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改革与发展;创新战略;创新对策

技术创新是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各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逐渐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背景下,更应该重视技术方面的改进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才能保证国有企业适应经济市场发展。而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讲究的是战略与对策,必须要采用科学的战略手段以及有效的创新对策,才能更好的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一、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战略

1.自主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实际上是指利用现代高科技发展优势,不断研发出新产品、新工艺,以取得市场产品、工艺等方面改革的领先者。而能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国有企业,首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并且拥有主导技术能力,主导技术为企业独有的技术。自主创新一来可以使国有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但这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持。而对于资金力量薄弱的企业,要意识到自主创新也才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要有规避风险的措施以及承受失败的能力。

2.模仿创新战略

所谓模仿就是参照某种成功的产品或者工艺进行功能、性能、质量等方面再创新的升级,但该产品或者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优势。针对需要创新的产品或者工艺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进行了解,揣摩核心技术,在原有的技术上加以改进与创新,性能、质量等方面都要有再提升的特点。模仿创新相对于自主创新来说,其风险性稍小一些,首先,模仿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发展基础;其次,创新技术也有一定的主导技术基础,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与更新要相对于自己研发主导技术容易很多。但是,模仿创新的实施,需要考虑法律问题,保证其合法性,做到创新的产品或者工艺,与原有的性能、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完善缺点、发挥优点、提高性能、创新功能,为产品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3.合作创新战略

能够具备自主创新、模仿创新能力的国有企业还是相对少量的,这主要因为这两种创新在物质基础条件以及技术能力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国有企业在这些方面比较薄弱,要想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来实现技术创新恐怕会很难,因此,技术创新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合作创新是满足各企业物质基础条件以及技术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合作,壮大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合作创新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向合作,通过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将生产、学习、研发连接在一起,迅速提升科技产业的发展;另一种是横向合作,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双方或者多方企业之间要具有相似产品生产特点以及规模相近的特点,并以实现同一目标而参与到合作中,并且共同承担风险、共同收获利益,这样资金力量会大大提高,各企业风险也有明显降低。

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是保证技术创新具有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的管理模式,才能够使技术创新有效的贯穿在企业发展中。完善技术创新机制需要从各方面入手:一是要对技术创新加以重视,充分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不断以提高企业创新意识为前提,能够抓住每一次的创新机遇,并针对性的做出产品创新理念和技术创新规划,加强对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应用,并不断引进国外更加先进的技术,坚持以懂得利用科学技术、主动消化与吸收经验、大胆尝试再创新的观念,为技术创新开辟更多的道路。二是要积极完善研究和开发机构,建立具有专项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可以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的能力进行研究与开发中心的设立,条件允许的企业可以独自实现,条件相对薄弱的企业可以选择合作实现,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技术创新具有管理模式特点,实现管、干系统化,把技术创新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实行起来。三是要奠定好技术创新必备的基础条件,包括:培养专业创新人才、制定激励机制、建立与科研和高等院校的关系、舒畅信息渠道、确保相应投入、树立良好的技术创新原则等。

2.广辟渠道、建立配套连动的工作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相通之处,按照市场法则,采取经济手段,对人才和技术作为重要生产和资本要素引进,说到底也是一种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的竞争内容。技术创新有3种模式:一是市场拉动型;二是政府推动型;三是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模式。特别是政府部门,必须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因势利导,从体制、法律、金融、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重点倾斜、支持。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发挥宏观指导功能,把科技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上;加强产业共性、前瞻性技术的开发;大力实施专利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基于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医药制造企业 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407.7; f40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3-0049-03

study on innovation ability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ina

xiang ying, cao ya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jiangsu 21119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large and medium-sized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china’s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statistics yearbook,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innovation ability i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the national large and medium-sized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are analyzed, which reflec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trend of change i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problems.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ractically proposed.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novation ability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也是提高医药企业竞争力、促进医药企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本文依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2010年)》及《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0-2010年)》等相关数据,从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视角客观地评述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水平及发展方向。

1 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我国的1 106家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为670家,占60.58%;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为662家,占59.99%,平均每个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拥有研发人员83人,比上年的77人增长了7.7%。研发经费支出127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可见,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

2 技术创新活动投入分析

2.1 科技人员的投入

科技人员的投入是衡量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决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投入强度以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表示,人员的素质则通过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占比来反映[1]。2010年,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从事研发的人员为55 234人,平均每个企业42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9%。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为28 195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51%。从历年研发人员投入情况来看,企业科技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呈现出知识化、专业化的良好趋势。2000-2003年,研发人员平均增长速度为4%,而2005年至20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图1)。可见,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人员的素质在不断提高,这体现出医药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的特点。然而,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均大于或等于30%,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人员的投入仍不足。企业人才是决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成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

2.2 科技活动经费投入

2.2.1 经费结构

了解企业的资金结构,可以知道主导企业研发创新的中坚力量并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2]。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的研发经费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资金,2010年企业资金占全部研发经费的91%。政府资金占7%,与2009年的6%相比,虽然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全部研发经费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由此说明,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

2.2.2 经费投入强度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强度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从2000-2010年的企业科技经费投入情况来看,企业内部的科技活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近年来增长速度有所加快。2010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合计为122亿元,比2009年增长23.1%,总额首次超过100亿元。研发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类活动。对于我国大中

医药制造企业来说,试验发展活动仍然是研发活动的主体。2010年,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支出占研发总经费的31.7%,而试验发展经费占研发总经费的大部分(68.3%)。

然而,与国外著名制药企业相比,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研发投入水平仍然很低。医药制造业是属于研发密度最高的产业[3],美国、欧洲企业的新药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30%以上。我国医药制造业若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的强度。

3 技术创新活动产出分析

3.1 新产品生产及销售情况

技术创新产出能显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效果,是评价技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指标,而新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情况能直接反映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水平。2010年,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新产品产值和销售收入与2009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共实现新产品产值1 772.2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 675.5亿元。

从产出效益来看,新产品销售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24%左右。2010年新产品出口698.9亿元,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41.7%。从这一比例来看,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的创新效果很好。但创新药品仍主要是仿制药品,出口药品中绝大部分为化学原料药。这一状况表明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含金量低,有待于结构性调整。

3.2 专利申请及拥有情况

专利的数量、水平以及被社会认可和市场接受的程度,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竞争力。因此,专利数是国际通用的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效的指标。2010年,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达5 767件,比上一年增加982件,同比增加21%;有效发明专利数5 672件,比上一年增加2 361件,增长率为45%(图2)。2010年平均每个企业专利申请数为4.35件,有效发明专利数为4.28件,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逐年上升。分析发现,我国的化学药物专利申请数量较过去几年有明显上升趋势,中药专利虽然申请较多,但质量差,许多是单处方的变更和罗列,缺乏专利申请所要求的创造性。生物药物专利申请数量稳步上升,但发明的创造性和申请的质量与国外相比差距仍较大 。

3.3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情况

2010年,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为引进国外技术共支出4.84亿元,消化吸收经费支出4.99亿元,购买国内技术支出7.12亿元,技术改造支出60.08亿元。与2009年相比,除技术改造费用降低4.4%外均有所增长。涨幅为:引进国外技术增长14.4%;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增长18.5%;购买国内技术支出增长8.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消化吸收经费与引进技术支出经费之比为1.03:1,而日韩的一些制药企业这一比例均已达到5:1至8:1,我们国家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技术改造支出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总体趋势上升且所占比重仍然很高。

4 结语

大中型医药制造业是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近年来,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在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研发和创新[4]。无论是研发人员投入还是研发经费投入都呈稳步上升的趋势,逐渐成为医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我国大中型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方式和途径主要表现为技术的改造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很少,大部分新产品为仿制药品,缺乏国际竞争力。要改变这一困境,本文提出几点策略:一是需要国家加大对大中型制药企业基础研究的投入资金比例,切实地制定有利于制药企业投资新药的政策,使企业逐渐实现从仿制药开发到新药研发投资为主体的转变;二是要不断加强对药品专利及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健全我国新药研发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研发-生产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促使我国新药研发进入良性循环;三是加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技术的发展在于应用,两者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单纯依靠引进技术模仿创新、二次创新或只引进不创新,很难紧跟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脚步。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可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特别是与国外的企业和机构进行合作研发,切实地参与到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中去。

参考文献

[1] 孙利华, 张敏, 左根永. 试论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j]. 中国药业, 2004, 13(1): 25-27.

[2] 邹鲜红. 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

究[j]. 药业论坛, 2009, 18(8): 12-13.

