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血压治疗综述范文

高血压治疗综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血压治疗综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血压治疗综述

第1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西医治疗

1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标准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的原发性高血压研究结果证明,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致死机率,应该把血压值降到139/83mmHg。

2西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现状

2.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起到调节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的作用。RAS的主要是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同时也是最强的内源升压激素与强烈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ACEI的作用是恢复血管内皮保护多器官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Ⅰ在ACEI抑制作用下转换成血管紧张素Ⅱ,促进前列腺素合成,进行降压[1]。这类药物不会影响血脂和糖的正常代谢。

2.2伴随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心律失常、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可使用的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目前β-受体阻滞剂的新品种和剂型不断推出,例如纳多洛尔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醋丁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为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为超短效β-阻滞剂;心得平缓释片为β-阻滞剂缓释型药物。这些药物更适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如果想达到比较好的降压作用可以与利尿剂、钙拮抗剂一起使用[2]。

2.3除β-受体阻滞剂外还有一种α-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能对外周血管α-受体进行选择性的阻断,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其降血压的原理是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使小动脉扩张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3]。哌唑嗪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能够血液粘稠性降低,使心、脑、肾的血流量保持正常,在这其间对肾小球的滤过也不会产生影响,比较适用于摄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对高血脂以及糖耐量异常者使用α-阻滞剂比较好,α-阻滞剂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逆转左室肥厚。盐酸哌唑嗪和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是复哌嗪,其降压效果比较理想,使用剂量小,无明显的不良反应[4]。

2.4早在1963年,就有了经维拉帕米的动物试验。试验后将钙拮抗剂用到了降低血压的治疗中,目前已经成为了用来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主要药物。这一药物的降压原理是减少平滑肌上的钙离子通道开放数目,阻滞Ca进入细胞,从而使平滑肌松弛,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同时还能保护心肾[5]。中国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临床研究,没有发现短效钙拮抗剂增加心血管危险,经过研究发现这与我国高血压患者普遍用药量低有关系。HOT通过研究发现亚洲患者使用钙拮抗剂的百分比较高,但是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比较低,总体表现为亚洲患者对钙拮抗剂的反映良好[6]。

高血压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对降压药的研发力度加大,出现了长效行以及长效性的钙拮抗剂。其中硝苯地平缓释剂、维拉帕米缓释剂、地尔硫草 卓缓释剂为缓释型长效制剂,硝苯地平控释片、心痛定为控制性长效制剂[7]。这些长效型制剂的特点是只需每日服用1~2次可起到24h降压的效果。服用后的副作用也相应的减少。

2.5α-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阻滞剂是西医普遍使用的降压药物。复方制剂有降片、利北京降压0号、复降片等。其中作为首选的降压药为噻嗪类利尿剂,这类降压药具有长效性和经济性的优点,长期使用不会产生耐受性。相对来说其他降压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导致水钠潴留。但是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来说,单独使用此药物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使用剂量超过50mg时会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不利于血脂水平、胰岛素以及糖代谢。严重者还会使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引发高尿酸血症,使高密度脂蛋白下降。SHEP.STOP.MRC是欧美临床试验,在试验中发现小剂量的使用此药物更容易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对糖、脂肪、电解质代谢不会产生不利影响。非噻嗪类的口服药物有吲达帕胺,这是一种长效药,其作用是在保护心脏的同时还起到利尿的作用,不影响糖以及脂质的,在长效降压药中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3新型的西医降压药物

3.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在人体中主要有两种血管紧张素,分别为AT1和AT2,AT1受体介导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目前AT2受体的作用还不明确。要达到理想的降压目的可以阻断AT1受体,有一种具有高亲和力的药物氯沙坦,血管紧张素Ⅱ具有高度选择性,氯沙坦能够在体内迅速代谢,生成羧酸化合物发生作用,有着平稳长效的降压效果,不良反应不明显。同时还能够预防脑卒、改善心衰、抑制左室肥厚、保护肾脏的作用。如果是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可以选用此药物。

3.2肾素抑制剂,副作用比较小,能够对RAS系统进行有效以及高度选择作用,能够对肾素起到抑制的作用,使血管紧张素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能够起到抗交感的效果,使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得到改善,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也要比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AT1)拮抗剂要强,血管扩张后发生的反射性行动过速也就避免发生了。雷米克林、依那克林为肽类肾素拮抗剂,这类药物的临床利用率比较低,是因为有口服首剂效应,生物利用度低,容易被蛋白酶水解。A-72517、R0-42-5892是典型的非肽类肾素拮抗剂,不具有上述缺点,可能会成为新一代高血压治疗药物。

3.3目前报道的新型降压药有神经肽Y抑制剂、心钠素及内肽酶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咪唑林受体兴奋剂、K+通道开放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国内外对于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迅速展开,有些最新研制的西药已经用于临床[8]。可见高血压的西医治疗方法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王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和药物治疗健康教育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10-311.

[2]苟慧琳,邵先超.脂饮食及体育锻炼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7):24-25.

[3]章鸣芳.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饮食和药物治疗中的作用[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12):210-210.

[4]刘素芬.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50例的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1(2):29-30.

[5]唐义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36-37.

[6]邵怡.原发性高血压西药治疗进展[J].包头医学,2014,(2):71-73.

[7]吉惠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4,(4):514-516.

[8]张衣国.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中国校医,2010,24(2):154-157.

[9]张广平.刘海勤,李东阳,等.165例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湖北中医,2003,24(9):7035.

第2篇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阳易升,肝火易冲。肾为一身阴液之根,肝有赖肾水以滋养,故发病与肝肾关系密切。主要病因:①情志所伤,长期恼怒忧思,导致肝郁气滞,损伤肝阴,下劫肾阴,阴不制阳,肝阳上亢。②内伤虚损,可导致肾精不足,阴阳失调,心肾不交,下不制上,头昏视物模糊。③饮食失节,起居失常。嗜食甘肥可致痰湿内生,运化无力,体胖脉络受阻,或嗜酒嗜烟,劳逸失度,导致眩晕发作。④体质因素,是指先天与后天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生理功能及特性。⑤瘀血内阻,络脉不通血流受阻而致血压升。

总之,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责之“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心肾不交”等。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①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由于某些因素引起强烈的、长期的刺激导致神经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②遗传因素。据统计,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约占50%~60%,多为遗传性缺陷,患者对各种应激的血管反应性增强。③肾脏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高血压发病关系有关,肾素分泌增多,肾素在肝中形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后者具有很强的全身细小动脉持久的收缩作用,升高血压,同时又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醛固酮储留水钠,使血压进一步增高。此外,膳食因素、环境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2 因人治疗和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多从症状、体征入手,一般以“头痛”、“眩晕”、“肢体麻木”、“项强”或“耳鸣”,脉弦或强大,或弦细,或沉细,或细涩,舌质红或淡白,或瘀点、瘀斑,舌胖大有齿痕,苔黄或厚腻或无苔等进行分析研究,多辨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虚痰浊”、“风痰上扰”等证型。

目前对一些无症状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显然不够,需西医因人而异,进行非药物或降压药物的治疗。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而中西医结合则应因人与辨证相结合。以高血压病某一阶段的“对症”治疗效果为主,对高血压病首先辨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期(根据有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分3期),然后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辨证施治,并结合现代医学实验室或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综合利用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来辨证,为中医的辨证分型、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高血压病常伴有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它们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促进作用。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变形力减弱,是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为治疗高血压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患者空腹和(或)葡萄糖负荷时血胰岛素浓度升高,这些征象称为“X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另外,心脏及其大血管是高血压病中较早受到损害的器官,大脑是高血压影响的重要器官之一,容易并发损伤及供血改变, 近年来临床发现痰湿壅盛者胸主动脉管径扩大最显著,肝阳上亢者次之,证型主要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

3 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

中药和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各有所长。西药的优势是:①降压作用显著,均能有效的降低血压。②对某些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对心肌肥厚有减轻作用。③对高血压急症,西药降压药如硝普钠、酚妥拉明等作用迅速。其不足之处是:①副作用相对较大,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②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特别是高血压病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

中医药的优势:①能改善患者症状,有效提高生活质量。②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以及较严重高血压配合西药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③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④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发挥中医治病求本,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副作用等积极作用,克服中药降压效果慢、幅度小等不足,取西药降压迅速,控制紧急病情的优势。

4 结果与展望

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是目前高血压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较之单纯的中医或西医具有明显优势。中药可改善血液循环、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消除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能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减轻靶器官损害,取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4-237

[2] 贺志光.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47-352

第3篇

【关键词】 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

2001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发病后24 h以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8 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 例,男34 例,女24 例,年龄38~75 岁。高血压病史3~19年。头颅CT示:右基底节区脑出血21 例,左基底节区脑出血28 例,出血量约36~85 mL;小脑出血3 例,出血量约10.5~21 mL;皮质下脑出血6 例,出血量约31~59 mL。合并破入脑室者16 例。瞳孔的改变:一侧瞳孔散大18 例,两侧瞳孔散大2 例。病情判断采用五级临床分级法[1]:20 例嗜睡或朦胧,25 例浅昏迷,13 例昏迷。出血至手术时间为3.5~24 h,其中3.5~7 h内手术的患者36 例。患者术前血PT、APTT,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无明显手术禁忌证。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于发病后3.5~24 h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治疗。49 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30 例采用经颞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窗直径约3.0 cm,19 例行经颞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均为颞上回前部或颞中回皮质入路;6 例皮质下脑出血采用相应部位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3 例小脑出血采用后颅窝中线切口,骨窗直径约3.0 cm。分别切开脑皮层约1~2 cm,皮质下1~2.5 cm发现血肿腔,直视下或在手术显微镜下将血肿尽可能的清除,出血点或渗血处电凝止血。于硬脑膜下置引流管一枚作引流(小脑出血缝合硬膜,不放引流管)。术后于24~48 h拔引流管,根据情况复查头颅CT,再出血者给予手术或对症治疗。

2 结 果

住院期间死亡2 例,死亡原因为严重的脑功能衰竭或死于并发症。患者出院后随访6~12个月,其生存质量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标准[2],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Ⅰ级)6 例;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ADL Ⅱ级)25 例;需人帮助,扶拐可走(ADL Ⅲ级)23 例;卧床,有意识(ADL Ⅳ级)2 例。

3 讨 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虽然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但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仍较高。其出血后血肿的急性占位压迫作用及出血部位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和吸收等,可使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水肿、缺血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血肿形成6~7 h后,出血灶周围脑组织开始发生变性、出血、坏死[3,4]。因此提出在血肿造成的不可逆损害之前即超早期(6~7 h以内)将其清除,则可使继发性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本组超早期内手术的患者为33 例,其术后头颅CT检查提示水肿较其他病例轻且较局限,脱水药物的剂量及使用时间均较非超早期组小和短,术后病程也相对较短,亦体现了超早期手术的优点。

采用外科干预的方法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去骨瓣减压术、钻孔穿刺血肿碎吸术、内镜血肿清除术、骨瓣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和脑室穿刺引流术等。去骨瓣减压术对颅压非常高的减压较充分,但创伤较大,已经较少单独采用;内镜血肿清除术只有少数医院在试行阶段;钻孔穿刺血肿碎吸术对脑组织损伤较大已基本不用;全脑室出血采用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放液治疗很有效;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由于不能及时解除血肿的占位效应且不能在直视下止血,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可能性较大,尚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血肿。目前大多数医院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其特点如下: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30 min内即可获得手术减压;借助手术放大镜或显微镜能够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止血彻底,术后再出血率低;脑损伤小,无或少有医源性损伤。疗效肯定,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颞部和后颅窝由于解剖特点,肌肉较厚,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主要适用于基底节区脑出血和小脑出血。但其不利之处为对于基底节区出血量大的患者,受骨窗限制则暴露受限,不能在直视下很好的清除前后极血肿及止血,术后可能残留血肿并增加再出血的机会。如扩大骨窗则术后可能出现颅骨缺损症状须行手术修补。我们的体会是针对此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可行经颞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本组39 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9 例即为上述情况,行经颞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效果好,术后均无再出血。对于皮质下脑出血我们认为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仍为最佳选择。

通过本组临床资料,可以认为选择性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和小脑出血比较理想的方法,发病后超早期或早期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3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79?299.

