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范文

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 产业结构 开放度 对策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部门,其他新兴部门象金融、通信等这类技术和知识密集的行业,我国的规模还很小,与世界服务贸易发达的国家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应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应该让那些和科技有关的的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占更在的比例。而且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的发达地区,这是我国服务贸易在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

2.我国服务业开放度不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不高,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如银行、电信等,到现在为止还保持着非常严格的市场准入,有些行业虽然好一些,但对外资不是完全开放。所以,某种程度来说,中国的服务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限制,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开放度很低,市场对资源配置无法发挥很大的作用,这就限制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3.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仍不健全。虽然近些年我国服务贸易方面的立法有了较大的改观。中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如《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海商法》、《广告法》、《保险法》、《律师法》、《建筑法》等,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服务贸易立法仍不够健全,不少领域(如电信、旅游等)还存在很多空白,或和GATS冲突。在颁布的法律中一些法律法规还比较抽象、在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相对来说立法层次不高、缺乏协调些,这些都影响到我国服务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4.我国服务贸易管理落后,缺乏专业人才。服务业涉及的行业非常广,但其管理体制还很落后,政策缺乏透明度,存在多头管理,互相矛盾现象,这必然会造成责任不明确,管理混乱。同时,由于我国的服务贸易向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所以服务产业的发展也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方面的差距,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人才极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高级人才更是缺乏。发展服务贸易不仅需要一般的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等方面的人才,更需要一批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商法等业务的人才。

二、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1.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贸易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自身的产业水平,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服务贸易竞争是知识和技术的竞争,发展基础科学、尖端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是取胜的关键。服务贸易应向多渠道、多层次的方向发展。首先,继续巩固和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象运输、旅游、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来提高服务贸易的出口收入,同时,也要发展新兴其他的产业,在充分发挥中国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同时,逐步发展较高层次的技术密集型新兴服务业,如金融、通讯等,推动传统服务业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2.加大服务贸易的开放度。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化、开放度不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大开放力度,取消进入壁垒,放宽市场准入。只有这样,我国服务企业才有机会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经验,提高服务水平。同时拓展吸收外资投资方式,引导外资进入服务贸易领域,增加资本,改造传统行业,促进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使我国服务贸易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利用外资带来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推动国内服务行业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我们应加强对相关条款的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健全、完善对服务市场准入、税收、投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服务贸易法律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同时,我们应该提高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减少相互间的冲突,并与国际法律、法规接轨。使服务贸易能更加规范,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中的一些保护政策,来保护我国服务贸易免受歧视,健康、快速的发展。

4.培养精通服务贸易业务的人才。人力资本是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素。虽然近几年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人才培养步伐却始终没跟上发展步伐。所以,我国应大力培养和引进优秀的、高水平的服务业人才,现有各高校相关专业中加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们可以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服务贸易专业人员的素质,促进人力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引进海外高素质人才来国内就业,通过某些服务领域的开放,引进人才,提升我国服务贸易中的智力资本因素。

三、结论

当前,全球服务贸易飞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因此,应当清醒地认识中国服务对外贸易现状、发展中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参与全球的产业分工合作,中国的服务贸易才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琳,宫占奎.关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经济问题,2009

[2]孟庆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

[3]王锦阳等.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及发展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09年

[4]俞颖.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经济管理者,2009年

[5]谢俊源.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

第2篇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实际情况

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在服务贸易方面还落后于西方发到国家,从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发展情况来看,旅游业仍在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几乎占据着服务贸易行业的一半以上。基础性运输服务,是我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项基础贸易行业,运输服务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发挥着支撑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国际服务贸易在国内发展的不足

(一)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而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十余年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增长速率达到了16%,出口量平均年增长为6%,是国际上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但我国在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明显落后。

(二)服务贸易体系没有形成平衡的结构

服务贸易行业是在世界科技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产生的新兴行业,这一新兴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的服务贸易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自21世开始,整个世界范围内保险行业、金融行业部、技术服务行业、数据处理行业、通讯服务行业、广告业行业等均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服务贸易已经明显失去竞争优势。在此国际背景下,我国过于依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型服务贸易的弊端更加明显,虽然以运输、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贸易实现了稳步发展,但是金融行业、保险行业、信息服务等领域没能取得重大突破,使得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三)没有构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与健全的管理制度

发展到今天,国内尚没有出台关于服务贸易方面的完整法律,尽管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如《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对外贸易法》等,但这些法律最大的缺陷就是不够完整,没有形成系统。很多服务行业像电信行业、旅游行业等,至今缺少立法,没有构建与行业配套的相关法律;国内政府部门在对国际服务贸易纠纷处理时,基本上依靠自上至下传达的红头文件与通知来化解矛盾。而依靠这种方式势必会产生很多问题,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大多十分宽泛,配套的相关法律条款处于空缺状态,不具有可操作性,这些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过于抽象,普遍立法层次不够高,缺乏可协调性与可操作性,受国内尚没有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制约,国际化水平较低,因此难以对需要保护的服务行业给予真正有效的保护,而且和别的国家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容隐发生纠纷。

三、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开放与保护相结合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放国际贸易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吸收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更好的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技术,拓展新的服务贸易渠道与行业,从而带动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向世界先进行列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服务行业的水平与竞争力。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行业起步晚、水平低,但很多服务行业已经萌芽并在茁壮成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空间更大,前景更好。由于服务贸易行业的性质独特,目前国际上还有很多国家都没有固定的相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这也导致了国际服务贸易机构无法协调统一各国家的服务贸易政策,这也形成了在国际服务贸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贸易各方更多的通过谈判来协调合作条件、达成合作协议。我国是世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因此,我国在制定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上,也考虑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服务贸易原则与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互惠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服务贸易谈判将成为国际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形式。

(二)优化行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急需摆脱过于依赖传统的旅游、运输服务业的现状,加大对金融服务、咨询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等领域的投入,扶持教育培训、法律服务、网络咨询等现代服务行业,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渠道,大力拓展新的发展领域,优化整体行业结构,进而推动我国服务行业的产业升级,使我国服务贸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深化对传统服务贸易行业的改革,鼓励与加强对传统服务贸易行业的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积极引导传统行业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我国传统服务行业的经营与发展水平。

(三)优化政府管理机制,加快行业体制变革

21世纪以来,我国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特别是党的十强调:必须“加强对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大力改进”,“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目标。在此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各级政府加大了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对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等都予以了最大化的公开,这就为服务行业的发展清除了很多不合理的障碍,方便国际服务业企业了解我国当前服务业市场的现状,有利于我国服务企业寻求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

四、总结

总体来看,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飞快,但对外贸易的水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3年,我国就已经跃升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虽全球排名第三,但贸易逆差并没能得到根本性好转。因此,要想消除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逆差,首先必须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这就要求我国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与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提高服务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行业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施菁.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时代金融,2013(08).

[2]王小玲.浅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18).

第3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1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贸易总额不断上升,2013年已经突破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而我国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贸易总量不断增长有了很大的提升,不过相比其他贸易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但是逆差也逐年加大。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04年进出口总额为1137亿美元,到了2014年达到6043亿美元是2004年的5.31倍。然而2004年服务贸易逆差额为78.07亿美元,到了2014年达到了1980亿美元,是2004年的23倍。由此看来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在持续增长,但是服务贸易逆差也逐年加大。

(2)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失衡。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是旅游运输业和建筑业,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而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专利技术等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则出口增速缓慢,这就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均衡,而且在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劣势,我国我服务贸易结构需要优化。

(3)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通常运用TC指数来衡量,我国的旅游业在2008年之前都具有竞争优势,TC指数超过0.06,而2008年以后TC指数成为负数竞争优势较弱。建筑服务业则在2001年之前TC指数小于0,不具有竞争优势,到2001年以后则逐步上升具有竞争优势。然而我国大多数服务贸易TC指数都为负数,这就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比较弱。

2 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是一般都集中在旅游、建筑等行业,现代服务业则发展缓慢,因此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中国缺乏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人才。我国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因此就业人员多进入一些门槛较低的服务行业,而金融、通信等一些行业由于高端专业人才的缺乏,无法进一步发展,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平衡,服务贸易竞争力弱的现状。

(2)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由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较晚,所以有关服务贸易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虽然设立了一些法律,但是随着服务业发展越来越迅速,新兴行业的快速崛起,例如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还没有完善相关的法律,一些法律也存在着漏洞,有些法律条文也相互矛盾,这就导致我国的法律难以规范我国的国内市场。这就要求我国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弥补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漏洞。

(3)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步晚,在1990年以后才逐步开始开放,与发达国家相比,开放程度明显不足,尤其是我国银行、保险、广播电视等一些行业严格限制外资的进入,因此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服务贸易存在着很多的准入限制,开放程度较低,不利于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 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服务贸易也将占有越来越主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国根据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才能更好的发展服务贸易。

(1)培养服务贸易的专业性人才。要改善服务贸易就要改善人力资本,因此培养服务贸易的专业性人才是发展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重要手段,只有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并且培养多方面的复合行人才,才能让企业更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更能依靠自主创新改变服务贸易的结构,让我国从出口劳动密集型服务转变成为出口技术密集型服务。

(2)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为了服务贸易能够健康发展,就要求我国拥有健全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首先,完善的法律体系可以让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有法可依,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则可以让行业管理人员有章可循。其次,可以实现服务贸易的规范化,尤其如今服务贸易范围广,界定不明确,应该对我国已有的服务领域进行明确立法,对于一些新兴领域则应该借鉴国际上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定。最后,我国还应当严格执法,不能让法律法规成为一纸空文,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维护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3)扶植发展新兴服务业,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服务业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应当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在保持我国原有旅游建筑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的优势下扶植发展新兴服务行业。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的创新研发,推进服务业结构的有效转型,实现产业优化和结构升级,积极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技术来带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填补我国服务行业的欠缺。在我国政府的扶植和引导下,新兴服务业才能够健康发展,最终带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4 总结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总额也有着大幅度增长,然而在未来服务贸易将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主要地位,因此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优势、培养专业的服务贸易人才和调整改善我国服务贸易结构是改善我国服务贸易重要对策,也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胡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05).

