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范文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作业设计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

第1篇

一、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标准

这里的有效作业,不仅指作业的时效性,还包括作业的多维目标性、差异性、创新性及学生的主体性等,衡量作业是否有效也应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具备时效性

对作业时效性可以从作业的效率和效益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从效率视角来看,作业的时效性就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产出要高于教学投入;从效益的视角来看,作业的时效性是作业具有高效率和最大限度公平性的特点。效益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

2.体现多维性

教师应该改变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目的的单维作业目标和功能观,使学生的作业过程成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体实现的发展过程。实现从以知识为本位的单维作业目标功能观向以发展为本位的多维目标功能观的转变。从知识与技能来看,由强调掌握“双基”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从过程与方法来看,由强调教师的教向强调学生的学转变;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应更注重人文关怀,强调作业的层次性,由面向少数人的化学课程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转变。

3.满足差异性

作为教育者,应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以此为出发点,教师应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根据学生实际的差异来设计具有差异性和选择性的作业,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展示。

4.注重创新性

新课程提出,要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注意作业内容、过程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生成性、过程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改变在作业中单纯进行接受性和巩固性练习的现象。通过创新性作业引导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渗透主体性

在作业的设计、布置及实施过程中,应以学生这个主体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强调其是作业的完成人,更强调其对作业的自我设计、规划和布置。教师在作业的内容、形式、数量和难度上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空间,能体现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展现其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支配和控制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

二、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是考察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参数之一,作业设计的优劣是教师教学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搞好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使作业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应依据有效作业的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作业,从而达到提高作业质量,产生“低负高效”作业效应的目标。

1.依据多维目标,精选、精编化学习题

教师在对作业的内容进行选择、编制时,应以作业的目标达成情况作为衡量作业的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因此,在精选、精编习题时,应依据多维目标,紧扣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在进行作业编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习题

教科书中的习题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编制的,针对特定章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综合人教版、山东科技版、江苏教育版三个版本的化学教科书,根据练习特点、功能及价值取向,可以把课后练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见表1)。

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应依据以上练习的类型、功能、教学目标、课程学习目标及学生学情来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

(2)适当设置补充作业

补充作业多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其中的问题应多涉及准备性知识,难度应稍大于依据课后习题编制的巩固练习。这些补充性习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初步理解。这样既能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明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又有利于教师依据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作业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时,除应用课后习题外,还应多参考有价值的课外参考书、各类报刊等,丰富作业的题型,使每个题型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此外,教师还可对每届学生的作业做及时总结,自己建立并指导学生建立“错解档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将历届学生的高频错解题穿作业中,有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2.设置弹性作业,降低内在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过高水平的认知负荷可能直接来源于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材料,降低了外在认知负荷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同理,化学作业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从而降低学生内在认知负荷,让后进生“吃得着”、“吃得了”,让优等生“吃得好”、“吃得饱”,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降低内在认知负荷的弹性作业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满足差异性

作业在编排时可依据学习目标及个体差异分为这样三个梯度:第一梯度:设计基本的、简单的、易于模仿的题目,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熟化;第二梯度:设计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题目,加强对知识的同化和运用;第三梯度: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以利于对知识的强化和活用。依此设计的习题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将依照学生能力设计的作业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知识经验排列,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要。

[案例1]苏教版 (选修4)第65页第7题

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①请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据此推断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②氯水中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请写出电离方程式,并据此分析氯水中存在的微粒。

③若将氯水置于光照条件下,氯水中的化学平衡如何移动?各种微粒的浓度如何变化?

④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促使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评析:对于氯气与水的反应,本题四问依次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光照下电离平衡的移动及探究平衡移动的条件四个方面。前两问侧重于基础知识,后两问则侧重于原理的应用,特别是第④问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要求较高。在布置这道题目时,前两问作为必做项,后两问可列为选做项,这样既可满足基础较差学生的成就心理,又可让能力较强学生发挥水平。

(2)突出典型性

具备典型性的习题对某些相似知识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来选择一些既典型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这种类型的题目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方法,又能强化所学知识点。

[案例2]人教版(必修1)第42页第3题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

S+KNO3+3C=K2S+N2+3CO2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氧化剂是__。

评析:确定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这个反应中S、C、N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同时S、C、N也是常见的变价元素,学生如果对这道题把握较好,将为分析其他氧化还原反应打下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案例3]江苏教育版化学(必修)第96页

按下列线索,归纳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条件。

评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同种元素的不同化合物间联系的综合题。它们之间的转化所涉及的都是典型的化学反应,通过这道题学生较容易形成知识网络,掌握这些知识后可以解决很多与这些典型反应相关的题目,特别是推断题。同理,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S、C等元素的学习中。

