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施工的要求范文

建筑施工的要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施工的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建筑施工的要求

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战略;施工企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15-01

引言

针对目前建筑市场存在着城乡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突出问题,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全社会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绿色建筑”战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为使绿色建筑行动落地,国家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

(1)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大类方面,在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大类指标的基础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增加了“施工管理”,更好地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这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不再是绿色建筑评价活动的事后旁观者,其建设阶段的施工管理活动正式被纳入评价体系中。

(2)适用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适用范围,由原适用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中各主要类型。这意味着从事各类民用建筑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将参与到绿色建筑的评价活动中。

2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对方案和管理要求

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施工管理”章节内容,绝大部分是对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或者技术管理的要求,个别是由设计、建设方等单位控制但是施工单位应参与的相关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时应关注招标文件和合同的要求,对相关方有“绿色建筑”要求的建设项目,应提前做好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策划和准备。项目部成立后应组织学习GB/T50378-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针对评价标准对“9施工管理”章节做好以下各项管理工作。

2.1 学习与管理工作

(1)项目部成立专门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根据预先设定的绿色建筑施工总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实施和考核活动。比选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相应施工计划并严格执行,要求措施、进度和人员落实,实行过程和目标双控。保存记录:项目组织机构的相关制度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各种主要活动的可证明记录,包括可证明时间、人物、事件的纸质和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

(2)建筑施工过程是对工程场地的一个改造过程,不但改变了场地的原始状态,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扬尘、噪声、污水排放、光污染等。保存记录:环境保护计划书、施工单位ISO14001文件、环境保护实施记录文件(包括责任人签字的检查记录、照片或像等)、可能有的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

(3)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保护。建筑施工项目部应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落实,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保存记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施工单位O H S A S 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现场作业危险源清单及其控制计划、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台账,必要时核实劳动保护用品或器具进货单。

(4)参建各方应对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施工前由参建各方进行专业会审时,应对保障绿色建筑性能的重点内容逐一进行。保存记录:各专业设计文件专项会审记录。

2.2 评分项,环境保护

(1)施工扬尘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施工中应采取降尘措施,降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施工中的降尘措施包括对易飞扬物质的洒水、覆盖、遮挡,对出人车辆的清洗、封闭,对易产生扬尘施工工艺的降尘措施等。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密目防尘网或防尘布,具有很好的扬尘控制效果。保存记录:查阅降尘计算书、降尘措施实施记录。

(2)施工产生的噪声是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居民投诉的主要对象。为了减低施工噪声排放,应该采取降低噪声和噪声传播的有效措施,包括采用低噪声设备,运用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降噪措施,降低施工机械噪声。保存记录:查阅降噪计划书、场界噪声测量记录。

(3)目前建筑施工废弃物的数量很大,堆放或填埋均占用大量的土地;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建筑垃圾的淋滤液渗入土层和含水层,破坏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同时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出,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因此减少建筑施工废弃物产出,涉及节地、节能、节材和保护环境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问题。施工废弃物减量化应在材料采购、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实施。保存记录:建筑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建筑施工废弃物回收单据,各类建筑材料进货单,各类工程量结算清单,统计计算的每10000m 2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2.3 资源节约

(1)施工过程中的用能,是建筑全寿命期能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能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能和用能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目标值,预算各施工阶段用电负荷,合理配置临时用电设备,尽量避免多台大型设备同时使用。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保存记录:施工节能和用能方案,用能监测记录,统计计算的建成每平方米建筑能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2)施工过程中的用水,是建筑全寿命期水耗的组成部分。由于建筑结构、高度、所在地区等的不同,建成每平方米建筑的用水量有显著的差异。施工中应制定节水和用水方案,提出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目标值。为此应该做好水耗监测、记录,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节水。保存记录:施工节水和用水方案,统计计算的用水监测记录,建成每平方米建筑水耗值,有关证明材料。

(3)减少混凝土损耗、降低混凝土消耗量是施工中节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一般规定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是1.5% ,但在很多工程施工中超过了1.5% ,甚至达到了2%?3%,因此有必要对预拌混凝土的损耗率提出要求。保存记录:混凝土用量结算清单、预拌混凝土进货单,统计计算的预拌混凝土损耗率。设计评价预审时,查阅减少损耗的措施计划。

(4)钢筋是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大宗消耗材料。钢筋浪费是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施工不合理都会造成钢筋浪费。我国各地方的工程量预算定额,根据钢筋的规格不同,一般规定的损耗率为2.5%?4.5 %。钢筋专业化生产不仅可以通过统筹套裁节约钢筋,还可减少现场作业、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施工环境和保证工程质量。保存记录:专业化生产成型钢筋用量结算清单、成型钢筋进货单,统计计算的成型钢筋使用率,现场钢筋加工的钢筋工程量清单、钢筋用量结算清单,钢筋进货单,统计计算的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

第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改良;节能

中国对于能源的利用率较低,而且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虽然称为能源大国,但是人均能源稀缺,而建筑施工对能源消耗巨大,面对能源使用的严峻形势,进行建筑施工技术改良刻不容缓。

一、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具有必然性

建筑节能是基于国内外先进节能理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选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新型节能材料,以建筑施工不影响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为前提,对建筑的设计、建设到使用三个过程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因此节能要求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存在着必然性。

第一,目前从中国总能源的消耗量情况看,在建筑上消耗的能源就占据了1/3,可见能源在建筑上消耗的量巨大,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的不断扩展,建筑业迅速发展起来,需要的能源越来越多,节能工作势在必行,从建筑施工率先开展。

第二,从中国建筑业所需能源的来源看,多数能源资源从它国进口,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看,能源处于国家经济命脉这一重要位置,过多的依靠他国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第三,从能源的利用率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利用率比较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我国必须开始做好节能工作。

随着近年来中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部分建筑在施工中引入了先进的节能标准。中国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起步晚,多数中小城市还未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在部分大城市的一些新建筑中,这样的节能工作并未全面展开,意义不大。而且原有的旧建筑数量多,真正进行节能改造工作时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工作量大,技术上也存在难度,对于旧建筑中居住的居民来说,他们并不了解节能工作,对旧建筑进行改造存在一定困难。同时对建筑施工进行节能改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标准进行技术改良。

二、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遵循的原则

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工作需要做好设计、建设、使用三个阶段的每一步,建筑的节能设计是进行建筑施工的基础,从施工的源头上做好节能工作,既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又有利于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施工选址尊重自然原则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个地区存在着气候、水文以及土质的巨大差异,所以在建筑施工选址的工程中,应该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尊重自然,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以保证生态环境平衡为基础,因地制宜,营造一个适宜的建筑环境,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二)对外部环境合理设计,确保经济安全原则

对建筑选址以后,根据施工周边的环境特点,进行改造,确保正常采光的前提下,对周边的花草树木合理布置,既能防风固沙又能遮阳降噪。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假山设计、小溪设计,对小区进行降温,达到减少使用室内空调,节约资源的目的。

(三)对建筑规划做到方便舒适原则

建筑整体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建筑的形状、建筑的朝向、建筑的大小决定了其节能质量,现代建筑设计通过对向阳面建筑与向阴面建筑进行区别利用,利用气压差形成风,这样大大缓解了无风环境下,保持室内通风,对于节约能源有很大帮助。在对建筑物的窗子进行设计时,根据季节不同,阳光从不同角度射入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做到避免夏季阳光直射,冬季又能够保证日照的强度与时间,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三、节能要求对建筑施工技术具体改良措施

对建筑施工技术的节能改良包括了对室内的空调、光照以及采暖等方面的节能,同时也不能忽略整体的外观与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节能要求对建筑施工技术具体改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建筑的墙体施工技术改良

对于整个建筑物来说,墙体是它一个最主要的部分,同时也是资源消耗最多的部分,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的节能改良过程中,对墙体的材料进行节能改造占据了整个建筑物节能改良一大部分。所以说实现了墙体的节能改造能够达到提高整个建筑物的节能水平。利用空心砖砌成的建筑外墙均是用整砖进行平砌的,不能对空心砖进行凿破,破坏其完整性,加入在建筑施工中,出现空间不够整块空心砖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用实心砖进行垒砌,这样做也避免了建筑外墙出现通缝和不密实的情况。对一些破墙进行修葺时,需要预留铺设管道所需的空间,这一过程应该避免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导致资源浪费。对建筑外墙进行保温的过程中,把整块的泡沫板顺序排列,在外面一次涂抹水泥、刷抹涂料,既有利于防潮保暖又保证防寒不透风。

(二)建筑的门窗施工技术改良

在选择玻璃材料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高科技材料例如含有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的玻璃,在国际上,这一技术处于领先位置,这类材料既保证了高透光度同时隔热效果也很好,同时这类材料的玻璃窗具有抗雨水渗透和抗风压的性能。在进行门窗安装时,严格检查其边角的垂直度,这样做能够有效避免因为挤压造成门窗变形、门窗边角缝隙过大等问题使建筑物的保温效果受到影响。安装完毕以后,需要处理门窗与墙体的上下左右交界位置,进行密封时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待泥沙风干以后对覆盖在上面的灰尘、污物进行处理,最后一步就是挤注密封膏,避免出现透气、渗水情况。

(三)对建筑里面的设计改良

现在的多数建筑采暖方式利用了地热系统,为了达到保温供暖效果,在上下楼层间设置了绝热层、固定层、防潮层、储热层等。其中对于管道层的设置主要是以热水为媒介,通常热水温度在60℃左右,通过热水的循环流动,根据热传递原理实现了地板加热,从而确保了建筑屋内温度适宜。而且相对地板来看,地砖的散热效果更好一些,其热阻力较小,正常供暖时室内温度可达到28℃左右;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用高档地板革,比其它方式节能效果高达20%,以当前采暖方式看,是节能环保效果最好的。

(四)太阳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太阳能属于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太阳能总量大,取不尽用不竭,不会受到地域限制,而且不会造成污染,通过对太阳能技术的不断改造,在建筑设计中也加入了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上,但是目前尚未普及,推广力度应该加强。针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稳定性不好的问题,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尽快突破、完善,节约能源。

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行业大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但是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建筑节能工作逐渐发展起来,节能工作应该贯穿建筑施工的每一个阶段,从设计、施工到使用都需要做好建设节能工作,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建筑节约成本,给住户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董生福.浅析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与质量验收[J].中国住宅设施,2011(04).