第4篇

关键词:常州;国际服务贸易一、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服务进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包括服务输出和服务输入。服务输出也就是贸易一方向另一方输出服务并且获得收入的过程。服务输入即购买他人服务。

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传统的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无形贸易,如运输、保险、金融以及旅游等。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还包括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服务以外的新的贸易活动,如承包劳务、信息传送等方面。

二、常州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1、新兴行业部门发展迅速

常州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和劳务输出与输入领域, 目前常州国际服务贸易涉及到的部门和行业众多, 大大地超越了传统国际服务贸易范围,例如信息、计算机服务等繁荣发展,2004年常州三次从业人员比重为37.4∶31.6∶31,与2000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9.5和0.5个点,而服务业上升了10个百分点,而国际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也明显上涨。

2、服务外包逐渐成为特色

常州是江苏省首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拥有科教城、动画基地、软件园、钟楼经济开发区等4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科教城、创意人才培训中心等2家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服务外包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常州现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及2个出口加工区,有10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外资企业在常州投资发展,4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常州投资了70多个项目,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外经合作关系。

3、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弱,附加值低,优势不明显

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是服务业,服务业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常州服务业平均增长率为15.4%,这一增长率与世界服务贸易同期的增长率相差不多,但是发展水平却非常落后。这主要表现在服务贸易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三、常州地区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所存在的问题

1、服务贸易结构有待优化,新兴行业所占比重仍较小。

从总体上看,常州服务业的竞争力不如工业。目前,建筑、运输、旅游等部门是常州服务贸易主要集中的产业部门,而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是金融、通信、保险、等技术密集以及知识密集行业。常州的服务贸易在这些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结构相对单一。据统计,旅游也占服务贸易总额的30. 22%、运输也占服务贸易总额的28.72%和保险业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 86%。由此可以看出旅游、运输和保险占据了服务贸易总额的将近三分之二。而金融服务、通讯服务、仅分别仅占服务贸易总额的0. 54%和0. 78%,比重很小。

2、服务贸易相关技术、专业人才缺乏 。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缺乏,如服务贸易的相关研究人员、工商企业家、金融家、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和工程承包商等。其中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的外向型复合人才尤其缺乏。这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影响极大。另外,服务部门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常州服务贸易的竞争能力。

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结构不合理,立法不健全。

常州对于服务贸易的管理相对比较落后,相关的宏观管理机构、部门协调机制、政策环境、法律体系、统计制度等都急需建立和健全。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国内对服务业的定义、数据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国际惯例不完全相同,这就使得统计数据之间存在差距。在缺少全面准确的数据的情况下,政府要制定出有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就有着很大的难度。

四、常州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几点对策

1、发挥服务外包优势,推进相关体系建设

政府应该放宽服务外包产业市场准入条件。除国家明确限制和禁止的以外,所有服务外包投资领域,各类资本均允许进入。同时,制订服务外包产业扶持政策,从政策层面上解决关于示范区的建设、平台的搭建、企业的培育和人才的培养扥方面鼓励扶持。另外,政府部门要建立服务外包产业人才促进体系,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利用好常州高校的师资条件以及常州科教城的实训基地,建造培养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专门培训平台。同时要大力引进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积极引进海内外具有从事服务外包经验和熟悉国际外包市场的优秀人才,尤其是是熟悉国际外包业务流程管理、能够与国外发包客户进行业务沟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积极推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新兴服务业的发达程度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级或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常州服务业的发展要在稳步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通信、中介等服务业的发展。

3、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引进高端人才现代服务业具有人力资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征。高端人才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常州需要引进熟悉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国际规则的人才,需要引进能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政府部门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发展服务贸易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引才力度,全面提升服务业队伍的素质,推动常州服务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作者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阳红梅.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与我国的对策选择[J].经济师,2010年第十一期

[2]陶亚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与趋势分析[J].经济师,2009年第四期.

[3]王维.江苏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与战略选择[J].江苏商论,2005年十期.

[4]http:/// 中国常州服务外包网

第5篇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发展对策 竞争力

所谓国际服务贸易(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是相对于国际货物贸易(International Goods Trade)而言的,在国际间进行服务的输出与输入的贸易形式。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指因国际货物贸易发展而产生并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运输、保险、金融和旅游等无形商品贸易;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指除了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传统服务贸易之外的新兴的如劳动力输出、卫星传送、咨询及通信等无形商品贸易。人们日常提及的及本文所论述的是广义上的国际服务贸易。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服务贸易而言,虽然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发展迅速,结构得到调整,但始终无法摆脱巨大的贸易逆差: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高达906亿美元,与2011年的549.2亿美元相比,增加了近一倍。中国该如何应对日渐复杂和残酷的贸易竞争,在一直较为薄弱的服务产业上与世界接轨,不断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实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贸易大国地位,必将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改变,原本一直被忽视的服务业日渐受到重视,在恢复国内服务产业的同时,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尤其在入世之后,更是势头强劲。然而与发达国家之间相比,中国无论在服务贸易的规模还是在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方面都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看清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比重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额在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19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4%;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706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6%,2010年比2001年增长了654.52%。同时,我国服务进出口额的国际排名不断上升,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名升至第4位,服务贸易进口额排名则升至第3位。由此可见,我国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良好,规模快速扩大,整体呈良好趋势。

2.服务业基础差、总量不足,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

中国201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87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706亿美元,约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2.16%;而美国201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8200亿美元,仅次于中国,但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693亿美元,约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8.00%。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在服务贸易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而易见。再看和我国货物贸易相比的情况,从2004至2011年,我国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与服务出口占全球份额虽均有所增加,但服务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及货物出口增长速度,同时,服务出口占全球份额还不及货物出口的一半。由此可见,虽然在纵向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产业上发展较快,但是在同时期的横向比较上,中国的服务业总量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发展水平也远远不及货物贸易。而且,除了旅游等少数服务行业外,我国大多数的国际贸易服务领域均存在着巨大的国际贸易逆差。自加入WTO以来,服务贸易逆差更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更加阻碍了中国进一步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3.服务贸易结构落后,缺乏合理规划

首先,从行业上来说,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分布不平衡:出口主要集中于诸如旅游、运输等劳动密集型行业,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中运输服务和旅游两类就在出口贸易额中占46.1%,在进口贸易额中占到64.5%;而附加价值较高的金融、咨询等新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较少且现存的也较为落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历史中一直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偏低;另一方面,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上缺乏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能力,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去甚远。

其次,从地域方面看,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的选择比较狭窄。目前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仍然是我国内地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2011 年服务贸易额占我国内地服务贸易总额的64%。其中,中国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服务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地和顺差来源地,双边服务贸易占我国内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四分之一,这种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情况,导致我国的服务贸易缺乏多元化,分散市场风险的能力差,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抗打击能力也很差。

二、中国服务贸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尚未建立健全合理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缺乏一部可以倚靠的基本法典

与近年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制建设显得较为薄弱,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相当一部分服务贸易领域仍然存在法律法规的真空现象,大多数服务部门没有专项法规予以规范,部分重要的服务部门虽有专项规定,但是并没有具体可行的行业性法律。面对目前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的局面,如果在电信、航空、金融等涉及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领域没有完善的立法,将很难规范这些服务行业从业者的行为规范,对于发生的争议与纠纷也不能得到合理公正的解决,这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将是一种莫大的威胁。

2.服务贸易技术人才极度匮乏,科技创新能力羸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着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劳务输出、国际运输等劳动力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对于服务业发展和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长期忽视,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从业人才极度匮乏,现存服务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直接导致了我国服务业竞争力低下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而目前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受到资源与劳动力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于知识、技术及创新能力的较高要求。在这方面的软肋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致使我国在知识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在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上统筹规划,逐步有序升级

首先,从行业上来说,对于劳务输出和旅游产业这种优势产业,应该继续加大开放力度,争取更多外汇收入;对于金融、咨询、信息等我国目前实力尚不雄厚,仍处于较为幼稚状态但是又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部门,应该采取诸如加大财政政策支持、优先保障服务业用地、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等各种措施予以扶持,并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适当的贸易保护。

其次,从地域结构方面来看,应该对于不同地区进行区别对待。东南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的经济较为发达,港口众多,基础条件较好,应当先行一步,率先进行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升级,大力发展新兴行业,提高服务贸易的科学技术含量。而条件较为落后的内陆地区,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应该先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进行试点,确有成效之后再进行推广。对于劳动密集型及对知识技术要求不高的部门,应该鼓励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开放,尤其要扶持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扩大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改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差距悬殊的现状,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

2.推进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管理体制的落后以及法律的缺失严重制约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所以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的管理协调机制,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和对外开放协调机构,统筹安排我国服务贸易的各项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增大服务业立法执法的透明度,加大市场监管的力度,拓宽对外信息和提供咨询的渠道。另外,在对外开放格局中,加强政府间服务贸易合作机制,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也是我国目前应着重考虑实施的措施。

同时,在立法方面应按照WTO的有关规则,逐步完善各项基本法律,对于航空、金融、通信等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服务行业更应该尽快出备的行业性法律法规。对于不同服务行业之间的联系也应该构建层次不同、内容齐备的整体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当外资服务业对我国服务业造成损害和威胁时,能按照相关法律保护我国服务出口企业的知识产权及服务贸易企业的境外维权,为自主品牌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为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内部环境。

3.加大科技投入,保持比较优势产业,促进新兴行业发展

国际贸易的利益机制在于发挥贸易双方的比较优势,由于成本低廉且对技术要求不高,劳务输出和旅游产业一直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了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我们需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在我国运输服务及旅游等优势贸易项目上充分利用利用国际规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战略,并在这两个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上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输出的劳动力质量,改善我国旅游环境。[3]同时,对于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入更应加大,大力发展诸如咨询业、通讯业、信息业、金融业等各类与经济、科技进步相关的技术服务产业。

