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互联网的核心价值范文

互联网的核心价值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互联网的核心价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互联网的核心价值

第1篇

云平台建设乱象丛生是突出体现

直到现在,国内还没能出现一个能得到广泛认可的标杆性云平台,大量教育云平_一直处在各自为政的无序建设之中,它们大多仍然属于“信息化云平台”,远远没有“互联”,跟不上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变革步伐。多年来,重建设轻应用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一所学校十几个平台,一个教师几十个账号,已是普遍现象,已然成为中国互联网教育发展改革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1.网络学习空间走入“社交”误区

国家提出“三通两平台”战略部署后,国内各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学习空间,但大多属于模仿社交类空间建设,弱化了“学习”这一根本属性。整个业界呈现理念落后、技术炫酷、舍本逐末、鱼龙混杂的局面,学习空间远远满足不了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的真实需求,从而导致空间利用率很低,大量沦为摆设,这也是互联网教育缺乏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原因。

2.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没有突破

在体制内部,多年来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建设的资源,却因为规划不科学、没有形成合理的长效资源建设机制、重建不重用、重复建设而浪费极大。企业资源也大多跟不上教育需求,没有变革性理念的平台出现,同质化现象很严重,无法与教育教学高效融合,现实中大量国内主流资源型企业也在艰难度日。

3.在线教育陷入误区和困局

互联网时代,教育趋于高度开放共享,尤其是K12阶段,知识体系非常稳定,优质教育资源将逐步走向免费,企业做在线教育本身空间不大。大量企业和创业者匆忙涌入,重复生产一堆“鸡肋”式产品,鲜有突破创新之处,造成了产业误区和虚假繁荣。经过多年努力,普遍遭遇盈利困局,行业前景堪忧。现实中,一些产品甚至诱导、捆绑学生家长强制消费,完全变成了商业化的产品,影响恶劣,实属互联网教育领域之“毒瘤”。

4.教育云平台乱象之根源

(1)理念非常落后。大量平台停留在“技术驱动”和“全员制造”的初级阶段,企业对“互联网+教育”认识远远不够,没有专业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做支撑,不懂教育需求,和实际应用脱节,没有真正体现“互联”属性。

(2)顶层设计极弱。各级各类企业和教育部门一哄而上,顶层规划混乱,缺乏行业标准,专业性差,功能交叉,无法解决好“最后一公里应用”问题。

(3)管理服务缺失。大量设施平台缺乏专业管理、粗放式管理,或者只关注技术服务,违背互联网基本精神,行业变革更是无从谈起。

(4)信息孤岛严重。商业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买卖式、封闭式、作坊式建设阶段,导致各平台间信息孤岛从未消除,网络信息资源大爆炸,优质教育智慧被网络淹没,覆盖率很低,又产生了“双重信息孤岛”,危害更大。

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之基本原则

“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覆盖”是互联网教育的“核心目标”,而“最大化”则是有别于“信息化教育”的最本质转变,其中涉及教育体制生态、教育教学理念、科学机制保障、前沿科技支撑等一系列系统性重构和变革;它重在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中国教育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回归教育本真,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维和实践范式。未来,必须下大力气改变浮躁高发、乱象丛生的产业现状,坚决摒弃舍本逐末、华而不实的“技术思维”创新,紧盯“核心目标”,围绕教育云平台进行大力创新和建章立制,构建全方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这样方能适应未来“互联网+教育”的总体发展改革需求。

1.强化顶层设计

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统一标准规划:基础核心平台应做到全国统一化部署,高级应用平台应区域性高度统一,信息资源高度整合,逐步消除信息孤岛。

2.互联网思维重构

要从“信息化云平台”跃升到“互联网化云平台”层面,从体制痛点和真实需求出发设计产品,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传统教育体系、流程、结构、规则、管理等互联网化,打通体制内外,推倒“围墙”,促进全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和重构。

3.打造开放生态

企业间绝不能一哄而上、跑马圈地、固步自封,要切实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合作共赢、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降低各方投入成本,真正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生态。

打造互联网教育的“核心入口”

一个行业若要因为互联网去变革,那一定是出现了标杆性的入口级平台。笔者认为,这样的产品不是眼下热议的智慧教育、未来课堂、教育大数据等,而是基础应用平台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应重点围绕“三通两平台”中应用属性较强的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网络课堂等平台,在“互联”二字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在理念、产品、技术等方面大幅重构,形成一个“核心入口”,以逐步实现教育领域全要素的互联,使“互联网+教育”的推进更加精准和可靠。

第2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机制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wifi等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甚至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园里随处可见“低头族”、“拇指族”。这种以移动通讯、互联网和手持智能终端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让信息沟通变得即时、直观、便捷和广泛,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且使他们从思维方式到价值取向、从审美情趣到兴趣爱好等日益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时代呈现出的价值观的变化、思想观念的碰撞、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将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将受此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奉行。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能仅仅靠说教或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简单对话而实现,必须借助有效载体和平台,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认同。

1移动互联网时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必要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随着智能手机和校园无线网络等的推广和普及,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及日常交往的主要途径。而且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完全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信息、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还有网络负面信息的扑面而来,给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例如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看到的社会负面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以及对老师传统权威的消解也是日益加深的。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认同问题,如何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能力,引导大学生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1.1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处都可以连接无线网络,大学生将微信、微博等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床玩微博,睡前聊微信。”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使用移动网络获取信息的比例远远超过从传统媒介或教师、同学等途径。此外,移动互联网也改变着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他们通过微信、微博等交往方式拓宽自己的交往空间。这一变化不仅使同学之间的信息沟通变得即时、直观、便捷,也使得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日常行为方式的改变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大学生从思维方式到价值取向、从审美情趣到生活礼仪等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在此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一件可以通过简单“灌输”就能达到的事情。

1.2移动互联网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利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终端如微博、微信等具有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微信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大学生全覆盖,“微生活”成了大学生的主流生活方式。微信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日益成为大学 生获得新知识和扩展视野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利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价值观认同教育。如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可以突破场所、环境和时间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通俗易懂 的文字、趣味十足的漫画、生动活泼的视频等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由于交互性很强,可以通过微信群发言、转发朋友圈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还可以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正能量的传播和价值观的引领。因此,要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效率必须利用好这一“利器”。

1.3移动互联网的“无孔不入”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正在遭遇移动互联网的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从网络获取的信息远远超过了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知识权威正在被弱化。在以往的思政课上,教师凭借年龄、专业、学科背景以及经验等优势,在师生交流中处于信息主导地位,知识渊博的形象往往会赢得大学生的信服和敬仰。但现在,建立在师生双方知识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优势格局逐渐被打破,在信息的即时互动、分享、交流等方面,大学生的能力远远高于教师,加上学生对社会负面信息的关注超过正能量信息。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和信息主动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让学生真正产生认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思政课教师改变传统授课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道德叙事的方式,用有力的证据驳斥网络上的一些“谣言”,用身边的案例传递正能量。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产生共鸣。

1.4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负面效应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移动互联网也不例外,在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交往方式的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带来了挑战。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虽然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判断力,但对网络传播的不良、不实信息缺乏较强的辨识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容易出现盲目跟帖、传播等问题。加之自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带来的价值多元化更加剧了这些问题。目前网络上有些大V,为提高点击率和赢得人气而编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不实信息,大肆传播和渲染一些社会负面信息,也引起了自我约束能力弱和是非判断能力不强的大学生的广泛关注、裂变式传播和扩散。这种传播和扩散如果遭遇政治信仰不坚定甚至信仰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大学生的话,情况可能更可怕。这将会改变他们原有的价值判断,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知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从认同到内化、外化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

2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现路径

既然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和事实,那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主动迎合这一时代的变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也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真正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1以微信平台建设为抓手,创新认同教育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育载体,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微信平台符合大学生的需求,也适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微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宣传部门、学生处、团委、学生社团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校报、广播站等大力宣传和推广。在建设好微信平台的同时,要维护好自媒体平台的日常运营。还要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信公众号,通过正能量信息,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思政课教师也要利用好这一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融入微信平台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润物无声”。要发挥隐性载体的育人功能,以此推动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要积极在微信平台上积极推送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料,让大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理解和现实解读。以此积极发挥微信的生活化教育功能,让微 信成为高校思想工作的利器。

2.2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构筑思想“防火墙”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目前正处于心智发展趋于成熟期,面对虚拟的网络空间、良莠并存的信息环境,其运用媒体获取信息、分析能力、质疑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通过计算机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的媒介素养得到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使他们熟悉传媒的特点,提高传播内容分析和媒体信息评估能力。关键是不仅要使其具备一定的信息传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其具备信息鉴别能力。思政教育工作者或相关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网络、微信进行信息获取和学习的技能,使其具备“火眼金睛”,有效辨别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甚至一些网络谣言,并自觉抵制这些信息的侵蚀。

2.3倡导网络生态文明,促进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高校不仅要从形式上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网络平台,更要从内容上倡导网络生态文明,传播校园正能量。还要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信谣、不传谣。移动互联网时代,刷微信逛朋友圈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元素。然而信息大潮激荡下,谣言暗流涌动,其危害不可小觑。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对各类网络谣言的依法治理和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即“造谣传谣入刑”。因此,大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自我判断能力,积极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的飞跃。

2.4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依据心理学关于价值观认同的理论,认同需要经历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的过程。行为认同是价值观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一步。没有行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不彻底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微信等平台策划和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此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步进行,互相促进。例如在阐述“爱国”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媒体获取爱国主义的视频资料,通过观看增强其内心的认同感,并适时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实践基地,让学生将爱国主义思想内化为行为准则,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任重而道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多元化、立体化的认同路径。只有实现认同,才能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屈春芳.徐丽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

[2]张琼.网络境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3]刘成荣.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20).

