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范文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第1篇

 

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管理科优秀公务员个人事迹材料**同志于1995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分配到**市国土资源局工作至今。,他所带领的科室被评为全省土地利用管理先进单位,他本人被评为全省土地利用管理先进个人。一、积极推进改革,规范土地管理土地参与国家宏观调控以来,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他积极研究政策,完善配套制度,逐步规范了我市土地管理。一是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实现净地出让。在他的建议下,我市成立了**市土地收购储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负责审核下一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及收储资金的落实等工作。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统一规划,连片开发,总量控制,政府垄断,净地出让,招标拍卖”的目标。通过全面落实收储制度,真正实现了净地出让,极大的促进了我市土地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二是加强资金管理,实现收支两条线。在他的积极协调下,改变了我市土地出让总价款坐收坐支的做法,必须首先按规定足额安排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以及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的不足,其余资金提高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以及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和完善国有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设施建设。为此,在他严把关口,在招拍挂中标确认书中明确综合地价的具体内容,杜绝坐收坐支事件的发生。三是勇于创新,大力推行联合办公制度。原来我们每个建设用地报件从接到用地单位申请到组件呈报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遇到情况负责的甚至需要两个月,自从他到利用科后,大力推行联合办公制度,在较好协调各部门间关系的同时,又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将用地审批时间缩短到半个月,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得到用地单位一致好评,树立了良好的工作形象,曾多次被评为“**市土地管理先进个人”。

二、合理配置资源,增加政府收益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减少增量、提升质量”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确保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用地的前提下,充分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一是科学供应土地。他带领科室人员,通过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分析,提出了我市合理的土地出让价格,进行基准地价调整,我市土地出让价格上涨控制在10%以内,确保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二是合理供应土地。在参加我市各种建设项目审批时,他都能本着“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对项目用地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三精药业有限公司一次性申请用地50公顷,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闲置和浪费,他提出根据建设速度和生产需要分期供地,控制建设用地数量,一期上报25公顷的意见,得到了认可,即保证了项目用地需求,同时避免了土地的闲置和浪费。三是公开供应土地。为实现“黄金地段”“黄金价值”,他带领科室人员,制定规章制度,对经营性用地招拍挂采取公开决策、公开计划、公开地价、公开竞价程序、公开接受监督、公开出让结果等“六公开”办法,依法阳光操作,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证了政府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全市实现土地收益18亿元。三、深入调查研究,破解政策难题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陆续出台,土地审批管理越来越严格,新的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程序逐渐规范,然而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土地问题成为我市的棘手问题,他对这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积极研究国家土地政策,并积极向省厅请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使得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他平时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撰写的《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调研报告》被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局评为优秀调研成果奖;《我国土地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在《黑龙江土地》上公开发表;《关于征地有关问题的研究报告》获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优秀调研报告奖。**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的第一线,工作十余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第2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管理 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P285.2+39

前言: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居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一种由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所共同组成的物质实体。从狭义方面看,国土资源只是针对国家领土范围内的土地、江河湖海、生物、气候等自然资源而言,而从广义方面看,国土资源还必须包括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国土资源可以说是城乡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加强管理,确保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土资源的性质分析,其主要包含以下特点:

①在数量上,具有无限性和有限性并存的特点。无限性主要是针对部分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而有限性则是针对数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矿物资源以及部分生物资源;

②在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资源的地理上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

③在实际开发利用中,具有可变性。在不同的地区,受环境和生产力的影响,对于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结合以上特性,我国加强了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对资源进行了合理分配,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政治发展情况,制定出了相对有效的发展方案。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管理人员队伍中出现贪污受贿的现象,导致部分资源被私自占用。部分管理人员受利益诱惑,私自动用自身的管理权力,在国土资源分配中实行暗箱操作,从中谋取私利,严重违反了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损害了国家利益。其次,国土资源分配相关证件不足,导致在进行分配的过程中,难以分清其是否合理和合法,也为部分人员的暗箱操作提供了便利。最后,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缺乏必要的监管,导致许多国家的土地资源被私自使用,导致大量违章建筑的出现,不仅违反了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对违章建筑进行拆除时也容易引发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影响社会稳定。

二.强化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人们开始重视其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交汇点。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需要加强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其强化措施如下:

1.制定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土资源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针对当前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出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国土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调和。

在对规划进行制定时,首先,必须集合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使得土地资源的效益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其次,要结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实际发展情况,集合城市发展的需求,拟定出完善的土地资源利用计划,引导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对于土地结构的优化,以及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的行为,明确土地利用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还必须对区域内的耕地数量、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规模进行分析和调节,以实现统筹规划,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的多样化。

最后,要坚持节约用地的基本原则,对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对闲置土地进行依法处理,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治理,确保占补平衡,在保障生态用地的同时,满足经济用地的需求,以促进城乡经济的持续发展。

2.建设高素质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

对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而言,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对现有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强化人员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并积极聘用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只业务熟练、技术精通的高素质人才管理队伍,确保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不仅如此,还要结合国土资源的现状,对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对各部门的行为进行规范,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使得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要重点关注耕地问题,制定相应的耕地保护红线,确保耕地的面积和数量。对于非法占用耕地的情况,要进行严肃处理,并加大耕地补充力度,切实保证耕地的占补平衡。

3.建立健全土地市场运营机制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实现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就必须顺应市场发展的趋势,建立完善的土地市场运营机制,从而实现对于城市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等资本的充足和营运,营造出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的公平、公正、公开,从而确保城市的持续协调发展。例如,可以应用市场运营机制,组织拍卖会,以公开竞标的形式,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出售,并建立其完善的信息公示和查询制度,一方面,可以确保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得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提高企业在土地信息方面的对等机率。

另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土地储备制度,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对城市规划用地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拆迁、收购、征用、转用等方式,把原来分散的零星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效应,提高土地的实际价值。对于废弃矿山等土地资源,要积极做好治理工作,恢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可以起到“变废为宝”的效果。

4.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可以实行国土资源信息公开化,对国土资源的管理方式进行转变,一方面可以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效率,确保管理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流程管理,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提高管理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要建立完善的国土资源信息查询系统,通过相应的网络平台,对国土资源的信息进行公开,不仅可以为相关企业和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国土资源信息,还可以加强对于信息的整合、分析和提炼,加快信息更新的速度,从而提高信息的质量。

三.国土资源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国土作为一个国家和居民立足的自然环境,既是生活场所,又是生产基地。资源是一个包罗种类很广泛的概念,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能够产生某些效能,以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和居民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物质源泉。因此,加强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不仅关系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还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关系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结语:总之,国土资源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是关系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当前的发展形式下,相关管理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加强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努力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和谐因素,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咏.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J].才智,2012,(10):352.

[2]宋建国.创新国土资源管理 提高保障发展能力[J].青海国土经略,2012,(5):5-6.

第3篇

摘要:科学发展观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加强对国土资源的保护,促进国土地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国土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现实中,我们在保护国土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新形势下,民生问题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探索加强国土资源保护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国土资源保护经济发展协调

大家都知道,国土资源是涉及面比较广的一个工作,利益群体广泛,每个部门都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着想,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最终目的来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我国国土资源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比如,保护难度增加,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进行有关土地方面的交易要不断的加以规范,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办事的效率。新形势、新任务,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耕地保护

要想保持农村农民不断的增产增收,必须稳定和保持好耕地面积,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农村耕地的规模和水平,依靠集约化的技术手段,使有限的面积发挥最大的效用。作为政府部门,要统筹协调,把耕地保护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要能够把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相互配合,促进耕地保护的科学化发展水平。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人员了解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牢固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基本国策的相关观念,自觉的遵法守纪。二是要合理配置耕地面积与非耕地面积。对于非耕地面积范围,要进行相关的绿化,使其尽最大可能发挥耕地面积的相关功能。三是要加强耕涉及的经济结构内容调整。在耕地的用地范围上,国土资源的有关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进行统筹,不限制经济发展的模式,要能够让耕地所有人放开手脚进行发展,合理配置耕资源,提高耕的用地效率,增加耕地使用人的经济收入。

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注意国土资源中土地流转的科学化

当前,部分地方为了一味的追究GDP各项指标的上涨,不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在国有土地资源的保护当中,更多的表现在土地资源被擅自改变用途,且属违规操作,光天化日之下损坏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导致当地百姓怨声连连,不但没有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反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土地流转的科学化,必须坚持在总量进行控制,土地流转上要进行严格的管控,依法依规办事,严禁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尤其是要注意限制将农用耕地性质的土地转变为经济开发的土地。但也不是说全部死搬硬套,一个标准。也应该把土地推向市场,由市场来决定土地的流转类型,但要保持土地性质的维护。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合理的流转。另外,还要制定出相关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妥善处理好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的推进土地流转的科学化水平。

