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教育培训资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研究和探索空间,要相信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完成对应的研究内容.对此,要充分发挥教师这一引导者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放手,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发挥舞台.例如,在讲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选三张卡片分别写上个位数,如3,4,5,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三张卡片分别组合出能被2整除,被3整除以及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综合能被2,3,5整除的数字有何特征,接着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分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由于定性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寻找到“个位特征”,但是随着深入探究,学生会发现这个结论的片面性,因为个位是0—9中任一数字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和不能被3整除.由此,学生的探究陷入了困境……随着小组讨论的深入,学生发现:三位数中各位数字之和的特征,并最终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解决了问题,学会了独立思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2.操作实践,引导自主学习
由于操作实践总是处于一个动态过程,符合小学生的好奇爱动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一方面能够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参与,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讲授“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的关系的过程中,可以让向学生提供活动角,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通过观察解决以下问题:(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角的大小与角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角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由此,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探索了规律,突破了难关,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问题.
3.巧设练习,强化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练习.通过练习不仅能让学生的知识更加牢固,还能掌握熟练技巧技能.对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巧设练习,变换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授“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先复习生活中正数、负数的意义.然后出示练习.练习1:冰箱开始启动时,内部温度为10度.如果每小时冰箱内部温度降低5度,那么3小时后,冰箱内部的温度是多少?练习2:拉面馆今年1-6月份盈亏情况如下(盈余为正)500元,-200元,800元,-5元,400元,-1000元,问:盈亏如何?通过巧设练习,丰富数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不再感觉单调和枯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一来,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研究和探索空间,要相信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完成对应的研究内容.对此,要充分发挥教师这一引导者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放手,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发挥舞台.例如,在讲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选三张卡片分别写上个位数,如3,4,5,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三张卡片分别组合出能被2整除,被3整除以及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综合能被2,3,5整除的数字有何特征,接着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分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由于定性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寻找到“个位特征”,但是随着深入探究,学生会发现这个结论的片面性,因为个位是0—9中任一数字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和不能被3整除.由此,学生的探究陷入了困境……随着小组讨论的深入,学生发现:三位数中各位数字之和的特征,并最终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解决了问题,学会了独立思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2.操作实践,引导自主学习
由于操作实践总是处于一个动态过程,符合小学生的好奇爱动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一方面能够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参与,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讲授“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的关系的过程中,可以让向学生提供活动角,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通过观察解决以下问题:(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角的大小与角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角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由此,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探索了规律,突破了难关,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问题.
3.巧设练习,强化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练习.通过练习不仅能让学生的知识更加牢固,还能掌握熟练技巧技能.对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巧设练习,变换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授“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先复习生活中正数、负数的意义.然后出示练习.练习1:冰箱开始启动时,内部温度为10度.如果每小时冰箱内部温度降低5度,那么3小时后,冰箱内部的温度是多少?练习2:拉面馆今年1-6月份盈亏情况如下(盈余为正)500元,-200元,800元,-5元,400元,-1000元,问:盈亏如何?通过巧设练习,丰富数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不再感觉单调和枯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一来,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4.结语
关键词:农业;远程教育;数字化;员工培训
一、背景
农广校系统已经建立了遍布全国的卫星教学系统,同时正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虽然农广校在教学硬件方面基本达到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但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工却缺乏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经验,针对其岗位需要开展的培训也还很薄弱,特别是在数字环境下如何进行远程教育的教育管理、教学服务、教学设计等。教师的角色转变也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发挥,教学人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支持者和咨询者,而不是教学内容的灌输者。从“教师者为中心”的模式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加强农广校开展远程教育的能力,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中国政府实施了“加强中国农业和乡村发展远程教育”技术合作项目,把数字式授课方式融入中国农业和乡村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农广校“员工能力”这个瓶颈问题,项目聘请国际专家通过“管理员及行政管理人员”、“学习材料设计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辅导教师”三个层面对农广校系统的员工分别进行培训。“数字环境下的教与学”作为项目的一项重要产出,主要是提高农广校辅导教师在数字化环境的教学能力:一方面整体提升农广校的各类工作人员利用远程手段服务农民教育的水平;另外一方面,培训在设计理念上充分考虑了利用各种现代远程手段,把培训本身当作案例来学习和研究,探索在农村地区运用数字技术开展远程教育,缩小和跨越数字农村鸿沟的经验和模式。
二、数字环境下的教与学培训
(一)培训的目标
如何有效地将数字式授课方式融入农业和乡村发展的培训之中;如何组织农民和其他乡村教育目标群体的教与学,并为之提供帮助;怎样使用虚拟教室;怎样进行非同步的计算机会议;怎样将参与式的需求评价和考评融入远程教育的实践中。
(二)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内容
来自菲律宾开放大学的Flor博士编制了培训课程教材并担任主讲老师。Flor博士有着丰富的项目执行和教育培训经验,但他对中国的国情并不十分了解,为了使编制的培训课程适合农广校的特点,农广校的负责人向Flor博士详细介绍了农广校系统的一些背景资料并陪同Flor博士前往基层农广校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双方就课程内容进行了反复的协商、修改和完善。教学模块结合了世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成果,特别考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教学理念。培训前,组织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学员,录制了他们在培训前的想法和建议;培训中,Flor博士与这些学员通过卫星音视频系统进行了对话,建立教与学之问的纽带。为了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农广校组织者对培训的材料进行了翻译,并将培训讲义在农广校网页上,供学员提前预习。培训课程共有七个模块:
模块一:区分模拟与数字化学习环境;描述数字化学习的优点与特征;列举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原则。
模块二:详细说明电子学习的主要战略。
模块三:列举传统的和数字的媒体及学习资料;描述传输方式;复述数字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
模块四:详细解释术语“多媒体”;详细解释“计算机辅助教学”。
模块五:描述农广校教学设计和课件开发的过程;把参与者需求评价和评估结合到这些过程中;确定参与者的进入点。
模块六:在万维网上进行网上冲浪和浏览;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协作;通过搜索引擎和网络人口进行网上搜索;描述农广校的网上信息;组织和协助在线讨论。
模块七:了解社会资本的定义;描述数字环境中社会资本的形式;讨论动员学习者的方法;开发一个动员学习者的计划
(三)培训的实施
培训采用面授与卫星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历时5天。来自全国各地的60名骨干教师在北京的直播教室接受面对面的培训,同时卫星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60个卫星小站进行了同步直播,共计1800多名辅导教师同时参加了培训,所有60个虚拟教室的培训者均可以通过音视频的双向传输与直播教室的主讲教师交流。
(四)培训的评估
为及时对每天的课程进行评价,并让学员积极参与到互动式的教学活动中来,每晚各虚拟教室的负责人把当天小组讨论的情况汇总,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给北京直播教室,全国学员也可在中国农村远距离教育网站上的留言板上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交流心得。工作人员则连夜将其归纳、整理,反馈给Flor博士,并在第二天课前安排答疑和交流。
培训最后一天,直播教室的每位学员填写了评估调查表,每个虚拟教室选派了十名学员填写评估调查表,并寄回中央农广校。培训结束后共收到705份反馈表,超过了预期的数量。多数学员踊跃填写评估表。以尺度1―5进行衡量(5表示非常好),在“授课内容”、“小组讨论形式”、“现场便利程度”指标上选择5的学员分别占54%,52%和35%,对本次培训班的组织、实施和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我学会了描述数字学习的特点和优势”、“我学会了对传统式教学和远程教学及其传输方式进行比较”两项上选择5的学员分别占47%和51%,而在“我学会了如何开发课程。进行数字技术教学”、“我学会了在一个虚拟教室组织和协助教学活动”两项上选择5的学员分别只占20%和21%。可以看出:通过培训,学员们在思想上对数字化教学的概念有了很深的认识,但是对于利用数字化手段去教学却还需要回到工作岗位上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才能真正体会和应用好。70%的学员在“我建议多组织些类似的培训”上选择了5,农广校广大教职员工渴望通过这样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农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能跟上时展的需要。多数学员都对今后农广校的师资培训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三、培训班的几点启示
(一)授课教师Flor博士在培训课程的设计理念、授课方式和评价测试上给农广校教学人员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展现了一套数字化环境中的教学模式
在讲义的编写和修改中,他认真倾听农广校的情况和实践,与农广校人员密切合作,很短的时间内,把国外先进的技术与农广校的实际情况有机的整合到培训模块中,同时针对每天学员的反馈意见,连夜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他幽默诙谐,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丰富多样,教与学的互动贯穿始终。学员在倾听Flor博士培训内容的同时,通过其组织培训的整个过程,看到了从教材设计、教材修改、教材讲授到教材评估这样一整套培训流程,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广大教职员工研究和借鉴。
(二)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
历时5天的培训,通过卫星向全国60个小站同步直播,共1800余名学员同时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北京的直播教室与各卫星小站始终保持着互动交流,大家虽然地处四面八方,但却又处在同一个课堂中。教学中充分采用了一系列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音视频双向交互,电子邮件、BBS、留言板、在线学习平台等。组织这样一次规模如此之大、覆盖面如此之广、手段如此之先进、效果如此之好的培训在中国农业远程教育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标志着中国农业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经验的举措。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第三代、第四代移动信息技术、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是为人们改进生产生活状态提供了科技保障。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无线移动、宽带传输、互联互通、智能互动、海量处理等独特技术优势,探索打造信息化条件下智慧农民数字工程(即:智慧农民工程),创新农民素质提升方式,改善农民素质提升的手段,更多更快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一、智慧农民工程
智慧农民工程是为加强农民文化服务,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
智慧农民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等手段为依托,把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快捷高效地送到广大农村,可以多快好省解决农民培训问题,特别是新一代移动通讯网络和信息智能终端可以有效地把基层农业从业人员、专家与管理人员连接在一起,形成移动互联、智能互动的基层农业技术培训网络。从而实现基层农技培训与服务手段的创新。