(3)注意延展性

化学教学应能够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方法。作业的设计也要善于挖掘化学知识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

[案例4]山东科技版《化学与生活》(选修)第17页

在洪涝灾区,人们的生活用水会受到污染。如果你是支援灾区的志愿者,请你设计方案用廉价的化学试剂将被污染的水处理成能饮用的水。

提示:需要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细菌,并尽量降低水的硬度。

评析:这个题目是要利用化学实验中过滤、胶体性质等知识来除去水中杂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课本以外的知识得以补充,把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真正理解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3.丰富作业形式,凸显学生主体

新课程倡导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合作、探究等。因此,在作业中也应该体现自主、实践、探究、开放等多种多样的作业方式。教师要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必须改变以“双基”训练为目的的作业观。作业可以恰当地采用口头练习、实际操作、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而不只是简单采用有标准答案的作业。作业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长期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或全班合作性的;可以是单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综合性的;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

此外,增加课题作业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可将需要长期完成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安排在课外,而将教科书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的常规性习题安排在口头解答或当堂练习。如在学习“物质的量”后,教师可将课后的“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理解与应用”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当堂练习。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提供了时机。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其知识的巩固、拓展及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选择、编制习题时,一定要注意习题的时效性、典型性、差异性等,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真正地体会到乐趣,提高自己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走出“高负低效”的误区。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作业和进行作业批改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对作业的优点及时加以总结、表扬和推广,也要深入思考作业中的错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学生提出个别化、建设性、鼓励性的建议,从而提高作业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要红.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09(6).

[2] 宋秋前.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

[3] 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业;高效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初中英语课堂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先学后教”“教少学多”的出现,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都在增强,初中英语课堂充满了无限的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够确保作业设计得合理、高效,如何满足不同英语层次学生的发展呢?这就需要广大初中英语教师的不断探索。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作业设计中,学以致用、高效、合理就成为作业设计减负增效的最佳途径。

一、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作业设计缺乏多样性,形式过于单一

传统模式下的初中英语作业多是以抄写单词为主,教师将重点的语句进行划分,安排抄写,反复背诵难点、重点,习题成为“题海”。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离不开“一背、二抄、三练习、四练听”的固定模式。在每天上课时,前面20分钟都是听磁带,导致整节课缺乏灵活性,知识面不够宽广。这一种机械性质的作业,不仅没有难度,也无法体现出创造性。对于基础优异的学生,这样的作业容易扼杀他们的学习激情,浪费他们的精力与时间,也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二)作业设计欠缺创造性、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富含趣味性、创造性的作业,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完成作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初中英语作业都是机械性的重复,缺少创意。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教师忙于制定“题海”,学生忙于“解决题海”,练习的过量不仅会浪费学生的时间,也会加重学生的身心负担,导致英语学习效率低下。

(三)互动性、交流性缺乏,作业大多是独立完成

英语课后作业是课堂中教学内容的一种延伸,但是学生却少了必要的交流。在英语知识的表达与运用上,仅仅限于课堂的有限时间,下课之后完全找不到可以强化训练的地方。在作业的制定中,教师也忽视了交流与合作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一味地进行“题海”练习。

(四)作业批改方式单一、费时

根据作业批改,教师也可以掌握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近况,但是作业无法全部、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很多学生作业做得好,但是考试成绩差,也有学生习惯抄作业,这些都没能够将作业效果发挥出来。并且在作业的评价上,一般都是打个等级,或者是Good之类的单词。教师忽略了在作业批改当中需要的态度以及融入的情感。很多教师都需要教导两个班级,每一个班级60多人,每一次批改作业都是100多本,教师很难拿出充足的时间去细看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教师也面临沉重的负担。

二、新课程理念下,英语作业高效的设计策略

随着最近几年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的认真贯彻学习,教师在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当中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通过上网查资料、新课标研读等等方面,也归纳出来一套能够减负增效,满足学生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课前预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新课的预习是学习的主要趋势。在课前,教师可以进行作业的批阅,然后找到其中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通过长时期的培养训练,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预习,找到教学的难点、重点。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地回答问题,答题的质量也能够大幅度地提高。通过自我思考,学生也能够提出一些具备深度的问题,改变了以往不动“脑”不动“手”的坏习惯。

(二)“分层”作业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更多的是需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标准的提出也就要求初中英语作业应该从专制走向自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以往的独立完成走向合作协助。另外,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制定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对于中等生,可以针对他们的弱项,制定巩固式作业;后进生就需要对基础的知识点加以掌握。这种分层作业,不仅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也能够实现“人人皆成功”的作业目标。

