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交际礼仪论文范文

交际礼仪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交际礼仪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交际礼仪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概述      根源      必要性      礼仪知识      现实意义

 

一、社交礼仪概述

 

所谓‘”社交礼仪”,最初是指在较大隆重场合,为表示对宾客的尊敬和友好,根据某些惯例而举行的礼宾仪式。后来根据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需要,逐步发展为广义的礼仪,即在社会生活中由风俗习惯形成的并为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礼仪仪式、规章制度等。

 

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社交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

 

二、礼仪的根源和必要性

 

人类礼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际来往规模的扩大,人们审美看法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礼之发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自从有了人,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来往,礼仪便发生和发展起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来看,礼仪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运动;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礼仪源于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礼仪,简朴的就就是在社交的历程中文明得体,让对方真诚的接受你,从而真正到达相同交流的目的,让整个历程协调而优美的顺遂的举行。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来往运动历程中形成的应配合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详细体现为礼仪、礼貌、仪式、仪表等。我以为自己在学习的历程中发展了许多。首先相识到,由于地域的差异,文明礼仪有了它局限性的界说。我们要掌握好文明礼仪的尺度,明白文明礼仪也有局限性的一面,也就是晤面礼仪中要求我们要做到称谓合乎通例、入乡随俗……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

 

因此,学好礼仪,延承文化,已蓄势待发、迫不及待。

三、相关礼仪知识[②]

 

我们所学的《社交礼仪》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个人礼仪,公共礼仪,交往礼仪,通联礼仪,应酬礼仪,聚会礼仪,餐饮礼仪等等。通过这些礼仪方面的学习,我了解了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

 

礼仪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个人礼仪、交往礼仪、餐饮礼仪等等。

 

个人礼仪,包括自身的仪容、举止、服装等。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行为,不但事关对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印象好坏,而且也是个人教养与素质的最形象的展示。

 

餐饮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用餐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座次的安排、敬酒礼仪、用餐时的规范等都是在社交场合经常能用到的。如果能按照礼仪规范做到了,他人都会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仪的人,反之,则会觉得你不懂礼貌,甚至会影响你的学习、事业。

 

公共礼仪,具体讲指的就是人们置身于公共场合时,所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它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社交礼仪的内容很普遍,很深刻,它直指着我们文明修养,蕴涵着我们的文化素养,解读着我们的人格和心态,标显着我们的人生品味。{其他具体的礼仪细节在此不做阐述}

 

四、现实意义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学习社交礼仪,就要知行合一,谈吐做言,落落得体。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名贵的心理本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念的人,才能在来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碰到强人不自惭,碰到艰难不泄气,碰到欺凌敢于挺身反击,碰到弱者会伸出增援之手;一个短少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鼻,致使屁滚尿流。自信但不克不及自信,自认为了不起、一贯自信的人,每每就会走向自信的极度,凡事自命不凡,不尊重别人,致使强人所难。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我觉得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使我的身心健康。而且使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则要遵守的。社节虽是生活小节,但在某些场合却代表着个人、单位甚至民族、国家的形象,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它也是衡量人们的教养和道德水准的尺度。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一向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仪态大方、彬彬有礼、举止庄重、不卑不亢 ,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礼仪行为。以前没学社交礼仪的时候,对社交基本上不懂,总以为做那些是多此一举的事情,但是学过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社交礼仪还是挺重要的,就象前面所说的那样小则代表个人,大则代表国家代表民族,所以社交礼仪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它是个人是国家的形象。

 

作为一个刚刚学习过社交礼仪的大学生,我觉得受益匪浅。学习了社交礼仪让我知道了真诚尊重是礼仪的首要原则,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长存。

 

结语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优雅合理的谈吐,亲切整体的仪容,会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风吹来一股热情洋溢周身。学会礼仪,驾驭礼仪,才会成为一个交际高手。享受礼仪,品味礼仪,才会成为一个有内涵有品味人士!让礼仪充满每个角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身上继续延伸。

 

参考文献:

1:《现代商务礼仪》  作者:于忠艳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2:《政务礼仪》   作者:金正昆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现代实用社交礼仪》  作者:陈光谊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4:《公关与商务礼仪》   作者:姜桂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概述

根源

必要性

礼仪知识

现实意义

一、社交礼仪概述

所谓‘”社交礼仪”,最初是指在较大隆重场合,为表示对宾客的尊敬和友好,根据某些惯例而举行的礼宾仪式。后来根据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需要,逐步发展为广义的礼仪,即在社会生活中由风俗习惯形成的并为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礼仪仪式、规章制度等。

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社交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

二、礼仪的根源和必要性

人类礼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际来往规模的扩大,人们审美看法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礼之发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自从有了人,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来往,礼仪便发生和发展起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来看,礼仪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运动;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看,礼仪源于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礼仪,简朴的就就是在社交的历程中文明得体,让对方真诚的接受你,从而真正到达相同交流的目的,让整个历程协调而优美的顺遂的举行。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来往运动历程中形成的应配合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详细体现为礼仪、礼貌、仪式、仪表等。我以为自己在学习的历程中发展了许多。首先相识到,由于地域的差异,文明礼仪有了它局限性的界说。我们要掌握好文明礼仪的尺度,明白文明礼仪也有局限性的一面,也就是晤面礼仪中要求我们要做到称谓合乎通例、入乡随俗……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做了“新潮”、“潇洒”,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为不端者、张口骂人者、随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讲礼不懂仪的现象亦不鲜见,如关门之时声震如雷、打电话从不自我介绍、不再礼让教师、端着饭盒边走边吃等等。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而且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

因此,学好礼仪,延承文化,已蓄势待发、迫不及待。转贴于 三、相关礼仪知识[②]

我们所学的《社交礼仪》涉及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个人礼仪,公共礼仪,交往礼仪,通联礼仪,应酬礼仪,聚会礼仪,餐饮礼仪等等。通过这些礼仪方面的学习,我了解了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

礼仪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个人礼仪、交往礼仪、餐饮礼仪等等。

个人礼仪,包括自身的仪容、举止、服装等。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行为,不但事关对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印象好坏,而且也是个人教养与素质的最形象的展示。

