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原发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9.6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2-0125-02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及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病理分型比较复杂;鼻咽部淋巴组织十分丰富,因此常被非霍奇金病淋巴瘤侵犯,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结外淋巴瘤[1]。本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鼻咽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1月~2011年收治的72例原发于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10~78岁,平均(48.2±25.4)岁。患者初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类感冒症状,如鼻咽痛、流涕等,后期临床表现为听力和视力功能受损、扁桃体肿大、黏膜充血等。将72例患者参照Ann Arbor.Cotswolds分期:I期34例,Ⅱ期22例,Ⅲ期13例,Ⅳ期3例。通过免疫检查对患者进行免疫分型。

1.2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体检和相关实验室数据检查,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免疫分型、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骨髓浸润、病理类型、其他脏器浸润和治疗方法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进行χ2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影响淋巴瘤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龄、免疫分型、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骨髓浸润、病理类型、是否转移浸润至其它脏器和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等 (P < 0.05),而与患者的性别无关(P > 0.05)。

3讨论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而NHL临床发病率高达90%;我国的淋巴瘤发病率为85%~90%,低于同类报道[2]。淋巴瘤首发病灶常为鼻咽部,发病特点为起病急,发病快,除鼻咽部分还会涉及其他脏器,病情险恶。在临床上治疗时,患者对病情的主述往往有一定的差异,治疗时反应也不同,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预后不佳,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致病因素选择治疗方案。因此近年临床研究的热点是关于影响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的因素[3-4]。本组研究表明,淋巴瘤的预后与患者的性别无关,而与患者的年龄、免疫分型、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骨髓浸润、病理类型、是否转移浸润至其他脏器和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患者年龄较大,则其预后即5年生存率就会降低[5],这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较多、免疫能力差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临床上在救治老年淋巴瘤患者时,需考虑患者的原发疾病,将可能存在的干扰指标进行适当处理,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

本组研究表明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显著高于临床分期Ⅲ~Ⅳ期者,可能是因为Ⅰ~Ⅱ期淋巴瘤仅发生于原发病灶,没有发生其他部位的转移。可以先行放疗,如果放疗无法达到预定结果,则需综合治疗方案进行系统治疗。Ⅲ~Ⅳ期淋巴瘤往往发病较严重,累及其他脏器,而且治疗的程度与疾病分期也具有正相关。一般应用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疗,预后并不十分理想,特别是合并基础疾病、免疫能力较弱的患者[6]。因此目前临床提倡对于淋巴瘤患者应进行放疗和化疗以及免疫调节的综合治疗。

本组研究表明,在免疫分型方面,B细胞淋巴瘤5年生存期要显著好于T或NK细胞,有发热、盗汗、消瘦等B症状者其预后也显著差于没有症状者;对于有浸润转移者,如骨转移或其他器官转移,其5年生存率均低于未出现转移者。说明患者的病理分型、临床表现、有无病灶转移等,均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影响。同时病程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病程长的患者其病情多较严重,在进行Cotswolds分期时也多在Ⅱ期或以上,一般需应用综合治疗方法进行病情控制。病程长的患者存在广泛侵犯重要脏器的现象,而且长期的病理过程,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灶在这种环境下活动度大,易复发、增生以及转移。因此临床上对于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首次治疗最为关键。总之影响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在临床上需综合考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远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1]王奇璐.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4:308-313.

[2]Alexander DD,Mink PJ,Adami HO,et a1. The non-hodgkin lymphomas:a review of the pidemiologic literature[J]. Int J Cancer,2007,120(Suppl 12):1-39.

[3]周建寨. 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78-79.

[4]陈细女,肖莲. 原发性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72例预后因素分析[J].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8(1):74-77.

[5]袁智勇,李晔雄. 鼻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与预后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2006,26(7):425-429.

第2篇

淋巴瘤的治疗方法

淋巴瘤诊断明确后,首先要明确的不是采用什么治疗,而是是否需要治疗。对于不同亚型的淋巴瘤,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一般来说,对于惰性淋巴瘤,即使积极治疗也很难治愈(早期患者除外),而且此类患者大多是年老多病,积极治疗又可能会导致许多并发症,而即使不治疗,病情大多进展缓慢,有些患者可能自发缓解或终生无需治疗。因此,对于大多惰性淋巴肿瘤,应该将其作为慢性病对待,不求治愈,以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原则。相反,对于侵袭性、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则需尽快治疗,争取早期治愈。

随着近年来基础医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淋巴瘤治疗进展应该说是突飞猛进。从经典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到近期的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由于基因测序、液体活检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广泛深入应用,个体化治疗甚至精准治疗也逐渐成为可能。

目前各种不同的治疗手段使淋巴瘤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但我们更强调这种选择应当是因人而异的,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解这些不同治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对象,才有利于合理的选择。需要提醒大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联合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临床研究显示,目前采用的联合治疗模式,可使超过80%的霍奇金淋巴瘤、60%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通过规范的治疗获得治愈,其他大多数淋巴瘤患者通过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

1.手术治疗:和大多数实体肿瘤不同,除了少数特殊亚型淋巴瘤(早期惰性淋巴瘤)外,对于大多数淋巴瘤患者,单纯依靠手术难以较好的控制甚至治愈。手术的价值更多地是体现在疾病样本的获取和明确诊断。因此,对于淋巴瘤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手术适应症评估,切勿盲目的一刀切之。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也是经典的治疗方法。由于和化疗的作用机理不同,因此临床多和化疗联合使用,以提高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如对于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和眼部黏膜相关淋巴瘤等,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对于一些具有较大肿块的淋巴瘤患者,在化疗后加用放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3.化学治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全身性治疗的重要手段,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为癌症的三大经典治疗手段。目前临床多采用针对不同抗肿瘤机理的药物多药联合治疗的策略,比如临床常用的CHOP方案就是使用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四种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是目前治疗淋巴瘤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对于全身性肿瘤尤为重要,和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4.靶向治疗:顾名思义,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肿瘤靶点,设计并使用相应的特异性化学治疗药物。靶向性治疗药物的特点是在有效针对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的同时,对于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影响较传统化疗药物显著降低,即高效、副作用小且使用方便等。临床淋巴瘤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是利妥昔单抗(针对CD20分子)、伊布替尼(BTK信号通路抑制剂)等,都可以更为高效和特异性地杀灭淋巴瘤细胞。目前临床上靶向药物多和传统化疗药物联合使用,组成联合免疫化疗方案进行治疗。随着未来靶向药物的进一步丰富,有可能采用多个靶向药物联合使用的策略来替代传统化疗。此类药物在淋巴肿瘤中的应用是最成功的,部分患者已经可以免除化疗,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5.细胞免疫治疗:以往的淋巴瘤治疗模式多是针对肿瘤本身,近年来有报道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或者特殊药物,可以激活淋巴瘤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发挥其杀灭淋巴瘤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治疗由于采用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治疗策略,因此对于化疗、甚至靶向治疗无效的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和PD-1单克隆抗体。我们在临床上采用CAR-T治疗部分非常难治的淋巴瘤患者,初步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6.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患者提前接受预处理方案(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以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然后再回输提前采集的自体或者供者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多用于高危或者复发难治淋巴瘤,可以起到有效降低复发、甚至治愈疾病的作用。但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在评估移植指征和患者选择上需要全面评估。

第3篇

首先:对于恶性淋巴瘤晚期到底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很难有明确的答案,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是个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换句话说恶性淋巴瘤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有多长,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病人的身体机能。