第3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 技术创新 改进

引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企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对社会进步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企业作为经济人的最终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追求高额利润。按照会计恒等式的原则,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了企业为取得收入而花费的成本,企业才能算真正盈利了。进行成本管理即致力于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成本从而获利。而技术创新则在于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吸引销售甚至提高价格,从而增加收入以实现盈利。但进行技术提升必然会增加部分成本耗费,如何权衡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1.成本管理及技术创新的含义

成本管理是企业以全局为对象根据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所发生的生产消耗,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监督、核算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技术创新顾名思义,是对技术的创造性活动,指将新的或经过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以新技术(全新的或经过改进的)为手段并用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的活动。

二者是现代企业管理及提升竞争力十分重要的两方面,是企业实现利润,为未来发展铺就道路的两条重要途径,如何权衡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2.诺基亚与苹果公司的经营模式

看看世界两大电子巨头,在成本管理与技术创新方面是怎么做的。

诺基亚――知名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以其良好的成本控制、低价格、高质量和实用性赢得了我国众多的消费者。2011年11月,由于股价不断下挫、成交量持续萎缩,诺基亚宣布将于2012年3月从法兰克福证交所退市,2012年2月9日,由于经营不善,诺基亚宣布全球裁员4000人,并同时关闭约4000家手机制造工厂。

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诺基亚的退市重要原因之一是因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产品创新裹足不前而固步自封。最致命的技术瓶颈是未能提供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而是坚守封闭式的塞班系统,导致该品牌手机的用户体验远逊于创新力极强的苹果iOS和开放式谷歌安卓平台。终于,诺基亚开始认清自身地位和处境,并开始陆续推出革新性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未来发展如何,还需经历市场和时间的考验。

与诺基亚相反,苹果公司注重技术创新,“人性化”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把娱乐文化融入到新产品当中。在人们追求自身价值和享受的今天,无疑这种重新定义顾客价值的方式会得到顾客的广泛认同。苹果为客户考虑多样化服务范围,其提供的应用程序涉及游戏、娱乐、健康、数学等等各个方面,苹果手机产品大获成功。

3.成本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表面上看,成本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观点相背离,成本管理要求压低成本,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耗用和损失,以较少的资金进行企业运行。而技术创新恰恰要求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和精力进行科技研究,从短期来看,技术创新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及时间必然会使企业的成本上升,继而影响收益;而且也不是一定会成功,企业在耗费成本的同时还有一定失败的风险。

但是,从长远来看当新技术应用于产品生产中,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如:生产技术的改进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损耗;产品质量及技术的进步可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度,提升销量;同时,利于形成好的口碑,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企业商誉。正确方向的技术创新有益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成本管理固然重要,但单纯、简单的一味压低成本,固守原有技术的盈利方式已不适应竞争激烈,而要获取更强的竞争力,创新是必须要走的路径。技术水平更新换代极快的今天,必须将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进行良好的结合,以谋求新的发展方式。

4.完善成本管理,适时技术创新

成本管理以过去和现在为基础,以合理化企业成本支出,从而实现更好的收益。控制成本是企业进行其他管理活动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技术创新则着眼于未来,以现时的研发创新投入,致力于获得大的未来收益。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有益于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成本管理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在企业受到良好控制运行平稳的情况下,才能有精力和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以实现企业发展的飞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当企业对技术创新成功所带来的效益的估计远远超过其所消耗的成本时,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现今企业在完善成本管理的同时,适时进行技术创新,赢得未来发展的良好筹码,应该才是长久的发展之路。

5.总结

成本管理和基础创新对企业都十分重要,将二者融会贯通才是王道。认识到,在良好完善的成本管理水平上适时适度进行技术创新有益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但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发展状况并不一样,必须针对自身的发展水平来进行权衡,把握好发展方向,以迎接市场的挑战,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罗纳德 W.希尔顿 , 迈克尔 W.马厄 , 弗兰克 H.塞尔托 .成本管理[M].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陈良华.成本管理[M].1.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第4篇

Summary: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haveoccupiedsizableproportioninnationaleconomy,havingcreatedalargenumberofemploymentopportunities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achievement.Itisoneoftheimportantsources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playinganimportantroleintechnologicalinnovation.Thiscompositionintroducesthemaintype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Anditintroduces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activity,functionofgovernmentandinfluenceofgovernmentontechnologicalinnovation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thecurrentsituation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ofChinese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andgreentechnologicalinnovations.

Keyword: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Technologicalinnovation

GovernmentProductsinnovationServeinnovation

ThecraftinnovatingResearchanddevelopment

CurrentsituationGreentechnologicalinnovation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而且,中小企业文化及其培育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精髓,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述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还可能远远超出一般人的预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并不亚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创造了许多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企业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由于中小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规模、发展环境以及企业体制等呈现无限的多样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类型,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的类型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u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小有大,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大;后者较易做到。

u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近些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新构思、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改变现有的组织机构推出新的服务,目前兴起的网络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成功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u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因而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品(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常常互相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并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2)研究与开发

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可以分为自身的研究开发和合作研究开发两种类型。其中自身的研究开发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只局限于一些基础(包括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等)较好的企业,但提高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应该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努力方向;合作研究开发包括中小企业与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大企业等的合作,对于缺乏信息、人才、技术等的中小企业来说,合作研究开发活动更加合适和普遍。统计资料显示,在依靠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帮忙,以及利用各种公共资源方面,中小企业表现出更大的效率和热情。另外,积极参与政府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形式。比如近些年欧盟中小企业政策的核心就是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欧盟的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框架之中。今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二、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程度与方式还有很多争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对的种种不利的因素,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1)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而且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都迫切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现在很多国家政府都已经把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作为维持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各国政府采取的扶植措施都应遵循下述一些基本原则。

u政策性扶持为主的原则

u公平与公证的原则

u公开原则

u分类指导的原则

u直接支持方式和间接支持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2)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加之国情不同,因而,各国政府扶植中小企业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各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方式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u法律规范

u组织管理

u政策指导

u财税经融支持

u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服务

u实施具体的科技计划

三、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且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他们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其中大企业229个,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不久前,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30家企业中,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住处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调研结果还表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的市场信息不足。

四、新事物-----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起步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推行。绿色技术创新是既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产物。对绿色技术的研究经历了末端工艺、无废工艺、废物最少化、清洁技术、污染预防五个阶段。E.Brawn和D.Wield于1994年提出了绿色技术的概念,概括地说,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和节约原材料与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者产品的总称。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绿色产品创新,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之后不危害或少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以及可回收利用和再生的产品。另一类是绿色工艺创新,指能减少废气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降低工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成本、物耗的工艺技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化解这个危机。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企业在充分认识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重要性后,应及时把绿色技术创新提到日程上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尽管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更深入的研究有待更多的研究者的努力,从而使技术创新理论不断深化,是之成为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的武器。最后,我引用萨缪尔森(Samuelson,P.A.)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创新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许多大厂商对研究与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那些相册地摧毁大厂商的人或宣称大就是绝对的坏的人举棋不定。同时,小企业或个人也做出了某些最有革命性的突破。为了促进迅速的创新,一个国家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方法与组织并存。”

参考文献:

刘东杜占元:《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6月

万兴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第5篇

关键词 企业科研经费 企业经济效益 方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在某种程度上,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各个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作为企业的科研部门,尤其是生产加工企业的科研部门的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为此,笔者对提高科研经费在此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分析。

一、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必要性

在当前各种高新技术突起,市场对于技术人才各种求贤若渴的现状上看,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的科研部门已经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部门。在此基础上,要确保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持续有力,就必须要求企业的科研部门对市场进行深度的调查分析,聘请具备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此才能保证企业有不断的科研成果诞生。所以说,科研成果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而要实现技术创新就必须加大科研单位的投资力度。

根据对某市30多家工业企业的调查了解发现,这些企业2011年的科研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占其销售额的4.8%,仅为6502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30几家企业中13.8%的企业在科研专项资金的设立上尚属空白。而相对的,在相对投入较少的科研经费上,该年度这些企业实现新产品项目70余个,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60.3%。通过技术创新,这些企业中八成以上增加了新产品,六成以上针对新产品开拓了新的市场,企业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成本显著降低、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实现了企业效益的高增长。

二、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增强企业科研经费投入的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创新技术及科研成果取得的巨大价值也更加突出。但是,当前我国各企业在科研经费的投入上仍显“吝啬”,其收入和支出明显不对等,投入明显不足,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受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影响。

1.政府及企业认识不够

就目前来看,导致企业在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根据销售比例与科研经费投入数额上的对比,除了源于企业自身的经济因素外,主要是企业及政府对科研成果、技术创新的巨大价值认识程度不够,这就导致了企业对科研部门的任务重,奖励轻,而政府虽然制定了一些对研发投入的优惠的政策,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扶植措施上显得生硬、死板,与企业无法达成一定的默契。

