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学衔接范文

教学衔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学衔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学衔接

第1篇

一、从各地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各校学生素质的不同情况来考察,目前大体上有以下三种衔接措施:

第一种:开学第一个月不上新课,集中复习整理初中知识。但它有两个缺点:①不利于优生的学习。对于中考英语得分八、九十分的优生来说,他们早已对英语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对新老师的要求也很高,希望所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逐渐加大。如果有一个多月内重复学习他们已经掌握的初中知识,容易挫伤和抑制他们求新、求难、求深的积极性。②不利于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因为它打乱了高中英语教学计划的正常进度,甚至影响到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二种:为了不影响高中英语教学的正常进度,在高一上学期的前半学期加班加点,每周多上三课时英语。但这样做,也有不利因素:①不利于差生的学习。

需要补缺的差生,原来初中知识就未消化掉,现在如果新课、旧课一齐上,则负担更重,一旦“撑坏了胃口”,他们就“什么也不想吃”了。②造成学科之间的矛盾。由于多占课时,其他学科老师有意见,给全年级组的协调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结果收效甚微。

第三种:边上新课,边复习初中知识,以“分散穿插”的方法,从语音、词汇、语法和课文几方面补缺。一方面,按教学大纲和学校工作计划,按时上新课,既能使优生在学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上有“咬劲”,有充实感;又能使差生对新课文中体现的语言基础知识有个认知过程,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课后努把力,尽快达到班级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结合高一新课教学,用“分散穿插”法系统复习初中六本书中的相关知识。

我们认为,第三种办法既可以克服第一、二两种办法的不利因素,又可以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语言实践活动的广度和密度,提高每分钟的效率,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采用了第三种办法。

二、我们在研究和实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过程中的设想和具体做法:

在单词读音和拼写方面,根据音标和读音规则认读和拼写单词,提高复习旧词带动学习新词的自学能力。

在词汇和句型方面;保持初中常用单词、词组、习语和句型的适当的再现率。

第2篇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学法指导系统性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初中和高中之间的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一大难题。中学英语教学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如果偏废任何一项能力,都将会影响整体能力形成。下面就初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不同特点来谈谈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及我们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⒈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调查表明,50%的学生认为,初、高中最大的区别是课堂上,高中要求记大量笔记,教学内容多;50%的学生认为,高中英语难度大,听课吃力。可见教学起点过高和课堂容量过多是造成学生不适应的主要因素。

⒉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学生发言积极,主动性较强,课堂气氛活跃,而高中课堂主动发言的学生不多,课堂气氛沉闷。经调查,90%的高中生,在英语课堂上,老师点到了才发言。初中教学,老师可通过实物、游戏和竞赛等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而高中英语教学,教师很难用相同的手段达到初中教学的那种效果。因此,高中教师更应该研究学生心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学习的主体性,找准课堂切入点,以学生活动为主,加强情景创设,多联系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和课堂。

⒊注重学法指导。大部分初中教师和学生仍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中考,使得教学陷入题海之中。结果,学生自主性较差,知识死板,自学能力较弱。进入高中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沿用初中的那套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效果差,陷入学习的误区。因此,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在课前预习、学生听课和练习以及课后的复习巩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已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他们有独立与创造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但在外语学习方面,虽然有了几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很多学生只能跟在老师后面跑,外语学习的广阔天地还未真正对他们展开,他们的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较简单的重复。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已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必须积极研究科学的、适用的学好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指导学习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在以下方面对学生予以指导。

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使学法指导行之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勤记笔记、及时复习及反复练习。

⑵在英语学习中引导学生搞好几个“学会”。①学会使用工具书,这是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②学会合作,包括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③学会将知识条理化。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和归纳将所学知识条理化,储存在记忆之中,实现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④学会活动,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有效、有目的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有意识地组织和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等,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品位;⑤学会参与讨论、发表观点。这一点是学生发现自我,树立学习信心地的关键,也是英语教学中体现英语交际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时段。

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初中英语教学具有“单一性”和“针对性”的特点。教师的教学往往是朝着学生掌握“中考”所需的语言点而设计课堂。尽管初中也加强了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但作为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和实践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而教学的局限性较强。高中英语教学则强调语言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交际性”。学习语言的目的很明确,除了高考,学习者是为了掌握这门交际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在充分体现语言交际性的同时,将语言知识讲深讲透,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比如enjoy一词,初中教材中重点讲了“喜欢”的意思,如:Ienjoyswimming.那么在高中课堂中,还应涉及以下关于enjoy一词的知识教学内容:enjoyable(令人快乐的);enjoyment(愉快);enjoylife(享受生活的乐趣);enjoythecoolair(乘凉);enjoyone''''smeal(津津有味地吃饭);Howdoyouenjoyyourtrip?(你觉得你的旅行如何?)enjoyagoodincome(收入丰厚);enjoyfreemedicalcare(享受公费医疗);enjoyverygoodhealth(身体很棒),等等。

现行的英语教材,无论是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均以“单元式”编排,在语法、词汇上采用“循环式”和“渐进”原则,注意初、高中紧密结合,每单元包括对话、阅读、操练和巩固等课型,一般说来,师生能较快适应。那么,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上,笔者认为,高中教师还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迅速贯通初、高中教材,这是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基础。初、高中教材编排的一致性给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特别是高一年级的教学衔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关键是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了解初中教材中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这样才能在高中起始年级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矫正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②认真钻研《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前沿课改信息。《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及新课改的逐步推进,给广大英语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角色作用,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学习和钻研《英语课程标准》将有利于我们牢牢把握教学的方向,正确掌握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

③学习一些语用、语义方面的知识。这是一个合格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素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越来越多地显示出语用、语义知识的重要。例如兼有两种形式的副词,即high/highly;wide/widely;deep/deeply;free/freely等,前者表示其本意,后者往往表示一种心理状态。比较:Themountainis1,000metershigh(高).Wethinkhighly(高度地)ofourheadmaster.又如高中教材中频繁出现的过程动词与结果动词等都贯穿了语用、语义方面的知识。

④加强和初中教师的联系,尽可能的多听初中英语教师的课,了解初中课堂教学实际。

⑤学习一些与高中教材有关的背景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博学者。实际上,高中教材涵盖了丰富的人类知识,包括了从语言、文化到历史、地理、生物、天文、习俗以及各方面的素材,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是为学生提供由操练(practise)到产出(produce)的语言内化过程。教师知识的积累和丰富只会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只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知识的渊博以及其人格魅力!