[4]周巍.论现代传媒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第3篇

其一,青少年网民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网络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内容生动有趣,所以90后、00后、10后几乎都是网民。据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网民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为30.4%,10―1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为20.1%,10岁以下儿童占比正在增加。另据《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青少年网民达到2.87亿,占青少年总人口的85.3%,远远高于我国整体网民互联网的普及率。可见,我们必须正视青少年这一庞大的网民群体,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交友都离不开互联网,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深受网络的影响。

其二,互联网是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最大变量”。当下,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的新空间,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如何抢占互联网的高地,把握青少年网络学习、生活、交流的主阵地,占领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新高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强调:“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西方一直将思想特别活跃的青少年看作是争夺党心民心“软战争”较量的重点,这对我们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最大变量”,如果稍有不慎,我们就会失去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动权,失去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高点。所以,加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是当下青少年工作最为严峻的挑战,如果广大的教师、家长不能及时跟进青少年的网络生活,不能有“新的制胜武器”,就难以占据主动。

其三,网络是一个影响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复杂环境。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新兴媒体、各种终端APP的开发和运用越来越快速和便捷,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顺利获取各种新闻资讯,还可以方便地进行网上学习、网上购物和网上娱乐。但是,在我们身边,不乏青少年因为网络游戏成瘾导致的心理障碍、人格分裂、价值观扭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不乏有青少年因为不当的网恋、网贷,导致自杀或他杀;也不乏有青少年在网上涉黄、涉毒、涉赌,这些都说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促进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工具,也可以成为影响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毒素”。因此,必须加以正视和引领,给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青少年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加强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培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网络本身产生了海量数据。利用特定的算法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分析,揭示其中隐藏的规律和趋势,是大数据技术的价值所在。大数据技术为解决现代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可能性和良好的契机。为此,我们应该根据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积极利用最新的大数据思维和手段,促进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

其一,迎接大数据新曙光,发掘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蓝海”。大数据被誉为信息时代的“蓝海”“未来社会的石油”“赢得新世纪的曙光”。美、日、英等国近年来纷纷推出大数据国家战略,以期掌握未来国际竞争制胜的“杀手锏”。我国对此也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大数据国家战略,这就为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契机。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为此,要将大数据的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之中,以增强新形势下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效。

其二,树立大数据的新思维,开启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思路。要树立大稻菟嘉,从整体上动态跟踪和研究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改变过去零星研究的状态。大数据思维是一种整体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思维,是以数据收集、跟踪、预测为一体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众所周知,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落实到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日常学习、网络学习、网络娱乐和网络消费等,而这些活动或环节都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数据,形成了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数据流,包括按照时间先后形成的时间流数据、按照空间延展形成的空间流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准确反映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痕迹和状况。因此,要把握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形成的状况,就要学会大数据的思维,学会用数据说话。

第4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22-02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

(一)问卷设计说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涵盖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本调查问卷基于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设计,旨在发掘影响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和建议。

(二)调查对象和样本说明

本调查对象为吉林省内部分高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外语、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的学生,采用问卷方式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198份。

(三)调查结果汇总分析

我们分别以“学年”“性别”“文理科”“信仰”“政治面貌”“思政课作用”“职业意愿”及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正确度为标准分类汇总。

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确立和践行的影响权重不容小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影响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决定了其既是平台又是手段,信息和影响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干预和矫正不当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必然要借助并围绕互联网展开。在“互联网+”背景下做好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在明确网络对价值观影响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正面、积极应对西方价值观和文化思潮带来的冲击;必须将课堂教学、日常行为养成、校内外文化和公益活动、学生部门工作与互联网资源进行融合对接;必须做好中国化研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大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认同感。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一)加强互联网与核心价值观的课堂培育践行对接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互联网舆情意识,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在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构建期和初步定型期进行积极引导,对不良价值观进行干预矫正。以我院为例,在教学中采用了“标准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不仅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讲授,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践行。具体做法如下:

(1)在标准化方面,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增设课堂演讲环节,人均2-3分钟,内容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政新闻紧密结合的内容或身边事,并发表对该事件或现象的观点和看法,不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还要言之有因、言之有物、言之有感、言之有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在个性化方面,教师针对学生课堂演讲的内容组织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并有针对性地作出精当点评,以便了解学生所想和三观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三观偏差。对于偏差比较严重和经历特殊的学生,要在课后会同相关部门的教师、辅导员进行问题跟踪和心理辅导。在传统课堂教学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在部分章节设置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环节,激发并传递正能量,主动对接正向舆情。

此外,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对语言和传统文化把握能力和层次不同的现状,设置一些既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又让学生熟悉和喜闻乐见,同时立足职业倾向和特点,选修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和《弟子规》,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教学组讨论有关经典章节,让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

(二)加强互联网与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建设对接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学生价值观培养的最重要阵地之一,充分利用遍布学生身边的校园网,最大限度弘扬正能量,构建网络和现实、理论与践行的良性互动。可以通过校园网宣传师生文化生活,对校园新闻和重大赛事活动进行报道,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困惑在校园网设专区进行答疑解惑,网上链接其他学校的特色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在线收看法庭审理,在线同步转播国内主流媒体的重大新闻直播和采访,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对进步舆情的关注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要求学生做到线上线下表里如一,用积极和理性的舆论占领校园文化阵地。这一工程需要校领导、主管学生工作的各系书记,学生干事和学生会协助管理,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和协同努力。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各类文化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用身边善小而为的小事塑造自身高尚品格,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入学军训即要学习部队优良传统,在军训中体验团结合作的力量。举办趣味运动会、开展班级特色系列活动,融洽同学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经典诵读是我们学习经典、传承经典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诸多活动形式中,仪式和典礼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也最震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校园文化表达方式,各类高校应当予以足够重视。大学的“升旗仪式”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的绝好时机,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爱国主义情感会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油然而生。“入党宣誓”的庄严,让大学生党员爱党爱国、严以修身、廉洁自律,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发挥模范作用。高校的各种“颁奖表彰仪式”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教育工作者通过正面典型的宣传,实现价值观的导入。这些活动和仪式的音视频资料都可以在校园网乃至互联网上传播,可以激发更多大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对自身职业的热爱,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世界观,内化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加强互联网与核心价值观的校外日常践行对接

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需紧紧抓住大学生求知欲强、乐于参与互动这一特点,利用“自媒体”和“互联网+”融媒体平台的快速便捷和大数据汇集优势,对社会现象和身边事件予以关注,形成“舆情互动”。以互联网为载体走出校园,关注社会公德、关注志愿者服务、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国内外热点,并在关注的基础上实现有序参与和导入内化,形成对自身行为的正向反馈,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和有效践行,如通过网络和现场参加江城晚报组织的“我为家乡添绿荫”义务植树志愿者活动,网络投票参与“感动中国”和“吉林好人”评选,为“吉林好人”杨晓薇义卖报纸筹集善款,为贫困小学捐赠图书活动,为灾区捐款并与其他学校和社会团体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学生走进村镇中心小学支教并进行后续的网络教育交流,慰敬老院老人的演出活动,还有“走进福利院”校园公益活动,这将内化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和“友善”。又如各大传统节日前后组织的文化活动:清明节悼念英雄先烈;祭奠孔子活动;通过网络远程虚拟现实参观历史古迹、博物馆、殉难者纪念馆、九一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活动带动学生深入到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通过互联网与其他院校共同组织“汉字书写大赛”和各类竞赛活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校园文化联谊周,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等,都可以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阵地。

总之,“互联网+”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践行,需要政府部门从国家战略高度做好顶层设计,高校学工部门、高校教学部门、学生社团、志愿者联盟、家庭和社区、社会公益组织、第三方文化教育机构、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多方通力协作,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源头做起,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最终将核心价值观导入并内化为学生乃至全体公民的生活方式。而只有大学生乃至全体人民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面效应时,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才能真正拥有清除古今积弊和外来流毒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2(23).

[2]何小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第5篇

当时的印度是英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给英帝国源源不断地供应紧缺资源,是绝佳的商品输出地和劳动力来源地。英国在欧洲只是个王国,从未称帝,但自维多利亚女王于1877年被加冕为“印度女皇”之后,直到1946年,连续三任国王都依惯例在登基英国王位的同时被加冕为“印度皇帝”。印度对英帝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不过,从丘吉尔的答案看出,在市场和文化间,他选择了后者。

文化这个东西非常宽泛,像空气一样抽象,却只在需要用到的时候才显得很具体。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团体,在生存发展的同时,是否有文化在背后作为支撑,结果是很不一样的。即便是社会中最小的个体,无论识字与否,学历高低,扎实的基础仍是源自文化理念的价值观。

互联网兴起之初,人们是有理想、有信念、有信仰的,处处开风气之先,以崭新的现代企业理念与组织方式立足,这使得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行业相比极具竞争力。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用户导向、个体至上,这些观念造就了一大批成功者,也成就了一些十分著名的企业。可当传统行业巨大的负吸引力发挥作用,使得互联网企业的正能量显得势单力薄时,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结果,即互联网企业无法,也不愿在自己的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上投入更多,它们逐步与传统行业看齐,丢弃自身的优良传统与特质。

当下的互联网有着两种非常危险的倾向,一种是深谙企业价值观之精妙,利用其作为竞争武器和上位手段,阳奉阴违,玩弄大众于股掌之上;另一种是对互联网终极理想失望透顶,一切以盈利为最高目标和价值取向,不把互联网的普世文化价值观当作一回事。在我看来,宁可让有些公司发展成,也不愿看到有些公司沦为平庸。中国少了几家广告公司没什么,少了创造全新理念与核心价值的公司却是万万不能。

看看国内几家大互联网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吧。新浪说,“以客为尊,鼓励创新,回馈社会。”搜狐提出,“让网络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易坚持“网聚人的力量”,百度声称“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阿里巴巴则说,“要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同时拥有诚信、激情、敬业。”

可以说,除阿里巴巴外,其他互联网公司并没有一个相对较为统一的表述,或给这些表述找到一个较突出,较易获取的摆放位置。有些企业的口号只是方法论,而非世界观;有些只是愿景,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却并非核心;有的早已陈旧过时,不适应时展的需要。

互联网企业的特点是不务虚,多求实,摈弃一切繁文缛节,采取最优化行为方式,趋利避害,创新增效。这些特点,在创业阶段能发挥关键作用,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但企业做大了之后,很多弊端开始显现,例如内部人事斗争、贪图安逸的小资风气、小集体本位主义导致的配合失调、无人对整体大利益负责等,那些本该属于国企的弊病逐渐来到互联网企业身上。国企有党委,私企只有靠过硬的企业文化了,这是克服那些弊病的唯一方式。那么,互联网为什么不设个首席文化官(CCO)呢?

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并非可有可无,更不能遮遮掩掩羞于见人,而是要慎重确定之后大张旗鼓对外输出。有一些企业,在遇到问题后开始提倡某种理念,大力鼓吹某种价值观,这些临时抱佛脚的措施于解决自身问题毫无益处。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步积淀下来,融入企业自身的血液之中,成为企业的深层意识与文化基因。

互联网企业中有CEO、CEO、CTO、CHO、COO等高管职位,有主管技术的,有主管财务的,还有主管运营和人力资源的,就是没有一个负责企业文化的CCO。如果指望CEO去制定和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显然并不科学。并不是所有的CEO都像马云一样有着深厚的人文背景和文化理论素养,懂得以价值观为纽带维系团队的运作。很多CEO更重视技术、运营、市场、销售等要素,这并非能力所限,而是由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所决定的。

在中国互联网产业逐渐走向成熟之际,企业文化正逐渐成为现实的核心生产力,互联网企业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确立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建立起在较长时间内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就成为相当迫切的需求。

第6篇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150-02

当代青年的思想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对于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阶段,增强对青年价值观念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要响应号召,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互联网网络信息化时代中,网络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产生很大影响,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养时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展开教学活动。

1 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来展开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新媒体主要是指将计算机技术与数字信息技术作为基础,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来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型媒体介质。新媒体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群众接收信息和知识更加便捷和快速,俨然成为现阶段发展最快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介质。相对于传统媒体介质而言,新媒体通过利用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来完成信息传播以及信息交互,具有主体自主性和参与性,信息资源实时性和全球性以及内容交互性等基本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新媒体更加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教学时可以通过新媒体展开教育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拓宽了传播空间和范围,还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限制,通过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来展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