因此,企业应提高技术创新对企业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也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而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应极力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进一步放宽享受研发投入优惠的条件,并从各方面给予技术创新成果显著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

2.创新技术人才缺乏

创新技术人才的缺失是导致企业科研部门经费得不到补充或者扩充的又一重要因素。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科研部门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关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重要使命,因此不惜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科研技术人才的缺失,导致收效甚微。这种状况往往叫企业对科研部门心灰意冷,不愿意或是不敢再将巨额资金进行投入,而对于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及科研部门重要性的企业则是万分焦急,采取各种手段网络人才,力图打开这种尴尬的局面,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制造企业这种情况显然一时间难以改变。

所以,各企业应抓住这个关键点,在招聘专业的技术科研人才上下足功夫。比如通过制定成功引进科技人才的奖励制度、对科研人员形成的科技成果以股份或现金等多种形式予以激励。

3.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单一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科研部门企业经费的投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方面,企业过分地倾向于国际上同行业的创新技术,尤其是对于中外合资企业,更多的依赖或者相信于外国的创新技术,进而忽视了对自身相关部门的技术研发,这直接导致企业的科研部门名存实亡。以盛大网络公司为例,作为以网游为主要营业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其最初是以国外网游公司的产品而出名,结果却遭遇了技术的桎梏,蒙受了巨大损失,一段时期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事实证明了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技术部门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成了了自我研发团队,结果收获颇丰。这正是技术改变命运的真实案例。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就是枪,只有枪杆子才可以出政权。

体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单一的另一方面即固步自封。企业没有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尤其是对社会上的可利用资源不屑一顾。比如,企业对于自身相关的科研问题没有和当地的高校和社会组织,或是同行业的大公司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本就薄弱的科研队伍更加孱弱,这种技术交流的缺失注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局限性,这就造成企业科研部门在短时间很难得到瞩目的成绩。

所以,各企业应建立科研经费的专项资金,有计划有目标的将技术创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科研部门的经费列入企业的头等拨款项目,如此才能让企业科研部门厚积薄发,不断创新,进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总结: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是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关乎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利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也是现代企业体现自身价值,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及基业长青的必要投入,因此各企业应给予足够的认识,积极地投入。

参考文献:

[1]张晓红,陈昌意.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探讨.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2).

第6篇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而我国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事实已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企业整体技术创新及研发技术还处于较低水平,技术装备不够先进,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偏低、创新人才匮乏且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还没有对技术创新的各项要素进行完善的资源配置,如果能及时有效地分析出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内部影响因素,就可以帮助企业制定、调整技术创新对策,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文献综述

学者们在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尹秀芝(2006)从自主创新能力的角度提出了影响技术创新的四个因素,即宏观管理体制因素、创新机制因素、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因素,同时提出了几点建议,健全法规体系来促进自主创新、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来促进自主创新、建立科研服务平台、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的市场氛围。胡永健、周寄中(2008)研究了政府直接资助强度与企业新增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资助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支出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省市等各级政府及社会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

三、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其内部影响因素的研究所占比重较多,本文对学者们的研究进行归纳,并结合自己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将技术创新的内部影响因素分为企业规模、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这五项来分别展开研究。

1、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指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和产量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事实上,从不同角度分析,大规模企业和小规模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各具优势。企业规模大,则其资金力量充足,技术人才集中,可以进行多个领域的创新,从而分散研发风险,雄厚的资本使其可以进行大规模R&D投资,从而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而小规模的企业在机制上就显得更为灵活,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可以很快的掉转或跟风调整其技术创新的方向。

2、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经济关系,包括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企业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度三个方面。

现代产权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其主要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保护严格。高效合理的产权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管理制度指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能使企业成员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即使不在强行约束下也能积极完成目标,企业有必要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探索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以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组织制度指规定企业内部分工协调、权责分配关系的制度安排。组织制度是企业组织中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各种章程、条例等。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完善的制度安排能够起到高效率配置创新资源的作用,实现创新思想和相关资源的完美整合,让企业顺利实现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

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自然形成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并且是能够被企业全体成员所认可且共同遵守的。企业文化根植于该企业的土壤中,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色。

4、企业创新投入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投入要素可分为:人力投入因素和财力投入因素。

(1)人力投入因素。人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领导者是技术创新的决策者,而科研人员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力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人力投入指的是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科技人员数目。以美国为例,其经济强盛之根源在于不断创新以及大量的创新人才的投入。人才的重要性已然超越了设备、原材料、价格等原始竞争手段的重要性。技术创新人员是技术创新机会的主要发现者,也是新技术知识的传播者,其主要标志是他们的知识更新和思维创造性,他们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萌芽到成果都有着决定性影响。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创新成果的水平。

(2)财力投入因素。技术创新实现的过程是将认知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科技人员则是科技研究成果的提出者和创造者,财力投入则是实现技术创新的现实基础。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资本和劳动结合的结果,财力投入意味着资本的形成。财力投入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成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也是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的基础。尽管还未有资料证明高强度R&D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及竞争优势呈正线性相关,但就目前文献看来有足够的资料表明R&D投入和企业技术创新及竞争优势高度正相关。财力因素对我国目前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影响还表现在:有足够的资本能力来引进世界一流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对高素质的技术创新型和企业管理型人才可以产生足够吸引力。因此,财力因素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绝对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5、企业创新产出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创新成果的实现是企业整个创新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技术创新是否成功有效的标志。

(1)制造能力。指把企业的技术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符合设计要求,可以进行批量生产的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制造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装备的先进性;二是工人的技术等级和工作质量。一线技术工人的技术素质对于技术创新的大规模实施有着直接影响,任何技术创新其最终目的是进行大规模生产,而技术创新能否从试验阶段顺利转向常规化生产,并且能否从常规化生产继续发掘创新之处,是技术创新持续高效产出的关键。如果一线工人具有较高技术素质,就能够按照新的技术要求迅速投入到研发变产出的工作中去,并在过程中不断提出与实施各种改进,从而获得技术创新的最大效益。

第7篇

一、提升技术创新战略意识,加大研发投入

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首先必须提升企业,尤其是企业家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战略意识,因为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家的眼光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捕捉市场机遇和推动技术创新的能力。在中小企业中尤其如此,因为在中小企业中,企业家往往是大股东,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决策者和推动者。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确立后,加大研发投入就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推进的必要条件,世界各国的优秀企业或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都普遍重视研发投入。我国的优秀企业华为公司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坚持研发投入不低于公司营业收入的10%,正是对研发投入的极度重视和对技术创新的一贯执着,才造就了华为的卓而不凡和持续的成长动力。为了有效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一是建立企业技术研发费用投入的硬性规定,明确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费用占比,从制度层面保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的持续性;二是设立地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主要用于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加快技术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和转化利用;三是中小企业应制定和优化技术创新流程,规范技术创新资金的使用,降低技术创新投入风险,提高技术创新投入效益,从而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呈现、技术创新效益提高的良性循环,进而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二、优化技术创新模式与路径

优选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推进路径,是推进中小企业有效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要求,以及给企业带来的竞争能力和创新风险各有不同。中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仍具有不同的个性。再者,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差异,同样也会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不同选择。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基础条件。一般来讲,当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实力超群的主导型企业时,中小企业可采取跟踪学习、模仿创新的模式,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低效率的技术创新投入;当企业所处的行业中充斥着实力相当的中小企业,尚未形成行业主导者时,中小企业则应审时度势,采取共同研发合作创新的模式,通过优化配置、合理管理创新资源来提升技术创新的效果和效率,与行业技术创新共成长。

选择了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后,如何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推进形式与路径也很重要。可采取的推进路径有:一是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二是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研发相结合;三是与委托科研院所研发相结合;四是与对外合作、合资办企业相结合;五是与鼓励企业员工自主创新、创业相结合。其中,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日益成为中小企业经常采用并行之有效的合作创新形式。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由企业、大学以及科研组织等由多方创新主体合作的行业技术创新联盟,也是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一种有效推进技术创新途径。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设法和其它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建立超紧密联系,以保证企业的合作创新伙伴关系资源。同时,中小企业必须及时筛选出符合企业自身需要且适合自身基础的合作环节,以便促进企业合作创新的利益最大化。