⑥学会教学反思,这是提升我们教学档次的重要一环。俗话说,教然后知不足。有时候,教师在教学时不知不觉,有些东西没有考虑到,出现知识的遗漏。课后经过反复思考,觉得又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因此,施教者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就会特别地注意,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大大提高教者的教学水平。所以,我们不应把撰写教学反思看作是累赘、形式,而应把它当作我们成长、成熟的必要手段。

第3篇

为做好xxxx年春季复学后的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成果,确保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努力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

一、根据线上教学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与网课做好衔接。

在复课前,学校就组织教研组的老师相互交流研讨,制定学期计划,初步完成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梳理,明确教师分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学校教导处根据线上所授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重新制定教学进度,保障线上教学和复课后的教学内容不断档。

二、整合网上授课内容,改变一贯的按步就班的教学方式,对网上已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升。

对于线上教学与本学期新课进行连贯性教学,在新课之前,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线上知识点的复习梳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让学生在知识学习链上实现无缝衔接。

三、开学后教学内容既要面向全体也要考虑个体,线上学习的效果,不同学生效果各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线下辅导衔接。

复课后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效进行摸底,目的是检查学生“延迟开学”期间线上学习的状态和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以最快速度激发起学生线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反复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检测等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逐步解决。

四、特殊时期,线下教学也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关注当前疫情发展的情况,尽最大限度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教育教学要充满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

一再延迟的开学改变了学生往日固定的生物钟和学习习惯,当前,教师亟待改变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本次疫情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尽快把放飞的心收回来、把散漫的态度集中起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校课堂学习。

返校后,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如何衔接?

在开学复课之初,通过调查、作业检查、评测、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诊断线上教育教学效果。建立并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客观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分年级、分班级、分学科对每一个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建立学习档案,教师科学、准确把握学情,以利线下教学更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找准知识遗漏点、能力欠缺点、习惯不足点、发展最近点等,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路径,克服学习困难。

提倡个性化教学、精准性辅导

学校要根据线上教育教学中年级、班级、学生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学校学期教育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在摸清任课班级、学生线上学情的基础上完善学科教学计划,耐心释疑解惑,提倡个性化教学、精准性辅导,采取必要的补缺补差补弱措施,做到教学进度符合学生实际,教学难易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实施因材施教、学有所教,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努力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营造宽松和谐的线下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上好“开学第一课”,利用丰富多样形式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染病防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学生在学习、生活能力与水平上的差异不是线上教学才有的,但线上教学可能会产生新的差距与差异,准确把握学生在线上教育教学中的表现是保障教育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性因素。开学复课之初,任课教师要与家长、学生一起全面分析线上学习情况,教育教学精准施策,保障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因故未能参加线上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学困生等要实施“一生一策”,确保每一个学生均能基本达标。

学校要统筹考虑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升学考试的特殊情况,切实增强毕业年级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序安排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努力保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重视对初三年级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团体辅导,及时加强考试升学政策和工作安排的宣传解读,有效缓解毕业年级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要坚决落实控辍保学任务,要及时对学生返校复学情况进行全面摸排,认真做好辍学学生的劝返复学工作,坚决防止因疫情影响出现新的辍学。

继续推进家校共育

开学后,学校、教师、家长客观总结线上教育教学期间家校共育的经验与教训,保持家校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有针对性指导家长树立并践行正确家庭教育观、全面育人观,继续密切关注学生居家、在校学习与生活的情绪与状态,做好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之间的衔接,尤其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的调整和优化,尽快适应线下教育教学。

加强对线上教学研究,开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新天地。在教学教育教研等管理上有新思维,在家校共育内容、方式、观念上有新突破,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有新拓展,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共享上有新办法,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有新方向,在学生学习样态上有新变革,在学情精准分析上有新路径,在个性化教学上有新策略,在育人质量提升上有新范式。

学校要落实好主管、主体责任,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实行“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班一策”“一科一策”“一人一案”,统筹制定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衔接工作方案,加强领导,细化指导,有效引导,及时评估本地本校学生返校后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衔接工作成效,确保领导有力、组织有序、指导有方、衔接有招、落实有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确保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达成。

篇五

学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衔接方案疫情缓解开学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衔接

线上教学是当前防控疫情延期开学期间的一项特殊应急措施。没有开展新课程线上教学的,将实施“零起点”教学;

已开展新课程线上教学的,将认真进行串讲复习,在确保每名学生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程教学。对在重点疫情国家或地区不能按时返校或尚在隔离期的学生,将通过线上教学等方式,继续指导做好居家学习;

返校后通过专门的个别辅导,确保学生跟上教学进程。

学校制定针对性强的摸底调研计划开学返校后各校将对延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逐一摸底和诊断,精准分析学情,区别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做好教学衔接。

各学校立即做好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检测的各项准备,原则上开学后周内完成检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形成报告,以便对线上教学内容查漏补缺,及时调查开学后教学进度。

摸清底细找出问题,做好学科知识内容衔接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时间的线上学习,本学期课程内容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我们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摸清底细。首先,做好线上教学情况摸底。教师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笔记,找出教师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再者,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活动。理科类课程可以组织一次综合性摸底检测,文科类课程可以通过现场抽查,通过听、说、读、写等分组互动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

第二步:找出问题。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4篇

>> 从教法方面谈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探讨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讨 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研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探究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 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浅析 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教学探讨 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方法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体会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浅析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体会 浅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浅议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谈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谈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由于初、高中数学结构、教师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当学生进入高中后,出现大部分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渐渐地认为高中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学习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根源还是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以下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将面临许多不同的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高一数学教学是对学生在高中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为了能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分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使学生能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本文结合高一教学实际,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分化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谈谈以下建议:

一、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变化原因分析

1、数学教材的变化。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与数字,且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与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要注重分析。其次,近几年新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数学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数学因高考的影响,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增加了难度。

2、学习环境与学生心理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教材、同学、教师等都要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经中考后一个暑假的放松,进入高一后无紧迫感。也有可能在入学前,就听过高中数学难学,为此产生了惧怕心理。的确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

3、教学课时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对学生进行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都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基础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特点,入学教育时要做好这几方面工作:⑴、给学生讲清楚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⑵、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并补充高中要用到而初中却没有讲到的知识;⑶、结合实例给学生说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指出注意事项;⑷、请高年级学生谈他们的体会与感受,引导新生少走弯路,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