三、国土资源规划中要时刻牢记集约化用地

有许多地方,在进行国土资源规划中,为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牺牲土地为代价,盲目的进行增加用地计划以及规划指标等,结果使土地的效用发挥不是很明显。实际上,我们必须在土地集约化经营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地能够真正发挥效用。首先是要优化土地使用规划内容。对于确定下来的规划内容,要能够坚决予以贯彻落实,不要反复对其进行更改,避免流于形式。其次是要建立科学的土地补偿制度。对于土地本身来讲,要想在促进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效用,集约化的经营是必须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损害个别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要能够及时的予以补偿,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还要注意对浪费土地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集约化经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把集约化的方法手段运用其中,才能推进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真正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四、简化审批程序,使国土资源的管理更加民主、透明

社会矛盾的激化,往往都是由于政务不够公开。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工作进行阳光化操作,要使国土资源的管理更加的民主、透明。尤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一个很小的纠纷,很可能会在网上形成一个群体性的事件,进而导致社会不和谐。因此,要能够把大事化小,将各种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逐一排查,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这个过程的关键就是要在更加注重民主、透明。另外,我们要简化行政审批的程序,创设一个较好的舆论空间,促进本地区投商引资工作的良性发展,使外商进来得,并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使其不愿走。

五、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制

第4篇

1构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必要性

1.1我国当前国情的要求

现如今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1]。而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国土资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现在发展的现状,人均矿产资源更是不足,资源浪费严重,也写现象的存在就更加剧了我国的资源紧张。

1.2有利于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

我国的科技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还无法满足国土资源的发展现状。国土资源方面科学技术应用不高的表现如下: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强,地质科学仍然处于过渡阶段;第二,本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以及精密仪器需要进口;第三,相关的科技创新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1.3有利于创新源动力的激发

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必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因此可以说科学技术就是国土资源创新的原动力。当前国土资源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需要面临供应紧张和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比较激烈的矛盾,是国家的国土资源得到安全保障。

2构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途径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科技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科技需求,才可以针对需求开展各种研究,得到需要的成果;科技创新则可以把相关的成果直接进行转化,进而为国土资源事业服务;科技创新支撑机制则是通过信息共享和服务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2.1科技需求反馈机制的构建

国土资源科技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划分为社会需求、管理需求和国家需求三个方面[2]。社会方面的需求,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主体进行构建,比如矿产开发的企业需要的是矿产资源开发的科技方法,而 地质勘探企业则是需要更加先进的成矿理论。管理层面的需求,主要研究的是怎样发挥国土资源管理中科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国家层面的需求则是要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协调发展。在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中需要注意对科技需求反馈机制的构建,从而为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提供获取和捕捉信息的渠道。

2.2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的构建

构建科技创新动力机制需要构建起相应的平台、充足的资金以及相关的制度作为保障。具体构建的过程如下:第一,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积极的建设一些重要的科技示范工程、产业化基地等,建立起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使各种科技创新项目可以实现有效的对接。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科技研究项目,比如地质或者地质等,可以和高校进行合作,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起可操作性。另外也要建立水平更高的研发中心或者是科技创新孵化器,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第二,科研主体创新制度的建立。此种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相关的科研主体进行科技创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最需要进行科技创新了,应该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多种类型的创新协会。而公益性的视野单位则可以探究现代化的科研所制度,在人事制度管理和经费制度方面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高校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理论的主要研究基地,所以要加强对新理论的研究,加快技术转化应用。

2.3科技创新支撑机制的构建

第一,需要完善科技创新合作制度。为了实现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可以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可以将地质学会、土地学会等相关单位作为纽带,加强和国内外科技组织之间的联系,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上的重要科研计划中,建立跨部门的科技立项以及攻关制度。第二,服务和信息平台的完善。为了建立起更加强大的咨询服务系统,使大型的仪器设备实现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可以建立起国土资源相关的服务和数据共享中心,使一些基础的数据资料可以快速的和实现网络共享,使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成果可以进一步的扩展和使用。第三,科技创新评估制度建立。通过对科技政策和专项工程中的科技创新进行评估,提高科技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灵魂,而科技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在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机制,推动国土资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孙林娜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兰山分局

参考文献:

第5篇

>> 论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 简析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规划的关系探讨 浅谈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城市土地利用及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问题分析 乡级土地利用规划与村镇规划的比较及协同研究 探究我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的弊端及完善对策 浅谈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利用规划浅析 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王万茂.规划的本质与土地利用规划多维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02,16(1):4-6.

[5] 吴次芳,邵霞珍.土地利用规划的非理性、不确定性和弹性理论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5,35(4):98-105.

[6] 王玉波.中央与地方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博弈治理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11(4):73-79.

[7] 孙计川.浅谈土地利用计划的宏观调控能力[J].中国房地产,2013(6):40-41.

[8] 魏晓飞,魏朝富,王三,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不确定性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2):211-214.

[9] 郑振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改革[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4):13-18.

[10] 朱先高.切实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工作[J].浙江国土资源,2007(4):15-16.

[11] 周雪华,赵小敏.对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设的初步探讨[J].资源与产业,2008,10(2):23-25.

[12] 潘文灿.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回顾土地计划管理20年得失[J].国土资源情报,2008(6):13-15.

[13] 邓颖林,苏志军,黄玉莉,等.广西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创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3):134-137.

[14] 徐忠国.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时效性及改革路径[J].上海国土资源,2013,34(1):73-75.

[15] 姜海,徐勉,李成瑞,等.土地利用计划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3):55-63.

[16] 规划[EB/OL].[2014-06-30].Baidu百科,http:///view/126021.htm?fr=aladdin.

[17] 计划[EB/OL].[2014-06-30].Baidu百科,http:///view/149377.htm.

[18] 蔡玉梅.土地利用规划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我国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价[EB/OL].[2014-06-30].http://.

[19] 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EB/OL].(2007-10-17)[2014-06-30].http://.

[20] 国务院.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N].人民日报,2008-10-24(13-15).

[21] 国土资源部.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2] 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3] 国土资源部.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4]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EB/OL].(2012-08-08)[2014-06-30].http://.

第6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规划;地籍信息

1.引言

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国土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通过合理安排国土资源规划,并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中,通过应用地籍信息,有利于确定土地权属,从而保障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顺利进行。

2.国土资源管理概括

一直以来,关于国土资源的数据都要经过详细的测评、计算与估化等,十分谨密,国土资源管理也可谓是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一系列学科,共同实现了土地规划与利用的工作的进行。因为土地资源管理本身就是综合了诸多学科的一门综合学科,它决定着我国每一寸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并预计从中获取的最大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等,促进着国土资源管理带来的诸多利益关系协调和规范,以最优化的方式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属于可调节我国国土资源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大家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国土资源管理就决定着如何促进国土规划和资源利用,其管理过程带来的影响巨大,同时也将会不断计划提升着我国国土的利用价值。

3.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3.1地籍数据组织

集动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于一体的地籍数据不仅是地籍管理的核心,也是现代地籍的基础。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因为大量的空间数据被输入以及处理,所以就需要制定更为合理的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没有及时更新等问题使项目延期或者无法完成。数据库按照要素种类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许多个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专题图层。数据库组织应按《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地籍调查数据库规范》严格执行。其中空间数据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包括点、线、面。需遵循地理覆盖面全、信息不冗余的原则。

3.2数据软件

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重点在于开发土地管理地籍数据的数据库软件,这项数据库技术不仅能处理海量的GIS数据而且还能对其进行合理地管理。现在已有很多数据库软件能用二进制数据将空间数据储存于数据库中,同样的数据的输出、输入处理等也可以用属性数据来储存。

3.3系统软件结构

C/S模式结构和B/S模式结构是现有的两种常用系统软件结构,“请求—响应”这种应答模式是C/S系统基本运行模式,C/S系统软件结构的核心是数据由服务器集中管理,这个系统结构在接收客户机请求的同时还能将响应结果发送回给客户机;客户机除了可以发出请求和接收回应之外,还具备控制、计算能力。C/S系统软件需要在客户端安装,不过安装所花费的流量较少,安装速度比较快。B/S模式结构是由C/S模式结构和WEB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三层体结构,客户端可以通过一般的浏览器进行数据传输和浏览。B/S与C/S混合模式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伴随着WebGIS的发展以及地籍管理部门对网络办公的要求,使用率越来越高。数据检查、管理、输出、专题图制作和数据库维护等是C/S结构模式的核心模块。B/S结构模式的核心是系统服务,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浏览数据的基本情况,确定数据订单后传送给数据库,然后数据库把请求信息回应给用户。

4.地籍信息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4.1地籍信息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

现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至关重要,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方案,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城市规划是由很多内容所组成的,包括城市总体划分、功能分区、城市设计等等,在各项规划内容的实施过程中,都必须依靠完善的地籍信息资料作为基础数据。在城市规划中,地籍信息不仅可以作为基础数据资料,而且由于其具有空间特征,因此,通过应用地籍信息,还可以对城市容积率、城市规划建设经济指标等进行计算分析,提升国土资源利用水平。