其次:对于得了晚期恶性淋巴瘤这个病能活多久,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治疗条件好,身体素质好,心理状态也保持的好,再加上治疗方法适合本身的体质,有可能寿命的时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最后: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能够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能活多久问题产生影响作用的,还有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有所关联。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关键词] 脾脏;脾脏占位性病变;超声;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5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5-0123-02

脾脏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低于肝脏占位病变和肾脏占位病变等。且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在临床缺少特异性的表现。尤其是原发性脾脏恶性占位性病变,占全身肿瘤的1%左右[1]。因此,如何对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并积极采用各种治疗方法,以更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是临床研究的关键。本文对72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像学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总结有效治疗手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7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22例。其中,良性病变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9~71岁,平均(39.63±7.84)岁;患者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38例,发热2例,脾功能亢进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4~72岁,平均(40.65±8.31)岁。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15例,发热3例,脾功能亢进4例,血小板减少和溶血3例,1例患者有消瘦。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影像学诊断的价值,并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影像学诊断: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超声诊断和超声造影诊断。超声使用美国GE公司的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 MHz。检查过程中患者采用平卧位、俯卧位或者右侧卧位,在左侧上腹部脾脏区进行多切面的扫描,以观察整个脾脏,观察病灶的大小、回声、边界、个数、形态等。随后将病灶进行局部放大,以充分显示肿瘤及周边的血流分布。随后对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

1.3治疗措施

72例患者中,使用单纯脾脏切除手术54例,使用脾脏切除手术联合胰尾切除手术6例,使用脾脏切除手术联合原发灶切除手术6例,4例患者进行了脾脏部分切除手术。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50例良性病变患者中包括:脾囊肿患者18例,脾脓肿4例,脾血管瘤16例,脾炎性假瘤4例,脾淋巴管瘤4例,脾动脉瘤4例。其中以脾囊肿最为多见。22例恶性肿瘤中,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0例,其余12例为转移瘤。72例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影像学诊断中超声造影准确率较高,与灰阶超声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病理

脾脏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两种,其中以良性病变最为多见,包括如脾血管瘤、脾囊肿、脾淋巴瘤、脾动脉瘤等,我院良性病变中,以脾囊肿最为多见,占36.00%;其次为脾血管瘤共16例。此外,临床研究还发现有脾结核、良性畸胎瘤等也为脾占位性病变的良性病变[2],但是发病率较低,在我院本次统计病例中未出现。

脾脏占位中恶性病变所占比例较低,为30.55%,其中主要包括原发性肿瘤、转移瘤两种。原发性肿瘤为恶性淋巴瘤,本次22例恶性占位病变包括10例,均为恶性淋巴瘤;此外还有临床报道有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3];转移瘤在我院恶性占位病变中为12例,包括绒毛膜上皮癌、肝癌、卵巢癌等转移,此外还可能由结肠癌等转移。

3.2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综合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而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均缺少特异性,主要是由于脾脏位置较深,患者在病变的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本次实验中72例患者主要包括腹部不适、发热、脾功能亢进等,这些临床症状均与脾脏占位病变缺少密切关系。超声是临床对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超声检查的操作简单,且切面灵活,可重复进行,因此可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①脾囊肿:患者超声边界清楚,且无回声或者仅有低回声,肿块内部和囊壁无彩色血流信号[4,5]。②脾血管瘤和动脉瘤:多为孤立性、多发性和全身性血管瘤的一部分,超声主要为高回声,且内部回声较为均匀、边界清晰且形态较为规则;血管瘤内有小血窦时,瘤体的回声较高,且分布均匀,可见有小的无回声区,并为网筛样。③脾淋巴管瘤:超声有实性、囊性等多种表现;④脾炎性假瘤:超声为低回声,且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伴有钙化点。⑤脾脓肿:超声可以观察到脾脏内的多发低回声及无回声区域,且内部无血流信号,且会伴有左侧胸腔积液。⑥恶性病变:低回声且多伴有淋巴结肿大,肿块的形态不规则,内部无彩色血流信号,有弥漫的散在小病灶[6]。

超声造影检查也是临床适合对脾脏检查的一种方法,且检查准确率优于常规超声及CT等,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对脾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超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治疗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而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措施,包括单纯脾切除手术、脾脏胰尾切除手术等。对良性肿瘤的患者,一般认为要尽早将肿瘤切除,根据肿瘤存在的部位、大小等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此外,我院还有3例患者没有采用手术方法,其中1例患者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入院时病情较为严重,患者的全身中毒症状较为明确,因此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手术,加之脏器与周围器官粘连,会导致手术疗效不佳,因此我们采用了保守治疗方法,尽管病程较长,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对直径在10 cm以上的脾血管瘤也要建议采用分期手术[7]。在恶性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治疗中,我们认为要尽早地对脾脏切除,且注意清扫淋巴结,探查腹腔和腹膜后的淋巴结,在手术前后联合使用放疗和化疗[8]。另外2例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就诊时已经为癌症晚期,存在远处转移,单纯手术治疗不能根治,因此选择使用了保守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使用临床综合诊断中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更好地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对脾脏切除是临床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陆培华,李晨,沈伟,等. 脾动脉瘤与脾静脉瘤并存超声诊断分析[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2):153-154.

[2]严加费,牟一平,徐晓武,等.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68例单中心经验[J]. 中华外科杂志,2012,50(9):802-805.

[3]庞文博,张廷冲,彭春辉,等. 儿童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外科诊治[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33(11):823-825.

[4]Ramdall RB,Alasio TM,Cai G,et al. Primary vascular neoplasms unique to the spleen: littoral cell angioma and splenic hamartoma diagnosis by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J]. Diagnostic cytopathology,2007,35(3):137-142.

[5]Mollejo M,Rodriguez-Pinilla MS,Montes-Moreno S,et al. Splenic follicular lymphoma: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a series of 32 cas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2009,33(5):730-738.

[6]张飞雪,吴梅,徐平,等. 超声诊断小儿游走脾并脾扭转、脾梗死1例[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11):968.

第5篇

【关键词】 鼻、鼻型;NK/T恶性淋巴瘤;治疗方案

鼻、鼻型NK/T恶性淋巴瘤是近年确认非霍奇金淋巴瘤新的病理类型, 其中鼻型是指原发鼻以外部位的 NK/T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此类型恶性淋巴瘤发病通常和EB 病毒感染有关, 且多发生于鼻腔[1]。该病局部控制率和预后均差,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本文研究40例鼻、鼻型NK/T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 探讨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治疗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经病理形态学确诊的40例鼻、鼻型NK/T恶性淋巴瘤患者, 其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25~73岁, 平均年龄(48.3±5.4)岁;病灶局限于鼻腔者14例, 超出鼻腔者26例;按国际 Ann Arbor标准分期, 其中Ⅰ期22例, Ⅱ期11例, III期7例;KPS 评分≥90分28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治疗者, 无化疗、放疗史, 无化疗禁忌证。所有患者按入院时间前后顺序编码, 按不同治疗方法分组, 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LOP方案。

1.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CHOP方案化疗, 并连续化疗8个周期, 3周为1个周期。治疗期间常规给予止吐、补液等支持治疗。连续化疗2个周期不能达到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的14例患者, 采用LOP方案化疗挽救化疗。具体方案如下:CHOP方案:环磷酰胺粉针750 mg/m2静脉滴注d1, 阿霉素50 mg/m2静脉滴注d1, 长春新碱1.4 mg/m2静脉滴注d1, 强的松100 mg/d口服d1~5。LOP方案:左旋门冬酰胺酶6000 U/m2静脉滴注d1~7, 长春新碱1.4 mg/m2静脉滴注d1, 强的松100 mg/d 口服d1~5。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在入组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4个周期后进行疗效确认。根据NHL的疗效标准:肿瘤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为完全缓解(CR);病灶的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50%以上, 其他病灶无增大, 持续1个月以上为部分缓解(PR);病灶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的病灶, 持续超过1个月为病情进展(PD)。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 4 随访 存活患者随访截止至2013年6月, 随访时间为4~36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 在40例患者中12例死亡, 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鼻腔CT等检查, 统计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指从疾病确诊开始至因任何原因死亡或末次随访的时间, 无病生存期指患者完全缓解之日到患者出现任何部位复发或播散的时间。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近期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 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不同组别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P