2、高中数学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便于做好教学衔接。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数学新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便于做好教学衔接。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有的在内容难度、深度和广度上降低了要求。如二次函数在初中就降低了要求,十字相乘法等已基本不提,使得高一学生只要遇到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就把繁琐的求根公式搬出来,这给高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此根据高一教材和教学大纲,教师要制订出相应的高中数学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怎样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3、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所以在高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深入研究两者间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便能顺利地开展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使学生较快地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教学中,帮助学生先复习初中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便能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4、以教材为基础,尊重不同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难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高一数学教学中,在速度上要放慢起始进度,慢慢加快教学节奏;教学中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学生已知的情况引入;在知识落实上,要以教材为基础,先落实“死”课本,然后后变通并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的讲解上,从不同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5、对学生思想激励上做好宣传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不断创新。那么就需要老师针对高一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让学生知道,科技理论和实践都是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历史上几次科技进步和真理的大发现基本上也是数学知识进步的必然结果。那么学好了数学知识就等于掌握了未来的砝码,这是学好数学的理论要求。在现实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事件则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最好素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也要讲一点时事政治,通过对这些热点时事的分析,然后把他们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极大的迸发出来。

第5篇

教学内容的衔接

刚进入中学时,因教学环境的变化、课程的增加,初中教师对学生的基础不了解,教学起点把握不准,极易造成中小学教学脱节。因此,中学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要有充分了解,摸清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 小学到中学,数的概念从“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这是学生进入中学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小学数学教师应为这次飞跃做好埋伏,注意3个知识点:其一,讲解整数概念时,不能说“整数就是零和自然数的统称”,而应该说“零和自然数都属于整数”,并用集合图表示整数的范围,以示整数除了零和自然数外还有其它的数,为初中学习负整数做好铺垫。其二,渗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小学数学虽不讲负数,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较多,如收入和支出、增加和减少、上升和下降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为负数出现做好铺垫,并可出现相应的符号,如+3°表示零上3度,-4°表示零下4度。其三,重视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七年级数学一开始就利用数轴学习有理数,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画图解题,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进行“数”与“式”的过渡 小学学习具体的数,初中接触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代数概念,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实现这次飞跃的桥梁则是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又要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如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有理数与有理式等,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

从“算式”到“方程”的过渡 算术方法与代数方法解应用题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虽基本关系不变,但思维方法各异。例如:“比一个数的2倍大5的数是11,求这个数。”算术方法的特点是逆推求解,把所求量放在特殊地位,列出算式(11-5)÷2,求得未知量;而代数方法则是顺向推导,通过等量关系把应用题中“未知”向“已知”转化,设所求数为x,则2x+5=11。由“算式”到“方程”是学生思维方法的一大转折,因此,小学数学在教学时应尽可能用代数方法解答,逐步克服算术解法的思维定势。

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 小学的几何初步知识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到几何概念,侧重于计算、演示、初步感知,属于实验几何的范畴,中学平面几何学习需要逻辑推理论证。从“实验几何”发展到“论证几何”,过渡的桥梁是逻辑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衔接工作:一是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材潜在的逻辑推理因素,如解方程和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的依据;二是应用题教学中,会用语言和数学符号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三是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适当安排具有推理论证因素的练习,图形用字母注明,解题后要求学生养成口头说明逻辑推理过程的习惯。

衔接中的具体方法

兴趣上的衔接与培养 中学学习对初一新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教师应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开学第一堂课,结合学生所熟知的事例,给学生讲述什么是数学、数学的特点、数学的用途及如何学好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用途广,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决心。

新旧知识的衔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将新知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发生相互作用,使旧知得到更新改造,使新知获得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传授新知时,应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揭示新知的本质。如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的不同在于需要确定积的符号,因而讲解的重点放在符号法则上。

教师教法上的衔接与更新 小学教学进度慢、坡度缓、方法固定,强调直观演示,重感性知识、形象思维;中学教学进度快、坡度大、方法灵活,强调推理论证,重理性知识、抽象思维。解决教学方法上的衔接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从实际生活引入概念,注重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6篇

1 楚河汉界,各自为政――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小学课本内容还存在着一些脱节现象,中小学教师对相互间的教学内容又缺乏了解,因而出现“楚河汉界”、“各自为政”,或低效重复翻炒,或自相矛盾.需要教师予以认真整合,有机衔接.

“从确定位置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是中小学衔接教学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案例是在课程专家论坛中展示的一个教学片段,此节教学展示课时间为40分钟,分别由小学和中学老师执教,各上20分钟.对象则为六年级与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分别是:《确定位置》(人教版六年级上)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浙教版八年级上62节).开课的目的旨在探索如何高效地进行中小学衔接.

在本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们深入分析了小学与初中教材,发现二者在对方向的认识与位置的描述与确定上,目标大致相同,只是小学的学习仅局限在第一象限,如何引导学生自然地由小学的第一象限坐标向初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衔接过渡,是这堂课的关键.我们大胆地运用“肯德基店搬迁”与“韩信点兵”两个例子,让学生在”玩”中自然进入初中的学习.

2 “肯德基店搬迁”与“韩信点兵”――在“玩”中实现无缝对接

(课前)教师在门口迎接学生,并发给学生座位号,让学生对号入座.(音乐在群星闪烁的背景中缓缓响起……)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激活已具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更好地与坐标系知识有效地对接(背景群星闪烁暗喻学生,只要通过努力,你也是群星中的一颗,并与结尾遥相呼应).

教师示意学生看大屏幕(图1),说出肯德基的位置.学生看着大屏幕上的

一个红点,露出一脸的疑惑.教师点击鼠标,动态生成两条坐标

轴,在学生的脑子中建构出第一象限.具备两个维度后,有一学生马上回答道:“可用(5,3)来表示”,另一学生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也可以用(3,5)来表示它”.在两种不同表示方法的争执下,教师引出:“为了统一起见,数学上规定:列在前,排在后.”学生即时修改得出肯德基的准确位置(5,3).

当学生在脑中形成第一象限的印象,并学会准确表示数对的技能后,教师又提出一疑问:“由于城市规划,肯德基店要进行搬迁(红点运动到第二

象限(图2)),现在你还能用一对数来表示现在的位置吗?”

