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范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战略研究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因此,中小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战略,保持和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并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其方式

技术创新的内涵。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熊彼特认为: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这个“新组合”包括:一、引入新产品;二、引入新技术;三、开辟新的市场;四、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五、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创新就是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的变化,创新包括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及自身的条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研究开发、研制新产品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的方式。技术创新可以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自主创新是指一个企业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先于其他企业首次将某一科研成果用于创造经济价值的活动;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它是以成果共享、风险同担、资源最佳配置为原则的创新行为;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秘密,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展开竞争,以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费投入不足,重短期轻长期。一些中小企业投资者认为,对于技术创新只能给予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成本太高,而且经济效益不明显。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为3000亿元,仅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而在发达国家,其所占的比例通常为2.5%左右。同时在中小企业中,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之比高达97∶10,引进国外技术和购买国外技术经费之比高达121∶10。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把大量资金投放到技术引进方面,而把少量的费用投入到自主创新方面。

技术创新基础薄弱,资源配置不合理。良好的资金运作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条件,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因而导致其在技术创新方面投资能力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基本都以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为主,真正意义的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很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优势在于生产设计环节,而许多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方面的创新实力明显偏低。

缺乏创新专业人才,技术创新能力偏低。人才分配不均衡使我国高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留在中小企业的高科技人才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得不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企业高层领导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高层领导推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就会使整个企业组织缺乏创新活力。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推动技术创新的专业人才,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技术支持。

融资渠道不畅通,技术创新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通是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小企业知名度不高、企业实力有限,再加上自身融资渠道不畅通,使其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有些中小企业得不到大型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只好通过民间融资形式解决其资金问题,这种融资方式缺乏法律保护,融资风险大,利息高,既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还会使之背上沉重的包袱。由于资金缺乏,中小企业也就无法在企业内部推行技术创新。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保障体系

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帮助中小企业形成技术创新动力机制。首先,要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导,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制度保障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研发的力度,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比例,做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三者并重,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层次;最后,要善于发挥高科技人才的带头作用,对于那些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等长期性的奖励,鼓励他们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从而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机制。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与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参照国外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功做法,在中小企业之间建立技术创新行业协会,形成资源同享、共同研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体的力量,切实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建立人才保障体系,形成一套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中小企业推行技术创新的技术保障。中小企业首先要建立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那些水平高、技术好的高科技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团队中来,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建立富有成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最后,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在技术创新中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

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要推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加强专业培训,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新路子,进而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引导作用,发挥大型知名企业的传帮引带作用,积极组织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以提高其创业存活率、成功率和成长率。

建立资源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资源。首先,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所需资源,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创建中小企业科技产业园,为高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环境保障;其次,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的配套设备,从而保障技术创新顺利推进;最后,要建立科学的企业成长评价制度,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尝试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其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倾斜。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坚持以“引进、消化和吸收”为基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践证明,引进技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成本和费用,帮助企业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为其设计创新、工艺创新以及产品创新提供了技术指导。中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对市场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和战略选择,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通过技术引进及有效地消化吸收,实现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挥产学研三方力量,实现技术创新利益共享。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合作创新对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在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共同发展的目标引领下,在三方利益的共同驱动下,相互遵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实现优势互补,并获取各自所需的最大利益,从而实现利益共享。

重视虚拟生产战略,开拓技术创新新路子。目前,虚拟生产战略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企业基本上没有或拥有很少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将其大部分职能外包出去,只保留很小的一个职能部门――“总部”,总部实际上只是一个协调者,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中小企业可以借鉴“虚拟生产战略”的组织形式,在组织上保留制造中的核心环节,在具体的生产环节上采用外包等方式进行分流,逐步推进技术创新。

第2篇

1技术创新的含义

20世纪30年代,熊彼特开创技术创新理论,多年以来经过众多学者的补充和丰富,技术创新理论体系日渐完善。技术创新是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改进或创造新事物,进行技术活动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产品创新,每个企业都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产品创新以占有市场优势并最终获得利益。

2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2.1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美国的中小企业约占整个国家企业数目的99%美国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是其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在美国人的发明创新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可知,中小型企业在美国的技术创新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美国的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

2.2日本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日本同样受到国家政府的密切关注。为了给技术创新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保证其能长久顺利的持续发展,拟定出了一些相关的保障法律,例如《中小企业技术法》,它提供给日本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一个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环境,并快速推动日本经济的腾飞。

2.3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德国经济来源的最重要部分来自于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数量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9.5%。中小企业已经是支持整个德国经济的主力部队。德国企业经济的提高主要依靠于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因此德国对其技术创新及相关政策等方面极度关注。与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运作体系及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相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体系是相对比较突出的。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也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8%,在确保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提高就业率、活跃市场、牵动地区发展、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诸多方面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如下:

(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首先,中小企业由于注册资金规模较小,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已使企业抓襟见肘,没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技术创新。同时由于资本实力相对较弱,市场知名度不高,筹资难度明显高于大企业,不易获得国家银行的支持,加上企业的财务制度不是很健全,从而影响了信贷业务的进行。

(2)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意识

中小企业在资金的投入看中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一些企业只注重现有的生产组织、生产规模的扩大,加上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担心投资风险,轻视技术创新,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缺乏应有的勇气和激情。

(3)企业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不足

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难以与时俱进,对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不够重视,一方面缺乏自主研发的激励机制,那些有能力的人才即使引进了,也大多不会留下来,另一方面又怕培育的人才被人挖走,很多企业不肯花本钱培育人才。高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形成有水平的技术创新。

(4)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工商、税务、财政、科技与业务主管部门协调不够,企业的技术创新融资渠道不畅比较突出,一些社会化的科技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服务机构不多,不够规范,未能满足企业对技术信息、人才流动、市场能力分析、管理咨询等技术创新方面的实际需求,还没有形成关心科技进步,支持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这些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的不完善给中小企业的竞争机制和创新交易带来了很多的影响。

4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对策

(1)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融资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能否持续发展。它可以解决技术创新的经费困难的问题,保证其拥有充足的资金提供给技术创新。为了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开拓资金的来源,国家相关机构应该创建一个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资助机构,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提供技术创新在资金上的帮助。

(2)组织中小企业搞联合创新

中小企业因为资金、人才的欠缺,对于企业的技术应用创新,特别是针对行业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单靠单个企业单打独斗搞技术创新,投入的资金技术是很有限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创新的形式,通过与行业内企业或高校进行联合技术创新。通过合作,对现有的创新资源的进行分工,开展技术合作,共享知识产权,共同推进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的突破,实现产业内部进行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第3篇

稳定、相对清闲的高校和科研所,而不愿投身于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迎接激烈的挑战。只有38%的研发人员选择了企业,而且大都集中在大型企业。这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急需的高素质人才、研究人员匮乏,缺少创新的推动力量。同时,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多来自村镇,文化程度不高,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不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创新所需的文化氛围。

二、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技术创新是一种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没有足够经费用于支持创新活动;同时中小企业市场融资非常困难。1.间接融资难。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信度低、缺乏足够抵押资产、财务制度不规范、破产率高,因此银行会觉得风险太高而产生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而且,中小企业所需贷款数额小、频率高,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管理成本,出于盈利角度考虑,银行就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故意提高门槛,给中小企业额外设置障碍,避免或减少向中小企业贷款。2.直接融资难。苛刻的上市条件,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切断了中小企业通过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从股市融资的渠道。

三、技术中介机构不健全、不完善。技术创新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单个企业一般不具备技术创新所需的所有环节、资源,需要和别的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创新。而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须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搜集信息、谈判筛选,付出昂贵的交易成本。这就需要发挥中介机构综合、互动和集成的优势,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促进合作,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但是我国的中介机构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很多问题:数量少、专业化水平低,彼此独立、协同程度低且行为不规范、服务功能单一,没有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系统,不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间的技术、信息交流。

四、法律保障不力。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尚未形成完善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而且,一些已制定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仍存在很多问题:1.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如按所有制性质分别立法,导致了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2.没有专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没有把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到应有的高度。

现在,中国已经站在了WTO的门槛内,正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面向国际市场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国外竞争对手鱼贯而入之日。加紧技术创新、壮大自身实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关系中小企业命运的攸关大事。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一、努力吸纳高素质人才,鼓励产学研联合。利用媒体、舆论,宣传创新、开拓精神,促使人们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高素质人才投身中小企业创新事业。同时,中小企业应采用高福利、高薪的方式,吸引技术人才的加入,壮大智力资本。产学研的联合协作是一种很有效的资源互补方式。一方面,企业可以从高校、科研所获得智力支持,提高消化、吸收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所可以通过帮助企业技术创新,了解市场、明确市场需求使科研活动、科研项目更符合实际,更能有效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改变长期以来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状况,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可以培养出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了解业内技术水平又了解企业现状及需求,既有经营思想又懂政策法规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发展完善技术中介体系,加快建设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和生产促进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的很有效的孵化、培育中小企业的中介机构。美国的康柏、因特尔、苹果等公司都是从孵化器里发展起来的,硅谷所在市——圣荷西市,正是凭借技术孵化器、生产促进中心,从15年前只有10万人口的农业市,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102万人口的高科技城市。我们应当借鉴这种两种模式,努力发展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孵化器是一种孕育、培养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它把有创意、有技术、有市场前景的“卵”,孵化成有实力独立面向市场的企业。它为被孵企业提供“养料”“养分”,促其健康出生、茁壮成长。1.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由于初创者多为擅长特定领域的科技人才,缺乏该领域以外的知识,尤其缺乏经济能力和管理经验。因此,孵化机构往往反聘一些高校退休教授或邀请商界老将,为初创者讲授创业经验、营销技巧,弥补知识的欠缺。同时,开展培训班提高新创企业员工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做好人力资源建设。而且,在同一孵化器内,被孵企业间因有一层亲情关系更容易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文化氛围。2.提供资金。大多企业孵化器提供融资、协助融资服务,以及价格较低的办公空间、办公设备等3.提供网络资源。孵化器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网络资源,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机会。网络可以迅速、有效地传播信息,密切企业间联系,加强技术交流并防止个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经济行为的风险。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技术中介机构中的另一个亮点。如果说孵化器使企业从无到有,那么生产力促进中心则使企业从小到大,从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是中小企业的助推器。中小企业风险大,失败率高,如美国的中小企业成立两年内有23.7%的失败,四年内有51.7%的失败,六年内有62.7%的失败。因此,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对于降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其存活率、保证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拓展融资渠道。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广东、辽宁、湖北和云南4省组织实施的“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面临的问题问卷调查”,有66.9%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第一位的问题。而在国外,由于政府的鼎力相助,资金短缺的情况就比较少。许多国家通过实施相关的政府计划,直接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和带动风险资本及社会各类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如美国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是美国政府直接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计划,1982年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按一定比例拨出资金,为在政府命题的研究开发项目中中标的中小企业提供资助;加拿大的产业研究支持计划(I?RAP)是一项专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联邦政府研究与开发支持计划,已有50多年的历史,1999-2000年度资金总预算达到1.68亿加元。另外还有英国的LGS计划、德国的BTU计划、以色列的Yozma基金、欧洲EIF基金等。