餐饮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用餐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座次的安排、敬酒礼仪、用餐时的规范等都是在社交场合经常能用到的。如果能按照礼仪规范做到了,他人都会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仪的人,反之,则会觉得你不懂礼貌,甚至会影响你的学习、事业。

公共礼仪,具体讲指的就是人们置身于公共场合时,所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它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社交礼仪的内容很普遍,很深刻,它直指着我们文明修养,蕴涵着我们的文化素养,解读着我们的人格和心态,标显着我们的人生品味。{其他具体的礼仪细节在此不做阐述}

四、现实意义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学习社交礼仪,就要知行合一,谈吐做言,落落得体。自信是社交场合中一份很名贵的心理本质。一个有充分自信念的人,才能在来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碰到强人不自惭,碰到艰难不泄气,碰到欺凌敢于挺身反击,碰到弱者会伸出增援之手;一个短少自信的人,就会处处碰鼻,致使屁滚尿流。自信但不克不及自信,自认为了不起、一贯自信的人,每每就会走向自信的极度,凡事自命不凡,不尊重别人,致使强人所难。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我觉得社交礼仪使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使我的身心健康。而且使我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重要的原则要遵守的。社节虽是生活小节,但在某些场合却代表着个人、单位甚至民族、国家的形象,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它也是衡量人们的教养和道德水准的尺度。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一向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仪态大方、彬彬有礼、举止庄重、不卑不亢 ,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礼仪行为。以前没学社交礼仪的时候,对社交基本上不懂,总以为做那些是多此一举的事情,但是学过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社交礼仪还是挺重要的,就象前面所说的那样小则代表个人,大则代表国家代表民族,所以社交礼仪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它是个人是国家的形象。

作为一个刚刚学习过社交礼仪的大学生,我觉得受益匪浅。学习了社交礼仪让我知道了真诚尊重是礼仪的首要原则,只有真诚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诚尊重,方能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真诚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长存。

结语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当你在社会交往中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谈,用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用得体的文书与人交流,人们一定会感触到你彬彬有礼的气度,落落大方的气质,文明道德的修养,都会平生出几分敬意。优雅合理的谈吐,亲切整体的仪容,会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风吹来一股热情洋溢周身。学会礼仪,驾驭礼仪,才会成为一个交际高手。享受礼仪,品味礼仪,才会成为一个有内涵有品味人士!让礼仪充满每个角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身上继续延伸。

参考文献:

1:《现代商务礼仪》 作者:于忠艳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2:《政务礼仪》 作者:金正昆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现代实用社交礼仪》 作者:陈光谊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4:《公关与商务礼仪》 作者:姜桂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礼仪,课程设计,岗位需求

 

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其职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高职礼仪教育无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全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均开设了礼仪课程。然而,当前礼仪课程在多数高职院校中是作为一般的通识课程,负责对学生进行基本礼仪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的实训,在课程的设计上没有将特定专业相应的“岗位需求”作为导向,从而导致了当前高职礼仪课程因与专业契合度不高而被学生轻视的尴尬状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依据《纲要》指示精神,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理论探索,我们认为高职礼仪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设计思路的创新。而创新高职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必须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对礼仪课程重要地位的认识,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体现“三个注重”。

一 深化对高职礼仪课程重要地位的认识

《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人”培养有着不容忽视和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礼仪修养是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重要因素。

高职教育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人才,需要较多与人打交道,因此,如果将高职生的专业能力比作“硬实力”,那么其礼仪修养就是“软实力”。有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问卷教育学论文,结果显示: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技能等“硬实力”指标逐渐退居二线,而人际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软实力”指标成了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因为“软实力”才是毕业生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可持续发展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稳定的职业能力,也是他在就业岗位上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②]因此,作为提高学生礼仪修养,提升其综合素质的课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职业形象与礼仪》是一门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职业形象是学生展示其专业能力的 “橱窗”。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形象魅力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产生正向的首因效应,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相反,糟糕的个人形象却会产生“扫帚星效应”,使得交往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作为一名“准职业人”,高职学生只有多了解一些礼仪常识,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开启展示自身专业能力的“橱窗”,进而产生“晕轮效应”,才能更好地发挥专长,拥有强大的个人职场竞争力。

(三)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期刊网。

以文秘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可以归纳为“办文、办事、办会”等“三办技能”以及协调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均离不开礼仪素养的支撑作用。同样地,在市场营销、物业管理、会展策划、国际贸易及物流管理等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 高职礼仪课程设计应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

实际上,《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正是在研究解决“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的。

(一)为谁教――课程目标体系的确立

作为公共课程,《职业形象与礼仪》要面向市场营销、文秘、物业管理、会展策划、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多个专业的高职学生。“走进校门的是大学生,培养出去的是职业人”。经过三年的培养,在完成了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之后,他们将被打造成一个个“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职业优势品质与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③]这既是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纲领性目标。

作为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的实训,引导其塑造富有魅力的个人形象,形成彬彬有礼的交际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场沟通技巧及待人接物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其职场竞争力。

《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总目标是由几个主要的分目标支撑起来的。它们分别是: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现彬彬有礼的社交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业场合礼仪。

继续细分下去,每一个分目标下面又有若干个子目标,即单元教学目标。例如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这一分目标是由职业人士的仪容礼仪、职业人士的服饰礼仪及职业仪态礼仪等几个单元教学来实现的。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又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各单元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不仅要有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教育学论文,还要有品质目标,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什么――教学内容的取舍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再加上由于现代交往日益扩大引进的国际礼仪,礼仪知识可谓是浩瀚的海洋。《职业形象与礼仪》应当怎样来做内容的取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的专业就是工作岗位。和本科教育讲究知识的系统性不同,高职教育“职业人”的培养讲究的是针对性。因此,我们要依据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灵动地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既要有各个专业基本通用的内容模块,又要有依据专业岗位需求进行了差异化处理的内容模块。