由于没有了坐标轴,学生在认知上形成了冲突,到底该如何表示呢?于是,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描述平面内点的位置.小组1汇报:“也是用(5,3)来表示.”小组2马上反驳道:“A点为(5,3),B点也为(5,3)怎么区别?”

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应该用相反意思的量来表示,将数轴向相反方向延长,用负数来表示(图3).多有数学思维的学生!这不正是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吗?不仅如此,坐标系也在认知冲突中逐渐生成了.教师趁势直观地引出横轴的概念.

在做好铺垫后,教师顺势推进:“如果肯德基店搬迁到这

里(点再运动到第三象限),你还能表示吗?”学生通过类比,

顺利地表示出了该点的位置.并且顺理成章地得出了横轴、纵轴、象限等概念.而且由于学生亲历肯德基店的三次搬迁过程,因而对四个象限的符号就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可以避免坐标表示上的差错.

在不断地探索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不失时机地请学生观察:x轴和y轴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互相垂直,有共同原点.”只用八个字就点明了坐标的构成规则.通过自我探究生成的知识,学生更能准确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并且通过肯德基店的三次不同搬迁,学生初步学会了由点定数的方法,与此同时对称点的坐标特征也初步形成.

为了体现“学校即社会,生活即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师将坐标系从肯德基搬回到教室:“怎样在教室中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呢?”学生一下子沸腾起来,学生1说:“一定要确定一个原点.”学生2补充说:“还要确定x轴与y轴.”由学生确定了一个原点同学和x轴与y轴的同学后,教师分别给他们戴上了帽子,为接下来将要进行的“韩信点兵”游戏在教室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师发令:“士兵就位!”每个士兵根据刚才建立的坐标系找到自己的坐标,让学生巩固由点定数的方法.

教师发令:“第一令,点兵接龙,(4,6)兵出列!”这时每位士兵迅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被点到的士兵马上立正,核查准确无误后,由该士兵发令:“(2,1)兵出列!”接龙在有序地进行着,每位士兵的大脑思维在“由点定数”和 “由数找点”的两种方法中不停地转换.课堂在小韩信的发令声和士兵的立正中持续了两分钟.此时,学生们的神情是如此的专注和严肃,仿佛他们便是那战场上那一个个神勇的士兵.

教师第二次发令:“第二令,(1,15)兵出列!”全神贯注的士兵们都傻了眼,(1,15)

在哪里呀?这时他们顾不上这里是不是战场,纷纷叫了起来“错了!错了!”“没有!没有!”教师一脸的惊讶:“这个士兵今天请假了吗?”学生们大声叫了起来:“没有!根本没有这个点!”教师假装没听见:“他没来,那他的位置应该是在哪两个士兵之间呢?”大家的目光迅速移到了(1,1)和(1,2)两个士兵之间,这两个士兵显得非常的兴奋,赶紧让出了个位置.教师见了这一幕,会意地笑了:“以后如果被点到的士兵没来,请相邻的两个士兵给他留个位置.”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教师的目的不是想点这个没来的士兵,而是让他们明白坐标系中的每一个点的坐标可以是分数.

教师继续点兵:“(2,-2)兵出列!”在认知的不断冲突中,学生的坐标系概念在不断地完善:原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不仅可以是分数还可以是无理数.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坐标系中的每一个点与每一对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师第四次发令:“第四令,横坐标为0的士兵出列!”学生在迟疑了一下后三三两两地站了起来,还有一些横轴上的士兵站起来,坐下,又站起来,一边还在小声地嘀咕:“怎么会这么多人?”“快起来,是你呀!”“错了,快坐下!”“……”教师一言不发,学生的思维在互相碰撞……“原来横坐标为0的点都是在纵轴上呀!”――学生终于恍然大悟.

教师又发令:“(a,-1)兵出列!”士兵们都在紧张地核对着自己的坐标,心里在暗暗思考自己是否符合条件.点(a,-1)的出现既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又让学生体会到纵坐标为-1的点即为与x轴平行的直线.

教师发第六令:“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为负数的士兵出列!”有了前面两次的训练,学生们的思维变得灵活了.四分之一的士兵都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如此地整齐和庄严,等待着“首长”的检阅.听课的教师不禁鼓起掌来.

在教师的不断发令声中,出列士兵的队形在不断地变化着.一会儿他们是坐标系中两个对称的点,一会儿他们又变成坐标系中一条笔直的直线,没过一分钟,他们又是一条优美的曲线.在知识的不断渗透下,学生充分体会到坐标轴以及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坐标系的这棵知识大树越来越硕果累累.在队形的变化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独特的美.有一个学生不惊感叹:“这个坐标系真是太有用了!太神了!”

教师笑着问大家:“你们知道第一个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位置的人是谁吗?他是笛卡尔,坐标系还是他在做梦的时候想出来的呢……”“哇!”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感叹.

此时,音乐缓缓响起,课堂在周天亮的题为《我看见了笛卡儿》赞美诗中结束:

我在直角坐标系里寻觅,他的数学思想象河流,

随着流动的坐标飞驰!奔流出充满色彩的历史,

P点、Q点、A点、B点……他把代数与几何间的大桥架起,

象星星闪亮又多又密!于是双曲线、抛物线彩虹绚丽!

坐标系里坐着笛卡尔,呵,我看见了笛卡尔,

双眼射出智慧和魅力!令我如痴如醉――

在数学天地里!

3 玩中求知,玩出快乐――案例评析与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标志着数学由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飞跃.它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数学建模意识.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的传承上,还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设计,最大的成功是将“玩”植入到了中小学衔接教学之中.

3.1 承先启后,无缝对接

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当学生拿着座位号,对照多媒体演示进行对号入座时,我们已在无意识中,利用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经验,直接激活了学生在小学学习的有关确定位置的方法.并且唯美的群星闪烁画面中的星星也预示着每一个生机勃勃的孩子,在这个平面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最后的总结埋下了伏笔.

3.2 数形转化,丰富内涵

为达到“由点定数,由数找点”的教学目的,我们在搬迁的过程中,都用已经“铺设”好的网格线,帮助学生找到相对应的数对.利用“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思维定势,确定出在x轴、y轴上垂足的唯一位置,进而得到由点引发的坐标概念,完成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在得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之后,为完善第四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教师和学生一起找点(6 ,-4)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完成了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过程,从两个侧面渗透了数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丰富了数学活动的内涵.