4.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服务贸易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对于提升服务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其从业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的质量,服务贸易的竞争更加体现了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句话。而我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恰恰较为缺乏。因此,能否培养并长期输送拥有丰富知识和较强的技术水平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的服务贸易人才是我国突破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瓶颈的关键。为此,我国应该加大对于教育及科研的投资力量,重视高校中有关服务贸易专业的学生的实践和科创能力,增大我国服务贸易人才储备;对于各企业来说,应该建立健全员工的培养机制,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员工培训,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获利能力,更能在我国形成层次完整,梯度丰富的人力资源队伍,为我国服务贸易奠定坚实而长远的人才资本。

参考文献:

[1]王 清,林晓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年第10期 P26—P29

[2]万励.我国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完善[N].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年第4 期(总81 期)

第6篇

关键词:服务业 服务贸易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加速发展,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3 65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6 925亿美元,其间增长了9.1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由1980年不足1/7,提高到2010年的1/5。由此可见,服务贸易在整个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一样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经过2010年强劲地恢复性增长之后,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达到4 191亿美元,首次突破4 000亿美元。其中,出口1 821亿美元,增长7%;进口2 370亿美元,增长23.3%。

就世界排名来看,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排世界第四位,位居美国、德国和英国之后;出口排世界第四位,位居美国、英国和德国之后;进口排世界第三位,位居美国和德国之后。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刚刚超过40%,但是与发达国家的70%水平相比,甚至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的水平相比,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仍有待提高。此外,从服务业吸纳的就业比例来看,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只占到就业总人数的1/3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比例。服务业的滞后发展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在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结构当中,两个传统部门运输占20.09%,旅游占26.91%,占比过大。而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占比不高。如电影、音像仅占0.07%、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仅占0.49%、金融服务仅占0.78%。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占比提高是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因此,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部门分布来看,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的优化。

(三)服务贸易持续逆差

1982-199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一直保持小额顺差。自1992年中国服务贸易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后,除个别年度 (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一直是逆差。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呈逐步扩大趋势。2007年逆差为79亿美元,2008年逆差为118亿美元,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猛增到294亿美元。2010年逆差额持续增加,高达312亿美元。2011年逆差额达到创纪录的552亿美元。

从逆差来源来看,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运输服务,差额为-449亿美元;旅游服务,差额为241亿美元;保险服务,差额为-167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差额为-140亿美元。

(四)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强

本研究对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采用比较优势指数C A I,计算方法为:

C A I j =(X j-M j)/(X j + M j ) (1)

其中,CAIj 为j部门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Xj为j部门服务贸易出口;Mj为j部分服务贸易进口。显然CAI的取值范围为﹝-1,1﹞。其中,取值为1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最强,说明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取值为-1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最弱,说明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取值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强;取值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差。

表1报告了2004-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和分行业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数据显示: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的CAI指数均为负值,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不强。另外,从分行业的CAI指数看,我国多数部门的指数为负值,竞争力不强,有的部门甚至接近-1,如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说明该部门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极差。总之,无论从总体还是从分行业CAI指数看,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均体现出不强的现状。这种不利的局面亟待扭转。

表1 2004-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分行业比较优势指数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经计算获得

四、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

(一)优化服务贸易的结构

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知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占比低的现状,我国在未来服务贸易发展中应该优先发展知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贸易的结构。

(二)多渠道增加对服务业的投入

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服务业的国家垄断,因此,应该打破这种垄断的格局,增加民营资本的介入,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提高效率。

(三)适度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适度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可以引入外部的竞争,激励我国服务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方法、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技术水平,这将有利于相关服务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以便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立行.探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策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06):28-32+87-88.

第7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 进出口 结售汇差额

一、服务贸易的概念

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

二、我国服务贸易现状

1.服务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470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3%,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0.8%,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是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出口961亿美元,同比增长6.3%;进口1511亿美元,同比增长19%。

2.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发展迅猛。2012年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快速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7.8%、18.6%、18.2%、122.5%、40.1%;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通信服务进口增势显著,增幅分别为20.7%、158.4%、38.6%。2013年上半年金融服务出口同比增长了120%,咨询服务出口同比增长了16.6%。金融服务进口增长了150%,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增长50%,通信服务进口增长16.7%。

3.贸易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服务贸易仍维持较高比重。2012年传统服务运输和旅游在服务占进出口总额58.8%,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旅游进出口总额首破1500亿美元,居各类服务之首,同比增长25.6%;运输服务进出口总额达1247.7亿美元,位居第二,同比增长7.5%。2013年上半年,运输和旅游占服务进出口总额59.4%,旅游进出口总额为828亿美元,同比增长24.5%;运输服务进出口总额为641亿美元,同比增长7.2%。

三、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服务贸易收付、结售汇逆差进一步扩大。2001年~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收付总额有显著上升,2009~2012年服务贸易跨境收付逆差逐年大幅增长,2012年逆差额达60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3%;服务贸易结售汇逆差85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一倍。

2.服务贸易较货物贸易发展不平衡。2006~2012年我国货物贸易一直为顺差,而服务贸易差额基本为负值,处于逆差状态,2012年逆差额更是高达89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2%。可见服务贸易发展较货物贸易发展极其不平衡,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3.服务贸易结构、地区发展不均衡。2011和2012年,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比重分别为60.7%和62%,金融、保险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比重偏低;地区发展不均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比较迅速,北京服务贸易占GDP比重达75%,部分中部与西部的二三线城市服务贸易占比很低,甚至西部某些地区占比不到10%。

四、应对策略

1.优化结售汇程序,缩小收付、结售汇逆差。结售汇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服务贸易结汇意愿下降,因此外汇指定银行应优化结售汇程序,在保证结售汇业务完整、正确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结售汇手续,提升企业或个人结汇意愿,实现缩小收付、结售汇逆差,如综合使用多种结售汇方式:信用证与汇付结合、信用证与托收结合、汇付与银行保函或信用证结合;简化即期、远期结汇现场检查方式,缩短结汇时间,减少利率波动对结汇金额的不利影响;扩大出具核销专用联即可直接结汇的外汇收入范围,为企业在贸易项下结售汇提供便利。

2.以货物贸易带动服务贸易,促进服务贸易平衡发展。我国服务贸易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生产行业为主,只参与加工、组装、制造等简单中间环节,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等高附加值服务活动涉及不多,这也是造成我国服务贸易长期逆差的一大原因。中国目前“走出去”的企业多数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因此服务业要紧紧依托“走出去”的制造业企业,通过货物贸易带动服务技术和人才的出口,在货物贸易产品中嵌入、复合服务产品,带动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性企业的海外投资,从而能参与更多涉及原料采购、物流运输、金融保险、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诸多较高附加值生产服务环节,逐步扭转我国服务贸易赤字,促进服务贸易平衡发展。

3.调整贸易结构,提高服务贸易市场化程度。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正逐渐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现代服务贸易转变。我国要想增强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应努力调整和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在保持现有传统服务产业优势的同时,分阶段、有重点地通过人力资本投入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使服务贸易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实现服务贸易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我国目前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还在于服务贸易市场化程度不高。为此,政府应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程度,清除不合理行业准入障碍,尽快制定和完善既符合我国实际又不违背服务贸易总协定和WTO 规则的法律法规,鼓励各种投资服务业的经济形式,改善国内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五、总结

发展服务贸易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强化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在经济总量中比重仍偏低,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很不相称。面对全球服务贸易化趋势,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汇发[2013]30号 2013年7月18日)

第8篇

关键词:运输服务贸易 现状问题 发展对策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91-02

一、运输服务贸易的概念分类、特点及作用

(一)运输服务贸易的概念

国际运输服务贸易是以国际运输服务作为交易的主要对象,交易是在分属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进行。其中一方委托另一方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另一方支付相应报酬,最终实现货物或人员的国境空间移动的交易活动。

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分类也不尽相同:一般按照运输主体划分,分为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和国内运输服务贸易。按照运输对象的不同,一般分为旅客运输服务贸易和货物运输服务贸易。

(二)运输服务贸易的特点

国际货物运输服务贸易有如下三大特征:其一国际运输服务贸易是货物贸易的一种派生的表现形式,货物贸易是服务贸易的来源,运输贸易是为货物贸易提供服务的。两者缺一不可。运输贸易是货物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二国际运输服务贸易不是以有形商品为交易对象,而是无形产品,其提供的服务只有高效方便且不同的运输方式。其三在国际运输服务贸易里面,充当重要角色的是货运人或者是运输中介结构,他们在贸易活动中不仅活动频繁,往往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运输服务贸易的作用

运输服务贸易是国际商品贸易、服务贸易的桥梁和纽带。国际商品贸易中的一切商品都必须通过运输才能从出口所在地位移到达进口所在地,国际运输是国际商品贸易业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国际商品贸易的桥梁和纽带。运输环节开展得顺利与否,运输的快速性、安全性、可靠性和运价的高低,都对商品贸易的范围与规模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

发展国际运输服务贸易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部署。运输服务贸易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产物,也是新经济形势下各国经济竞争的重点。主动参与新一轮国际分工调整,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利于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发展国际货物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一)影响我国发展货物运输服务贸易的国内外条件

劣势条件:(1)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现在全球经济仍处于低迷阶段,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仍然缺乏,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调查,2014年1-8月份,美国进口服务贸易额仅增长3.8%,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加快改革提高外资所有权的份额,甚至一些国有企业出售股份,使得服务贸易情况更加糟糕,在美国的领导下,资本主义国家追求更高更严格的服务贸易规则,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市场在世界的扩张。(2)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基础薄弱。从整体上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况,加之产业结构混乱,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同时也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国际竞争力低下,没有形成品牌战略。

