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媒体技术学习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079-05
一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互联网、无线通信为传播载体,以数字化多媒体内容为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成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日益攀升,逐步进入繁荣时期P。由此,社会急需兼具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等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的教与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些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更新快、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等诸多特点,因此如何教好该类课程以增强学生设计与开发能力已成为当前师生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
本文在分析该类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以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为案例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究并总结了基于项目的技术类课程学习方法,并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以及改进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二 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的特点
1、技术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多种数字媒体开发和制作软件,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设计、制作数字视音频节目和多媒体作品是基本要求。而根据知识的分类,技术的理论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而技术的实践知识大多属于程序性知识,或者说是隐性知识,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导向和技术类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此外,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一般包含理论与实验两个部分,其中实验课程的比例往往占到一半以上,甚至更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技术类课程在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同时,更加倾向于实践。
2、技术类课程更新速度较快
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知识大爆炸,带来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也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新软件、新技术。因此,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可能的情况是,前后两个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是同样的课程,却是不同的软件,比如用于制作网站的软件可以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或Macromedia Dreamweaver。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持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也需要形成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终身学习的心态。对于学生来说,某一类技术课的学习更大意义上是作为一类技术的入门课。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能够快速掌握类似软件,或者同一系列的软件。也就是说,具备举一反三的技术学习能力。
3、技术类课程注重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国内学者杨成指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并具备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数字媒体创作能力。由此,我们不妨用下图(图1)表示技术类课程中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学生的艺术修养在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沉淀积累,内化为一种技术素养,并能够在学生的作品中展现出来。学生需要艺术知识便利行业交流,增强自身的技术优势。而艺术的更深层次学习需要学生实际参加工作自身的领会。因此,技术类课程秉承一种以技术为先导、艺术为提升,注重两者相结合的基本理念。
三 项目学习在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组成,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软件知识,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合作完成一个优秀的网站作品。这样的一种学习需求决定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的适宜性,同时我们将教学过程概括为整体感知、异质分组、选定项目、制订计划、作品创作、成果交流、项目评价七个环节(见图2)。
(1)整体感知
教师在指导学生正式开始作项目之前,需要让学生获得对课程的整体感知。
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经过了专业基础课程的修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面设计能力、审美能力、软件学习能力等基础。但是,学生对于动态网站的相关基础知识,如编程语言、数据库、开发软件等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进行基础知识和概要框架的讲解,尤其是需要结合开发实例进行分析。如老师常常借用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得学生对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开发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明晰自己要做什么,会用到哪些知识,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同时使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
(2)异质分组与选定项目
在学生获得对课程的整体感知后,需要进行分组和选项目两个过程,并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并行的,学生可以在选定项目的同时寻找兴趣相投的同伴结为一组。
在分组方面,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自由组合意愿,又要适时地给予建议,以保证兴趣与异质的共存性。异质分组指的是一个小组中既有擅长代码编写的程序员,又有设计能力较好的美工师,这样可以为后续的分工合作奠定基础。此外,可能的情况是,教师在跟进某个小组创作的过程中,及时监督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针对分组不适合现象,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
在选定项目方面,我们以浙江省多媒体大赛和全国文科计算机大赛等学生竞赛为依托,引导学生选定其中某个主题,形成项目。这样就避免了学生选择的盲目性,也更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泛在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格局、传播环境和手段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国内各高校自2002年开始以北京广播学院为首先后成立了一批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虽然数字媒体市场很大,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迫切,但近几年包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内的艺术设计专业却成为学生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溯其根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意能力不够、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专业需求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因此,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课展开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技术的革新、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实践教学常常不能同时兼顾稳定性和前沿性。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缺乏艺术认知,艺术创意能力培养被羁绊。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集合了科技、传媒、艺术等多专业的交叉学科,虽然以技术为主,但兼有艺术的特性。市场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随着艺术需求的提高而改变,对集过硬技术和艺术创新能力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较为欢迎。然而,目前该专业的学生多是理工科学生,兼有少量文科生,他们大都缺少艺术素养和艺术功底。
针对上述问题,各高校分别相应开设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素描等基础课,但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知识,还是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艺术素养方面的需求。学生缺乏艺术素养,无可避免地限制了实践课中对其艺术创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和市场接轨,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应市场之需而成立的年轻专业,各高校虽然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也想方设法革新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诸如基于项目、工作室、工作过程等新方法。但是,不可争辩的是大学教育教学内容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和市场的千变万化形成反差,不能及时更新就必然和市场脱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的项目多不是市场上的真实项目,不能形成市场竞争氛围,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高校工作室为了维护工作室的声誉,保证项目按照客户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就只能让少量各方面素质较高的学生参与,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所起作用甚微。
2.泛在学习促进实践教学
泛在学习(U-Learning),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学习,是数字学习(e-learning)的延伸,克服了数字学习的缺陷或限制。
泛在学习视域下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指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将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借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泛在设备,师生共同参与,最终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过程。泛在学习促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可以从环境、教师、学生等方面分析:
(1)泛在的学习环境已具备。
泛在的学习环境是保障泛在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
泛在硬环境主要指为保证学习者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收集信息的设备和网络。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为泛在学习的推行提供了基础保障。2011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3G网络也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此类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渐成熟能维持泛在学习网络环境的通畅。因此,泛在学习的硬环境已能基本满足其需求。
泛在软环境主要指学习者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的信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教学方面分析,近年来各高校相继进行的优质、精品课资源网络共享就有利于学生进行泛在学习。目前,除了学校方面外,类似优酷视频、新浪微博、猪八戒威客等各种各样的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从视频到文字,从专业知识、社交环境到市场前景等全方位的认知环境。总之,目前的网络资源对学生从各方面提高自我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当然,还未进入社会的学生要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资源,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2)泛在学习的整合性有助于教师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泛在学习环境提供的信息资源往往来自于真实社会的切实需求,教师可以把这些在网上出现的真实案例充实到已有的实践教学项目中,结合实际情况引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脱轨,正确把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动向,了解市场前沿。
(3)泛在学习的社会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学习兴趣。
利用泛在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堂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要从网络环境中及时提高自我。例如新浪网上就有很多目前国内著名的艺术家、从事相关专业的知名人士和新手的微博,学生就可以加入其中,关注他们,从各方面了解他们,并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提升自我的艺术认知。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和市场需求紧密关联的一个专业。如前所述,教师在实践教学工程中引入的基于项目、工作室等的教学方法在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方面各有缺点。利用泛在学习,学生可以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后,广泛浏览各种威客网站,了解市场动态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以个人或小团队的形式从网上接一些项目,既积累了专业知识,又在接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技巧,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学有所用的快乐,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
3.应用案例分析
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批于2010年,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动漫制作、游戏编程、影视广告设计、面向网络的新型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重点介绍Photoshop在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装潢设计等方面的操作和应用。现以该课程为例,分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在泛在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
数字媒体市场需要创意,但好的创意不是闭门造车能得来的,需要大量的实际演练,需要大学院校敞开院墙与社会接轨。传统的实践教学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是有限的。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我结合实践课堂中项目的实施情况,引导学生恰当运用微博网和威客网进行主动的泛在学习,能较好地克服实验室教学的弊端。
(1)引入微博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以期增强其在实践过程中的艺术创意能力。
2009年,随着新浪微博的正式上线,微博在我国流行开来,其具有、转发、关注、评论、聊天、营销等功能。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用户除了可以通过计算机外,还可以通过类似手机的即时通讯工具、转发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的内容,还可以对其进行评论。结合微博的即时性、共享性、开发性、交互性和自主性,可以把微博作为泛化学习的工具引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
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新浪微博上开设账号,引导学生关注领域内知名人士和知名企业的微博,鼓励他们积极发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微博友并关注。通过浏览知名人士的微博内容,可以从思想上提高对艺术的认知;了解知名企业的微博内容,可以站在较高层次认识市场在艺术层面的需求;通过和志趣相投的微博友的交流,可以提高社交能力。总之,把微博引入到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实时地、不经意地进行艺术熏陶,提高自身素养,有助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挥艺术创意能力。
(2)引入威客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期增强其市场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根据威客模式创始人刘锋给威客的定义可知,威客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威客平台是为威客提供交易服务的网站。任何人都可以在威客平台上任务需求或者对一些任务投标。威客平台的这种零门槛特性,有利于还没有涉足社会的学生参与,因此,把威客平台引入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项目、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个人或者以小团队的形式到威客平台上注册账号。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威客平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如何和客户进行沟通等。通过浏览平台上的任务需求,学生们可以从各侧面了解市场需求,以便扩大知识面,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和客户的沟通交流,可以锻炼自我沟通技巧;通过承担一些较简单的项目,学生可以了解项目的运作过程,并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可以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但是,因为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年,所以只能定位在熟悉威客平台的操作流程和承接简单项目上,随着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术的提高,学生到高年级后必定可以承担一些较为复杂的项目。
4.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集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和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更高。市场信息千变万化,多媒体技术在日新月异地革新,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跟上变化,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泛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把微博和威客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分别以隐式和显示的形式,从艺术和技术层面使学生自发地即时学习,把实践教学从实验室推广到学生生活的时时刻刻,并学以致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否认,泛在学习指导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改革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如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如何恰当地引导学生都是进一步着重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明豪侠.数字媒体技术市场分析[J].电信技术,2011,9:104-105.