三、高度重视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政策

一方面,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得益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也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的宽松、适度的优良环境。尤其是在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环境下,中小企业要加快推动技术创新,除了修练内功,提升内在动力和自主能力外,重视利用外部资源和力量,提高中小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要高度重视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相关政策,促进有利的外部资源转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例如,在财税政策方面,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了中小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研发投入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金融政策方面,不断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担保公司和小额货款公司的发展,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借贷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全国各地也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纷纷出台了多项针对性扶持政策。如安徽等省市和地区,针对中小企业开始实施的科技创新卷制度,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卷是针对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创新资源缺乏、高校和科研机构缺少为中小企业科技服务的动力机制,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区域性“创新货币”。其基本流程是:政府向中小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卷,中小企业用科技创新卷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购买科技服务或科技资源,高校和科研机构持科技创新卷到政府相关部门兑现。

四、建立起适应技术创新需要的匹配文化与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创业和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它对企业各项经营与管理活动具有深刻影响。中小企业应创建具有以下特点的创新型企业文化:一是敢于并且善于变革图新;二是勇于承担创新风险;三是要具有战略性长远眼光。另外,企业还应将创新型文化的营造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如可设置鼓励创新和创业的基金和奖金,对创新失败的容忍、鼓励和指导也要落实到制度层面。

组织架构对企业技术创新开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应建立起精于知识创造和转换、分享型的学习型组织以及扁平化的组织,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规范自身组织架构的同时不宜将组织机构设置得过于层次性和刚性化,而是从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入手,在建立企业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练方面,明确各级领导的作用和职责,把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学习型组织落到实处。

中小企业必须强化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意识,正确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小企业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知识的学习,制定相应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深刻汲取2013年曾出现的唯冠和苹果商标之争的惨痛教训。

五、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

知识以及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人才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和核心要素,而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又面临着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的现实困境。因此,为了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中小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通过人才资源的投资和引导战略实现在企业引才和用才等方面的突破,以破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瓶径。中小企业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时应注意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现有人才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通过培训来提升现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助于中小企业在较小的投入成本情况下实现创新效率的提升。培训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中小企业往往因资金所限,较少开展外部培训,因此挖掘内部培训潜力是提升中小企业人才能力与素质的有效方式。

第8篇

[关键词]DEA;技术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6-0071-02

1 引 言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是一项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的新制度,评价能够通过充分地揭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过程的规律,从而降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风险,确保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所以,科学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把握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规律、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率、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新的投入―产出、创新技术绩效、创新行为的过程、R&D投入强度、创新的效益和创新的标准定位等。其中,从投入产出方面来衡量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更为科学合理,有利于企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技术创新评价方法主要有:密切值法、因子分析法、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平衡计分卡和DEA方法等。其中,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DEA方法不仅能有效地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简化算法和减少计算误差,而且对于非DEA有效单元也给出较为合理与丰富的管理决策信息。因此,文章采用DEA评价方法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与评价。

2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具体特点,可以将高新

3 基于DEA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力评价模型

3.1 DEA模型

评价的依据是决策单元中的投入指标数据和产出指标数据,用DEA来分析和判断其有效性,对于已选定的决策单元,为了更方便的应用,引用松弛变量可以得到以下线性规划的对偶规划:

θ为模型单元DMU0投入―产出的有效利用程度,即有效值,其经济含义为:

(1)当θ<1,此时决策单元为DEA无效,即在这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经济系统中可将投入降到原投入x0的θ比例而保持原产出y0。不减。此时,将各有效单元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效率边界,以此边界作为衡量效率的基础,可以衡量各非DEA有效单元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

(2)当θ=1且s-≠0或s+≠0时,则称DMU0为DEA弱有效,即在这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系统中对于投入x0可减少s-而保持原产出y0。不变,或在投入x0不变的情况下可将产出提高s+;

(3)当θ=1且s-=0,s+=0时,此时的决策单元j0为DEA有效,即DMU0为DEA有效,在这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经济系统中在原投入x0的基础上所获得产出y0。己达到最优,其中s-表示产出的“亏量”,s+表示投入的“超量”;

3.2 基于DEA的相关数据分析

根据DEA评价模型中DMU的概念,可以把参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高新技术企业视为决策单元DMU。对于评价中的每一个决策单元,可以根据已建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指标分为投入和产出两类,即投入类指标:投入能力A1、管理能力A3、营销能力A5;产出类指标:研发能力A2、生产能力A4、制造能力A6。

根据已收集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数据,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技术创新能力二级指标进行处理,可以确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数据,利用相关软件,通过DEA分析,可以得出所选取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所调查的6家高新技术产业里有两家企业的DEA是有效的,其有效的DEA企业占所选样本空间的33%,而其余的4家企业其DEA是无效的,占所选样本空间的67%。所以,综上所述,该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般。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工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认识提升天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一、技术创新能力概述

1.技术创新能力概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创新的基础能力,是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的核心,包括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等。企业技术创新一般分为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和技术扩散三个阶段,各阶段相互作用,并呈螺旋式发展。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集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能力和过程能力为一体,较好地反映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当前的实际能力与绩效。2.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李海东,吴健,易娟娟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研发机构硕博占比、人均R&D内部支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和技术市场成交金额等指标。通过回归分析,认为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技术研发能力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人才与资金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还需要不断提高人才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程度。张梅琳强调,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标有技术能力、决策水平、资金和人才投入、内部管理能力、设备及信息等因素,这些因素在技术创新的研发、设计、试制与生产阶段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外部因素中,政府政策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李晓霞以上海制造业为实证,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实证分析

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诸多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1.变量选取及样本数据来源。(1)被解释变量:技术创新能力(F)为被解释变量。(2)解释变量: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影响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出于数据收集的便利性及研究的合理性,选取的解释变量指标包括:R&D经费支出总额(X1)、R&D人员全时当量(X2)、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X3)、新产品销售收入(X4)、专利申请数(X5)、R&D项目数(X6)。(3)样本数据主要根据天津市统计年鉴,选取2001—2015年天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上述6项指标数据。2.统计结果分析。(1)KMO和Bartlett的检验。为避免伪主成分分析现象,需要进行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将样本数据输入SPSS19.0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KMO测度检验值为0.774,Bartlett球度检验的Sig值为0<5%,适合运用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2)系数相关矩阵。表1为系数相关矩阵,结果显示,天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且系数都比较大,接近于1,因此很适合使用主成分分析(3)各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各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方差贡献率为94.165%。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4)主成分系数及主成分表达式。通过提取主成分,得到R&D经费支出总额系数为0.984,R&D人员全时当量系数为0.952,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系数为0.983,新产品销售收入系数为0.982,专利申请数为0.972,R&D项目数系数为0.95。在这些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中,R&D经费支出总额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最大,其他因素作用大小依次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R&D人员全时当量和R&D项目数。根据主成分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可得出主成分表达式如下:F=0.984×X1+0.952×X2+0.983×X3+0.982×X4+0.972×X5+0.95×X6。

三、提升天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1.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技术创新决策上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制定相应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措施,进一步完善现代制度、培育技术市场、构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企业在感到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时,才会更加重视改进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以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2.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关系到技术创新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和能否持续开展,也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类型来看,通常有内部型、合作型和合同型三种模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技术创新资源条件和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对于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企业,可选择内部型技术创新模式;对有资金但技术力量相对不足的企业,可选择合作型或合同型模式。,同时,还要考虑市场开拓因素,以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3.正确处理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之间的关系。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涉及技术引进问题。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在技术引进中重视消化吸收,只有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在技术能力上增强综合竞争力。重视消化吸收的投入是提高消化吸收能力的关键,因此除了企业重视自身投入外,政府还应给以一定的扶持,尤其在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消化吸收投入方面,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袁剑峰.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观察,2013,(6):42-43.

[2]李海东,吴健,易娟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4,(1):114-116.