2 新媒体发展给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带来了挑战

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展开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念教育教学时不仅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给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挑战,其中主要表现在新媒体传播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及身心发展都造成很大影响,新媒体发展给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

2.1 导致大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等方面都优于发展中国家,是互联网世界中的网络舆情主导者,通过利用已掌握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把控互联网信息走向以及网络舆情方向,并借助于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来传播自身的政治主张以及思想价值观念,并向发展中国家渗透自身的意识形态。对于正处于意识形态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来说,由于自我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网络世界中难以筛选正确的信息,更会受到各国不同文化形态以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理想信仰等。

2.2 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主体道德观念能够发挥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评价,而道德评价在人际关系维护和社会秩序稳定以及道德氛围等方面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网络虚拟世界中,在使用新媒体时用户不受到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道德约束和限制,因此,网络上的许多言论与行为都无法得到有效监控,互联网网络上道德缺失的问题屡见不鲜。许多网络用户滥用自由权利,在网络上“出口成章”和造谣诽谤等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互联网网络言论没有得到有效监管,因此,个人主义以及极端主义不断泛滥,对于处于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畸形,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

2.3 致使大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

互联网网络世界中各种内容信息量相对较多,同时信息内容良莠不齐,难以正确分辨出信息的真假,此外网络信息内容缺少监督和管理,各种低级庸俗的信息以及视频泛滥,而极端主义和个人主义极其泛滥,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在互联网网络中,部分人推崇西方发达国家的奢侈和过度娱乐理念,导致大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一些大学生还受到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的影响,逐渐丧失社会主义中的勤俭朴素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价值观念。

3 如何利用新媒体来展开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互联网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给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还给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挑战,因此,充分结合新媒体传播优势来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教育是值得高校深思的问题。

3.1 充分掌握意识形态培养的主导权利

伴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下逐渐成长起来的,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电子设备和移动手机,并从网络电子信息设备中获得知识。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等院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信息传播优势来开展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工作。一是由于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着教学技术落后和教学理念落后等现象,传统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水平相对落后,因此,高校应当要充分掌握新媒体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建立起新型的校园全媒体教育教学网络服务平台。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结合,通过整合校园媒体教学资源来促进全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三是通过建立主流媒体平台,诸如:网络贴吧和QQ空间以及网络论坛等,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搭建媒体服务平台。

3.2 利用新媒体优势进行核心价值观念的隐性化教育

所谓隐性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教育者根据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来营造出一定的教学氛围,并积极引导学生去感受以及实践,从而使得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其中隐性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教育目的隐蔽性、过程愉悦性、教育效能渗透性。现阶段来说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教学场所主要是传统课堂,当然传统课堂中的正面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长期使用正面灌输的教学方式难免会导致学生出现排斥情绪。再加上当代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是显性教学,长期使用灌输式的显性教育方式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展开教学,从而减少学生的厌倦情绪。由于当代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因此,通过新媒体传播技术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达到良好效果。例如:建立良好的校园网络社区,引导学生在校园网络社区中积极讨论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并通过正面宣传和反面点评等多种方式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接受到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价值观念的隐性教育。同时还可以结合互联网隐匿性与互动性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在校园网络社区中发表自身的真实想法,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想法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价值观念的教育。同时还要利用新媒体工具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来制定针对性的服务,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达到良好教育教学效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帮助。

3.3 增强对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视

曾经说过,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是紧密相连的,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现代化的l展,如果互联网网络不安全就有可能对社会稳定和谐造成影响。“棱镜门”事件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提升抗病毒和反黑客以及防入侵等技术,增强对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视,才能有效提高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水平。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来建立起网络环境评价体系,增强对网络信息内容的防护和识别,对于违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极端信息进行屏蔽,及时清除有害信息,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二是发挥社会民众的力量,互联网网络环境和网络主体的自主自律行为有着很大关联。互联网行业自律组织积极对互联网发展进行深入探索,响应政府网络安全防护的号召,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开展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推动着网络文化建设的发展。在2004年在北京成立的首都互联网协议,严格约束和管理互联网网络企业的行为,在2014年年初腾讯公司自主发出《向网络诈骗黑色产业链宣战》倡导书,并向网络诈骗黑色产业链进行宣战。腾讯公司作为网络营销者行业自律规范倡导书具有引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各行各业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因此,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价值观念的导向作用,宣传科学正向的思想和能量,引导网络积极主动的抵制不良言论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良好的网络环境。

4 结语

在互联网网络信息化和新媒体时代中,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来展开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价值观念的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是当前高校应当思考的话题,结合新兴媒体传播介质的优势和技术,并结合社会正能量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宣传工作,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价值观念教育有着重大帮助。新兴媒体传播介质的发展不仅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传播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还带来的挑战,因此,高校在应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要充分结合新媒体优势展开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暴秋菊,张艳梅.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35):60-62.

第7篇

最近,权威调查机构DCCI了最新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营销新贵”调查数据,调查发现,目前有五成的手机网民,每周通过手机上网的时长已经达到15小时,44.4%的手机网民每周上网次数达到50次。DCCI还预测,到今年年底,中国手机网民的规模就将达到3.26亿。这组数据说明目前中国手机媒体的发展向好,手机将演变成信息世界最核心的终端,3年内,手机上网流量将超电脑,同时手机上网用户亦会超越电脑网民,成为第一媒介。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和网络环境的改变,在三网融合以及物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下,手机将不再只是单纯的通话沟通工具,而是具备了新的定义――演变成信息世界最核心的终端,它可以链接、遥控一切终端,变成信息世界的“钥匙+枢纽+遥控器”。

核心媒体价值凸显

如果未来手机变成了“钥匙+枢纽+遥控器”,那将意味着未来手机媒体不会成为与报纸、杂志并列的媒体,而是高于其他任何媒体的核心媒体。因为,手机互联网可以做到随时随地,手机媒体也会变成一个覆盖面最广、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到人们身边的传播介质,价值将非常大。有人将之称为第五个时代。

其实,不少其它行业的权威人士对此也有类似的认知。Omnibus旗下BBDO广告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罗伯逊(Andrew Robertson)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中就曾表示,“今后广告客户的方向将是利用无线设备,如手机等。”这无不表明,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大众已经逐渐将依赖性转向移动性更强、信息传输更迅捷的移动设备,即手机身上。

基于手机的核心媒体地位,在将来的媒体营销中,手机的营销价值也将远远高于电视、报纸甚至传统互联网,更多的营销模式也将会围绕手机来展开。门户只是用户手机上网的第一需求,手机不仅仅只是复制PC互联网,当它的价值慢慢浮现时,用户体验也会远远超越电脑,这也将带来大量手机应用的产生和流行,而由此所带来的营销价值也将凸显。

但在传媒界,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手机和电脑是并列的,但是对3G门户来说,却坚信手机是互联网核心的终端,它能够使所有的信息终端如电脑、ipad、电视机的功能实现,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手机的存在并不能取代它们,手机正在操控它们成为跟随您的终端,将所有的个人终端联系在一起,这是手机的价值。

3G门户网刚刚推出炫版2,这是3G门户网向手机用户提供的七个版本中的最大版本,2009年10月份网站用户突破一个亿,可见目前手机媒体具有丰富的掘金蓝海。2009年3G门户GO浏览器,它让手机带给用户的体验首次超越了电脑,比如当你看在球赛的时候,你喜欢的球员进球时,你的手机会发出震动,手机媒体的魅力其实就是由无数创新应用带来的细节变化组成。

理解想象与平台化

那么,在大互联网时代,我们未来的手机将会变成怎样?文章开始提到的“姚明灌篮”的例子,实际上在3G门户的产品中早已实现,而不久之后,还将有更多诸如“灌篮”这种超乎想象的应用推出。这一切都是基于3G门户对手机的独特理解和想象力以及平台化战略发展出来的。

第8篇

认识论

1.互联网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的三个阶段

1.0阶段。互联网新媒体在传播领域首先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传播介质,数字化的传播手段,以及即时传播和海量链接信息等,此种变化直接影响到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垄断地位,传统意义上“中心化”的地位被影响;而后,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大量的UGC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媒体传播主体的地位和核心内容生产业务,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的垄断地位发起了挑战,实现了功能价值上的替代性。

2.0阶段。随着“泛媒化”趋势的发展演进,互联网新媒体在营销传播领域的优势逐渐显现,使得传统媒体的客户折服于这种新兴的载体,传统媒体的广告被分流到了新媒体。在客户整体广告投入不变或者增加不多的情况下,传统媒体所占的份额急剧下降,而新媒体的份额不断上升,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根基受到动摇。

3.0阶段。随着互联网巨头开放平台的发展成熟,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无数的自组织拥有了建立自媒体传播平台的能力。而且,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客户亦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和渠道,拥有了自建的媒体传播平台,实现了对于传统媒体依赖的减弱直至彻底“脱媒化”,互联网新媒体对于媒体行业的“颠覆性”影响逐渐显露出来。

2.互联网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本质性影响

如果你认为互联网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仅限于传播介质、传播形式、商业模式方面,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如今的时间节点下,从宏观层面上说,互联网新媒体已经实现了对于传统媒体影响三个阶段、三个层次的进化,基本完成了对媒体行业的颠覆,正在奔向下一个需要颠覆的行业,而留给传统媒体的是三个沉重的关键词:去中心化(地位影响)、泛媒化(份额影响)、脱媒化(彻底颠覆)。

“去中心化”使得传统媒体垄断社会大众传播的中心地位荡然无存;“泛媒化”趋势又使得更多的个体和组织具备了媒体属性,削弱了传统媒体在社会价值创造中的份额;而传统媒体的主要客户自建媒体平台的举动,又使得支撑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核心客户失去了对于传统媒体的需要,进而将传统媒体的存在价值彻底取代,以“脱媒化”方式完成了对于传统媒体的行业和产业的颠覆。

3.为什么传统媒体被颠覆,下一个被颠覆的行业又在哪里

为什么首轮受伤的是传统媒体?互联网新媒体革命的原动力来自通信技术的革命,这种革命的基本元素是信息传播技术的升级变革,而传统媒体作为大众传播领域的核心产业,本身完成的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功能属性,是围绕“信息流”而诞生的产业。因此,信息革命第一轮冲击的行业就自然落定在了与信息技术革命具有统一功能属性的行业,而且影响是深远的,是以颠覆为最终结果的。

下一轮被颠覆的行业在哪里?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本质的互联网发展浪潮,围绕一切拥有“流”特征的行业进行一轮接一轮的影响和颠覆,起步于拥有“信息流”的媒体行业,接下来是拥有“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商业(电子商务),拥有“信息流”的社交行业,拥有“信息流”、“资金流”的金融行业,这些就是已经在发生的行业影响。以此类推,接下来会被广泛影响的是拥有“信息流”、“社交流”的教育行业,以及拥有“地理信息流”、“物流”、“位置流”的汽车行业……

