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就医流程优化范文

就医流程优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就医流程优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就医流程优化

第1篇

[关键词] 医院;门诊护理流程;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187-02

Study Progress on Nursing flow Optimal Management of out-patient Clinics of Hospital

CHEN Meilan CHEN Meifen

Guangdong Luoding People's Hospital,Luoding 527200,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definition of optimization of out-patient nursing proc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patient service, the meaning of nurs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the existing service spots and problems of measures, so, hospital out-patient nurs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Hospital;Out-patient nursing process;Optimal management

目前,随着人们在医疗护理法制理念的提升,医疗护理安全工作已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上海市卫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病人在全市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达1/3,58岁以上的老年人来医院门诊就诊的就高达85%以上。所谓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护理流程工作的好坏,服务质量的高低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水平,这不仅与整个医院的总体效益有关,而且更联系着医院的对外声誉。对医院门诊护理进行优化管理,这不仅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职责,而且也是新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更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必然所趋。

1 护理流程优化的定义

1990年 “流程优化”这一概念由美国博士迈克尔・哈默首先提出。对医院来说,是指彻底性的再设计和根本性的再改革医院的各种业务流程,或者是仅对医院现有的医疗护理流程进行改善,通过优化,以获得优异的业绩和良好的声誉。以获得显著的成就[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护理流程研究现状

在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其医院门诊护理事业已经具备了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和科学完整的医疗护理服务流程。例如,在2002英国政府就已经成立了患者建议和联络的服务组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即护理人员主要是通过患者建议和联络的服务组织修订的“病人计划”使护理服务流程体系中的大多数问题被发现,都是由于在更加细化的服务问题或者缺乏沟通上产生的。这样采取相应的优化后其治疗护理的服务质量得以提升。美国政府根据病种付费的变相补偿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使患者就医方式得到了逆转,这就大幅度提高了医院门诊急诊类服务的需求量,这必然导致了在治疗诊断过程中某些科室或病房的诊疗瓶颈或漫长的等待。基于上述状况,政府和医院发现了护理流程的潜在问题,就鼓励和倡导各大企业、个人对于护理流程控制的相关理论和分析。以此来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治疗护理需求。

3 目前国内门诊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医院门诊具有病种复杂、患者人数多的特点

医院门诊患者可能会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各年龄段,因此对于一些急性、慢性或感染性的疾病,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就非常容易造成各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3]。所以,对于医护人员,就必须采取合理的讲解和疏导,配合医生尽可能快的对门诊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除此之外,更要注意对于病症急、变化快、不稳定以及病种难以确定的患者,要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用以预防突发病例的发生。

3.2 患者侯诊时间长

由于对于大型医院,其门诊的接诊量每天都可高达2 000多例,就诊高峰时段最甚,尤其是当某一个护理流程或是治疗操作环节发生意外,就会造成患者的滞留。就非常容易造成各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除此之外,科室之间、科室内部之间患者分配的不均匀也会导致患者就诊的时间长。

3.3 门诊主治医生流动性大的特点

一般来说,对于综合性医院都是由各个科室派出的门诊大夫轮流进行门诊坐诊来诊断患者,这样就会给患者的诊治连续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门诊的护理人员就要相应地与患者做好沟通工作,解释工作的特点,以此来获得患者的支持和理解。

4 对策

4.1 建立系统化管理体制和科学的护理服务流程

护理服务流程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逐渐由从“以医疗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使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从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树立健全的规范化管理体制和科学服务流程。

4.2 转换布局,顺畅流程

可以根据各个科室治疗的病例和特点,科学、统筹地安排各个楼层各个科室的布局大小和位置,尽可能地将类似地检查科室及设备集中到一个区域,这样就有助于患者适应就诊的环境,方便患者就诊。

4.3 强化门诊信息化管理

为了确保在尽量不增加护理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就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优势。要以患者为中心来合理的安排接诊流程,使就诊的等候时间减少,医院门诊护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建立门诊医护人员的工作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缩短接诊高峰期患者的时间,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也可以及时发现护理流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所在,为护理流程提供再一次的保障[4]。

5 结果

对该院采取护理流程优化管理前后的等待时间、病情变化、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可知,在护理流程优化后,患者在就诊时的等待时间缩短,病情变化不明显、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都明显降低。结果见表1。

表1 护理流程优化前后患者就诊情况比较

6 讨论

护理流程优化管理是对已有的护理工作流程的不足和隐患环节开展工作流程的再一次改造和完善,对不足的工作流程给予转变,经过转变后的护理工作流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原本的护理工作流程,再一次的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开放、共享医院的各类资源,统一化管理各个就诊医疗室。就诊流程全面实施“无缝沟通”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最终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形成以提升全体护理效益,降低意外为核心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的综合水平[5]。医院门诊护理优化管理流程不仅要考虑到工作的普遍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其特殊性,医护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方法,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应变技巧。医护人员只有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才能不断的满足患者的需求。作为门诊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护理流程工作,医院门诊的各个科室都被涉及,因此要统筹优化原有护理工作流程,建立相适应管理运行模式,是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和护理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医院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的必然趋势[6]。护理流程优化管理现已成为目前护理发展的关键着眼点。高效率地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是工作进程实施流程化和保持良好的运营形式。如何根据医院门诊护理流程的特点和患者需求以及如何运用现代化技术,用系统、科学、统筹的管理方法对进一步优化现有评价标准及现有医院门诊护理服务流程等问题仍值得人们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翠,谢磊.实施流程优化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国医院,2005,9(5):12-13.

[2] 凌晓浅,李国星.印度亚拉文医院门诊流程介绍[J].护理研究,2008,22(2A):371-372.

[3] 韩秀苓,蔡常云.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合并症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234-235

[4] 田威.外科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98-99.

[5] 王金凤.ICU患者的心理障碍的来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9):77.

第2篇

【关键词】门诊;流程;优化

Abstract: Outpatient business proces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clinic , which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hospital 's image and efficiency . In order to solve the crowded problem at the three peaks ( registered peak , peak attendance , checking peak ) during the patient process, this paper is going to put forward some better principle considering the outpatient medical service process.

Keywords:outpatient;process;optimization

我国医院现行的门诊流程基本是以医务人员为中心的工作流程,“患者围着医生转,检查围绕设备转,一切围着收费转”,流程设计没有反映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患者角度考虑较少,在给患者就诊带来诸多不便的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利用先进的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理论和卫生信息技术进行医院门诊业务流程的再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

1、门诊流程的关键环节

医院的门诊服务规模往往很大,涉及的机构也颇为复杂,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存在很细密的职能划分和职责分工。因此,医院门诊医疗服务的相关作业流程,相对也比较复杂。如何让整个门诊服务流程以方便患者就医为原则,使得每个关键环节都可以环环相扣、顺畅流利,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或者失误的发生,是整个医院门诊服务的管理重点。

(1)挂号 挂号环节是患者与医院接触的必经通道,挂号作业实际上扮演着患者与医院的中介角色,是建立医患关系的开端[2]。

(2)医生看诊 医生对患者的问诊以及对患者的病痛与身心状况进行的详细病理学检查,是整个门诊服务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患者是否满意医院门诊服务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划价与缴费 在我国,门诊医生一般是在初步的问诊之后,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开立检验单、检查单等相关医院服务的凭据交予患者,以便安排进一步确认病情所需要的检查、检验,或者治疗所需要的项目、药品等。患者携带单据到医院的缴费窗口,由专业的划价人员根据相关的价格规定,进行检查、检验、治疗项目的费用核算并收取医疗费用。

(4)病历 病历汇集了患者过去与现在的各种医疗信息,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对于患者过去的病史需要确切掌握,以增加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正确性。病历调送的效率化,除了可及时为医生进行诊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以外,也可提高门诊医疗服务的品质。

(5)检验检查与取药 患者在划完价、缴完费之后,携带已盖上收费人员印章的单据,到药房领取本次门诊的处方药品,或者到相关的检验检查部门接受门诊医生医嘱的检查、检验与治疗等,相关服务全部进行完毕后,患者才会离院回家。

2、当前我国医院门诊流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绝大多数公立医院门诊工作流程沿袭计划经济下的“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存在许多弊端,患者就诊过程中“三长一短”的现象(挂号、候诊、处置等候时间长,看病时间短)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诊时间过度集中是造成“三长一短”现象的重要原因。对很多医院门诊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医院70%~80%的门诊患者集中在上午8~11时这一时间段内就诊,其中挂号的峰值在8~9时之间,收费的峰值在9~11时之间,在该时段处于超负荷状态。

(2)职能划分过于精细、部门分布分散、信息不共享等因素影响了流程的通畅性和连续性,患者需要多次重复排队和来回往返。如门诊划价分散在不同科室,药品划价需要到药房、特殊检验项目划价要到检验科、特殊检查划价要到检查科室等。

(3)门诊布局和建筑结构不合理增加了患者各服务站点之间的流动量和滞留时间。导医服务的欠缺更加剧了大量患者盲目、无效地移动,延长了患者在医院的滞留时间,极大地降低了门诊流程的运行效率。

(4)检查、检验项目等待报告时间太长,造成患者滞留门诊;病历资料保管不全,导致复诊患者的重复检查;患者对医疗收费价格不了解,有的患者在排队缴费时发现无法负担而再返回医生处修改处方等。

3、门诊流程的优化措施

(1)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预约分段挂号和分诊挂号,解决挂号排队“瓶颈”问题。医院应对每时段门诊接诊能力进行估算,通过互联网本院门诊信息,患者使用网络、电话或短信自助挂号,预约挂号系统将预约记录与患者提供的电话、电子邮件联机,自动提醒患者按时到诊[3]。

(2)门诊医生工作站信息化。医生通过就诊卡刷卡获取患者病史、问诊患者。工作站系统提供结构化门诊电子病历模板记录患者此次就诊的主诉、症状、体征等信息,可规范门诊医疗文书,减轻医生文书书写量,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使用则可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整合划价、交费和取药程序。患者在医院任何地方就近刷卡即可交费并打印交费发票,电子处方经交费确认立即通过门诊信息系统传送到药房管理系统,药房实行后台摆药,全自动摆药机接收处方信息后完成口服药品自动摆药,非口服药品由药师根据药房管理系统提示按处方摆药,核对后通过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传回门诊工作室,并通过显示屏提示患者取药,患者刷卡确认后即可取药。

(4)门诊检查、检验申请和报告实行网络传送。对于未确诊的患者,通过门诊医生工作站,直接将申请发到检查、检验科室,检查、检验科室将预约情况及时返回给医生工作站,患者按预约时间到检查、检验科室执行检查、检验。

【参考文献】

[1]崔霞,李耀东.复杂网络与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初探[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1(1):78-81.