第10篇

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继而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造对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模型。最后将评价方法应用于某中小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该企业技术创新效果一般的结论。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创新效果评价

企业技术创新效果,即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是在定性定量分析所搜集的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评判企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运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的程度。评价结果关系企业的未来决策,是企业进行阶段性总结的参考依据,通过分析评价,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缺陷,继而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加以修正,确保其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指导性。[2]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1.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技术创新效果评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清晰描述系统的本质及规律,以控制它达到预定的目标,需要建立指标体系。一项指标只能反映技术创新效果评估体系的某一属性[3]。

技术创新以及创新系统的构建不是朝夕之事,而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复杂的过程。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创新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加之创新影响具有时滞性,因此我们应该整合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评价,比如直接的、间接的经济效益,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内在创新能力的发挥等等,以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企业实际。

企业可以基于企业创新效果分析,分别从指标层、目标层和准则层三个层面综合设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结果如表1所示。

1.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模型的建立

第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指标权重,继而通过模糊综合决策原理综合分析评价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效果。

1.2.1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指标等几个层次。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把目标到指标的各类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纳入相对应的层次,使各因素相互联结,形成一个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模型[5]。

权重向量W=(ω1,ω2,…,ωn)是可以解释为第n个因素重要性的相对权重。在分析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W排序各因素的重要性。

①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将评价指标两两组合进行对比,以9分位比率对指标的优劣进行排序,据此构建相对应的判断矩阵。9分位比率法是用1~9九个标度来对比分析各指标的重要性,表2给出了各个标度的具体含义。

将上一层次元素视为准则,运用比较判断的手法将每一层的各因素与上一层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通过数值反映出来。构造判断矩阵前先开展专家咨询与实况调研,以调研结果为依据来综合分析评判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并根据评定结果建立判断矩阵。比如上文提到的准则层U1包含u1,u2,…un等n个指标。评审专家将这n项指标两两组合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最终得到的评判值构建判断矩阵A:

判断矩阵A=(aij)n×n满足式(1):

aij>0,aij=■(i≠j),aij=1 式(1)

②确定权重向量

构造判断矩阵A后,通过方根法计算权重向量:

第一步:计算判断矩阵A每一行的元素的乘积mi,mi=■aij,i=1,2,…n

第二步:计算mi的n次方根,得到向量 ■i=■

i=1,2,…n

第三步:统一化处理向量■=(■1, ■2 ,…,■n),求得 W=(■,■,…,■)

由此断定,W=(ω1,ω2,ω3,…ωn)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

③一致性检验

矩阵A是根据系统自身条件和参考专家评定意见而构造的,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专家评判结果略显片面,不能全面反映客观实际,加之评价体系综合了各因素的分析情况,因而构造结果不一定客观准确。为确保构造结果客观、全面,我们应该对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

第一步:根据式(2)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 式(2)

如果判断矩阵A与一致性要求不相符,其λmax>n,(AWT)i即AWT的第i个元素。

第二步:根据式(3)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

CI=■(n为“矩阵元素的个数”) 式(3)

第三步:一致性检验。

令: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R=■式(4)

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我们可查询表3获得RI值: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与判断矩阵阶数对应表

检验:从第一阶和第二阶判断矩阵来看,RI仅仅是形式,一致性指标必须经过实质检验才可断定其真正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阶数>2,需CR

1.2.2 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评价模型[5~6]

模糊数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技术创新的效果评价可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评价模型[5~6]。

①设定评语集V={V1,V2 … Vm}

将各项指标作出可能结果的集合就是评语集,做出评语集后需通过专家对其级别进行综合评审。由做成的评语集,采取一人或多人对各因素现状属于评价集中哪种评语的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构建评价矩阵■i(i=1,2,…,s)。

②构造评价矩阵

构造评价矩阵时,先由8人或8人以上的评审专家以不记名的形式投票来审定各因素从属于评价集哪种评语,继而根据评价结果构造评价矩阵:

在上表中,eij表示第i个因素ui专家认为从属于评语Vj的得票数。如果专家评审组采取12人制,则根据式(5)求得评价矩阵R:R=(rij)n×m 式(5)

式(5)中,rij=eij/12(i=1,2 … n;j=1,2…m)。

将权重向量W(i)=(ω1,ω2,ω3,…ωn)(i=1,2…s)与评价矩阵合成运算,获得综合评判向量■i,计算公式如下:

■i=W(i)×Ri=■(ωi■rij)=(bi1,bi2,…,bim)

式(6)中,“∨”表示取大,“∧”表示取小。

至此,第一级评判顺利完成,得到综合评价向量■1,■2,

…■s。继而进行第二级评判:

将U={U1,U2,U3 … Us}视为一因素集,该因素集综合评价矩阵■通过■1,■2,…■s作为行向量构造而成,也就是说:■=■1■2■s=b11 b12 … b1mb21 b22 … b2m bs1 bs2 … bsm

将U因素集关于目标层K的权重系数W=(ω1,ω2,…ωs)与■作合成运算得出二级判别向量■,计算公式如下:■=W×■=(b1 b2 … bm) 式(7)

在综合分析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过程中,可根据综合评判最大隶属原则定性分析对评价对象在相应评价集中的评语属性,取bk=max{b1 b2 … bm},继而得出企业最终评价结论Vk。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根据准侧层、指标层的划分结果构造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分析评价某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继而以本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的目的为依据构建技术创新效果评语集V:

V={V1(好),V2(较好),V3(一般),V4(较差),V5(差)}

将准侧层、指标层u1~u7,u8~u11,u12~u14,u15~u19,u20~

u23等指标两两组合展开对比分析,U1~U5两两组合对比分析,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分别构建矩阵A1、A2、A3、A4、A5和A,继而对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权重向量W(1)、W(2)、W(3)、W(4)、W(5)和W:

W(1)=(0.25,0.20,0.15,0.15,0.10,0.10,0.05)

W(2)=(0.20,0.25,0.25,0.30)

W(3)=(0.30,0.30,0.40)

W(4)=(0.20,0.20,0.15,0.20,0.25)

W(5)=(0.40,0.30,0.15,0.15)

W=(0.35,0.10,0.15,0.20,0.20)

对(u1~u23)23项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后,参考专家意见,根据预先定下的评语集综合分析评判各指标因素,由此获得模糊判断矩阵■1,■2,■3,■4,■5:

进行矩阵的合成运算的模糊综合评判向量■1,■2,■3,■4,■5。

■1=W(1)×■1=(0.20 0.20 0.25 0.18 0.10)

■2=W(2)×■2=(0.25 0.30 0.25 0.16 0.16)

■3=W(3)×■3=(0.25 0.30 0.30 0.35 0.10)

■4=W(4)×■4=(0.25 0.20 0.20 0.25 0.10)

■5=W(5)×■5=(0.30 0.25 0.30 0.20 0.10)

以■1,■2,■3,■4,■5为行向量构造第二级评判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1■2■3■4■5

=0.20 0.20 0.25 0.18 0.100.25 0.30 0.25 0.16 0.160.25 0.30 0.30 0.25 0.100.25 0.20 0.20 0.25 0.100.30 0.25 0.30 0.20 0.10

将W与■进行矩阵的合成运算,该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模糊综合评判向量:

■=W×■=(0.20 0.20 0.25 0.20 0.10)

=(0.2105 0.2105 0.2632 0.2105 0.1053)

在模糊评判矩阵■中,bk=max{b1 b2 b3 b4 b5}= b3=0.2632,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这家企业技术创新效果属于评语V3,这说明该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一般。

3 结论

我们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并参考权重指标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刘友金,刘洪宇.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设计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0,18(06):38-42.

[2]粱莱歆.R&D资金筹集来源与技术创新――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7):89-93.

[3]刘友金,徐江容.基于BP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1,19(01):78-83.

[4]刘鸿渊.基于企业业务层次创新能力的AHP模糊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02):116-120.

[5]张春勋.合作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识别及模糊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8):77-83.

[6]吴雅娟.电信运营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11(02):63-67.

第11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 技术创新 外部环境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是高新技术经济、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承载主题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里,高新技术的产品创新对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来说,是关系其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作为企业命脉的产品,其创新也同样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如果说高技术创业企业是从一粒“种子”开始萌生并发展成长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高技术行业群体,那么作为它赖以生存的土壤、阳光、空气等外部环境系统则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环境因素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的外部条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除了受创新运行机制本身条件的制约之外,还要受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观念、自然环境等外部条件的制约。政策法律、市场环境、资源支撑环境等多种不确定因素构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客观存在的外部环境。

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政策环境

1.财政税收政策

财政政策能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直接引导作用。财政政策通常包括财政资助与税收优惠。财政资助直接作用于企业,它的作用对象是有选择性的,如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是一种间接支持,作用领域更广,是普惠的,并且税收优惠带有更多的激励性。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影响风险投资者和风险企业的利益,间接引到了民间资金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2.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以4种作用形式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提供直接和间接的支持。(1)直接融资政策。企业直接融资离不开资本市场,为此,相关政策主要作用于发展以证券市场为主的资本市场,包括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投资资金等,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适应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直接融资的需要。(2)“一条龙”的信贷政策。即对企业优秀创新项目和产学研联合创新工程实施科技开发贷款―技术改造贷款―流动资金贷款配套投入,也是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商业化全过程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的直接作用力之一。(3)金融资金向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倾斜的扶持政策。即以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高技术开发的贷款额度。(4)金融支持企业出口创汇。对技术含量高、创汇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出口提供出口卖方信贷、出口买方信贷以及外汇贷款、融资服务,并将出口信贷与出口信用保险有机结合,间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汇能力,为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创造更好的条件与实力。

3.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是面向市场需求的一项政策工具,在产品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高技术产品,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直接提供销售渠道。政府采购减少了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风险。