二、打造智慧农民工程的基础与条件
1. 农广校丰富的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传播手段
广播资源不断扩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拥有“致富早班车”固定播出时段,每年播出广播节目152小时,在“中国乡村之声”和“乡村大讲堂”每年播出节目365小时,在此基础上,又承办了“中国乡村之声”频率“三农早报”、“科技直通车”和“乡村大课堂”三档栏目,年录制广播节目943集,时长330小时。农村“大喇叭”广播站数量达到12000个。
电视资源稳步增长。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拥有“农广天地”固定栏目,每年播出电视节目550小时;开办全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农业生产经营”栏目,年报送节目907期, 时长365小时。
网络资源全面发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了面向全国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卫星通信专用网络,拥有600多个卫星远端站和4个省级直播分中心,可开展远程培训和举办视频会议,每天分4个频道各播出6小时的农业技术推广节目。利用卫星网每月开展2~3期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远程培训,年培训农业系统干部、基层农技人员近60万人次;与《荷斯坦》杂志社合作开办“荷斯坦奶牛卫星大讲堂”,每月举办2~3期直播培训,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授课,利用目前流行的微信、3g视频回传等功能与奶牛场管理人员、奶业工人开展交流互动,培训形式新颖,培训效果明显。
2. 农广校完备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除具有较为完备的信息技术与多种媒体传播手段,海量的数字化农业知识技能节目资源外,还拥有遍及全国省、市、县四级建制农广校和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以及6.5万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未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内容优势、媒体优势和体系优势合理整合,更好服务于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于农家书屋,必将大大促进农家书屋的转型升级,实现文化服务功能拓展,延伸农民教育培训覆盖面,有效满足现代农民的多样化教育培训需求。
三、智慧农民工程实施内容
1.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开展智慧农民数字工程服务的条件和基础。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实用技术、社会文化生活音视频资源点播,实现远程培训课堂进村,实现资源的数字化传输和移动式传播,将搭建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配备互联网电视、卫星远端接收站和移动终端系统对全国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依托云服务平台的移动终端系统包括农民教育培训移动多媒体资源库、农用智能手机、立式触摸屏和平板电脑等多种互联互通移动终端产品。
2. 智农惠农数字化资源建设
智农惠农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持续稳步推进智慧农民数字工程的重要内容支撑。为实现进一步拓宽知识传播渠道,实现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服务形式,实现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村社会文化资源存储传播的主阵地,将着力开展农家书屋传统媒体资源数字化、中央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进书屋、文化生活、基础教育等多种类资源进书屋等工作,将教育培训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实现数字化资源建设。 其中,中央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进书屋是指将中央农广校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数字资源通过数字基础设施进入农家书屋,进行传播共享,丰富农家书屋资源内容建设。
3. 文化服务功能建设
在做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智农惠农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为实现文化服务功能的延伸与拓展,为农村的文化生活、农民教育提供学习的多种形式,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供文化功能服务。工程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开展文化服务站点、远程培训课堂、基层教学站点和自助学习平台建设。
4. cctv—7《农广天地》走进农家书屋
策划制作农业特色节目,丰富资源内容,通过cctv—7《农广天地》电视栏目走进农家书屋学习场所、走进基层农民培训课堂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社会影响力,促进农家书屋有效使用。
5. 职业农民手机报创办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农民实用信息为核心内容,编辑“职业农民手机报”,及时准确发送到职业农民手机终端,让农民及时了解各类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以下特征:
(1)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学习的基础。这些资源来自于教师和全体参与学习者,借助网络、光盘等方式进行传播。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可以提供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向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且往往还能提供很多实际应用的案例,从而满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不同需求。
(2)学习者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主体。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可以较好地做到教学进度与学习者的学习水平相适应,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相适应,教学模式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相适应。也就是说,整个学习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能够满足学习者个人的学习兴趣和要求。
(3)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以模块化的任务驱动作为组织形式。数字化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往往利用“组块”理论,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模块。采用情景化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根据实际的问题组合成一个个的模块,让学生单独或小组形式进行的探索,从而学习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各方面的材料,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任务驱动模式,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情景联系更为明确。相同的学习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锻炼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教学评价体现开放性和智能化的特点。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对学习者的评价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掌握,还包括学习素质、应用效果和协作以及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其内容更具有开放性,是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同时,评价测试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协助完成,具有智能性、高效率的特点,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测试和学习者的自我评估。
2.企业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目的和意义
在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上构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企业的员工借助数字化学习而不断提升自己,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员工都有意义。
2.1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企业员工自我知识结构的构建和更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过于突出,而学生的自我知识经验容易被忽视,不利于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不是来自于教师的讲授和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提供非线性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在教师、同学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学习者自主开展对资源的收集利用,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数字化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知识结构的构建,强调了学习者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主动性地位,能够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处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对知识的更新学习更是有着迫切的要求,为他们创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就可以极大地满足企业发展和员工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
2.2 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服务质量
在企业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为了给企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教育培训提供服务。通过该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为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提供电子教学平台、企业实训平台和企业自主大学等教育培训服务,搭建直播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教学支持系统,为企业提供支持到桌面的各种知识技能培训服务,提高园区的信息化服务质量,极大地改善投资环境。
3 构建企业园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实践
3.1 教育培训平台及其功能
在企业的电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上搭建“教育培训平台”,以此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该平台的主要功能为企业各类人才培训提供电子教学平台、企业实训平台和企业自助大学等教育培训服务,搭建直播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教学支持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优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服务。构成如图所示
3.2 主要建设内容
3.2.1 电子教学平台(E-Learning)
提供E-Learning的应用服务,针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能力素质等进行培训;以学习方式来分,可分为:实时远程教学、按需点播的远程教学、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线下可提供的教育资源是权威培训机构、著名大学等。包括:
1.培训管理
(1)主要针对培训框架的规划、课程的开设、报名流程管理。
(2)完善跟踪、统计、分析、监控、评估功能,并且数据可以导入课程统计。
(3)学习时间统计、人员课程统计、课程时间统计、人员时间统计; 课程图形分析、员工(学员)图形分析、学习时间图形分析。
(4)在线考试系统: 最规范的模拟考试设计,支持大规模的在线考试,支持主观题和客观题的考试,支持自动或手动判分的考试试卷生成管理、题库管理、考试设定管理 、学员答卷管理、学员考试统计、统计结果导出。
2.个人管理
主要是教育培训计划管理,内容涉及总体计划管理维护、部门计划管理维护、课程计划管理。
3.资源建设与管理
主要针对课件、题库及教师补充资料进行管理。对培训资源的维护,培训教材包括视频、音频,文本和文档等多种格式。包括:
(1)网络课程自主制作支持任何格式和载体的知识内容,包括不同格式的录像带、录音带、VCD、DVD、CD、压缩课件、各种三分屏课件、将纸质图书扫描成电子书、PPT、flash、pdf、word、html、txt、excel等音视频和文字、表格资源,并能够很方便的导入E-Learning系统中使用,解决多种知识资源不能共享和知识资源来源多元化的难题。
(2)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系统 专门为网络培训系统配备的课件制作系统,可以让用户很方便的制作出企业所需要的标准音视频课程,操作简单,制作出来的课程,不仅可以制作成光盘,还能够和培训系统无缝集成,直接导入就可以使用,极大的节约用户的成本。
3.2.2企业实训平台
1.实训广场
企业员工按照自己所需的培训内容选择课程或组织教师培训。园区培训中心通过了解企业个性化需求和培训报名情况,针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能力素质等提供的“按需定制”的培训课程和教师;授课方式主要通过E-Learning模式进行。
2.培训超市
企业员工按照自己所需的培训内容选择课程、学习资料等。园区培训中心通过了解企业个性化需求和培训报名情况,针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能力素质等提供的“按需定制”的培训课程;授课方式主要通过E-Learning模式进行。
3.专业技术培训
提供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班,针对企业员工技术、员工能力素质等进行培训。
4.专题培训
提供针对企业某一主题的短期培训,如咨询培训、礼仪培训、励志培训等。通常采取座谈、互动、野营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5.认证培训
提供针对企业或团体的专业认证的培训(包括劳动技能的认证培训,技术类认证培训,企业管理类认证培训);线上通过教育培训平台采用网络接入等手段;线下通过培训班等方式。可提供著名权威培训机构如CSIP、微软认证等机构。 如,技术类认证培训、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资格考试、微软认证等。企业管理类认证培训:注册会计师、项目管理认证、企业管理资格证书项目。
6.就业速成班
提供各种职业技能的就业培训班,针对打工就业者的技术、能力素质等进行培训;如职业规划、计算机系统分析高级班、高级职业经理速成班、速写班等。
3.2.3企业自助大学
1.企业定制培训
一种根据企业需求调配出的培训方案。如“企业与大学生的实训平台”建设,采取线上与线下的招聘预培训制度,帮助企业提高人才招聘的准确性。
2.企业网络学院
指由企业出资,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一流的商学院教授及专业培训师为师资,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等实效性教育手段,以培养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企业供销合作者为目的,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要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体系。企业网络学院主要采用E-Learning模式和传统培训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如“海尔大学”、“中兴学院”
3.3 教育实训平台的管理和服务运营
教育培训平台按照以下三类模式开展服务运营
(1)项目驱动模式
把有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课程综合实训都紧密地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把企事业一线工程实例引入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训。
(2)学练一体模式
把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及工作一线零距离接触,结合实际边看边学,边练边学,学做合一。
(3)订单模式
与各用人单位签订订单教育协议,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全满足订单要求,为企、事业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