[2]郝树柏.浅议节能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07).

[3]丁瑜,李明珠.浅议节能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探讨[J].大观周刊,2012(06).

第3篇

关键字 高层建筑;施工;基坑支护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施工中基坑的开挖以及支护结构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整体工程,涉及到了水文地质、工程力学与工程结构、工程地质、基础工程与土力学,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施工管理和工程施工,是一门融合了多种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科学。另外,支护结构也是由多种具有独立性能的体系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随着高层建筑的快速兴起,深基坑支护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往往因为周边环境的各种限制,例如,毗邻旧道路或者建筑以及地下管网等,使得深基础的开挖无法像正常情况的放坡开挖,同时在开挖前还必须采用支护体系,用以保证基础施工的正常进行。怎样才能科学地实施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已经成为了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前首先考虑与解决的问题。

1.高层建筑施工中基支护坑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如何研究基坑支护的要点,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其现存的问题,以便在解决问题中对其要点进行集中解决。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基坑支护问题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1施工中因忽视基坑支护结构的重要性而引发的问题

如今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变得越来越深,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设计也变成了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有些地下建筑的深度可以达到三四层,而且开挖深度也可以达到达十多米甚至更多,与其密切相关的就是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也正是因为这样,基坑支护成为建筑施工的一个必要或者说重要的施工环节。但是基坑支护主要是作为临时建筑而存在,不属于建筑主体施工。为了节约投资降低施工花费以及缩短工期,相关单位往往会忽略基坑支护施工的复杂性风险性与重要性,无法保证基坑支护的施工安全质量,导致事故发生频率增加,这样不但延误了工期,而且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基坑施工的成功与否。在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的基坑支护出现相对较晚,基坑支护的设计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而且随着众多设计者的参数,又加上地质不明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也使得整体设计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在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事故中,因为设计疏忽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占到总数的43%左右,其设计的原因主要表现有:对参数取值错误的盲目设计、无证挂靠设计、地下水处理方式失误以及支护方案的选择不当等。

1.2基坑支护设计中问题的其他表现形式

在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中,基坑的钢板桩施工很可能产生噪声振动或导致相邻地基的产生变形的现象,对施工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种方法对于人口密集区域以及建筑密度较大的区域的影响,同时,还需要注意施工完成后在进行钢板桩的拔出作业时对周围的地表土与地基土的影响等。土钉墙只能适用在地下水位之上的无黏土和粉土黏性土,不能用在淤泥质土和饱和软土之中,而且对基坑周围的安全质量等级要求相对较高,对土坡变形也有着比较严格的控制要求,甚至基坑周围的上下水道如有漏水可能发生时,也不适合选用土钉墙方法进行支护。如果基坑周围的场地比较狭小,基坑开挖的深度很大,比如超过了六米,或者基坑紧邻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以及交通干道等重要管线时,通常选择采用锚杆或者支撑排桩连续墙支护结构,在软土区域及其基坑的周围没有地下空间进行锚杆设置的情况下,不适合采用连续墙结构或者锚杆式的排桩对基坑进行支护。如果基坑的四周不具备放坡条件或设置水泥混合土挡墙时,而且四周不存在重要建筑物以及管线开挖深度要求不大,就可以采用连续墙结构或悬臂桩进行支护。但当变形较大以及可设置的双排桩对于土体水平位移的控制比较严格时,也不适合选用类似的结构支护

2.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要求

在对基坑支护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工程的整体地质勘察报告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以便根据挖土深度范围内的不同土质的物理性质与地下水位情况尤其是丰水期水位的情况,合理的选择相应土方进行开挖,另外,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以及降水方案和根据勘测报告所制定的整体施工方案等设计之前,应该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和安全交底工作。基坑在开挖前,应该通过降水来提高坑内土体的总体水平抗力,以减少基坑的变形程度,在进行施工降水时不宜太快,在降水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周边建筑物、地表沉降与地下管线的监测工作,与此同时,在坑外的地面设置回灌井,而且在必要时还应该采取回灌措施,以保证周边建筑物的相对安全,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所监控的数据接近或者超过警戒值时,就应立即分析其原因,从而准确地判断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的调整施工步骤,并采取相应对策,就可以达到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的目的,最终确保基坑安全。为了防止边坡失稳情况的发生,在施工前需要对基坑边上的堆土等荷载进行有效的清除,以防止因为荷载过大而导致基坑坍塌等相关事故的发生。基坑的开挖需要分层进行,在明确分层之后,从上至下逐层开挖,但是务必掏底开挖和严禁超挖。另外,开挖过程中还要和支撑架设进行同步施工,而且开挖段的具体长度要根据基坑的深度与坡度结合来确定,避免过长。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中基坑支护的要求,在基坑支护中应该注意以下一些要点:首先,基坑支护的设计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较为扎实的力学知识包括:材料理论机构知识,流体土力学知识等。另外,还要有基础与地基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的知识联系能力,最好是能够有丰富的边坡支护设计经验,除此之外就是要熟悉施工地区的水文地质特点和状况,能够结合建筑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特点,设计出经济的、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其次,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应该对具体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以便及时的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把握方案的施工组织过程,使各道工序及各个组成部分能够协调有序的进行。再次,业主方面也应该了解基坑支护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从而可以选择比较有经验的单位进行支护方案的设计。最后,施工单位必须严格的按照施工规范,严格按照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组织施工,同时,对各施工要点制定具体的施工步骤,并加强施工的过程控制。比如,在进行土方开挖方案的确定时,需要对四周的构筑物、建筑物进行拍照与录像等。

3.结 语

在对高层建筑施工的基坑支护的要点以及规范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分析之后,让我们对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的基坑支护等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另外,全面的把握近年来的基坑支护施工问题,然后对其现状以及有效的解决途径进行探讨和规范,对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以及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发展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房产开发以及快速的发展,也许会在建筑施工方面产生更加棘手的各种问题让我们去继续研究好解决。本文主要是宏观的窥测到未来房屋建筑的发展趋势,可能出现相关难题的雏形,对于施工企业防患于未然,对以后高层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基坑支护问题的有效快速地解决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一.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与加固工程的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

第4篇

 

关键词: 建筑企业  组织结构

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业主满意的、符合要求的建筑产品。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目的?就在于追求以低成本管理获取高经济效益。这就促使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科学、经济的管理手段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带动整个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有的施工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没有大的变化?多数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趋同。虽然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了十多年?但智力密集型的管理型企业仍然很少?原有大中型企业劳务力量没有分离出去?总体上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新成立的乡镇企业走的还是以人数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路子?很多企业是靠全县、全市企业联合形成的规模获得的高资质?管理水平未见提高?本质上也不占有专有技术或核心技术。结果是企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趋同?只得在同一层次展开竞争?形成全行业的过度竞争形势。

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缺乏行业组织的统筹规划和安排落实。虽然提出了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三个层次的设想?但是有目标没有规划?有设想没有措施?大多数企业只能去争取施工承包企业的地位和资质。因此?需要研究行业组织结构构成?制定行业组织政策?通过建筑业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根据市场需要去引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从而达到行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优化。

建筑业应适度垄断行业组织结构是指行业内各类企业的构成、协作方式、企业与企业间的垄断或竞争关系的框架等?涉及企业规模结构、组织关系、进入与退出、技术进步等问题。行业组织政策的作用是为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而制定的指导性政策?以促进企业调整组织结构?促使企业组织向更高的组织层次跃升?并推动行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和优化。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推行行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就是要造就行业有效竞争?能否实现有效竞争是行业组织优化的标准。非有效竞争有多种表现形式?过度竞争是其中之一。过度竞争一般发生在集中度较低的产业中。建筑业是行业集中度很低的行业?本各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均在以上?美国汽车业高达?我国建筑业只有。产业集中度过低?一方面极难达成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造成大量企业为同一工程过度竞争。过度竞争阻碍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导致企业利润率过低?造成无效工作和隐形失业增加。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谢菲尔德对美国产业中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率进行回归分析?证明了集中度与利润率的正相关关系?即市场份额增长十个百分点?利润率可以提高个个百分点。很显然?相反的结果是利润率下降?这在我国建筑业中有充分的体现。