优势条件:(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已得到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发展模式。十会议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应积极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扩大中国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同时,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2)我国对服务贸易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目前为止,我国政府就服务贸易的推进问题来说连续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鼓励支持,深化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环境,这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意义。

(二)我国国际货物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通过对比可比净出口指数和TC指数的方法来分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可比净出口指数(NTB)。指某一产品的净出口额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净出口额为某一产品的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

TC指数。即竞争优势指数,也叫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三、我国国际货物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国际货物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中国在2014年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6043亿美元,而2014年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排名第五,进口排名第二。出口额为2222亿美元。

2.我国货物运输贸易发展的现状

第一方面:我国的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现象严峻。主要原因是我国交通运输服务贸易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技术等方面的落后。第二方面:我国运输服务业竞争力薄弱。在当今时代,运输贸易的发展是一个繁荣的景象。但我国的运输服务贸易仍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第三方面:我国运输服务企业规模小。中国除中远、中海等公司外,其他公司的规模都很小,很多大的贸易活动都没有涉及。

(二)我国国际货物运输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其一,我国运输服务业的法律监管体系存在漏洞。货物运输服务业仍然是我国的一种新型产业,而且经验和发达国家比较还有不足。

其二,运输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低。虽然近年来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速度快,但由于中国的外国投资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制造业,在服务业投资相对较少。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业在利用外资仅占全国总外商投资的五分之一,中国的服务贸易业和其他行业如金融,保险等,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环境,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

其三,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的地区不平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政策支持相对较早,地理位置优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坐落于此,平坦的地形,适合运输贸易发展。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主要是由于地形环境较差,高原盆地、运输业务发展相对困难。

其四,运输服务业企业竞争力不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交通服务贸易也在迅速发展,海洋运输凭借其自身优势,使得众多的生产商选择了海运。

其五,运输硬件设施水平低,综合管理薄弱。我国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加快,但交通运输硬件设施的技术水平依旧很落后,铁路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客运高速和运营管理自动化等仍处于初级阶段.

四、我国发展运输服务贸易的建议

(一)基于政府政策调整的发展思路

1.健全国务运输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

我国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组织发展的规则,应该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国政府部门应适当出台鼓励和支持运输服务贸易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如加强支持、优惠税收政策和保险支持,从而促进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增加出口。

2.完善我国交通运输建设

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我们要坚持以运输贸易为导向的经济发展原则,中国政府应继续加强交通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财政支持,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弥补我国的不足,逐步提高我国的交通运输水平。

3.有序开放市场,扩大运输服务贸易范围

首先,我们要改变区域封锁的局面,建立新的开放市场,允许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投资管理,逐步放宽行业进入限制,充分利用领域的特殊监管和保税监管场所的功能和政策优势,从而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运输。充分发挥香港的龙头作用,在服务贸易的澳门和台湾,进一步深化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开放与合作。

4.政府应该重视运输人才的培养选拔

货物运输服务贸易行业需要大量的精英人才,这关系到增强行业的竞争力。我国政府要加强人才培养与选拔建设,实行职业技能、职业培训等人才选拔制度。

(二)基于企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助

我国从事货物运输行业的企业应加强合作,国有企业与航运企业进行合作,形成较大的产业链,竞争优莞加突出,从而提高整体竞争水平。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是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管理模式陈旧。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合并等,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积极推进航运企业的港口航运联合战略

中国应积极发展海上运输,加强港口与航运企业之间的沟通与沟通。船舶公司的码头投资可以保证班轮公司的专用权的使用,同时也能保证公司的船期及时、提供优质的服务。

3.以客户多元化需求为导向,发展全球物流战略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客户对运输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严格,更强调的是运输快捷、可靠、方便等。并实时监控货物的包装、运输、运输、仓储、配送等全过程。

4.企业应该积极参加有关国际组织,建立全球的合作关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国际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将对运输服务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应充分了解贸易的现状,加强政府与我国大型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在国际组织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参与国际公平竞争。

五、结论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的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问题,通过可比净出口指数和TC指数的对比,我们清楚看出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长期处于负值区域,说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薄弱,和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同时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该行业的法律监管不严格,很多企业钻了法律的漏洞,因为很多运输服务业的公司都含有国有成分,政府对外商的投资政策没有实行完全的开放。另一方面从企业来说,企业满足于现状严重,目前该行业水平相比国外较低,我国企业没有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使得我国运输行业的效率低下。企业之间没有加强合作,所以我国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运输网,东西部地区的运输条件对比强烈。

针对这样的问题来说,同样也要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进行改进:从政府来说,应该健全国务运输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完善我国交通运输建设,政府应该重视运输人才的培养选拔,加强该行业的资金政策支持,有序开放,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从企业来说,加强企业合作势在必行,积极推进航运企业的港口航运联合战略。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全力实行全球物流战略。企业应该积极参加有关国际组织,建立全球的合作关系等。

参考文献:

[1]王小东,胡瑞娟.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102-116.

[6]季克华,温明.我国运输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2(2):27-28.

第9篇

(一)服务业地位的变化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了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对于第二产业的制造业有非常大的冲击,让我们难以承受。可是,这冲击未必就是有害无益。它使我们意识到,发展制造业不可能成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第三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在我国的经济总产值中仅占40%,这一水平相对发达国家是非常低的。这场危机使我们意识到产业转型和升级已经是迫在眉睫。现实是很残酷的,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构成凰务贸易不同部门的发展机遇的变化

1、技术、文化和信息服务等行业有望在2009年间扭转逆势,此次经济危机的发生使诸如旅游、运输等我国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均遭重创,但从历史经验可知,人们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和消费在危机中表现依然强劲,少数新兴行业如文化、技术、信息服务等有望逆势而上。美、日等正是在前几次经济危机中抓住了这些机遇,一跃成为文化贸易强国。

2、经济危机使许多国家的产品销售价格急剧下滑,面对如此困难,它们不得不在成本、效率土下功夫,纷纷开始寻找新技术,这就使得整个世界经济对高新技术的需求增多,所以在技术贸易方面蕴含着巨大商机。

3、2008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离岸外包服务以超过20%的增速发展。并且。从长期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外包业务的趋势不会改变,我国以服务外包为重要载体的信息通讯服务行业面临巨大商机,将会保持较快平稳增长。

二、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原木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结果,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0%左右,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大都在60%以上。虽然中国的服务业从上世纪90年代的33%提高到2005年的40%。有了较快发展。但相比之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仍相当落后,占GDP的比重相对偏低。

2、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管理不够完善。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种市场机制和体制还不完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不少领域的法规仍是空白。虽然近年来,中国颁布了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加快了服务贸易立法步伐,但尚未形成立法体系。已颁布的一些法律法规比较宽泛,可操作性差。

3、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中国服务贸易优势主要集中在诸如运输、旅游服务等传统附加值较低的行业上。而全球服务贸易量较大的保险、金融、咨询、计算机信息服务、电影音像、广告宣传等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的高附加值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际竞争力低,并且发展速度缓慢。

4、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目前,在国际上,中国服务贸易对象主要是香港、美国等地;在国内,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和广东冶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所占份额极小。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发展,形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水平偏低且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

(二)经济危机下产生的新问题

1、服务贸易管理落后。当前,中国对服务业以及服务贸易的定义、统计范畴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惯例不一致。中央相关部委直接负责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和协调。这种管理体制会造成中央和地方有差别地对待服务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并且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不可避免的造成行业垄断等缺陷。

2、服务贸易行业人才乏。2007年的财经蓝皮书《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指出:我国服务业就业率仅有30%多一点,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60%。国内服务企业的组织规模、管理水平、营销手段、经营效率与国外跨国公司存在较大差距。

三、中国服务贸易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政策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服务贸易秩序,保护企业和个人在海内外的合法权益。

2、加强对企业的支持。根据不同服务贸易部门的具体情况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在融资、人员出入境、便捷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更多的服务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3、强化人才保障。落实和完善各项吸引和培养服务贸易出口人才的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培养和引进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急需人才。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强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查处各种侵犯服务贸易出口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对服务贸易出口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法律手段加强保护。

(二)建立服务贸易发展管理和促进体系

在服务贸易主管部门领导下,建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服务贸易工作机制。培育能适应现代国际贸易要求的服务贸易行业协会,提升行业整体形象,整合行业资源,起到政府和企业之间以及国际间经济合作的纽带作用。建设服务贸易公众信息网,帮助服务业企业了解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信息。

(三)促进重点部门服务贸易发展

综合考虑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根据部门优势和国际市场需求前景等因素开展工作。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扶持力度。针对经济危机期间全球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趋势,积极开拓对外文化贸易;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大力促进以海洋运输为主的运输出口服务。

(四)加强世界服务贸易合作

当前的经济危机影响已波及全球。为应对当前严峻局势,开展服务贸易合可行和有效的应对危机方法。除了各国积极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外,维持开放、稳定、公正的国际贸易关系,对全球渡过经济难关,恢复信心至关重要。服务贸易合作是亚欧合作的重要内容,亚欧在服务贸易中互补性大,合作前景广阔。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速较快,但亚洲国家间服务贸易水平发展不均衡。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经济体,其服务贸易发展专业性强,并在技术发展、管理体制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一直是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地区。亚欧两大洲在服务贸易领域需要也完全有条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旅游业;服务贸易;逆差

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1.旅游服务贸易的规模在逐步扩大。我国的旅游贸易净出口总额不断上升,从2006年的582.71亿元到2011年的1210.49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0%,所以我国的旅游贸易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我国的旅游业逐步步入了产业化和市场化阶段。