例如在文秘专业的《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内容选择方面,针对文秘岗位办文、办事、办会等核心能力的要求,进行了内容侧重点的调整,增加了会务礼仪、办公室日常事务礼仪、沟通与协调礼仪技巧、公关交际礼仪技巧等几个方面的比重,通过礼仪的训练,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相应地,在物业管理专业《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教学中,针对其专业岗位对市场竞争能力及业主服务能力的要求,则强化了职业化形象设计、社交礼仪常识及沟通技巧的教学内容。

(三)怎么教――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课程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效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在《职业教育该怎么样办》中指出:“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

在《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逐步摒弃了传统的礼仪课教学以讲授礼仪常识为主、强化知识认知的做法,进而构建了强调技能掌握及行为转化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实务课教学模式。针对行业企业特点和岗位(群)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对工作情境进行项目细分,构建讲训一体的教学模块,提供合适的教学场所,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使得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素质。

新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课堂的互动,尤其是学习与将来工作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育学论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因此,我们也特别注重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从而将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求职面试礼仪的教学中,我们就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招聘。教师指导学生提前把教室布置成招聘面试的场景,并要求参与的学生提前做好面试的各项准备,在仿真的场景下完成面试的流程,使得求职面试各个环节的礼仪得到直观的强化。

三 高职礼仪课程设计应体现“三个注重”

在《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悉心研究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还应特别体现“三个注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期刊网。

(一)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视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针对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整合教学模块、序化教学任务,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实际需要突出技能点训练。我们通过对各专业岗位(群)能力及品质需要的分析研究,把课程模块整合为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及职场礼仪三大模块,进而提炼出支撑每个模块的具体单元项目和若干个关键技能点。

不可忽略的是,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求职技巧等,这些能力都是学生未来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能力。因此,我们还通过教学内容的巧妙安排与教学过程中的训练体验,提升学生的这些职业能力。比如我们在进行日常交谈礼仪单元教学时,匠心独具地设置了“荒岛逃生”的游戏,学生踊跃参与,既锻炼了自己听与说两方面的能力及礼仪修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

高职教育强调砺技修德。90年前,教育先驱黄炎培在他撰写的《教育大辞典》中这样定义职业教育:“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一方获得生活之供给与乐趣,一方尽其对群之义务,名曰职业教育。”在注重岗位技能训练的同时,《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还设立了品质培养目标,关心学生情商、逆商的提升及诚信守时等优良品质的塑造,关爱他们的心灵成长,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教书与育人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例如在进行职业人士的仪容礼仪单元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认识几种基本的脸型,并判断自己属于哪种脸型教育学论文,进而为自己设计合适的发型。鉴于有些学生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片面关注自身的不足之处,因而产生消极自卑心理的状况,我们在教学别设置了“我们是否应该自我悦纳”的讨论环节,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观点交锋中达成“自我悦纳很重要”的共识,强化了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得他们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仪容魅力。

(三)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教学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就相当于面向不同的职业岗位。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在课程三大教学内容模块的设计中,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和日常交往礼仪大体保持一致,只做具体技能点上的区分;而“职场礼仪”模块则采用开放式设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灵动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这种课程内容上的开放性和弹性制,很好地解决了《职业形象与礼仪》作为公共的专业技术实务课程与生俱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关系。

例如在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形象与礼仪》职场礼仪模块的教学中,加入商务文书礼仪、网络及手机等通讯工具的使用礼仪等内容;而在国际贸易及应用英语等专业相应模块的教学中,则涉及一些涉外礼仪的知识和技能。

当然,《职业形象与礼仪》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还体现在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紧跟行业和岗位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补充相应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在不断的自我扬弃中,日益趋于合理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洪致平.探索现代服务业“职业人”培养之路[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马乐.高职高专礼仪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第3期

第4篇

论文摘要:社会活动离不开礼仪,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才能真正在社交中展现良好的自我形象。针对技师学校如何做好礼仪教学进行了论述。

论文关键词:技师学校礼仪教学方法

社会活动离不开礼仪,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才能真正在社交中展现良好的自我形象。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也是礼仪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诚心诚意地礼貌待人,就必须以高度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基础。而礼仪正是一门融文明素质、社交技能、服务技能、服务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业务、身心素质。然而,人才培养,德育先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首先要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最后才是学会做事。学好礼仪,用好礼仪,正是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架起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做好礼仪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重视礼仪的学习,挖掘礼仪的魅力

礼仪具有永恒的魅力。有礼仪修养的人,给人以“有教养”、“有风度”、“有魅力”的感觉,倍受欢迎和尊敬,能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如果一个人蓬头垢面,遢遢邋邋,大大咧咧,出言不逊,举止粗鲁,很容易让人反感和不信任。

正因为工作人员的个人形象与企业形象息息相关。不少明智的企业家就很注重培养自己员工的礼仪修养。曾有这样的一个实例:El本著名的实业家松下幸之助从前也不修边幅,有一次,他去理发时,理发师不相信他是总经理,说:“您是总经理,你是总经理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也不注意衣冠,我想,你公司的产品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听了这番话以后,松下幸之助一改过去的旧习惯,注意自己在公众面前的仪表仪态,生意也随之兴旺起来,他自己也成为了日本著名的实业家。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生是我们的产品,学生的知识面再广,技能再高,但如果连见人打招呼都不会,也不敢大胆面对的话,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早已不满足于仅有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更多的要求是把每一个工作人员作为一个窗口,由每一个员树立企业形象。良好的形象是以优质的服务为内涵的,端庄的仪表、亲切的仪容、文明的服务用语、高雅稳定的仪态等既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礼仪的规范。因此,懂礼、用礼已是技师学校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是技师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在职业教育的天地中,主要是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所以,不论是作为~名教育工作者,还是~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人员,我们都应该重视礼仪的学习,挖掘礼仪的魅力。

2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改革礼仪教学

2.1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利用兴趣去形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者的内在激励因素,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技师学校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长时间纯理论的说教式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愿意去听,不愿意学。所以,在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培养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持旺盛的学习原动力。

要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多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教学中应多举一些与他们生活有关的例子去解释、注释课本内容重点或用课本中恰当的知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并正确处理好。具体做法有:

2.1.l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礼仪教师,我们都应该清楚的知道,礼仪特别强调个人形象的塑造,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去教育学生。教师的自身形象,是对学生最好的直观教育。任课教师除了不断地加强学习礼仪理论知识外,还要注意加强自身的训练,注意以自身良好的礼仪修养感染学生。平时注意自己的仪态,以端庄得体的举止、亲切流畅的语言,真诚高雅的微笑、丰富的社会阅历,敬业精神,较强的社交能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羡慕老师,并以老师为楷模,激发学生爱礼、学礼、用礼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1.2让成功者现身说法。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搞一些形象教育。请一些先进青年(最好是本行业、本专业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也可以请一些年长的先进人物讲讲在青年时期树立崇高的思想品德对人生所起的作用或注重礼仪所取得的成功的实例。

2.1.3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上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礼仪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如《商务礼仪规范演示》、《节目主持人自我介绍》等影视片,加以投影适量的礼仪规范的图片,通过图、文、声、像等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形象,使学生接受到直观、生动的教育,则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

2.2引导学生自我训练,适f对组织模拟教学

2.2.1语言模拟实训法。生活离不开语言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与各种人进行交流,语言是信息沟通的桥梁,是思想感情交流的工具。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随着音调抑扬顿挫的变化,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因此,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正确运用语言、遵守语占的规范成为社交礼仪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将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分成几个小组,按照坐、立、行等基本操作标准进行模拟训练,并且在课堂之余回到寝室时也能经常性地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互相之间指出各自存在的不够规范的动作。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经常性的肢体语言模拟训练之后,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2.2演练模拟实训法。礼仪课理论上通俗易懂,实践上贴近生活,是这门课的一大特色。这个特色决定了社交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浓厚。演练模拟实训法可以分为实情演练模拟实训法和音像演练模拟实训法两种。实情演练模拟实训法就是由老师提出演练内容,然后由学生来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并加以模拟实际操作的训练方法。音像演练模拟实训法就是通过音像的形式生动、具体地再现相应的礼仪,然后学生对照着音像上的演示进行模拟操作训练的方法。同学们边看边练,如果有没学会的步骤还可以通过重放光碟,多次进行模拟操作练,直到学会为止,这样印象非常深刻。

2.2.3角色模拟实训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掌握实用礼仪的知识,可将礼仪课程中的有关内容,通过角色扮演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关键之处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角色模拟,而作为教师,便是要为学生做好角色设计。角色设计是教师充分发挥组织、指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出各个角色,而且还应设计出每个角色的背景和将要面临的问题,以便达到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教学目的。

第5篇

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我院专门成立继续医学教育部,工作重心主要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全院领导、质量监控以及管理,进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整体管理。就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进行,实施具有科学性的工作方案,在实践中还要加强监督,真正将计划落实到位,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工作管理的重要性。各个科室应将医护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与职位的聘任、晋升、年终考核以及执业再注册等进行挂钩,充分落实继续医学教育的要求。

2丰富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

开展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形式继续医院教育的形式包含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以及教育项目的管理和申报。前者主要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在全院进行远程教育、学术活动、讲座、著作、论文、获奖以及课题等形式的教育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医院特色进行其他不同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如案例分析、疑难病例讨论会、医院信息化论坛等。也可以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进行禽流感、艾滋病、非典等重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处理进行知识普及。每年年初根据医院教育进程制定学术讲座计划,做到每周的继续医学教育安排,并将一览表进行公布。通常讲座以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为主要内容,要求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先进行。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是评价医院医疗教学水平、医院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保证项目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医学教育部需及时组织院内专家进行项目的审核和修改,从而保证项目的质量。通常每年年初需公布全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地点、时间以及其他内容安排,方便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了解和选择。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为保证教学质量,我院不定期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并坚持对专家讲课进行评估,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每期学习班均制订配套资料教材,采用手术演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我院通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授课等工作,提升了科室的专业水平,在客观上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学术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3规范、科学的继续医学教育

第6篇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创新“三贴近,三合一”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校、医院、社区深度融合,把学校的课堂延伸到医院和社区。贴近基层,医院社区合一:护理人才培养面向基层卫生服务需求,基于临床和社区两个护理工作岗位,同时满足医院和社区两个护理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贴近岗位,课堂病房合一:按岗位设置课程,在岗位实施教学,做到教学内容、教学地点与岗位实际相一致。贴近能力,学习服务合一:边学边做,边学边用,以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为核心,把专业学习和专业服务有机结合,做到专科护理在病房,健康服务进社区。

2.重构课程体系

原有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面向综合性医院专科护士的岗位需要而设置的,其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护理课程等模块,其课程特点是突出临床专科护理教育,这样的课程模块显然不能满足基层“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于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求。因此,对原有的课程模块进行整合、重组,增设了社区护理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社区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急救护理、社区卫生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课程。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兼顾了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培养的需要,体现了“双岗互通、双线并进”的特点。双岗互通:即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医院和社区两个护理岗位,使护生同时具备医院护理和社区护理两个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适应社会多岗位和学生多层次就业需求。双线并进:即素质教育全程渗透、岗位能力三阶递进,“双线并进”课程体系的建设体现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与岗位专业能力并重的思想,将素质培养、职业精神和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到学生学习、实践、实习的各个环节。

3.优化教学内容

在重新构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和选择教学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往的护理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基于培养综合性医院专科护士要求安排的,而现在必须兼顾培养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的需要。我们知道,3级、2级综合医院的专科护士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护士,其护理工作任务重心是各有侧重的,如: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3级、2级综合医院的专科护士的护理工作重点是对高血压患者(个体)住院期间进行血压的监测、饮食护理、运动调节、药物治疗等。而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士的护理工作重点是对社区(或乡镇)中的高血压人群(群体)进行血压的监测、群体性的健康教育(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社区护理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针对高血压的慢性病管理档案)、家庭访视、居家护理等。因此,在讲授高血压时,必须对教学内容教进行优化和拓展,在简要讲解高血压诊断、分级、危险因素、治疗等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高血压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高血压人群的社区管理等知识,为护生未来在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等多岗位就业奠定基础。