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约束

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达国家,企业往往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主力军,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往往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企业竞爭力的来源。很多国家、地区的政府把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维持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爭力的重要措施。內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撐,技术创新活动可以通过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保证企业的长期产出。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公共品属性,技术创新活动不仅能夠带来私人收益,而且能夠带来更高的社会收益,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平均私人收益是25%,而其平均社会收益为56%,比平均私人收益的2倍还有高。因此,从理论上讲,共性技术的技术创新能夠带来更大的社会收益,接近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最优。这是很多国家的政府积极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內很多实证研究亦证实了这一观点。政府的财政补贴和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政府财政补贴力度越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也就越高。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因此地方政府也愿意通过技术创新资助、技术创新补贴、稅收优惠等财政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目标和财政目标。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政府有推动技术创新专案的需求,企业为了自身生存、竞爭的需要,也应该积极得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然而与大企业不同,我国中小企业两极分化严重,既有产业结构合理,技术水准领先的企业,也有产业结构层次低、产能过剩的企业,而且前者的数量较少,而后者的数量眾多,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产业的中下游水准,竞爭力较差。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技术创新主要由国家主道,科研机构完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直都不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加上技术创新专案投入大,风险高,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使得科技实力和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用技术开发很少,主要投资技术创新水准低、投资回报快的专案。另一个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处于微利状态或者仅在维持,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维持现有的利益,技术创新的意愿并不强烈,在生产中大多是通过模仿其他企业的成果。国际上普遍观点一致认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2%,企业才能基本生产,当达到5%以上时,企业才有竞爭力。而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只有28%,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我国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意识有待提高。

(二)创新人才不足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绝大部分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分布在大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比重很低。中小企业本身的人力资本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加上中小企业在技术、设备、资讯和创新技术源等方面都不能与大企业相较,因此也很难吸引研发人才在中小企业工作。虽然,今年来这一现状有所改善,一些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吸纳了一部分业务能力较高的研发人才,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研发人才匮乏的现状并沒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三)创新资金不足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基础薄弱,企业资本积累不足,资金有限,融资管道有限,缺少技术创新必须的资金投入。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从企业內部资金来看,中小企业的利润率在5%左右,可以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很少;从外部资金来看,一方面国家的财政科技拨款中的绝大部分分给了科研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夠获得的部分很少,另一方面银行信贷政策偏重与大企业,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规模小,时间短,成本高,眾多中小企业每年从银行获得的商业贷款不超过各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20%。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资金紧缺。

三、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补贴力度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每年约投入当年销售收入的5%-10%进行研发投入,但是中小企业销售规模和利润相对较少,无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对于有意愿有实力进行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国家可以给予补贴甚至是加大政府补贴的强度。当前我国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这和发达国家近17%的研发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还面临著研发投入分布不均的问题,大部分研发投入在科研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夠得到的研发投入少之又少。为了促进和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国家可以为中小企业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对于有能力有意愿进行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提供帮助。

(二)拓宽融资管道

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管道能有效帮助它们获得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创新。首先,利用政策引道,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例如,设立信用担保基金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其次,适度金融市场民间化,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事实上,我国民间资本数额庞大而且非常活跃,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管道,但是金融体系的限制,民间借贷成本很高,适度放宽金融体系让民间资本合法进入市场,有助于为中小企业提高资金,同时也能減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因此国家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才能有意愿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改善,可以通过完善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以及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稅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实现。

作者:罗翀 单位: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白璐,陈红,秦宇.浅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经济研究道刊,2009(4):25-26

[2]张裕民.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及解決对策[J].现代商业,2010(7):118-119

第5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专利策略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充满活力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技术创新的水平和效率,尤其是发挥专利制度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企业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

一、专利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成果表现形式,已日益受到中小企业的重视。将技术创新与专利策略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专利手段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速企业新产品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用专利武器,攻城掠地或积极防御,已成为很多中小企业广泛采用的手段之一。

专利制度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企业技术创新注入新的动力。专利权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其法律目标是激励创新、维护公平竞争、促进科技进步等,只有取得专利保护,企业的技术优势才能很快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市场优势,进而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了动力。

2.为企业降低技术创新成本。专利信息的充分利用,既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和侵犯他人专利,又可以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最新技术创新水平和动向,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起点和效率,有效缩短技术创新周期,大大节约技术创新成本。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充分利用专利文献提供的技术情报,可以缩短 60%的科研周期,节约 40%的科研经费。

3.可提升中小企业整体创新实力,增加与竞争对手的谈判筹码。专利权的获得,将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公认的创新体系中得以确认和保护,从而与竞争对手在专利交叉许可、专利实施、转让,以及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活动中取得重要的话语权,并取得有关谈判的主动权。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专利管理的主要问题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专利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有效的专利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资金、人力资本的制约,通常没有设置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而是由人事、技术或行政管理等部门的人员兼职,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专利管理制度;未与职工签订专利保护协议或条款;未将专利工作纳入职工的绩效考核指标之中。

2.不善于利用专利信息,不重视专利的价值评估

许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缺乏对专利文献重要性的了解,也缺乏掌握专利信息的手段,从而易出现低水平重复研究或触发专利侵权或被侵权现象,降低了创新的效率和质量,严重削弱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联合攻关或合作开发等创新活动中,部分企业也会出现因为不注重对自己专利技术的合理评估和保护而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白白流失,甚至出现被合作方索取高额专利实施或使用费的现象。

3.企业专利使用效率低下

许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虽然获得了一些专利成果,但是却缺乏对专利有效利用的意识和办法,造成专利使用效率低下,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重申请,轻实施。一些中小企业出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需要或为了取得其它政策优惠而积极申请专利,一旦短期目标实现,专利的实施便遥遥无期,从而造成专利资源的浪费。

(2)视野狭窄,顾此失彼。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国际视野,虽然专利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只申请确了中国专利,而忽视了国外专利的申请,结果自己的专利在国外被侵权,却无法取得法律保护,造成专利效益流失,也造成国外市场的丧失。

(3)缺乏长远规划,造成专利权的丧失。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长远专利战略或企业财力所限,因不愿交纳专利年费或转让不出去等原因,中途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专利,从而造成了专利效益的流失。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专利策略的运用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相对较大,有效的专利策略是中小企业规避创新风险,获取技术创新价值的有效途径。 企业专利策略按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及主动性划分,可分为进攻型专利策略、防御型专利策略。对于具有较强技术创新实力,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通常采取进攻型专利策略;而技术创新实力较弱,在行业中不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通常采取防御型专利策略。

由于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很少,在专利竞争中地位微弱。专利策略的运用总体上应以防御为主,以积蓄力量,改善竞争被动地位。工作的重心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如何防止侵犯他人专利权;二是如何防止自身专利权被侵犯。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中小企业应建立自己的专利管理体系,在日常经营中提高专利保护意识,综合运用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多种策略防止被侵权与侵权情况的发生。

1.联盟策略

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还存在技术创新力量薄弱,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开发专利技术,往往有时力不从心。由于势单力薄,有的企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被别人利用专利或相关产品分割或抢占。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跳出固步自封的狭隘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企业间联合或产学研合作,与拥有专利的同类企业以及大学和科研机构结成专利联盟,重视与大学、科研机构开展专利技术的有偿转让、互惠许可、交叉许可甚至联合办企业,从而通过强强联合,壮大自身实力,抢占市场先机,赢得竞争主动权。

2.市场导向策略

中小企业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导向的原则,从专利的实效性出发,在专利产品开发过程中始终把可制造性作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例如,考虑制造的可实现性(含毛坯选择、机械加工工艺、可装配性等);加工的经济性问题(成本与费用);开发周期与效率以及质量问题,在开发过程中,及时淘汰缺乏可制造性的设想或工艺,修正技术创新的方向,同时也缩短了开发周期,节省了开发成本。这种专利的市场化策略将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通过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减少创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壁垒,加快专利创新产品上市进程,从而为企业尽快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条件。

3.全过程管理策略

为保证专利市场化策略的成功实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加强对专利的全过程管理,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立项、产品开发到市场推广,建立基于专利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平台,结合中小企业的业务运作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控制流程进行分解,优化专利开发和利用过程,从而提高专利管理的绩效水平。通过全过程的专利管理策略,把申请专利、利用专利和保护专利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并借助专利产权交易等策略实现企业资本扩张与市场垄断,将专利管理与利用转化为对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4.引进策略

中小企业应适时根据企业技术开发的能力及经济性的原则,对超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或出于专利战略储备的考虑,或为了加快市场开拓的步伐,对一些成熟的专利技术及时引进,化为己有,能够让企业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效益。在专利引进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实施的可能性,重点考虑能较好地适应小批量和多品种生产的专利技术。如果是出于专利战略储备的考虑,则应重点关注引进专利与企业技术创新方向的契合度,或防止竞争对手通过占有这些专利阻滞企业发展的可能性。