[2] NI BINHUI,GUOHUA X,WANGER K R,et al.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1998,18(3):248?256.

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06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老年高血压已超过8000万人,数量占世界各国首位[1]。本文对近年来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老年高血压已超过8000万人,数量占世界各国首位[1]。本文对近年来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及其特点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及其特点

定义: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会高血压防治指南》[2]:年龄≥60岁、在未服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为老年性高血压,SBP≥140mmHg,DBP<90mmHg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定义: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会高血压防治指南》[2]:年龄≥60岁、在未服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为老年性高血压,SBP≥140mmHg,DBP<90mmHg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临床特点: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在老年高血压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多见,约占老年高血压的一半,SBP升高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比DBP升高更大,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和终末期肾病的危险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最大,其次为双期高血压,然后才是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②脉压差较大:脉压差越大,可能动脉硬化程度越重。欧洲高血压协会专家指出,脉压和动脉僵硬度增加可作为较高龄高血压人群心血管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危险的预测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脉压每增加10mmHg,总死亡危险增加16%,脑卒中危险增加11%。③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性低血压:测量患者平卧10分钟后血压和站立3分钟后的血压,立位比卧位收缩压降低>20mmHg,平均动脉压降低10%以上,诊断为性低血压,1/3的老年患者可能发生性低血压,治疗的初期应经常测量立位血压。④假性高血压,间接测压可高估血压值:老年人肱动脉呈僵硬状态时,间接测压法气囊压不住肱动脉,使测得血压读数过高,产生假性高血压,需直接测压。⑤并发症多且严重: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易并发脑卒中和心脏意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更多见。

临床特点: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在老年高血压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多见,约占老年高血压的一半,SBP升高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比DBP升高更大,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和终末期肾病的危险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最大,其次为双期高血压,然后才是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②脉压差较大:脉压差越大,可能动脉硬化程度越重。欧洲高血压协会专家指出,脉压和动脉僵硬度增加可作为较高龄高血压人群心血管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危险的预测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脉压每增加10mmHg,总死亡危险增加16%,脑卒中危险增加11%。③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性低血压:测量患者平卧10分钟后血压和站立3分钟后的血压,立位比卧位收缩压降低>20mmHg,平均动脉压降低10%以上,诊断为性低血压,1/3的老年患者可能发生性低血压,治疗的初期应经常测量立位血压。④假性高血压,间接测压可高估血压值:老年人肱动脉呈僵硬状态时,间接测压法气囊压不住肱动脉,使测得血压读数过高,产生假性高血压,需直接测压。⑤并发症多且严重: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易并发脑卒中和心脏意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更多见。

老年高血压的综合治疗

老年高血压的综合治疗

降压目标: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的总危险[3]。我国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4],降压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大规模临床试验(HOT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血压下降到138/83mmHg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据SHEP、Syst-Euk Syst-China等[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一般普通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收缩压应当<150mmHg。但如果可能,应当尽量将其收缩压降至患者能够耐受的140mmHg以下,因舒张压<60mmHg时可能影响冠状动脉灌注的不良因素,应不低于60mmHg。合并糖尿病、高危/极高危以及脑卒中、冠心病、肾损害等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6]。Staessen等荟萃分析8项临床试验(n=15693,年龄≥60岁)表明,收缩压与总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舒张压与总死亡率呈负相关(P=0.05)。因此,老年高血压在降低达标时,应兼顾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合并糖尿病及肾病时降压达标率明显低于无糖尿病及肾病者分别为15~18%与47~51%。最新的HYVET研究显示[7],对于年龄≥80岁的高龄老人,血压控制在150/80mmHg以内,降低脑卒中作用最好。

降压目标: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的总危险[3]。我国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4],降压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大规模临床试验(HOT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血压下降到138/83mmHg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据SHEP、Syst-Euk Syst-China等[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一般普通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收缩压应当<150mmHg。但如果可能,应当尽量将其收缩压降至患者能够耐受的140mmHg以下,因舒张压<60mmHg时可能影响冠状动脉灌注的不良因素,应不低于60mmHg。合并糖尿病、高危/极高危以及脑卒中、冠心病、肾损害等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6]。Staessen等荟萃分析8项临床试验(n=15693,年龄≥60岁)表明,收缩压与总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舒张压与总死亡率呈负相关(P=0.05)。因此,老年高血压在降低达标时,应兼顾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合并糖尿病及肾病时降压达标率明显低于无糖尿病及肾病者分别为15~18%与47~51%。最新的HYVET研究显示[7],对于年龄≥80岁的高龄老人,血压控制在150/80mmHg以内,降低脑卒中作用最好。

治疗原则: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提倡个体化,根据对血压升高的分级、心血管病的危硷因素、靶器官的损伤、并发的其他疾病及对治疗的反应而不同。其中包括:①监测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②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③药物治疗以控制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改善临床症状。

治疗原则: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提倡个体化,根据对血压升高的分级、心血管病的危硷因素、靶器官的损伤、并发的其他疾病及对治疗的反应而不同。其中包括:①监测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②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③药物治疗以控制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改善临床症状。

非药物治疗: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减轻体重(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限制钠盐摄入、减少总热量的摄入、补充钾盐和钙、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饮酒、戒烟;适当参加需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等;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坏习惯和行为,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改善其他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

非药物治疗: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减轻体重(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限制钠盐摄入、减少总热量的摄入、补充钾盐和钙、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饮酒、戒烟;适当参加需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等;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坏习惯和行为,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改善其他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

降压药物的选择:噻嗪类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五大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起始和维持用药。

降压药物的选择:噻嗪类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五大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起始和维持用药。

联合用药、合理用药:老年人降压治疗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平稳、缓慢,药物的起始剂量要小,逐渐增加剂量,需考虑到老年人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性低血糖,故需监测不同血压,尤其是立位血压,同时需观察有无其他的不良反应;国内外许多临床实验和实践均表明[8],2/3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多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主张2种小剂量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现已被临床证实安全有效的两种联合用药组合有:CCB+ACEI、CCB+ARB、CCB+β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联合用药、合理用药:老年人降压治疗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平稳、缓慢,药物的起始剂量要小,逐渐增加剂量,需考虑到老年人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性低血糖,故需监测不同血压,尤其是立位血压,同时需观察有无其他的不良反应;国内外许多临床实验和实践均表明[8],2/3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多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主张2种小剂量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现已被临床证实安全有效的两种联合用药组合有:CCB+ACEI、CCB+ARB、CCB+β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结合老年人合并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等情况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如当患者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时,ACEI或ARB可作为首选药物,但应注意的是:双侧肾动脉狭窄、肾功能衰竭(血肌酐>265μmol/L)禁用;钙拮抗剂(CCB)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适用于老年各种程度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疾病者应首选CCB。1999年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公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对所有高血压各亚组患者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压,且耐受性好,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预防脑卒中的益处。最好使用长效钙拮抗剂而避免使用短效制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阻滞剂则为最佳选择。近年来,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肯定,能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住院率及住院时间[9]。值得注意的是,根据β受体阻滞剂药理学特点,治疗药物剂量及服药次数应该个体化,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剂量及每天服药次数,通常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并严格掌握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β受阻滞剂禁用于哮喘、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低血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等患者。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不适用于代谢综合征或有糖尿病,因其对糖代谢过程具有潜在的不利影响。但也有文献报道糖、脂代谢紊乱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较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为少,而且选择性越高,对代谢影响就越低[10]。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事件的发生与血压的剧烈波动有直接的关系,选择有效而作用持久的降压药物或复方制剂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使其保持正常平稳的水平是减少其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关键。现今降压药已能使90%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率中有36%[11]。使用每天1次给药的长效制剂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且在降压治疗中,不仅应该降低升高的血压,而且应尽可能恢复其紊乱的昼夜节律,降低夜间血压负荷,才能更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其靶器官的损害。

结合老年人合并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等情况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如当患者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时,ACEI或ARB可作为首选药物,但应注意的是:双侧肾动脉狭窄、肾功能衰竭(血肌酐>265μmol/L)禁用;钙拮抗剂(CCB)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适用于老年各种程度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疾病者应首选CCB。1999年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公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对所有高血压各亚组患者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压,且耐受性好,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预防脑卒中的益处。最好使用长效钙拮抗剂而避免使用短效制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阻滞剂则为最佳选择。近年来,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肯定,能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住院率及住院时间[9]。值得注意的是,根据β受体阻滞剂药理学特点,治疗药物剂量及服药次数应该个体化,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剂量及每天服药次数,通常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并严格掌握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β受阻滞剂禁用于哮喘、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低血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等患者。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不适用于代谢综合征或有糖尿病,因其对糖代谢过程具有潜在的不利影响。但也有文献报道糖、脂代谢紊乱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较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为少,而且选择性越高,对代谢影响就越低[10]。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事件的发生与血压的剧烈波动有直接的关系,选择有效而作用持久的降压药物或复方制剂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使其保持正常平稳的水平是减少其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关键。现今降压药已能使90%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率中有36%[11]。使用每天1次给药的长效制剂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且在降压治疗中,不仅应该降低升高的血压,而且应尽可能恢复其紊乱的昼夜节律,降低夜间血压负荷,才能更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其靶器官的损害。

存入我的阅览室

总之,老年高血压发病率高,且为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与中青年高血压相比有更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应高度重视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和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用法、用量。积极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总之,老年高血压发病率高,且为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与中青年高血压相比有更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应高度重视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和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用法、用量。积极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专家委员会.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8,10(9):641-649.

1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专家委员会.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8,10(9):641-649.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42-43.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42-43.

3 宋越红.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内科,2010,5(2):189.

3 宋越红.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内科,2010,5(2):189.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2000,8(2):103.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2000,8(2):103.

5 Liu LS,Wang JO,Gong LS,et parison of active tream ent and placebo in older Chinese patients with iso 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J].JH ypertens,1998,16(1):1823-1829.

5 Liu LS,Wang JO,Gong LS,et parison of active tream ent and placebo in older Chinese patients with iso 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J].JH ypertens,1998,16(1):1823-1829.

6 郭冀珍,姚莉萍.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3):171.

6 郭冀珍,姚莉萍.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3):171.

7 Beckett Ns,Peters R,Fletcher AE,et al.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80 years of age or older[J].N Engl JM ed,2008,358(18):1887-1898.

7 Beckett Ns,Peters R,Fletcher AE,et al.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80 years of age or older[J].N Engl JM ed,2008,358(18):1887-1898.