在项目的开始?要保证风险承担者对于他们如何判断项目是否成功有统一的认识。经常满足一个预定义的进度安排是唯一明显的成功因素?但是肯定还有其他的因素存在?比如?增加市场占有率?获得指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取得特定用户满意程度?淘汰一个高维护需求的遗留系统?取得一个特定的事务处理量并保证正确性。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能力的过剩和产品的无差别化。众多企业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近的管理方式、相似的生产水平开展竞争?过度竞争就是必然结束。解决过度竞争问题?一是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二是进行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即形成差别化生产。组织结构调整与产品?生产?结构调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筑业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必然带来行业组织结构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必然推动产品?生产?结构变化。从组织结构调整看?当生产社会化达到更高程度以后?垄断是一种高层次的资本社会化?可以说是一种不同企业之间协调、联合的产物。垄断是科技革命基础上资本与生产集中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垄断结构而言?从理论上可分为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等几种类型。垄断竞争使竞争以新的形式发挥作用?包括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等等。垄断组织之间在合作的同时?也在价格、质量、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有威慑力竞争?关键要提高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整体业务技能、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运行管理工作?并使垄断组织不得不进行研究开发?推动技术进步。

第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技术要求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住房以及消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城市土地的有限性以及价格的昂贵性,使人们开始对高层建筑产生兴趣,并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大量的采用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具有施工前期投入大、施工工期长以及作业面较小等问题的存在,所以在实际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要求都非常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及其控制是确保是巩固质量的重要方法,所以对其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

一、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度的建筑物相比,存在着明显不同的特点,例如: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技术含量必须得高,施工材料的质量标准更为严格,从施工开始到竣工这一过程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相对要多,综合性、专业性、系统性、联系性强,建筑本身层数和高度都要多、要大,体型庞大,自身重量大,施工程序复杂,施工人员多而分类明显,但是与一般建筑相比,高层建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受力特点和设计依据,其安全性要得到充分的保障,毕竟它的高度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物,所以安全性的保障依据主要还是施工质量符合国家建筑安全法的相关标准。设计者在对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要同时考虑到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使水平荷载所产生的侧向变形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和一般建筑在建筑物结构方面的不同使得设计者要更加重视强度、刚度和延性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运用。

二、高层建筑施工前的质量管理及其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前的质量管理及其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程地质监测的管理及其控制,另一方面是施工设计方案制定的管理及其控制。在工程地质监测的管理及其控制方面,高层建筑的施工方首先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全面的考察,并对当地的地质进行勘测取样,通过对取样的检测以及分析,确定施工地点的基岩厚度、地下水层深度以及土层的厚度等,从而获得准确的施工当地的参数,这些参数对高层建筑的建设具有非常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地基方面的建设,所以相关单位必须加强高层建筑监测工程地质的管理;

在施工设计方案制定的管理及其控制方面,首先施工单位要对施工设计方案有足够的重视,在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每一部分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及法律要求,包括楼层的整体高度以及建筑内部的布局走线等,施工方案的设计必须聘用有资质的建筑设计院进行制定,不得为了减少投资而选用没有资质或者资质不够的设计院,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当高层建筑的整体设计方案制定出以后,还必须交给相关的审查机构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果存在问题,必须及时的整改,从而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设计的可靠性。

三、高层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及其控制

高层建筑的施工材料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也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相关单位非常有必要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及其控制。高层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及其控制主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原材料选择的管理及其控制,另一方面是施工设备选择的管理及其控制。在施工原材料选择的管理及其控制方面,相关人员要对建筑施工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水泥、钢筋、砂石以及砖等材料,对其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只原则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一律退给供应商,杜绝收受红包而采用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原材料。

另外在检验高层建筑施工原材料时,重点对钢筋的规格以及混凝土的结构强度进行检验。在施工设备选择的管理及其控制方面,施工单位要与设备供应商签订相应的设备保修合同,这样可以减少建筑工程的设备投资;在购买高层建筑施工设备时,要选择具有生产资格的厂家,并对其各种合格证进行检查,只能采用符合要求的施工设备;另外,施工单位一般都会和投资方签订项目验收时间,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特殊的情况而耽误工期,所以选择高效的施工设备是保证施工工期的有效方法。

四、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及其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及其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施工测量技术的管理及其控制、施工中混凝土和钢筋使用技术的管理及其控制和高层建筑裂缝处理技术的管理及其控制。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一下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及其控制。

1、施工测量技术的控制

对于高层建筑,其施工的精度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是非常难把握的,在实际的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移位或者偏差的现象,所以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精确度,满足各个部位对高度、长度以及宽度的要求,必须做到“三线”控制,即确保垂直度、标高线以及轴线的精确,其中高层建筑的垂直度要根据高层建筑的柱网分布情况确定,例如把高层建筑物的四角边墙沿着纵横向测设到一层转交边墙上,并坐下标记,就用此作为测量用的垂直度标准;标高线可以通过在每层预设四个洞作为标高定位,这样可能会受到混凝土浇筑、加膜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标高点不准确,这时可以采取多层标高进行复核,并使用水准仪进行抄平,从而确保标高线的精度;轴线的确定比较简单,一般采用经纬仪结合激光仪的方式进行获取。

2、混凝土和钢筋使用技术

混凝土和钢筋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材料,也是影响整个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施工混凝土和赶紧时,必须加强其技术的管理及其控制。首先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防止混凝土的离散型过大;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将混凝土搅拌均匀,不得使用沉淀时间较长的混凝土以及浓度过小的混凝土,这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在振捣是,要用振动棒逐层振捣,从而防止在振捣的过程中出现振空的现象。钢筋对整个高层建筑的支撑力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是钢筋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其质量及使用技术也是影响高层箭镞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材料监管部门必须确保钢筋的质量,例如在购买时,要选择资质较高的生产厂家,还要对钢筋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只有符合标准及设计要求的钢筋才能投入使用;在钢筋的使用过程中,要用绑丝把钢筋绑紧,钢筋的连接处要有重叠,且重叠的多少必须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不得为了减少钢筋的使用而减少重叠的长度,这样会严重影响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制作和加工钢筋现在都被要求在施工现场当场进行,为其专门设立一个加工棚,以满足工作需要,钢筋的规格、长短、拐角等方面都必须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加工,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另外,成品的钢筋的放置也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按类别放置,做好标记,以便对其进行区分。梁板柱钢筋在混疑土中的位置控制:要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满足要求,否则就会使得钢筋的锈蚀速度加快,而一旦腐蚀程度过高将会使得表面那层混凝土迅速、完全的脱落,降低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影响外观的审美性。

3、裂缝预防技术的控制

高层建筑裂缝是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钢筋混凝土的强度比较高,很容易产生裂缝现象;另一方面是水泥的热化作用,该作用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导致钢筋混凝土的温度发生变化,在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也会产生钢筋混凝土裂缝。为了有效的防止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可以采用低热的水泥,或是在钢筋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剂,并要尽可能的减少大面积、大体积的混凝土使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也是防止高层建筑裂缝产生的有效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水平以及岗位责任心,这都可以有效的防止高层建筑裂缝的产生。

结束语

目前,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城市化建设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施工质量,而加强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及其控制是确保其质量的主要方法,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注重施工管理及控制。但是现在的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及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仍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的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侯丽鹏.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与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123.

第6篇

关键词:节能要求;建筑施工;技术改良

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节能成为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关键,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施工消耗。由于发展水平和人口等因素的制约,虽然我国是能源大国,但是人口较多,人均能源的占有量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能源利用率较低,所以,节能设计对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是十分必要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运用到房屋建筑建设中,因此,有必要把节能改良落实在建筑施工中。以科学合理的节能施工技术,实现建筑业的节能、质量、经济效益的统一。

1 建筑节能措施的主要内容

节能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必然选择。然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节能的主要措施,是我们熟练的掌握此项技术的前提,我们需对其加以严谨认真,进一步增加节能建筑自身的价值和实用性,增强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将节能措施分为了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管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使各位读者更加熟悉我国新时期下的建筑行业。

1.1 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建筑节能措施是指为了在建筑中达到节能的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运用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建筑理论等科学技术,将其运用于建筑行业的前期设计和整个工程建设,使得建筑施工时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节约、环保的施工目的。

1.2 建筑节能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能源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能源检测和统计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系统,对建筑材料和建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密的监督与管理,作出科学的预算,用最小的建筑资源完成预定的建筑任务,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提高我国能源的可利用率。深入的研究与学习建筑行业的节能施工工艺,是我们做好节能建设的第一步,是我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节能施工与其联系越来越紧密,节能环保不断的刺激着我国节能施工工艺的发展。

2 节能在建筑施工技术中改良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对节能环保的建设和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建筑行业也纷纷的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科学技术、管理技术、预算技术,做好建筑工程的节能建设工作,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推动着我国建筑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我国人均能源十分紧缺,紧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且还伴有能源不均、优质能源少、开发难度大等自然条件的束缚,我国能源危机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突显,我们必须对其加以重视。但是建筑行业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企业,是国家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它的发展对整个公民乃至国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我们必须做到不遗余力的发展。在节能要求的作用下,我国建筑行业逐渐走向了节能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表现在:墙体的节能施工、门窗的节能施工、采暖的节能施工、建筑材料的节能施工和水资源的节能施工等方面,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由传统的施工技术向节能施工工艺的转变,有力的缓解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社会现象。

3 节能工艺技术改良

3.1 墙体节能施工

墙体是整个建筑物的核心框架,约占整个建筑物的70%,所以,做好建筑物墙体的节能施工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墙体建设时我们应该处理好整个墙体的保温保暖建设和节能环保之间的问题,做到节能的同时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3.2 门窗节能施工

门窗的节能施工是现阶段建筑节能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其进行安装是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3.2.1 依据相应的设计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门窗,并对其相应的抗风压性还有空气渗透性进行重点检查。

