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翻转课堂的思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不光是表妹受益,全美数学成绩需要家教的学生都可以免费观看可汗的微电影数学视频,数学成绩都得到了提高。由于受到广泛好评,相关影片观看次数急速成长,受到鼓励的可汗于2009年辞去工作,全职从事相关课程的录制,并创办自己的独立网站,先后获得微软和谷歌的大力支持,可汗网站变成了“可汗学院”。“可汗学院”的教学方法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被称为“翻转课堂”。从2009年开始,可汗老师“翻转课堂”教学法风靡全美,2011年登陆中国,开始推广。这便是“翻转课堂”的由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讲课,学生认真听课。“翻转课堂”则颠了个个:学生在家通过老师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翻转课堂”在美国广受推崇,甚至被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要上新课,先请学生在家看视频,而老师上课的任务主要就是引领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目前,美国很多学校已经采用回家不做功课,看可汗学院影片代替上课,上学时则是做练习,再由老师或已经懂得的同学去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它把“课堂听讲-家里作业-家里复习-课堂考试”这种流程改变为“家里自学-课堂互动-课堂练习-课堂考试”,这种教学模式与我们当下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学生把家中学习到的知识带进课堂,在课堂上合作互动,实践练习,利用自学来的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再由老师指导、点拨。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给全体学生集体授课、集体讲解,而是针对不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法。但洋思中学是在课堂上学文本,“翻转课堂”是在家里看视频,它把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发挥了教育云平台的优势,必然会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预习效率低下的毛病。特别是几分钟的微课视频,短小精悍,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信息清晰,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在家里可以反复观看,直至完全弄懂弄清。
“翻转课堂”还有一个优势是在“线上”(Online),学生和老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地互动,还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接受老师的指导。
“翻转课堂”微课视频还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长处,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必然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样的“翻转”,学习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然而,问题也来了。
其一,“翻转”条件具备吗?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必然给教育教学带来深深的变革,特别是教育云平台公共服务资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翻转课堂”,课前、课后都离不开高科技支撑。当然,随着国家教育均衡发展,广大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可以说每个教室都装备有基本的电子白板教学系统,但是,是否都能连上互联网,共同享用教育云平台资源呢?学生在家里自学,是否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都能上网呢?如果说手机普及了,不用电脑上网了,但学生有条件用手机上网吗?每个月多少流量、多少费用?又有几个学校能投入大量资金,为每一个学生装备一个电子书包呢?中国的国情和美国不一样,“翻转课堂”需要在家里看微课视频,需要在线上完成作业和测试,单拿襄阳市的学校来说,都具备“翻转”的条件了吗?老师们是否能做到时时刻刻与自己的学生线上交流呢?
其二,“翻转”能颠覆“教”与“学”吗?西汉戴圣《礼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学学半”,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特定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看看美国学生给可汗老师的留言:“我刚想放弃物理课,是你救了我”、“你简直就是数学上帝”……”。看看可汗老师的学院定位:“我希望我所成立的是一个独立的虚拟学校,所有人只要想学习,就可以来到这个平台,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不断前进。他们可以在这里得到反馈、评价和训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而老师更像是教练。”可汗学院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既无现场感,也无课堂感:教师讲课时学生不在现场,学生学习时教师不在现场,“教”和“学”完全是脱节的,可汗老师强调更多的是“虚拟”和“自学”。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一刀切,片面地强调“自学”,忽视课堂上教师满腔爱心面向全体学生“传道”、“授业”和“解惑”,削弱教师“教”的作用,是否顾及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呢?
其三,视频资源够用吗?“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关键词,可以说,没有“视频”就没有“翻转课堂”!可汗老师从2004年起陆续制作了2300多段视频辅导材料,内容从数学到越南战争,无所不包。有统计显示,已有5600万人次观看他的“教学录像”。典型案例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生妮科尔・尼西姆被三角几何学困住时,她没有去请教老师或同学,而是在YouTube网站上找了一段“可汗老师”讲解三角几何学的视频,反复看了几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整个过程既方便又快捷,而且没花她一分钱。可是美国也有人质疑:迈阿密大学教育学教授沃尔特・斯卡达认为,可汗老师的教学方式存在“过度简化”的缺陷,“他总是利用特定例子来解释概念,如果人们遇到其他例子时,可能会糊涂……这表面上看是个小问题,却可能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中国的学生,跋涉书山、遨游学海,考一个好高中、考一个好大学,六年下来,“刷”的试卷绝对有两层楼高,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还有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好全部功课需要多少微课视频?谁来做?有限的几个视频又能否适应知识和能力不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同的学生呢?这也是几年来,“翻转课堂”不能在中国迅速普及的主要原因。
其四,教学需要艺术吗?中国武术享誉世界,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青城派、华山派、崆峒派,或者古墓派……还有少林拳、武当拳、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八卦掌,或者九阴白骨爪……不管是艺术真实还是生活真实,各个武学派别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有自己的掌门人。教学也是如此,不然哪有“教育家”这个名词呢?从、梁启超、、、王国维、陶行知到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窦桂梅……,哪一个不是满腔热情、满怀爱心,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技艺精湛,哪一个不是妙语连珠,风格独特?在课堂上,他们有的深入浅出,条理清楚;有的论证严密,结构严谨;有的亲切自然,朴素无华;有的娓娓道来,循循诱导;有的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有的生动形象,幽默诙谐;有的信手拈来,春风化雨;他们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课堂上”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并表现出来,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给他们当学生是幸福的!但是,假如让他们面对机器,面对电脑、摄像机、录音机,而不是面对活生生的学生,不是面对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青春朝气的笑脸,他们还有这样的教学激情吗?还能成为教育家吗?“翻转课堂”,教师给机器讲课,机器给学生讲课,失去了传统课堂上精彩的导入、激情的讲读、巧妙的预设、机智的生成,学习变成了工厂传送零件的流水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不到教师的言传身教,怎样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道德和情操的逐渐升华?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这是一种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二、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的修正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那么,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做了哪些修正?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知识传授变成学习的促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实行班级授课制,在教室里为学生解惑释疑,当学生有疑问时,通过课堂教学或课后交流解决。而“翻转课堂”改变了这种模式,教师在课前把视频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在课外学习这些资料,课堂成了大家一起交流的场所。课堂上教师不再重复这些知识,而是在学生已经习得的基础上在课堂中作业,交流探讨其中的问题。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完全颠覆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二)从千人一面走向了个性化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谓千人一面。学生基础层次不同、心理素质不同。但是,教师都是以诠释教材为己任,学生以全盘“吃进”为满足。这种教学方法抛弃了作为教学中起主体作用的学生,扼杀了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探索的积极性,学生丧失了勤学好问的权力。而翻转课堂,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了课下,教育者可以利用wikis、blogs等技术工具高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
(三)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吸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如何教”,是一种“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以相同的问题聚集起来讲解或演示。教师在学生看完课前教学视频后,在学生基本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学生沟通、讲解,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吸收课堂内容,且能在解决学生的困惑时,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三、翻转课堂的积极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维模式,我们会发现翻转课堂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极大释放,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自,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教练,课堂成为了学生展示、报告学习成果的场所,成为了学生发表观点的乐园;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学生会自发形成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的课堂。山西省新绛中学以及国内其他学校的成功实验告诉我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一样可以落地生根。
四、翻转课堂带来的启示
“翻转课堂”的出场,无异于使传统教学“如沐新生”。那么,“翻转课堂”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一)从形式走向实质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永恒的战略主题,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追寻、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看到了很多是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因此,要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需要深层次思考的是如何从形式走向实质。
(二)学会大胆地放手
一直以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似乎存在着这样的错误想法,学生只要接触电脑、手机……就会上黄色网站、就会玩游戏,似乎导致学生不爱学习的根源是现代的移动工具。于是,变得谨小慎微,企图阻挠学生与新事物的接触,想方设法去束缚学生的行为、左右学生的思想。其实,技术是把“双刃剑”,只要我们正确地利用它,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翻转课堂也让我们看到,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了他们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教师,面对独立性强,善于接受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科技产品,学会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快乐的天地。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 翻转课堂 思变 坚守 微视频 预习案 生成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06-01
近年来,“翻转课堂“在世界各地以燎原之势席卷而来。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学习形态而言的。在翻转的模式下,学生课前先自学基于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的教学微视频,完成进阶作业。课堂上,师生一起共同完成作业,解决疑难,创造探究的学习形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模式,是自主性,互动性,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1 思变:翻转,彰显“生本”特色
被媒体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其优势除了表现在信息技术方面,更在于它“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翻转了教师的课堂中心地位,将教师由讲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领者。西南财经大学王远均教授认为,“翻转课堂”的核心不在于信息技术,而在课堂上师生的提问与互动;福建教育学院林藩教授提出,课堂变成“问学堂”,才真正实现了翻转。此次执教《阿里山纪行》,为了践行翻转课堂的“生本”理念,笔者采用了“问中学,学中问”的方式,结合信息技术,将“讲课堂”翻转为“问学堂”,在交互式的问中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笔者根据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原则设计了“预学案”,制作了相应的教学视频(微课),把它作为课前作业,指导学生自主预学。学生在课前观看与“预习案”相配套的“微课”,进行大约20分钟的课前自主预学:(1)学生浏览学习目标:①学会赏析散文语言题目的解决策略。②学会赏析散文语言的角度。③感受优美的语言,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让学生明确要完成怎样的学习目标。(2)学生边观看视频边完成预学任务二――我的收获。视频一收获:赏析散文中的优美句子解决策略是什么?采用的答题格式是什么?视频二收获:①赏析散文语言的角度有哪些?②赏析句子的切入点应该从哪三方面入手?③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看哪三方面?(3)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三――“吾欲小试”。请你赏析下面的这句话:①秋天,他结下了沉甸甸的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②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4)学生思考并总结预学的内容,提出自己在预学过程中的疑难,并书写在任务四――我的疑难问题这一部分。整个预习案,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清楚,使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为课堂的生成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2 坚守:翻转,不改“语文”本色
对语文教学而言,不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翻转课堂,本质还是“语文”二字。语文教学历经一次次的革新,万变中蕴含不变的恒常之道,便是其语文本色。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教授认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翻转,让我们在课堂上腾出时间、空间,游刃有余地进行语文本色教学。因而,理想的翻转课堂,学科味多于技术味,语文味多于技术味。