[2]侯月姣.泛在学习视域下得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3.
关键字: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核心素养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核心素养载体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离不开作为指导性纲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改革也将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而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而言,是以应用技术类型为办学定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应用型数字媒体技术(简称数媒)专业,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整体教学体系中,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升华,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拓展对学生的自主和创新培养尤为重要[2]。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剖析了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湖南女子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实际情况,对实践课程体系与模式进行了研究。
1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二级学科,同时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艺术专业的相结合的跨学科专业。一部分课程是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艺术专业的与数字媒体相关性较大的课程,一部分是与传媒类相关性较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艺术素养要求的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特别是平面设计技术、动画技术、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等相关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也应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数字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趋势,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多元化的需求。经调查研究发现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以下现实问题。在培养模式上,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更注重理论课程教学,对数字媒体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学习要求相对较高,专业教学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大多课程内容依靠课堂授课的方式完成。在交叉学科的融合方面,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不够深入,各学科相关的内容还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导致学生在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方面没有明确的主线,即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在实践教学方面,传统数字媒体主要以课内实践与集中实践为主,对于自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不利于创新素养的提高,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从而出现了校园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实践的内涵与必要性
改革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最终具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既是专业发展的需要,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1实践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层次化的实践课程体系是新媒体应用发展下的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的核心之一。一个完备的实践课程体系,不仅要兼顾基础性知识的培养,还要兼顾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生专项技能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单一的课程模型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要。如果学生仅仅以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仅以完成课程实践为目标,一方面不能好地融合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不利于提高专业的专项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将难以满足现在社会对数字媒体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立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岗位职业的要求。
2.2专业培养方向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科交叉性,使得国内外不同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有所区别,对应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如美国哈佛大学数字媒体方向的硕士学位,主要开设计算机技术方向的视觉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类课程[3]。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数字媒体相关的电脑动画系,以动画技术为主要方向,重点培养动画制作和数字艺术方面的人才[3]。国内的浙江大学的数字媒体方向专业主要培养动画和游戏等方面的人才。如福建师范大学的数媒专业不仅培养游戏设计和动画创作等方面的人才,还在影视后期制作方向有所发展[4]。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各不相同。此外,不同学校师资情况、学生的性别结构、学生的生源情况也所区别。基于此,制定适合学校以及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2.3专业实践技能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来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基本目标。专业实践技能是本专业相关岗位的考核内容,与就业情况息息相关。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技能”与“专业实践技能”混为一谈,没有突出和强调培养过程中的专业实践操作,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单一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2.4自主创新实践
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结合一定的创新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应地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是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拓展和延伸。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以形成适应当代终身发展的关键品质。因此,创新培养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
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重构与人才培养
3.1层次化的实践课程体系重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层次化的实践课体系,可以逐步、进阶式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重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专业方向集中实训、创新实践和综合实践四大部分构成。课内实践是对理论课程的辅助,能从实践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专业方向集中实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项技能,是对专业方向技能的强化。创新实践是对专业教学实践的补充和延伸,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3.2多元的专业培养方向
本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均为女生,因此,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方向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本院制定了适合女性发展的数字动画技术与影视后期制作两个专业发展方向,并为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了课程群。如数字动画技术方向包括二维动画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课程,影视后期制作方向包括音视频处理、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等课程。大一、大二以基础素质培养培养为主,包括全校性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必修课。从大三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方向。多元的专业培养方向,一方面顺应了女生的特色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特定的方向上更专业。
3.3多模式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
多种模式结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是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培养环节,主要包括校内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学校通过与校外同行业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可以通过引入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进校讲学,或者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使学生能直接与岗位工作无缝对接。此外,学生也可以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实习熟悉工作环境,锻炼实践能力,毕业后可以选择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实现就业的无缝连接。多模式的培养结构,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升专业知识,有助于专业实践技能贴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更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3.4多样化的创新活动
在重构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包含了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实践学分,通过完成创新实践学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活动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参与到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去。实践创新活动可包括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专业资格等级考试、或作品、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类型的活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可通过校级或省级实训平台进行申报,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申报,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创新性国家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学科竞赛以专业学科竞赛为主,其他类型竞赛为辅,可分为校级、省级、国家级等级别。科学竞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专业资格等级考试可以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专业水平。其他的活动如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自身的素养,加深对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认知,从而引导今后的职业规划。
关键词:多媒体数字化技术 桂西北 少数民族民歌教学 地方高校
桂西北,顾名思义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一带的地理区域,其范围包括以百色、河池、柳州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各地级县市与乡镇,在省级边界上毗邻云南、贵州、湖南三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桂西北地处我国南疆,该地区山清水秀、民歌资源极其丰富,素有“歌海”的美誉;同时它又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有多达12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该地区。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文明灿烂而多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少数民族人民勤劳、善唱,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形成了边劳作边歌唱的生活习惯,以此抒感、自娱自乐、颐养身心。这种“歌不离口、活不离手”的生产生活方式祖祖辈辈延续下来,也造就了桂西北地区丰富多姿的民歌文化,如壮族民歌、毛南族民歌、仫佬族民歌、瑶族民歌,以及京族、苗族、回族民歌等。其中有些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这些民歌是广西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是我国民歌艺术宝库中的奇葩,也是桂西北少数民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出来、并代代传唱下来的宝贵财富。
一、地方高校教学中对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
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是我国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其民族的文化与历史。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的迅猛发展代替了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传统文化艺术也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冲击,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这一古老的艺术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与传承危机。一方面,作为民歌传播主体的年轻人,更加热衷于动感十足的现代流行音乐,对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本土音乐文化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传统民歌已经赶不上新时代的潮流;另一方面,随着电视、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得到改善,男女交友恋爱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这使民歌整体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往各地兴盛的民歌演唱活动也在逐渐萎缩。
2004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强调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性。在《通知》的指引下,一些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相继在原有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试行本土音乐文化特色教育,创办特色声乐教育体系,探索一条与少数民族民歌发展相协调的教育之路。这些地方高校采取了有效、可行的有力措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河池学院作为地处桂西北的一所地方高校,是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播基地,担负着传播与发展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河池学院艺术学系一直将本地区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作为发展教育的根基,以弘扬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为教育方向,树立民族教学观念,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己任,全力以赴地为促进地方发展做贡献;创建具有自身优势的少数民族特色课程教育体系,集中力量创办民族特色教学,走特色发展之路。面对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地方高校也在不断创新与改变、实践与探索。尤其在桂西北少数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上,河池学院作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予以了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创建体现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优势的教育体系,以更好地满足民族地区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基本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多媒体数字化在教育领域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将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中,既为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极大地提高了声乐演唱教学质量。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声乐教学中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数字化信息储存量大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欣赏桂西北少数民族优秀的民歌艺术,从而对其产生兴趣,对于提高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由于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具有图、文、声、像一体化的特点,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声乐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单调、枯燥的问题,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民歌演唱提供了方便、适用、快捷、声像一体化的全方位教学环境,这必然会对声乐演唱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民族地区的高校教育是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能够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保证。学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通过《广西少数民族民歌调查问卷》可以了解到,当今大学生对计算机音乐多媒体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少数民族民歌的教学研究,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运用于声乐演唱教学中是必然的趋势。教师应对多媒体教学化技术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掌握其特性和操作技能,并能够灵活地运用于声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民歌声乐教学。