2.出境旅游发展迅速。长期以来我国都是遵循通过入境游来推动国内的旅游,主要目的就是出口创汇,从而可以平衡贸易逆差,而且,入境游在一段时期发展的确非常迅速,但是现在进入了一个比较平稳的阶段,相反,由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我国对出境游政策的放宽,出境游在我国发展迅速起来。所以出境游发展迅速,入境游发展平稳是现在旅游服务贸易的一个主要特点,所以这就导致了旅游服务贸易出现了大量的逆差。进出口额从2006年的121.22亿美元到2009年的-40.27亿美元,这是我国第一次出现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截止到2012年,逆差达到519亿美元,这就使得旅游贸易在平衡贸易逆差和创汇方面的作用大大减小。但是出境游的迅速发展并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的,它对促进国际关系,提升国家实力,促进旅游业的国际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出境游消费规模大幅度增长,境外支付便利化。现在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这样就使得境内与境外同等商品价格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就有很多游客是因为购物才选择的出境游,这就成了促进出境游的一个重要的动因。而且境外支付也越来越便利化,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差不多超过100个国家开通了银联业务,受理网络不断的扩大,对出境游的游客在购物时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支付方式。

4.旅游服务贸易提供模式更加丰富,贸易结构日趋完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由单一的跨境贸易转变为跨境贸易和旅游商业共存的多元化的贸易模式。原先都是由相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外国游客提供一系列的餐饮住宿等,但是现在逐步变为旅游商业存在的模式,并且旅游商业存在的模式也在逐步的发展壮大。

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结构是逐渐趋于均衡的,1991年之前,入境旅游发展非常迅速,进口规模有限,所以使得进出口结构失衡,并且该现象非常明显。但是在1991年之后,这种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旅游服务贸易进口额增长迅猛,甚至于现在出现了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并且逆差很严重。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旅游业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助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的改善。那么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首先是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因为相应的法律比较分散,没有集中的处罚措施等,而且有的条例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其次是在执法过程中不透明,因为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那么在不同地区,权利和义务就没有相统一的标准。三是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也比较缺失,不能很好的保护入境游客的权益,而且我国的旅游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权益也不能很好的被保护,这样就使我国的旅游业的国际化道路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四是我国的旅游企业在竞争力方面还很弱,在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并且与国外公司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很难使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国家旅游形象不鲜明,政府在宣传方面做的不到位,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很少被外国客户所知,所以政府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

三、提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措施和方法

1.推动旅游产业的融合。要推进旅游服务贸易与文化、教育等的融合,要着重发展乡村旅游,把中国的文化风俗很好的体现出来,要适当的结合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要注重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并且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等。将文化演艺和旅游产业很好的结合起来,推出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

2.推进绿色旅游的发展。旅游服务贸易能够持续发展要以旅游资源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所以我国对环境要加大保护力度,虽然环境保护在短时间内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是这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投入的巨大的工程,从长远来看,得到的回报要远远大于我们的投入。而且现在我国环境污染形式比较严峻,雾霾污染严重,因此更需要加大保护的力度。

3.打造旅游企业品牌。我国的旅游企业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品牌意识比较淡薄,所以在竞争力上没有明显的优势,品牌的竞争力其实来源于高质量,只有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把我们的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打响,我国旅游企业要把质量看成是品牌的根本,要与国际接轨,争取达到国际上的质量标准,并且注重产品的创新,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是企业品牌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张百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03):24-26.

[2] 高静,梁昭.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2006,(9):20-22.

[3] 董小麟,庞小霞.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7,(2):78-83.

[4] 王家宁.我国出境游产业发展态势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的视角[J].经济纵横,2011,(7):43-44.

第11篇

2、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

3、我国外贸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

4、加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5、我国出口加工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研究

6、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因及对策

7、新形势下我国外贸环境的新变化

8、河南省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qdii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10、中部崛起与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1、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和发展对策

12、我国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

13、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问题思考

14、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15、新型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分析

16、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7、区域贸易安排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贡献与挑战

18、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影响与对策

19、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效应分析

20、国际外包的发展现状、模式及对策研究

21、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和趋势

22、贸易顺差:通货膨胀的诱因分析

23、欧盟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与启示

24、标准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影响

25、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分析

26、产业集聚与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

27、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

28、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29、全球电子商务模式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

30、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1、河南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策分析

32、河南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势与对策研究

33、河南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4、河南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5、河南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6、河南进口贸易的发展前景分析

37、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38、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39、试析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技术外溢效应

40、cepa对河南省外贸发展的影响

41、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42、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和困境

43、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作用分析

44、“10+3”框架下的中日韩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45、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前景

46、对外贸易与产业集聚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

47、对外贸易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

48、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河南省旅游服务贸易研究

49、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

50、论fdi与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51、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影响分析

52、试析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关系

53、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探索

54、中印外贸发展战略比较浅析

55、河南省跨国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56、河南省出口农产品(食品)绿色营销问题分析

57、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

58、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59、我国进口贸易依存度提升问题研究

60、我国对外贸易协调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61、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62、西方对华出口贸易限制的新动向研究

63、我国通货紧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64、我国贸易救济问题研究

65、涉外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及路径研究

66、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出现的新问题及对策

67、中国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研究

68、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

69、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70、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途径

71、劳工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72、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73、国际营销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74、试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国际营销定价关系

75、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76、浅析中美经贸关系

77、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78、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效益和水平

79、对外开放战略与中部崛起

80、试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81、试论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的启示

82、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现实意义和约束条件

83、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机制及约束条件

84、我国资本外逃的经济影响及对策分析

85、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及其现实可行性

86、论当代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87、论战略产业保护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88、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89、论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约束条件

90、论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91、论中美贸易逆差的成因、影响及其对策

92、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93、论跨国公司转移作价的方法及其防范措施

94、论跨国兼并与国际垄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95、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调整

96、我国出口商品市场结构调整研究

97、论我国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

98、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分析

第12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国内产业;商业存在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10-0061-06 收稿日期:2010-06-25

货物贸易领域的保障措施已较为完备,而服务贸易领域的保障措施仍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CATS)第10条下进行谈判。保障措施无论发生在货物贸易领域还是服务贸易领域,本质上作为“安全阀”,目的都在于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他国产品造成的损害。

对于CATS下紧急保障措施(以下简称EMS)应采取何种立法模式,主要有五种观点:类似货物贸易保障措施的ESM机制、与具体承诺表相结合的ESM机制、《农业协定》第5条模式的ESM机制、《纺织品与服装协定》保障措施模式的ESM机制和以GATS第10条第2款为基础的核心机制模式。随着谈判的深入,工作组中更多的成员倾向于采用货物贸易中一般保障措施协定的模式。这样,《保障措施协定》为服务贸易中的EMS提供了最好的样板(陈立虎、黄涧秋,2006)。根据《保障措施协定》第2条1款,一般保障措施实施的条件主要有进口激增、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进口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此,国内产业是确定产业损害条件的基础。以此作为参照,在服务贸易领域,国内产业同样是损害条件中的关键性概念,但又不能简单套用货物贸易保障措施中的“国内产业”定义,而需要作出与服务贸易相适应的界定。

一、定义ESM“国内产业”的难题

根据《保障措施协定》, “国内产业”是指“一成员领土内进行经营的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生产者全体,或指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总产量占这些产品全部国内产量主要部分的生产者。”。可见,在货物贸易保障措施之下,国内产业的“国内”是从地域的角度进行界定的,而非从国籍角度定义,从而更具确定性(黄文俊,2004)。这样,货物的进口与跨越国境的进口产品泾渭分明,不会产生歧义。

但在服务贸易之下,定义“国内产业”十分困难,主要原因是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服务的提供与货物的提供大有不同,换言之,服务的“进口”与货物的“进口”迥然有异。货物的进口是货物跨越国境,进入到另一成员国境内,而服务的进口则复杂得多。GATS第1条规定了成员提供服务的四种基本模式:(1)“跨境交付”,从一个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2)“境外消费”,服务提供者在一个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个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3)“商业存在”,一个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另一个成员的领土内建立的商业实体提供服务;(4)“自然人移动”,一个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作为自然人进入到另一个成员的领土内提供服务。对于模式1和模式2之下的服务提供,货物贸易保障措施的国内产业定义可以完全适用。但模式3和模式4下的服务提供者是通过商业存在或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到了另一成员国境内,对后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这样,模式3和模式4下的服务提供就与服务的进口界限模糊了,尤其以模式3为甚。而模式3是服务贸易最主要的提供方式,常常以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出现。

模式3下的商业存在可分为两个阶段一“前商业存在”(pre-establishment phase)和“后商业存在”(post-establishment phase),前者是指外国资本正准备进入到东道国,着手建立商业实体的阶段。后者则是指外同服务提供者已在东道国境内建立了商业实体并籍此开展经营、提供服务的阶段。对于“前商业存在”,因其尚未进入到东道国境内,东道国将其排除在国内产业之外,似无可厚非。不过,东道国也可能通过保障措施达到阻止新的服务提供者进入市场的目的。

“后商业存在”的国内产业问题更为棘手,无论是否将已建立商业存在的服务提供者划归国内产业,东国道都可能陷入两难境地。

(一)“后商业存在”划入国内产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会产生进口是否存在的疑惑。一般认为,“进口”是介于地域性之上,涉及到外国产品进入到本国境内。比如货物贸易的进口是指一国产品输入到另一国产品境内,并缴纳关税、办理海关手续。然而,将“后商业存在”划人国内产业,不但“进口”概念下的地域界限模糊了,也没有了外国产品和本国产品的区分。因为国内产业包括东道国境内所有的服务提供者, “后商业存在”服务提供者当然也属于国内产业,其在东道国境内向东道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等于是“本国”服务者向“本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与其他的东道国国内企业并无不同,这样一来,模式3下将不存在服务的“进口”,也无谓因“进口”增加造成严重损害,这意味着,保障措施根本不适用于模式3以商业存在提供的服务。