4.2地籍信息在地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地政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于供应土地资料,并制定完善的土地出让以及地价政策,在拆迁征地方面,需要加强拆迁赔偿管理,地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即为地籍信息。地籍信息中包括土地来源、土地所在位置、面积、信息代码等各类资料,其详细记录了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以及规划利用现状,因此,能够为地政管理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在土地出让方面,地籍信息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首先,由地政部门拟定具体的用地方案,然后由地基管理部门制作地图信息,比较用地方案是否符合地籍信息数据,如果发现矛盾问题,则还需要对用地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对用地方案进行调整后,即可返回地政管理部门,并签订规划后的土地出让合同,最后返回地籍系统,完善最新的地籍信息,包括土地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性质、土地用途等等。由此可见,将地籍信息应用于地政管理中,不仅能够保证土地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还有利于完善地籍信息资料。

4.3地籍信息在房地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地籍信息是由很多内容所组成的,其中房地产产籍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籍信息是由国家负责监管的,地籍信息中的土地信息具有法律意义,因此,在房地产产权认定方面,也应该合理利用房地产产籍。在地籍信息中,房地产数据是由很多部门所组成的,包括房地产登记数据、历史用地数据、临时用地数据等等,通过合理利用各类房地产地籍信息,能够为房地产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4.4地籍信息在土地使用费征收工作中的应用

在国土资源规划利用方面,土地使用费又被称为地租,其能够体现出国土资源的经济特征,通过征收土地使用费,有利于政府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增加土地税收。在土地使用费征收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的各类信息,包括土地所在位置、土地等级、土地面积、土地用途等等,对于不同的土地,需要征收不同标准的土地使用费。因此,在征收土地使用费方面,也可以充分应用地籍信息,提供完整的土地使用资料,为土地费用的征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5地籍信息在土地监察工作中的应用

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中,土地监察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土地监察,能够及时发现随意滥用土地资源的问题,比如擅自增加建筑容积率、违章建筑等等。为了保证土地监察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也应该充分利用地籍信息,促进城市化建设,避免国土资源流失。

5.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通过加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城市规划建设、地政管理、房地产管理、土地使用费征收、土地监察等等,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需要以地籍信息作为重要依据,确保国土资源规划合理,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袁磊,杨昆,赵俊三.云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耕地变化驱动因素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32(3):1-10.

[2]刘彦随.中国土地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127-133.

[3]姜建军.“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土资源部的科技与国际合作管理工作[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0(4):1-8.

[4]春雨.赤峰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初具成效[J].西部资源,2014(2):20-20.

[5]张淑培.国土资源部牵头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J].西部资源,2014(4):54-54.

[6]张宝,彭志帆,赵锁志.我国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发展现状综述[J].西部资源,2012(1):135-136.

[7]刘敏.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840-3841.

[8]李玉春,丁志平.关于数字地形图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其重要作用[J].西部资源,2010(6):17-18.

[9]姚彤彤.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分析[J].西部资源,2013(1):78-79.

[10]刘欣荣.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资源,2015(6):37-38.

第7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079-02

为促进国土资源管理适应经济新常态,在搜集濮阳市2011-2014年国土资源管理综合统计数据基础上,对濮阳市国有建设用地供需、收益、耕地保护、涉土执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

一、国土资源管理总体趋势

2011年以来,濮阳市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大力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保障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形势整体向好。但也存在供地结构不尽合理,工矿仓储用地供地面积比重较大,房地产供地同比下降幅度大,违法用地单宗面积小、宗数多、难执法等问题。

(一)国有建设用地审批情况

濮阳市新增建设用地获批面积与往年相比略有下降,但仍趋近十年来第三高,显示濮阳市城市建设和项目投资仍然强劲。省厅下达濮阳市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60公顷,争取省厅追加指标57.87公顷,全年使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717.87公顷,同比下降40.5%。全年获批建设用地1512.23公顷(批次用地1291.52公顷,单独选址用地220.71公顷),同比下降6.34%,其中农用地转用1117.1公顷,同比下降11.08%,转为建设用地的耕地791.51公顷,同比下降29.24%。

(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

濮阳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地总量为586.69公顷(出让供应总面积为399.48公顷,划拨供应总面积187.22公顷),同比下降71.03%。其中商服用地34公顷,同比下降48.19%;工矿仓储用地229.00公顷,同比下降58.45%;住宅用地190.53公顷,同比下降44.81%;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133.16公顷,同比下降87.47%。

(三)主要地类价格走势情况

濮阳市住宅、商业、商住、工业用地平均价格分别为1418元/平方米、1159元/平方米、1849元/平方米和266元/平方米,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48%、1.35%、0.78%和0.56%,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7.38%、20.5%、4.29%和4.79%。从近4年年平均地价走势看,商业、住宅地价起伏较大,商住、工业地价平稳增长。2011年全市住宅用地市场为刚性需求,住宅地价较高,随着全市房地产市场供给饱和以及全国房地产市场走低影响,2012、2013、2014年全市住宅地价持续走低。

(四)耕地保护情况

濮阳市完成耕地储备项目投资8925万元,新增耕地2.4万亩,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申请土地整治项目资金5.14亿元,整治土地4.22万公顷,新打机井1061眼,修筑田间道路263.4千米,新建桥梁173座,营造防护林49495株;年内新增综合整治试点项目12个,累计实施42个,争取补助资金9820万元,预计可节约建设用地指标320公顷。

(五)涉土执法情况

濮阳市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239件,同比下降5.16%,涉及土地面积39.47公顷,同比下降57.33%,其中耕地面积28.59公顷,同比下降44.67%。立案147件,结案147件,收缴罚没款2052.28万元,没收建筑物面积65.64万平方米,拆除建筑物面积43.35万平方米,党政纪处分238人,追究刑事责任3人。土地违法出现新动向,道路、社区和宅基地违法用地宗数多,所占比重较大,该类违法用地拆除困难,给土地执法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六)涉土情况

濮阳市共收到来信来访件183批次、531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7.67%、15.58%。其中进京访33批次、171人次,同比分别下降49.23%、20.83%,分别占总件数和总人数的18.03%、32.20%。

(七)地籍管理情况

濮阳市完成集体土地调查总面积4137.30平方公里,乡镇75个,街道办事处7个,行政村2980个,村民小组9678个,集体土地所有权34239宗。全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工作已完成90%,调查面积55073.46公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10106宗,调查面积2526.15公顷。

二、存在问题

(一)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占补”平衡日益艰难

随着补充耕地后备资源的减少,补充耕地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长,占补平衡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华龙区和开发区占补平衡问题尤其突出。目前,濮阳市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仅剩1733.33公顷,且大多零星分散,不易开发。

(二)土地供需矛盾长期存在,结构性调整压力显现

2014年生产性用地需求虽然有所减缓,但从长期来看,规划建设用地空间不足,生活性、生态性用地需求显著增加,总用地需求仍然居高不下。据测算,目前剩余城乡建设用地规模3012.31公顷,剩余城镇工矿用地规模7442.13公顷,按2011年到2014年近四年用地需求情况测算,剩余的城乡建设用规模只能保障未来三年需求。

(三)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土地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近年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用地粗放浪费现象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宅基地浪费问题普遍。目前,濮阳市农村村庄内部约有15%以上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高达208.96平方米,个别农户宅基地面积达到700多平方米。二是土地低效使用问题突出。濮阳市单位GDP耗地量为74.37公顷/亿元,八个产业集聚区平均投资2271万元/公顷,远低于国家规定的节约集约要求。

(四)依法用地意识不强,土地违法问题仍较为突出

根据2014年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图斑数据,濮阳市疑似违法图斑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达到了46.46%,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15%、省规定10%的问责比例。

(五)增减挂钩拆旧压力与日俱增

由于“重建新,轻拆旧”,甚至有的县(区)“只建新,不拆旧”,已严重影响增减挂钩政策的顺利实施,此类情况共涉及23批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建新面积669.45公顷,应复垦面积640.18公顷。其中2014年已到期4个批次,2015年将到期15个批次,2016年到期4个批次,拆旧工作均没有进行。

三、工作建议

(一)积极稳妥推进国土资源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继续压缩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尽快将梳理优化的29项业务工作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具体操作细则,严格贯彻落实。二是抓紧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工作。按照城乡一体、全域控制、部门协作的要求,以城乡规划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目标、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用地规模为边界,尽快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三划合一”工作。三是积极争取试点,大胆制度创新。积极争取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享受优惠政策,树立试点成功就是亮点的理念,用足用活政策,用政策引领,加快制度创新,为国土资源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缓解资源压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用好用活政策,盘活存量用地。用好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政策,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为保持全市经济稳定增长提供用地保障。二是强化土地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严格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高于其他规划,一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形成,除特殊情况外,不允许擅自改变。

(三)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建设生态文明新平台

一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尽快协调有关部门,把耕地红线、基本农田红线、生态红线落实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二是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切实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强土地执法监察。认真落实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目标和动态巡查责任要求,对典型案件严肃查处,对有关责任人严肃追究,对新增违法用地“零容忍”,持续保持对违法违规用地的高压态势,将良田沃土、绿色田园留给子孙后代。

(四)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尽力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严格征地程序,开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专项督察工作,坚决杜绝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等损害被征地农民利益的行为。二是全面执行已出台的涉土问题工作意见,依靠县(区)政府大的力量,认真做好排查化解工作,把问题消化在当地,解决在初始。

参考文献:

[1] 濮阳市新区规划(2012―2020年).