第3篇

关键词:银医通;自助服务;门诊流程优化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全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直接为社会人群进行医疗和预防保健的场所,门诊服务工作的优劣、质量的高低,是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从门诊便民服务中心流程的现状和问题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人性化服务的新理念,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为患者提供银医通"一站式"服务[1]。通过开展并改进门诊预约制度,达到合理分流患者,提高门诊工作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医院信誉并较大限度地合理利用了医疗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就诊模式的改变,医院实行预约将逐渐成为患者就诊的主要途径。

1研究背景及意义

国内绝大多数医院的门诊流程是:到门诊->排队->挂号->候诊->就诊->收费->候检->检查->再就诊->再收费->取药->治疗->离院的循环模式下就诊,普遍存在"三长一短"现象,形成挂号、就诊、检查3个高峰,看一次病需要排4 次队(挂号、候诊、付费、取药),付3次费(挂号费、药费、检查费),人均挂号就诊的时间为157.2 min,预约到检查的时间为106.4 min,诊断时间仅为18.9 min,其余时间均耗费在等候和排队上[2]。

医院管理者引入了业务流程再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门诊服务流程的基本特征,对现有服务流程进行分析,研究门诊服务是否沿流程模式单向、顺畅地流动[3]。目前国内采用的门诊流程优化方法主要有:①门诊实行"一卡通":为建立患者主索引,每位患者将拥有惟一的ID,以便以此为线索实现患者信息在就诊流程中的共享;②优化挂号流程:通过采用建立多种挂号形式,分散某一时间段里挂号就诊的人次;③优化分诊流程:通过门诊分诊服务软件,使患者挂号后,软件就能自动把患者分类到相应的分诊台队列中,分诊台能结合排队叫号逻辑,自动优化排队列表[4]。

2银医通设计与实现

2.1网络拓扑图 银医通系统应该建立一个综合的、灵活的、安全的运行环境,网络环境配置由于有大量的数据在服务器之间、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交流,服务器之间需要千兆以太网作为局域网,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100 M到桌面。网络拓扑图,见图1。

2.2业务流程设计 患者到达门急诊大厅后可选择自助挂号收费机器进行充值操作,挂号后会从患者账户扣除挂号费,并打印挂号小票。挂号小票上会提示所挂号别、金额,诊室所在楼层和排队序号。患者到相应的门急诊候诊区等待就诊,叫号后进入诊室就诊。医生为患者开具药品、检验、检查等费用后,如患者账户中余额充足则直接扣费。如余额不足,患者需到自助服务机充值并自助确费,或到收费窗口直接付费。患者交费或者自动扣费后,患者即可前往药房或检验、检查科室进行相应操作[5]。患者离院时,可将银医通账户中的余额退回或者留在下次继续使用。银医通业务流程,见图2。

2.3与银行交易流程设计 患者试算本次支付金额,判断本地账户余额是否充足,如果充足,直接扣费,取出银行余额(打印凭证时账户余额=本地+银行),并打印消费凭证,本地账户余额不足,获取银行账户余额,满足本次支付,则发送缴费请求,扣除差额,再扣除本地账户余额,不足的。提示用户充值或者去人工窗口缴费[6]。自助结算与银行交易流程设计,见图3。

2.4实施和监控 通过重构和优化业务处理模式,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严密的资金监督体系、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科学的宏观管理体系,实现对门诊"银医通"系统经办业务的全过程的管理,为宏观决策和社会化服务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建立门诊"银医通"系统数据库,通过资源数据库对自助挂号和自助充值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对医院挂号资源供求及分布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和分析预测;对自助挂号、自助充值、自助缴费的业务办理情况,为医院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真实、及时和有准确的数据,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咨询服务。

3应用效果分析

3.1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中心" 银医通系统的实施,使得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医院为患者提供银医通"一站式"的医疗服务。与传统就医流程相比, 银医通就医流程将划价和诊疗活动相结合在一起, 减少了患者反复排队等候的时间。

3.2缩短了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 "银医通"系统的应用, 通过门诊流程的优化使患者看病节约了时间, 通过解放医务人员的劳动力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医疗照顾和交流, 提高医疗规范与质量控制为患者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

3.3减轻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难度 银医通的预付费模式由银行提供现金管理、资金结算、预缴款监管等金融服务,同时有效解决了医院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难度。

4总结

门诊"银医通"系统上线后患者排队平均减少2.8次,就诊时间平均节约了30 min以上,有效减少了门诊大厅排队的"长龙",优化了就医环境,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达到了预期效果。 以"银医通系统"为契机,医院优化了门诊服务流程,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自助服务为载体,搭建起集自助挂号、自助充值、自助付费、自助预约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银医通系统"自助服务平台,覆盖医保患者与自费患者,创新了门诊服务模式。患者通过"银医通系统"自助服务平台,建立实名制预储值账户,就诊前先存一部分钱在账户内,然后将患者医保卡和自费就诊卡与预储值账户实行绑定,账户金额可以在全市联网使用。患者付费时,医保支付部分将从医保卡内扣除,患者自负部分则从预储值账户扣除,不存在"两张卡"分别扣费的现象,做到一次预存、反复使用,避免了患者多次付费、多次排队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才晓东.于信息平台的门诊流程优化[J].吉林医学,2011,32(4):819-820.

[2]杨志明,靳杭红,石敏.优化门诊服务流程 创新门诊服务理念[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7(4):47-48.

[3]罗贤斌,曾凡,黄昊.医院门诊就医流程的优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1):67-69.

[4]蔡文沿.2005-2009年我院门诊工作量状况及分析[J].医学信息,2011,02:390-391.

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优化流程 ERP系统 途径

在新时期不断的深化的事业的单位体制的改革形势下,怎样保持可持续的发展的道路,成为摆在医院面前的重要的课题。医院是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不但包括资产的管理,还意味着实物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有利于医院更为方便快捷地实现其功能。

一、医院的财务管理流程中存在的缺憾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前医院的财务管理流程已经有点不太适应时代的要求。现就当下医院的财务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

在资金的预算环节中,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不同的科室开展的业务的需求预算所需要的金额。资金预算一般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物资费用和劳务费用。以往的数据获得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一般来讲,物资的费用通常占到资金预算的70―80%左右,那么,劳务的费用可以达到20―30%。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在采购物资阶段,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也就是不能及时获得有关科室物资的需求和劳务的需求资金,过去积累的经验数据称了较为科学的选择,而这种情况下,很难确定各个科室的需求金额的总的数量。

在使用资金的环节中,在监督资金的流向和流速时,旧有的财务的管理模式通常监督所属各个科室的账户资金使用的状况。其存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申报资金的制度下,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无法根据业务的需求对资金的配置加以及时的调整。显示了实效的滞后性,而不是在资金流动过程中掌控资金,使其流向更需要的部门。

在获得资金效益的环节中,“收益金额-成本金额=利润”是大家公认的效益计算公式。不难看出,要想效益最大化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对各个科室实施财务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大家都知道,旧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各个科室在采购物资或者支付劳务一般需要借出适量的经费,在采购完成是凭借对方开出的发票冲账。在实际操作中,仅仅根据用作冲帐的根据的原始的票据、凭证等,医院的财务管理员工无法认定所发生的采购和用工的是否真实是否合理性。也就是说,是不是真实的发生了这些采购或者用工行为,这些采购或者用工行为是不是真正的必要。由此看出,采用旧有的财务的流程管理模式的财会人员不能准确及时地得到资金的使用情况,也就没有办法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实现节约,杜绝浪费,是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节约成本成了纸上谈兵。虽然医院属于事业单位,由财政拨款的优势,但这种情况无疑会给国家带来没有必要的损害,对于医院的预算资金的管理来说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在医院的财务管理流程中引入ERP系统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医院财务管理流程的模式的优化是势在必行的。下面,就在医院的财务管理流程中引入ERP系统的好处进行粗浅的探讨。

ERP系统是一种新兴的产物,是信息技术在当代管理的系统中的应用。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人们对信息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对信息的应用也是无孔不入的。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推波助澜下,愈来愈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医院的无形的资产,比如医院的品牌、著作或者技术的专利、秘方等。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重要性虽然是隐性的,却是不言而喻的,甚至不是物质资本所不可比拟的,有时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收益。而在旧有的财务的管理模式中,却忽略了它们的存在,使这些无形的资产白白的流失。ERP系统适应时代需求,恰恰能够很好地显示这些情况,使这些隐性的财富浮出水面,在筹措资金时大显身手,为医院实现效益服务。