影响和颠覆的速度在于互联网巨头的精力,此行业蕴含商业价值的大小,以及行业垄断局面被打破的难易程度,加上行业固有从业者的变革阻力……

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人曾经一度不知所措,采取这样那样的应对措施,往往收效甚微。如今,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冲击的深入,传统媒体人应该将与互联网新媒体对阵所收获的基本“认识论”总结归纳,形成应对互联网新媒体的“抗体”和基本“素养”,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踏实的“行动力”和驾驭互联网的工具,在这种颠覆式冲击之下找到属于传统媒体人自己的转型和发展之路。

价值观

1.媒体生态的变革是气候的变化而非气象的变化

仔细分析互联网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本质影响,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影响是更近似于“气候”层面的变化而非“气象”层面的变化。

气象的变化是一日、一周的阴晴变化或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穿衣调整或者出门打伞等方式进行化解;而气候的变化意味着一种本质性的变化,就如整个进入冰河世纪,人类如果要在地球上继续生活下去,就必须进化出一种适应这种寒冷气候的基因,或者找到一种能够保持在如此恶劣环境下生存下去的核心本领。

面对气象的变化,我们可以靠简单的辅助工具,或者利用时间、空间的转移,选择回避来消解这种影响。而面对气候的变化,我们必须进化出完全适应新环境的基因或者类基因,因为我们无处可逃。正如一条鲤鱼可以跃过龙门,短暂离开水面经历缺水的瞬间变化,却不可以直接跳到岸上过彻底离开水的生活……

如此说来,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一切试图继续在传统媒体的旧有体系内,采用变革工具、时空逃离等方法,都无法消解这种颠覆性影响。彻底融入互联网世界,进化出互联网基因,或许是传统媒体人的唯一选择。

2.传统媒体人的机会与挑战

媒体行业,作为首轮被互联网冲击的行业,已经经历了一次与互联网的直接交锋,对于互联网冲击波的核心力量或者核心技能已经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或许就是传统媒体人应对互联网冲击,转型升级,并进化出互联网基因的核心优势,也是任何行业无法取代的优势。因此,虽然经历颠覆式的冲击,但是传统媒体人拥有在行业被颠覆后重新在一个全新的传播生态体系中涅槃重生的先机,机遇与挑战并存。

行动力

认识互联网冲击传统媒体的本质,也确立了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认识论”和“价值观”,那么传统媒体人如何行动以在互联网浪潮下进化出互联网基因,实现成功上岸?

1.升级传统媒体人利用互联网的层次

传统媒体人在互联网新媒体诞生的初期,就已经用实际行动在享受着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特别是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其利用互联网的水平也进入了1.0时代。典型特征是将互联网作为自己的资料库,成为写稿的重要素材来源,信息检索的出处。

进入互联网2.0时代,传统媒体人利用互联网的水平也有所升级,简单的信息获取已经升级为通过互联网找到和发现自己的用户,并且与自己的用户和客户建立连接,实现动态的互动。

而随着互联网特别是互联网智能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只是传统媒体人,更是任意社会群体的基本工具的时候,互联网演化成为人的一部分,成为人的延伸,成为为传统媒体人直接创造价值的生产工具。

面临不断升级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传统媒体人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落地实践,不断提升自己与互联网的融合层次和水平,才可以达到向未来进化的目的。

2.互联网基因培养的“行动力准则”

要真正进化出互联网基因,传统媒体人要牢记“建立连接、需求原点、开放共赢、服务本质、善用工具”的“行动力准则”。

关键词一:建立连接

传统媒体之所以被互联网严重冲击,并直接颠覆其商业模式,本质的弱点在于不清楚自己的用户在哪里,通过传统的信息单向推送行为无法实现与用户建立紧密连接,一直以来都生存在一个书面上的用户数据世界里,一个自我营造的温室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互联网新媒体不断宣扬自己的用户数、转化率、点击率的时候,传统媒体人还不知道自己的受众在哪里、用户在哪里。

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时候,传统媒体人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建立起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实现与用户的直接连接。

示范案例:南方都市报深圳家居部的媒介顾问建立的“鹏城家居通”微信公众号,通过分享家居行业的行业信息、居家装修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介绍一些比较靠谱的家装企业和设计师,短时间内建立起了媒介顾问与深圳家具商户以及普通消费者的连接,聚集了11000多名粉丝,成功确立了自己在家具行业专业整合传播顾问的角色。通过这个自媒体平台,对客户的活动进行原创文章的点评和转发,被客户高度认同,并且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客户在一些行业发展决策和营销活动策划之前都会请这位媒介顾问出谋划策……

关键词二:需求原点

建立连接之后,还需要从本质上理解服务用户群体的本质需求,通过与用户的深入交流和互动,回到和发现用户需求的原点,帮助用户找到其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帮助客户找客户,并借助自身媒体品牌的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搭起平台,服务用户和客户本质需求的满足。

示范案例:南方都市报东莞新闻部的采编人员,了解到东莞作为全国重要的普洱茶集散地,聚集了大量的茶贸易商、批发商、消费群体,并拥有浓厚的茶消费文化,他们开设“茶文化”版,并用社会化媒体工具,建立起了茶文化的全媒体传播平台。通过“老茶鬼”微信公众号传播茶文化报道,沟通茶商与茶消费群体,搭建了一个产业链条上下游客户和用户交流的平台和机制,最终实现了新产品和新项目的开发,并通过新媒体手段和平台成功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和互动短板,最终通过全媒体整合传播,实现了用户和客户需求的最大限度满足。

关键词三:开放共赢

互联网新媒体取代了曾经属于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深深影响了内容的王者地位、渠道的垄断地位、资源的垄断地位,而此时如果还固守传统的所谓优势,拒绝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技术,不提升自身资源整合的能力水平,将无法实现资源最大价值的发挥。

采取开放的态度,一方面合理聚合互联网新媒体中新鲜优质的“UGC”内容弥补自身内容的不足,以解决自己生产的内容无法满足变化着的读者需求问题,一方面需要整合更多媒体资源和渠道,为自己所用,并通过提供给固有客户全媒体整合传播解决方案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营销水平。更要通过开放自己的新闻信息资源吸引社会上的个体力量,共同开发这些资源的商业和社会价值,做到利益共享,合作共赢。

示范案例一:南方都市报在互联网新媒体兴盛的早期就开辟了“网眼”版,精华来自互联网社区论坛中的优质帖文、新闻线索,并进行深度价值挖掘,实现在报纸上二次加工后的呈现,成为最受用户喜欢的新创版面之一;随着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又开辟“早茶”版面,采用精华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中优质的“UGC”内容,丰富版面,实现与读者和用户的互动,让传统纸媒的新闻报道更具生气。

示范案例二:纽约时报从2007年开始尝试将自己所有的历史报纸资源向社会开放,一方面通过吸收社会资金将未能数字化的报纸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数字内容使用权的授权来冲抵技术投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建立开放平台,吸纳社会上的自由开发者和小团队,基于纽约时报的所有历史报纸信息资源,开发新闻阅读客户端产品和信息检索工具、信息价值挖掘类别的APP应用,并共享APP商业开发实现的收益,解决了历史信息的价值挖掘问题,又解决了移动互联网APP开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实现现实的收入。

关键词四:服务本质

传统媒体存在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用户和客户提供优质的内容并直接或间接助其创造价值,因此借助互联网技术,传统媒体人可以通过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反馈信息,帮助自己优化内容服务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具有服务性和贴近性的内容。与此同时,对于广告客户,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二维码技术,直接实现传统媒体诸如报纸版面登载二维码信息,读者直接扫描下单购物,实现对于客户服务的升级,并满足广告投放客户追求销售结果的需求。

示范案例:深圳一本地报纸,通过在自己的社区报上介绍和登载日用品的信息,面向报纸发行区域的用户进行大米等生活必需品的销售,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下单购买,并坐等送货上门。

内地多家报社将报纸无法呈现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以及更多深度报道和互动内容转化为二维码链接信息,读者阅读报纸可以直接实现延伸的阅读,使得内容的服务性不断增强。

关键词五:善用工具

如今互联网已经不是互联网1.0时代的发展层次,传统媒体从“做互联网”的新媒体尝试进入了“用互联网”的阶段,也为更多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自媒体平台的兴盛和发展,使得更多传统媒体从业者可以借助开放平台和工具建立起自己个性化的、人格化的自媒体品牌,补充其在传统媒体传播渠道和平台不能实现的传播价值,进而实现内容的全媒体全介质传播。

示范案例一:青岛报业集团,在PC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网站并没有什么特色,不如杭州日报“19楼”那样名声显赫,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兴起的早期,没有传统PC互联网业务的青岛日报,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打造出了“掌上青岛”微信公众号,实现了所有的服务和互动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搭建。

示范案例二:《华尔街见闻》是《21世纪经济报道》原驻纽约记者和一批媒体人共同创办的,主要为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经济和金融市场信息,目前已经进行了几轮千万美元级的融资,并且在市场上的估值达到了1.5亿美元。这份媒体没有纸质出版物,完全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包括互联网网站、博客、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其建立的机制也大部分基于互联网巨头们提供的开放平台,最终实现了对于这些工具平台的最大限度利用,以低廉的成本创办了这份影响力较大的财经新媒体。

总 结

第9篇

[关键词]企业;互联网;用户思维;应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互联网不仅在人民的生活中应用日益广泛,而且在企业应用中也越来越普及和深入。互联网思维的运用改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规则,为传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时代下的用户思维就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以用户思维为核心的企业生产和经营运用模式,为此,企业要树立用户思维理念,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科技创新增加产品的价值,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价值,得到其满意和青睐。另一方面,加强营销手段创新,实施动态的适应用户需求,赋予用户极大自和主动性,使用户参与到产品价值创新中,形成经营用户理念。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打造自身品牌,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的区别

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互联网思维是人脑根据互联网特性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方法,它是一种思考工具;而互联网是人们进行信息获得、传递、交互、存储的一种工具,它是一种信息工具。不能说使用了这个工具,就具备了互联网思维,具备了互联网思维的也不一定就在使用此工具。从事互联网的企业未必就具备了互联网思维,而在传统企业里不能说就没有互联网思维。

二、互联网思维的特点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主要有以下六点:1、用户思维:互联网思维中最核心首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文化,进行深刻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才能生产出适合用户的产品。2、简约思维:互联网时代,信息快速传播,用户缺乏耐心,企业就要在短时间内抓住用户需求,使用简约思维。3、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4、迭代思维: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经过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5、流量思维:流量意味着数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销量,通过流量载体获得利润。6、社会化思维;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网是利用关系链和传播链进行营销和传递信息的媒体。

不难看出:互联网思维特点内容中用户思维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和核心。企业利用关系链和传播链媒体进行营销,通过树立用户思维、强调倾听消费者心声,加强与消费者的交流,以打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疆界;通过简约思维,强调从产品到服务,力求专注与简单;通过迭代思维,突出快速响应、及时满足消费者多变需求而快速开发;加强与用户对接,注重提供满意服务和非凡用户体验;利用社会化思维,以社交媒体为平台,进行透明而直观呈现等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实施,把企业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多方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三、互联网时代下用户思维在企业的运用