[2] 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3] 《濮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相关专题》.

[4] 赵 君.新形势下的土地资源管理分析[J].城市地理,2014(16).

[5] 赵玉玲,朱跃华.土地利用的弹性规划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

[6] 陈肇雄.准确把握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J].国土资源导刊,2014(2).

[7] 卢佳位.土地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2014(32).

[8] 李 敏.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

[9] 李 丹,符海峰.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4(3).

第8篇

关键词:建设用地;审查报批;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建设用地管理概述

建设用地管理的概念

所谓建设用地管理就是对所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征用、划拨与出让实施进行统一管理,承办由同级政府审批的建设用地的审查、报批工作,指导、协调、监督各部门的建设用地,制订与相关部门有关建设用地管理的技术政策、行政法规与经济管理办法,负责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抵押、转让的监督。

建设用地管理的分类

按其利用方式不同建设用地可分为农业建设用地与非农业建设用地。依照投入资金来源,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权属性质的不同,非农业建设用地又可分为乡(镇)村建设用地、国家建设用地与外商投资企业用地。除此之外,还有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管理、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土地储备与土地市场管理等。

(三)建设用地管理的主要任务

其中建设用地管理的主要工作是:(1)研究编制不同建设用地的年度用地计划与中长期用地规划指标,同时实施监督;(2)办理对土地的征用、划拨,需依法进行,城镇国有土地的土地转让使用权与出让工作的监督管理;(3)清查处理违章用地与违法用地;(4)完善、制定建设用地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法律与法规;(5)组织制定乡镇用地定额指标与国家建设项目的编制与实施。建设用地的审批权限一般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来执行。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客观原因

1、建设用地需严格执行审批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在1999年提出了我国一定要严格实行土地管理政策的基本精神,明确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以保护耕地为核心。一定要在总体控制上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的用途,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的数量与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在审查报批工作程序上,农用地转用的增加、预审建设用地等审批手续,征地工作增加了征求群众意见与“两公告一登记”等环节;在用地审批权限上,将征地审批权限上收到省级政府与国务院:2004年 5月1日起《国土资源听证规定》施行要求,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需要将拟定的征地补偿标准与安置方案组织听证,增加了建设用地报批所需的时间。

2、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的环节、程序多,所需时间长

从严格管理土地的角度而言,当前我国建设项目用地占用集体土地或者农用地的,由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将组织好的报批材料,经县(市)政府、州(地、市)国土资源部门、州(地、市)政府,通过严格把关后逐级上报到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其间,进行审查时可采用会审的方式。所以,对建设用地报批材料进行审查时,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各级人民政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3、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所涉及的相关工作完成需一定时限

土地权属调查、勘测定界、协商补偿安置、组织整理建设用地报批材料等相关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主观原因

1、用地报批所需费用不落实,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力度不够

一是项目投资概算中很多都不涵盖重点建设项目没有将用地报批有关费用,例如新增建设用地土地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有偿使用费等相关费用。二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前介入问题,一些用地单位没有通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项目的规模、选址、用地面积等情况不太了解,不但很难提前做好用地报批准备工作,并且常常由于项目有关材料不完善、选址不符合规划,在某些程度上增加了报批的所需时间与难度。

报批材料不符合要求且完善不及时

部分项目虽然已经立项,然而没有完善相关手续,用地报批所需的材料不符合要求或不齐全,不能及时按照要求完善补充。例如没有批就先占用的违法用地项目,未按规定进行处罚与完善相关材料,一拖再拖,对用地审查报批产生了影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与合理性

其一,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处理好城镇建设和保护耕地的关系。其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的一项地方性法律法规,一旦颁布,一定要遵照执行。然而许多领导没有尊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轻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对规划进行随意调整。

学习土地管理政策的力度不够

部分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从事组织用地报件材料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不注重业务学习,更换人员比较频繁,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建设用地报批的工作效率与报件材料的质量。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在建设用地报批管理中广泛运用信息系统

为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建设用地全程、全面监管,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与依法依规,国土资源部建立了远程备案工作机制,了建设用地审批备案系统,强化了建设用地监管水平;因为审查涉及内容全面,报批涉及材料很多,为满足部、省进一步改进报批方式与推行批次报地等方面的需要,广泛运用建设用地报批管理信息系统,从受理、编制、审查到上报和批复等实现项目报批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提升了工作质量、效率与成果的可利用率。

图1 建设用地报批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图

加大宣传、土地执法力度,提高守法意识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只有通过加大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尊法、守法的意识,让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深入人心。并且,还一定要加大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尤其是典型案件,通过告诫、罚款、下发停建令、拆除等多种形式区分不同情况的处罚,起到规范用地行为的目的,宣传典型案件处理结果,营造遵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加强有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县(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与引进、落实建设项目时,项目用地报批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在城市建设用地方面,需要在做好开发规划与项目安排时,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都应安排,一方面需提前做好征地与用地报批工作,另一方面可促进城镇规模的形成;从而对项目审批手续进行完善,同时通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前介入,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了解建设计划与项目审批等相关情况,提前做好土地调查、补偿安置的协商、定界勘测、组织整理用地报批材料等准备工作,使用地报批时间缩短。

认真履行用地审查职责,及时呈报项目用地

依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报国务院批准项目用地审查报告文本格式的通知》与《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的通知》两份文件的要求,用地审查职责需认真履行。这样,既缩短了报批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严格履行了把关的职责、规范了管理。

对完成用地报批前期工作、具备申请用地条件的项目,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及时按规定申报用地。地(市)与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抓紧审查,逐级呈报用地情况。

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国土资源部门需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履行更好的管理职责,要积极组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干部职工进行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觉性,积极学习业务知识,致使广大国土资源管理干部能更扎实、更快的熟悉国土资源相关政策与法规。

总之,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是一项综合的服务性工作,仅有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与被征地单位的支持下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用地审批工作效率提高的目的。因此,要做好建设用地审查报批,保障建设用地,进而保证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R097 光学与光电技术

C037 光子学报

H272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G027 广东药学院学报

G026 广东医学

A042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535 广西科学

A06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28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G816 广西医学

F028 广西植物

G030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V572 规划师

T004 硅酸盐通报

T005 硅酸盐学报

M048 贵金属

G031 贵阳医学院学报

A077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75 贵州农业科学

A527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808 贵州医药

M033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A040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G495 国际病毒学杂志

G350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V529 国际城市规划

G936 国际儿科学杂志

G436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G659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G498 国际骨科学杂志

G938 国际呼吸杂志

G967 国际护理学杂志

G929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G997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G930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G975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G349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G983 国际免疫学杂志

G939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G415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G889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G426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G928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S157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B525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G954 国际外科学杂志

G660 国际消化病杂志

G940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Q911 国际眼科杂志

G933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G661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G499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G984 国际遗传学杂志

G934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G937 国际肿瘤学杂志

E578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E591 国土资源遥感

R683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H028 果树学报

第10篇

关键词:资源;地勘;储量;地质环境;市场监管

近年来,莱芜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有关文件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矿产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培育和规范矿权市场为纽带,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为重点,以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察为手段,积极做好辖区内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保护等工作,基层矿政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面临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地勘方面。一是存在圈占地盘现象。当前资源形势越来越紧张,很多单位(包括个人)采取申报探矿权的方式圈占地盘,这些现象在地勘单位中较为多见。二是非法转让矿权现象较多。由于省厅出台了除地勘单位可以在以往做过地质工作但未形成矿权的可以申请勘查登记外,其它年底前暂停受理铁矿勘查登记申请的通知,因此出现了由地勘单位提出勘查登记申请,而实际上其他单位投资现象发生,在做一定的地质工作后,再以转让矿权的方式转让,使省厅通知精神流于形式。三是探矿权使用费和最低勘查投入偏低。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探矿权使用费标准为第一至三勘查年每平方公里100元,从第四个勘查年度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但最高不得超过每平方公里500元,由于标准太低,导致探矿权申请人申请面积一般较大,圈占地盘,而最低勘查投入标准为第一年2000元/平方公里,第二年5000元/平方公里,从第三年起,每年10000元/平方公里,这样低的标准造成探矿权人在已取得勘查许可证后,只投入少许工作量就能达到最低勘查投入,在勘查许可证到期后延续,造成长期圈占地盘。四是市场项目投入较低,工作质量不高。