5.迂回策略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许多技术领域已被竞争对手的基本专利占领或封锁,如果竞争对手的专利权十分牢固,且对本企业发展构成制约和威胁,则可以采用迂回策略,实行绕过障碍专利策略。主要的方法有开发不抵触的技术、使用替代技术,或积极开发专利技术,通过吸收、改进竞争对手的基本专利来取得技术创新,并对基本专利进行包围,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再利用交叉许可的规则,取得对基本专利的使用权。这样做可以避免相互间的侵权,从而减少竞争成本。日本就曾成功地运用了该策略,改进了不少美国专利,使其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少走了很多弯路。

除了以上专利策略外,中小企业还可在研究开发工作开始前采取专利检索策略以提高创新效率;在竞争者对本企业构成威胁时,采取排除妨碍策略,利用竞争对手专利上的漏洞、缺陷或不符合专利条件的情况,申请对方专利撤销或无效,以达到以攻为守的目的;为阻止竞争对手申请、获得专利,可采取专利公开策略,公开一些技术信息来破坏专利申请的新颖性,以保护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由于篇幅所限,不一一例举,中小企业可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针对性地采取适合自己的专利策略加以有效运用,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保护技术创新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促进技术进步,保护创新成果方面的法律效力,采取以守为攻的专利策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并通过建立企业专利技术管理能力,建立技术壁垒,促进创新的持续性。相信中小企业在以技术创新为途径的新的竞争理念引导下,合理选择与自身企业相适应的专利策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一定能够伴随着胜利逐步成长壮大。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2]华鹰:企业专利战略研究[J].学术交流, 2001, (5)

[3]莫守忠等:中小企业无形资本保护与管理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6篇

1知识获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知识成为企业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26]。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知识的重新组合。企业要想提高其创新能力,不仅要合理利用现存知识,而且要不断获取外部的新知识[27]。知识获取效率决定了企业的创新绩效[28]。朱秀梅研究了集群企业的显性知识获取与其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认为集群企业从专利出版物、博览会、贸易洽谈会以及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获取相关的显性知识,员工吸收这些显性知识后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出创新思想,形成创新理念并应用于产品创新或过程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29]。Senker认为,行业中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前期成功创新的经验等隐性知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30]。左田园认为,隐性知识是企业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的关键,隐性知识的获取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22]。由此,本文提出假设3。H3:知识获取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文构建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

2研究设计

2.1研究样本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样本数据,调查对象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问卷362份,问卷回收率为45.3%。剔除填答不全的无效问卷26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336份,问卷有效率为42%。样本结构如表1所示。

2.2信度与效度分析本文采用Cronbach's"系数检验量表的信度,基于SPSS19.0软件所得的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各子量表(网络关系嵌入、知识获取和技术创新绩效)的Cronbach's"系数值都大于0.70,说明各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量表信度达到要求。本文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收敛效度,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各子量表的GFI值和CFI值均大于0.9、RMR值基本上均小于0.05③;网络关系嵌入量表、知识获取量表和技术创新绩效量表的RMSEA值分别为0.061、0.086和0.097。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综上,各子量表的拟合情况均较好,其收敛效度都符合要求。

3研究结果

本文分别构建了网络关系嵌入(NRE)对技术创新绩效(TIP)的直接影响模型以及以知识获取(KA)为中介变量的中间变量模型。同时,将知识获取分为显性知识获取(EKA)和隐性知识获取(TKA),将技术创新绩效分为产品创新绩效(PDI)和工艺创新绩效(PCI),将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两个控制变量纳入中间变量模型。本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各变量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见表3。模型1检验的是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由表3可知:模型1的GFI值(0.915)和CFI值(0.927)均大于0.90,RMSEA值(0.065)小于0.08,χ2/d.f.的值(2.394)小于3,表明模型1的总拟合效果较好。从检验结果看,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系数为0.612)且达到显著水平(P=0.000),因此假设H1得到支持。模型2检验的是知识获取在网络关系嵌入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由表3可知:模型2的GFI值(0.902)和CFI值(0.923)均大于0.90、RMSEA值(0.053)小于0.08,χ2/d.f.的值(1.949)小于3,表明模型2的总拟合效果较好。从检验结果看,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知识获取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从而假设H1、H2和H3得到支持。模型3检验的是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对整体理论模型的影响。由表3可知:模型3的GFI值(0.853)和CFI值(0.885)略小于0.90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RMSEA值(0.047)小于0.08,χ2/d.f.的值(1.743)小于3,表明模型3的总拟合效果较好。从检验结果看:对于中型企业而言,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网络关系嵌入对知识获取、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绩效都是显著的积极影响,从而假设H1、H2和H3得到支持;对于小型企业而言,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网络关系嵌入对知识获取、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从而假设H1、H2和H3未得到支持。模型4检验的是控制变量研发投入对整体理论模型的影响。由表3可知:模型4的GFI值(0.847)和CFI值(0.904)均在可接受范围内,RM-SEA(0.043)小于0.08,χ2/d.f.的值(1.580)小于3,表明模型4的总拟合效果较好。从检验结果看:对于研发投入占比在0~6.9%的企业而言,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网络关系嵌入对知识获取的影响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从而假设H1和H2得到支持;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从而假设H3未得到支持;对于研发投入在6.9%以上的企业来说,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网络关系嵌入对知识获取、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从而假设H1、H2和H3得到支持。

4结语

第7篇

摘要: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三大技术创新模式进行比较,探究更适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2-0157-02近年来,我国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王中华、赵曙东依照技术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分为三大基本模式,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其中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是主要模式。代传奇通过总结归纳影响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内、外部因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决策的三层次模型,提出了“不同的企业环境、不同的创新项目应该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张玉韬、吴凤平运用AHP分析法比较了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及合作创新三种创新模式,得出了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应该以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为主,不断地积累资金和高技术人才,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飞跃的

结论。

1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数目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以工业企业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工业企业单位数为343769个,其中包括9448个大型工业企业,53886个中型工业企业和280455个小型工业企业,中小型工业企业占据了总工业企业97.3%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小企业发展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担保问题等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企业规模发展。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短缺、研究开发费用昂贵以及技术创新本身的风险性,只能依靠模仿其他产品,并进行生产与销售,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力量不足。企业主要关注产品的价格、渠道和广告宣传,而不能根据市场的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新产品,造成企业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中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很多企业经营者缺少管理经验,其中还有大部分企业仍然属于家族型企业,企业员工主要是家庭成员,因而缺少技术创新人才,影响到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三大模式

自主创新(Independent Innovation)是指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源由企业投入,企业对创新独立进行管理。

模仿创新(Simulating Innovation)即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

合作创新(Collaborating Innovation)即通过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

3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3.1自主创新模式

自主创新由于开发成本较高,并且自主创新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开拓市场。我国目前有少部分中小企业成功地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转型。下面以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是集食用、药用真菌的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公司主要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积极与世界上相关国家或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协作,主动参与本领域的各种学术活动,使华丹公司广泛获得了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信息,为其有效的创新奠定了条件。因而在5年时间里先后研究出了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和配套设备。自公司创建以来,共申报国家专利16项。

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加强企业创新理念,吸纳创新型人才,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这会大大增加企业的开发成本,而且技术创新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因此,并不建议中小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而是希望具有一定资金实力、敢于创新同时又拥有大量创新人才的部分中小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

3.2模仿创新模式

模仿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市场开发的风险。这种创新方式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企业关注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的市场需求,一般是在产品已经占据市场的前提下,开发出类似的产品,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较好的市场份额。这种技术创新模式适用于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资金不足,又不愿承担创业风险的中小企业。但是实行这种模式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创造。

3.3合作创新模式

合作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弥补企业在进入新行业时的资源和能力不足,获得“1+1>2”的整体效果大于局部效果之和的效应,实施合作创新的合作各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因而合作创新模式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又包括企业委托、企业合作和建立产学研基地等多种情况。

企业委托模式是指由企业提供资金并确定研发要求和目标,由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提供科研人员、必要的技术设备,由这些科研人员自主进行研发,然后将研发成果交给企业。这种模式能够解决企业技术人员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不利于提高企业自己的创造力。

企业合作模式是指为了完成某一技术或产品研究开发,几个企业相互合作建立合作组织,共同出资、共同开发并共享研发成果的一种合作创新模式。可以是几个企业合作,也可以是几个企业和高等院校、几个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根据合作各方的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加快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效率,同时多个单位共同参与能够有效分担风险。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优势互补,但容易造成企业间的一些利益纠纷。

建立产学研基地指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签订合同,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一般由企业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由大学或科研院所提供研发所需的一些设备和人员,人员主要是大学生和科研人员。这种方式对高校来说有利于学生接触企业,学到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对于企业,有利于企业了解更多新技术,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研究成果。

综上,本文认为对于部分创新能力较强,并且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人力资源的中小企业,它们可以选择尝试自主创新模式,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加速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则应以合作创新模式为主,模仿创新模式为辅,主要是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等,实现多方的“共赢”。另外可以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学习其他大型企业,进行模仿创新,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莉莉,黄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模式探究[J].

 东南大学学报,2006,(12).