2 结果

2. 1 近期疗效结果 两组近期总缓解率经统计学分析, 治疗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无病生存期与总生存期 根据生存分析法分析治疗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15个月, 对照组患者13个月, 两组无病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预后因素 所有患者完成治疗后, 经过性别、年龄、Ann Arbor 分期、结外累及部位数等因素, 将其对生存期的影响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Ann Arbor 分期、结外累及部位数及KPS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见表2。

3 讨论

鼻、鼻型NK/T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仅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6%左右, 多发生于亚洲, 其具有侵袭性强、发病进展迅速独特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但临床采用传统的CHOP方案化疗未取得满意疗效[2]。近来以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引起临床医师的兴趣, 故为对L-ASP化疗方案的治疗措施是否有效, 本研究即通过采用L-ASP化疗方案对其有效性进行探讨, 采用LOP方案进行挽救化疗。

L-ASP是一个独特的抗肿瘤药物, 通过水解血清中肿瘤细胞的必需氨基酸-门冬酰胺, 导致肿瘤细胞DNA及蛋白质合成受阻, 故L-ASP不受耐药蛋白P-gp的影响[3]。但是有些肿瘤细胞能自身合成门冬酰胺, 故L-ASP的抗肿瘤效应有选择性, 仅作用于需外源性门冬酰胺作为生长因素的肿瘤[4]。本研究发现, 应用CHOP化疗方案治疗鼻、鼻型NK/T恶性淋巴瘤的近期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为73.1%, 采用LOP化疗方案治疗的近期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为1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鼻、鼻型 NK/T恶性淋巴瘤预后因素最为主要的是Ann Arbor 分期、结外累及部位数及KPS评分。因此, 对于淋巴瘤这类血液系统源性的恶性肿瘤疾病, 血液系统外的侵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当体内除了血液系统外的部位数侵犯越多, 治疗效果越差。因此对于淋巴瘤的治疗仍应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 对于鼻、鼻型NK/T恶性淋巴瘤而言, 由于易对传统化疗方案产生抵抗作用, 选用L-ASP的新化疗方案尤其是对于治疗鼻、鼻型NK/T恶性淋巴瘤显示出了极好的效果, 同时应考虑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阮寒光, 邬蒙.鼻腔 NK/T 细胞淋巴瘤 60 例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实用癌症杂志, 2009, 24(3):291-293.

[2] 谭燕, 张伟, 杨家林, 等.鼻、鼻型 NK/T 细胞淋巴瘤放射治疗长期随访结果及预后分析.四川医学, 2009, 30(9):1384-1386.

[3] 祝琳, 黎万荣. 鼻型 NK/T 细胞淋巴瘤 19 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21):18-19.

[4] 康文喜, 樊静, 岳秀杰.鼻腔NK/T细胞淋巴瘤25例病理分析. 慢性病学杂志, 2010, 12(9):1126-1127.

[5] 丁浩.结外 NK/T 细胞淋巴瘤鼻型诊断和分期认识进展.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 11(3):183-186.

第6篇

淋巴系统:人体免疫“大将军”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身体出现感染、发热的时候,在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等处,会摸到肿起的硬结,这就是淋巴结。淋巴结是产生身体免疫物质的场所,它和淋巴组织构成淋巴网状系统分布于全身,是人体的重要防卫体系。

由于淋巴组织遍布全身各处,而且同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因此,淋巴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据何裕民教授介绍,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与免疫关系密切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也可发生于淋巴结外和非淋巴组织,如肺、胃、肠、骨、皮肤、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头颅部器官脑及脊髓等。恶性淋巴瘤为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它是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

据何裕民教授介绍,自1832年英国的病理学家霍奇金报道7例淋巴瘤至今,人们对其研究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但其病因仍未彻底阐明,目前倾向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重视体检,关注早期信号

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淋巴结的肿大,尤其是颈部淋巴结的肿大,这些淋巴结肿大的特点可能是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所以临床上如果出现了淋巴结肿大经过治疗无效的病人要警惕是不是有罹患淋巴瘤的可能。

除了淋巴结肿大症状,部分淋巴瘤病人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多数病人有体重减轻的表现,在6个月内减少原体重的10%以上。有的病人还会出现全身无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贫血等。

由于所有的淋巴瘤均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何裕民教授推荐一个简单的“扪诊”方法――自摸。因为多数淋巴瘤患者先在浅表淋巴结发病,如颈部、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这些部位都很容易摸到。通常,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感染时,淋巴结会肿大疼痛,炎症消失后淋巴肿块也会自然缩小。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淋巴结出现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且可以排除明显诱发淋巴结增大的原因(比如炎症)外,就应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以排除淋巴瘤的可能性。

首次治疗非常关键

一项调查显示,全球74%的人不知道淋巴瘤是癌症,为此许多患者在1~2年甚至6个月的时间里便失去生命。专家指出,淋巴瘤虽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肿瘤,但患者如能及早、合理治疗,是完全可以得到控制的。

何裕民教授说,目前国内不少淋巴瘤病人首次治疗时未予充分重视,治不好了才找名医名院、用贵药治疗,结果引发耐药性。首次治疗成功与否,决定了疾病能否得到控制,也就是第一次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如果病人一开始就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就有可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而且可最大限度减少肿瘤复发机会。

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是当今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手段,外科手术主要参与最初的淋巴结活检和可能的剖腹探查诊断部分,以及原发于胃肠道、泌尿系、肠系膜及肝脾的恶性淋巴瘤。由于恶性淋巴瘤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手段。治疗效果的好坏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病理类型,病期早晚,肿瘤对治疗敏感性、耐受性等。因此患病后一定要配合医生接受足够的治疗,争取得到控制,千万不要自己乱治以致延误病情,更不要相信江湖郎中之信口开河,所谓“包治”既破财又危害自己。

早期明确诊断、准确临床分期、恰当的治疗方案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前提。淋巴瘤经过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可以存活20年以上。如大家熟悉的香港实业家霍英东早在1983年被查出患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经治疗顺利康复,成功抗癌23年,2006年因病辞世,享年84岁。

过度化疗摧毁免疫系统

到目前为止,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放射治疗与化学药物治疗。放化疗给患者带来生机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负面影响。放化疗的毒性反应如骨髓抑制、脏器功能损害、多药耐药等常常又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疗效的关键。

对于这类肿瘤的治疗,何裕民教授强调:一是要重视科学、合理、综合治疗,不是十八般武艺都用了就好了,有时过度治疗会适得其反;二是要重视中医药,特别是零毒抑瘤方法的充分利用,在淋巴瘤的不同治疗阶段,中医药的方法自有其不同的意义;三是必须充分意识到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一定要讲究保存患者的体力,不可滥杀无辜,一味蛮攻,无益而有害。

每一个癌症病人都需要心理辅导,包括医生。曾有一个医生化疗后,总是觉得要吐,每天要求打治呕针,他本人很清楚知道药物可能引起呕吐。后来骗他打了生理盐水,他也不呕了,所以心理因素是很关键的。

彭老先生也是何裕民成功治疗的许多淋巴瘤患者之一。今年76岁的彭老先生十年前被确诊患了淋巴瘤。当时医生说,他只能活过半年,可是现在12年过去了,老先生还活得有滋有味。彭老先生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觉得治病应该是三分靠药物、七分靠精神,凭着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他一定会战胜病魔的。现在,76岁的彭定祥老人还是每天坚持练功和骑车锻炼。他说,他还要骑车周游世界,他要用自己的亲身事例告诉大家,癌症不是绝症。

且看霍英东抗癌秘诀

霍英东23年的抗癌路程备受关注。他1983年就患上了淋巴瘤,手术后,在海外与国内的比较中,他选择了到国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保证了肿瘤二十多年没复发。霍老的抗癌秘诀在哪里?