互联网时代下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将用户思维渗透到生产、营销、管理、商业模式等环节中,因为企业生产、营销、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利润;为企业的利润买单的是用户消费者。即:企业生产和营销的核心是全心全意地为用户消费服务的,可以说企业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研究如何让用户买单,不仅要让用户买单,还要让用户买后感觉舒心,而且使用产品后留下美好印象产生依恋,甚至向亲戚朋友赞赏或推荐。企业营销时的互联网思维,体现用户服务和体验,以达到最优的用户服务质量及满足用户不同需求为目的,使产品多元化,依靠强大的互联网平台支持,消费信息趋于对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出现了转变,用户形成,用户变被动为主动,可随时通过互联网了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使企业在价值链各个环节形成以用户思维为理念。同时,企业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号召广大职工不断探索和深度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服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让大家认识到:只有用户认同,企业才有合同。企业的产品才会转为商品,产生利润。可见:企业的目的是赢得用户和“满足”用户,且建立与用户牢固的关系,是企业经营的使命和宗旨。

(一)建立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思维是企业通过互联网产业平台来实现和满足用户思维的目的,利用跨越各种实体设备的网络将互联网产业与“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并融合到各类实体产业中去。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最佳,利于企业在互联网平台进行技术创新,社会化思维对企业组织和设计新产品发挥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便于企业用户思维文化转达企业职工中,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可汇集用户需求和建议反馈到企业生产环节中,利于产品研发和更新,从而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二)用户思维在企业营销中应用

用户是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企业要树立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关系营销”观念,就要与用户形成更亲密的关系。珍惜每一次交易,至诚用户。企业要建立关系营销用户数据库。对目光长远、转换成本高的用户,实行专人负责制,制定联络沟通计划,彼此畅通信息,互通有无,满足用户所求。让用户意识到:保持关系双方受益,中断关系双方受损。

1、用户至上

企业始终把用户放在首位,要把“以用户为中心”的观念,落实到经营销售全过程。在建立与用户良好的关系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满意度来生产产品,还要组织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和体验,深入了解用户的真实想法和内在需求,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以前企业强调的“用户是上帝”已被互联网思维的“谁用我的产品,谁就是上帝”所代替。因此,企业只有符合用户优质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达到用户的满足。

2、体验为伴

以前传统的经营模式是销售者和用户是信息不对称的,买的没有卖的精明。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用户消费观念的不断提高,销售模式要跟上时展的潮流,就必须创新。目前,很多的用户在买产品之前都会在网上做一个价格比较。可见,现在的主动权都掌握在了用户手上,用户的体验是企业产品销售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秉持体验为准为上,在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赢得用户的支持,创造产品良好的口碑。如今,大部分用户喜欢体验感受,比如,苹果公司每次在出售新手机之前,先让用户体验,使得新手机拥有更多的用户。

(三)用户思维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产过程中的用户思维主要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产品的系统思维,整个系统包括的内容非常多,如人力资源、销售方式、资金、原材料、品牌和知识产权、创新力等,能够形成为用户提供他人无法仿制而必须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使其具有不能被人复制的特点。就是为用户创造独一无二的满意产品,提供有超值或科技含量很高的技术服务。可见,创新生产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企业只有创新并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和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才能长足发展。企业思维的创新在价值上体现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企业思维的创新是整个企业价值形成的关键因素。

四、企业如何落实互联网时代下用户思维

(一)时刻具有危机意识

企业要想发挥互联网用户思维,就必须时刻具有危机意识。第一,通常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容易骄傲,从而使得企业人员不思进取、出现停滞不前等问题;第二,当今社会时刻都在变化着,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也变得愈演愈烈,所以一个企业短暂的成功并不代表着永远成功。因此,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居安思危。要对市场做一个整体的调查,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不断的更新自身经营模式。比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成功企业不仅是领导居安思危,而且所有的员工都充满了危机意识,能够时刻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针对自身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并制定应对措施,创新企业用户思维系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拥有了创新精神,才会促使企业整体发展。欲想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就得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想别人想不到的方法,要体现在技术、营销模式以及用户模式的创新。为此,企业工作人员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服务和技术方面,还要体现在商业模式上,不盲信过去的经验,大胆创新,确保更多的用户消费,推动企业长久发展。

(三)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品牌

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品牌,是互联网思维下商业模式的重要策略,企业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口碑,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大量的宣传自身产品,结合实际情况,打造自身产品的卖点。要重视媒体作用,通过媒体营销让产品成为市场的焦点,提高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另外,还要进行产品升级,不断优化产品品牌,让用户看到自己拥有的产品在不断更新,提高整体产品价值,保证自身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四)迅速地革新

第10篇

盈利模式(Profit Model)

指按照利益相关者划分的企业的收入结构、成本结构以及相应的目标利润。

通俗来说,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渠道。有效的盈利模式分析有利于企业从既有的单一赚取利润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寻求更为多元的利润来源方案。那么互联网产品在进行盈利模式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什么呢?是用户、是顾客。互联网产品盈利模式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以用户为导向,以利润为中心”。

当今社会正在倡导“互联网+”思维,其首要思维就是用户思维,只有牢牢抓住用户心理,解决用户痛点,从而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因此,互联网产品盈利模式设计应以用户价值为核心,并需要在市场细分和客户偏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定位来抓住高利润的客户群,实现稳定盈利。

Adrian J.Slywtzky盈利模式设计要素

目前,关于互联网产品的盈利模式设计在学术研究上没有达成一致性的结论,各家众说纷纭,笔者最为认可的是Adrian J.Slywtzky提出的从盈利模式设计要素角度进行的分析方法。其遵循“以用户为导向,以利润为中心”的原则,将盈利模式设计要素概述为:业务范围、客户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

笔者认为此四要素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如产品的业务范围是一开始就确定的,但后期的优化调整应该适应于核心客户的需求、价值获取途径、以及企业的战略控制;客户选择决定了价值获取的方式,价值获取方式必须与客户的特点相适应,而客户的选择又取决于业务范围;战略控制是由客户选择和价值获取来决定的,而战略控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业务范围的未来发展。

盈利模式设计要素

网易云音乐盈利模式分析

网易云音乐是一款互联网音乐产品,以歌曲个性化推荐、歌单、独家自制DJ节目、音乐社区分享和音乐指纹为核心功能,主打发现“好音乐”和分享“好音乐”。其对用户来说,主要是让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变得简单,让分享喜欢的音乐变成一种享受。

网易云音乐是2013年4月23日正式的,赶了互联网音乐产品的“晚集”,在QQ音乐、酷狗、酷我等早期音乐产品几乎垄断的格局下,它依旧能实现快速增长,在2015年7月用户数量过亿,到2016年7月用户数量突破2亿,这足以说明其是一款好产品。

网易云音乐

接下来我们将从盈利设计要素的角度分析网易云音乐这款优秀的互联网音乐产品的盈利模式。

网易云音乐盈利模式分析

网易音乐人

网易云音乐从一开始就定义为互联网音乐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为用户提供优质音乐聆听与分享的解决方案,业务范围也就此锁定在了音乐及相关产品和服务上。

在客户选择方面,年轻一代才有在互联网听音乐的习惯,也才有对音乐质量的追求。中老年人一是没有在互联网听音乐的习惯,这一习惯也很难培养;二是中老年人对音乐质量的识别度不高,对音乐质量没有太多要求。客户选择为年轻人,这个在业务范围锁定为互联网音乐就相应确定了的。

再来就是价值获取,这一点和盈利是直接相关的,网易云音乐是在社会倡导保护知识产权、人们的版权意识萌芽的时机下诞生的,年轻人听优质音乐的需要就势必衍生出购买正版优质音乐的需求,因此网易云音乐选择的核心盈利模式是销售音乐数据和提供免费下载付费音乐的增值服务。

至于战略控制,这里的战略控制是在盈利模式设计分析的范畴下讨论的,是狭义的,只指如何从战略层面保护利润流。版权意识的增强不仅仅使年轻人产生购买正版音乐的需求,也加剧了他们听音乐的成本,同时也使得互联网音乐平台靠提供海量音乐存活的老路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把所有音乐的版权买下是不经济的)。这时精确的音乐推荐,花最少的钱购买最有价值的音乐的版权和丰富音乐分享、增加听音乐的附加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网易云音乐要保护利润流就必须加强歌曲的精准推荐,并积极收集用户希望收入的歌曲和加强音乐分享体验。

第11篇

2015年1月,用友软件正式更名为用友网络,全面开启“互联网+”的转型之路。同时新时期发展战略:以软件+、企业互联网服务和企业互联网金融三项核心业务融合发展来服务企业互联网化。通过一年的努力推进,软件业务互联网化业务得到了加速,企业互联网服务活跃客户数也得到了高速发展。

对于小微企业来讲有三难,一是做生意难,二是贷款难,三是管理差。用友的电商平台解决了做生意难问题,用友的金融机构在为贷款难努力,针对管理差,特别是以财务为核心的基础管理,用友的畅捷通聚焦此类服务。用友希望通过小微企业财务和管理服务,切实帮助中国千万家小微企业实现管理基础的构建,有了这个基础,可以建立更好的企业信用,帮助企业解决金融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用友的互联网服务在2015年组建了超客,发展社交化的CRM和企业社交协同服务。这也是今天企业推进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最焦点的应用服务之一,就是要通过社交化的平台构建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营销服务平台。

加力并加速推进核心业务融合发展

2016年用友没有新的战略,会继续执行2015年年初的战略,总的思路是要加力和加速推进已有战略,实现整体软件+互联网服务和互联网金融在客户规模、营收规模、产品和业务发展以及客户价值上实现更大、更新的突破。用友网络CEO王文京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以服务企业的互联网化、金融化发展为方向,软件+业务、互联网服务业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三个核心业务融合发展。这三个核心业务融合发展下面有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客户的账号、账户,我们公共的数据。在这样一个公共平台上,来推进我们三项核心业务的融合发展,通过这三个核心业务,来支持服务企业互联网化和金融化。通过加力和加速,在推进三个业务融合发展,在服务中国企业互联网化上,我们会走得更快。我们也会做得更强,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的互联网化。”

企业互联网化是一个巨大市场,用友明确了定位是做企业运营管理和相关的金融服务,因此需要和更多的伙伴合作发展、共同构造一个企业云的大生态。

在构建企业云生态的过程中,用友一直未停下前进的步伐。2015年用友与阿里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正积极推进和华为、腾讯公司的合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打下良好合作基础;与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建立了紧密合作。用友生态还包括更多的在领域或者行业产品领域的合作伙伴,还有全国各地针对各种不同规模的企业客户销售、营销合作伙伴,还有很多针对企业客户的专业服务伙伴。

用友与合作伙伴一起构建起一个针对企业客户的企业云生态,来共同服务企业互联网化发展。

与华为携手 共建云生态

用友与华为在第二届中国企业互联网大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企业私有云联合解决方案。此次合作主要内容是:共同致力于服务企业互联网化,帮助企业将关键核心业务应用云化,提高云化比例,在此基础上为企业提供数据整合与应用服务;创新IT基础设施,帮助企业从烟囱式的虚拟化到真正的云计算,实现各个环节自动化、智能化,能够轻松应对企业业务高峰,让企业关键核心业务更可靠。作为双方联合创新的最新成果,在本次大会上推出了基于华为IT产品的用友iUAP一体机,以及在消费品、公用事业、交通等行业实现的用友NC私有云方案。