(三)“错题式”作业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明白,为什么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还是一错再错。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故意地采用“错题式”的作业方式,也就是将学生做错了的题目进行重新的编排与整理,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错误,然后进行针对性训练。另外,教学也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来制定反思策略:第一,考虑学生是否已经将所学的知识点理解;第二,根据学生的个性去进行反思,最终达到“人本回归”、高效的作业设计目的。

(四)“查找式”作业

很多教师都习惯了在上课之前就将所有的知识准备齐全,学生就是一个“听筒”,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一定的惰性。但是,新课程理念下要求英语作业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些学生需要通过查询能够解决的作业题目,以此来提升学生课外英语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创新性”作业

1.听说作业。第一,学唱英语歌曲。在教学之后,我们可以进行英语歌曲的欣赏。这种形式很容易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融入英语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也能够让学生对于这一类作业产生强烈的兴趣。第二,看英语节目。课余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通俗易懂的电视节目或者电影来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

2.书面作业。第一,编对话。教师根据教材话题规定,或者让学生自行的定制话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第二,造句。用短语和词汇模仿造句是训练写作的有效方式,这样对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在初中英语的新课程改革中,作业是课堂教学最佳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当针对英语教学的特点,大胆地进行作业设计思路的创新,让学生对英语作业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升。这样,不仅教师更加愿意去布置作业,而且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作业形式下获取成功、获取欢乐、获取成绩。

参考文献:

1.金丽莎,《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布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1)

2.卢晓晶,《新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浅析》[J],《语文天地》,2008(12)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70-01

1.设计趣味作业

1.1 设计游戏类作业。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题。比如:可以将一些较为枯燥乏味的计算题改为"数学口算直通车"、"算一算如何摘取星星"、"闯关夺宝"等等。这种以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为特色的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因而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练习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正确理解与认识数学知识。

1.2 设计角色类作业。小学生往往都爱表现,常常喜欢扮演一个个生动而活泼的动画形象。教师可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让孩子们尝试扮演不同的动画角色。设计趣味性家庭作业,不仅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还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数学知识充满情趣。

2.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2.1 小学数学题的一题多解模式。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同一问题,对那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给他们提出的要求可以高些,要求他们掌握题目的多种解法,相反对那些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数学教师可适当降低要求, 只要求学生能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解题的解法就可以了,这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证明其适合复习课教学的作业布置:例:小红花小学三年级共有学生 150 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2/3,求女生有多少人?案例解法一:把它看成分数应用题来分析求解,把全年级人数看成单位 1, 女生人数就是全年级人数的 2/5, 可以列式为150×2 / 5=60(人)。案例解法二:看成数学和倍的应用题,把女生人数看成是一倍量,男生人数就是女生人数的 3/2 倍,可以列式为:150÷(1+3/2)一 30(人)。案例解法三:看成平均数应用题,全年级共有 150 人,把它看成是总数, 份数是 2+3=5 份, 求出平均每份人数 150÷5=30(人),再用 30x2=60(人)。案例解法四:看成是正比例应用题,根据每份的人数是一定的,人数与份数成正比例,解:设女生人数有 X 人,得到比例 X/2=150 (3+2),解得 X=60。

2.2 小学数学题的程序练习模式。教师通常在一道有难度的舒小旭作业题中, 设计出多个小问题,这些小数学题又是互相关联的,往往是前面小问题是后面小问题的铺垫和基础, 后面小问题是前面小问题的难度提高和发展,数学作业题的解题过程就有难度了,由此进行分解,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难度, 这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要求小学生针对自身的实际既可按部就班地按照程序做, 也可间隔性地做到最后一小题,提倡有能力的学生直接做最后的小题。该数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 对学生对以后数学学习的数学思维的培养, 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有重大帮助的意义。

3.作业设计要有探究性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新课标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业设计要有探究性,学以致用永远是学习的最终的目的。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如我在教学了比例尺这部分知识后,让几个同学合作到操场测量旗杆、教学楼等的高度。至于需要什么工具几个同学自己讨论决定,并把具体的操作过程详细的做好记录。

又如我在教了九册第一单元《数的奇偶性》时让学生去探究①小明和小亮两个小朋友玩接球游戏,一开始球在小明手中,扔80次后球在谁的手中?199次后呢? ②"1+2+3+4+5+6+7+8+……+2010"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1+2+3+4+5+6……+2011"的结果呢?你能得出其中隐藏的规律吗?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把数的奇偶性巧妙地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探究奇数和偶数的和差运算规律,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创新性和实践性作业

应避免机械化与程式化,要力求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在自觉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在自发自愿的合作交流中,感知"新课程下的现实数学",享受"快乐数学"。

事实证明,个性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机械、模仿式地完成作业为自主探索式地解决问题。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个性化作业的度和量,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祖辉.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布置之我见 [J]. 教学管理 ,2006(1).

[2] 张志伟.作业选择与布置[J].上海教育科研,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