霍英尔的父亲霍耀容,于1930年囚患淋巴腺瘤猝逝。半个世纪后的1983年,霍英东也被检查出患同样的疾病,霍英东的癌症与遗传有关,也与他的忙碌操劳有很大关系。有人说,霍英东之所以能抗癌成功,与他本身的身体基础和心境有关。他长期坚持锻炼,注重日常的饮食调理,加上对病情想得开,不当自己是一个病人。

霍英东在与癌症抗争的漫长日子里一直积极面对,虽然身兼商人、政客等多种角色,生活繁忙,却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生活规律,凭借科学的治疗方法和个人长期的坚持不懈,迫使癌魔退步。

“23年,对于霍英东的主治医生来说,不仅是医患关系友好信任,情感深厚的写照,也体现了霍英东对祖国医学技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高度信任。霍英东用自己的事例说明应用中西医两种方法治疗比单用一种治疗方法优越,这也正是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吸引世界各地华人名人来大陆看病的根本原因。”何裕民教授如是说。

第7篇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利妥昔单抗; ESHAP

作者单位:255000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对放化疗敏感,但易复发及耐药,再次治疗缓解率低,ESHAP方案为常用的解救方案之一。非霍奇金淋巴瘤大多起源于B淋巴细胞,大于95%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显示CD20阳性,利妥昔单抗是第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的人鼠嵌合型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它能特异性地与CD20抗原结合杀伤肿瘤细胞,明显提高了CD20高表达的B细胞性NHL的缓解率和生存率[1]。我院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ESHAP方案及单用ESHAP方案治疗复发的CD20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比较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经组织病理确诊的复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提示为B细胞性,CD20均为阳性,具有可评价病灶,外周血白细胞≥35×109/L,血小板≥100×109/L,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全身功能状态评分(eastem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为03分。

12 临床资料 2005年9月至2010年8月我院共收治复发的CD20阳性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51岁。均经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提示为B细胞性,CD20均为阳性,既往曾应用CHOP或CHOP样方案化疗, 32例患者中弥漫性大B细胞型18例,边缘区B细胞型5例,滤泡型4例,套细胞型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ESHAP方案组(治疗组)16例和单独应用ESHAP方案组(对照组)1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LDH水平、IPI评分、B症状有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化疗前1 d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脉滴注,浓度100 mg/100 ml,速度起始为50 ml/h缓慢静脉滴注,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快滴速,每05 h加速30 ml/h,最大速度可达250 mg/h;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并给予心电监护;第1天开始实施ESHAP方案,即:依托泊苷(VP16)60 mg/m2静脉滴注,第1~4天;甲基强的松龙500 mg,静脉滴注,第1~4天;阿糖胞苷2 g/m2,静脉滴注,第5天,维持3 h;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4 d。 21 d为1个周期,疗程为4个周期。

对照组:采用ESHAP方案,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第1~5 d,21 d为1个周期,疗程为4个周期。

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均给予水化,静脉给予护胃、止呕、护肝药,中性粒细胞

14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按WHO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2],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病情进展(PD)。药物不良反应按照WHO分度标准分为0~IV度,Ⅲ或Ⅳ度为严重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之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其中,对照组CR 4例,PR 5例,SD 3例,PD 4例,总有效率为563%;治疗组CR 6例,PR 8例,SD 1例,PD1例,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不良反应 全部患者均进行安全性评估,主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及脱发、肝功能损害(见表2)。骨髓抑制主要表现在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75%和813%,血红蛋白降低均占25%,因化疗过程中,常规予止呕、护胃,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均完成治疗。治疗组1例在第1次利妥昔单抗输注30 min时出现寒战、发热、胸闷,予减慢输注速度及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缓解,体温正常,以后应用未再出现; 1例老年患者骨髓抑制期出现肺部感染,予GCSF及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控制;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AST、ALT升高,但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予护肝治疗后AST、ALT恢复正常。

第8篇

【关键词】血管瘤;血管畸形;诊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73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67-02

血管畸形疾病的诊治,就目前的医疗技术来说,我们主要是采用激光治疗技术。激光治疗血管畸形疾病的方法已经在我国是得到了50年左右的实践考验。但是要治疗血管瘤,主要还是采用普萘洛尔治疗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在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中也是逐渐地引入了一些高科技产品,帮助医生们能够更为准确地定位病人的病情,有利于后续病人的诊治和恢复。笔者将简要的探讨关于现今医疗技术条件下,该类疾病的诊治。

1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疾病的初步了解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皮肤软组织常见的良性血管疾病,据统计占良性占位性病变的7%,小儿多见。此类病变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它们会影响外观及功能,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是两种不同的血管性疾病,它们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均不相同,因此在诊断血管瘤时应注意与血管畸形相鉴别。

1.1血管瘤疾病简介

血管瘤是一种血管肿瘤,其特点是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有明显的增生期和退化期;过去很多被称为“血管瘤”的疾病实际上是血管畸形,如既往的命名法中的葡萄酒色斑、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淋巴管瘤和淋巴管瘤以及动、静脉瘤在此分类中分别属于毛细血管畸形、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和动静脉畸形, 而惟有其中的毛细血管瘤、草莓样血管瘤和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在这一生物学分类中才属于血管瘤的范畴。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病变出现的时间、生长的速度以及病变的临床特点,对明确诊断帮助极大。对于小儿,必要时建议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患儿血清雌二醇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同龄儿童。

1.2血管畸形疾病简介

血管畸形是一种非肿瘤性的血管发育异常,组织学上只是血管结构异常,内皮细胞仍处于静息状态。血管畸形根据所含血管类型的不同分为毛细血管畸形( 微静脉) 、静脉畸形、动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和混合畸形。先天性血管畸形是一组由于胚胎肢芽内原始血管的发育障碍或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疾病。发病时间、生长速度、病变的温度、动脉搏动(动脉畸形)、病变质地等对血管畸形的诊断有帮助。

1.3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治方法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包括: 硬化剂( 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尿素、平阳霉素等) 注射、激素、手术( 切除、植皮、皮瓣整复) 、冷冻、介入栓塞、干扰素药物治疗、核素(32P、90Se) 、微波热凝、各种激光照射等。一般情况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发病时间、生长速度、颜色、病变区温度、质地。仅靠临床症状如病史、瘤体质地、温度等很难准确鉴别诊断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因此人们就需要借助于影像学的辅助检查。传统上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各有其局限性,目前常用的B超检查仅能够反映病变的范围及血流量的情况,不能反映病变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畸形血管的来源等等信息。

2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疗措施

2.1三维CT鉴别技术

三维CT重建结合了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与平扫相比,三维CT重建能够直观、立体、完整地显示病变的结构,已经在许多疾病的诊治中得以应用。双源CT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CT,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挖掘出更丰富、更细微、更本质的病变信息。三维CT重建以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为基础,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得图像,能够清晰的显示病变的解剖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三维CT重建能够准确的鉴别血管瘤、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这一点已经被病理检查所证实。另外,三维CT重建能够展示完整的、立体的病变的信息。在显示病变对周围组织的侵袭方面,CT不能够很好地显示神经组织,因此三维CT重建显示病变对周围组织侵袭的准确率相对较低。