朗读,是优秀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2011年版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师应树立起现代化、民族化的科学阅读理念,在农村初中语文翻转课堂中,必须要让朗读焕发活力。本课教学设置三个板块为“读优美语句,赏阿里山如画风光”“读优美语句,感悟文中美好意境”“读优美语句,体味作者真挚情感”,以读贯穿教学全过程。第一板块“读优美语句,赏阿里山如画风光”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读全文,巧妙地利用学生课前所掌握的赏析语言的方法,整合了字、词、句、段、篇的初读。第二板块“读优美语句,感悟文中美好意境”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沉思中静读散文,以句串篇,感悟此文语句中所展示的美好意境。最后是“读优美语句,体味作者真挚情感”,让学生通过自学问题及其解答尽情分享自己读此文的所感所想,在朗读与默读中不断地让学生以声传情并获取信息,催生思考。正因为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课堂翻转了,学生自读自悟出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情节中蕴含着的美好――景美,情美,人更美。读味十足的翻转,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魅力,还收获了阅读乐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146242109)“多校区远程协作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成果。
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room)在国内外很受热捧,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其具体做法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教师提供以微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会带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相应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完成从课堂上的“主演”向“导演”的角色转化。二者区别可以用下图来概括:
一、中国翻转课堂的实践及面临问题
考虑我国的教育背景,目前粉笔黑板仍是课堂教学的主流,并且教学效果依然不减当年,如果现在完全抛弃传统的粉笔与黑板,那么目前的教学肯定无法进行。翻转课堂如果要实施,它应该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首先要有足够多的优秀教学视频,通常这些教学视频是由任课教师录制并后期制作,那么如果教学视频不好看、不优秀的话,学生是没有兴趣去看的,更别说提高教学效果了,这一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视频制作技术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而这一条件就目前来看是不成熟的。
其次,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这种自控能力不是一两天能够训练出来的,它包括各方面的因素,其中与年龄因素有很大关系。在目前的条件下, 高校教育教学中应该比中小学要容易一点,因为目前高校教育相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更注重自主学习,而且大学生自律能力要强一些,空余时间相对也很充裕。
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因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而推广迟缓,另一方面,在学习时间安排、信息技术支撑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难。而传统的“讲授--练习”式教学方式也是绝大部分教师驾轻就熟主要教学方式,教师主要充当的是课堂“主演”角色,在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思考和实践中,努力使自己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导演”、“主持人”角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管什么教学形式,都要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为前提条件,我们说的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而不是向24小时要成绩。现在有些学校的翻转课堂是课前忙自学,课上忙表演,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二、国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理性思考
翻转课堂有着区别于传统课堂的独特优势,在领军人物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的推动下,翻转课堂在美国中小学逐渐获得认可,发展迅速。然而,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美国同样存在着问题和挑战。
1、学习环境未必支持“翻转课堂”
教育工作者利萨・尼尔森(Lisa Nielsen)指出,在看到翻转教学带来益处的同时,更应该对它存在的缺陷提出关切。首先应该正视的就是学习环境问题,因为很多学生家里并没有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需的技术设备,因此他们不具备进行翻转课堂学习的基础。并不是所有的地区和学校都有条件开展“翻转课堂”。学生是翻转课堂的中心,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学校具不具备资质,更多的是学生具不具备条件。
2、“翻转课堂”未必超越传统课堂
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从教学程序上看,实际上是“先学后教”。它解决了学生在做功课时遇到难题而教师不在场的问题,预先录制好课堂的讲授内容,让学生把观看视频学习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部分,然后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教与学的成本来看,教师和学生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因此,翻转课堂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仅仅停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层面,也容易造成课堂的拖沓。
3、教师和学生未必胜任“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观念,接受课堂的翻转和身份的改变,要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由主导变为引导,通过引导、交流和答疑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还要学会录制、编辑视频,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传递、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学生参考学习,这些都需要教师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打破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学生回家练习”的传统模式,重点是学生在课下自学,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事实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理想状态。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跟随着教师走,没有强烈的意志支配自己。学生反馈说,在家看视频存在拖延的问题,许多学生在家难以跟上教师上课的步伐。
三、我们的教育是否真的需要翻转课堂
在我国,“翻转课堂”当下正迅速蹿红并成为不少地区的积极教育实践,它以“微课程、小测验、实时解答”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这一新颖教育模式的到来,冲击并挑战着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全国各地掀起了“翻转课堂”实践热潮。从大学到小学,进行着“微课程”制作的大规模培训,一些以“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教师研修活动层出不穷,许多地方正采取行政力量推动,大面积开展“翻转课堂”的应用实验。
但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并不适合全面仿效,更不适合大规模地把它搬进课堂,最多它只能成为一种辅助学生们学习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不适合成为教学主流。尤其是,只注重形式上的“翻”,不注重理念上的“转”,只会让翻转课堂的路越走越窄,直至无路可走。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转课堂”的快速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一厢情愿,这场靠行政推动的教学变革并没有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作为一线教师,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先进”的教学模式,不在乎课堂是否翻转,他们关注的就是如何把课上好,学生如何把所学知识有效内化,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们并不需要什么建构主义理论、什么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也不去关注先进的教学模式。现实远比想象的复杂,在“翻转课堂”实验中,许多教师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又多了一份责任和压力。有的老师甚至戏言:“翻转课堂就是翻船课堂,一不下心就会翻到沟里。”如今,不乏这样的追问,难道“翻转课堂”真有那么神奇,它真能取代传统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改革需要坚守什么?我们是不是容易迷失自我?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既要有改革的勇气,又需要有批判的精神和怀疑的眼光。 “翻转课堂”究竟能够走多远,我们正拭目以待!请记住:学生不应是教学改革的“牺牲品”!在推进“翻转课堂”的道路上,我们且行且珍惜!
参考文献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准备
(一)问题化的导学案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学法特点等设计的,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目的是“导学”,它的编制必须能充分发挥“导读、导听、导练、导思”的功能。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以“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原则,以问题串的形式引领学生借助课本等课程资源,展开自主探究。
(二)精品化的微视频
从当前主流的慕课平台来看,时长为5―15分钟的教学微视频是核心的课程资源。这些微视频大多由一流学校的名师主讲,主题突出,简单易懂。面对丰富的慕课资源,“同一个内容,不同的讲解”,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一线的教师就不需要再录制自己的微视频。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仍需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围绕一节课的“重难点”录制适切自己学生学情的精品化的微视频,努力以“多样的选择”支撑学生的自主学习。微视频的设计,立足“精讲”,围绕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新思路、归纳新方法、提炼新思想。
(三)针对性的进阶练习
许多慕课课程资源中都内嵌一些进阶练习,帮助学习者及时评估自主学习的效果。通常,这些进阶练习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紧紧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对基础性问题与主要知识点进行检测。这既是练习巩固,也是课前诊断,便于学习者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强调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这样做能保证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有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借助教材、导学案、微视频等学习资料,对教学内容或相关问题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思辨,亲身经历问题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用简明的示意图表述,如下图。
(一)课前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识
1.自主学习,主动建构
课前,教师集体备课,编制导学案、录制微视频,建设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包。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包,根据导学案的指引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也可以在论坛中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其他在线的学习者进行交流,寻求问题的解决。
2.进阶练习,质疑提问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之后,随即进行进阶练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收获、提出问题。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更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思考、推动自主学习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动力。
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完成的进阶练习进行数据分析,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就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将“以学定教”落到实处。
(二)课内互动学习,内化新知识
1.检查建构,形成体系
这是课堂教学的首个环节。首先组织学生围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展开交流,分享收获,解答疑问;然后,汇总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点拨,并有意识地突破学生的共性问题,建构新知识体系;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查漏补缺。
2.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在第一阶段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教师以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原则,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精选探究性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以期达到“讲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坚持“学生先做,教师后评”“学生先思,教师后导”和“学生先讲,教师后讲”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胆展示”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教师的教,重在引导点拨,揭示问题的本质,启迪学生的思考。同时,教师的教还要有分类指导,共性问题分析透彻,个性问题个别辅导,真正做到“教师能不讲的坚决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能让学生讲的一定让学生讲”。
3.当堂检测,夯实基础
当堂检测是指在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练习。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当堂检测能促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新方法的理解,达成对基础内容和重点内容进行训练巩固的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当堂检测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新知识新方法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达成及时反馈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给予补充教学。
4.自觉感悟,内化方法
学生的学习一般有四个层次:简单模仿―初步掌握―本质理解―自觉运用。学生要真正从“简单模仿、初步掌握”走向“本质理解、自觉运用”的境界,光靠老师的教是不行的,得靠他们自己去悟。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悟,留足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总结经验、规律和方法,促使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比如问题解决之后,可以适时提问学生“你有哪些感悟”“你积累了哪些经验”“你提炼了哪些方法”等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进一步整理解题思路,提炼解题方法,丰富解题经验,内化解题策略。
5.思维拓展,分层提高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同时应努力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腾飞的平台。要立足一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方法,为学生提供一道或者几道拓展探究性问题,并给予个别指导,实现分层提高,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翻转课堂的教学思考
(一)关于慕课学习
慕课学习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基础。高质量的慕课学习是高效的翻转课堂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慕课学习呢?