现在通行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是借贷余的三栏式的账本,在此基础上创建财务的报表。这种报表的缺点信息单一,信息量小,已经不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ERP 系统却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为管理者提供经营效果与财务盈亏情况,便于管理者准确地作出判断和决策,及时调整物力和人力资源,使医院更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践证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ERP 系统能够方便快捷的反应资金的流向和流速,实现医院的内部的协调,医院和采购供应方的同步。也就是医院和药品、器械等供应商或其他方面的客户利用网络的技术进行电子的商务。最终,使医院能够及时的了解市场情况,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和资金的流向流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市场协同。

三、在ERP系统下优化医院财务管理流程的途径

创建ERP系统需要建立在计算机的信息的系统的基础上,还需要和医院的环境相契合。在实行的时候,因为所需金额比较大,所以需要和医院领导做好沟通。可以以报告的形式阐述建立ERP系统光明前景,在医院决策层批准后,财务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外包单位共同探讨财务管理流程的预期效果,以便于对方施工,在建立ERP系统一段时间内,做好试运行,并且做好调试,使这套系统更加契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ERP系统是围绕流程为圆心的处理信息的财务管理的系统。所以,在ERP系统的设计功能时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与之配套的是,这种传输信息的模式医院局域网内部的架设上也应该以此为原则。只有这样,医院的财务管理流程才能改变以往的只能做事后诸葛亮、事前毫无知觉或者毫无办法预防的弊端,全程使用及时的监控预警系统。即使由于受到资金限制,医院不能全面的实现围绕流程为圆心的处理信息的财务管理的方式,业务科室、物资采购、住院部等三个部门采用这种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财务管理。

ERP系统要求医院应该建立财务管理的流程的信息网络。医院的地位应该说一般是处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的供货商、医院、患者三者组成的小系统的中间环节,大多是时候还是以核心者的面目出现的。也就是说,医院的信誉,在当今不完善的市场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成为维系这个小系统的稳定性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建立这种外联性质的信息网络的必要性就凸显出。客户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的供货商和患者的需求的信息反映ERP系统中,是医院能够更好地协调这种关系,维系这种平衡。

ERP系统建立后,与之配套的有效的财务审计的制度也需要相应的予以完善。医院的领导、财务的部门领导和业务部门的领导应该共同的制定审计的目标,监督目标的实施情况。及时有效的进行沟通。

ERP环境下财务流程的效果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医院领导应该建立相应财务管理的的评价机制,确保各项制度得以顺利的实施。

总之,ERP系统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全力实施,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优化医院财务管理流程的模式探究的粗浅的见解。当然,我只是从信息系统的建立的视角进行了阐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在其他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谢少磊.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J].财经界,2011

[2]许华.论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与优化[J].中国经贸,2011

第5篇

【关键词】 逆向物流; 成本收益; 优化分析

一、逆向物流成本收益的现状

学术界对于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有过几种表述,Lambert和Stock于1981年最早提出逆向物流应当包含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逆向物流是对已经废弃的或者已损的产品进行再制造、再生产以及对废弃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广义的逆向物流在狭义的逆向物流的基础上,还包括减少对资源的使用。如果逆向物流能够在社会中得到实践,就能够使生产者承担起废弃产品的回收责任,这样有利于社会环境在新产品设计和使用阶段的保护,还能使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许多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已将逆向物流定位在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当中。据专家预测,在可持续发展意识愈来愈重要的当前,在相应的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的前提下,逆向物流会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逆向物流成本收益的组成

第6篇

关键词:精益生产 生产流程 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加快,企业在获得更加广阔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竞争加剧、成本增加、边际赢利下降、市场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等诸多挑战,这使得企业经营平均获利水平下降。在企业生产组织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产品特性的生产流程,是企业控制成本的关键,也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起到关键重要的作用。而精益生产则是优化生产流程,解决企业目前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最佳途径。

1 精益生产的基本内涵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又称精良生产,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等等。精益生产就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及时制造,消除原料采购、储运、生产、包装等生产环节中的一切浪费。

精益生产方式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方式jit就是决心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就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实现七个零的终极目标而不断努力。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

精益生产利用传统的工业工程技术来消除浪费,着眼于整个生产流程,而不只是个别或几个工序。精益生产与批量生产方式相反,追求工序间在制品、半成品的零库存,但它并不是强行把工序间的库存减少;也不能主要依靠传统流程的机群式布置,因为这种流程工序间的距离太远,物品传递实行单件传递是不现实。因此它强调价值流的流动,运用这一个流的流动,把设备根据这个流的流动方向按加工工序的顺序进行布置,从而大大缩短工序间的距离,减少了搬运,使得实现工序间在制品、半成品的零库存成为可能。

精益生产主要包括所有事情的基础——5s现场管理,准时化(just in time)和自动化是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以及6σ质量管理原则,可视化管理以及不断追求完美,支撑体系如图所示。

2 基于精益生产的流程优化案例分析

2.1 案例研究背景 南方机电制造有限公司隶属于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在机电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公司主要从事国外机电产品“三来一补”转包生产,以外向型生产为主,生产模式主要依据客户订单要求进行组织。

公司生产主要以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驱动,产品系列化,如:刷杆支架、顶杆支架、摇轴、转轴等。同类产品结构极其相似,生产组织过程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以刷杆支架为例,年订货量为2800件,要求每月交付150件。但是,按照公司现有生产能力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一方面,由于生产管理比较粗放,生产组织流程不尽合理,致使其生产效率低、周期长、不能按期交货等缺点十分突出, 企业每月有30%~50% 的订单不能按时出货;另一方面,工人长期加班,生产能力表现得严重不足,使企业在快速响应市场、满足客户需求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2.2 企业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对企业生产及管理进行考察后,对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每月批量投放制定不合理。无法按顺序组织生产,在制品占用时间长,生产周期长(生产周期大约一个月)缺乏灵活的处理能力,市场响应能力差。②工序作业缺乏标准化。工序设备及人员配置不尽合理,经常出现多处设备闲置及人员等待时间,且同道工序的作业方法、作业时间相差悬殊,产品质量、生产进度控制困难。并且不能建立有效的工时考核标准,生产能力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③缺乏基本的市场预测机制,按订单生产。临时订单的插单生产,经常引起整体生产过程的混乱,不能按时交货的情况经常发生。④由于工序设备及人员配置不尽合理。出现多处设备闲置及人员等待时间,造成生产能力的浪费。⑤生产现场布局混乱。没有安全可靠的工位器具存放保护零件和运输零件,造成零件的碰伤和划痕,导致零件返修甚至报废。

2.3 根据精益生产方式制定优化方案 根据上述分析,企业目前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机械加工的工艺技术问题和企业整体生产现场布局问题。结合精益生产方式和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建立一套较完整的现代加工技术及工艺管理体系,对企业原有传统生产组织及管理流程进行改造,对产品加工工序内容、设备和人员重新调整布置。通过增加必要的先进设备,并组成比较灵活的小单元相连接方式生产线,实现了消除浪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精益生产目标,并在生产现场之间建立“连续流程”,实现整个价值流的优化,并采用拉动式生产控制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制定出的改进措施如以下几个方面:

2.3.1 调整月批次投入量 精益生产着眼于整个生产流程,追求工序间在制品、半成品的零库。而原来每批次投入量80件,单批次数量过多,造成单批次流转周期过长,经常出现设备、人员停工待料的情况。经过分析测算,将单批次投入量调整为30件,每月投入5-6批次,以适应各加工环节的频次,较好地控制了生产现场在制品的合理流转,保证了生产流程的连续性。

2.3.2 建立完整的生产线 精益生产强调价值流的流动,运用这一个流流动,把设备根据这个流的流动方向按加工工序的顺序进行布置,从而大大缩短工序间的距离,减少了搬运。根据精益生产的要求及各加工设备工序能力的不同,调整设备,增加一台立式加工中心,并将两台铣床和一台钻床调整他用。按所加工零件“刷杆支架”的工艺流程,组成较灵活的小单元相连接的生产线,完成全部机械加工的工序内容,生产出合格的产品。配置必须的加工设备和工人,并根据生产周期需要及设备加工能力合理安排人员班次。具体调整见“原加工现场生产布局图”(如图2所示)和优化改进后的“调整后的加工现场生产布局图”(如图3所示)。

经过以上调整后,设备加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各生产单元更为紧凑,大大减少了零件的中途流转时间和设备空置时间。

2.3.3 对加工工艺改进优化 精益生产要求人员按标准工艺工作,按节拍进行生产。根据精益生产方式、现代加工技术及工艺管理模式对零件“刷杆支架”的加工工艺进行合并调整,对加工工序中的50、60、80、90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采用加工中心机床进行加工,仅此一项,不但节省了加工费用,更缩短加工时间,保证了质量,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具体工艺内容参见图4。

①生产成本分析。该零件(如图5所示)工艺技术复杂程度中等,有形位公差要求。经过设备调整和工序调整后,增加了资金的投入,购置了立式加工中心。但是从表1与表2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加工费用不但没有增加,还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和扩大了生产范围。

a.原成本:q原工序费用=e50工序+e60工序+e80工序+e90工序=10+9+50+60=129元

b.现成本:q加工中心=e加工中心工件单价·h工序时间=100x0.7=70元

②工序能力分析。如表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从单件工时来看限制工序能力的瓶颈主要在80、90、120工序,而120工序直接通过增加检验人员可以解决,因为80、90工序则比较复杂,工艺要求较高,由于工人的加工技术参差不齐,造成产品质量极不稳定,合格率较低,更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所以,必须通过改进工艺和调整加工设备,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加工质量,直接提高产品零件合格率,使工序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③生产周期分析。如表2所示,由于50、60、80、90工序时间较长,加工内容多,存在不确定性,容易造成生产周期的延长和混乱,经过50、60、80、90工序的调整合并后,改由加工中心机床一道工序加工,工序时间也由原来134分钟/单件工时(合并前)缩短到现在42分钟/单件工时(合并后)。单件总工时也由原来“80分钟/单件总工时”缩短到“288分钟/单件总工时”,大大节约了工序加工时间,直接缩短了零件加工的生产周期。