教育培训平台通过登录验证机制进行用户认证管理。通过后台的计费系统完成计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采用会员制。按次计费或按时计费、收取第三方教育资源提供商的租用费(如租用培训超市、广场以及网上接入服务等)、企业实训基地共建费、资源下载费、接入费、广告费、协议收费等收费模式。
计费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和数据库子系统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是计费系统的关键所在,所有数据源均通过适配器联入总线,再按要求入数据库,以便处理。数据库子系统将采集来的原始的计费源数据存入数据库,原始的计费源数据将由计费系统处理后生成计费和生成账单。数据处理子系统按照GUI管理配置部分的计费配置要求,根据数据库子系统的数据计算出对应的账单。
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总体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大力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抓好面广量大、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常年开展各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老年人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生存技能培训、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等。积极开展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公民道德、知识技能、文化艺术、卫生保健、科普常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紧紧围绕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丰富和拓展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创新培训方式,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积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较高水平农村人才队伍。以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人才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着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创业致富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重点培训农村村组干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镇村涉农专业服务人员、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对象,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会生活”的新型职业农民。各镇牵头组织实施区域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结合本地产业特色,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发放相应资格证书和合格证书。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对各镇培训工作全力提供支持,真正把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和农民学习需求,精心编写新型农民培训系列读本。
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提高社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充分发挥各类传统教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数字化学习平台。注重数字化学习手段在社区教育中的推广应用,推动社区教育的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建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学习在线”网和各镇社区教育网等各类学习型网站。实现与市内外相关学习网站的互联互通,促进社区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拓展社区居民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启动镇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依托各镇社区教育中心计算机教室建立数字化学习中心,引进和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面向居民免费开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加强“学习在线”的推广和应用,引导广大居民注册学习。大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帮助城乡居民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居民对技术、信息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非学历教育拓展;继续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7―0075―04
一 背景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1]。近年来,我国政府及各级各类机构也积极致力于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构建终身教育环境,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及服务。在这种形势下,学习者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尽管社会对学历教育的需求依然存在,但职业技能教育、社区教育、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各企业行业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公务员培训等)等非学历教育的需求更加突出。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教育部在2006-2008年实施了“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基于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了社区、乡镇、企业和行业4种类型的7个示范学习中心,探索了基于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面向各类人群提供继续教育资源及支持服务的模式和机制。与普通学习中心不同,示范学习中心更加强调服务的社会性和大众化,学习中心的内涵得到了延伸。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中心指南”[2]中学习中心的含义是“一种有效的、广泛的提供教育机会、教育资源的方式”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承建单位可以是办学机构,还可以是企业、行业等等。基于此,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积极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整合优质的非学历教育资源,面向城乡社区、企业、行业等各类个体学习者及学习型组织提供教育资源及服务,促进教育公平,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也开始关注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问题,探索如何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非学历教育服务。教育部在2007年启动了“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评选出了24个国家级示范学习中心,评审标准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就是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开展情况。这也促成了本研究所探讨的主题: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的模式。24个示范学习中心积极探索了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的、面向社会各类个体学习者和学习型组织提供非学历教育支持服务的模式和机制,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二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负责我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管理与运行,主要依托电大系统建成了1400多个覆盖全国城乡社区的学习中心服务网络,目前合作高校40多所,学历教育学习者40多万。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和服务优势,以终端学习中心为主体,探索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模式和机制,旨在拓展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和内涵,提升服务能力,最终形成可供其它学习中心复制和借鉴的非学历教育拓展的模式和经验,为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通过本研究,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非学历教育拓展模式,首先,拓展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及服务对象范围,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其次,为电大公共服务体系的1400多个学习中心提供经验借鉴,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质量,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最后,提供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能够为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促进资源共享、研究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沟通衔接等问题奠定基础。
2 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和对远程教育的优势及特点的正确认识,调研了远程非学历教育的在国内外的实践情况。文献调研得知,远程非学历教育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包括广域性、实时性、个别化、与双向性以及最为突出的经济性。同时,缺乏质量监管机制、受传统思想制约、课程资源质量及技术支撑力量薄弱也是制约远程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3]。但不可否认,远程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形态,为更大范围的群体提供了多层次、低成本、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允许在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网络时代,远程教育是各国政府实现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是终身教育系统的主力军[4]。
国内外对于远程非学历教育的关注与日俱增。国内的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2005年就提出了“非学历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为辅”的发展思路,发挥技术优势,建成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先进的远程教育网络和教学支撑平台,构建了“天地网”合一的网络学习环境,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培训网络,开展全省3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并通过网络教育方式开展公务员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以及面向东南亚各国的对外汉语培训等各色培训[5]。国外在远程非学历教育方面的实践已经比较成熟,有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比例是3:1。这些国家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积极引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领域,发展很迅速,且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宏观管理的作用,在制定政策法规、启动并管理诸多研究或行动项目(research project or action project)、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开展远程教育共享资源服务、规范教育机构等方面推进远程教育的发展(Rova,i2007)[6]。
(2)实地考察法
在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多个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通过市场调研确定学习者需求,进行了非学历教育资源整合和服务的一些有效实践。采用实地考察法,我们对多个非学历教育拓展较好的学习中心进行了调研,内容包括其开展的非学历教育服务项目、基本情况、思路、方法、取得的进展、遇到的困难及采取的解决措施,包括依然还存在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等。
三 研究结果
非学历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研究指出,目前国内非学历项目开展的主要对象是证书培训、行业培训和政府推动的一些培训项目[6]。本研究通过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是学习支持服务的终端机构,在开展非学历教育服务拓展的中需要根据学习者及学习型组织的需求整合外部教育资源,基于本学习中心提供技术平台、数字化学习环境及资源、学习过程支持服务等。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各示范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归纳相应模式,提出了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服务的四种模式,包括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承接政府培训服务外包、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和为企业行业提供员工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
1 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这种模式是采用远程手段进行与职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教育,包括考前的培训及考试服务。学习者报名之后,基于远程学习平成相关课程的学习、测验、考试等,最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先后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合作推出动画设计师、心理健康辅导员、营销师等多种国家紧缺型人才培训项目。目前,多所国内外著名院校和机构正在与奥鹏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合作相关项目,如Sun公司的Java培训、新加坡培训与就业项目、澳大利亚TAFE的中国远程学院项目以及清华大学的远程培训项目等。今后公共服务体系还将根据社会需求,持续开发新的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培训项目,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培训第一品牌。
需要指出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必须要首先调研当地的市场需求,并以此作为根据来选择相应类别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培训项目,为学习者提供从报名、入学、基于学习平台的学习、考试、领取证书等各个环节的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在这种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中心如果能够抓准市场需求,容易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突破。
2 承接政府教育培训服务外包