三、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数字化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中心,集信息存储、课件制作、语音处理、图像处理等功能于一体,并通过技术将信息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以方便使用者进行编辑、存储、控制与检索等。由于优点众多,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各高校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的多种功能,能够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的魅力,并对其表现手段和演唱风格做细致地了解与研究分析,大大丰富了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的内容,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并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运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的录音录像功能,可以使学生客观地感受和评价自己的歌唱表演,有助于提高民歌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地方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多媒体的演示使教学的层次感清晰,教师、学生、多媒体之间实施多方面的互动。
(二)增加了民歌教学的互动性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中,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训练,学生可以现场进行少数民族民歌演唱模拟。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计算机及时汇总信息并反馈,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客观、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族民歌演唱环节通过多媒体技术共同完成基本训练,完成了教学上的基本互动。
还有一种互动被称为协奏互动模式,主要是由教师操作多媒体技术进行控制。如教师可以通过MIDI踏板控制音乐的播放时间,根据计算机反馈的信息灵活调整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随着教学的深入课堂上的互动可以更深入,例如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一边听,学生的实时演唱,根据学生的演唱所发出的音色、音量、音高、音准、语言等的准确程度,一边作出自己的反馈内容,以及改进的措施。在这些互动中充分的刺激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为今后的表演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多媒体技术带动课堂模拟互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并走进教学中,计算机音乐作品也在大量的涌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改编少数民族音乐的热情。师生在多媒体的教学氛围中如身临其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学生可以看见自己的表演、听见自己的声音,以便调整自己的表演与演唱,及时纠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学效果突出,课堂氛围令人兴奋。
(四)教师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
声乐教师作为多媒体技术的主要操作者,要了解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特点,并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结构特点来制作教学课件。如果不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也就无法在教学中与多媒体产生内在特质互动,那么多媒体技术在广西少数民族民歌教学中也就不可能很好的实施。
四、结语
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在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教学中创声乐课程的特色教学,使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声乐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优化教学结构,以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带给学生全面的视听感受,丰富他们对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的了解,实现视、听、学全方位、一体化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的音乐工作者,有责任去研究、传播、继承和发扬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以达到推动桂西北少数民族民歌艺术发展的目的。因此,地方高校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办学模式,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资助课题,项目编号:2014JGA212;2014年广西高校科研资助课题,课题编号:YB2014332。
参考文献:
[1]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农学冠.桂北瑶歌的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4]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 性质及学生特点 信息化教学 设计方法
引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众多新型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进行了应用,保障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其中,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来讲,主要采用的是信息化教学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进行全面性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使得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被重新进行设计,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众多新型高素质、高效率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
时代的发展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性在增强。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来讲,它在新的形势下已经具有了新的含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方式、艺术类课程知识来进行融合性的教学,最终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实践类型应用人才。原因在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与艺术类课程需要进行有效融合,使得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内容获得丰富。但是,许多学校以及众多的教师没有开展好这种融合性的教学,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自主性,培养自己的才干和素养,使得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新型复合数字媒体人才[1]。
二、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2.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需要应用有效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使得学习的质量和水平获得提高,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打好基础。比如:我们以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中的《版式设计》为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将众多的课程元素融入到《版式设计》学习中,使得学生不断对于其中的知识进行学习、探究、拓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品味,使得他们充分对于这些资源内容进行积累,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渐渐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版式设计》中知识的实践化应用。同时,良好实践化设计比赛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将会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定期举办有关方面的比赛,使得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提高自身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综合素质[2]。
2.2优化教学的方法
对于教师来讲,需要应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最终使得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具体来讲,第一,有效的应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展好微课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应用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才干。比如:我们以PPT的设计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教师应用以上的方式可以对于PPT设计中的风格、样式、首页、页面之间衔接的特点等进行有效性展现,如:设计的形式法则、编排设计的特点、视觉的流程等进行有效性展示,使得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实践化学习。这种方式的应用易于学生理解、学习和沟通,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前到后、从简单到容易进行有计划的学习。第二,教师需要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良好的师生互动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有效性学习,增强对于学习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实践化应用。
2.3调整课程的目标
教师需要对于原有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比如:充分的结合众多的实践例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如:我们同样以版式设计课程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教师可以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方式将众多的影视剧和动漫作品作为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思考、然后进行这些素材的有效性版式设计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化设计质量和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这种实践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性巩固,提高教学的效果,充分实现新型的教学目标,即培养数字媒体技术课程实践化人才。
结论: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探索,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学生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打好了基础。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多媒体;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TP277
1 研究背景
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在我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多媒体技术却无法满足国内教育教学方面对多媒体技术的需求。国外最早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是源于美国,早在20世纪中期,美国人就开始将教学机器以及程序教学不断的应用到教学中来,自1985年之后,多媒体教育模式开始显示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大量的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被应用到高校教育以及社会中,最终推动了计算机数字化教学模式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计算机教育被彻彻底底的广泛应用。
2 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现状以及成因
对于国内来说,我国的数字化多媒体教育出现较国外晚,导致了我国的现代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以及设计的研究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尽管我国的数字化多媒体软件开发起步较国外晚,但是目前我国也已经存在了很多专门从事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士,同时也存在很多专门从事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研究院或者研究机构,目前我国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已经有一些多媒体软件慢慢的转化成了商业品。
目前,我国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开发依然存在这诸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针对多媒体软件的开发研究均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其主要是针对课程自身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讨论以及研发,其表现出非常强的片面性,只是针对教育教学而设计多媒体教育软件,然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放性、教育性设计和开发方面的研究设计的并不是很多。导致目前国内多媒体教育软件的设计普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 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需求分析
数字化的相关教育技术是一门主要的必修课程。老师为学习者讲授数字化多媒体的相关内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系统的内容,是这门学科专门针对高层次的教育技术人才而设定的一门学科。学习者通过相关的课程学习,可以掌握和熟悉数字化多媒体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理论,同时通过学习还可以对数字化多媒体的设备、系统以及技术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掌握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基本制作方法。
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主要是针对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以及了解程度、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者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掌握程度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其目的就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风格进行一个综合的了解,从而分析并制定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建议,为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从而使学习者真正的对学习产生兴趣,促进学习者能力的发展。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结果可以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方面提供非常巨大的帮助,在专业人员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分析结果从而设计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这样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因此,可以看出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培养高层次人才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应用软件。
4 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设计
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过程中,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1)明确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目标;(2)教学媒体的选择;(3)知识结构的设计;(4)诊断评价的设计;(5)软件交互性实现方面的设计;(6)软件开放性的实现方面的设计。按照以上七个步骤进行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的设计可以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同时在进行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结果进行设计出大部分学习者均有一定需求的设计方案,这样就更能对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有提高。
5 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实现
从狭义的理论观点来看,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内容即是包含了多媒体的课件,同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程序。但从广义的理论观点来看,多媒体教学软件不仅仅包含着多媒体的课件内容、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程序,同时还包含了程序、课件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交往。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本质上其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软件技术将多种信息进行快速的整理并且以图、文、声、动画等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教学信息主要包含了教学控制信息、教学的内容信息、教学反馈信息以及教学的应答信息等内容。教学的内容信息又包含了知识的符号信息、知识的意义信息以及知识的逻辑结果等相关内容。此外,教学的应答信息的含义指的是学生通过输入设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对于学生的应答,多媒体软件系统的相关程序可以根据学生通过输入设备的应答情况,为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从而判定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并且多媒体软件系统可以将各个学生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呈现出最终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并且多媒体教学软件中还存在相应的程序可以为学生制定出针对目前的学习状况的学习方法以及建议,这种针对不同学生而制定的建议称之为反馈信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多媒体教学呈现出了内容更加丰富,内容的个性能力更强,课堂上交互的能力更强。
6 总结与讨论
本文研究通过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实现等方面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设计进行了综合研究。最终整理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在分析方面进行了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介绍,同时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通过对学习者特征分析去发现学习者的需求,最终通过技术方案、学习者特征分析结果等方面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经过以上的系统分析然后对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详细的设计,从系统的界面、结构、导航以及交互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设计。最终采用Flash等工具进行软件的实现。使得多媒体教育软件的功能,极大的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林.MP2000型单片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2]刘强,朱文球,张阿敏.面向网络教学的小规模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30(10):142-146.
[3]黄炎磊,叶青.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
[4]吕明娥,曹毅.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6):97-98.