2.3.4 采用“看板管理”方式

通过对生产计划、生产进度、在制品流转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等各环节借鉴精益生产的“看板管理”,可以更好地传送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进行“目视管理”并能及时改善存在的问题。加强产品的质量控制,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增加必要的检测和抽检,避免零件的批量返修和报废。增加必要的工位器具保护零件,避免零件的碰伤和划痕,减少零件的返修和报废。选用性价比较好的刀具、夹具、量具,降低生产费用和生产成本。

3 实施优化方案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运用,通过实例验证,经过精益生产优化后的生产流程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效益:首先,在调整月批次投入量后,合理的批量生产极大地减少了在制品库存,改善了现场生产管理秩序,每周均有产品下线,生产周期显著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10%以上。其次,经过建立小单元生产线,设备加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各生产单元更为紧凑,大大减少了零件的中途流转时间和设备空置时间。合理安排轮番生产,工序作业标准化,定编定岗。至少使生产效率提升5%以上。再次,通过对加工工艺的改进优化,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加工费用,保证了产品加工质量,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扭转了经常出现的不能按时交货、长期加班加点的不利局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产能获得显著提升。比改进前提高生产效率30%以上。最后,通过实行“看板管理”方式,使得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状态一目了然。增加了加工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加之对其它一些环节的改进优化,使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

综上所述,经过对企业生产流程重新设计运行后,使企业逐步实现从传统批量生产方式到精益生产方式的转变,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现代加工技术及工艺管理体系,通过对企业原有传统的生产组织及管理流程进行改造,对产品加工工序管理内容、设备和人员重新调整布置。通过实例也说明了以上方法的应用过程和实际效果,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企业提出的不增加生产人员, 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的要求,同时生产现场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可以随时满足市场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提高了顾客满意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工艺技术水平和机械加工能力,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结束语

从案例可以看出在精益生产的指导下,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可以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连续的作业流程,其适应现代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新思路。利用精益生产,持续不断的改进,减少浪费、增加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制造型企业获取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美]蔡斯,[美]阿奎拉诺,[美]雅各布斯.运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张锡华.精益生产方式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9.3.

[3]陈荣,刘林.基于精益物流思想的库存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2006,(9).

[4]潘家轺,曹德弼.现代生产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第7篇

设计思路

油港工艺流程调度系统包括5个部分:用户管理模块、图形绘制模块、路径搜索模块、生产调度模块和动态监视模块。其中,用户管理模块位于管理层,主要解决用户权限的配置问题,后4个模块属于可视化内容,系统结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通过与组态服务器的连接,建立与数据库的信息交换,使作业现场传感器采集的相关参数通过工业以太网传到组态服务器中,实现动态监视功能。

1、图形绘制

油港中转的油品较多,管线输送变化频繁。因此,可视化系统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系统在设计时,把油罐、阀门、管线、泵等设备元件制作成“块”并进行拼装,便于工艺人员绘制线路。

2、路径搜索

油港管线连接复杂,工艺人员编制指令时出错的概率也较大。因此,系统需具备路径搜索功能,工艺流程能直观显示,方便用户从诸多路径中选出一条较为理想的线路。

3、生产调度

传统的工艺调度依赖于文本形式,即调度人员收到总部调度要求后,手工查阅工艺指令表,找出合适的工艺流程,手工填写工艺指令菜单,完成生产调度。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采用信息化技术使油港工艺流程生产调度整个环节可视化,要求系统具备如下功能:首先,要求生产调度指令可以在工艺人员或调度人员事先存储的常用路径表中直接选取获得;其次,系统能够完成工艺指令菜单的提交,无需进行手工填写,增强工艺流程操作的安全性。

4、动态监视

根据油港生产作业现场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调度室可直接从组态服务器中读取。为了提高系统的直观性,在流程图中需直观地显示油罐的液位、管线油温及油压等值。因此,应建立系统与组态服务器的连接,方便地读取变量数据。

方案实现

系统采用Visual C++ 6.0作为应用程序开发平台,数据库选择Microsoft SQL 2000。

1、界面设计与绘图功能的实现

界面设计应包含主工具栏、绘图工具栏和修改工具栏3个工具栏,绘图区使用文档视区。创建多文档MFC应用程序,并使界面优化。

建立工艺元件的总类――CCompo类,并在类中创建元件的属性与方法。元件应具有坐标、类别、内部ID号、工业编号等属性,并以此为基类,为每种元件派生一个类,如CCompoTank油罐类、CCompoPipe管线类、CCompoCode结点类等。

在元件子类中,创建各自的绘图方法Draw( ) ,主要使用CDC直接绘图法和CBitmap贴图法进行图形元件的绘制。

使用动态创建指针的方法动态添加元件,添加一个CobArray对象,用于存储用户建立的工艺元件。

采用自定义重绘函数方便调用绘图指令。在此函数中,可按绘图区域的大小自动清屏,实现元件加入后指针对象的绘制操作。

油港工艺流程涉及工艺元件较多,全部绘出元件需要较长时间,特别是在重绘响应比较频繁时,由于重绘的累积,造成占用过多的CPU资源使程序出现“假死”现象。因此,在视类中添加一个新的绘图线程,利用此线程函数调用自定义重绘函数,在重绘元件的循环中加入转出判断,完成重绘,解决内存资源累积和程序“假死”的问题。

复杂流程图无法在一个用户视区中绘制完成。为让用户了解流程图的全貌,需要添加缩略预览图。采用添加对话框并创建相关类,将该类与视类设计成友元类。用户添加的图形在内存中一次绘制完成后,调用CDC:: StretchBlt( ) 缩放,在对话框中实现缩略预览图效果。

新建CCompoLink连接类,用于记录相邻两个元件的连接信息。为防止连接记录重复,定义连接结构为:“compoLink:第一元件编号,第二元件编号,第一元件的连接位置,第二元件的连接位置”。为了方便存取各连接信息,连接指针由一个CobArray对象保存。

2、工艺路径搜索

在一条完整的工艺流程图中,两个元件之间的可行线路可能有多条,但最合理的只有一条。系统提供三种不同的路径搜索模式――自动搜索模式、手工逼近搜索模式和手动选择模式进行处理。

自动搜索模式旨在找出两个元件之间所有的可行线路。该搜索模式用递归算法,找出全部线路,以CSV形式存储在m_patharray对象中。适用于元件较少的工艺流程图。

手工逼近搜索模式旨在找出两个元件之间的一条可行线路,其算法流程与自动搜索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手工逼近搜索模式仅需找到一条通路,根据用户点击的元件进行逐步逼近,最终找到合适的通路。适用于含有较多元件的工艺流程图搜索。

手动选择模式即手动查找路径模式,此模式适用于所有的工艺流程图。通过点取节点处相应元件予以实现。适合对常用的工艺流程搜索。

完整的工艺菜单除包括工艺流程的路径外,还包括工艺指令(即需要开启的阀门和需要关闭阀门的编号)。对于前者而言,仅需保证通过该条路径的所有阀门和泵的开启即可,而对后者主要对三通或多通元件(即对图形中的结点元件)进行分析。

设某条线路中包含了结点集合C = {c1,c2,c3,c4,c5},该条路径上的阀件集合为Von。首先从每个结点进行查找与其直接相通的所有阀件,其算法与自动搜索算法相似,不同之处是终止条件m_end为不固定的,即在递归进口前需判断该元件的种类是否为阀。若是,则将其作为m_end终点处理;反之,继续比较,判断其是否具备进入递归的条件。

设集合C对应需关闭阀件的集合为 Von={V1,V2,V3,V4,V5};

与该条路径上的结点相关联的阀件集合为 Voff ′ = V1 ∪ V2 ∪ V3 ∪ V4 ∪ V5;

则需要关闭的阀件集合为 Voff= Voff ′ - Voff ′ ∩ Von 。

3、生产调度

在路径较长的调度工艺中,最容易出现线路窜管,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系统设计时,采用对调度人员正在使用的流程线路进行记录,再与其它将要使用的工艺线路进行比较,若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提醒调度人员。

系统将路径分为常用路径和正在使用路径两种。常用路径与传统工艺流程调度系统中的总指令表相类似,用于保存使用频率较高的路径,并按使用次数进行排列;对正在使用路径,系统能记录当前的工艺流程路线,标识现场作业状态,可使调度员方便地提交指令菜单。提交的工艺指令菜单通过ADO写入数据库。对于远程接令人,可直接访问服务器的WEB页面实现接单操作。

4、OPC技术状态监控

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与组态服务器的通信。OPC 即OLE for Process Control,是基于Microsoft公司的 Distributed interNet Application (DNA) 构架和 Component Object Model (COM)的技术,扩展性能好。OPC定义了一个开放的接口,在这个接口上,基于PC的组件能交换数据。它是基于Windows的对象链接和嵌入(OLE)、部件对象模型(COM)和分布式技术(DCOM)。因此,OPC技术为典型现场设备连接工业应用程序和办公室程序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方法。