2.1血管瘤的治疗

血管瘤具有自发消退的特点,甚至可以完全消失,对于临床上症状不明显的血管瘤可进行随访观察。在增生期抑制其发展,消退后手术切除剩余纤维组织是血管瘤治疗的重要原则。非手术治疗手法有激素治疗血管瘤。激素治疗的机制可能是借助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异常增殖,阻止幼稚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 从而达到对增生期血管瘤的治疗作用。但激素对消退期血管瘤作用较差。下列情况,可考虑应用激素治疗:一、1 岁以内小儿增殖期血管瘤。二、有较严重并发症的血管瘤。三、面部血管瘤影响患者容貌。

2.2血管畸形的治疗

不同类型的血管畸形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是常见的几种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一、毛细血管畸形的治疗。目前较为普及的方法是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作用效果明显,副反应少,一般不遗留增生性瘢痕。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毛细血管畸形新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组织中的光敏剂在有氧条件下,经激光照射后产生大量活性氧物质,损伤组织细胞,达到治疗目的。二、静脉畸形的治疗。对于大面积累及肢体的静脉畸形,可用弹力套等回压包扎,以减轻症状。常用治疗方法有与治疗血管瘤同样的硬化剂注射法,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铜针留置等。对于较大的静脉畸形,可先栓塞病变的回流静脉,使硬化剂能够滞留在瘤腔内,以增强硬化效果,提高疗效。

3结语

随着人们对于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疾病的不断深入了解,对于这类疾病的掌握和控制能力也会不断逐步地加强。我们清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血管畸形和血管瘤一旦病变于皮肤上,肯定会影响人们皮肤的美观。对于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疾病的治疗,我们所治疗的目标,当然是以使其能够不影响皮肤的美观为主。虽然现今的整容技术发达,但是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还是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制定出一个满意的诊治方案。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儿童继发性肠套叠 病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51

资料与方法

2003~2009年收治继发性肠套叠患者10例,均经腹部B超检查及手术所证实;年龄2~12岁;其中男6例,女4例。导致肠套叠的原因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色素沉着多发性胃肠道息肉病(Peutz-Jeghers氏病)4例,美克耳憩室3例,纤维瘤1例。

临床表现:8例病人腹部可扪及肿块,其余2例在手术前麻醉状态下扪及肿块。有血便表现5例,有呕吐表现4例。所有病例均做腹部B超检查:可探及肠套叠包块,表现为:①沿肠管长轴见局部呈低和中等回声相间的平行结构,短轴切面呈同心圆状或靶心状;②病变近端可见肠黏膜水肿的低回声肠壁增厚;③常伴有肠梗阻的声像图表现。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均行肠切除吻合术,Peutz-Jeghers氏病2例肠管发生坏死者行肠切除吻合术,其余2例肠管无坏死者及美克耳憩室、纤维瘤分别在整复套叠后切开肠壁,将息肉或肿瘤切除。所有病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出院随访0.5~6年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无肠套叠复发。

讨 论

肠套叠多见于儿童,肠套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约95%的小儿肠套叠属于原发型,5%左右的病例为继发型。由于肠管有明显的机械原因,如美克尔憩室翻入回肠腔内,成为肠套叠的起点,又如肠息肉、肿瘤等也可牵引肠壁而发生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类型与原发病及病变部位有关。本组套叠发生类型有回结型、小肠型、多发型。

肠套叠的四个主要症状即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均具备时,诊断是很容易的。但继发性肠套叠由于继发于器质性病变,因此临床表现各有其特点。如色素沉着多发性胃肠道息肉病人共收治3例均表现为直肠指诊无血便,但粪便常规检查提示为潜血便阳性,同时下唇均可见到点状黑斑。又如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表现为呕吐1个月,同时腹部可触及一肿块,无血便。但所有病例均可触及腹部肿块,并经腹部B超检查证实诊断,由于腹部B超检查无创、简单方便,可以帮助诊断,应作为首选的辅助检查方式。

儿童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发病过程多较缓慢,肠梗阻是不完全性的。对于P-J综合征,1例病人术中证实为回肠多发套叠,顺行解套,将多发套叠分别整复后,肠管无坏死,依次切开肠壁将多发息肉切除。另1例10岁患儿术中见腹腔渗液,约50ml,小肠明显扩张,距回盲部约50cm处有一直径约5cm的套叠块,复位困难,套入肠管及部分鞘部肠管黑暗发臭即坏死,坏死肠管长达70cm。将其切除,进一步探查发现:未发生坏死的肠管内仍可触及息肉,为了尽可能多保留正常肠管长度,术中纵行切开肠壁,将息肉切除后横行缝合肠壁切口。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术前即表现为腹部可触及肿块达1个月余,同时患儿贫血、营养差,术前即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术中可见套叠处肠系膜有数枚肿大淋巴结,更证实了术前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为防止恶性肿瘤扩散,未进行手法整复,直接行肠切除吻合术,同时清扫淋巴结,术后切开肠腔可见肿物呈菜花样,质硬,术后病理证实其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给予正规化疗治疗。

参考文献

1 佘亚雄.小儿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第10篇

【摘要】 目的 采用系统性联合化疗的方法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于2009年12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32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系统联合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缓解率、总生存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天-146个月,平均(76.3±12.1)个月;患者的缓解率为78.1%,缓解期平均为8.1个月;患者的生存时间平均为22.13个月,总生存率为9.37%(3/32)。结论 系统性联合化疗对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其缓解较快,但是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较低,在临床应用中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系统性联合化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

皮肤淋巴瘤是一种异质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其发生较为少见,发病率较低,其病变约有70%是T细胞增生的淋巴瘤,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1],目前临床上对其治疗主要有化疗和非化疗手段,其中化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细胞毒性药物进行治疗,本文主要采用系统性联合化疗方法对32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所有对象均为2009年12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7~76岁,平均(46.5±4.3)岁;其中ⅠA-ⅡA(早期)患者有13例,占40.62%,ⅡB~ⅣB(进展期)患者有21例,占60.38%;所有患者的免疫表型为:CD3+、CD4+及CD45RO+,所有患者伴有的基础疾病如下:其中有2例患者伴有冠心病,有1例患者伴有高血压,有2例患者伴有心脏病,有1例患者伴有糖尿病,有6例患者伴有心律失常,所有患者均采用系统联合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1.2 治疗方法:32例患者均采用系统性联合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其化疗方案为COP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甲基苄肼、泼尼松)及CHO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或长春地辛、阿霉素或米托蒽醌、泼尼松),其中有9例患者按照COPP方案进行化疗治疗,有23例患者按照CHOP方案进行化疗治疗;(1)COPP 化疗方案:在患者化疗治疗的第一天及第八天给予环磷酰胺(CTX、600~800 mg)和长春新碱(VCR、2 mg),进行静脉注射;给予甲基苄肼(一天50-150 mg)及泼尼松(一天40 mg),进行口服,一个疗程为2周;(2)CHOP化疗方案:在患者化疗治疗的第一天给予CTX(600~800 mg)进行静脉注射,长春新碱(VCR、2 mg)或长春地辛(4 mg)进行静脉注射,阿霉素(60mg)静脉注射,泼尼松(一天60 mg)进行口服,一个疗程为5天。