3.2.2 对门窗框进行安装作业时,一定对框角自身的垂直度以及变形严重性和缝隙超标等问题进行反复检查。

3.2.3 在对扇与框以及扇与扇之间都应该设有相应的密封条,以防止出现渗水以及透气等问题,对于局部地区出现裂缝较大情况可以选择使用单组密封膏进行相应的挤注作业。

3.3 采暖节能施工

与传统的建筑采暖设施相比, 采暖节能系统应该具备实用、科学、环保、节能等优点。本文推荐的采暖技能设计是利用地表水源吸收太阳能和地下水源吸收地热能而形成低温低位的热能资源,保障整个建筑物的基本热能供给,合理的利用有效的自然能源。

3.4 太阳能节能施工

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有效的解决建筑物热水供给和增强整个屋顶的预热能力。由于太阳能源具有可循环利用、无污染和储存丰富等优点日益受到了人类的关注,对此项技术的利用也越发的成熟。加强对太阳能、热能等资源的利用,增加热力的使用效能,全面提升建筑物的保温以及隔热性能。

3.5 建筑材料的节能

节能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做好整个建筑物节能建筑的基本途径,在建筑施工时对各种节能建筑能源的科学选择,可以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同时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环保、节能、可持续的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3.5.1 选用经济实用的建筑材料,运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科学的耗能预算方法,对建筑物的耗材情况作出精确的估计,保证建筑材料的最优使用。

3.5.2 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层层把关建筑流程,防止在建筑施工时偷工减料、资源运用不合理等情况的出现。优化资源配置,用最小的资源为建筑企业和消费者创造最大的利益。

3.5.3 积极的培训建筑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其充分的适应新时期的节能建筑,深入的学习各项节能施工工艺,保障我国节能施工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6 水资源的节能

建筑工程与其他的工程不同,其施工的周期较长,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十分的巨大,因此,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利用量也成为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混凝土搅拌和后续的养护工作中,尤其是混凝土的搅拌阶段,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就目前来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然停留在初期的使用阶段,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十分的严重,加上很多管道都有渗漏的情况,导致施工现场随处可见积水,这不仅会浪费水资源,也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基于这一点,在下一阶段下,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整个供水管道与供水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若发现管道出现了渗漏的问题,就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此外,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水资源的监控力度,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节约型社会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要求工民建施工节能工艺能够运用更多的节能型新型材料,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仍会是节能技术发展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与进步,才能更好更有利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进。

4 结语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利润的不断缩小,只有通过精细化施工与精确前期策划,在控制分项分部中的各个步骤,并对材料管理及成本管理得到控制,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控制,这样才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在每个细节当中提高企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 龚坚,刘云,赵炳芳.建筑施工技术节能性改良研究[J].门窗,2013(03).

[2] 黄鹰林.论节能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政策[J].城市建筑,2013 (01).

第7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监测;监测技术;施工期

1沉降监测的基本要求

1.1 仪器设备、观测者寮质的要求

依据工程测规范, 沉降监测工作精度要求较高,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 一般规定测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P10一1P20,并能反映出1一2mm的变形量,故沉降监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水准尺必须使用高精度锢瓦合金水准尺。观测人员必须接受测量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技能培训, 熟练掌握精密仪器的操作规程, 熟悉测理论, 并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及具体工作情况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进行监测工作,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1.2 变形监测观测周期的确定

建构筑物的沉降监测工作对观测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监测工作的首次观测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 否则沉降监测便得不到合理的原始数据, 因而使整个监测程序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数据资料。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 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一般深基坑的支护结构每隔1-2d观测1次,在浇筑地下室底板后, 可每隔3-4d阳观测1次, 直至支护结构变形稳定为止而对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在施工期间,建筑结构每增加1-2层应观测1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 可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1.3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对深基坑的支护结构, 其变形监测点应埋设在支护结构的锁口梁上, 一般间距10-15m巧埋设一点, 在结构的阳角处和施工现场周边的己有建筑物离基坑很近的地方应加密设置监测点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其主体结构的沉降监测点应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四周且应埋设在基础底板上。

1.4沉降监测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侧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测量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者应固定每次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观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1.5沉降监测精度的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进行观测,以满足沉降观测工作的精度要求。

(1)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往返较差、附合或闭合线路的闭合差:fh≤0.30nmm。

(2)前、后视距:每站的后视距离、前视距离均不大于30m。

(3)前、后视距差海站的后韧醒巨离与翻卿巨离之差不大于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各站后视距离与前视距离之差的累计值不大于3.3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许差不大于0.5mm。

2沉降监测实施过程

2.1 监测步骤

技术人员根据编制的沉降监测方案及确定好的观测周期进行施测,首次观测一定要在变形观测点稳定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或有数层地下结构层,首次观测应从其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临时沉降观测点,待其稳固好后进行首次观测。

2.2 监测结果的整理

将各次沉降观测数据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计算出各变形观测点的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

3 沉降监测几个技术问题

3.1 沉降观测资料的完整性问题

沉降观测时的施工概况记载是完整的沉降监测资料的一个重要部分。沉降观测中对施工概况的记载如工程的进展、施工条件的变化、工程荷载、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等,对分析整理和利用沉降资料,特别是当差异沉降量大于规定的要求时或阶段沉降量较大时显得尤其重要,它是正确作出决定的依据,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3.2 点位布设及其观测技术指标问题

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是沉降监测点的布设,若其点位选择不当,易受破坏或受其它客观条件的影响,产生不稳定因素,都会影响成果的质量,所以必须特别重视沉降监测点的位置选择和埋没的深度等。由于高层建筑一般建立在城市建筑密集的区域,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使得基准点布设难以达到理想的建点要求。

第8篇

关键词: 行业结构,建筑垄断,竞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建筑业得到了迅猛发展。198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为1044.1万人,国有企业机械设备净值为125.7亿元,年完成总产值767亿元,施工面积2753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809万平方米。1999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3300万,机械设备净值为1040.7亿元,年完成总产值10062亿元,施工面积137593.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5682.6万平方米。

虽然建筑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行业总体平均水平提高不多。从人员结构看,整体素质提高不大,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建筑业初中以下人员所占比例为80%,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76%。低文化程度人员仍占到四分之三以上,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只有4%。动力装备率80年为4.0千瓦/人,98年仅升到4,3千瓦/人。人均竣工面积1980年为26.4平方米,1998年为32.4平方米。

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没有大的变化,多数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趋同。虽然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了十多年,但智力密集型的管理型企业仍然很少,原有大中型企业劳务力量没有分离出去,总体上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新成立的乡镇企业走的还是以人数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路子,很多企业是靠全县、全市企业联合形成的规模获得的高资质,管理水平未见提高,本质上也不占有专有技术或核心技术。结果是企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趋同,只得在同一层次展开竞争,形成全行业的过度竞争形势。

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缺乏行业组织的统筹规划和安排落实。虽然提出了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三个层次的设想,但是有目标没有规划,有设想没有措施,大多数企业只能去争取施工承包企业的地位和资质。

因此,需要研究行业组织结构构成,制定行业组织政策,通过建筑业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根据市场需要去引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从而达到行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优化。

建筑业应适度垄断

行业组织结构是指行业内各类企业的构成、协作方式、企业与企业间的垄断或竞争关系的框架等,涉及企业规模结构、组织关系、进入与退出、技术进步等问题。行业组织政策的作用是为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而制定的指导性政策,以促进企业调整组织结构,促使企业组织向更高的组织层次跃升,并推动行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和优化。

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推行行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就是要造就行业的有效竞争,能否实现有效竞争是行业组织优化的标准。

非有效竞争有多种表现形式,过度竞争是其中之一。过度竞争一般发生在集中度较低的产业中。建筑业是行业集中度很低的行业,日本各产业的产业集中度CR8均在60%以上,美国汽车业高达97%,我国建筑业只有4.5%。产业集中度过低,一方面极难达成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造成大量企业为同一工程过度竞争。过度竞争阻碍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导致企业利润率过低,造成无效工作和隐形失业增加。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谢菲尔德对美国产业中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率进行回归分析,证明了集中度与利润率的正相关关系,即市场份额增长l0个百分点,利润率可以提高2-3个百分点。很显然,相反的结果是利润率下降,这在我国建筑业中有充分的体现。

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能力的过剩和产品的无差别化。众多企业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近的管理方式、相似的生产水平开展竞争,过度竞争就是必然结束。

解决过度竞争问题,一是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二是进行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即形成差别化生产。组织结构调整与产品(生产)结构调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筑业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必然带来行业组织结构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必然推动产品(生产)结构变化。

从组织结构调整看,当生产社会化达到更高程度以后,垄断是一种高层次的资本社会化,可以说是一种不同企业之间协调、联合的产物。垄断是科技革命基础上资本与生产集中发展的必然结果。

就垄断结构而言,从理论上可分为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等几种类型。垄断竞争使竞争以新的形式发挥作用:包括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等等。垄断组织之间在合作的同时,也在价格、质量、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有威慑力竞争,并使垄断组织不得不进行研究开发,推动技术进步。垄断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由于新技术革命在促进生产集中化、大型化的同时,也造成某些产品、部件生产的分散化与小型化,并日趋专门化和社会化,这为大量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条件。虽然垄断组织占据优势地位,但自然进入壁垒不可能高到阻止中小企业进入的程度,生产和流通领域总有大量的空隙供中小企业生存、发展。