第二,违反了最惠国待遇。GATS第2条规定了最惠国待遇, “关于本协定涵盖的任何措施,每一成员对于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应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不低于其给予任何其他国家同类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也就是说,施惠国给予第三国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特殊的优惠待遇,受惠国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同样可以根据最惠国条款获得此种待遇。东道国将“后商业存在”划人国内产业,而把“前商业存在”划出国内产业,有人提出这样的保障措施仅针对新的外国服务提供者,并未建立在国籍歧视的基础上,因此没有违反最惠国待遇。因为在这种保障措施下,有意义的区别只是外国服务提供者是否已经建立。比如,来自x成员国的服务提供者在Y成员国已建立了商业存在,则其不会受到保障措施的约束,但是新的服务提供者,不管来自x国还是z国,都将受制于保障措施。这样,东道国对新的服务市场进入者一视同仁,并没有违反最惠国待遇。但对z国的服务提供者而言,不论新、老服务提供者,东道国给予的不受保障措施限制的待遇最终是由x国服务提供者享有,而z国服务提供者没有得到。这样,z国服务提供者丧失了与x国服务提供者进行公平竞争的同等的机会和条件。

第三,打击了无辜的新的服务市场进入者。东道国保障措施实施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国内产业受到损害,但新的市场进入者对这种损害毫无归咎之处,因此,对新的市场进入者采用保障措施十分不公平。如果东道国某一服务产业遭受损害的原因是缺乏健全的监管体系,而狙击市场新进入者,不但不能使受到损害的产业获得调整、提升其竞争力,相反会鼓励国内产业游说政府使用保障措施对新进

入者关闭市场。

(二)“后商业存在”排除在国内产业之外产生的问题 若反其道行之,把“后商业存在”服务提供者排除在国内产业的定义之外,则在东道国境内生产及提供的服务可以视为“进口”,也不会有违反最惠国待遇之虞,但另外的问题随之产生,首当其冲的就是国民待遇问题。

根据GATS第17.1条的规定, “每一成员在影响服务提供的所有措施方面给予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不得低于其给予本国同类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服务贸易的国民待遇有两个限制条件,第一,只适用于成员列入减让表的部门;第二,要遵守减让表中所列任何条件和资格。也就是说,成员只在承诺表中列出的部门范围和限度内承担国民待遇义务,各成员可以根据其服务业发展的特殊情况进行市场开放承诺,自主决定在哪些部门或分部门实施国民待遇,并可列举提供国民待遇的条件和限制(石静霞,2006)。至于“不得低于其给予本国同类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的涵义,GATS第17.2、第17.3条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对来自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与国内同类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相比,可以是形式相同的,也可以是形式不同的,只要能保证平等的竞争条件(,2005)。

根据GATS第28条, “商业存在”指任何类型的商业或专业机构,包括在东道国境内“组建、收购或维持一法人”或“创建或维持一分支机构或代表处”以提供服务,不管采取哪种形式,将“后商业存在”排除在国内产业之外其即成为外国服务者,东道国可以对其采取保障措施。如果这一保障措施针对的产业属于东道国同意开放的国民待遇部门,也满足该国对国民待遇作出的限制条件,则此保障措施显然改变了“后商业存在”外国服务提供者与国内服务提供者进行竞争条件,将外国服务提供者置于不利的境地,明显违反了GATS国民待遇原则。

此外,大多数WTO成员在国内法以及双边投资协定中,通常会将国民待遇给予外国投资者在本国设立的公司,如果对“后商业存在”服务提供者采取保障措施,不但违反国内法及双边投资协定,还可能吓跑外国投资者。

再者,“后商业存在”在东道国境内成立,与其他国内企业一样,为东道国创造经济价值、提供就业机会,东道国对其服务提供者采取保障措施,这对本已受损的东道国经济而言,极可能是雪上加霜,而非缓解及保护,显然与保障措施的目的背道而驰。

二、多哈回合EMs“国内产业”问题谈判的进展

自1995年规则工作组(WPGR)成立以来,EMS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议程一直在进行,各成员方的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GATS框架下建立ESM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以及ESM的模式和具体规则的构建问题(王超,2008)。 “国内产业”谈判归属后者,属于具体的技术性问题。在谈判过程中,东盟国家致力于推进EMS机制的建立,其提案相当引入瞩目。

2000年3月,东盟国家提出了一份EMS的“概念文件”(Concept Paper),列出了可能形成的服务贸易保障措施所含的各种要素,包括服务贸易保障措施的目标和宗旨、关键概念的定义、实施保障措施的条件、严重损害和严重损害威胁的认定、保障措施的形式、补偿、临时保障措施等。

概念文件以《保障措施协定》、《反倾销协定》的“国内产业”定义为模板,提出了EMS国内产业的两个定义选项,选项1:国内产业是“指在试图采取保障措施的成员国领土内,经营同类服务或直接竞争服务的服务提供者全体,或指总服务提供量占国内同类服务或直接竞争服务全部服务量的主要部分的服务提供者。”选项2:是指“试图采取保障措施成员国的提供同类服务或直接竞争服务的自然人或法人服务提供者全体,或其总服务提供量占国内同类服务或直接竞争服务全部服务量的主要部分的自然人或法人服务提供者”。

在这里,选项1采取地域标准,强调的是“在成员国领土内”进行经营,这就将所有的后商业存在的服务提供者划人到国内产业。选项2采取了国籍标准,国内产业首先必须是“成员国的”自然人或法人服务提供者,如果自然人或后商业存在不具有东道国国籍,则显然排除在东道国国内产业之外。问题是国籍如何认定,GATS第28条(m)、(n)项已有一个现成的规定:

“(m)‘另一成员的法人’指:

(i)根据该另一成员的法律组建或组织的、并在该另一成员或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从事实质性业务活动的法人;或

(ii)对于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的情况:

1.由该成员的自然人拥有或控制的法人;或

2.由(i)项确认的该另一成员的法人拥有或控制的法人;

(n)法人:

(i)由一成员的个人所‘拥有’,如该成员的人实际拥有的股本超过50%;

(ii)由一成员的个人所‘控制’,如此类人拥有任命其大多数董事或以其他方式合法指导其活动的权力;

(iii)与另一成员具有‘附属’关系,如该法人控制该另一人,或为该另一人所控制;或该法人和该另一人为同一人所控制;…”

可见,界定“另一成员法人”存在两个标准,第一,注册地标准。在东道国之外经营的法人,依另一成员的法律组建或组织,属于外国法人;第二,资本控制标准。在东道国设立的商业存在,看其掌握在谁手里,如果是由外国法人或自然人拥有或控制,则属于外国法人。

结合选项2,依照东道国国内法在东道国境内建立的法人,若由另一国的法人或自然人控制,视为“另一成员的法人”,显然不能归人东道国“国内产业”之列。但相当多的成员国国内立法采用的是注册地标准,一般而言,后商业存在按照东道国国内立法注册成立,都能获得东道国的国籍,将其排除在国内产业之外,是否合理?此外,后商业存在在东道国的既有利益又该如何保护?

针对其他成员意见,2000年10月,东盟进一步提出了非正式法律文件《草案解决办法》。草案遵循了概念文件的方法,仍然将保障措施建立在外国服务提供与国内产业损害存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草案建议, “国内产业”应仅包含采用保障措施的成员国本国的服务贸易提供者(包含GATS第28条定义的自然人及法人)。草案解决办法是前述东盟概念性文件选项2加上对既得权的保护,或者说,选项1减去由后商业存在引起的损害。这等于对国内产业下了两个定义:一个较窄,针对的是损害的建立;另一个范围较宽,针对的是保障措施的适用。草案对“国内产业”未再提供选项,这是因为,第一,国内产业与既得权问题紧密相关;第二,界定国内产业的目的在于确定损害,而成员的争论可以集中到既得权利的宽泛度上。因此,草案将注意力放到既得权问题上,对既得权提出了选项。

东盟草案下,采取保障措施的基础是外国投资者引起的损害。因此,关键问题是看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保护既得权。东盟草案提供了三种保护“既

得权利”的选择:第一,在保障措施实施前,东道围根据本国国内法充分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既得权;第二,东道国根据本国国内法,仅保护已授予给外国投资者且已行使的权利,对尚未行使的权利不予保护,也就是在保障措施实施期间,冻结外资规模;第三,将外国服务提供者的权利限制在成员承诺表所列且已行使的权利范围内。这种解决办法是可行的,既解决了模式3下的损害问题,又未对后商业存在的服务贸易提供者产生影响或者说将影响限制在一定程度内。

在东盟之外,其他国家也对“国内产业”提出了相应的观点。韩国提出, “国内产业”包括采取保障措施的成员国领土内所有服务贸易提供者,但是外国在东道国境内成立的商业存在服务贸易提供者不能请求采取保障措施,而且在计算损害或威胁时,不得计人。墨西哥建议, “国内产业”的定义应包括后商业存在。智利、哥斯达黎加和瑞士更是提出,模式3不应适用保障措施。

大多数成员倾向于将本国服务贸易提供者和境内的后商业存在统统包括在“国内产业”定义之内,这主要是考虑到本国国内法难以区分二者,而且对后商业存在采取保障措施也不符合经济理由。而对东盟草案提出的既得权选项,成员倾向选项1,即对后商业存在以充分的保护(杨光华,2003)。

显然,成员对于模式3下的保障措施疑虑重重,模式3商业存在的特点决定了服务提供本身伴随着大量投资的流动,成员担心采用EMS会导致外国服务提供者撤资。将后商业存在包括在“国内产业”定义之内,无疑是对后商业存在服务贸易企业既得权的自动保护。而东盟草案既得权第一选项更受成员欢迎也是出于相同的考虑。

因成员观点分歧过大,服务贸易EMS谈判的最后期限一延再延,2004年3月15日召开的WTO服务贸易理事会决定再次延长服务贸易ESM谈判期限,但不再设定确定的谈判期限,而改以不定时限的方式,规定“ESM谈判成果的生效日期不迟于服务贸易谈判成果的生效日期”。EMs的国内产业问题与其他关键概念一样,限于胶着状态,未再取得更大进展。