本次战略合作的签署与企业私有云联合解决方案的,是面对企业级市场的互联网化机遇,双方结合各自优势的最佳选择。

作为全球领先的IT厂商,在云时代,华为IT产品线聚焦IT基础设施,基于客户价值不断创新,提供服务器、存储、云计算系列产品以及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目前,华为IT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万企业客户。这次用友与华为推出的私有云联合解决方案在提高整体系统性能、降低成本、业务部署和管理、客户数据多重保护、IT资源弹性化扩展方面为客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价值。

相信,华为与用友此次的深度合作,一定会充分发挥双方战略合作优势,一起建设行业的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创新、差异化、领先的企业私有云方案,共同助力企业转型,并持续为客户商业成功创造价值。

企业互联网化指数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互联网大会暨2016用友伙伴大会上,了首个反映中国企业“互联网+”风向标和晴雨表的《企业互联网化指数》白皮书。

该白皮书调研了国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近3万家,涵盖了12个重点行业。当前,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进行互联网化升级,找到一个可供参考且可量化的框架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数据驱动、用户主导、组织创新与企业互联被认为是企业互联网化的关键特征;我国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尚处起步期,2015年中国企业互联网化指数为30.8,发展水平不平衡,从地区看是东高西低,从行业看是消费品行业相对较高,从规模看是大型企业互联网化水平明显领先于小微企业,而且企业互联网化水平高低与其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及水平相关。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正借助已有优势加速互联网化转型步伐。企业正将生产和经营管理逐渐拓展延伸到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化分布式资源上,形成柔性化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从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向产业链信息集成,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重构向企业间的价值链重构延伸。在这一过程中,原有企业软件不会完全消失,只会随着互联网化不断演进升级或以另一种形态与模式存在。

第12篇

2013年最后一天,华为了一份名为《用数字赢未来,数字化重构新商业》的行业趋势报告。报告对互联网和大数据对于传统产业的颠覆性影响给予了充分支持,并毫不犹豫地提出:未来的企业,无论从事的什么行业,也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首先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升华和改造的企业,在信息时代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我从报告中提炼出了一些有趣的新名词和观点,简要解读:

1)“Internet+”。中文翻译为“互联网+”,“+”后面是什么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华为提出,互联网的核心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连接”,成为电力一样的基础设施。这意味着,互联网的革命会像电力革命一样伟大。电力革命几乎奠定了整个现代工业和人类现代生活的基础。那么互联网的革命呢?可能其影响真的不会次于电力革命。

2)互联网正在由改变价值传递环节进入价值创造环节。以往我们谈及互联网,就会狭隘的默认为,互联网就是社交、电子商务、游戏,尤其是电子商务,它用互联网的方式大同了传统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但今天不一样了,互联网正在直接进入价值创造(更为直接的是产品创造)的过程中。最为典型的是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的众包模式,以汽车制造为例,我曾经写过的《汽车制造颠覆者》中德国StreetScooter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他们让所有供应商都利用互联网平台,参与到了最后产品的设计流程中来,这对传统汽车制造商是怎样的打击啊?以往都是这些汽车品牌商们说了算的,供应商只有按要求供货的份。

3)经营信息和数据对于企业发展无比重要。这是对大数据力量的充分支持。在互联网环境下,一方面获取信息变得无比容易,但另一方面,你可能获得的数据可能永远只是沧海一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对于企业来说,掌握足够大量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将直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信息化的另一面是“信息垄断”,也就是更高规格的“信息不对称”。如果你还没有把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数据当回事,或者还没有开始注重数据积累,那就要小心了,直觉能帮你做出多少正确的判断?真的很难说。

4)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这与华为倡导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似乎不谋而合。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围绕客户需求做创新的思维要求更高——从需求收集、产品构思到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营销和服务等,要的是全程参与、全程互动。拥有开放式创新的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尤其重要,这个时代不相信“一个诸葛亮”,更相信“三个臭皮匠”。感觉跟不上节拍了吗?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5)未来,如果你不是一家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观点很明确,未来必须全民“高科技”,否则就是死路一条。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今天你可以不用电吗?如果不行,那么明天,你就不可以不用互联网。

互联网对于我们的经济和生活的颠覆性改变不言自明。但是以我个人比较保守的观点认为,互联网的作用无须被过于放大——它是一个工具,一个基础设施,它该改变什么,让它改变好了。再给你一个选择,空气、面包和互联网,你选择什么?答案就像寓言故事里一样简单:你愿意守住一座金山,还是一块农田?对于企业,敞开胸怀拥抱网络时代,但同时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和生存之本。

以下是该趋势报告的全文:

用趋势赢未来,数字化重构新商业

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精彩纷呈的ICT技术,汇聚成了波澜壮阔的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带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但,这仅仅是一个起点,我们正在迎来信息社会的下一波浪潮。信息社会不可阻挡。

“Internet+”驱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引领下一波信息化浪潮

今天,我们已经处在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中,也处于各种各样信息的包围中,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基本上还是平行的,或者说耦合得还不够紧密。信息时代,对任何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Internet+”都会成为创新焦点,或者说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要借助Internet来实现重构,驱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不仅仅是基础设施,更是全新的思维模式。

互联网的核心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连接”,成为电力一样的基础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但是,互联网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更大的变革和深远影响来自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变革,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其核心是以“全连接和零距离”来重构我们的思维模式,人和人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商业伙伴之间,都是全连接和零距离的。

因此,企业的思维模式、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研发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等,都必须以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为出发点进行重构,不是仅仅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叠加在传统模式之上,其中,思维模式的重构是第一位的,因为思维模式是行动的指南。

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互联网将深度改造传统产业。

商业过程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包括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两大环节。在价值传递环节,主要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则打通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并改造了价值传递环节,实现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减少甚至消灭了中间环节,重构了商业链条。

当前,互联网开始向价值创造环节进行渗透,特别是向产品研发和制造等领域渗透。而且这种渗透是全方位的,包括技术的渗透,如特斯拉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定义汽车;也包括研发模式的改变,如用户参与的研发、众包模式的研发等等。制造领域也在发生同样的事情,继蒸汽机、电力、IT技术之后,互联网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互联网正在引领工业4.0的发展,实现大规模制造的高效率和手工作坊个性化的融合,这将是又一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和ICT技术向价值创造领域的渗透,就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才刚刚开始。

信息和数据经营成为核心竞争力,互联网将形成更高层次的信息垄断和不对称。

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非常便捷,打破了传统企业垄断知识和信息的局面,靠垄断信息获得高价值的企业和产业,将难以为继。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是又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了新的垄断和不对称,互联网巨头通过汇集海量的用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充分发掘用户的行为信息,形成了新的信息垄断,对其他的企业和服务商形成新的不对称,从而形成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垄断。信息社会,信息成为比基础设施更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和数据的经营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更加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权力向用户转移,用户的全流程参与,汇集用户的智慧构建新的制高点。

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用户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新的形势下,要求企业在更高层面上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不是简单地听取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客户参与到商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从需求收集、产品构思到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营销和服务等,汇集用户的智慧,企业才能和用户共同赢得未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产品设计、极致用户体验和口碑传播等,都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但用户参与并不是简单的建设社区和论坛,而需要整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研发模式、技术架构等都适应这种新的模式。

借助ICT技术实现颠覆性创新,重新定义市场,ICT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信息时代,企业ICT系统已经不仅仅是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支撑系统,更是面向客户的业务系统、生产系统,从“管理数字化、IT资产化”向“产品数字化、数据资产化”的方向发展。借助ICT系统实现颠覆性创新,从而重新定义市场,ICT正在成为企业业务发展的引擎和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到汽车制造,小到路边快餐店,都可以借助ICT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定义市场。未来的企业,无论从事的什么行业,也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首先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升华和改造的企业,在信息时代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如同今天用马车和高铁来竞争一样。

数字社会将迎来新一波发展浪潮,这个浪潮的标志是互联网从商业的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数字社会和物理社会走向更加深入的融合,“Internet+”成为传统行业创新的焦点,也是传统产业数字化重构的起点。

数字化重构,用趋势建立优势,赢得信息时代的未来

面对不可阻挡的信息社会,顺应行业的大势,以互联网思维,借助先进的ICT技术,以“Internet+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重构,用未来的趋势建立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而且,这种重构是全面的、深刻的变革,并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作为工具使用。

思维重构:以互联网时代的全连接、零距离等为出发点,建立新的商业思维。

当互联网随处可得时,互联网化就成为了最根本的商业思维。因此,互联网必须是一种内生的商业思维,以互联网的全连接和零距离的基本特征为起点,重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等外在形态,并以此驱动管理模式、研发模式、运作模式等内在形态的重构,从而重构整个企业的观念、组织和流程。

思维模式的转变,对于处在新旧时代转换过程中的行业和企业管理者是极其痛苦的,但恐怕别无选择,因为当新时代来临时,生存状况与生存质量往往不取决于是否转变,而是取决于转变得有多快。

业务重构:没有云服务就没有未来,云服务是企业在信息时代的基本经营模式;借助云计算商业模式的变革,抓住ICT走向云服务的战略机遇,再造一个电信业。

云服务首先是一种商业模式和商业思维,不同企业的业务范围不同,云服务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有的是提品销售,有的提供售后服务,有的提供在线的信息服务,有的提供在线游戏,有的提供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但是,云服务的根本是超越产品经营本身,在更高层面上经营用户以及用户的数据,这是云服务的本质。没有云服务,就失去了经营用户的基础,无论是什么企业、生产什么产品,云服务都是未来的基础,耐克的例子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样的趋势,给电信业带来了巨大战略机遇,因为企业云服务所需要的ICT基础设施,也自然就成为了最基础的云服务。回顾100年前,1900-1930年是企业拆除自己发电机、购买电厂的电力的30年,同时,企业开始建立打孔机和制表机等IT系统的前身。我们判断,未来的30年,是企业拆除自己数据中心、购买ICT云服务的30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借助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变革,企业ICT走向公有云,给电信业带来了数以万亿美元的战略机遇,是再造一个电信业的基础。

运营重构:互联网化运营,实现All Online,On-Demand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内部管控模式转变成外部用户服务的模式。

互联网的全连接和零距离,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使权力向用户转移,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的运营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互联网化的运营。首先是给用户以自由,让用户基于On-Demand的方式获得服务,自由是用户最高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支撑用户On-Demand的基础是企业走向Online模式,但是,Online不仅仅只是客户界面的Online,更重要的是以面向客户的Online牵引企业内部运作的所有环节走向All Online,以及建立在All Online基础上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因此,面向互联网时代的运营重构,并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在线客服和在线销售,而是面向用户On-Demand需求的整个流程再造,其根本的变革是从内部管控的流程模式转变成外部用户服务的流程模式。