1.精制微视频是基石,但微视频并不是一节课的浓缩
教学微视频是慕课学习的重要载体,精心设计、录制微视频是实现高质量慕课学习的基石。2014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与C20慕课联盟组织开展了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微视频大奖赛活动,评审由学生评价与专家评价两部分组成,以学生评价为主。其间,我们发现针对性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互动性强的微视频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也发现一些内容过多、节奏过快、求大求全、过于花哨的微视频学生很难接受。这些经验为设计制作高质量的微视频指明了方向:首先,应该明白微视频只是翻转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非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制作者要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分析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围绕“重难点”设计录制支撑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视频。也就是说,一个微视频并不是一节课的高度浓缩,我们不希望通过一个微视频解决学生学习的全部问题。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意图,微视频的录制可以灵活选择表现形式。比如:可以利用电脑屏幕模拟黑板,展示数学的推导过程;可以利用“推”镜头清楚拍摄物理实验过程;可以利用动画模拟演示化学反应过程;可以利用真实外景拍摄引导现场观察……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选择怎样的录制方式或表现形式,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不能为用技术而用技术。
2.自主探究是关键,但慕课学习并不等于灌输式教学
慕课学习的关键是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然而,在当前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把学生的慕课学习等同于观看微视频”的现象。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观看微视频,接受教师的单向知识传递,这是彻彻底底的“填鸭式”,只是将课堂上的“人灌”变成了课前的“机灌”。慕课学习的本质是教师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慕课学习应将一本教材、一张导学案、一个微视频、一个网络交互平台有机整合起来,以技术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地,慕课学习可以引领学生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任务驱动的学习。在导学案的指导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领学生借助教材等对新知识新方法展开自主探究。(2)视频指导的学习。以微视频为载体,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展开深入的学习。(3)拓展应用的学习。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完成相关进阶练习,开展相关拓展应用型的项目学习。(4)问题探讨的学习。在网络交互平台下,围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分享经验,答疑解惑。
(二)关于翻转课堂
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与学的方式转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当然,要想真正将这些优势落到实处,我们的课堂还需作更多的转变。
1.师生角色重新定位,做到先学后教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然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基于慕课学习的翻转课堂则将学生看成是具有较强能动性和具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教师通过开发课程学习资源包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课程理念。
基于慕课学习的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先思,教师后导”“学生先做,教师后讲”“学生先展,教师后评”,切实保证在教师教学之前,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主动的问题探究和自觉的知识建构。只有这样建筑在深入思考上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才能为后续的课堂互动准备充足的“素材”,置学生于“有问要提、有话可说、有理能辩”的境地,让学生在多维互动的过程中发生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
2.学情分析精准到位,做到以学定教
学生在技术支持下自主学习之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发生了变化。此时,教师的“教”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先学”成果,做到以学定教,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精准到位的分析。在慕课学习过程中,慕课平台记录着大量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教师可以借助新技术、新模型、新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找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学习绩效,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与服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要瞄准“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兴趣,解疑释难,引发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能准确捕捉学生的学生困难,通过有效提问和引起学生深思的追问,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有话敢说、有问敢提、有理敢辩,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建议和指导。
3.师生对话多重维度,做到学教互动
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经历经验,所以他们在慕课学习的过程中,各自知识建构的水平是不同的,有的深刻,有的浅薄,有的全面,有的片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这就迫切需要展开教学对话,做到学教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所谓教学对话是指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对话,还包括学生之间的对话,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架设平台,引领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切磋、思维碰撞、分享智慧,同时教师还应致力于引领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科学的思考,在展示交流中学会有条理的表达。
关键词: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被动听课,课后学生做练习巩固知识。这种“课堂传授知识,课外吸收内化”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的学习习惯。“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颠覆和反转。课前,教师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核心,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知识,观看教学视频,课前完成知识积累。课堂上,学生不再花时间听教师讲概念、知识和操作方法,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组织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课外学习知识、课堂吸收内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学习能力。本文以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为例,谈一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1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重构
本课程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翻转课堂”教学中,打破从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的传统教学构架,以“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知识体系,细化分解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掌握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课程内容依托典型工作任务“账-证-表”这“一条主线”,利用手工账、财务软件操作“两套系统”,设置分项模拟实训、岗位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三个层面”,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本课程根据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过程,共设计七个学习情境,即认识会计和会计职业、建立会计账簿、取得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归档保管会计档案(如图1所示)。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也遵循工作过程,如“学习情境三:取得与填制原始凭证”包含“岗前培训——认知原始凭证”“新手上岗——常见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原始凭证的审核与传递”三个工作过程。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我们建立了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包含课程标准、教学案例、教学动画、课程PPT、习题巩固和教学检测等,这些内容都揉合到了课程设计中。
2基础会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应用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传统教学模式的“先教后学”翻转为“先学后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应用主要包括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教学设计三部分。
2.1课前教学设计
2.1.1教师端
课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将各学习情境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相结合,教师精心选取贴合实际又引人入胜的教学案例,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制作微课、PPT课件、教学动画、教学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将任务和教学资源在网络学习平台。如,在“学习情境三:取得与填制原始凭证”课前,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核心,分解工作任务,教学案例(一)“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会计凭证、为什么不能随意销毁会计凭证,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原始凭证;设计教学案例(二),“职场新人刘晓明初到某公司财务部学习,看到王会计在填制凭证时选用蓝色或红色的笔,并且认真审核凭证,不禁产生诸多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蓝色或红色的笔填制凭证?取得原始凭证后是不是直接编制记账凭证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花时间审核呢?激发学生好奇心,制作教学视频“现金支票的填写”,课前在超星网络学习平台教学案例、教学视频、课程PPT等相关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1.2学生端
学生在教学案例中,发现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各小组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习情境三”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案例,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自主查阅资料,解决“什么是会计凭证”、“填制会计凭证的要求”等基础问题;收集常见原始凭证,以备上课时使用;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掌握重要的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填写方法;各学习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带领组员学习,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2.1.3师生交互为建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桥梁,教师通过超星网络学习平台、微信、QQ等方式引导和跟进课前学习,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2.2课堂教学设计
2.2.1教师端
课堂学习由教师主导,组织学生讨论、小组汇报,梳理知识体系,答疑解惑,点评任务完成情况等。如,在“学习情境三”课堂上,教师首先组织各学习小组展示收集到的常见原始凭证,并结合各组展示的凭证,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原始凭证要素”,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点评和有针对性的讲解;结合教学案例“现金支票的填写”,教师分发现金支票,让学生亲自动手填写,组织学生展示填写完成的现金支票,教师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判定支票能否取现,结合教学案例(一)引导学生总结“原始凭证填制要求”,同时,借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的违法行为教导学生,作为会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用会计职业道德鞭策自己;然后组织各学习小组结合教学案例(二)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教师点评;对学生暂时不能解决或理解不到位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课堂上结合课程PPT,帮助学生梳理零散知识点,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形成谨慎、细心等职业素养;根据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和学生参与度进行教师评学,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组间评价等,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方面。
2.2.2学生端
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课前学习成果,根据教学案例独立研究或协作学习,课堂上小组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组或派代表汇报,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参与学习评价。每堂课上,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展示、讨论、提问、解答和评价,颠覆了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现象,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形成了你追我赶自觉学习的氛围,学生成为课堂上名副其实的主体,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
2.2.3师生交互
翻转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互动,改变了“教师主战场”的“单向交流”模式,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涉及汇报、答疑和评价等多个环节,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通过教学案例、教学动画、课程PPT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帮助梳理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被评价的对象,而是能够参与教学评价并发表意见的评价者。
2.3课后教学设计
教师课后上传相应教学资源至教学平台,供学生反复观看、复习;按照“实用、够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巩固习题,进行教学检测。如,在“学习情境三”课后,根据教学目标,在网络学习平台“填写转账支票”“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课后习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各小组成员独立完成各自习题,巩固“原始凭证要素”和“原始凭证填写要求”等重点知识;通过学习小组间的角色扮演,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扮演收到其他小组支票的银行工作人员或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货方,交叉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在角色扮演中练习原始凭证的传递,各组评价情况计入教学检测成绩。通过超星网络学习平台、QQ群、微信群等,构建畅通的交流渠道,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便于学生随时提问,教师随时检查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师生之间沟通更加密切。
3“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结合“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教学主战场前移,不再是“先教后学”而是“先学后教”;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是课前就必须精心做好课前、课堂、课后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参与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讨论,培养团队协作意识;通过互相评价,培养认真仔细谨慎的态度;通过亲自参与,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证账表的填写,凸显审美观念;通过教师指导,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开展翻转课堂实践,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夯实了专业基础,坚定了学习信心。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建立会计账簿”“取得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五大基于工作过程的主体学习情境,均采用类似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对于“认识会计和会计职业”“归档保管会计档案”两大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可根据教学班级特点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可以发挥传统教学的优点,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翻转课堂;既可以课前或课中观看教学视频,课堂组织讨论或随堂测试;也可以课前准备问题,课堂你问我答。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参考文献:
[1]程平,.基于春秋战国翻转课堂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以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例[J].财会通讯,2017(25):35-37.