1.3 疗效评价标准[1]:完全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体检及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病灶,淋巴结病理检查没有T细胞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患者的缓解时间在一个月以上;部分缓解:患者的肿瘤及皮肤的垂直直径乘积减少在50%以上至少持续一个月;疾病进展:患者病灶垂直直径乘积增加了四分之一以上,或者疾病的肿瘤分期及临床分期处于发展期;复发:在疾病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一个月疾病发生;生存期:在患者开始治疗的时间到患者死亡的时间或者到最后随访俄时间;缓解期:从首次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时间到复发或者到最后随访的时间。

2 结果

2.1 患者的缓解率及缓解期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天-146个月,平均(76.3±12.1)个月;所有患者中有11例患者为完全缓解,有14例患者为部分缓解,有7例患者为疾病进展,缓解率为78.1%;患者的缓解期为1-32个月,平均缓解期为8.1个月。

2.2 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结果:32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死亡,到最后一次随访时仅有3例患者存活,其存活率为9.37%,患者死于疾病的进展、肿瘤发生转移或者严重感染等化疗的并发症;患者的生存期为18天-52个月,生存时间平均为22.13个月。

3 讨论

皮肤 T 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淋巴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主要的病理特征为CD4+的记忆T 淋巴细胞发生恶性增殖,皮肤 T 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很多,有研究对于T 淋巴细胞恶性增殖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其结果表明年龄、临床疾病分期及TNM肿瘤分期都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中患者的年龄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疾病分期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2]。目前,临床上对于皮肤 T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主要有化疗和非化疗方法,其中系统性化疗对其进行治疗时间较长,尤其是联合化疗常常被用于疾病进展期、复发以及顽固性疾病的治疗,其效果较好。

本文对于32例皮肤 T 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系统性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其结果表明系统性联合化疗治对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的缓解较快,但是其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较低,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该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第11篇

近年来,有一种恶性肿瘤在国内外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发生率持续上升,已经超过白血病,成为最常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疾病,这种疾病被统称为淋巴瘤。由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无处不在,因此,淋巴瘤可以发生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其临床表现十分多样。

目前,除少部分淋巴瘤外,淋巴瘤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推测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这给淋巴瘤的早期预防带来较高的难度。而治疗淋巴瘤,目前认为化疗和放疗是常用方式,而中医药联合放疗、化疗,可以增效减毒,优势互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正宗”中医怎样有效治疗淋巴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内科周永明

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器官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方法是化疗和放疗,但是,应用化疗和放疗虽然可以杀灭大部分肿瘤细胞,但患者机体内总会残存一些肿瘤细胞,这些残存的肿瘤细胞大多对放疗、化疗不敏感,往往是淋巴瘤缓解后复发的祸根,给淋巴瘤患者的康复带来了隐患。

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较之放疗、化疗对机体的伤害作用明显减少,比较符合机体生理状态――通过免疫机理的调整,逐步减少或清除残余的肿瘤细胞。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与放疗、化疗一样,中医药并不是对所有淋巴瘤都有效,关键是要针对淋巴瘤的合适类型、合适阶段和病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规范的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需“辨证施治”

祖国医学文献虽然没有淋巴瘤的名称,但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有“痰核”“痰毒”“瘰疬”“Y积”“恶核”等类似淋巴瘤的记载,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中医药治疗淋巴瘤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秉承辨证施治、扶正邪的理念,中医根据淋巴瘤患者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病情,运用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活血消积、化痰软坚等方法进行辨证治疗,可取得调整免疫、抗肿瘤、防复发转移等多种功效,从而抑制淋巴瘤增生、清除残余肿瘤细胞,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5年生存率可达到60%以上。

那么,哪些淋巴瘤患者可以选用中医药治疗?

1.惰性淋巴瘤,主要包括滤泡性淋巴瘤、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和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等,可采用中医药为主或结合低强度化疗,以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时间,让患者生活更加乐观,更接近健康人的生活状态。

2.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期间,采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增效减毒,即增强放疗、化疗药物疗效,减少放疗、化疗毒副反应,还能改善全身体质,为完成放疗、化疗疗程创造良好条件。

3.淋巴瘤放疗、化疗疗程结束、淋巴瘤手术切除,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采用中医治疗,可以促进机体有效康复,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清除体内肿瘤“余患”,延缓甚至阻止肿瘤复发,实现免疫修复和调整,引导机体从接近健康状态到达趋向健康状态,甚至健康状态,从而达到治愈或长期无病生存的目的。

背部刺血:并非治淋巴瘤“中医方”

青年演员徐婷选择的所谓“中医治疗”,包括背部刺血、拔火罐等,对淋巴瘤而言,并不是合适而规范的治疗方法。查阅类似淋巴瘤的“痰核”“痰毒”“瘰疬”“Y积”“恶核”等文献,几乎没有用背部刺血、拔火罐等疗法的记载。《黄帝内经》“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明确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但并不治疗“痰核”“痰毒”“瘰疬”等病证,而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一般不宜采用背部刺血或放血疗法。拔火罐有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等功效,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治疗作用,也不治疗“痰核”“痰毒”“瘰疬”等病证。再说,拔火罐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其操作方法也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需要有资质的医师规范操作。如果乱施穴道,有时会适得其反,甚至酿成不良后果。

就目前治疗现状而言,淋巴瘤是医学上尚未被攻克的一大难题。徐婷患的是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属于淋巴瘤中很凶险、恶性程度相当高的亚型,即使接受了规范的标准剂量化疗,也难以长期生存。而她接受的所谓“中医治疗”,不仅每天给她放血,还拔火罐、刮痧,这些疗法不适合处于进展期的淋巴瘤患者徐婷本人,而且操作不规范,导致大量毛细血管破裂,更多失血。再加上,徐婷嗜好素食,营养严重不良,免疫系统受到损伤,进而发生多处严重感染,加速了疾病的进展。因此,徐婷的不幸离世,可以说是死于恶性淋巴瘤疾病本身,死于“伪中医”的滥用“中医疗法”和不规范操作,而不是死于真正的中医治疗。

防治淋巴瘤:牢记4点忠告

为避免出现徐婷这样的悲剧,淋巴瘤患者应牢记以下4点忠告:

1. 得了淋巴瘤或疑似淋巴瘤患者应到正规医院血液科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分清类型,评估危险度,判断预后,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2. 目前,化疗和放疗两种方法还是当今治疗大部分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措施。合理科学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也是医学界公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药联合放疗、化疗,可以增效减毒,优势互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3. 选择中医治疗应去正规中医医院血液科就诊,并请有资质的医师进行评估诊疗。惰性淋巴瘤、放疗、化疗疗程结束后,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淋巴瘤患者,或没有条件接受放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应选择中医药治疗,或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

第12篇

化疗:治疗淋巴瘤常用方式

淋巴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包含有几十种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也可以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案和预后。概括来说,淋巴瘤可以分为惰性、侵袭性和高度侵袭性3种类型,通俗来说,就是肿瘤恶性程度的低度、中度和高度。由于病理类型不同,淋巴瘤的治疗方案也有所区别。与其他肿瘤类型不同,淋巴瘤是全身性肿瘤,故手术往往不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鉴于淋巴瘤是对化疗高度敏感的肿瘤,因此,化疗往往是治疗淋巴瘤的常用方式。目前,很多侵袭性和高度侵袭性淋巴瘤,通过化疗可以获得治愈;即便是那些不可治愈的惰性淋巴瘤,也可以通过化疗控制肿瘤生长,从而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

由于淋巴瘤分类非常复杂,有一部惰性淋巴瘤也可以采用非化疗的治疗手段,比如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可以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局限的惰性淋巴瘤可以采用局部放疗;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同时肿瘤生长缓慢的惰性淋巴瘤,可以先采用等待观察的方法,直至淋巴瘤发生进展或有不适症状时再治疗。可见,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是多样的,需要综合分析淋巴瘤患者的类型、年龄、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多种因素,再加以确定。