(1)模式概述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本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尤其是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大前提下,政府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的规模越来越大。政府的培训项目也是非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为特定对象开展的培训项目,通常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扶持,比如提供开办经费、提供开业贷款担保、甚至进行收入补贴、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等来扶植教育机构开展特定的非学历培训[6]。这种模式是指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作为政府的教育培训服务的外包承接单位,学习费用多数由政府负责或者采取学习者与政府费用共担的机制。学习中心在这种模式中可以提供的服务类型很多元,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学习设备(计算机)、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和考试服务等。远程教育学习中心还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将传统的基于面授的培训模式转化为或者局部地转化为基于网络的、远程的、在线的教育培训模式,提升继续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及培训质量,这对于一些政府的量大面广的培训尤其适用。
(2)相关案例
采用这种模式的案例非常多,这里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芜湖奥鹏学习中心与弋江区政府合作建设了“南瑞社区数字化学习示范点”,并申请成为了该区的农民“阳光工程”培训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常年面向社区居民、本区的农民提供各种政府所指定的教育培训项目。西安奥鹏学习中心与未央区残疾人联合会和区就业局合作分别面向残疾人、正在服刑人员进行就业培训和计算机培训,并颁发残联和就业局的培训证书,学习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设备、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大连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与长海县獐子岛镇政府合作,将獐子岛的文化宫改造成为“镇民数字化学习中心”,投入百万元进行内外装修改造,搭建门户网站,引入了特色的数字化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及社区教育资源,满足了岛上居民学习、娱乐之需,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型数字化海岛的建设。广州海珠奥鹏学习中心也依托建在南华西街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宿舍附近的数字化示范学习中心,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学历和非学历的继续教育服务,并争取到了海珠区劳动局70%的学费补贴,提升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为打造新型的工业基地贡献了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与政府合作,承接政府教育服务外包的模式,在学习模式上有很大创新。以前,政府的教育培训项目多为面授,而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承接此类项目多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辅以面授辅导和实训操作。从实践效果来看,这种混合式的学习模式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达到了政府的要求,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建设。
3 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
(1)模式概述
这种模式是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依托自身的平台、资源、支持服务等优势,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想政府之所想,帮助政府策划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方案,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整合当地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当地居民学习的课程超市和学分银行。这种非学历教育拓展模式的成功结果是学习中心成为当地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即区域性的数字化学习港,为当地社会各类人群的继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数字化学习平台、教育资源及过程支持服务,但同时,这种模式成功的基础也在于学习中心承建单位的强大支持。这有利于发挥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及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平台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还解决了政府建设学习型城市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难题,同时推动了自身业务范围的拓展和学习对象的更广的覆盖,是一种最佳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拓展模式。
(2)相关案例
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和长春奥鹏学习中心是这种模式的典型案例。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作为天津市远程教育中心参与完成了天津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省略)的一期工程建设,开通10个应用系统平台,覆盖学历教育、职业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专题教育和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实现管理、学习、练习、考试、统计、分析的一体化,满足了千万级用户注册管理、10万人同时登陆在线学习的需要。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引入了各种非学历教育资源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等四大类优质教育资源共计约5TB,并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了相应的教育培训。在基础教育方面,与天津市教委中学处、电教馆合作开发了“天津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空中课堂”在线学习平台和相应的学习资源,实现了高中学生网上跨校选课和校际学分互认,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职业教育方面,引入了IBM的职业教育资源,与天津市泰达开发区政府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并为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持;在社区教育方面,在“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欣苑小区示范点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和整合了500G、11大类的社区类教育资源,依托复制的一批社区示范点提供教育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在教育干部培训方面,整合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教育干部培训资源若干,并开展了面向天津市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教育培训服务。据悉,天津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与天津市红十字会和天津市法制办的两个合作项目正在落实,前者是进行救护培训,后者是对全市执法人员的普法教育培训,都是一些持续的、量大面广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长春奥鹏学习中心也是这种模式,长春电大成为长春市数字化学习港的承建方,与相关单位合作建设了完成了数字化学习港的网络技术平台建设、963001通信系统建设,可以满足10万人注册、1万人同时在线学习、1千人同时点击视频学习需要和百姓对学习的咨询服务。在资源整合方面,已经整合7T学习资源,涵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党员教育、就业培训、生活课程等,面向该市社会各类人群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4 为企业行业提供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
(1)模式概述
新形势下,学习型企业、学习型行业的建设也被许多大中型企业/公司、行业/系统提上日程。他们对本企业/公司、行业/系统在职员工提供职业及管理技能的相关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需求非常突出,由此产生了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为企业行业提供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即学习中心与企业行业合作,为其提供员工培训的解决方案、培训资源、培训场地或平台、学习过程支持服务、考试服务等。
(2)相关案例
鉴于在职人员是非学历教育的主体,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采用为企业行业提供继续教育咨询及服务模式来拓展自身服务范围的模式也比较典型。如惠州奥鹏学习中心本身就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设在TCL集团的学习中心,经惠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批准成为“TCL集团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并基于此开展了多项面向不同工种的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包括面向TCL呼叫中心、TCL家庭网络事业部等部门的在职技工提供的工种为“呼叫服务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移动电话机维修员”、“电子设备装接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等的培训项目。大钟寺奥鹏学习中心依托其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为宝洁公司的员工提供了Office办公软件的培训。除企业之外,行业系统的继续教育需求也非常突出,鞍山电大奥鹏学习中心与鞍山市总工会合作开展了职工技术远程培训。
四 讨论
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前文所提的四种主要模式。必须指出的是,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对于自身发展及学习型社会建设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学习中心只是一个终端支持服务机构,在拓展非学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如下两点:
1 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推动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首先,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拓展非学历教育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有些实践远没有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主导能够使项目更容易推动,实现从无到有的飞跃,更乐观的情况下,还可以获得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学习中心采用承接政府培训服务外包模式拓展非学历教育时尤其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其次,目前,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及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衔接和沟通也是一种趋势,政府的主导可以使学习中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获得政策支持,进行学分积累和学分银行的试点和探索,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和沟通衔接奠定基础。再次,远程非学历教育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尚不健全,政府的主导能够促进远程非学历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从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保证学习者得到规范、专业、高质量的支持服务。最后,学习中心在整合优质非学历继续教育资源时确实存在一些困难,政府的主导和引领作用能够引起一些社会办学机构的重视,将精力更多地投入进来,加强非学历教育资源的建设,从而提升非学历教育服务的质量。
2 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做好后端的支持服务工作
在学习中心进行非学历教育业务拓展的实践中,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做好后端的支持服务工作,为学习中心的业务拓展提供强大支撑。首先是技术支持,尤其是对于那些主要需要依托学习平台来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非学历教育项目来讲,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支撑水平非常关键,能够保证教育培训服务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从而为形成非学历教育运营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其次是资源整合,公共服务体系在资源整合中也需要发挥对于学习中心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在远程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这两种模式上,公共服务体系可以发挥其高端优势,整合量大面广的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教育项目等优质教育资源,巩固学习中心的资源优势。最后,在支持服务质量方面,公共服务体系尤其需要做好学习中心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保证学习者和客户能够获得专业化、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Z].人民出版社, 2010.
[2] 李伟编译.英国学习中心指南[Z].奥鹏研究院,内部资料.
[3] 王雪玲等.我国远程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61-62.
[4] 陈丽.网络时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4,(2):8-15.
[5] 夏巍峰.福建师大网院:重点转向非学历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8,(2).
[6] 应卫勇等.非学历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地位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08,(2):40-44.
[7] 任为民等.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结题验收报告[Z].2009.
The Model of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ing Center’s Expansion of Non-academic Education Service
LI Wei
(National center for open & distance education of CRTVU,Beijing 100120,China)
Abstract: More than ten years practice prove that,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have commendably promoted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s.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the variety trend of learning needs and the diversity of learners brings challenges to the simply function of distance learning centers. Based on degree education,learning center need exp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al services to meet the needs that are growing and changing.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everal OPEN learning centers, the research summarizes four different typical models of expansion non-academic educational services, analyzes it and points out some notices.