3.3 创设情境,玩中求知

创设情境,玩出兴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过程中,肯德基搬迁的情境,形象地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衔接,使新知识的产生显得那么的自然.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发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觉得数学有趣有用,从而兴致高涨.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运用知识的同时,探索得出新知识.在此过程中,也使本课容易出现的易混淆概念(横坐标、纵坐标、坐标原点、四个象限)得以澄清.

全员参与,玩出广度.我们巧妙地利用韩信点兵这一历史故事,与学生共同从外景回归到教室,在教室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首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坐标,旨在让学生练习

由点定数;接着让学生检查同桌同学找的坐标是否正确,以便让学生学会

由数找点,其中贯穿着点的平移与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试着报出几个相对简单的整数坐标点,让被点到的同学起立,这样的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从而玩出广度.

由浅入深,玩出梯度.从由教师当“韩信”到由学生担当“韩信”;从坐标为

整数的点到坐标含有

第7篇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材内容衔接的缺失

初中化学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缺乏系统性;高一化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更多考虑了知识应用性而不是化学学科的逻辑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这样,从教材编排的内容上就存在着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难以对接的现象。事实上,每位高一化学教师都深深感受到《化学必修1》的教学压力,因其安排的四章内容几乎涵盖无机化学的所有内容,涉及大量化学方程式、物质性质及化学计算的学习,内容十分庞杂,加上缺乏元素周期律理论基础,这么多信息在短短一个学期里呈现在学生面前,学习任务之重之难是显而易见的。

2.教师教学衔接意识的淡薄

高一化学教师的衔接意识势必直接影响初高中教学工作的衔接。调查显示,大多数高一化学教师备课、上课关注的还是教材及教学内容本身,对教学主题――学生关注不够。多数教师对高一新生的原有基础和学习状况了解不全面、不深入,教学时易造成学生知识链和学习能力的脱节。再加上相当一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对初中的教学方法也知之甚少,在教学方法上也缺乏衔接意识。这使得高一新生面对高中课堂大容量、快节奏的压力不能适应,从而产生学习障碍。

3.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绝大部分初中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习惯于课堂上由老师总结归纳,还未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逐步实现独立自主学习甚至自学。这些差异导致高一新生未能及时调整改进,从而产生很大的不适应感。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对策

1.切实搞好入学教育是基础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为使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教师必须做好化学入学教育。首先,利用开学第一课给高一学生讲清高一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及学习方法与初中教学的不同之处,并推荐一些常态的、优秀的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其次,利用两个课时专门进行初中与高一的衔接教学,或将初高中的衔接教学分散到高一化学教学全过程中,遇到相关内容即补一补,这样的做法效果更好。

2.系统把握教材内容和要求是关键

客观上,初中教材与高一教材存在着各成系统又相互联系的衔接关系,而且各自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均受制于课程标准。因此,高一化学教师应吃透初高中教材,把握好初中与高中的教学要求,为初高中教学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通过对比初中与高一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将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并进行对比归纳。教师对初高中教材有一个全局观,有利于找准初中与高中的知识接口,对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更新教育观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是保障

新课标倡导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并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无论是备课、上课,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教材和教学内容本身,而是更要关注教学的主体――学生。切实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组织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必然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一化学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尤其要研究初中与高中常用的教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异同,如何过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讨初中与高中教与学各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些探讨熟知初中与高中化学教与学的特点。在全面、深刻了解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精心设计,并多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就能顺利地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从初中被动式学习向高中主动式学习的转变。我们的教学实践有力地证明:高一化学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从教学方法上进行衔接,将会极大地缩短高一新生的适应期。

4.加强学法指导是促进

第8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衔接;初高中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必须注重高一化学教学。要做好高一化学的教学,必须注意高初中化学的衔接。高、初中化学衔接要做好下面几点: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继承和衔接

1.九年级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级教材的第五章,在讲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一年级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地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化学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九年级化学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化学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九年级化学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化学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化学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化学更为完善、更为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继承

(l)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标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化学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化学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是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教学内容及订出教学计划,使得所教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另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志向。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学生受家长、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数学生有了一定的理想和抱负,作为一名教师,正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仔细观察学生行为,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学生受环境,家庭,遗传等因素影响,性格迥异,有的学生大胆,活泼开朗,有的学生性格胆小自卑,作为教师必须认真了解学生性格特征,针对不同性格学生,给以适当的教育方式,才能因材施教,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我们尽量要求她们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活而不浮,自卑、胆小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第三,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对脑子灵、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其难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开发学生智力。对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教师多放些耐心,给这些学生多讲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使这些学生也有一定的成就感,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的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种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备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用。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

以上有关高一化学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杨仲发.课改进程中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7).

[2]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9篇

关键词:衔接教学;基础知识;学习方法

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遇到较大困难,他们有很多问题听不懂,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用的是新教材,而高中阶段用的却是旧教材,有好多知识初中阶段没有涉及,与高中教材严重脱节,这就给我们的教学衔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地调整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下面是我在初中高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特别是面对新教材,他们往往存在着畏惧心理,不少学生在做实验时不敢操作,怕这怕那。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实验经验,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开始。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积极进行表扬与鼓励,并给他们讲述身边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只要有信心,就会学好化学。

二、针对教材搞好基础知识复习

现在的高中化学教材,在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上与初中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结合高中化学教材要求,对初中化学做了“查缺补漏“的复习:(1)化合价。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介绍是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有些化合价没有涉及,因此在复习时,我给学生做了这样的补充:硫最高是+6价,最低是-2价;Na2S2O3是+2价;FeS2是-1价等。(2)初中化学教材对酸、碱、盐的定义做了介绍,却没有给它们进行分类。在复习时,我给学生补充了酸式盐和正盐的生成以及酸式盐和正盐之间的转化。(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初中化学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只是做了常识性的介绍,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我根据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给学生补充了质子数是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4)氧化物分类。在初中教材中没有氧化物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在做实验时自己总结,对于氧化物的分类没有提及,因此,在复习初中化学教材时,我给学生补充了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三、针对学生实际搞好学习方法指导

新课改后的初中化学教材,在基础知识与技能上较之旧教材难度有所降低,学习深度与知识的系统性也降低了。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针对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积极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教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充分考虑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我指导学生运用小组讨论法;在学习“盐、化肥”时,我指导学生运用调查法;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我指导学生运用了观察法。