[2]杨坤,张艳婷.“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J].财会月刊,2015(21):104-106.
一、条件支持,软件硬件须匹配
要上成、上好一节翻转课,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硬件都要齐备,教师制作和运用时,还要具有必须的软件。
首先是硬件,学生学习的第一步就是看课前视频。在现有条件的局限下,教师要做好一个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普通视频,至少需要人手一台能制作视频的电脑,但很多高中学校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不少学校是一个办公室配备一台电脑,一个全校教师公用的电子备课室中的电脑,大多只能比较顺畅地进行文本编辑而已,这样的硬件设施是难以维持翻转课堂的视频制作需求的。同时,学生观看视频也需要移动设备终端,电脑、平板、手机都行,但电脑不方便携带,后两者通常不允许学生带到学校,因此,走读生要回家才能看,而住校生只能共同用教室电子设备观看。前两者的时间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后者使用的集体性,更是削弱剥夺了学生的个性需要,而住校生在课余时间进出教室的时间并不统一,所以这种观看视频的方式还让他们的自主学习变得支离破碎。
其次是软件。虽然教师是社会中自学能力最强的人群之一,但由于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事物,学习资料不足、学习经验空白。教师们一脚踏进翻转课堂中,就开始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视频的第一步,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即使有爱好电脑的老师,也只是在自己爱好的那些方面比较熟练,如办公软件、photoshop等,一般还只是运用,并不知其原理,对比较专业的视频制作基本不熟悉。而且目前也没有很适合非专业人士制作教学视频的软件,笔者试用过会声会影、狸窝和vegas12等通用型视频软件,但都不是很顺手,这是其一;其二,正如前文有人提出的那样,教师需要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支撑,才能做出成熟、高品质的视频,而且教师自己的“软件”配备也很不充分。尤其语文教师,文科距离以数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较之其他的理工科专业更远,他们想掌握比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非一朝一夕之事。他们一面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一面还要边学边用新的技术保证质量,只有恰到好处的忙碌,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才能,过分的忙碌,只能拉低教学质量。
二、学校管理,人性调节要跟上
翻转后的课堂教学开放尺度更大,这必然要占据教师课堂准备和批改作业以及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间,这其中还包含语文教师经常担任班主任,翻转以后的课堂准备要比原备课时间更长等因素。教师既想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又想要保持原有的教学质量,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有的教师辛辛苦苦加班加点都不一定能够做好:或许视频没做完,下一节课就即将来临;或许课还没备周全,上课铃就已经响了;或许作业拖了好久没时间改……他们也不想这样,但他们又能怎样?是放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指导,全身心投入课堂的翻转革新?还是减少教务处或科组安排的任务?语文教师要顾及的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他同时还担任班主任时,要顾及的还有学生和班级的整体发展,本来工作量就已经超重,此时又增加了新的学习、实践、总结、改进任务,占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已是毋庸置疑的,也许因此影响了教学质量,也许因此耽误了各种学习,也许因此影响了教师的家庭关系。对此,学校管理者是不是应该体恤一下教师迎难而上之情,思考一下那些每学期作业要亲改多少次,作文要写多少回,测试要够多少遍的教条量化检查的效果,斟酌一下每个教师找学生谈话必须记录时间、人物、内容、效果的必要,形式主义会占用教师大量的有价值的时间。或许学校有学校的难处,但既然要进行改革,就不可能将所有的重量都压在教师身上,让被社会神化要求的普通教师,罔顾生存的压力而硬逼之成为高不可攀的神。
有时看到有些教师为此晚到会场而被记迟到,笔者会莫名地烦躁。有一次到某推行翻转课堂的学校听课,看到他们在打卡室公布的没有上交政治学习笔记,没有完成调查问卷的教师名单,催促教课进程的通知等等,再看到有的教师因为翻转课堂遭遇困难,又没有时间解决而痛苦时,不由得与他们一同叹息。语文教师的工作是难以量化的,他们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前后都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工作要做,硬性量化必然会导致视频素材找到一半,被迫停下去参加学生集会,回来后忘了要怎么继续,结果要重头再做,还会使教师在参加各种翻转课程的培训时,不得不带上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否则完不成学期任务。诸如此类的问题,给本就在磕磕绊绊中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更增添了难度。
没有得到学校管理人性化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犹如一段没有得到家长祝福的婚姻,其中必然矛盾重重,问题多多。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才能给翻转课堂的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提供肥沃的土壤,才能让教师安心地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
三、家长质疑,自制不足反有害
记得有一次上《鸿门宴》前,笔者让学生课前看视频并完成视频后的检测,结果还没上课,就有家长给笔者打来电话。电话中首先说了学生一回到家,就用语文作业作挡箭牌上电脑,开始还在看视频,可是看着看着就偷偷藏起了最小化的游戏界面,家长最后是不顾他的反对,陪着看完了视频,做完了作业。然后他又向笔者说出了他的不满:学生本来眼睛就不好,每天回家是用限制了时间的上网来奖励他的良好学习表现,据说在学校上课有不少科目教学时也是用多媒体或白板,现在还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看小视频、做作业,如果每一科都这样,学生这眼睛也就不用要了。同时,回家用电脑的时间长了,自制力不好的学生,必然会心痒痒地总想着电脑另一端的聊天、贴吧、社区等,使用电子设备上网,无形中就拉近了这些诱惑与学生的距离,家长不可能天天守着他们学习,如此一来,弊就一定大于利。
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刻地反思,笔者现在还没有将课堂翻转变成教学常态,只是在自己时间能够安排过来的情况下,隔三差五从教材中寻找一些比较适合的课文展开翻转教学。期间发现,首先,翻转课堂条件下的学生,相比在传统教学方式学习的学生,需要更强的自制力。因为传统教学一直在教室中进行,学生始终处于教师的管控之中,讲点话,走点神,打下瞌睡,还有迟到早退等,都会被教师用各种方式干涉管理。而翻转课堂后,学生观看课前视频这一段的学习一半靠自觉,一半靠视频的吸引,其实单就吸引力而言,由外行的教师制作的学习视频,无论如何是难以与程序员开发的游戏视频相提并论的,除了少部分有理想的学生会以学习为己任外,一直在传统教育中成长的中国学生,大部分人都是会在丧失有效监管后,放任自己的兴趣战胜责任的。因此,在实施课堂翻转前,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学生自觉性的培养,使之强化到一定程度后,才算是奠定了翻转课堂的学生基础。其次,我国早已是“近视大国”,据相关报道,仅高中生的近视比例,就达到了70.34%,如今的翻转课堂每天都有若干门课程是必看视频不可的,当学生玩游戏的时候,聊天的时候,家长老师都会用“害怕近视”作为理由予以断然的干涉。而如今教学中大量运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家长没看到,回家后的他们看到了,难免会形成纠结。所以,如何有力地说服家长,让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是翻转课堂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除以上三点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目前都在制约着翻转课堂的实施,语文教师面临的不仅是跨地域、跨学情的参考,还有跨学科的借鉴(国外的课堂翻转多用于知识点集中的理科课程)。如果我们尚不能提供有效开展的充分条件,就火急火燎地转课堂登堂入室,用跟风改革的形式为自己贴金,这事实上并不是在促进教育,而是在危害教育,学生不是小白鼠,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用他们进行盲目的试验。当社会、教育部门和学生都还没有适应,就让处于上不挨天、下不着地的教师,将课堂翻转过来,这样的做法是莽撞的,是盲目的。笔者以为,尝试引进新模式介入教育是可以的,但应循序渐进,从浅层次小范围开始,其后是否要“渐进”,引用多少,都还要看前期的试验结果。当然,革故鼎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进步的定式,但“必然”速度的快慢,“定式”背后的忧患,都需要与教育改革有关系的一切人,冷静而理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强.传统教育环境下对翻转课堂的再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5,(07).
[2]李玉斌,尹航,武亚男,姚巧红.翻转课堂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5).
[3]杜才.当前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4]孔冰.在“翻转”的课堂实现教师的“翻转”――对“翻转课堂”的一点感受[J].学园,2014,(06).