第9篇

关键词:建筑;模板施工;问题;要求;注意事项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全面提高企业技术能力,赢得良好经济效益,则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发展,根据自身实际,提升现有技术水平。建筑企业施工起决定条件的因素较多,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技术,技术不高则无法建设精品项目。建筑施工当中项目建设过程中,均会用到模板技术施工,这种技术成熟、稳定,操作起来较为方便,普遍得到同行业认可,是企业主要技术能力之一。不论何种建筑形式或者哪类建筑企业,在施工中总会使用支模板施工技术,模板技术无处不在,我们所见的建筑物结构施工中,均有模板技术的影子。施工企业对模板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推进工程进度,快速完成建设任务,而且还能在预算成本上得到体现,据统计,使用查勘板技术施工的项目能大大节省投资成本,减少人工劳动支出。模板主要是在现场进行施工,业内也把模板叫做壳子板,制作时多是混凝土结构,模板设计也要根据现场认定,不同的建设项目需要不同的模板,项目位置及尺寸是模板定型的关键点,更是模板尺寸大小的定制依据。

1模板安装

1.1准备工作

由于模板是根据项目制作的,所以需要确认现场能够使用后才能进行制作,否则不能对模板进行剪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为了保证施工进度与质量,在模板安装前一定要全面掌握项目进度与施工流程,要和相关施工团队做好技术交流、交底,对施工中所应用的技术有一个明确有肯定,这时,才能针对位置不同制作一定数量的模板,以备工程选择使用。样板制作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抽检,保证各部位符合工程标准,当检查合格后,才能形成规模定制,推进工程建设速度,确保工程整体质量。

1.2安装措施

模板质量要符合工程标准,特别是施工使用的模板一定要保证刚度、强度,实现安全施工,保证施工效果。为了施工安全,对模板安装时需要格外小心,做到部件绑牢固,模板稳定,因为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模板需要通过自身连接承受大量的混凝土压力,承压力不足就会造成施工事故,形成大面积脱落,造成严重后果,模板安装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负荷重量的问题。模板安装对必要的预留构件要做到稳定,严格检查不得出现遗漏问题,通过有效的安装,保证模板安全,实现安装牢固、位置正确的目标。对需要进行事前预埋的构件,要严格加工标准,使各构件与预留部位相符合,使用经纬仪、定位仪等工具,检查预留部位是否正确,确保与设计相符后,将其牢靠的固定在模板上,做施工备用。安装模板需要对各条线进行平等处理,确保每一条轴线都是平整对齐的,严格把握好平行、交叉、垂直的关系,使各环节精准无误,安装完成,需要严格检查,对敏感部位要重点关注,只有全部符合标准后,才能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

1.3模板架体搭设完成后验收

搭设完成模板承重架架体后,一定要由专业人员现场验收,主要应由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架子搭设人员及监理公司总监等人联合检查,对各个部门做好确认签字,严格履行验收签字手续,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到位,对检查合格的模板,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没有技术人员同意的情况下,任何人不能擅自拆除构架体杆件,确保施工安全性。模板施工关系到整体质量,需要对各部位模板进行严格验收,对现场使用到的模板严格检查,保证外观没有缺损,数量符合要求后,才能按型号进行整齐堆放,保证施工时方便使用。模板的规格及尺寸至关重要,这关系着各部位的连接是否平滑,对不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的模板,则需要返工。模板需要严格处理,处理好的板面为胶合板,没有经过板面处理叫素板,素板一般不用,因为影响施工质量与效果,板面耐性差不利于施工。

2模板拆除

2.1模板拆除基本要求

模板拆除是一个严谨的流程,是整体施工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模板拆除前,需要对成型做试验,保证硬度后,才能进行拆除作业。根据留置拆模试块做好数据分析,达到模板拆除要求后,检测混凝土强度是否已经全面满足了设计规范规定的数值,如果各方面条件符合标准,则对局部先进行拆除,保证施工安全稳定,再对结构受力处进行模板拆,后浇带处模板需要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达到一定要标准强度才能拆除,严格流程,科学施工,保证拆除作业安全可靠,避免出现施工成果损坏,保证整体施工效果。

2.2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模板拆除是遵循一定顺序的,要根据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拆除方法,严格执行板设计相关规定,对顺序严格把握,做好现场控制,拆除时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后承重部位、先上后下原则,保证拆模稳步推进,为了不影响整体质量,避免出现大锤作业,更不允许出现使用撬棍硬撬的情况,确保周边部位不受破坏,侧面模板拆除后才能拆除承重模板,对拆下的模板和配件需要按位置放好,不能随意乱丢,造成整理困难,给下次使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模板施工安全要求

3.1模板施工安全要求

没有安全则会导致施工失败,影响企业良好形象。施工过程中,需要多个工种协调配合,往往模板上会有施工电线和工具,各部分人员共同作业,往往会因为大意出现事故,所以要对架上电线和电动工具严格管理,确保使用安全。模板安装需要上高作业,为了保证下面人员安全,则需要对所带工具、物品精心管理,把配件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中,不能随意放在模板脚手架上,避免人为碰掉,伤害下面施工人员。.装拆模板的时候,应该多人协同作业,保证上下接应,随拆随运,使模板不形成大量堆放滞留,对拆下来的模板需要放稳,保证各个部件固定牢靠,不能野蛮施工,更不能抛掷。装拆模板时,要带好安全带,脚手架下方需要停止施工作业,不能站人,避免出现倾覆事故对人员形成伤害。

3.2模板防火措施

施工现场需要严格各项防火检查制度,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区域配置消防器材,对临时木工间、油漆间严格管理,确保25m2配备一个灭火器,管好现场施工人员,不能随意抽烟,用火,特别是靠近木材加工的位置,更要悬挂明显的防火标志,时刻提醒施工人员,树立防火安全意识。模板加工时,需要合理使用工具,避免国摩擦飞溅的火星落至刨花或者木屑堆中,及时清理杂物,保证安全施工。

4结束语

模板工程关系到建筑的安全与美观,只有全面掌握技术要领,满足施工标准,才能通过模板施工实现降低成本消耗、缩短施工工期的良好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锋.关于建筑工程模板施工工艺方面的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10):19-20.

[2]崔玉会.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58-59.

第10篇

在建筑物构成中,门、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建筑物中都起着相应的作用。门窗作为进出房屋、通风采光的渠道,在通过适时的启、闭来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要求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美观作用。也就是说,门窗工程也会影响着建筑物外表的装饰效果,因此,门、窗的花色、造型、图案都要考虑在设计范围之内。

1. 门窗施工的基本要求

1.1 门窗安装前的检查工作

施工人员在进行门窗的安装前,必须要依照设计和厂方提供的门窗结构图和节点图进行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核对零件、附件、组合件是否齐全,是否有出厂合格证;规格、品种、开启形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就必须要马上进行修理。在检查门窗的洞口尺寸时,必须要按照国家设计规定的标准,如果采用的门窗不是国家标准的门窗产品,那在洞口尺寸的选择上,必须要参照地方或企业的标准。

1.2 门窗的运输与存放

为了保证门窗在运输和存放的安全,确保门窗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不受损伤和变形,需要在底部均需垫l00mm×l00mm的方枕,间距控制在500mm左右,在这过程中,需要保持枕木的水平放置、表面光洁,同时要有可靠的刚性的架来支撑。

同时,如果门窗是露天存放,将就应该用苫布遮盖,避免门窗日晒雨淋。如果是金属门窗,要确保其存放处不能有酸碱等杂物,尤其是易挥发性酸,如盐酸、硝酸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都必须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门窗被酸碱腐蚀。在运输和存放的过程中,塑料门窗一般是不能水平堆放的,而必须要竖直放,同时在放窗与窗之间用如粗麻编织物、玻璃丝毡片、泡沫塑料等,非金属软质材料隔开,并固定可靠,此外要注意的是存放处2m内不能出现热源。因为,塑料门窗主要材料是由聚氯乙烯塑料型材组成的,这种材料是属于有机高分子热性材料,材质很较脆,同时型材大都是中空多腔的。尽管在组装成门窗时,需要插装型钢骨架,但这些骨架未经铆或焊接,所以整体刚性一般都比较差,很难承受外力的强烈碰撞和挤压,此外,塑料受热时会变软。

1.3 门窗不得作为受力构件使用

金属门窗、塑料门窗在安装过程中,一律不能作为受力构件使用,不能在门窗框、肩上安放脚手架或悬挂重物。因为,在进行门窗的设计和生产时,并没有考虑其作为受力构件使用的功能,只是从门窗本身和使用过程中的承载能力进行考虑。所以,假如在门窗框、扇上安放脚手架或悬挂重物,就可能会引起门窗变形,甚至可能引起门窗损坏,进而造成人员伤亡。

1.4 要保护门窗的表面

由于铝合金表面的氧化膜、涂色镀锌钢板表面的镀膜,可以保护金属不受腐蚀,但如果薄膜被破坏那就失去了保护作用,这将直接导致金属锈蚀,进而会直接影响门窗的装饰效果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注意保护铝合金门窗和彩色镀锌钢板门窗的表面。

而在搬、吊运塑料门窗时,必须用非金属软质材料的衬垫和非金属绳索捆扎。因为,塑料门窗表面平整光滑,本身就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如果在搬、吊运过程中遭到磨损或擦伤表面,那就好影响美观。

1.5 金属门窗和塑料门窗采用预留洞口后安装的方法

为了在施工中能够很好的金属门窗的安装质量和使用效果,在进行金属门窗和塑料门窗安装的过程中,应该采用预留洞口后安装的方法,禁止使用边安装边砌口或先安装后砌口的做法。

1.6 门窗的固定

一般来说,可采用焊接、膨胀螺栓或射钉等方式进行门窗固定,但是砖墙不能用射钉,因为砖受力冲击后很容易破碎。门窗的安装固定直接关系到安全的大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有安装隐蔽工程记录,同时还需要进行手扳检查,这样才能保证安装质量。