OPC接口既可以适用于通过网络把最下层的控制设备的原始数据提供给作为数据的使用者(OPC应用程序)的HMI(硬件监督接口)/SCADA(监督控制与数据采集)、批处理等自动化程序,以至更上层的历史数据库等应用程序,也可以适用于应用程序和物理设备的直接连接。基于OPC技术开发的软件包控制结构如图2所示。

对开源版的KepWare OPC客户端进行二次开发,得到OPC动态库,直接嵌入到系统中便可使用。其核心函数如下:

BOOL OnOPCSet();//OPC初始化对话框,完成OPC服务器的连接设置和添加

void AddGroup ();//添加一个新的OPC变量组

void AddItems(CObArray &cList, DWORD dwCount);//添加多个变量到变量组

void RemoveItems(CObArray &cList, DWORD dwCount);//删除指定的多个变量

void RemoveServer (CKServer *pServer);//删除指定服务器连接

以下函数用于本系统的OPC初始化:

void OnInitialServer( CString progid, CString remoteip);

//根据ProgID和IP连接OPC服务器

void OnInitialItem( CString item);//根据变量名添加一个变量

CString GetItemValue(CString lpName); //获取指定变量的值(字符串形式返回)

结论

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到油港企业,旨在保证工艺流程调度系统的安全性,改变传统的港区工作模式。工艺人员在编制工艺流程指令时,可通过直观的图形描述实现工艺流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工艺调度人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方便地修改工艺流程图,实时现场监视,防止灾难性事故的发生,确保油港安全生产。

第8篇

【关键词】 简易四色分级法; 儿科急诊; 分诊系统; 快速识别; 危重症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141-03

儿科急诊的就诊需求在不断增加,因不能预约就诊量不均匀,短时间内可能会有较多的患儿滞留候诊,容易导致真正需要急救的患儿因排队时间过长,延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造成不良后果。同时在急诊候诊的病例中,绝大部分是病情不严重的平诊患儿[1]。如何从众多的候诊患儿中,快速、准确识别出急危重症患儿,已成为需立即解决的问题。

研究设计《简易四色分级法》,是结合患儿的病情危重度和临床资源,做出分级,安排患儿就诊优先次序的分级系统。本文将应用《简易四色分级法》,通过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番禺区中心医院儿科急诊所有就诊患儿的候诊时间、病情转归、家长满意度等数据,验证该系统在能否优化儿科急诊的就诊流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就诊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儿科急诊的所有急诊病例。入组病例总数是54 106例。

1.2 方法

分组:研究组:每月的单数日,按《简易四色分级法》进行分诊的患儿,归入研究组。对照组:每月的双数日,按之前沿用的旧“三分法”方法进行分诊的患儿,归入对照组。

研究组:应用《简易四色分级法》将急诊患儿由重(黑签)到轻(蓝签)分成4个级别。分诊人员根据患儿的反应、肌力、面色等容易观察获得的项目进行评分,每项只需从0、1分之间进行选择,能在患儿初到医院的1~2 min内完成对病情的初步评分。评估后,将患儿按黑、红、黄、蓝分类,并将相应级别的颜色标签贴在病历上。0~3分为黑签,马上送抢救室抢救;4~6分为红签,属高风险病例,送监护室监测生命体征(能在5 min内就诊);7分为黄签,属中等风险病例,在急诊诊室里等候优先就诊(能在30 min内就诊);8分为蓝签,属低风险病例,按流水号就诊。简单来说,就是观察到患儿只有一项扣分的,就要进入“黄签组”优先就诊;扣分项目达到两项,就要马上监测生命体征并优先就诊;得分项目达不到4项的,就马上呼叫医生进行抢救。详见表1。

表1 《简易四色分级法》评分方法

项目 评0分 评1分

反应 无反应、反应欠佳、哭闹不安 反应好

异常、松软、抽搐 正常坐姿

面色 发绀、苍白 红润

体温 体温不升、高热(≥39.5 ℃) 基本正常或中度热

呼吸 无呼吸、呼吸浅弱、气促 基本正常

脉搏 脉搏摸不到、脉搏极快 基本正常

循环 足部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 足部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

病史 明确外伤、高热抽搐、误吞异物 无

对照组:使用之前沿用的旧“三分法”进行分诊。到达急诊的患儿,根据情况分成3级:(1)分诊人员认为有紧急情况,即时送入抢救室处理;(2)其他患儿按挂号流水号顺序就诊;(3)在候诊时出现情况变化或在就诊后医生认为有需要的病例,再转入抢救室处理。

研究组中的“黑签组”和对照组中的“即入抢救室组”(如高热抽搐),可以视作是同一类需要马上抢救的病例,可以比较两者的抢救成功率;“红签组”和“延时入抢救室组”(如有外伤的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可以视为高风险的病例,两者数据有可比性;“黄签组”、“蓝签组”和“不需入抢救室组”病例(如鼻炎)均为潜在中、低风险的病例,可以进行候诊时间、家长满意度的对比。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入抢救室处理过的患儿,进行7 d随访,登记平均候诊时间(分钟)、住院病例数、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病情严重需转上级医院的病例数。对不需入抢救室的病例,用医生工作站登记候诊时间,用满意度记录器记录家长对候诊安排的满意度,选择“满意”、“很满意”的视为满意,选择“不满意”、“一般”的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总病例数54 106例,内科50 616例(93.55%);外科2105例(3.89%);耳鼻喉科985例(1.82%);其他(含口腔科、眼科、皮肤科)400例(0.74%)。内科中,最多的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59.50%)、下呼吸道感染(21.22%)和消化系统疾病(15.35%)。外科中,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为外伤(61.85%)。

2.2 简易四色分级法的应用效果

2.2.1 根据《简易四色分级法》分诊为研究组,共27 219例,其中黑签38例(0.14%),红签221例(0.79%),黄签组:2858例(10.50%),蓝签组:24102例(88.55%);用旧三分法分诊为对照组,共26 887例,其中即时入抢救室组33例(0.12%),延时入抢救室组411例(1.52%),在诊室进行平诊26 443例(98.35%)。“进入抢救室”的病例比例进行对比,研究组(0.95%)比对照组(1.65%)低。

2.2.2 进入抢救室的病例情况 研究组中“黑签组”和“红签组”是进入抢救室的病例。“黑签组”和对照组中的“即入抢救室组”,可以视作是同一类需要马上抢救的病例(如高热抽搐等),两组候诊时间都很短,分诊人员能在患儿到急诊的1~2 min内完成对患儿的评分分诊。两组住院天数、住院率、气管插管率、转院率等比较,差别不大,但病例数以“黑签组”较多。

“红签组”和“延时入抢救室组”可以视为高风险的病例,两组比较,“红签组”病例数占总体的百分比(0.81%)比“延时入抢救室组”(1.52%)明显下降。“红签组”的候诊时间比“延时入抢救室组”明显下降,住院率、气管插管率、转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3 不需进入抢救室的病例情况 “黄签组”和“蓝签组”共26 960例,平均候诊时间为(17.41±5.18)min,“黄签组”的候诊时间为(5.22±2.35)min,与平均候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童不能准确说明自己对病痛的感受,而症状也往往不典型。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体稍有不适时,其焦虑胜于自己生病,其心理状态可表现为焦躁不安、忧心忡忡、惊慌恐惧、急于就诊[2]。部分家长对急诊等待时间极敏感,要求最快完成诊治,特别是一些高热患儿的家长更是希望马上就诊马上退热[3]。部分病重患儿需优先就诊,其他患儿家长因不知情,误解被别人“插队”,也容易产生消极应激,甚至会让其产生敌对情绪[4]。

分诊(triage),是根分诊是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从而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过程[5]。国内外有多种针对病情的分诊评分方法,但部分评分方法项目较多,每个项目评价耗时较长(如测血压、呼吸次数等),涉及到了解病史、甚至要做较复杂的体格检查,需要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分诊人员,不适合在急诊分诊时作出快速评价[6-7]。部分基层医院的分诊人员为非儿科专业人员,无明确的分诊指引,容易造成重症患儿因候诊而延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如何从众多的初诊患儿中,准确、快速地识别出急危重症患儿,已成为需立即解决的问题。

急诊患儿病情变化快,在急诊分诊上不适宜耗费太多时间,分诊人员要有风险识别和评价的能力[8]。在目前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无限地增加医疗资源,让每个患儿都不用等待就诊是难以实现的[9]。对急诊患儿分诊,应以症状、体征为主导进行初步判断[10]。目前课题组应用《简易四色分级法》分诊,避免了耗时较长的体查项目,分诊评分所需时间为0~2 min,能达到快速分诊的目的。

从研究结果看出,“黑签组”病例的分诊结果和病情预后,与对照组“即入抢救室组”比较,符合度较高。说明分诊人员对心跳呼吸骤停、高热惊厥、呼吸窘迫、循环衰竭、脑疝、颅内出血等儿科危重症的症状、体征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能够快速识别,准确分级及处理。

区别于“黑签组”需要即时抢救的患儿,“红签组”患儿属于高风险,极易发生病情变化导致不良后果,有较高的住院率和气管插管率,病情如得不到控制往往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因此,准确快速的识别和判定潜在高风险的患儿,极为重要。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对照组中的“延时进入抢救室组”病例占的比例较大,候诊时间(15.26±6.27) min比“红签组”(1.57±0.53) min明显延长,意味着在旧“三分法”分诊系统下,部分重症患儿有可能得不到准确的分诊,可能在候诊期间出现病情变化,或在医生详细体检问诊后,才被送往抢救室处理。而《简易四色分级法》系统则避免了这种情况。

以“需进入抢救室”的病例比例进行对比,研究组0.95%比对照组1.65%低,提示部分潜在风险患儿在《简易四色分级法》系统下得到了正确的分诊,及时的医学处理使病情得到控制,避免了病情进一步加重。

以“不需进入抢救室”的病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候诊时间差别不大,说明两种分诊方法对平均候诊时间影响不大。其中“黄签组”属于中等风险病例,其候诊时间比平均候诊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该组患儿尽快得到医学处理,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家长的满意度对比,研究组89.65%比对照组83.55%有明显上升,也许与以下因素有关:“黄签组”患儿得到优先就诊;《简易四色分级法》中的醒目颜色标签附在病历上,每个患儿的病情轻重能一目了然,避免了其他患儿家长的误解。

《简易四色分级法》系统,能够从众多非急症患儿中快速、准确筛查出急危重病例,同时有序安排非急症诊患儿就诊,优化儿科急诊就诊流程,有效利用临床资源,适用于儿科急诊分诊。应该继续积累《简易四色分级法》的应用经验。探求建立一套更快速、更准确的分诊方案,以利于缩短急危重症儿童的候诊时间,挽救患儿的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长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为建设和谐的医疗环境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廖清高,隋敏生,陈纪平.汕头市节假日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978-1979.

