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合同智能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酒店;智能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510(2008)0810031-02
对酒店而言,能源费用的支出也是未被酒店有效控制的最后一项成本。在酒店的能源消耗中,空调是耗能大户,热水供应次之,而照明用电量仅仅排在第三位。下面,我们就主要探讨智能化系统在酒店节能控制中起到的作用。
一、酒店大堂的温度控制
大堂是一个酒店的门面,全天24小时面对客人开放,几乎全年都需要空调。但是随着大堂人流的不同,空调负荷也不同。
大堂人流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清晨,入住的旅客较多;而离店的旅客多集中在中午时分;其余时间,旅客往来则比较随机,因此,大堂的空调热负荷也随着客流的尖锋时间而呈现出规律性波动。楼控智能系统就可以根据这种负荷曲线的规律,提前调整控制状态,根据不同时间段调整空调机组和冷水机组的的运行功况和效率,减少控制系统动态波动的能源耗费,既确保了室内温度舒适性,又实现了节能控制。
二、客房温度的控制
客房温度的控制主要采取将客房的房态控制进行联网而实现。房间内有客人时,客房温度主要由客人自主调节,以满足客人感受为第一要任;但在其余房态下,如空房状态时,空调一般不完全关闭,而是开到1/3工况,以保证房间内家具的保养和寿命,并维持整体酒店的温度平衡。
客人在大堂登记入住时,可通过前台软件和客房控制系统的接口,自动将客房空调打开,并根据不同客人需要将客房温度设置到一个合适度数上;客人离开后系统自动恢复到离开状态。当清洁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进入客房时,系统又可根据不同人员的身份及工作内容,将房间的空调等电气设施调整到相应的设定状态。
通过这种方式酒店可以有目的的控制客房末端的电气状态,了解客人的习惯,并有效避免“房间内空调常开或因为空调关闭让客人进房时感觉不舒服”的状况发生。
三、楼层温度的控制
对于大部分酒店来说,尤其是旅游观光酒店,均有旺季与淡季之分。在淡季,客人对温度舒适度的要求不会改变,但这时如果将酒店内所有机组都打开,则会造成大量的电能空耗,增加酒店成本,甚至造成入不敷出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依靠酒店管理软件的自诊断功能,将客人集中安排到一个或几个区域,仅仅控制相关区域的机电设备启动,就可为客人营造出舒适的小环境。
四、室内照明控制
酒店的室内照明场所,大体上可分为营业场所(大厅、餐厅、客房)、内勤办公场所和公共空间(走廊、洗手间)三部分。通常采用的控制方式有:
1. 配合时序控制器
于预定的时间自动地对照明环境作模式进行切换,或灯具的明灭控制,无须手动操作控制。这一设备可避免因忘记关灯而浪费电能。例如:在上班、下班、午休时段,以及针对夜间景观照明的自动点灭照明灯具。
2. 配合照度传感器
当屋外自然光照充足时,该设备可自动地调降可调光型电子控制器的输出以及靠窗灯具的亮度,或直接关闭灯具。因此其电路设计需采取平行靠窗方向来配置,适合于酒店内的办公场所靠窗灯具、靠窗走廊、采光井、夜间室外景观灯等的自动控制。
3. 人体感应传感器
该装适用于酒店内的小型会议室、会客室、卫生间等场所。人体感应器可自动检测该空间内的人体温度:当室内有人时,自动开灯;无人时,自动关灯既方便又可避免浪费能源,目前已广泛地使用于国内酒店。
4. 整体群控式照明控制系统
例如照明中央监控系统、二线式照明控制系统、客房智能照明系统等,可机动配合酒店作息来变动照明需求。
五、设备区和厨房温度控制
设备区包括洗衣房和设备用房,这些用房通常面积大、空间大、设备多、发热量大,对空气舒适度要求不高,但要求大量的空气流动,带走设备发热量,保证人员工作效率,并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寿命。
所以,在室外新风的供给量和换气次数方面,应根据设备区的空间体积、发热量及耗氧量,调整到合适范
围。
六、地下停车场空气控制
停车场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不高,只要达到室内空气环境品质的正常值或最低值即可。通过手动、自动方式,根据室内CO2浓度、CO浓度与烟雾浊度含量等来控制外气吸排气量,用中央监控系统启停送排风机电源即可实现。
以上主要探讨了智能化系统在酒店节能方面起到的作用。此外,酒店里水源消耗量也是相当巨大的。由于施工、装修、使用,或者设备老化等诸多问题,都会造成大量水浪费。面对这一情况,可通过干管流量的监测以及安装在水源出口的末端流量传感器,检查大楼用水泄漏的情况,通过干管流量和末端流量之差检查输送水管是否有泄露处,通过末端流量传感器的监测信息来判断末端水龙头或抽水马桶是否长流水。
通过以上各类控制的使用,可以达到:
1. 系统节能:即通过合理的测控手段,解决建筑物总体能量的需求、输送和供给的平衡,节约运行开支在20%-40%左右。
2. 设备节能:在满足系统的总体要求下,使各种设备工作在最低能耗的状态。
3. 管理节能:通过提供设备运行的各种数据,使管理者准确掌握系统的运行状况,为管理工作提供人性化服务,并且,由于设施设备的自控及保护功能提高,可相应的减少运行维护人员的数量,进一步减少开支。
关键词:智能ODN综合网管系统;网络维护效率;光纤利用率
光纤网络管理现状
通信企业投资建设城域光纤基础网络,经过几年的发展,光缆资源已成规模,但原有光纤网络是按照共享光缆、独享光缆和预留光缆来敷设,存在光缆利用率较低的现象,且部分光缆开始出现质量恶化、衰耗增大等问题。
近年来因城市改造及城镇化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加快,光纤通信经常由于人为原因出现中断,加之缺乏有效的光纤监测手段,一旦出现故障,难以准确找到故障点,导致故障处理延时长,且不能有效预防故障的发生。
同时通信企业的资源管理比较分散,主要依靠人工录入管理资源,这虽然能对光纤资源进行一定的管理,但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而且人工录入效率低,还不可避免的会引入人为错误,数据也无法保证及时刷新;对业务的发放和调度也主要依靠人工规划,这种管理方式不能满足光纤网络高效率、低成本、精细化运营的要求,影响了通信企业的发展。
智能ODN综合网管系统的引入
光缆网运营维护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工作,在业务方面,在光缆出现故障甚至断裂的情况下,需要保证业务能够连续不中断;在维护方面,希望能够定期巡检、监测,提前对故障进行预警,并在出现故障时迅速分析,准确定位,为快速抢修提供保证;另外,还需要对光缆设施等基础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由于无源节点多,光纤基础网络的故障处理复杂,以往的光纤网络运维往往都是用户投诉驱动,属于被动运维;且缺乏故障分责手段,主要依赖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去判断,无效外派工单多;定位时依靠OTDR打光,测距长度与实际故障点距离偏差大,造成定位困难,对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高,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提高网络运维质量,特别是在光纤故障告警和处理效率一直是通信企业面临的难题。而智能ODN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N2510)系统的组合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方案利用暗光纤管理方式,从在用光缆中抽取3-5芯光纤进行监测,结合OTDR对光缆段进行测试,建立光缆健康档案,通过监控3-5芯光纤的光功率信号衰减变化,提前预警整根光缆的衰减,OTDR设备可实现城域环网光缆的双向监控。为了节省投资,减少OTDR的使用数量,通过级联OSU实现一个OTDR对光缆环的监控,发现故障后触发OTDR做故障定位测量,并结合GIS地图在网管上精确显示故障点、位置和故障原因。
智能ODN网管系统可为整个光缆运营维护工作提供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能解决光纤故障的快速处理,光纤路由的自由调度等重大技术问题。
智能ODN综合网管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ODN是基于PON设备的FTTH光纤网络,其作用是为OLT和ONU之间提供光传输通道,从功能上分,ODN从端局到用户端可分为馈线光缆子系统、配线光缆子系统、入户光缆子系统、光纤终端子系统四个部分。它将GIS地图信息集成在网管系统,所有ODN和管线资源信息通过地图即可清晰呈现出来,端口占用情况、光纤网络拓扑一目了然。这样,光纤网络资源从原来分散的资源管理,变成对所有管线资源和设备的管理集中在ODN网管上进行,从原来对单个节点的管理,变成对整个光纤链路的管理。
1、 OTDR(光时域反射仪)技术
OTDR英文全称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meter ,OTDR是利用光线在光纤中传输时的瑞利散射和菲涅耳反射所产生的背向散射而制成的精密的光电一体化仪表。它被广泛应用于光缆线路的维护、施工之中,可进行光纤长度、光纤的传输衰减、接头衰减和故障定位等的测量。
2、 GIS/GPS技术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起来的一个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授时的多功能系统,它利用位于距地球2万多公里高的,由24颗人造卫星组成的卫星网,向地球不断发射定位信号,瞬间就可以解读出被测载体的运动状态,如:维度、经度、高度、时间、速度、航向等。
GIS(Geophysics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处理系统
GIS地理信息处理系统是为了获取、存储、显示、查询定位数据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将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直观,形象地在电子地图上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为GPS卫星定位提供良好的地图环境,并能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处理完美结合起来,以直观的方式显示位置状态等信息。
对光缆故障主动检测、精准定位