防副作用:应对方法很多

由于一些影视作品和媒体的错误宣传,人们对于化疗具有普遍的恐惧心理,认为接受化疗的患者“生不如死”,甚至出现“患者没有死于肿瘤,却被化疗“打”死了”等错误观念。诚然,化疗药物具有一定副作用,常见的包括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乏力或短暂的免疫功能低下等,但大部分患者还是可以承受的。在临床上,淋巴瘤的化疗采用间歇性方案,即做完化疗后通常有3~4周的间歇期,如此,化疗药物的毒性会逐渐消除,从而可以让机体功能得以在下一个化疗周期前恢复。也就是说,化疗药物导致的副作用是急性的和可逆的,在化疗结束后一段时间能够基本恢复。再加上,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化疗药物与以前相比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很多化疗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故很多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已经可以达到让患者不脱发或者白细胞不明显降低的效果。

此外,针对化疗副作用的辅助药物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例如,针对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反应,目前临床上已经有针对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药物,只要预防性应用,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发生呕吐或严重性呕吐;针对化疗导致的白细胞下降,除了传统的短效升白药物外,目前临床上出现了一种长效升白药物,一次注射,可以发挥10天的升白效果。许多患者在接受化疗后使用这一药物,可以在化疗全程中不出现白细胞降低副作用。

精准治疗:让副作用更低

在临床上,一些患者拒绝化疗的另一个理由是“化疗是好的细胞和坏的细胞一起杀”。的确,化疗药物对于人体细胞的杀伤作用没有选择性,但是,它对生长旺盛的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远大于正常细胞。为了追求更加精准的抗淋巴瘤治疗,除化疗药物外,临床上还涌现了许多靶向药物。靶向药物对于肿瘤的杀伤远远高于正常细胞,因此,其副作用远低于化疗药物。例如,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针对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不但可以单独用于惰性淋巴瘤,还可以联合化疗药物,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此外,目前临床上还有许多针对淋巴瘤的靶向药物正处于研究阶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淋巴瘤的方案会被非化疗方案所代替,从而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维持良好的生理功能。

第13篇

【关键词】 吉西他滨;顺铂;联合化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CHOP方案是公认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但是该病复发率高,有50%~60%的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目前对于复发性NHL尚无统一治疗标准。二线治疗方案包括DICE、MINE、ESHAP、MBACOD、DHAP等方案,虽有一定疗效,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老人、一般条件差的患者难以耐受,治疗反应大,治疗费用高,难以承受。吉西他滨(GEM)是一种抗代谢类药物今年来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NHL疗效较好,被推荐为二线用药[1]。我院采自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用GDP方案治疗13例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13例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28.5~65.2岁。其中7例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是套细胞性淋巴瘤;4例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还有1例是NK/T细胞淋巴瘤。治疗前按KPS评分均在60分以上,均有可测量病灶。行常规检查。经CHOP和ESHAP治疗方案化疗失败7例,复发6例。

1.2 治疗方法 GDP治疗方案:吉西他滨(GEM)1000 mg/m2静脉滴注, 第1, 8天;顺铂(DDP)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地塞米松(DXM)20~40 mg静脉滴注,第1~3天。化疗前给予制酸、止吐治疗。每21天为1个治疗周期,至少连用2个周期。如化疗后白细胞低于2.0×109/L,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直至恢复正常。 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1.3 实验室检查 每周期化疗前后,都进行常规检查,比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及进行骨髓、CT 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及毒性反应评价 根据非霍奇金淋巴瘤国际疗效判断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完全缓解(CR),淋巴结不可触及或者活检阴性,淋巴结直径小于等于1.5 cm,骨髓学检查正常;部分缓解(PR)与治疗前相比,可测量病灶缩小至少50%;稳定(SD)与治疗前相比,可测量病灶缩小小于50%;进展(PD)与治疗前相比,可测量病灶增大25%以上或者出现新的病灶。毒副反应按 WHO 标准评价,分为0、Ⅰ、Ⅱ、Ⅲ、Ⅳ度。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以P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本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2个以上周期的化疗,均可作近期疗效评价。 其中CR4例(30.8%)、PR 4例(30.8%)、SD 3 例(23.1%)、PD 2例(15.4%)。总有效率(CR+PR)为 61.5%。肿瘤进展时间(TTP)计算从使用GDP方案化疗开始计算,中位TTP是5.0个月(95% CI: 4~9)。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和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ORR分别为62.5% (5/8)和60.0% (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毒副反应 化疗细胞学不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但可耐受,少数患者出现轻度的肝功能损伤,经对症治疗后缓解,不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不良反应的分度见表1。

GDP 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毒副反应

不良反应0度Ⅰ度Ⅱ度Ⅲ度Ⅳ度

恶心、呕吐53410

白细胞减少44230

血小板减少43330

转氨酶增高93100

3 讨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

是一种恶性肿瘤,大约半数患者的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具有侵袭性[2]。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以中青年年龄发病为主,这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CHOP 方案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化疗方案,但也只有 50%~60%的患者可以获得完全缓解,且50%病例病例会出现复发。对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再采用 CHOP 方案化疗效果较差[3]。许多临床医生探索如何解决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虽然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或DICE、MINE、ESHAP、MBACOD、DHAP等方案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老人、一般条件差的患者难以耐受,治疗反应大,治疗费用高,难以承受。 Velasquez等[4]报道,用DHAP方案治疗与CHOP方案无交叉耐药的90例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总有效率为61%,2年总生存率为25%。但是,其中的10例死于骨髓抑制引起的感染,3例死于肿瘤溶解综合征。因此,复发和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是一个难题。

低毒,相对高效的二线化疗方案是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选择标准,吉西他滨是一种新型的核苷类似物,具有副作用少,耐受性良好的化疗,化疗对实体瘤已取得了许多很好的效果。一些研究[5]表明,吉西他滨属于新型脱氧胞苷类似物,属抗代谢类抗癌药,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主要作用于 S 期细胞,抑制肿瘤细胞 DNA 合成,引起细胞凋亡。

临床前期的研究显示出吉西他滨和顺铂具有协同作用。1999年Fossa等[6]应用吉西他滨治疗复发和耐药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现具有良好疗效。其后吉西他滨常被用于恶性淋巴瘤的二线治疗方案中,Ng等[7]对41例复发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用吉西他滨1000 mg/m2 d1, 8, 15静脉滴注, 顺铂100 mg/m2 d1,5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1000 mg d15静脉滴注,完全缓解率为21%,有效率79%,无严重不良反应。万莉娟等[8]报道用 GDP 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总有效率为 75%,无严重不良反应。马树东等[9]报道用 GDP 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总有效率 73.3%,无严重不良反应。本组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地塞米松(也称 GDP 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较好。13 例患者近期疗效CR4例(30.8%)、PR 4例(30.8%),总有效率为 61.5%。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使用GDP方案治疗ORR没有明显差异,与报道一致。其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但可耐受,经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止吐药物对症治疗后,很快得到控制。少数患者出现轻度的肝功能损伤,不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 GD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远期疗效未作分析,尚需要大样本进一步的随机对照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陈英.GD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16):12621263.

[2] 林明哲.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临床分析.青海医药杂志,2006,36(9):1011.

[3] 荣枫.GDP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现代肿瘤医学,2011,19(3):543544.

[4] Velasquez. Increased sensitivityto gemcitabine ofPglycoprotein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overexpressing human cancer cell lines.Br J Cancer, 2003, 88 (12):19631970.