[2]张俊.门诊患儿家长候诊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92-93.

[3]谢秋艳,陈丽芳,黄清梅.儿科急诊常见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0,5(2):148.

[4]周金容,贾院春,刘芳.急诊候诊患儿家属焦虑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学,2013,32(23):73-74.

[5]王秋红.浅谈门诊分诊方法与体会[J].现代医院,2010,10(5):117-118.

[6]赵永祯,李春盛.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在急诊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8):797-802.

[7]王连馥,闫波,姜正伟.生命体征评估法与早期预警评分法在急诊急救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7):591-593.

[8]包新慈.门诊输液管理中风险因素的分析与干预[J].中国临床研究,2007,20(6):681-682.

[9]陈健明,黄绮云,黄向晖.儿童就诊时间长度与家长满意度的关系探讨[J].海南医学,2013,24(24):3715-3716.

第9篇

【关键词】以读者为本 图书馆 管理流程 优化措施

当前21世纪,信息化正在全面发展,另外一方面,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知识表现出了极大的需求。然而,不同的人群在选取图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图书馆在管理流程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依照“以读者为本”的管理理念来建设图书馆管理流程,不但提高了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图书馆采取这种方式的成功,为图书馆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影响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的因素

(一)缺乏对读者需求的了解

读者服务与图书的整理部门是相互分开的,这就引发了许多问题。比如,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只注重自身对工作的完成与否,导致在选购图书与整理信息方面只是简单的按照之前传统的步骤进行。另外一方面,为读者服务的员工在沟通的过程中,也只是进行简单的询问,并没有很好的了解到读者的阅读习惯、行为方式等,这样一来,就很难使图书馆进行系统化管理,也很难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目的与需求变化,从而阻碍了图书馆管理流程的优化。

(二)图书馆员的素质与行为问题

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与服务的主要执行者是图书馆员,他们是连接读者与图书馆、读者需求与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桥梁。所以,图书馆员的素质与个人行为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然而,部分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有限,不能很好的选购图书、整理信息,也无法为读者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

(三)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整理方式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图书馆仍然运用传统的管理图书馆方式,这样一来无疑会影响到相关的工作进程,也会浪费读者的时间,引起广大读者的不满。

二、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的措施

本着“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图书馆务必需要优化现在应用的管理结构,使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读者为本”的理念

规范图书馆员的行为。为了更好的调动图书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应该建立起较为人性化的管理内容,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努力发掘他们自身所存在的潜能。这样一来,不但能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们的工作效率,也会提升他们的自身形象,让图书馆员能及时与广大读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与此同时,图书馆员应该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坚决不做损害自身形象或图书馆形象的事。

培养工作人员的能力。首先,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水平与能力安排不同类型的工作,以此达到人员合理分配,达到最佳效果。其次,图书馆方面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行为的培训,通过一些新颖有效的方式,使工作人员学习到更新的管理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最后,图书馆方面应该对相关规定进行完善,提高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这样的方式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对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鼓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工作人员对工作提高兴趣,热爱工作,更能对广大读者充满热情。所以,图书馆方面的管理层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与合理的鼓励。应该根据员工不同的表现,制定出相对应的物质鼓励或者精神鼓励。

(二)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合理分工。图书馆的管理层可以将各项具体的任务发放给每个工作人员,达到每个员工都能各司其职的目的。从而树立起员工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的工作更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实行责任制。为了更好的保证图书管理的质量,以及更好的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图书馆方面实行了相关责任制,从而使读者直观的看到图书馆员们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加强沟通。如若想要更好的处理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则需要二者能够真诚相待,加强彼此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更好的贯彻“以读者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态度上积极热情

图书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在与广大读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一个微笑的表情或者是一个动作,都会让读者感到温暖,正是这样的相处方式使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与读者和谐相处,从而能够共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以读者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广大读者的利益受到了关注,更好的尊重了读者的阅读方式与习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在日后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坚持“以读者为本”这样的管理理念,优化图书馆管理流程,从而不但能使图书馆更好的发展,也能使广大读者阅读到更多的书籍,提高我国人民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廖影霞.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探讨[J].群文天地,2013,(02).

[2]刘文华.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J].办公室业务,2013,(19).

[3]张兰.以读者为本理念下试析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J].黑龙江史志,2013,(11).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11(a)-0194-03

Influence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on emergency efficac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mergency patients

OUYANG Hua

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x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Pingxiang 33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for emergency patients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Methods From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in 96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research time was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7,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admis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mong them,the study group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and 50 cases of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measures,46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from April 2015 to March 2016) the application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triage assessment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time of venous blood,rescue Success rate.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triage assessment time,ECG monitoring time,venous blood collection time,intravenous medication time and treatment time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Emergency care flow optimization;First aid effect;Nursing satisfaction

急诊是医院重要的部门,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情通常较严重、危急,护理操作较繁杂,工作量大[1-2]。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各项急救准备工作,配合医师进行抢救,以保证急救顺利完成。本次研究则主要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016年4月~2017年4月)50例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对照组46例(2015年4月~2016年3月),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1~79岁,平均(45.38±11.47)岁;发病至急诊时间1~18 h,平均(8.43±2.11)h,17例创伤性休克,10例农药中毒,23例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0~75岁,平均(45.51±10.68)岁;发病至急诊时间1~24 h,平均(9.62±3.50)h,14例创伤性休克,11例农药中毒,21例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比较,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X线、CT、MRI等措施检查,明确相关诊断[3];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次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昏迷、听力损伤、精神疾病等患者;抢救过程中死亡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应用一般急诊科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主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包括开通静脉通路,遵照医嘱予以急救药物,监测患者各项体征等。研究组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开展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接诊时间的优化:院前急救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出诊,与患者家属电话联系,了解患者状况,抵达现场后进行院前抢救,做好途中监护运送至急诊科。提前通知抢救室做好急救准备工作。②开通绿色通道:急诊室优化接诊流程,先抢救,后挂号缴费,听到救护车鸣笛声后,急诊人员至门口接诊,急诊医师做好相关准备,初步诊断患者病情,对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并进行分诊治疗。③急救程序的优化:构建定时、定人、定位抢救模式,定时是指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做好院前急救检查工作,包括连接心电监护、血压检查、予以吸氧、开通静脉通道等操作;定人是指急救室组长和相关急救人员完成抢救工作,护士长、责任护士协助抢救;定位是指急诊人员分工的定位,急救室高年资护士对患者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与医师交流确诊,站在头位负责患者呼吸系统支持及现场指挥,较低年资站在腰位负责循环系统支持,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低年资护士负责物品准备、记录等,其他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监测血样,将血液标本送至检验室,检验单加盖绿色通道专用章,半小时内追踪检验结果。④沟通和护理文书的优化: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向患者家属讲解患者情况,耐性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根据急诊部门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规章制度,简化急诊护理文书,制作急救患者抢救记录、交班报告模板,实时记录急救过程。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治疗时间、抢救成功率进行记录,并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主要内容包括护理态度、业务水平、病情解释等内容,按百分制计分,满意(>90分)、一般满意(70~90分)、较差(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等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治疗时间、抢救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急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如何迅速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是抢救的关键[4]。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是将原有护理流程重新进行整合、改进,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急救护理工作效率[5-6]。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优势主要见于以下几点:①急诊科常规急诊护理比较被动,缺乏紧迫感,容易浪费抢救时间,且分诊时间较长,各个科室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医师接诊通知较晚,提示科室之间欠缺沟通[7-10]。②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则能有效缩短分诊时间,且能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能在患者抵达医院时可立即开展抢救,避免分诊医师在接诊时无紧迫感[11-12]。③急诊护理流程促使抢救人员在接诊之前先了解患者病情,做好针对性抢救准确工作,而且开通了绿色服务通道,且应用先抢救后缴费的模式,能有效降低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13-14]。④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促使护理人员主动地开展急救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促使护理人员自身职业素质、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均得到提高[15]。医疗机构内部也可积极安排急救相关培训课程、操作技能比赛等活动,对于培训后成绩优异者或比赛获胜者提高一定的待遇,颁发相应奖杯以及奖金。

急诊护理以患者为工作重心,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及致死率为工作目标,因此需不断优化急诊护理抢救流程,但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与患者、其他科室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同时在抢救中迅速准确判断病情,预测病情未来进展,尊重并保护患者隐私、自尊,并通过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告知其抢救目的及方法等措施,消除患者顾虑,获得患者信任,改善其不良情绪,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及护理依从度,保证临床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

第11篇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精益思想;采购流程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一、供应链采购管理理论及精益采购理论