结合以往的运维经验,光纤故障主要分为连接头故障和光缆故障。智能ODN综合网管系统通过对光纤连接头的实时监控很好地解决了连接头故障的问题,而处理光缆故障的通常做法是通过合波器将检测光和业务光合并,实现对光缆的监控。这种做法下,需要监测的光纤数量太大,监测成本太高,但往往光缆故障主要是光缆整体发生故障。因此,有必要将业务光和监测光分离监控,通过检测一根光缆中的3-5芯光纤来实现对整根光缆的监测,大大减少了监控的光芯数量;且监控光和业务光分离,节省了合波器和OSU的成本,使得以低成本进行链路监控成为现实,实现了快速故障分责和光纤故障精确定位。
实现光纤网络优化管理
以往的城域主干光缆采用独享光纤、共享光纤和预留光纤模式进行建设和分配,实际使用时优先使用独享光纤,当某站点的独享光纤不够时,通过跳纤使用共享光纤,但由于共享光纤为多个站点共享,使用时需要在多个地点进行跳接,中间跳接次数多,使用成本高,因此,不能满足光纤精细化运营的要求。
智能光纤基础网络通过网管管理光纤资源,能确保资源数据100%准确,并能通过网管标识每根光纤的使用情况。基于这一特性,运营商就完全可以取消独享光纤和预留光纤,所有光纤全部作为共享光纤来建设。通过规划、分配、批量建设和预跳接的方式把共享光纤变成某基站的独享光纤,使用时从网管上查询到已经预跳接好的独享光纤直接使用即可。当业务发展不平衡,导致某站点的独享光纤不够时,通过网管进行资源优化,调整共享光纤的分配方式,让业务量比较大的站点拥有更多的独享光纤,从而达到灵活分配光纤资源,使光纤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建网时采用的是一次性进站、批量跳纤,这将大大减少运营商的进站成本。
光缆云让光纤基础网络变智能
通过智能ODN的一键收集资源信息和实时巡检功能,确保了光纤连接信息的100%准确。而基于准确的光纤连接信息,部署光缆时运营商可通过批量预跳接分配纤芯资源,并在网管上进行标识,形成虚拟光缆资源。由于虚拟光缆通过预跳接形成,并不是实际存在的真实光缆,而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虚拟光缆的芯数、分配、路由等都可以随时改变,从而形成了一朵基于智能光纤基础网的光缆云。具体而言,运营商的光缆云建设过程可以归纳为规划、建设、使用、调整四个阶段。
(1)、规划阶段
光缆建设是按照一段一段来建设的,使用时采用跳纤跳接起来。运营商可根据规划经验预连接部分端口,形成一条虚拟光缆,并规划好虚拟光缆的芯数和方向,使资源尽可能地优先向热点区域和重点发展区域倾斜。在ODF与光交接箱之间取消原来的独享光纤和预留光纤,全部使用共享光纤。结合GIS地图信息规划好各节点的属性,经过项目专家团队审核后,系统自动输出虚拟光纤网规划图,预先连接好的大量光纤虚拟化后,原来一根光纤就可以虚拟成多根光纤使用,便于灵活调度,提高了业务开通速度,同时降低了开通成本。
(2)、建设阶段
在光缆建设中,根据之前的规划图,通过网管中心下发电子工单,施工人员在现场一次批量跳接,连接起所有共享光缆,由于所有光纤端口都有独一无二的ELD电子标签,可明确界定每根跳纤的连接关系,把所有光纤一步跳接到位,之后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可以做“加法”或“减法”,灵活适配光纤网络业务的发展,由于现场施工人员的每个动作都是在网管控制下进行,可确保资源数据的完全准确。
(3)、使用阶段
通过引入智能光纤管理系统,当某区域有业务需求时,运营商可直接从网管中心查找可用光路由进行挑选。读出适配情况选择合适的光路由,并从已连接好的共享光缆中选取吻合的光纤;之后由网管下发施工工单,仅在靠近用户侧和局端设备侧各进行一次跳接即可开通业务。中间无需任何跳接,大大缩短了响应时间,为快速抢占专线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配合智能ODN网管,业务部门已经使用了哪些光纤链路,哪些链路目前闲置……这些实际数据,网管中心可随时提取。统计出光纤利用率等重要网络指标。如果某根光缆质量出现恶化,光纤衰减增大,光纤故障诊断系统会自动诊断并发出警告;网管收到告警信息,会重新分配一条新的光路由给受影响的用户;同时,精确定位故障点,指导运维快速修复故障。故障修复后,可大胆做“减法”。从网管上释放可用的光纤资源,化整为零重新整合再利用,从而提高光纤利用率。
(4)、调整阶段
光纤网络可灵活调整,动态匹配业务发展。由于业务发展的不平衡,当某一区域的业务量很大,前期规划的共享光缆即将使用完毕时,网络中心会提前收到资源使用预警;而另一区域业务一直很少,前期规划的光缆太多,这时运营商可以经过网优仅仅改动未使用的端口,把更多的共享光纤分配给业务量大的区域,在项目专家团队审核通过后,一次生成批量跳接工单,完成共享光缆的调整,最终形成均匀的光纤利用率。
关键词:分布式系统,综合化,动态化,前期仿真
0.引言
智能建筑的基本问题实质上是信息、资源和任务的综合共享与全局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它实现的核心是系统集成,也就是说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综合共享,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多快、好省和高效的目的。然而,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和受人们对经济日益国际化趋势的认同,智能建筑必将呈现出新的态势,这种态势体现在进行系统集成的同时,考虑建筑物的异构性、分布性、动态性和碎片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应充分体现系统的分布化、综合化、动态化和智能化,这是建筑智能化进程中一个必须重视的战略性问题。另外,任何工程对方案的考核是至关重要的,就智能大厦而言,对方案的考核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对设计方案的前期仿真很有必要。
1.一体集成的分布化
智能大厦的系统一体化集成实质上是建立在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的多种集成的基础上的一门高新技术。智能一体化集成化的本质是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传统的集成式网络管理系统难以适应网络规模日益扩大、网络元素日益复杂的楼宇智能化要求,需要引入分布式管理方法。
分布式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功能合理地分布于多个管理实体,以便有效、及时地对网络资源进行监视、约束和控制,提高响应效率和扩展功能,更好地实现网络管理目标。一个实际的网络系统,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按照地域、功能子系统、网络等定义相对独立的管理域并选定其管理者;各管理域通过管理者的交互实现全局管理目标。管理者之间的交互有两种结构:层次的和全分布的。层次结构是通过上层管理者与下层管理者的交互来完成各管理域的管理者之间的协调。全分布式结构是一种对等结构,采用该方式的管理者之间能直接对等通信。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管理的分布化的过程就是将管理应用功能由集中式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转移到分布式计算平台的过程。分布式计算平台的目标是实现跨平台资源的透明互操作和协同计算。
当前支持分布式计算主要有两类环境:基于过程的分布式计算和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目前的主流是后一类。如基于CORBA(Common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和Java的计算,它们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提供对象式的应用编程接口,主要是针对重用和异构环境下的操作问题,这对相对庞大和复杂的智能大厦系统是非常适用的,目前CORBA技术已引起业界的关注和重视[5]。CORBA是一个开放式跨平台的、语言独立的分布式标准,它引入的概念屏蔽了下层的网络传输,利用面向对象概念,实现分布式应用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既大大简化了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又便于异构环境下的集成,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的优点。目前遵从CORBA规范的产品主要有Inprise公司的VisiBroker,IONA公司的Orbix,Digital公司的ObjectBroker,IBM公司的Component Broker等,将基于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引入智能建筑是顺应技术潮流的,同时它应是甲乙类智能建筑的技术要求。
另外,分布式管理系统更容易实现大厦的智能化,不仅能实现管理的并行性和分布性,而且具有对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多目标、多因素、多阶段、多层次的协调,实现管理系统的整体协调和全局优化。
2.一体集成的综合化
网络是建筑物智能化的基础,系统一体化是以网络为支撑的,网络信息来源于不同实体,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深化,被管理的对象趋于复杂化,复杂化的因素主要有:被管理的对象趋于复杂化,复杂化的因素主要有:被管理的数量、对象的种类、组织的异构性、物理分布、参与组织的单元的数量、服务综合的程度等,这时,由传统的相对单一的网络管理扩展为基于分布化的网络综合管理是环境的必然要求。
环境是系统存在、变化、发展的外部条件;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信息、能量或物质的交换。
综合管理是指确保系统的所有资源根据其目的而有效运营的所有手段,它是系统与环境相统一的产物。有关综合管理的平台也在不断涌现和改进,如基于事件(event)的驱动轮询方案,基于CORBA平台的方案。论文大全。
3.一体集成的动态性
事物的发展是m相对稳定的,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着环境的需要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智能建筑系统一体化集成的动态性是基于分布式的管理系统,也只有分布式的管理系统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动态化。
动态化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故障的检测与动态重组恢复;其二是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分布式系统具有故障诊断软件包,采用互查技术来检测系统发生故障的部位,并进行处理,动态地分配或重组系统,使系统工作于可靠状态。分布式系统采用并行处理技术,可满足智能大厦分阶段建筑使用的要求,边组织,边开通,从而减少了一次性开通的难度和避免了一次性投资的方式。另外分布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是模块化的,模块的连接嵌入比较方便,能够很好地配合日益扩大的系统需求,便于提高和完善系统的性能,保障了系统的动态先进性。系统的动态化要求使用动态的管理策略,由于Java和CORBA的迅速发展,动态管理技术也在日趋成熟。