4.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必要条件。有法律制度决定的产权形式是一种外力,一经确定,就会转化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因素,因而是一种间接的动力。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研究

1.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市场环境的构成

2.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市场环境的诸要素作用力分析

(1)市场环境中直接导致技术创新的要素及其条件

消费者偏好导致的显在需求: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要求企业积极采用新科技,努力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 差异化竞争: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常运用差异化战略,这要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开发新产品。 市场竞争要素:市场竞争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直接作用体现在生产要素价格、资源的稀缺等对企业创新习惯行为产生的挤压作用,例如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压力。

(2)市场环境中间接推动技术创新的要素及其条件。 社会需求:技术创新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而企业个体又存在于社会经济整体之中。生活水平、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社会大系统的一系列属性,其变动都可能造成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从而起到间接推动作用。 消费者偏好导致的潜在需求:潜在需求与显在需求不同,这种“潜在”可能是以存在于消费者偏好中,但尚未显露出来,因此未被企业发觉;也可能是在消费者偏好中尚处于萌芽阶段,未完全成熟,需要来自于社会需求甚至是企业个体的外部力量加以激活,因此这种潜在需求只能以循序渐进的诱导方式来间接作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战略联盟:合作博弈对技术创新推动作用的核心体现是战略联盟。战略联盟从不协调中创造协调,通过共生合作关系建立双赢环境。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往往会发现,在竞争环境中所要取得的战略目标与自有资源和能力之间存在缺口,这个缺漏的存在客观上决定了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三、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支撑环境研究

1.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撑环境

(1)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性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不同于企业一般的生产经营活动,它充满各种风险,其实只是企业的一种风险投资活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按其所处阶段的不同,存在着三大类风险: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来自于技术创新的构思和实施阶段。 技术创新的商务风险。商务风险主要来自于创新的技术成果转让或转化阶段。 技术创新的社会风险。技术创新的社会风险实际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创新的技术能否真正符合市场需求,把技术商品投放到市场才能得到最后检验;二是社会其他因素的变动,例如国家的宏观调控等,同样会给技术创新带来风险。

(2)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风险投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提供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还间接推动技术创新的管理升级。在美国,风险投资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腾飞,培育出了苹果电脑、微软公司、联邦速递、遗传因子公司、程控设备公司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公司,它们的成长成为美国股市的神话。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同样需要风险资金的支持。

2.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资源环境

技术创新可以说等于人才资源的开发。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行为,需要的人才资源也具有特殊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三大类人才:(1)科技人才。在技术创新活动中,高学历、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是直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动力之源。科技精英依靠知识的力量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风险企业家。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助教,其作用在于价值创造,及风险企业家敢于创新,直接领导了创新的方向。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风险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资源的投入。(3)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的作用在于价值发现,兼有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因此风险投资家的知识水平、资金状况、经营风格、做事风格、人格直接决定技术创新的成败。

3.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协生条件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协生条件是指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需技术资源的产生、获得、流动和应用具有直接正相关作用的各要素的总和及其互动作用。具体包括:(1)软件协生要素――科研成果。科研成果为技术创新直接提供了科学技术知识基础和可以直接加以物化的科学技术原理,为实现科学技术原理的物化、实现技术发明的商业化应用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方法。(2)前提条件――科研成果转让欲望。科研成果的存在固然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软件协生要素,但科研成果向创新成果的质变转化还依赖科研部门具有强烈的成果转让欲望,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成果产生的利益为纽带,形成产学研共同体。(3)催化剂――科技成果转让服务。技术服务是技术创新活动所设计的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等实体之间的粘结剂和创新活动的催化剂,是促使这些活动迅速展开,促成技术合作,推进技术的即使开发、应用和转移,取得并扩大创新效益的有力保障。(4)硬件协生要素――企业技术设备。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影像技术创新的新颖性。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高,其技术创新的成功性。

4.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信息支撑环境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社会资源,只要掌握信息,就可以在经济生活中纵横驰骋。良好的内外信息沟通对技术创新获得成功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创新可以被看成围绕其不确定性所展开的信息处理过程。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达到减少创新时间90%,降低创新成本75%,减少创新风险60%的效果。

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文化环境是相对于技术创新系统而言的,是指存在于技术创新系统周围并影响技术创新系统活动的各种精神文化条件状况的总和。由于文化的长期积淀,其自身形成的道德、风俗、习惯、价值观等,在广泛和深层的范围内,影响着技术创新系统的价值选择和行为习惯。无论是作为主体的企业,还是其宏观指导作用的政府、技术创新源泉的科研机构,任何技术创新的决策选择与项目实施,不得不依从既有的文化价值规范,力求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因此,文化环境对技术创新系统的演化方向、演化进程、演化结果等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我国处在改革开放、体制转轨的时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表现得很明显。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企业内,人们的价值观、文化习俗、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受到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经济主导型文化、现代性文化、竞争型文化和理性文化在逐步取代过去的政治主导型文化、伦理型文化、保守型文化和非理性文化的主导地位。各种文化的冲突、交融,在未达到有序之前,是一片混沌。企业经营者必须目光敏锐,站在历史潮流的前头,明辨各种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中华名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本,并融其他一切优秀文化为一体,积极倡导进取、开拓、创新、求变精神,抓住时机,才能够塑造出一种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楚尔鸣,李勇辉.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第12篇

[ 关键词 ]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对策

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市场繁荣,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劳动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实力。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而复杂的竞争局面。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唯一的选择。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述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并不亚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创造了许多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企业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

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有:

1.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小有大,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大,而后者较易做到。

2. 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近些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新构思、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改变现有的组织机构推出新的服务,目前兴起的网络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成功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3.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因而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国际上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大企业成功率高。然而,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1.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外部融资能力较弱。一是申请银行贷款困难。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而中小企业却难以获得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规模不经济、交易成本高、信息不透明、抵押品不足、技术创新风险等问题。二是风险投资不完善。风险投资被认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助推器,它的投资目标一般是极具市场前景的创新项目,而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起步较晚,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科技拨款,投资主体单一,社会化程度低;同时风险投资公司的负责人大多是由政府任命,政府既是投资人又是管理人,结果是阻碍了风险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既不利于资金管理,也不利于提高投资效益。

2.缺乏技术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中,人是最根本的要素,技术创新最终只有依靠人才能得以实现。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极为匮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又一大因素。这其中主要是一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不能看到技术创新人才所带来的长远利益,不注重人才的长期培养与储备,从而导致人才的大量外流和研发项目的失败。目前中小企业现有人才中,人才结构不合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才偏少,学历层次偏低,直接从事技术创新的人才数量偏低,能从事研发的高级研究人员更为缺乏。

3.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缺乏合作

对于需要较高资源投入的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处于劣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彼此孤立、相互之间缺乏合作而造成的。中小企业缺乏合作精神,喜欢单枪匹马搞技术创新,不愿与其他单位合作。一些中小企业也不愿将自己掌握的信息与技术拿出来与人合作创新,这会使创新难度和风险增大;而且中小企业各自搞技术创新,有可能重复,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使得某些中小企业失去技术上的优势。

4.缺乏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意识

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灵魂。然而,中小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相当一部分经营者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背景,过强的规避风险意识,使其对技术创新顾虑重重。要取得突破性的创新必须以基础性应用研究为突破口,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寻求外部的支持。但是绝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投入与高校及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开发,注重于短期的“灵活性”,忽视了长远的“科学性”,从而禁锢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5.法律、政策不健全、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难题;现行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没有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有力帮助。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政府全方位的支持密不可分。如美国在1982年就用立法手段确定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以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健全的体制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政府一直将大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建设重点,国家的政策一直向大企业倾斜,而对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重视。中小企业在产业准入等方面无法享有与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同等的待遇,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长期处于受压制和排挤的状态,难以获得公平的市场地位。

三、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及措施

1.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体系

(1)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银行贷款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较难直接获得信用贷款,要解决银行贷款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案:一是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可以将应收账款抵押取得贷款,此方法适用信誉较好的客户这一特殊群体。二是成立子公司。用母公司作担保,子公司向银行贷款。

(2)完善风险投资体系。风险投资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应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想融资方式。我国当前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运作的政策和法规。如税收优惠、融资、知识产权保护及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等。另外,尽快建立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一个完善的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能够有效解决投资方和受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风险投资健康迅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