总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面对课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只有多学习、多实践,才能消除新旧教材衔接不畅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学生进入高中顺利学习化学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处于转型期的高一学生普遍表现出不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高中一年级作为初高中的衔接期,是中学阶段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时期。高一年级的化学教学其关键就是实现初高中自然的衔接和平稳过渡。由于初高中两个阶段化学学习的内容、特点与方式不同,所以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就成了众多高一学生和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出现脱节现象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存在差异

初中化学知识的层次较低,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很多知识点不要求学生理解,不需要“知其所以然”。而高中化学的教学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化学的知识逐渐向理论化、结构化、系统化靠近,高中化学知识大部分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高中化学还要求学生能将所学化学知识理解,并应用于理论问题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时还要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出现教学知识难度的不同,教学方法与形式的不同。而学生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教学,这些都会使初高中化学的教学不可避免地出现脱节现象。

2.初高中化学教材中知识内容存在断层

通过比较初中与高中的化学教材,我们能够发现,有些化学知识点初中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初中教师不一定讲解,而高中化学教材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如:同素异形体、元素的游离态和化合态、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判断、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这些内容由于很多地方的中考不做要求,有的只要学生能够识别,因此很多初中化学老师根本不讲,学生头脑里没有这些知识点,高中化学老师如果不了解这样的学情,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衔接教学措施,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化学知识出现断层,课堂上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而无法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出现掉队现象。

3.初高中化学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存在差异

由于高中化学在广度、难度、深度上与初中化学都有很大差异,而很多高一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特点又缺乏足够的认识与准备,仍然沿用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导致不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化学成绩不断下降,继而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国内学者巫登荣用自己编制的《中学生学习方法测验》对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的调查分析如下:高一学生学习方法非常得当的只有1人,占抽样人数的2.3%;学习方法比较得当的有3人,占抽样人数的7.1%;学习方法需要给予一定指导的有31人,占抽样人数的73.8%;学习方法需要给予全面指导的有7人,占抽样人数的16.7%。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部分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不得当。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仍为简单的模仿、机械的记忆。但是,这些学习方法根本不能满足高中化学注重理解、应用和创新的要求。

二、初高中化学有效衔接的教学策略

1.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使学生“易学”

初中生刚升入高中,最大的不适应就是化学理论知识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大。因此,高一化学教学首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要通俗易懂,教学的坡度不能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自然成长,不能拔苗助长。

2.做好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衔接,使学生真正“会学”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学习主动性,但在认知、理解、发展等方面仍然处于不太稳定的发展时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高一学生还不能灵活地根据高中化学知识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在传统观念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从现代教学发展观念来说,教师还应该是学生学习问题的咨询者、学习困难的诊断者和学习策略的培训者。高一学生的学习策略还处于较低水平,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研究与运用,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难学”是很多高一新生的感慨。高一年级,是处于初、高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初高中教师缺少交流,致使初高中化学教学出现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为使学生走出“化学难学”的窘境,势必要搞好初中与高一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衔接问题。

二、教学的背景

1、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性

在课程理念上都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课程性质上都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基础性;在培养目标上都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即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2、初高中化学教学的不协调在课程改革中的反映

2.1 教师对课改理念认识的不协调性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个别教师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惟一目的,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惟一途径,将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惟一标准。面对新课标和新教材,那些习惯于传统应试教学的教师觉得现在的化学“不好教”了,有的教师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有所忽视,为了追求表面性的“花架子”,将“放手”变为“放任”,使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对课程改革极为困惑。

2.2 学生对初高中两学段的化学学习的不适应性

(1) 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大不相同,高中教师如在思维和逻辑的教学上把握不好,就容易使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

(2)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高中化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如果老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欠缺,而学生又不能较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则难以适应高中高强度的化学学习活动。

三、教学衔接问题的剖析

因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的不成熟、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接受教育的环境、使用的教材等原因,使教学脱节。所以高中化学教学要在学习目标、心理、教法、化学语言及实验技能等方面做好衔接。

(一)、初高中衔接和过度的具体措施:

1、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更新观念。

为了更好的实现初高中的衔接,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编排体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如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因在旧教材中有知识铺垫,许多教师习惯一步到位的教学思维,补充许多内容,这样就会严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其实新教材将氧化还原知识分阶段、分层次的安排是科学的,到高三课程结束时才要求学生掌握。

2、适时补足初中教学中的遗漏及高中教材中不涉及的知识点

在高中教学中,有计划的补足初中教学中没有安排的知识,但在高中常常出现的知识点,一旦发现,及时补上,如初中没有涉及到的,差量法、多元酸和碱的反应、酸式盐和碱的反应,及时补足了缺陷,会使学生突破这些难点节约时间,对上述知识只有早补足,才会早消化、早吸收。

3、抓好情感态度的衔接

重视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是学生成功的催化剂,特别是学困生心理活动和思想较复杂,他们渴望取得进展,但自信心不强,所以教师应对他们多一些关爱和帮助。

通过以上措施,步入高中的学生就能较快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并在化学研究性学习、化学课外活动、化学校本课程等课改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结论

通过初高中教学的实践,我在初高中教学衔接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如何弥补初中的不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积极性、怎样培养学生的辨析、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等,但还有很多课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摸索总结。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 高职数学 衔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21-02

职业教育的发展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继续深造,由此一来,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成为了当下最受关注的课题。高职与中职既相互独立,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却又密不可分。数学教学在职业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职数学与高职数学合理科学的衔接不仅能够使得二者得到充分发展,更能满足社会对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全面人才的迫切需求。课程内容以及结构是实现衔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否能够利用数学课程结构以及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衔接,直接影响到中职与高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以及职业教育整体的办学效益以及教育质量。

一、中职数学与高职数学的对比

(一)教材教学内容的差异

目前我国中职数学教材存在以下特点:教材广度、深度以及难度降低,知识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叙述语言变得通俗易懂,趣味性以及直观性加强。而高职数学教材则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概念抽象,叙述语言严谨规范,对于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变量以及字母研究较多。中职数学侧重定量计算,多数研究常量,而高职则在注重定量计算同时进行定性研究,所研究多是变量。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数学教材降低了难度,高职则增加了应用性,使得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衔接距离反而被拉大。许多教学内容由原本应该在中职教授改为在高职教授,而许多高职教师对这部分内容则认为在中职已经讲过,因此形成了“两不管”教材,为学生后续学习造成了阻碍。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差异