关键词:拼贴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教学方法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影像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让人惊艳的数字特效,到2009年制作成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供观众选择观看的电影《阿凡达》,一切都在说明数字影像这一领域飞速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第一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起,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及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系争相设立数字媒体相关专业,每年为电视台、动画公司、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等用人单位输送大批量的毕业生。纵观这些开设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高校的教学计划,不难发现,均把设计基础设定为该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它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各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命名方式各有不同,如:二维/三维设计基础、二维/三维构成设计等。但基本的教学内容构架均由传统的三大构成搭建而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该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的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素描、色彩、photoshop软件等相关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造型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基本的造型能力,培养他们一种形式敏感和结构语言的能力,为将来制作出具有美感的数字艺术作品打好基础。
笔者通过调查得知,国内大多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大都照搬传统设计专业,这就影响了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视觉的艺术,还是影视的艺术,这区别于传统的设计专业。另一方面,由于招生考试的方式决定了该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他们大都具备较强的电脑操作能力,但美术基础相对薄弱。因此,该专业设计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应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势在必行。
二、拼贴艺术应用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应与本专业相结合。在目前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字影像技术的更新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将训练课题与传播媒介相结合,设计出跨媒体、综合的课题训练方式,为提高教学效果、检验学生能力开拓一个新的思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把拼贴艺术作为训练项目引入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拼贴是指把照片、新闻剪报或其他薄的材料裱糊在绘有细节的画布上,它是一种绘画上的技巧。毕加索和波拉克的综合立体派绘画便综合利用了拼贴这一艺术形式。他们把现实生活中的可利用素材如糊墙纸、绳子、布头、文字等直接搬进画面。利用多种造型手段,综合地处理、从各个侧面重新构成主题,创造一种形式化的符号系统,用来阐释绘画结构及意义,成为20世纪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由于新媒材的介入,产生了新的视觉效果和新的象征途径,这无形中扩大了架上绘画的表现领域。而当代数字媒体艺术更是处处体现着这一艺术精神。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是非常有必要把这一具有综合训练能力的方式应用到教学中。开设设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色彩感知能力、构图能力;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生产能力和传播能力和艺术修养。而将拼贴艺术训练融入设计基础教学课堂是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的。
三、拼贴艺术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通过拼贴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未来的数字媒体创作者对于创造力的需要丝毫不亚于艺术家,创造力也是评价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练。而拼贴艺术的训练则是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因为拼贴的过程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
(1)拼贴的创作过程是全新的创作。拼贴的素材来源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有图片有文字信息的杂志、画报,也可以是质感不同、色彩各异的自然材料、人工物品材料。不同的素材会给创作者带来全新的灵感和启发,不同的组合又会有新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因为拼贴创作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创造力,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可复制、参考的对象。因此,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候。
(2)拼贴创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做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而拼贴的创作过程就是把不同材质、色彩的素材做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素材进行选取、分解、重组,加工成艺术作品的过程。因此,拼贴的创作过程就是对形象思维训练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拼贴创作中的灵感是形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这种灵感就是一种创造力,它的产生是在长期努力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因此需要有一定的量的累积。在设计基础课程中,拼贴训练不只做一次,在不同的阶段,设定不同的命题,可以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训练。
2.通过拼贴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似乎是最难以琢磨和培养的能力。正如罗丹所说:“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应用到拼贴艺术训练的具体环节就是素材的选取。
以画报为例,以往我们看画报的出发点是为了获得里面的信息。在拼贴创作时,要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处理画报的内容。不管是色块、图案、摄影还是文字,当这些元素离开它原本的环境和背景,就会产生独立的含义。这就要求创作者去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掘这些元素的本质特征。
针对画面中的色块,需要创作者着重注意色彩,如果面积足够大,还可以通过剪刀和刻刀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造型;针对画面中的图案,需要创作者去感知它的风格,进行联想;针对摄影作品这样的素材,因为它取材真实,造型能力强,可用来准确传达信息;还有文字,它们是最直观的视觉元素,既可以作为图形的视觉元素丰富画面,又能用来点明主题。
因此,通过拼贴创作,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各种素材的敏锐观察能力。他们通过提取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作为创作所用的元素,对其重新组合,赋予素材新的意义。
3.通过拼贴训练培养学生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能力
在拼贴创作的命题创作训练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这可以反映出每个人对题目的思考和理解。有时也采用教师规定部分元素,主题由学生确定的方法,这可以反映出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的思考和关注点。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工作者,应该是有头脑、有思考的独立品格的人,有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具备生产信息的能力。
能够使用图形和符号等视觉元素进行信息传播一直是设计基础教学的重点,体现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选取恰当的构成形式和应用形式进行创作,再通过视觉流程的概念检验主次信息的传达,这些都能提高学生信息传播的能力。
4.通过拼贴训练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色彩对数字媒体艺术工作者来说,是传递情感的有力武器。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拼贴训练,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成素材的色彩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是强烈对比的效果,还是近似色的效果?是严肃的政治海报的黑红对比,还是儿童世界的色彩缤纷?色彩是最直观、最容易出效果的因素,所以要通过更多的色彩搭配训练,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5.通过拼贴训练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
构图不仅会对画面元素的安排起作用,同时还决定了整个画面的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尤为重要。是结构紧凑、主题突出,或是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还是充满张力、稀疏平淡,这些都是由构图决定的。构图是研究画面和其中形态配置的相互关系的。构图的实质是研究场际关系。每一种构图都是以排列次序为基础的,它产生于相似事物的组合以及对相反事物的强调。
拼贴创作一开始,就会产生构图问题。这个元素放在什么位置,它在整个画面内容中占据什么样的重要性。在学生创作的初期,最常见的就是整个画面都被占据得很满,没有重点。此时,就需要通过在设计基础课上学到的构图知识来指导实践了,多练习几次就会有所提高。
6.通过拼贴艺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同样是拼贴艺术中的经典作品,西方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勃拉克的综合立体主义作品和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的剪贴画风格差异巨大。因此通过拼贴创作进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探索,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如下图所示,这幅广告作品,选用具象素材,内容极其丰富,有矛盾和强烈反差的图形进入画面,使作品幽默、怪诞,热闹非凡,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自主学习;生物反应工程与反应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167-02
随着数字、网络和移动技术为主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等院校教育正在经历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知识信息传播方式也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权威―单向”传播模式逐渐向师生既是“学者”又是“教者”的现代“多元―互动”传播模式转变[1]。研究生教育不同于大、中、小学生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自主学习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2]。
一、运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研究生自主学习平台的意义
1.研究生教育特征决定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教育,经过中小学义务教育和大学本科普通教育后仍然选择继续受教育的研究生,普遍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研究生教育也因此具有分众主动性和探究应用性的特征。首先,同一专业的研究生班内成员中,其本科专业背景有的相同,有的只是相近,还有的是跨专业,这种专业基础差异决定了采用传统教师传授的被动学习模式不再适宜研究生学习了。其次,研究生教育基本以跟着导师做课题研究为主流形式,而每个导师的研究课题不同,注定每个研究生的兴趣关注、时间分配和知识应用领域具有差异性,也注定传统课堂教师统一指定学习材料和内容的方式不再适宜研究生学习了。研究生学习不仅仅要求获取知R,更注重研究和应用知识。被动接受老师“满堂灌”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和盲目开始课题实践研究造成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不能提高,培养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针对研究生学习具有探究应用性的特点,开展研究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新媒体技术发展推动了构建自主学习平台进程。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平台、互联网络等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所具有的海量性、即时性、交互性等优势,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1,3,4]。新媒体知识涵盖了不同的内容和具有多种呈现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有利于满足个性化需求和实现个性化需求的自主学习;新媒体技术促使信息传播速度快速,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实现信息的、接收和反馈,有利于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流通;新媒体交互性强和交互方式多样,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开放和互动的信息传播模式有利于实现自主学习的预期效果。因此,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平台建设进程。
二、运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研究生自主学习平台的模式构建
1.利用计算机模拟平台,自主选择学习专题。《生物反应工程与反应器》是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的一门必修课,着重于培养学生在不同操作方法和不同影响因素下对各类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分析能力。如前所述,研究生教育由于存在分众、探究性,而课程分配学时有限,不可能把每个学生感兴趣的仪器设备及其运行工艺都进行讲解与训练。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硕士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既要达到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还要尊重和照顾学生个性化需求。为此,我们引入了东方仿真在线操作系统,尝试了“利用计算机模拟平台”进行研究生自主学习授课模式的构建。在授课初期向学生介绍了平台中各类生物反应工艺和生物仪器设备(如表1),并给每位同学分配了在线学习的账号,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导师分配的研究课题需要,自主选择所提供的学习专题,自主选择时间进行专题学习和模拟操作。
2.借助网络沟通平台,相互交流学习问题。自主选择了学习专题后开始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而课堂授课时间有限,传统面对面问答式交流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在《生物反应工程与反应器》课程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建立多种沟通交流模式:有的采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专业知识;有的通过QQ截图或发微信朋友圈“晒”学习成果;有的在微信讨论群里向师生求助软件使用问题、仪器操作原理、工艺涉及理论知识以及成绩计算原则等,还有的同学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向软件公司提出了仿真工艺改进和升级建议呢。如此,一种“自主―互助―探究”型学习模式建立起来了。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学习、探究学习,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行为,有效地实现了课程建设的要求和目标。
3.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演示和讨论学习成果。自主学习的核心是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方式,注重“课程即体验”动态课程理念,达到较佳的学习效果。为此,《生物反应工程与反应器》课程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所选专题后,让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讨论所学内容:有的同学选择了单克隆抗体制备工艺,向师生完整演示了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还提醒了现场师生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有的同学介绍了切达干酪得制作工艺,引起了好多对食品研究感兴趣的同学们的关注;有些同学通过PH计、红外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演示,帮助师生查缺补漏,巩固了简单、常用仪器的使用规范;有些同学通过讲解青霉素的发酵工艺使现场师生了解了“工厂规模”的生物工程工艺操作模式和调控要点;有些同学通过COD测试仪和原子吸收仪AA使用的介绍,让现场师生了解了生物环境等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拓展了视野和知识面;还有几个同学合作讲解了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液质联用仪LC-MS和气质联用仪GC-MS等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且分享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交流讨论的成果,提醒我们不同型号的仪器可能会出现操作上的细微差别。通过演示,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展现自己,锻炼了语言表达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之间开始大胆讨论,对知识的接受由被动变为主动。