4.加强社区实践

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以往护理教育实践教学是基于培养专科护士而设计安排的,其实践教学缺乏社区护理实践相关内容,实践教学场所主要在3级、2级综合医院。在培养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这一背景的要求下,必须改变过去的状况,加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我们根据社区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增加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同时,在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中,增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见习和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社区护理岗位技能的训练,增加护生接触社区、了解社区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和提高护生社区护理实践动手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知,培养学生社区护理工作的情感。我校先后与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共建社区护理实训基地,以满足护生在基层医疗机构见习和实习的需要。

二、引导护生面向基层就业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就业定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不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还是学生及家长的愿望,都希望学生未来能在大城市就业。然而,从我国护理教育的整体状况来看,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其正确的就业定位应当是面向基层。况且,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岗位更需要这样的人才。因此,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观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导护生面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业。

1.改变学校宣传口径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在招生宣传、对外交流、媒体报道等宣传口径方面,偏向宣传护生在城市3级医院的就业情况,不愿或回避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现状。这样势必会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一定的错误导向作用,不利于学生未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学校通过讨论,统一思想,改变过去一味追求学生在大城市就业的观念,进一步确立“立足苏北、面向基层”的办学定位。因此,学校在招生宣传、对外交流、媒体报道等宣传方面,改变过去的宣传口径,积极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

2.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加强学生职业理想的教育,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首先,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让学生知道学校的办学定位是“面向基层”,使学生正视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现实,从而使其从入学的第一天就有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心理准备。其次,在护生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通过一系列活动,不断强化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如邀请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优秀校友来母校作报告,介绍校友们的成长过程、优秀事迹,使学生认识到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同样大有作为。再如通过开展“立志基层就业,献身护理事业”的主题班会、社区社会实践及“三下乡”等活动,进行职业理想教育,着力培养护生爱岗敬业、奉献慎独的职业精神,激励学生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

三、改革创新招生就业制度

为了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长期扎根基层护理事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护理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真正实现培养的护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1.开展定向委托培养

前几年,为了有效缓解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缺乏的状况,我省开展了定向免费培养护理人才的工作,我校承担并较好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定向委托培养的学生,进校后其专业思想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成绩和实际工作能力等都明显优于其他学生。如:2010级定向护理班的陈方同学,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在2013年全国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的骄人成绩,毕业时数家三级医院到学校招录她,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在新沂市双塘卫生院从事护理工作。像陈方同学一样,绝大多数定向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基层的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因此,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应加强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沟通联系,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形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护理人才,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促进护生面向基层就业;用人单位也应积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

2.增加招生面试环节

第7篇

1.1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任务

根据全球步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工业、工程、农业和文化教育的各个方面。并且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这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力和高校计算机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完成以下任务:首先,应保证大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的基本知识,熟悉利用计算机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此外,大学生还应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查询信息、获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技能。大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应在计算机文化素质和信息素养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为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1.2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高校的教学过程中,现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多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将所要讲授的内容通过演示文本的形式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因为在计算机教学中涉及到较多的操作讲解,教师能够通过投影的形式将操作的步骤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方法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便利并且增加的知识点讲解的清晰程度。但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都是由高中刚刚入学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缺乏相应的学习经验,可能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此外,采用计算机教学的方式,会加大教师教学的信息量,在大量信息量的情况下,教师的授课速度加快,学生无法一边做笔记一边听课,这样使学生对课堂的内容印象不深,容易遗忘。最后,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尽管为教学带来了便利,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课堂质量得不到提升。

2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应用

2.1构建主义与计算机应用的关系

企业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考察过程中,更加看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不是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加强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能力就必须促进学生自主地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理论的构建而不是将知识被动地教授给学生。构建主义是一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并通过设置问题的情景,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索,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等一系列的步骤进行的。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这种设置问题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比传统的授课方式具有更好的效果。

2.2设置问题的情境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一个单元或者一个章节的内容来设定学习目标,并建立知识体系框架,之后逐渐搭建完成学习目标中所涉及的学习体系。学生在研究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能够完全理解学习目标所涉及的内容,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完成学习目标的基本条件;如果发现自己所建立的概念框架不能够完全理解学习目标中所涉及的内容,那么说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知识没有得到充分的掌握,需要对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扩充,从而能够自主学习。由于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对知识不同的掌握程度,所以学生最终形成的概念框架也许是不同的,但是这不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建立的问题情境和知识框架,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白自身的现有知识有哪些,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还需要哪些知识,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

2.3独立探索与协作学习

在学生了解自身应补充哪些知识之后,应先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地探索。探索开始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去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在学生对问题具有一定的掌握之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疑问。利用构建理论进行学习时,应充分发挥小组协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清楚的问题将在小组的讨论中暴露和解决。通过小组的讨论,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立将会更加清晰和明确,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2.4学习效果评价

在构建主义下模型下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构建主义教学方式下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包括学生的个人成绩,还包括学生团队能力的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察等多个方面,这样能够在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结语

第8篇

(1)选用选送某种物品、图案的禁忌。例如,法国人视核桃花为不祥之物,伊斯兰教民忌讳用猪作为某种图案,瑞士人视猫头鹰为死人的象征。

(2)颜色的忌讳。在欧美国家,尽量少用黑色,比利时人忌讳蓝色,而巴西人则忌讳棕黄色。

(3)交往的忌讳。在一些场合,衣着要合适。与欧美人打交道时,少涉及私人性质的问题。交往中的举止要得体,与一些地方之人交谈时不要跷“二郎腿”。在一些国家,不要摸小孩头顶。在印度、印尼、阿拉伯国家,用左手与人接触或传送东西是不合适的。此外,在一些地方,笑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地区,笑被看作是不友好的象征。

第9篇

一忌居高临下。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都应该放下架子,平等地和别人交 谈,切不可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二忌自我炫耀。交谈中,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成绩,更不要或明或暗拐弯抹角地为自己吹嘘,以免使人反感。

三忌心不在焉。听别人讲话的时候,思想要集中,不要左顾右盼,或面带倦容、连打呵欠;或神情木然、毫无表情,让人觉得扫兴。

四忌口若悬河。如果对方对你所谈的内容不懂或不感兴趣,不要不顾对方的情绪,始终口若悬河。

五忌搔首弄姿。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姿态要自然得体,手势要恰如其分。切不可指指点点,挤眉弄眼,更不要挖鼻掏耳,给人以轻浮或缺乏教养的印象。