(二)资源储量方面。一是目前报告审查成本太高,特别是矿费项目,本来资金就少,审查时又要拿出一大笔费用,造成投入到普查工作中的费用降低,找矿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对矿费项目中有出储量的报告,在经过审查验收后,还要进行储量评估认定,程序繁琐。

(三)开发管理方面。一是矿产资源分布点多面广,受利益驱动大,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易反复回潮。二是商业探矿圈地行为严重争夺矿权市场发展的后备资源,探矿权与采矿权之间双轨制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即探矿权依申请无偿取得和采矿权的招拍挂的有偿取得。三是矿产开发利用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和井下实测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现场监督检查和实测专业性强、要求高,仅仅依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自身的业务人员难以做到。而把这项工作交给专业人员和中介机构进行,需要解决经费问题,同时还要适当增加地方级矿产督察员。四是矿产资源违法案件调查难、查处难。违法案件调查取证难度大,案件办理的程序复杂、时间长,一个案件从调查到下处罚决定要1至2个月完成,处罚拒不履行的,需要三个月才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容易出现违法者比合法者更能获取更大收益的倒挂现象。

二、对策建议

(一)地勘管理方面。1、对勘查登记采取从下向上申请的方式,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纠纷。2、对市场项目或地勘单位自筹资金项目实行设计审查制和投资专管制,对市场项目和地勘单位自筹资金项目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在施工中必须按设计施工,如有大的变化要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同时为避免投资不到位、勘查工作量低等问题,项目工程款可由中介组织或国土部门暂行收取,随工作进度拨付。

(二)资源储量方面。1、提高探矿权使用费和最低勘查投入标准,避免乱占地盘,多占地盘现象的发生。2、降低项目审查和储量评估费用,将两项审查合二为一,减少探矿权人负担。

(三)开发管理方面。1、加大矿业开采秩序整顿规范力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把矿业秩序列为各级政府管理的硬性考核指标,促进矿业权市场的建设。2、尽快建立完善地方督查员督查制度,矿界检查和井下实测聘请专业人员和中介机构,解决相关经费,实行不定期检查制度,并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3、加强矿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根据基层矿政管理的内容科学合理的设置管理人员。

三、工作打算

(一)加强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管好矿产资源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资源保护意识深入民心。

(二)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严格执行相邻矿山互检等行之有效的制度,促进矿产资源管理职能全面到位。

(三)加强市场监管,全面推行招标、拍卖、挂牌等有偿方式出让采矿权,进一步规范矿权转让程序,逐步建立矿权转让有形市场。加快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一张图管矿”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四)实行严而又严的管理制度,大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保持对非法勘查、开采和转让的高压态势,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种违法行为,露头就打,把各种违法开采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巩固整治成果,严防各种违法开采行为的反弹。

(五)认真贯彻落实矿产资源规划,科学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定点、定量、定时供应矿产资源的开采权。要逐步关闭各种“小、散、乱”及不符合规划的小矿山,新上矿山都要依据规划严格进行审查,不符合规划的一律不予审批,切实维护矿产资源规划的权威。

参考文献:

[1] 蒋承菘.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J].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1999年Z1期

[2] 闫磊.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探究[A]. 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 2008

[3] 宋蕾,李峰.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现状及对策研究[J].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6年04期

[4] 殷.试论建立和完善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J].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2年01期

第11篇

关键词:真三维 地籍 产权

中图分类号: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007-02

1 地籍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地籍管理是以宗地为基础的二维平面地籍管理方式,主要记载国土资源在二维平面空间的信息。二维基础数据已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而且在应用上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以地表权利为核心的地籍,其理论基础是同一宗地在垂直方向上的权籍一致性。在二维平面空间,通常采用投影方式或根据建筑面积分摊方式,将三维权利实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以投影或分摊的方式来代表其权益范围进行登记。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和人口的不断集聚,城镇人地矛盾日趋紧张,为集约用地,土地利用的立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地表为核心的国土权利法规和地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三维空间的占用与使用,特别是当与同一土地表面、地下相关的空间归属权不同时,基于二维地表的传统土地登记和地籍系统将无法清晰的界定土地的权利空间。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的情况定为一宗地,称为共用宗地。大多数的共用宗地只是在水平面上无法划清界线(如地下管线、高层建筑),比如在对城市中林立的高层建筑进行内部权利划分和管理时,利用二维空间数据难以满足应用需求。一方面国土主管部门无法对其权属进行清晰管理,另一方面权属界定由于没有明确的保障,引发了很多权属争议事件。

3 地籍管理新要求

国土资源是一个多维度、多空间的概念,包括了土地、矿产、地质风貌及其所承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还有其他很多领域,涉及到地表、地上及地下,如城市土地立体利用、立体地价评估、空间权、地下空间权的使用等,都必然会涉及到土地的三维特性,也有必要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反映。从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现代地籍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国土资源利用模式变迁的轨迹,但这个变迁过程仅停留在国土资源平面利用的范畴。从资源利用效率来看,国土资源利用由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这个变化也必然要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体现,而直接体现这一变化的方式就是建立三维国土资源模型。

4 三维技术

目前三维市场主要有3种主流三维构建模式:传统建模、三维实景(街景)、全景真三维建模。

人工建模通过单个建模再场景整合,经过多年发展技术成熟,主要表现在三维场景的美观上。但技术路线决定了数据先天的缺点。(1)由于虚拟建模,造成了大量城市信息缺失,即使精细建模也只是对重要建筑、重要区域进行精细表达,无法做到城市完整信息的真实还原。(2)精细建模的模型可以用Lidar来保证,但其纹理多通过人工拍照获取,对于高层建筑纹理基于通过复制形式贴上去、这就决定了三维模型上每个点的精度无法保障。

三维实景即为街景,2007年goolge为解决虚拟三维建模向真实的三维影像过渡,而提出一项技术。街景是一种通过街景车拍摄街道两旁360°的照片,然后将这些照片经过处理上传至网站,供访问者浏览。这与2D平面地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原本无聊的地图更加生动,更有阅读性和娱乐性。但街景作为过渡性技术,其他技术特点也局限了其应用的范围。(1)街景只是沿街的信息,无法对整个城市空间进行完整的体现,如非沿街区域、小区内、院内,即使沿街区域,由于中国城市沿街植被较多的特点,也无法对沿街的信息进行完整的采集。(2)街景做为360°拼接的照片,无法对空间体进行三维旋转浏览、三维空间分析,也决定了其应该范围只能局限在互联网(公众浏览)、城管(沿街部件管理),无法在GIS行业进行深入应用。

全景真三建模通过航空摄影的方式获取多角度倾斜影像和激光点云数据,快速自动化的建立地面三维模型,真实反映城市三维影像,作为近几年快速成熟的新技术,其真实、完整、高精度三维数据受到越来越多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单位的追捧。

在全景真三维影像建模生产工艺中,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dar)是保证数据精度的关键。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是集成激光测距技术、计算机技术、惯性测量单元 (IMU)/DGPS差分定位技术于一体,该技术在三维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方面产生了重大突破,素有“精度之王”的美誉,作为近几年在测绘领域快速获取空间数据的新型技术,成为三维城市建设的一把利器。激光扫描对天气情况要求低,雾霾天也可以进行作业,这在国内当前天气环境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其高精度的特点也保证了三维数据精度的可靠性,长久以来三维建设因为没有测绘精度保证,三维应用都停留在展览、显示等层面,没有深度的行业应用。全景真三维技术也真正解决了长久以来三维数字城市建设“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

基于3种主流的三维技术本身特点,针对大量国土资源土地登记、征收、出让、开发等管理要求,全景真三维建模无论在是数据的精度上保障地籍权属清晰界定、土地登记管理,还是在为其它各部门数据共享、构建国土管理”一张图”,都有先天的技术优势。

5 真三维国土资源管理

5.1 二三维地籍管理

随着城市聚集效应加强,土地利用强度越来越大,城市空间向立体化利用延伸,各综合性大楼、建筑综合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通信设施等遍布地上、地表、地下空间,由于分层开发利用,造成分层属性不同的权利人,给当前基于二维宗地的地籍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采用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的混合管理模式,二维地籍登记中不能解决的复杂权属情况则能够通过三维系统进行登记,形成二维宗地平面与三维体宗地的混合管理方案。

5.2 不动产登记

我国的不动产登记是由土地、房屋、水利、海域、林业及农村承包土地组成的。目前土地登记制度中存在着大量的土地利用登记缺失状况。诸如商业高层建筑内部权属信息复杂、建筑顶部建造的通信设备、日益增多的电缆设施等。