4.前期仿真
智能大厦的建设除了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即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建立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节省能源和降低成本,还要达到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减少投资。这就需要在工程实施前对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功能进行考核,以便查漏补缺和修正。论文大全。另外,因为智能大厦的网络集成不同于研究试验网,网络系统可靠性、开放性等要素对大厦的智能化管理和提高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智能大厦的前期仿真就显得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由美国的Cleve和Moler博士在1980年前后创立的、正在蓬勃发展的Matlab为系统的动态仿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Matlab的家族成员之一的Simulink为系统的仿真更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综合其它软件的使用可以使该软件在智能建筑的CAD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软件也能为其它软件提供良好的接口,便于SynchroHome等智能化集成系统软件的调用。论文大全。该软件有两个明显的功能;连接与仿真。首先利用鼠标在模型窗口上画出所需的系统模型。然后利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对系统直接进行仿真,在系统的任何节点上可以输出波形,从而更好地监控系统的工作过程,并实时地对系统模型进行修改以达到预期目的。这种思想和方法适合于智能大厦一体化集成的仿真与分析,相信基于Simulink的仿真技术必将在智能建筑的CAD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随着智能大厦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化,随着“数字城市”和“数字地球”研究的不断深入,智能大厦系统集成的主要趋势将是分布化、综合化、动态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和承和互相促进的;同时由于智能大厦的建设是一种投资行为,对其进行前期仿真是十分必要性。
关键词:分布式系统;综合化;动态化;前期仿真
1 引言
智能建筑的基本问题实质上是信息、资源和任务的综合共享与全局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它实现的核心是系统集成,也就是说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综合共享,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多快好省和高效的目的。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和受人们对经济日益国际化趋势的认同,智能建筑必将呈现出新的态势,这种态势体现在进行系统集成的同时,考虑建筑物的异构性、分布性、动态性和碎片性等因素的影响,应充分体现系统的分布化、综合化、动态化和智能化,这是建筑智能化进程中一个必须重视的战略性问题。另外,任何工程对方案的考核是很重要的,就智能大厦而言,对方案的考核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对设计方案的前期仿真很有必要。
2 一体集成的分布化
智能大厦的系统一体化集成实质上是建立在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的多种集成的基础上的一门高新技术。智能一体化集成化的本质是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传统的集成式网络管理系统难以适应网络规模日益扩大、网络元素日益复杂的楼宇智能化要求,需要引入分布式管理方法。
分布式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功能合理地分布于多个管理实体,以便有效、及时地对网络资源进行监视、约束和控制,提高响应效率和扩展功能,更好地实现网络管理目标。一个实际的网络系统,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按照地域、功能子系统、网络等定义相对独立的管理域并选定其管理者;各管理域通过管理者的交互实现全局管理目标。管理者之间的交互有两种结构:层次的和全分布的。层次结构是通过上层管理者与下层管理者的交互来完成各管理域的管理者之间的协调。全分布式结构是一种对等结构。采用该方式的管理者之间能直接对等通信。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管理的分布化的过程就是将管理应用功能由集中式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转移到分布式计算平台的过程。
当前支持分布式计算主要有两类环境:基于过程的分布式计算和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目前的主流是后一类。如基于CORBA(Common ObIect Request Broker Archl-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和Ja-va的计算,它们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提供对象式的应用编程接口,主要是针对重用和异构环境下的操作问题,这对相对庞大和复杂的智能大厦系统是非常适用的,目前CORBA技术已引起业界的关注和重视。CORBA是一个开放式跨平台的、语言独立的分布式标准,它引入的概念屏蔽了下层的网络传输,利用面向对象概念,实现分布式应用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既大大简化了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又便于异构环境下的集成,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的优点。
3 一体集成的综合化
网络是建筑物智能化的基础,系统一体化是以网络为支撑的。网络信息来源于不同实体,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深化,被管理的对象趋于复杂化,复杂化的因素主要有:被管理的数量、对象的种类、组织的异构性、物理分布、参与组织的单元的数量、服务综合的程度等,这时,由传统的相对单一的网络管理扩展为基于分布化的网络综合管理是环境的必然要求。
4 一体集成的动态性
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稳定的,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着环境的需要仍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智能建筑系统一体化集成的动态性是基于分布式的管理系统,也只有分布式的管理系统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动态化。
动态化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故障的检测与动态重组恢复;其二是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分布式系统具有故障诊断软件包,采用互查技术来检测系统发生故障的部位,并进行处理,动态地分配或重组系统,使系统工作于可靠状态。分布式系统采用并行处理技术,可满足智能大厦分阶段建筑使用的要求,边组织,边开通,从而减少了一次性开通的难度和避免了一次性投资的方式。另外分布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是模块化的,模块的连接嵌入比较方便,能够很好地配合日益扩大的系统需求,便于提高和完善系统的性能,保障了系统的动态先进性。
5 前期仿真
智能大厦的建设除了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即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建立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节省能源和降低成本,还要达到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减少投资。这就需要在工程实施前对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功能进行考核,以便查漏补缺和修正。另外,因为智能大厦的网络集成不同于研究试验网,网络的可靠性、开放性等要素对大厦的智能化管理和提高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智能大厦的前期仿真就显得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关键词:电网智能化 管理系 统 安全校核
中图分类号: 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00-00
1电网智能化调度计划管理系统概述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计划安排的难度逐渐增大,人工经验型的计划安排,工作效率低,质量难以提高,不能很好地保证电网安全,更不能保证计划科学合理。因此,实现包括检修计划、发电计划在内,以月度、周、日前为周期的调度计划管理信息化、流程化、标准化成为必然要求。随着电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水平的提升,基于IEC61970标准的CIM模型、EMS安全分析等功能,为实现多时间维度的调度计划自动安全校核和风险预控,推进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的电网智能化调度计划管理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2电网智能化调度计划管理系统安全校核技术分析