Keywords: distance education; learning center; non-academ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model
【关键词】远程教育;干部教育;作用
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教育逐步形成了契合数字时代特色的创新型干部培训教育模式。该模式的全面推广应用离不开优质的远程技术以及交互应用环境,其在优化干部综合信息素养以及创建学习共同体等层面发挥了无可匹敌的显著优势作用。
一、远程教育在干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在远程技术应用环境下,干部教育培训凸显出综合应用优势。其来源于电子通信手段以及认知学科的充分集成,为一类现代化知识媒体。令原有滞后型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应用途径方式实现了创新变革,各级干部在远程教育培训管理环境下可有效的掌握第四媒体。也就是说干部在进行远程学习过程中,不但要锻炼自身对各类传统文字以及音像资料的传播应用技能,同时还需要触及互联网传播相关产业,掌握信息处理应用综合技能。该技能涵盖判断分析信息能力、检索应用信息能力、选择价值化数据内容能力以及评判信息能力等。再者,远程教育培训为广大干部开创了一个不单纯为技术培训学习的场所,还包括信息文化交流、信息思维锻炼以及信息情感塑造的空间。远程技术应用环境借助信息手段凸显出信息的综合价值以及相关秩序,可辅助广大干部在信息往来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由此不难看出,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在升华干部综合信息素养层面效果明显。干部人才为我国公职人员以及社会管理人员的总称。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是对干部团队进行知识储备与运用综合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契合现代社会发展、跟上时代形式的战略目标。为此,应采用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全面集成信息技术以及干部培训教育课程,提升干部人才综合信息素养。
远程教育培训模式还提供了良好的交互应用环境,可令干部教学阶段体现良好的互动性、实效性。相比于传统教育,远程教育显著特征在于教以及学的环节实现了空间层面的相互分离。也就是说远程教育并不进行集体的学习,而是借助远程技术系统媒体,通过双向通信模式实现教育培训的管道互助。
该独特教育方式令教育资源以广大社会为视角,这样一来干部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定,而是更加自如开放的进行学习素材的应用提取。同时还可同他类学习成员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干部在远程学习环境下可更加自主自由的从事实践行为,可位于各个时间段或是空间地点入手,掌握学习任何章节有关内容,点选不同课程,进而满足干部学习培训的灵活性以及便利性需求,同时可为广大干部进行终身学习提供媒介平台。另外,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平台的自动化应用特征,可令干部人员的学习交流、课程咨询、自主选课、进度安排、考核管理、作业提交以及相关查询搜集均可借助远程交互模式完成。干部教育管理系统具体涵盖在职培训管理、职位晋升培训、具体业务技能培训、初任教育培训等内容。不同的培训教育其特征不尽相同,同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各异。远程教育平台则体现了资源交互、实践学习交互、后台教学管理维护交互等现代化、智能化特征,可最大化满足干部学习培训的按需开展特征,并可为干部基于自身特征进行自主选择学习提供了广泛机遇。系统交互环境有利于创建干部学习的良好共同体,进而完成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高效远程管理以及实时监控。
二、干部教育中远程教育科学应用
为激发远程教育提升干部综合信息素养作用,应实现教育管理系统的现代化、数字化应用。教育内容应进行有效组织,成为信息化实践应用的核心基础。可设置多样化的干部远程教育学习课程。例如教学录像有关课程、函授教育、业余教育课程、远程模拟课堂教室课程、数字化电视节目培训课程、干部人员内部资料应用以及合作栏目培训等,实现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应用。另外远程干部教育培训应做好多媒体教育系统、工具软件的研究开发,由技术层面健全教育管理实践环境。还应创建远程培训教育电子学习平台,进而激发系统自主学习应用优势。
远程教育管理需要有效的对干部学习状况进行管控监督,为此应基于网络交互性特征创建干部培训学习共同体。应符合干部学习综合需要。首要问题在于创建完善的干部学员协同合作以及交流共享工具系统,巩固共同体创建核心基础。另外,从干部教育资源来讲,创建学习共同体要应用专业化的课程开发创作工具,符合多样化的媒体应用结构系统以及媒体形式,进而完成学习文档、各类音像资料、视频文件、pdf格式资料的自主快速上传以及应用下载。远程干部培训教育管理平台,还应开创有效的鼓励互助学习模式,通过核心干部学员的培养宣传,提升远程干部培训教育的感召力、吸引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应用效果。
三、结语
总之,为提升远程干部教育培训综合效用价值。我们只有针对其核心作用特征,制定科学有效的应用策略,方能推进远程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广泛应用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02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始了。在成长、价值奋斗和享受人生的各个阶段,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刚需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1全民终身学活动周内容介绍大全,欢迎阅读!
2021全民终身学活动周内容9月8日,教育部《关于举办202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拟定于11月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202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开幕式。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活动内容
(一)持续推进线上线下终身学习
针对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围绕职业技能培训、全民健康、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等主题,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讲座、培训、观摩、座谈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学习宣传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和学习服务,组织广大从业人员、社区居民、老年人群参加全民终身学习。在总开幕式期间连续推出为期一周的系列活动,包括职工教育与人才发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城市(乡村)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理论与实践、互联网+全民学习等主题。
(二)向社区开放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学习资源
倡导“职继协同”“院校融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地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要结合各类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协调组织有条件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放大学、成人学校、社区学校、老年大学、科普学校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积极参与活动周,充分利用开放数字化学习资源,发挥设备设施、教学资源、师资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服务活动,建立健全服务基层百姓的继续教育相关院校及教育机构的学习资源库。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要做好社区教育相关业务指导和服务。
(三)强化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功能
充分发挥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作用,开展全民终身学习相关活动,形成社会资源共享机制。
充分发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门户网站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社区教育网、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等载体作用。加强省级终身平台以及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相关网站平台建设。鼓励区域之间加强优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资源的协作开发与开放共享。组织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积极参与社区(老年)教育资源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提升同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水平。活动周期间,因地制宜,面向企业职工、现代服务业员工、进城农民工、退役军人、高素质农民、城乡社区居民、老年人群、成人继续教育工作者等举办各类线上大讲堂,努力拓宽活动周的覆盖面、参与度。
(四)线上线下互动,推动全民阅读学习
持续开展书香社区、书香之家、读书之城、好书推荐、好书诵读、书友会、智能学习等线上线下活动。广泛开展微信读书、数字化阅读等活动,采用线上线下互动等多种活动方式,广泛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加读书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以网络互联互通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加大在西部地区、民族地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活动力度。
(五)开展“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推荐认定和宣传展示活动
各地组织开展“百姓学习之星”推荐认定和宣传展示活动,广泛征集、深入发掘、持续宣传展示一批在疫情防控时期创新方法学习、坚持主动学习、带动群众学习、事迹突出、故事感人的典型人物。
各地组织开展“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推荐认定和宣传展示活动。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灵活有效方式,宣传展示各地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在工作学习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工作案例和典型故事。宣传展示推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从业人员教育等优秀工作案例和典型故事。宣传展示继续教育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三区三州”等民族地区、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学习群体,服务从业人员提升素质能力实现就业再就业的优秀工作案例和典型故事。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将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示“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优秀成果,展示百姓学习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展示活动周总开幕式及各省区市活动周精彩活动。
(六)开展“智慧助老”专题宣传展示活动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45号)精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广泛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1〕15号)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智慧助老”作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一项重要活动,广泛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教育培训,服务老年人终身学习。要深度挖掘、广泛宣传在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推广优秀工作案例。
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组织推介“智慧助老”专题的优质工作案例、教育培训项目和课程资源,并视情在活动周总开幕式进行专题展示和推介。
全民终身学活动周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经研究决定,2012年继续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在培训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积极借鉴科技项目领域管理的先进经验,实施了教育培训项目化管理,对厅所管辖的部门(单位)各年度应开展的培训项目进行了申报、计划立项,对所开展的培训项目进行过程管理与监督,使教育培训项目管理更为有序,从而提高了教育培训项目的质量,提高了教育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发挥了行业主管部门在指导和推动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科学发展,促进政校行企联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内涵建设与品牌建设方面,我省行业高职院校——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分别获得第一、二批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立项及验收。在教育培训涉及的领域与规模上,围绕行业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全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的素质提升工作,依托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等,培训工作在规模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重点关注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教育培训满意度呈不断提高的趋势。
2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态势分析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等重要文件,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等指导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通过对上述文件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如下态势:
2.1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推动行业教育培训综合改革与协同创新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先行先试,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动政校行企深度合作,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协同创新的改革与实践,以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探索形成中高本纵向贯通、多主体横向协同的育人机制,拓宽和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视野,解决教学资源分散低效的问题,有效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消除壁垒、理顺关系,推动与行业、企业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积极推进学校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建,创新行业、高校、企业协同共建职业教育培养机制,构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合作体制。
2.2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畅通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包括职业教育层次的发展、职业教育种类的完善、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的优化,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更好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满足从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是涉及到职业教育系统内外优化的重大工程,包括职业教育的政策、法律、投入、社会关注度等外部环境的建设,同时也对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与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期建立起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行业发展视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将推动社会和行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通过发展职前教育、职业继续教育和劳动者终身教育等形式的职业教育体系,由职业院校和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以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准备、创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教育和服务,发挥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合力,为所有劳动者提供多种形式的终身教育机会,通过增强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使劳动者能够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多次选择、多种方式灵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学习者为职业发展而学习,使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3以内涵建设为主要发展方式,提高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在经历规模扩张后,已经进入到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内,职业教育将围绕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与资源开发、双师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国家交流与合作以及技术积累机制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在办学模式方面,重点推进校企合作、多方联合,体现现代性和开放性的自主办学模式建设。