中职教师注重形象、直观教学,而高职由于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繁杂而课时较少,导致教师教学进度快,知识点广泛,其重点难点也无法进行反复强调,因此导致学生听课存在思维障碍,大多数学生不容易跟上教师思维,再加之数学知识多与其专业结合,直接造成题型难度增大,类型多变复杂,还没有学会运用实际思想方式解题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三)心理状态以及身心变化

高职新生与中职学生相比,其多数在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对教学造成阻碍。许多学生在中职时期学习习惯不好,到高职更是造成恶性循环。

(四)学习方法的变化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对题型归纳全面,课堂练习较多,导致学生习惯跟着教师思维走,不善于独立学习,缺少总结归纳能力。而高职则因为课时少,教师讲的多,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间变短,需要自学与复习,而中职学生则无法较快适应高职数学教学。

(五)思维能力变化

中职数学大多直观形象,因此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高职多数内容则均需要学生具有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而高职刚入学新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加之中职数学多研究平面图形,高职则多是立体图形,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思维,常常会阻碍其学习。

二、中职数学和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现状分析

(一)中职教育改革使得课程设计与教学出现一些问题

中职教育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需求,进行了积极改革与实践,然而在突出了职业针对性以及职业特色的同时,文化基础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出现了问题,阻碍了中职数学与高职数学的衔接。

(二)高职教育进程中出现问题

随着高职不断扩招,高职学生中中职毕业生所占比率逐年上升,然而中职学生在高职中通常学习困难,导致二者课程衔接成为了影响高职教学的重要问题。

(三)高职数学、中职数学在知识内容上存在脱节问题

在中职教育中,其课程内容是以性质、能力、职业素质、任务进行组织的,数学课对一些目前没有用,不必要的内容要求进行了降低,甚至许多与高职数学联系的内容也被删除。而高职则从高等教育出发,在普通高专思维影响下,其数学课以高中为依照,导致许多内容对中职毕业生来说要求过高。

(四)高职数学、中职数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脱节问题

中职教师多以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对知识重点难点进行详解,并且给学生留了大量练习时间。而高职的数学则是以学生所学专业课与未来工作需要为基础,培养学生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以及数学方法为主的教学。

(五)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脱节问题

在中职时期,教师还是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习惯由教师进行引导学习。而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主体,其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这样两种差异巨大的学习方法导致中职毕业生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困难。

三、中职数学与高职数学衔接的对策

(一)把握全局,定制系统的中职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1.在数学课程内容衔接设计上贯彻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

在进行数学课衔接设计时,可以参考英国职教教学单元衔接经验,将中职数学课程以及高职数学课程统一分为数个教学单元,并且按其难易程度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程度分为五个层次,其中一、二、三层为中职教学单元,三、四、五层为高职教学单元。中职教学第一层则需要与初中如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等内容有所衔接。第二层则需要包括简单集合体、排列组合、逻辑集合,圆锥曲线方程等。第三层则需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空间、极限、数列以及微分与导数。高职教学第三层需要与中职教学第三层有所衔接的同时加入导数运用,空间集合以及向量代数。第四层则需要包括定积分、不定积分与应用、微分方程、数理统计与概率。第五层则需要加入无穷级数、多元函数微积分以及线性代数。这样一来,相邻层次之间既避免了脱节现象,又没有产生重复学习,衔接紧凑。中职数学教学可以在前两年课程中进行第一层与第二层的授课,第三年针对要升入高职的学生进行第三层教学。高职数学教学则需要在开学时期对第三层的中职内容进行复习、补充以及深化。在利用第四,五层教学内容作为其他学生选学、“专升本”学生必学内容。

2.在教学管理上积极推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教学

中职教学将高职数学课程以选修以及必修课适当加入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去,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职数学学习。实行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自主选课,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需求,使其在才能、个性以及智力上得到最大化发展,另一方面灵活多样的弹性教学能够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基础以及个人兴趣爱好,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并且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状态以及不足点。

(二)加强中职数学课程内容改革,尽快适应高职衔接

1.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教育需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满足中职生对继续教育以及就业两方面需求,同时提高对中职高职教学衔接的全面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模式,需要积极探索,总结出满足中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数学教学模式,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建立起科学可行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为高职以及社会提供更多全面合格的人才。

2.采用内容分层教学方法

对于中职毕业生数学基础差这一点,中职教学时可以采取第一、第二年进行部分专业数学学习,并且按照数学成绩进行分班,低层班级需要定期定时开展补习或是增加课时,其内容仍以第一层以及第二层内容为主。高层班则在中职第一、第二层基础上拓宽知识范围,逐步为日后升学做准备,并且将第三层内容分为选修、不修、必修以及部分选修。使得学生逐步具备理论知识以及数学素养,更好地满足其升学与就业两种需求,为高职输入素质更好的生源。

(三)高职自身进行数学教学改革,促进职教健康发展

随着高职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其入学考试对中职产生的导向影响也不断增加。因此高职自身需要从中职能否健康发展以及高职人才选拔两方面考虑其考试形式、要求,以及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在体现教育培训目标同时确保入学新生拥有足够的数学理论基础。新生入学后,需要以入学标准为基础一步步引导学生由中职向高职学习方式转变,保证高职数学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而不会出现明显的衔接缺口。而在高职数学教学阶段,需要尽可能的对数学进行分级与分类教学,根据不同生源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大纲,设立不同标准,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够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中职高职教育的衔接需要在顺应当下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同时加大中职高职课程改革力度,促进职业教育能够更好更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国军.从教育教学管理看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衔接问题[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9)

[2]吴文前.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

[3]谢国军.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双向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第13篇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教学 衔接 教材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相比,高中课程的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很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面对高中新课程。我们必须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并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因此,加强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对刚进高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初高中衔接要做好下面几点: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一、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1.要分析新课程知识内容的特点

要做好高中新课程化学的教学,教师首先要从整体去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了解新课程教材内容、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从总体上讲,化学新课程改变了原有的课程中“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2.要对比研究初高中教材

高中教师对于初中的新课程教材是不熟悉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初中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初高中教材。

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我们应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