8 王红,申明月,白俊云,等.127例老年高血压病降压治疗特点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1):11-13.

8 王红,申明月,白俊云,等.127例老年高血压病降压治疗特点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1):11-13.

9 赵以平,朱庆雄,张婷荣.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1):70.

9 赵以平,朱庆雄,张婷荣.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1):70.

10 Aidan P,Bol ger,Faisal Al-Nasser.Beta-blockers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surviving longer but feeling bet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3,92:1-8.

10 Aidan P,Bol ger,Faisal Al-Nasser.Beta-blockers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surviving longer but feeling bet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3,92:1-8.

11 戴亦晕,王小虹.老年高血压的用药及保健[J].沈阳部队医药,2008,21(1):70.

11 戴亦晕,王小虹.老年高血压的用药及保健[J].沈阳部队医药,2008,21(1):70.

存入我的阅览室

总之,老年高血压发病率高,且为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与中青年高血压相比有更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应高度重视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和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用法、用量。积极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总之,老年高血压发病率高,且为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与中青年高血压相比有更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应高度重视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和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用法、用量。积极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专家委员会.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8,10(9):641-649.

1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专家委员会.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8,10(9):641-649.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42-43.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13:42-43.

3 宋越红.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内科,2010,5(2):189.

3 宋越红.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内科,2010,5(2):189.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2000,8(2):103.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2000,8(2):103.

5 Liu LS,Wang JO,Gong LS,et parison of active tream ent and placebo in older Chinese patients with iso 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J].JH ypertens,1998,16(1):1823-1829.

5 Liu LS,Wang JO,Gong LS,et parison of active tream ent and placebo in older Chinese patients with iso 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J].JH ypertens,1998,16(1):1823-1829.

6 郭冀珍,姚莉萍.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3):171.

6 郭冀珍,姚莉萍.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3):171.

7 Beckett Ns,Peters R,Fletcher AE,et al.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80 years of age or older[J].N Engl JM ed,2008,358(18):1887-1898.

7 Beckett Ns,Peters R,Fletcher AE,et al.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80 years of age or older[J].N Engl JM ed,2008,358(18):1887-1898.

8 王红,申明月,白俊云,等.127例老年高血压病降压治疗特点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1):11-13.

8 王红,申明月,白俊云,等.127例老年高血压病降压治疗特点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1):11-13.

9 赵以平,朱庆雄,张婷荣.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1):70.

9 赵以平,朱庆雄,张婷荣.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1):70.

10 Aidan P,Bol ger,Faisal Al-Nasser.Beta-blockers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surviving longer but feeling bet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3,92:1-8.

10 Aidan P,Bol ger,Faisal Al-Nasser.Beta-blockers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surviving longer but feeling bet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3,92:1-8.

11 戴亦晕,王小虹.老年高血压的用药及保健[J].沈阳部队医药,2008,21(1):70.

11 戴亦晕,王小虹.老年高血压的用药及保健[J].沈阳部队医药,2008,21(1):70.

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 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 进展

高血压(hypertension)和糖尿病一样,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几年一些报道中发现本病发生年龄逐渐下降,有年轻化趋势[1]。本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时,非同日测量3次,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 mm Hg/90 mm Hg,便可初诊为高血压。高血压除了可单一发病,还可并发其他疾病或由其他疾病诱发,研究指出本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2]。本病需长期坚持治疗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有必要对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及其方法进行探究。现就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高血压简介

高血压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指的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的综合征。本病容易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从而诱发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威胁身心健康[3]。有报道[4]指出,近几年我国高血压发生率有所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这可能和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改变有关。目前关于高血压发生与发展的机制并无明确统一定论,结合有关文献研究,总结其发病机制,可能有如下几点:(1)动脉痉挛,导致动脉血管的外周阻力明显增加,如血液循环障碍后人体血管张力增高;(2)肾功能障碍所致肾小球肿胀,滤过率降低,继而诱发血容量升高、钠潴留及血压增高;(3)中枢神经紊乱促进血压升高后诱发本病。随着高血压的研究与报道不断增多,人们逐渐发现随着年龄升高,血压也有升高趋势,其中以收缩压升高最为显着,但50岁后舒张压则有略微降低,脉压差则增加[5]。高血压患者伴有精神紧张时,还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机制失衡,造成皮质血管舒张与收缩障碍,同时外周血管不断收缩,交感神经兴奋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压的增高。可见,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等都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2 高血压常用治疗药物及方法探讨

高血压至今无根治疗法,其治疗原则在于: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坚持长期治疗,尽量改善症状,预防与控制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6]。治疗方针包括改善患者的生活行为,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治疗,以及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等,但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为主要的措施,且可选择的药物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药物取得的效果各不相同[7]。高血压治疗常用的药物类型有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为了进一步分析高血压治疗药物及方法,现就常见的药物与治疗介绍如下:

2.1 利尿剂

利尿剂是心力衰竭与高血压治疗常用药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起来,该药物在机体作用时间久,疗效佳,且对脂肪与糖分解无干扰,但对血管、心脏及肾脏影响较大[8-10]。对于其他降压药物单一治疗无效时,可加用利尿剂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而且联合治疗时,只需小剂量应用利尿剂即可,还能减少其他降压药物的用量,避免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减轻医疗负担,被推荐应用于轻度高血压治疗中。2012年研制出一种新型利尿剂哒帕胺,进一步提高了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11]。该药物作为轻型利尿药物,主要作用在血管,对扩张血管,加快血流有明显的作用,还可避免血管粥样硬化,降压作用可达到75%,同时,相比传统利尿剂而言,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也有利尿、降压作用,而临床一些研究中提出高醛固酮血症也是高血压病因之一,为此当其他药物与常规利尿剂联用效果不佳,可选择性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有报道[12]对卡托普利片联合呋塞米应用于高血压进行了对照,发现治疗组蛋白尿率低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说明其他药物与利尿剂联合治疗,可更好地降低血压,延缓肾脏病变进程。

2.2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又被称作钙离子拮抗剂,作用机制在于减少心肌和血管平滑肌钙离子通道的面积,避免细胞外周钙离子内流作用。通过对钙通道阻滞剂分子结构与作用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L型与T型钙通道阻滞剂,前者又可分为二氢吡啶类与非二氢吡啶类,典型代表分别为硝苯地平、维拉帕米,而后者是21世纪初才出现的新型药物,可选择新作用于T型钙通道并发生阻滞作用,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供血,减缓心率,且无负性肌力作用,也不会导致反射性心率过速,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患者[13]。L型钙通道阻滞剂应用相对更多,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广泛将其应用在高血压治疗中,约有2/3高血压患者只选择该药物,这可能在于亚洲高血压患者相比其他地区患者,对钙通道阻滞剂有更高的敏感性,可长期坚持治疗。目前我国常用的高血压钙通道阻滞剂以第二代、第三代为主,如尼莫地平、硝苯地平、尼卡地平等。

2.3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主要和β肾上腺素直接结合发生作用,然后发挥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β受体阻滞剂一方面可增强心肌收缩和舒张作用,另一方面可降低心肌耗氧,抑制外周肾上腺素受体,从而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在心率偏快的青中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或哺乳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比较适用[14]。目前临床上出现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包括拉贝洛尔与卡维地洛等,可同时作用在β与α受体,适合长时间应用。但是,也有学者提出若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不当,则可能导致失眠、幻觉等中枢神经异常,部分男性患者还会有、阳痿等性功能障碍,为此高血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谨慎。

2.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降压效果持久,无刺激性干咳,连续服用56 d可达到最佳效果,与其他降压药物均可联用,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在轻中度高血压中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甚至对改善血糖、血脂水平也有效果,对器官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15]。这类药物主要有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相比之下坎地沙坦降压作用最好,且小剂量也能达到良好的降压作用,药效持久,对逆转左室肥厚也有良好的价值。对118例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表明,对照组单用硝苯地平,试验组加用厄贝沙坦,治疗2个月后发现试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改善更显着,说明硝苯地平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效果,更好地改善降压作用[16]。

2.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作用于高血压的机制在于阻止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且对激肽酶有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降压的目标。这类药物首次应用于临床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能有效降压后,开辟了降压治疗的新途径[17]。国内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80例高血压患者采取这类药物治疗12周,总有效率高达90%,且收缩压与舒张压比治疗前显着降低,不良反应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18]。此外,该药物在治疗期间对人体代谢影响轻微,不会影响胆固醇、血脂等指标,若能配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可增强药物作用。随着联合用药增多,有学者发现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也可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压作用,且对神经分泌、心率等无不良影响,安全性高。

2.6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在近几年被临床重视起来,可分为基因转移疗法与基因抑制疗法,因为高血压也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结构与表达异常所致,为此予以基因治疗除了可稳定降压,还可从根本上控制高血压发生与发展,从而控制高血压疾病的遗传倾向。不过,就目前已有的基因治疗报道来看,基因治疗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如如何选择靶基因,因为目前大部分基因治疗为单基因靶点治疗,而高血压是多基因调控疾病,单基因靶点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即便选择多靶点基因治疗,缺乏这方面的长期研究,也无法广泛开展。

3 结语

高血压发病低龄化,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多,无疑使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尽管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但用药以单一药物治疗有效为佳,而联合用药需谨慎,提高疗效同时要尽量减少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对药物作用靶点不清,缺少联合用药后药代动力学与量关系的研究。总的来说,高血压治疗药物及其方法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需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欣,卢健.咸阳市区6家医院抗高血压药物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4):747-751.

[2]柳婉婉,吴振卿.睡前服用高血压药物对非勺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4):112-113.

[3]李艳.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12):893-897.

[4]殷琪,何扬利,孙翠芳,等.个性化血压药物控制方案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4-7.

[5]刘艳秋,黄富宏,李爱华,等.4种长效钙拮抗剂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业,2017,26(21):77-79.

[6]任凌雁,靳倩,廖喆,等.贵州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相关药物基因多态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23):4017-4019.

[7]彭科娟,刘伟,朱慧君.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7(2):52-56.

[8]闫阳妹,吴涛,,等.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近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6):32-37.

[9]闫阳妹,吴涛,,等.他汀类药物对青少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指标、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29(1):33-38.

[10]李丹,宫建,孙晓辉,等.住院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利用研究[J].中南药学,2017,15(10):1470-1472.

[11]李志,杨向阳.3种治疗高血压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1(1):83-86.

[12]朴永军,付素云,王垚,等.扩血管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1):50-52.

[13]沈志娟,王冉冉.3种药物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4):3610-3611,3614.

[14]戚雅君,丁海樱,杨国浓,等.ACEI/ARB类药物对晚期胃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7,28(32):4517-4520.

[15]曾望远,周素云,顾申红.海口市社区高血压现状调查及全科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35-2341.

[16]巢世红,巢世兰.降压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5):776-780.