4.L试“互联网+”学习模式,增强自主学习效果。《生物反应工程与反应器》课程讲授中涉及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发酵罐)的内容时,又是由于研究生学习的分众性(本科是相关专业的同学有较强的基础,而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则是零基础),还有部分同学感觉内容过于抽象难理解,或者不小心走神错过了老师讲授或演示的重要环节等等。因此,我们在引入东方仿真模拟平台满足学生对高端仪器可以随时操作,反复操作,选择性操作的同时,将发酵罐结构组装、工作原理等教学环节制作成视频材料,并设置了相应的二维码,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看,反复看,选择性看。这些大大弥补了理论课程因抽象性而造成的缺陷和实验/实践环节因时空限性而留下的缺憾,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总体效果。
三、结语
借助新媒体技术,以《生物反应工程与反应器》课程建设为案例,我们成功搭建了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新媒体技术帮助老师增加了课程内容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钻研和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取人所长,避己之短;帮助学校更好地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实现了培养应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教学目标。当然,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维护和升级研究生自主学习平台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柴阳丽.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学习能力要素及模型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5(2):72-77.
[2]吴春玲,超.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索[J].前沿,2012,(16):187-189.
[3]贾先涛,高建.新媒体时代自主学习策略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106-110.
[4]于洋,王家阳,张帆,等.新媒体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5):6976-6979.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并结合“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学习迁移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习迁移;数字媒体基础;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数字媒体技术”是我校信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及应用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各种数字媒体(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处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数字媒体制作和开发软件,以加深对数字媒体基本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在“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理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使习得行为可以以各种复杂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新旧知识的相互影响,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使将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概括化和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学习迁移理论,并结合“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学习迁移理论,以提高课程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或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或经验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其中,“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学习迁移可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如,学生对平面几何的掌握有助于对立体几何的掌握;学习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期干扰或阻碍作用,如学习汉语拼音后再学习英语字母时常发生干扰。根据迁移的方向来划分,可以分为纵向迁移和
横向迁移。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掌握了“角”的概念有助于“钝角”、“直角”和“锐角”等概念的学习;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如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之间的相关影响就是横向迁移。
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1]:
(1) 形式训练说:以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Wolff. C. V.为代表人物的形式训练说把学习迁移看做是通过对学习者的感觉、记忆、思维、推理、意志等各种官能进行训练来实现的;
(2) 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是美国心理学家Thorndike. E. L.和Woodworth. R. S.在其迁移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与形式训练说相对立的迁移理论。该学说认为只有当测验情景与先前的学习情景存在相同要素或成分时,学习迁移才会发生,而且,两种学习中存在的相同要素或成分越多,迁移的作用越大;
(3) 概括原理说:概括原理说是由Judd. C. H.在1908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先前学习中通过对经验的概括获得的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之后的学习中。他解释了学习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遵循共同的原理,而不仅仅是相同的成分,这就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般原理和经验,并将所掌握的原理和经验运用到今后的学习活动中。
(4) 学习定势说:该理论认为学习方法一旦为学习者所掌握,就会形成一种学习方法的定势,并迁移到之后的学习中去。
近年来,对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学习的迁移方面,1999年著名心理学家Simons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2]认为学习迁移有三种产生方式:一是从过去学习中所获得的先前知识到当前获得新知识的迁移;二是从当前已获得的知识到以后学习知识的迁移;三是从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迁移。
3学习迁移理论在“数字媒体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经验,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学习迁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学习迁移理论在“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及参考资料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掌握“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首要的任务是精选教学素材,选择的标准就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选择包含该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作为教学素材,并结合我校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程特点,选择了实践内容多的参考书目作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辅助教材。
(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
教材和参考资料选定后.只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功效。从学习迁移的角度来说,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学内容具有结构性和一体性,即教学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和合理的逻辑关系,并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这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重构教学内容的结构,进而构建合理的心理结构,同时也助于学生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断裂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
经过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习迁移的作用,就要求合理组织和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宏观方面,即整体教学章节的安排顺序,还包括微观方面,如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过程的安排。根据学习迁移理论,凡是在先前学习同后续学习之间有相同或相似的内在联系时。就容易产生互相迁移作用。而且在它们之间所包含的共同因素越多,学习迁移也就越容易产生,因此,在对“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上,我们根据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采用先概述课程的总体内容,后重点介绍各种数字媒体技术的形式安排课程,而在讲解各种数字媒体技术时,则按照文本语音图形、图像(静态图像)动画、视频(动态图象)的讲授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来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在课程的教学细节安排上也采取相同的形式,如在“数字图像技术”章节,先介绍图像变换技术,再讲授图像的频域滤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学习迁移。总之,先讲授具有最大学习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突出讲授概括性高、派生性强的主干内容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顺利地进行学习迁移,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3) 讲授学习方法,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用,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学习方法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可以产生较为广泛的一般性迁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并不存在智力障碍,而是因为学习方法不科学,只会死记硬背盲目模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知识空白点越来越多,造成学习中的知识迁移障碍。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根据概括化理论,对所学习内容概括总结得越好,学习迁移就越容易产生。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概括和总结,让学生不仅知晓知识性的内容,还通过练习掌握概括总结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在教学上应用比较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情境中教学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在讲授图像复原技术时,要注意比较该技术与之前讲解的图像增强技术的相同之处是二者的目的均为改善图像的质量,不同之处是图像复原是利用退化过程的先验知识恢复已退化的图像,而图像增强则是利用某种试验性的方法改善图像质量,以适应人眼的视觉和心理。通过对两种技术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这两种不同的图像处理技术,产生学习的正迁移。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认知结构理论,在利用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时,原有知识结构本身不巩固,则不但不会产生正迁移,反而可能产生负迁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尽可能圆满结束先前知识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后,再进行后续内容的讲授和学习,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负迁移的产生。总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把认知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使策略教学达到持久迁移的目的。
(4) 根据课程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形式训练学说的观点,学习技能的形成是经过反复训练达到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越高,正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各种软件才能增加感性认识,才能真正领会教师所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演示、辅导上机实验、学生演讲和讨论、上机作业展示及评价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对数字媒体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加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也能够为其以后的学习做准备。[2]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情景,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正迁移。如在讲解数字视频分析技术时,我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即:首先展示一段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安防中的实际应用录像,接着提出该系统如何自动检测出非法入侵者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然后再引出基于图像帧间差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的思想和基本公式,使学生了解该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际应用。而在讲授数字音频处理软件Audition时,我在课堂上演示了多个数字音频素材的处理过程和制作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学习所授的内容。
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再从“学”到“练”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例如:在视频剪辑软件Premiere的实验课上安排同学们两人一组协调合作,对任选歌曲设计并制作该歌曲的MV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作品,经过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后,进行修改完善。同学们在选题阶段就认真讨论,积极搜索素材;在剪辑制作阶段,互相讨论,通过这种训练,使同学们拓展了思路,收集遴选素材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软件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结束语
学习迁移理论在“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过程、讲授学习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顺利进行学习迁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作为这门知识更新快、技术发展迅速的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做到基本概念清楚,系统性强,而且要不断地学习,进行自身的知识更新,并在教学过程中反映新技术、新动向,适应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映情况,在授课方法、内容和进度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使“教”与“学”达到趋于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课堂学习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同样重要。将持续进步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到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环节中,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首先简述了自主学习内涵与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时引入多媒体的必要性,紧接着分析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现状,最后浅谈如何将网络媒体技术运用到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之中去。