[2] 王中华,赵曙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中

 国科技论坛,2009,(7).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困境; 融资现状;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1-0131-03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渠道。尤其“十二五”时期,坚持不懈的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将是甘肃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跨越式发展重要途径。甘肃省近70%[1]的技术创新来源于中小企业。但是,目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很大的金融缺口,“融资难”问题是阻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据统计,甘肃省90%以上中小企业缺乏资金[2]。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调查分析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状况,并针对目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存在问题,提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对策建议,为甘肃省各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一、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课题组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2011年7月至8月两次,采用问卷形式,以随机性为原则,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状况法人调研工作。被调查企业共196家,收回有效问卷187共份,经过整理有效样本共计179份,其中重点企业24 户,占全部样本的26.1%。样本中大部分为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成立的企业,占全部样本的86%,其中2000 年以后创建的企业占69%。职工人数在400 人以下的样本企业占全部样本的94%,其中又以50 人以下的企业占比重最大,占全部样本的44%。

根据《国家行业分类标准》,我们将本次调查样本企业划分为农林牧副渔、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和其他企业共四类;样本所涉及的企业类型有国有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三资企业、集体乡镇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企业等六种[3]。统计数据显示,全部样本中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共计161户, 占本次问卷调查全部样本企业的86%; 从所有制分布看,私营个体企业,占比最高,达40%,其次股份制企业为占27%,乡镇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等所有制形式,分别占17%、14%和5%。

根据全部样本的调查数据显示, 资产总额在1 亿元以下的企业占全部样本企业的95%, 其中1 000万以下的企业居多,占比达45%,其次是1 000万元~5 000万元的企业, 占比达41%;销售收入在1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最多,占全部样本的52%,而其中又多集中于1 000万元~5 000 万元这个收入段,销售收入低于100 万元和高于1 0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分别占14%和2%。

二、样本企业技术创新情况

本次调查内容首先涉及的是关于样本企业近5年来的技术创新情况,有67%的企业近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创新,其中有15家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项目。调研中大多企业对技术创新很关注,近年来有71 %的企业通过产学研加快技术创新的发展,并且有68%的企业表示近期有技术创新的计划,但是调研样本企业自身研发产品的只占23%。结果显示,甘肃省中小企业已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加快、加大了技术创新的步伐,但是目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还停留在模仿创新阶段,自主创新水平较低。

三、样本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分析显示:样本企业有21%左右处于创业时期,有57%处于成长时期;有15%的中小企业处于成熟时期;还有7%的中小企业处于衰退时期。有92%的企业表示有技术创新融资的需求,但是融资满意度只有29%。而且技术创新融资难问题正处于中小企业创业和成长时期,因此,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现状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阶段。同时,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融资环境的评价也不高。51%的中小企业认为甘肃省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一般”,42%的中小企业认为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只有9%的中小企业认为社会环境“好”。总体满意率(即选“好”)在所有的选项中最低。

(一)企业创业阶段技术创新融资状况

资金问题是中小企业初创时期的突出问题。甘肃省经济落后,中小企业如果不走技术创新的道路,注定会被市场淘汰,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初期在筹措资金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所需资金大部分是靠自身积累得来的,他们不能像大企业那样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直接手段去融资。由于中小企业尚属初创阶段,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因素较大,而商业资本是极不愿介入这些产业的前期项目,只是一些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因缺少启动资金而难以使项目快速转化为成果,错过了市场机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小企业又遇到了更大的融资困境。根据调查问卷显示,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技术创新资金的支持程度较低。大部分企业尤其私营企业认为在金融机构活动贷款难或较难。只有少数国有企业认为不考虑技术创新的资金问题。

1.技术创新融资意愿不高。

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技术创新从银行获贷的意愿不高,只有23 %的中小企业愿意融资。主要原因为:一是企业无担保、无抵押,所以无法从银行获贷;二是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有上级部门的支持,初创阶段技术创新不存在融资问题;三是由于技术创新的项目周期太长,风险较大,而企业自身又处于初创阶段,根本无法从银行获得长期贷款。

2.技术创新融资渠道单一。

根据问卷显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阶段中的资金支持程度较低。在调查中,有38 %的企业从未接受过贷款的优惠。地方财政支持技术创新资金金额较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初创时期技术创新所需资金支持力度。

调查中,甘肃省中小企业在初创阶段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创业人自筹占19 %,民间借贷占14%;银行贷款占13 %;企业间借贷、国有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分别占11%、9%、8%和8%,另外政府资金支持占10% ,其他融资方式占8%。因此,不难看出,甘肃省中小企业初创阶段技术创新的融资方式主要还是以企业自筹和借贷为主。除此,样本企业初创时期为补充技术创新资金基本都有民间借贷发生。

另外据调查,对于技术创新所期望的融资渠道,大多企业首选还是银行,其次是创新基金,分别占43%、31%。

3.技术创新融资期限较短。

对初创阶段发生技术创新融资的中小企业进行统计,从银行所贷款项基本都是短期和中期的,获得长期贷款的企业只有5家,而这5家企业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4.融资成本高。

贷款手续繁琐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筹集资金的主要难点(63%)。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创新调整信贷管理体系,将贷款审批权限的上收,在贷款的发放程序和经办环节基本与大企业相同,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融资的成本,不利于中小企业创业阶段技术创新资金的需求。

(二)企业成长阶段技术创新融资状况

1.技术创新融资困境。

成长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阶段,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来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加大技术创新是企业站稳市场、稳定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此阶段更需要资金的支持。据调查,成长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困境原因是:缺少资金、缺少可转换的技术成果、缺少创新人才、缺少创新收益保障的制度和环境、缺少技术成果转化的技术服务体系等等,其中前三位的比例依次为66%、54%、41%。

2.技术创新融资满意度。

通过对甘肃省中小企业成长期技术创新融资满意程度的调查, 我们发现约有41%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 但是能通过不同的融资方式加以解决,47%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但是解决很困难, 只有12 %的企业自有的资金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或者享受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

3.技术创新资金来源。

图1 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期望融资渠道分布图

甘肃省中小企业在成长期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自我积累,占69%,银行信贷占19 %,民间信贷占3%,中小企业成长资金占其他的融资方式占9%,包括非银行融资机构、风险投资、国有资金、产权融资等等。另外,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最希望通过银行贷款获得发展资金,占32 %,其次的方式分别为创新基金和政府扶持分别占31%和11 %。具体如图1所示。

4.成长阶段技术创新资金使用情况。

在成长阶段,中小企业筹集资金进行技术创新,主要使用在购买专利许可证、产品设计、产品试制、机器设备购置、市场调研、人力资源培训及产品推销等方面。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四、主要结果分析

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之所以形成以上的特点,分析其原因如下:

(一)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资金预算规划。通过调查,样本企业在技术创新资金筹集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依据市场的后期反应计划技术创新融资,尤其是初创阶段,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技术创新资金预算制度,创新基金缺乏持续稳定的补给储备。

(二)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较大,尤其初创时期,技术创新大多只停留在产品的模仿创新阶段,这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难的自身主要原因。

(三)金融机构经营观念保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投入慎之又慎。由于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预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投入风险较大,因而金融机构对企业自主创新贷款普遍采取保守态度。从样本企业的调查情况反映,没有一家私营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获得过银行的贷款支持。

(四)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支持不够。从样本企业的调查来看,目前甘肃省政府虽然积极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搭建了各种服务平台,并对进行了技术创新的典型企业也进行了奖励,但是奖励数额小,多为象征性。在地方财政支出中,没有设置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创新基金,企业的研发经费主要靠自己筹集。

总之, 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临的资金“瓶颈” 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据调查,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创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造成企业无法拥有市场迫切需求的产品、先进的技术和潜力无穷的市场,由于缺乏资金,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技术、产品逐渐被替代而仅靠四处筹借自有资金小规模、小批量地应付市场, 实在无法抓住时机,企业发展的步骤必然停顿厂来,最终因后续资金匮乏枯萎致死。可见,资金的循环与企业的发展是不可拆分的纽带关系,解决技术创新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问研究――基于甘肃的思考”(1006ZCRA14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统计局.《甘肃年鉴》2007-2009.

[2]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

[3] 毕克新,郭文刚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外比较[J] .中国软科学,2004 (1 ): 93-98.

[4] 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业协会.

第9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

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困境

(一)资金支持的不确定性

技术创新活动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资金支持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是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企业的融资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内源性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尽管内源性融资具有自主性强和成本低的特点,但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方式落后且规模小,竞争力不足,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内源性筹资。外源性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但是中小企业的规模小,难以通过主要的金融市场进行股权或债券的直接融资。据统计,在全国所有的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目前还不到3%,且我国仅有1.8%的中小企业通过债券获得资金。同时,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且无法提供贷款所需的抵押品也难以通过银行获得技术创新所需的持续性的资金支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增加了数十倍,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只增加了2倍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的需求。由此可见,如果仅仅是单纯地依靠自身和市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难以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

(二)创新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开发过程都会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所有的技术创新成果都是在现有的知识、技术、工艺水平和资金、信息、人力物力等资源条件下,对创新的核心思想进行不断创新积累,因此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水平和所需资源都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由于资金和规模的所限,中小企业对创新活动的推进方向、推进速度及取得成果所需的时间等问题都无法确切的把握。一般来说,技术越复杂、创新程度越高,其不确定性也就越高。

(三)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技术创新成果能否顺利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是否与市场需求相符合、市场定位是否准确、能否保证销售渠道的稳定等是中小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顺利转化为企业利益的关键。在市场上,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因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与创新成果的需求者存在着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由于创新产品一般都有新开发的市场和新的消费群体,中小企业在创新产品投入市场之前收集详尽准确的信息是存在难度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进行专利转让、授予专利许可证等交易行为时,也可能由于信息获取难度大或不及时而降低企业所能获取的特许权利益。

二、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的必要性

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在宏观政策环境的引导下,科学技术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活动。一般来说,技术创新的过程可分为:创新思想的形成、创新技术的研发、产品试制阶段、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等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通常都会面临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和资金瓶颈等困境,金融支持能贯穿于整个技术创新的动态过程中。

(一)创新思想的形成阶段

在技术创新的第一个阶段,促进创新思想形成的环境对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环境主要是指宏观政策的环境,即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引导和约束。通过政策性金融营造地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技术创新最具有推动力的源泉,能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支持和保障的作用。同时,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创新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以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的商业性金融一般不愿介入。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就需要政策性金融的介入以满足其技术创新的对资源的需求。

(二)技术创新的研发阶段

在技术创新的研发阶段,企业同样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和资金缺乏的问题,因此离不开政策性金融的帮助与扶持,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为了便于实现技术创新项目的商业化产业化和提高资金运作的效率,在研发阶段的中小企业会对商业金融产生需求。政策性金融不断率先开创性发掘和引领新的技术创新项目并以政策性资金直接作倡导性投资,然后引致更多的商业性融资机构跟随投资。在这一阶段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也能帮助中小企业能尽快地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三)产品试制阶段

处于产品试制阶段的技术创新企业需要将刚研发出来的创新产品投入生产,此时对于资金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具体地,企业除了依靠风险投资机构获得资金和金融服务以外,还需要通过金融市场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除传统的银行抵押贷款,中小企业可以在各金融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和二板市场,扩大资金来源获以得试制产品的资金;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有效地帮助了技术创新企业对新产品进行合理定价,有助于企业将创新产品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来获取利润。此外,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会淘汰一部分边际效率低下的技术创新项目,使更多的资金集中于优质重点的技术创新项目。