六忌挖苦嘲弄。别人在谈话时出现了错误或不妥,不应嘲笑,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尤其不可以。也不要对交谈以外的人说长道短,这不仅有损别人,也有害自己,因为谈话者从此会警惕你在背后也说他的坏话。更不能把别人的生理缺陷当作笑料,无视他人的人格。

七忌言不由衷。对不同看法,要坦诚地说出来,不要一味附和。也不要胡乱赞美、恭维别人,否则,令人觉得你不真诚。

八忌故弄玄虚。本来是习以为常的事,切莫有意“加工”得神乎其神,语调时惊时惶、时断时续,或卖“关子”,玩深沉,让人捉摸不透。如此故弄玄虚,是很让人反感的。

第10篇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要强调亲验性。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教学需要中国文化背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原则。并且对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它是为了应用它,以解决我国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工作的产出是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人力资源规划、甄选、培训开发、薪酬、激励体系,来招聘、保留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它的教学方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这样操作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课程来说,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必须重视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探索具有东方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一、人力资源管理教学需要东方背景

水教授认为:“现代管理学是东西方各国人民生产实践、摸索总结与不断相互学习的共同结晶,一国的管理教育也应该是立足于本国管理实践与管理文化,不断学习借鉴外部成果的教育体系。”他也指出:“要研究东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在中国企业的实际运用,增强东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可行性,一方面要进一步丰富东方人力资源理案例的研究,尤其要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多年的实践,在融合东方人力资源管理与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探索用于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律;另一方面重视东方文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理的研究。在充分肯定定性研究价值的基上,在适当领域借鉴西方有意义的定量研究。”

二、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具有显著的不同。首先是自主性:案例教学法将课堂讲授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学生成为主角,教师则成为导演或教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才能,自觉地学习。其次是亲验性:通过案例使学生感受到真实、具体的现实问题,以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地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第三是交往性: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看法,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有助于相互沟通。第四是实践性: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因而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素质是案例教学法的一大特色。

三、案例教学设计设计原则

在人力资源教学活动中,所选用案例根据用途可以分为课题引入案例、理论解释性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其中课题引入案例可以多选用带有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特色的案例,体现教学内容的东方文化特色;理论解释性案例选用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本土企业的案例,同时兼顾外国企业的典型案例;分析讨论案例选取适合分组讨论或者独立完成的案例,这些案例中矛盾冲突明显且具有代表性。

四、案例教学内容设计

体验式教学内容设计,最主要的就是教学案例的选择。本文研究中将案例分为三大类,课题导入案例、管理理论的解释案例、课后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业。这些案例要覆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所选案例见表所示。

从表中看出案例的选择有如下特点,首先引入案例均选择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相关案例内容,这些多是一些历史典故或故事,在教学活动中不占用大量时间,在起到引入课题的作用时体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管理理论的解释案例选择应该紧扣教学内容,能够对相关理论起到解释与示范作用。课后案例分析作业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让学生思考时有一个思辨的过程,同时还要能够复习课程所学内容。无论是解释案例还是案例分析作业都主要以国内企业的案例或国内社会与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第11篇

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站在一旁,计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间见面打招呼互相鞠躬并握手,握手时或用双手,或用左手,并只限于点一次头。鞠躬礼节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韩国官员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轻轻点一下头。女人一般不与人握手。

在社会集体和宴会中,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甚至在家里或在餐馆里都是如此。

在韩国,如有人邀请你到家吃饭或赴宴,你应带小礼品,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最后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对方的杯身。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做客时,主人不会让你参观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处逛。你要离去时,主人送你到门口,甚至送到门外,然后说再见。

韩国人用双手接礼物,但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不宜送外国香烟给韩国友人。酒是送韩国男人最好的礼品,但不能送酒给妇女,除非你说清楚这酒是送给她丈夫的。在赠送韩国人礼品时应注意,韩国男性多喜欢名牌纺织品、领带、打火机、电动剃须刀等。女性喜欢化妆品、提包、手套、围巾类物品和厨房里用的调料。孩子则喜欢食品。如果送钱,应放在信封内。

若有拜访必须预先约定。韩国人很重视交往中的接待,宴请一般在饭店或酒吧举行,夫人很少在场。

政府规定,韩国公民对国旗、国歌、国花必须敬重。不但电台定时播出国歌,而且影剧院放映演出前也放国歌,观众须起立。外国人在上述场所如表现过分怠慢,会被认为是对韩国和韩族的不敬。

韩国人禁忌颇多。逢年过节相互见面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生气、吵架。农历正月头三天不能倒垃圾、扫地,更不能杀鸡宰猪。寒食节忌生火。生肖相克思婚姻,婚期忌单日。渔民吃鱼不许翻面,因忌翻船。忌到别人家里剪指甲,否则两家死后结冤。吃饭时忌带帽子,否则终身受穷。睡觉时忌枕书,否则读无成。忌杀正月里生的狗,否则三年内必死无疑。

第12篇

[关键词]哈西德主义;犹太教;犹太人;托拉

哈西德运动诗犹太教正统派内部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宗教运动。自18世纪产生以来,伴随着犹太民族多舛的历史命运而颠簸发展,为动荡时期的犹太人提供了精神的滋养和生活的庇护。运动所衍生的哈西德主义,主张降低托拉学习的地位,以歌曲、舞蹈及发人深省的故事等形式表达信仰,在信教方式、教义理解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都颠覆了正统的犹太教。笔者试从哈西德主义的教义及理论入手,分析其宗教学理论及文化内涵。

一、以情感代替繁复的宗教理义

哈西德主义强调祈祷者发自内心的虔诚和真诚是信仰的基础,认为心灵上信赖上帝的人远比满腹经纶的圣哲更能接近上帝。上帝是哈西德主义的核心概念,对上帝的爱是哈西德主义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对上帝的理解上,哈西德主义者强调上帝的内在性和超验性,宣称:上帝无所不在,弥漫于所有的存在物和物质之中,所有的生灵和物质都分享神的获刑。在全能的上帝和人类之间,没有屏障,也不存在隔阂。神的世界与人的世界处于不断的交流状态之中。(1)哈西德运动将重点从思维转移到心灵,提倡通过精神和心灵的愉悦来信仰上帝。他们将理智让位于情感,信仰的主要因素从通过托拉学习转为依附上帝(devekut)。