第6篇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发病机制

高血压临床治疗不当,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造成巨大的威胁。高血压最直接恶果就是会造成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肾脏多种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目前,我国高血压药物治疗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实施方案,随意治疗缺乏足够的科学理论依据,从而无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同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不是单穿的降低血压,而是减轻或逆转病人的终末器官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因此,高血压药物治疗成为我国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高血压药物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1 药物治疗的目标

高血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降低血压,预防或延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通常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

2 降压治疗策略的改变

不同种类的降压在治疗相对效果上无显著的差异,绝对的效果上存在较大差异。绝对获益取决于患者可能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平均降压幅度以及血压控制水平。单纯的降压不能完全保护或逆转靶器官的损害,故临在干预患者的同时应该重视可逆转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心率与血压有密切的关系,高心率者存在较高血压水平是高血压、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为,心率是交感神经敏感的指标,可明显的预示高血压、冠状动脉缺血情况,所以对于该类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的同时,应兼顾将心率降到满意水平。

但对心率控制的理想水平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高血压患者心率应控制在60 次/min 左右。高尿酸血症也与高血压相关,有促炎症、血栓的作用。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即一定量的胰岛素产生生物学效应低于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通过以上的分析,认识到高血压患者应该重视全面检测,防治各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综合征是反应人们对高血压认识的标识,高血压药物治疗模式也是从传统的将血压控制于正常范围,改变为更重视可逆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最大化的降低危险性,以实现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3 降压药物治疗现状

3.1目标血压值 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病残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压呈相关连续性,正常血压范围无所谓的最低阀值,将血压降至最大耐受程度即可。相关研究显示,血压控制在138/83 mmHg 以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低[3-5]。

3.2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利于各种主要血压维持机制,消除了因个体差异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可添加或补充药理作用,中和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预防院内单药治疗血压降低触发的代偿反应,使临床药物治疗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同时联合治疗具有安全有效降低、减少不利效应,对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目前,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主要原则是选择药动力学与药效可互补、保护靶器官、减少不良反应、避免联合应用降压原理相近的药物,治疗方法简单,药费低,可长效、持续联合应用的药物。WHO主张的合理药物联合方案: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ARB)、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与ACEI、钙拮抗剂与ARB、β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6]。

3.3降压药物再评价 利尿剂、钙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是临床建议使用的一线降压药物。随着近年来临床不断的研究,我们对以上降压药物应进行再评价。

3.3.1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血压、心率,预防和降低心血管并发症,是临床一种特殊的心动过缓或窦放结抑制剂。同时部分β受体阻滞剂可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扩张血管,最终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

3.3.2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比较,其治疗高血压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多,特别是心力衰竭,因此α受体阻滞剂预防心力衰竭的效果差与利尿剂。

3.3.3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可减少卒中的发生率。同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对冠心病、心衰方面疾病的预防效果不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3.3.4转化酶抑制剂 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服钙离子拮抗剂患者。研究证明雷米普利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但是目前无足够的临床验证表明新型ACEI可取代传统的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3.3.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 ARB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优点,可以通过受体水平完全阻断各种途径生成的血管紧张素II作用,并且具有选择性仅作用于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不会对其他受体的介导作用产生影响。同时不会对激肽系统产生影响。该类物中氯沙坦具有尿酸排泄作用。

4 高血压治疗展望

4.1临床研究 高血压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需要使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才能实现将血压降至靶血压水平的目的。多数临床试验主要以单药治疗高血压对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只有部分试验中患者血压控制良好,实际上该部分患者服用多种降压药物,因此该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目前ONTARGET 及ASCOT 试验首次联合治疗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比较在高危糖尿病患者中,单独使用替米沙坦和单独使用雷米普利以及两者联合应用时的益处[7]。

4.2新药开发 传统的中枢降压药都是通过刺激α2受体,引起交感神经传出活动下降而实现降压的效果。α2受体具有降压效果,但是会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研究提示α2受体主要会存在于孤束核与蓝斑核,而延髓腹外侧核主要是I1-咪唑啉受体,只参与降压,不引起嗜睡。随着不断的研究和,第二代中枢降压药,例如莫索尼定、利美尼定通过兴奋中枢I1-咪唑啉受体,以减少中枢交感神经递质的释放,最终发挥降压的作用[8-9]。

目前,临床上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紧张素转换酶(ACE),一类是血管紧张素1型(AT1)受体拮抗剂。ACE抑制剂具有阻止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及其作用,并对心肾脑等器官有保护作用,会减轻心肌肥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心血管病理性的重构。目前单纯使用ACE抑制剂可控制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特别是对肾素高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疗效。故,临床对于合并心衰、糖尿病高血压,可首选ACE抑制剂治疗。

AT1 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比ACE更为专一,不会影响缓激肽系统,且会组织血管紧张素II与AT1受体的结合,从而降低血压。此外,还会促进心血管细胞增殖肥大,预防心血管的重构,进一步促进降压的效果。临床上ACE抑制剂与AT1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较为相似,但其作用机理上存在互补性,两者联合治疗高血压会增强疗效。陈书忠等研究显示,以上两者联合应用,短期可减轻心脏重构,降低血浆醛固酮、甲肾上腺素水平,且临床未见不良反应增加[10]。由此,提示ACE抑制剂与AT1受体拮抗剂在治疗高血压的病理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11],今后我们要充分应用其治疗高血压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

4.3基因治疗 高血压在临床中属于多基因隐性遗传病,其基因治疗目前尚不可行[12]。通过临床研究提示目的基因的寻找是治疗的主要问题[13]。当前,可能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决定使用合适的降压药物,但该治疗方法必须在DNA实验简化下,并广泛应用后才能得以实现。

5 结论

高血压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将要药物,控制血压水平,稳定病情[14-15]。而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并且对身体重要器官也会产生毒副作用,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的发展。因此,高血压治疗要以个体化治疗为原则,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期、不同年龄阶段等特点,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同时要依据患者不同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血压,减少器官损伤,预防并发症为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文.治疗高血压药物的发展历史[J].中国执业药师,2013,3(1):33-37.

[2]靳倩,赵月霞,李淑芳.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OL].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2):151-152.

[3]王长远.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旱南肿[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19(11):1012-1013.

[4]Braunwald E(ed), Heart Disease.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Medicine.6th ed[M].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 , 2014 :582 -584.

[5]李燕.高血压认知及治疗状况分析[J/OL].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2):45-46.

[6]F errario CM, Panjabi S, Buzinec P, et al. Clinical and economic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amlodipine/renin-angiotensin systemblocker combinations[J]. Ther Adv Cardiovasc Dis, 2013, 7(1): 27-39.

[7]陈书忠,吕慎昌.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及降压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3(9):1428-1429.

[8]谢和辉,苏定冯.国际高血压治疗新药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临床药物,2003,24(5):265-269.

[9]江泳.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3(34):135-136.

[10]张月华,张虹,李怡,等.高血压相关血管性痴呆的研究现状及其针刺治疗展望[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2):153-155.

[11]郑君毅.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3):2423-2424.

[12]刘国仗,马文君,王兵,等.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2):157-158.

[13]周继旺,季乃军,童丽军,等.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药业,2010,19(10):67-68.

第7篇

1 联合用药理论基础

人们在对高血压的研究中发现,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单一用药治疗的有效率即使对轻度高血压病也仅为50%-60%m,加大剂量可以提高疗效,但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如果不同机制的降压药小剂量联合应用,首先是降压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不会明显增加,甚至有些不良反应还会相互抵消或明显减轻;其次是联合用药从不同的机制人手,更有利于靶器官的保护;第三是不同峰效时间的药物联合可能延长降压作用时间。在著名的“HOT”研究中,对中重度1879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随访调查,单一用药由最初的63%变化到最后的42%-45%,升高到93%。2003年JNC-7指出,如血压比目标血压20 mmHg,则初始治疗即采用两种药物联合。

2 联合药物治疗实践

2,1联合药物治疗原则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有六类:利尿剂(Diuretics D)、钙离子拮抗剂(CCB,C)、ACEI(A)、ARB(A)、B受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等,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一般主张,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用,副作用互不叠加的药物联用,有协同降压作用的药物联用。

2,2联合治疗方案

2,2,1剑桥(Cambfidge)AB/CD法则。AB两类药抑制肾素系统活性;CD两类药激发肾素活性,若选两药联合可选择A (或B)+C(或D),三药联合可选择A+C+D。

2,2,2欧洲心脏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2003年公布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常见六大类药物配伍六角形显示。

2,3常用的几种联合

2,3,1利尿剂+CCB。过去认为无协同降压作用,通过近年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利尿剂+CCB是有协同降压作用的组合。

2,3,2利尿剂+ACEI/ARB。ACEI/ARB通过抑制RAAS使外周阻力下降,而利尿剂使血容量减少,两者疗效互补,加上利尿剂还可以延长ACEI/ARB作用时间,降压更平稳,利尿剂激活RAAS、血钾下降、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血尿酸增高等不良反应,可被ACEI/ARB减轻或抵消,是目前较好的组合。

2,3,3利尿剂与受体阻滞剂。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但这一方案对代谢影响较大,因而合并糖尿病、痛风及高脂血症者不宜使用。

2,3,4 CCB与ACEI/ARB。两者不仅有协同降压作用,而且对靶器官保护、逆转心室重构有明显作用,有利于心衰、糖尿病、肾病、心绞痛的治疗等,是一组较佳组合。

2,3,5 CCB与受体阻滞剂。两者具有协同降压作用。尤其是适用于合并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但B受体阻滞剂与缓释异搏定一般禁用,尤其是心功能减退、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功过缓者

2,3,6三种药物以上联合:对于两药联合不满意的顽固性高血压,有时需要三种药品及三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目前常用的联合方式有:ACEI+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CCB+ACEI+利尿剂、CCB+ACEI+利尿剂+受体阻滞剂等。

2,4两药合用应注意的问题

2,4,1 ACEI和B受体阻滞剂。虽然对冠心病、心衰病人时常合用,但在降压作用上两药很少有协同作用,因此一般高血压病人不主张合用。

2,4,2 ACEI和ARB。两药在降压疗效上由于都阻断RAAS作用,很少有协同作用,一般只用于重度高血压或合并心衰、蛋白尿病人的最后选择。

第8篇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发展;综述

据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统计报告: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超过3.3亿人,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人超过3个亿;有6-7亿的中国成年人“血压不理想”。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由于本身的病理损害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脑卒中、闭塞性心血管疾病和肾衰竭等重要器官的病损,是目前人类的重要致死、残原因之一。

一、目标血压及其意义

根据一些列的降压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表明 血压的控制达标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关键。应该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期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并将联合抗高血压药物当做初始策略为了更容易使血压达标,抗高血压的治疗应该在心血管损害前开始。

二、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根据大量实验证明,积极有效非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干预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干扰阻断它的产生和发展,进而起到一定降压作用。

1.合理膳食

首先要减少钠盐、脂肪摄入, 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与纤维类食物,严格限制饮酒,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还有蔬菜和水果。

2.控制体质量

减轻体重,减少脂肪的存储。减轻体重有助减轻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同时也可以延缓或逆转左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3.适量运动

适量的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并且可以减轻心血管的诱发因素。

4.保持健康的心态

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能够减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产生,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也是血压升高的常见诱导因素之一。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努力保持平和的健康心态。

三、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1.利尿药

利尿药对高血压脑卒中心力和衰竭患者的高血压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可以降低其病死率。利尿药的代表药物是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利尿药可单用于轻度高血压,也可以用于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于中高度高血压。将来有可能成为其他降压药物的“增敏剂”。但它不可以用于糖尿病、高脂血症及痛风患者。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利尿剂推荐作为无并发症高血压的首选药。利尿药的作用较为温和,持久,副作用小,长期应用可增高肾素活性,用β受体阻断药可克服。