(2)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多元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包括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中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积极开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体现职业教育特性、关注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4)在课程体系与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注重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内容融入交通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之中。
(5)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强调建立职业师资评聘标准,落实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双师队伍水平。
(6)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强调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
(7)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推进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
(8)在技术积累机制建设方面,鼓励建立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在关系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产业部门,规划建立一批企业和职业院校紧密合作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推动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技术成果扩散,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提供人才、科技服务。
3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3.1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四个交通”的发展态势分析
十以来,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态势,立足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为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服务好“两个百年目标”,未来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行业将以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的“四个交通”为发展目标。加快发展综合交通,坚持适度超前、改革创新,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与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要求相适应,合理布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运输网络,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创新,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坚持面向发展、开放协同,重点突破、全面提升,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牵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实现交通运输设施装备、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和运营效率、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快发展绿色交通,建设生态文明,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实现交通运输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加快发展平安交通,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全过程,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防、管、控能力;健全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交通运输持续安全发展。
3.2广东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四个交通”,构建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态势分析
按照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四个交通”的发展态势,结合广东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改革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内,广东交通运输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态势。其一,建立现代综合运输体系。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其二,全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通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省市共建、落实资金,省财政新增财力每年安排50亿元、5年共25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资本金,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300km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到3300km,地级市与地级市之间基本上通高速公路,沿海重要港口基本上由高速公路连接,全省基本形成网格状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三,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客货运输加快发展。不断改进运输装备,提高客货运输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公交都市创建,进一步提高公交覆盖率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了城市配送和农村物流配送试点,增强服务能力;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不断优化船舶结构,推进实施珠江门户战略,以广州航运交易所为重点积极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推进水运结构转型发展。其四,强化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交通生产安全。通过全面推进平安公路、车站、航道、港口和工地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扎实推进“平安交通”建设;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港区危险品仓储安全监管、琼州海峡客滚船舶安全运行、道路危险品运输和长途接驳运输等专项整治,确保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工作的落实;强化安全生产培训和预防预控,重点开展公路水毁突发事件、汽车客运站应急疏散、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其五,推进节能减排,推广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加快运输方式转型升级,推动甩挂运输发展,继续推进广东绿色货运项目,推广中短途道路客运车辆使用LNG等清洁能源,积极推进新能源车辆在公交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绿色港口发展,积极探索粤港控制珠三角远洋船舶污染气体排放的合作路径和技术措施;大力开展和推广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的研发和技术应用,推广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其六,以信息化为引领,着力推进数字交通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继续推进交通建设和运输市场信用服务系统等四个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感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联网在交通引导、停车诱导、城市公交智能管理、实时路况、客货车辆管理、危险品运输管理、电子通关等方面广泛应用;搭建创新平台,健全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科技强交战略。
4广东交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趋势
行业“四个交通”、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广东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发展态势对交通职业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整体的趋势来看,我省交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将以管理创新与机制创新为引领,呈现数字化、终身化、全员化、科学化以及内涵发展态势。
4.1交通教育培训的数字化发展趋势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包括行业教育培训管理平台,远程学习中心、数字化资源共享中心等在内的信息化管理与学习平台;积极开发共享型网络课程资源、慕课、微课等信息化学习资源;探索包括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网络自主学习等多种信息化学习方式,积极推进继续教育与培训学时网络申报、认证等工作,使教育培训工作从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与反馈的全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全面推进行业教育培训的数字化发展。
4.2交通教育培训的终身化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交通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发展态势,对行业的人才储备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筹广东交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行业中介组织等在内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职前教育(职业准备教育)、职中培训(职业继续教育)以及职后教育(劳动者终身教育、转岗培训)等在内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从而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不断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未来一段时间行业教育培训事业的重要任务和发展趋势。
4.3交通教育培训的全员化发展趋势
无论是行业转型发展,推进“四个交通”发展目标的实现,还是满足个体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求,教育培训都将成为所有行业从业人员的一种义务和权力。将行业发展对岗位能力以及个体发展的学习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对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型人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学历提升教育、继续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岗位素质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将行业发展要求、企事业单位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全员教育培训体系,是建设幸福广东、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4.4交通职业教育培训的管理将全面走向科学化
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以及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以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政策和指导性文件,以统筹、引导、规范和监督考核为主;行业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功能,联合开发行业教育与培训标准及教材,教育与培训信息,成为行业教育与职工培训的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持中心;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具体组织开展各类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模式、培训方式改革的研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4.5交通教育培训的内涵发展趋势
关键词:党校; 教学方法; 改革原则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ontinuously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innov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eaching is lear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party school,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re analyzed.
Keywords: party school;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 D261.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党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不是随意的,更不是盲目的。只有坚持和把握正确的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教学方法改革的正确方向,并真正收到实效。
1、互动性原则:交互性原则是指在党校教学中,教学双方应互相配合、互相启发、互相推动,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化。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内化或改造的过程。除了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外,还包括师生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以及教师与教育内容之间的互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主导、支配地位,严重制约了学员积极性的发挥。在党校教学实际中教师的“教”和学员的“学”,有一个双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有一个遵循教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问题,有一个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探索“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有效形式,遵循互动性原则,提高培训的实效。
2、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党校教育要坚持开门办学,增强党校教育培训的开放性。开放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开放,也是一种学习培训氛围的开放。内容与方法的开放是指开放式教学能走出学校范畴,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和多种教学培训方法,通过出省、考察培训的方式,运用社会调查、现场教学手段,以形象、直观、立体和数字化的教学手段来拓宽学员视野,从而提高培训效果。氛围的开放是指通过特定的行为和制度,创造出一种大气、兼容并包的培训环境,打破学员的思维定势和习惯性思维缺陷,从而健全思维能力和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在干部教育培训引入市场机制的新形势下,党校只有坚持开门办学,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开放性,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才能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因此,党校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以更宽广的胸怀和眼界,坚持开放性原则,不断增强党校教育培训的竞争力。