2. 施工技术要求

因为建筑门窗的种类和智能各有不同,因此在实际的建筑门窗施工中,也有不同的技术要求。

2.1 木门窗的施工技术

2.1.1 安装前的施工准备 在进行木门窗安装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准备:在木门窗的扇、框、套等材料进场时,需要对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等方面进行检查;

对人造木板的甲醛含量进行复验;准备好安装用的机具设备,包括粗刨、细刨、单线刨、手锤、裁口刨、锯、线勒子、斧子、扁铲、线坠、红线包、塞尺、墨斗、木铅笔、电锤、小电锯、铝合金工装、笤帚等;如果施工的对象是普通的木门窗框,那在安装前必须要先进行抹灰,而门窗扇的安装则应该在抹灰后进行。

2.1.2 普通木门窗安装工艺 普通木门的窗安装工艺主要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在安装门窗框前,首先完成门窗洞口尺寸、垂直度及木砖数量的检查,同时用钉子固定在预埋木砖上,而且每边的固定点至少要有两处,间距控制在1.2m以内;对于门窗走头的缺口,应该在完成门窗框调整后,马上开始进行封砌。

当然,在安装门窗框时还必须要需注意保持水平线在一条直线上。特别是在多层建筑的门窗在墙中的位置,要在一条直线上。安装时,横竖均拉通线。如果由于工程的需要。门窗框的一面需要镶贴板,那就要保证门窗框凸出墙面,并保持凸出的厚度等于抹灰的厚度。

木门窗扇的安装要注意以下要点:在量好门窗框的高低尺寸后,再进行施工安装,然后在相应的扇边勾画出高低宽窄的线,双扇门要打迭。首先要在中间缝处准确的标出中线,紧接着再画出边线,此时要保证梃宽窄一致,并对上下冒头进行要画线并做好刨直工作。

2.2 金属门窗安装施工技术

金属门窗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弹线门窗洞口处理框就位并临时固定固定门窗框填缝安装门窗扇五金安装纱扇安装清理。

下文将就其中主要的一些环节,如弹线、门窗洞口处理、框就位并临时固定、固定门窗框、填缝进行详细的探讨。1)弹线。为了很好的控制窗框的垂直方向,需要先从建筑物顶层,找到外窗口边线的位置,接着用大线坠垂下,然后在每层窗口上眉及窗台处弹短线。而墙厚方向的安装位置,一般来说都需按照设计,保持在墙中、偏中或齐边的位置。在窗台板的房间,就应该按照同一房间内窗台板外露20 mm为依据,来完成墙厚方向框口位置的确定;2)门窗洞口处理。门窗框为后塞法施工。在安装前要对洞口实际尺寸进行检查。洞口尺寸允许偏差值为:宽度和高度±5 mm,垂直度偏差1.5/1000;洞口中心线与建筑物基准轴线偏差±5 mm;3)固定门窗框。在进行木楔临时固定前,需要先根据已经放好的安装位置线进行安装,并且要吊正找直,确保没有任何差错;4)填缝。在完成铝合金门窗的固定施工后,应该尽快处理门窗框与墙体缝隙。如果填塞材料品种没有设计要求,那就需要通过矿棉或玻璃棉毡条,来完成分层填塞缝隙工作,一般要保证外表面留5~8 mm深槽口填嵌嵌缝膏,禁止用水泥砂浆来进行填塞。

3.结语

总之,在建筑门窗的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要了解基本的建筑要求,然后在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在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选定好实用的技术方法,并根据相应的技术规范,从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旭伟. 安装施工工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11篇

【关键词】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质量

1 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特征

1.1 现代高层建筑的项目工程量巨大

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工程量相对于低层建筑或者传统建筑来说要大很多,而且高层建筑的工程项目较多,牵扯到的单位和工种都较多。现代许多复杂的高层建筑在筹建和施工过程中都包含着众多的工程项目,这就使得高层建筑进行组织计划、协调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进行现代高层建筑的工程项目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和后期的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1.2 建筑项目中涉及的高空作业较多

现代高层建筑由于高度大,涉及到大量的垂直运输工作。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施工的原材料、施工工具等垂直运输工作,这使得高层建筑施工中出现工程事故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中要做好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证物料运送的安全,同时做好周围设施的防护工作,使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降低安全隐患。

1.3 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较长

通常情况下,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较长,至少在两年时间以上,这增加了高层建筑的风险。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要想缩短施工工期,就要进行施工组织结构、设计图纸、工期安排等系统的规划。同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建筑工程整个工期面临的风险,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成本,实现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

2 现代高层建筑对施工技术的要点要求

2.1 现代高层建筑中对钢筋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的要求

现代高层建筑施工对钢筋结构的施工技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现代高层建筑中,钢筋结构关乎于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通常情况下,钢筋结构是依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进行安装施工的。高层建筑对于钢筋结构的监控、吊装、焊接、安装以及拆除等工序都有苛刻的规定。现代高层建筑的建筑外框通常是用全钢的结构作为框架,利用斜撑、核心墙以及钢梁等连接物进行连接和架构,以此来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 现代高层建筑中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要求

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要点对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就会涉及到各种复杂天气的影响,这就给混泥土的施工带来很多不利影响。要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就要提升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的控制。在建筑施工前,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等级进行施工,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验,利用对混凝土的配合的调节来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合理控制沙石、水混以及含水量的比例,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和控制,从而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

2.3 现代高层建筑中对于地基与测量的技术要点要求

在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中,要做好对建筑地基的勘测。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地基的土质构成是不同的,因此在施工中要做好基本的考察。当高层建筑的地基土质复杂、持力层较深时,采用桩基础就是非常重要的。进行地基土质鉴别之后,对于地基土质偏差、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可以采用预应力空心管桩来增加承载力,但是这会消耗大量的钢材,增加工程成本。此时,也可采用现浇桩进行地基施工,现浇桩造价低、噪音小、施工难度小。此外,当施工技术难度大时,可以采用沉井或沉箱法施工,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3 现代高层建筑对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

3.1 对现代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控制

高层建筑中混凝土属于工程中重要的原料,混凝土的强度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因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同,加之受工作条件和天气情况的影响,使混凝土出现离散性大、强度不合格等情况。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选择合理的混凝土配比,利用实验室进行混凝土中含水量、含泥量的配比和调整,保证实验室配比的通用性。按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强度控制,使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能够与工程质量要求相符合。

3.2 进行现代高层建筑的“三线控制”

对现代高层建筑的质量进行控制,首先要做好垂直度的控制,垂直度控制是高层建筑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的关键。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要依据楼体的柱网分布情况进行设计,确定好边角柱位置,运用吊线方法进行立柱垂直度的测定,并对准模板外边线进行加固。当四角柱拆模后,以四柱为基线进行平整度和垂直度的控制。其次,做好对轴线的控制,注意轴线的传递,在每层楼面上进行方洞的确定,然后进行下层楼面的控制点的合理布设,最后利用经纬仪和钢尺卷等器具对轴线进行矫正。

3.3 做好现代高层建筑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进行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基坑支护的管理,在开挖基坑前要依据地基土质的状况、周边的基本环境进行支护方案的选定,最大限度上降低工程中异常情况的发生。其次,对施工工程中的脚手架进行管理,确定合理的脚手架安装方式与安装位置,确保施工工程的操作便利。此外,根据施工方案的不同确定对模板的安装和拆除工作,进行模板的安装与拆除时要由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模板安装与拆装过程中的安全。

4 结束语

总之,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建筑业的飞速发展,现代高层建筑将会朝向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的综合性方向发展,这就使得高层建筑的工程项目难度加大,工程人员要迎合时展需求,切实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从而实现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建筑工程无小事,这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要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不断进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左晨光,仇伟东.高层建筑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5).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材料;施工要求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中外墙所采用的保温材料多为易燃性材料,从而增加了火灾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使得建筑外墙保温防火问题成为了重点,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施工技术上的难点问题。下面就对建筑行业外墙保温防火材料的使用和技术等问题做了简单介绍。

一、国内外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技术发展现状。

(一)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材料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内的建筑外墙保温的材料一般分为三种:首先是无机的保温材料,无机保温材料的本身,是不具有其可燃性的,但是保温性相对比较差,岩棉和玻璃棉等属于此类;其次就是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所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这种保温材料可燃性也较差,有胶粉聚苯颗粒等属于这类产品;最后一种就是有机高分子的保温材料,此类型的保温材料大多数具有很高的可燃性,属于易燃材料,容易引发火灾。这种材料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与聚氨醋硬泡等材料多为常见。不过这种材料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是因为其保温的性能相对其他材料要好,具有很好的经济适用性。不过在其使用中,其易燃性能需要得到重视,从而需要采取相应有效地防护措施。总的来说,我国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有机可燃材料为主材料的保温材料占保温材料的总体的五分之四,一般以聚苯板薄抹灰为主,总体的防火性能不太理想。

(二)国外的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技术的发展现状。

对于国外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来说,其最重要的选择要求就是将材料的使用安全性作为重点。在建筑外墙保温的防火技术上要成熟于其他国家,对于建筑外墙保温的防火性能也进行了相应的等级划分。对于不同种类的建筑外墙,其保温性能与保温材料防火性的测定,也制定了合理的测定方法,并且制定了严谨科学的等级化划分原则和使用要求。