2. β-受体阻滞剂

降压作用明确,小剂量适用于伴心肌梗死后,冠心病绞痛或心律偏快的1-2级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高心排血量、高肾素活性的患者 。同时也适用于高血压同时伴有劳力性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患有偏头痛、肌震颤、焦虑症的患者。 但现在β-受体阻滞剂已经不再是一线药物,因为阿替洛尔的临床效应较其它同类药物少。其有支气管痉挛,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某些临床研究提示: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特别是在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的时候,可能会增有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胡大一等 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某些见解:他认为认为不应将阿替洛尔的结论推广到其他所有未经试验验证的β-受体阻滞剂的药物中;另外对交感神经张力较高的青年人或有其他使用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的患者却更应当使用。

3.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有赖于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浓度,若抑制了钙离子的跨膜转运,则可使细胞内游离的钙离子浓度下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使进入细胞内的钙离子总量减少,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松弛,外周阻力降低,血压随之下降。

已知钙离子拮抗剂(CCB),无绝对禁忌症,对糖代谢和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适用于老年人高血压,ISH,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稳定型心绞痛。钙离子拮抗剂的代表药物是:二氢吡啶类以硝苯地平为代表,苯烷胺类则以维拉帕米为代表,硫苯卓类是以地尔硫卓为代表药物。拉西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对心脏传导无明显影响,不经肾脏排泄,在肝内代谢,因此肾功能不全者可选用。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目前作用时效最长的钙通道阻滞剂。它有能缓解冠脉痉挛,同时降低冠脉血管的阻力,以及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供氧,缓解心绞痛,且具有潜在利尿,治疗动脉硬化的作用,可用于传导阻滞和心衰的病人,被广泛应用。

4.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ngiotensinre-ceptorblock, ARB)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ACEI在降压的同时还有保护肾脏、减少尿蛋白的生成、逆转左室的肥厚及降低心衰等作用, 它可以通过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增强其内部纤维蛋白块的溶解、减少斑块破裂等来使缺血性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

其中JNC7指出 , ACEI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冠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糖尿病、慢性肾脏等疾病,同时还有预防脑卒中复发等适应证,。他们指出最好的合作伙伴为利尿剂中噻嗪类。

CEI 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理想药物,同时它可使心、脑、肾等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四、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1.钙拮抗剂和β- 受体阻滞剂具有降压有协同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2.利尿药ACEI或ARB用于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等老年人高血压。

3.ACEI 和 ARB 合用用于高血压伴糖尿病肾病。

4.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 两药合用,用于高血压同时患有肾病、高血压并冠心病、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5.利尿药和β- 受体阻滞剂,用于无并发症、同时也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⑥用β- 受体阻滞剂和 ACEI 合用可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的治疗。

6.α阻滞剂和β- 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急进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7.钙拮抗剂和利尿剂,可用于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降低其收缩压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

8.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如ACEI或ARB与钙拮抗剂和利尿剂、ACEI 或 ARB和β- 受体阻滞剂 与利尿剂、钙拮抗剂 和β- 受体阻滞剂 +与利尿剂、ACEI 或 ARB和β- 受体阻滞剂 +与钙拮抗剂联合应用。

9.也可以可合理地联合使用非降压药如他汀类、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和镇静剂等。

五、展望未来

高血压目前在我国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解决高血压的治疗问题刻不容缓。现在临床上各种抗高血压药研究的进展、例如:抗高血压疫苗的研制、基因治疗的研究、干细胞研究进展以及高血压机制而制定的降高血压治疗的探索,都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并在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高血压机制研究的深入,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更加深入的了解,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及用药将更完善、更有效, 甚至带来治愈高血压可能性。

参考文献:

[1]Julius S,Kjeldsen S,Weber M,etal.Outcomes in hyper tensive pa-tients a t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treated with regimens based on valsat antor amlodipine:the VALU Erandomized trial[ J] .Lancet.

[2]Machama T,Dixon JE. The tumor supperessor:PTEN/MMAC1,dephosphate the lipid second messenger,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phosphate[J]. Biol Chme,1998,273:13375- 13378.

[3]刘建伟,雷威,申兴斌. PTEN、VEGF 在肺癌组织的表达[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6):460- 461.

[4]Machama T,Dixon JE. The tumor supperessor:PTEN/MMAC1,dephosphate the lipidsecond messenger,phosphatidylinositol3.

[5]胡大一, 吴彦.β 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过时了吗? ―――评英国高血压指南[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6, 45(12):971-973.

[6]troled trial[ J] .JAMA,2004,292(18):2217-2225.Still berger C, Lany J, Bralnin M, etal.Angio 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d Stroke prevention: what about the influence of atrial fibril ation and anti thrombotic therapy[ J] .Stroke, 2003, 34(11):e208.

第9篇

【摘要】本文根据循证医学理论,同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临床常用的几类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及临床应用现状,并对目前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理念和合理选用加以介绍。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治疗;药物;评价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医学研究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总之控制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心血管病占首位。而我国又是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致死的首要原因便是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老年高血压的特征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壁变厚、变硬、钙化,顺应性下降,所以老年人当中约半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明显增大,而另半数为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由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功能明显障碍,调节血压的能力减退,所以,血压波动较大,而且容易产生性低血压和低灌注症候群。由于老年人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收缩压升高,后负荷增大,心脏为克服增大的后负荷而作功,所以,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尤其是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共同导致的肾脏疾病。

2降压药物的选择

关于老年人降压药物的选择,WHO推荐有六大类:钙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一线药物。在高血压用药的选择上提倡:①每个高血压患者病情不同,对降压药物反应不同等,因此,用药个体化,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选用药物品种和剂量;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减少至最小。降压药物剂量应控制在常规用药的1/3~1/2左右,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有效剂量,使血压缓慢降至目标的水平。②为了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治疗要强调平稳降压,不能操之过急。理想的降压药物其疗效要持续、平稳、有效。因此,只需每天服药一次的长效的降压药物比较理想,对血压波动少,能防止夜间较低的血压至清晨突然升高而导致的猝死,或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作。用药时间,一般应在上午9点和下午4点左右,切忌晚上临睡前服药,③不同的降压药物,其单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是不同的,要达到血压靶目标值,合理联合用药极为重要。JNC-7强调采用以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有利于提高人群中血压的控制率。现已联合用药组合的有:①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与氢氯噻嗪);②利尿剂和ACEI或ARB(氯沙坦、缬沙坦等与氢氯噻嗪),③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值得注意的是心跳过慢的人,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目的既要降低血压,又要强化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综合干预高血压带来的危险。

3降压药物的评价

3.1噻嗪类利尿剂

作用和缓,2~3周达高峰,对于老年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收缩性高血压、有心力衰竭者尤为适用。近来研究证明应用小剂量的氢氯噻嗪12.5~25mg/d[1]仍有很好的利尿作用且不良反应低。JNC-7[2]更是强化了噻嗪类利尿剂的基础治疗地位,认为这类药物循证医学证据充分且价格低廉,在绝大多数患者中作为首选降压药不仅会达到与新型降压药物相似的疗效,而且还大大降低治疗费用,在联合用药中更是不可缺少。老年高血压对此类药的反应比年轻人敏感,故应小剂量应用,可避免低血钾、糖耐量降低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2CCB

CCB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优良作用已为人们所公认。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高血压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钙离子拮抗剂比ACEI降低血压效果好,并易耐受[3]。一些大型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4],CCB对高血压既可降低收缩压,又可以降低舒张压;目前使用的长效CCB,在INSIGHT试验[5]中,降压效果肯定,降压趋势稳定,其安全性不仅再次得到证实,且在不同的患者群(冠心病、糖尿病、高龄老人、不同种族)显示出疗效的一致性。因此,JNC-7肯定了长效CCB的治疗地位,特别推荐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3.3ACEI和ARB

ACEI单药治疗大约60%~70%高血压患者都有效,研究已经证实ACEI可以逆转左室肥厚,临床应用ACEI早期干预心功能不全;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糖尿病病程。无性低血压,因而适用于老年人,还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有一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试验(ABCDtrial)[6]提示,ACEI优于CCB及β受体阻滞剂。它的主要副作用是干咳,发生率为10%,推荐作为高血压合并心衰、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肾脏疾病的首选药。目前还没有能替代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的新型药。ARB是近20年来心血管药物治疗领域里的伟大成就,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7],ARB是通过阻滞血管紧张素IIAT1受体达到松弛血管平滑肌,减低血管张力而达到降压作用。其降压效果与ACEI相当,但无干咳的副作用。

3.4β-受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人高血压的降压疗效较年轻患者差,主要适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同时有心绞痛、心率偏快的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而此类药最大缺点使外周阻力增加,恰恰是这点上对老年人有害,这是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本身存在外周阻力高的病理生理特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提示[8]β受体阻滞剂有致糖尿病的可能。近期报道认为单用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仅无效而且与利尿剂合用效果也不如单用利尿剂。α1阻滞剂能选择性地阻断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α1受体,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主要副作用为性低血压,对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还有报道,对高危高血压患者,把该药与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比较,得出增加了所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性,故其不作为起始治疗的基础药物,但可作为二线用药,而获得满意的血压控制[9]。

参考文献

[1]余振秋,马长生,赵连友,等.实用高血压学[M].第2版.

[2]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treatmentofhighbloodpressure[J].JAMA,2003,289(24):2560-2572.

[3]李娟,孙宁玲.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4)∶312.

[4]黄俊.高血压治疗的循证医学[J].21世纪心血管危险控制专题报告,2000,8.

[5]Morris JB,Christopher RP,Alain C,et al.InternationalNifedipine GITS study:Intervention as a Goal in Hyperten-sion Treatment(INSI GHT)[J].Lancet 2000,356(9277):366-372.