(四)产业化、市场化阶段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创新成果的应用与扩散阶段,即通过新技术或新产品第一次得到应用并向市场扩散,企业技术创新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是指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在全社会的转让与推广过程,这是企业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用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中,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需要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来解决其遇到的资金困境问题,同时也更加依赖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风险分散、信息传递等功能。

三、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

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创新思想的形成阶段和研发阶段都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在试验阶段和市场化阶段起到监督和管理作用。为完成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可以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建立中小企业局。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美国为了支持中小企业获得资金,建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SBA),由中小企业管理局担保促使银行或者企业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日本则有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保险和担保。中小企业局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应该贯穿于整个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在创新思想的形成阶段和研发阶段可以直接对其他金融机构不愿投资但具有价值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投资,也可为认为值得的中小企业作担保,以保证其顺利获得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贷款。在技术创新进入产业化阶段后中小企业局还拥有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为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指导和其他金融服务。

此外,可以建立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保险机构。这样的政策性保险机构,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的拨款,吸引其他资金的参股,保险的对象是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保险机构的介入可以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提升其内源融资能力,因为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中小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得以提高,经营业务状况随之改善,提高了利润增长能力及其利用保留盈余进行再投资的可能,从而提升了内源性融资能力。同时,客观上还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确保授信方在信用不能清偿时能取得补偿,从而缓解了中小企业外源融资压力。由此可见,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保险机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从而为其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金的支持。

(二)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1.建立直接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由于组织规模小、资金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达不到主板交易市场关于规模、盈利率等严格的审批要求,从而导致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会遇到直接融资的困难。创业板市场是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渠道,同时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将推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将为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提供制度保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加快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建设是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当务之急。

2.完善风险投资市场的建设。因为风险投资市场是针对处于发育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进行股份融资的市场,风险投资对高成长中小企业资本性融资需求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风险投资市场对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有着极大的作用。近几年来,虽然我国风险投资规模不断增加,风险投资总量从2003年的325.34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2506.16亿元,资金的增长幅度达67%,但由于风险投资市场制度和功能的不健全使得风险投资不能充分发挥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市场有很有必要的。要完善风险投资市场首先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风险投资机构的组建,进入和退出风险投资市场提供法律的依据;其次需要进行政策资源的配置,包括税收优惠、信贷优惠等政策资源配置才能鼓励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从而促进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最后还需要发展发展专业性的中介服务机构。

3.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是通过一定市场制度的建立起来的组织交易制度。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使得中小企业能在这个市场会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惯例,将其产权信息公开来进行交易以获得资金;此外,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的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是产权交易市场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为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产权交易市场首先要健全相应的产权交易相关法律系统。另外,要加快我国现有的产权交易市场的整合。目前,我国分别以上海和京津为中心形成了南北两大产权交易市场。将两大市场统一能够形成广泛的信息网络、扩大了资源优势,同时大大地便利了产权的跨区域流动。

参考文献

[1]李增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科学管理研究[J].2007(12):73~76

[2]马山水,员晓哲,张晓妮.论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西北农业大学学报[J].2000(12):175~178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12-0047-02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更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家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相继出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贷款体系指导意见》和《科技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实施办法》等政策。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的根本之路,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

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的原因

对中小企业来说,主要融资方式有两个:从银行渠道以债权的方式融资和从证券市场或其他渠道以股权的方式融资。这两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目前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内部原因。一是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自有资本偏少,自身薄弱的积累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二是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使银行难以控制信贷风险。三是中小企业的资信等级普遍不高,银行贷款受到限制。四是中小企业通常不能按照银行规定提供担保或其他抵押资产。五是从企业性质来看,中小企业大多属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相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本身就比较低,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少,利润空间更是狭小。目前我国经济开始从一个较低层次上告别短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需求档次的提升,中小企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效益下降在所难免。六是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我国占中小企业大多数的私营企业的领导者初中、高中、大专文化程度分别为56.3%、35.1%和8.2%,除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较高外,其他中小企业综合素质相对较差。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一是金融机构经营思想导致中小企业筹资难。金融机构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在“抓大放小”的影响下走向了“扶大冷小”,大量的信贷资金在政府和媒介的催化作用下,流向了国有大企业。二是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致使银行信贷投入量不足。虽然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各商业银行贷款额有所增加,但总量仍不足。在“清理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内部清理整顿,迫使银行收缩信贷规模,尤其是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据统计,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只占信贷总额的15%左右。三是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抵押担保难落实。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品不足,流动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易发生物质形态变化,无形资产又难以量化等特点,这与金融机构对固定资产(特别是不动产)等抵押物偏好相左,妨碍了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融通资金。四是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和信用不足也影响了其筹资能力。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经营人员素质差,并且所处行业仍以“夕阳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风险产业”为主,这种产业属性决定了中小企业一般处在竞争性较强的市场领域,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加之中小企业经营者本身素质的关系,存在信用观念差等问题,这些都是商业银行不愿向其贷款的原因。五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开启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够。由于证券市场为进入市场的公司设置的门槛高,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主板上市的条件,对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能在二板市场上市,也为数不多,大量的中小企业被拒于证券市场门外。公司债券的发行也受到严格的限制,需要较高的信用评级、较大的资产规模,有时还要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可望而不可即。加之我国基金组织以及其他融资公司还处于初建阶段,其融资渠道也并没有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有效机会。而政府在搞活中小企业,加强资金融通方面,也没有采取优惠的扶持政策,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

二、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1.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一是降低抵押收费标准,改变目前各地办理贷款抵押的登记、评估、公证等收费标准不统一,综合收费率高的状况,减轻中小企业的费用负担,使有抵押物的中小企业及时得到银行融资支持。二是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营业收入免征或降低营业税,或允许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损失贷款自主核销,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和处置能力。三是中央银行在再贷款方面向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予以倾斜,增强它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能力。四是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引导中小企业投资于高科技领域。五是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门槛,简化新成立的中小企业的审批手续,降低登记费,对最低注册资金要求应降低。六是建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制度。七是立法保障企业科技创新活动。

2.组建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目前,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比率在75%以上,为适应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融资需求,中小银行应朝着全功能服务的方向努力,广泛筹措和运用科技开发推广资金,为推动科技进步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

3.努力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只有完善和成熟的金融市场,才能为科技进步提供现实有效的资金融通。因此,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育金融市场,并使之尽快完善和成熟起来。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帮助和引导科技机构与企业面向金融市场,以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直接面向社会筹措科技开发推广资金。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板已于2004年在深交所成立,截止2008年10月,已有273家中小企业通过中小板上市融资,这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开端,但对于整个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来讲只是杯水车薪,前面要走的路还很长。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境内外融资、招商,在国内主板或中小企业板上市,并为在海外上市创造条件。中小企业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更新经营观念,提高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增强资本运作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提高融资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速建立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以辽宁为例,由于金融环境不佳,辽宁省的金融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存、贷款差额巨大。到2007年末,辽宁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677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762亿元。而绝大多数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却十分紧张,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而造成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资信水平缺失。调查显示,辽宁企业信用位居全国第8位,信用认同率仅有8.9%,居于上海(55.9%)、北京(45.3%)、江苏(35.1%)、广东(34.7%)、山东(29.1%)、浙江(25%)和天津(17.4%)之后,中小企业信用较差是导致辽宁企业信用认同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5.建立政府风险投资基金,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目前风险投资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还不够大,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要改变政府资金直接投资中小企业的做法,将政府原来的各类科技基金作为政府引导早期投资基金,并由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人士投资、管理,通过杠杆效应放大资金量,可使更多创业企业受益,又可以避免过去政府各类扶持基金直接资助企业所带来的不良效果。为了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各项鼓励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加大政府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强化政府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国内外资金进入风险投资业。三是引进国际资本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对于符合条件的风险投资机构,享受国内风险投资企业同等税收待遇。四是进一步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创造变现平台。

6.培育债券融资条件,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近年来,多层次融资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企业债券融资取得了一定发展,对银企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还是依靠外源性间接融资。但从长远来看,债券融资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提供完善企业债券融资的条件,坚持市场化思路、规范化运作,加快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债券融资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结构中的地位。

7.有效利用典当融资方式。典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非银行性质的金融行业,也是现代银行业的雏型和源头。近年来中国的典当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典当业向融资的发展,既拓展了经营范围,增加了经济收益,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典当之所以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主要在于:一是典当比其他融资方式更便捷,能够迅速及时地解决当户的资金需求;二是经营产品灵活机动;三是期限短,周转快;四是由于是实物质押、抵押,不涉及信用。目前尽管典当行在数量上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首先典当行业协会应该为典当行业与政府之间架起桥梁,当好政府部门的助手;积极为会员单位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促进典当业发展;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为典当企业培养人才搭建平台;加大行业宣传,不断提高典当行业的社会形象,从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综上所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融资方式的创新,这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融资方式创新,而且需要不断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建设,推动金融服务品种的创新,建立并完善各种类型的担保机构,完善证券市场各类投资基金等,以筹措更多的资金,促进中小企业更好的发展,进而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爱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金融支持[J].国外建材科技,2004,(1).

[2]张兵,穆雷蕾.自主创新呼唤金融创新[J].中国改革,2006,(9).

[3]佟美玲,赵维双.发挥政府职能 推动辽宁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科技信息,2007,(18).

[4]徐文丽.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J].探索与争鸣,2004,(12).