3.在教学中如何做好知识的衔接

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1)利用旧知识,衔接教材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体系的课程标准对初中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恰当地进行铺垫,减小坡度。例如在学习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在回忆初中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中,把“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穿插起来,层层迁移递进,逐渐深入,依次展开,以此作为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使学生掌握四大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分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的量(联系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气体摩尔体积,溶液及胶体等知识。这部分内容源于初中而又高于初中,有利于初高中化学的合理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特点,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利用旧知识,挖掘更新知识。

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们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有些概念或原理就不一定能够成立,教师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并在此过程中灌输迁移思想。在新课程中隐含着许多动态的、发展的知识学习,需要化学教师去发掘和组织,例如燃烧、分子、氧化还原等基本概念内涵的演变。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较多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转变的时期,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级时教师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他们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是“授渔”之举。

以上有关高一年级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方法应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其内在联系,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14篇

一、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小学和初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教学的要求和层次有所区别。小学英语重在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戏等活动奠定语音和书写基础,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语音打下初步的基础。初中英语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由此可见,小学与初中英语应各有所重,又相互衔接。前一阶段是基础;后一阶段有基础也有发展,哪一阶段搞不好都会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要求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使教学衔接更加重要。

二、小学与初中英语衔接的方式、方法

小学与初中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两个阶段。两者之间的衔接形式上要因地制宜,方法上以实用为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方法进行。

1.小学与初中教师要相互了解教材内容

教师备课时要备教材,在小学与初中衔接处老师应该延伸所备的范围,小学教师应该知道初中从什么开始学,初中教师应该知道小学学什么。

平时我们上课都采用一个基本套路:即课前检查,学习新课,布置作业。这样环环相扣,一个阶段下来每一课每一单元以至整个课程都形成一个链条。我们强调衔接就是让小学的老师把眼光放到初一的高度,引导学生摸索英语的内在联系,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让初一的老师把眼光放回到小学,看看他们学什么,学得怎么样,什么学得多,什么学得少、。组织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具体讲授时口下有数。小学已经讲透彻的,一带而过,属于深化型的或全新型的知识则要重点讲解,反复训练。

相互了解教材内容是小学与初中教学衔接中最简单的形式。从衔接来看,这种内容的衔接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2.小学与初中教师要相互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备课时要备学生,衔接点上的老师要见面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系统巩固,重点提高,才有利于初中教师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如果说相互了解教材内容是为了解决学习内容的话,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则是为了调整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小学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到了系统复习阶段应加强同初中教师之间的联系,把思路放开阔一点。让学生在学习零碎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无穷。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多补课,强调从最基本知识抓起,让他们听得懂、能接受。对于个别成绩突出的学生尤其要加以指导,督促他们学好基本知识的同时,兼顾能力的培养,学好课内知识,适当延伸部分初中相关内容,让他们吃得饱。

初一教师更应该加强与小学教师的交流,对所接学生力争熟悉情况,摸好底子,了解学生的性格。了解他们在学习上所用的方法及努力程度,掌握他们的智力情况,这将有利于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贯彻落实,直接有利于学生成绩的全面提高。

3.初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调整

小学阶段的学生听觉敏锐,模仿能力强,心理障碍少。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具有较强的语感,给升入初中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教法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创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兴趣。2)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3)进行联想、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简而言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学生进入初中,随着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教材的改变,教学方法也应作相应的调整。①仍以培养兴趣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初中阶段仍是英语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克服不利因素,要多采用直观教具,配合听说训练,做到动静结合。比如:可多采用如对话、看图说话、表演、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现自己。

②对基本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严格的训练,着重得提高听说能力。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以培养兴趣为主,授课时间短,不可能对学生的基本功提出全面的要求。从初一起,教师应对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全面练习,这四方面紧密相联,互为一体。以往的教学中,由于过分注重“读”的训练而忽视了其它三个方面,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训练,造成英语学习的“聋哑症”。但全面训练并不意味着每节课都要在这四个方面平均用力。根据第二语习得规律,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用来记录口语,属于第二性的。鉴于此,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应该大些。

③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尽快将机械性的练习过渡到学生能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不受教师的控制,自由地用外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语言形式的练习,要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注意语言在不同场合的运用,从而使语言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15篇

1.切实加强研究高中、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做好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前提。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准绳,也是完成高中初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为了使高一语文能顺利地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语文教师在接手高一新生之前极有必要自觉研究高中、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全面了解两个学段的目标要求。初中课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来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课标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初中、高中的目标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高中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全面拓展和延伸。深入研究、比较初中高中的课程标准,了解初高中教学的连贯性,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能力层次的梯度问题,分析比较其异同及断层之处。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对初中、高中课程标准心中有数,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衔接教学的效果。

2.研究高中、初中语文教材。

研究高中、初中教材是做好教学衔接的保证。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凭借和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高一语文教师主动去研究高中、初中教材,深入分析课程标准目标在教材上的分布点,对高中、初中几册教材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分类梳理,分析比较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了解高中教材中哪些是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哪些又是高中、初中之间断层的地方。研究透了高中、初中教材,教师在开展高一语文教学时便能做到“瞻前顾后”,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如果高一语文教师不重视研究高中、初中教材,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学的衔接上就会有不当之处,这就会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从宏观角度人手把握高中、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高一语文教学效率。

3.查漏补缺,强化语法知识的衔接。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解决语句修改、长短句变换、句子衔接、仿写、文言文实词的活用、虚词的作用、特殊句式,甚至阅读理解都直接或间接要用到语法知识。而学生进入高一时一遇到语法问题,特别是学习文言文遇到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问题时则显得困难重重,无所适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语法知识太缺乏了。初中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基本”所包含的范围和对象,加上初中语法只学不考,所以目前初中教材没有“语素”、“句群”等知识的介绍,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法知识也得不到保证。而高中课标中也只是提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要求,既没有提及对初中语法知识的补充要求,也没有进一步的“语义、语境、语体、语用”等知识的介绍,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却要时时用到语法知识。因此,高一语文教师要在学生中作一些问卷调查,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法知识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哪些需要补充,然后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补充相关的语法知识。如结合“理解句子”的训练介绍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知识,让学生从语法的角度把握句子的结构、理解句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补充语法知识,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断层处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从而有利于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4.温故知新,加强高中、初中教材教法的衔接。

较之初中,高中教材一般课文长,容量大,内容涉及复杂的人生哲学,思辨意味重,理性色彩浓;文言文比重增大,学习的难度加大。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把“知新”和“温故”结合起来,前引后连,以旧引新,以新带旧,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在知识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广度也相应得到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