第10篇

关键词:缬沙坦;络活喜;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97-02

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体循环动脉压不断增高,血管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正常值。原发性高血压其本身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并降低患者生活、工作质量,重者甚至可威胁生命,长期高血压可影响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1-3]。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数量不断增加。[4]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致病机理十分复杂,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老年患者的血压,并提高老年患者的存活率和痊愈率

。事实证明,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优于单用一种降压药,并能减少患者对单一药物的依赖性和不良反应。 [5]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自2011 年 1 月-2012年 1月,所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90例,患者平均年龄在60 岁左右,而且诊断结果完全符合2000 年《中 国 高 血 压 防 治 指 南》高 血 压 诊 断 标准。[6]根据自愿原则,将9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 A 组采用络活喜治疗,其中男17例,女13 例,年龄 63-79 岁,平均年龄 71.5岁;30 例患者分为 B 组,采用缬沙坦治疗,其中男16 例,女14例,年龄 63-79 岁,平均年龄 74.1 岁;30例患者分为 C 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络活喜治疗,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9-73岁,平均年龄72.6岁。

三组患者在年龄结构、性别、检查结果都具有无显著性差异(P >0.05),所以上述病例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A 组采用络活喜5mg/d,1 次 /日;B 组缬沙坦80mg/d,1 次 /日;C 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络活喜为5mg/日,缬沙坦80mg/日,1 次 /日。在治疗期间,对三组老年患者进行随机走访,并强调按时服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在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均按时、按量给药,治疗依从性满意。

1.3检查方法:运用汞柱式血压测量计,测量患者右上臂肱动脉血压。在血压测压前,患者需静坐 10-15分钟,并连续测量3次,中间间隔2分钟,测量后记录患者血压的平均值。

1.4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7]: ①显效:DBP 下降≥ 10mm Hg 血压恢复正常;②有效: DBP 下降未达 10mm Hg,但恢复正常;③无效: 未达上述水平者。

1.5统计学处理:三组数据采用(χ±s)表示,使用 SPSS14.0 软件行 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各组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根据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对三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并进行组间 χ2检验。见表 1。

3讨论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致病原因和发病记录尚不明确,主要原因是老年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致使体液、内分泌紊乱。药物对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很好效果,合理使用降压药可以有效延长高血压患者的寿命。[8]临床数据显示,两种以上降压药物的联合使用,老年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单药的疗效。[9]因此,国内外医学界提倡联合药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缬沙坦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亲和性,可以有效阻止 Ang Ⅱ与Ang Ⅱ受体之间的结合。[10]同时,国内外相关数据显示,缬沙坦可以抑制通过 AT1 受体对老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更好地保护老年患者的血管内皮,降低高血压导致的脑梗死的发生率。研究发现络活喜、缬沙坦单一用药、缬沙坦和络活喜联合用药都可以有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其总有效率分为 74.8%、75.6%、91.9%,所以缬沙坦和络活喜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好于单一用药的临床疗效,组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有效和无副作用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永久.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J]. 中国实用医药,2010,(1):150-151

[2]汤中敏,贺平,胡世红. 心理训练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危险的影响 [J].医学综述,2008,(21):107-109

[3]杨娉婷,林玲,袁洪. 心理、行为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J]. 医学综述,2007,(19):1485-1488

[4]王倩, 周娴. 浅谈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J].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12):40

[5]刘欣. 坎地沙坦联合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9,(2):104-106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J]. 高血压杂志,2000,(1):94-102

[7]吕卓人,黄若文.利喜定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00,11(4):177

[8]龚旬. 络活喜与洛汀新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5):500-501

第11篇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联合用药;治疗

高血压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病人的60%~70%。高血压是导致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冠心病、主动脉夹层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特点及合理治疗研究是目前的医学热点。下面就近年来对老年性高血压诊治的新观点作一综述。

1老年高血压特点

1.1老年高血压的诊断2003年美国的JNC-7指南,2003年及2007年的ESH/ESC指南,以及2005年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均未对老年人高血压作特别分类,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普通成年人相同,即年龄在60岁以上,未服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8.7 kPa和(或)舒张压≥12.0 kPa为老年性高血压;收缩压≥18.7 kPa,舒张压≤12.0 kPa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

1.2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老年高血压的显著特点是以ISH为主。在50岁以下高血压患者中,由于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导致血压升高,表现为舒张压升高。而对老年人,则是由于动脉顺应性,特别是大动脉的顺应性降低,动脉硬度增高导致的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并且舒张压在60岁之后开始逐渐降低,然而收缩压却随着年龄逐渐升高[1]。这种典型的年龄相关性血压模式就解释了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中2/3是ISH,75岁以上3/4为ISH[2,3]。如果不治疗,ISH可以加重大动脉硬度,导致ISH进一步增高。SHEP、Syst-Europe、Syst -China3个临床实验发现老年人收缩压与总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舒张压则无明显相关性,说明收缩压是比舒张压更重要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4-6];同样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所的报告也支持此观点:即在50岁以下,舒张压是最好的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强预测因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和脉压差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美国高血压监测和随访研究分析表明,60~69岁组除外其他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升高0.1 kPa,年死亡率增加l%[7]。因此,在老年人中,收缩压比舒张压更准确预测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8]。

1.3老年高血压控制率低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是40~59岁之间人群发病率的2倍。虽然近年来老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有所改善,但是血压的控制率仍不理想(仅仅50%得到治疗)[9]。王志军等对2 59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调查显示,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4.4%、32.9%[10]。

1.4老年高血压合并症及并发症多[11]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这些疾病的存在降低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疾病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

2老年高血压治疗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均证实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中起重要作用。

2.1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基本目标是实现血压达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2]。中国高血压指南降压目标是

2.2非药物治疗限制钠盐摄入,减轻体重,适当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是降压治疗ISH的基础。TOHP(trial of hypertension prevention)实验评价了减轻体重,限制钠盐摄入可使血压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其他措施对血压下降无显著性。

2.3药物治疗

2.3.1利尿剂传统降压药物噻嗪类利尿剂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明确。JNC-7再次肯定了噻嗪类利尿剂的作用。EWPHE、SHEP等实验也证实了小剂量噻嗪类比大剂量更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及逆转左室肥厚。小剂量利尿药作为多数患者的初始用药,单独或与一种其他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而且价格便宜,能减少其他联合药物的剂量及副作用[14,15]。

2.3.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CCB已经广泛在老年人中使用。长效制剂是老年人的首选,特别适用于老年1SH患者以及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其中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在老年患者中能增强降压作用,增加耐受性和心血管保护力度。ALLHAT、VALUE等研究显示长效CC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相比,在心血管事件主要终点无明显差异,但CCB均显示较好的降压疗效。当患者有血尿酸升高或服利尿剂后出现低钾不宜用利尿剂时,CCB更显示在联合降压中的独特优势。

2.3.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因其能抑制心室重构、降低肾小球压力,减少慢性肾病病人尿蛋白排泄,有效保护心肾功能,目前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应用最多[16]。ACEI被推荐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糖尿病及肾脏疾病的首选用药。ACEI用于老年高血压治疗不但具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不增加心率、不降低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不引起性低血压、无停药后反跳现象等益处,还有延缓肾损害的作用。

2.3.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前通常作为

ACEI的替代药物。ARB抑制血管紧张素II,且不受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肽性影响,因此,ARB更易为老年人耐受,且很少引起低血压。

2.3.5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在降低心血管事件,特别是脑卒中方面和其他类的降血压药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另β-受体阻滞剂有引起肢端循环障碍、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影响血脂代谢等副作用,故传统的β-受体阻滞剂已不推荐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优先

使用[17,18]。

2.3.6联合用药由于高血压的控制率低,单药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JNC-7指出,当血压≥目标值2.7/1.3 kPa,即应联合治疗。当两种低剂量的药物联用,副作用比其中任一种单药大剂量要小;同时,复方联合制剂简化了治疗方案,改善了依从性,加强了血压的控制,降低高血压一线治疗的费用[19]。ESH/ESC 2007指南推荐联合用药方案:CCB+ACEI,ASCOT-ABLP研究显示ACEI联合CCB治疗,不仅降低血压,还显著改善了大血管的动脉顺应性,因为动脉顺应性降低是ISH发生的重要机制;VALUE研究证实利尿剂+ARB联合用药的有效及安全性;CCB+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JNC-7推荐老年ISH患者应首选利尿剂或长效钙离子拮抗剂,伴心力衰竭及肾病(糖尿病肾病等)者宜用

ACEI,对伴心肌梗死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及ACEI。

3小结

老年人的慢性病中以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20]。高血压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控制高血压是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病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2001年Framingham的一项老年高血压研究调查发现,有近80%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属于ISH。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ISH已占老年高血压总人数的53.21%[21]。而且通过药物控制收缩压比控制舒张压更难,因此,ISH已成为目前老龄人口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全面了解老年ISH对减少靶器官损害,降低死亡率,以及对今后探索老年ISH治疗的新途径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Franklin SS,Gustin W,Wong ND,et al.Hemodynamic patterns of age-related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Circulation,1997,96:308-315

2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2003,42:1206-1252

3Franklin SS,Jacobs MJ,Wong ND,et al.Predominance of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UShypertensives: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III.Hypertension,2001,37:869-874

4SHEP Coorperative Research Group.Prevention of stroke by an-ti-hypertensive drug treatmentin older person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Final results of the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the Elderly Program(SHEP)[J].JAMA,1991,265:3255

5Primatesta P,Poulter NR.Hypertens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mong English adults aged 65 years and older in 2000 and 2001[J].J Hypertens,2004,22:1093

6Wang JG,Liu G,Wang X,et a1.Longterm blood pressure older Chinese Patients with isolated systernsion:a progress re-port on the Syst Chinatria[J].J Hypertens,1996,10:735

7华琦.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23:399-400

8Staessen JA,Gasowski J,Wang JG,et al.Risks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meta-analysis of outcome trials.Lancet,2000,355:865-872

9Ong KL,Cheung BMY,Man YB,et al.Prevalence,awareness, 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mong United States adults1999-2004.Hypertension,2007,49:69-75

10王志军,柯元南,周建芝.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 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10(4):246-249

11成蓓,曾尔亢.老年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1-78

12孙宁玲.高血压研究及治疗的新趋势[J].中华老年心脑 血管病杂志,2006,8(11):721-723

13胡发明.欧洲新高血压指南[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4,15(1):16

14KENDALL MJ,TOESCU V.The HOT study:hypertension op-timal therapy[J].J Clin Pharm Ther,1998,23(2):137-139

15ALLHAT officers and Coordinators for the ALI HAT collabo- rative research group.Major outcomes in high-risk hypertensive patients randomized to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or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vs diuretic.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ALLHAT)[J].JAM4,2002,288(23):2981-2997

16Chobanian AV,Bakfis GL,Black HR,et a1.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AMA,2003,289(10): 2560

17Messerli FH,Grossman E,Goldbourt U.Are beta-blockers effi-cacious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Asystematic review.JAMA,1998,279:1903-1907

18Tu K,Campbell NRC,Chen Z,et al.Use of beta-blockers foruncomplicated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a cause for concern. J Hum Hypertens,2007,21:271-275

19Prisant LM.Fixed low-dose combination in first-line treatment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02,20(Suppl1):sl1-19

20张建.中国老年卫生服务指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7

第12篇

【关键词】 高血压;动脉硬化;治疗

高血压可以导致脑血管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日益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流行性疾病。目前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认知,但对于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目前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根据目前有关文献及治疗进展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1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与临床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在50岁以前,多数高血压患者为舒张期血压升高,50岁以后,收缩压持续升高,舒张压倾向于下降,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成为主流。随着血压升高,心血管疾病也进行性升高,在115/75~185/115 mmHg之间〔1〕,血压每增加20/10 mmHg,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增加2倍,是独立的心血管发病危险因素〔2〕,作为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收缩压比舒张压更重要〔3〕。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可能与心脏输出量增加有关,例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瘘以及佩吉特氏病(变形性骨炎)〔4〕。然而,大多数病例是随着增龄、动脉粥样硬化、胶原和钙质在血管壁沉积、血管弹性蛋白降解、大血管弹性和顺应性下降所致,僵硬的管状动脉增加外周血管的回缩压力,使得收缩压峰值升高〔5〕。高血压本身也可以加重动脉硬化程度,损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6〕。少数情况下,外周血管因动脉硬化变得非常硬,常规袖带血压计不能压闭肱动脉,以至于过高估价收缩压值,被称为假性高血压。

鉴别的方法是有创动脉内血压测量同时用袖带法测量血压,临床上也可以通过Osler法(袖带法测压时,当袖带测压超过患者收缩压时 如能清楚扪及患者桡动脉或肱动脉,则为Osler手法阳性,反之为阴性)判断假性高血压是否存在,那些对降压反应比较差,或治疗期间出现性低血压的病人尤其需要注意〔7〕。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病情评价应该包括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器官功能的损害程度,影响预后和治疗的伴随疾病。体检应该包括眼底检查,甲状腺、心脏、肺、双肾、外周血管波动和神经系统,注意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以及佩吉特氏病的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可以为评价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提供帮助,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血糖测定、红细胞压积、血清钾浓度、肾小球滤过率和血脂分析〔8〕。