智能化调度系统网络化检修综合管理系统的工作流部分基于PI3000系统平台工作流系统。在提供独立的可视化过程定义与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动态对象模型绑定,通过与自动应用生成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流程应用全套解决方案,一般的流程应用无需编写任何表单处理代码,对于控制逻辑复杂的流程,可以通过脚本二次开发的方式灵活、方便得实现。
工作流运行系统包括工作流服务器、工作流客户端和工作流辅助监控分析工具,通过工作流运行系统,实现流程的运行和管理。
通过工作流平台,实现了检修流程的可视化定义、流程的可视化跟踪,并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了各种状态的下的流程控制,以界面数据感知的形式实现了流转方向的控制。通过这套图形化工作流定义工具,系统管理员可以实现对流程的简单修改和维护,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命力和适应性。通过图形化的展现,可以非常一目了然的让用户了解,目前某个检修单的流转情况。系统可以通过感知检修单所处的状态,以及当前用户所具有的权限,自动显示检修单表单页面,控制哪些字段可以填写,哪些字段为只读字段。
2.1安全管理
调度系统网络化检修综合管理系统的用户角色基于单位和部门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系统实现了用户感知,根据不同的登陆用户显示不同的预设界面,以满足不同用户对功能和界面的需求,并根据感知到的用户相关信息,协助填写检修申请单,实现检修申请单的半自动填写。
申请单位具有申请和签收的功能,所以左侧任务导航树上有申请、签收相关的节点,且只能查看本单位的工作票,相关的功能按钮在右侧上方的工具栏中,可以进行新建、删除、上报工作票等操作。
日方式专责担负着检修单的初审、复审等工作,所以右侧工具栏中的功能按钮较多,可以进行发送、回退、审批结束、打捆、专家库校验、关联月计划等功能操作。上图中的用户同时拥有日方式、日计划两个角色,因此在左侧任务导航树上有相应的两个节点。
系统能根据登陆的用户,自动形成并填写“申请单编号”、“申请单位”、“申请人”等内容,对于需要规范化填写的内容(如“工作要求”)提供选择填写。
2.2电网拓扑结构自动解析提取
系统通过提取EMS提供的基于IEC61970的CIM模型,对设备拓扑信息进行扫描解析,实现设备拓扑结构的自动抽取并入库,从而形成本地的统一设备库,并可实现增量更新。该技术不仅使统一设备库的设备命名、拓扑结构与EMS保持一致,有利于实现相关智能操作、系统接口和数据交换,且大大减轻了手工维护设备库的繁琐工作,也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失误。
2.3 设备对象化
实现检修系统检修设备对象化是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也是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基础。
以往系统中对于检修设备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全手动填写和人工为检修系统维护设备库以实现设备对象化。全手动填写主要缺点在于:由于填写比较自由,而且数据库中以文本的方式保存,对于后期的统计和分析带来很大的难度;人工维护设备库虽然解决了设备对象化的问题,由于需要维护一整套设备库,对于管辖设备多的单位给用户带来很大的维护工作量。
2.4安全校核
潮流计算和静态安全分析是电网调度操作安全校核的重要手段和运行管理智能化的重要体现。系统在生成检修计划时,可调用EMS安全校核服务,实现检修计划的校核和优化。此技术大大降低了电网检修方式及非正常方式下运行的安全风险。
2.5关联功能
实现了日计划和月度计划的关联功能,在日计划中能选择相应的月度计划。在实现该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月度计划完成率、检修计划率等数据的自动汇总和统计。
系统实现了检修申请单中的稳定限额调整的填写,每个检修申请单可以根据检修情况需要,填写一个或多个检修时的稳定限额,每个稳定选择调整都可以设定开始、结束时间,实现了一次检修中,稳定限额根据检修不同时段,进行不同调整。
同时,界面中具有维护稳定现在的功能,用户在填写过程中发现没有该支路组的定义时,可以直接在添加界面中进行添加和调整,而不用再到DMIS中的稳定限额维护模块中调整,实现了稳定限额与DMIS的互联,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配合电力市场自动化运作,检修稳定限额能从检修系统通过接口输出到MOS系统。
3 结语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实际生产和管理需要的压力越来越大,对系统安全校核功能的自动化、流程化、一体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以前检修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需求和管理思路,建设了一个基于图形化流程系统和一体化平台,自动化程度以及安全校核性能很高的调度系统网络化检修综合管理系统。
电网调度检修数据与生产密切相关,如何进一步利用检修数据,对数据作深入加工,充分体现系统安全校核性能,让这些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促进生产,进而为决策提供更好地依据和有力的支撑,将成为系统最主要的目标。
一、当前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不足
1.功能不完善。我们在针对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系统的功能都具有单一性,往往都集中在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的方面,其中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管理等内容,而其他方面的内容却较少,如教学过程的管理、实践教学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等,这些内容涉及的较少,同时针对教学设备的利用效率、学校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和很少。
2.综合进度较低。当前,有大部分的学校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时,都集中在课程管理、学生管理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虽然大部分系统中都包含这些功能,从某一专业的功能方面来看,似乎这种使用方便、内容简单的系统更加受欢迎,但是从全局方面考虑,这些功能单一的系没有与网络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进步等方面的内容实现综合的进步,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3.缺乏较强的数据挖掘能力。当前大部分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都能够实现强大的数据信息记载和存储的功能的,但是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却较差,对于网络的利用也往往停留在对数据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却无法实现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功能,无法按照管理的要求提供深入的咨询信息和统计信息。
4.无法体现学校管理的质的变化。现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最突出的不足是:仅停留在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书写、计算、显示、存储、打印的低层次应用上,未能体现出数字化技术给学校管理带来的质的变化,未能反映当前新的教育理念、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仍现着传统管理方式过分注重结果的做法,没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自动功能,对于大量教学过程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而使其管理自动化,弥补传统管理的不足,展示出数字化管理的真正的魅力所在。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完善。
二、智能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对教学设备的集中管理
在教学设备中,包括远程控制系统、视频系统、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设备的管理,并且依托网络依据,实现对所有设备的统一和集中管理,无论处在网络上的任何位置,只有获得授权之后,就能够实现对教学设备的控制与管理。在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方面,需要配备相应的视频系统,除了实现自动化管理之外,也能够通过远程监控实现对设备的管理与保护。在内部[,!]通信系统的管理方面,一般可以通过总控制室与各个教室之间建立起网络电话技术,教室可以与控制中心直接取得联系,以此来实现即时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方面,要对整个校园内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分布式管理,通过校园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器结构,通过总控制器向其他的控制点发出消息,管理员能够及时实现对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2.校园资源全面整合