三、我国对“国内产业”应持有的立场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服务贸易发展成果卓著,服务业开放紧追发达国家,涵盖《服务贸易三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共计160个小类中的100个。目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在内的100个服务贸易部门已陆续开放,占服务贸易部门总数的62.5%。(易小准,2007)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464.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位;服务贸易进口额达158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五位。但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是自1997年以来逆差最大的一年。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为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其中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为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香港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为我国服务贸易前五大进口来源地。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服务贸易进出口数字是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也就是说,仅仅计算从国外收进的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外国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即以商业存在形式提供的服务贸易并不包括在内。然而,中国是亚洲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其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渐上升,经初步推算,2006年中国境内非金融类服务业外国附属机构境内销售收入达到913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中国非金融领域服务业外国附属机构为44128家。因此,在考察我国服务贸易能力大小时应当特别考虑到我国以商业存在形式提供的服务贸易。简言之,我国服务贸易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发展迅速,但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多、出口少,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第二,主要服务贸易伙伴主要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以商业存在形式提供的服务贸易量巨大。

我国2004年修订的《对外贸易法》第45条明确规定: “因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服务提供者向我国提供的服务增加,对提供同类服务或者与其直接竞争的服务的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或者产生损害威胁的,国家可以采取必要的救济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这是我国第一次在立法中对服务贸易保障措施作出规定,尽管简单但明确了我国服务贸易保障措施机制的存在。由第45条的措辞来看,其采取的是类似货物贸易保障措施模式的机制,即服务贸易EMS的启动需要满足进口增加、国内产业的损害和进口增加与国内产业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三个实质要件。这样, “国内产业”仍是我国服务贸易保障措施机制中无法绕开的关键概念。

我国未来的EMS立法,相当程度上依赖多哈回合服务贸易谈判的结果。在谈判中,我国对“国内产业”采取何种立场,应视我国现实的服务贸易水平和特点而定。我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但主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又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因此EMS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同时,我国相当一部分服务贸易由外商投资企业以商业存在形式提供,既得权问题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因此,所采的“国内产业”的定义应既能有效地保护本国产业,又不打击外国投资的积极性。

在服务贸易当中,我国与东盟所处地位相似,都是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有了长足发展但整体水平不高,东盟的立场对中国具有借鉴作用。在东盟提出的草案中,对于哪一些服务贸易提供者划归国内产业,主要由GATS第28条进行认定,按照该条(m)项的资本控制标准,在中国境内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果由外国法人或自然人拥有或控制,则属于另一国的法人。但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明确规定,无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均是按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国法人。显然,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法与GATS第28条相悖。支持东盟的草案,是否意味着我国打算放弃自己的国内法?事实上,成员国内法与GATS第28条的矛盾并非我国独有,而是一个普遍问题,围绕着东盟草案的讨论与争执,谈判方逐渐达成了一个共识,哪些商业实体划归国内产业,即国籍的判定留待国内法决定,但应保持透明性与可预见性。。因此,对于构建国内产业的定义,我国国内法的规定并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如何将既得权结合到国内产业的定义中去。

按照我国国内法的规定,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属于中国法人,这样,大部分后商业存在划归“国内产业”,在东盟提出的三种既得权选项中,选项2对中国似更有意义,即保护已授予给外国投资者且已行使的权利,通过保障措施,不但可阻止新的贸易提供者进入国内市场,防止“国内产业”的进一步恶化,也可禁止现有外资规模的扩大。

四、结语

“国内产业”是构建服务贸易保障措施机制的关键性概念,基于服务贸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对“国内产业”作出一个合理的界定相当棘手和困难。有一种观点认为, “国内产业”不存在一个共同的定义,对“国内产业”采用共同的定义,事实上是对成员“要求过多”,而且不能达到对成员进行救济以适应新的产业竞争的目的,也起不到安抚国内反对贸易自由化的政治力量的作用(Mario Marconini,2005)。该种观点似乎在以后处于胶着状态的“国内产业”的谈判中得到了印证。但不管怎样,经过数年的谈判,“国内产业”问题逐步深入,国内法的定义与既得权的结合很可能是未来界定“国内产业”的发展方向。而我国更是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在“国内产业”的谈判中,坚持对我国有利的立场。

参考文献:

陈立虎、黄涧秋,2006,保障措施法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文俊,2004,保障措施法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

石静霞2006wro月&务贸易法专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王超2008,WTO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谈判问题评析[J]世界经济,研究(4).

2005,WTO国民待遇的法律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13篇

【关键词】对外贸易 贸易结构

一、重庆市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不断增加

重庆的进出口量近年来以稳步且快速的发展势头引领着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向着国际标准进发,成功跃进全国进出口总量前十强。2013年,重庆的加工贸易行业的进出口量占据了总对外贸易进口量的60%,完成328.2亿美元的进出口金额。其中保税港区对重庆对外贸易贡献重大.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进出口值为171. 4亿美元,保税区进出口总值突破百亿美元关口。

(二)对外贸易主体的多元化

对于出口市场经济,民营企业在不断的发展,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势头强劲,从长远来看民营企业有逐渐的超过或者有可能取代国有企业的发展趋势;对于进口商品来说,外资企业一枝独秀。从出口量占外贸进出口总量比例来看,民营企业占据59.3%,国有企业占据16.5%,外资企业占据22.8%,进口量方面民营企业占据38.3%,国有企业占据33.7%,外资企业占据20.8%。

(三)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

服务贸易是指国际之间通过互相提供服务从而进行经济互换,换取双方利益的一种经济活动。目前重庆的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呈现稳定并快速增长势头,多元化的目标市场使得服务贸易正以跨越式的步伐向着国际市场迈进。如今重庆的传统服务贸易正处于和现代服务贸易融合并行发展的状态中。2014年是重庆服务贸易发展的的一个里程碑,从此重庆踏入服务贸易发展元年,重庆在渝新欧铁路的支持下,重庆政府提出了服务贸易五大专项计划,分别是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跨境结算和投资便利化以及保税服务贸易,目前重庆服务贸易总额在全国位列前茅,所以重庆市在日后的对外贸易中对服务贸易市场应给予重视和大力开发,力争国际市场。

二、重庆市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不尽合理

所谓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指的是某一国家或者是地区各种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在所有商品中的占比。重庆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进程中其贸易方式也有所转变,已经转为进口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贸易等多种贸易并存的发展格局。但是加工业技术含量不高,多为一般性的工业产品,作为老牌工业基地,以工业依附为主,不可避免地存在高污染等附加问题。过去生产的产品都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且污染和耗能高的产品,如今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加工贸易方式生产更加好的产品,使得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产业结构整合优化升级,在如今重庆要打造中国内陆自由贸易港的目标下显得格外重要。

(二)缺少具代表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商品附加值普遍低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到新千年以来,重庆外贸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最为突出的表现是重庆贸易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的产业链日趋成熟,机电出口比重不断加重,但是其商品附加值普遍不高,创新能力低下,加工也容易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波动。

(三)对外贸易市场存在无序竞争

为了打开国际市场,重庆存在部分出口企业以打价格战等形式打压对手,但同时也把整个进出口市场的秩序打乱。进出口贸易中无序竞争、恶性压价必然会造成出口秩序混乱、地区经济利益受损,而且还导致国外反倾销大量增加,加大重庆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负担,资源的浪费以及贸易摩擦的加大,不重视的话会把辛辛苦苦建立的国际贸易地位所推倒。

三、促进重庆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促进资本和技术创新在对外贸易中作用的发挥

对外进口对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促进作用,,引入国外技术资金为重庆本土发展打下物质基础,重庆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不同领域的人才进驻重庆,大展拳脚,进而影响到重庆市经济发展;对外出口则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这两个关键因素起作用,重庆的技术创新如在机电、笔电产业上,为重庆市贸易走出去,走向国际市场,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商品贸易结构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应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为目标、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动力的原则,加强在生态环境和资源建设重点领域的投资上,并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重视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推动重庆服务贸易“5+1”专项对重庆经济发展影响,使服务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已经是重庆对外贸易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重视“三优化”,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使一些新型企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投资结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也使民间资本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外贸结构的全面优化,使加工贸易等行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从根本上实现了经济增长。

(三)企业应增强在中高端产品上的竞争力

在保持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提高产品档次,实现市场多元化经营,积极解决技术上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重庆出口市场50%以上都是机电产品,附加值较低而且污染量大,长久下去并不利于重庆的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国际形势的发展潮流,所以企业必须进行根本的改变。通过对产品出口情况进行分析:产品在国际上的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等各类指标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汽车产品还是以附加值较小的产品为中心,出口产品存在不合理的结构,且出口市场也太多集中,其技术研发能力偏差。在保持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提高产品档次,实现市场多元化经营,解决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研发附加值高的新技术产品已成为一个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动力,和立足市场之本。企业可以加强与高校的科技合作,提供资金给高校研发高新技术产品,这对于重庆地区的高新技术发展有着双赢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对重庆就发展对外贸易业务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发展建议,重庆市对外贸易仍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只要扬长避短,善于创新学习,并实现自我完善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将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金融;贸易发展;服务贸易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成为重要的贸易形式,而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直接证明了金融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项目,金融贸易在国际经济交流中发挥的作用居功至伟,在发展中我们必须重视金融服务业的模式创新,特别是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要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出自身问题,积极的向国际金融服务机制学习相关的先进理论,这对于我国的经济走向未来、走向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金融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

金融全球化是当今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摆在每个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对世界各个行业的变革有重大影响,而我国在全面开放的背景下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金融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描述是从1986年乌拉圭开始的,在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贸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在目前的解释中,主要是国与国之间存在的金融上的交易,主要是一些款项交付和接受,从相关的定义和特点来分析,主要有四种重要的模式:

跨境交付,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在本国境内的一些服务输出,这种服务往往是基于高新技术,比如一些计算机网络技术、媒体服务,这些服务能够远程交易,服务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因此也被称为跨国交易,服务的边界不受地域的限制,能够在外国的境域内进行交易。