ICT基础设施重构:建立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ICT基础架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发掘“数字石油”的价值。

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其他企业,ICT基础设施都是支撑业务转型和数字化重构的基础。在信息时代,信息和数据的经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分析能力成为关键,为企业带来新的智能和智慧。基于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做到深入的洞察客户、精确的产品研发、精准的市场营销、精确的企业管理、科学的管理决策、节能环保等等。企业数据成为新时期的石油,即数字石油,而数据挖掘和数据治理能力则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所有商业活动都将数字化,而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交换,业务的处理和商业的交易等都是发生在数据中心内,因此,数据中心成为ICT基础设施的核心,成为“数字时代的电话交换机”。构建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网络架构和ICT基础架构,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

技术重构:软件定义和Scale Out计算模式,重新定义IT和网络的架构,引领下一波技术变革的潮流。

风光无限的商业创新的背后是技术创新的默默奉献,商业和技术的双轮驱动成就了互联网。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提出新摩尔定理:网络环境下每18个月产生的数据量等于有史以来数据量之和。面对海量的信息和流量,并且流量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越来越强,更为敏捷和可扩展性是ICT基础的基本需求。传统以硬件为主导的产品架构、基于预先规划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要求,需要新的技术理念来支撑新的业务模式。

第13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盈利策略;价值链;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3―0024―04

一、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价值链分析

(一)生态价值链解析

商业生态管理理论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Moore(1993)将“商业生态系统”定义为: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这一理论的本质是强调企业生态位,即通过生态系统内企业(供应商、生产者、竞争者、消费者、风险承担者等)的协同进化获得共同发展。

“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1985)所提出,“价值链是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等基本活动和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支持性活动的集合体”,价值链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各业务单元和上下游关联企业中。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某一参与者的价值活动对整个价值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一个庞大的价值链体系中,如果参与者只关注自身利益而忽略全局的维持,则会导致整个价值链的无序发展,因而,有必要将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概念应用于产业生态中,一方面可以丰富行业价值链的业务内容、延伸应用领域,另一方面个体企业也可以根据产业价值链结构制定最优发展战略。

生态价值链(Ecological Value Chain),是对波特“价值链”的重组与创新,是以为用户提供所需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和组织协同发展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跨越行业的限制,将社会上有关联业务的企业连接在一起,实行资源共享,形成合力,而参与者的价值取决于它对整个生态环境、对用户的影响力,最终通过价值链参与主体在协同竞争中的价值创造实现消费者与企业各自的价值。可见,生态价值链是一种以生态价值为导向的企业组织协调与整合的集成制度创新,生态价值链中参与者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某一环节的竞争,而且是价值链间的抗衡,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生态价值链分析

随着无线宽带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率大大提高,手机网民数甚至超越传统PC。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8.17亿户,移动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移动互联网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图所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生态价值链是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终极目标,以内容生产、内容聚合、内容发送、内容接收为主线形成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价值链,与移动互联网产业相关互补企业形成扩展价值链,这两者形成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价值链的内环境,而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所支撑的社会政治、法律、经济、技术、文化条件则是构成生态价值链的外环境,起到保障与支撑作用。

在移动互联网生态核心价值链上的主要参与者构成了生态价值链的核心层次,内容生产的参与者诸如内容服务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游戏服务提供商、应用软件开发商、广告传媒等;内容聚合的参与者包括对内容编排、转码、呈现管理的互联网企业、开放式应用程序商店、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等;内容发送则有赖于诸如2G网络、3G网络、4G网络、WIFI网络等移动互联网设施设备的支撑;而内容接收部分则涉及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各种智能手机终端、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生产商,移动广播电视终端、MID生产商,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开发商等。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是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互补相关企业,构成移动互联网的扩展价值链。

对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的梳理有助于为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企业的竞合战略实践提供指导。当下,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价值链中的参与者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合作与竞争,甚至跨界战斗,凡客CEO陈年复制小米模式开发凡客手机客户端,奇虎360与华为合作推出智能手机、百度与戴尔等合作推出智能手机,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百度易”,阿里巴巴推出阿里云智能手机,资助开发“云智能OS”,腾讯积极推出移动开放战略布局。可见,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价值链体系中,各参与者间已经不是纯粹的、粗放的竞争关系,而是逐渐走向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竞合关系,在充分整合产业链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和谐共赢共生的生态价值链体系,形成持续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影响力。

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盈利困境

要实现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价值链体系整体的共赢共生自然离不开各价值链参与者的“盈利”。然而,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传统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已被颠覆,依靠移动终端设备销售做一次性买卖的时代也已过去。同时,由于其发展历史短,国外不少成功的经验并不适合中国市场,正是受到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移动用户的消费习惯、盈利模式不够成熟的限制,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价值链企业面临着盈利困境。

(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环境限制

移动互联网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价值链已经逐渐生成,市场环境也日趋规范与完善,拥有智能手机用户的比重也大幅提升,但受到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终端设施设备便捷性、移动上网费用等发展环境的限制,直接影响到移动业务的普及和价值链企业的盈利。首先,智能手机用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比重仍旧比较低,规模效应无法显现出来,这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盈利模式。据CNNIC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已达4.64亿,超越台式电脑成为上网第一终端,这一方面说明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价值链中诸如终端、设备制造商、移动网络的普及等还须改进完善。其次,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由于受到网络负荷的影响,上网速度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正如在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核心价值链中“内容发送”环节,受智能终端的处理速度限制和移动网络负荷的影响,很多用户则会选择传统的本地PC上网体验,放弃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再次,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免费的WiFi等无线网络并未覆盖所有区域,而移动流量的费用较高,影响了移动业务的普及,正如“20日效应”中所阐述的手机用户在每月20日以后,由于包月总量的限制会不自觉地减少手机上网的时间。最后,用户在移动业务的操作中,由于受到移动终端屏幕界面和输入输出便捷性的限制,从而减少业务的应用。

(二)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免费消费习惯

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价值链的终极目标是满足用户个性化、碎片化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获得价值链参与企业的价值。

得益于谷歌安卓平台的开放,移动互联网得到了迅速地生长,催生了高达4亿的手机网民、数以百万计的开发者和APP应用。然而,国内网民“免费下载”的理念根深蒂固,习惯于获得免费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对手机浏览器、移动资讯、手机软件、移动IM的下载与应用,而对一些付费业务热度较低,造成庞大的开发人群和可怜的盈利收入形成鲜明的反差,正如苹果按每天从APP Store中可获得541万美元的收入,而安卓市场每天仅有67.9万美元的收入,而把这个收入平均到每个开发者更是微乎其微。这种现象给生态价值链中企业的盈利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三)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盈利模式尚未成熟

面对移动互联网用户“免费”的消费习惯,目前的手机浏览器、移动IM、软件下载多以免费为主。从苹果、腾讯、阿里巴巴、奇虎360、百度等几大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参与巨头的盈利模式来看,主要集中于交叉补贴、内容付费、广告收入、平台分成、前向收费、后向收费等几个方面。然而,这些盈利模式尚未成熟得到推广与普及。

在这些盈利方式中,交叉补贴集中于联通的苹果定制机,这一模式无法得到全面的普及;用户付费主要集中于一些手机游戏、移动电子商务及其他增值服务领域,其他方面涉及较少;而在移动广告方面,移动互联网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商家的广告投放习惯,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曾经掀起一股热潮,但由于LBS难以给商家带来可观的实际收入,愿意投放LBS广告的也很少;另外,内容付费、平台分成在面对具有免费消费习惯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时也略显尴尬。可见,与传统的PC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生态价值链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盈利模式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三、基于生态价值链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盈利对策分析

面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盈利困境,在“用户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时刻以“用户”为核心,同时基于共同进化、合作竞争、共生共存、协同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应用体验来黏住用户,满足用户碎片化的需求实现盈利,具体从生态价值链的系统层面和个体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实现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一)系统层面的盈利策略分析

良好健全的生态价值链系统具有持续创新的将新技术转换成具有价值的新产品的能力,这样才能创造实现用户的价值和价值链企业自身的价值。

1 基于价值创造的盈利策略选择

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终极目标。面对国内用户具有免费获取信息与服务的偏好,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企业在开放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上,一方面尽可能通过免费或低价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诸如娱乐、新闻、游戏、通信、定位等优质内容服务,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应用体验,从而快速吸引用户,提高用户规模、用户的忠诚度、用户黏性,最终提高用户的接入流量、点击量、浏览量等。而流量是拉动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参与主体盈利的前提与基础,因而在国内市场,通过免费或低价方式吸引尽可能多的移动用户,在此基础上才能采取差异化策略拓展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中参与企业的盈利渠道。

只有满足了移动用户的需求,获得移动用户的价值认同,才能更好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系统内部实现健康互动、良性循环,从而使得生态价值链中的用户与内容生产商、内容聚合商、内容发送商、接收商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联系更加紧密、丰富。

2 基于协同合作的盈利策略选择

在生态价值链系统中每一个参与者之间表现为共生共存的关系,每一参与者在完善自我的同时积极配合其他参与者协调一致,而其他参与者也在改进自我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真正体现了在合作中竞争,同时也在竞争中合作的理念。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系统是一个整体,通过系统内部众多参与者的协同合作来共同对抗外部的激烈竞争。

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系统中,各参与者间建立的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整体的协同。正如,通过应用软件与内容服务来增强用户对移动终端的黏性,采用“操作系统+终端”的运作模式,以操作系统为平台打造生态系统,如APPStore、诺基亚的Ovi商店、Google的Android交易平台等,通过这种简单、低成本的在线应用下载平台能够打通用户与开发者的通道,营造相对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展示、推广产品,提高了平台运营者原有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由于实现移动互联开放平台与开发者的利益分成,调动移动互联网企业、应用软件和服务开发商的积极性,通过利益分成达到生态价值链参与者的共赢。通过完善的平台分成体系,吸引众多的第三方开发者,不断丰富商店的应用,提高用户的黏着度,从而使价值链参与者在竞争中合作,达到共赢共生的目的。

当然,协同合作的盈利策略不仅仅限于移动互联网核心价值链,也强调与其拓展价值链中的移动互联网互补关联企业的协同合作,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政治、法律、经济、技术、文化条件等生态价值链外环境的变化与影响。通过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所有参与者的协同、合作,才能提高整个生态链的战斗力,对抗外部的激烈竞争。

3 基于缝隙市场的盈利策略选择

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系统中的参与者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外部的竞争。而作为生态价值链的参与者要想在系统中生存并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准确地寻找到各自的生态位,即缝隙市场,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获得巨大的市场回报。

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系统中,从内容的生产、聚合、发送到接收等方面都存有许多商机,关键是各参与者如何在某一方面发挥独有的创意,将移动性和创造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潜在的巨大机会,成为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移动生态价值链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它将原本不同领域的不同企业集合了起来,并在系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目前,有些企业只参与了生态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而有些企业则是参与了价值链的多个环节,比如:索尼、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参与了生态价值链系统中的多个环节。生态价值链中的企业只有准确地寻找各自的生态位,提升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我的专业化,并在缝隙市场中赢得权威,与生态链中的其他企业形成协同合作,也使自我在企业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巨大的市场回报。