同时,哈西德运动更关注现实世界,它将高高在上的上帝带回人间,为处在忧郁痛苦之中的犹太人提供心灵安慰。在哈西德运动中,一切行为都被精神化,通过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想着上帝,那么他的举动就会因此而变得神圣,这就是“通过世俗活动信仰上帝”的哈西德原则。(2)这一理论的现实性使简单化,为普通犹太民众提供了一条除托拉学习之外的靠近上帝的途径。从此,宗教学习不再是托拉学者和神秘主义者的专利,哈西德运动将宗教体验从精英分子扩展到每一个虔诚的犹太人。

二、坚持上帝的存在性和超验性

传统犹太教认为上帝在创造结束之后便离开了人的世俗世界,人只有通过不断祈祷和忏悔才能得到上帝的原谅,上帝才会重新降临尘世,完成对犹太人的拯救。而哈西德主义所宣传的上帝的内在性,不但拉近了上帝和人的距离,增进了人对上帝的亲近感,还改变传统上对善、恶、美、丑等观念的理解,它颠覆了传统上善与恶、美与丑的二元对立关系。在哈西德主义者看来,由于“神围绕一切事物且弥漫于一起事之中”,(3)无论善恶美丑,即使一个人在有罪时,神性也才其中。也就是说,一个事物无论善恶,都分享有一种神性的目的和力量。因此,二者并不构成相互对立或排斥的关系。哈西德主义者认为,任何一种罪恶都或多或少藏有一种善的成分在其中。即使是一名罪人,亦可在其悔罪的可能性中发现神性的光辉。这种弃恶从善的希望本身就是积极的肯定因素。恶并不是存在的一个绝对或自在的状态,它仅仅是通往善的一个较低等级而已。

三、注重多样的祈祷方式

哈西德主义者认为动情的祈祷是通往上帝的路径,神性之火藉此散落人间。祈祷表现为双向的过程:它既可以净化和提升灵魂,又能给尘世带来上帝的福音。信徒只有通过这样的祈祷,才能与上帝融为一体,并在上帝的爱中感受到自身的完满。因此,祈祷必须是一种深沉的、内在的、入迷的个人情感表达。在哈西德主义者看来,即使礼拜者本人并不理解祈祷文的含义,但只要这种祈祷是执着的、热烈的并发自灵魂深处的,它都可以达到与神沟通的目的。因而有人将哈西德运动看作是“从民众那里获得力量从而引起素朴的宗教激情的爆发。”(4)

由于哈西德主义强调祈祷者心灵的真诚,所以祈祷不须拘泥于形式,祈祷者可以以歌、舞、叫、跳等多种展示来表达自己信仰和祈祷时具有的真是感受,通过某种自然的方式将情感加以表露。也正由于强调情感的自发性和直接性,祈祷就更无须受到时间的限定,祈祷者可以耐心地等待真正适宜的情绪体验的来临。由于摒弃了宗教活动中的一些清规戒律,信徒可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宗教活动中来,由此增加信徒的参与热情,也使得哈西德运动很快吸引了众多信徒参与其中。同时,信仰本身在消除抽象玄奥、繁文缛节,代之以简单明快直接的方式之后,更容易为未受过系统宗教教育的普通民众所接受。因此,哈西德运动对于克服犹太民众在大动荡以来所形成的信仰上的失落感,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有着重大价值和意义。

四、特殊组织结构:圣徒的媒介作用

在传统的拉比犹太教中,拉比是主要的神职人员,他们是《塔木德》学者和犹太律法的解释者。然而,17世纪中叶以来,东欧犹太教中的拉比制度走向没落,拉比的宗教权威日益丧失,无法满足犹太人的精神以及世俗事务的需求。而在哈西德主义中,圣徒成为上帝和人之间的媒介,他既非上帝的化身,也不是救世主,他是能够与上帝达到最高层次交流的恶人,通常具有了神性。他既可以在较高的精神层面与上帝直接对话,也可以降临凡世成为人间事务的指引。对于哈西德信徒而言,圣徒通常有三重角色:宇宙救赎者、信徒灵魂的救赎者、使信徒免受邪恶侵害的保护者。(5)

在哈西德主义中,一个核心的宗教理念就是圣徒从他与上帝交流层面上“下临”来拯救罪恶者沉沦的灵魂。这样一来,圣徒的灵魂与其追随者的灵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圣徒必须与其追随者建立起这种联系,以便他下一次接近上帝之时来提升和拯救信徒的灵魂。这样,圣徒就成为人与神之间进行交往的媒介。一般而言,圣徒不但在精神层面对信徒加以关照,而且在日常生活领域,由于圣徒本身具有神性,也使他成为信徒依赖的对象。信徒通常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苦难求助于圣徒。因此,在哈西德运动的发展中,许多圣徒以此树立起权威,赢得大批信徒。

五、结论

哈西德运动作为犹太教历史上引人注目的宗教运动,直至今天成为现代社会中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过去的向往和对正在消失的宗教文化的希望。有人认为他是正在解体中的犹太教和犹太传统价值理念的最后堡垒,有人说它阻碍了犹太人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物质生活丰富带来精神生活的迷惘和空缺,人们开始怀念宗教的魅力,渴望从中找到精神寄托,这是哈西德运动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因。虽然哈西德运动仍存在着很多为现代人所诟病的落后习俗,但其强大的生命力能使它不断调整来适应现代社会,成为犹太文化中长存的精神财富。

参考书目:

[1]G.G.索伦著,涂笑非译,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白玉广,犹太哈西德运动历史初探[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4期。

[3]罗伯特・M・塞尔茨著,赵立行、冯玮译,犹太的思想[M],三联书店,1995,第117页。

[4]大卫・鲁达夫斯基著,傅有德等译,近现代犹太宗教运动:解放与调整的历史[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5]徐新,犹太文化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第199页。