一方面,实现校园网络的设备安全建设,将防盗设备与通信平台有效的结合,这样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便能够及时向相关的部门发出警报,在学校警卫人员的通信设备上也会出现相应的报警提示。另一方面,对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将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信息与总控制中心的通信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够实现对整个教室管理系统的控制与维护。在数据中心的建设方面,为了满足智能化的管理要求,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并且对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进行深入的拓展,方便多媒体教室的集中化管理。另外,在校园管理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的IC卡制度以外,实现校园一卡通服务,通过统一的校园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短信平台、通信平台等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此来实现校园管理系统持续、稳定的运行。
3.科学合理的管理使用理念
要加强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定长远的教学管理计划,通过教务管理、设备管理、学生管理等多部门的信息化,实现统一的管理。为了实现多媒体教学管理的统一性,需要以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为主导,积极研发与学校自身管理目标相适应的管理目标,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制定多媒体教室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支持多媒体教室持续发展。通过远程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多媒体教室教学的内容与目标,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自动生成包括教学实况、屏幕图像等内容,从而有效的弥补教室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能够使优秀教师的作用获得充分发挥。同时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校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其制约和规范的作用,促进校园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结束语:
关键词:智能化;HVAC系统;系统集成;节能;故障维修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识码:A
国民经济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以提高,在快速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的同时,环境保护和能源的合理充分利用也逐步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各种建筑物如雨后春笋一样,建筑中的设备的数量和复杂程度都有不同的程度的提高,这样使得设备耗能提高,而且研究表明建筑耗能在社会耗能里占了很大的比例。智能化设备管理是有效的降低建筑耗能的措施之一。
1 智能化设备管理的重要作用
节能减排事业正在逐步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支持节能事业。节能市场大门逐步打开,建筑设备中的智能化管理在节能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重要通过量大途径实现建筑节能:一是在建设期间使用环保型,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二是在建筑运行过程中,对暖通空调系统采用智能化管理控制模式,通过系统优化,提高能耗利用率。相关人士认为智能化设备管理就是对暖通空调等机电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达到高效,便捷的目的。
节能也就是最大力度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事关社会的发展。进一步研究表明建筑的暖通空调设备的运行情况对节能又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使设备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能及时的排查出设备的故障,就需要采取智能的管理方法,以减少能量的多余的浪费。
在过去传统的设备管理系统中,种种迹象表明,当设备的工作能力减弱时,设备人员才会考虑是否应该检修设备,或者相关人员会根据是否到了检修期了而决定检修与否,往往设备的最大检修期是一个理论值,而设备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与周遭的环境都是设备制造时无法预料的。所以这样就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如果在设备到了检修期才检修,小故障也许已经为必须大修的故障,这样维修费用就会大幅度的提高。其次设备的运行状态不能及时正确的统计。并且当设备出现明显故障时,设备往往不能正常运行,设备停运,不能提供正常的服务,这样必然会对客户造成不可忽视的不同程度的损失。其次,故障很有可能不仅仅是局部问题,有极大的可能是必须更换主要零件的地步,这样也会是维修成本提高。然后就是很多故障在停运后也许就不会表现出来,这样就给寻找故障带来了困难,从另一方面增加了维修费用。
由此表明,传统的设备管理系统将被时代淘汰,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研究探索新型节能的管理模式是当务之急,只有智能化的,自动化,高效的管理系统才能提高节能效率。
2 智能化设备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就是运用节能中的应用计算出智能控制器,并配合其他的一些仪器对空调系统的设备和运行参数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运行节能的目的。目前应用于空调系统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是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技术。这两种控制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这些模糊控制在中央空调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时间经验。
最近几年,有人已经研究了相对较先进的智能化管理设备。主要是通过实时监控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收集设备运行数据,通过中央处理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快速判断出各设备的当前的运行状况。HVAC系统是一个具有关联性的系统,在众多的运行数据中,只要有一个运行数据不正常,则会牵连其他数据变化,以小到大,影响整个系统。
即便HVAC系统相对复杂,但层次分明,由众多子系统组成。所以一旦发生故障,它总是属于某个层次的,这个层次的某几个参数就会变化。从而根据提出的诊断模型,对各个参数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诊断。不同的研究对象要选择不同的参数。
针对制冷系统。空调系统的内在参数直接反映系统的性能,所以这些内在参数经常被先做特征参数。但有些故障只靠内在特征参数是不能及时准确的分辨出来的。故可以利用内在间接特征参数与实验,理论分析相结合确定变化范围。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外在参数进行故障研究。也就是通过对各种设备的电机的用电情况进行系统检测,通过各种外在参数与用电情况的关系来检测故障。
针对供暖系统。HVAC系统主要是研究制冷系统的故障,对供热系统的故障研究相对较少。HVAC系统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检测供暖系统的故障的:一个是预处理器,一个是分类器。各种方法和各种特征参数是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而言的,要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论。这样才能正确的判断故障原因从而快速解决故障。
通过以上简要的分析,知道了要解决特征参数,然后故障需要找到不同的空调系统的将这些参数汇总,构建一个数据库,方便通过故障参数数据与正常状态的数据相对照,进而判断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数据库建立好了后需要训练和改进,实时更新。因此需要编制软件,将各个模块联系起来,实现人机对话。最后利用专业知识来训练。
在系统设计好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先进行实验系统运行,在实验过程中找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满足实际需要。
结语
经过上文的对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在HVAC系统中的简单应用的探讨,可以知道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减少耗能量就急需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来实现。设备的故障测定和维修需要及时发现,及时补救。虽然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还有不足之处,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与讨论,但是不可否认,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建筑节能角度来说,智能化管理模式都对暖通空调的故障测定和维修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明喜.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工程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7).
[2]李树江,吕梁年,王向东,等.暖通空调制冷系统建模与控制现状及发展趋势[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7,29(3):300-306,311.