第11篇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企业集群 技术创新 创新优势 策略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美国硅谷大量高新技术小公司的成功实践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更是引起了人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强烈兴趣。也因“硅谷”成功企业集群的示范效应,企业集群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理论界提出企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不可替代的技术创新优势,从而可以带动整个企业集群的自主创新,以此成为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而且还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力量。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概念及特征

1、概念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具体界定,各个国家有很大区别。1999年5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明确界定:一是企业已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二是企业应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思、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概括为:由有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的企业。

2、特征

(1)从事的行业及领域的特殊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己任。其技术领域主要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环保技术等。例如,中关村科技型企业产业结构的比重为:电子信息占63.3%;光机电一体化占12%;新材料、新能源及环境科学占10.6%;新药物、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占10.7%;其他3.4%。

(2)从业人员的特殊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科技人员自主创办或领办,并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实行运作的。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超过30%,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地区,科技人员超过50%。据对北京1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统计,从业人员21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3万,占61.5%。

(3)规模一般趋向小型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少则几人或几十人就可以经营运作,但大多数在100人左右,规模较大的也在500人以下,这也使科技兴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4)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规模经济和资金雄厚的优势,较弱的自身实力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决定了它们必须不断通过各种方式经行创新,并及时将这些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事实证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有着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已成为我国科研成果转换和科技创新实现的主要载体。

(5)特有的机制特征

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运行机制体系:创造物质财富、讲求精神文明的动力机制;坚持自主开发、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创新机制;政企分开、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技工贸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同效益效率挂钩、按贡献大小分配的分配制度;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等。

二、企业集群理论发展概述及其积极作用

最初的产业集群经济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他以分工的角度给中小企业集群下的定义,即中小企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形成的群体。马歇尔从“外部经济”的角度对中小企业集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通过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的企业集群现象的考察,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这一理论。区域经济学家韦伯把集聚因素引入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他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素同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在高级集聚阶段,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形成的地方工业化就是企业集群。威廉姆森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给中小企业集群做了如下定义:中小企业集群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机构是介于纯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稳定,比科层组织灵活。以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学派对企业集群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对企业集群做了以下定义:即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按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产业发达国家的核心特征。它不仅包括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而且还经常向下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以及一些辅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当然也包括政府及相关联机构提供的一些基础性设施。

我国企业集群的实践先于理论探讨。到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江浙、福建和广东)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针对这些企业集群现象,国内经济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分别从区域经济发展、非正式制度、制度变迁、企业和企业家网络、企业创新、历史传统以及政府政策等视角切入,较为深入地进行了企业集群生成、发展和演变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其中,仇保兴对中小企业集群给出了较为全面和具体的定义: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这么一种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组成;这些中小企业在地域上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同时为了谋求企业间的关系能长期维持而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而相互适应;集群中存在企业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中小企业间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集群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特征,集群化对中小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一,众多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区域使得企业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企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创新资源极为有限,难于取得技术突破,即使有所进展也往往在开拓市场方面受到自身能力和资源的限制。但从集群整体看,各个企业拥有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通过创新网络形成专业分工,无异于将其他企业的技术专长嫁接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上,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第二,聚集可以产生广泛的市场化,批量购买和销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集群内各个企业基于相同的产业结合一起,促使他们以整个集群为单位对原材料供应商形成影响,同时也可以集中开发市场。

第三,信息的溢出可以聚集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单个的分散的企业,特别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知识在该地区的溢出。在集群中,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其他配套的相关企业相互靠近,很容易获得有关上游供应商、同行竞争对手、下游客户的相关信息,可以更好的洞察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趋势、新市场开拓情况以及技术演变和革新的信息等。

第四,集群内企业间合作竞争的协同性提高了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企业集群强化了企业间的关联性,关联性的强化会产生二重放大效应,一方面会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使同行业之间形成是对手又是朋友的局面。

三、集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分析

近年来,在中小企业集群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很快,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上呈现处独特的优势,为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征具体表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相对规模小、专业化程度高和组织结构简单使研发及自主创新产品或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以及它涉足的技术领域很广从而体现了创新的广泛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较快适应市场及用户需求变化,以较高的效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并提品或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及自主创新往往更多地采取合作和模仿模式,具有较大的外生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十分重视研发及自主创新活动,以增强其竞争优势,本身既是研发及自主创新成果的创造者,又是需求者。那么,相对于单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通常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有利于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依靠单一企业难以形成强大的创新力量,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中聚集着若干高技术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各种组织。这些组织彼此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同舟共济,就形成了一个跨组织合作创新网络。如硅谷的成功就是依赖于群内各种组织就技术创新活动展开相互学习与合作而形成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区域技术创新网络。

第二,容易获得创新资源。如果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较快地获得创新资源,就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聚集了大量相互补充的各种人才,企业很容易就近找到所需人才,而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群内企业间建立了长期信任和合作的关系,这种氛围也有利于企业间筹措资金。而且人员之间、组织之间的广泛经常的接触还有利于企业获得有关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技术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组织之间相互协作、共享成果。集群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通常不是由某一企业单打独斗来完成的,而是依靠多方参与、群体攻关、资源整合完成的。这不仅包括集群内的企业,也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等非生产部门和单位。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集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创新成果受益于参与的各方,因而具有多赢共享性。因此,集群成员的利益趋于一致,使集群区的企业和各种非企业组织产生一种社区共荣意识。

第四,群内组织之间的竞合相携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能否取得优势,避免淘汰出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够产生创新的动力,合作同样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因素,合作能力越强,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多,创新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四、集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策略

1、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和扶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税收、金融等政策或法律,构造一个有效的持久的创新激励环境,矫正市场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缺陷,使创新者能更公平地享有创新收益;选择一些机制灵活、产品附加值高、有发展后劲的企业重点扶持,促使其成为有较强创新实力的企业。

2、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

美国硅谷信息产业集群就是以斯坦福大学为创新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斯坦福大学在技术人才上的支持,从而使硅谷成为美国经济最活跃、创新最积极的地区。为此,我国政府应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直接参与集群创新活动,鼓励大学教师、研究生到公司兼职,有名的教授兼任公司顾问或者董事会成员,鼓励这些人才积极创业并予以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和优惠。

3、完善集群内服务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不是孤立地发展的,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创业服务中心和教育培训体系。这些服务机构为群内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

4、完善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使那些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经济附加值高且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筹资成本获取创新资金。在融资渠道上,还应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式,如提供融资租赁、放宽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条件促使其上市以及降低债券发行额度使一些优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5、加强集群内部与外部的联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群内企业间就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发展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和联系,而且还需要与集群外部的组织或群体加强联系,从而吸收外部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如果集群只在内部相互联系,由于这种经常的交往和合作,就会形成企业间的强联系,而这种强联系会形成“技术锁定”,阻碍技术创新,排斥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邵继勇:中小企业集群与经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亦亮:企业集群发展的框架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 陈雪梅: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 惠宁: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新发展[J].管理世界,2005(11).

[5] 朱杏珍:论市场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7(25).

[6] 习名: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优势及实现机制[J].科技创新与导报,2007(32).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

我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必须关注经济质量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切实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的转变,就必须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在这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实力大大增强,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最具活力的省区。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在广东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促进广东国民经济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地方财政税收、优化产业结构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广东能否保持优势再上新台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

一、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有利条件。近几年广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对这些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也大大加强,除了成立中小企业局,省政府还重点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等四类民营企业发展。截至2010年5月,组建的34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内的中小企业,3年来出口创汇总额达到150多亿美元,新增利税累计1232亿元;联盟总共申请专利11万件,其中获得专利1.5万件;攻克产业关键技术572项;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107个,建立联盟运作实体2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个。(1)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一是瞄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前沿,与国家有关部门共建了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二是以区域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成立了“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重点支持了一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2)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仅2009年,全国就有180多家大学跟广东进行产学研合作,合作项目6000多个。(3)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广东中小企业与广东省产学研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合作,分别在佛山、中山等市举办中小企业服务日暨产学研对接活动,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和机制。(4)中小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平台,加强中小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强中小企业省际区域合作。

2.存在的问题。尽管广东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许多优势条件,但是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与广东省社科院联合编制的《2011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抽查的333家企业融资需求总额为5188.6万元,已获融资3397.0万元,融资缺口达1791.6万元;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调查显示,被抽查的382家中小企业中有67%存在资金缺口,42.7%的资金状况与2010年同期相比趋紧。而与此同时,融资却相当困难。(2)技术中介机构不健全、不完善。目前广东省的科技中介机构一是类型多样,但市场意识不强;二是规模偏小,协作机制和综合服务力较差;三是缺乏高素质人才。(3)创新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R&D占销售额的比重过低;二是科技研发投入总体规模偏小;三是风险投资不发达。此外,还存在着技术创新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4)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与核心技术欠缺的矛盾。作为全国出口大省,统计显示,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主要依赖进口,70%的制造业仍属中低技术和传统产业,不少企业和产品是贴牌生产,加工贸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5)缺乏优秀的人才。目前,广东技术人才状况不论从规模、质量结构等方面都亟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比如东莞本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好土壤,产业基础优势明显,配套完善,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例如厚街家具、虎门服装、大朗毛织、长安五金模具等等,这些传统产业资源,是支撑东莞电子商务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但由于缺乏电子商务人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东莞本地电子商务产业至今未能形成有代表性的第三方平台和网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淘宝网上却有30%的商品来自东莞。

二、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1)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的20多个工业化国家,拥有的发明专利占世界总量的99%。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提高R&D投入水平,加强研发力度,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掌握核心技术。(2)建立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机制。一是成立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基金,健全风险投资运作体系,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和发展资金;二是建立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机制;三是在政策性银行中开辟技术创新专向贷款计划,吸引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3)利用税收杠杆鼓励捐资技术创新。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捐赠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开发经费,按规定在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广东省与教育部、科技部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开展服务推广日暨产学研对接活动,建立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技术交流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中小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技术创新载体建设。(1)建好高新技术创业园。科技创业园能够为企业提供低租金的厂房以及市场开拓、管理咨询、企业资金担保等方面的服务,可大大降低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风险,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连接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的纽带,科技创业园还将培养出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对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2)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速建立面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性、专业体系,建设好一批国家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按照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将政府管理的部分职能向服务中心转移,使政府和中介机构各司其责,同时,有关部门要对中介组织加强监督,使其规范运作。