建立基于倾斜影像和Lidar的真三维模型,Lidar直接获取模型三维坐标,三维登记地籍图通过界址点、界址线、界址面描述宗地的立体几何特征,并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三维宗地以体宗地为基本单元,用体积度量,精确描述立体空间中的三维产权体。按照不同楼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籍登记。通过这种方式将建立三维地籍库,反映三维产权体的基本情况,相比传统二维地籍库的信息要丰富许多,能够清晰的界定地表、地面、地下立体空间的权利,如图1所示。

5.3 三维地籍综合管理

利用三维地籍库,系统能够进行综合查询,实时准确的掌握任意体宗地的平面和空间土地登记情况,当输入土地使用者名称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需要查询的宗地,用三维立体图像展现积宗地土地利用情况,并采用列表方式显示土地使用者名称、土地坐落、宗地面、土地证号等信息。同时,该功能还能显示共用宗地中土地使用者的基本用地信息,如宗地分割登记情况,当鼠标指向小区内某栋建筑物的任意区域时,系统就会自动告知该土地使用者的名称、分摊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期限等主要信息。该功能将实现空间产权的清晰化管理,能够真实反映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情况。

5.4 地籍动态监管

通过实时动态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跟踪和监控新增建设用地审批项目,审批地块颜色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变化,清晰地显示建设项目获批后,宗地空间内部建筑物及权籍信息的变更过程,在建设方案的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指标与登记信息发生出入后,系统将自动报警,真正有效地实现了对土地利用审批项目的全周期、立体化监管。

6 结语

全景真三维地籍管理作为国土行业最新的信息化手段,按照地理三维坐标组织管理空间信息,将地下、地表、地上等要素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准确划分界定,生成真实的三维场景,为建立城市空间信息与国土资源管理登记提供了高效的三维模拟平台。基于三维可视化环境的土籍登记、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为业务部门和各级领导提供精细化的工作平台和科学的决策支持,极大提高了国土部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艾东,朱彤.土地立体利用与三维地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5):126-131.

第12篇

近年来,牡丹江国土资源局在具体工作中把为民服务、方便群众、提高效率放在首位,并在审批工作别注重“减时限、减环节、减要件、减事项”,使审批内容、审批要件、审批时限分别减少44.2%、33.9%和90.7%,使行政审批工作快捷高效、落到实处,深受上级领导干部及各界群众的好评、赞誉。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国土局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职能转变的突破口,针对以往行政审批事项多、效率慢、服务差等问题,以减时限、减环节、减要件、减(放、接)事项为核心,重新理顺审批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他们将涉及企业的用地预审、土地出让、划拨供地、租赁供地、划拨土地转让、土地登记、临时用地、改变土地用途和采矿权等9项审批、审核、确认事项进行逐一梳理,将其中的八项审批内容缩减到四项半,减少44.2%,减少审批要件56项,减少33.9%。并规定,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公告、公示期限外,所有审批事项,均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时限压缩了90.7%。其殊项目要件齐全可实现即时办结。

为全面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国土局打破条条框框,专门刻制了土地合同专用章、手写体局长名章和土地登记专用章,授权首席代表在服务窗口行使相应职能,使招、拍、挂业务从成交到签订合同、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等均可即时在窗口办结。今年4月,牡丹江市中安塑胶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5亿元的年产10万吨塑料型材项目,在土地成交确认公示期满的当日,企业就到窗口签订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国土局利用科和审批科实行联审联办,内部传递相关资料、第一时间向其颁发了《建设用地批准书》和《用地许可证》。他们还建立快捷、高效的绿色审批通道。充分运用国土资源“一张图”等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全面实现市县两级远程报件、网上审批。围绕全市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目标,主动服务,落实项目用地,特别是对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等民生项目用地的审查报批优先保障。去年以来,他们先后为五洲国际、万达广场、胡商国际、恒丰纸业等10多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办理了土地审批手续,采矿权延续、变更等审批26个。收到企业和群众感谢信、锦旗52(封)件。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证,他们面向社会推出了就近便民服务、绿色通道服务、上门服务、邮政速递便民服务、延时与预约服务五项便民措施。并及时开通了各直属分局(国土所)非住宅土地登记的网上受理端口,统一了各类土地登记的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及申请要件。在提供八小时以外延时服务中、他们还实施重点企业上门服务、重点工程跟进服务、重大项目代办服务等特色服务。他们通过与市房产部门沟通,解决了后划入牡丹江市区的三个乡镇居民办房照难、办土地证难的问题。他们还在市区多个社区设立了土地证代办点,把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同时,全面实行服务“零障碍”、 沟通“零距离”、工作“零积压”。使企业和群众在服务窗口办事实现“零障碍”。(编辑/穆杨)

第13篇

论文摘要 对2007年8月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07)和2002年1月起实行的《土地分类(试行)》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新标准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以便于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价、规划、管理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2007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了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和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起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07)[1],标志着我国的土地利用分类开始进入了“国标”时代。在此之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分类是2002年1月起开始试行的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城乡土地统一分类,即《土地分类(试行)》[2]。《土地分类(试行)》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土地管理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基本满足了土地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完成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和统计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求城乡土地统一分类,以利于全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应用。2007年7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保证调查质量、获得准确的基础数据,亟需出台分类体系更为完善、更具有权威性的国家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应运而生[3]。

1 新旧分类体系的对比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与原《土地分类(试行)》部颁标准的分类体系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2个层次,其中的一级相当于《土地分类(试行)》标准的二级,二级相当于《土地分类(试行)》标准的三级,即取消了《土地分类(试行)》标准中的3个一级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三大类型),使得12个一级类不受三大地类框架的限制而自成体系。

1.1农用地部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对农用地各类型作了进一步归纳,但是,与《土地分类(试行)》相比,现行的土地分类仍有些不妥之处。

(1)在“耕地”部分中,首先,把原来的“灌溉水田”和“望天田”合并为“水田”,从水田的含义来看,这实际上是取消了“望天田”这一分类。事实上,尽管随着各地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实行,望天田的面积有所减少,但目前我国的“望天田”面积依然还是比较大的,2007年仍达3 000多万公顷。也就是说,望天田在我国坚守1.2亿公顷耕地红线战略目标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不应被取缔。其次,取消了菜地,即把菜地归并到水浇地之下。从杜能的《孤立国》农业区位论中可知,距城市最近的一圈,离市场最近,多是种植蔬菜、园艺作物等农作物,而水浇地则主要分布在更外圈的农村地区,显然二者分布明显有别,尤其在城市周围,笼统地把菜地和水浇地混为一谈,就混淆了不同土地的集约经营程度,不利于城市规划,也不利于“菜篮子”工程建设,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2)在“园地”中,把“桑园、橡胶园”归并到了“其他园地”之中。在我国的南方一些省份,存在着大面积的桑园、橡胶园,有的还属于支柱产业,如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橡胶产业。因此,这样归并分类,既不利于分门别类地对各类园地进行研究、规划和管理,也不利于对各类园地的生产进行分类指导。

(3)“林地”部分,从原来的“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6类归纳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3类,即把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合并为“其他林地”。然而,上述4类林地在管理方法上是截然不同的,就迹地和苗圃来说,迹地是指森林采伐、火烧后5年内未更新的土地;而苗圃是指固定的树木育林地,不仅在概念上有着很大区别,其管理措施亦明显不同,一旦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上采用相同的地类符号,无法分清到底哪个图斑是绿树成荫的苗圃,而哪个图斑又是“寸木不生”的迹地。为了恢复森林植被,有些省份还特意开展了“迹地更新年”活动,明确提出迹地更新是依法治林的重要内容,是培育森林资源的迫切需求,是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必然要求。这些林地类型的取消,不仅不利于林业部门的管理,更不利于取得可靠的科学数据。

(4)“草地”部分的调整比较大,在新的土地分类中,原来的“牧草地”变成了现在的“草地”,并且把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合并为“人工牧草地”,同时又新增了一个地类“其他草地”——指树木郁闭度

(5)变化最大的部分就是原分类系统中的“其他农用地”部分,在新的分类体系中,直接把“其他农用地”取消了。这一国家标准分类将原来“其他农用地”之下的“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晒谷场等用地”合并为“设施农用地”归入“其他土地”;“农村道路”归入国家标准中的“交通运输用地”;“坑塘水面、养殖水面”合并为“坑塘水面”归入国家标准中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农田水利用地”放在“沟渠”后亦归入“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田坎”仍作为一类归入“其他土地”。这对解决原来“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之间、“坑塘水面、养殖水面”之间不宜区分,而且面积过小的问题,显然是适宜的,同时这一部分的调整明显带有强化城乡土地统一分类的意图[3]。但新分类将自然水域与人工建设的水利设施用地合为一类,显然是欠妥的。