[3]张旭科.浅谈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J].价值工程,2011,30(6):242-242.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民医院,江西吉安343000
【摘要】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病征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更为显著。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潘立酮;复方消化酶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057-0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近30%的民众伴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1]。临床统计结果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达30%~50%[2],其病因复杂,患者多伴有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知异常、消化不良、胃酸分泌异常等病症。有文献报道[3],胃肠动力不足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改善胃动力不足已经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方法,但是临床实践证明,仅给予促胃动力药物治疗无法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多元化发病机制进行对应性处理,疗效有限[4]。笔者以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病症包括餐后饱胀不适、腹痛、上腹烧灼等病症,均符合罗马III临床诊断标准[5],且经胃镜检查确诊,排除器质性疾病患者、系统性疾病患者及代谢疾病患者等。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2~66岁,平均年龄为(45.2±2.4)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5.6±2.7)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研究组行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多潘立酮剂量为10mg,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三次用药,复方消化酶胶囊每次用药1粒,每日用药3次,餐前半小时用药。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方法参照研究组。
1.3疗效评价观察患者餐后饱胀不适、腹痛、上腹烧灼等病症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标准[6]:显效:患者病征积分减少75%以上;有效:患者病征积分减少50%以上但低于75%;无效:患者病症无明显缓解。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x±s)形式,行t检验,计数资料记作百分率形式,行χ2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病征积分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消化系统病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病征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写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导致不同发病个体伴有不同的临床病症。现阶段,功能性消化不良尚未有完善的药物治疗方案,罗马III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及上腹痛综合征两种类型,临床治疗多根据患者发病机制确定治疗方法,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多伴有胃动力不足、内脏感觉异常,促动力药物治疗较为常见,上腹痛综合征与胃酸分泌异常有关,抑酸治疗方法最为常见[7]。
多潘立酮是一种常规促胃动力药物,具有外周阻滞作用,可直接作用于上消化系统,增大幽门舒张期直径,进而增加胃动力,促胃排空,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组织损伤。有文献报道,多潘立酮对胃肠动力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缓解内脏敏感性。复方消化酶可适当调节消化系统内部消化酶分泌情况,帮助胃肠消化功能发挥,并减少胃黏膜损伤,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本文研究发现,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总有效率达90.0%,可切实改善患者病症,且无不良反应,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8],提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药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伍晓剑.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24(26):22-23.
[2]高亮.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8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5(07):145-145.
[3]姚慧静.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82例[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16(06):461-463.
[4]廖建辉.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14(34):7181-7181.
[5]刘勤俭.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5(03):16-17.
[6]张继玺.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4(10):649-649.
[7]王娜,赵娜,高峰,等.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02):547-548.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潘立酮;复方消化酶;治疗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其病因比较复杂, 不同的病因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及反酸等,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 本文主要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多潘立酮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多潘立酮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复方消化酶治疗, 疗程为4周,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以期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具体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排除患有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异常以及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等的患者。随机将100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观察组:男27例, 女23例, 年龄25~68岁, 平均年龄(47.5±5.7)岁;对照组:男27例, 女23例, 年龄24~70岁, 平均年龄(47.9±5.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 服药方法为用餐前30 min时服用, 10 mg/次, 3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 服药方法为多潘立酮与对照组相同, 复方消化酶为餐后30 min服用。1粒/次, 3次/d。疗程为4周,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控, 对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应给予及时的处理, 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1. 3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疼痛均消失,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 为痊愈;②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疼痛明显缓解,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有轻微影响, 为显效;③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消失, 疼痛也有所缓解,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为有效;④患者的病情和疼痛均无明显改善, 甚至出现加剧, 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 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 4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的研究结果,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结果
2. 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结果比较分析本次研究共100例患者,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结果见表1,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两组患者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据数据调查显示,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大约在10%, 在消化科门诊中,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就诊者占20%~30%之多[1]。至今为止,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明了, 在国际上也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治疗方案。不过临床中有研究表明此疾病的患者一般都表现为胃肠动力障碍, 因此,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中往往应用促胃动力的药物并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是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目前, 抑酸药、促动力药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等是已经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中, 且具有明确的疗效, 它们的治疗有效率大约为40%左右[2]。在临床上, 医生常用的促胃动力药有多潘立酮等, 其中多潘立酮作为一种胃动力增强剂, 它直接作用于胃肠壁, 对于促进患者胃部蠕动以及协调十二指肠和胃的活动具有显著效果, 在临床胃病的治疗中经常使用。而复方消化酶是一种促消化药物, 它对于改善患者消化吸收效率具有显著疗效, 并且它还可以通过对肠道渗透压的调节, 从而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3]。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高亮.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58 例临床观察.当代医学, 2011, 17(7):1259-1260.
[2] 韩春娜.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中外医疗, 2011.30(9):323-325.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复方阿嗪米特;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总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
1 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中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占消化内科门诊治疗的三分之一,患者一般由于胃痛胃胀、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早饱嗳气等现象,造成患者长期的食欲不振,导致身体消瘦,最终引发胃肠道、肝胆器官及胰脏器官出现各种器质性病变。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一旦出现,应尽早治疗,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以下就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用药以及临床效果进行阐述。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次消化不良医学实验活动所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2年01月份至2013年01月份期间,入院进行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计64例,以其在院治疗的原始病历资料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数据基础来源。采用资料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过程、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这6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的年龄中,最大54周岁,最小12周岁,平均年龄为38±2.32周岁;患者的身体体重范围为24千克至68千克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54±2.12千克。
2.2 临床表现
这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患病的时间在2年至23年之间,平均消化不良患病时间为8±1.45年。经观察主要临床表现为:身体消瘦54例、食欲不振52例、恶心呕吐31例、胃胀32例、胃痛21例、反酸嗳气14例、失眠25例、大便干燥42例、腹泻12例,以上病症具有重叠性。
2.3 检查方法
根据这64例患者临床症状的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医学检查,具体检测项目包括:胃部等消化道内镜检查、B超、X光片、以及CT、MRI扫描等医学类检查。对于腹泻的患者采用粪便常规检查,对排泄物中的脂肪含量进行检测,确定脂肪泻,结果24小时内患者便常规脂肪量均大于8克以上,对脂肪吸收状况进行分析,均在85%以下。通过胃部等消化道内镜检查、B超、X光片、以及CT、MRI扫描,对患者消化道是否发生器质性病变进行排除,对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进行确诊,其中浅表性胃炎14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3例、食管炎症21例,胆囊炎3例,胰腺炎3例。
2.4 治疗方法