3、现代化原则:
3.1、课堂教育手段现代化。这是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比较基本的形式,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主要是运用一些计算机教学课件、计算机辅助教育和辅助的视听设备,代替录音、幻灯、录像的基本功能,并利用计算机技术,系统、详细地分解、展示知识结构和发展过程以及具体实例,在突破教学难点、进行生动直观教学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电子教案,以计算机教学为主要手段,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份教案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目前,多数党校已经实现了计算机课堂辅助教学,其实际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党校工作者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良好预期。
3.2、信息资源多媒体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强力的感官冲击效果,同时又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交互性强、便于更新等特点,保证了知识受体获取信息的效率与质量,拓展了思维。基于以上特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接受,并将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
3.3、传输手段网络化。教育技术的网络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互联网(Internet)应用的迅速普及和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网络和数字电视网络的飞速发展。Internet作为一种远程广域通讯网络技术的重大革命,已经引起了教育技术的重大变革,并将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Internet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模式、双向交互、信息量大等特点,它的普及应用以及传输速度的提高和音视频压缩技术、媒体流技术的应用,使其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必将成为党校教育信息的重要载体。卫星电视进入教学领域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现有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宽带网络在大中城市中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为建立党校网络教学提供了平台。以Internet和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宽带网络为载体,以党校教学力量为基础,以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依托,构筑具有交互能力、开放性、广域性的网上党校教育系统,也将成为党校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4、学员主体与教师主导原则。学员主体与教师主导要求教育者从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向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主导者的角色定位转变,努力营造教师和学员之间交流互动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和激发学员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之前必须理解教育目标,熟悉教学对象,钻研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第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从教育活动的开始到教育活动的结束,教师要充分组织各种教育因素,考虑各种教育影响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教学对象进行活生生的教育活动,必须把具有主体性的学员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员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第三,教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现场观察课堂的效果,还要及时了解学员对教学的评价,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教师还要随时了解大部分学员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总体情况,保证各教学要素的合理配置、教学方法的优化使用,使教学面向广大学员,充分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运用上,教师应以互动式教学为核心,综合运用学员论坛、案例式、研讨式、现场式、传授式、菜单式等多种现代教育培训方式。积极实行以课题研究带专题教学的研究式互动式教学。要注重学员论坛,以达到观念交锋、思想碰撞、经验反思、互动共享的最大效果。
实践证明,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理论和研究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对于促进学员全员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讨论,不断深化学员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学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新形势下履行好央行各项职能,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目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相比,地市中心支行的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人民银行培训模式的变化
人民银行自成立以来,在不断整合和探索职工教育培训模式的历史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包括以脱产学习为主的在职职工大中专等中低层次的学历教育和以电大、函授、党校本科,研究生班为主的高层次学历教育。这阶段的培训目的主要是提高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职工比例。
第二阶段,以全员岗位任职资格考试为主的培训。跟第一阶段学历教育培训不同的是,最初是要求全员参加培训、全员参加考试,后来经过实践,发展为除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学历以外的职工参加考试和培训。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培训不再单纯追求“学历”,而是以“适应性”为主的岗位业务技能培训。
第三阶段,围绕总行“五型人才建设”为战略目标的培训。以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培训不再拘泥于统一的形式,而是适应经济金融形式及履职变化,培训理念更新,培训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二、地市中心支行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
(一)现行的培训模式
一是分层次的培训。包括对中层干部举办的注重领导管理素质培养的培训班和依托全员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的针对一般员工的培训。
二是以专题报告和讲座为形式的培训。邀请经济学者、党校教授或部门负责人作形势报告或专题讲座,同时开展一些诸如《物权法》、《公务员法》主题培训,以及结合新业务、新职能和新技能进行培训。
三是各部门自办的专业培训。各部门针对自身特点和需要开展一些专业性的培训,如支付结算系统、国库系统、直接投资管理系统等培训。
四是外部资源培训。除以上三类自主培训外,人事部门和其他各部门也积极争取利用外部资源,包括选派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总、分行举办的各类培训、人民银行系统外组织的相关培训等,如总行培训学院举办的科级干部培训班,会计师、审计师培训班等。
五是远程教育培训。随着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总行远程培训系统、电视电话系统“以会代训”为基层央行提供了一个在线学习的方式和强大的信息资源。
(二)现行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培训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效沟通和增效协作的培训目标很难实现。一个培训项目的规划和实施需要进行细致的调研,应该是科学系统的,而现实中有些培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往往只是体现领导意图,存在一定程度重形式轻实效,重数字、轻内容的现象,培训缺乏可持续性。
以市中心支行各类培训统计为例,从处级、科级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总行、分行以及中支自身组织的大大小小形式多样的培训达1790人次,覆盖面达到了100%,学历教育层次也不断提升。但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手段与过去相比,仅仅是数字增长而已,对培训效果未做任何分析评估和反馈。
类别
项目类别
人次或期数
处级干部培训
总行组织的培训
1
分行组织的培训
1
其他培训(地方政府、社会办学)
6
科级及以下干部培训
总行组织的培训
1
分行组织的培训
68
参加其他培训(地方政府、社会办学)
25
本单位自办培训
培训班
期数
31
参训人次数
1068
讲座、论坛等
期数
8
参训人次数
621
总培训人次
1790
学历教育
本年度学历学位认定数
硕士研究生
1
本年度在读人数
(含已毕业未认定人员)
本科
3
硕士研究生
1
2、培训理念和职工认知度的偏差对培训质量的影响较大。近年来,无论是培训经费还是培训项目的选择上,总、分行和中支都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各种各样的培训不断增多而培训结构不尽合理,另一方面职工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素质的需求不断增强而培训资源却相对“匮乏”。究其原因在于不少培训理念与职工的认知存在偏差,培训初衷与培训对象实际需求不匹配。过去那种“要我参加培训”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我要参加培训”的氛围没有充分形成。这样,培训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以市中心支行教育培训经费统计情况为例,
序号
培训项目名称
人数
时间跨度(天)
标准
(元/人.天)
培训项目
金额
合计
187
210
287940
一 、
参加,总分行等外部培训经费小计
79
170
135123
其中:
材料费
57
38
4537
培训费
79
128
130586
二、
中支机关会计、信贷、发行、外管等部门专业培训经费小计
108
40
80
152817
其中:
伙食费
34
40
80
108800
住宿费
21
12
150
37800
材料费
108
30
3240
培训费
2977
三、创新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能的思考
(一)加强对培训的调研和分析,选择有效合理的培训模式。一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区别确定管理者培训模式、一般职工培训模式。二是要明确培训模式的不同定位,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注重培训系统化和综合化机制建设,寻求培训效果的最大化。三是重视培训效果的测评和跟踪反馈,通过填表等形式反馈培训效果的真实情况,为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二)借鉴商业银行培训模式与机制,创新基层央行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与商业银行培训理念和做法的比较,可以发现三个方面的差异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差异一,人民银行对培训功能的挖掘不充分,表现在仅仅偏重于业务技能的培训,疏于央行文化和管理技能的培训。对我们的启示是,可以挖掘和完善培训沟通功能、文化功能,以充分发挥培训在央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县级农广校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仍然采取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进村辅导授课,条件好一点的采取声像教学等方式进行,远远不适应时展的要求,而现代远程教育为农广校开辟了新的教育培训模式。
强化远程教育网络建设。通常认为,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过程: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进行的教学活动。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足在于很难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当前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最新方式主要是将现代的教育资源与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如: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卫星、多媒体、宽带网络为主要手段的传播技术等,如果县级农广校利用好这些远程教育资源,并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有机结合,将宽带网络传输延伸到村屯,利用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在教师和学员之间、学员和学员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公告牌等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效果就会更好。因此,加强县级农广校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势在必行。
加强县级远程网络建设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和普及,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远程教育方式逐渐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成为“数字化校园”重要的组成部分,县级校也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运用这些高科技手段,面向农村建立“乡村数字化田间校园”,以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要。实现网络教育平台通常需要三个基本系统:即课程及教学资料系统、教学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这三个基本系统实现了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和学员管理等整个过程,农民可以不离土、不离乡、不误农时在网上听课、与教师互动答疑和提交作业等,以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县级远程网络教育要依托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国家在加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科技投入,就东宁县而言,全县102个行政村已经通过组织部门建立了村级网络终端,村村配备了电脑网络、投影仪等先进设备,农村党员干部可以利用村级网络终端进行学习、参加培训,县级校依托组织部门,把农广校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与组织部门的农村网络平台相结合,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在乡或村设立网络培训教学点,方便农民,减少误工;二是结合农业生产任务,依据种植业生产季节或养殖业饲养管理进程设计教学进程;三是根据培训需要,以乡村示范园区、种植养殖大户产业基地为教学现场,让农民边学习边实践。
农业部已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要真正成为主体,成为基础依托,需要上接“天线”、下接“地线”。
接好“天线”,这是由农广校是国家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公益性专门机构的职责和地位决定的。要立足全局,把握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和农民需求,统筹组织实施各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一方面需要履行认证职责。新型职业农民认证由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受委托机构具体承担。农广校作为受委托机构,履行认证职责当仁不让。另一方面认证需要与扶持政策挂钩。没有政府出台的政策,认定证书是不能发的,发了也是流于形式,发了也要取消。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教育培训与职业农民认证、扶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农广教育培训才能上升到国家层面,才能把“天线”接牢。