1.2建设用地部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对“建设用地”部分作了进一步细分:商服用地部分由原来的“商业用地、金融保险用地、餐饮旅馆业用地、其他商服用地”调整为“批发零售用地、住宅餐饮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其他商服用地”,名称上的表述更加准确实用;工矿仓储用地部分未做变动;住宅用地部分由原来的4类归为“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2类,这一调整显然避免了原来对单一住宅与混合住宅之间以及是否空闲等在实际调查中不宜操作的问题;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部分调整为8类;特殊用地部分把“墓葬地”改为“殡葬用地”,名称更加准确;交通运输用地部分增加了原来属于“其他农用地”的“农村道路”,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原则,实现了土地分类的“全覆盖”;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部分调整为“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用地、冰川及永久积雪”等9个二级类型。“滩涂”细分为“沿海滩涂、内陆滩涂”,原来的“农田水利用地”改为“沟渠”;取消了“苇地”[3]。在这一分类中,有些地类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1)原分类系统中的“公用设施用地”内的“瞻仰景观休闲用地”包括名胜古迹、革命遗址、景点、公园、广场、公用绿地等,在新的分类系统中,改称为“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具体含义是指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景区内的其他用地按现状归入相应地类。这样的规定过于笼统,应该对景区内的其他用地做出具体的规定,避免把景区内的池塘、湖泊之类的水面归类到“坑塘水面”的情况发生。

转贴于

(2)在新的土地分类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地类——空闲地。空闲地的提出不能不说是一个亮点,反映出了政府加大力度节约集约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决心。但是从“空闲地”的含义不难发现,空闲地是指城镇、村庄、工矿内部尚未利用的土地。因此,“空闲地”的划分过分笼统。我们认为,应当对“空闲地”作进一步的细分,把所包含的3个类型(城镇空闲地、村庄空闲地、工矿内空闲地)逐一列出,这样才能更好地预测出现有各类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可以更好地规划、开发和利用,而不至于出现把宅基地批到工矿内空闲地上的古怪情况。

(3)从裸地的概念可见,新分类的“裸地”实际是原分类中二级类“未利用土地”下的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的合并。裸土地是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属于可利用土地;裸岩石砾地是指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属于难利用土地。从二者的定义可以容易地看出它们的区别,这也决定了它们的开发利用方向不同,而在这里却将两者混为一谈,不利于分析可利用土地与难利用土地的范围、规模及结构。因此,建议应将此二者分开来进行调查,以便制定相应的开发利用方向和措施,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

2 讨论与建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出台,意味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从过去的行业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为解决土地调查统计重复、数出多门、口径不一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对国土资源科学化管理乃至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4]。标志着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深入和土地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我国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具体体现。但是,这一土地利用分类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土地资源调查实践和土地利用研究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事业中。上述对比分析表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需要改进的地类主要如下。

(1)在“耕地”内不宜取消“望天田”和“菜地”2个二级类。

(2)“桑园”和“橡胶园”不宜并入“其他园地”中,依然作为“园地”之下的2个二级类为宜。

(3)“其他林地”内,最好进一步续分出疏林地、幼林地、迹地和苗圃4个二级类,以便于分门别类地管护各类林地。

(4)将“荒草地”从原来的“未利用地”内划分到现今的“草地”中,很不利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实施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行,因而仍保留“荒草地”这一后备土地资源类型为宜。

(5)新的分类体系取消了“其他农用地”,尽管有着积极的一面,但将自然水域与人工建设的水利设施用地合为一类,显然欠妥,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6)在新分类体系中的“风景名胜设施用地”中,应对景区内的其他用地做出具体的规定,避免这种笼统分类导致地类划分上的混乱。

(7)新土地分类中的“空闲地”,因未将城镇空闲地、村庄空闲地、工矿内空闲地等逐一列出,因而不能准确地分析各类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使调查成果的应用价值骤减。建议在调查中进一步续分出城镇空闲地、村庄空闲地和工矿内空闲地3个三级地类。

(8)“裸土地”和“裸岩沙砾地”被归并到了“裸地”中,使这2类开发利用方向与管理措施截然不同的土地被混为一体,不利于分析可利用土地与难利用土地的范围、规模及结构。建议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在“裸地”之下进一步续分出“裸土地”和“裸岩沙砾地”2个三级地类。

3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010-2007).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 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J].国土资源通讯,2001(10):13-15.

[3] 陈百明,周小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解读[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6):994-1003.

[4] 曲雪光,林爱文,李建武.关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08(4):89-90.

[5] 唐中立,张如恭.浅议现行全国土地利用分类[J].广东农业科学,2007(11):98-100.

[6] 张晟南.全面覆盖统一标准提高利用——解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J].国土资源,2007(9):52.

第14篇

【关键词】土地资源;资源管理;测绘技术

土地资源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以及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的关键点,土地资源管理情况将直接影响我国土地的使用效率,进而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不断完善,将测绘技术融入到土地资源管理中,可以全面提升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提升工作效率与综合效益,且这一工作体系已经构成较完善的系统框架,使用效果良好。本文将从3S的视角,对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中使用的技术思路进行研究,完善相关体制,提升工作效率。

1 当前我国测绘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测绘技术包含了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属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新兴科学。3S技术代指GPS技术、RS技术以及GIS技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5S技术也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5S技术呆滞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DPS技术以及ES技术,且5S技术已经逐渐在国内各行业中得到应用,不仅提升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同事也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当前土地管理政策上看,因为缺少规范化、科学化的体系,导致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在为顺应时展而不断改变时遇到种种难题,所以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各种现代化测绘技术来完善土地的宏观管理[1],构建科学可行的土地管理政策。首先需要明确测绘技术和土地管理二者的关系,阐明二者之间的保障和被保障、服务与被服务的联系,将土地管理和测绘技术相互结合,发挥测绘技术的优势,保证土地管理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完善测绘技术,下文将着重对使用范围较广的3S技术进行阐述。

2 土地管理对测绘技术的需求分析

将测绘技术应用到土地管理中的主要工作目的就是协助土地管理工作人员对土地面积进行更加精确的计算,得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结果。将科学合理的构建地籍资料数据库,绘制地形图,形成数据库。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通过利用测绘技术来实现事前基础图件制定,提升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之后利用上述资源对土地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构建动态的工作模式,对土地规划进行合理控制与利用,提升土地合理利用的基本战略目标。通常情况下,测绘工作主要会侧重于耕地保护、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调查以及地籍管理上,所以工作人员需要从目前我国地籍测绘技术的发展概况入手,分析如何完善上述三点工作方向,提升工作质量。

3 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测绘技术可以完善土地资源日常检测,提升分析的准确性,促进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且通过实际工作证明,将测绘技术投入到土地资源管理中效果良好。在土地资源管理运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改善测绘技术,保证测绘技术复核土地资源的特征,进而提升管理效果。目前我国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侧重于对土地资源调查更新、对土地资源相关技术进行管理以及对技术进行应用,保证动态监测的科学性,进而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2]。

3.1 测绘技术的调查更新应用

土地资源管理调查更新工作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在土地管理中,工作人员通过测绘技术,结合卫星影像技术来完成土地资源高效管理。在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熟悉工作流程,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准则,并且设立的准则也要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有效化。通过上述诸多方面的管理准则,对数据进行高度整合、处理,将数据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保存,全面反映出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的工作成果,体现出测绘技术应用的优势。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对数据进行收集,更新资料库,构建完善的数据统计库,保证土地资源调查更新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将测绘技术与土地资源管理相结合[3]。

3.2 测绘技术规划设计的应用

土地资源管理属于国土管理中的重点内容,与我国的未来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测绘技术来掌握国土资源的地理位置、含量、成分以及价值等,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也可以通过测绘技术来完成资源管理规划,提升综合管理效果。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会使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的性质进行评价,对其中各种参数进行分析,为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以使用GIS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各种系统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全自动化处理,进而完善土地资源管理规划设计,保证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以及评价效果,保障国土资源管理效果最优化[4]。

3.3 测绘技术勘测定界应用

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勘测定界,对土地资源规划、利用、实际使用效果等进行有效管理。土地资源勘测和定界主要指对土地资源开发、转让等需求进行实地定界,确定土地资源的使用范围,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测绘技术对我国的土地资源进行分区,可以将我国现有土地资源通过一些项目对其进行界定,也可以对土地资源系统进行勘察,全面收集勘测到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力度。通过GPS技术建立完善的三维坐标流动站,对土地资源进行勘测,将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具体反馈。通过测绘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勘测定界,使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效果明显改善[5]。

4 结束语

土地的利用以及更新调查工作是建立良性土地市场秩序、保护以及合理利用土地、深化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础与保障。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化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土地管理工作量与前些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也对传统的土地管理方式提出挑战。上文从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情况入手,介绍了刚性需求,从测绘技术勘测定界应用、测绘技术规划设计的应用、测绘技术的调查更新应用三方面详细介绍了完善土地管理测绘技术及技术的应用方式,证明了将3S测绘技术融入到土地管理中,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便于工作人员解决土地管理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并且通过近年来的实际使用证明,该方式切实可行,使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阳艳弟,王力,陈宵,钟正和.“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422-426.

[2]罗贞礼,龙爱华,黄璜,徐中民.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J].冰川冻土,2010,05:624-631.