(二)个体层面的盈利策略分析

作为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系统中的个体参与企业,要想在价值链系统中得以生存并得到更多的收益,就必须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精准化、创新化水平,并使其成为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促进整个生态价值链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

1 基于专业化的盈利策略选择

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系统中各环节的分工将会越来越细,而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则会大大提高,具体表现在向移动用户提供的产品、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在满足移动用户个性化、碎片化需求的基础上获得价值链中参与者个体的盈利。

在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价值链中的专业化,即是指在内容生产、内容聚合、内容发送、内容接受等环节中的专业性。在内容生产方面,要求电视节目、电影、视频、音乐等制作方、发行方制作出专业的,适合移动终端播放、传递的电视、电影、音乐内容,而内容聚合中,则是将相关内容进行专业的编排、转码、管理,最后呈现于移动终端;而内容发送则是将聚合后的内容分发到移动终端的网络,如3G、4G、LTE无线网络,卫星、IPTV等,这就更加需要更高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专业化提高移动用户的上网速度,提高网络负荷水平,黏住移动用户;而在内容接收环节,则是涉及各种类型的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终端制造商须在精确了解用户对终端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生产,比如:对终端屏幕尺寸、使用的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可见,生态价值链系统中的每一个个体所提供的产品、服务都必须仅仅围绕“专业化”,而个体企业只有提高自己的专门能力,才能将自己与系统中的其他参与者区分开来,使自己成为价值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获得持续盈利。

2 基于创新化的盈利策略选择

针对国内用户不喜欢付费,尤其是不愿为内容付费的难题,生态价值链中的参与个体只有通过创新的内容服务,打破传统模式和聚合平台模式下的单向结构,让移动用户有选择地获取信息,以此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并能提高用户的粘性。

一方面,由于移动用户的个性化、多元化特征,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商可以通过创新内容形式、提高内容的专业性、多样性等方式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正是创新的内容所具有的稀缺性,移动用户则愿意通过付费的方式获得所需内容,比如内容服务商对诸如娱乐、软件、信息、图书、音乐、视频、电影、电视节目、应用等内容在进行适当创新的基础上向消费者提供,或者接受消费者的RSS收费订阅。

另一方面,中国的网民虽然不愿意为内容付费,但是愿意为服务付费。通过内容提供商与网络运营商合作,运用移动技术将网络游戏、网络视频、音乐、电子书等在桌面互联网的传播中已成熟的内容服务转化成移互联终端能够兼容的内容服务,并有选择的实施内容付费。在具体的实施中,建议移动互联网内容提供商采取免费终端+付费内容的模式,建立内容消费积分、套餐等服务、频道收费、点播收费等,尤其是已处于盈利状态的移动游戏行业,增强用户对内容平台的粘性,通过创新的内容服务,使得生态价值链中的个体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3 基于精准化的盈利策略选择

移动互联网生态价值链中的个体企业想要获得持久的盈利,就必须精准地为移动用户提供所需的产品与服务,而借助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将用户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消费态度、消费行为、消费轨迹、偏好等映射出来,使移动互联网与用户间达到零距离。据艾瑞网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网民80%的上网时间消磨在专业论坛、博客、微博、商圈等基于Web2.0的网络社区和社交网站中表达自我的个性化思想,基于云计算的跨域、跨平台、跨渠道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可以有针对性的为移动用户提品和服务,赢得用户的信任。因而,移动互联网企业在清晰了解移动用户兴趣图谱的基础上,实现精准营销才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

第14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共青团;创新

思维决定行动,行动改变世界。我们正身处互联网时代,必须学会和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据统计,截止2016年8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7.49亿,12亿手机用户,8亿微博、微信用户,每天信息发送量超过200亿条,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另从中国网民年龄结构来看,10-39岁群体数量占到了整体的75.1%,青年是网络用户中数量最庞大、使用最活跃的人群。他们不仅广泛使用互联网工具,而且越来越多的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思考和实践,移动互联网在迅速改变着青年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共青团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共青团的转型发展已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时代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时代,一切都以开放的形态呈现出来,青年可以广泛及时的收集信息,可以自由听取并发表评论,知识更趋丰富,思维更趋开放。同时,外来思潮泛滥、政治经济波动,网络信息化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中国青年思想状况和价值需求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倾向。互联网既冲击了共青团传统的工作模式,又给共青团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和可能,只要紧紧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与机遇,我们就能重塑一个开放创新具有无限活力的新生态,迎来共青团发展的春天。

(一)互联网为共青团革新组织格局,更加紧密地团结青年,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努力奋斗,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续有人。”这是共青团的根本职责所在。对共青团而言,依托行政组织,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指挥是几十年不变的组织方式。这种垂直式、等级式的组织体系导致了团支部工作长年被动,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互联网的出现推进了共青团创新组织方式,灵活构建扁平化、网络化的内外部组织网络体系,促进组织内全方位知识信息的交流共享,从而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对优秀青年的有效吸引。

(二)互联网为共青团全面挖掘青年需求,广泛运用网络手段服务青年开创了宽阔前景

当代青年成长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思想和兴趣的多元化程度由于信息的膨胀而加剧。为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我们要做到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网络渠道更有助于我们贴近青年生活、服务青年成长。网络浪潮下,各级团组织迅速采取行动,建立网络互动社交平台,搭建网上阵地,开放网络空间,通过网络创新服务手段,延伸服务领域,从而满足广大青年的全方位需求,真正把服务青年的工作做深做实。

(三)互联网为共青团发挥活动优势,以活动促团建,全面活跃共青团工作创造了现实条件

活动与团建相辅相成,是推庸睬嗤殴ぷ鞣⒄沟脑靥逵牖础。传统的共青团活动很难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不能吸引团员青年的参与,而网上团支部的建立,则可以充分开展网上论坛、网上教育、网上评选等各种活动,既激发了团员青年的参与热情,又大大降低了团组织的运作成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新时代网络已成为活动中吸引、凝聚青年的重要方式,网络调研、网络宣传、网络评选、网络表彰等等都以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透明度高的特有优势成为青年普遍喜爱的活动方式。

二、共青团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与实践

2011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首次提到了“互联网思维”,意思是要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问题。近年来,团组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和规则,来指导、处理和创新团的工作,在互联网+的尝试中取得了丰厚成果,并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到网络法则和价值核心,真正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共青团工作中。

(一)互联网时代经营的核心是用户价值

互联网思维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思维是用户思维,指的是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换成在共青团组织中就是“一切为了青年、为了青年的一切、为了一切青年”,这是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我们的工作为青年创造了良好的体验和价值,那么全体青年都会凝聚在我们周围。共青团和企业一样,都在经营产品,经营的核心是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服务,继而把这些内容和服务传播出去。所以团组织既要全面掌握青年的思想、行为和需求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策划,满足青年认为最为重要的价值,又要在产品开发设计时注重青年的参与和体验,在产品提供使用时建立与青年双向的互动和呼应,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吸粉过程,也是团青关系建立的最基本途径。互联网思维还包括流量思维,就是要团组织尽力延伸工作手臂,吸引更多优秀的团员青年,通过他们的网络影响力不断传播共青团产品和服务品牌,拉拢、培养自己的核心粉丝群,建立完善的人才队伍发展体系。共青团是中国最大的青年正式群体,目前已拥有8900万团员青年,如何把他们组织好、引导好、凝聚起来?离不开用户思维,这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第15篇

关键词:互联网 新闻工作者 政治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41-01

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8%,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迅速发展的网络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需要积极的应对。

一、互联网对政治思想教育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教育的途径和手段,并可能提高政治思想教育的效率。

1、增加了政治思想教育的途径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单位可以广泛的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首先,可以充分通过建立内部网络交流平台,通过专题讨论等形式,来对时事热点,教育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开辟了新的教育途径。其次,由于网络没有时间限制,这就使得可以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来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从而避免了时间上的严格限制。再次,由于网络没有地域上的限制,只需要拥有互联网就可以开展教育工作,这就大大的增加了教育的途径。

2、增加了政治思想教育的手段

互联网可以作为对新闻工作者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首先,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播放既定的教育内容,如教育片等,并可以同时向多人播放,这就增加了传统的教育手段。其次,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现场教育,如远程网络,当前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形式。

3、提高了政治思想教育的效率

提高政治思想教育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可以方便的进行多人、多场地的交流,而改变了传统的一对一的模式,大大的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其次,通过互联网,可以结合声音、图像进行形象生动的表达,这一方面可以大大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实施政治思想教育老师的解释过程,从而可以大大的提高效率。

二、互联网对政治思想教育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对政治思想教育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对新闻工作的影响加大,新闻受众的多元化需要更加客观的把握政治动态,新闻传播的便捷性带来的挑战。

1、外部环境对新闻工作者的影响加大

外部环境对新闻工作者的影响加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开放的网络体系下,全球各种资讯、各种生活方式会全部呈现出来,特别是资产阶级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这就会对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取向造成冲击。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其生存发展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面对外部冲击,可能会越过某些生存需要,而直接迈入享受需要,这也势必会极大的影响其个人价值取向。所有的这些变化,都需要有强大的政治思想教育来强化其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2、新闻受众的多元化需要更加客观的把握政治动态

新闻受众的多元化,即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必须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特别是在新闻媒体日益增多,部分新闻机构企业化改革的现实背景下,新闻工作者也面临激励的竞争,这就使得其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可能会更多的考虑社会公众的需求,但这种需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可能并非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高度的讲政治,对社会公众予以引导。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对新闻工作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3、新闻传播的便捷性带来的挑战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特别是有价值的新闻会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传播,这就使得原来可以局限于某一地区、某一范围内的新闻会成为公众性的事件。特别是,由于网络参与的广泛性,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可能会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来对某一偶然事件进行炒作,从而带来不良影响。这也要求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教育,以便使其在工作中更中更紧小细微。

三、改善新闻工作者政治思想教育的对策建议

在瓦联网时代,加强和改善新闻工作者政治思想教育,可以从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因势利导加以教育、健全和完善网络监督体系等方面入手。

1、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就是要广泛的宣传,充分利用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号召力来教育新闻工作者,让其充分领会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从而加强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提高政治思想教育的效果。同时,要依靠核心价值观念来武装新闻工作者的头脑,使其面对来自互联网的冲击能形成有效的抵抗,并进而成为指导新闻工作者行动的指南。

2、因势利导加以教育

因势利导加以教育就是要充分利用新闻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新闻工作者热爱网络的现实,通过互联网资源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首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源对新闻工作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这其中包括我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社会中各种典型案例等等,以此来丰富教育资源。其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要把握好瓦联网突破时间、地点限制等优势,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实施政治思想教育。

3、健全和完善网络监督体系

健全和完善网络监督体系,就是要在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正面作用,建立起对新闻工作者政治思想情况的监督网络。要通过公布所在单位新闻工作者的具体情况,邀请社会公众参与评价等形式,来严格的监督其现实工作中的政治思想表现,以此来间接地开政治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