2.积极吸收和培养人才

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敢攀高峰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创新管理人才队伍。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汇集并不断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在稳定创新人才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最大限度发挥其智力潜能,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尽力满足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充分放权、授权,委以重任,予以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倡导和营造创造性、自主性、人情化的企业,形成宽松、和谐、奋进的独特的文化力,产生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进而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3.加强中小企业合作力度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处于不利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彼此孤立造成,因此必须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中小企业可采取以产业或区域联合的集群模式获得“创新资源”优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集群不但可以获得大企业才拥有的创新资源优势,也不会降低单独的中小企业所具备的创新行为优势,既能通过竞争使得企业始终保持足够的创新动力及高度的警敏性,又能通过相互合作产生协同效应。中小企业集群把技术创新从不同规模的企业单体行为提升为更大规模的群体行为,整合出新的技术创新优势[2]。

4. 加强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

相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没有强大的企业技术中心及稳定的科研核心团队,加之产品技术封闭性强,更新换代快,更迫切地需要从大学获得高水平的科研支持和人才支持。加强高校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利用现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带动性、网络性和系统性,把中小企业的生产、产品与高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科技进步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达到优势互补和相互学习的产学研合作创新。

5.完善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

以日本为例。为加快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进步,增强竞争能力,从1949年施行《中小企业组合法》开始,日本在其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了一系列保护与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日本效仿美国出台了适合本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研究计划(SBIR),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倾斜,采取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措施促使新技术在开发后以最快的速度向实际生产和商业化转化[3]。我国应进一步加快立法细化相关法律,尽快建立针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法律体系.使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有法可依创新利益得到有力维护。

四、结语

中小企业是经济领域中一支非常活跃的创新力量,中小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小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克服创新中存在的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合作不够的瓶颈,采用人才战略、合作战略和政策战略等,才能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梅王英: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7

[2]曹望:以技术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

第13篇

一、深刻认识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深化,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已被视为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事关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经济安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同志强调,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也明确指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些重要的论断,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国致力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就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世纪我们应该积极引导企业着眼于全球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以积极的姿态进行技术创新。

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紧迫性。近年来,世界各国把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部分,使之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普遍改变了过去长期采取的对技术创新不干预政策,把争夺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采取各种措施来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活动。一是通过立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无论是技术领先型国家还是技术追赶型国家,政府通过立法以保证促进技术创新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如美国的《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和《加强小企业研究与发展法》,韩国的《产业技术研究组合育成法》和《中小企业创立支持法案》,日本的《企业经营革新支援法》及《中小企业创造活动促进法》等。二是制定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持技术创新。这种政策支持分为直接资助或间接资助两类。直接资助有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提供政府贷款、政府资金直接资助产学研合作及技术转移计划等。如韩国政府对技术开发的资金支援,主要有政策资金、技术开发基金等形式。这些政策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三是大企业大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巩固自己在市场上的战略地位。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以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标志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开发核心技术,巩固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从国内看,许多省份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省份,也把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作为抢占新的经济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加以实施。四川、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都已颁布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条例,以立法形式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指导思想、战略目标,规范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等各方面的行为和责任等。上海市提出,到2010年,R&D费用占GDP比重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江苏省也提出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值达到10000亿元的战略目标,省级财政每年新增1亿元,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近几年来,我省积极建设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产学研联合,使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1990年,我省工业企业的研究与发展经费(R&D)投入为0.52亿元,2003年为59.1亿元,增幅达113.62%,绝对值增加50倍左右。规模企业已经成为我省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至2004年末,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人员为14.26万人,占全省科技人员20.93万人的68.1%。企业技术中心837家,其中国家技术中心13家,省级技术中心265家,市级技术中心559家,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三级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为技术创新体系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与此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国际国内普遍追求技术创新的大环境下,我省存在企业整体创新需求不旺、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成果产业化率不高等问题。我们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我省的经济地位还不相适应;与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集中力量,大力推动我省技术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如何引导并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加快研究制定《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条例》。技术创新问题涉及人才、资金、政策、企业投入等多个方面,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法规,以综合的、集成的、系统的方法,规定和保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使我省的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二是要加强政府的行政合力和引导力度。创新投入作为一种战略投资,与国家利益和现代化目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我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为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方法,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重点在技术中心建设、创新能力提高、产学研联合以及创新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广大企业形成自发的技术创新热情和能力。

三是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重点企业的领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强,应加快提高重点企业创新能力,强化对这些企业技术中心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重点扶持一批优势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引导企业技术中心瞄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制定企业技术引导发展战略,高起点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努力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四是建立区域特色经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共性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根据各地优势特色产业群和产业链形成的状况,组织龙头骨干企业及有关协会等机构组建创新服务平台,从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管理咨询、技术培训和质量检测等方面,就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并通过有偿服务及政府扶持的方法解决活动经费。

五是大力推进品牌培育和技术标准战略。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努力打造“品牌大省”要求,形成合力,推动我省专利、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等建设。引导企业将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及检测方法纳入国家和国际标准,掌握技术和经济竞争的主动权。从专利、技术标准等角度出发,支持一批在战略或关键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发起制定国家标准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第14篇

一、人力资源冗余的定义及形成

1.人力资源冗余的定义

企业人力资源分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劳动力和生产经营以外的劳动力两部分,超出的部分即人力资源冗余。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只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冗余能够帮助企业获得较多的外部发展机会,例如,企业在拓展现有业务时,需要更多人力资源的支持,这时候人力资源冗余就可以发挥其作用。总之,人力资源冗余是指超出企业现有人力资源需求数量之外的人力资源,即职工知识、技能和潜能的组成部分。

2.人力资源冗余的形成

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引进新的人力资源后,通常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经过培训教育的人力资源在知识、技能以及潜力等方面超出所从事工作的实际需求,超出部分随之形成人力资源冗余;企业职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知识、能力以及未发挥的潜能得到明显提高,超出了现有职务的实际需求而形成人力资源冗余;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各职务与以往相比重要性明显降低,从事该职务的职工知识、能力以及潜能局限在该职务之内,形成人力资源冗余。

二、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理念,并针对企业发展的审计状况进行原创性的技术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进步和发展,这就是企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科技创新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科技创新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技术创新又有了新的观点和发展方向,企业不仅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在知识技术方面也存在原创新的发展。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只能够会积累大量新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等,通过研究企业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的发展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丰富企业知识系统;第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人力资源冗余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

1.人力资源冗余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企业技术创新能否取得成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力资源配置、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等,其中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对技术创新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组成大环境下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职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新的知识的技能,职工的综合素质因此得到较大程度地提升。

职工自身的学习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因素之一,为了保障技术创新取得更高的成就,企业还应该对职工进行定期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职工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及内在潜能得到了较快提升,职工整体能力超出了实际工作要求,从而形成人力资源冗余,但是,企业技术创新却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进行企业技术研究时,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冗余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据相关调查显示:如果企业没有人力资源冗余说明企业正处于最佳发展状态。但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很难实现零人力资源冗余,因为职工在日常工作发展过程中知识、能力以及潜能会得到较大程度提高,从而形成人力资源冗余。由于可见,企业人力资源冗余科技创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2.企业技术创新在人资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

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创新,加快技术研究的同时,将创新融入到实际发展过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成就,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在保持现有发展水平的前提下,从制度、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形成先进发展理念的重要手段,其结果直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发展应用中的效益。企业管理创新涉及面非常广,既包括宏观管理,又包含微观管理内容。管理创新的结果直接决定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总之,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必将产生人力资源冗余,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冗余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时,说明企业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当企业人力资源冗余与技术创新成反比例关系时,企业应该改变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教育方向。

第15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技术创新;所有权;董事会;经营者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014-02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离发达国家创新所具有的现代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企业缺乏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企业创新系统运行机制,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软件设施,即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举措。

根据掌握的文献看,学术界有关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尚不多见。对其进行研究散见于各类技术创新和公司治理的研究中,因此,本文先对公司治理内涵进行剖析,然后将公司治理中的因素和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性进行文献综述。

1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最早的概念源于西方。其英文原文(Corporate Governance)国内也翻译成“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等,也有海外华人译为“公司督导机制”,这些概念的含义并无根本差异,意思是一致的。

大多数学者认为,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配置的制度性安排。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首先表现为一系列规定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成文或有形的行为规则与程序。OECD在《公司治理原则》中指出:“公司治理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这种制度安排规定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等利益相关者的地位和职能,以及其行使职能的合法途径,包括:董事会必须代表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监督经理人员,并负责向股东等利益相关者披露经营状况,经理人员在董事会领导下负责具体经营,不能违背股东利益等。由此可见,公司治理中3个重要的因数是:股东、董事会和经营者。

