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媒体技术学习范文

数字媒体技术学习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媒体技术学习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媒体技术学习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079-05

一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互联网、无线通信为传播载体,以数字化多媒体内容为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成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日益攀升,逐步进入繁荣时期P。由此,社会急需兼具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等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的教与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些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更新快、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等诸多特点,因此如何教好该类课程以增强学生设计与开发能力已成为当前师生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

本文在分析该类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以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为案例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究并总结了基于项目的技术类课程学习方法,并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以及改进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二 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的特点

1、技术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多种数字媒体开发和制作软件,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设计、制作数字视音频节目和多媒体作品是基本要求。而根据知识的分类,技术的理论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而技术的实践知识大多属于程序性知识,或者说是隐性知识,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导向和技术类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此外,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数字媒体技术类课程一般包含理论与实验两个部分,其中实验课程的比例往往占到一半以上,甚至更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技术类课程在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同时,更加倾向于实践。

2、技术类课程更新速度较快

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知识大爆炸,带来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也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新软件、新技术。因此,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可能的情况是,前后两个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是同样的课程,却是不同的软件,比如用于制作网站的软件可以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或Macromedia Dreamweaver。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持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也需要形成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终身学习的心态。对于学生来说,某一类技术课的学习更大意义上是作为一类技术的入门课。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能够快速掌握类似软件,或者同一系列的软件。也就是说,具备举一反三的技术学习能力。

3、技术类课程注重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国内学者杨成指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并具备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数字媒体创作能力。由此,我们不妨用下图(图1)表示技术类课程中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学生的艺术修养在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沉淀积累,内化为一种技术素养,并能够在学生的作品中展现出来。学生需要艺术知识便利行业交流,增强自身的技术优势。而艺术的更深层次学习需要学生实际参加工作自身的领会。因此,技术类课程秉承一种以技术为先导、艺术为提升,注重两者相结合的基本理念。

三 项目学习在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组成,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软件知识,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合作完成一个优秀的网站作品。这样的一种学习需求决定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的适宜性,同时我们将教学过程概括为整体感知、异质分组、选定项目、制订计划、作品创作、成果交流、项目评价七个环节(见图2)。

(1)整体感知

教师在指导学生正式开始作项目之前,需要让学生获得对课程的整体感知。

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经过了专业基础课程的修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面设计能力、审美能力、软件学习能力等基础。但是,学生对于动态网站的相关基础知识,如编程语言、数据库、开发软件等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进行基础知识和概要框架的讲解,尤其是需要结合开发实例进行分析。如老师常常借用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得学生对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开发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明晰自己要做什么,会用到哪些知识,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同时使学生产生自我效能感。

(2)异质分组与选定项目

在学生获得对课程的整体感知后,需要进行分组和选项目两个过程,并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并行的,学生可以在选定项目的同时寻找兴趣相投的同伴结为一组。

在分组方面,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自由组合意愿,又要适时地给予建议,以保证兴趣与异质的共存性。异质分组指的是一个小组中既有擅长代码编写的程序员,又有设计能力较好的美工师,这样可以为后续的分工合作奠定基础。此外,可能的情况是,教师在跟进某个小组创作的过程中,及时监督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针对分组不适合现象,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

在选定项目方面,我们以浙江省多媒体大赛和全国文科计算机大赛等学生竞赛为依托,引导学生选定其中某个主题,形成项目。这样就避免了学生选择的盲目性,也更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2篇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泛在学习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格局、传播环境和手段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国内各高校自2002年开始以北京广播学院为首先后成立了一批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虽然数字媒体市场很大,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迫切,但近几年包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内的艺术设计专业却成为学生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溯其根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意能力不够、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专业需求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因此,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课展开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技术的革新、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实践教学常常不能同时兼顾稳定性和前沿性。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缺乏艺术认知,艺术创意能力培养被羁绊。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集合了科技、传媒、艺术等多专业的交叉学科,虽然以技术为主,但兼有艺术的特性。市场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随着艺术需求的提高而改变,对集过硬技术和艺术创新能力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较为欢迎。然而,目前该专业的学生多是理工科学生,兼有少量文科生,他们大都缺少艺术素养和艺术功底。

针对上述问题,各高校分别相应开设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素描等基础课,但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知识,还是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艺术素养方面的需求。学生缺乏艺术素养,无可避免地限制了实践课中对其艺术创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和市场接轨,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应市场之需而成立的年轻专业,各高校虽然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也想方设法革新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诸如基于项目、工作室、工作过程等新方法。但是,不可争辩的是大学教育教学内容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和市场的千变万化形成反差,不能及时更新就必然和市场脱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的项目多不是市场上的真实项目,不能形成市场竞争氛围,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高校工作室为了维护工作室的声誉,保证项目按照客户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就只能让少量各方面素质较高的学生参与,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所起作用甚微。