4.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1)借鉴美国的政府采购支持制度。在美国硅谷创业初期,其企业的订单有1/4来自政府,我国各级政府也可借鉴美国的政府采购支持制度,凡是国内中小企业能够生产的产品应优先列入政府采购名录,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2)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设面向全社会的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平台和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使我国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通过共享先进的研发、试验、检测设备,方便、快捷地检索和利用科技、知识产权以及市场信息,降低研发成本,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和上市周期。实施中小企业集群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开展中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项,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层面的实施落实。(3)不断完善政策措施,营造中小企业公平发展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把中小企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打破部门和行业垄断。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工作协调机制,依法保护中小企业投资者的财产权、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名誉、人身等合法权益。(4)改革现行技术创新财税金融政策,解决融资难题。通过采取拨款和贷款贴息为主、税收减免为辅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和全方位推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励企业创新,为高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5.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提高待遇吸引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允许技术创新者以专利项目和技术入股,实现期权激励与现实激励相结合;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潜能。

参 考 文 献

[1]袁惠容等.广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及对策建议[J].新经济.2006(7)

第13篇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 对策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化建设中,中小企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不断完善的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中小企业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对中小企业进行保护和扶持的政策,但是,中小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由小变大的发展机会,关键还是取决于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唯有全面开展技术创新,才能赢得和保持优势。

1 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劣势分析

1.1 优势分析

(1)快速的市场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与大企业相比它们的经营活动更多地直接地面对消费者,更快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同时,中小企业的企业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渠道畅通,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可以迅速而准确传递给有关的决策者,并且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利用。

(2)技术创新体制灵活。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安排相对灵活且有弹性,不具有官僚体制的特征,上下级关系比较融洽,组织环境较宽松自由,有利于创新思想的培育。

(3)技术创新的转换成本小。技术创新的转换成本是指由一种技术(产品或工艺)转换为另一种技术(产品或工艺)的损失和需要支付的费用。中小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小、替代差距小,从而具有转换成本小的优势,很容易在环境有利时进行技术创新,环境不利时随时撤出,转向其他产业进行技术创新。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利用技术跳跃进行创新侵入新的产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4)容易获得管理层能参与和支持。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决策层的参与和支持。中小企业的管理层除了对技术创新制定战略外,通常还亲自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或者组织和领导技术创新工作,真正成为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角;这样,就大大简化了中间环节,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也有效地促进创新技术向商品化转移。

1.2 劣势分析

(1)创新型人才短缺。由于的、体制的、经济的、认识的、机制的原因,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到各类人才,现有的和引进的人才也难以留住和充分发挥作用。近年来,许多中小企业也开始重视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并且也制定了更加详细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但是仍然难以摆脱“没人才得不到人才,有人才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低层次的知识结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创新活力、实力与潜力不足。

(2)创新资金不足。中小企业一般自有创业资本少、经营风险大、信用程度较差,加上政府的支持不足,不仅很难从资本市场融通资本,也很难从货币市场中获得资金支持,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易碰到资本实力短绌的瓶颈制约。

(3)自主创新的能力差。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在技术创新上很难和大企业进行竞争,要想在核心技术上赶超大企业的可能性很小。除少数高新技术企业外,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依靠资源优势和原始资本积累以及采取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方式发展起来的,对外部技术依赖性过大,缺乏稳定的技术源,而且很多都是依赖于同一个“技术源”,很难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为技术创新带来一定的难度。

(4)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弱。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机构,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信息手段落后,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也不健全。

(5)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低。知识产权的保护决定了创新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比例,因此知识产权的确立是一种直接的创新激励手段,但中小企业常常因无法承担昂贵的诉讼费用而无奈接受知识产权被盗所带来的经济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损失的局面,导致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行为得不到强化和产生不公平感,从而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

2 中小企业技创新对策

2.1 进入风投,规范财务管理

(1)引入风险投资。发展知识经济,要借风险投资一臂之力。我国风险投资业已经有了发展,但由于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制约因素,风险投资的作用还难以充分发挥出来,我国目前成果转化中靠风险资金支持的仅占2.3%,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在目前国内融资渠道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吸引社会风险投资就成为广大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主要途径。

(2)规范财务管理。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和资金需求现状,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融资和资金使用策略:①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不易,筹来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企业反倒可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融资能力;②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权衡,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须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分析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串的关系,避免决策失误;③资金运作上,在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

2.2 建立技术联盟

(1)解决资源不足。企业战略必须有资源作保证,、发展、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科技人员、发展信息、研究经费、经验技能、仪器设备、营销知识、原材料等。随着技术竞争加剧,对企业的资源投入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技术竞争迫使企业要不断地投入资源,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通过合作来管理环境,以解决获取资源的不确定性问题,以保证技术开发的顺利进行。

(2)降低开发成本。在价值工程中,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生产成本指产品的开发、设计试造以及制造费用。研究开发、设计试造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期间需要强大的技术开发团队和充足的经费保证。由于存在技术风险,以及中小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综合实力差异,因此,单一中小企业就面临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的选择。选择的标准是最小风险和最小开发成本。

2.3 启动人才战略

(1)确认人才需求的标准。高级人才是一种稀缺资源,它同一般的资源不同,具有专用性和主观能动性,它并不是在任何的企业都能发挥它的应有的作用的,同时如果企业不能为人才提供其施展才能的空间时,人才就会离开企业或变得一文不值。

(2)尊重和爱护人才。保护、爱护和尊重人才,是全都应注意的问题,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一点格外重要。原因就在于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利用人力资源方面,从总体上处于劣势,如若在保护、爱护和尊重人才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则将进一步增加自己选用人才的困难,使人才要么进不来,要么留不住。从实践情况看,中小企业在保护、爱护和尊重人才方面,首先特别要注意对人才各种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其在职业安全、稳定,必要的社会保障方面,对企业有充分的信任。其次,企业要根据条件尽力为他们创造对进行新知识、新技术交流和进一步的机会,使其不感到受企业规模的局限,有足够的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的余地。对他们的各种创新思想要予以足够的尊重和实事求是的支持。

(3)培养对人才的信任感。中小企业往往在对人才的需求和使用上表现出极大的矛盾,一方面经营管理对人才是“求贤若渴”,不惜花大力气引进;另一方面对待引进到企业的人才上却又是“叶公好龙”,害怕人才。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引进人才的不信任,造成管理者对外来人才总是处处防备,不敢放手让他们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在一些事情上按照自己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严重了技术创新思维的充分展开。

2.4 整合企业文化

(1)风险与稳健的文化整合。降低风险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企业实行经营者自负盈亏,所以经营管理者寻求生产稳健和利润平稳,必须对生产过程和各项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对风险进行规避。技术创新是一个存在风险、前景无法准确预测的活动,必然与稳健的企业文化发生冲突。创新,尤其是重大的创新可能引发企业整个结构性变革,带来巨大风险,管理者会抵制这种风险。管理者总看到新技术的缺陷以及未形成市场,而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在新产品尚不存在或未完全成熟时是无法决定其市场前景的。市场很可能很快被一个根本性创新产品所占领。企业经营者宁可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传统技术的开发,但创新的收益存在递减性,技术的替代使企业失去生命力。

(2)控制与求异的文化整合。企业管理注重控制,计划、决策、协调、监督等着眼于控制,生产、销售、财务是实施有效控制的主要领域,通过有效控制,实现企业目标。生产管理与创新整合不是同一性质的领导活动,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生产部门与创新部门在认识上存在价值分歧,作为企业领导,需要注意二者的差异,并加以整合。既鼓励创新的产生,让创新创性的源头始终活跃,又注意生产上的可控制性和企业自身条件,以创新来整合。

(3)个人与集体的文化整合。创新活动的实现关键靠有创新能力的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往往有个性,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创新的信息,形成创新构思。这样的人不可能接受集体过多的控制,企业集体文化中反映集体行为的服从、守纪的文化内容,会引起个人的反抗。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能注意在创新部门创造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理解创新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使个人的创新有充分施展的空间。建立不同于生产部门的创新价值判断体系和激励普生机制,形成与其企业整体文化相适应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使创新成为企业整体的行为和文化。

2.5 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企业在技术创新后,要权衡利弊,对应该申请专利的产品或技术要及时申请,避免他人仿制,对已取得专利权的产品,要充分利用赋予的保护权,或请专利局调处,或向法院起诉,及时制止他人侵犯自己的权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善于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依法请求他人专利无效或阻止他人取得专利权,解除对本企业的发展障碍。

1 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第14篇

一、辽宁与浙江中小企业技术水平、技术创新途径的比较

1、技术水平的比较

本文选取浙江作为辽宁参照省份的理由是,浙江省中小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在发展中小企业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调研结果表明,与浙江相比,辽宁更多的中小企业拥有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水平。浙江中小企业行业类型分布较均衡,样本企业中工业、现代服务业、交通仓储物流批发零售贸易分别占23.3%、32.6%和14%;而辽宁工业企业所占比重达33.5%。由于工业企业有开发更先进技术水平的优势,加上辽宁工业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因此不难得出辽宁中小企业在技术水平相对较强的结论。此外,辽宁有一部分企业仍处于国内落后技术水平,这一比重高于浙江的平均水平,表明辽宁在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技术升级方面的任务较重。

2、技术创新途径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辽宁中小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来实现技术创新,而较少选择委托开发。相比而言,浙江中小企业更倾向于购买技术专利或是与技术拥有单位建立合资企业,这表明浙江中小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辽宁中小企业认为“做精、专、特、新”很重要的占49.4%,同样评价的浙江占47.4%;浙江中小企业认为“技术升级”困难的占51.2%,不困难的占2.3%,同比辽宁省认为困难的占48.5%,不困难的占8.2%。辽宁省中小企业技术升级难度较小,从而更愿意通过自主研发来创新技术。

辽宁省大中型企业数量多、技术基础好,落后工业企业亟需通过技术升级发挥应有的作用。省政府注重强化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即便如此,单个企业要想凭一己之力实现技术创新,也很困难。因此,从2007年起辽宁省政府开始全力推进产学研联盟的建立,实施“企业技术联盟引导工程”,以解决企业技术需求为目的,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稳定的长期利益关系,真正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二、辽宁与浙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比较

技术创新能力既受企业自主因素影响,如企业人力资本水平,同时还受企业外生政策因素影响,如政府培训、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等。