[5]蒋信伟.守正出新: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理性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0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翻转课堂
实现翻转课堂,要求教师通过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不仅可以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分析,总结出关于小学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方法,同时思考有关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的探讨和论述。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英语名为“Flipped Classroom”或者“Inverted Classroom”,是指教师利用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由学生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提供教学微视频等方式分享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上课之前便完成对相关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
在随后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共同的交流互动、作业答疑和问题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在美国兴起以来,已经在欧美很多国家迅速普及,并且在近两年开始被中国的很多学校借鉴和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翻转课堂的优点
相对于传统课堂所存在的学习环境和时间的局限性,教师无法按照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个人能力提供最合适的手段进行教学。并且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上,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也被教师的一言堂和学生的抄板书或听讲解所占据。教学效果往往很低。
相比之下,翻转课堂可以让教师通过互联网上传合适的课件或教学视频,并通过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学习,同时完成简单的课前作业。这时,学生可以在上课时间就完成预习,将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记录,等到正式教学的时候再通过教师答疑、小组讨论或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
这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环境中的局限性,同时也使得学生有自主时间实现随时随地地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此进行教学重点和进度的调整。
三、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1.课前充分准备
在翻转课堂的背景下,学生可以在家通过教师在互联网的课程微视频进行学习,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进行播放快慢的调整或反复播放,使得学生拥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思维形成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七律・》之前,教师询问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以及部分比喻的表达原因,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些问题表示不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班级空间中下载相应的微视频进行预习。次日,教师再询问相应的内容,几乎三分之二的学生都对这些问题有了了解。教师根据学生集中不理解或容易发生歧义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难点有效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理解、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完整,对于语文学科的难点学习,尤其是抽象内容进行理解更是如此。在翻转课堂影响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等方式进行教学,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内容,并帮助学生掌握和突破重难点,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例如,在学习《葡萄沟》的时候,学生经常无法理解葡萄干的制作和形成过程。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微视频功能,为学生真实、生动地展示葡萄干的制作全过程,让学生在掌握这个制作方法的同时更好地掌握文章写作顺序的特点,理解葡萄干的魅力和独特。
3.巩固更加深入
翻转课堂最初只是让学生在家看视频,在课堂完成作业。这非但不能发挥翻转课堂的功能,还打乱了原本正常的教学结构。事实上,学生在家中进行了视频的学习之后,教师还应当根据视频内容进行深入的知识巩固,并结合学生的问题集中点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讲解。
例如,讲解《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教师在学生进行翻转课堂的学习后抛出问题:除了课文的内容之外,呼风唤雨的世纪还表现在哪些方面?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通过翻转课堂的引导和带领下拥有了思维的拓展,因此面对这个更加深入的问题便回答和分析得更加深入,甚至颇有独到的见解。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变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激发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翻转课堂的意义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拥有了更多钻研校本课程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丰富资源更新教学观念。同时,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下,可以更加自由和独立地按照自己的个人能力进行学习,进而为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之,翻转课堂让学生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确立了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全新的互动和交流的模式也让学生能够拥有极具个性化的教育,为有效实现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标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P键词]高中政治;翻转课堂;时间设定;适切性;信息素养
与传统教学模式先教师课堂传授知识后学生课外内化知识相反,在翻转课堂里,知识的传授主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外由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内化则主要在课堂中由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成、生生合作探究完成,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决定权,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显而易见,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波折,在实践中实施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翻转课堂的时间设定问题
首先,实施思想政治翻转课堂模式需要学生在课外花大量的时间观看教学视频并搜索相关资源,进行“预”学习。而在现阶段,限于升学压力,很多学校仍侧重于应试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课外时间被各科教师“瓜分殆尽”,根本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翻转课堂无疑是天方夜谭。
其次,在思想政治翻转课堂中,需要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互动合作”,那么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呢?翻转课堂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这种“教与学”的翻转必定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特别是时下由于选修课程的开设,大部分学校的课时缩短,这势必导致课堂教学时间捉襟见肘,往往课堂探究互动刚开展、师生互动刚形成一节课就结束了,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翻转课堂无疑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翻转课堂的适切性问题
首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的模块和知识都适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像《企业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等章节由于知识点明确集中且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紧密,翻转课堂更容易实施。而像《人民民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章节,由于知识点分散浅显,学生的探究欲不强,因此开展翻转课堂的意义不大。
其次,翻转课堂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翻转课堂存在适应性问题。考虑到一部分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人格等方面存在缺失,他们难以进行有效的主动探索活动,那么实施翻转课堂反而可能会加重他们的学习困难。
三、翻转课堂的信息技术支持问题
翻转课堂的最大亮点是无论教师制作教学视频还是学生在线观看视频、搜索信息资源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特别是教学视频制作的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现阶段大多数政治教师对于教学视频的拍摄、剪辑都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往往空有一身“抱负”,奈何“有心无力”。
四、翻转课堂的广度和深度问题
翻转课堂的开放性、互动性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的探索活动以足够的“自由度”,如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时自己暗暗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并要学生达到它,那么这样的探索活动就会妨碍学生自主个性地学习。而如果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设定学生探索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则又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背离。如何实现这二者的平衡是摆在教师面前一道亟须思考的问题。
五、翻转课堂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农村高中;困惑;尝试
翻转课堂消除了传统课堂的吸收内化阶段给学生带来的挫败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现阶段翻转课堂在农村高中的运用有许多的困惑。
首先,绝大部分农村高中不具备相应的技术硬件设施。笔者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高中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附近的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很差,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是勉强维持孩子的高中学业。更有一部分是农村低保户,依靠政府救济过日子,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配置电脑。学生由于地处地域广阔农村,互联网宽带还在建设中,不具备上网的条件。乐观地估计,学生家庭中具备上网条件的不到10%。农村高中大部分学生住校,而学校仅有的电脑不可能满足1700人的网络学习需要。
其次,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受到人事编制、地域位置、工资待遇、设编定岗等问题的影响,农村高中学校师资面临着青年教师不愿意来,来了留不住,留了不安心;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师发展的“天花板效应”明显的局面。教师老龄化在教学工作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教师职业倦怠感不断累积,对教学理念的更新不及时、对教学手段的兴趣不浓、对教育的新生事物不关注。对翻转课堂的到来,很多的教师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反应不过来。许多教师还是安于一支粉笔、一个网上下载的PPT课件来完成一节课的工作。教师观念的转变以及积极性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再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翻转课堂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翻转课堂实现的一个前提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通过提供视频以及在线的辅导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知识,为课堂的互动交流、知识的内化做好准备。农村高中的学生离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素养,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一直以来,很多的小学、初中只注重学生分数,而对学生自我学习的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自我学习的方法的指导、自我学习习惯的养成关注得比较少,特别是农村地区,这一现象尤为严重。有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成绩好的科目、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就会花时间、多投入。学生第一阶段的准备做得扎实、充分,那么就会很好地适应翻转课堂的第二阶段的活动;反之,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他们就会与课堂相距甚远,格格不入,课堂没有实效。
最后,翻转课堂在技术类、技能训练类的课堂中的运用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心品培训等课堂实施能否与文化课有一样的效果,是否也能够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这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因为这一些课程的教学目的、考查形式、培养方式和方向与传统的文化课程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虽然,在目前阶段的农村高中,实现完全意义的、全过程的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翻转课堂的以生为本、注重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在农村高中同样值得借鉴与推广,有以下三种方法值得尝试。
方式一:坚持编制导学案。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借助网络,通过观看微视频来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在农村高中,我们可能通过坚持导学案来替代这个学习环节。一课一个导学案,一个知识点一个导学案。通过导学案将知识点归纳标识出来,将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同时针对重点和难点有意识地进行点对点的训练设计。这种方式,农村高中学校的师资与技术条件均具备,具有可操作性。
方式二:开展学习交流小组的建设。针对学生的实际,尝试学习小组的建设的探索。教师可按照学生自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学生分组。在完成导学案的基础上,针对课堂学生的疑难点,先组织组内进行互助交流,再M行教师的答疑,最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笔者曾经进行过相关分组的训练和尝试:将学力相近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进行作文批阅时,先开展组内互评,再由小组长进行点评,然后由班内评委小组进行集中评议,最后交给教师点评。这个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作文批阅效果也很好。
方式三:想办法,花大力气进行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的更新。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观念。“互联网+教育”必将改变教育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方式,也必然导致教学方式、教学思维甚至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校形态的改变。教育要改变,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人的改变,特别是教师观念的改变。通过改变观念来带动教育行为的改变,推动教育的前进与变革。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教育的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受到普遍关注。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模式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这一创新型课堂模式是否适合心理课堂?如何进行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改革?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课的翻转课堂模式。
一、翻转课程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兴起
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在为自己的侄子们辅导数学功课时,偶然想到将这个辅导过程制作成教学视频,让其他同样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享受这一资源。于是,在2006年11月,萨尔曼·汗在YouTube网站(美国社交网站)上传了第一个教学视频,开创了网络视频教学的先河。目前,萨尔曼·汗已经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了多达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到他的“汗学院”学习。