[3]朱有法,谢德体,骆云中.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与进展[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01:105-109.

[4]张译丰.信息化测绘及其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03:33-35.

第15篇

关键词:空间数据 国土资源信息化 数据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020-02

1 研究背景

1.1 空间数据及信息化

随着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速度的加快和空间数据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当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分析,来支持辅助管理、设计、规划或决策时,由于它的空间分析功能与决策作用主要依赖于GIS中的空间数据,因此,空间数据自身的质量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的优劣程度将直接影响GIS分析与决策的结果。因此,对空间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研究,保证空间数据的质量,就是为GIS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将对各类不同部门的决策和减少GIS设计与开发的盲目性等方面有深远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微电子、软件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信息革命。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继蒸汽机技术和电力技术之后,又一项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通用性技术。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加快信息化建设,这是国土资源管理在新形势的迫切需要。目前,国土资源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形势十分紧迫。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扩张和有限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矛盾日渐加大;关于资源利益方面的诉求一直高居不下,土地资源的非法使用、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的现象仍然严重;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的国土资源利用开发,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问题亟需要破解……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识到应尽快并且是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通过应用现阶段的全世界的日新月异的技术,提高管理的效率。这其中,信息化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举措。

1.2 问题所在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涉及到矿产、地籍、测绘等多个行业。具体要实现的有遥感影像数据库建设、地质基础数据库建设、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办公业务网络系统建设等,每一个都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国土资源信息化的特殊性,如“高精度”、“庞大复杂”、“下工序需使用上工序的结果”、“工期长”等决定了在项目开展之前就必须做好质量先期策划,“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中土地变更调查项目数据量繁冗,变更性质复杂,耗时长,如何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管理,掌握有效地调查变更情况,准确的做出应对变得非常迫切。其产生空间数据是海量的,如何有效管理,保证数据质量就成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

2 数据质量定义及空间数据的特点

2.1 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数据对于明示和隐含的应用需求的满足程度;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数据质量的定义。

(1)数据本身的质量。

数据的真实性。所谓真实是指数据反映真实情况,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表中一条记录“序号:15,使用性质变化:农田变建筑用地,面积:1200 m2”,而对应的现实情况却是该公司第15号地块,面积为2100 m2,这种问题是很难通过数据检查来发现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能默认数据真实。

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完整是指记录完整、变量完整、值完整;记录完整是指数据中包含了研究所要求的全部个体。数据的自洽性。数据必须能够满足这种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而不能够相互矛盾。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自洽性是数据本身应具有的属性,称为数据的绝对质量,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除了数据的绝对质量外,还有我们在利用和存贮数据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质量,包括使用质量、存贮质量和传输质量,称之为过程质量。

(2)数据的过程质量。

数据的使用质量:数据的使用质量是指数据被正确的使用。再正确的数据,如果被错误的使用,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数据的存贮质量:数据的存贮质量是指数据被安全的存贮在适当的介质上。所谓安全是指采用了适当的方案和技术来抵制外来的因素,使数据免受破坏,备份是我们常使用的技术,包括异地备份和双机备份等,美国的9.11事件和2004年底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事件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意识到备份尤其是异地备份的重要性;所谓存贮在适当的介质上是指当需要数据的时候能及时方便的取出。

数据的传输质量:数据的传输质量是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效率和正确性。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数据在异地之间的传输越来越多,保证传输过程中的高效率和正确性非常重要。

2.2 空间数据特点

空间数据时对现实世界地理试题进行有效描述的数据,对空间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研究,保证空间数据的质量,就是为GIS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将对各类不同部门的决策和减少GIS设计与开发的盲目性等方面有深远的影响。各项数据纳入计算机管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也对数据采集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普通数据要求的真实性、完整性、逻辑一致性、确定性等一般性质量特征之外,还存在其本身的一些特点。

(1)数据种类繁多,质量要素复杂。

土地属性的描述有很多种形式,如形状、大小、坐标、面积以及影像等。要充分保证空间参考系使用的正确性、位置精度的准确程度、属性精度准确程度、正确性完整性、对数据结构、属性及关系的逻辑规则的遵循程度、要素时间属性和时间关系的准确程度、影像、栅格数据与要求的符合程度、对几何形态、地理形态、图式及设计的符合程度、各类附件的完整性、准确程度。因此土地资源各类数据库都相当的繁杂,国土资源信息化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涉及到矿产、地籍、测绘等多个行业。具体要实现的有遥感影像数据库建设、地质基础数据库建设、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办公业务网络系统建设等,每一个都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2)数据时效性要求较高。

由于测绘、国土工作都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的,因此各项业务数据的采集工作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超过规定时间所采集的业务数据在管理工作所起到的作用将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求数据采集和对问题数据的修改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例如,在耕地面积调查工作中,土地使用人应当在实施细则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申报,相关的数据信息就必须在这个时限内完成采集,如发现申报错误,也必须及时进行纠正,否则会造成数据失真,影响到上级部门的决策。

(3)数据采集和利用具有权威性。

权威性是指数据质量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要求的程度。数据的权威性取决于国土部门工作质量的科学性、权威性。需要采集到国土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以及加工、输出的数据,均是国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一种表现形式,数据质量均要符合一定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果数据质量不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就说明国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依法行政。当前我省国土部门开展阳光服务,能实时、自动提取现行信息系统中储存的执法活动记录,通过预先设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和过错行为,对执法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并可追踪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发出执法通报;还能自动根据执法基础数据筛选疑点,提供执法监察的立项线索。通过该系统执法人员可以据此发现执法过错,并及时进行纠正;考核部门通过系统定期采集指标数据,并进行考核、追究。如果数据质量存在差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根据错误的数据作出错误的行政执法行为,引起行政诉讼等执法风险。

3 数据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

3.1 质量现状

多年来,已经采集了大量有用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数据,适应“批、供、用、补、查”的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满足土地管理日常业务的现实需求,实现监管方式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重大转变为评估、监控和管理决策提供了优良的信息资源,但是也有部分数据由于存在错漏或与应用要求不符而没有利用价值,这些数据的存在造成了大量的数据冗余,造成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拖慢了系统运行的速度,更重要的是一些错误数据的存在会导致相关应用软件无法运行,例如曾经发生因为县市代码录入时全省代码设置不规范,结果导致新开发的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分析软件运行一段时间后出错的情形。

3.2 主要问题

(1)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该登记表录入信息有近20项,因其录入变更前、变更后的权属单位名称、地类编码、权属等大量信息,且需录入全省所有县市,录入工作量大,差错率也相当高,占总差错量的80%以上。大量漏录、缺项发生在该环节。

(2)建库动态调整统计表。

县市申报表,目前我市对在窗口申报的申报资料未当场全部录入,该环节数字录入多,中文少,差错数占总差错数的9%左右。差错数据经常产生在各申报数据的逻辑关系不匹配上,工作人员只能自行判断,故容易产生差错。

(3)其他类。此类差错主要为文书流转中各类文书的录入,文件信息类数据录入,系统故障产生的数据差错等,此类差错发生较少,只占总差错率不到5%,由于该部分录入数据量不大,故差错率比例较低。该部分主要是由于系统模块间数据审核不严,操作人员未按相应流程操作造成差错。

3.3 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条理性以及最终提高基于数据分析而做出的决策的合理性。对现存数据进行相应修改只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在修改过程中查找出造成这些差错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为数据质量零差错的目标提供经验参考,在进行项目质量设计时,要包含相应的记录。根据以上分析作出数据质量改进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如图1。

数据质量改进项目经过了深入调研、需求分析和软件开发、指标分解和数据修改、修改反馈、质量考核等五个阶段。

确立了“把住入口、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数据质量管理基本思路,要求所有部门和个人都树立“下一个过程(环节、部门)是顾客”的观念,不仅要为外部顾客提供好服务,也要为内部顾客提供好服务。

同时还建立了以数据流为主线的流水线式的质量责任制,主要环节或岗位要对所经过数据的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保证上一环节的“不合格品”流入到下一环节,尽量把活动和相关的资源都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利用数据质量监控软件对录入数据进行检测,每周检测一次,每个月的最后一周每天检测一次,对检测出来有问题或有疑问的数据根据录入职责返回相应的管理岗位工作人物进行核实、纠错。

4 结语

空间数据和一般的数据有较大的区别,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性,是描述地理试题和地理现象及过程的数据。相关内容的复杂性、数据海量,造成空间数据类型复杂多样,且空间数据间还有复杂的拓扑关系,对于空间数据的质量管理一直是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广泛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个是今后亟需改善,无法逃避的问题。质量管理能保证海量空间数据的高效运用,本文对空间数据管理遇见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数据质量改进的实践对空间数据质量管理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空间数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在空间数据管理中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沈鸣.上海市国土资源信息化质量管理实践[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

[2] 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S].

[3] 龚新云.浅谈测绘项目管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