【关键词】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发展;网络技术;现状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探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怎样运用于英语自主学习,首先需要了解何为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一般将教育心理学家Holec关于自主学习的定义作为普遍的理解。他提出,所谓的自主学习,简单说就是学习者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情况的一种能力。这里所提到的“学习情况”涵盖的内容则比较广泛,包括三部分:
1.学习开始之前: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划定学习内容、思考运用学习方法。
2.学习进行过程中: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地点、明确具体的学习进度。
3.学习完成后续工作:对学习进行评估测验,考察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的可取之处是生动与活泼多远的表现方式,比方说,电影、话剧、音乐等等。将多媒体放入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中,让学生在多元的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学习兴趣一定会大大提升。让学生了解掌握陌生单词,是直接给学生白纸黑字的单词本有效,还是放一段涵盖生词的电影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2.加强语言交流的可能性。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设置为课程的初衷是让学生了解学习,但要想真正熟练掌握,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听力训练才可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往往会忽视学生对英语的运用,学生得到实践开口的机会少,更是不愿开口讲英语。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引进能够缓解这个问题。网络上到处可见提供与外国人一对一交流的平台,虚拟空间的交流会减少学生的羞怯感,更容易大胆说,尽情练,锻炼自信心,达到英语自主学习的目的。
3.提供广泛多元的学习内容。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在网络媒体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中,能够搜集到全网络中英语学习的教育课程和资源,也有更加完善系统的分类,比如说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包括听力训练、阅读理解、写作范文)、名师真实课堂、英语国际交流等。在互联网的联系下,英语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学习交流群,微博公众号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人不仅局限于老师和同学,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找到答案。
4.抛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到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一个突出优点是,能够有效避免时间和空间带来的局限。网课的兴起和微信微博在线课堂的火爆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充分将网络媒体技术与英语学习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前者真正推动自我的提升与发展。
三、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培养的现状分析
1.网络多媒体技术成为培养主流方式。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是明显的,理应受到更多重视和应用,但是现代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主次混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具体来说,在运用对媒体和互联网的过程中,容易把握不好分寸,一不小心变成了老师是教学中的放映员,知识都在一张张PPT课件上,只是机械的把学习内容展现给学生,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老师发挥的传授课本知识和自己的知识储备给学生的作用。
2.网络大环境下难以保证知识的准确性。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自己利用收录海量信息的网络来自我充电并提高英语水平,这中间其实也存着问题。网络媒体能够提供的知识平台非常多元繁杂,相应的水准也参差不齐,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很难辨别知识的真实度,如果不小心接触到了错误的知识,而且没有及时更正的话,就会造成学习上的漏洞。
3.网络媒体学习成为休闲娱乐的挡箭牌。学生在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力需要提升,专注性也有待加强。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来学习英语本身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自学兴趣并营造生动的语言环境,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出现沉迷网络媒体的情况。另外一点,学生在利用多媒体学习时,注意力会发生分散,比方说,利用英语电影进行学习,本意是模仿地道的英语发音,学生却对电影剧情津津乐道,实际上是忽略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最开始投入英语自主学习的用意。
4.机器评估忽视因材施教。在网络媒体教学世界里,比较突出的特点是,无论是谁在搜寻怎样的教学视频时,出来的内容不会根据你本身的水平进行匹配。同样的,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老师为同学准备的课件内容都是一样的,很难与真实的英语水平挂钩,实际上,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是不够具体的,因为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个阶段有所区别,也就不能一概而论。
四、如何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合理运用到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
1.适度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明确英语学习的主体还是老师和学生两方,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处于辅助教学的次要地位。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可注重将框架进行展示,具体的知识内容的传授在于自身,重视与学生交流自己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明白多媒体技术起到的课堂装点作用。
2.提高互联网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监督。之所以提到监督这个问题,是因为英语学习作为当今学生学习课程中关键的一门课程,其培养过程和方式不光需要老师学生的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和国家的关注与支持。国家允许网络技术涉足学生的教育发展,也需要配套做好网络学习平台质量的监督工作。
3.突出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学习作用。在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英语自主学习进行结合过程中,更加突出学习的部分和作用。比方说,学校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在校内进行,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室和设备,一方面能够提供比较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交流出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方法。
4.因材施教,分层学习。将互联网英语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分类管理与评估,根据提供学习内容的层次来划定受众学生群体,使得学生在搜索英语学习资源时,能够找到契合自身学习实况的资源。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注意因材施教,比方说,在教学设计中分层次进行课件的展示,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来设计课堂环节。
结语:
网络、社交媒体、音频视频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英语教学向着越来越现代的方向发展,也能够激起新一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之心,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思想上变革曾经传统老旧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将英语学习与新时代接轨。在将网络媒体技术引入培养英语自主学习的机制中时,需要注意正面健康的引导,使得其造福于英语学习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学校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探索网络技术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共同进步。
作者:焦悦乐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冬纯.试论自主学习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位[J].外语界,2006,3:32-37.
【关键词】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优势;缺点
电子技术课程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理科和工科所占比例较大,在电子类的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其教学内容技术性、操作性极强,教学过程中包括模拟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们通过课上的模拟学习,掌握有关电子技术的应用知识,在课后实际操作中应用起来更得心应手,提高学生创新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1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
电子技术课程涵盖了知识面广,理论性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是靠教师单方面讲解,很多时候学生都没有理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让电子技术课程变得不再枯燥,在课上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实验教学的魅力,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1.1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中,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讲解来给学生讲述技术理论知识,众所周知,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单纯的讲解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使得课堂上的氛围十分枯燥,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不仅使课堂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还激发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演练,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特点,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上课的兴趣。
1.2利用模拟系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模拟系统是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通过对电路的模拟,让学生在屏幕上直接观看到电路运行的过程,通过屏幕的直观呈现,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在教学中通过集成块模拟显示器的链接,让学生可以直接动手操作看到运行的成果,这一进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能通过讲解来完成的部分,对学生课后的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1.3增加课堂内容,节约书写时间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对多种集成电路进行模拟练习,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通过大量的板书计算来为学生讲解操作过程,这样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理解起来也十分困难,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可以让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呈现,通过屏幕教学的演练,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到操作的过程,这样不仅节约了课上时间还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2.1教学信息量过大,学生难以接受
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课堂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一些图片、视频、对电路的实际操作都是课前准备好的,节约了课上书写的时间,这样就使得课上的内容量增多,虽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练课题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内容量过大使得学生在课上难以消化所有内容,而课后就没有观看屏幕的机会,长此以往不仅使学生在课上过于劳累,课后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不懂得知识没有时间去消化理解,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学的成果大打折扣。
2.2教师认识不到位,变板书为屏幕
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减少了教师在课上的书写时间,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然而很多教师为了省事,把所有的内容都制作成课件,真正需要书写的部分被忽略掉,让学生长时间观看屏幕造成视觉疲劳,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课上溜号听课不集中的现象逐渐增多,而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的,会因为操作不当使得很多教学内容无法进行,这样一来,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2.3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交流
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操控屏幕让学生自主观看演练内容,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课上的讲解,提问学生问题,再进行解答完成的,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充分进行交流探讨,互相学习进步,而多媒体教学让教师和学生变得分离,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接受情况,学生也很少对教师提问,长此以往,使的课上的教学气氛沉闷,疏远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更高的提升。多媒体技术教学和传统板书结合可避免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鉴于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往往需要电路原理的分析和许多公式的推导,这些内容的教学最好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有助于学生掌握复杂知识。
3总结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它无疑有许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其也存在一些缺点,我们应尽量避免。要想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就应正确看待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避免其不足,把它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才是使用好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红莉.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电子技术》课中的应用[J].湖南农机,2009,36(4):80~81.
[2]丁翠芳.利用多媒体技术推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38~140.