在萨尔曼·汗的首次探索之后,很多人开始从事网络课程的建设。将网络课程带进学校教学课程体系的领头人是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这两位教师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一个山区学校。由于该校地理位置特殊,学生时常无法按时到校学习,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于是,2007年春天,两位化学教师尝试录制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帮助缺课的学生补课。这个开创性的举措帮助了学生学习新知识,同时节省了课堂时间。这种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课堂上则师生面对面交流,反馈视频学习状况、完成作业的教学形态被命名为翻转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与传统课堂模式不同的创新型课堂模式,具有教学资源可重复利用、教学视频具有针对性、提升学生自主性与互动性等特点。
1.教学资源可重复利用
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一个特色。基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录制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可以使很多学生共享资源。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只能即时进行的教学过程。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授课形式对教师资源的要求很高。虽然进行班级授课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但它仍需要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且授课过程十分依赖于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而通过翻转课堂的视频资源,教师可以达到资源共享;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视频知识,并可以反复观看、重复利用。
2.教学视频具有针对性
无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的化学教学视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短小精悍。这种教学视频时间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每一个视频只针对一个问题。视频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中一部分。同时,因为视频所讲内容具有针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复学习自己薄弱的知识点,更能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易错点和困难点。通过教学视频,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业水平,学习更加符合个性化特点。
3.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与互动性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自己在家里或在空闲时间观看教学视频,这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需要主动学习视频内容,认真理解,并完成视频后配套的习题来进行自我检测。同时,课堂因为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时间,教师可以设置课堂讨论、习题反馈、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这个过程打破了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促进了学生课堂的互动性。
(三)翻转课堂的评价
根据翻转课堂的三大特点,对翻转课堂的评价也包含三个方面。
1.提供了因材施教的可能性
孔子强调,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进行教育,以促进每一位学生最大化的发展。显然,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无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需求。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安排个性化的学习进度。学习困难者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延缓自己的学习进度,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多学习的主动性来弥补学业水平的差距。学习优秀者可以在理解教学视频的基础上空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建设性活动来提升个人能力。同时,网络视频中的测验能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易错点,并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提高了知识内化与实践应用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的模式实际上是把原来教学关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与学生“会”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反复观看视频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课堂师生与生生互动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同时,将课堂上节省的时间用来让学生练习或做作业,教师给予及时反馈,有助于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知识的实践与应用上。
3.翻转课堂推广应用价值
一种课堂模式的有效性是影响其应用价值的重要因素。2012年6月,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 Window了一项调查报告,揭示了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报告显示:88%的受访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67%的受访教师表示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后,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提高;80%的受访教师声称学生学习态度得到改善;99%的受访教师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可见,翻转课堂模式在实践应用中被认为是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
(一)心理课程常见的几种模式
自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学校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实践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模式。现行的几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主要有心理常识课、心理团训课、体验分享课和生涯指导课。
1.心理常识课
心理常识课主要是通过学科课程的形式,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与技能。一般每学期第一节心理课都会采用这种模式。此外,在一些主题课程中也常用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浅显的心理学知识、心理效应与心理方法。如“我有我气质”一课中需要分享气质的概念、气质的起源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等知识。常识课程的内容包括全部心理活动因素,例如自我意识、学习方法、情绪调节、对抗挫折、人际交往技巧等,目标侧重于帮助学生在认知层面上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以认知引领行为,促进学生自我完善。
2.心理团体课
心理团体课主要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训练课程,通过有目的的游戏、活动、分享等环节,利用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良好发展的课程模式。比如“扬起自信的风帆”“团结就是力量”等主题就适合做团体训练。团体训练课可以促进学生在团体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3.体验分享课
体验分享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课程模式。心理课程强调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与体验。
4.生涯指导课
生涯指导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心理课程模式,以认识自我和认识职业为基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职业选择。通过生涯指导课,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特长,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心理课程模式的反思
1.心理课程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
无论采用哪种心理课程模式,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心理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心理课程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心理课程模式。以高中阶段为例,根据心理教学大纲,高中年级要通过不同途径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心理学,掌握学习与记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技能等);过程与方法(包括开发个人潜能,保持自主性和互动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克服考试焦虑等)。通过实现每一节课程的三维目标,最终实现发展学生、完善学生的终极教学目标。
2.心理课程要注重理、情、行的结合
无论哪种心理课程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时都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注重理的讲授、只注重情的体验或只注重行的训练,都是片面的。因此,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是一个知、情、行有机结合的模式。在具体操作中,要给学生提供心理学知识与方法,提高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理性认识,同时创设各种情境性的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情绪体验与具体行动中受到感染和锻炼,进而在平时生活中改变固有的行为模式。
3.心理课程模式应符合全面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课程要坚持面向全体学业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设置适合教学对象的课程。同时,时代的变化对心理课程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学生面临不同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这就要求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因此,心理课程模式需要坚持全面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三、心理课程的翻转模式探索
学科课程内容是具有科学性的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是一种“了
解体验(应用)”的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心理健康教育课恰好与其相反,是一种“体验了解”的课程。那么在心理课程中是否能够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应该如何落实心理课程的翻转模式探索?
(一)翻转模式心理课堂的评价
教师在课前录制知识性的小视频供学生观看了解,课上以体验、讨论、实践和完成作业的方式进行心理课程的翻转课堂被称为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作为一种尝试,这种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课程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增加心理课程的时长
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增加了心理课程的整体时长。当前,心理课虽然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校的课时安排多为一周一课时或两周一课时,课时较少,且往往一课时只能涉及一个主题。通过录制视频供学生课后观看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增加心理课堂的隐性时长,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强化心理课程目标
以往的心理课程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即“体验—了解”式的课程,通过情感体验促进理性的认识和行为的调整。心理课堂注重设计巧妙、有创新点,意在引人入胜,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心理教师有时会避免让学生知道课程主题和内容设置,以免学生在认知上的先行了解削减其情感上的体验。而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本身是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学生先了解课程主要内容,并在认知上有一个了解,从而在课堂中更有目的性地完成课程的体验与分享环节,进而思考如何调整自我行为。翻转模式打破了心理课堂的神秘性,让心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更清晰,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和主动性地完成课程内容。
3.提高心理知识的实践与应用
一堂传统心理课程的时间约四十分钟,强调学生的体验分享与了解提升,而对于心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关注较少。心理课很少留课后作业,即使有课后作业,由于课时限制,对作业的检查和反馈也不及时,导致心理作业效果较差。因此,传统心理课只关注“情”的体验和“知”的了解,却忽略了“行”的实践,容易造成学生理论上知道该怎么做,情感上想要去做,却最终在行为上没有改变自己。而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将认知的内容(如心理学理论、方法、故事)提前到课前视频中去讲解,学生自己观看了解,课上的时间则集中以学生体验与实践为主,增加了对心理知识的运用环节。学生在课上完成作业,教师给予实时反馈,有利于学生的操作和行为调整。
4.符合积极心理学的取向
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互动性,认为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可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对学生有更高的期待与信任。同时,翻转课堂关注提升心理品质的实践与应用环节,以加强学生的个人优势与道德水平。这符合积极心理学对心理课程的要求,即认为学生本身就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自我能力的提升与完善。
(二)如何落实心理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
落实心理课堂翻转模式的步骤主要包括创建教学视频和组织课堂活动两个环节。
1.创建教学视频——视频中应知应会
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认知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呈现的内容。在视频中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录制内容,具体可以包括心理学原理、心理学效应、哲理故事、方法性与技巧性知识、思考练习等内容。录制时间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其次,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个性化的原则,尽量使视频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在异往主题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录制几个视频,包括如何克服羞涩,与异性自然交往;如何得体拒绝异性的表白;异往的原则;在恋爱中如何保护自己等。再次,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以学生的视角和认知水平去展现视频内容,可以通过小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用简单朴实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心理学。
2.组织课堂活动——课堂上解惑解疑
翻转课堂将知识传递的任务提前到网络视频中,课堂的重点则变成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因为认知内容已经在课前传递给了学生,课堂内需要进一步增强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动力系统。课堂仍然采用有目的的游戏与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的体验,并在分享、探究、讨论中升华对问题的认知。教师应创设情景化课堂,让学生有机会应用所学的心理方法与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角色扮演、完成作业、得到反馈等环节调节行为,最终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总结
利用信息与网络,在心理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了解自己需要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同时,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在课前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知识与学习方法,在课上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可以说,从以往心理课堂中,学生可以体验到真善美,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真善美、实践真善美。