二、外墙保温材料使用过程中引发的火灾危害。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逐渐将保温材料应用到了施工的材料使用阶段。而这些外迁保温材料的主要组成成分时有机的高分子保温材料。这种高分子保温材料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极易点燃。保温材料极易燃烧,点燃之后的速度很快,再其燃烧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外墙温度会增高,从而使建筑物的表面存在与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充分接触。正是因为保温材料具有这样的特点,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外墙上的保温材料会快速燃烧,从而对社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二)极易扩散。由于目前使用的一些外墙保温材料,十分容易点燃,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引发火灾和其他灾害。由于现在建筑物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相对也比从前多了很多,所以,一旦发生火灾,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其高层建筑物或者是其他物品进行实施抢救,是比较困难的问题,不利于消防人员进行救援。(三)产生有毒气体。当建筑物外墙的保温材料被点燃的时候,会产生有毒气体。主要是因为制作保温材料的主要原料时属于有机的高分子材料,这样的特性就使得它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有毒气体,这种不良影响的产生会给社会和民众带来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三、改善外墙保温防火的策略。

(一)我国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材料的合理选用。

建筑物设计施工方,在对建筑外墙保温问题进行设计时,全面考虑了其保温材料的防火、保温和经济性适用性,以及可看性等性能特点。尽量在满足这些性能条件下,来设计和运用具有比较好的防火性的外墙保温材料。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等级也要达到标准的规范要求,同时,还应进行其现场抽样的检验。保温材料在进场后,一定要远离接触火源。在露天的场地存放时,要利用不易燃的材料进行覆盖,还可以将保温材料进行涂抹防护层,然后在进入施工现场。严格要求不能使用不达标的材料。在建筑物外墙施工的过程中,还要着重根据设计单位所给出的设计方案来进行,不能私自更换外墙保温的材料品种。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建筑物本身所引起的火灾,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有其他火源在靠近材料时,引燃保温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不便。因为外墙保温材料,一般应用在其建筑的外墙上,很容易接触其外部火源,所以一定要考虑到材料自身是或者是在接触到火源时,是不是容易燃烧。要依照建筑施工方案,对这些要求设计,选用合理的外墙保温材料,以免发生火灾。

(二)制定相关的外墙保温防火规范。

在我国政策方面,需要制定建筑物外墙保温的防火规范,对于建筑物的防火要求及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都要进行合理的的等级划分。要求其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都能按照这样的规范来进行外墙保温防火的设计与施工,监督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保温材料生产单位对其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系统进行升级,以满足防火性能的要求。

(三)增强消防系统的安全保障性

依照消防条例和消防安全等内容,主要针对其建筑外墙保温在施工中的消防安全,而做出的相关规定。要对其进行焊接等可能发生明火的区域和部位,装配好相关的消防设施,并配备专业消防人员团队进行管理。如果发生火灾等情况,需要专业的消防人员来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从而保证降低火灾的发生性。假如灾害一旦出现,需要及时的将火灾是发生之后,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相关的消防系统来进行设置,确保建筑外墙的保温施工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四)提高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的综合技术。

从施工技术层次来完善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的材料问题,一般主要从两点进行考虑:首先,要通过对当前的保温材料的保温系统构造,来加强其技术的优化,从而增强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性。在防火隔断结构方面的设计,要确保适当的防火宽度,还可以在保温材料的外层上涂抹适当的防火涂料后,再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地,从而明提高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其次,就是要加强技术方面的研究,研制出新型的保温防火性能的保温材料。酚醛泡沫就是国外己经研制成功的兼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防火性的一种材料。所以,就需要加大其科研的力度,研发出更能适用于建筑外墙保温的防火性能的新型保温材料。

(五)加快建筑新型保温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设计和研发,以及使用的周期相对比较长,是国内的各个领域常常存在的一个问题。如若能够缩短开发具有防火性能的保温材料的时间,就可以有助于合理解决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的问题。加快建筑新型保温材料的开发的应用周期,不但能够加快保温材料产品的更新换代,还可以有助于选择使用材料的质量达到标准化,效果好的防火保温材料。对于推广应用条件的材料和技术要积极组织推广的应用。还要加强其有关的规范编制和完善工作,组织做好相关管理和技术、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施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建筑工程的基本功能,还要考虑更人性化的人居环境。从而需要我们在建筑外墙时,要加强所选用的保温防火材料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以及提高施工技术等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富元, 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的材料选择及施工要求[J]. 建筑,2010,(4).

[2]. 朱春玲对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要求的基本定位[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2,(5).

第13篇

关键字:水泥搅拌桩、施工、施工工艺

Abstract: from the 90 s to the present day, cement mixing pile because of the low prices, mature technology advantages, such as i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unicipal field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t can use a wide range of silt layer rich soft base area, the better to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oft foundation. But the cement mixing pil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as a strong particularity, once bad management, also very easy to caus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defects, must want to strengthen its construction process. This paper of modern architecture of cement mixing piles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and its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paper.

Keyword: cement mixing pil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5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泥搅拌桩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通过在我国很多的大型桥梁、河堤、公路等多样的工程中的成功使用,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和检测经验,其技术和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尽管施工工艺相对的完善和成熟,但是由于现代建筑对其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施工技术和工艺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短桩、断桩。

现代建筑对水泥搅拌桩施工的要求

现代建筑对水泥搅拌桩施工的要求即在施工过程中对其的质量等方面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前,从事喷桩施工的人员必须是经过技术交底,并且桩机的操作员和送灰工必须有专业证,开工前,必须进行及时较低,并有书面记录,还要制定岗位职责和桩机的操作规范;

(2)所有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桩机等设备都要有出厂合格证,并且配有电子记录仪器,禁止无记录仪的桩机投入使用;

(3)水泥搅拌桩施工前,以桩基布置图为依据测量放样,得到的测量结果汇总后上报监理单位,确认后才可进行施工;

(4)水泥搅拌桩所用的水泥等材料要符合设计要求,进场的材料都需要提前送检,检测合格后才能够投入施工,并且每根桩的水泥只能使用同种品牌,不能够混用;

(5)施工中,在压浆阶段不能够出现断浆现象,保持输浆管路的畅通,禁止发生堵塞,严格按照设计数据操作,控制喷浆和搅拌的速度,保证其加固的强度及连续;

(6)要保证每寸加固范围都要充分搅拌,控制好重复搅拌的速度;要保证起重机的平稳性,保证搅拌桩垂直于地面。支护和各税结构为水泥土搅拌桩的,要保证加固体的连续,相邻的加固体施工间隔小于24小时;

(7)在施工时,如果桩的长度都是统一的数值,可以根据单根桩所需要的水泥浆分一次或者两次进行拌制,保证所用水泥浆的准确配合比,每根桩的水泥浆都充足且均匀。当桩的长度比较短时,可以根据单根桩所需要的水泥浆一次拌制2到3根桩所用的水泥浆,并且在水泥浆罐壁上可以标记单根桩所用的水泥浆的用量刻度线;

(8)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桩机的具体施工情况,必须要求分台分责管理,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记录:在值班期间每台桩机的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发生机械损坏现象、维修保养时间、维修后的开工时间、是否发生无故停机现象、停机时间、开机时间等。

(9)施工中要避免污染环境,禁止造成施工范围以外的其他建筑物的稳定性的破坏;保护施工现场四周的植物等;做好排水工作,对周边的河水、水田等保持清洁;禁止将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料随意倾倒或者直接倒入水塘等;完工后要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废渣、废料倾倒在规定的垃圾场;

二、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原理是当桩机深入到设计规定深度,利用桩机的钻头将水泥浆喷入到已经搅动松软的土中,然后利用钻头的高速旋转,将水泥浆和土搅拌均匀,最后形成具有一定加固度的立柱水泥桩,以提高软土基的承载力。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为清障整理――放线确定桩位――搅拌桩机定位找平――搅拌桩头下沉至施工设计深度――搅拌喷浆并提升钻头――到桩顶即地下0.5m处停止搅拌和喷浆――重复搅拌下沉至施工设计加固深度――提升钻头至预定的位置――关闭搅拌桩机、清理、清洗――进行下一根桩位,重复上述工艺流程。

(1)清障整理:将施工现场清理并压实,清除桩位的地上及地下的障碍例如石块、树根。现场低洼呀填实,现场有水塘等要抽水、清淤;

(2)确定桩位:利用起重机将搅拌桩机吊至指定的桩位对中,如果地面不平,则需要挑整平台基座,使搅拌轴保持垂直,对中的误差要小于1cm,垂直度偏差小于1%;

(3)搅拌桩头下沉:首先启动桩机,松动起吊锁链,待搅拌的钻头运转正常后,将搅拌机沿着做好的导向架搅拌的同时下沉,并达到设计好的位置即水泥搅拌桩必须穿透软土层深入至强度较高的持力层和硬土层。搅拌机下沉和提升的时间要进行书面记录,相差不能超过5秒,需要注意的是,提升前要留出等待送浆至桩底的试件,避免出现提升桩体但却未出浆的现象。

(4)提升钻头:当水泥浆经钻杆喷射搅拌后,要按规定的速度提升钻头,喷浆同时搅拌和提升。当距土层表面0.5m处土层约束较弱,就要停止提升;

(5)重复搅拌下沉:为了保证软土基和固化剂、水泥等搅拌具有,关闭水泥浆泵后,搅拌过程必须要全程复搅即将再次将钻体下沉至设计深度,搅拌提升。只有遇到比较特殊的土质,上报至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复搅的长度,但是要将复搅长度、减少原因等作书面记录并要有建立工程师签证认可;