1、企业自主因素

调研结果显示,两省中小企业的员工受教育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辽宁中小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百分比大于70%、小于30%的企业占比分别为68.3%、5.2%,相比之下,浙江这一水平为37.8%、20%。由此可见,辽宁省中小企业员工的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于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员工受教育水平。这可能是由于辽宁中小企业样本中国企、大企业比例较大,而浙江中小企业大多为小型民营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关研究表明,员工受教育水平是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本又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如前所述,辽宁中小企业技术水平整体优于浙江省,部分原因源于企业员工的受教育水平更高。此外,两省中小企业提供的员工培训力度也存在差异。其中,辽宁中小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的培训占36.8%,浙江中小企业对技术研发人员的培训占27.9%,可见辽宁中小企业更重视培养企业的研发队伍,增强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2、外生政策因素

调研结果发现,辽宁省中小企业认为他们更受制于研发力量薄弱,因为大部分企业处于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对技术改进的要求非常高,更需要强大的研发力量。针对中小企业对技术研发的实际需要,自2006年辽宁省在科技大会上《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老工业基础振兴的若干规定》以来,辽宁省政府对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扶持力度更加突出,如“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对解决企业生产和研发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政府各类计划给予优先支持”。校企共建研究院制的联盟形式不仅适用于较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也适用于中小企业。这种技术联盟不再是简单的产学研合作,而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需求与具有相关优势的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辽宁省政府还设立了产学研联盟专项资金,与其他政府扶持资金一起推动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

辽宁省政府对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各种服务,包括融资、技术支持、人才引进和培训等。调研结果表明,在希望政府提供的所有培训中,辽宁省中小企业对专业技术培训的需求占19%,浙江省占26%,全国平均水平为24%。在政府实际提供的帮助中,辽宁处于技术水平前列的中小企业接受的技术支持占70%,相同技术水平的浙江省中小企业接受的技术支持仅占44%。辽宁中小企业对技术培训的需求之所以小于浙江省,可能是由于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优势,也可能是由于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服务。

3、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

调研结果表明,资金瓶颈是辽宁和浙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二者在资金方面的诉求基本一致。辽宁有62.8%的中小企业表示有融资困难,主要受制于银行的信贷政策,因而更渴望政府为金融机构与企业建立信息交流渠道。浙江表示融资有困难的中小企业达63.7%,主要受制于政府扶持政策的缺失,更希望获得政府部门成立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帮助。

辽宁的中小企业认为他们更受制于研发力量薄弱,因为大部分企业处于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对技术改进的要求非常高,对技术信息的需求较大,因而更需要强大的研发力量。浙江中小企业新产品的创新更多在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方面,大多停留在小改进、小创新、实用型的层次上,受研发力量的制约较弱。

由于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不强,辽宁中小企业与采购方(消费者)存在交流障碍,相反浙江中小企业的竞争与服务意识强,市场能力也普遍较强。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辽宁和浙江中小企业展开细致调查,对两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总体而言,由于辽宁中小企业中工业、国有企业、大于50人企业比例相对较大,辽宁中小企业技术水平总体较先进,但同时面临技术升级的挑战。技术创新能力既受企业内部人力资本的影响,如员工教育水平、员工培训等,同时还受企业外部政策因素的影响。相比浙江省,辽宁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更高,在技术创新上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优惠,如产学研联盟的助力,政府提供的技术培训。综上所述,针对如何促进两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1、企业要尊重市场、尊重人才、培育人才

企业要着眼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确定创新方向,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资金资源,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应该通过合理的物质激励和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对于重要科研人员给予奖励。加大企业技术培训力度,发挥人力资本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正如庄子银所说,要通过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制度创新,营造激励创新的报酬结构,促使企业家更多地从事生产性的创新活动。企业不仅要注重培养企业经营者的创新精神,也要为员工实施创新活动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2、加快建设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创建产学研联盟

要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互动机制,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投入机制、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产学研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政府要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中小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技术战略联盟,共同研究与开发,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3、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

政府部门要转变行政理念,要以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为指导,采取相关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应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平台,完善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渠道,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资金如创业基金、科技开发基金等。应强化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力量,为市场的技术信息交流建立畅通的网络,为企业的技术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为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提供交流机制。

4、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合作发展

第1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金融支持 创新

中小企业具有经营机制灵活、决策迅速、反应灵敏,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重要源泉。同时,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健康快速成长的重要动力。而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能力差,科技投入不足,无法突破资本稀缺的瓶颈。在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中,技术创新和金融资本高度融合,没有有效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就不可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因此,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创新理论综述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这个概念。早期对创新问题的研究(包括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内)重点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创新理论目前已经形成两大主要分支:一是创新与技术经济的结合,形成以索洛、阿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二是创新与产权制度的结合,形成以科斯、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经济学。此后理论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是上述两大理论流派从宏观向微观、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的延伸,是对中小企业进行逐步深入研究的展开。

事实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资金不足就是其一,而金融支持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

目前国外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贷政策和风险投资研究两个方面。对于信贷资金,虽然中小企业也向大企业一样以银行信贷为主,但是与大企业相比,很难获得信贷资金,从而影响技术创新。对于风险投资,一些学者认为鼓励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一项重要金融政策。另外,比较金融理论也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进行了研究。该理论从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融资模式的比较角度,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国别金融制度差异。

近年,中国学者也对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金融支持问题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国外理论和成功经验的介绍和比较研究。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目前主要是通过国有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及城乡信用社等三大主要途径而获得。

1、风险投资

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开始在中国进行风险投资的实践探索。1999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表明了政府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心。此后,各种风险投资机构争先建立,风险投资金额不断增加。2007年风险投资金额达到398.04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加177.2%,创历史新高。但是,我国风险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在风险资本总量、来源渠道、产权自由交易制度、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和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等方面都存在着先天不足。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1999年5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通过无偿资助、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鼓励并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创新,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高技术、高附加值和能大量吸纳就业的科技创新型产业项目,用于扶持和促进各种所有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基金首期额度为10亿元,于该年6月份启动。但是,创新基金存在支持覆盖面低,支持对象多元化程度低的问题,而且,基金大多投向了资助项目(企业)的扩张期和成长期,种子期融资水平不足。

3、商业银行、信用社、民营银行

目前,我国的城乡信用社、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都把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支持对象,尤其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更是乡镇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此外,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各个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均建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中小企业信贷部,配备必要的人员,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但是,银行信贷支持严重不足,尤其是作为发放贷款的主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科技创新的支持还很有限。

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我国政府运用互保、联保、贷款保险和多渠道筹资建立贷款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初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中抵押、担保难的问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为促进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融资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不仅总体上实力过小,且在结构、经营和功能上存在较为突出的缺陷,比如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等,严重制约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

2009年上半年,中国新增贷款余额达到7.37万亿元,但对中小企业贷款仅占8.5%。据统计,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在全国贷款余额中的比重,已经从1996年11月的7.5%下降至2008年11月的3.8%;目前,有80%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行融资进行开办和扩张。可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比较低效。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创新的路径

1、风险投资创新

完善风险投资基金,要将政府原来的各类科技基金作为政府引导早期投资基金,开辟多样化资金来源渠道,扩大风险资本规模,并由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人士投资、管理,通过杠杆效应放大资金量。

一是开辟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要强化政府风险基金的导向作用,实行宽松的准入政策,吸引大型企业集团、保险机构、金融机构等进入风险投资业。继而允许一般企业法人和个人参与基金发起甚至基金管理,逐步发展到以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类型投资基金等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出资为主阶段。另外,也可引进国际资本开展风险业务,对于符合条件的风险投资机构,享受国内风险投资企业同等税收待遇。

二是实行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扩大风险资本规模。1969年,美国政府将资本收益税率从29%增加到49.5%,此后风险投资规模由1.71亿美元降到1975年的1000万美元。当美国政府在1978年将资本收益税率从49.5%降至28%时,其风险投资规模迅速增至5.7亿美元。可见,资本收益税率与风险投资规模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因此,要通过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风险投资环境,对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扩大风险资本规模。

2、金融机构创新

以四大国有银行和股市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存在“规模歧视”“所有制歧视”,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十分困难。因此,组建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是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为了发挥中小企业的活力,综合实施了各种相应措施,其中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和工商公会中央金库利用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具体而言,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金融实力可与中小企业相当,或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专门从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此种银行的资产管理方式相对便捷、效率更高,对贷款质量的跟踪监控力度也明显强于大型商业银行。另外,也可通过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的整合,加快对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造,使其成为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3、担保体系创新

首先,尽快推出信用担保业相关法律法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但由于在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较多,所以不排除某些部门利用职权或职务、制度上的漏洞,也影响到了专业担保人的合法权益。为促进我国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要尽快推出信用担保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担保行业发展,切实保障专业担保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在我国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总体思路是:以由政府出面成立的永久性的信用担保公司为主体,以商业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为辅助,构建中央一级,省(市、区)一级,地级市一级的三级担保体系。

另外,建立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的互动机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较多具有短视性而不愿为潜在成长性好但经营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金融机构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的实质就是控制和分散信用风险,要有效实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商业性金融支持,建立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的互动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4、资本市场创新

只有完善和成熟的金融市场,才能为科技进步提供现实有效的资金融通。2004年5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了中小企业板块;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上市。可见,我国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是目前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还不够,在资本市场上直接面向社会筹措的技术创新资金对于整个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来讲只是杯水车薪。国家应尽快完善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相关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促进“二板市场”健康发展。此外,我国还应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到香港、美国NASDAQ股票市场等境外创业板上市,在获得资金的同时,扩大企业的影响。

5、政府优惠政策创新

一是中央银行在再贷款方面向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予以倾斜,增强它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能力。二是国家以补贴的方式促使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贷款利率,使中小企业可以适当低于市场利率的利率向金融机构贷款。三是改进现有的利率制度和贷款制度,建立风险与利益相对称的信贷机制,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四是提高国有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目前小型企业信贷部的贷款份额应占到各银行贷款总额的1/3以上,确保中小企业有充分的融资来源。五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实行股份制的中小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融资。

【参考文献】

[1] 毕克新、郭文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中外比较[J].商业研究,2005(21).

[2] 杨爱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金融支持[J].国外建材科技,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