医护人员根据检查结果,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程度的不同,以自愿结组为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为,对照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组:3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进行联合治疗。
2.4.1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进行联合治疗。其中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服用方法为餐后口服,剂量为每次1至2片,每日服用3次;此外配合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服用方法,成人服用:剂量为口服10至20毫克,每日服用3至4次,饭前15分钟至30分钟服用。使用静脉滴注的方法,每次剂量在10毫升。对于儿童服用:每日剂量在0.3至0.6毫克/千克,以口服的方式,在饭前15至30分钟内服用;如进行静脉滴注,在采用0.1%的混悬液。
2.4.2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进行治疗,再次不再叙述内容同上。
2.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3 结果
通过对上述两个实验组进行阶段性疗程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32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治愈率:81.2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32例患者中,治愈:21例,好转:5例,无效:6例,治愈率:65.63%;总有效率:81.25%。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病症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4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是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一般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胀胃痛、大便干燥、腹泻、身体消瘦等。阿嗪米特是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功效,能够有效的对患者胆囊分泌胆汁的液体量进行增多,提高胆汁中的固体成分。多潘立酮片,俗称吗丁啉,是由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的药物,主要成分有潘立酮10毫克左右,辅料是由淀粉、植物油硬脂酸镁、预胶化淀粉等药物组合而成。主要功能是提高胃部动力,促进消化吸收。通过上述医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进行联合治疗,可以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提高了15%和12%,因此建议在今后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克成,江石湖,主编.消化病现代治疗[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50.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复方阿嗪米特;多潘立酮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25-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上以腹痛、腹胀、嗳气、烧心、纳差、反酸、恶心及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促动力剂对FD有一定疗效,已广泛应用于FD的治疗[1],但临床治疗效果有时欠佳,需同服其他药品。为了解促动力药与助消化药两者之间对治疗FD患者的症状有无协同性,本文采用多潘立酮(商品名: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商品名:泌特,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治疗FD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4例FD患者均为2007年11月~2009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18~68岁,平均(38±4.5)岁;男性34例,女性4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FD的罗马Ⅲ诊断标准[2]。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也无相关病史;肝、肾功能及肝胆胰B超或CT正常。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肠易激综合征、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无腹部手术史。所有患者人选前1wk均未服任何促胃动力药,包括中成药、抑酸药、钙通道阻滞药、M胆碱能受体阻滞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各种消化酶。
1.2 方法
74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3次/d,每次2粒,餐后服,同时服用多潘利酮10mg,3次/d,餐前服,共36例。B组:服用多潘利酮10mg,3次/d,餐前服,共38 例。疗程均为3周。
1.3 疗效观察
服药前后,观察腹痛、腹胀、嗳气、烧心、恶心、食欲不振、便秘等各种症状,根据患者上述症状的严重程度,评分为重(3分,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中(2分,有症状主诉,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轻(1分,经提醒方能回忆起有症状出现)及无症状(0分),治疗前后由同一医师对上述症状评分并记录。症状出现频率按 l 周内相应症状出现的天数计。1周内各症状积分等于症状严重程度计分与症状出现频率计分之积。一周内总症状积分等于各症状积分之和。
1.4 疗效评定
计算出治疗前后症状总分数,按下列公式求出疗效指数
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积分下降>75%为显效;下降51%~75%为有效;下降25%~50%(含25%)为好转;下降
1.5统计学分析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及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积分比较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A、B两组消化不良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前A、B两组间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3周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改变见表1。
与治疗前相比,A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3讨论
FD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占消化专科门诊的20%~40%,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腹痛、烧心、恶心、便秘等。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除了与内脏感觉敏感性的增高、胃肠激素的改变、胆囊收缩素(CCK)异常分泌、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及精神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外,消化酶分泌减少或消化道运动不协调无疑也是消化不良症状产生的重要环节[3]~[5]。促动力剂多潘立酮已广泛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机制为选择性阻断外周多巴胺受体,还能阻断多巴胺对胃肠基层神经丛突触后胆碱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促进乙酰胆碱释放而加强胃肠蠕动,促进胃的排空与协调胃肠运动[6],常用于FD的治疗,但部分患者治疗困难,疗效欠佳。
参考文献
[1] 谭德虎,刘劲松.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研究现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4):197.
[2] Galmiche JP,Clouse RE,Balint A,et a1. Fnctional esophageal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459.
[3] 周福生,祝淑贞.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5):256.
[4] 陈淑洁,王良静,徐焕海,等.胆囊收缩素分泌及胰腺外分泌功能对消化不良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12):830.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潘立酮;中药;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消化不良[1],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2],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其中胃肠运动的功能障碍是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因素[3]。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11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其采用多潘立酮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探讨多潘立酮联合中药临床应用效果,丰富临床治疗经验,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通过临床症状与常规检查确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通过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中的一条或一条以上症状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21~69岁,平均(36.78±5.42)岁;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1~70岁,平均(35.91±5.54)岁;所有患者都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且经内镜、B超检查排除胃肠肿瘤、食管炎或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则通过多潘立酮联合中药予以治疗,具体如下:对照组患者予以多潘立酮(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提供,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213)进行治疗,5mg/次,3次/d,服用时间应在饭前30min;观察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多潘立酮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中药具体处方为:茯苓30g、白术20g、党参30g、柴胡20g、半夏18g、干姜12g、炙甘草6g、大枣7枚、黄连12g。1剂/d,水煎服用,2次/d,均在饭前30min服用。每4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
1.3疗效观察 ①疗效[4]。痊愈: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检查显示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疗效稳定。有效: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②不良反应:两组在患者在上述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缓解,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1%,优于对照组的78.2%,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器质性病变的综合征[5]。临床发病尚不明确,大部分是由于胃肠道的节律紊乱和胃肠排空发生延迟造成,有部分患者出现消化吸收效率低,进食少,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营养不良。临床发现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不仅要注重药物上的治疗,还要进行心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大部分是由胃肠运动的功能障碍引起的[6]。常用的药物为多潘立酮,胃复安以及西利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中属胃脘痛、痞满等病变的范畴[7]。气机紊乱,脾气虚,升降失常等是主要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8]。而脾气虚为主要原因,另外也与饥饱不时、思虑过度伤脾胃有关[9]。中药中黄连具有清热降逆之用;半夏主要为散结止呕化痰;干姜主要用寒温止痛的作用;党参、大枣主要用于中和不易,调升降。这些中药均有健脾化湿、疏肝解郁的功效[10]。所以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中,多潘立酮联合中药疗效更为显著。
采用多潘立酮联合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1%,明显优于使用多潘立酮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多潘立酮联合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更高。在用药不良反应方面,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应用多潘立酮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多潘立酮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优点,临床意义重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闫彩文,胡海波.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伴负面情绪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及可行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3):83-86.
[2]杨永红.西药联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1):64-65.
[3]孙景文,张汉选.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121.
[4]张雅云,王晓琳,杨红杰.胃安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J].中医研究,2014,27(12):11-12.
[5]刘俊宏,汪龙德.基于脑肠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研究思路[J].中医研究,2014,27(2):3-5.
[6]蒋帅,连方.连方教授中药调周疗法"八期理论"与临床运用[J].中医药信息,2015,32(1):69-71.
[7]徐磊,杨琴,牛霞.中药灌肠联合肾衰宁颗粒治疗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104-105.
[8]张凤英,王军.抗高血压左室肥厚中药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15,28(1):77-78.