2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关系

Tylecote和Conesa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的经验数据中发现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是具有高度的决定性作用,并且指出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性与部门专业化优势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但是Tylecote和Conesa的研究是基于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定性分析得到的,这种理论分析远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方法,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对美英公司治理模式和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对于企业经营行为影响的优劣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日本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停滞,似乎表明了英美模式是较优的。我国学者华锦阳(2002),通过分析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各方面影响,指出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框架,对企业的技术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传用。并指出只有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并将其变革纳入与技术创新协调进行的轨道,才能推动技术创新,进而推进国企改革进程和企业绩效的提高。而徐金发和刘翌(2002)认为企业治理结构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企业经营者持股水平的提高、具有强烈支持企业创新意愿的机构投资者的引入、董事会规模的缩小、外部董事数量的增加、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立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责分离都有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3 公司治理因素与技术创新综述

本文通过公司治理中3个重要因素:股东、董事会和经营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简要的综述。

3.1 所有权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1)所有权属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所有权属性是指企业所有者是公有还是私有,目前理论界的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私人股相比于国有股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Margolis(1999)通过对美国能源产业R&D投入的研究发现,由于该产业中R&D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造成该产业中技术创新的所有权模糊,以致技术创新投资的长期低回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私有化更加能够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可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增加私人股份,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Madden和Savage,1999)。因为,私人投资的R&D比政府投资的R&D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性更强(Liddle,1997)。从我国国有企业所有制发展来看,经历了由国家控股的国有制形式到国家和私人集体控股和私人控股的股份制形式。但很多企业的产权还是不明晰,虽然我国政府多年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收效不大,产权结构的一体化还是重要原因,因为高度集中于政府的所有权形式,使企业自身的创新收益权和创新资源自配权未得到明确界定,导致企业动力的不定(刘三林等,2000和夏冬,2003)。产权优化(包括所有权结构调整)和产权激励是解决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缺乏的重要举措(张旭升,1998和萧延高,2001)。

(2)股权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股权结构表现为大股东持股水平和经营者持股水平。股东和经营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收益的关注重点不一样。经营者关注于公司的短期收益,不愿意进行R&D投入,而股东关注于企业的长期投资收益。因为技术创新的高风险会给经理带来工作的不安全感,经理人的收入与公司业绩密切相关,而这不同于股东,股东可以通过不同的股票组合降低自身承担的风险(Baysinger、Kosnik和Turk,1995)。根据委托理论,当所有这和经营者利益目标更趋于一致时,管理层会提高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反之,股东和经营者之间不适当的关系将导致企业短视行为,将对技术创新产生限制作用。大股东可以通过监督经营者的行为,限制管理层牺牲股东利益,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来增强市场运行的有效性(Shlerifer和Vishny,1996)。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有正面影响(Hosono、Tomiyama和Miyagawa,2004)。但,在不同的国家影响力并不一样。Lee和O'neil(2003)通过对美国和日本不同行业(汽车、化工、通信、计算机、电子、制药和能源)公司的研究发现,由于文化和治理模式不同,所有权结构与企业技术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在美国和日本的公司中有所不同,在美国公司中,股权集中度与研销比正相关,但在日本公司中,股权集中度与研销比没有关系。

3.2 经营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众多因素中,最高管理层(即经营者)是技术创新强有力的支持中的一个最要的因素(Nakahara,1997)。企业家的具体工具是创新,即他们借以利用变化作为一种新的实业和一项新的服务机会的手段(德鲁克,1989)。但是任何创新活动都是有风险的,在一项有关企业引入新产品的实证研究显示,成功的概念小于20%(Crowford,1997)。同时,经营者具有风险偏好性,这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着关键的影响作用(Daniel,2000)。如果经营者属于风险厌恶者,则会减少高风险性的技术创新投入(Hill和Snell,1988)。在一定条件下,经营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不仅取决于其胆识以及掌握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对经营者的激励。根据委托理论,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越一致,经营者就越有动力为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努力工作,从而会提高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因此,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势必会影响其技术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对技术创新类型的选择(杨建君,2007)。设计和实施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促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目标尽可能一致是保证经营者努力工作的关键,也是企业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Hoffman和Hegarty,1993)。激励经营者可以通过提高经营者持股水平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徐金发、刘翌,2002)。Zahra等学者(2000)对中等规模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实证研究发现,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显著相关。

从经营者自身的角度出发,经营者的工作能力会影响其对技术创新类型的选择,经营者杰出的工作能力和对技术创新机会的敏锐嗅觉对企业的产品创新非常重要(夏冬,2003)。经营者的工作态度与产品创新正相关(Gary,1998)。

综上所述,企业家的创新决定是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权利的综合反映,而创新能力的发挥又受到创新动力和权力的影响(杨建君,2002)。

3.3 董事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1)董事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将董事会规模分为小规模和大规模。董事会规模的扩大表现为有不同背景、经历以及专业知识的人士进入董事会(Judge et al.,1992)。董事会规模的大小会对技术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理论界有3种观点:①根据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理论对于一定规模的公司而言,过大的董事会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因为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会使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在董事会能不更好地实现互补,有利于在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吸收不同的意见,减少企业技术创新风险。②Yermack(1996)和Zahara(200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技术绩效及创新活动是负相关性。相对于规模较小的董事会来说,规模相对较大的董事会通常是更多样化,更容易发生争论和没有凝聚力,规模相对较小的董事会可能更容易应对飞速变化的环境(Lipton和Lorsch,1992)。他们还指出董事会通过监控能力发挥作用,随着董事会规模的增大而增大,但由此带来的成本超过了其所带来的收益,比如:缓慢的决策制定速度和对分享风险的偏离。董事会规模的扩大还会使董事会产生搭便车的动机,这种情况在技术创新项目成败对董事实际损益影响并不大的条件下更为明显。董事会规模缩小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刘翌,2002)。③董事会的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Yermack,1996),及当董事会规模扩大时,对技术创新水平不断增加,当董事会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最高,随后,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企业技术创新呈下降趋势。

(2)董事会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根据董事会人员是否在企业任职的情况,董事会结构分为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内部的董事是指在企业内担任一定职位的董事。外部董事是指不在企业任职的董事,他们与公司无潜在的利益冲突,也成为独立董事。2001年,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规定上市公司在2002年6月30日前,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2名独立董事;在2003年6月30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至此,我国上市公司正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外部董事数量的增加,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立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刘翌,2000)。John&Zahra(1991)认为,企业总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运营,通过引入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董事,企业可以有效地处理这种不确定性,帮助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化解面临的各种危机,增加企业组织的生存可能性,配置更多的资源于创新活动和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社会关系。

(3)两职合一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领导权结构指的是董事和总经理的两职合一的问题。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Wright et al.(1996)认为,问题的存在导致经营者主要关心个人财富、职位安全、权力威望以及个人效用最大化,因而会严重影响和削弱他们对创新的追求。董事和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就会导致公司在重大决策时产生利益冲突(Morris,1964)。如果通过对经营者实行股权、股票期权以及其他与当期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安排可以使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保持一致,可有效提高经营者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Jensen and Meckling,1976)。如果总经理担任董事长,他对技术创新的态度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杨建君,2002)。所以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绩效的提高(Zahara et al.,2000)。

4 简要评述

公司治理和技术创新都已经形成独立的理论,但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处于探讨阶段。本文从所有权、董事会和经营者这三个主要方面大致概括了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的一

些观点和争论,当然相关的话题远不止这些。比如公司治理中的资本结构、公司规模、机构投资者、企业的多元化水平、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等都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有学者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如杨瑞龙等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研究了一个网络化的外部环境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指出技术创新活动激发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会产生新的价格关系,并由此可能带来产权关系的重新调整。

已有研究的不足表现在:(1)我国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探讨基本处于理论阶段,有实证的文献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国外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文献不多,可供借鉴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相当有限;二是研究所需要的数据搜集相当困难。有些数据的获得要通过对企业问卷调查能获得,而问卷调查的可回收性低,相当多的文献是中国统计年鉴等对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宏观研究,或者通过上市公司年报等对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微观研究。(2)已有的文献来看,它们或揭示了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在某些方面的内在联系,或提出了一个启发性极强的研究框架或建议等。忽略了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研究。公司治理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行为以及他们所导致的企业绩效情况,这三方面的如何相互制约与促进的,全方位的考虑公司治理和技术创新的内外部因素。

参考文献

[1]Andrew Tylecote,Emmanuelle Conesa,Corporate governance,innovation systems and industrial performance,Industry and Innovation,1999(6):25-50.

[2]王昌林.基于公司治理机制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4.

[3]华锦阳.试论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自然辨证法通讯,2002(1):52-57.

[4]徐金发,刘翌.企业治理结构与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2002(4).

[5]Shaker A.Zahra,et al.Entrepreneurship in Medium-size Companies: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Ownership and Governance System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