注释:

(1)G.G.索伦著,涂笑非译:《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35页。

(2)G.G.索伦著,涂笑非译:《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39页。

(3)罗伯特・M`・塞尔茨著,赵立行、冯玮译:《犹太的思想》,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17页。

第13篇

1.1基本原则

基层医院在推行全程护理教育期间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将专业技术训练与基本功训练相结合,普通培养与特殊培养相结合,目前需要与未来需要相结合。

1.2涉及内容

内容方面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培养;专科护理;管理、教学以及科研能力;新技术、新业务;护士礼仪;人性化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

1.3训练要求

基层医院主要是根据护理人员在职称与学历上存在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基层医院推行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的方法策略

2.1院内培训

2.1.1新护士培训:针对新护士的培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在其上岗之前要经过护士礼仪、职业道德、人性化服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培训。第二,各科护士都要经过一年内的科室轮转,护士长根据每位护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

2.1.2专题讲座:基层医院的护理部门要使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定期组织护理知识专题讲座,一般是每个月进行一次这种学习活动,以加强自身专业素养。

2.1.3护理业务培训:护理部每两个月安排一次护理业务教学,与实际病房情况相结合,进行实际操作,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另外,此种学习各个科室在实践安排上要安排的更加紧凑,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次护理业务查房。

2.1.4开展舒适护理讨论会:护理单元应当每周进行组织专门性的舒适护理讨论会,或者是开展三级护理查房。

2.1.5召开护理疑难病例研讨会:创建护理专家会诊数据库,针对性的设立疑难病例信息档案,对专家会诊做好专门记录。

2.1.6短期护理培训班:基层医院护理部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每季度开展一期短期护理培训班,其主要内容包括护理的新业务、新进展以及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1.7护理专业学术交流会:护理专业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学术交流,对自身所具备的专业认识、工作体会进行充分的交流,通过交流使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进而推动实际工作。

2.1.8三级训练与考试:基层医院的相关部门要按计划对实习生与进修生进行一次三基层训练与专业考试;对于三十五岁以下的护士每年进行一次三基强化训练;对四十岁以下的各科室各级护理单元进行一次闭卷考试;对医院中四十五岁以下的护理人员要进行每月一次的护理操作考试。此外,在年终时基层医院要将全体护理人员分为六个层次进行闭卷统考,主要有护士长、护师、主管护师、护士、护生以及对四十五岁以上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理论考核,考核同样也是采取闭卷的形式,最后还要进行年度考核比赛。

2.1.9临床实践指导:在基层医院推行全程护理教育中临床实践指导是一项重要部分,各科护士长需分别到病房进行临床指导护理工作,与病人的病情相结合,讨论解决方案和示范操作相关知识

2.1.10健康教育:基层医院应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采取与病人主动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医院沟通记录,病人可以对医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着重强调护士对病人的饮食、用药、休息、检查、手术、睡眠等工作要到位。可采用录像带、录音带等进行宣传教育,教育形式要丰富多样。

2.1.11注重推行护理新模式

为了使护理工作开展效果更明显,护理职责更明确,使病人能够更多的受益,基层医院应积极努力探索新模式,比如说将"全而舒适护理"作为医院护理的新模式,努力使医院护理工作做的更加完美,最终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2.2院外培训

基层医院要进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护理人才进行培养。

2.2.1外出进修:基层医院可以每年选派10名优秀护士到省级大医院进行进修学习

2.2.2参观考察,护理部门每年组织各科室护士长到全国各大医院进行参观与考察,以增长其自身工作经验与业务素质。

2.2.3学术交流:基层医院每年可以选出数名优秀护理工作者参与到省市级学术交流会,但是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因为参与在内的护理人员必须形成交流会书面报告,并且基层医院应对其报告进行讨论学习后归档。

2.2.4专家讲学: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定期讲坛,丰富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知识,开阔其眼界,使其知识能力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14篇

对新来院的护士发放自行设计的护士礼仪规范需求调查表,共发放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从调查表中可见新聘护士虽然都经历过3年的护校理论学习,但是护士素质教育并未纳入教学课程,只有个别人对护士礼仪有一定的了解,没有人接受过礼仪方面的培训。因此,新护士不能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未掌握礼仪服务操作方法;另外,尽管大多数的新护士求知欲强,愿意学习护士礼仪方面的知识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但仍有少数新护士认为礼仪培训对护理工作不重要,是搞花架子,临床上能练出“一针见血“的本领,就是一名好护士。说明新护士对礼仪服务可以提高为兵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待在培训和临床实践中得以提高。

2对新聘护士实施护士礼仪培训

2.1帮助新护士提高对礼仪培训的认识:医院服务质量的高低主要在于服务态度,而护士端庄的仪表、优雅的举止、文明的语言,有助于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惊惧感,增强安全感,促进身心早日康复。再则护士主动热情、周到细致的礼仪服务是解决护患矛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旦新护士明白了这些道理,对“要我学”护士礼仪规范变成了“我要学“。

2.2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培训内容:护士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包括护士的仪表、举止、服饰、交往、语言、公务、涉外礼仪等。而我们选择了可以直接体现护士风貌、有效与患者沟通的实用性较强的护理人员仪表、语言、行为举止。

3效果

经过1周护士礼仪培训后的新护士再到临床进行生产实习,端正了服务态度,认识到尊重患者就是尊重自我。对患者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操作中“请”字当先,“谢谢配合”不离嘴,真情为兵,微笑服务处处体现。并且提高了个人修养,融洽了护患关系,增进了与患者之间的感情,更快更多的掌握了护理专业技能。100%的新护士认为礼仪培训很有必要。

4结论

(1)新护士中开展礼仪培训的意义。新护士刚从护校到临床工作缺乏礼仪服务的基本知识,加之对医院这个特定的社会还不了解,不知护士的言谈、举止在患者心目中的分量。因此,在新护士中开展礼仪培训尤为重要。首先帮助新护士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其次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每个新护士心情舒畅,对护理工作更加热爱。总之,护理人员规范、得体的礼仪既是一种美的体现,又能给病人以情切之感,使其感到温暖、减轻忧愁和痛苦。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15篇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