关键词: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功能整合;价值工程;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as part of the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plays a important rol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business,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st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project,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 laboratories, to reduce the cumbersome process become needs of researc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urpose is guaranteed t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normal operation conditions,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link, improve efficiency. This paper before the material and exam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posed projects testing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 integration, again use value engineering method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 of choice, and finally determined that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function scheme, for the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al integration; Valu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本文是针对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分析研究。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成为目前实验室业务大增的情况下,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而如何有效的整合和评价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相关功能却一直是薄弱环节。
1.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功能整合
根据一般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的所有功能,把文件管理、组织基本信息、方法标准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质量活动管理、资质申报管理、内审管评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监控、质量改进功能结合到一起,并根据一般实验室质量体系职能分配情况和实验室本身质量体系岗位职能权限来设置本站质量体系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涉及人员的权限。【1】
2.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功能评价选择
(1)确定功能系数
对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系统功能整合后,在本建设工程实验室范围内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对所有功能设置权重,对所有功能进行评价选择。
根据询问总经理、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研究所所长、设备管理员等关键岗位人员,通过两两比较对所有功能的重要性作出设置各功能权重,如“文件管理”比“组织基本信息”重要,就“文件管理”得1分,“组织基本信息”得零分,各功能得分累计加1得出修正值,得出各功能项目的权重和排名。
在全公司相关人员范围内发放问卷调查,评价考虑因素参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DBJ/T15-45-2005的评价原则:
A科学性:该功能是否简化目前纸质程序;该功能是否使得岗位职责设置是否更为清晰;该功能是否方便任务传达;该功能是否必要,对本站来说是否经济合理;该功能是否安全保密。
B先进性:该功能是否使得过程受到监控,可随时抽样监督;该功能是否具有持续改进的质量体系;
C开放性:该功能是否适合现代化市场的需要,有扩展空间;该功能是否增强了资源共享、合理搭配。
根据评价平均分和权重的乘积,对建设工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系统功能进行排名,此排名正是每个功能对实验室的重要程度和适应性,此功能系数可以作为功能选择的重要评价。
(2)确定成本系数
根据软件公司对每个功能给出了报价,比如:“文件管理功能报价1500元占总成本2.5%,0.025就是此功能的成本系数”。依次确定各功能的成本系数。
(3)确定价值系数
运用价值工程分析:V=F/C,如果价值系数V接近于1,说明功能和成本在比重上是比配的;如果V小于1说明,成本比重大于功能比重,作为考虑首先削减的功能;如果V大于1要具体分析,看其是否存在不需要的功能,应去除,或者功能比较重要,考虑是否适当增加成本来;也许本身成本低廉,就不需要考虑增加成本。
运用最合理区域法分析价值系数,对于那些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较大的功能,由于它们改善功能或降低成本的潜力大,对全局的影响大,从严控制,不应偏离价值系数标准线(V = 1)太远;而对于那些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较小的零件,因其对全局影响小,功能改善或成本降低的潜力不大,可从宽控制,允许偏离V = 1的价值系数标准线远一些。
到此,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完成构建。
3.总结
希望通过本文对建设工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功能整合和评价的研究,能给建设工程实验室和建设工程行业管理机构以参考。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信息化工程研究还有很多研究空间,如何提升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效率,提高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是研究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杨海鹰 潘华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毛义华 《建筑工程经济》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孙玉澄 《简谈实验室、检查机构的评定工作》 现代侧来那个与实验室管理 2009年第3期
管建华《信息管理系统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的开发应用》科技咨询2008.32
胡家群 《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检测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科技信息 2009.5期91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潘立酮;西咪替丁;阿米替林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符合下述诊断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可具有下列症状的1项或数项,即有持续性或反复性上腹痛或不适、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胃烧灼感、胸骨后疼痛;③上述症状存在四周以上,最近1个月前,均经过胃镜和B超检查,少数患者还接受过肝功能化验、CT、结肠镜检查或钡餐透视,排除了消化性溃疡、胃新生物和肝、胆、胰等器官的器质性疾患。观察对象共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1.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多潘立酮3次/d,每次1片(10 mg),饭前15~30 min口服;西咪替丁片800 mg睡前一次服[1];阿米替林25~50 mg每晚睡前服[2]。三种药物均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单服多潘立酮3次/d,每次1片(10 mg)饭前15~30 min口服,4周为一个疗程。
1.2 疗效判定 ①显效: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③无效:治疗一个疗程后症状无缓解。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0.0软件分析。
1.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51例,有效6例;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19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
2 讨论
多潘立酮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促胃动力剂,它是一种合成的苯丙咪唑类的衍生物,结构上与丙甲基酮苯基相似,是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潘立酮是通过作用于胃的外周多巴胺受体而发挥其促胃动力作用[2]。多潘立酮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食管下部的张力,防止胃食管返流,增加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直至恶心、呕吐,阻止胃返流,并且不影响胃的分泌功能。由于多潘立酮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对脑内多巴胺受体无抑制作用,因此,对神经系统无明显副反应。多潘立酮在胃纵肌收缩和环肌的收缩与松弛的过程中,均可发挥其药理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多潘立酮对治疗各种胃部运动异常的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文献报道,多潘立酮对FD症状缓解率为60%~80%[2]。其他如对糖尿病轻瘫的患者短期使用多潘立酮可以明显提高对食物的排空能力,同时可以改善伴有的症状;对于神经性厌食伴有胃排空能力下降的患者,也有增加胃排空的能力;对于焦虑症和神经官能症上腹部不适的患者用多潘立酮治疗后,大部分的症状即可以得以明显改善。
西咪替丁因其抑制胃酸的作用显著,是目前常用的抗酸药物,对减轻与胃酸相关的症状有较好的效果。阿米替林为三环抗抑郁剂,可改变内脏过敏性、阻滞受体的活性,对慢性痛疼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用药中个别患者出现轻度口干,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2],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FD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应用;存在问题
前言:
随着时代的l展变化,建筑工程数量得以不断增加。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相对陈旧的工程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应的管理方法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提高竞争力的必要途径,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而且它的发展关乎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使之实现智能化的应用,就成为了业内人士重点探索的方向。
1.存在问题
1.1 在合同规范方面
工程项目的承包和实施,都要有相应的合同进行支持,它是进行合理社工和保证双方最大利益的重要依据。但是,合同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相应的有成本合同和总价合同等,要想一个工程项目被具体的实施,建设企业要分别同施工,设计和监理企业进行合同的签署,在这样的交易过程中,建设企业与施工企业之间常常产生合同的纠纷,缺少相应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施工企业为了接下订单通常是盲目的签署合同,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无法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全部义务的履行,从而扰乱了建设企业的相应制度规范,造成建筑工程市场的混乱,更为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施工的进程,导致经济利益的损失。这就是建设企业在合同方面的意识过于淡薄,没有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1.2 在监管工作方面
监管企业的工作就是根据建设企业的需求对整个工程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从相应的施工流程到质量保证,从工期,工序和材料文件等方面都要进行具体的管理。但是,在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却常常因为监管不善而导致问题的发生,例如,工程质量低下,无法按时完工等。这些问题的发生是由于监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技能和对应的工作态度等的缺乏而引起的,为工程的顺利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
1.3 在安全意识方面
一切施工任务的执行,都应该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这是工程建设中的首要问题,也是最不可忽视的问题。在相应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设计企业的设计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危险无法进行及时的避免,从而很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或者是监管部门在进行工程监管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的疏忽,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危险因素的存在,从而会造成安全问题的发生。也就是说,工程在施工中的安全问题遍布于整个施工环节中,只有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进行有效的防控,从而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安全的进行实施。
2.智能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2.1 明确工作目标
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针对上文提到的诸多问题,要想促进企业发展,就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应用。首先,应该先明确智能化管理应用的目标,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为社会提供较为舒适,快捷和安全的服务,与此同时,建立较为完善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从而可以进最大可能的降低相应的人工成本。这也是建筑智能化的建设目标。这样的发展方向是借助了时代的优势,着力发展相应的建筑信息管理,这也是符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经济较好较快增长的重要渠道。因此,要先建筑管理智能化,就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对智能化管理实施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2.2 建立管理制度
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管理存在着彼此依存的关系,也就是说,将工程的智能化进行加强,就能够保证相应的工程质量进行提升,促进其他工作的正常实施。但是,相应的工程智能化管理中包含了较多的内容,例如在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要进行施工设计,这样的过程在相应的智能化管理中,就需要着重保证设计质量,要在智能化的管理中进行具体施工,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工程竣工之后,还要对相应的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保证售后处理,便于提供相应的依据和数据证明。
2.3 实施现场管理
在智能化管理中实施智能化的管理制度,能够对施工中的人员行为进行具体的规范和明确,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管理,首先应该从施工场地进行着手,促进各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加强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意识,将管理工作切实执行,从而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员,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坚强各部门的监管工作,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与此同时,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和思想意识,增进管理的具体实施。并且要注意施工的顺序,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实施,以保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收工之后的质量问题。推进智能化管理工作的实施,还要对施工中的进程进行控制,发挥计算机的监管水平和计算能力,从而促进管理的实施,加强工程的质量,保证过程的安全。
2.4 统一管理信息
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相对于企业的,相对于工程的等等,它们的存在对于施工的进行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智能化的建筑管理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控制和管理,要对不同阶段产生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管理,使其形成独立的体系,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帮助信息进行完善。从而促进施工的正常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结语: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管理的实施,提高工程的质量,就应该在实际的践行中应用智能化的管理方法,明确相应的目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进行切实的管理,对档案信息等进行规划。从而有效的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漪. 浅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分析[J]. 电子测试,2013,1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