视频中应知应会,课堂上解惑解疑,体验中快乐幸福,心灵上成长提升。通过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我们相信,每一个主动去探寻心灵成长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建立高效、有益的行为方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将先进的设备和方法提供给了学者的教学工作。新形势下,“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为高校英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在运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在网站上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进行主动的学习;而在课堂之上,笔者则利用这有限的课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就对“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课堂。这一教学的形式起源于两位美国教师。科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到网站上,要求课堂缺席的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由此出现了翻转课堂的原型。之后,萨尔曼・可汗创建了“可汗学院”,这个网站上包括3500个以上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进行观看和学习。自此,翻转课堂这种教学形式引起了全球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十几名校,都将自己校内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到网站上丰富了教育资源。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也逐步加入这一资源开放的进程,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现如今,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已逐渐普遍与我国高校之中。
二、“翻转课堂”的概述
1.可行性。新课改以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被不断的强调和突出,加上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条件已基本具备,下面笔者就来具体谈谈运用翻转课堂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大学校园的校园网相继开通,使高校为学生提供校内的学习资源成为可能并提供渠道。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大量的英语学习资源,从而丰富自身的英语学习体验;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高校学生能够通过多种设备获取英语的知识:手机、电子词典、笔记本电脑等,这些便携的移动设备都能够帮助学生更方便的进行英语的学习;最后,除了校园网提供的教学资源,英语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国构建属于自己的教学平台,将自己教学的独特性通过自己的平台进行展现,从而使其作为校园网教学资源的补充和辅助。
2.必要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通过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的革新,逐步建立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以此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然而,目前的高校英语教学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翻转课堂”进入高校英语课堂成为必要。
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大多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核心,采取讲座式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知识。然而由于课时有限、内容繁多,在大学英语课堂采取如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的气氛沉闷,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
另一方面,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之后,由于没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反馈,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之间存在较大鸿沟,使得英语的教学无法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翻转课堂”的意义
1.颠覆传统教学观念。“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课内与课后的教学进行翻转,使得教学成果取得更大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将教学视为课堂的主要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教学的反馈,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无法得到突破和进展。对于综合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已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翻转课堂”来主动的进行学习,选择英语学习的方式、选择英语学习的内容,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具有高效性。
2.促进学生个性学习。利用“翻转n堂”进行学习,使高校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传统的课堂之上,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教师需要根据全班同学的共性进行教学,从而使班级内的学生必须将自己的个性收敛起来,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翻转课堂”改变了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主动的学习、个性的学习,在课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英语的知识框架,从而在课堂对教师进行反馈时更具有属于自己的特点。
3.突出学生学习反馈。“翻转课堂”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课后的学习经验对调,可以帮助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课后所学习的知识。传统的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分隔开来,使学生的英语学习长时间无法取得成效。“翻转课堂”这个新的教学模式对此进行改变,从而使学生能够将理论所学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从而使英语的学习能够在课堂的反馈中不断取得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对于高校的英语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作为挑战者,高校英语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佳的英语学习体验。翻转课堂为英语教师承担这些责任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固着点,也为学生更好的进行教育观念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在信息时代中,翻转课堂必然能够为新课改带来重要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对此有所注重和运用。
[关键词]碎片学习 重构学习 翻转课堂 学习方式 变革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11
“翻转课堂”是指课前学生通过“微老师”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和碎片化理解的一种教学形态,能为课堂交流讨论奠定基础。但学生对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系统性的理解还是非常欠缺的,课堂上的互动、探讨、交流、验证、展示等活动,正好是对学生获得的碎片知识进行整合、重构,弥补了学生课前碎片学习的不足。下面,就以“圆的周长”一课教学为例,谈谈碎片学习与重构学习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实现个性化的碎片学习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革除传统教学中过于统一步调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教师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碎片学习。
1.提供多元化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碎片学习
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翻转课堂”首先为每一位学生推送相关内容(如下图),有“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在线讨论”“在线测试”“我来分享”“等栏目。 “目标导学”,指为学生设定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做到有目的地进行高效学习;“教材自学”,指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即结合问题自学,不仅认真、仔细阅读相关教材,记录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而且标注有疑问的地方;“微课助学”,是学生个性化碎片学习的特色,指学生通过求助“微老师”,理解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如在观看微视频时,容易理解的地方可以快进或跳过,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可以倒退反复看,也可以暂停进行深入思考或做笔记;“在线讨论”,可以是全班性的讨论,也可以是学生跟老师的个别交流,即学生把自学教材、微课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这样既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碎片学习,又为教师收集课堂讨论的问题提供条件;“在线测试”,指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大部分的知识点,这时需要检测学生个性化碎片学习的情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及时强化所学知识,使更多的学生通过检测获得个性化学习的成就感和积极学习的动力,又便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为课堂教学提供重构学习的资源;“我来分享”,指学生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思考和所得与同学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个性化碎片学习的效果。
2.实施一对一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碎片学习
在“圆的周长”自学质疑阶段,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由选择方式进行学习,无论是先看微视频,还是自学教材,所产生的困惑或不解都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加以提出和回复。即便学生没有留言,教师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进度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推送相关的视频材料,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如下面的“在线测试”:
当学生卡在第三题时,产生了疑惑,有了内在的学习需求。在问题的驱动下,教师为学生推送微视频,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观看微视频进行碎片学习,这样教师一对一的指导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碎片学习。
在训练展示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直接产生数据列表,然后针对学生个人完成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3.注重多元化评价,保障学生的个性化碎片学习
在“圆的周长”碎片化学习中,学生经历了自学探究的过程,不仅理解圆周长的概念,训练了思维,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而且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合作交流、评价点拨等环节,学生通过互助互学的形式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和探讨。学生学会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所得,或为他人答疑解惑,同样也获得他人的帮助,使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如在疑难突破的环节,学生学会与老师、同学交流,能清醒地认识到哪些内容自己已经理解,哪些内容还有所欠缺,懂得了如何更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则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最终促使学生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发展。
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二:实现自主性的碎片学习
掌握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进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学内容都可以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掌握程度。
1.碎片学习的方式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推送了多元化的资源,而不同的学生选择的资源是不一样的。如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在“目标导学”下以“教材自学”为主;视觉敏感性强的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以“微课助学”为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的学生则直接进行“在线测试”,根据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深入学习。有了众多资源的选择,每个学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进行最有效的碎片学习。
2.碎片学习的时间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在求助“微老师”的碎片学习中,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同时,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微视频,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教师集体教学时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优等生看微视频时常快进跳过,这样可以加快学习进度,做该科学习的“先遣部队”,而不必像传统课堂那样跟随大部队,从而更好地发展这一优势学科;后进生看微视频既可以倒退反复观看,又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遇到疑难问题时还可以通过微信向老师或同伴寻求帮助。
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三:实现创新性的重构学习
教学“圆的周长”的“翻转课堂”,使得课堂真正做到先学后教,顺学而教。学生有了之前的碎片学习,需要回到课堂,在教师的带领下用更充裕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重构。
1.在合作中实现知识的重构
课堂学习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而且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对有较大理解难度的概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前,学生在碎片学习中凸显的问题有“何为圆的周长(特别是半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如何测量”等,教师先让学生小组成员各自发表观点、讨论交流,然后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倾听,提出质疑或补充并对其进行评价。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捕捉,再次抛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第二次的合作探究。这样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与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交流,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有效重构。
正是在合作探究、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的互动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个学生既是知识碎片的传播者,又是知识碎片的重构者。这种“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明白要重构知识,就必须对原有知识进行加工、整合和创造性重构,每一次的输出其实就是一次知识的内化和重构。
2.在训练中实现知识的重构
有了课前的碎片学习,就为当堂训练留出更多知识重构的时空,使学生在及时的操作训练中内化所学知识。而且,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训练,从“学习金字塔”理论可知,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发挥所学90%的功效。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概括概念、发现结论、证明原理、解答习题,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及时的修正、评价中重构自己的知识。
如“圆的周长”一课中设置了九道题目,从易到难,多维度地促进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可以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每个学生完成每道题的情况。
如上图第五题的答题情况,根据正确率统计情况,教师除了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外,还应针对普遍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流,引导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升。