(6)检验:成桩后,必须要对桩进行质量检验,看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工程的设计规范,对一定数量的桩体进行开挖检测,包括对其外观的直接观察、水泥浆与土层的搅拌状态、均匀性、强度等,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在上述工艺流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钻体提升会造成管道压力,要防止其压力过大,导致钻孔的淤泥挤压孔壁四周形成空洞;搅拌桩施工中发生意外导致喷浆停止,必须进行补喷,重叠的长度最小不能少于1m;输浆管路要保持通畅,喷湿管要保持湿润,停机三小时以上就要清洗输浆管;桩机的钻头要定期进行检查,其直径的磨损不能大于1cm,最好不要使用超过53cm的钻头等;

总结:现代建筑中,水泥搅拌桩施工尽管技术成熟,但是其工艺性较为复杂,管理较难,包括工艺试验、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等工作开展不够广泛,设计上考虑不全面等多方面的原因,都会导致某些工程结束后,出现搅拌桩的复合地基出现大的沉降量。只有对于水泥搅拌桩施工严加管理和控制,提高顺搅拌桩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严格遵循设计规范和操作规范等,才能够保证在现代建筑中其施工的高质、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李贵、任福松,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5(10);

王新、任安乐,公路施工中水泥搅拌桩现场施工技术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8);

第14篇

【关键词】建筑幕墙;防火;防雷;安全;质量责任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幕墙是由金属构架与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护结构。建筑幕墙除了有技术发展较成熟的玻璃幕墙、金属幕墙和石材幕墙外,还有现在发展得较快的多用于大空间的点驳式幕墙和新型的气循幕墙、智能幕墙与光电幕墙。建筑幕墙是现代建筑派的主要表现特征,在新世纪的现代化城市建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 

建筑幕墙一般应用在人群密集的、大型的公共建筑,重要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的外墙上。幕墙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大,因为玻璃、石材是脆性材料,其抗火性差,温度达到250度时玻璃即会炸裂。一般幕墙的玻璃、石材、复合铝板均不耐火,当受热或遇火烧时易变形、破碎毁坏而造成幕墙大面积掉落,火焰就从幕墙破碎洞口的外侧卷进上层室内。另外,垂直幕墙与建筑物各楼层楼板、房间间墙的缝隙未经处理或处理不恰当,且消防系统不完善情况下,浓烟也可通过缝隙向上层扩散弥漫,造成人员窒息,而火苗则通过缝隙往上层窜。这些缝隙和幕墙破裂的洞口就成了引火通道,串烟串火,酿成更大的火灾。国内外都有这样不少惨痛的例子。此外,室内的大火可将石材幕墙挂石板的不锈钢板和钢材软化而失去强度致使石板剥离从天而降,威胁行人安全。可见,幕墙的防火不当不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还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公众利益,所以幕墙的防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建设主体各方都不可掉以轻心。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了建设主体各方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尤其明确了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并对其设计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也就是说,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质量行为负终身责任。笔者以过去设计的经验及现在监督的个案例子,结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一些相关规范着重在设计、施工方面对建筑幕培防火、防雷措施提出一些技术处理要点。 

1. 幕墙的防火设计

幕墙的防火,设计要先行,设计是前提是基础。所以防火设计应做到: 

(1)明确设计责任。建筑设计单位主要应考虑幕墙工程的防火、防雷、光环境污染和连接预埋件的结构安全等因素,并对建筑幕墙工程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并负相应的设计责任。幕墙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设计资质,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相关标准及制度对幕墙防火方面的选材、节点、细部构造进行设计。 

(2)建筑幕墙的设置、层数、长度、面积和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建筑幕墙的防火节点的耐火极限要求等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3)建筑幕墙作为护构件要求密封性好,尤其是玻璃幕墙其开启部分面积要求不宜大于幕培墙面面积的15%:且开启部分宜采用上悬结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45度。所以,以建筑幕墙为护结构的建筑物基本上是属于封闭性建筑物,防火设计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立足自防自救,幕墙防火措施要与建筑主体的消防系统结合考虑。 

(4)设计幕墙分格时要力求杆件与柱、梁、墙、楼板位置一致,避免交叉。一般地,幕墙立挺与柱要重合,幕墙横梁与建筑物楼板或主框梁、防火墙裙要吻合,避免一玻璃跨越两个防火分区,这样幕墙的主杆件才可以与建筑物主体可靠连接,防火区才得以封闭。

(5)个别情况下,幕墙横梁与楼面标高不一致时,应在楼面外沿设置水平放置的铝型材填充,铝型材用透明结构胶与玻璃粘结。 

(6)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其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lh的不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 

(7)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l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楼;或在幕墙内侧每层设间距≤2m的自动喷水喷头。 

(8)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培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楼板和隔墙处形成水平或垂直防火带。 

(9)防火层的厚度和宽度应根据防火材料的耐火极限来决定。防火层应采用隔离措施。防火层的板应采用经防腐处理且厚度不小于1.5mm的耐热钢板,不得采用铝板。防火层的密封材料应采用防火密封胶,防火密封胶应有法定检机构的防火检验报告。 

(10)幕墙使用的防火、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性或难燃性材料,其品种、材质、耐火等级、铺设厚度、燃烧性能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其表面应有防潮措施。 

(11)装修材料的使用严格按《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要求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或B1级的材料,当材料的防火等级不明确时,应取样进行检测。 

(12)目前,幕墙工程多由施工企业自行设计,其设计文件图纸必须由原设计单位审核,审核单位不能仅从总体方案、立面效果、平立面分格方面粗审,要真正起到技术审核把关的作用。 

(13)原设计单位在设计建筑主体消防系统时,要同时结合考虑幕墙的防火措施,避免出现消防盲区而留下火灾隐患。幕墙四周天花处,可设烟感探测器及消防喷淋加以保护,当火苗初起,烟感探测器马上报警,喷水设备启动,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

2. 幕墙防火施工

幕墙防火的施工是幕墙防火有效的关键和保证。 

(1)承包幕墙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建筑幕墙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出有关施工安装的技术要求并对幕墙材料、幕墙结构设计和加工制作部件等的工程质量负责。 

(2)建筑幕墙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经有资质的审核单位审定的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 

(3)防火材料的安装应有固定措施,确保安装牢固,做到不松懈不遗漏,拼缝不留缝隙。防火棉厚度不能少于60mm,铺设要饱满均匀无遗漏,且不能与玻璃有直接接触。 

(4)防火材料不得与幕墙玻璃直接接触,防火材料朝玻璃面处宜用装修材料覆盖。 

(5)搁置玻璃幕。

设要饱满均匀无遗漏,且不能与玻璃有直接接触。 

(6)防火材料不得与幕墙玻璃直接接触,防火材料朝玻璃面处宜用装修材料覆盖。 

(7)搁置玻璃幕墙防火棉的金属板应为厚度不小于1.2mm的镀锌钢板,而金属和石材幕墙的防火层必须采用经防腐处理且厚度不小于1.5mm的耐热钢板,两者均不得采用铝板。 

(8)镀锌钢衬板不得与铝合金型材直接接触,衬板就位后应进行密封处理。 

(9)幕墙四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保温材料填塞,不得采用水泥砂浆等干硬性材料填塞,内外表面应采用密封胶连续封闭,接缝要严密,做到不渗漏不漏气。 

第1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桩基础 质量要求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桩基础,是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身全部埋于土中而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叫低承台桩基;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叫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和大跨度的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一、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打桩工程施工工序多,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较多, 一般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够详尽准确;设计的合理取值;施工中的各种原因。在桩基施工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的分析与处理, 将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常见质量问题类别及原因分析打 (压)桩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有: 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 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五大类。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

1、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

a.桩沉人深度不足。b.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 但桩深已达设计值。c.最终贯人度过大。d.其他, 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e. 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2、桩倾斜过大的常见原因

a.预制桩质量差, 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 最易造成桩倾斜。b.桩机安装不正, 桩架与地面不垂直。c .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d .桩端遇石子或坚硬的障碍物。e .桩距过小, 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f.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3、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a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b 沉桩过程中, 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 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 锤击产生的弯曲等。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 设计贯入度过小, 以致于施工时, 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4、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

设计桩较长时, 因施工工艺的需要, 桩分段预制, 分段沉人, 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其原因,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 桩接头施工质量差, 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5、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

测量放线差错; 沉桩工艺不良, 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 打桩过程中,,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 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 作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

二、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打桩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有关部门分析、作出正确的处理方案。 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沉法、送补结合法、纠偏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下面分别简要介绍:

1、补沉法

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2、补桩法 可采用下述两种的任一种:

(1)桩基承台前补桩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

(2)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反力,设施简单,不延长工期。

3、补送结合法。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入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

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拧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充整桩的可承受地震荷载。

4、纠偏法

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5、扩大承台法

由于以下三种原因,原有的桩基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基承台的面积(1)桩位偏差大 原设汁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可用扩大承合法处理。

(2)考虑桩同作用。 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

(3)桩基础质量不均匀,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为提高抗震能力,可采用把独立的承台连成整块,提高基础整体性,或设抗震地梁。

6、复合地基法

此法是利用桩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的分担桩基的荷载力。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承台下做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

(2)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7、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

(1)改变桩型。如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等。

(2)改变桩入土深度。例如预制桩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出现桩下沉困难,甚至发生断桩事故,此时可整理采用缩短桩长,增加桩数量,取密实的粉砂层作为持力层。

(3)改变桩位。如沉桩中遇到坚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碍物,使桩产生倾斜,甚至断裂时,可采用改变桩位重新沉桩。

(4)改变沉桩设备。当桩沉入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大吨位桩架,采用重锤低击法沉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