2 支持治疗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证据

临床上许多医师对单纯性收缩压较高而舒张压正常甚至偏低的患者是否需要降压治疗心存疑惑,很多临床试验显示单纯性高血压治疗对心血管疾病的益处,在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治疗计划(SHEP)中,应用利尿药氢氯噻嗪治疗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90 mmHg),与安慰剂相比,显著降低心力衰竭55%〔9〕。

两个大型临床试验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尼群地平治疗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获益与SHEP研究结果相似,在欧洲和中国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研究中,降压治疗可分别使脑卒中下降42%、38%,心脏疾病下降30%、6%,充血性心力衰竭下降29%、58%〔9〕。8个临床试验的回顾性分析显示,观察治疗3.8年后,总死亡率下降13%,心脏疾病死亡率下降18%,另外,所有心血管疾病并发症下降26%,脑卒中下降30%,心脏病事件下降23%〔10〕。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人的治疗方法和目标与其他高血压相似,目标血压为140/90 mmHg,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病人血压水平要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心肌供血发生于心脏舒张期,过度降低舒张压会对某些冠心病病人有害,几个研究提示舒张压低于60 mmHg,尤其是在冠心病人中,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和死亡率升高(即所谓J形曲线)〔11〕。然而,一个回顾性临床研究提示,低舒张压和心血管事件升高与治疗及血压水平无关,低血压状态反映了疾病的严重程度〔12〕,虽然某些病人降低舒张压有害,但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治疗带来的总体益处,包括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是肯定的。

对年龄超过80岁的病人降压治疗的效果还不清楚。因为很少对年龄超过80岁的病人干预治疗进行研究,在一个历时4年的85岁患者前瞻性研究中,发现那些血压越低的病人死亡率越高〔13〕,但是这个结果可能反射出其健康状况不佳,在对一组平均年龄84岁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研究中,观察13个月,利尿药或赖诺普利治疗组脑卒中下降53%,但总死亡率上升23%(差别不明显)〔12〕。其他几个小样本老年高血压人的研究也发现同样的趋势。在一个对80岁以上可以走动的老年高血压人的研究中,血压水平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血压越低其5年生存率越低〔14〕。

降压治疗对脑痴呆的影响也不清楚,欧洲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治疗研究中,治疗组脑痴呆的发生率降低53%〔15〕,其治疗的益处可能来自其脑卒中的减少。SHEP试验研究没有发现治疗对认知有影响〔15〕。然而,来自火奴鲁鲁亚洲对日本和美国老年病人的研究资料显示,降压治疗与未治疗组相比,老年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降低,治疗时间越长其差异越明显〔15〕。治疗不会对智力产生不良影响。

3 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

3.1 缺少锻炼

运动不仅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约6~7 mmHg),且有利于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高血压患者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等不同方式。运动频度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 min。

3.2 精神紧张

精神紧张可引起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头部和肌肉血液供应增加,内脏血液供应减少,若过于强烈持久或反复发作,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损害。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减少精神压力和抑郁等十分重要。

3.3 体重

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研究表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肥胖者和中度过重的人,减肥可降低他们的血压。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不仅超重的人容易患高血压,而且身体脂肪的分布特点也与高血压有关。身体的脂肪过多地集中于腹部,形成向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一般人群〔16〕。

3.4 饮食

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均显示食盐摄入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有关,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饮食可降低血压。健康成人的钠盐生理需要量为每天5 g,每人每日食盐平均摄入量增加2 g,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 mmHg和1.2 mmHg。此外,钾、钙和镁食量过低、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也被认为是使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即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值降低,则认为会使血压升高。

3.5 饮酒

近年来饮酒和心血管病的关系已经受到相当重视。少量地喝一些红葡萄酒,可预防冠心病;但长期中度(每天饮酒50 ml)以上的饮酒,则对血压有不良影响。长期每天饮白酒50 ml以上,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16〕。

3.6 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后会使周围血管收缩,致使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引起小动脉持续收缩,时间一久,小动脉壁上的平滑肌就会变性,损害血管内膜,使小动脉的血管壁增厚,而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大量吸烟,则导致心脏病及因心脏病致死的危险性大为增加〔17〕。

4 药物治疗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其他类型高血压相同,包括减少体重,低盐饮食,戒烟,采用合理的饮食(摄入富含水果,蔬菜,低脂肪,尤其低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增加活动量,适当减少酒精摄入。这些干预措施不仅能降低血压,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并且能显著降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例如代谢综合征的血脂异常、向心性肥胖、糖尿病。

最常用的5大类降压药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每一种药物均显示在临床治疗中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8〕。按照推荐剂量用药,每种药物的降压效果是相似的,虽然每个人对不同的药物会有不同的反应,大约三分之二的高血压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才能血压达标。

噻嗪类降压药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价格低廉。近年美国高血压指南要求噻嗪类利尿剂应作为多数高血压病人的首选用药,其他各类降压药要根据其伴随疾病选用。例如:高血压病人合并肾脏疾病,应首选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心梗和心衰的病人,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应为首选〔16〕;伴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病人,通常用α受体拮抗剂降压,同时能缓解尿道症状,但可引起性低血压。虽然这些高血压各有特点,治疗的主要益处是对血压本身的降低,而不是药物的其他作用。

噻嗪类利尿药可以导致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尤其对低钾血症患者明显〔19〕。临床资料显示噻嗪类利尿药在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方面至少和其他类降压药一样有效,尽管噻嗪类利尿药的临床应用还有争议,但基于利尿药和其他药物良好的协同效应,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当与利尿药配伍才能达标。

最近β受体阻滞剂作为老年高血压一线用药的地位受到质疑,一个回顾性干预治疗分析中,传统α受体阻滞剂(主要是阿替洛尔)治疗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高于其他高血压药物治疗的16%〔20〕。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受益较小可能与其降压幅度小有关,最近阿替洛尔治疗研究中,与通过平面压力波测定及桡动脉压波形计算的大动脉压相比,常规袖带测量阿替洛尔治疗组过高估计了降压幅度4.5 mmHg〔21〕。相反,钙离子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的效应与中心大动脉和外周动脉一致〔17〕。虽然治疗建议有些不同,所有这些指南强调治疗带来的益处与血压降低本身有关。

5 结 论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的资料证实加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治疗的益处。目前收缩性高血压远未达到最佳降压效果,病人治疗依从性不好,原因既与医务人员缺乏对收缩期高血压的重视有关,也与病人缺乏健康教育、医生的人文关怀、社会的支持、并发症的存在、复杂的药物剂量,病人医院就诊不便以及药物费用问题有关。

参考文献

1 Lewington S,Clarke R,Qizilbash N,et al.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of inp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adults in 61 prospective studies〔J〕.Lancet,2002;360:190313.

2 Kannel WB,D′Agostino RB,Sullivan L,et al.Concept and usefulness of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s〔J〕.Am Heart J,2004;148:1626.

3 Izzo JL,Levy D,Black HR.Importance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older Americans〔J〕.Hypertension,2000;35:10214.

4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the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Hypertension,2003;42:120652.

5 Yambe M,Tomiyama H,Yamada J,et al.Arterial stiffness and progression to hypertension in Japanese male subjects with high normal blood pressure〔J〕.J Hypertens,2007;25:8793.

6 Zieman SJ,Melenovsky V,Kass DA.Mechanisms,pathophysiology,and therapy of arterial stiffnes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5;25:93243.

7 Thomas G.Pickering,MD,DPhil. Recommendations fo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humans and experimental animals〔J〕.Circulation,2005;111:697716.

8 Levey AS,Bosch JP,Lewis JB,et al.A more accurate method to 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from serum creatinine: a new prediction equation〔J〕.Ann Intern Med,1999;130:46170.

9 Staessen JA,Fagard R,Thijs L,et al.Randomised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placebo and active treatment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J〕.Lancet,1997;350:75764.

10 Staessen JA,Gasowski J,Wang JG,et al.Risks of untreated and treated isolated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metaanalysis of outcome trials〔J〕. Lancet,2000;355:86572.

11 Messerli FH,Mancia G,Conti CR,et al.Dogma disputed: can aggressively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e dangerous〔J〕? Ann Intern Med,2006;144:88493.

12 Bulpitt CJ,Beckett NS,Cooke J,et al.Results of the pilot study for the Hypertension in the very elderly trial〔J〕.J Hypertens,2003;21:240917.

13 van Bemmel T,Gussekloo J,Westendorp RGJ,et al.In a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study,no association between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mortality after age 85 years〔J〕.J Hypertens,2006;24:28792.

14 Oates DJ,Berlowitz DR,Glickman ME,et al.Blood pressure and survival in the oldest old〔J〕.J Am Geriatr Soc,2007;55:3838.

15 Aram V,Chobanian MD.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J〕. N Egl J Med,2007;357:78996.

16 Gibbons RJ,Abrams J,Chatterjee K,et al.ACC/AHA 2002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summary articl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J〕.J Am Coll Cardiol,2003;41:15968.

17 Dart AM,Cameron JD,Gatzka CD,et al.Similar effects of treatment on central and branchial blood pressures in older hypertensive subjects in the Second Australian National Blood Pressure Trial〔J〕.Hypertension,2007;49:12427.

18 Wing LM,Reid CM,Ryan P,et al.A comparison of outcomes with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s and diuretics for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J〕.N Engl J Med 2003;348:583592.

19 Zillich AJ,Garg J,Basu S,et al.Thiazide diuretics,potassium,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a quantitative review〔J〕.Hypertension,2006;48:21924.