3.在展示中实现知识的重构
学习不仅仅在于吸收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重构知识的过程。课堂中的展示就是让学生秀出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秀”,有展示、表演之意,而“翻转课堂”中的“秀”可称之为“慕秀”,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在微信公众平台和课堂上公开展示、充分表现,与大家分享,并不断激发新的灵感和创意,让所学知识在“秀”中重构,让重构长出更多的“秀”。
有机化学是各化学化工专业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不仅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而且是培养专业学习思维和自学能力的主要载体课。有机化学的特点是庞大丰富的知识体系,不但基本反应类型下的化学反应众多,而且特定条件下的反应(如人名反应、重排反应等)也众多复杂,理论性综合性强,反应机理抽象,传统课堂教学早就显得捉襟见肘。且目前的国内外的有机化学教材基本是按照官能团编排章节,形式上比较有序,但内容上显得不够系统,特别是面对课时的压缩,教学效果往往大大低于教学设计的预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或应用一种符合当前有机化学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 翻转课堂教学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日渐模糊。例证之一是现实的教学传统模式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的山区镇学校“林地公园高中”化学课上实现了突破,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新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山区空间障碍,出人意料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料,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等电子资源资料,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等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是通过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来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是基于掌握学习法理论。它将传统的课堂传授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彻底的翻转。在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和同学在线交流等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而教师则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源于大学课堂,流行于中学课堂,正走向大学课堂实践。“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增加了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其注重了学习过程,强调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实践证明,翻转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提升教师工作成就感等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大学的理论和实践课的创新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虽然翻转课堂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许多实际问题。除了教师的各环节教学设计外,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而且大学的专业课程教学不同于中学课程,教学内容和目的因专业而有所不同。因此,翻转课堂在大学课堂的实施需要因时因地因专业进行实践。
2 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有机化学知识体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度上可以拓宽到物理有机化学,广度上可以借调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限于大纲框定的三基内容,且常常囿于课时限制,导致基本内容很难讲授完,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宽。我们教学课堂上强调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往往因考试分数的导向而遗憾多多。那么,如何能发挥有机化学课程在专业培养上的最大功用呢?翻转课堂教学也许是个较为理想的选择,因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切合了有机化学知识广泛以及自学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实施之前,我们仔细研究了翻转课堂在有机化学课中实施的可能性,分析其实施的可操作性,特别是面对应试教育走来的学生及其专业培养目标。经过再三比较权衡,我们决定在小范围有所保留地实行翻转课堂教学,实际就是进行教学试验。以下是我们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过程:
首先是学习资源的准备。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不强,我们准备的学习资源包括必看部分和选看部分两大块,必看部分就是基本知识及专业方向关联度比较大的重难点知识,比如烯烃的命名、结构和性质作为基本知识,同时要求重点把握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机理;选看部分是知识的拓宽,包括从理论上解释反应过程和更多的烯烃反应性质及综合合成上的应用等等。这两部分资料在形式和比重上也各有不同,必看部分是指定的课本相关内容和微视频,首先要求看书本,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还包括归纳总结和探究能力,然后观看微视频,通过观看微视频来比较自己的自学效果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部分内容不用占用学生过多的学习时间,因此,资料内容少而精为好。选看部分则没有上限,通过天空教室及相关资源可以尽情地看,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就要有所介绍,以便学生有选择的看。
其次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翻转课堂的关键,为了防止学生无监控下偷懒,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有有机化学学习实时纪要,包括书本学习痕迹,视屏播放痕迹和QQ或微信问题探讨,移植MOOC的学习形式,并加大平时成绩在这一块的比重,以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比如我们使用的教材都有插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书上进行草稿纸板式的实训,检查时根据字迹一看就知道是不是真正地在自主学习了,其它如视屏和QQ等可以随机查看学生的学习痕迹的,依此给予平时分值。
再次是课堂活动。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我们通常在上课前花上几分钟把相关内容梳理一下,比如烯烃,分析结构连带出性质,这样一来链接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二来整合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有机知识体系的形成。接着就是学生的自由发言,谈知识,谈学习感受,提出问题互相解答,这时的教师角色很重要,也就是课堂的主导,适时抛出问题并组织协调问题探究和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是书本知识的内在衔接,也可以是考研试题等,形式多样,以该堂课内容为中心,自由辐射,这正是发散思维的培养过程,也就是创新思维的训练,也能从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此时,教师需要参与到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赋予学生的课堂活动分,分数作为指挥棒有利于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
最后是教学反馈与评价。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于有机化学课程中时,反馈和评价是需要的,因为有时学生没有在课前很好把握住相关内容,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实时补充相关基本内容。对于那些不爱学习或不善于展现自己的学生,如何兼顾到他们的学习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比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比较好,但考试就是考不好的学生又如何教学等等。这些反馈都值得我们思考。如果及时发现问题,我们会及时调整和修正教学策略。虽然翻转课堂对于老师来说是“自找麻烦”,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还要面对课堂学生的各种挑战,实属不易,但学生的培养确实上了一个台阶,对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机化学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极其重要的,这些都不能从考试分数上看得出。翻转课堂有利于有机化学的教学,有利于层次性人才培养,有利于现代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实,应该成为有机化学教学的主流模式。
3 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思考
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课程中一定程度的实践,我们对此给予了梳理和总结,对该理论实践进行了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有机化学课程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能够改变有机化学教学因内容多填鸭式的教学过程,解放了教学思想,实现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着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许多要改进和认真对待的问题。主要是要认真全面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包括内容和形式。不仅要设计学习资料还有设计课堂的教学形式,尤为关键的是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因为中国的学生大多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师为父”思想约束,不善于自主学习和开口辩论。因此,教学设计就必须考虑这一点。教学中也发现不是所有的有机化学内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需要适当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有时需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资料的准备上要涵盖培养大纲上的基本内容,形式上要多样、生动有趣,适合不同学生学习习惯的需要,课堂活动要以重难点知识为中心展开多方位的理解和应用讨论,同时问题的讨论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互动,这两个环节必须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灵活性的考评方案,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知识的探究自学能力的培养。由于学习资料的准备和课外的在线辅导工作量极大,需要教师团队的支撑。因此,翻转课堂也促进了真正教学团队形成及其相关资源的建设利用。
一、课前三步骤
教师制作《复杂多样的地形》PPT导学课件,用CS录屏软件制作导学微视频,到学生平板上。
(一)自学微课
学生在家观看微视频,通过“暂停”“重播”等自主掌控学习进度,自主学习。了解平板上的三项学习任务:1.了解我国的主要地形单元;2.运用地图,描述我国地势特点及其影响;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地形地势等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在线检测
学生参考课本及微课,完成三道预习题:1.班级五个小组分为山脉组、高原组、盆地组、平原组、丘陵组,能够在空白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等主要地形单元,简要描述其特征(参考微视频内容)。2.中国的地势有何特点?这种地势特点对河流流向、水力、气候有何影响(参考微课幻灯《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水电站分布图》)?3.地形地势等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参考小微视频片段《百叶龙》《舟山锣鼓》《越剧》与《黄土高坡》)?学生在线完成预习题并提交。
(三)提出困惑
学生对于自学微课、在线检测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在线讨论交流,提出困惑,提交到师生互动平台。
教师通过学习终端,查阅学生在线检测完成情况,在线交流的主要问题,充分掌握学生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从而让课堂“有的放矢”。
二、课中四环节
(一)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预习题1):山脉组、高原组、盆地组、平原组、丘陵组等五个小组分别上台做小组汇报。
第一组汇报:“大家好,我们是山脉组,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我们根据不同走向给它分分类:一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天山、阴山、燕山山脉,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脉,南岭;二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三是……四是……五是……。6位学生组成的小组分工明确,有人做讲解,有人在电子白板上勾画山脉位置,有人用平板展示山脉风光图片,还有人在旁边忙着补充。
高原组、盆地组、平原组、丘陵组一一上台做了展示,有的小组做了PPT,有的小组男女配合双人讲解,还有小组用平板展示立体地形图。
师:点出“山脉比较复杂,要将复杂的地理理清楚,给事物分类是一个好办法。”
第三小组汇报(预习题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逐渐降低。这也导致了我国的大江大河是自西向东流动,正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滚滚长江东逝水”。
(二)释疑解难
第二小组释疑:不是逐级降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明显差异的三种颜色,也代表着三种明显不同的海拔高度,因此是逐级降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四小组补充: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为第一、第二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第二、第三阶梯分界线。 第五小组则表示,阶梯交界处,往往分布着水电站;对气候的影响尚未得出结论,希望全班同学群策群力。
师:大家想想,中国地势如果西低东高会如何,可见地势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小组释疑: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师:山脉也是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平原。各小组能找出来吗?
第二小组: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镶嵌着准格尔盆地;天山和昆仑山之间镶嵌着塔里木盆地,被称为是“三山夹二盆”。其他小组纷纷进行补充。
(三)当堂练习
学生当堂完成平板作业:五道选择题。
教师通过平板数据了解学生做题动态,统计发现其中3道题正确率100%,2道题正确率82%、78%。教师只对这两题当堂分析。课上,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错误进行了指导。题目分析时,针对统计数据显示错误的学生进行了提问和关注。
(四)拓展延伸
师:《百叶龙》《舟山锣鼓》《越剧》等视频,可以看出浙江江南水乡音乐、舞蹈、戏剧有何特点?这些艺术形式会出现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吗?
第五小组认为:杭嘉湖平原上,河湖众多,《百叶龙》有鲜明的水乡特色;第三组觉得:舟山群岛的锣鼓,具有鲜明的海岛特色;第一组表示,越剧婉转动听,具有江南丝竹特色。第二小组认为:与浙江不同,黄土高原上也有音乐舞蹈,安塞腰鼓、秦腔等,是一种粗犷豪放、高亢悲壮的风格。第四小组还有一位学生把《梁祝》《秦川抒怀》分别唱了一句,演绎不同的风格,让课堂气氛达到了。
最后学生得出结论:一个地方的地形地势等自然环境往往就决定了一个地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三、课后三点思考
(一)听课教师“一问”
学情诊断深刻,预设生成完美,“高效”学习是如何打造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高效课堂有了可能。
这节课学生在前自主学习导学微视频;在平板上完成基础性作业并提交到平板云平台;在线思考交流探究性作业,提交疑难问题。教师查看平板电脑上学生预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收集学生“在线答疑”上提出的问题,充分掌握了学情,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疑难点,对课堂有着充分的预设,课堂生成也就自然而然比较完美。
(二)听课教师“二问”
汇报精彩,内容深入,“生动”学习是如何形成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让深度学习有了可能。
“教学即教学生学,教是为了学”,本节课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还给了学生,让孩子们在课堂的舞台上充分表现。一是“学生自学就会的基础性知识”由学生预习自学完成;二是“通过学生互助学习就能学会的探究性知识”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三是“需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才能完成的拓展性知识”,教师与学生个别化交流,教师与学生小组交流,学生组员之间、小组之间交流,思维碰撞,最终达成知识和情感体验上的共识。基础性知识的迅速落实为探究性知识、拓展性知识等“深度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平板上的相关图文、音视频信息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广袤的视野。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学生的表达自信大胆,成就了一种新颖的、自主的、精彩的、不一样的课堂。这节课上,教师的角色也彻底发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可以看出,教师在“放手”之后,原来孩子们有那么多奇思妙想,“原来课堂可以这么精彩”。
(三)听课教师“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