接好“地线”,即用“四大工程”来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接。一是“百万中专生计划”。“百万中专生计划”是针对务农农民开展中职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载体和措施,适合农民学习特点,实用有效。农广校要坚持锁定职业农民为主要培养对象,锁定中等职业教育为主要学习层次,锁定送教下乡农学结合为主要教育模式。二是培训工程。阳光工程需要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结合,一定要聚焦新型职业农民,由专门机构来开展系统性培训。三是条件建设。条件建设是农广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聚焦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四个课堂”建设,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推进体系条件建设。四是“智慧农民数字工程”。农广校要面向新型职业农民,与有关部门联合,整合农村文化服务和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在手机终端上的可检索、可互动、产品可买卖。从农民需求出发,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扎实推进教育培训工作,方便农民、实惠农民、智慧农民,这样农广教育培训得到国家政策扶持,才能把“地线”接牢。
站在“四化”同步发展的大局,站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局,站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局,站在农民增收致富的大局,农广校应跳出农民教育培训抓农民教育培训,以更加宽广的视角、更加强烈的主体意识、更加坚定的信心,强力推进农广教育培训事业上台阶、上水平。
白 云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环境;终身学习;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007-03
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需要丰富灵活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方便快捷的服务。因此,利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已很难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需要。基于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性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岗前、在岗和转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城乡居民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契机和可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形成终身学习社会创造了条件。
一、数字化学习环境及其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学习环境的定义不尽相同。Wilson(1995)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在其中进行的相互合作、支持,并且使用多种工具和信息资源相互支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的场所;何克抗(2002)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也有学者认为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周围因素及其组合。分析以上各学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学习环境是一种空间场所,其包括物质的、社会活动的、心理的空间,既有丰富的资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这些因素有机组合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服务。简而言之,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利用资源生成意义并解决问题的场所。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一种非物理存在的但是能够为人们所感知和控制的电子现实空间。李克东教授认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网络学习环境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在国外,数字化学习环境(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研究起步于20世纪末,重在模式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应用于学校教育,员工、专家培训和特殊教育等领域。
依托数字化学习环境,利用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能满足社区教育对象广泛性、学习内容多样性、学习需求多层次性的特点,是有效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韩国、加拿大等,目前已有超过20%的企业培训都采用在线模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网络教育产业。2007年占美国培训业29%的市场份额。在我国,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宽带的普及和3G无线网络的推广应用,数字化终身教育模式的优势和需求正日益显现,但由于先期技术研发投入大、软硬件运营成本高、教学资源标准不统一、缺少统一的招生入口等因素,使国内教育机构难以开展此类业务。部分专注于远程教育领域的教育培训机构,则建立封闭式的“网校”,不愿开放技术平台,而仅仅为自身课程服务。
二、基于数字化环境的终身学习体系与运行机制
目前,主要依托广播电视大学搭建省、市、县三级社区教育组织体系的趋势在全国基本确立,运用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创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组织体系
在长三角地区基本建成了主要依托广播电视大学搭建省、市、县三级社区教育组织架构,并依托乡镇化技术学校在乡镇设立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学校),终身学习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充分利用全省电大系统和乡镇成校的成人教育资源存量,建设以市、县(市、区)级电大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成校为骨干,辐射所有社区和村庄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投资少,见效快。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嘉兴市等地区以此模式开展社区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以乡镇(街道)社区教育机构为支撑点,依托电大搭建省、市、县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上下联动的社区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社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数字化终身学习体系
运用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创建的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形成了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终身学习创新体系,主要从框架和过程两方面研究并解决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相关问题。
1.数字化资源整合与共享体系。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给学习资源的建设、应用、共享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以及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去实现这种可能性。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创新体系主要从资源的积聚、共享和服务环境等方面研究并解决全民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问题。利用当下已有学习资源、开发新学习资源,并积极引入第三方学习资源提供商,集中到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上,建成课程库供各方共享,以减少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大量浪费现象,在短期内实现课程学习资源的快速积累,减少投入成本和投入周期。
社区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后台菜单从平台已经有的所有课程中选择本社区所需课程,自行设定网站界面,快速建立独立的社区教育网站和课程库,并随时根据需要,对课程进行增删管理。开设自有网络课程,同时对人员进行学分、学习情况等管理。
2.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社区教育机构和乡镇(街道)化学校,以数字化学习中心的运作模式来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构建遍布城乡、社区(乡镇)、企业、部队的数字化、集成化、终身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环境,探索适合社区成员学习特点的,满足个性化学习和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以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促进职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三、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架构与功能
(一)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架构
基于数字化环境的社区教育需要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支撑,支持泛在学习的资源、服务及其门户设计,技术架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完善性,直接影响社区教育的发展。长三角地区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立的社区教育组织架构和电大已有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为搭建省、市、县三级数字化学习平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的总体思路是以省级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作为一个开放式基础服务平台,在市、县或企业生成机构子网站,机构子网站拥有与省级平台相一致的信息交流子系统、共享学习资源子系统、学习支持服务与管理子系统。通过基础平台和课程资源的共用,大幅降低机构用户学习平台的建设成本,并通过多方资源的对接与整合,变单方推动为多方共赢,形成一个良性、繁荣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机构子站是系统为机构用户生成,机构用户可与管理信息动态,自定义界面,可选择、整合多层次且多样化的资源,以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题材广泛的学习资源。
一个架构与运作良好的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性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即基于Web的网络教育服务平台,可以对学习资源进行二次传播为用户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以及方便快捷的增值服务,为数字化终身学习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包括学习资源库系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继续教育项目管理系统、远程实践系统和评价测试系统,通过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等传输形式,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并由学分银行完成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通过这一平台搭建的生态化学习体系,使各种社区教育资源相互联结,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结合的共同体。整合多层次且多样化的资源,以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题材广泛的学习资源,满足社区教育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该平台,社区教育的信息和动态,使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系统相互联结,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结合的共同体,使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得到共享,使学习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学习。
(二)数字化学习平台功能模块
在功能模块的设计上,本平台为每个机构用户提供独立的管理后台,包括课程安排、E—learn-ing资源管理、学员管理等内容。学员选择课程后,通过电子支付完成报名缴费环节,在线进行E—learning课程学习,并在培训完成后,通过平台的评价系统,对教学进行评价。平台具有学习、管理、互动等功能,可实现学员电子档案管理、在线测试、社区互动交流。
整个平台在软件开发上,分成新闻子系统、课程子系统、用户子系统、在线学习、互动交流、后台管理等六大模块:
1.新闻子系统:应用在主站上,同时作为一个子模块应用在机构主页上。支持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前台支持搜索,支持新闻评论,支持图片新闻。
2.课程子系统:包含课程管理、课程展示(课程超市)、课程订购等三大功能。
3.用户子系统:用户分为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两大类,机构用户包括社区教育机构、专业教育机构等。
机构用户可以拥有自己的主页,设定自己的子域名,形如XXX.我们的域名.com(或开设国际顶级域名)。管理下属的个人用户,包括专家用户和内部学习用户:可以为自己的课程资源指定专家用户,由专家用户负责在线指导、互动答疑;也可以将课程资源开放给内部学习用户,链接查看内部学习用户的学习情况,包括获得学分、累计学习时间、学习历史。
个人用户可以使用学习管理、订单管理、学分累积等功能。
4.在线学习:用户登录以后,可以查看课程资源列表(已购买成功的课程、得到社区机构授权使用的课程)及学习进度、获得学分、累计学习时间。点击某个课程链接,使用课程学习、在线测评、互动答疑、学习心得、课程评价等多个功能。
5.互动交流: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可以自主组建学习小组,开展网上学习成果展示、读书交流等活动。支持社区与课程子系统、用户子系统的无缝链接。
6.后台管理:总站后台提供机构管理、课程资源审核、各类统计报表等功能。用户拥有独立的管理后台,具体功能依据角色的不同而不同。
四、运行机制
(一)资源汇集、转换机制
借鉴淘宝网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的模式,积极寻求和已有的各培训机构、在线学习网站的合作,汇集、转换市场上已有的各类教育资源,为平台运营奠定强大的资源基础。
(二)三级社区教育机构共享与互动机制
终身学习平台的建立,为各社区提供了在完善的在线培训、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方便、快捷、较低成本地生成社区网站成为可能,又便于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统一管理。借助终身学习平台,社区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后台菜单从平台已有的所有课程中选择本社区所需课程,自行设定网站界面,快速建立独立的社区教育网站和课程库,并随时根据需要,对课程进行增删管理。开设自有网络课程,同时对人员进行学分、学习情况等管理。
(三)与企业E—learning衔接机制
很多外企和大型企业都已建立自己的在线企业大学,但还有不少中型企业有建立企业E—learning平台的需求,但是苦于投入太大,资源不足。终身学习平台建立,一方面积极吸纳企业管理、员工培训等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这方面的用户。基于终身学习在线平台,企业用户可拥有自己的个性化界面、课程内容和分类等,只要在企业自有网站上做一个链接,企业的网络学习平台就成为企业网站的网络教育频道。而企业员工只需要到达企业网站,就能够进行课程的学习与测试,而不需要登录终身学习在线平台。
(四)与培训机构合作机制
对于目前尚未建立在线学习平台的大量教育培训机构来说,他们通过平台的支持,也可以拥有独立完整的网络培训网站,可通过管理后台,自行设定网站界面、开设自有网络课程,并可对本机构的课程安排、网络教育资源、班级与学员、学分等教学任务,对招生动态、机构介绍等宣传信息,对报名咨询、课程答疑等交互内容进行方便的管理。
(五)项目拓展机制
从培训项目来说,前期可以重点抓住一些政府培训项目、证书培训、行业培训项目等。从这些项目人手,第一,可以增加网站的权威性,扩大用户对网站的认知;第二,便于吸收培训人员,产生直接效益。通过平台的支持,各项目可拥有独立完整的培训网站,可通过管理后台,自行设定网站界面、动态招考信息、培训项目简介以及考试报名等内容。
(六)质量监控机制
通过对管理者、学习者和服务者的分布式、过程化的管理和透明服务,达到对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所有参与方的统一服务、动态监控以及全过程评价,从宏观上构建社会化和立体化的信息化教育服务与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建设和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2]蒋东勤.数字化学习港网上学习环境的研究与设计[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31—33.
[3]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7,(1):5—8.
[4]陈乃林.参与社区教育是电大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J].中国远程教育,2007,(2):15—20.
[5]杨孝堂,杜若,热哈提·努尔散.基于国家远程教育云的数字化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1):14—17.
[6]张吉先.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08,(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