第13篇

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以下就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基础治疗,包括合理膳食,减轻体重,提倡中等强度的运动;另外还要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减轻工作压力。

降压药物治疗

常用降压药物有6类,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利尿剂、β2受体阻滞剂、α2受体阻滞剂。

ACEI和ARBs:ACEI能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ARBs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均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致病作用,使血压降低,同时还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轻或者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等[1]。一项大型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ACEI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减少68%(P<0.001)、心血管事件减少51%(P<0.001)、所有原因的死亡减少43%(P<0.01)、卒中减少24%(P>0.05)[2]。ARBs类药氯沙坦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终点事件(RENAAL)试验均证实ACEI和ARBs不但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3]、降低蛋白尿,还可以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因此,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或者临床蛋白尿时,应首选ACEI或ARBs作为基础治疗。

CCB其降压机制为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内,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心肌收缩力下降。可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二氢吡啶类包括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日本2型糖尿病高血压研究(J2MIND)发现[4],硝苯地平缓释片与依那普利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白蛋白尿向微量白蛋白尿转化率及微量白蛋白尿向临床白蛋白尿的转化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CCB(硝苯地平缓释片)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对肾脏同样有保护作用,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最近公布的降压和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病发作试验(ALLHAT)涉及高血压患者达42418人[5],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63人,而且随访达6年之久。结果发现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氯噻酮(利尿剂)及赖诺普利治疗各组间的主要终点(致死性冠心病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总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氨氯地平与赖诺普利比较,脑卒中风险降低17%(P<0.05),这说明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在防止脑卒中方面还优于ACEI。但是短效的CCB如硝苯地平有负性心肌力及兴奋交感神经使心率增快的作用,可增加心肌耗氧量,故心力衰竭时或心肌梗死时不宜使用。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心脏传导阻滞时禁用。

利尿剂:传统观点认为,利尿剂(噻嗪类、袢利尿剂)长期使用均可以使血糖、血脂、血尿酸增高,血钾降低,并可引起男性障碍等,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宜首选使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SHEP)中有4736名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伴糖尿病583例,在后组患者中用利尿剂氯噻酮(12.5~25mg/日)治疗4年后,与安慰剂比较,全部心血管事件下降34%,脑卒中下降22%,心肌梗死下降54%及所有原因的死亡下降26%,而且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收益更大。小剂量利尿剂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使用降压效果显著,而且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因此,主张利尿剂是最常用的联合降压药物。

β2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普萘洛尔等,由于该药可加重IR,使血脂异常,并掩盖低血糖症状、延迟低血糖恢复,故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认为1型糖尿病为β2受体阻滞剂的相对禁忌证,而2003年公布的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把糖耐量异常作为β2受体阻滞剂的相对禁忌证[9]。但UKPDS证实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阿替洛尔与卡托普利比较糖尿病终点、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总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小剂量的选择性β2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同时又合并冠心病。

α2受体阻滞剂:包括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本类药物对血糖、血脂无不利影响,但易引起性低血压和产生耐药性,故其应用受限制。2000年WHO/ISH已将α2受体阻滞剂降为二线降压药物。

降糖药物治疗

由于IR是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共同发病基础,因此,改善IR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目前认为罗格列酮、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均有改善IR的作用,故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肯定是有益的。

罗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目前被公认为是改善IR最好的药物,不但可以降血糖,而且可通过改善IR纠正多种代谢紊乱,如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血脂异常等,但该药可致水、钠潴留,故伴有严重心力衰竭禁用。

二甲双胍:主要是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肝糖输出而达到降低高血糖的作用,还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水平和轻微降血压作用。但该药禁用于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35μmol/L)或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第14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12-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1]。我国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高血压病需长期服药,且其预后与药物治疗关系密切。而许多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其中一个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对服药的依从性差[2]。

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Compiiance of Patients with antihy-pertesive therapy,CPAT)是指高血压病人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3]。作为社区药师,我们应该从药学服务干预角度思考,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从用药宣传,药品使用和用药监督等各方面,开展药学服务干预,设法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开展工作的着重点可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血压药物的筛选

一种服用方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而好的治疗方案归根结底取决于合适的药物。以此为基础,结合我们社区患者和本地的经济和文化特点,我们制定了社区高血压药物的筛选原则:

1.1 选择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品种 主要选择《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里推荐治疗方案的药物。每个种类选择2-3个品种,宁精勿滥;由于硝苯地平引发四肢水肿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可以引入氨氯地平分散片。卫生组织推荐利尿剂为老年人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吲哒帕胺是新型利尿剂,副作用比较小,能有效利尿和扩张血管,予以优先考虑。

1.2 选择服用方便的品种 高血压患者对服药的态度直接影响其服药依从性[4],患者服用降压药的种类越多,每日服用的次数越多,疗程越长,就会形成一种负担,导致实施医嘱的意志力减弱,因此造成拒服或漏服使依从性下降;每日一次服药比每日3次服药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特别是老年人健忘和痴呆造成依从性不好,而且降压药以24小时平稳降压为佳,尽量选择长效的缓释或者控释剂型[5]。

1.3 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作为降压的辅助用药 近年来,中成药的辅助降压作用已经被很多文献论证和认同,选择一些依据传统方剂制作的中成药,安全性和效果有保证。同为高血压,不同的病人在中医上有不同的辨证,主要分为四种:肝火亢盛证、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6],据此选择六味地黄丸、松龄血脉康、牛黄清心丸等中成药,方便医生辨证施药。

1.4 与时俱进,关注国内外高血压治疗的新动态,及时对社区药物进行调整。

2 对社区高血压的用药方案的点评

2.1 与《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点评 通过调阅患者的健康档案,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治疗推荐方案,对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统计分析,共统计数据976例,其中男474例,女502例,分布于40岁以上各年龄段,各用药方案使用比例的统计,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社区医生能很好的参照《指南》用药,但在统计中也发现个别有悖于指南的用药方案,例如有一例病人使用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这一治疗组合是否合理尚存在争议,而且这是一组《指南》并不推荐的治疗方案。近年的ONTARGET研究也表明,ACEI和ARB在心血管疾病或高危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并不增加疗效,反而引起低血压症状、晕厥及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7]。目前已有的多数循证医学证据表明,ACEI和ARB联合应用并不提高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甚至糖尿病患者治疗效,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通过与处方医生沟通,确定患者并无特殊的指证需要两药联用,为确保用药安全,建议医生修改用药方案。

2.2 对高血压治疗的辅助用药进行点评 另外,在方案统计中发现,辅助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中成药的比例很高,分别达到85%和53%。当然使用他汀类的患者很大部分合并有血脂偏高症,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并没有高血脂而合并使用了他汀类药物。他汀类已被证明能够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还有大量临床证据表明,他汀类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改善预后情况,从而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生活质量[8]。中成药对高血压治疗的有益辅助作用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将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变化纳入中医辨证的范畴,进行个体化、整体化的辩治,更能体现中医临床的疗效优势[9]。

两类药物是指南治疗方案的有益补充,但增加了服用药物的数量,对患者依从性的不利影响令人担心,而且增加了社保基金的支出,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建议医生,应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认真辨证施药,避免药品的滥用,造成社保基金的浪费。

3 开展药学咨询服务

3.1 在咨询过程中要懂得沟通技巧,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对患者态度和蔼,语言文明,尽可能使用大众化语占,少用专业术语,耐心对待患者提出的问题。

3.2 咨询药师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回答问题要言而有物,活用掌握的药学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这样,通过药学咨询,可以避免患者由于不正确服药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药学咨询,也可以拉近了患者药师的距离,患者自然对药师产生信任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4 参与社区健康随访

药师要加入医生护士的健康随访团队,把握和患者面对面的机会,给患者解说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用药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主诊医生,讨论调整用药方案。同时对患者家属或陪护者进行高血压病用药的知识宣传。

参与健康随访是一个和患者平等的轻松的交流机会,通过交流,不但可以给病人宣传用药的知识,还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例如有一例病人有干咳的症状,根据其用药分析,应该是其服用的依那普利的不良反应,马上和随访的医生讨论,重新为其制定用药方案,过后几周对病人进行电话随访,其干咳症状已经消失;还有一例病人,盲目相信某保健品,其血压居高不下,经过耐心的宣传劝导,同意服用降压药物,经过一个月后随访,其血压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头昏、心悸等症状也得到缓解。

随访,是和患者更近距离沟通的机会,可以更直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患者确切认识到正确服药对健康带来的好处,有利于提高其依从性。

经过一年社区药学服务干预的实践,本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由36%提高到74%,说明药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深入社区,从各方面对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干预,能很好的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可见,在社区开展药学服务干预,是社区卫生服务重要而又有益的补充,应该引起大家的思考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邓涵丹,唐遥卉,代芬,等.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与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6):478-479.

[3] 戴俊明,等.社区高血压病人的药物利用与依从性关系分析[J].高血压杂志,2001,9(1):65-67.

[4] 聂树有,等.药物治疗高血压用药依从性危险因素调查及药学干预[J].健康大视野,2012,20(8):321-322.

[5] 张谢稍,张继平.药学服务干预对社区家庭病床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06,4(3):27-28.

[6] 史楠楠,连智华,林敏.高血压中医证候分类及中成药研究进展[A].第十次伞国中医心病学术年会(长春)论文集[C].2008:347-364.

[7] 李拥军,李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利或弊?――关于ONTARGET研究的思考[J].临床荟萃,2008,vo l23 No23(13):915-917.

第15篇

关键词:依那普利叶酸;H型高血压;治疗;效果

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是临床常见血管疾病,H型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高血压疾病,当患者血压持续升高时,血浆半胱氨酸水平也会逐渐上升。相关数据表明,我国H型高血压发病率递增幅度高达9%。对于H型高血压,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式,通过降压治疗,降低血浆半胱氨酸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为了探讨H型高血液最佳治疗方式,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76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88例患者进行依那普利叶酸治疗,并与其他88例单独采用依那普利治疗的患者作对比,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6例H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92例,女84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47.5±3.2)岁。病程5~36个月,平均病程(12.4±1.6)个月。左右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H型高血压,血浆半胱氨酸水平均超过15μmol/L,排除代谢性疾病及严重肝肾疾病。经检查发现,本组患者舒张压平均水平为(108.3±5.7)mmHg,收缩压平均水平为(162.5±3.4)mmHg,血浆半胱氨酸平均水平为(18.2±4.4)μmol/L。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与对照组88例,两组患者在血压、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叶酸治疗,口服剂量为10 mg~0.8 mg/次,1次/d。对照组单独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口服剂量为10 mg/次,1次/d[1]。所有患者服药时间均为早上8∶00~10∶00,在治疗前7 d,暂停服用其他降压药,连续治疗12 w。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观察所有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血浆半胱氨酸水平,治疗4 w及12 w后,对比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血浆半胱氨酸水平,并详细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选择双盲法进行血浆半胱氨酸测量,在患者前臂静脉部位,取5ml血液,对血液进行抗凝处理,采用离心进行血浆收集,最后应用ELISA法测量血浆半胱氨酸水平。

1.4疗效评价 若患者经治疗后,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Hg,血压正常,或收缩压下降幅度≥20 mmHg,血压正常,则可判定为显效;若患者经治疗后,舒张压下降幅度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6.1%,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治疗4 w及12 w后两组患者血压下降情况 观察组治疗4 w后,舒张压平均水平为(82.5±10.1)mmHg,收缩压平均水平为(144.2±11.4)mmHg;对照组治疗4 w后,舒张压平均水平为(91.3±10.5)mmHg,收缩压平均水平为(145.7±12.6)mmHg;治疗12 w后,观察组舒张压平均水平为(76.9±9.5)mmHg,收缩压平均水平为(137.2±9.8)mmHg;对照组治疗12 w后,舒张压平均水平为(87.4±10.3)mmHg,收缩压平均水平为(134.8±11.6)mmHg。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液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治疗4 w及12 w后,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治疗期间,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症状,1例脑梗死;对照组1例脑梗死,1例心绞痛。两组均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

3讨论

高血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疾病,危害性较大,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H型高血压主要由于叶酸缺乏引起,患者的血浆半胱氨酸水平会随着血压升高而升高,该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提高体内叶酸含量,降低血浆半胱氨酸水平,从而改善高血压症状。蛋氨酸经过循环,可形成血浆半胱氨酸,叶酸作为蛋氨酸循环过程中的辅酶物质,缺乏时会引起血浆半胱氨酸聚集,导致血浆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从而引发H型高血压。当体内血浆半胱氨酸酶达到指定浓度时,可导致凝血加重,引起血栓,甚至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3]。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具有降压效果,本研究,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叶酸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0%,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总有效率为76.1%,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4 w及12 w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高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可见,依那普利叶酸应用于H型高血压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

综述,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可采用依那普利叶酸治疗,降低患者的血压及血浆半胱氨酸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灿.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0(3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