[5] 蒋兆荣.GD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29(2):155156.

[6] FossaA. Gemcitabine as a singleagent in the treatment of relapsed or refractory aggressive nonHodgkins lymphoma.JClin Onco,1999,17(12):37863792.

[7] NgM, Waters J. Gemcitabine, cisplatin anmethylprednisolone (GEMP)is an effective salvage regimen inpatientswith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lymphoma.Br J Cancer,2005, 92(8):13521357.

[8] 万莉娟.吉西他滨联合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2):152154.

第14篇

关键词:吡柔比星;恶性淋巴瘤;骨髓抑制;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ention effects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pirarubicin on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 lymphoma (NHL) in chemotherapy. Methods: 82 cases of NHL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1 to August 2014.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1)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1) according to the parity of the patients’ admission number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irarubicin-based chemo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driamycin-based chemotherapy.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curativ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51.22%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observation group (87.80%) (P

Keywords: Pirarubicin; Malignant lymphoma;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Effects

恶性淋巴瘤属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化疗是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选择我院8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分组研究,分析吡柔比星的临床疗效情况及对骨髓抑制的预防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8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按患者住院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41例,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17~77岁,平均(38.23±7.96)岁;合并症情况:11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淋巴瘤分期:Ⅰ期8例,Ⅱ期18例,Ⅲ期9例,Ⅳ期6例;初治17例,复治24例。观察组41例,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龄18~75岁,平均(38.41±7.83)岁;合并症情况:10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糖尿病;淋巴瘤分期:Ⅰ期8例,Ⅱ期19例,Ⅲ期8例,Ⅳ期6例;初治16例,复治25例。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症及淋巴瘤分期分期情况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的化疗方案为CTOP:第1d,静脉输注环磷酰胺(CTX)(国药准字:H14023566;生产厂家: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药物剂量750mg/m2;吡柔比星(THP)(国药准字:H20045983;生产厂家: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物剂量50 mg/m2;长春新碱(VCR)(国药准字:H14020811;生产厂家: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药物剂量1.4 mg/m2。第(1~5)d,给予泼尼松(国药准字:H33021207;生产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2次/d,50mg/d。

对照组采用的化疗方案为CHOP:第1d,静脉给予CTX,药物剂量750mg/m2;阿霉素(ADM)(国药准字:H20130186;生产厂家:S.p.A.),药物剂量50 mg/m2;VCR,药物剂量1.4 mg/m2。第(1~5)d,给予泼尼松,口服,2次/d,50mg/d。

此外,应根据患者病情,对症给予降压药物、胰岛素;若患者合并感染症状,则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若患者粒细胞缺乏,则应为其安排无菌病房;对于合并心衰、感染性休克及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抢救。

1.3 检测项目

治疗前,常规测量患者体温、血压及血糖,并做胸部CT、腹部CT、淋巴结活检、血常规、脑脊液常规、骨髓穿刺等临床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及淋巴瘤情况。化疗后,定期做血生化、血常规及CT检查。化疗结束后,做脑脊液常规、骨髓穿刺及全身CT检查,以判断化疗效果。

1.4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骨髓抑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①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完全缓解:肿瘤消失,脑脊液及骨髓穿刺结果均为阴性;部分缓解:肿大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病灶缩小50%以上,脑脊液及骨髓穿刺结果均为阴性;稳定:肿瘤体积无显著改变;病情进展:肿瘤体积增加25%以上,或者出现新病灶,脑脊液检查呈阳性。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②骨髓抑制情况。以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为指标,对比两组骨髓抑制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软件SPSS 15.0进行处理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对比应用t或χ2检验,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对照组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12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51.22%;观察组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3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87.80%;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

2.2 对比两组骨髓抑制情况

化疗结束1周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2 对比两组骨髓抑制情况(X±s)

2.3 对比两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65.85%,明显高于观察组24.39%(P

表3 对比两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临床常见恶性淋巴系统肿瘤,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亦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放疗、化疗及骨髓移植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以化疗最为常见。患者罹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后,机体免疫力下降,脏器机能减低,药物耐受性相应下降。加之,常规化疗方案具有骨髓抑制较严重,副反应较多的特点,均不同程度影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吡柔比星属蒽环抗肿瘤药物,是阿霉素的常见衍生物[2-3]。吡柔比星具有疗效好、毒性低、抗肿瘤谱广等优点。给药后,吡柔比星可迅速进入肿瘤细胞,并嵌入肿瘤细胞的DNA中,它通过抑制患者肿瘤细胞DNA聚合酶及DNA转录复制,而起到杀灭癌细胞的作用。此外,刘伟红[4]等指出,吡柔比星对耐ADM的肿瘤细胞亦具有较好杀灭作用。

相关文献指出,吡柔比星具有临床疗效好副反应少,骨髓抑制更轻等优点 [5-6]。本文,观察组应用CTOP,即CTX、THP、VCR及泼尼松;对照组应用CHOP,即CTX、ADM、VCR及泼尼松。从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22%,显著低于观察组87.80%(P

综上所述,采用吡柔比星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临床疗效好,骨髓抑制作用轻,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6-116.

[2]从文娟,刘清飞,胡坪,等.吡柔比星注射液在小鼠血浆和心脏中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药动学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5):451-455.

[3]刘鹏飞,刘贤明,张会来,等.氟达拉滨联合表柔比星治疗复发难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2):1313-1316.

[4]刘伟红,李琳洁,许能文,等.化疗辅助吡柔比星治疗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50例效果分析[J].中国生物药物杂志,2014,34(2):105-106.

[5]滕东海,张雁铜,王晓锋,等.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4):341-343.

[6]梅红兵,王风,常江平,等.吡柔比星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联合常规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对照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125(7):536-538.

[7]钱锦,闫鹏,张凯.回顾性研究422例抗肿瘤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8):1557-1561.

第15篇

最近有媒体报道,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因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喜爱他的观众无不在心中为他默默地祈祷,愿他能早日康复。

淋巴瘤与淋巴组织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增殖分化产生的各种免疫细胞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根据淋巴瘤组织病理学上的特点,可将其分为霍奇金病(DH)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该病患者占所有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比例超过4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尤以40~50岁的人多见。在临床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可表现为淋巴结的迅速增大,加之其病变多有向远处扩散和向淋巴结外侵犯的倾向,所以常出现高热以及受累器官或系统的异常表现,如吞咽困难、鼻塞、鼻出血、咳嗽、胸闷、腹痛、腹泻等。一般来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若不进行积极的治疗,该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足一年。

研究证实,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目前,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方法主要是采取CHOP方案,即联合应用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泼尼松)进行治疗。其具体的治疗方法是:于开始治疗的第一天分别静脉滴注环磷酰胺750毫克/米2和多柔比星50毫克/米2,并静脉注射长春新碱1.4毫克/米2(最大剂量为2毫克/米2),同时,每天服用一次强的松,每次服100毫克,连续服用5天,然后停药21天,此为一个疗程。该病患者一般需要治疗6~8个疗程。

多年来,各国学者一直都在努力寻求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更有效的方案。但多项前瞻性的随机研究结果表明,那些新的化疗方案不仅在疗效上没有得到统计学上的肯定,而且由于它们都有严重的毒副作用而难以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因此,CHOP方案仍然是近30年来治疗进展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最佳方案,虽然对部分老年淋巴瘤患者而言,该方案可导致的毒性反应可能有些太强。

目前,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不仅疗效好,而且不会明显地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该药对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患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利妥昔单抗的用法是:在采取CHOP方案前静脉滴注一次,应用剂量为375毫克/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