2.泛在学习促进实践教学

泛在学习(U-Learning),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学习,是数字学习(e-learning)的延伸,克服了数字学习的缺陷或限制。

泛在学习视域下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指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将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借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泛在设备,师生共同参与,最终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过程。泛在学习促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可以从环境、教师、学生等方面分析:

(1)泛在的学习环境已具备。

泛在的学习环境是保障泛在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

泛在硬环境主要指为保证学习者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收集信息的设备和网络。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为泛在学习的推行提供了基础保障。2011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3G网络也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此类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渐成熟能维持泛在学习网络环境的通畅。因此,泛在学习的硬环境已能基本满足其需求。

泛在软环境主要指学习者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的信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教学方面分析,近年来各高校相继进行的优质、精品课资源网络共享就有利于学生进行泛在学习。目前,除了学校方面外,类似优酷视频、新浪微博、猪八戒威客等各种各样的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从视频到文字,从专业知识、社交环境到市场前景等全方位的认知环境。总之,目前的网络资源对学生从各方面提高自我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当然,还未进入社会的学生要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资源,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2)泛在学习的整合性有助于教师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泛在学习环境提供的信息资源往往来自于真实社会的切实需求,教师可以把这些在网上出现的真实案例充实到已有的实践教学项目中,结合实际情况引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脱轨,正确把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动向,了解市场前沿。

(3)泛在学习的社会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学习兴趣。

利用泛在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堂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要从网络环境中及时提高自我。例如新浪网上就有很多目前国内著名的艺术家、从事相关专业的知名人士和新手的微博,学生就可以加入其中,关注他们,从各方面了解他们,并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提升自我的艺术认知。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和市场需求紧密关联的一个专业。如前所述,教师在实践教学工程中引入的基于项目、工作室等的教学方法在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方面各有缺点。利用泛在学习,学生可以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后,广泛浏览各种威客网站,了解市场动态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以个人或小团队的形式从网上接一些项目,既积累了专业知识,又在接项目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技巧,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学有所用的快乐,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

3.应用案例分析

许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批于2010年,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动漫制作、游戏编程、影视广告设计、面向网络的新型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重点介绍Photoshop在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装潢设计等方面的操作和应用。现以该课程为例,分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类课程在泛在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

数字媒体市场需要创意,但好的创意不是闭门造车能得来的,需要大量的实际演练,需要大学院校敞开院墙与社会接轨。传统的实践教学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是有限的。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我结合实践课堂中项目的实施情况,引导学生恰当运用微博网和威客网进行主动的泛在学习,能较好地克服实验室教学的弊端。

(1)引入微博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以期增强其在实践过程中的艺术创意能力。

2009年,随着新浪微博的正式上线,微博在我国流行开来,其具有、转发、关注、评论、聊天、营销等功能。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用户除了可以通过计算机外,还可以通过类似手机的即时通讯工具、转发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的内容,还可以对其进行评论。结合微博的即时性、共享性、开发性、交互性和自主性,可以把微博作为泛化学习的工具引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

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新浪微博上开设账号,引导学生关注领域内知名人士和知名企业的微博,鼓励他们积极发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微博友并关注。通过浏览知名人士的微博内容,可以从思想上提高对艺术的认知;了解知名企业的微博内容,可以站在较高层次认识市场在艺术层面的需求;通过和志趣相投的微博友的交流,可以提高社交能力。总之,把微博引入到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实时地、不经意地进行艺术熏陶,提高自身素养,有助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挥艺术创意能力。

(2)引入威客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期增强其市场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根据威客模式创始人刘锋给威客的定义可知,威客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威客平台是为威客提供交易服务的网站。任何人都可以在威客平台上任务需求或者对一些任务投标。威客平台的这种零门槛特性,有利于还没有涉足社会的学生参与,因此,把威客平台引入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在“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项目、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个人或者以小团队的形式到威客平台上注册账号。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威客平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如何和客户进行沟通等。通过浏览平台上的任务需求,学生们可以从各侧面了解市场需求,以便扩大知识面,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和客户的沟通交流,可以锻炼自我沟通技巧;通过承担一些较简单的项目,学生可以了解项目的运作过程,并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可以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但是,因为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年,所以只能定位在熟悉威客平台的操作流程和承接简单项目上,随着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术的提高,学生到高年级后必定可以承担一些较为复杂的项目。

4.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集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和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更高。市场信息千变万化,多媒体技术在日新月异地革新,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跟上变化,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泛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把微博和威客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分别以隐式和显示的形式,从艺术和技术层面使学生自发地即时学习,把实践教学从实验室推广到学生生活的时时刻刻,并学以致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否认,泛在学习指导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改革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如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如何恰当地引导学生都是进一步着重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明豪侠.数字媒体技术市场分析[J].电信技术,2011,9:104-105.

