掌握的知识牢靠记好了,而且在思考问题和在动手能力上面也会有所提高,自然而然就把学生带入自主学习的轨道,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语文课堂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许多事物可以说就是熟视无睹。因此,我们怎么样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所在,就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搜集整理必须用的资料,如古典诗词、名人名言、经典作品、包括流行歌曲、文学常识等,精心地去筛选和归类,然后在课堂上相互之间评比,让他们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让他们在相互点评和相互协助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让学生在课堂紧张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