[关键词]自主学习 高校 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王燕(1976- ),女,江西南昌人,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互联网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浙江 杭州 310018)梁芷铭(1981- ),男,广西玉林人,钦州学院商学院,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分析、区域发展与行政法治、职业生涯规划;周玫(1980- ),女,广西北流人,钦州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网络美学、海洋美学。(广西 钦州 535099)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委托重点课题“广西沿海地区高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AA040)、2012年度钦州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服务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政法类人才职业核心能力拓展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2XJJG-B41)和钦州学院2011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建设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和方法研究”(课题编号:2011DJSZ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78-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原则上。而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因而,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现代社会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对促进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主学习理论及概念
(一)自主学习的理论来源
一是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把学习者视为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主体,把教育过程视为学习主体内化知识为素质的过程,学习者在此过程中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应通过教学活动使学习者发挥潜能,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逐步建构的结果,人的认识是积极主动的不断建构的过程,但学习者往往依据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自主理解和探索,主动选择外在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建构自身智力和思维框架,这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因此学习者需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该理论认为,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灌输者和传授者转变成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帮助者和启发者。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强调给予学习者学习自,发展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模式
HenriHolec 第一次把“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这个概念引入外语教学范围。他认为这是一种对学习者本身学习负责的能力。Dickinson认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能力,更是一种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和行为的一种自主,它的模式包括问题式学习模式、锚式情境教学、协作学习、交互式教学几种。
(三)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参与,而是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和帮助者。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学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主动和他人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能够自主学习的人,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学习的相关方法和技能,并且能够自主、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技能,他们已经有了脱离教师的信心,能够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影响
(一)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思路,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一些高校采用的教材知识陈旧,不能反映时代变迁和知识的更新,偏重于理论,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远不能满足面向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则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自互联网的相关教学素材,充实教材知识体系,弥补教材的不足,使教学内容真正反映时代变化和学科知识的更新发展。同时,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还有利于教师整合互联网信息与本地方本校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和建设校本课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教材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策略,以多层面互动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教学活动以课堂、书本和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把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放在教育的主要地位,造成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单一的教学手段和照本宣科并不能糅合或者引导学习学习最新的知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则有利于教师摆脱教材和教材知识的束缚,改善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策略,通过师生课前、课堂交流与人机交互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的准备、实施、考查和评价等阶段,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首先,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一方面,通过设置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多媒体和互联网硬件设备,以及使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设备的基础知识,为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夯实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技能,比如上网浏览网页、复制和下载教材、搜集学习资源、使用电子邮件等。这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下,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使用多媒体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学习资源整合。教师可以通过分享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整合学习资源的亲身经历和经验,让学生了解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整合学习资源的方法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树立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整合学习资源的学生典型,以学生熟悉的学习典型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到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整合学习资源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整合学习资源的体验,使多媒体网络技术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 这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及其评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整合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而监控、评价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备好每一节课,以丰富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素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整合互联网信息和教学素材,结合教材教法,立足学情,形成符合自身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直接从互联网上呈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共享,通过图片、音频和影像等方式全面呈现教学内容。
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教学形式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以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课堂效果的重要性。比如在综合的英语教学中,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学的中心在教师,在黑板上默写词汇,讲解语法,句子翻译等,已经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但是如果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添加了类似OralPresentation 的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课堂上用图片、幻灯片、音乐和视频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并且积极鼓励课堂内的学生做即兴演讲,同时由教师对演讲的内容进行以鼓励性为主的课堂点评,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营造积极的自主学习环境
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转变教师角色,营造积极的课堂自主学习环境。教师要主动把自身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教与学的共生共进建立民主平等课堂,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并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学生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感。
其次,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准备教学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收集和整合使用不同层次与水平的教学材料和问题,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而增加自主学习的热情。
最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挑战性学习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课堂上缺乏挑战性学习任务,学生往往是消极的,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效率低下。需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智力水平、情感及个性,使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出相应挑战性学习任务,引发学生对和教学主题相关内容的兴趣,做到在学习中使用,在使用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环境成为自主学习环境,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结论
自主学习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行主动学习,培养自己主动探索的精神,以及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环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正确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独立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实践的能力。所以,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能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大学网络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4(4).
[2]何丽艳,崔羽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化大学教学模式[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胡生琴.高校教学与自主学习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姜继勤.面向高职教育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探索[J].科技信息,2009(18).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梁冬梅,李宝宝.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大众科技,2011(5).
论文关键词:自主学习,多媒体,网络技术
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作为我国高校学习群体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重点公共基础课程之一的大学英语,“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将大学英语课程讲解得淋漓尽致,更不易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育部同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实施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1]。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2-5]就曾从不同的视角探讨过自主学习。近年来远程教育论文,我国学者也对自主学习开展了许多以评价和验证为主的研究[6-11]。目前,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也相应成为每个英语教师的责任。
一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以专业划分为主,大学课程也是按照专业来安排,即前两年以公共基础课为主,后两年则侧重专业课。与专业课相比,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普遍较弱。加之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且教师面临大班上课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种种问题,很难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监督。传统教学模式下,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教师大都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难以对大学英语学习进行更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对教师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
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和丰富的视、听、说资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建教师、媒体、网络资源相辅相成的学习环境,使英语教学摆脱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 高校实行自主学习的可行性
1 硬件方面
目前,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在我国已经广泛普及。高校的计算机与互联网使用更是延伸到了宿舍、教室和图书馆。在网络教育信息化的今天,许多高校也大都建立了基于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教室。在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下,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可完成下列操作功能:(1)查询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拷贝所需的软件或资料);(2)对选择出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排序、重组或变换)和存储;(3)和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直接通讯(进行咨询、辅导、讨论和交流);(4)和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共享或共同操纵某个软件或文档资料的内容论文范文。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论文,帮助学生建立网络自主学习的意识,指导并协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习及管理计划。
2 软件方面
随着网络教育的普及,各种各样的学习软件也应运而生。如《新时代交互英语》学习软件、《新视野大学英语》网上学习系统、《新理念大学英语》网上学习平台、《英语在线》、《曼联网络英语》、《蓝鸽英语在线》(大学版)等一系列实用英语学习软件。这些网络资源是在传统的英语学习软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网络学习方式和理念制作,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自主学习室和学习软件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通过各种协作式教学策略的运用而实现),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开始阶段,可以以排课的形式,强制规定参加大学英语教改的学生进行每周2小时的自主学习,参加大学英语教改的教师每周2小时到自主学习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导学”,同时通过网络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以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操作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高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 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师生角色及关系
自主学习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但自主学习并不是“孤立地学习”或“没有教师的自学”。“有时候,学生自主能力被认为是完全独立于教师、其他学生和被认可的教学大纲,而实际并非如此。完全独立并不是自主学习,而是自闭”[12]。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虽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增强,但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减少,“教师在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并定期向他们提供帮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这个主体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实际的理想效果。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既要对学生的共同特征有一定的认识,更要对个别学生的状况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远程教育论文,设计出一整套“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以便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养教师自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会一起进步,一起提高,实现师生角色从“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真正转变,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的飞跃[13]。
四 结语
自主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授课法的特质和局限性提出的,又吸纳了现代启发式、自学辅导式、导学式等的精髓和人本主义思想而创立的。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和丰富的资源,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者由“苦学”变为“好学”、“乐学”;“学会”的能力转化为“会学”的能力,对学习者成绩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并且效果越来越显著;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学习成绩之间成正比关系[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l.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3]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1.
[4]Little D.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CILT. 1990:29-34.
[5]Benson P. &P. Voller.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C]. Harlow: Longman, 1997: 63.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7]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 外语界, 2002, (3).
[8]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外语界, 2002, (5).
[10]黄远振.自主学习的定位、策略与实践[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 (10).
[11]李红.学习自主性与中国英语教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10).
[12]Little D.Learning as Dialogue: the 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J]. System, 1995(23/2): 175-182.