供应链是指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由物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所形成的功能网链结构,通过采购、销售和库存将上下游企业联系起来,使之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模式与传统的采购模式有着本质区别,这些特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从为库存采购到为订单采购的转变;二是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的转变;三是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转变。基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新型采购模式可以解决涉及战略性、全局性的供应链问题。

精益采购是指通过建立精益组织结构,扁平型和网状型甚至无中心组织形式,指令迅速传递,实现便捷交流和沟通;健全企业采购体系,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降到最低;以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定向采购的方式对每一种所需的物料按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等多方面的竞争能力来选择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的品种的物料协议,实施适时采购,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

二、M公司非生产性采购流程问题分析

M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的跨国汽车企业的子公司,有一套完整的非生产性采购流程,在确保非生产性采购流程的严密性、操作规范性的同时,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采购流程繁琐,需要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往复传递多次,消耗一定的时间,造成采购周期延长。每个环节的确认单要向部门主管领导进行说明并签字,消耗了人力资源,使得采购效率不高。

2.采购流程设计中,使用部门、采购部、财务部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导致部门间出现了大量的协调工作,甚至因各部门目标不一而致使采购无法顺利开展,存在的问题如下:

(1)涉及工业包装、生产线、设备等非标采购,使用部门怕承担责任,随意延长调试时间和拖延收货工作。

(2)财务部门多考虑财务因素,拖延付款能减轻财务压力。

(3)采购部门在交付不顺利的情况下,采购人员不积极与供应商协商问题的解决方式,而不论因由拒绝或推迟供应商已完成项目的请款申请。

三、非生产性采购流程上的优化与改进

1.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正确地确定采购价值。在M公司的采购价值流上整体流程繁琐,往复传递过程消耗的时间是一种无形中的浪费。在精益采购的杜绝过程浪费的原则下,M公司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可以将这些内耗消灭,在采购流程上建议将绝大多数的传递过程改为信息化操作,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杜绝重复工作带来的公司损失。

2.按照采购价值流重新组织部分采购活动。M公司采购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几个方面可以进行优化和重新组织:

(1)技术方案交流这一过程不需要采购人员参加,供应商直接对接生产使用部门。

(2)建议需求部门验收工作根据采购产品的重要程度设置签字权限,向下截止到负责项目工程师,不再设置使用员工和使用主管签字,向上截止到车间经理(特大项目例外)。

(3)在请款环节中,由于采购员会以请款来制约供应商的一系列工作,对公司的利益和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M公司可使用办公信息化系统替代采购请款的工作,建议项目工程师直接系统里完成收货操作以后,对接财务进入付款环节。

四、优化后采购流程的优势

1.采购价值流浪费消除。在精益思想的指导下,M公司通过信息化系统从申请采购项目开始到采购结束付款,所有的文件形式的确认签字文本均可以取消,通过系统分部门操作完成所有的项目确认(重大采购项目需要总监级别参与的除外),大大提高采购项目的流程走速,降低由于部门传递所耽误的时间人员成本,避免文本人为或非人为的丢失造成的各种损失。在验收这种需要签字的过程尤其多的环节,节省下来的时间成本非常可观。同时,取消文本签字可以减少打印器材、纸张、办公文件用品的开支,为公司节约了一部分可见的费用。

2.重组采购活动达到采购价值链的整体最佳。技术方案交流这一过程取消采购人员的参与,节省出来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让采购人员在采购专职工作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整个采购价值链提升了品质。验收工作简化签字流程,速度的提升直接影响采购工作的效率。取消采购的请款工作,由需求部门项目负责工程师直接在办公信息系统中完成收货验收确认,财务直接进入付款流程。利用M公司已经拥有的信息系统做出调节,基本没有成本付出的改变,带给公司的价值是采购效率的提高、采购工作的透明和供应商管理的合理化。

在精益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优化改造了采购流程,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为M公司打造更加优质的供应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制度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也许会出现新的情况,造成新的浪费,那么还要贯彻精益思想最后的一条原则: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所有的制度和流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技术新的环境发展,我们应该紧跟潮流,尽力做好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价值,获得整个供应链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StanMey E. Fawcett, Gregory M. Magnan. Achieving WorMd-CMass SuppMy Chain AMignment: Benefits, Barriers, and Bridges[Z]. 2001

[2]谭君.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JK集团采购管理优化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0

第12篇

【关键词】精益六西格玛;优化;生产过程;多目标

随着过程工业生产规模的大型化发展趋势,现代企业不但对过程控制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优质、高效的生产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众多企业尤其是先进产品制造企业,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流程优化、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保质保量的生产模式上。随着人们对生产过程认识的提高及精益生产观念和六西格玛管理思想的引入,研制成功的标志是不仅仅是质量可靠,为了实现精益六西格玛生产的目标,而今又扩充到成本、研制周期等生产过程的相关目标上。这些目标在不同相关利益方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矛盾的。为了保证产品生产的总体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达到多目标最优的目的。

一、精益六西格玛DMAIC

DMAIC(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是一张行动路线图。DMAIC分为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个阶段。精益六西格玛DMAIC工具是依照六西格玛管理的DMAIC工具的五个阶段对生产的每个工序或流程进行优化,同时在DMAIC的每个阶段融入精益工具。即按照精益六西格玛DMAIC的五个阶段利用精益六西格玛DMAIC工具对生产产品的工序或流程进行优化。以下简单说明精益六西格玛DMAIC的五个阶段:

(1)界定阶段。在界定阶段,团队和过程的负责人需要在优化项目是什么,要取得什么结果等方面达成一致。要提出可能的项目,项目提议可能来自不同的渠道,包括顾客、工作报告和雇员。要想避免降低优化水平,管理者就要评估和挑选项目。尽管项目选择的评估准则有很多,但主要应当以部门或公司层级上的不良过程的成本水平为依据。然后要准备项目问题、使命陈述以及团队章程,并由管理层予以核定。管理层为项目挑选最适宜的人员组成团队,并授予必要的优先权限。除此之外,项目过程要受到监控以确保成功。(2)测量阶段。项目团队通过测量基准绩效和问题,对过程做好记录来揭示过程的特征,如下所示:一是画出过程;二是识别关键的顾客要求;三是确定关键的产品特性和过程参数;四是识别和记录可能的失效模式、结果和重要性。这样做的目的是去识别和记录影响过程绩效和产品特性,并对顾客利益有关键影响的过程参数。随着项目的开展,过程文件要予以更新,团队还要为测量阶段的其他工作和下一个分析阶段计划好数据收集工作,然后对测量系统进行验证,接着对过程能力进行测量。让数据、知识和经验相结合不是让我们仅仅停留在思考过程层面上,而是停留在真正实施改进的层面上。在这个阶段,项目优化团队将会把很多时间用在数据处理上。(3)分析阶段。分析阶段的目标就是要让测量阶段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有意义,而且要用这些数据确定延迟、浪费和质量问题的来源。团队要效忠数据,而不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意愿判断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项目团队必须分析以往和当前的绩效数据。在前面的阶段中生成的关键信息和问题可以经过这种分析找到答案,可能的因果关系的假说也能得到确定和测试。分析过程还要用到适当的统计工具和技术:直方图、箱线图、多变异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偶然性列表和方差分析。总之,通过分析,团队可确认过程绩效的决定因素。(4)改进阶段。改进阶段的惟一目的是实施过程改善,消除缺陷、浪费,降低成本等等,这些都是在界定阶段界定的顾客需求。在这一阶段,很多精益工具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项目团队必须努力去确定因果关系,即输入变量和关注的响应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以便使过程绩效能够得到预测、改进和优化。团队还要计划好试验设计。若进行筛选试验,则可以识别关键的或者“关键的少数”的原因或决定因素,随后使用2k因子试验就可以建立起一个过程绩效的数学模型。如果必要的话,也可以进行全因子试验,用来确定输入的操作幅度或者过程参数设定。通过使用响应曲面法(RSM)和调优运算(EVOP)等方法,团队可以进一步精炼或优化过程绩效。(5)控制阶段。控制阶段就是要确保变革中所得到的良好效果要保持下来,直到有新的知识和数据说明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操作这个过程。项目团队必须设计和记载必要的控制,以确保一旦实施变革,就能够保证从改进活动中获益。要使用完备的原理和技术,包括自我控制和主导的概念、反馈回路、防错功能和统计过程控制,而且过程文档要得到更新(使用失效模式或者效应分析),并要制定出过程控制计划,标准操作程序(SOP)和工作指南也要做相应的修订,还要保证测量系统得到验证,改进的过程能力得到确立。这个过程的实施要受到监控,并且过一段时间要对过程绩效进行审计以保证成果得到保持。最后,当完成了使命时,项目团队要向管理层报告,一旦得到审批,就可以将过程全部移交给操作人员并解散团队。最后,通过以上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DMAIC)5个阶段的周而复始、持续不断的实施,实现工序和流程的持续改进,达到精益求精和尽善尽美。

二、多目标优化模型

通过对精益六西格玛建造目标的分析,得出模型的优化目标是:质量、生产周期、费用、服务。因此,本文的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生产过程多目标优化模型的优化目标是以下四大目标:(1)最优化质量;(2)最小化工期;(3)最小化费用;(4)最优化服务。从对精益六西格玛建造目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质量在四大目标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其次是生产周期和费用,最后是服务,也就是说四大目标在模型中将会根据项目的要求有不同的优先权。当然,这四大目标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要提高一个或几个目标的效果,就得牺牲其他目标的效果。因此,本文的模型是要追求四个目标的协调优化。