境外的消费方式主要是针对旅游或者是留学的人群,是对本国以外的人员进行消费的方式,这样的消费提供者能够被政府支持。不过这样的情况只是出现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间,这种消费可以由任意的金融服务组成。

商业存在,这种情况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形式,很多大企业都实现了全球化,在其余的国家实现金融投资,一般是通过企业或者是金融机构的形式进行盈利,给当地的居民提供便利,并能够有业务的建设,这就形成了商业存在的情况。

自然人流动,人是自由的,可能会流动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在某一个位置可能形成消费,这种情况下,个人有可能在别的国家实现投资,也可能产生消费,金融服务很可能就出现在他们的身上,这种形式是短暂的,并且是经常变化的,跟一般的商业存在不相符合,所以被称作是自然人流动的形式。

2.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在中国的跨境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影响到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国的金融贸易水平逐步的提高,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重大的潜力,我们要不断的完善内部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比如在很多行业的政策扶持,克服一些不平衡的状态,从这些方面来说我国的发展现状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不断克服不平衡结构以及国际金融贸易不公平的问题中,逐步的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提升,这对于我国综合实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这方面要加强理论的创新,积极的致力于管理机制的完善,这样才能够让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水平更上一层楼。

2.1金融贸易服务不平衡的结构类型

在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国内建设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在很多方面上都是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的。通过数据不难看出,相关发展是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使得数据增长不断地提升,发展可以理解为是相对比较平衡的,但是就国内银行贸易来说,却是有着很多问题的存在,但是这样并不能阻碍国家银行贸易的发展,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情况下,要克服不平衡的状态。

2.2中国的进口和金融服务出口贸易失衡的结构

最近几年内的数据研究分析不难看出,进口也出口之间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在国内一直都是处在金融服务贸易赤字的状态下,在1997之后,这样的差距就已经增加到了付11.7亿美元,到了2008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付90亿美元。

中国的进口比重在金融服务占了绝对的贸易,除了从1997年的三年1999年进口量在87%的比例,比82%, 87%,其余年份在90%以上,尤其是2000年和2006年,进口占93.3以上%,其中出口差距相比,也呈现下降趋势。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际金融机构,以降低本公司的业务发展水平,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为主,短的时间内参与国际竞争,竞争能力不强,服务无法与跨国银行巨头竞争,贸易金融服务,中国的整体竞争力仍然较弱,导致跨境贸易金融服务的进口远远大于出口。

在国际货物贸易领域,在货物贸易进口飙升至一个国家的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相应地造成严重影响。我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慢慢的实现了对外开放,这样来说逐渐的能够形成我国的竞争力,在出口方面就会有很好的帮助,在我国的市场建设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它不会由于在短期内的快速增长,过大,国内金融业的影响。

据研究学者,以及金融服务贸易进口和外资银行资产在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口增加一个百分点。因此,中国应完善外资银行的监管能力,其进入动机的影响,并鼓励银行的股权资本与外资银行的合作,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3.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

3.1协调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开放的发展

市场对于金融服务行业的影响可以在多个方面很好地体现出来,我们对于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相关方式去不断地进行完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过度的急进,要保证发展平稳。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图稳定,积极的发挥有效性,这样来说是十分有效的建设,随着我国资本的流动速度的不断扩大,我们应该致力于金融稳定的维护,积极的开拓稳定开放的市场,协调金融市场开放跟金融风险方面的关系。

3.2 贸易金融业务的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

经济的发展在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是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所以要想发展金融服务业就要大力发展经济,并依靠经济,反哺经济,这样才能够实现金融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金融服务业的需求也越来越亟待,这给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需求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金融服务发展体系的发展也有了重要的内驱力。不过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因此在人均生产总值上并没有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这种情况也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贸易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这方面的问题就会逐渐的消除,在金融服务贸易方面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另外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对于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3.3 逐步开放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并逐步引入竞争机制

安东尼等国外的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金融的开放性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际贸易中,金融服务市场是最关键的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只有引入市场机制才能够推动金融贸易的改革,不过在市场中要不断加强应付问题的能力,积极的借鉴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大力促进国内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增强应对金融风暴的能力,比如1998年的金融风暴就是由于亚洲金融体系危机引起的。我国应该积极的实现经济转型,实现产业化的升级,这样才能够消除在金融贸易中的缺陷,让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更加的完善。所以说,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一种高水平的经济运作形式,我国应该不断的完善内部竞争机制,在市场方面要逐步的放松,最后实现全面的开放,这是我国金融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3.4 金融机构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

金融服务贸易中我国长期处于一种赤字的状态,这说明了我国的金融贸易服务长期处于一种非常低下的状态,我国金融业萎靡成为这方面的罪魁祸首,效率非常的低下,长期被国外垄断,这些方面都是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管理机制的低下,上下不一,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效果。银行这些开放程度比较高的金融服务机构都十分的封闭,相互的合作关系建立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而且各自对于利益的追求也大大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本文基于对金融服务业各部门协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外国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分析,集中在部门协调方面的意见比较的多,并且在出口和进口方面借鉴了外国的金融服务理论,通过改革改善当前状况,针对决策制定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4 结语

现阶段内对于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的探索成为当下的中心点,关贸总协定在不断的优化,在金融服务的概念方面也给出了不断的创新,本文就国际金融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相关数据为基础的情况下,主要分析我国金融贸易体系的相关缺陷,在对我国金融贸易现实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指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方向,成为我国发展的重心点。

参考文献

[1]姜波克 《国际金融新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8

第1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要素;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全球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计算机早已得到普及。互联网络使人们的沟通更加快速和便捷,因此越来越多的商业贸易都选择利用互联网络进行。但是目前网络信息安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能否保障信息安全就成为电子商务贸易中重要的问题。

1.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要素

1.1机密性

在过去,企业进行商业贸易往来都是通过书信等可靠的通信渠道来进行商业交流、发送商务文案的,虽然这些方法的使用速度和效率都较低,但是机密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在现代社会,电子商务是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进行的,电子商务信息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要保障电子商务信息的安全,就必须保障电子商务信息的机密性。

1.2完整性

电子商务信息传输简化了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很多过程,减少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干预信息,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电子商务信息的完整性问题。数据录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是非法行为,很容易导致商业贸易数据被篡改。电子商务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信息也有可能出现丢失、重复等问题。因此,保证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是保障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

1.3认证性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电子商务信息就是基于互联网络进行的,在进行商业贸易往来时,双方不会见面,这就需要一些技术对双方的身份进行识别和确认。

1.4有效性

在商业贸易过程中,贸易双方都需要确认很多信息,电子商务将纸质的认证转变成为电子信息形式,那么,保证信息的有效性是电子商务贸易的重要前提。因此,对于网络故障、硬件或软件出现的问题和计算机内部可能存在的潜在病毒都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和预防工作,这样才能保障电子商务贸易数据信息的有效性。

1.5不可抵赖性

传统的贸易都是通过手写签名或是印章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贸易伙伴发生抵赖的行为。而电子商务贸易是在虚拟的互联网络平台上进行的,而互联网内每个人都是匿名的,存在极大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如何保障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不可抵赖性是进行电子商务贸易中的一个重点。

2.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网络安全

虽然国际经济和数据信息早已步入全球化时代,但安全协议问题还未进行全球性的规范,并且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这就很容易使黑客进行攻击。一些非法用户在网络上通过不正当手段拦截用户的有效数据或是对数据进行篡改,将导致用户的一些核心数据泄漏,使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完整性。此外,一些非法用户还会在拦截到的网络数据中加入病毒再进行再次发送,利用修改后的数据信息恶意攻击对方的计算机。电子服务器安全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服务器是电子商务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保存着大量的商务信息,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其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2.2电子商务交易安全

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主要包含身份不确定、交易抵赖和交易信息修改三个主要方面。由于电子商务贸易是基于虚拟的互联网络进行的,这个平台上贸易双方使不用见面的,这就给贸易双方的身份确认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一些非法用户可以通过不正当手段非法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再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和对方进行交易,从中获取非法利益。此外,在电子商务贸易中一些用户可能会对自己曾经发出的信息进行否认并推卸责任。最后就是交易信息的修改问题,在传统贸易中,双方一旦签订合同,一般是不可修改的,在电子商务贸易中也应当做到这点,这样就能保证商务贸易的公平公正性。

3.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措施

3.1数据加密技术

保障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最基本措施就是数据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机密性。随着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保障商务信息的完整性并进行身份鉴定,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新的数字验证技术都在不断的衍生出来。数据加密技术就是将数据信息通过一定的加密算法,将原本明了的数据信息转化成为一段无意义的秘文,以阻止非法用户截取信息获取原始资料的意义,从而保障电子商务信息的安全。对称密钥加密体制和非对称密钥加密体制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加密技术。

3.2防火墙技术

数据包过滤和服务技术是目前互联网内使用最为广泛的防火墙技术。相比服务技术,数据包过滤防火墙技术使用起来更为简单,它检查每个收到的数据包的头并决定数据包是否发送到目的地,因此其运用比较普遍。防火墙能够对进出计算机网络的数据进行一定标准的过滤,就能有效的对有害信息进行阻隔,从而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然而,防火墙技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防火墙只能对经过了防火墙的有害信息进行阻隔,但并不能防止计算机网络内部的网络攻击,并且防火墙不能保障数据的机密性。

3.3身份认证技术

网络中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最常用的技术就是数字证书,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证。CA(Certificate Authority)是颁发数字证书的机构,要想保障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稳固的CA。

3.4保障安全环境性措施

由于目前互联网络的电子商务贸易发展得还不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都还没建立,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大的问题。因此就要保障电子商务信息的环境安全,首先要在我国构件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其次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最后要加快网络的基础建设,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4.结语

根据电子商务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有效性和不可抵赖性这五个基本要素,结合目前电子网络信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如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等技术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保障在电子商务贸易中商务信息的安全。 [科]

【参考文献】

[1]肖徳琴.电子商务安全保密技术与应用[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