[2]侯月姣.泛在学习视域下得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3.

第3篇

关键字:数字媒体技术;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核心素养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核心素养载体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离不开作为指导性纲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改革也将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而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而言,是以应用技术类型为办学定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应用型数字媒体技术(简称数媒)专业,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整体教学体系中,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升华,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拓展对学生的自主和创新培养尤为重要[2]。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剖析了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湖南女子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实际情况,对实践课程体系与模式进行了研究。

1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二级学科,同时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艺术专业的相结合的跨学科专业。一部分课程是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艺术专业的与数字媒体相关性较大的课程,一部分是与传媒类相关性较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艺术素养要求的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特别是平面设计技术、动画技术、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等相关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也应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数字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趋势,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多元化的需求。经调查研究发现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以下现实问题。在培养模式上,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更注重理论课程教学,对数字媒体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学习要求相对较高,专业教学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大多课程内容依靠课堂授课的方式完成。在交叉学科的融合方面,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不够深入,各学科相关的内容还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导致学生在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方面没有明确的主线,即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在实践教学方面,传统数字媒体主要以课内实践与集中实践为主,对于自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不利于创新素养的提高,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从而出现了校园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实践的内涵与必要性

改革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最终具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既是专业发展的需要,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1实践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层次化的实践课程体系是新媒体应用发展下的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的核心之一。一个完备的实践课程体系,不仅要兼顾基础性知识的培养,还要兼顾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生专项技能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单一的课程模型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要。如果学生仅仅以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仅以完成课程实践为目标,一方面不能好地融合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不利于提高专业的专项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将难以满足现在社会对数字媒体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立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岗位职业的要求。

2.2专业培养方向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科交叉性,使得国内外不同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有所区别,对应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如美国哈佛大学数字媒体方向的硕士学位,主要开设计算机技术方向的视觉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类课程[3]。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数字媒体相关的电脑动画系,以动画技术为主要方向,重点培养动画制作和数字艺术方面的人才[3]。国内的浙江大学的数字媒体方向专业主要培养动画和游戏等方面的人才。如福建师范大学的数媒专业不仅培养游戏设计和动画创作等方面的人才,还在影视后期制作方向有所发展[4]。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各不相同。此外,不同学校师资情况、学生的性别结构、学生的生源情况也所区别。基于此,制定适合学校以及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2.3专业实践技能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来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基本目标。专业实践技能是本专业相关岗位的考核内容,与就业情况息息相关。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技能”与“专业实践技能”混为一谈,没有突出和强调培养过程中的专业实践操作,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单一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2.4自主创新实践

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结合一定的创新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应地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是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拓展和延伸。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以形成适应当代终身发展的关键品质。因此,创新培养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

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重构与人才培养

3.1层次化的实践课程体系重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层次化的实践课体系,可以逐步、进阶式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重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专业方向集中实训、创新实践和综合实践四大部分构成。课内实践是对理论课程的辅助,能从实践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专业方向集中实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项技能,是对专业方向技能的强化。创新实践是对专业教学实践的补充和延伸,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3.2多元的专业培养方向

本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均为女生,因此,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方向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本院制定了适合女性发展的数字动画技术与影视后期制作两个专业发展方向,并为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了课程群。如数字动画技术方向包括二维动画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课程,影视后期制作方向包括音视频处理、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等课程。大一、大二以基础素质培养培养为主,包括全校性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必修课。从大三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方向。多元的专业培养方向,一方面顺应了女生的特色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特定的方向上更专业。

3.3多模式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

多种模式结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是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培养环节,主要包括校内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学校通过与校外同行业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可以通过引入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进校讲学,或者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使学生能直接与岗位工作无缝对接。此外,学生也可以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实习熟悉工作环境,锻炼实践能力,毕业后可以选择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实现就业的无缝连接。多模式的培养结构,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升专业知识,有助于专业实践技能贴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更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3.4多样化的创新活动

在重构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包含了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实践学分,通过完成创新实践学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活动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参与到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去。实践创新活动可包括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专业资格等级考试、或作品、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类型的活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可通过校级或省级实训平台进行申报,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申报,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创新性国家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学科竞赛以专业学科竞赛为主,其他类型竞赛为辅,可分为校级、省级、国家级等级别。科学竞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专业资格等级考试可以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专业水平。其他的活动如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自身的素养,加深对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认知,从而引导今后的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