[13]吴军赞,朱葵.关于大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听力教学 自主性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0-086-020
一、引言
美国外语教学家Wilga M. Riversde 曾经统计过:听、说、读、写语言交际活动带给人类活动中所占的实际分别为:听45%、说30%、读16%、写9%。可见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中职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学生听力基础参差不齐,在听力学习中存在无法掌握听力材料的语速、没有很好掌握词、短语、句子等的问题;学习自主性学习不强,没有学习听力计划,不会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持之以恒的听力训练等。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听力学习环境,也深刻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英语教学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所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自主学习理论含义
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autonomy)是指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的能力。它具备七种基本能力:能够主动、独立地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资源、设定学习速度、选择学习方法以及监控和评价整个学习过程。就英语听力学习而言,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在以下方面: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主动并独立地分析自己的听力学习需要、设定听力学习目标、确定听力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学习方法以及监控和评价整个听力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它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而获得,教师要建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此来鼓励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听力自主学习中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是现代教育的最新理论基础,其理论核心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主动建构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因此,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同化、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建构主义师生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在学习环境上建构主义强调对支持性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是个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因而,学习环境是一个学习者可以相互协作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多媒体CAI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体验式学习,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也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多媒体技术恰恰能给师生提供强大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特别是对学生而言,更能把声、光、图等感官因素融为一体,让学生接触、感受大量跟自己学习、生活经验相关的情景,营造熟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实现英语听力教学质量和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建构听力课堂自主学习环境
1. 创建真实的语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来自于经验,它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亲自实践,反复体验才能获得知识的真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建构能促进听力理解的真实交际语境。课堂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的真实交际活动有助于创建丰富的语言环境,并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目标与社区环境,让学生参与到对话中去,通过提问或评论对所听内容作出回应,使对话交流继续下去。如通过在线信息、英语教学录像带、原声影视、新闻时事、电视专题节目、在线视频课程等生动形象的立体信息输入,有效地构建了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
2. 选择真实、丰富的听力材料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往往陈旧,过时,跟不上形势,而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跟上时代形势的发展。网上资料包罗万象,从内容上看有文化、体育、历史、地理、生物、科技、环境、经济、娱乐等;从形式上看有新闻报道、人物访谈、科普节目、英文歌曲、原声电影等;这些材料的内容涵盖了教材所涉及或学生所关心的话题,而且可以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业水平,选择相关的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把学习延伸至课内外
Helgesen .S. Brown 指出:学生在面对一至三个人讲话时会觉得更容易和更轻松。所以开展小组合作聆听是建构自主学习环境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三至五人小组,在课内外合作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例如教师首先把教学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网上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包括背景知 识等。学生可以通过邮件或QQ聊天室交流。这样可以让能力弱的同学向能力强的同学学习;平时腼腆的同学向善于表达开朗的同学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听懂的内容,学习到的知识,不必担心由于自己犯了错误或表达不够完美而受到大家的嘲笑。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听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培养学生听力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参与并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它是引导学习者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路历程,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了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提高积极性和自主性,就能以较强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我曾经对我校学生做过访谈,访谈结果表明:85%的学生认为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了个性化自主学习,提升了学习效率。因为网络教程里图、文、声、像并茂,学习资源丰富,为学生提供很多实际操练听力、口语的机会,而且轻松自由的网络学习环境能够增强学习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度,所以学生学习英语会比以前更积极主动。
2. 指导学生掌握多媒体网络学习技术的能力
在听力的自主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能与老师或者同学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实时交流。如上网浏览、复制下载、BBS讨论、使用电子信箱等,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有利于自主学习。
3. 培养学生掌握获取、采集、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加工,能根据自身需要充分利用信息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另一方面,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快速而准确地发现自己需要的内容,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对其进行合理取舍,这离不了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如教师可以整理好听力训练和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发到年级的公共邮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下载、阅读;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网址、搜索引擎等,引导学生自己登录互联网搜寻和汇总所需要的信息。
4. 帮助学生制定英语听力学习计划的能力
制定英语听力学习计划是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一种自我监控手段。下面的表格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一起制定的学习计划,其主要是结合学生当前的听力水平,通过确定学习的目标等实施一系列措施,教师参与,让学生自我评价,阶段性提高、总结听力水平。
听力学习计划
这种学习计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也有助于老师和其他学生参与对其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价。
现代社会对学习概念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里的课堂上,更多的是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学习,学习已经[本文转自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成为一项终生任务。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项持久、重要的任务。英语听力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改善英语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与喜好灵活安排,不断增强网络自主听力意识,主动培养自己的自主听力能力;教师只要有效介入,加强监控,使教与学相结合,教与学相长,学生自主听力的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卢春艳.多媒体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5):101-102.
[2]樊子牛,王华,何英,等.基于moodle平台辅助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课例,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中的第二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乔永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手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把握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创意表现。他运用小游戏、动画视频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一起探讨了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应用”领域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突出对功能性、实用性与创新性的重视。“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能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这一领域的教学,对引领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培养创意人才具有独特的作用。“2011年版课标解读”中对该领域学习提出:应该选择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创意能力提高的主题和方式;提供使学生感受各种相应媒介、材料和工具使用的机会;帮助他们体验设计、制作的环节和过程。本课也是在此框架下展开的。这里,我通过对课例的分析,以期开阔思路,对“设计·应用”领域的创新理念、课程建构、评价方式等有具体而微的解读与领悟。
一、设计亮点可取之处
(一)运用贴近生活的事实性话题,导入课堂教学
从学生身边事物与日常生活经验人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用学生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带有装饰性的片头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广告、海报中的美术字;在“猜猜看”环节,以饮料、游戏、动画为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水煮鱼、面等形象生动的实例是学生易于理解的,使学生能结合实际生活来领悟变体美术字的独特价值。
事实性话题可以为课堂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话题从生活中来,通过对设计的基本规律的学习,创意的实践,再回归到生活应用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相结合,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二)围绕创意组织教学,顺应时代要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成果。
在这节课中,乔老师围绕创意组织教学表现在两个方面:—是在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变化方法时,通过脑力激荡以展开联想,从而理解创意是—个思考的过程,并能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二是专门设计了创意空间,通过说创意、想创意、画创意等环节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完成创意实践练习。
此外,乔老师的创意教学还体现在他围绕主题进行探究设计的思维过程的每个环节——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实践,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必经之路,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尚存不足有待改进
(一)融入学科知识,进行创意实践,统整学习主题
1.教学容量大,学生实践少
梳理课例中的结构与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①动画导入(《喜羊羊与灰太狼》)——寻入新课;②生活应用举例一小游戏猜猜看(可口可乐、梦幻西游、猫和老鼠)一世博会会标及含义;③基本变化规律—字形(球、峰)、笔画(闷、音)、结构(雨、错位)—动画视频片段(点、高、歪);④实践练习(胖、瘦、电、花、裂、震);⑤几种常见变化方法—象形变化(水煮鱼、寿、雪)—装饰变化(春夏秋冬、福禄寿喜)——立体阴影变化(土);⑥创意空间:说创意(飞)—想创意(面)—画创意,第一次基础上再设计、重新设计一点评作业;⑦小结、拓展、提升。
由以上可见,教学环节紧凑、知识结构合理、知识点丰富,从完整性看这些都是优点,但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首先,由于课程信息量大,一节课时间有限,因而对学生的关注和学习的空间也有限,致使学生自主实践、创意思考的机会相对较少。建议精选既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又能迁移变式的教学内容。其次,因知识量大,为巩固刚学的知识,在讲解基本变化规律后,即安排一次3分钟的实践练习,“画创意”环节安排了5分钟实践作业,只有部分学生完成,课程便结束了,用于拓展提升的几幅公益广告字体也没能全部展示,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习的效果难以保证。
其实,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师为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呈现完整知识结构,就要含纳大量内容;另一方面,因为时间限定,在45分钟内,学生的思考、创意及作业均无法充分展开。
2.以主题学习统整教学内容
上述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知识讲授、创意激发与实践练习?我们可以主题学习来统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主动地、有意识地对要完成的主题进行创意思考,知识也能有序地纳入实际情境中进行整合,这就不会成为分散的、没有关联的、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知识点。
主题式学习反映了建构主义与情境学习的教学理念,它是使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在真实性情境中建构观点,在深层次学习中整合知识,并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及日常应用中。
针对本课例,可围绕黄山绿色旅游、环保标示、导览图、文明旅游公告等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字体设计。课前布置学生在网络上及生活环境中搜集变体美术字,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影像记录、生活观察、调查采访等方式进行变体美术字的认识与搜集。教师按变化规律与方法制作出展板,学生把搜集到的变体字贴到展板相应位置,着重从功能性、实用性、创新性等角度对设计内涵和文化价值作出深入的挖掘。进行自评、互评与师评,将学科知识融入主题学习中,可轻松地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比起单纯掌握字体变化知识来得更有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它,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更有助益,因为这样可切实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可以达到改善环境与生活的目的。
(二)进行有效性评价,促进美术学习
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也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态度,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促进学习的评价,应关注课堂上学生体验创意设计的过程,通过方案设计创新方法、媒材工具选择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观察记录、展览演示、录像日志、作品选辑、书面报告等都是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有效性评价还应运用过程性评价、实作评价、表现性评价、多元化评价等多种策略。
具体来说,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实作评价是指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景里,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是指观察及评定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表现的行为及学习结果的评价。多元化评价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以及评价时机的全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