三、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生产过程优化系统框架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生产流程优化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工序流程优化子系统、多目标优化子系统,系统结构见图1。下面将分别论述两个子系统,以及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

图1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生产流程优化系统

整个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生产流程优化系统的构建采用了系统分析的思想,是在精益六西格玛的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工序流程优化子系统。工序流程优化子系统是整个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生产的流程优化系统的第一个子系统,也是优化工作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整个优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用是对组成生产过程的每个流程或工序进行优化,采用精益六西格玛DMAIC工具,工具的具体运用已在前文进行了论述。精益六西格玛DMAIC(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这样的精益六西格玛工具是非常有用的,它是一张行动路线图。建议成立专门的生产小组,深入到每个工序或流程当中,通过精益六西格玛DMAIC工具的运用,使每个工序、流程或服务的质量得到提高,浪费和成本降低,工序或流程的持续时间缩短,即对每个工序、流程、服务的质量,成本,时间等进行全方位的优化。

2.多目标优化子系统。多目标优化子系统是生产过程优化系统的第二个子系统,将以精益六西格玛生产目标为目标建模,作用是在第一个子系统对每个工序、流程、服务优化的基础上,进行工程质量、生产周期、成本、服务等多目标的优化,目的是组合优化,最大限度并且最合理的满足顾客对产品质量、工期、成本、服务等目标的要求,最终最大限度的提高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这个子系统的建立体现了精益六西格玛生产的思想。精益六西格玛生产的目的是:(1)成功交付产品;(2)最大化顾客价值;(3)最小化浪费;(4)最大化顾客满意度。而从这四个一级目标中分解出四个二级目标:(1)最优化质量;(2)最小化工期;(3)最小化费用;(4)最优化服务。完成了这四个二级目标就能实现一级目标,也就是能实现精益六西格玛生产的目标。这四个目标与以往产品生产过程的多目标优化目标是有所不同的。通常产品追求的质量目标是质量达标,而此处则追求质量的最优化;另外本模型还追求服务的最优化,这在其他的产品生产优化模型中也是没有论述的。这两点的不同就体现了本子系统的精益六西格玛建造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这两点的不同正是为了追求最大化顾客价值和满意度而设置的。是为了企业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目标。当然,这四大目标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要提高一个或几个目标的效果,就得牺牲其他目标的效果。因此,本文的模型是要追求四个目标的协调优化。

3.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工序流程优化子系统、多目标优化子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了本文的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生产的产品生产过程优化系统,两个子系统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关系图

两个子系统可以分别进行,也都可以对生产过程的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把两个子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各自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两个子系统之间将会相互促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整个生产过程的优化活动将会产生更加明显的效果。

四、结论

在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管理和精益六西格玛的基础上,构建了工序流程优化子系统、多目标优化子系统两个子系统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出了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生产过程优化系统。使制造业企业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以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斌.基于精益生产的数控加工过程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7

第13篇

二、工作目标 也是对每一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三好一满意”既是对卫生行业自身的工作要求。又是本次活动开展需要达到目标。

(一)服务好: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实行公开透明服务,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的知情权;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质量好:认真抓好医疗质量安全各项制度落实。推进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大力推进临床路径,促进医疗质量科学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

(三)医德好: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加强制度建设。依法行医,真情服务,廉洁自律,务实高效,认真兑现社会服务承诺,为社会、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群众满意。落实便民利民措施;认真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 全面开展民主评议医德医风让社会满意。实现各部门、各科室形象有新改善。社会、患者满意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第14篇

关键词:门诊流程再造;自助服务

传统医院门诊的就医流程或服务模式是在挂号和缴费环节需要患者反复排队多次结算,既浪费时间又延误治疗,为了缓解门诊就医拥挤状况,各医疗机构一直致力于挖掘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增加医生和诊室、增设服务窗口,错峰就诊、引入自助服务设备等多种方式来缩短排队时间[1],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提高门诊就医效率,改进医疗服务模式,医院相继与银行、电信部门合作,启动银医"一卡通"合作项目,将医院信息系统与银行收支系统进行有机结合。我院在原有的银医自助服务基础上,又开发了多种自助应用服务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特点及目标

患者持本人有效证件,可以在医院收费窗口或自助设备上完成就医支付流程,医院自助设备为患者提供多功能、多选择模式下的人机交互功能窗口,以达到方便患者就医、提高服务质量。

在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的今天, "一卡通"的应用正是实名制就医推广最为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医院常用的有诊疗卡、银行卡、社保卡、健康卡等,而患者经常随身携带的有银行卡、身份证(出行必备特性),根据这些特性我院自助服务设备就将这些经常使用的个人有效证件作为在医院就诊的载体,将院内各信息业务系统通过自助服务设备、安全设备、网络专线与银行系统、社保系统以及身份证识别系统相连接,既提高就医效率,也推进了实名制看病,完全符合国家新医改政策的精神[2,3]。

2功能实现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自助服务设备的应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其优势在于能够方便患者进行自主操作和实现个性化应用,提供更加便捷的就医环境,见图1。

①我们认为"一卡通"的含意就是患者通过个人的任一有效证件,均可在医院收费窗口、检查检验窗口和自助服务设备上完成医疗就诊支付流程;②利用身份证的高使用和高认知度的特性,将我院诊疗卡对应的个人就诊账户直接与身份证绑定,建立个人虚拟账户,可直接使用身份证进行支付;③普通银行卡(银联卡)可在自助设备上直接应用;④新社保卡作为医保结算凭证,可以直接应用于自助服务设备[4],其本身银行功能也同时可以用于支付流程。通过以上的建设思路与目标,对门诊流程进行改造,并实现其多种应用功能,收到了逾期的效果。

3技术架构与设计规范

3.1系统网络构架 系统网络主要由三大网络构成,即医院内部业务网络(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银医"一卡通"系统(金融支付结算系统)和市级城乡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社保结算系统)。

3.2系统安全性 医院、银行和社保,三方独立信息系统通过各自的应用服务器通信,通过自助服务设备实现信息交互,交互过程遵循严格规范的交易协议,非约定交易协议信息不能被解析与接收。银行业务通过专门的前置服务器进行管理,不直接与医院业务服务器连接,数据交互包通过防火墙,网闸等安全设备过滤后发送给医院业务服务器,以完成整个交易流程,见图2。

3.3实名证认证 系统内部以个人身份证作为唯一认证依据,其多种有效证件(卡)都是个人身份证号进行检索,自助设备注册时一个账户可以绑定一张或多张银行卡,解决了家庭其他成员就医的问题。

3.4服务体系的协调配合 自助综合服务系统作为医院便民、增效的重点和核心项目,其功能实现需要与医院信息系统相集成,包括自助预约、挂号、发卡、付费、打印导诊条、自助查询费用明细、预交金明细、检查检验结果、报告、自助打印检查检验结果报告等。

4优势与意义

4.1实现持卡就医的全程管控,有效的推进了实名制就医,同时可以安全准确的保存患者的就医资料,从而真正落实和推进居民健康档案的完善与落实。

4.2使用银行卡、新社保卡、身份证等日常必须的有效证件作为载体,实现实时结算支付,方便患者查询,包括社(医)保账户资金、银行卡余额的查询;

4.3银医一卡通,将患者以实名身份签约、挂号、就诊、交费和票据打印,也为下一步建立个人医疗健康档案奠定可靠的基础;医院方改善门诊就医流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经营业绩,患者能够减少等候时间,不再为办卡、退卡等烦恼。

4.4可将银行网银、手机APP、ATM机,服务窗口以及自助设备等多种服务模式相配合,供患者就诊时选用,新的自助模式大大缩短单次看病就诊时间,是集"预约,挂/取号,诊疗,结算"于一体的自助服务系统。

4.5整个医疗业务环节,全部由医院系统内部完成,这种设计方案充分保障了"一卡通"系统的业务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而且有利于系统数据、业务明细和出现问题时的检查维护;

4.6新社保卡是带有银行功能和社保结算的新载体,其使用方便,灵活,让病人在门诊就医时更加方便灵活,并能真正体会到自助设备功能带来的便捷。

5结论

通过个人的多种有效证件,结合门诊就医流程的特性,利用银医自助设备的方便与准确,改善医疗结算服务,优化门诊流程,方便患者就诊,是门诊流程的延伸与创新,给患者提供给一种新的门诊就医模式的选择,让患者真正享受高效、便捷的就医"一卡通"服务。提升了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增加了医院社会好评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邱明辉,刘敏超,季磊,等.IT技术支撑下的门诊就医流程改进[J].中国数字医学,2011,06(6):66-69.

[2]王炳胜,王景明,张秀丽,等.数字化医院门诊就医流程管理模式[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1):1073-1074.

第15篇

以人为本,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二、工作目标

也是对每一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三好一满意”既是对卫生行业自身的工作要求。又是本次活动开展需要达到目标。

(一)服务好: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实行公开透明服务,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的知情权;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质量好:认真抓好医疗质量安全各项制度落实。推进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大力推进临床路径,促进医疗质量科学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

(三)医德好: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加强制度建设。依法行医,真情服务,廉洁自律,务实高效,认真兑现社会服务承诺,为社会、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群众满意。落实便民利民措施;认真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全面开展民主评议医德医风让社会满意。实现各部门、各科室形象有新改善。社会、患者满意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三、活动内容:

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理念,服务好”医疗卫生工作宗旨和作风的体现。医疗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温馨服务。

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要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1改进服务态度。把用心温馨优质服务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要创建“人民满意窗口”改善窗口服务,努力做到服务态度良好,积极倡导服务文明用语,坚决杜绝服务禁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医务工作者要切实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努力提供温情的服务,提高服务技巧和效用。